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439364A - 用于直列四缸发动机的曲轴组件及其成型方法 - Google Patents

用于直列四缸发动机的曲轴组件及其成型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439364A
CN104439364A CN201310446599.7A CN201310446599A CN104439364A CN 104439364 A CN104439364 A CN 104439364A CN 201310446599 A CN201310446599 A CN 201310446599A CN 104439364 A CN104439364 A CN 10443936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lance weight
bent axle
crankshaft group
center main
inlin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10446599.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439364B (zh
Inventor
宋溦
蔡继春
卢艳坤
李向春
李德全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qi Foton Motor Co Ltd
Beijing Automotive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qi Foton Mo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qi Foton Mo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qi Foton Moto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310446599.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4439364B/zh
Priority to PCT/CN2014/078100 priority patent/WO2015043207A1/zh
Publication of CN10443936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43936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43936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43936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3MACHINE TOOLS; METAL-WORK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23BTURNING; BORING
    • B23B35/00Methods for boring or drilling, or for working essentially requiring the use of boring or drilling machines; Use of auxiliary equipment in connection with such method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CSHAFTS; FLEXIBLE SHAFTS; ELEMENTS OR CRANKSHAFT MECHANISMS; ROTARY BODIES OTHER THAN GEARING ELEMENTS; BEARINGS
    • F16C3/00Shafts; Axles; Cranks; Eccentrics
    • F16C3/04Crankshafts, eccentric-shafts; Cranks, eccentrics
    • F16C3/06Crankshafts
    • F16C3/08Crankshafts made in one piec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CSHAFTS; FLEXIBLE SHAFTS; ELEMENTS OR CRANKSHAFT MECHANISMS; ROTARY BODIES OTHER THAN GEARING ELEMENTS; BEARINGS
    • F16C3/00Shafts; Axles; Cranks; Eccentrics
    • F16C3/04Crankshafts, eccentric-shafts; Cranks, eccentrics
    • F16C3/06Crankshafts
    • F16C3/10Crankshafts assembled of several parts, e.g. by welding by crimping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CSHAFTS; FLEXIBLE SHAFTS; ELEMENTS OR CRANKSHAFT MECHANISMS; ROTARY BODIES OTHER THAN GEARING ELEMENTS; BEARINGS
    • F16C3/00Shafts; Axles; Cranks; Eccentrics
    • F16C3/04Crankshafts, eccentric-shafts; Cranks, eccentrics
    • F16C3/20Shape of crankshafts or eccentric-shafts having regard to balancing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3MACHINE TOOLS; METAL-WORK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23BTURNING; BORING
    • B23B2215/00Details of workpieces
    • B23B2215/20Crankshaft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CSHAFTS; FLEXIBLE SHAFTS; ELEMENTS OR CRANKSHAFT MECHANISMS; ROTARY BODIES OTHER THAN GEARING ELEMENTS; BEARINGS
    • F16C2360/00Engines or pumps
    • F16C2360/22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Ocean & Marine Engineering (AREA)
  • Shafts, Cranks, Connecting Bars, And Related Bearing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直列四缸发动机的曲轴组件及其成型方法,所述曲轴组件的成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将具有第一平衡块和第二平衡块的曲轴的重心调整至与所述曲轴的中心轴线重合;S2、增加所述第一平衡块和所述第二平衡块的质量以使所述曲轴组件的所述重心偏离所述曲轴的所述中心轴线;以及S3、对所述第一平衡块和所述第二平衡块分别钻去重孔以使所述曲轴组件的所述重心与所述曲轴的所述中心轴线重合。根据本发明的曲轴组件的成型方法,曲轴组件加工去重孔的轴向位置只有两个,即第一平衡块和第二平衡块,这样就给曲轴组件钻去重孔的工装设计降低了难度,简化了该工位操作的复杂性,提高了生产效率,且降低了生产成本。

Description

用于直列四缸发动机的曲轴组件及其成型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用于直列四缸发动机的曲轴组件及其成型方法。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汽车工业的发展,整车舒适性的要求越来越高,发动机作为汽车动力的来源,对其噪声与震动的控制要求更是越来越严格。发动机曲轴的动平衡设计就是其中重要的一环。
直列四缸发动机是目前使用最广泛的发动机结构类型,其曲轴的动平衡设计就显得尤为重要,而其动平衡设计目标就是将曲轴动不平衡量优化到最小,使得发动机运转过程中,曲轴带给发动机的偏摆与震动最小。
然而,传统的曲轴在生产制造环节,要达到曲轴的动平衡设计要求,曲轴可能需要在任何一个或多个平衡块上加工去重孔,从而导致该工位的工装设计难度大、操作难度较高、加工工时较长。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难度降低且生产效率高、生产成本低的用于直列四缸发动机的曲轴组件的成型方法。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难度降低且生产效率高、生产成本低的用于直列四缸发动机的曲轴组件。
根据本发明第一方面的用于直列四缸发动机的曲轴组件的成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将具有第一平衡块和第二平衡块的曲轴的重心调整至与所述曲轴的中心轴线重合;S2、增加所述第一平衡块和所述第二平衡块的质量以使所述曲轴组件的所述重心偏离所述曲轴的所述中心轴线;以及S3、对所述第一平衡块和所述第二平衡块分别钻去重孔以使所述曲轴组件的所述重心与所述曲轴的所述中心轴线重合。
根据本发明的用于直列四缸发动机的曲轴组件的成型方法,曲轴组件加工去重孔的轴向位置只有两个,即第一平衡块和第二平衡块,这样就给曲轴组件钻去重孔的工装设计降低了难度,简化了该工位操作的复杂性,提高了生产效率,且降低了生产成本。
可选地,步骤S1中所述第一平衡块和所述第二平衡块位于所述曲轴的所述中心轴线的同一侧。由此,缩小了去重孔的角度分布区域。
进一步地,步骤S2中所述第一平衡块的质量的增加由将所述第一平衡块的半径、宽度或厚度增加得到;所述第二平衡块的质量的增加由将所述第二平衡块的半径、宽度或厚度增加得到。
可选地,所述曲轴具有中心主轴颈,所述第一平衡块和所述第二平衡块关于所述中心主轴颈对称。
进一步地,所述曲轴进一步包括:至少一个第三平衡块,至少一个所述第三平衡块设在所述第一平衡块和所述中心主轴颈之间;和至少一个第四平衡块,至少一个所述第四平衡块设在所述第二平衡块和所述中心主轴颈之间,至少一个所述第四平衡块和至少一个所述第三平衡块关于所述中心主轴颈对称。
根据本发明第二方面的用于直列四缸发动机的曲轴组件,包括:曲轴,所述曲轴具有中心主轴颈;第一平衡块,所述第一平衡块设在所述曲轴上且位于所述中心主轴颈的一侧;以及第二平衡块,所述第二平衡块设在所述曲轴上且与所述第一平衡块在所述曲轴的轴向上彼此间隔开,所述第二平衡块位于所述中心主轴颈的另一侧,其中所述第一平衡块上设有第一预定质量块和第一去重孔,所述第二平衡块上设有第二预定质量块和第二去重孔,以使所述曲轴组件的重心与所述曲轴的所述中心轴线重合。
根据本发明的用于直列四缸发动机的曲轴组件,曲轴组件加工去重孔的轴向位置固定在指定区域内,即第一平衡块和第二平衡块上,这样使得动平衡检测工位打去重孔时,钻去重孔位置分布范围较小,从而降低了钻去重孔的工装设计的难度,简化了该工位操作的复杂性,提高了生产效率,且降低了生产成本。
可选地,所述第一平衡块和所述第二平衡块关于所述中心主轴颈对称且分别邻近所述曲轴的两端设置。由此,可以更好地达到曲轴组件的动平衡设计要求。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预定质量块的质量等于第二预定质量块的质量。
可选地,所述第一预定质量块的质量由将所述第一平衡块的半径、宽度或厚度增加得到;所述第二预定质量块的质量由将所述第二平衡块的半径、宽度或厚度增加得到。
进一步地,所述曲轴组件进一步包括:至少一个第三平衡块,至少一个所述第三平衡块设在所述第一平衡块和所述中心主轴颈之间;和至少一个第四平衡块,至少一个所述第四平衡块设在所述第二平衡块和所述中心主轴颈之间,至少一个所述第四平衡块和至少一个所述第三平衡块关于所述中心主轴颈对称。
本发明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发明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发明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曲轴组件增加了第一平衡块和第二平衡块的质量时的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曲轴组件在第一平衡块和第二平衡块上钻去重孔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发明,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横向”、“上”、“下”、“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下面参考图1和图2描述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用于直列四缸发动机的曲轴组件100。
如图1和图2所示,根据本发明第一方面实施例的用于直列四缸发动机的曲轴组件100的成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将具有第一平衡块2和第二平衡块3的曲轴1的重心101调整至与曲轴1的中心轴线12重合;
S2、增加第一平衡块2和第二平衡块3的质量以使曲轴组件100的重心101偏离曲轴1的所述中心轴线12;以及
S3、对第一平衡块2和第二平衡块3分别钻去重孔以使曲轴组件100的重心101与曲轴1的中心轴线12重合。
在图1和图2的示例中,曲轴1上具有第一平衡块2和第二平衡块3,第一平衡块2和第二平衡块3在曲轴1的轴向上相互间隔开设置,可选地,第一平衡块2、第二平衡块3与曲轴1一体成型。这里,曲轴1可以为直列四缸四平衡块曲轴,或者直列四缸八平衡块曲轴等。
在曲轴组件100的理论设计阶段,首先可以将曲轴1的重心101调整到与曲轴1的中心轴线12重合,然后在第一平衡块2和第二平衡块3上分别增加一定的质量,以使曲轴组件100的静不平衡量向与第一曲拐4相反的方向偏移,此时曲轴组件100的重心101偏离曲轴1的中心轴线12,如图1所示。这里,需要说明的是,偏移的静不平衡量可以根据不同曲轴组件100的复杂系数以及毛坯的制造工艺水平进行设计。上述步骤S1和S2可以通过数字模型实现并校核。
同时,曲轴组件100在生产加工的过程中,动平衡检测环节仅通过对曲轴的第一平衡块2与第二平衡块3钻去重孔的方式,例如可以分别在第一平衡块2上钻第一去重孔21,在第二平衡块3上钻去重孔31,就可以使得最终的曲轴组件100的重心101趋近于曲轴1的中心轴线12,此时曲轴组件100的重心101与曲轴1的中心轴线12大致重合,以满足曲轴1的动平衡设计要求,如图3所示。这里,需要说明的是,“曲轴组件100的重心101与曲轴1的中心轴线12大致重合”可以理解为曲轴组件100的重心101和曲轴1的中心轴线12完全重合,此时曲轴组件100的重心101位于曲轴1的中心轴线12上,或者曲轴组件100的重心101和曲轴1的中心轴线12之间的距离在一个很小的范围内。
也就是说,在设计阶段可以在曲轴组件100设计平衡后,预先在曲轴1左右两侧位于曲轴1的中心轴线12同一侧的平衡块(例如图1和图2中所示的第一平衡块2和第二平衡块3)上增加一定的质量,加工时,仅在设计预先增加质量的平衡块(例如图1和图2中所示的第一平衡块2和第二平衡块3)上进行去重,即通过钻去重孔的方式,实现曲轴组件100的动平衡。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用于直列四缸发动机的曲轴组件100的成型方法,曲轴组件100加工去重孔的轴向位置只有两个,即第一平衡块2和第二平衡块3,这样就给曲轴组件100钻去重孔的工装设计降低了难度,简化了该工位操作的复杂性,提高了生产效率,且降低了生产成本。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步骤S1中第一平衡块2和第二平衡块3位于曲轴1的中心轴线12的同一侧。参照图1和图2,第一平衡块2和第二平衡块3可大致为扇形,第一平衡块2和第二平衡块3均位于曲轴1的中心轴线12的下方,具体地,第一平衡块2和第二平衡块3的一端与曲轴1的外周面相连,另一端朝向远离曲轴1的中心轴线12的方向延伸,这样当增加第一平衡块2和第二平衡块3的质量时,可以有效保证曲轴组件100的重心101朝向第一平衡块2和第二平衡块3的方向(例如图1和图2中所示的下方)偏移,且通过将第一平衡块2和第二平衡块3设在曲轴1的中心轴线12的同一侧,缩小了去重孔的角度分布区域。
进一步地,步骤S2中第一平衡块2的质量的增加由将第一平衡块2的半径、宽度或厚度增加得到,第二平衡块3的质量的增加由将第二平衡块3的半径、宽度或厚度增加得到。
也就是说,增加第一平衡块2的质量可以通过增加第一平衡块2的半径,即增加第一平衡块2在曲轴1的径向上的延伸长度得到,或者可以通过增加第一平衡块2的宽度,即增加第一平衡块2在曲轴1的周向上的张开角度得到,或者可以通过增加第一平衡块2的厚度,即增加第一平衡块2在曲轴1的中心轴线12上的两个表面之间的距离得到。
增加第二平衡块3的质量可以通过增加第二平衡块3的半径,即增加第二平衡块3在曲轴1的径向上的延伸长度得到,或者可以通过增加第二平衡块3的宽度,即增加第二平衡块3在曲轴1的周向上的张开角度得到,或者可以通过增加第二平衡块3的厚度,即增加第二平衡块3在曲轴1的中心轴线12上的两个表面之间的距离得到。
可选地,曲轴1具有中心主轴颈11,第一平衡块2和第二平衡块3关于中心主轴颈11对称。如图1和图2所示,曲轴1关于中心主轴颈11的中心平面111大致对称,第一平衡块2和第二平衡块3关于中心主轴颈11的中心平面111对称。
进一步地,曲轴1进一步包括:至少一个第三平衡块和至少一个第四平衡块,至少一个第三平衡块设在第一平衡块2和中心主轴颈11之间,至少一个第四平衡块设在第二平衡块3和中心主轴颈11之间,至少一个第四平衡块和至少一个第三平衡块关于中心主轴颈11对称。
例如在本发明的其中一个示例中,第三平衡块和第四平衡块均大致为扇形,第三平衡块和第四平衡块均设在曲轴1上,第三平衡块与中心主轴颈11之间的距离小于第一平衡块2与中心主轴颈11之间的距离,第四平衡块与中心主轴颈11之间的距离小于第二平衡块3与中心主轴颈11之间的距离,且第三平衡块与中心主轴颈11之间的距离等于第四平衡块与中心主轴颈11之间的距离。可选地,曲轴1为直列四缸八平衡块曲轴。需要理解的是,第三平衡块和第四平衡块的数量可以根据实际要求设置,以更好地满足实际要求。
第三平衡块和第四平衡块分别为一个,且第三平衡块和第四平衡块分别邻近第一平衡块2和第二平衡块3设置。例如当曲轴1为直列四缸八平衡块曲轴时,第三平衡块与第一平衡块2之间的距离小于与其他平衡块与第一平衡块2之间的距离,第四平衡块与第二平衡块3之间的距离小于与其他平衡块与第二平衡块3之间的距离,此时,可以增加第三平衡块的质量和第四平衡块的质量,以使曲轴组件100的重心101偏离曲轴1的中心轴线12,然后分别在第三平衡块和第四平衡块上钻第三去重孔和第四去重孔,使得曲轴组件100的重心101与曲轴1的中心轴线12大致重合。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第三平衡块的质量的增加由将第三平衡块的半径、宽度或厚度增加得到,第四平衡块的质量的增加由将第四平衡块的半径、宽度或厚度增加得到。
进一步地,曲轴1进一步包括:第三平衡块和第四平衡块,第三平衡块设在曲轴1上且位于第一平衡块2的远离中心主轴颈11的一侧,第四平衡块设在曲轴1上且位于第二平衡块3的远离中心主轴颈11的一侧,第四平衡块和第三平衡块关于中心主轴颈11对称。
也就是说,第三平衡块与中心主轴颈11之间的距离大于第一平衡块2与中心主轴颈11之间的距离,第四平衡块与中心主轴颈11之间的距离大于第二平衡块3与中心主轴颈11之间的距离,换言之,第一平衡块2位于第三平衡块和中心主轴颈11之间,第二平衡块3位于第四平衡块和中心主轴颈11之间。此时,可以增加第三平衡块和第四平衡块的质量,也可以不增加第三平衡块和第四平衡块的质量。
综上所述,当曲轴1为直列四缸八平衡块曲轴时,可以仅增加第一平衡块2和第二平衡块3的质量,以使曲轴组件100的重心101偏离曲轴1的中心轴线12,然后在第一平衡块2和第二平衡块3上分别钻去重孔,使得曲轴组件100的重心101与曲轴的中心轴线重合。
或者仅增加第三平衡块和第四平衡块的质量,以使曲轴组件100的重心101偏离曲轴1的中心轴线12,然后在第三平衡块和第四平衡块上分别钻去重孔,使得曲轴组件100的重心101与曲轴的中心轴线重合。
或者同时增加第一平衡块2、第二平衡块3、第三平衡块和第四平衡块的质量,以使曲轴组件100的重心101偏离曲轴1的中心轴线12,然后在第一平衡块2、第二平衡块3、第三平衡块和第四平衡块上分别钻去重孔,使得曲轴组件100的重心101与曲轴的中心轴线重合。
如图1和图2所示,根据本发明第二方面实施例的用于直列四缸发动机的曲轴组件100,包括曲轴1、第一平衡块2以及第二平衡块3。
曲轴1具有中心主轴颈11。第一平衡块2设在曲轴1上且位于中心主轴颈11的一侧。例如在图1和图2的示例中,曲轴1沿其轴向延伸,中心主轴颈11设在曲轴1上,且大致位于曲轴1的中央,第一平衡块2可以大致为扇形,第一平衡块2位于中心主轴颈11的左侧。可选地,第一平衡块2与曲轴1一体成型。
第二平衡块3设在曲轴1上,且第二平衡块3与第一平衡块2在曲轴1的轴向上彼此间隔开,第二平衡块3位于中心主轴颈11的另一侧,其中第一平衡块2上设有第一预定质量块(图未示出)和第一去重孔21,第二平衡块3上设有第二预定质量块(图未示出)和第二去重孔31,以使曲轴组件100的重心101与曲轴1的中心轴线12重合。这里,需要说明的是,第一预定质量块和第二预定质量块为根据本发明第一方面实施例的用于直列四缸发动机的曲轴组件100的成型方法中在第一平衡块2和第二平衡块3上增加的质量。
参照图1和图2,第二平衡块3可以大致为扇形,第二平衡块3位于中心主轴颈11的右侧,第一预定质量块和第二预定质量块分别设在第一平衡块2和第二平衡块3上,此时曲轴组件100的重心101会偏离曲轴1的中心轴线12,即曲轴组件100的重心101与曲轴1的中心轴线12不重合,第一去重孔21和第二去重孔31分别形成在第一平衡块2和第二平衡块3上,通过在第一平衡块2和第二平衡块3上分别钻第一去重孔21和第二去重孔31,可以使得曲轴组件100的重心101与曲轴1的中心轴线12大致重合。这里,“曲轴组件100的重心101与曲轴1的中心轴线12大致重合”可以理解为曲轴组件100的重心101和曲轴1的中心轴线12完全重合,此时曲轴组件100的重心101位于曲轴1的中心轴线12上,或者曲轴组件100的重心101和曲轴1的中心轴线12之间的距离在一个很小的范围内。需要理解的是,第一去重孔21和第二去重孔31的数量、形状和尺寸等可以根据实际要求设置,以更好地满足实际要求。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用于直列四缸发动机的曲轴组件100,曲轴组件100加工去重孔的轴向位置固定在指定区域内,即第一平衡块2和第二平衡块3上,这样使得动平衡检测工位打去重孔时,钻去重孔位置分布范围较小,从而降低了钻去重孔的工装设计的难度,简化了该工位操作的复杂性,提高了生产效率,且降低了生产成本。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第一平衡块2和第二平衡块3关于中心主轴颈11对称,且第一平衡块2和第二平衡块3分别邻近曲轴1的两端设置。参照图1和图2,第一平衡块2和第二平衡块3均位于曲轴1的中心轴线12的下方,且第一平衡块2与中心主轴颈11之间的距离等于第二平衡块3与中心主轴颈11之间的距离,当曲轴1为直列四缸四平衡块曲轴时,第一平衡块2与中心主轴颈11之间的距离大于中心主轴颈11左侧的其它平衡块与中心主轴颈11之间的距离,第二平衡块3与中心主轴颈11之间的距离大于中心主轴颈11右侧的其它平衡块与中心主轴颈11之间的距离。由此,通过将第一平衡块2和第二平衡块3分别邻近曲轴1的两端设置,从而可以更好地达到曲轴组件100的动平衡设计要求。
进一步地,第一预定质量块的质量等于第二预定质量块的质量。也就是说,第一平衡块2上增加的质量与第二平衡块3上增加的质量相等。当然,本发明不限于此,在本发明的另一些示例中,第一预定质量块的质量还可以与第二预定质量块的质量不相等,即第一平衡块2上增加的质量不等于第二平衡块3上增加的质量。需要理解的是,第一平衡块2上增加的质量和第二平衡块3上增加的质量的具体数值可以根据实际要求设置,以更好地满足实际要求。
可选地,第一预定质量块与第一平衡块2、第二预定质量块与第二平衡块3分别一体成型,此时第一预定质量块的质量可以由将所述第一平衡块2的半径、宽度或厚度增加得到,第二预定质量块的质量可以由将所述第二平衡块3的半径、宽度或厚度增加得到。
换言之,增加第一平衡块2的质量可以通过增加第一平衡块2的半径,即增加第一平衡块2在曲轴1的径向上的延伸长度得到,或者可以通过增加第一平衡块2的宽度,即增加第一平衡块2在曲轴1的周向上的张开角度得到,或者可以通过增加第一平衡块2的厚度,即增加第一平衡块2在曲轴1的中心轴线12上的两个表面之间的距离得到。
增加第二平衡块3的质量可以通过增加第二平衡块3的半径,即增加第二平衡块3在曲轴1的径向上的延伸长度得到,或者可以通过增加第二平衡块3的宽度,即增加第二平衡块3在曲轴1的周向上的张开角度得到,或者可以通过增加第二平衡块3的厚度,即增加第二平衡块3在曲轴1的中心轴线12上的两个表面之间的距离得到。
进一步地,曲轴1进一步包括:至少一个第三平衡块和至少一个第四平衡块,至少一个第三平衡块设在第一平衡块2和中心主轴颈11之间,至少一个第四平衡块设在第二平衡块3和中心主轴颈11之间,至少一个第四平衡块和至少一个第三平衡块关于中心主轴颈11对称。
例如在本发明的其中一个示例中,第三平衡块和第四平衡块均大致为扇形,第三平衡块和第四平衡块均设在曲轴1上,第三平衡块与中心主轴颈11之间的距离小于第一平衡块2与中心主轴颈11之间的距离,第四平衡块与中心主轴颈11之间的距离小于第二平衡块3与中心主轴颈11之间的距离,且第三平衡块与中心主轴颈11之间的距离等于第四平衡块与中心主轴颈11之间的距离。可选地,曲轴1为直列四缸八平衡块曲轴。需要理解的是,第三平衡块和第四平衡块的数量可以根据实际要求设置,以更好地满足实际要求。
第三平衡块和第四平衡块分别为一个,且第三平衡块和第四平衡块分别邻近第一平衡块2和第二平衡块3设置。例如当曲轴1为直列四缸八平衡块曲轴时,第三平衡块与第一平衡块2之间的距离小于与其他平衡块与第一平衡块2之间的距离,第四平衡块与第二平衡块3之间的距离小于与其他平衡块与第二平衡块3之间的距离,此时,可以增加第三平衡块的质量和第四平衡块的质量,以使曲轴组件100的重心101偏离曲轴1的中心轴线12,然后分别在第三平衡块和第四平衡块上钻第三去重孔和第四去重孔,使得曲轴组件100的重心101与曲轴1的中心轴线12大致重合。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第三平衡块的质量的增加由将第三平衡块的半径、宽度或厚度增加得到,第四平衡块的质量的增加由将第四平衡块的半径、宽度或厚度增加得到。
进一步地,曲轴1进一步包括:第三平衡块和第四平衡块,第三平衡块设在曲轴1上且位于第一平衡块2的远离中心主轴颈11的一侧,第四平衡块设在曲轴1上且位于第二平衡块3的远离中心主轴颈11的一侧,第四平衡块和第三平衡块关于中心主轴颈11对称。
也就是说,第三平衡块与中心主轴颈11之间的距离大于第一平衡块2与中心主轴颈11之间的距离,第四平衡块与中心主轴颈11之间的距离大于第二平衡块3与中心主轴颈11之间的距离,换言之,第一平衡块2位于第三平衡块和中心主轴颈11之间,第二平衡块3位于第四平衡块和中心主轴颈11之间。此时,可以增加第三平衡块和第四平衡块的质量,也可以不增加第三平衡块和第四平衡块的质量。
综上所述,当曲轴1为直列四缸八平衡块曲轴时,可以仅增加第一平衡块2和第二平衡块3的质量,以使曲轴组件100的重心101偏离曲轴1的中心轴线12,然后在第一平衡块2和第二平衡块3上分别钻去重孔,使得曲轴组件100的重心101与曲轴的中心轴线重合。
或者仅增加第三平衡块和第四平衡块的质量,以使曲轴组件100的重心101偏离曲轴1的中心轴线12,然后在第三平衡块和第四平衡块上分别钻去重孔,使得曲轴组件100的重心101与曲轴的中心轴线重合。
或者同时增加第一平衡块2、第二平衡块3、第三平衡块和第四平衡块的质量,以使曲轴组件100的重心101偏离曲轴1的中心轴线12,然后在第一平衡块2、第二平衡块3、第三平衡块和第四平衡块上分别钻去重孔,使得曲轴组件100的重心101与曲轴的中心轴线重合。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意性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发明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10)

1.一种用于直列四缸发动机的曲轴组件的成型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将具有第一平衡块和第二平衡块的曲轴的重心调整至与所述曲轴的中心轴线重合;
S2、增加所述第一平衡块和所述第二平衡块的质量以使所述曲轴组件的所述重心偏离所述曲轴的所述中心轴线;以及
S3、对所述第一平衡块和所述第二平衡块分别钻去重孔以使所述曲轴组件的所述重心与所述曲轴的所述中心轴线重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直列四缸发动机的曲轴组件的成型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1中所述第一平衡块和所述第二平衡块位于所述曲轴的所述中心轴线的同一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直列四缸发动机的曲轴组件的成型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2中所述第一平衡块的质量的增加由将所述第一平衡块的半径、宽度或厚度增加得到;
所述第二平衡块的质量的增加由将所述第二平衡块的半径、宽度或厚度增加得到。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用于直列四缸发动机的曲轴组件的成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曲轴具有中心主轴颈,所述第一平衡块和所述第二平衡块关于所述中心主轴颈对称。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于直列四缸发动机的曲轴组件的成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曲轴进一步包括:
至少一个第三平衡块,至少一个所述第三平衡块设在所述第一平衡块和所述中心主轴颈之间;和
至少一个第四平衡块,至少一个所述第四平衡块设在所述第二平衡块和所述中心主轴颈之间,至少一个所述第四平衡块和至少一个所述第三平衡块关于所述中心主轴颈对称。
6.一种用于直列四缸发动机的曲轴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曲轴,所述曲轴具有中心主轴颈;
第一平衡块,所述第一平衡块设在所述曲轴上且位于所述中心主轴颈的一侧;以及
第二平衡块,所述第二平衡块设在所述曲轴上且与所述第一平衡块在所述曲轴的轴向上彼此间隔开,所述第二平衡块位于所述中心主轴颈的另一侧,其中所述第一平衡块上设有第一预定质量块和第一去重孔,所述第二平衡块上设有第二预定质量块和第二去重孔,以使所述曲轴组件的重心与所述曲轴的所述中心轴线重合。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用于直列四缸发动机的曲轴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平衡块和所述第二平衡块关于所述中心主轴颈对称且分别邻近所述曲轴的两端设置。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用于直列四缸发动机的曲轴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预定质量块的质量等于第二预定质量块的质量。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用于直列四缸发动机的曲轴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预定质量块的质量由将所述第一平衡块的半径、宽度或厚度增加得到;
所述第二预定质量块的质量由将所述第二平衡块的半径、宽度或厚度增加得到。
10.根据权利要求6-9中任一项所述的用于直列四缸发动机的曲轴组件,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
至少一个第三平衡块,至少一个所述第三平衡块设在所述第一平衡块和所述中心主轴颈之间;和
至少一个第四平衡块,至少一个所述第四平衡块设在所述第二平衡块和所述中心主轴颈之间,至少一个所述第四平衡块和至少一个所述第三平衡块关于所述中心主轴颈对称。
CN201310446599.7A 2013-09-25 2013-09-25 用于直列四缸发动机的曲轴组件及其成型方法 Active CN10443936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446599.7A CN104439364B (zh) 2013-09-25 2013-09-25 用于直列四缸发动机的曲轴组件及其成型方法
PCT/CN2014/078100 WO2015043207A1 (zh) 2013-09-25 2014-05-22 用于直列四缸发动机的曲轴组件及其成型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446599.7A CN104439364B (zh) 2013-09-25 2013-09-25 用于直列四缸发动机的曲轴组件及其成型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439364A true CN104439364A (zh) 2015-03-25
CN104439364B CN104439364B (zh) 2017-11-03

Family

ID=5274195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10446599.7A Active CN104439364B (zh) 2013-09-25 2013-09-25 用于直列四缸发动机的曲轴组件及其成型方法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04439364B (zh)
WO (1) WO2015043207A1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791088A (zh) * 2015-03-27 2015-07-22 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发动机前端驱动系统
CN107340457A (zh) * 2017-06-05 2017-11-10 三峡大学 一种新型配电网故障定位装置
CN114352681A (zh) * 2021-12-29 2022-04-15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动态调节式曲轴平衡块结构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2181133A (ja) * 2000-12-12 2002-06-26 Kawasaki Heavy Ind Ltd エンジンのクランク軸構造
EP2141372A1 (en) * 2007-04-26 2010-01-06 Kondo Kousakusho Co., Ltd. Crankshaft for automobile engine
CN101730801A (zh) * 2007-07-03 2010-06-09 金属技术株式会社 曲柄轴及其原材料的制造方法
CN201521546U (zh) * 2009-10-14 2010-07-07 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新型曲轴结构
JP2011163499A (ja) * 2010-02-12 2011-08-25 Kondo Kosakusho Co Ltd 自動車エンジン用の組立式クランクシャフトおよび組立方法
CN202091340U (zh) * 2011-04-29 2011-12-28 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发动机曲轴
CN203189504U (zh) * 2012-12-29 2013-09-11 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汽油发动机曲轴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179009B2 (ja) * 2002-06-27 2008-11-12 日産自動車株式会社 クランクシャフトの製造方法
CN201475146U (zh) * 2009-07-30 2010-05-19 四川绵竹鑫坤机械制造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汽车发动机曲轴
CN201496387U (zh) * 2009-08-21 2010-06-02 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发动机曲轴
CN202082267U (zh) * 2010-12-31 2011-12-21 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发动机曲轴
CN202484063U (zh) * 2012-03-14 2012-10-10 重庆小康工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汽油机曲轴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2181133A (ja) * 2000-12-12 2002-06-26 Kawasaki Heavy Ind Ltd エンジンのクランク軸構造
EP2141372A1 (en) * 2007-04-26 2010-01-06 Kondo Kousakusho Co., Ltd. Crankshaft for automobile engine
CN101730801A (zh) * 2007-07-03 2010-06-09 金属技术株式会社 曲柄轴及其原材料的制造方法
CN201521546U (zh) * 2009-10-14 2010-07-07 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新型曲轴结构
JP2011163499A (ja) * 2010-02-12 2011-08-25 Kondo Kosakusho Co Ltd 自動車エンジン用の組立式クランクシャフトおよび組立方法
CN202091340U (zh) * 2011-04-29 2011-12-28 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发动机曲轴
CN203189504U (zh) * 2012-12-29 2013-09-11 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汽油发动机曲轴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叶能安等: "《动平衡原理与动平衡机》", 31 December 1985 *
吕世梅,曲贵龙: "曲轴动平衡的方法和应用", 《计量技术》 *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791088A (zh) * 2015-03-27 2015-07-22 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发动机前端驱动系统
CN104791088B (zh) * 2015-03-27 2018-07-20 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发动机前端驱动系统
CN107340457A (zh) * 2017-06-05 2017-11-10 三峡大学 一种新型配电网故障定位装置
CN107340457B (zh) * 2017-06-05 2023-11-03 三峡大学 一种配电网故障定位装置
CN114352681A (zh) * 2021-12-29 2022-04-15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动态调节式曲轴平衡块结构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5043207A1 (zh) 2015-04-02
CN104439364B (zh) 2017-11-0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439364A (zh) 用于直列四缸发动机的曲轴组件及其成型方法
CN103596724A (zh) 活塞和制造活塞的方法
US8826773B2 (en) Middle web crankshaft having forged stress relief
US11964565B2 (en) Trunnion mount for mounting an engine
KR20180042261A (ko) 선회 베어링
US11401996B2 (en)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CN205136019U (zh) 压缩机气缸和具有其的旋转式压缩机
CN105414358A (zh) 轮毂单元制造装置
SE527874C2 (sv) Vevaxel och förfarande för att tillverka en sådan vevaxel
CN103506818B (zh) 法兰钟形壳毛坯的成型方法
US8327542B2 (en) Method for the production of a drop-forged balancing shaft
CN103506815A (zh) 一种轴用挡圈及其加工方法
CN204312506U (zh) 调整螺母结构
CN201824876U (zh) 传动轴中间支承
CN109790872B (zh) 三销式轴承、等速万向节和用于安装三销式轴承的方法
CN104930117A (zh) 平衡组件及装配有这种组件的内燃机
CN204308261U (zh) 一种贯穿连接孔加工夹具
US20120291746A1 (en) Cylinder block for an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and an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CN100455831C (zh) 将滚动轴承连接于轮毂组件的连接装置
CN203488537U (zh) 曲轴及具有该曲轴的车辆
CN207437609U (zh) 一种传动轴轴头以及轻型载货汽车
CN205674848U (zh) 一种自动导引车的驱动轮部件
CN205244107U (zh) 一种曲柄轴
CN205244105U (zh) 一种分体式带润滑孔的曲柄轴
CN105090197A (zh) 轴上零件定位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80413

Address after: No. 188, Miyun District, Miyun District, Beijing, Beijing

Patentee after: Beijing treasure Car Co.,Ltd.

Address before: 102206 Changping District City, Shahe, Sha Yang Road, Beijing

Patentee before: BEIQI FOTON MOTOR Co.,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No. 188, Miyun District, Miyun District, Beijing, Beijing

Patentee after: Beijing baowo Automobile Co.,Ltd.

Address before: No. 188, Miyun District, Miyun District, Beijing, Beijing

Patentee before: Beijing treasure Car Co.,Ltd.

PE01 Entry into force of the registration of the contract for pledge of patent right

Denomination of invention: Crankshaft assembly for in-line four cylinder engine and its forming method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11213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71103

Pledgee: BEIJING AUTOMOTIVE GROUP Co.,Ltd.

Pledgor: Beijing baowo Automobile Co.,Ltd.

Registration number: Y2021990001167

PE01 Entry into force of the registration of the contract for pledge of patent right
PC01 Cancellation of the registration of the contract for pledge of patent right

Date of cancellation: 20230925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71103

Pledgee: BEIJING AUTOMOTIVE GROUP Co.,Ltd.

Pledgor: Beijing baowo Automobile Co.,Ltd.|Borgward Automotive (China) Co., Ltd.

Registration number: Y2021990001167

PC01 Cancellation of the registration of the contract for pledge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31009

Address after: 102206, Beijing, Shahe, Changping District Town, Sha Yang Road, Lao Wan Village North

Patentee after: BEIQI FOTON MOTOR Co.,Ltd.

Address before: 101300 Shuanghe Street, Shunyi District, Beijing, 99

Patentee before: BEIJING AUTOMOTIVE GROUP Co.,Ltd.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31009

Address after: 101300 Shuanghe Street, Shunyi District, Beijing, 99

Patentee after: BEIJING AUTOMOTIVE GROUP Co.,Ltd.

Address before: No. 188, Miyun District, Miyun District, Beijing, Beijing

Patentee before: Beijing baowo Automobile Co.,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