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645625B - 伪基站定位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可读介质 - Google Patents

伪基站定位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可读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645625B
CN113645625B CN202111110160.8A CN202111110160A CN113645625B CN 113645625 B CN113645625 B CN 113645625B CN 202111110160 A CN202111110160 A CN 202111110160A CN 113645625 B CN113645625 B CN 113645625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se station
abnormal
pseudo base
determining
pseudo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1110160.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645625A (zh
Inventor
周琨
陈守益
黄辉
史光耀
黄祥
陈思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Telecom Corp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Telecom Corp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Telecom Corp Ltd filed Critical China Telecom Corp Ltd
Priority to CN202111110160.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645625B/zh
Publication of CN11364562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64562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64562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64562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12/00Security arrangements; Authentication; Protecting privacy or anonymity
    • H04W12/12Detection or prevention of fraud
    • H04W12/121Wireless intrusion detection systems [WIDS]; Wireless intrusion prevention systems [WIPS]
    • H04W12/122Counter-measures against attacks; Protection against rogue devic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4/00Supervisory, monitoring or testing arrangements
    • H04W24/10Scheduling measurement reports ; Arrangements for measurement repor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64/00Locating users or terminals or network equipment for network management purposes, e.g. mobility management
    • H04W64/003Locating users or terminals or network equipment for network management purposes, e.g. mobility management locating network equipment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伪基站定位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可读介质。该方法包括:获取多个目标基站的网络性能数据,网络性能参数用于指示目标基站的终端切换情况;根据网络性能指标,确定多个目标基站中受伪基站影响的至少三个异常基站;获取至少三个异常基站的最小化路测数据;根据最小化路测数据,确定受伪基站影响的至少三个异常用户终端的坐标信息;根据至少三个异常基站的坐标信息,以及至少三个异常用户终端的坐标信息,确定伪基站的所在区域。该方法根据受影响基站和受影响用户终端的数据来对伪基站进行定位,不同来源的数据能够相互印证,定位更加准确,并且不需要投入测试设备和车辆来拉网巡查受影响范围,降低成本投入,提升工作效率。

Description

伪基站定位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可读介质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计算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伪基站定位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可读介质。
背景技术
“伪基站”又称为“仿真基站”,利用移动网号(MNC),频率资源等,在信息获取点设置仿真移动基站,采用大功率的无线信号发射,强迫用户终端(手机)在仿真基站上进行登记,获取用户的IMSI、IMEI等信息。如今,伪基站经常被用于进行不法活动。因此,对伪基站进行定位是需要解决的问题。
目前,对伪基站进行定位需要根据用户的投诉来投入测试设备和车辆等对相关区域进行拉网排查,再有测试分析人员来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从而确定伪基站的所在范围。
然而,该方式的投入成本较高、人工排查的过程工作效率低,并且由于通过检测工具进行巡查的过程依靠对伪基站的信号检测,数据来源单一,定位不够准确。
发明内容
基于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提供一种伪基站定位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可读介质,以根据受影响基站和受影响用户终端的数据来对伪基站进行定位,不同来源的数据能够相互印证,定位更加准确,并且不需要投入测试设备和车辆来拉网巡查受影响范围,降低成本投入,提升工作效率。
本申请的其他特性和优点将通过下面的详细描述变得显然,或部分地通过本申请的实践而习得。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伪基站定位方法,包括:
获取多个目标基站的网络性能数据,所述网络性能参数用于指示目标基站的终端切换情况;
根据所述网络性能指标,确定所述多个目标基站中受伪基站影响的至少三个异常基站;
获取所述至少三个异常基站的最小化路测数据;
根据所述最小化路测数据,确定受伪基站影响的至少三个异常用户终端的坐标信息;
根据所述至少三个异常基站的坐标信息,以及所述至少三个异常用户终端的坐标信息,确定所述伪基站的所在区域。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基于以上技术方案,所述根据所述网络性能指标,确定所述多个目标基站中受伪基站影响的至少三个异常基站,包括:
根据各个基站的网络性能指标以及预设的指标阈值,对所述目标基站进行过滤,得到受影响基站;
获取所述受影响基站的自组织网络日志;
根据所述受影响基站的自组织网络日志中含有不符合标识规则的跟踪区标识,则将对应的受影响基站确定为所述异常基站。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基于以上技术方案,所述根据各个基站的网络性能指标以及预设的指标阈值,对所述目标基站进行过滤,得到受影响基站,包括:
根据所述网络性能指标,获取各个目标基站的无线资源控制重建数据以及演进无线接入承载掉线率;
若所述无线资源控制重建数据以及所述演进无线接入承载掉线率均超出预设阈值,则将对应的目标基站确定为受影响基站。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基于以上技术方案,所述根据所述最小化路测数据,确定受伪基站影响的至少三个异常用户终端的坐标信息,包括:
获取所述最小化路测数据中,各个用户终端发送跟踪区更新请求消息时对应的跟踪区标识;
若所述跟踪区标识不符合标识规则,则确定所述用户终端为受伪基站影响的异常用户终端并且获取所述异常用户终端的坐标信息。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基于以上技术方案,根据所述至少三个异常基站的坐标信息,以及所述至少三个异常用户终端的坐标信息,确定所述伪基站的所在区域,包括:
根据所述至少三个异常基站的坐标信息,确定异常基站中心点;
根据所述至少三个异常用户终端的坐标信息,确定用户终端中心点;
根据所述异常基站中心点和所述用户终端中心点,计算伪基站范围半径;
根据所述用户终端中心点与所述伪基站范围半径,确定所述伪基站的所在区域。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基于以上技术方案,所述根据所述异常基站中心点和所述用户终端中心点,计算伪基站范围半径,包括:
根据所述异常基站中心点,从所述至少三个异常用户终端的坐标信息中确定与所述异常基站中心点距离最近的近点坐标信息;
将所述近点坐标信息与所述用户终端中心点之间的中间点与所述异常基站中心点之间的距离,确定为伪基站范围半径。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基于以上技术方案,所述根据所述至少三个异常基站的坐标信息,以及所述至少三个异常用户终端的坐标信息,确定所述伪基站的所在区域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根据所述伪基站的所在区域,获取与所述伪基站的所在区域相匹配的地图;
在获取到的地图中对所述伪基站的所在区域的中心和范围进行标记;
在地图展示窗口中展示将标记了所述伪基站的所在区域的地图。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伪基站定位装置,包括:
性能数据获取模块,用于获取多个目标基站的网络性能数据;
异常基站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网络性能指标,确定所述多个目标基站中受伪基站影响的至少三个异常基站;
路测数据获取模块,用于获取所述至少三个异常基站的最小化路测数据;
坐标信息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最小化路测数据,确定受伪基站影响的至少三个异常用户终端的坐标信息;
区域定位模块,用于根据所述至少三个异常基站的坐标信息,以及所述至少三个异常用户终端的坐标信息,确定所述伪基站的所在区域。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电子设备,该电子设备包括:处理器;以及存储器,用于存储处理器的可执行指令;其中,该处理器配置为经由执行可执行指令来执行如以上技术方案中的伪基站定位方法。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当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以上技术方案中的伪基站定位方法。
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通过基站的网络性能数据确定异常基站,并且结合用户终端的路测数据来对伪基站可能存在中心位置和区域半径来进行定位和计算,从而来定位伪基站的所在区域。通过上述方式,能够根据受影响基站和受影响用户终端的数据来对伪基站进行定位,不同来源的数据能够相互印证,定位更加准确,并且不需要投入测试设备和车辆来拉网巡查受影响范围,降低成本投入,提升工作效率。
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并不能限制本申请。
附图说明
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申请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申请的原理。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在附图中:
图1示意性地示出了本申请技术方案在一个应用场景中的示例性系统构架示意图;
图2示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伪基站定位方法的流程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中伪基站场景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中地图展示界面的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中伪基站定位的整体流程示意图;
图6示意性地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伪基站定位装置的组成框图;
图7示出了适于用来实现本申请实施例的电子设备的计算机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将参考附图更全面地描述示例实施方式。然而,示例实施方式能够以多种形式实施,且不应被理解为限于在此阐述的范例;相反,提供这些实施方式使得本申请将更加全面和完整,并将示例实施方式的构思全面地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
此外,所描述的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以任何合适的方式结合在一个或更多实施例中。在下面的描述中,提供许多具体细节从而给出对本申请的实施例的充分理解。然而,本领域技术人员将意识到,可以实践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而没有特定细节中的一个或更多,或者可以采用其它的方法、组元、装置、步骤等。在其它情况下,不详细示出或描述公知方法、装置、实现或者操作以避免模糊本申请的各方面。
附图中所示的方框图仅仅是功能实体,不一定必须与物理上独立的实体相对应。即,可以采用软件形式来实现这些功能实体,或在一个或多个硬件模块或集成电路中实现这些功能实体,或在不同网络和/或处理器装置和/或微控制器装置中实现这些功能实体。
附图中所示的流程图仅是示例性说明,不是必须包括所有的内容和操作/步骤,也不是必须按所描述的顺序执行。例如,有的操作/步骤还可以分解,而有的操作/步骤可以合并或部分合并,因此实际执行的顺序有可能根据实际情况改变。
“伪基站”主要通过模拟现网合法基站的频率、PCI与信道配置等信息,使用户向伪基站发送用户信息。从伪基站构架上而言,射频信号、通信协议等工作原理与运营商合法基站是一样的。“伪基站”根据运营商的合法基站的频段进行信号模拟,引发RRC空闲态的终端进行重选过程,而连接到伪基站;终端重选到“伪基站”后,接收“伪基站”的广播系统消息;由于“伪基站”设置的跟踪区域码(Trace Area Code,TAC)为不符合运营商规则的异常TAC,使RRC空闲态的终端接收到“伪基站”的广播系统消息后,向“伪基站”发起更新路由区请求(TAU Request),在此流程中“伪基站”获取终端的全球唯一临时UE标识(Globally UniqueTemporary UE Identity,GUTI);“伪基站”在获取到GUTI后,可以造出身份请求(IdentityRequest)要求终端上报其国际移动用户识别码(International Mobile SubscriberIdentity,IMSI),伪基站通过终端反馈的身份响应(IdentiyReponse)获取用户IMSI信息,而非法伪基站此时可以根据IMSI发送骚扰短信;在完成用户IMSI信息收集,或完成短信发送后,“伪基站”再次变更TAC,此时“伪基站”根据用户IMSI信息和原TAC判断已对此用户完成了信息采集或已接收过短信,并回复更新路由区拒绝(TAU Reject);终端位置更新被拒绝后,会处于“无服务”的状态,并且随后会根据“伪基站”广播消息“System InformationType 1”里面的邻区频点信息来搜索邻区;因为“伪基站”未配置周边小区的邻区和频点信息,手机则无法在此时重选回现网小区,直到远离“伪基站”之后,信号下降到脱网状态,然后重新做全频段扫描,才能重选到现网小区,恢复正常通信状态。
应理解,本申请的方案可以应用于定位伪基站的场景,并且具体可以应用于定位非法的伪基站的场景。具体地,在伪基站的定位场景中,运营商可以收集一个区域或者一个城市内的各个基站的运行信息,并且根据基站正常运行时的性能指标来从中筛选出性能指标明显异常的基站。然后从所筛选出的异常基站进一步收集相关用户终端的最小化路测数据,并且进一步确定异常的用户终端,并且进一步根据异常用户终端和异常基站的位置来确定伪基站的可能的所在区域。
本申请提出了一种伪基站定位方法,该方法可以应用于图1所示的伪基站定位系统。图1示意性地示出了本申请技术方案在一个应用场景中的示例性系统构架示意图。如图1所示,伪基站定位系统包括服务器和基站。在一些实施例中,还可以包括其他设备,例如与基站通信的用户终端。服务器上运行有用于执行本申请的方法的客户端,并且可以从基站获取所需要的数据。图1中所涉及的服务器可以是独立的物理服务器,也可以是多个物理服务器构成的服务器集群或者分布式系统,还可以是提供云服务、云数据库、云计算、云函数、云存储、网络服务、云通信、中间件服务、域名服务、安全服务、内容分发网络(ContentDelivery Network,CDN)、以及大数据和人工智能平台等基础云计算服务的云服务器。终端设备可以是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掌上电脑、个人电脑、智能电视、智能手表等,但并不局限于此。终端设备以及服务器可以通过有线或无线通信方式进行直接或间接地连接,本申请在此不做限制。服务器和终端设备的数量也不做限制。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申请提供的技术方案做出详细说明。
请参阅图2,图2示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伪基站定位方法的流程图,该方法可以应用于如上所示系统的服务器中。本申请实施例至少包括以下步骤S201至步骤S205:
步骤S201,获取多个目标基站的网络性能数据,所述网络性能参数用于指示目标基站的终端切换情况。
网络性能数据主要包括用于评估用户终端的切换成功率的数据,例如包括E-RAB掉线率和RRC重建比例指标。获取数据的频率可以每日进行,并且查询的粒度按照小区进行。
步骤S202,根据所述网络性能指标,确定所述多个目标基站中受伪基站影响的至少三个异常基站。
具体地,可以根据所获取的网络性能指标来判断基站的切换成功率恶化情况,并且按照恶化情况从严重到轻微的顺序来对各个基站进行排序,排行靠前的基站则确定为受到伪基站影响的异常基站。可以理解的是,异常基站本身是运营商的合法基站,其正常的运行状态受到伪基站影响而成为异常基站。由于伪基站能够影响到的合法基站通常有一定的地域性,因此,还可以根据基站的位置来对异常基站进行筛选。具体地,对于两个或者更多在距离上相互临近的基站,它们受到伪基站影响的可能性较高,则可以确定为异常基站,其中,临近距离的设置可以根据伪基站的常规覆盖范围而定。而对于与其他数据异常的基站距离较远的基站,则其异常状况则可能由于其他原因导致,而不加入到排序中。在确定过程中,还可以对基站所发生的切换数量进行判断,将切换次数过少的基站排除而不加入排序。
步骤S203,获取所述至少三个异常基站的最小化路测数据;
步骤S204,根据所述最小化路测数据,确定受伪基站影响的至少三个异常用户终端的坐标信息。
对于最小化路测(Minimization of drive tests,MDT)数据进行分析,可以确定上报MDT数据的用户终端在发送TAU Request消息时的原TAC是否为异常TAC,并且可以进一步确定原TAC为异常TAC的用户终端在发送TAURequest消息时的坐标信息,坐标信息具体可以采用经纬度等形式。原TAC为异常TAC的终端设备可以确定为受伪基站影响的用户终端,而此类用户终端在从伪基站的影响范围中逃离出来时发送的TAU Request消息才会被基站所记录,异常用户设备此时应处于伪基站的覆盖范围的边缘,因此,所确定的多个异常终端用户所圈定出的范围则是伪基站与合法基站的边界区域。
步骤S205,根据所述至少三个异常基站的坐标信息,以及所述至少三个异常用户终端的坐标信息,确定所述伪基站的所在区域。
根据至少三个异常基站的坐标信息,可以确定伪基站所在区域的大致范围。具体地,可以将各个异常基站的经纬度求平均值来作为覆盖区域中心。受到伪基站影响的异常用户终端通常在基站覆盖区域的边缘,因此,可以根据所确定的异常用户终端的坐标信息以及基站信号的常规覆盖范围和形状来确定伪基站的位置。例如,伪基站的信号覆盖范围通常是圆形或者椭圆形的范围,而异常用户终端的坐标则会在圆形或者椭圆形范围的周长上,因此,可以根据异常用户终端的坐标信息来估计圆形或者椭圆形的信号范围,再根据其几何中心来确定覆盖区域中心。基于异常基站确定的覆盖区域中心和基于异常用户终端确定的覆盖区域中心之间的中点,或者以二者连线为直径的圆形区域内则可以确定为伪基站的所在区域。
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通过基站的网络性能数据确定异常基站,并且结合用户终端的路测数据来对伪基站可能存在中心位置和区域半径来进行定位和计算,从而来定位伪基站的所在区域。通过上述方式,能够根据受影响基站和受影响用户终端的数据来对伪基站进行定位,不同来源的数据能够相互印证,定位更加准确,并且不需要投入测试设备和车辆来拉网巡查受影响范围,降低成本投入,提升工作效率。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在以上实施例的基础上,上述步骤S202,所述根据所述网络性能指标,确定所述多个目标基站中受伪基站影响的至少三个异常基站,可以包括以下步骤包括:
根据各个基站的网络性能指标以及预设的指标阈值,对所述目标基站进行过滤,得到受影响基站;
获取所述受影响基站的自组织网络日志;
根据所述受影响基站的自组织网络日志中含有不符合标识规则的跟踪区标识,则将对应的受影响基站确定为所述异常基站。
指标阈值用于评估基站的网络性能指标是否处于正常状态。对于网络性能指标包括的各项数据均对应地设置指标阈值,基站的任一网络性能指标低于指标阈值,则表示基站的性能恶化较大,疑似受到伪基站的影响,从而将其确定为受影响基站。
现网中的自动邻区关系功能会自动将用户终端测量到但并未在邻区列表中的小区添加到邻区列表和邻区关系表中。而伪基站会周期性变更TAC以便使得用户终端发起TAU,因此,伪基站的小区的TAC则会被自动邻区关系功能记录下来。具体地,对于受影响基站,首先获取其自组织网络日志。并且进一步从自组织网络日志中获取其中记录的外部小区的TAC配置。如果发现有TAC的设置不符合运营商规定的标识规则时,则该TAC可以确定为微基站的TAC,而进行上报的用户终端则在之前受到过伪基站的影响,对应的受影响基站则可以确定为异常基站。
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通过基站的自组织网络日志中的记录来识别异常的跟踪区标识,从而确定异常基站,由于根据跟踪区标识的规则来确定伪基站的存在,因此,对受到伪基站的影响的异常基站的确定更加准确。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在以上实施例的基础上,上述步骤,所述根据各个基站的网络性能指标以及预设的指标阈值,对所述目标基站进行过滤,得到受影响基站,可以包括以下步骤包括:
根据所述网络性能指标,获取各个目标基站的无线资源控制重建数据以及演进无线接入承载掉线率;
若所述无线资源控制重建数据以及所述演进无线接入承载掉线率均超出预设阈值,则将对应的目标基站确定为受影响基站。
具体地,网络性能指标中包括无线资源控制RRC重建数据以及演进无线接入承载掉线率。这两种数据能够充分体现出基站进行切换的总体情况。具体地,RRC重建数据可以包括切换出成功率、RRC重建比例、RRC重建请求次数、切换失败触发RRC重建请求的次数、重配置失败触发RRC重建请求的次数、其他类型重建请求次数以及非园小区RRC重建请求次数。对于上述的各个具体指标,均可以设置相对应的预设阈值。预设阈值可以设置为绝对值,例如,RRC重建比例的预设阈值可以设置为2%,高于2%则认为其指标异常。预设阈值也可以设置为相对比例,例如,对于被检测的各个目标基站,若其中一个基站的RRC重建请求次数超过各个基站中最低次数的3倍,则认为其指标异常。若RRC重建数据以及E-RAB掉线率均超出预设阈值,则可以将对应的目标基站确定为受影响基站。
在本实施例中,提供了根据网络性能指标进行基站过滤从而得到受影响基站具体实现方式,有利于方案的可操作性。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在以上实施例的基础上,上述步骤S204,所述根据所述最小化路测数据,确定受伪基站影响的至少三个异常用户终端的坐标信息,可以包括以下步骤包括:
获取所述最小化路测数据中,各个用户终端发送跟踪区更新请求消息时对应的跟踪区标识;
若所述跟踪区标识不符合标识规则,则确定所述用户终端为受伪基站影响的异常用户终端并且获取所述异常用户终端的坐标信息。
具体地,受影响基站的MDT数据中会包括上报数据的用户终端在发起TAU请求时的详细数据。用户终端在脱离伪基站的影响时,会发起TAU请求来连接到现网中受影响基站,并且会上报相关通信数据,而受影响基站则会记录MDT数据。对受影响基站的MDT数据进行分析,可以获取到通过受影响基站进行通信的用户终端在发起TAU请求时的原跟踪区标识TAC信息。若原TAC信息不符合运营商规定的标识规则,则可以确定该用户终端之前连接的基站是伪基站,并且其发起TAU请求时所在的位置应为伪基站所覆盖范围的边缘。因此,这些数据终端被确定为受伪基站影响的异常用户终端,并且可以从对应的MDT数据中获取异常用户终端发起TAU请求时的坐标信息。可以理解的是,每个异常基站通常可以确定出多个异常用户终端,而异常用户终端的数量越多,则对伪基站的定位越准确。
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从基站的最小化路测数据中记录的用户终端的跟踪区标识来确定受伪基站影响的异常用户终端,并且获取异常用户终端的坐标信息,从而能够准确获取到用户终端脱离伪基站覆盖时的位置,提升异常用户终端的定位的准确性。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在以上实施例的基础上,上述步骤S205,根据所述至少三个异常基站的坐标信息,以及所述至少三个异常用户终端的坐标信息,确定所述伪基站的所在区域,可以包括以下步骤包括:
根据所述至少三个异常基站的坐标信息,确定异常基站中心点;
根据所述至少三个异常用户终端的坐标信息,确定用户终端中心点;
根据所述异常基站中心点和所述用户终端中心点,计算伪基站范围半径;
根据所述用户终端中心点与所述伪基站范围半径,确定所述伪基站的所在区域。
具体地,确定异常基站中心点的方式可以采用地理中心点、经纬度中心点或者最小距离点等方式。以经纬度中心点为例,从异常基站的坐标信息中提取出机场基站的经纬度,例如,各个异常基站的进行度为(X1,Y1)、(X2,Y2)、……(Xn,Yn),则异常基站中心点A的经纬度(Xa,Ya)的计算方式如下:
Xa=(X1+X2+……+Xn)/n
Ya=(Y1+Y2+……+Yn)/n
即所确定的受伪基站影响的异常基站的经度的平均值和纬度的平均值。
根据至少三个异常用户终端的坐标信息确定用户终端中心点的具体方式与异常基站中心点的方式相同,也可以采用经纬度中心点的计算方式。在一个实施例中,由于伪基站的覆盖范围通常是圆形或椭圆形,在异常用户终端数量较大的情况下,则可以采用拟合计算的方式来计算出伪基站覆盖的圆形范围,并且将圆形的几何中心点确定为用户终端中心点。
在得到异常基站中心点和用户终端中心点之后,伪基站定位系统可以根据这两个中心点来计算计算伪基站范围半径。具体地,可以直接将两个中心点之间的距离确定为伪基站范围半径,也可以按照一定的比例将该距离放大或者缩小来确定伪基站范围半径。在确定基站范围半径后,则可以根据异常基站中心点与伪基站范围半径,确定所述伪基站的所在区域。具体地,以异常基站中心点为圆心,伪基站范围半径为半径的圆形范围可以被确定为伪基站的所在区域。在一个实施例中,也可以将异常基站中心点和用户终端中心点作为椭圆的两个焦点计算出其椭圆范围,从而确定伪基站的所在区域。
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通过异常基站的坐标信息和异常用户终端的坐标信息计算伪基站所在区域的中心点和范围半径,从而能够基于基站和用户终端两个维度的信息对伪基站进行定位,避免检测车辆受到道路限制难以整体确认伪基站的覆盖情况的问题,提升定位准确性。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在以上实施例的基础上,上述步骤,根据所述异常基站中心点和所述用户终端中心点,计算伪基站范围半径,可以包括以下步骤包括:
根据所述异常基站中心点,从所述至少三个异常用户终端的坐标信息中确定与所述异常基站中心点距离最近的近点坐标信息;
将所述近点坐标信息与所述用户终端中心点之间的中间点与所述异常基站中心点之间的距离,确定为伪基站范围半径。
本实施例提供计算伪基站范围半径的具体方式。为了便于介绍,请参阅图3。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中伪基站场景示意图。如图3所示,A点为所确定的异常基站中心点,B点为用户终端中心点。首先,在所确定的异常用户终端中,确定与异常基站中心点距离最近的用户终端的坐标作为近点坐标信息,图3中标记为C点。然后,计算用户终端中心点B点与C点之间的中点D点,并且将D点与B点之间的距离确定为伪基站范围半径。伪基站范围半径a的具体计算公式如下:
a=K×arccos[sin(Yc)sin(Yb)+cos(Yc)cos(Yb)×cos(Xc-Xb)]
其中,k为地球半径,Xc和Yc为C点的经纬度,Xb和Yb为B点的经纬度。在实际的场景中,伪基站范围半径a的取值范围通常为10米至40米之间。
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提供了计算伪基站范围半径的具体方式,由于在计算过程中引入异常用户终端中的近点坐标信息,使得在计算伪基站范围半径时可以充分考虑到所发现的伪基站覆盖范围,使得伪基站范围半径更加合理。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在以上实施例的基础上,上述步骤S205,根据所述至少三个异常基站的坐标信息,以及所述至少三个异常用户终端的坐标信息,确定所述伪基站的所在区域之后,还可以包括以下步骤包括:
根据所述伪基站的所在区域,获取与所述伪基站的所在区域相匹配的地图;
在获取到的地图中对所述伪基站的所在区域的中心和范围进行标记;
在地图展示窗口中展示将标记了所述伪基站的所在区域的地图。
具体地,可以伪基站的所在区域的经纬度来获取与该区域相对应的地图。例如,根据伪基站的所在区域的经纬度确定其在A市B区的C社区,则可以获取B区或者C社区的地图。可以在获取到的地图中对伪基站的所在区域的中心和范围进行标记。伪基站的所在区域通常被确定为规则的几何形状,例如圆形、椭圆形或者多边形等,因此,可以将伪基站的几何中心对应的位置标记在地图上,再根据所在范围的形状在地图上圈定位置。随后,伪基站定位系统可以在地图展示窗口中展示将标记了述伪基站的所在区域的地图,具体地,请参阅图4,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中地图展示界面的示意图。如图4所示,在地图中标记了2个伪基站的所在范围。技术人员则可以根据地图上的标记对所在范围内的情况进行检查,从而最终找到伪基站的实际位置。
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根据伪基站的所在区域获取对应的地区并且在地区上标记伪基站并进行展示,将所确定的伪基站的所在区域映射到地图上的实际区域上,从而便于对伪基站的分布情况进行准确展示,减少现场调查的需要,提升工作效率。
下面结合图5对本申请的方案的整体流程进行介绍。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中伪基站定位的整体流程示意图,如图5所示,在步骤501中,伪基站定位系统获取到相关的数据。然后,在步骤502中,获取受到伪基站影响的合法基站的经纬度,并且在步骤503中,获取受到伪基站影响的逃逸用户的经纬度。在步骤504中,根据所确定受到伪基站影响的基站的经纬度,计算异常基站中心点(A点),在步骤505中,生成受到伪基站影响的逃逸用户的经纬度的数据集合(集合C),并且在步骤506中,计算用户终端中心点(B点)。随后,在步骤507中,根据A点和集合C,确定距离A点最近的逃逸用户的位置(C点)。在得到B点和C点之后,可以在步骤508中根据B点和C点的位置计算它们的中心点D点。D点和B点在步骤509中一起被用于计算伪基站所在区域的半径a,并且确定以B点为中心,以a为半径的伪基站所在区域。最后,在步骤510中,根据所确定的区域进行现场排查,确定伪基站的实际情况。
应当注意,尽管在附图中以特定顺序描述了本申请中方法的各个步骤,但是,这并非要求或者暗示必须按照该特定顺序来执行这些步骤,或是必须执行全部所示的步骤才能实现期望的结果。附加的或备选的,可以省略某些步骤,将多个步骤合并为一个步骤执行,以及/或者将一个步骤分解为多个步骤执行等。
以下介绍本申请的装置实施,可以用于执行本申请上述实施例中的伪基站定位方法。图6示意性地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伪基站定位装置的组成框图。如图6所示,伪基站定位装置600主要可以包括:
性能数据获取模块610,用于获取多个目标基站的网络性能数据;
异常基站确定模块620,用于根据所述网络性能指标,确定所述多个目标基站中受伪基站影响的至少三个异常基站;
路测数据获取模块630,用于获取所述至少三个异常基站的最小化路测数据;
坐标信息确定模块640,用于根据所述最小化路测数据,确定受伪基站影响的至少三个异常用户终端的坐标信息;
区域定位模块650,用于根据所述至少三个异常基站的坐标信息,以及所述至少三个异常用户终端的坐标信息,确定所述伪基站的所在区域。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基于以上技术方案,异常基站确定模块720包括:
基站过滤单元,用于根据各个基站的网络性能指标以及预设的指标阈值,对所述目标基站进行过滤,得到受影响基站;
日志获取单元,用于获取所述受影响基站的自组织网络日志;
异常确定单元,用于根据所述受影响基站的自组织网络日志中含有不符合标识规则的跟踪区标识,则将对应的受影响基站确定为所述异常基站。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基于以上技术方案,异常确定单元包括:
重建数据获取子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网络性能指标,获取各个目标基站的无线资源控制重建数据以及演进无线接入承载掉线率;
数据分析单元,用于若所述无线资源控制重建数据以及所述演进无线接入承载掉线率均超出预设阈值,则将对应的目标基站确定为受影响基站。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基于以上技术方案,坐标信息确定模块640包括:
跟踪区标识获取单元,用于获取所述最小化路测数据中,各个用户终端发送跟踪区更新请求消息时对应的跟踪区标识;
坐标信息获取单元,用于若所述跟踪区标识不符合标识规则,则确定所述用户终端为受伪基站影响的异常用户终端并且获取所述异常用户终端的坐标信息。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基于以上技术方案,区域定位模块650包括:
基站中心确定单元,用于根据所述至少三个异常基站的坐标信息,确定异常基站中心点;
终端中心点单元,用于根据所述至少三个异常用户终端的坐标信息,确定用户终端中心点;
范围半径计算单元,用于根据所述异常基站中心点和所述用户终端中心点,计算伪基站范围半径;
区域确定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用户终端中心点与所述伪基站范围半径,确定所述伪基站的所在区域。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基于以上技术方案,范围半径计算单元包括:
近点坐标确定子单元,用于根据所述异常基站中心点,从所述至少三个异常用户终端的坐标信息中确定与所述异常基站中心点距离最近的近点坐标信息;
范围半径计算子单元,用于将所述近点坐标信息与所述用户终端中心点之间的中间点与所述异常基站中心点之间的距离,确定为伪基站范围半径。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基于以上技术方案,伪基站定位装置600还包括:
地图获取模块,用于根据所述伪基站的所在区域,获取与所述伪基站的所在区域相匹配的地图;
地图标记模块,用于在获取到的地图中对所述伪基站的所在区域的中心和范围进行标记;
地图展示模块,用于在地图展示窗口中展示将标记了所述伪基站的所在区域的地图。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实施例所提供的装置与上述实施例所提供的方法属于同一构思,其中各个模块执行操作的具体方式已经在方法实施例中进行了详细描述,此处不再赘述。
图7示出了适于用来实现本申请实施例的电子设备的计算机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需要说明的是,图7示出的电子设备的计算机系统700仅是一个示例,不应对本申请实施例的功能和使用范围带来任何限制。
如图7所示,计算机系统700包括中央处理单元(Central Processing Unit,CPU)701,其可以根据存储在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702中的程序或者从储存部分708加载到随机访问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703中的程序而执行各种适当的动作和处理。在RAM 703中,还存储有系统操作所需的各种程序和数据。CPU 701、ROM 702以及RAM 703通过总线704彼此相连。输入/输出(Input/Output,I/O)接口705也连接至总线704。
以下部件连接至I/O接口705:包括键盘、鼠标等的输入部分706;包括诸如阴极射线管(Cathode Ray Tube,CRT)、液晶显示器(Liquid Crystal Display,LCD)等以及扬声器等的输出部分707;包括硬盘等的储存部分708;以及包括诸如LAN(Local Area Network,局域网)卡、调制解调器等的网络接口卡的通信部分709。通信部分709经由诸如因特网的网络执行通信处理。驱动器710也根据需要连接至I/O接口705。可拆卸介质711,诸如磁盘、光盘、磁光盘、半导体存储器等等,根据需要安装在驱动器710上,以便于从其上读出的计算机程序根据需要被安装入储存部分708。
特别地,根据本申请的实施例,各个方法流程图中所描述的过程可以被实现为计算机软件程序。例如,本申请的实施例包括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其包括承载在计算机可读介质上的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包含用于执行流程图所示的方法的程序代码。在这样的实施例中,该计算机程序可以通过通信部分709从网络上被下载和安装,和/或从可拆卸介质711被安装。在该计算机程序被中央处理单元(CPU)701执行时,执行本申请的系统中限定的各种功能。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所示的计算机可读介质可以是计算机可读信号介质或者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或者是上述两者的任意组合。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例如可以是——但不限于——电、磁、光、电磁、红外线、或半导体的系统、装置或器件,或者任意以上的组合。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的更具体的例子可以包括但不限于:具有一个或多个导线的电连接、便携式计算机磁盘、硬盘、随机访问存储器(RAM)、只读存储器(ROM)、可擦式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rasable Programmable Read Only Memory,EPROM)、闪存、光纤、便携式紧凑磁盘只读存储器(Compact Disc Read-Only Memory,CD-ROM)、光存储器件、磁存储器件、或者上述的任意合适的组合。在本申请中,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任何包含或存储程序的有形介质,该程序可以被指令执行系统、装置或者器件使用或者与其结合使用。而在本申请中,计算机可读的信号介质可以包括在基带中或者作为载波一部分传播的数据信号,其中承载了计算机可读的程序代码。这种传播的数据信号可以采用多种形式,包括但不限于电磁信号、光信号或上述的任意合适的组合。计算机可读的信号介质还可以是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以外的任何计算机可读介质,该计算机可读介质可以发送、传播或者传输用于由指令执行系统、装置或者器件使用或者与其结合使用的程序。计算机可读介质上包含的程序代码可以用任何适当的介质传输,包括但不限于:无线、有线等等,或者上述的任意合适的组合。
附图中的流程图和框图,图示了按照本申请各种实施例的系统、方法和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可能实现的体系架构、功能和操作。在这点上,流程图或框图中的每个方框可以代表一个模块、程序段、或代码的一部分,上述模块、程序段、或代码的一部分包含一个或多个用于实现规定的逻辑功能的可执行指令。也应当注意,在有些作为替换的实现中,方框中所标注的功能也可以以不同于附图中所标注的顺序发生。例如,两个接连地表示的方框实际上可以基本并行地执行,它们有时也可以按相反的顺序执行,这依所涉及的功能而定。也要注意的是,框图或流程图中的每个方框、以及框图或流程图中的方框的组合,可以用执行规定的功能或操作的专用的基于硬件的系统来实现,或者可以用专用硬件与计算机指令的组合来实现。
应当注意,尽管在上文详细描述中提及了用于动作执行的设备的若干模块或者单元,但是这种划分并非强制性的。实际上,根据本申请的实施方式,上文描述的两个或更多模块或者单元的特征和功能可以在一个模块或者单元中具体化。反之,上文描述的一个模块或者单元的特征和功能可以进一步划分为由多个模块或者单元来具体化。
通过以上的实施方式的描述,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易于理解,这里描述的示例实施方式可以通过软件实现,也可以通过软件结合必要的硬件的方式来实现。因此,根据本申请实施方式的技术方案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软件产品可以存储在一个非易失性存储介质(可以是CD-ROM,U盘,移动硬盘等)中或网络上,包括若干指令以使得一台计算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触控终端、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根据本申请实施方式的方法。
本领域技术人员在考虑说明书及实践这里公开的发明后,将容易想到本申请的其它实施方案。本申请旨在涵盖本申请的任何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这些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遵循本申请的一般性原理并包括本申请未公开的本技术领域中的公知常识或惯用技术手段。
应当理解的是,本申请并不局限于上面已经描述并在附图中示出的精确结构,并且可以在不脱离其范围进行各种修改和改变。本申请的范围仅由所附的权利要求来限制。

Claims (8)

1.一种伪基站定位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取多个目标基站的网络性能数据,所述网络性能参数用于指示目标基站的终端切换情况;
根据所述网络性能指标,确定所述多个目标基站中受伪基站影响的至少三个异常基站;
获取所述至少三个异常基站的最小化路测数据;
根据所述最小化路测数据,确定受伪基站影响的至少三个异常用户终端的坐标信息;
根据所述至少三个异常基站的坐标信息,确定异常基站中心点;
根据所述至少三个异常用户终端的坐标信息,确定用户终端中心点;
根据所述异常基站中心点,从所述至少三个异常用户终端的坐标信息中确定与所述异常基站中心点距离最近的近点坐标信息;
计算所述用户终端中心点与所述近点坐标信息之间的中间点;
将所述中间点与所述异常基站中心点之间的距离确定为伪基站范围半径;
根据所述用户终端中心点与所述伪基站范围半径,确定所述伪基站的所在区域。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网络性能指标,确定所述多个目标基站中受伪基站影响的至少三个异常基站,包括:
根据各个基站的网络性能指标以及预设的指标阈值,对所述目标基站进行过滤,得到受影响基站;
获取所述受影响基站的自组织网络日志;
根据所述受影响基站的自组织网络日志中含有不符合标识规则的跟踪区标识,则将对应的受影响基站确定为所述异常基站。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各个基站的网络性能指标以及预设的指标阈值,对所述目标基站进行过滤,得到受影响基站,包括:
根据所述网络性能指标,获取各个目标基站的无线资源控制重建数据以及演进无线接入承载掉线率;
若所述无线资源控制重建数据以及所述演进无线接入承载掉线率均超出预设阈值,则将对应的目标基站确定为受影响基站。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最小化路测数据,确定受伪基站影响的至少三个异常用户终端的坐标信息,包括:
获取所述最小化路测数据中,各个用户终端发送跟踪区更新请求消息时对应的跟踪区标识;
若所述跟踪区标识不符合标识规则,则确定所述用户终端为受伪基站影响的异常用户终端并且获取所述异常用户终端的坐标信息。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用户终端中心点与所述伪基站范围半径,确定所述伪基站的所在区域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根据所述伪基站的所在区域,获取与所述伪基站的所在区域相匹配的地图;
在获取到的地图中对所述伪基站的所在区域的中心和范围进行标记;
在地图展示窗口中展示将标记了所述伪基站的所在区域的地图。
6.一种伪基站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性能数据获取模块,用于获取多个目标基站的网络性能数据;
异常基站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网络性能指标,确定所述多个目标基站中受伪基站影响的至少三个异常基站;
路测数据获取模块,用于获取所述至少三个异常基站的最小化路测数据;
坐标信息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最小化路测数据,确定受伪基站影响的至少三个异常用户终端的坐标信息;
基站中心确定单元,用于根据所述至少三个异常基站的坐标信息,确定异常基站中心点;
终端中心点单元,用于根据所述至少三个异常用户终端的坐标信息,确定用户终端中心点;
近点坐标确定子单元,用于根据所述异常基站中心点,从所述至少三个异常用户终端的坐标信息中确定与所述异常基站中心点距离最近的近点坐标信息;
范围半径计算子单元,用于计算所述用户终端中心点与所述近点坐标信息之间的中间点,以及将所述中间点与所述异常基站中心点之间的距离确定为伪基站范围半径;
区域确定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用户终端中心点与所述伪基站范围半径,确定所述伪基站的所在区域。
7.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处理器;
存储器,用于存储所述处理器的可执行指令;
其中,所述处理器配置为经由执行所述可执行指令来执行权利要求1至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伪基站定位方法。
8.一种计算机可读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伪基站定位方法。
CN202111110160.8A 2021-09-22 2021-09-22 伪基站定位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可读介质 Active CN11364562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110160.8A CN113645625B (zh) 2021-09-22 2021-09-22 伪基站定位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可读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110160.8A CN113645625B (zh) 2021-09-22 2021-09-22 伪基站定位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可读介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645625A CN113645625A (zh) 2021-11-12
CN113645625B true CN113645625B (zh) 2024-05-14

Family

ID=7842628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110160.8A Active CN113645625B (zh) 2021-09-22 2021-09-22 伪基站定位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可读介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645625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286344B (zh) * 2021-12-14 2023-07-28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伪基站确定方法、装置、服务器及存储介质
CN116782231A (zh) * 2022-03-09 2023-09-19 上海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伪基站的定位方法以及相关装置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888965A (zh) * 2014-02-21 2014-06-25 工业和信息化部电信传输研究所 一种伪基站定位方法
CN104144423A (zh) * 2014-08-08 2014-11-12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伪基站的定位方法和网络服务器
CN105792238A (zh) * 2014-12-24 2016-07-20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上海有限公司 一种伪基站定位方法和装置
CN107567030A (zh) * 2017-10-19 2018-01-09 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南京分公司 一种排查与规避伪基站干扰的方法及系统
CN111212432A (zh) * 2018-11-21 2020-05-29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江西有限公司 定位伪基站的方法、装置、设备和介质
CN113015080A (zh) * 2019-12-04 2021-06-22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设计院有限公司 伪基站识别定位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3194474A (zh) * 2021-04-14 2021-07-30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陕西有限公司 伪基站的定位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888965A (zh) * 2014-02-21 2014-06-25 工业和信息化部电信传输研究所 一种伪基站定位方法
CN104144423A (zh) * 2014-08-08 2014-11-12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伪基站的定位方法和网络服务器
CN105792238A (zh) * 2014-12-24 2016-07-20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上海有限公司 一种伪基站定位方法和装置
CN107567030A (zh) * 2017-10-19 2018-01-09 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南京分公司 一种排查与规避伪基站干扰的方法及系统
CN111212432A (zh) * 2018-11-21 2020-05-29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江西有限公司 定位伪基站的方法、装置、设备和介质
CN113015080A (zh) * 2019-12-04 2021-06-22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设计院有限公司 伪基站识别定位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3194474A (zh) * 2021-04-14 2021-07-30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陕西有限公司 伪基站的定位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645625A (zh) 2021-11-1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853379B (zh) 一种无线网络质量评估方法及装置
CN106572495B (zh) 基于信令和mr数据的网络质量监测方法和覆盖评估方法
CN103796241A (zh) 一种基于终端上报信息判断和定位伪基站的方法
US9992697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reporting of measurement data
CN113645625B (zh) 伪基站定位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可读介质
CN110121183B (zh) 一种信息处理方法、装置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4173356B (zh) 网络质量的检测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03648096A (zh) 一种非法基站入侵的快速检测与定位方法
CN111818537B (zh) 小区覆盖情况确定方法、装置、设备及可存储介质
CN111372183B (zh) 一种识别质差终端的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Sapiezynski et al. Opportunities and challenges in crowdsourced wardriving
CN108307427B (zh) 一种lte网络覆盖分析、预测方法及系统
KR20160082693A (ko) 사용자 장비(ue) 유휴 모드 측정에 의한 무선 셀룰러 네트워크의 커버리지 추정 개선
US8744431B2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network based wireless network test
WO2011101026A1 (en) Minimization of drive tests in a mobile communications network
US20140171104A1 (en)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11328078B (zh) 一种定位伪基站的方法及装置
JP2010057178A (ja) モバイル無線サブスクライバの探索方法及び装置
CN114257957B (zh) 网络规划方法及装置、计算设备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08541011B (zh) 无线网络信号覆盖区域的强度分析方法和装置
EP3467547A1 (en) Service provision device, service provision method, and program recording medium
CN112637770A (zh) 基于最小化路测的小区状态判断方法、装置及计算设备
CN109982373B (zh) Lte频繁回落点分析方法、装置、计算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07231633B (zh) 一种移动终端识别伪基站的方法及移动终端
CN110708665B (zh) 接入网设备归属区域的确定方法及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