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646601B - 多信息联合约束的浅中深层三维q体建立方法 - Google Patents

多信息联合约束的浅中深层三维q体建立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646601B
CN106646601B CN201611240441.4A CN201611240441A CN106646601B CN 106646601 B CN106646601 B CN 106646601B CN 201611240441 A CN201611240441 A CN 201611240441A CN 106646601 B CN106646601 B CN 106646601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imensional
mid
bodies
data
deep strata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1240441.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6646601A (zh
Inventor
刁瑞
尚新民
芮拥军
李继光
冯玉苹
韩站
韩站一
崔庆辉
李强
陈新荣
揭景荣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Petroleum and Chemical Corp
Geophysical Research Institute of Sinopec Shengli Oilfield Co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Petroleum and Chemical Corp
Geophysical Research Institute of Sinopec Shengli Oilfield Co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Petroleum and Chemical Corp, Geophysical Research Institute of Sinopec Shengli Oilfield Co filed Critical China Petroleum and Chemical Corp
Priority to CN201611240441.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6646601B/zh
Publication of CN10664660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64660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664660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64660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VGEOPHYSICS; GRAVITATIONAL MEASUREMENTS; DETECTING MASSES OR OBJECTS; TAGS
    • G01V1/00Seismology; Seismic or acoustic prospecting or detecting
    • G01V1/28Processing seismic data, e.g. for interpretation or for event detection
    • G01V1/282Application of seismic models, synthetic seismogram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VGEOPHYSICS; GRAVITATIONAL MEASUREMENTS; DETECTING MASSES OR OBJECTS; TAGS
    • G01V1/00Seismology; Seismic or acoustic prospecting or detecting
    • G01V1/28Processing seismic data, e.g. for interpretation or for event detection
    • G01V1/30Analysis
    • G01V1/301Analysis for determining seismic cross-sections or geostructures
    • G01V1/302Analysis for determining seismic cross-sections or geostructures in 3D data cube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VGEOPHYSICS; GRAVITATIONAL MEASUREMENTS; DETECTING MASSES OR OBJECTS; TAGS
    • G01V2210/00Details of seismic processing or analysis
    • G01V2210/60Analysis
    • G01V2210/61Analysis by combining or comparing a seismic data set with other data
    • G01V2210/616Data from specific type of measurement
    • G01V2210/6169Data from specific type of measurement using well-logging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VGEOPHYSICS; GRAVITATIONAL MEASUREMENTS; DETECTING MASSES OR OBJECTS; TAGS
    • G01V2210/00Details of seismic processing or analysis
    • G01V2210/60Analysis
    • G01V2210/64Geostructures, e.g. in 3D data cube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VGEOPHYSICS; GRAVITATIONAL MEASUREMENTS; DETECTING MASSES OR OBJECTS; TAGS
    • G01V2210/00Details of seismic processing or analysis
    • G01V2210/60Analysis
    • G01V2210/66Subsurface model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Remote Sens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Acoustics & Sound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ology (AREA)
  • General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ophysics (AREA)
  • Geophysics And Detection Of Objec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多信息联合约束的浅中深层三维Q体建立方法,包括:通过表层Q值测量数据进行约束,建立测量点位置处Q值与速度值的关系曲线;在测量点位置处速度值的约束下,通过高精度约束层析反演获得浅层三维速度模型;利用浅层三维速度模型和测量点位置处Q值与速度值的关系曲线,得到深度域的浅层三维Q体;利用地震数据,建立中深层的三维速度模型;在三维速度模型的约束下,求取中深层三维Q体;进行时深或深时转换,建立包含近地表因素的浅中深层三维Q体,本发明可有效解决浅层Q体与中深层Q体割裂的问题。

Description

多信息联合约束的浅中深层三维Q体建立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油气田勘探开发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到一种多信息联合约束的浅中深层三维Q体建立方法。
背景技术
地震波在地层介质中传播,由于地下介质是非完全弹性介质,地震波的能量和频率都会发生衰减,包括:地层介质非固有衰减,如球面扩散、反射和透射损失、转换波、层间多次波反射等,以及地层固有衰减。其中:地层固有衰减与地层内部结构特征、含流体性质、孔隙度、渗透率、饱和度等性质密切相关。随着地震波吸收衰减理论的研究,及其在油气勘探开发过程中的发展应用,地层的Q值参数作为一种地震属性和关键因子,具有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地层Q值具有地震属性分析、反Q滤波、地层Q值吸收补偿、起伏地表粘弹性介质偏移等作用,特别是保幅处理基础上如何进一步提高分辨率是隐蔽岩性油气藏攻关的重点方向。在近地表方面,根据近地表Q值模型进行高频能量恢复和吸收衰减补偿,从而消除近地表因素对地震波场的吸收衰减作用;在中深层方面,通过估计和应用Q值进行中深层的反Q滤波和属性分析,从而获得高分辨率的地震资料。由于常规Q值估算方法采用的资料信息有限,缺乏有效的多类信息约束,在Q值求取方面精度不高、稳定性差,而且求取的近地表Q值和中深层Q值是割裂的,没有包含近地表因素的浅、中、深层三维Q体建立技术。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多信息联合约束的浅中深层三维Q体建立方法。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多信息联合约束的浅中深层三维Q体建立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准备低测数据、地震数据;利用低测数据,求取测量点位置处的速度值和Q值,通过表层Q值测量数据进行约束,从而获得准确可靠的测量点位置处的Q值并建立测量点位置处Q值与低降速带速度值的关系曲线;所述速度值为地震波的传播速度值;
步骤2:利用三维地震大炮初至信息,在步骤1获得的测量点位置处低降速带速度值的约束下,通过高精度约束层析反演获得表层三维速度模型;
步骤3:利用表层三维速度模型和测量点位置处Q值与低降速带速度值的关系曲线,得到深度域的表层三维Q体;
步骤4:利用地震数据,建立中深层的三维速度模型;
步骤5:利用步骤4选取的地震数据,在三维速度模型的约束下,求取中深层三维Q体;
步骤6:进行深时转换,将表层三维Q体由深度域转换到时间域,从而与时间域的中深层三维Q体相一致,或进行时深转换,将中深层三维Q体由时间域转换到深度域,从而与深度域的表层三维Q体相一致;
步骤7:利用正余弦匹配约束三维融合技术,将表层三维Q体与中深层三维Q体进行有效融合,建立时间域或深度域包含近地表因素的浅中深层三维Q体。
作为优选技术方案,在步骤1中,所述低测数据为单井微测井、双井微测井、小折射数据、岩性取芯数据、岩性探测数据中的一种或数种;首先,导入低测数据,通过低测数据解释方法得到测量点位置处的低降速带速度值、低降速带厚度信息,并在低测数据的二维高精度时频域中,在二维信噪比谱和二维纯度谱的双重约束下,通过高精度时频谱的差异来计算得到测量点位置处的Q值,并通过表层Q值测量数据进行局部约束,从而获得准确可靠的测量点位置处的Q值;所述信噪比谱为低测数据在二维时频域内计算得到的信号与噪音比值的二维谱;所述纯度谱为低测数据在二维时频域内计算得到的不同频率范围内信号纯度的二维谱。
作为优选技术方案,在步骤1中,以表层Q值测量数据为约束条件,对步骤1中计算得到的测量点位置处的Q值进行局部校正,从而获得稳定可靠的测量点位置处的Q值,并与测量点位置处的低降速带速度值、低降速带厚度信息进行联合,可得到测量点位置处Q值与低降速带速度值的关系曲线,每个测量点位置处都可得到一条关系曲线,对该关系曲线进行拟合残差品质分析,可以求得该拟合关系曲线的品质参数,所述拟合曲线品质参数能够反映该测量点位置处Q-v关系曲线的保真程度。
作为优选技术方案,在步骤2中,在步骤1获得的低测数据测量点位置处低降速带速度值、低降速带厚度信息的约束下,利用三维地震大炮初至信息进行约束层析反演,层析反演方法采用广义模式搜索与粒子群最优化方法相结合的非线性优化方法,在有效提高运算效率的情况下,获得准确的表层三维速度模型,保证了表层速度值的精度。
作为优选技术方案,在步骤3中,在每个测量点位置处可得到一条Q值与低降速带速度值的关系曲线,综合利用表层三维速度模型和所有测量点位置处Q值与低降速带速度值的关系曲线,建立所有测量点位置处关系曲线与表层三维速度模型的深度--空间变化拟合关系,该深度—空间变化拟合关系受不同位置点拟合曲线品质参数的约束,在每个测量点位置处Q值与低降速带速度值的关系曲线和拟合曲线品质参数的双重约束下,将表层三维速度模型转换为表层三维Q体。
作为优选技术方案,在步骤4中,所述地震数据为叠前单炮地震数据、叠前道集地震数据、叠后地震数据、VSP地震数据、逆VSP地震数据、井间地震数据中的至少一种数据。
作为优选技术方案,在步骤5中,建立中深层三维速度模型后,在高精度三维速度模型的约束下,利用地震数据来求取中深层三维Q体,针对叠前地震数据,在叠前CMP道集、CRP道集、CIP道集中求取随地震波传播路径变化的Q值,并通过波动方程理论消除不同偏移距差异造成的Q值差异,针对叠后数据,直接求取随时间或深度变化的Q值,建立准确可靠的中深层三维Q体。
作为优选技术方案,在步骤6中,深时转换即为将深度域浅层三维Q体转换到时间域,时深转换即为将时间域中深层三维Q体转换到深度域,经过深时转换或时深转换,浅层三维Q体与中深层三维Q体转换到了时间域或深度域的一个域内。
作为优选技术方案,在步骤7中,以地层高速顶为分界面,利用三维时间——空间变化的正余弦匹配约束融合技术,将近地表三维Q体与中深层三维Q体进行有效融合,建立时间域或深度域包含近地表因素的浅中深层三维Q体。
本发明中的多信息联合约束的浅中深层三维Q体建立方法,主要解决表层三维Q体与中深层三维Q体相割裂的问题,并通过多信息约束保证了三维Q体的稳定性、准确性和可靠性,最终建立了包含近地表因素的浅中深层三维Q体。本发明通过充分利用微测井数据、小折射数据、岩性取芯数据、表层测量数据、三维地震数据、VSP地震数据、井间地震数据等多类基础数据,并采用低降速带速度值、低降速带厚度信息、二维信噪比谱和二维纯度谱、实际测量Q值、测量点关系曲线、拟合曲线品质参数、中深层速度值、正余弦匹配约束等多信息联合约束的方法,建立了包含近地表因素的浅中深层三维Q体,对地震属性分析、反Q滤波、地层Q值吸收补偿和高分辨率处理、起伏地表粘弹性介质偏移等具有重要作用,为后续地震资料处理和综合解释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多信息联合约束的浅中深层三维Q体建立方法的一具体实施例3的流程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3中深度域的表层三维速度模型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3中深度域的表层三维Q体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3中时间域的中深层三维速度模型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3中深度域的中深层三维Q体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3中深度域的包含近地表因素的浅中深层三维Q体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1。一种多信息联合约束的浅中深层三维Q体建立方法,该方法包括:
(1)利用微测井、小折射等低测数据,求取测量点位置处的低降速带速度值和Q值,并通过表层Q值实际测量数据进行约束,从而获得准确可靠的测量点位置处的Q值,浅层主要指高速顶界面往上的近地表地层,通常即为500~1000m以上的地层,由于三维地震观测系统的原因,地震数据无法有效获得近地表的地震信息,近地表地层主要有结构疏松、速度值低、速度值在纵横向变化快的特点;在得到测量点位置处速度值和Q值的基础上,建立测量点位置处Q值与低降速带速度值的关系曲线(Q-v拟合函数曲线),对Q-v拟合函数曲线进行残差品质分析,可以求得该拟合关系曲线的品质参数,该参数能够反映该测量点位置处Q-v拟合函数曲线的保真程度。
(2)利用三维地震大炮初至信息,在测量点位置处低降速带速度值、低降速带厚度信息的约束下,通过广义模式搜索与粒子群最优化方法相结合的高精度约束层析反演技术,实现了广义模式搜索与粒子群最优化方法相结合方程组的快速、高效、最优化求解,可获得深度域的表层三维速度模型。
(3)在每个测量点位置处的Q值与低降速带速度值关系曲线和拟合曲线品质参数的联合约束下,综合利用表层三维速度模型、所有测量点位置处的Q值与速度值关系曲线、拟合曲线品质参数,可得到深度域的表层三维Q体。
(4)利用三维叠前地震数据、叠后地震数据、VSP地震数据或井间地震数据,通过多类数据相互约束,建立中深层的三维速度模型;中深层主要指地震数据能够有效获得地震信息的地层,通常情况下为500~5000m范围内,地震波需穿过近地表才能到达中深层,中深层地震数据受近地表的影响。
(5)利用三维叠前地震数据、叠后地震数据、VSP地震数据或井间地震数据,在中深层三维速度模型的约束下,针对叠前地震数据,通过CMP道集求取不同传播路径的Q值,并采用波动方程理论消除不同偏移距差异造成的Q值差异,针对叠后地震数据,则可直接求取时间域或深度域地震道数据的Q值,最终求得时间域或深度域的中深层三维Q体。
(6)进行深时转换,将浅层三维Q体由深度域转换到时间域,从而与时间域的中深层三维Q体相一致,或进行时深转换,将中深层三维Q体由时间域转换到深度域,从而与深度域的浅层三维Q体相一致。
(7)利用正余弦匹配约束的三维融合技术,以高速层顶界面为边界,将浅层三维Q体与中深层三维Q体进行有效融合,融合时充分考虑Q值、速度值、深度、空间的变化,避免了融合面突变和空白缺失等问题,最终建立了时间域或深度域包含近地表因素的浅中深层三维Q体。
通过充分利用微测井数据、小折射数据、岩性取芯数据、表层测量数据、三维地震、VSP地震数据、井间地震数据等多类基础数据,并采用低降速带速度值、实际测量Q值、测量点关系曲线、拟合关系曲线品质参数、中深层速度值、正余弦匹配约束等多信息联合约束的方法,建立了时间域或深度域包含近地表因素的浅中深层三维Q体,有效解决了表层Q值与中深层Q值相割裂的问题,保证了三维Q体的准确性、稳定性和可靠性,对地震属性分析、反Q滤波、地层Q值吸收补偿和高分辨率处理、起伏地表粘弹性介质偏移等具有重要作用,为后续地震资料处理和综合解释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
实施例2。一种多信息联合约束的浅中深层三维Q体建立方法,该方法包括:
(1)收集单井微测井数据、双井微测井数据、小折射数据、表层Q值测量数据、岩性取芯数据、岩性探测数据、三维地震数据、VSP地震数据和井间地震数据等多类数据,为后续三维Q体建立提供基础数据和约束信息,收集数据的种类越多越有利于提高该方法的精度,多信息联合约束建立的浅中深层三维Q体越准确可靠。
(2)利用单井微测井、双井微测井、小折射、岩性取芯、岩性探测等低测数据,求取测量点位置处的低降速带速度值、低降速带厚度信息和Q值,在低测数据的二维高精度时频域中,在二维信噪比谱和二维纯度谱的双重约束下,通过高精度时频谱的差异来计算得到测量点位置处的Q值,并通过表层Q值测量数据进行约束,从而获得准确可靠的测量点位置处的Q值,并建立测量点位置处Q值与低降速带速度值的关系曲线。
(3)在低测数据测量点位置处低降速带速度值、低降速带厚度信息的约束下,利用三维地震大炮初至信息进行高精度约束层析反演,层析反演方法采用广义模式搜索与粒子群最优化方法相结合的非线性最优化方法,从数学方程组中对最优化方法进行了完善,在有效提高运算效率的情况下,获得准确的近地表三维速度模型,保证了近地表速度值的精度。
(4)在每个测量点位置处可得到一条Q值与低降速带速度值的关系曲线,对该关系曲线进行拟合残差品质分析,可以求得该拟合关系曲线的品质参数,综合利用表层三维速度模型、拟合关系曲线品质参数和所有测量点位置处Q值与低降速带速度值的关系曲线,建立所有测量点位置处关系曲线与三维速度模型的深度——空间变化拟合关系,在每个测量点位置处Q值与低降速带速度值的关系曲线和拟合关系曲线品质参数的约束下,将深度域的表层三维速度模型转换为深度域的表层三维Q体。
(5)在某个地区中,三维地震数据、VSP地震数据和井间地震数据并不是都已采集,但必须具备至少一类数据,否则无法建立中深层的三维速度模型,后续工作也无法开展,采集数据种类越多,多类数据相互约束条件越有效,建立的中深层三维速度模型精度越高,利用三维叠前地震数据、叠后地震数据、VSP地震数据或井间地震数据,可以建立中深层的高精度三维速度模型。
(6)利用三维叠前地震数据、叠后地震数据、VSP地震数据或井间地震数据,建立中深层三维速度模型后,在高精度三维速度模型的约束下,利用三维叠前地震数据、叠后地震数据、VSP地震数据或井间地震数据来求取中深层三维Q体,针对叠前地震数据,在叠前CMP道集中求取随地震波传播路径变化的Q值,并通过波动方程理论消除不同偏移距差异造成的Q值差异,针对叠后地震数据,时间域地震数据可以求得时间域的中深层三维Q体,深度域地震数据可以求得深度域的中深层三维Q体,最终可建立准确可靠的时间域或深度域中深层三维Q体。
(7)进行深时转换或时深转换,深时转换即为将深度域浅层三维Q体转换到时间域,时深转换即为将时间域中深层三维Q体转换到深度域,经过深时转换或时深转换,浅层三维Q体与中深层三维Q体转换到了时间域或深度域的一个域内。
(8)以地层高速顶为分界面,利用三维时间——空间变化的正余弦匹配约束融合技术,避免了融合面突变和空白缺失等问题,将浅层三维Q体与中深层三维Q体进行有效融合,建立了时间域或深度域包含近地表因素的浅中深层三维Q体。
本实施例充分利用微测井数据、小折射数据、表层测量数据、岩性取芯数据、岩性探测数据、三维地震数据、VSP地震数据、井间地震数据等多类数据,在低降速带速度值、表层测量Q值、测量点关系曲线、中深层速度值和正余弦匹配约束等多信息约束下求取准确可靠的Q值,并建立包含近地表因素的浅中深层三维Q体,有效解决了表层Q值与中深层Q值相割裂的问题,为后续地震资料处理和综合解释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
实施例3。如图1所示,图1为本发明的多信息联合约束的浅中深层三维Q体建立方法的流程图。
在步骤1中,首先导入单井微测井、双井微测井、小折射数据等低测数据,通过低测数据解释方法得到测量点位置处的低降速带速度值、低降速带厚度等信息,并在低测数据的二维高精度时频域中,在二维信噪比谱和二维纯度谱的双重约束下,通过二维时频谱差异计算得到测量点位置处的Q值。
在步骤2中,以表层Q值测量数据为约束条件,对步骤1中计算得到的测量点位置处的Q值进行局部校正,从而获得稳定可靠的测量点位置处的Q值,并与测量点位置处的低降速带速度值、低降速带厚度等信息进行联合,可得到测量点位置处Q值与低降速带速度值的关系曲线,每个测量点位置处都可得到一条关系曲线,对该关系曲线进行拟合残差分析,可得到该曲线的品质参数。
在步骤3中,以步骤1中计算得到的测量点位置处的低降速带速度值、低降速带厚度等信息为约束条件,利用三维地震大炮初至信息进行高精度层析反演,层析反演方法采用广义模式搜索与粒子群最优化相结合的非线性优化方法,在有效提高运算效率的情况下,获得准确的表层三维速度模型,如图2所示,图2为深度域的表层三维速度模型示意图。广义模式搜索算法是一种特殊的直接搜索法,具有较好的方向性,粒子群最优化算法是通过个体间的协作与竞争,实现复杂空间最优解的搜索,将广义模式搜索与粒子群最优化相结合,通过直接与间接的有机结合,将最优化方程组的求解过程进行了完善,实现了快速、高效的最优解全局搜索。
在步骤4中,利用步骤2得到的每个测量点处的Q值与低降速带速度值的关系曲线、拟合曲线品质参数,综合利用表层三维速度模型、拟合曲线品质参数和所有测量点处Q值与表层速度值的关系曲线,建立所有测量点位置处关系曲线与三维速度模型的深度——空间变化拟合关系,以Q值与低降速带速度值的关系曲线和拟合曲线品质参数为约束条件,将表层三维速度模型转换为表层三维Q体,从而实现了深度域的近地表三维Q体的建立,如图3所示,图3为深度域的表层三维Q体示意图。
在步骤5中,至少选择三维地震数据、VSP地震数据和井间地震数据中的一类数据,建立中深层的三维速度模型,数据类型越多,多类数据相互约束条件越有效,建立的中深层速度模型越精确,如图4所示,图4为时间域的中深层三维速度模型示意图。
在步骤6中,以步骤5中建立的中深层三维速度模型为约束条件,利用三维地震数据、VSP地震数据或井间地震数据来求取时间域中深层三维Q体,针对叠前地震数据,在叠前CMP道集中求取随传播路径变化的Q值,并通过波动方程理论消除不同传播路径差异造成的Q值差异,针对叠后地震数据,时间域地震数据可以求得时间域的中深层三维Q体,深度域地震数据可以求得深度域的中深层三维Q体,最终可建立准确可靠的时间域或深度域中深层三维Q体。
在步骤7中,进行时深转换,即为将时间域中深层三维Q体转换到深度域,中深层三维Q体与浅层三维Q体均为深度域数据体,如图5所示,图5为深度域的中深层三维Q体示意图。亦可进行深时转换,将浅层三维Q体转换到时间域,浅层三维Q体与中深层三维Q体均为时间域数据体。
在步骤8中,以地层高速顶为分界面,利用三维时间——空间变化的正余弦匹配约束融合技术,将浅层三维Q体与中深层三维Q体进行有效融合,避免了融合面突变和空白缺失等问题,建立包含近地表因素的浅中深层三维Q体,如图6所示,图6为深度域包含近地表因素的浅中深层三维Q体示意图。本发明不仅可以建立深度域三维Q体,也可进行深时转换,将深度域的浅层三维Q体转换到时间域,从而建立时间域包含近地表因素的浅中深层三维Q体。
在步骤9中,将建立的浅中深层三维Q体输出,输出格式可自由定义,通常采用segy格式或二进制数组形式进行输出,包含近地表因素的浅中深层三维Q体实现了近地表和中深层的有效合理结合,对地震属性分析、反Q滤波、地层Q值吸收补偿和高分辨率处理、起伏地表粘弹性介质偏移等具有重要作用,特别是在隐蔽岩性油气藏攻关中保幅处理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分辨率具有重要意义,为后续地震资料处理和综合解释等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充分利用微测井数据、小折射数据、岩性取芯数据、岩性探测数据、表层测量数据、三维地震数据、VSP地震数据、井间地震数据等多类数据,采用近地表速度值、实际测量Q值、测量点关系曲线、拟合关系曲线品质参数、中深层速度值、正余弦逼近约束等多信息联合约束的包含近地表因素的浅中深层三维Q体建立方法。
实施例4。多信息联合约束的浅中深层三维Q体建立方法,其特征在于,该多信息联合约束的浅中深层三维Q体建立方法包括:
步骤1:准备低测数据、地震数据;利用低测数据,求取测量点位置处的速度值和Q值,并通过表层Q值测量数据进行约束,从而获得准确可靠的测量点位置处的Q值,并建立测量点位置处Q值与低降速带速度值的关系曲线;所述速度值为地震波的传播速度值;
步骤2:利用三维地震大炮初至信息,在步骤1获得的测量点位置处低降速带速度值的约束下,通过高精度约束层析反演获得表层三维速度模型;
步骤3:利用表层三维速度模型和测量点位置处Q值与低降速带速度值的关系曲线,得到深度域的表层三维Q体;
步骤4:利用地震数据,建立中深层的三维速度模型;
步骤5:利用步骤4选取的地震数据,在三维速度模型的约束下,求取中深层三维Q体;
步骤6:进行深时转换,将表层三维Q体由深度域转换到时间域,从而与时间域的中深层三维Q体相一致,或进行时深转换,将中深层三维Q体由时间域转换到深度域,从而与深度域的表层三维Q体相一致;
步骤7:利用正余弦匹配约束三维融合技术,将表层三维Q体与中深层三维Q体进行有效融合,建立时间域或深度域包含近地表因素的浅中深层三维Q体。
在步骤1中,所述低测数据为单井微测井数据、双井微测井数据、小折射数据、岩性取芯数据、岩性探测数据中的一种或数种;首先,导入低测数据,通过低测数据解释方法得到测量点位置处的低降速带速度值、低降速带厚度信息,并在低测数据的二维高精度时频域中,在二维信噪比谱和二维纯度谱的双重约束下,通过高精度时频谱的差异来计算得到测量点位置处的Q值,并通过表层Q值测量数据进行局部约束,从而获得准确可靠的测量点位置处的Q值;所述信噪比谱为低测数据在二维时频域内计算得到的信号与噪音比值的二维谱;所述纯度谱为低测数据在二维时频域内计算得到的不同频率范围内信号纯度的二维谱。
在步骤2中,在步骤1获得的低测数据测量点位置处低降速带速度值、低降速带厚度信息的约束下,利用三维地震大炮初至信息进行约束层析反演,层析反演方法采用广义模式搜索与粒子群最优化方法相结合的非线性优化方法,在有效提高运算效率的情况下,获得准确的表层三维速度模型,保证了表层速度值的精度。
在步骤3中,在每个测量点位置处可得到一条Q值与低降速带速度值的关系曲线,综合利用表层三维速度模型和所有测量点位置处Q值与低降速带速度值的关系曲线,建立所有测量点位置处关系曲线与表层三维速度模型的深度--空间变化拟合关系,该深度—空间变化拟合关系受不同位置点拟合曲线品质参数的约束,在每个测量点位置处Q值与低降速带速度值的关系曲线和拟合曲线品质参数的双重约束下,将深度域表层三维速度模型转换为表层三维Q体。
在步骤1中,以表层Q值测量数据为约束条件,对步骤1中计算得到的测量点位置处的Q值进行局部校正,从而获得稳定可靠的测量点位置处的Q值,并与测量点位置处的低降速带速度值、低降速带厚度信息进行联合,可得到测量点位置处Q值与低降速带速度值的关系曲线,每个测量点位置处都可得到一条关系曲线,对该关系曲线进行拟合残差品质分析,可以求得该拟合关系曲线的品质参数,所述拟合曲线品质参数能够反映该测量点位置处Q-v关系曲线的保真程度。
在步骤4中,所述地震数据为叠前单炮地震数据、叠前道集地震数据、叠后地震数据、VSP地震数据、逆VSP地震数据、井间地震数据中的至少一种,数据种类越多,越有利于提高速度分析精度。
在步骤5中,建立中深层三维速度模型后,在高精度三维速度模型的约束下,利用地震数据来求取中深层三维Q体,针对叠前地震数据,在叠前CMP道集、CRP道集、CIP道集中求取随地震波传播路径变化的Q值,并通过波动方程理论消除不同偏移距差异造成的Q值差异,针对叠后数据,直接求取随时间或深度变化的Q值,建立准确可靠的中深层三维Q体。
在步骤6中,深时转换即为将深度域浅层三维Q体转换到时间域,时深转换即为将时间域中深层三维Q体转换到深度域,经过深时转换或时深转换,浅层三维Q体与中深层三维Q体转换到了时间域或深度域的一个域内。
在步骤7中,以地层高速顶为分界面,利用三维时间——空间变化的正余弦匹配约束融合技术,将近地表三维Q体与中深层三维Q体进行有效融合,建立时间域或深度域包含近地表因素的浅中深层三维Q体。
最后说明的是,以上优选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通过上述 优选实施例已经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描述,但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在形式上和 细节上对其作出各种各样的改变,而不偏离本发明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范围。

Claims (9)

1.多信息联合约束的浅中深层三维Q体建立方法,其特征在于,该多信息联合约束的浅中深层三维Q体建立方法包括:
步骤1:准备低测数据、地震数据;利用低测数据,求取测量点位置处的低降速带速度值和Q值;通过表层Q值测量数据进行约束,从而获得准确可靠的测量点位置处的Q值并建立测量点位置处Q值与低降速带速度值的关系曲线;所述低降速带速度值为地震波的传播速度值;
步骤2:利用三维地震大炮初至信息,在步骤1获得的测量点位置处的低降速带速度值的约束下,通过高精度约束层析反演获得表层三维速度模型;
步骤3:利用表层三维速度模型和测量点位置处Q值与低降速带速度值的关系曲线,得到深度域的表层三维Q体;
步骤4:利用地震数据,建立中深层的三维速度模型;
步骤5:利用步骤4选取的地震数据,在三维速度模型的约束下,求取中深层三维Q体;
步骤6:进行深时转换,将表层三维Q体由深度域转换到时间域,从而与时间域的中深层三维Q体相一致,或进行时深转换,将中深层三维Q体由时间域转换到深度域,从而与深度域的表层三维Q体相一致;
步骤7:利用正余弦匹配约束三维融合技术,将表层三维Q体与中深层三维Q体进行有效融合,建立时间域或深度域包含近地表因素的浅中深层三维Q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信息联合约束的浅中深层三维Q体建立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1中,所述低测数据为单井微测井数据、双井微测井数据、小折射数据、岩性取芯数据、岩性探测数据中的一种或数种;首先,导入低测数据,通过低测数据解释方法得到测量点位置处的低降速带速度值、低降速带厚度信息,并在低测数据的二维高精度时频域中,在二维信噪比谱和二维纯度谱的双重约束下,通过高精度时频谱的差异来计算得到测量点位置处的Q值,并通过表层Q值测量数据进行局部约束,从而获得准确可靠的测量点位置处的Q值;所述信噪比谱为低测数据在二维时频域内计算得到的信号与噪音比值的二维谱;所述纯度谱为低测数据在二维时频域内计算得到的不同频率范围内信号纯度的二维谱。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多信息联合约束的浅中深层三维Q体建立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1中,以表层Q值测量数据为约束条件,对步骤1中计算得到的测量点位置处的Q值进行局部校正,从而获得稳定可靠的测量点位置处的Q值,并与测量点位置处的低降速带速度值、低降速带厚度信息进行联合,可得到测量点位置处Q值与低降速带速度值的关系曲线,每个测量点位置处都可得到一条关系曲线,对该关系曲线进行拟合残差品质分析,可以求得该拟合关系曲线的品质参数,所述拟合关系曲线的品质参数能够反映该测量点位置处Q-v关系曲线的保真程度。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多信息联合约束的浅中深层三维Q体建立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2中,在步骤1获得的低测数据测量点位置处低降速带速度值、低降速带厚度信息的约束下,利用三维地震大炮初至信息进行约束层析反演,层析反演方法采用广义模式搜索与粒子群最优化方法相结合的非线性优化方法,在有效提高运算效率的情况下,获得准确的表层三维速度模型,保证了表层速度值的精度。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信息联合约束的浅中深层三维Q体建立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3中,在每个测量点位置处可得到一条Q值与低降速带速度值的关系曲线,综合利用表层三维速度模型和所有测量点位置处Q值与低降速带速度值的关系曲线,建立所有测量点位置处关系曲线与表层三维速度模型的深度—空间变化拟合关系,该深度—空间变化拟合关系受不同位置点拟合曲线品质参数的约束,在每个测量点位置处Q值与低降速带速度值的关系曲线和拟合曲线品质参数的双重约束下,将深度域表层三维速度模型转换为表层三维Q体。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信息联合约束的浅中深层三维Q体建立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4中,所述地震数据为叠前单炮地震数据、叠前道集地震数据、叠后地震数据、VSP地震数据、逆VSP地震数据、井间地震数据中的至少一种,数据种类越多,越有利于提高速度分析精度。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多信息联合约束的浅中深层三维Q体建立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5中,建立中深层三维速度模型后,在高精度三维速度模型的约束下,利用地震数据来求取中深层三维Q体,针对叠前地震数据,在叠前CMP道集、CRP道集、CIP道集中求取随地震波传播路径变化的Q值,并通过波动方程理论消除不同偏移距差异造成的Q值差异,针对叠后数据,直接求取随时间或深度变化的Q值,建立准确可靠的中深层三维Q体。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信息联合约束的浅中深层三维Q体建立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6中,深时转换即为将深度域浅层三维Q体转换到时间域,时深转换即为将时间域中深层三维Q体转换到深度域,经过深时转换或时深转换,浅层三维Q体与中深层三维Q体转换到了时间域或深度域的一个域内。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信息联合约束的浅中深层三维Q体建立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7中,以地层高速顶为分界面,利用三维时间——空间变化的正余弦匹配约束融合技术,将近地表三维Q体与中深层三维Q体进行有效融合,建立时间域或深度域包含近地表因素的浅中深层三维Q体。
CN201611240441.4A 2016-12-28 2016-12-28 多信息联合约束的浅中深层三维q体建立方法 Active CN10664660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1240441.4A CN106646601B (zh) 2016-12-28 2016-12-28 多信息联合约束的浅中深层三维q体建立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1240441.4A CN106646601B (zh) 2016-12-28 2016-12-28 多信息联合约束的浅中深层三维q体建立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646601A CN106646601A (zh) 2017-05-10
CN106646601B true CN106646601B (zh) 2018-07-24

Family

ID=5883653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1240441.4A Active CN106646601B (zh) 2016-12-28 2016-12-28 多信息联合约束的浅中深层三维q体建立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6646601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445538B (zh) * 2018-03-16 2019-03-15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基于反射地震资料建立深度域层q模型的方法和系统
CN109212610B (zh) * 2018-10-31 2021-06-22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基于欧式距离近似匹配的井震数据提取方法
CN110244383B (zh) * 2019-06-27 2021-06-22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基于近地表数据的地质岩性综合模型创建方法
CN112255674A (zh) * 2019-07-22 2021-01-22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 时空变表层q场建立方法及系统
CN112526611A (zh) * 2019-09-18 2021-03-19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 表层地震波品质因子的提取方法及装置
CN113093284A (zh) * 2020-01-08 2021-07-09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 表层q模型建立方法及装置
CN112213774B (zh) * 2020-06-22 2024-06-04 北京汤固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浅层q模型估计方法及装置
CN112415598A (zh) * 2020-10-30 2021-02-26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 近地表地层品质因子模型的建立方法和装置
CN114594516B (zh) * 2020-12-07 2024-03-15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成像域井震联合多尺度层析反演方法
CN117991377B (zh) * 2024-04-03 2024-06-11 北京大学 一种基于多源信息融合的初至波走时层析成像方法及系统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050131A (en) * 1991-01-17 1991-09-17 Conoco Inc. Quantitative method for evaluating velocity model quality
CN103675915A (zh) * 2013-12-20 2014-03-26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基于地震资料估计地层横向相对品质因子的方法和装置
CN104570108A (zh) * 2013-10-29 2015-04-29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估算等效品质因子方法及用其估算地层品质因子的方法
CN104749634A (zh) * 2013-12-26 2015-07-01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基于粘弹介质模型的极浅层吸收补偿方法
CN102866422B (zh) * 2012-09-10 2015-11-11 中国石油集团川庆钻探工程有限公司地球物理勘探公司 一种深度域地质实体模型生成方法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050131A (en) * 1991-01-17 1991-09-17 Conoco Inc. Quantitative method for evaluating velocity model quality
CN102866422B (zh) * 2012-09-10 2015-11-11 中国石油集团川庆钻探工程有限公司地球物理勘探公司 一种深度域地质实体模型生成方法
CN104570108A (zh) * 2013-10-29 2015-04-29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估算等效品质因子方法及用其估算地层品质因子的方法
CN103675915A (zh) * 2013-12-20 2014-03-26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基于地震资料估计地层横向相对品质因子的方法和装置
CN104749634A (zh) * 2013-12-26 2015-07-01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基于粘弹介质模型的极浅层吸收补偿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三参数常Q粘弹性模型构造方法研究;孙成禹 等;《地震学报》;20070731;第29卷(第4期);第348-357页 *
安徽省地壳介质P波Q值的确定及其分析研究;刘东旺 等;《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19970430;第18卷(第2期);第26-31页 *
沙漠区地震资料近地表吸收补偿方法研究;崔庆辉;《科学技术与工程》;20160331;第16卷(第8期);第49-53、92页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646601A (zh) 2017-05-1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646601B (zh) 多信息联合约束的浅中深层三维q体建立方法
US8868348B2 (en) Well constrained horizontal variable H-V curve constructing method for seismic wave velocity field construction
US6928367B2 (en) Reservoir fracture characterization
CN106094032B (zh) 一种构建地层速度模型的方法
CN106405651B (zh) 一种基于测井匹配的全波形反演初始速度模型构建方法
CN102937721B (zh) 利用初至波走时的有限频层析成像方法
CN109669212B (zh) 地震数据处理方法、地层品质因子估算方法与装置
CN102937720B (zh) 井控提高地震资料分辨率的方法
CN109541685B (zh) 一种河道砂体识别方法
CN105388518A (zh) 一种质心频率与频谱比联合的井中地震品质因子反演方法
CN109884710B (zh) 针对激发井深设计的微测井层析成像方法
CN107462924B (zh) 一种不依赖于测井资料的绝对波阻抗反演方法
CN104516018A (zh) 一种地球物理勘探中岩性约束下的孔隙度反演方法
CN111722284B (zh) 一种基于道集数据建立速度深度模型的方法
CN105607120A (zh) 一种基于时移测井的地震相约束构建初始模型的方法
CN110231652A (zh) 一种基于密度的含噪声应用空间聚类的地震相提取方法
CN106646603B (zh) 一种实际时移地震资料处理差异的可靠性判断方法
CN102565852B (zh) 针对储层含油气性检测的角度域叠前偏移数据处理方法
CN102053269A (zh) 一种对地震资料中速度分析方法
LIU et al. Estimation of Near‐Surface Velocity for 3‐D Complicated Topography and Seismic Tomographic Static Corrections
CN109283577A (zh) 一种地震层位标定方法
CN110244383A (zh) 基于近地表数据的地质岩性综合模型创建方法
Murty et al. Delineation of subtrappean Mesozoic sediments in Deccan Syneclise, India, using travel-time inversion of seismic refraction and wide-angle reflection data
Chen et al. Description technology of fractured-vuggy carbonate reservoir in halahatang oil field, tarim basin—take the ha 7 test area as an example
Matheney et al. Seismic attribute inversion for velocity and attenuation structure using data from the GLIMPCE Lake Superior experiment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