CN104495832A - 炉底悬空新型石墨化炉及搭建方法 - Google Patents

炉底悬空新型石墨化炉及搭建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495832A
CN104495832A CN201510010332.2A CN201510010332A CN104495832A CN 104495832 A CN104495832 A CN 104495832A CN 201510010332 A CN201510010332 A CN 201510010332A CN 104495832 A CN104495832 A CN 10449583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urnace body
unsettled
conductive electrode
external
novel graphi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010332.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周建华
周尚银
宁忠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ujiang Weir Sichuan Xi Matansu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Dujiang Weir Sichuan Xi Matansu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ujiang Weir Sichuan Xi Matansu Co Ltd filed Critical Dujiang Weir Sichuan Xi Matansu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510010332.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4495832A/zh
Publication of CN10449583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495832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Landscapes

  • Carbon And Carbon Compound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的炉底悬空新型石墨化炉及搭建方法,涉及化工生产领域,炉底悬空新型石墨化炉包括炉体和电力系统;电力系统包括电源、第一导电电极和第二导电电极,电源两极分别与第一导电电极和第二导电电极电连接;炉体包括内炉体和外炉体,内炉体与外炉体之间形成封闭的用于流通废气的空腔,内炉体的上端开设有与空腔连通的进气口,外炉体开设有与空腔连通的出气口。实现了石墨生产过程中的有毒有害的废气从无序排放到先收集再定向排放的转变,减少了有毒有害的废气向外界随机逃逸,让有毒有害的废气更加容易收集和处理,保护了操作人员的身体健康和环境,同时,炉底悬空新型石墨化有利于提高炉底悬空新型石墨化炉的生产效率和生产的石墨的产量。

Description

炉底悬空新型石墨化炉及搭建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化工生产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炉底悬空新型石墨化炉及搭建方法。
背景技术
现有大部分石墨化炉多为艾奇逊石墨化炉,人们已经习惯将它等同于石墨化炉,这种石墨化炉是以发明者艾奇逊(E.G.Acheson)的名字命名的一种石墨化炉。
艾奇逊石墨化炉的基本工作原理是在耐火材料构筑的炉体内,装入炭的坯料和颗粒料,组成导电的炉芯,在炉芯的四周是绝热保温料。作为炉头的两端墙上设置有导电电极,并与电源相连接。导电电极、电源和炉芯构成通电的回路。当电路接通,炉芯具有较高的电阻,根据焦耳定律,炉芯发热升温,使炭的坯料在2200-2300℃的温度下,经高温热处理而发生物理变化而转变为人造石墨。石墨化炉石墨化过程在通电加热时只需2~7天,但还要使大量的填料焦炭冷却,要2周左右的较长时间。
艾奇逊石墨化炉进行石墨化的方法简单,容易实现,生产可靠、故障少,自1895年发明后,做了很多改进,发生了很大变化,但仍遵循最初的原理,保持其固有的特点。一些主要技术指标,如送电时间,单位电耗,产品质量都得到大幅度提高,但艾奇逊石墨化炉的固有缺点,如加热和降温期间大量有害废气如一氧化碳等逃逸出,直接排放到大气中,严重污染环境和损害工人的身体健康却依然存在。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炉底悬空新型石墨化炉及搭建方法,以改善上述问题。
本发明提供的炉底悬空新型石墨化炉包括炉体和电力系统;所述电力系统包括电源、第一导电电极和第二导电电极,所述电源两极分别与所述第一导电电极和所述第二导电电极电连接,所述第一导电电极的极性与所述第二导电电极的极性相反。
所述炉体包括内炉体和外炉体,所述外炉体构成一端开口的中空箱体结构,所述第一导电电极和所述第二导电电极分别设置在所述外炉体的两个相对的侧壁上,所述第一导电电极与所述第二导电电极均与所述外炉体内部连通,所述内炉体设置在所述外炉体的箱体结构内,所述内炉体的纵向截面为“凹”形,所述内炉体的两端与所述外炉体的设有第一导电电极和第二导电电极的两个相对的侧壁连接,所述内炉体与所述外炉体之间形成封闭的用于流通废气的空腔,所述内炉体的上端开设有与所述空腔连通的进气口,所述外炉体开设有与所述空腔连通的出气口。
以上所述的炉底悬空新型石墨化炉,优选地,所述炉底悬空新型石墨化炉还包括空气净化装置,所述出气口与所述空气净化装置相连。利用空气净化装置对从出气口收集到的废气和有害废气进行集中处理,先净化再排放,这样就能够有效避免石墨化过程中产生的废气和有害废气危害工作人员的身体健康和污染环境。
以上所述的炉底悬空新型石墨化炉,优选地,所述炉底悬空新型石墨化炉还包括封盖,所述封盖上设有导气孔,所述导气孔与所述空气净化装置连通。这样,利用封盖封盖住炉底悬空新型石墨化炉的开口端,使炉底悬空新型石墨化炉产生的废气不能直接向空气中挥发,通过导气孔进入空气净化装置中进行净化和过滤,避免了有害废气挥发到空气中污染环境甚至是损害工人的身体健康。
以上所述的炉底悬空新型石墨化炉,优选地,所述内炉体与所述外炉体均采用耐火保温砖制成。由于炉底悬空新型石墨化炉在石墨化过程中,需要高温加热,温度甚至能够达到2500℃以上,如果采用普通的砖石作为炉底悬空新型石墨化炉的内炉体或外炉体的话很容易因不能承受高温而开裂损坏,造成炉底悬空新型石墨化炉的结构损坏,而且普通的砖石保温、隔热效果较差,热量直接传送到空气中,造成了热能的浪费,加热效率低,进而造成炉底悬空新型石墨化炉生产石墨的效率低,生产出的石墨纯度低。内炉体和外炉体采用耐火保温砖制成既能够承受石墨化过程中的高温,又具有良好的保温效果,提高炉底悬空新型石墨化炉内的温度,进而提高石墨化的生产效率同时提高生产出的石墨的品质。
以上所述的炉底悬空新型石墨化炉,优选地,所述外炉体与所述内炉体之间内设有支柱。利用支柱支撑外炉体与内炉体,将外炉体与内炉体之间连接起来,同时保持气流的流通,支柱的设置,增加了外炉体与内炉体之间的结构强度,避免炉底悬空新型石墨化炉长时间使用后,内炉体因长时间承受原料而发生形变,导致结构损坏。延长了炉底悬空新型石墨化炉的使用寿命。
以上所述的炉底悬空新型石墨化炉,优选地,多个纵向截面为“凹”形的内炉体并排设置在所述外壳的箱体结构内,相邻的内炉体依次相连。多个内炉体并排设置在外炉体内,能够盛放更多的石墨,同时避免内炉体的底部因悬空且面积过大而容易发生损坏,进一步地提高了炉底悬空新型石墨化炉的产量和延长炉底悬空新型石墨化炉的使用寿命。
以上所述的炉底悬空新型石墨化炉,优选地,所述炉底悬空新型石墨化炉还包括风机,所述风机设置在所述进气口和/或所述出气口处。通过风机的送风,带动炉底悬空新型石墨化炉的内炉体与外炉体之间的空腔内的空气流动,将空腔内的废气抽出,提高了空腔内的废气流速,同时让空腔内的废气的无序流动变为定向有序的流动,及时将有害废气排出,提高空气净化效率。
以上所述的炉底悬空新型石墨化炉,优选地,所述内炉体与所述外炉体之间的距离为5-30cm。选取5-30cm保证足够的容积容纳从内炉体渗出的有毒有害的废气,并且保证容积内的废气具有较高的流动性,方便空腔内的废气排出,另一方面,如果内炉体与外炉体之间的距离过大则会消弱炉底悬空新型石墨化炉整体的结构强度,使炉底悬空新型石墨化炉不能够承载过多的原料或者容易发生损坏,减少炉底悬空新型石墨化炉的使用寿命和生产效率。
以上所述的炉底悬空新型石墨化炉,优选地,所述电源为直流电源。采用直流电源为整个电力系统供电,能够提高电力系统的功率因数,使电力系统的功率因数达到0.9以上,对电能的有效利用率得到提高,同时,由于直流电没有交变磁场和电感损失,也没有表面效应及临近效应等电损失,电效率较高,能够充分将电能转化为热能,提高炉底悬空新型石墨化炉的加热速度和加热温度,进而提高了炉底悬空新型石墨化炉的生产效率和生产的石墨品质。
一种以上所述的炉底悬空新型石墨化炉的搭建方法,包括:
在地基上搭建外炉体,将外炉体围成上端开口的箱体结构;
在外炉体的箱体结构内搭建内炉体的侧壁,并排搭建内炉体的侧壁,使内炉体的侧壁分别平行两个相对的外炉体的侧壁,将内炉体的侧壁的两端与外炉体的侧壁连接;
在外炉体上开设出气口;
并排排列的内炉体的侧壁之间搭设内炉体的底板,使底板悬空于地面上,将底板的边缘与内炉体和外炉体连接,同时保持底板与地面之间的空腔与内炉体与外炉体之间的空腔连通;
在远离出气口的内炉体的侧壁上开设进气口;
将内炉体与相邻的外炉体的上端封闭,使内炉体与外炉体之间夹设一个用于收集废气的空腔;
与内炉体的两端相连的外炉体的两个相对的侧壁上分别插设第一导电电极和第二导电电极,将第一导电电极和第二导电电极分别与电源的两极连接。通过这种搭建方法搭建的炉底悬空新型石墨化炉具有石墨生产效率高和生产的石墨品纯度高的优点。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发明提供的炉底悬空新型石墨化炉及搭建方法包括以下有益效果:本发明提供的炉底悬空新型石墨化炉的内炉体中盛放的坯料在石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有毒有害的废气一部分直接通过内炉体的开口端向外界排放,另一部分则会渗透并穿过内炉体,通过内炉体逃逸出,通过内炉体的开口端向外界排放的的有毒有害的废气会从进气口被吸入到空腔内,另一方面,穿过内炉体逃逸出的有毒有害的废气也会进入到内炉体与外炉体的之间形成的空腔内,然后通过出气口,将从进气口收集的有毒有害的废气和穿过内炉体逃逸出的有毒有害的废气向外排放,集中处理。本发明提供的炉底悬空新型石墨化炉将石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有毒有害的废气收纳到空腔中,再通过与空腔连通的出气口一齐排出,实现了炉底悬空新型石墨化炉的生产过程中的有毒有害的废气从无序排放到先收集再定向排放的转变,减少了有毒有害的废气向外界随机逃逸,让有毒有害的废气更加容易收集和处理,保护了操作人员的身体健康和环境,同时,内炉体和外炉体之间的空腔将内炉体包裹,使内炉体与外炉体之间形成空气隔层,当炉底悬空新型石墨化炉在加热生产时,空气隔层的散热速度同外界的空气或地面相比要慢的多,这样炉底悬空新型石墨化炉加热过程中热能损失减少,炉底悬空新型石墨化炉能够更快的升温,且温度更高,有利于提高炉底悬空新型石墨化炉的生产效率和生产的石墨的产量。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的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的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发明第一实施例提供的炉底悬空新型石墨化炉的左剖视示意图;
图2是图1提供的炉底悬空新型石墨化炉的主剖视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第二实施例提供的炉底悬空新型石墨化炉的主剖视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第三实施例提供的炉底悬空新型石墨化炉的主剖视示意图。
其中,附图标记与部件名称之间的对应关系如下:电源101,第一导电电极102,第二导电电极103,外炉体104,内炉体105,进气口106,出气口107,空腔108,封盖109,导气孔110,风机111,支柱112,除尘塔113,除硫塔114,排浆池115。
具体实施方式
现有大部分石墨化炉多为艾奇逊石墨化炉,人们已经习惯将它等同于石墨化炉,这种石墨化炉是以发明者艾奇逊(E.G.Acheson)的名字命名的一种石墨化炉。
艾奇逊石墨化炉进行石墨化的方法简单,容易实现,生产可靠、故障少,自1895年发明后,做了很多改进,发生了很大变化,仍遵循最初的原理,保持其固有的特点。一些主要技术指标,如送电时间,单位电耗,产品质量都得到大幅度提高,但艾奇逊石墨化炉的固有缺点,如加热和降温期间大量有害废气如一氧化碳等逃逸出,直接排放到大气中,严重污染环境和损害工人的身体健康却依然存在。
研究人员经过长期研究发现,艾奇逊石墨化炉在生产过程中主要包括两个过程,一个是通电加热进行石墨化的过程,另一个是石墨化后进行散热的过程。在加热过程中,废气受热,主要是从内炉体的开口端向外排出,有毒有害的废气大量逃逸,污染环境和损害工作人员的身体健康,另一方面,当石墨化炉进行散热时,表层坯料只会向外界散发烧料的有毒有害的废气,转而是下部坯料由于在加热时产生的有毒有害的废气没有有效排出,在散热阶段,大量有毒有害的废气会从艾奇逊石墨化炉的炉壁渗透逃逸出,污染环境和影响工作人员的身体健康。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炉底悬空新型石墨化炉及搭建方法来改善上述问题。
下面通过具体的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本发明中第一、第二、第三等均为区别示意,并不是限定。
图1是本发明第一实施例提供的炉底悬空新型石墨化炉的左剖视示意图;图2是图1提供的炉底悬空新型石墨化炉的主剖视示意图;如图1-2所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提供的炉底悬空新型石墨化炉包括炉体和电力系统;电力系统包括电源101、第一导电电极102和第二导电电极103,电源101两极分别与第一导电电极102和第二导电电极103电连接,使得其中一个导电电极为正极,另一个导电电极为负极。
炉体包括内炉体105和外炉体104,外炉体104构成一端开口的中空箱体结构,极性相反的第一导电电极102和第二导电电极103分别设置在外炉体104的两个相对的侧壁上,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导电电极102为正极,第二导电电极103为负极,第一导电电极102和第二导电电极103均插设在外炉体104的侧壁上,第一导电电极102与第二导电电极103均与外炉体104内连通。
内炉体105设置在外炉体104的箱体结构内,内炉体105的纵向截面为“凹”形,内炉体105的结构类似凹槽,内炉体105的两端与外炉体104的设有第一导电电极102和第二导电电极103的两个相对的侧壁连接,内炉体105与外炉体104之间形成封闭的用于流通废气的空腔108,内炉体105的上端开设有与空腔108连通的进气口106,外炉体104开设有与空腔108连通的出气口107,进气口106开设在远离出气口107的内炉体105上,增加进气口106与出气口107之间的距离,让空腔108内的空气在流通时能够流经空腔108内尽可能多的地方,让气流在空腔108内流动时到达空腔108内的各处,将空腔108内的有毒有害的废气携带出,避免有毒有害的废气在空腔108内残留。
本发明提供的炉底悬空新型石墨化炉的内炉体105中盛放的坯料在石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有毒有害的废气一部分直接通过内炉体105的开口端向外界排放,另一部分则会渗透并穿过内炉体105,通过内炉体105逃逸出,通过内炉体105的开口端向外界排放的有毒有害的废气会从内炉体105上端的进气口106进入到空腔108内,另一方面,穿过内炉体105逃逸出的有毒有害的废气也会进入到内炉体105与外炉体104的之间形成的空腔108内,然后通过出气口107,将从进气口106收集的有毒有害的废气和穿过内炉体105逃逸到空腔108内的有毒有害的废气向外排放,集中处理。
本发明提供的炉底悬空新型石墨化炉将石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有毒有害的废气收纳到空腔108中,再通过与空腔108连通的出气口107一齐排出,实现了炉底悬空新型石墨化炉的生产过程中的有毒有害的废气从无序排放到先收集再定向排放的转变,减少了有毒有害的废气向外界随机逃逸,让有毒有害的废气更加容易收集和处理,保护了操作人员的身体健康和环境。
同时,内炉体105与外炉体104之间形成空腔108,空腔108形成的空气隔层将内炉体105包裹,利用这层空气隔层,在炉底悬空新型石墨化炉加热生产时,炉底悬空新型石墨化炉的内炉体105向外界散热,由于空气隔层的流动性和散热性比外界的空气或地面相比要慢的多,因此炉底悬空新型石墨化炉加热过程中热能损失减少,炉底悬空新型石墨化炉能够更快的升温且温度更高,能够达到2800-3200℃,比传统的艾奇逊石墨化炉的温度上限提高了近6%,又由于炉底悬空新型石墨化炉的温度直接影响石墨化的转化率,炉底悬空新型石墨化炉的温度提高,进而石墨化的转化率提高,使生产处的石墨的纯度也进一步提高,经试验检验,多批次生产出的石墨的纯度能够达到99.98%,这是现有的艾奇逊石墨化炉生产处的石墨所达不到的纯度。同时,因为空气隔层而是热能向外界散失量减少,所以加热炉底悬空新型石墨化炉升温所消耗的电能也比常规的艾奇逊石墨化炉少,根据实验表明,生产同样数量的石墨能节省20%-30%的电能。本实施例提供的炉底悬空新型石墨化炉有利于提高炉底悬空新型石墨化炉的生产效率和生产的石墨的产量。
而当炉底悬空新型石墨化炉完成加热石墨化的阶段后,进入冷却阶段,这个阶段利用空腔108,将从内炉体105的下部渗透逃逸出的有毒有害废气收集,然后通过出气口107排放,避免了废气无序排放污染环境和损害工作人员的身体健康。
图3是本发明第二实施例提供的炉底悬空新型石墨化炉的主剖视示意图;如图3所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提供的炉底悬空新型石墨化炉是在第一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地,炉底悬空新型石墨化炉还包括封盖109,封盖109上设有导气孔110,导气孔110与空气净化装置连通。出气口107与空气净化装置连通。
封盖109盖设在内炉体105的开口端,封盖109的边缘能与内炉体105的开口端贴合,封盖109与内炉体105可拆卸连接。利用封盖109密封住炉底悬空新型石墨化炉的开口端,使炉底悬空新型石墨化炉产生的废气不能直接向空气中挥发。加热过程中,挥发的废气通过导气孔110进入空气净化装置中进行净化和过滤,避免废气随意排放到空气内,污染环境甚至是损害工作人员的身体健康。
空气净化装置包括除尘塔113、除硫塔114和排浆池115,从出气口107和导气孔110收集的废气先进入到降温塔经过降温处理,然后通入到除尘塔113内去除废气中的颗粒粉尘,然后经过除硫塔114去除废气中的硫化气,最后通过排浆池115对一些有毒有害的废气进行中和,同时将收集到的废渣集中,方便后续处理。利用空气净化装置对从出气口107和导气孔110收集到的废气进行集中处理,先净化再排放,既能够满足保护环境的需求,又能够避免石墨化过程中产生的废气危害工作人员的身体健康。
内炉体105与外炉体104均采用耐火保温砖制成。由于炉底悬空新型石墨化炉在石墨化过程中,需要利用内炉体105的坯料构成的高温炉芯发生转化,生成人造石墨,炉底悬空新型石墨化炉内炉体105内的温度能够达到2500℃以上,如果采用普通的砖石作为炉底悬空新型石墨化炉的内炉体105或外炉体104的话很容易因不能承受高温而开裂损坏,造成炉底悬空新型石墨化炉的结构损坏,使炉底悬空新型石墨化炉不能正常使用,影响正常的生产。而且普通的砖石保温、隔热效果较差,热量直接传送到空气中,造成了热能的浪费,加热效率低,进而造成炉底悬空新型石墨化炉生产石墨的效率低,生产出的石墨纯度低。而采用耐火保温砖制成既能够承受石墨化过程中的高温,又具有良好的保温效果,提高炉底悬空新型石墨化炉内的温度,进而提高石墨化的生产效率同时提高生产出的石墨的品质。
进一步地,外炉体104与内炉体105之间内设有支柱112。支柱112架设在内炉体105与外炉体104之间,将内炉体105与外炉体104连接支撑起来,同时支柱112之间的缝隙能够保持气流的流通。支柱112的设置,增加了外炉体104与内炉体105之间的结构强度,避免炉底悬空新型石墨化炉长时间使用后,内炉体105因长时间承受原料而发生形变甚至结构损坏,延长了炉底悬空新型石墨化炉的使用寿命。
由于只利用空气自身流动来排出空腔108内的废气速度十分有限,为了提高废气排出的速率,在炉底悬空新型石墨化炉内设置风机111,风机111设置在进气口106和出气口107处。
在炉底悬空新型石墨化炉加热使用时,为了保证热能的高效利用,风机111不开,利用空气隔层对内炉体105保温,而当进入冷却阶段时,打开风机111,通过风机111的送风,带动炉底悬空新型石墨化炉的内炉体105与外炉体104之间的空腔108内的空气流动,将空腔108内的废气抽出,提高了空腔108内的废气流速,让空腔108内的废气的无序流动变为定向有序的流动,及时将有害废气排出,提高空气净化效率。同时,高速流通的空气能够在流动的时候将内炉体105的热量带走,提高内炉体105下部的冷却速度,使内炉体105内的石墨更快速的冷却,比传统的艾奇逊石墨化炉底悬空新型石墨化炉节省1-2天,进而加快整个石墨化生产的流程,提高石墨的生产效率。
图4是本发明第三实施例提供的炉底悬空新型石墨化炉的主剖视示意图。如图2所示,本发明第三实施例提供的炉底悬空新型石墨化炉是在第一实施例的基础上,为了扩大生产量,进一步地,纵向截面为“凹”形的内炉体105并排设置在外壳的箱体结构内,相邻的内炉体105依次相连。多个内炉体105并排设置在外炉体104内,能够盛放更多的石墨,同时避免内炉体105的底部因悬空且面积过大而容易发生损坏,进一步地提高了炉底悬空新型石墨化炉的产量和延长炉底悬空新型石墨化炉的使用寿命。
以上的炉底悬空新型石墨化炉,优选地,内炉体105与外炉体104之间的距离为5-30cm,在本实施例中,优选地为10cm。选取5-30cm保证空腔108具有足够的容积容纳从内炉体105渗出的有毒有害的废气,并且保证容积内的废气具有较高的流动性,方便空腔108内的废气排出,另一方面,如果内炉体105与外炉体104之间的距离过大则会消弱炉底悬空新型石墨化炉整体的结构强度,使炉底悬空新型石墨化炉不能够承载过多的原料或者容易发生损坏,减少炉底悬空新型石墨化炉的使用寿命和生产效率。
进一步地,电源101为直流电源101。采用直流电源101为整个电力系统供电,能够提高电力系统的功率因数,使电力系统的功率因数达到0.9以上,对电能的有效利用率得到提高,功率因数是电力系统的一个重要的技术数据。功率因数是衡量电气设备效率高低的一个系数。功率因数低,说明电路用于交变磁场转换的无功功率大,从而降低了设备的利用率,增加了线路供电损失。同时,由于直流电没有交变磁场和电感损失,也没有表面效应及临近效应等电损失,电效率较高,能够充分将电能转化为热能,提高炉底悬空新型石墨化炉的加热速度和加热温度,进而提高了炉底悬空新型石墨化炉的生产效率和生产的石墨品质。
本发明第四实施例提供的以上实施例提供炉底悬空新型石墨化炉的搭建方法,优选地为第一实施例提供的炉底悬空新型石墨化炉的搭建方法,包括:
在地基上搭建外炉体104,将外炉体104围成上端开口的箱体结构;
在外炉体104的箱体结构内搭建内炉体105的侧壁,并排搭建内炉体105的侧壁,使内炉体105的侧壁分别平行两个相对的外炉体104的侧壁,将内炉体105的侧壁的两端与外炉体104的侧壁连接;
在外炉体104上开设出气口107;
并排排列的内炉体105的侧壁之间搭设内炉体105的底板,使底板悬空于地面上,将底板的边缘与内炉体105和外炉体104连接,同时保持底板与地面之间的空腔108与内炉体105与外炉体104之间的空腔108连通;
在远离出气口107的内炉体105的侧壁上开设进气口106;
将内炉体105与相邻的外炉体104的上端封闭,使内炉体105与外炉体104之间夹设一个用于收集废气的空腔108;
与内炉体105的两端相连的外炉体104的两个相对的侧壁上分别插设第一导电电极102和第二导电电极103,将第一导电电极102和第二导电电极103分别与电源101的两极连接。通过这种搭建方法搭建的炉底悬空新型石墨化炉具有石墨生产效率高和生产的石墨品纯度高的优点。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炉底悬空新型石墨化炉,其特征在于,包括炉体和电力系统;
所述电力系统包括电源、第一导电电极和第二导电电极,所述电源两极分别与所述第一导电电极和所述第二导电电极电连接,所述第一导电电极的极性与所述第二导电电极的极性相反;
所述炉体包括内炉体和外炉体,所述外炉体构成一端开口的中空箱体结构,所述第一导电电极和所述第二导电电极分别设置在所述外炉体的两个相对的侧壁上,所述第一导电电极与所述第二导电电极均与所述外炉体内部连通,所述内炉体设置在所述外炉体的箱体结构内,所述内炉体的纵向截面为“凹”形,所述内炉体的两端与所述外炉体的设有第一导电电极和第二导电电极的两个相对的侧壁上连接,所述内炉体与所述外炉体之间形成封闭的用于流通废气的空腔,所述内炉体的上端开设有与所述空腔连通的进气口,所述外炉体开设有与所述空腔连通的出气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炉底悬空新型石墨化炉,其特征在于,所述炉底悬空新型石墨化炉还包括空气净化装置,所述出气口与所述空气净化装置相连。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炉底悬空新型石墨化炉,其特征在于,所述炉底悬空新型石墨化炉还包括封盖,所述封盖上设有导气孔,所述导气孔与所述空气净化装置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炉底悬空新型石墨化炉,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炉体与所述外炉体均采用耐火保温砖制成制成。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炉底悬空新型石墨化炉,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炉体与所述内炉体之间内设有支柱。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炉底悬空新型石墨化炉,其特征在于,多个纵向截面为“凹”形的内炉体并排设置在所述外壳的箱体结构内,相邻的内炉体依次相连。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炉底悬空新型石墨化炉,其特征在于,所述炉底悬空新型石墨化炉还包括风机,所述风机设置在所述进气口和/或所述出气口处。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炉底悬空新型石墨化炉,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炉体与所述外炉体之间的距离为5-30cm。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炉底悬空新型石墨化炉,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源为直流电源。
10.一种权利要求1-9任意一项所述的炉底悬空新型石墨化炉的搭建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在地基上搭建外炉体,将外炉体围成上端开口的箱体结构;
在外炉体的箱体结构内搭建内炉体的侧壁,并排搭建内炉体的侧壁,使内炉体的侧壁分别平行两个相对的外炉体的侧壁,将内炉体的侧壁的两端与外炉体的侧壁连接;
在外炉体上开设出气口;
并排排列的内炉体的侧壁之间搭设内炉体的底板,使底板悬空于地面上,将底板的边缘与内炉体和外炉体连接,同时保持底板与地面之间的空腔与内炉体与外炉体之间的空腔连通;
在远离出气口的内炉体的侧壁上开设进气口;
将内炉体与相邻的外炉体的上端封闭,使内炉体与外炉体之间夹设一个用于收集废气的空腔;与内炉体的两端相连的外炉体的两个相对的侧壁上分别插设第一导电电极和第二导电电极,将第一导电电极和第二导电电极分别与电源的两极连接。
CN201510010332.2A 2015-01-08 2015-01-08 炉底悬空新型石墨化炉及搭建方法 Pending CN104495832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010332.2A CN104495832A (zh) 2015-01-08 2015-01-08 炉底悬空新型石墨化炉及搭建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010332.2A CN104495832A (zh) 2015-01-08 2015-01-08 炉底悬空新型石墨化炉及搭建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495832A true CN104495832A (zh) 2015-04-08

Family

ID=5293731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010332.2A Pending CN104495832A (zh) 2015-01-08 2015-01-08 炉底悬空新型石墨化炉及搭建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4495832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136362A (zh) * 2023-04-04 2023-05-19 沈阳铝镁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锂电池负极材料生产用石墨化炉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1325745A (ja) * 1998-05-07 1999-11-26 Ishikawajima Harima Heavy Ind Co Ltd 黒鉛化電気炉
CN101337673A (zh) * 2007-07-05 2009-01-07 贾玉东 一种能回收冶炼废气的碳化硅冶炼炉
CN104129787A (zh) * 2014-08-18 2014-11-05 宋克纯 适于尾气回收的碳化硅冶炼设备
CN104229785A (zh) * 2014-09-11 2014-12-24 荣成炭谷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石墨化的隧道式设备及其使用方法
CN204474332U (zh) * 2015-01-08 2015-07-15 四川都江堰西马炭素有限公司 炉底悬空新型石墨化炉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1325745A (ja) * 1998-05-07 1999-11-26 Ishikawajima Harima Heavy Ind Co Ltd 黒鉛化電気炉
CN101337673A (zh) * 2007-07-05 2009-01-07 贾玉东 一种能回收冶炼废气的碳化硅冶炼炉
CN104129787A (zh) * 2014-08-18 2014-11-05 宋克纯 适于尾气回收的碳化硅冶炼设备
CN104229785A (zh) * 2014-09-11 2014-12-24 荣成炭谷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石墨化的隧道式设备及其使用方法
CN204474332U (zh) * 2015-01-08 2015-07-15 四川都江堰西马炭素有限公司 炉底悬空新型石墨化炉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童芳森等: "《碳素材料生产问答》", 30 November 1991 *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136362A (zh) * 2023-04-04 2023-05-19 沈阳铝镁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锂电池负极材料生产用石墨化炉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219522A (zh) 石墨化炉及人造石墨负极材料石墨化生产方法
CN205313523U (zh) 一种生物实验恒温培养箱
CN204474332U (zh) 炉底悬空新型石墨化炉
CA2239670C (en) Graphitizing electric furnace
CN201837238U (zh) 光伏太阳能硅板烧结炉
CN108178155A (zh) 一种多联体并列式高温石墨化炉
CN108083274A (zh) 超高温连续式石墨提纯设备及方法
CN104891486B (zh) 一种具有高隔热性能的石墨化炉
CN207774811U (zh) 一种适用于锂电池石墨负极材料生产线的石墨化炉
CN104495832A (zh) 炉底悬空新型石墨化炉及搭建方法
CN103723719B (zh) 石墨提纯设备
CN206033253U (zh) 一种整体分段式石墨固化炉
CN113578211A (zh) 一种用于氧化锌生产的节能型高效氧化设备
CN204778849U (zh) 一种具有高隔热性能的石墨化炉
CN105197919B (zh) 碳素颗粒材料高温连续气体提纯与石墨化电热炉
CN208527685U (zh) 一种污染土壤电加热间接热脱附装置
CN205023860U (zh) 碳素颗粒材料高温连续气体提纯与石墨化电热炉
CN105674743A (zh) 碳-石墨坩埚电加热焙烧炉
CN210313549U (zh) 一种节能型气相沉积石墨化提纯炉
CN208008465U (zh) 一种多联体并列式高温石墨化炉
CN207831377U (zh) 有机废气处理装置
CN207342893U (zh) 一种冷风式电捕焦油器
CN206919044U (zh) 多孔材料作为燃烧载体的有机废气燃烧装置
CN203715285U (zh) 一种碳管石墨化炉
CN205042616U (zh) 一种除去烟气内沥青的电除尘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504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