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429113A - 网络覆盖的检测方法及装置 - Google Patents

网络覆盖的检测方法及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429113A
CN104429113A CN201380000642.5A CN201380000642A CN104429113A CN 104429113 A CN104429113 A CN 104429113A CN 201380000642 A CN201380000642 A CN 201380000642A CN 104429113 A CN104429113 A CN 10442911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nd
determined
grid
cell
base st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80000642.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429113B (zh
Inventor
熊廷刚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442911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42911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42911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42911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4/00Supervisory, monitoring or testing arrangements
    • H04W24/10Scheduling measurement reports ; Arrangements for measurement repor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16/00Network planning, e.g. coverage or traffic planning tools; Network deployment, e.g. resource partitioning or cells structures
    • H04W16/18Network planning tool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网络覆盖的检测方法及装置,涉及通信技术领域,能够解决人力资源浪费及检测精确度低的问题。所述方法包括:接收至少两个终端发送的测试报告,所述测试报告用于描述所述终端所在小区及地理位置信息;根据所述测试报告确定每个栅格的归属小区,所述栅格包含至少一条测试报告指向的地理位置;将归属于相同归属小区的至少两个栅格进行汇聚,生成对应所述归属小区的位置区域;根据第一预设规则在所述位置区域中确定目标位置区域,所述目标位置区域为出现越区覆盖的位置区域。本发明主要应用于网络管理的过程中。

Description

网络覆盖的检测方法及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技术领域, 尤其涉及一种网络覆盖的检测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基站建设的不断发展, 基站间距日趋减小, 导致越区覆盖现象越来 越多。 其中, 越区覆盖是指: 由于基站天线挂的过高或者俯仰角过小引起的 该小区覆盖距离过远, 从而越区覆盖到其他基站覆盖区域的现象。 越区覆盖 的弊端有许多, 比如: 小区 A由于某原因产生的场强越区覆盖在小区 B中, 而在小区 B的邻近小区的拓朴结构表中未添加小区 A,那么终端在小区 A中建 立呼叫后, 当终端移动或者别的原因导致接收到的小区 A信号变弱, 直至不 可用时, 出现由于没有小区可供切换, 导致切换失败甚至掉话的问题; 此外, 一个小区内出现其他小区的信号, 会出现信号干扰, 导致终端定位混乱。
为了能够检测出网络中出现越区覆盖的网络, 现有技术中提供了下述几 种方式:
1、 驱车覆盖测试(Dr ive Tes t , 简称 DT测试): 通过大量路测, 根据 测试路线经过的地理位置和服务小区的地理位置关系, 通过人工及软件辅助 分析, 得出哪些小区在哪些区域存在越区覆盖。
2、 定点测试, 也叫话音质量测试( Ca 11 Qua 1 i t y Te s t , 简称 CQT测试 )·· 进行定点通话测试, 根据测试地点的地理位置和小区的地理位置关系, 通过 人工分析, 得出哪些小区在哪些区域存在越区覆盖。
3、 用户反馈测试, 通过接收到的用户关于信号质量差的投诉, 得出哪些 小区在哪些区域存在越区覆盖。
在实现上述网络覆盖检测的过程中, 发明人发现现有技术中至少存在如 下问题:
在进行 DT测试时, 由于驱车检测, 因此只能发现驱车路线上的越区覆盖, 无法对公园、 步行街等汽车无法驶入的地区进行检测, 导致越区覆盖检测不 全面。 同时, 由于驱车所需要的人工及燃油成本较高, 除了检测人员还需要 专门的司机, 浪费人力物力。
在进行定点测试时, 由于小区信号的釆集地点无法枚举, 测试人员无 法将用户通信的地点全部测试一遍, 因此 CQT测试只能发现测试位置点是否 存在越区覆盖, 无法发现其他区域, 具有局限性。 同时, 由于需要人工测试 很多位置点才可能发现某几个位置点存在越区覆盖, 因此出现浪费人力物力、 成本高、 效率低的问题。
在进行用户反馈测试时, 用户的投诉点在地理位置上具有突发性和离 散性, 因此无法检测出全部的越区覆盖, 同时如果没有用户反馈检测将无法 进行效率低。
综上, 上述三种测量方式均需要人工参与方可实现, 在测试过程中需 要耗费大量的人资资源, 且检测精确度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网络覆盖的检测方法及装置, 能够解决人力资源浪费 及检测精确度低的问题。
第一方面,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网络覆盖的检测方法, 包括:
接收至少两个终端发送的测试报告, 测试报告用于描述终端所在小区及 地理位置信息; 根据测试报告确定每个栅格的归属小区, 栅格包含至少一条 测试报告指向的地理位置; 将归属于相同归属小区的至少两个栅格进行汇聚, 生成对应归属小区的位置区域; 根据第一预设规则在位置区域中确定目标位 置区域, 目标位置区域为出现越区覆盖的位置区域。
在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 根据测试报告依次确定每个栅 格的归属小区, 栅格包含至少一条测试报告指向的地理位置, 包括: 根据预 设栅格坐标范围将至少一个测试报告与栅格进行关联, 至少一条测试报告中 两两测试报告表示的地理位置信息的坐标差不大于预设栅格坐标范围; 根据 第二预设规则和栅格关联的至少一条测试报告, 确定栅格的归属小区。 在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 还提供了第一方面的第二种可 能的实现方式, 在第一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 根据第二预设规则 和栅格关联的至少一条测试报告, 确定栅格的归属小区, 包括: 获取发出各 条测试报告的小区信息, 将发出测试报告的条数最多的小区确定为栅格的归 属小区。
在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 还提供了第一方面的第三种可 能的实现方式, 在第一方面的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 根据第二预设规则 和栅格关联的至少一条测试报告, 确定栅格的归属小区, 包括: 获取发出各 条测试报告的小区对应的基站位置, 将基站位置与栅格距离最近的小区, 确 定为栅格的归属小区。
在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 还提供了第一方面的第四种可 能的实现方式, 在第一方面的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 根据第二预设规则 和栅格关联的至少一条测试报告, 确定栅格的归属小区, 包括: 获取发出各 条测试 4艮告的小区的电平, 将电平最强的小区确定为栅格的归属小区。
在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 还提供了第一方面 的第五种可能的实现方式, 在第一方面的第五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 根据第 二预设规则和栅格关联的至少一条测试报告, 确定栅格的归属小区, 包括: 获取各条测试报告所在栅格归属的小区, 将发出测试报告的条数最多的小区 确定为栅格的归属小区; 如果存在至少两个发出的测试报告的条数相同的小 区, 则将对应的基站与栅格距离最近的小区, 确定为栅格的归属小区, 如果 存在至少两个对应的基站与栅格距离最近的小区, 将覆盖电平最强的小区确 定为栅格的归属小区, 其中, 基站与小区一一对应。
在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的第一种至第五种可能的任一实现方式中, 还提 供了第一方面的第六种可能的实现方式, 在第一方面的第六种可能的实现方 式中, 将归属于相同小区的至少两个栅格进行汇聚, 生成对应小区的位置区 域, 包括: 从栅格序列中查找归属小区相同的至少两个栅格; 从至少两个栅 格中选取位置区域, 位置区域中的任意两个栅格通过有限个数的栅格相互连 接, 且相互连接的栅格之间的距离小于预设距离阈值。
在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的第一种至第六种可能的任一实现方式中, 还提 供了第一方面的第七种可能的实现方式, 在第一方面的第七种可能的实现方 式中, 在生成对应归属小区的位置区域之后, 网络覆盖的检测方法还包括: 将所含栅格数量大于预设栅格数量的位置区域添加到第一集合中, 第一集合 由至少一个位置区域组成; 根据第一预设规则在位置区域中确定目标位置区 域, 包括: 从第一集合中选取位置区域作为待确定位置区域; 确定待确定位 置区域所在的第一坐标集合以及待确定位置区域对应的基站所在的第二坐标 集合; 将位于第一坐标集合和第二坐标集合之间的位置区域确定为用于对比 的第二位置区域, 第二位置区域组成对比位置区域集合; 根据对比位置区域 集合确定待确定位置区域是否为目标位置区域。
在第一方面的第七种可能中的实现方式中, 还提供了第一方面的第八种 可能的实现方式, 在第一方面的第八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 网络覆盖的检测 方法还包括: 以预设测试报告置指向的地理位置为原点, 根据预设距离值将 栅格所在坐标系进行划分; 根据划分结果确定坐标集合的身份标识号码 ID; 根据划分结果确定坐标集合的 ID, 包括: 将坐标集合的四个顶点中, 与原点 距离最大的点的坐标确定为坐标集合的 ID。
在第一方面的第七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 还提供了第一方面的第九种可 能的实现方式, 在第一方面的第九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 确定待确定位置区 域所在的第一坐标集合, 包括: 计算待确定位置区域的中心坐标; 根据中心 坐标所在的坐标集合确定待确定位置区域所在的第一坐标集合; 确定待确定 位置区域对应的基站所在的第二坐标集合, 包括: 获取待确定位置区域对应 的基站所在的坐标集合的中心坐标; 根据第二位置区域的中心坐标所在的坐 标集合确定基站所在的第二坐标集合。
在第一方面的第七种至第九种可能的任一实现方式中, 还提供了第一方 面的第十种可能的实现方式, 在第一方面的第十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 将位 于第一坐标集合和第二坐标集合的位置区域之间的位置区域确定为用于对比 的第二位置区域, 包括: 当待确定位置区域的中心坐标同时满足下述条件时, 将位置区域确定为第二位置区域: 待确定位置区域的中心坐标的横坐标大于 第一坐标集合的横坐标和第二坐标集合的横坐标中的最小者; 待确定位置区 域的中心坐标的横坐标小于第一坐标集合的横坐标和第二坐标集合的横坐标 中的最大者; 待确定位置区域的中心坐标的纵坐标大于第一坐标集合的纵坐 标和第二坐标集合的纵坐标中的最小者; 待确定位置区域的中心坐标的纵坐 标小于第一坐标集合的纵坐标和第二坐标集合的纵坐标中的最大者。
在第一方面的第七种至第十种可能的任一实现方式中, 还提供了第一方 面的第十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 在第一方面的第十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 根据对比位置区域集合确定待确定位置区域是否为目标位置区域, 包括: 依 次从对比位置区域集合中选取第二位置区域, 如果第二位置区域和待确定位 置区域满足下述全部条件, 则确定待确定位置区域为目标位置区域: 第二位 置区域对应的基站与第二位置区域的夹角大于第二位置区域对应的基站与待 确定位置区域的夹角减去第一偏移量, 小于第二位置区域对应的基站与待确 定位置区域的夹角加上第一偏移量; 待确定位置区域对应的基站与第二位置 区域对应的基站的夹角, 大于第一区域对应的基站与待确定位置区域的夹角 减去第二偏移量, 小于待确定位置区域对应的基站与待确定位置区域的夹角 加上第二偏移量; 第二位置区域对应的基站与待确定位置区域的距离小于待 确定位置区域与待确定位置区域对应的基站的距离, 大于第二位置区域与第 二位置区域对应的基站的距离。
在第一方面的第十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 还提供了第一方面的第十二 种可能的实现方式, 在第一方面的第十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 条件还包括: 待确定位置区域对应的基站与第二位置区域对应的基站的距离大于预设距离 阈值。 第二方面,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网络覆盖的检测装置, 包括: 接收单元, 用于接收至少两个终端发送的测试报告, 测试报告用于描述 终端所在小区及地理位置信息; 第一确定单元, 用于根据接收单元接收的测 试报告确定每个栅格的归属小区, 栅格包含至少一条测试报告指向的地理位 置; 汇聚单元, 用于将第一确定单元确定的归属于相同归属小区的至少两个 栅格进行汇聚, 生成对应归属小区的位置区域; 第二确定单元, 用于根据第 一预设规则在汇聚单元汇聚的位置区域中确定目标位置区域, 目标位置区域 为出现越区覆盖的位置区域。
在第二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 第一确定单元, 包括: 关联子 单元, 用于根据预设栅格坐标范围将接收单元接收的至少一个测试报告与栅 格进行关联, 至少一条测试报告中两两测试报告表示的地理位置信息的坐标 差不大于预设栅格坐标范围; 第一确定子单元, 用于根据第二预设规则和关 联子单元关联的栅格关联的至少一条测试报告, 确定栅格的归属小区。
在第二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 还提供了第二方面的第二种可 能的实现方式, 在第二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 第一确定子单元, 包括: 获取模块, 用于获取发出各条测试报告的小区信息; 第一确定模块, 用于将获取模块获取的发出测试报告的条数最多的小区确定为栅格的归属小 区。
在第二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 还提供了第二方面的第三种可 能的实现方式, 在第二方面的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 获取模块, 还用于 获取发出各条测试报告的小区对应的基站位置; 第一确定模块, 还用于将获 取模块获取的基站位置与栅格距离最近的小区, 确定为栅格的归属小区。
在第二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 还提供了第二方面的第四种可 能的实现方式, 在第二方面的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 获取模块, 还用于 获取发出各条测试报告的小区的电平; 第一确定模块, 还用于将获取模块获 取的电平最强的小区确定为栅格的归属小区。 在第二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 还提供了第二方面的第五种可 能的实现方式, 在第二方面的第五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 获取模块用于获取 各条测试报告所在栅格归属的小区, 将发出测试报告的条数最多的小区确定 为栅格的归属小区; 第一确定模块, 还用于将发出测试报告的条数最多的小 区确定为栅格的归属小区; 如果存在至少两个发出的测试报告的条数相同的 小区, 则将对应的基站与栅格距离最近的小区, 确定为栅格的归属小区, 如 果存在至少两个对应的基站与栅格距离最近的小区, 将覆盖电平最强的小区 确定为栅格的归属小区, 其中, 基站与小区——对应。
在第二方面或第二方面的第一种至第五种可能的任一实现方式中, 还提 供了第二方面的第六种可能的实现方式, 在第二方面的第六种可能的实现方 式中, 汇聚单元包括: 查找子单元, 用于从第一确定单元确定的栅格序列中 查找归属小区相同的至少两个栅格; 第一选取子单元, 用于从查找子单元查 找的至少两个栅格中选取位置区域, 位置区域中的任意两个栅格通过有限个 数的栅格相互连接, 且相互连接的栅格之间的距离小于预设距离阈值。
在第二方面或第二方面的第一种至第六种可能的任一实现方式中, 还提 供了第二方面的第七种可能的实现方式, 在第二方面的第七种可能的实现方 式中, 网络覆盖的检测装置还包括: 添加单元, 用于将汇聚单元汇聚的含有 栅格数量大于预设栅格数量的位置区域添加到第一集合中, 第一集合由至少 一个位置区域组成;第二确定单元包括: 第二选取子单元, 用于从第一集合中 选取位置区域作为待确定位置区域; 第三确定子单元, 用于确定第二选区子 单元选区的待确定位置区域所在的第一坐标集合以及待确定位置区域对应的 基站所在的第二坐标集合; 第四确定子单元, 用于将位于第三确定子单元确 定的第一坐标集合和第二坐标集合的位置区域之间的位置区域确定为用于对 比的第二位置区域, 第二位置区域组成对比位置区域集合; 第五确定子单元, 用于根据第四确定子单元确定的对比位置区域集合确定待确定位置区域是否 为目标位置区 i或。 在第二方面的第七种可能中的实现方式中, 还提供了第二方面的第八种 可能的实现方式, 在第二方面的第八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 网络覆盖的检测 装置还包括划分单元, 划分单元包括: 划分子单元, 用于以预设置指向的地 理位置为原点, 根据预设距离值将栅格所在坐标系进行划分; 第二确定子单 元, 用于根据划分子单元的划分结果确定坐标集合的 ID; 第二确定子单元, 具体用于: 将坐标集合的四个顶点中, 与原点距离最大的点的坐标确定为坐 标集合的 ID。
在第二方面的第七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 还提供了第二方面的第九种可 能的实现方式, 在第二方面的第九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 第三确定子单元包 括: 计算模块, 用于计算待确定位置区域的中心坐标; 第三确定模块, 用于 根据中心坐标所在的坐标集合确定待确定位置区域所在的第一坐标集合; 计 算模块, 还用于获取待确定位置区域对应的基站所在的坐标集合的中心坐标; 第三确定模块, 还用于根据第二位置区域的中心坐标所在的坐标集合确定基 站所在的第二坐标集合。
在第二方面的第七种至第九种可能的任一实现方式中, 还提供了第二方 面的第十种可能的实现方式, 在第二方面的第十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 第四 确定子单元还用于, 当待确定位置区域的中心坐标同时满足下述条件时, 将 位置区域确定为第二位置区域: 待确定位置区域的中心坐标的横坐标大于第 一坐标集合的横坐标和第二坐标集合的横坐标中的最小者; 待确定位置区域 的中心坐标的横坐标小于第一坐标集合的横坐标和第二坐标集合的横坐标中 的最大者; 待确定位置区域的中心坐标的纵坐标大于第一坐标集合的纵坐标 和第二坐标集合的纵坐标中的最小者; 待确定位置区域的中心坐标的纵坐标 小于第一坐标集合的纵坐标和第二坐标集合的纵坐标中的最大者。
在第二方面的第七种可能至第十种可能的任一实现方式中, 还提供了第 二方面的第十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 在第二方面的第十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 中, 第五确定子单元还用于, 依次从第四确定子单元确定的对比位置区域集 合中选取第二位置区域, 当第二位置区域和待确定位置区域满足下述全部条 件时, 确定待确定位置区域为目标位置区域: 第二位置区域对应的基站与第 二位置区域的夹角大于第二位置区域对应的基站与待确定位置区域的夹角减 去第一偏移量, 小于第二位置区域对应的基站与待确定位置区域的夹角加上 第一偏移量; 待确定位置区域对应的基站与第二位置区域对应的基站的夹角, 大于第一区域对应的基站与待确定位置区域的夹角减去第二偏移量, 小于待 确定位置区域对应的基站与待确定位置区域的夹角加上第二偏移量; 第二位 置区域对应的基站与待确定位置区域的距离小于待确定位置区域与待确定位 置区域对应的基站的距离, 大于第二位置区域与第二位置区域对应的基站的 距离。
在第二方面的第十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 还提供了第二方面的第十二 种可能的实现方式, 在第二方面的第十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 第五确定子 单元还用于, 当待确定位置区域对应的基站与第二位置区域对应的基站的距 离大于预设距离阈值时, 确定待确定位置区域为目标位置区域。
第三方面,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网络覆盖的检测装置, 包括: 接收器, 用 于接收至少两个终端发送的测试报告, 测试报告用于描述终端所在小区及地 理位置信息; 处理器, 用于根据接收器接收的测试报告确定每个栅格的归属 小区, 栅格包含至少一条测试报告指向的地理位置; 将归属于相同归属小区 的至少两个栅格进行汇聚, 生成对应归属小区的位置区域; 根据第一预设规 则在位置区域中确定目标位置区域, 目标位置区域为出现越区覆盖的位置区 域。
在第三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 处理器还用于: 根据预设栅格 坐标范围将至少一个测试报告与栅格进行关联, 至少一条测试报告中两两测 试报告表示的地理位置信息的坐标差不大于预设栅格坐标范围; 根据第二预 设规则和栅格关联的至少一条测试报告, 确定栅格的归属小区。
在第三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 还提供了第三方面的第二种可 能的实现方式, 在第三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 处理器还用于: 获 取发出各条测试报告的小区信息, 将发出测试报告的条数最多的小区确定为 栅格的归属小区。
在第三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 还提供了第三方面的第三种可 能的实现方式, 在第三方面的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 处理器还用于: 获 取发出各条测试报告的小区对应的基站位置, 将基站位置与栅格距离最近的 小区, 确定为栅格的归属小区。
在第三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 还提供了第三方面的第四种可 能的实现方式, 在第三方面的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 处理器还用于: 获 取发出各条测试报告的小区的电平, 将电平最强的小区确定为栅格的归属小 区。
在第三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 还提供了第三方面的第五种可 能的实现方式, 在第三方面的第五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 处理器还用于: 获 取各条测试报告所在栅格归属的小区, 将发出测试报告的条数最多的小区确 定为栅格的归属小区; 如果存在至少两个发出的测试报告的条数相同的小区, 则将对应的基站与栅格距离最近的小区, 确定为栅格的归属小区, 如果存在 至少两个对应的基站与栅格距离最近的小区, 将覆盖电平最强的小区确定为 栅格的归属小区, 其中, 基站与小区一一对应。
在第三方面或第三方面的第一种至第五种可能的任一实现方式中, 还提 供了第三方面的第六种可能的实现方式, 在第三方面的第六种可能的实现方 式中, 处理器还用于: 从栅格序列中查找归属小区相同的至少两个栅格; 从 至少两个栅格中选取位置区域, 位置区域中的任意两个栅格通过有限个数的 栅格相互连接, 且相互连接的栅格之间的距离小于预设距离阈值。
在第三方面或第三方面的第一种至第六种可能的任一实现方式中, 还提 供了第三方面的第七种可能的实现方式, 在第三方面的第七种可能的实现方 式中, 处理器还用于: 将所含栅格数量大于预设栅格数量的位置区域添加到 第一集合中, 第一集合由至少一个位置区域组成;处理器还用于, 从第一集合 中选取位置区域作为待确定位置区域; 确定待确定位置区域所在的第一坐标 集合以及待确定位置区域对应的基站所在的第二坐标集合; 将位于第一坐标 集合和第二坐标集合的位置区域之间的位置区域确定为用于对比的第二位置 区域, 第二位置区域组成对比位置区域集合; 根据对比位置区域集合确定待 确定位置区域是否为目标位置区域。
在第三方面的第七种可能中的实现方式中, 还提供了第三方面的第八种 可能的实现方式, 在第三方面的第八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 处理器还用于: 以预设置指向的地理位置为原点, 根据预设距离值将栅格所在坐标系进行划 分; 根据划分结果确定坐标集合的 ID; 处理器还用于: 将坐标集合的四个顶 点中, 与原点距离最大的点的坐标确定为坐标集合的 ID。
在第三方面的第七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 还提供了第三方面的第九种可 能的实现方式, 在第三方面的第九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 处理器还用于: 计 算待确定位置区域的中心坐标; 根据中心坐标所在的坐标集合确定待确定位 置区域所在的第一坐标集合; 处理器还用于: 获取待确定位置区域对应的基 站所在的坐标集合的中心坐标; 根据第二位置区域的中心坐标所在的坐标集 合确定基站所在的第二坐标集合。
在第三方面的第七种至第九种可能的任一实现方式中, 还提供了第三方 面的第十种可能的实现方式, 在第三方面的第十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 处理 器还用于, 当待确定位置区域的中心坐标同时满足下述条件时, 将位置区域 确定为第二位置区域: 待确定位置区域的中心坐标的横坐标大于第一坐标集 合的横坐标和第二坐标集合的横坐标中的最小者; 待确定位置区域的中心坐 标的横坐标小于第一坐标集合的横坐标和第二坐标集合的横坐标中的最大 者; 待确定位置区域的中心坐标的纵坐标大于第一坐标集合的纵坐标和第二 坐标集合的纵坐标中的最小者; 待确定位置区域的中心坐标的纵坐标小于第 一坐标集合的纵坐标和第二坐标集合的纵坐标中的最大者。 在第三方面的第七种至第十种可能的任一实现方式中, 还提供了第三方 面的第十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 在第三方面的第十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 处理器还用于, 依次从对比位置区域集合中选取第二位置区域, 如果第二位 置区域和待确定位置区域满足下述全部条件, 则确定待确定位置区域为目标 位置区域: 第二位置区域对应的基站与第二位置区域的夹角大于第二位置区 域对应的基站与待确定位置区域的夹角减去第一偏移量, 小于第二位置区域 对应的基站与待确定位置区域的夹角加上第一偏移量; 待确定位置区域对应 的基站与第二位置区域对应的基站的夹角, 大于第一区域对应的基站与待确 定位置区域的夹角减去第二偏移量, 小于待确定位置区域对应的基站与待确 定位置区域的夹角加上第二偏移量; 第二位置区域对应的基站与待确定位置 区域的距离小于待确定位置区域与待确定位置区域对应的基站的距离, 大于 第二位置区域与第二位置区域对应的基站的距离。
在第三方面的第十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 还提供了第三方面的第十二 种可能的实现方式, 在第三方面的第十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 处理器还用 于, 当待确定位置区域对应的基站与第二位置区域对应的基站的距离大于预 设距离阈值时, 确定待确定位置区域为目标位置区域。
本发明提供的网络覆盖的检测方法及装置, 能够接收至少两个终端发送 的测试报告, 根据测试报告确定每个栅格的归属小区, 再将属于同一个小区 的栅格进行汇聚形成位置区域, 最后根据第一预设规则判断位置区域是否存 在越区覆盖。 现有技术中需要人工对信号强度进行检测和汇总, 耗费大量的 人力资源, 人工检测信号强度时检测精确度低。 本发明中, 无需人工进行检 测和汇总, 根据终端发出的测试报告经过一系列自动化步骤, 能够确定位置 区域是否存在越区覆盖, 节省人力资源。 同时, 测试报告的条数随着终端数 量的增加而增多, 提高检测精确度。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 下面将对实 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 显而易见地, 下面 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 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 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 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 1为本发明实施例中一个网络覆盖的检测方法的流程图;
图 2为本发明实施例中另一个网络覆盖的检测方法的流程图;
图 3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二预设规则的流程图;
图 4为本发明实施例中另一个网络覆盖的检测方法的流程图;
图 5为本发明实施例中另一个网络覆盖的检测方法的流程图;
图 6为本发明实施例中一个坐标集合划分的示意图;
图 7为本发明实施例中另一个坐标集合划分的示意图;
图 8为本发明实施例中另一个网络覆盖的检测方法的流程图;
图 9 ( 1 )为本发明实施例中 B点位于 A点的第一象限的位置角示意图; 图 9 ( 2 )为本发明实施例中 B点位于 A点的第二象限的位置角示意图; 图 9 ( 3 )为本发明实施例中 B点位于 A点的第三象限的位置角示意图; 图 9 ( 4 )为本发明实施例中 B点位于 A点的第四象限的位置角示意图; 图 1 0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一预设规则的条件 4对应的基站位置示意图; 图 1 1为本发明实施例中优选方式的一个流程图;
图 12为本发明实施例中优选方式的另一个流程图;
图 1 3为本发明实施例中一个网络覆盖的检测的结构示意图;
图 14为本发明实施例中另一个网络覆盖的检测的结构示意图; 图 15为本发明实施例中再一个网络覆盖的检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 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 清楚、 完整地描述, 显然, 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 而 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 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 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网络覆盖的检测方法, 如图 1所示, 包括: 步骤 101、接收至少两个终端发送的测试报告, 测试报告用于描述终端所 在小区及地理位置信息。
其中, 测试 4艮告 (Measure Report, 简称 MR)为终端自动发送的也可以 是根据基站的指示发送的。 当根据基站指示发送时, 基站定时向其信号范围 内的终端发出请求, 终端根据基站发送的请求, 向基站发送测试报告。 基站 将测试报告发送至用于管理网络的设备, 如基站控制器 (Base Station Controller, 简称 BSC)或者无线网络控制器 (Radio Network Controller, 简称 RNC )等。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网络覆盖的检测方法应用于所述用于管理 网络的设备中。 所述终端为具有无线信号发送功能的设备, 如手机、 平板电 脑等。 MR中包含有终端所在的小区信息以及终端当前的地理位置信息。 例如: 小区信息为 A1小区, 地理位置信息为北纬 39。 54 27",东经 116。 23 17"。 结合基站提供的工程参数, 如基站扇区角度等, 能够确定置指向的具体的小 区。
步骤 102、根据测试报告确定每个栅格的归属小区,栅格包含至少一条测 试报告指向的地理位置。
栅格具有一定的距离范围, 如 50平方米的正方形区域。 在教室、 市场等 人员密集区域, 一个栅格范围内(如 50平方米)可容纳许多(如 50)台终端。 每个终端发送一条置, 则一个栅格内将包含有许多 (如 50)条置。 根据容纳 的置信息能够确定一个栅格的归属小区。
步骤 103、将归属于相同归属小区的至少两个栅格进行汇聚, 生成对应归 属小区的位置区域。
属于同一个归属小区的不同栅格能够组成该归属小区的一个位置区域。 例如: 有同属于小区 A1 的栅格 a、 b、 c、 d、 e、 f, 通过汇聚, 可生成小区 A1的一个位置区域 Al-regionl, 由栅格 a、 b、 c、 d组成; 还可生成小区 Al 的另一个位置区域 Al-region2, 由栅格 e、 f组成。 由于存在不同的小区, 因此通过汇聚之后, 能够得到归属于不同小区的 不同位置区域, 例如: 归属于小区 A1的 Al-reg ionl、 Al-reg ion2、 归属于小 区 A2 的 A2-reg ionl , A2-reg ion2 以及归属于小区 B1 的 Bl-reg ionl , Bl_reg ion2。
需要说明的是, 上述小区 A1指的是基站 A的第一个扇区所覆盖的区域, 同理, 小区 A2指的是基站 A的第二个扇区所覆盖的区域, 小区 B1指的^^ 站 B的第一个扇区所覆盖的区域。
步骤 104、根据第一预设规则在位置区域中确定目标位置区域, 目标位置 区域为出现越区覆盖的位置区域。
根据第一预设规则判断步骤 103 汇聚得到的归属于不同小区的各个位置 区域中, 哪些是出现越区覆盖的位置区域, 即目标位置区域。
本发明提供的网络覆盖的检测方法, 能够接收至少两个终端发送的测试 报告, 根据测试报告确定每个栅格的归属小区, 再将属于同一个小区的栅格 进行汇聚形成位置区域, 最后根据第一预设规则判断位置区域是否存在越区 覆盖。 现有技术中需要人工对信号强度进行检测和汇总, 耗费大量的人力资 源, 人工检测信号强度时检测精确度低。 本发明中, 无需人工进行检测和汇 总, 根据终端发出的测试报告经过一系列自动化步骤, 能够确定位置区域是 否存在越区覆盖, 节省人力资源。 同时, 测试报告的条数随着终端数量的增 加而增多, 提高检测精确度。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网络覆盖的检测方法, 作为对图 1 所示方法 的具体描述, 如图 2所示, 步骤 102包括:
步骤 201、 根据预设栅格坐标范围将至少一个测试报告与栅格进行关联, 至少一条测试报告中两两测试报告表示的地理位置信息的坐标差不大于预设 栅格坐标范围。
所述预设栅格坐标范围用于描述一个栅格在坐标系中的范围。 坐标系指 以经纬度建立的坐标系。 在进行关联时, 可将第一个接收到的置作为基准点 进行关联, 也可将与默认地理位置最近的置作为基准点进行关联。 例如: ― 号终端的 MR中指向的地理位置信息为北纬 39。 54 27 ",东经 116。 23' 17 " , 二号终端的 MR中指向的地理位置信息为北纬 39° 54 57 ",东经 116。 24' 10" , 三号终端的 MR中指向的地理位置信息为北纬 39。 56 57 ",东经 116。 22' 10" , 预设坐标范围为纬度 ± 1 、 经度 ± 1 , 已第一条接收到的置作为基准点进行 关联。 此时, 一号终端和二号终端的地理信息的差在预设坐标范围之内, 因 此将一号终端与二号终端关联到一个栅格内。 同理, 一号终端和三号终端的 地理信息的差在预设坐标范围之外, 因此不将一号终端与三号终端关联到一 个栅格内。 然后, 由于三号终端发送的 MR为剩余 MR的第一条, 因此从三号 终端的置作为基准点进行关联, 从剩余 MR中找出与三号终端的地理位置信 息差小区域预设坐标范围的 MR,并将这些置与和三号终端一起关联到一个栅 格中。
步骤 202、根据第二预设规则和栅格关联的至少一条测试报告, 确定栅格 的归属小区。
可选的, 1、 获取发出各条测试报告的小区信息, 将发出所述测试报告的 条数最多的小区确定为所述栅格的归属小区。
可选的, 2、 获取发出各条测试报告的小区对应的基站位置, 将所述基站 位置与所述栅格距离最近的小区, 确定为所述栅格的归属小区。
可选的, 3、 获取发出各条测试 4艮告的小区的电平, 将电平最强的小区确 定为所述栅格的归属小区。
需要说明的是, 上述三中确定归属小区的方式, 可以单独作为确定归属 小区的判断条件, 也可以以两两组合的方式作为判断条件, 还可以以三者的 组合作为判断条件, 对于各组合方式的具体判断步骤, 此处不再赘述。 通过 组合作为判断条件可以用下面的例子作为参考。
下面给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 将上述三种判断条件进行组合, 形成具 有三重判断的第二预设规则, 包括: 获取发出各条测试报告的小区信息, 将 发出所述测试报告的条数最多的小区确定为所述栅格的归属小区; 如果存在至少两个发出的所述测试报告的条数相同的小区, 则将对应的 基站与所述栅格距离最近的小区, 确定为所述栅格的归属小区, 如果存在至 少两个对应的基站与所述栅格距离最近的小区, 将覆盖电平最强的小区确定 为所述栅格的归属小区, 其中, 所述基站与所述归属小区一一对应。
如果小区 A4发出 MR, 则 MR所属的小区为 A4小区, 为了方便描述也可将 其表述为该置所属小区为 A4。
第二预设规则如图 3 所示, 可以包括三重判断。 第一重判断: 判断发出 MR的条数, 如果存在一个小区发出的条数大于其余所有小区, 则将该小区确 定为栅格的归属小区。 例如: 栅格中含有 7条置, 其中 3条所属小区为 Al,2 条所述小区为 A2,最后 2条所属小区为 A3 , 则该栅格的归属小区为 Al。
可选的, 如果第一重判断条件的基础上加上第二重判断: 在第一重判断 中, 如果存在两个或两个以上发出 MR条数相同的小区且其余小区发出的 置 条数均小于上述小区, 则判断上述小区的基站距离格栅最近, 将距离最近的 小区确定为栅格的归属小区。 例如: 栅格中含有 7条置, 其中 3条所属小区 为 Al, 3条所述小区为 A2, 1条所属小区为 A3。 此时 A1小区和 A2小区同时发 出了最多的置条数, 如果 A1小区的基站与栅格的距离为 50米, A2小区的基 站与栅格的距离为 80米, 则将 A1小区确定为栅格的归属小区。 在计算距离 时, 可以将栅格中心点的坐标作为栅格的坐标, 也可以将栅格的基准点的坐 标作为栅格坐标,还可以随机选择栅格内的 MR, 将该置的地理位置信息作为 栅格的坐标, 同理, 从该小区的 MR中选择一条置, 将该 MR的地理位置信息 作为栅格的坐标, 还可以计算栅格内各置的地理位置信息的平均值, 将其作 为栅格的坐标, 同理, 计算该小区的置的地理位置信息的平均值, 将其作为 栅格的坐标。 根据栅格坐标和基站坐标能够得到基站与栅格的距离。
若已知基站 A和栅格 B两个点的经纬度坐标 A ( ax, ay )和 B ( bx, by ) , 则它们之间的距离 D A _ Β的计算过程如下: 第一步: 计算 A点和 B点经度差对应的距离: ;
第二步: 计算 A点和 B点维度差对应的距离: ;
第三步: 通过三角函数计算距离: ;
其中, 为地球半径, 取值为 。
通过上述三个步骤可将地理位置信息(经纬坐标)转化为距离值(米) 。 可选的, 如果第一和第二重判断条件的基础上加上第三重判断: 当在第 二重中所述两个或两个以上发出 MR 条数相同的小区距离栅格的距离也相同 时, 判断上述小区的电平高低, 将栅格中被覆盖电平最高的小区确定为栅格 的归属小区。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网络覆盖的检测方法, 作为对图 1 所示方法 的具体描述, 如图 4所示, 步骤 103包括:
步骤 401、 从栅格序列中查找归属小区相同的至少两个栅格。
步骤 402、从至少两个栅格中选取位置区域, 位置区域中的任意两个栅格 通过有限个数的栅格相互连接, 且相互连接的栅格之间的距离小于预设距离 阈值。
步骤 102将全部置均关联到栅格中, 并确定了栅格的归属小区。 此时操 作的最小单位为一个栅格而非一个 MR。 对归属小区相同的栅格进行汇聚, 能 够得到同一个小区的至少一个位置区域。 例如: 栅格 al、 a2、 a 3。 。 。 al O 的归属小区为 Al , 栅格 bl l、 bl 2、 bl 3。 。 。 b30的归属小区为 A2 , 则对栅 格 al、 a2、 a 3。 。 。 al O进行汇聚,得出 Al的至少一个位置区域,对栅格 bl l、 bl 2、 bl 3。 。 。 b30进行汇聚, 得出 A2的至少一个位置区域。
在进行汇聚时, 从归属小区为 A1的栅格中选取一个栅格, 如 al。 依次计 算 a2、 a 3。 。 。 al O与 al的距离, 如果某栅格与 al的距离小于预设距离阈 值, 则可确定该栅格与 al在一个位置区域内, 如 a 3和 a7与 al的距离均小 于预设距离阈值, 则当前的位置区域为 al、 a 3和 a7。 再从其余的栅格中查找 除了 al栅格的其他栅格距离小于预设距离阈值的栅格, 即查找与 a 3距离小 于预设距离阈值的栅格、 查找与 a7距离小于预设距离阈值的栅格, 将查找出 的上加入位置区域内。 例如: 栅格 a4与 al的距离大于预设距离阈值但与 a3 的距离小于预设距离阈值, 则可将 a4添加到位置区域内。 以此类推, 以先添 加到位置区域内的栅格作为比对对象, 从其余栅格中查找与新增栅格距离小 于预设距离阈值的栅格, 将其加入到位置区域内, 直至无法从其余栅格中找 出与新增栅格距离小于预设距离阈值, 达到位置区域内两两栅格间的距离能 够小于预设距离阈值。 例如: al与 a4的距离大于预设距离阈值, 但 al与 a2 的距离小于预设距离阈值, a2与 a4的距离小于预设距离阈值, 则 al与 a4通 过 1个栅格能够相互连接, 且相互连接的栅格之间的距离小于预设距离阈值。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网络覆盖的检测方法, 作为对图 1 所示方法 的进一步描述, 如图 5所示, 所述方法还包括:
步骤 501、 以预设置指向的地理位置为原点, 根据预设距离值将栅格所 在坐标系进行划分。
步骤 502、 根据划分结果确定坐标集合的身份标识号 (Ident i ty, 简称 ID ) 。
预设 MR可以是第一个接收的 MR, 也可以是随机选取的 MR。 对于 MR的选 取规则此处不做限定。 此外, 步骤 501 中还可以以预设栅格作为所述原点, 此时: 预设栅格可以为第一个被确定归属小区的栅格, 也可随机确定一个栅 格作为预设栅格, 还可以根据各栅格的以及各基站的地理位置信息, 将与中 心点最接近的栅格确定为预设栅格, 其中, 中心点为各栅格组成的不规则图 形的外界矩形的中心点。 下面通过模拟坐标代替地理位置信息, 用模拟长度 代替预设距离值, 以方便理解。 在实际应用中, 预设距离值为经纬跨度, 地 理位置信息为栅格经纬度组成的坐标。 优选的, 所述坐标集合的坐标为整数。
栅格 al的初始坐标为 (0, 0 ) , 现在以 al为原点, 预设距离值为 1 , 如 图 6所示, 以 1作为边长, 以 al为基准点, 在坐标系中构造相邻的正方形坐 标集合, 划分出的 ID如(1, 1 ) , ( 1 , _1 ) , ( -1, 1 ) , ( -1 , -1 )等。 同 理, 当预设距离值变小时, 划分出的坐标集合的面积随之减小, 预设距离值 越小, 划分出的坐标集合的范围越接近于一个栅格的坐标范围。 在确定坐标 集合的 ID时, 可以将所述坐标集合的四个顶点中, 与所述原点距离最大的点 的坐标确定为所述坐标集合的 ID。
需要说明的是, 划分坐标集合有许多方式, 例如通过横向和纵向的预设 距离值, 划分出矩形坐标集合。 再例如, 如图 7 所示, 将栅格上下左右距离 为预设距离值的坐标集合确定为坐标集合。 在确定坐标集合的 ID时, 还可以 根据位置区域与原点的相对位置确定其 ID, 例如, 在图 7中原点下方的第一 个位置区域为 (0 , -1 ) , 原点左侧第一个位置区域为 (_1, 0 ) 。 在建立坐标 系时, 需要将所有栅格以及栅格的归属小区对应的基站包含于其内。 在建立 坐标系之后, 能够得到栅格所在的坐标集合的 ID以及基站所在的坐标集合的 ID。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网络覆盖的检测方法, 作为对图 1 所示方法 的具体描述, 如图 8所示, 步骤 104包括:
步骤 801、 从第一集合中选取位置区域作为待确定位置区域。
选取位置区域的方式可以是顺序选取, 也可以是随机选取。
步骤 802、确定待确定位置区域所在的第一坐标集合以及待确定位置区域 对应的基站所在的第二坐标集合。
具体的, 计算所述待确定位置区域的中心坐标;
根据所述中心坐标所在的坐标集合确定所述待确定位置区域所在的第一 坐标集合;
获取所述待确定位置区域对应的基站所在的坐标集合的中心坐标; 根据所述第二位置区域的中心坐标所在的坐标集合确定所述基站所在的 第二坐标集合。
由于位置区域包含有至少一个栅格, 因此会出现一个位置区域同时覆盖 了多个坐标集合, 此时需要用一个坐标集合的 ID代表位置区域, 以便后续计 算使用。 通过将位置区域中所有栅格的坐标求平均的方式, 能够得出一个中 心坐标, 再 居划分的坐标系判断该中心坐标位于哪个坐标集合内, 将中心 坐标坐落于的坐标集合的 ID确定为位置区域的 ID。 例如: 位置区域 Reg ionl 有下述栅格组成: 栅格 al ( 1, 1 )栅格 a2 ( 1 , 2 )栅格 a3 ( 3, 1 ) , 栅格 a4 ( 2, 2 ) 。 则通过求平均得到中心坐标为 ( (1+1 + 3+2 ) /4, ( 1+2+1+2 ) /4 ) = (1. 75, 1. 5)。 如果( 1. 75, 1. 5 )所在的坐标集合的 ID为 ( 2, 2 ) , 则位置区 域 Reg ionl 所在的坐标集合为 (2 , 2 ) 。 根据基站的地理位置信息能够确定 基站在坐标系中对应的基站坐标, 获取该基站坐标所在的坐标集合的 ID, 进 而得到基站对应的坐标集合的 ID。
步骤 803、将位于第一坐标集合和第二坐标集合之间的位置区域确定为用 于对比的第二位置区域, 第二位置区域组成对比位置区域集合。
具体的, 当所述待确定位置区域的中心坐标同时满足下述条件时, 将所 述位置区域确定为所述第二位置区域:
所述待确定位置区域的中心坐标的横坐标大于所述第一坐标集合的横坐 标和第二坐标集合的横坐标中的最小者;
所述待确定位置区域的中心坐标的横坐标小于所述第一坐标集合的横坐 标和第二坐标集合的横坐标中的最大者;
所述待确定位置区域的中心坐标的纵坐标大于所述第一坐标集合的纵坐 标和第二坐标集合的纵坐标中的最小者;
所述待确定位置区域的中心坐标的纵坐标小于所述第一坐标集合的纵坐 标和第二坐标集合的纵坐标中的最大者。
步骤 801 中选取的一个位置区域作为待确定位置区域, 步骤 803中将位 于待确定位置区域与待确定位置区域对应的基站之间的位置区域进行筛选, 形成对比位置区域。 换言之, 以待确定位置区域对应的坐标集合 ID和待确定 位置区域对应基站所在坐标集合 ID构成的矩形对角线顶点, 将位于该矩形内 的其他位置区域确定为对比位置区域。 例如: 待确定位置区域对应的坐标集合的 ID为 (-1, 10) , 待确定位置 区域对应的基站所在的坐标集合的 ID为 (5 -2) 。 则依次提取第一集合中的 其余位置区域, 判断其横坐标 nx是否满足条件: -1<ηχ<5,且其纵坐标 ny是 否满足条件: _2<ny<10
如果第一集合中 Regionl 为待确定位置区域, 满足上述条件的其他位置 区 i或为 Region2 Region4 Region5, 贝' J对 t匕位置区 i或集合为: { Region2 Region4 Region5 }
步骤 804、根据对比位置区域集合确定待确定位置区域是否为目标位置区 域。
具体的, 依次从所述对比位置区域集合中选取第二位置区域, 如果所述 第二位置区域和所述待确定位置区域满足下述全部条件, 则确定所述待确定 位置区域为所述目标位置区域:
条件 1、所述第二位置区域对应的基站与所述第二位置区域的夹角大于第 二位置区域对应的基站与待确定位置区域的夹角减去第一偏移量, 小于第二 位置区域对应的基站与待确定位置区域的夹角加上第一偏移量。
条件 2、所述待确定位置区域对应的基站与所述第二位置区域对应的基站 的夹角, 大于第一区域对应的基站与待确定位置区域的夹角减去第二偏移量, 小于待确定位置区域对应的基站与待确定位置区域的夹角加上第二偏移量。
条件 3、所述第二位置区域对应的基站与所述待确定位置区域的距离小于 待确定位置区域与待确定位置区域对应的基站的距离, 大于第二位置区域与 第二位置区域对应的基站的距离。
在计算坐标系中两个坐标之间的夹角时, 可通过如下方式进行计算: 已知两个点的经纬度坐标 A ( Longitudel, Latitudel ) 和 B (Longitude2, Latitude2 ) , 计算 B点相对于 A的位置角 AzimuthA_B
用 B点偏离 A点正北方向的夹角来表征 B点相对于 A的位置角 AzimuthA_B: 为了计算 Azi thA_B, 引入 C点, C点为 A点垂直方向上与 B点平行的位置 点。 当 B点位于 A点的不同位置时, AzimuthA_B的取值不同, 从图一中可获 得如下信息:
如图 9 (1 )所示, B点位于 A点的第一象限: AzimuthA_B=ZCAB。
如图 9 (2)所示, B点位于 A点的第二象限: AzimuthA_B=ZCAB+90度。 如图 9 ( 3)所示, B点位于 A点的第三象限: AzimuthA_B=ZCAB+180度。 如图 9 (4)所示, B点位于 A点的第四象限: AzimuthA_B=ZCAB+270度。 根据 A, B, C三点的经纬度, 可得到他们两两之间的距离, 再根据三角 函数就可计算出夹角。 以图一中 "B点位于 A点的第一象限时"的 Z CAB为例, 其计算方法如下: sinZCAB=D_CB/D_AB,那么 ZCAB=arcsin (D-CB/D—AB) , 其他同理。
条件 1、通过第一偏移量,保证待确定位置区域和第二位置区域均在第二 位置区域对应基站的辐射范围内。
条件 2、通过第二偏移量,保证待确定位置区域和第二位置区域均在待确 定位置区域对应基站的辐射范围内。
条件 3、保证第二位置区域对应的基站和第二位置区域均位于待确定位置 区域对应的基站与待确定位置区域之间。
为了进一步加强精确度, 还可以增加第四个条件:
条件 4、所述待确定位置区域对应的基站与所述第二位置区域对应的基站 的距离大于预设距离阈值。
预设距离阈值的作用为: 排除分层覆盖的场景, 以免错误的判断为越区 覆盖, 如图 10所示, 斜线基站和黑心实体基站为站址相同或者基站距离间隔 很近的分层覆盖场景, 基站 1 (黑色区域)主要覆盖基站附近的区域, 其作用 主要为吸收热点话务, 基站 2 (白色区域加黑色区域)覆盖更广的区域, 其作 用主要是为了保证网络覆盖的连续性, 这种场景在实际网络中较为常见, 通 过设置预设距离阈值能避免将基站 2的小区判断为越区覆盖。
下面给出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优选的流程, 如图 11所示, 步骤 1101接 收各终端上传的 MR, 步骤 1102获取 MR的地理位置信息、 MR中记录的小区信 息并根据置地理位置信息以及预设距离值对当前坐标系进行划分。步骤 1103 根据 1101接收的置信息确定各基站和各栅格所在的坐标集合并统计各栅格 的归属小区。 步骤 1104分别对归属小区相同的栅格汇聚成一个 Region, 形成 第一集合 List Rl { Regionl、 Region2, Region3。 。 。 RegionN}。 步骤 1105 从 List Rl中提取一个 Regioni判断 Regioni是否越区覆盖。
如图 12所示, 步骤 1105的具体判断 Regioni是否越区覆盖的过程为: 步骤 1201获取 Regioni的中心点对应的坐标集合的坐标(xRi, yRi ) ; 获取 获取 Regioni对应基站的所在坐标集合的坐标(xCi, yCi ) 。 步骤 1202从剩 余的 List Rl { Regionl、 Region2、 Region3。 。 。 RegionN - 1 }查找符合条件 的 Regionj,组成 List R2 { Region! 、 Region2 、 Region3' 。 。 。 RegionM}。 条件为: Min((xRi) , (xCi)) < Regionj (x) <Max( (xRi) , (xCi) )且 Min ( (yRi) , (yCi)) < Regionj (y) <Max( (yRi) , (yCi))。 步骤 1203从 List R2中提取一 个 Regionj。
步骤 1204判断提取的该 Regionj是否同时满足上述条件 1至条件 3或条 件 1至条件 4,如果满足,则步骤 1205确定基站 Ci在 Regioni存在越区覆盖, 如果不满足则步骤 1206判断 List R2是否已全部判断, 如果全部判断, 则步 骤 1207确定 Regioni 不存在越区覆盖, 如果未全部判断, 则返回步骤 1203 重新选择 Regionj。步骤 1207或步骤 1205执行完毕之后,步骤 1208判断 List Rl是否全部判断, 如果全部判断, 则步骤 1209汇总所有的越区覆盖的位置区 域, 如果未全部判断, 则返回步骤 1104重新选择 Regioni, 并顺序执行。 上 述过程中, 如果步骤 1204中判断出不满足条件 1至条件 3或者条件 1至条件 4则重新从 List R2 中选取 Regionj' 进行判断, 直至将 List R2 中的全部 Regionj判断完毕;当 List R2中的全部 Regionj判断完毕时仍未发现 Regioni 存在越区覆盖, 则返回至步骤 1104, 从 List Rl中再次选取 Regioni。
本发明提供的网络覆盖的检测方法, 能够接收至少两个终端发送的测试 报告, 根据测试报告确定每个栅格的归属小区, 再将属于同一个小区的栅格 进行汇聚形成位置区域, 最后根据第一预设规则判断位置区域是否存在越区 覆盖。 现有技术中需要人工对信号强度进行检测和汇总, 耗费大量的人力资 源, 人工检测信号强度时检测精确度低。 本发明实施例无需人工进行检测和 汇总, 根据终端发出的测试报告经过一系列自动化步骤, 能够确定位置区域 是否存在越区覆盖, 节省人力资源。 同时, 测试报告的条数随着终端数量的 增加而增多, 提高检测精确度。 此外, 在第一集合中保存有所有汇聚的位置 区域, 对第一集中不同小区之间的夹角关系、 距离关系进行比较, 能够确定 位置区域是否为越区覆盖。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网络覆盖的检测装置, 所述装置位于管理网 络的设备中, 管理网络的设备如基站控制器(Base Sta t ion Contro l ler , 简 称 BSC )或者无线网络控制器 ( Radio Network Contro l ler , 简称 RNC )等, 如图 13所示, 所述装置包括:
接收单元 1301 , 用于接收至少两个终端发送的测试报告, 所述测试报告 用于描述所述终端所在小区及地理位置信息。
第一确定单元 1302 ,用于根据所述接收单元 1301接收的所述测试报告确 定每个栅格的归属小区, 所述栅格包含至少一条测试报告指向的地理位置。
汇聚单元 1303 ,用于将第一确定单元 1302确定的归属于相同归属小区的 至少两个栅格进行汇聚, 生成对应所述归属小区的位置区域。
第二确定单元 1304 ,用于根据第一预设规则在所述汇聚单元 1303汇聚的 所述位置区域中确定目标位置区域, 所述目标位置区域为出现越区覆盖的位 置区域。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网络覆盖的检测装置, 如图 14所示, 作为对 图 13所示装置的具体描述, 所述第一确定单元 1302 , 包括:
关联子单元 1401 ,用于根据预设栅格坐标范围将接收单元 1301接收的至 少一个所述测试报告与所述栅格进行关联, 所述至少一条测试报告中两两测 试报告表示的地理位置信息的坐标差不大于所述预设栅格坐标范围; 第一确定子单元 1402 ,用于根据第二预设规则和所述关联子单元 1401关 联的所述栅格关联的至少一条测试报告, 确定所述栅格的归属小区。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网络覆盖的检测装置, 作为对图 1 3所示装置 的具体描述, 所述第一确定子单元 1402 , 包括:
获取模块 1403 , 用于获取发出各条测试报告的小区信息;
第一确定模块 1404 ,用于将所述获取模块 1403获取的发出所述测试报告 的条数最多的小区确定为所述栅格的归属小区。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网络覆盖的检测装置, 作为对图 1 3所示装置 的具体描述, 所述获取模块 1403 , 还用于获取发出各条测试报告的小区对应 的基站位置;
所述第一确定模块 1404 ,还用于将所述获取模块 1403获取的所述基站位 置与所述栅格距离最近的小区, 确定为所述栅格的归属小区。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网络覆盖的检测装置, 作为对图 1 3所示装置 的具体描述, 所述获取模块 1403 , 还用于获取发出各条测试报告的小区的电 平;
所述第一确定模块 1404 ,还用于将所述获取模块 1403获取的所述电平最 强的小区确定为所述栅格的归属小区。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网络覆盖的检测装置, 作为对图 1 3所示装置 的具体描述,所述获取模块 1403用于获取各条测试报告所在栅格归属的小区, 将发出所述测试报告的条数最多的小区确定为所述栅格的归属小区;
所述第一确定模块 1404 , 还用于将发出所述测试报告的条数最多的小区 确定为所述栅格的归属小区; 如果存在至少两个发出的所述测试报告的条数 相同的小区, 则将对应的基站与所述栅格距离最近的小区, 确定为所述栅格 的归属小区,
如果存在至少两个对应的基站与所述栅格距离最近的小区, 将覆盖电平 最强的小区确定为所述栅格的归属小区, 其中, 所述基站与所述小区——对 应。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网络覆盖的检测装置, 作为对图 1 3所示装置 的具体描述, 所述汇聚单元 1 303包括:
查找子单元 1406 ,用于从第一确定单元 1 302确定的栅格序列中查找所述 归属小区相同的至少两个栅格;
第一选取子单元 1407 ,用于从所述查找子单元 1406查找的所述至少两个 栅格中选取位置区域, 所述位置区域中的任意两个栅格通过有限个数的栅格 相互连接, 且相互连接的栅格之间的距离小于预设距离阈值。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网络覆盖的检测装置, 作为对图 1 3所示装置 的具体描述, 所述网络覆盖的检测装置还包括:
添加单元 1 305 ,用于将所述汇聚单元 1 303汇聚的含有栅格数量大于预设 栅格数量的所述位置区域添加到第 ―集合中, 所述第一集合由至少一个所述 位置区域组成;
所述第二确定单元 1 304包括:
第二选取子单元 1410 , 用于从所述第一集合中选取位置区域作为待确定 位置区域;
第三确定子单元 1411 , 用于确定所述第二选区子单元选区的所述待确定 位置区域所在的第一坐标集合以及所述待确定位置区域对应的基站所在的第 二坐标集合;
第四确定子单元 1412 ,用于将位于所述第三确定子单元 1411确定的所述 第一坐标集合和所述第二坐标集合的位置区域之间的位置区域确定为用于对 比的第二位置区域, 所述第二位置区域组成对比位置区域集合;
第五确定子单元 141 3 ,用于根据所述第四确定子单元 1412确定的所述对 比位置区域集合确定所述待确定位置区域是否为所述目标位置区域。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网络覆盖的检测装置, 作为对图 1 3所示装置 的具体描述, 所述网络覆盖的检测装置还包括划分单元 1306 , 所述划分单元 1306包括:
划分子单元 1408 , 用于以预设置指向的地理位置为原点,根据预设距离 值将所述栅格所在坐标系进行划分;
第二确定子单元 1409 ,用于根据所述划分子单元 1408的划分结果确定所 述坐标集合的 ID。
所述第二确定子单元 1409 , 具体用于: 将所述坐标集合的四个顶点中, 与所述原点距离最大的点的坐标确定为所述坐标集合的 ID。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网络覆盖的检测装置, 作为对图 13所示装置 的具体描述, 所述第三确定子单元 1411包括:
计算模块 1414 , 用于计算所述待确定位置区域的中心坐标;
第三确定模块 1415 , 用于根据所述中心坐标所在的坐标集合确定所述待 确定位置区域所在的第一坐标集合;
所述计算模块 1414 , 还用于获取所述待确定位置区域对应的基站所在的 坐标集合的中心坐标;
所述第三确定模块 1415 , 还用于根据所述第二位置区域的中心坐标所在 的坐标集合确定所述基站所在的第二坐标集合。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网络覆盖的检测装置, 作为对图 13所示装置 的具体描述, 所述第四确定子单元 1412还用于, 当所述待确定位置区域的中 心坐标同时满足下述条件时, 将所述位置区域确定为所述第二位置区域: 所述待确定位置区域的中心坐标的横坐标大于所述第一坐标集合的横坐 标和第二坐标集合的横坐标中的最小者;
所述待确定位置区域的中心坐标的横坐标小于所述第一坐标集合的横坐 标和第二坐标集合的横坐标中的最大者;
所述待确定位置区域的中心坐标的纵坐标大于所述第一坐标集合的纵坐 标和第二坐标集合的纵坐标中的最小者; 所述待确定位置区域的中心坐标的纵坐标小于所述第一坐标集合的纵坐 标和第二坐标集合的纵坐标中的最大者。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网络覆盖的检测装置, 作为对图 1 3所示装置 的具体描述, 所述第五确定子单元 141 3还用于, 依次从所述第四确定子单元 1412确定的所述对比位置区域集合中选取第二位置区域, 当所述第二位置区 域和所述待确定位置区域满足下述全部条件时, 确定所述待确定位置区域为 所述目标位置区域:
所述第二位置区域对应的基站与所述第二位置区域的夹角大于第二位置 区域对应的基站与待确定位置区域的夹角减去第一偏移量, 小于第二位置区 域对应的基站与待确定位置区域的夹角加上第一偏移量;
所述待确定位置区域对应的基站与所述第二位置区域对应的基站的夹 角, 大于第一区域对应的基站与待确定位置区域的夹角减去第二偏移量, 小 于待确定位置区域对应的基站与待确定位置区域的夹角加上第二偏移量; 所述第二位置区域对应的基站与所述待确定位置区域的距离小于待确定 位置区域与待确定位置区域对应的基站的距离, 大于第二位置区域与第二位 置区域对应的基站的距离。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网络覆盖的检测装置, 作为对图 1 3所示装置 的具体描述, 所述第五确定子单元 141 3还用于, 当所述待确定位置区域对应 的基站与所述第二位置区域对应的基站的距离大于预设距离阈值时, 确定所 述待确定位置区域为所述目标位置区域。
本发明提供的网络覆盖的检测装置, 接收单元 1 301能够接收至少两个终 端发送的测试报告, 第一确定单元 1 302根据测试报告确定每个栅格的归属小 区, 汇聚单元 1 303将属于同一个小区的栅格进行汇聚形成位置区域, 最后第 二确定单元 1 304根据第一预设规则判断位置区域是否存在越区覆盖。 现有技 术中需要人工对信号强度进行检测和汇总, 耗费大量的人力资源, 人工检测 信号强度时检测精确度低。 本发明实施例无需人工进行检测和汇总, 根据终 端发出的测试报告经过一系列自动化步骤, 能够确定位置区域是否存在越区 覆盖, 节省人力资源。 同时, 测试报告的条数随着终端数量的增加而增多, 提高检测精确度。此外,添加单元 1 305在第一集合添加所有汇聚的位置区域, 第二确定单元 1 304通过对第一集中不同小区之间的夹角关系、 距离关系进行 比较, 能够确定位置区域是否为越区覆盖。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网络覆盖的检测装置, 如图 15所示, 包括接 收器 1501和处理器 1502 , 其中:
接收器 1501 , 用于接收至少两个终端发送的测试报告, 所述测试报告用 于描述所述终端所在小区及地理位置信息;
处理器 1502 ,用于根据所述接收器 1501接收的所述测试报告确定每个栅 格的归属小区, 所述栅格包含至少一条测试报告指向的地理位置;
将归属于相同归属小区的至少两个栅格进行汇聚, 生成对应所述归属小 区的位置区域;
根据第一预设规则在所述位置区域中确定目标位置区域, 所述目标位置 区域为出现越区覆盖的位置区域。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网络覆盖的检测装置, 作为对图 1 3所示装置 的具体描述, 所述处理器 1502还用于:
根据预设栅格坐标范围将至少一个所述测试报告与所述栅格进行关联, 所述至少一条测试报告中两两测试报告表示的地理位置信息的坐标差不大于 所述预设栅格坐标范围;
根据第二预设规则和所述栅格关联的至少一条测试报告, 确定所述栅格 的归属小区。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网络覆盖的检测装置, 作为对图 1 3所示装置 的具体描述, 所述处理器 1502还用于:
获取发出各条测试报告的小区信息, 将发出所述测试报告的条数最多的 小区确定为所述栅格的归属小区。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网络覆盖的检测装置, 作为对图 1 3所示装置 的具体描述, 所述处理器 1502还用于:
获取发出各条测试报告的小区对应的基站位置, 将所述基站位置与所述 栅格距离最近的小区, 确定为所述栅格的归属小区。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网络覆盖的检测装置, 作为对图 1 3所示装置 的具体描述, 所述处理器 1502还用于:
获取发出各条测试报告的小区的电平, 将电平最强的小区确定为所述栅 格的归属小区。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网络覆盖的检测装置, 作为对图 1 3所示装置 的具体描述, 所述处理器 1502还用于:
获取各条测试报告所在栅格归属的小区, 将发出所述测试报告的条数最 多的小区确定为所述栅格的归属小区;
如果存在至少两个发出的所述测试报告的条数相同的小区, 则将对应的 基站与所述栅格距离最近的小区, 确定为所述栅格的归属小区,
如果存在至少两个对应的基站与所述栅格距离最近的小区, 将覆盖电平 最强的小区确定为所述栅格的归属小区, 其中, 所述基站与所述小区——对 应。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网络覆盖的检测装置, 作为对图 1 3所示装置 的具体描述, 所述处理器 1502还用于:
从栅格序列中查找所述归属小区相同的至少两个栅格;
从所述至少两个栅格中选取位置区域, 所述位置区域中的任意两个栅格 通过有限个数的栅格相互连接, 且相互连接的栅格之间的距离小于预设距离 阈值。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网络覆盖的检测装置, 作为对图 1 3所示装置 的具体描述, 所述处理器 1502还用于:
将所含栅格数量大于预设栅格数量的所述位置区域添加到第一集合中, 所述第一集合由至少一个所述位置区域组成;
所述处理器 1502还用于, 从所述第一集合中选取位置区域作为待确定位 置区域;
确定所述待确定位置区域所在的第一坐标集合以及所述待确定位置区域 对应的基站所在的第二坐标集合;
将位于所述第一坐标集合和所述第二坐标集合的位置区域之间的位置区 域确定为用于对比的第二位置区域, 所述第二位置区域组成对比位置区域集 合;
根据所述对比位置区域集合确定所述待确定位置区域是否为所述目标位 置区域。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网络覆盖的检测装置, 作为对图 1 3所示装置 的具体描述, 所述处理器 1502还用于:
以预设置指向的地理位置为原点, 根据预设距离值将所述栅格所在坐标 系进行划分;
根据划分结果确定所述坐标集合的 ID。
所述处理器 1502还用于: 将所述坐标集合的四个顶点中, 与所述原点距 离最大的点的坐标确定为所述坐标集合的 ID。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网络覆盖的检测装置, 作为对图 1 3所示装置 的具体描述, 所述处理器 1502还用于:
计算所述待确定位置区域的中心坐标;
根据所述中心坐标所在的坐标集合确定所述待确定位置区域所在的第一 坐标集合;
所述处理器 1502还用于:
获取所述待确定位置区域对应的基站所在的坐标集合的中心坐标; 根据所述第二位置区域的中心坐标所在的坐标集合确定所述基站所在的 第二坐标集合。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网络覆盖的检测装置, 作为对图 1 3所示装置 的具体描述, 所述处理器 1502还用于, 当所述待确定位置区域的中心坐标同 时满足下述条件时, 将所述位置区域确定为所述第二位置区域:
所述待确定位置区域的中心坐标的横坐标大于所述第一坐标集合的横坐 标和第二坐标集合的横坐标中的最小者;
所述待确定位置区域的中心坐标的横坐标小于所述第一坐标集合的横坐 标和第二坐标集合的横坐标中的最大者;
所述待确定位置区域的中心坐标的纵坐标大于所述第一坐标集合的纵坐 标和第二坐标集合的纵坐标中的最小者;
所述待确定位置区域的中心坐标的纵坐标小于所述第一坐标集合的纵坐 标和第二坐标集合的纵坐标中的最大者。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网络覆盖的检测装置, 作为对图 1 3所示装置 的具体描述, 所述处理器 1502还用于, 依次从所述对比位置区域集合中选取 第二位置区域, 如果所述第二位置区域和所述待确定位置区域满足下述全部 条件, 则确定所述待确定位置区域为所述目标位置区域:
所述第二位置区域对应的基站与所述第二位置区域的夹角大于第二位置 区域对应的基站与待确定位置区域的夹角减去第一偏移量, 小于第二位置区 域对应的基站与待确定位置区域的夹角加上第一偏移量;
所述待确定位置区域对应的基站与所述第二位置区域对应的基站的夹 角, 大于第一区域对应的基站与待确定位置区域的夹角减去第二偏移量, 小 于待确定位置区域对应的基站与待确定位置区域的夹角加上第二偏移量; 所述第二位置区域对应的基站与所述待确定位置区域的距离小于待确定 位置区域与待确定位置区域对应的基站的距离, 大于第二位置区域与第二位 置区域对应的基站的距离。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网络覆盖的检测装置, 作为对图 1 3所示装置 的具体描述, 所述处理器 1502还用于, 当所述待确定位置区域对应的基站与 所述第二位置区域对应的基站的距离大于预设距离阈值时, 确定所述待确定 位置区域为所述目标位置区域。
本发明提供的网络覆盖的检测装置, 接收器 1501能够接收至少两个终端 发送的测试报告, 处理器 1502根据测试报告确定每个栅格的归属小区, 再将 属于同一个小区的栅格进行汇聚形成位置区域, 最后根据第一预设规则判断 位置区域是否存在越区覆盖。 现有技术中需要人工对信号强度进行检测和汇 总, 耗费大量的人力资源, 人工检测信号强度时检测精确度低。 本发明实施 例无需人工进行检测和汇总, 根据终端发出的测试报告经过一系列自动化步 骤, 能够确定位置区域是否存在越区覆盖, 节省人力资源。 同时, 测试报告 的条数随着终端数量的增加而增多, 提高检测精确度。 此外, 处理器 1502在 第一集合中添加所有汇聚的位置区域, 对第一集中不同小区之间的夹角关系、 距离关系进行比较, 能够确定位置区域是否为越区覆盖。
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 为描述的方便和简洁, 仅以上 述各功能模块的划分进行举例说明, 实际应用中, 可以根据需要而将上述功 能分配由不同的功能模块完成, 即将装置的内部结构划分成不同的功能模块, 以完成以上描述的全部或者部分功能。 上述描述的系统, 装置和单元的具体 工作过程, 可以参考前述方法实施例中的对应过程, 在此不再赘述。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 应该理解到, 所揭露的系统, 装置和 方法, 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 例如, 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 意性的, 例如, 所述模块或单元的划分, 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 实际实 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 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 另一个系统, 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 或不执行。 另一点, 所显示或讨论的相 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 装置或单元的间 接耦合或通信连接, 可以是电性, 机械或其它的形式。
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 作 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 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 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 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 者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另外, 在本发明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 , 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 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 元中。 上述集成的单元既可以釆用硬件的形式实现, 也可以釆用软件功能单 元的形式实现。
所述集成的单元如果以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 或使用时, 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 基于这样的理解, 本 发明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或者该技术方案的 全部或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 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 存储介质中, 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 服务器, 或者网络设备等)或处理器(proces sor )执行本发明各个实施例所 述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 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 U盘、 移动硬盘、 只读存 储器( ROM, Read-Only Memory )、随机存取存储器( RAM, Random Acces s Memory )、 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以上所述, 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 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 于此, 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 可轻易 想到变化或替换, 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因此, 本发明的保护 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

  1. 权利 要 求 书
    1、 一种网络覆盖的检测方法, 其特征在于, 包括:
    接收至少两个终端发送的测试报告, 所述测试报告用于描述所述终端所在 小区及地理位置信息;
    根据所述测试报告确定每个栅格的归属小区, 所述栅格包含至少一条测试 报告指向的地理位置;
    将归属于相同归属小区的至少两个栅格进行汇聚, 生成对应所述归属小区 的位置区域;
    根据第一预设规则在所述位置区域中确定目标位置区域, 所述目标位置区 域为出现越区覆盖的位置区域。
    2、 根据权利要求 1所述的网络覆盖的检测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根据所 述测试报告依次确定每个栅格的归属小区, 所述栅格包含至少一条测试报告指 向的地理位置, 包括:
    根据预设栅格坐标范围将至少一个所述测试报告与所述栅格进行关联, 所 述至少一条测试报告中两两测试报告表示的地理位置信息的坐标差不大于所述 预设栅格坐标范围;
    根据第二预设规则和所述栅格关联的至少一条测试报告, 确定所述栅格的 归属小区。
    3、 根据权利要求 2所述的网络覆盖的检测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根据第 二预设规则和所述栅格关联的至少一条测试报告, 确定所述栅格的归属小区, 包括:
    获取发出各条测试报告的小区信息, 将发出所述测试报告的条数最多的小 区确定为所述栅格的归属小区。
    4、 根据权利要求 2所述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根据第二预设规则和所 述栅格关联的至少一条测试报告, 确定所述栅格的归属小区, 包括:
    获取发出各条测试报告的小区对应的基站位置, 将所述基站位置与所述栅 格距离最近的小区, 确定为所述栅格的归属小区。 5、 根据权利要求 2所述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根据第二预设规则和所 述栅格关联的至少一条测试报告, 确定所述栅格的归属小区, 包括:
    获取发出各条测试报告的小区的电平, 将电平最强的小区确定为所述栅格 的归属小区。
    6、 根据权利要求 2所述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根据第二预设规则和所 述栅格关联的至少一条测试报告, 确定所述栅格的归属小区, 包括:
    获取各条测试报告所在栅格归属的小区, 将发出所述测试报告的条数最多 的小区确定为所述栅格的归属小区;
    如果存在至少两个发出的所述测试报告的条数相同的小区, 则将对应的基 站与所述栅格距离最近的小区, 确定为所述栅格的归属小区;
    如果存在至少两个对应的基站与所述栅格距离最近的小区, 将覆盖电平最 强的小区确定为所述栅格的归属小区, 其中, 所述基站与所述小区——对应。
    7、根据权利要求 1至 6中任一项所述的网络覆盖的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将归属于相同小区的至少两个栅格进行汇聚, 生成对应所述小区的位置区 域, 包括:
    从栅格序列中查找所述归属小区相同的至少两个栅格;
    从所述至少两个栅格中选取位置区域, 所述位置区域中的任意两个栅格通 过有限个数的栅格相互连接, 且相互连接的栅格之间的距离小于预设距离阈值。
    8、根据权利要求 1至 7中任一项所述的网络覆盖的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生成对应所述归属小区的位置区域之后, 所述网络覆盖的检测方法还包 括:
    将所含栅格数量大于预设栅格数量的所述位置区域添加到第一集合中, 所 述第一集合由至少一个所述位置区域组成;
    所述根据第一预设规则在所述位置区域中确定目标位置区域, 包括: 从所述第一集合中选取位置区域作为待确定位置区域;
    确定所述待确定位置区域所在的第一坐标集合以及所述待确定位置区域对 应的基站所在的第二坐标集合; 将位于所述第一坐标集合和所述第二坐标集合之间的位置区域确定为用于 对比的第二位置区域, 所述第二位置区域组成对比位置区域集合;
    根据所述对比位置区域集合确定所述待确定位置区域是否为所述目标位置 区域。
    9、 根据权利要求 8所述的网络覆盖的检测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网络覆 盖的检测方法还包括:
    以预设测试报告置指向的地理位置为原点, 根据预设距离值将所述栅格所 在坐标系进行划分;
    根据划分结果确定坐标集合的身份标识号码 ID;
    所述根据划分结果确定坐标集合的 ID, 包括:
    将所述坐标集合的四个顶点中, 与所述原点距离最大的点的坐标确定为所 述坐标集合的 ID。
    10、 根据权利要求 8 所述的网络覆盖的检测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确定 所述待确定位置区域所在的第一坐标集合, 包括:
    计算所述待确定位置区域的中心坐标;
    根据所述中心坐标所在的坐标集合确定所述待确定位置区域所在的第一坐 标集合;
    所述确定所述待确定位置区域对应的基站所在的第二坐标集合, 包括: 获取所述待确定位置区域对应的基站所在的坐标集合的中心坐标; 根据所述第二位置区域的中心坐标所在的坐标集合确定所述基站所在的第 二坐标集合。
    11、 根据权利要求 8至 10中任一项所述的网络覆盖的检测方法, 其特征在 于, 所述将位于所述第一坐标集合和所述第二坐标集合的位置区域之间的位置 区域确定为用于对比的第二位置区域, 包括:
    当所述待确定位置区域的中心坐标同时满足下述条件时, 将所述位置区域 确定为所述第二位置区域:
    所述待确定位置区域的中心坐标的横坐标大于所述第一坐标集合的横坐标 和第二坐标集合的横坐标中的最小者;
    所述待确定位置区域的中心坐标的横坐标小于所述第一坐标集合的横坐标 和第二坐标集合的横坐标中的最大者;
    所述待确定位置区域的中心坐标的纵坐标大于所述第一坐标集合的纵坐标 和第二坐标集合的纵坐标中的最小者;
    所述待确定位置区域的中心坐标的纵坐标小于所述第一坐标集合的纵坐标 和第二坐标集合的纵坐标中的最大者。
    12、 根据权利要求 8至 11中任一项所述的网络覆盖的检测方法, 其特征在 于, 所述根据所述对比位置区域集合确定所述待确定位置区域是否为所述目标 位置区域, 包括:
    依次从所述对比位置区域集合中选取第二位置区域, 如果所述第二位置区 域和所述待确定位置区域满足下述全部条件, 则确定所述待确定位置区域为所 述目标位置区域:
    所述第二位置区域对应的基站与所述第二位置区域的夹角大于第二位置区 域对应的基站与待确定位置区域的夹角减去第一偏移量, 小于第二位置区域对 应的基站与待确定位置区域的夹角加上第一偏移量;
    所述待确定位置区域对应的基站与所述第二位置区域对应的基站的夹角, 大于第一区域对应的基站与待确定位置区域的夹角减去第二偏移量, 小于待确 定位置区域对应的基站与待确定位置区域的夹角加上第二偏移量;
    所述第二位置区域对应的基站与所述待确定位置区域的距离小于待确定位 置区域与待确定位置区域对应的基站的距离, 大于第二位置区域与第二位置区 域对应的基站的距离。
    1 3、 根据权利要求 12所述的网络覆盖的检测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条件 还包括:
    所述待确定位置区域对应的基站与所述第二位置区域对应的基站的距离大 于预设距离阈值。
    14、 一种网络覆盖的检测装置, 其特征在于, 包括: 接收单元, 用于接收至少两个终端发送的测试报告, 所述测试报告用于描 述所述终端所在小区及地理位置信息;
    第一确定单元, 用于根据所述接收单元接收的所述测试报告确定每个栅格 的归属小区, 所述栅格包含至少一条测试报告指向的地理位置;
    汇聚单元, 用于将第一确定单元确定的归属于相同归属小区的至少两个栅 格进行汇聚, 生成对应所述归属小区的位置区域;
    第二确定单元, 用于根据第一预设规则在所述汇聚单元汇聚的所述位置区 域中确定目标位置区域, 所述目标位置区域为出现越区覆盖的位置区域。
    15、 根据权利要求 14所述的网络覆盖的检测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 确定单元, 包括:
    关联子单元, 用于根据预设栅格坐标范围将接收单元接收的至少一个所述 测试报告与所述栅格进行关联, 所述至少一条测试报告中两两测试报告表示的 地理位置信息的坐标差不大于所述预设栅格坐标范围;
    第一确定子单元, 用于根据第二预设规则和所述关联子单元关联的所述栅 格关联的至少一条测试报告, 确定所述栅格的归属小区。
    16、 根据权利要求 15所述的网络覆盖的检测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 确定子单元, 包括:
    获取模块, 用于获取发出各条测试报告的小区信息;
    第一确定模块, 用于将所述获取模块获取的发出所述测试报告的条数最多 的小区确定为所述栅格的归属小区。
    17、 根据权利要求 16所述的网络覆盖的检测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获取模块, 还用于获取发出各条测试报告的小区对应的基站位置; 所述第一确定模块, 还用于将所述获取模块获取的所述基站位置与所述栅 格距离最近的小区, 确定为所述栅格的归属小区。
    18、 根据权利要求 16所述的网络覆盖的检测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获取模块, 还用于获取发出各条测试报告的小区的电平;
    所述第一确定模块, 还用于将所述获取模块获取的所述电平最强的小区确 定为所述栅格的归属小区。
    19、 根据权利要求 16所述的网络覆盖的检测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获取 模块用于获取各条测试报告所在栅格归属的小区, 将发出所述测试报告的条数 最多的小区确定为所述栅格的归属小区;
    所述第一确定模块, 还用于将发出所述测试报告的条数最多的小区确定为 所述栅格的归属小区; 如果存在至少两个发出的所述测试报告的条数相同的小 区, 则将对应的基站与所述栅格距离最近的小区, 确定为所述栅格的归属小区; 如果存在至少两个对应的基站与所述栅格距离最近的小区, 将覆盖电平最 强的小区确定为所述栅格的归属小区, 其中, 所述基站与所述小区——对应。
    20、 根据权利要求 14至 19 中任一项所述的网络覆盖的检测装置, 其特征 在于, 所述汇聚单元包括:
    查找子单元, 用于从第一确定单元确定的栅格序列中查找所述归属小区相 同的至少两个栅格;
    第一选取子单元, 用于从所述查找子单元查找的所述至少两个栅格中选取 位置区域, 所述位置区域中的任意两个栅格通过有限个数的栅格相互连接, 且 相互连接的栅格之间的距离小于预设距离阈值。
    21、 根据权利要求 14至 20中任一项所述的网络覆盖的检测装置, 其特征 在于, 所述网络覆盖的检测装置还包括:
    添加单元, 用于将所述汇聚单元汇聚的含有栅格数量大于预设栅格数量的 所述位置区域添加到第一集合中, 所述第一集合由至少一个所述位置区域组成; 所述第二确定单元包括:
    第二选取子单元, 用于从所述第一集合中选取位置区域作为待确定位置区 域;
    第三确定子单元, 用于确定所述第二选区子单元选区的所述待确定位置区 域所在的第一坐标集合以及所述待确定位置区域对应的基站所在的第二坐标集 合;
    第四确定子单元, 用于将位于所述第三确定子单元确定的所述第一坐标集 合和所述第二坐标集合的位置区域之间的位置区域确定为用于对比的第二位置 区域, 所述第二位置区域组成对比位置区域集合;
    第五确定子单元, 用于根据所述第四确定子单元确定的所述对比位置区域 集合确定所述待确定位置区域是否为所述目标位置区域。
    11、 根据权利要求 21所述的网络覆盖的检测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网络 覆盖的检测装置还包括划分单元, 所述划分单元包括:
    划分子单元, 用于以预设置指向的地理位置为原点, 根据预设距离值将所 述栅格所在坐标系进行划分; 的 ID;
    所述第二确定子单元, 具体用于: 将所述坐标集合的四个顶点中, 与所述 原点距离最大的点的坐标确定为所述坐标集合的 ID。
    23、 根据权利要求 21所述的网络覆盖的检测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三 确定子单元包括:
    计算模块, 用于计算所述待确定位置区域的中心坐标;
    第三确定模块, 用于根据所述中心坐标所在的坐标集合确定所述待确定位 置区域所在的第一坐标集合;
    所述计算模块, 还用于获取所述待确定位置区域对应的基站所在的坐标集 合的中心坐标;
    所述第三确定模块, 还用于根据所述第二位置区域的中心坐标所在的坐标 集合确定所述基站所在的第二坐标集合。
    24、 根据权利要求 21或 23所述的网络覆盖的检测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 述第四确定子单元还用于, 当所述待确定位置区域的中心坐标同时满足下述条 件时, 将所述位置区域确定为所述第二位置区域:
    所述待确定位置区域的中心坐标的横坐标大于所述第一坐标集合的横坐标 和第二坐标集合的横坐标中的最小者;
    所述待确定位置区域的中心坐标的横坐标小于所述第一坐标集合的横坐标 和第二坐标集合的横坐标中的最大者;
    所述待确定位置区域的中心坐标的纵坐标大于所述第一坐标集合的纵坐标 和第二坐标集合的纵坐标中的最小者;
    所述待确定位置区域的中心坐标的纵坐标小于所述第一坐标集合的纵坐标 和第二坐标集合的纵坐标中的最大者。
    25、 根据权利要求 21至 24 中任一项所述的网络覆盖的检测装置, 其特征 在于, 所述第五确定子单元还用于, 依次从所述第四确定子单元确定的所述对 比位置区域集合中选取第二位置区域, 当所述第二位置区域和所述待确定位置 区域满足下述全部条件时, 确定所述待确定位置区域为所述目标位置区域: 所述第二位置区域对应的基站与所述第二位置区域的夹角大于第二位置区 域对应的基站与待确定位置区域的夹角减去第一偏移量, 小于第二位置区域对 应的基站与待确定位置区域的夹角加上第一偏移量;
    所述待确定位置区域对应的基站与所述第二位置区域对应的基站的夹角, 大于第一区域对应的基站与待确定位置区域的夹角减去第二偏移量, 小于待确 定位置区域对应的基站与待确定位置区域的夹角加上第二偏移量;
    所述第二位置区域对应的基站与所述待确定位置区域的距离小于待确定位 置区域与待确定位置区域对应的基站的距离, 大于第二位置区域与第二位置区 域对应的基站的距离。
    26、 根据权利要求 25所述的网络覆盖的检测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五 确定子单元还用于, 当所述待确定位置区域对应的基站与所述第二位置区域对 应的基站的距离大于预设距离阈值时, 确定所述待确定位置区域为所述目标位 置区域。
    27、 一种网络覆盖的检测装置, 其特征在于, 包括:
    接收器, 用于接收至少两个终端发送的测试报告, 所述测试报告用于描述 所述终端所在小区及地理位置信息;
    处理器, 用于根据所述接收器接收的所述测试报告确定每个栅格的归属小 区, 所述栅格包含至少一条测试报告指向的地理位置; 将归属于相同归属小区的至少两个栅格进行汇聚, 生成对应所述归属小区 的位置区域;
    根据第一预设规则在所述位置区域中确定目标位置区域, 所述目标位置区 域为出现越区覆盖的位置区域。
    28、 根据权利要求 27所述的网络覆盖的检测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处理 器还用于:
    根据预设栅格坐标范围将至少一个所述测试报告与所述栅格进行关联, 所 述至少一条测试报告中两两测试报告表示的地理位置信息的坐标差不大于所述 预设栅格坐标范围;
    根据第二预设规则和所述栅格关联的至少一条测试报告, 确定所述栅格的 归属小区。
    29、 根据权利要求 28所述的网络覆盖的检测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处理 器还用于:
    获取发出各条测试报告的小区信息, 将发出所述测试报告的条数最多的小 区确定为所述栅格的归属小区。
    30、 根据权利要求 28所述的网络覆盖的检测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处理 器还用于:
    获取发出各条测试报告的小区对应的基站位置, 将所述基站位置与所述栅 格距离最近的小区, 确定为所述栅格的归属小区。
    31、 根据权利要求 28所述的网络覆盖的检测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处理 器还用于:
    获取发出各条测试报告的小区的电平, 将电平最强的小区确定为所述栅格 的归属小区。
    32、 根据权利要求 28所述的网络覆盖的检测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处理 器还用于:
    获取各条测试报告所在栅格归属的小区, 将发出所述测试报告的条数最多 的小区确定为所述栅格的归属小区; 如果存在至少两个发出的所述测试报告的条数相同的小区, 则将对应的基 站与所述栅格距离最近的小区, 确定为所述栅格的归属小区;
    如果存在至少两个对应的基站与所述栅格距离最近的小区, 将覆盖电平最 强的小区确定为所述栅格的归属小区, 其中, 所述基站与所述小区——对应。
    33、 根据权利要求 27至 32 中任一项所述的网络覆盖的检测装置, 其特征 在于, 所述处理器还用于:
    从栅格序列中查找所述归属小区相同的至少两个栅格;
    从所述至少两个栅格中选取位置区域, 所述位置区域中的任意两个栅格通 过有限个数的栅格相互连接, 且相互连接的栅格之间的距离小于预设距离阈值。
    34、 根据权利要求 27至 33 中任一项所述的网络覆盖的检测装置, 其特征 在于, 所述处理器还用于:
    将所含栅格数量大于预设栅格数量的所述位置区域添加到第一集合中, 所 述第一集合由至少一个所述位置区域组成;
    所述处理器还用于, 从所述第一集合中选取位置区域作为待确定位置区域; 确定所述待确定位置区域所在的第一坐标集合以及所述待确定位置区域对 应的基站所在的第二坐标集合;
    将位于所述第一坐标集合和所述第二坐标集合的位置区域之间的位置区域 确定为用于对比的第二位置区域, 所述第二位置区域组成对比位置区域集合; 根据所述对比位置区域集合确定所述待确定位置区域是否为所述目标位置 区域。
    35、 根据权利要求 34所述的网络覆盖的检测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处理 器还用于:
    以预设置指向的地理位置为原点, 根据预设距离值将所述栅格所在坐标系 进行划分;
    根据划分结果确定所述坐标集合的 ID;
    所述处理器还用于: 将所述坐标集合的四个顶点中, 与所述原点距离最大 的点的坐标确定为所述坐标集合的 ID。 36、 根据权利要求 34所述的网络覆盖的检测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处理 器还用于:
    计算所述待确定位置区域的中心坐标;
    根据所述中心坐标所在的坐标集合确定所述待确定位置区域所在的第一坐 标集合;
    所述处理器还用于:
    获取所述待确定位置区域对应的基站所在的坐标集合的中心坐标; 根据所述第二位置区域的中心坐标所在的坐标集合确定所述基站所在的第 二坐标集合。
    37、 根据权利要求 34至 36 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网络覆盖的检测装置, 其特 征在于, 所述处理器还用于, 当所述待确定位置区域的中心坐标同时满足下述 条件时, 将所述位置区域确定为所述第二位置区域:
    所述待确定位置区域的中心坐标的横坐标大于所述第一坐标集合的横坐标 和第二坐标集合的横坐标中的最小者;
    所述待确定位置区域的中心坐标的横坐标小于所述第一坐标集合的横坐标 和第二坐标集合的横坐标中的最大者;
    所述待确定位置区域的中心坐标的纵坐标大于所述第一坐标集合的纵坐标 和第二坐标集合的纵坐标中的最小者;
    所述待确定位置区域的中心坐标的纵坐标小于所述第一坐标集合的纵坐标 和第二坐标集合的纵坐标中的最大者。
    38、 根据权利要求 34至 37 中任一项所述的网络覆盖的检测装置, 其特征 在于, 所述处理器还用于, 依次从所述对比位置区域集合中选取第二位置区域, 如果所述第二位置区域和所述待确定位置区域满足下述全部条件, 则确定所述 待确定位置区域为所述目标位置区域:
    所述第二位置区域对应的基站与所述第二位置区域的夹角大于第二位置区 域对应的基站与待确定位置区域的夹角减去第一偏移量, 小于第二位置区域对 应的基站与待确定位置区域的夹角加上第一偏移量; 所述待确定位置区域对应的基站与所述第二位置区域对应的基站的夹角, 大于第一区域对应的基站与待确定位置区域的夹角减去第二偏移量, 小于待确 定位置区域对应的基站与待确定位置区域的夹角加上第二偏移量;
    所述第二位置区域对应的基站与所述待确定位置区域的距离小于待确定位 置区域与待确定位置区域对应的基站的距离, 大于第二位置区域与第二位置区 域对应的基站的距离。
    39、 根据权利要求 38所述的网络覆盖的检测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处理 器还用于, 当所述待确定位置区域对应的基站与所述第二位置区域对应的基站 的距离大于预设距离阈值时, 确定所述待确定位置区域为所述目标位置区域。
CN201380000642.5A 2013-05-31 2013-05-31 网络覆盖的检测方法及装置 Active CN104429113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CN2013/076611 WO2014190561A1 (zh) 2013-05-31 2013-05-31 网络覆盖的检测方法及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429113A true CN104429113A (zh) 2015-03-18
CN104429113B CN104429113B (zh) 2018-06-05

Family

ID=5198791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80000642.5A Active CN104429113B (zh) 2013-05-31 2013-05-31 网络覆盖的检测方法及装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04429113B (zh)
WO (1) WO2014190561A1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174388A (zh) * 2016-12-07 2018-06-15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设计院有限公司 微蜂窝站址规划的自动决策方法及装置
CN110493813A (zh) * 2018-05-15 2019-11-22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湖北有限公司 弱覆盖区域的确定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CN113473483A (zh) * 2021-06-29 2021-10-01 航天海鹰机电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全量用户的定位方法及系统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371171A (zh) * 2016-05-12 2017-11-21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区域聚合的方法及装置
CN113068198B (zh) * 2020-01-02 2022-10-18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设计院有限公司 无线网络基站站点分层方法及装置
CN113965870A (zh) * 2020-07-01 2022-01-21 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 基于网络定位的小区越区覆盖的识别方法和装置
CN115334517B (zh) * 2021-05-10 2023-09-19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四川有限公司 通信网络的覆盖优化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13301597B (zh) * 2021-05-12 2022-11-01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网络分析方法及设备
CN113316162A (zh) * 2021-05-19 2021-08-27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陕西有限公司 网络覆盖连续性的确定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4125869B (zh) * 2021-11-26 2023-08-22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网络覆盖统计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5175100B (zh) * 2022-07-06 2024-04-02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网络覆盖问题处理方法、装置、服务器及存储介质
CN115413022B (zh) * 2022-08-25 2024-04-16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基站位置的识别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1145992A1 (en) * 2010-05-21 2011-11-24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Method and arrangement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
CN102480742A (zh) * 2010-11-25 2012-05-30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广东有限公司 一种检测无线网络过覆盖的方法及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067928B (zh) * 2012-12-04 2015-09-30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网络覆盖质量的分析方法和系统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1145992A1 (en) * 2010-05-21 2011-11-24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Method and arrangement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
CN102480742A (zh) * 2010-11-25 2012-05-30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广东有限公司 一种检测无线网络过覆盖的方法及装置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174388A (zh) * 2016-12-07 2018-06-15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设计院有限公司 微蜂窝站址规划的自动决策方法及装置
CN108174388B (zh) * 2016-12-07 2021-05-04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设计院有限公司 微蜂窝站址规划的自动决策方法及装置
CN110493813A (zh) * 2018-05-15 2019-11-22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湖北有限公司 弱覆盖区域的确定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CN113473483A (zh) * 2021-06-29 2021-10-01 航天海鹰机电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全量用户的定位方法及系统
CN113473483B (zh) * 2021-06-29 2024-05-14 航天海鹰机电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全量用户的定位方法及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429113B (zh) 2018-06-05
WO2014190561A1 (zh) 2014-12-0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429113A (zh) 网络覆盖的检测方法及装置
CN110831019B (zh) 基站规划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05338498B (zh) 一种WiFi室内定位系统中指纹库的构建方法
CN106658399B (zh) 一种基于手机用户位置指纹进行手机位置定位的方法
CN112203293B (zh) 小区过覆盖识别方法、装置、设备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CN111107556B (zh) 一种移动通信网络的信号覆盖质量评估方法和装置
CN102395200A (zh) 无线传感器网络中节点定位方法及装置
CN104333492A (zh) 一种评估通信网络结构合理性的方法及装置
CN106415316A (zh) 室内定位的方法和装置
CN108540987B (zh) 一种lte网络覆盖状态评估方法及装置
CN106358155A (zh) 一种射频指纹数据库的建立方法及装置
CN110798804A (zh) 一种室内定位方法和装置
CN108696888A (zh) 一种确定重叠覆盖小区的方法及装置
CN114422955B (zh) 5g室内弱覆盖区域的定位方法及装置、设备、存储介质
CN114257957B (zh) 网络规划方法及装置、计算设备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3645625B (zh) 伪基站定位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可读介质
CN102158868A (zh) 基于扫频的干扰矩阵的获取方法及系统
CN106941685B (zh) 一种确定天线接反的方法及系统
CN103916873A (zh) 一种现网补站的邻区配置方法和装置
CN105828342B (zh) 一种确认邻区关系的方法及装置
CN110418350A (zh) 一种共享站址评估方法及系统
CN114885369A (zh) 网络覆盖质量检测处理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3873431B (zh) 楼宇网络质量呈现方法和装置
CN110839257B (zh) 网络质量评估方法、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5734264A (zh) 5g网络覆盖评估方法、装置、计算机可读介质及电子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