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459787B - 一种垂直接收阵列地震记录的速度分析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垂直接收阵列地震记录的速度分析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4459787B CN104459787B CN201310439923.2A CN201310439923A CN104459787B CN 104459787 B CN104459787 B CN 104459787B CN 201310439923 A CN201310439923 A CN 201310439923A CN 104459787 B CN104459787 B CN 104459787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mrow
- msub
- msup
- velocity
- mfrac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Landscapes
- Geophysics And Detection Of Objec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垂直接收阵列地震记录的速度分析方法,属于地震勘探领域。本方法包括:(1)输入VSP记录,进行预处理;(2)对经过预处理后的VSP记录进行波场分离,得到单一的上行P波VSP记录;(3)获得地层的初始速度;(4)用初始速度抽取所述上行P波VSP记录的CSP道集;(5)对所述CSP道集进行速度扫描,得到第一次扫描速度;(6)用第一次扫描速度作为初始速度,然后重复步骤(4)至步骤(6)进行迭代,直到迭代前后的速度不再有明显变化,即达到速度分析目的;(7)输出该扫描速度,即为最终的速度结果。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地震勘探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垂直接收阵列地震记录的速度分析方法,通过垂直接收阵列的地震记录形成一种能用于速度扫描的地震道集,用于解决地震勘探中井中垂直接收阵列速度分析的问题。
背景技术
VSP等垂直接收阵列的地震勘探方式借助其特殊的接收方式,广泛应用于油气田等的勘探开发中,为油气田的增储增产发挥着重要作用。
但垂直接收阵列的速度建模技术主要依赖于测井资料,初至速度反演,或者地面阵列等,这些手段一般得到的是一维速度模型,或者只能得到最深接收点以上的速度。由于其接收方式的不对称性,很难形成和地面接收阵列一样的有效的速度分析道集,因此也就不能很好的利用其本身携带的丰富的速度信息。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难题,提供一种垂直接收阵列地震记录的速度分析方法,为成像提供了更准确合理的速度模型。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垂直接收阵列地震记录的速度分析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1)输入VSP记录,进行预处理;
(2)对经过预处理后的VSP记录进行波场分离,得到单一的上行P波VSP记录;
(3)获得地层的初始速度;
(4)用初始速度抽取所述上行P波VSP记录的CSP道集;也就是将VSP记录映射形成一种共散射点(CSP)道集;
(5)对所述CSP道集进行速度扫描,得到第一次扫描速度;
(6)用第一次扫描速度作为初始速度,然后重复步骤(4)至步骤(6)进行迭代,直到迭代前后的速度不再有明显变化,即达到速度分析目的;
(7)输出该扫描速度,即为最终的速度结果。
所述步骤(4)包括:
(41)确定一个输入道的最大扫描长度;最大扫描长度大于等于输入道的最大记录长度;
(42)利用公式(4)和公式(5)计算每个t0对应的均方根速度vs,vr;
其中,t0是基准面到散射点的单程垂直旅行时,ts0是地表震源到基准面的单程垂直旅行时,vs0为地表震源处的近地表速度,trv为从井中接收点到基准面的虚拟垂直单程旅行时,vrv为井中接收点到基准面的均方根速度,ve是所述初始速度;
(43)利用公式(1)计算每个t0对应的旅行时t;
其中,hs和hr分别是地面震源和井中接收点到散射点的水平距离,vs和vr分别是地面震源和井中接收点到散射点的均方根速度;
(44)利用公式(3)计算每个t0对应的等效偏移距he;
(45)将每个t0对应的有效t时刻的采样点映射到t0对应的he上:统计映射到每个等效偏移距上的时间t的范围,然后将每个范围内的样点连续地映射到对应的等效偏移距上。
所述步骤(45)中将每个范围内的样点连续地映射到对应的等效偏移距上是这样实现的:
将步骤(43)中由t0确定的输入道中一个样点(t0,t),通过步骤(44)确定(to,t)这个样点在输出道上对应的偏移距he,然后将这个输入道上的样点叠加到等效偏移距为he的输出道上的t时刻。
所述步骤(5)中是按照最大扫描长度进行速度扫描的。
所述步骤(6)中迭代前后的速度不再有明显变化是这样判断的:
迭代前后的速度的变化差引起的走时差小于采样率即为速度不再有明显变化,如下式:
|1/v2-1/v1|<dt/d,
其中v1,v2是迭代前后的速度值,d是深度,dt是采样率。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形成了垂直接收阵列地震记录的共散射点道集,共散射点道集集聚了所有可能来自同一散射点的地震波能量,它的偏移距范围大,覆盖次数高,且能提高信噪比,有利于速度分析;
2.垂直接收阵列地震记录的共散射点道集速度与界面倾角无关,只与散射点位置有关,而且共散射点道集的速度是偏移速度,因此可以直接用来偏移成像。
3.垂直接收阵列地震记录的共散射点道集速度分析除了得到速度纵向变化,还可以得到速度的横向变化,为成像提供了更准确合理的速度模型;
4.通过速度扫描的办法对共散射点道集进行速度分析,提供了一种方便可交互的垂直接收阵列的地震记录的速度分析手段。
附图说明
图1是VSP的等效偏移距定义示意图。
图2是VSP记录的CSP道集映射流程图。
图3是VSP记录的CSP道集和速度谱。
图4是VSP记录的CSP道集映速度分析步骤框图。
图5是VSP水平界面模型示意图。
图6是VSP水平界面模型的部分单炮记录。
图7是VSP水平界面模型的部分CSP道集。
图8-1是VSP水平界面模型的CSP31的道集速度谱。
图8-2是VSP水平界面模型的CSP41的道集速度谱。
图8-3是VSP水平界面模型的CSP51的道集速度谱。
图9是VSP水平界面模型CSP道集速度场。
图10是某油田某井VSP波场分离后的上行波场记录。
图11是某油田某井VSP记录的部分CSP道集。
图12-1是某油田某井VSP资料的CSP60的道集速度谱。
图12-2是某油田某井VSP资料的CSP80的道集速度谱。
图12-3是某油田某井VSP资料的CSP100的道集速度谱。
图13是某油田某井VSP记录的CSP道集速度场。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本发明通过形成一种垂直接收阵列地震记录的速度分析道集,这种道集有偏移距范围大,覆盖次数高,信噪比高的特点。因此通过速度扫描的办法对这种道集进行速度分析,能有效的解决垂直接收阵列地震勘探的速度建模问题。
垂直接收阵列的观测方式变化较多,这里以垂直地震剖面(VSP)为例来对本发明的方法原理进行说明,对于其他垂直接收阵列的观测方式,利用本发明针对VSP的这种方法原理可以在做简单的修改之后很容易推广到其他方式的垂直接收阵列。本发明以散射点为中心,以等效偏移距为单元,将垂直接收阵列地震记录映射形成一种共散射点(CSP)道集,然后利用共散射点(CSP)道集进行速度扫描。
(1)VSP记录的共散射点道集
根据散射波理论,假设地下是由无数的散射点构成,任意散射点的时距公式可以表示为从震源到散射点的旅行时与散射点到接收点的旅行时之和。考虑到VSP的特殊性,如图1所示,引入一个从井中接收点到基准面的虚拟垂直单程旅行时trv,将地表震源处到散射点再到井中接收点,以及井中接收点到基准面的旅行时之和作为VSP的总射线旅行时,这个关系表示为:
公式中的hs和hr分别是地面震源和井中接收点到散射点的水平距离,vs和vr分别是地面震源和井中接收点到散射点的均方根速度。t0是基准面到散射点的单程垂直旅行时,ts0是地表震源到基准面的单程垂直旅行时。其中ts0是带有符号的,高于基准面取正,低于基准面取负,trv始终为正,且对井中每一个接收道来说trv是常量,如果基准面选在零偏移距震源高程面上时,则trv就是零偏移距记录的直达波走时。
引入等效偏移距的概念,即在基准面上如果存在一点E,E点到散射点的双程时如果等于从炮点到散射点再到接收点,再到基准面的时间之和,则E点就是等效点。这个关系可以写成公式(2):
VSP的等效偏移距的显式表达式为:
公式(2)和(3)中ve是散射点到基准面的均方根速度,(2)式中的vs和vr分别是炮点和接收点到散射点的均方根速度。其中ve可以直接得到。这里给出vs和vr的表达式:
(4)式中vs0为地表震源处的近地表速度,(5)式中的vrv为井中接收点到基准面的均方根速度。
根据垂直接收阵列等效偏移距的定义,就可以将垂直接受阵列的地震记录以散射点为中心,以等效偏移距为单元,映射到一个新的道集上,这个道集就是共散射点(CSP)道集。共散射点道集它集聚了所有地震道中可能来自同一散射点的地震波能量,它的偏移距范围大,覆盖次数高,形成过程中通过将来自同一散射点的能量叠加,信噪比得到提高。
(2)VSP记录的共散射点道集的形成
在公式(3)中he是t0的函数,对于给定的输入道和CSP道集,在t0值确定后,ve是确定的,可以通过(1)式计算得到t。在计算t的(1)式中的速度vs和vr可以用基准面上的均方根速度ve借助(4)和(5)式分别计算得到。因此可以用t0时扫描的办法将一个输入道映射到一个CSP道集上,
具体流程如图2所示。但在实际应用时步骤4计算出来的等效偏移距he是取等效偏移距间隔的整数倍,图2的步骤5算出来的t0对应的时刻t的采样点并不是直接映射到对应等效偏移距上,而是先统计了映射到每个等效偏移距上的时间t的范围,然后将每个范围内的样点连续的映射到对应的等效偏移距上。
实验证明,CSP道集的抽取过程中,对输入速度不敏感,因此,初始速度ve可以通过常规的VSP速度获取方法粗略给出。
(3)垂直地震剖面的共散射点道集速度分析方法
根据等效偏移距的定义,共散射点道集的时距公式为:
从形式上看,共散射点道集时距关系是双曲线,而且共散射点道集与界面倾角无关,只与散射点位置有关,从本质上说,共散射点道集的速度是偏移速度。
因此本发明将地面地震共中心点道集的速度扫描的方法应用到共散射点道集速度分析中,为成像处理提供准确的速度参数(图3是VSP记录的共散射点道集进行速度扫描的速度谱)。
(4)VSP记录的共散射点道集速度分析流程
如图4所示,本发明所涉及的共散射点道集速度分析流程如下:
(1)输入的VSP记录,进行常规预处理;
常规预处理主要指的是检波器方位校正,去噪,能量增益环节。通过这些环节处理之后,得到的是一个信噪比比较高,适合后续处理的VSP记录。
(2)对记录进行波场分离,得到单一的上行P波波场;
VSP的波场分离技术属于已有技术,该类技术方法众多,常用方法有中值滤波法,偏振滤波法,FK滤波法,τ-p域滤波等,本发明所用的分离方法不限,只要能达到波场分离的目的即可。
(3)用常规的VSP速度分析手段(初至波反演,测井速度得到)得到初始的速度;
常规的VSP速度分析手段也方法众多,常用方法有初至波反演,利用声波测井数据进行速度计算等方法。同样,这里所用的速度分析方法不限,只要能得到地层速度即可。
(4)用初始速度抽取VSP记录的CSP道集;
本步骤的具体实现过程为“具体实施方式”第(2)步的“VSP记录的共散射点道集的形成”中所述的过程,只不过是该过程中用到的公式(4)(5)中的速度ve是步骤③中得到的初始速度,图2中的5个步骤即为本步骤的具体实现流程。
(5)CSP道集进行速度扫描,得到第一次扫描速度;
(6)用第一次扫描速度作为输入速度,然后返回步骤④重新抽取CSP道集;如果满足,则进入步骤⑦输出该扫描速度;这样迭代进行2~3次后,若迭代前后的速度不再有明显变化,即达到速度分析目的。
(7)输出最终的速度结果。
图1中S和R分别是炮点和接收点,SP点是散射点,E点是基准面上等效点,te,ts,tr分别是散射点到等效点,炮点和接收点的走时,ts0和trv分别是炮点和接收点到基准面的垂直旅行时,he,hs,hr分别是等效点,炮点,接收点到散射点的水平距离。
图3的右侧是一个有两层水平界面模型VSP记录的CSP道集,左侧是该道集速度扫面的速度谱。
图5中纵坐标为深度Z(m),横坐标为地面坐标X(m)。X面上的黑点位置为炮点,右侧边界附近垂直排列的一组灰色三角符号为井中接收点位置。图形右侧五条竖直的虚线表示部分CSP点的位置,CSP号在图上已标注。
图8-1至图8-3中速度扫描范围:1500~4000m/s;扫描间隔50m/s;时间扫描范围0~512ms;时间间隔:20ms。
实施例1
以两层水平层模型为例(如图5所示)。该模型共有三层两个水平界面,第一层速度2500m/s,第二层速度3000m/s,第三层速度3500m/s。第一个水平界面位于300m深度,第二个水平界面位于450m深度。观测系统和CSP道集形成参数与VSP单点模型一致。
观测系统:采用变偏移距的61道全排列垂直接收,接收点X方向坐标为400m,深度范围100~400m,垂直道距5m,垂直排列长度300m。炮距20m,共21炮,炮点在水平地表上的X范围为0~400m。
CSP道集形成参数:等效偏移距间隔2.5m,CSP点间隔2.5m,CSP范围200~400m。CSP道集理论覆盖次数241次。
表1
表2
图6和图7分别是VSP单点模型的部分原始单炮道集和CSP道集,其中VSP模型炮点号和X坐标的对应关系如表1所示,VSP模型CSP号和X坐标的对应关系如表2所示。
图8-1至图8-3是VSP的水平界面模型的部分CSP道集速度扫描得到的速度谱。图9是部分CSP道集的速度场。VSP的水平界面模型的每个CSP道集速度谱上有两个强能量团和分别和两个水平界面形成的散射波双曲线对应,其速度场值也反映出了两个明显的速度界面,这和模型的速度是一致的。
实施例2
图10是某油田某井波场分离后的VSP上行波记录;该记录共136道,接收道深度2500~5200m(图10中横坐标为检波点相对高程),垂直道距20m,炮点偏移距2000m。采样率2ms,记录长度4s。CSP点范围在0到1000m之间,CSP间隔10m,等效偏移距间隔10m,孔径1500m,理论覆盖次数301次。
图11是截取的部分CSP道集记录,由于观测系统限制,在CSP道集的正等效偏移距方向(远离井口方向)和小偏移距方向没有形成有效的数据道,所附图11中CSP道集只显示了负等效偏移距在1000到1500m之间的记录。从CSP道集上看,受检波器深度和炮点偏移距等因素影响,散射波双曲线曲率很小,且图11中只显示了较大等效偏移距的记录道,所以图中看到的CSP道集的散射双曲线特征不明显,近乎“水平”状,但是同相轴层位很明显,信噪比较高;从覆盖次数上看,虽然远没有达到理论的301次覆盖,但实际覆盖次数都在40次左右,对于VSP记录来说,常规的成像方法是很难达到这样的覆盖次数。
图12-1至图12-3是部分CSP道集的速度谱,虽然速度谱背景噪音较大,但能量团的速度趋势比较清楚。图13是所有VSP道集的散射波速度场,通过速度场看到CSP点成像范围内的速度参数在横向变化很小。所以初至接收阵列地震的CSP道集速度分析不仅为垂直接收阵列记录成像提供了一种新的交互式可视化获取速度的方法,而且能够得到横向速度变化,不同于常规的垂直接收阵列记录的速度分析只能通过测井数据或反演方法得到纵向的一维速度模型。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垂直接收阵列地震记录的速度分析道集,这种道集偏移距范围大,覆盖次数高,信噪比也高,能通过速度扫描的方式得到与界面倾角无关的偏移速度,为垂直接收和地面接收阵列的处理提供可靠的偏移速度。主要发明内容包括:垂直接收阵列共散射点道集的定义;垂直接收阵列共散射点道集的形成过程;垂直接收阵列共散射点道集的速度分析方法;垂直接收阵列的共散射点道集的速度分析流程。
上述技术方案只是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而言,在本发明公开了应用方法和原理的基础上,很容易做出各种类型的改进或变形,而不仅限于本发明上述具体实施方式所描述的方法,因此前面描述的方式只是优选的,而并不具有限制性的意义。
Claims (4)
1.一种垂直接收阵列地震记录的速度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1)输入VSP记录,进行预处理;
(2)对经过预处理后的VSP记录进行波场分离,得到单一的上行P波VSP记录;
(3)获得地层的初始速度;
(4)用初始速度抽取所述上行P波VSP记录的CSP道集;
(5)对所述CSP道集进行速度扫描,得到第一次扫描速度;
(6)用第一次扫描速度作为初始速度,然后重复步骤(4)至步骤(6)进行迭代,直到迭代前后的速度不再有明显变化,即达到速度分析目的;
(7)输出该扫描速度,即为最终的速度结果,
其中,所述步骤(6)中迭代前后的速度不再有明显变化是这样判断的:迭代前后的速度的变化差引起的走时差小于采样率即为速度不再有明显变化,如下式:
|1/v2-1/v1|<dt/d,
其中v1,v2是迭代前后的速度,d是深度,dt是采样率。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垂直接收阵列地震记录的速度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4)包括:
(41)确定一个输入道的最大扫描长度;最大扫描长度大于等于输入道的最大记录长度;
(42)利用公式(4)和公式(5)计算每个t0对应的均方根速度vs,vr;
<mrow>
<msub>
<mi>v</mi>
<mi>s</mi>
</msub>
<mo>=</mo>
<msup>
<mrow>
<mo>(</mo>
<mfrac>
<mrow>
<msub>
<mi>t</mi>
<mn>0</mn>
</msub>
<msup>
<msub>
<mi>v</mi>
<mi>e</mi>
</msub>
<mn>2</mn>
</msup>
<mo>+</mo>
<msub>
<mi>t</mi>
<mrow>
<mi>s</mi>
<mn>0</mn>
</mrow>
</msub>
<msup>
<msub>
<mi>v</mi>
<mrow>
<mi>s</mi>
<mn>0</mn>
</mrow>
</msub>
<mn>2</mn>
</msup>
</mrow>
<mrow>
<msub>
<mi>t</mi>
<mn>0</mn>
</msub>
<mo>+</mo>
<msub>
<mi>t</mi>
<mrow>
<mi>s</mi>
<mn>0</mn>
</mrow>
</msub>
</mrow>
</mfrac>
<mo>)</mo>
</mrow>
<mfrac>
<mn>1</mn>
<mn>2</mn>
</mfrac>
</msup>
<mo>-</mo>
<mo>-</mo>
<mo>-</mo>
<mrow>
<mo>(</mo>
<mn>4</mn>
<mo>)</mo>
</mrow>
</mrow>
<mrow>
<msub>
<mi>v</mi>
<mi>r</mi>
</msub>
<mo>=</mo>
<msup>
<mrow>
<mo>(</mo>
<mfrac>
<mrow>
<msub>
<mi>t</mi>
<mn>0</mn>
</msub>
<msup>
<msub>
<mi>v</mi>
<mi>e</mi>
</msub>
<mn>2</mn>
</msup>
<mo>-</mo>
<msub>
<mi>t</mi>
<mrow>
<mi>r</mi>
<mi>v</mi>
</mrow>
</msub>
<msup>
<msub>
<mi>v</mi>
<mrow>
<mi>r</mi>
<mi>v</mi>
</mrow>
</msub>
<mn>2</mn>
</msup>
</mrow>
<mrow>
<msub>
<mi>t</mi>
<mn>0</mn>
</msub>
<mo>-</mo>
<msub>
<mi>t</mi>
<mrow>
<mi>r</mi>
<mi>v</mi>
</mrow>
</msub>
</mrow>
</mfrac>
<mo>)</mo>
</mrow>
<mfrac>
<mn>1</mn>
<mn>2</mn>
</mfrac>
</msup>
<mo>-</mo>
<mo>-</mo>
<mo>-</mo>
<mrow>
<mo>(</mo>
<mn>5</mn>
<mo>)</mo>
</mrow>
</mrow>
其中,t0是基准面到散射点的单程垂直旅行时,ts0是地表震源到基准面的单程垂直旅行时,vs0为地表震源处的近地表速度,trv为从井中接收点到基准面的虚拟垂直单程旅行时,vrv为井中接收点到基准面的均方根速度,ve是所述初始速度;
(43)利用公式(1)计算每个t0对应的旅行时t;
<mrow>
<mi>t</mi>
<mo>=</mo>
<msup>
<mrow>
<mo>&lsqb;</mo>
<msup>
<mrow>
<mo>(</mo>
<msub>
<mi>t</mi>
<mn>0</mn>
</msub>
<mo>+</mo>
<msub>
<mi>t</mi>
<mrow>
<mi>s</mi>
<mn>0</mn>
</mrow>
</msub>
<mo>)</mo>
</mrow>
<mn>2</mn>
</msup>
<mo>+</mo>
<msup>
<mrow>
<mo>(</mo>
<mfrac>
<msub>
<mi>h</mi>
<mi>s</mi>
</msub>
<msub>
<mi>v</mi>
<mi>s</mi>
</msub>
</mfrac>
<mo>)</mo>
</mrow>
<mn>2</mn>
</msup>
<mo>&rsqb;</mo>
</mrow>
<mfrac>
<mn>1</mn>
<mn>2</mn>
</mfrac>
</msup>
<mo>+</mo>
<msup>
<mrow>
<mo>&lsqb;</mo>
<msup>
<mrow>
<mo>(</mo>
<msub>
<mi>t</mi>
<mn>0</mn>
</msub>
<mo>-</mo>
<msub>
<mi>t</mi>
<mrow>
<mi>r</mi>
<mi>v</mi>
</mrow>
</msub>
<mo>)</mo>
</mrow>
<mn>2</mn>
</msup>
<mo>+</mo>
<msup>
<mrow>
<mo>(</mo>
<mfrac>
<msub>
<mi>h</mi>
<mi>r</mi>
</msub>
<msub>
<mi>v</mi>
<mi>r</mi>
</msub>
</mfrac>
<mo>)</mo>
</mrow>
<mn>2</mn>
</msup>
<mo>&rsqb;</mo>
</mrow>
<mfrac>
<mn>1</mn>
<mn>2</mn>
</mfrac>
</msup>
<mo>+</mo>
<msub>
<mi>t</mi>
<mrow>
<mi>r</mi>
<mi>v</mi>
</mrow>
</msub>
<mo>-</mo>
<mo>-</mo>
<mo>-</mo>
<mrow>
<mo>(</mo>
<mn>1</mn>
<mo>)</mo>
</mrow>
</mrow>
其中,hs和hr分别是地面震源和井中接收点到散射点的水平距离,vs和vr分别是地面震源和井中接收点到散射点的均方根速度;
(44)利用公式(3)计算每个t0对应的等效偏移距he;
<mrow>
<msub>
<mi>h</mi>
<mi>e</mi>
</msub>
<mo>=</mo>
<msub>
<mi>v</mi>
<mi>e</mi>
</msub>
<msup>
<mrow>
<mo>(</mo>
<mfrac>
<msup>
<mi>t</mi>
<mn>2</mn>
</msup>
<mn>4</mn>
</mfrac>
<mo>-</mo>
<msup>
<msub>
<mi>t</mi>
<mn>0</mn>
</msub>
<mn>2</mn>
</msup>
<mo>)</mo>
</mrow>
<mfrac>
<mn>1</mn>
<mn>2</mn>
</mfrac>
</msup>
<mo>-</mo>
<mo>-</mo>
<mo>-</mo>
<mrow>
<mo>(</mo>
<mn>3</mn>
<mo>)</mo>
</mrow>
</mrow>
(45)将每个t0对应的有效t时刻的采样点映射到t0对应的he上,统计映射到每个等效偏移距上的时间t的范围,然后将每个范围内的样点连续地映射到对应的等效偏移距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垂直接收阵列地震记录的速度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45)中将每个范围内的样点连续地映射到对应的等效偏移距上是这样实现的:
将步骤(43)中由t0确定的输入道中一个样点(t0,t),通过步骤(44)确定(t0,t)这个样点在输出道上对应的偏移距he,然后将这个输入道上的样点叠加到等效偏移距为he的输出道上的t时刻。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垂直接收阵列地震记录的速度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5)中是按照最大扫描长度进行速度扫描的。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310439923.2A CN104459787B (zh) | 2013-09-24 | 2013-09-24 | 一种垂直接收阵列地震记录的速度分析方法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310439923.2A CN104459787B (zh) | 2013-09-24 | 2013-09-24 | 一种垂直接收阵列地震记录的速度分析方法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4459787A CN104459787A (zh) | 2015-03-25 |
CN104459787B true CN104459787B (zh) | 2017-10-27 |
Family
ID=5290613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310439923.2A Active CN104459787B (zh) | 2013-09-24 | 2013-09-24 | 一种垂直接收阵列地震记录的速度分析方法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4459787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7807384B (zh) * | 2016-09-09 | 2019-07-19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非水平地形的共散射点道集形成方法及系统 |
CN109143362B (zh) * | 2017-06-28 | 2020-06-19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基于共散射角道集的散射波分离方法 |
CN111624647B (zh) * | 2020-06-05 | 2022-06-24 | 中油奥博(成都)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变偏移距vsp射线追踪积分叠前时间偏移方法和装置 |
CN112764104B (zh) * | 2020-12-18 | 2022-12-30 | 南方科技大学 | 一种测量方法、测量装置、终端设备及存储介质 |
CN116609834B (zh) * | 2023-07-17 | 2023-10-20 | 中国海洋大学 | 一种基于海洋垂直缆地震勘探的数据处理方法 |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7791981B2 (en) * | 2008-05-15 | 2010-09-07 | Shell Oil Company | Velocity analysis for VSP data |
US8913462B2 (en) * | 2009-04-03 | 2014-12-16 | Schlumberger Technology Corporation | Real-time reflection point density mapping during three-dimensional (3D) vertical seismic profile (VSP) surveys |
CN102053267B (zh) * | 2010-10-22 | 2012-11-07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地震剖面资料处理中基于参数反演的vsp波场分离方法 |
CN102323620B (zh) * | 2011-07-29 | 2014-08-06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利用钻井轨迹校正vsp上行波的方法 |
-
2013
- 2013-09-24 CN CN201310439923.2A patent/CN104459787B/zh active Active
Non-Patent Citations (1)
Title |
---|
地震散射波成像方法研究;陈占国;《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基础科学辑》;20130715(第07期);第A011-118页 *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4459787A (zh) | 2015-03-25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7526101B (zh) | 一种获取地震反射波的采集和处理方法 | |
CN104133245B (zh) | 一种地震资料的静校正方法及系统 | |
CN104459787B (zh) | 一种垂直接收阵列地震记录的速度分析方法 | |
CN105388518B (zh) | 一种质心频率与频谱比联合的井中地震品质因子反演方法 | |
CN106646601B (zh) | 多信息联合约束的浅中深层三维q体建立方法 | |
CN103645503B (zh) | 一种三维时间域照明分析及振幅补偿方法 | |
CN102841379B (zh) | 一种基于共散射点道集的叠前时间偏移与速度分析方法 | |
CN104459794B (zh) | 共反射点道集时变时间差值的校正方法及装置 | |
CN109669212B (zh) | 地震数据处理方法、地层品质因子估算方法与装置 | |
CN104570125A (zh) | 一种利用井数据提高成像速度模型精度的方法 | |
CN102841376A (zh) | 一种基于起伏地表的层析速度反演方法 | |
CN105549087B (zh) | 一种煤矿井下槽波地震勘探的走时和振幅联合反演方法 | |
CN107656308B (zh) | 一种基于时间深度扫描的共散射点叠前时间偏移成像方法 | |
CN105093292A (zh) | 一种地震成像的数据处理方法和装置 | |
CN105093319B (zh) | 基于三维地震数据的地面微地震静校正方法 | |
CN104570116A (zh) | 基于地质标志层的时差分析校正方法 | |
CN107728204A (zh) | 基于叠前纵波各向异性的裂缝预测方法及系统 | |
CN104360388A (zh) | 一种三维地震观测系统评价方法 | |
CN102053260B (zh) | 获得地震纵波的方位速度的方法及处理地震数据的方法 | |
CN106772601A (zh) | 一种基于叠前地震数据的裂缝储层快速预测方法 | |
CN102928879B (zh) | 一种弱地震反射特征的碳酸盐岩勘探方法及装置 | |
CN111722284A (zh) | 一种基于道集数据建立速度深度模型的方法 | |
CN102565852B (zh) | 针对储层含油气性检测的角度域叠前偏移数据处理方法 | |
CN103076628B (zh) | 一种孔径优化的叠前时间偏移的处理方法 | |
CN103576197A (zh) | 一种转换波角道集抽取方法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