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425188B - 电路断路器 - Google Patents

电路断路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425188B
CN104425188B CN201410195907.8A CN201410195907A CN104425188B CN 104425188 B CN104425188 B CN 104425188B CN 201410195907 A CN201410195907 A CN 201410195907A CN 104425188 B CN104425188 B CN 104425188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unit housings
tumbler
circuit
cylindrical portion
reces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195907.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425188A (zh
Inventor
桧垣润
桧垣润一
高桥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Original Assignee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filed Critical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442518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42518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42518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42518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71/00Details of the protective switches or relays covered by groups H01H73/00 - H01H83/00
    • H01H71/02Housings; Casings; Bases; Mountings
    • H01H71/0207Mounting or assembling the different parts of the circuit breaker
    • H01H71/0214Housing or casing lateral walls containing guiding grooves or special mounting facilities

Landscapes

  • Break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获得一种使双断电路断路器的触点定位精度提高,使转动件轴承部的摩擦的产生得到抑制,可靠性高的电路断路器。该双断电路断路器在流过应断路的电流的情况下,转动件(13)转动而使电源侧的触点与负载侧的触点断开,在该双断电路断路器中,具有利用凹圆筒部(52LCG)对转动件的一个轴部(13L)进行支承的第1单元壳体(52L)、和利用凹圆筒部(52RCG)对转动件的另一个轴部(13R)进行支承的第2单元壳体(52R),第1单元壳体的凹圆筒部和第2单元壳体的凹圆筒部配置在使第1单元壳体的凹圆筒部的中心(O)与第2单元壳体的凹圆筒部的中心(O′)同轴的位置上。

Description

电路断路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配线用断路器、漏电断路器等电路断路器,特别地,
涉及上述电路断路器的单元壳体构造。
背景技术
作为电路断路器的单元壳体构造,例如在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电路断路器中,如果一对触点具有例如2组(所谓的1极双断),则与其对应地,电弧电压成为2倍,特别适合于高断路容量的产品。作为这种1极双断的具体例子,其具有在两端配置有2个可动触点的可动接触件,将电源侧及负载侧触点台相对于转动的可动触点台(以下称为转动件)的转动中心配置在点对称位置,该电源侧及负载侧触点台具有与可动触点台的各可动触点成为一对的固定触点。可动接触件通过关于转动中心对称地配置的2个拉伸弹簧而浮动固定在转动件中。对于各弹簧,其一端固定在可动接触件上,另一端固定在形成于转动件上的弹簧钩挂部处。可动接触件构成为,在电路断路器接通时,利用拉伸弹簧的力而将可动接触件两端的可动触点按压在固定触点上。
所述转动件、可动接触件、固定触点等部件是各个极独立的结构,由称为单元壳体的外壳包覆,获得断路时的压力提高等效果,其中,该外壳是由模塑成型材料构成的。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1-119261号公报(图1、图5)
该1极双断结构方面的特征在于,使转动件旋转,使可动接触件的可动触点与电源侧和负载侧的固定触点接触而通电。但是,如果单元壳体和转动件的位置精度的关系差,则会发生可动触点与电源侧、负载侧的固定触点之间的位置偏移,或在转动件的轴承部处容易产生摩擦,因此,存在由于开闭次数寿命降低或转动件的动作速度下降而使断路性能下降的课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上述课题而提出的,目的在于获得一种使双断电路断路器的触点的定位精度提高,使转动件轴承部的摩擦的产生得到抑制,可靠性高的电路断路器。
本发明所涉及的电路断路器是一种双断电路断路器,其在流过应将电路断开的电流的情况下,转动件转动,通过所述转动件的转动,电源侧的触点和负载侧的触点进行断路动作,在电路断路器中,具有:第1单元壳体,其将所述转动件的一个轴部利用凹圆筒部支承;第2单元壳体,其将所述转动件的另一个轴部利用凹圆筒部支承,所述第1单元壳体的所述凹圆筒部和所述第2单元壳体的所述凹圆筒部,配置在使所述第1单元壳体的所述凹圆筒部的中心与所述第2单元壳体的所述凹圆筒部的中心同轴的位置。
发明的效果
本发明的电路断路器是一种双断电路断路器,其在流过应将电路断开的电流的情况下,转动件转动,通过所述转动件的转动,电源侧的触点和负载侧的触点进行断路动作,在该电路断路器中,具有:第1单元壳体,其将所述转动件的一个轴部利用凹圆筒部支承;第2单元壳体,其将所述转动件的另一个轴部利用凹圆筒部支承,所述第1单元壳体的所述凹圆筒部和所述第2单元壳体的所述凹圆筒部,配置在使所述第1单元壳体的所述凹圆筒部的中心与所述第2单元壳体的所述凹圆筒部的中心同轴的位置,因此,能够获得下述电路断路器,该电路断路器通过提高对转动件两侧的轴进行支撑的单元壳体的同轴度,而使双断电路断路器的触点的定位精度提高,转动件轴承部的摩擦的产生得到抑制,可靠性高。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图,是表示将1极双断电路断路器的罩部拆下后的状态的外观斜视图。
图2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图,是图1中例示的电路断路器ON状态的侧面剖视图。
图3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图,(a)是图1中例示的电路断路器的单元壳体构造体的图示右侧的第1单元壳体构造结构部件的俯视图,(b)是图1中例示的电路断路器的单元壳体构造体的图示右侧的第1单元壳体构造结构部件的左侧视图。
图4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图,(a)是图1中例示的电路断路器的单元壳体构造体的图示左侧的第2单元壳体构造结构部件的俯视图,(b)是图1中例示的电路断路器的单元壳体构造体的图示左侧的第2单元壳体构造结构部件的右侧视图。
图5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图,(a)是表示对转动件的左右轴进行支撑的环部件的侧视图,(b)是图5(a)的A-A′剖视图。
图6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图,(a)是对可动接触件进行保持的转动件单元组装体的侧视图,(b)是沿箭头方向观察图6(a)的D-D线处的剖面时的纵剖正视图。
图7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图,是表示将单元壳体构造体分解而分别表示单元壳体构造体的结构部件即单元壳体、环、及转动件单元的正视图。
图8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图,是表示将图7中例示的各结构部件组装而成的与一极对应的单元壳体构造体的正视图。
图9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的图,是表示将单元壳体构造体分解而分别表示单元壳体构造体的结构部件即单元壳体、环、及转动件单元的正视图。
图10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的图,是表示将图7中例示的各结构部件组装而成的与一极对应的单元壳体构造体的正视图。
图11(a)是表示现有的电路断路器的与一极对应的单元壳体构造体的正视图,(b)是表示转动件单元的倾斜状态的正视图。
标号的说明
7电源侧触点,10负载侧触点,13转动件,13L、13R轴部,52L第1单元壳体,52R第2单元壳体,52LCG、52RCG凹圆筒部,52PU、52PD凸部,52GU、52GD凹部,54环部件,O、O′中心。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方式1.
下面,根据图1~图8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进行说明。
在图1中,3极用的1极双断电路断路器101的绝缘框体由罩部1(参照图2)及底座部2A构成,其中,在底座部2A上配置有具有操作手柄3的开闭机构部51、和与极数相当(在该情况下为3个)的双断单元壳体52及过电流跳闸装置53。此外,操作手柄3从罩部1的手柄用窗孔1a(图2参照)突出,从而能够向ON或OFF方向进行操作,以及根据双断单元壳体52和过电流跳闸装置53的位置关系,4为电源侧端子而5为负载侧端子,这些都是公知的。
下面,对于开闭机构部51进行说明。如图1所示,开闭机构部51是通过大致U字型手柄臂17和紧固在该手柄臂17上的操作手柄3进行所谓的单元化而构成的,其中,该手柄臂17可自由转动地轴支撑在由彼此相对的一对框架板16A、16B形成的框架16上,跳闸杆26(参照图1)与弹键18卡合,开闭机构部51的内部如图2所例示,由下述部分构成:杠杆19,其通过转动轴19a而轴支撑在框架16上;轴支撑在该杠杆19上的上连杆20;下连杆21,其经由弹簧销22与该上连杆20结合而构成肘节连杆;以及主弹簧(未图示),其从动侧张紧设置在弹簧销22处,驱动侧张紧设置在手柄臂17的23b处。
图2例示有电路断路器101为ON状态的情况,在该ON状态下,此次如果使操作手柄3在纸面上向逆时针方向转动,则与前述相反,使弹簧销22朝向图示左方移动,从而下连杆21移动,连杆旋转部(未图示)被向上抬起。通过该抬起,利用连结轴25使转动件13向逆时针方向转动,使电源侧触点7与电源侧触点8之间、以及负载侧触点10与负载侧触点11之间分离,转为所谓的OFF状态。
另外,在ON状态下,如果感测到过电流等而使过电流跳闸装置53动作,则由于跳闸杆26(图1参照)的随动,因而弹键18转动,解除该弹键18与杠杆19的卡合。在这里,如所公知的那样,杠杆19由于始终由主弹簧23在纸面上朝向顺时针方向预紧,因此,开始以转动轴19a为中心向顺时针方向转动。通过该转动,驱动侧23b相对于弹簧销22相对地移动,最终开始对弹簧销22作用朝向上方的力,下连杆21移动。该下连杆21移动之后的动作与前述的从ON转为OFF的情况相同,成为所谓的跳闸状态(未图示)。
在图3中,示出图1右侧的第1单元壳体52L的构造,相对于与转动件13的旋转中心13O同心的中心为O的凹圆筒部52LCG,形成有圆周上的圆弧状上侧凸部52PU、和与该圆弧状上侧凸部52PU位于同一圆周上的圆弧状下侧凸部52PD,上述圆弧状上侧凸部52PU及圆弧状下侧凸部52PD位于同一圆周上,分别形成在确保了与凹圆筒部52LCG的同轴度的位置处。
在图4中示出图1左侧的第2单元壳体52R的构造,相对于与转动件13的旋转中心13O同心的中心为O′的凹圆筒部52RCG,形成有圆周上的圆弧状上侧凹部52GU、和与该圆弧状上侧凹部52GU位于同一圆周上的圆弧状下侧凹部52GD,上述圆弧状上侧凹部52GU及圆弧状下侧凹部52GD位于同一圆周上,分别形成在确保了与凹圆筒部52RCG的同轴度的位置处。另外,第1单元壳体52L的凹圆筒部52LCG的中心O、和第2单元壳体52R的凹圆筒部52RCG的中心O′形成为同轴。
在图5中,由金属质轴承材料构成的环部件54,分别与第1单元壳体52L的凹圆筒部52LCG及第2单元壳体52R的凹圆筒部52RCG嵌合,而且,与转动件13两端的圆柱状轴部13R、13L分别以能够相对转动的方式嵌合。即,转动件13两端的圆柱状轴部13R、13L,分别经由环部件54而由第1单元壳体52L的凹圆筒部52LCG及第2单元壳体52R的凹圆筒部52RCG可转动地支承。
分别与凹圆筒部52LCG、52RCG及轴部13R、13L嵌合的各圆筒状环部件54,其外周及内周均已确保与转动件13的旋转中心13O的同轴度。
在图6中示出由转动件13、压接弹簧32、可动接触件9组装而成的转动件单元55,该转动件单元安装在单元壳体中。
图7是将环54嵌入至上述转动件单元55的左右轴部13R、13L,并利用单元壳体52L、单元壳体52R进行组装前的分解图。
图11所示的现有电路断路器,是在单元壳体圆周上不存在上下凹凸部的情况下组装而成的结构,有时会在左右的单元壳体上发生上下方向的偏移。例如,在组装为L侧在下、R侧在上的情况下,转动件单元55成为右图所示的倾斜方向。此时,由于会在转动件13和环54之间的A部和B部处产生摩擦,在开闭时,转动件13以O-O’为轴旋转,因此,容易在A部、A’部分发生磨损。
另一方面,在将图7的确保了上述同轴状态的各部件进行组装而如图8所示完成了组装的情况下,由于第1单元壳体52L的圆弧状上侧凸部52PU与第2单元壳体52R的圆弧状上侧凹部52GU嵌合,第1单元壳体52L的圆弧状下侧凸部52PD与第2单元壳体52R的圆弧状下侧凹部52GD嵌合,因此,能够可靠地抑制第1单元壳体52L和第2单元壳体52R在与第1单元壳体52L和第2单元壳体52R的相对方向成直角的左右方向及上下方向上的相对位置偏移,显著提高单元壳体和转动件的位置精度,充分解决在可动触点与电源侧及负载侧的固定触点之间产生位置偏移,或在转动件的轴承部容易产生摩擦这样的现有课题。
由于是能够针对转动件单元55围绕O-O’轴的旋转,在转动件13和环54之间抑制摩擦力的构造,因此,不会在ON、OFF、TRIP(跳闸)时产生多余的摩擦力,从而能够使开闭时的转动件速度稳定,并抑制转动件13轴部的磨损加深。
通过形成为上述结构,从而能够实现可动接触件的定位精度的提高、接触压力稳定化、动作速度稳定化、寿命性能提高、可靠性高的构造。
另外,在上述组合中,示出了L侧单元壳体52L在上下位置形成凸部、R侧单元壳体52R在上下位置形成凹部的结构,但L侧设为凹部、R侧设为凸部的形状组合,或者L侧的上部设为凸部且下部设为凹部、R侧的上部设为凹部且下部设为凸部这样的结构,当然也能获得同样的效果。
另外,对于环54,示出了将金属材料进行嵌合的构造,但以确保同轴度的方式在单元壳体52L、52R上一体成型的结构也能获得同样效果。
另外,对于环54,耐磨损性优异的树脂质环也能够获得同样的效果。
实施方式2.
下面,根据图9及图10对实施方式2进行说明。
与实施方式1同样地,图9是将环54嵌入至上述转动件单元55的左右凸部,并利用单元壳体62L、单元壳体62R组装前的分解图。
在这里,单元壳体62L的凸部形成为锥形形状,特别是在成型部件中,由于必须在深度方向上具有拔模斜度,因此形成为锥形形状。同样地,单元壳体62R的凹部也形成为锥形形状。
图10是由图9的各部件组装后的情况,通过使单元壳体的锥形形状嵌合,能够获得与实施方式1同样的同轴构造,因此,能够在考虑了成型部件的特性的基础上,获得左右的同轴精度。
前述的实施方式1及2具有以下技术特征。
特征1:一种电路断路器,其具有:转动型可动接触件,其在两端部具有可动触点;电源侧端子及负载侧端子,它们设有与该可动接触件的可动触点协同动作的固定触点,在发生短路电流时,使电流流向所述可动触点,在所述可动接触件上产生朝向分离位置的电磁回弹力;转动件,其将旋转力传递至所述可动接触件;由2个为一组构成的拉伸弹簧,它们固定在该转动件上,在断路器位于接通位置时,赋予可动接触件的触点压力,以将所述可动触点按压在所述固定触点上;以及左右的一对单元壳体,它们由模塑材料构成,其中一个单元壳体由用于对所述转动件的旋转轴进行支撑的凹部和设置在转动件外侧的凸部构成,另一个单元壳体具有用于对所述转动件的旋转轴进行支撑的凹部和设置在转动件外侧的凹部,另一方面,在电路断路器中,具有由模塑材料构成的左右的一对单元壳体,其中一个单元壳体由用于对所述转动件的旋转轴进行支撑的凹圆筒部、和设置在转动件的外侧且局部中断的凸圆周部构成,另一个单元壳体具有用于对所述转动件的旋转轴进行支撑的凹圆筒部、和设置在转动件的外侧且局部中断的凹圆周部,电路断路器的单元壳体构造具有下述结构,即,在所述一个单元壳体中,对转动件的旋转轴进行支撑的凹圆筒部的轴线与局部中断的凸圆周部的轴线一致,在另一个单元壳体中,对转动件的旋转轴进行支撑的凹圆筒部的轴线与局部中断的凹圆周部的轴线一致,对所述转动件的旋转进行支撑的左右凹圆筒部的中心是同轴的。
特征2:在特征1的基础上,电路断路器的单元壳体构造是上述单元壳体的左右凹凸部形成为成对地嵌合的构造。
特征3:在特征1的基础上,电路断路器的单元壳体构造是,通过将套筒嵌入至在上述单元壳体的中心轴上设置的凹圆筒部的构造,对转动件进行支撑。
特征4:在特征1的基础上,电路断路器的单元壳体构造为,上述单元壳体的左右凹凸部是考虑了成型部件特性的锥形形状。
此外,本发明能够在其发明范围内适当地对各实施方式进行变形、省略。
此外,各图中的相同标号表示相同或相当部分。

Claims (6)

1.一种电路断路器,其为双断电路断路器,在流过应将电路断开的电流的情况下,转动件转动,通过所述转动件的转动,电源侧的触点和负载侧的触点进行断路动作,
该电路断路器的特征在于,具有:
第1单元壳体,其将所述转动件的一个轴部利用凹圆筒部支承;以及
第2单元壳体,其将所述转动件的另一个轴部利用凹圆筒部支承,
所述第1单元壳体的所述凹圆筒部和所述第2单元壳体的所述凹圆筒部,配置在使所述第1单元壳体的所述凹圆筒部的中心与所述第2单元壳体的所述凹圆筒部的中心同轴的位置,
在所述第1单元壳体与所述第2单元壳体的相对面上设有彼此嵌合的凹部及凸部,该凹部在轴向上观察到的形状是圆弧状,该凸部在轴向上观察到的形状是圆弧状,
所述凹圆筒部的轴线与所述凹部及所述凸部的圆弧的轴线一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路断路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凹部及所述凸部是锥形状的凹部及凸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路断路器,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转动件的一个轴部和所述第1单元壳体的所述凹圆筒部之间、及所述转动件的另一个轴部和所述第2单元壳体的所述凹圆筒部之间,均设置有由轴承材料构成的环部件。
4.一种双断电路断路器,其特征在于,具有:
转动件单元,其具有在相对的两个面上分别形成的第1旋转轴和第2旋转轴,通过转动,进行电源侧的触点和负载侧的触点间的断路动作;
第1单元壳体,其在内表面具有对所述第1旋转轴进行支撑的第1凹部;以及
第2单元壳体,其在内表面具有对所述第2旋转轴进行支撑的第2凹部,
所述转动件单元是通过所述第1凹部和所述第1旋转轴、所述第2凹部和所述第2旋转轴分别嵌合而被保持于所述第1单元壳体和所述第2单元壳体的,
在所述第1单元壳体与所述第2单元壳体的相对面上设有彼此嵌合的、锥形状的凹部及锥形状的凸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路断路器,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第1单元壳体与所述第2单元壳体的相对面上设有彼此嵌合的凹部和凸部,该凹部在轴向上观察到的形状是圆弧状,该凸部在轴向上观察到的形状是圆弧状。
6.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电路断路器,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第1旋转轴和所述第1凹部之间、及所述第2旋转轴和所述第2凹部之间,设置有环部件。
CN201410195907.8A 2013-09-05 2014-05-09 电路断路器 Active CN104425188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3183701A JP6253317B2 (ja) 2013-09-05 2013-09-05 回路遮断器
JP2013-183701 2013-09-05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425188A CN104425188A (zh) 2015-03-18
CN104425188B true CN104425188B (zh) 2017-04-12

Family

ID=5270201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195907.8A Active CN104425188B (zh) 2013-09-05 2014-05-09 电路断路器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JP (1) JP6253317B2 (zh)
CN (1) CN104425188B (zh)
TW (1) TWI536421B (zh)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416150A (zh) * 2001-10-30 2003-05-07 浙江正泰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多极低压双断点塑壳断路器
CN2785128Y (zh) * 2005-04-29 2006-05-31 浙江德力西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断路器触头转轴的安装结构
CN2845155Y (zh) * 2005-12-07 2006-12-06 上海电器科学研究所(集团)有限公司 触头灭弧单元
CN101604601A (zh) * 2009-06-05 2009-12-16 上海诺雅克电气有限公司 具有气压致动脱扣功能的快速跳闸断路器
CN201898092U (zh) * 2010-12-01 2011-07-13 沈阳斯沃电器有限公司 一种模块化双断点断路器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5282974A (ja) * 1992-03-31 1993-10-29 Fuji Electric Co Ltd 真空遮断器の軸受構造
JP3228002B2 (ja) * 1994-06-08 2001-11-12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回路遮断器
KR101191158B1 (ko) * 2009-12-04 2012-10-15 엘에스산전 주식회사 4극 배선용 차단기의 회전 핀 보정장치
JP6067965B2 (ja) * 2011-08-31 2017-01-25 蛇の目ミシン工業株式会社 ミシン用刺しゅう枠装置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416150A (zh) * 2001-10-30 2003-05-07 浙江正泰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多极低压双断点塑壳断路器
CN2785128Y (zh) * 2005-04-29 2006-05-31 浙江德力西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断路器触头转轴的安装结构
CN2845155Y (zh) * 2005-12-07 2006-12-06 上海电器科学研究所(集团)有限公司 触头灭弧单元
CN101604601A (zh) * 2009-06-05 2009-12-16 上海诺雅克电气有限公司 具有气压致动脱扣功能的快速跳闸断路器
CN201898092U (zh) * 2010-12-01 2011-07-13 沈阳斯沃电器有限公司 一种模块化双断点断路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5053111A (ja) 2015-03-19
CN104425188A (zh) 2015-03-18
JP6253317B2 (ja) 2017-12-27
TWI536421B (zh) 2016-06-01
TW201511061A (zh) 2015-03-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399133B (zh) 真空断路器接地组件
JP5418715B1 (ja) 開閉器
EP2963665B1 (en) Switching device and linkage mechanism thereof
KR101755083B1 (ko) 전기 개폐 장치
CN104425138B (zh) 用于电气开关的转子
CA2796376A1 (en) Electric power switch
CN104425188B (zh) 电路断路器
CN103715029A (zh) 电保护设备的操作装置及包括该操作装置的电保护设备
CN105118742A (zh) 起动机用触点防粘连电磁开关
CN103021748B (zh) 大断口断路器
JP2010097943A (ja) バスバー断路器及び接地断路器のような2つの断続器を具備し、かつ該断続器の可動接点用の共通のアクチュエータ装置を含んでいる電気スイッチ装置
CN104303252B (zh) 电路断路器
CN103000392B (zh) 圆触头
CN101256921B (zh) 故障电流保护开关
CN101714485B (zh) 电路断路器
CN109659207B (zh) 一种电阻突变式触头装置以及断路器
CN106298333A (zh) 一种翘板式开关
CN207183188U (zh) 一种具有同步双操作机构断路器
CN106206110A (zh) 一种断路器分合闸保持机构
CN202977332U (zh) 电路断路器操作机构的转轴定位结构
RU98632U1 (ru) Подвижный контактный узел автоматического выключателя
CN204834514U (zh) 起动机用触点防粘连电磁开关
CN203398055U (zh) 低压断路器的触头系统
CN207183184U (zh) 一种漏电断路器
CN207038459U (zh) 一种断路器操作机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