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420645B - 组合式建筑模板 - Google Patents

组合式建筑模板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420645B
CN104420645B CN201310361071.XA CN201310361071A CN104420645B CN 104420645 B CN104420645 B CN 104420645B CN 201310361071 A CN201310361071 A CN 201310361071A CN 104420645 B CN104420645 B CN 104420645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emplate
row
fastener hole
millimeters
centr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10361071.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420645A (zh
Inventor
梁一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310361071.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4420645B/zh
Publication of CN10442064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42064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42064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42064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Joining Of Building Structures In Genera (AREA)
  • Forms Removed On Construction Sites Or Auxiliary Members Thereof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组合式建筑模板,包括模板,其特点为在模板的侧面上设置有符合所需个数的紧固孔,在模板的板面上设置有符合所需个数的紧固孔和拉筋孔。在所述模板的背面一体成型有或安装有外边框和内边框;在外边框上开有自外边框直通至内边框的符合所需个数要求的紧固孔。所述模板的正面为平面,所述的模板的正面外缘与外边框的外缘齐平且一体成型;外边框和内边框之间一体成型有或安装有间隔分布的梯形加强筋,梯形加强筋的截面形状是从梯形底的宽度到梯形面的宽度是逐渐过渡缩小的。本发明不用锯断模板即能容易组合成满足建筑上各种尺寸规格要求的柱子框、墙体板、剪力墙板、楼面板等,具有结构简单、施工使用方便等优点。

Description

组合式建筑模板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模板。
背景技术
现有市面上卖的均为竹、木胶板作为模板,而竹、木胶板强度不高、价格贵;现有技术的模板采用锯等方式使模板组合成建筑上常用尺寸的各种要求的柱子框、墙体板、剪力墙板、楼面板等。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强度高、使用方便而且不用锯等破坏方式即能组合的组合式建筑模板。
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所述的组合式建筑模板,包括模板,其结构特点为在模板的侧面上设置有符合所需个数的紧固孔,在模板的板面上设置有符合所需个数的紧固孔和拉筋孔;在所述模板的背面一体成型有或安装有外边框和内边框;在外边框上开有自外边框直通至内边框的符合所需个数要求的紧固孔。
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所述的组合式建筑模板,包括模板,其结构特点为在模板的侧面上设置有符合所需个数的紧固孔,在模板的板面上设置有符合所需个数的紧固孔和拉筋孔;在所述模板的背面一体成型有或安装有外边框和内边框;在外边框上开有自外边框直通至内边框的符合所需个数要求的紧固孔;在位于模板一个侧面的长边外边框上安装或一体成型有斜面台阶,在斜面台阶的外框上设置有从斜面台阶的外框穿过长边外边框的所需个数和间隔所需尺寸排列的紧固孔。
所述模板的正面为平面,所述的模板的正面外缘与外边框的外缘齐平且一体成型;外边框和内边框之间一体成型有或安装有间隔分布的梯形加强筋,梯形加强筋的梯形底与模板的背面一体成型,梯形加强筋的截面形状是从梯形底的宽度到梯形面的宽度是逐渐过渡缩小的。
在内边框围成的模板的背面空间通过两个大梯形加强筋分隔成三个小模板背面空间,每个小模板背面空间上分布有符合要求个数的穿透模板的紧固孔,在两个大梯形加强筋上各设置有符合所需个数要求的贯穿大梯形加强筋、模板背面和正面的拉筋孔;其中中间的小模板背面空间中分布有7排贯穿模板的正面和背面的紧固孔,所述的从左到右分布的7排贯穿模板的正面和背面的紧固孔其每排紧固孔个数依次为4-6个、2-4个、4-6个、2-4个、4-6个、2-4个和4-6个,所述的每排贯穿模板的正面和背面的每排所述个数的紧固孔的排列是位于同一中心线上排列;在位于中间的小模板背面空间两侧的左右小模板背面空间上均分布有三排贯穿模板的正面和背面的紧固孔,在左小模板背面空间、右小模板背面空间中所述的从左到右分布的三排贯穿模板的正面和背面的紧固孔的每排个数依次为4-6个、2-4个、4-6个;在模板的背面分布的13排的贯穿模板的正面和背面的紧固孔的排列中、其中所有5排的每排设置有2-4个紧固孔的在其2-4个紧固孔中每一个相应位置的紧固孔与相邻的相对应位置的紧固孔均排列在位于同一横向中心线上,而在所有每排有4-6个贯穿模板的正面和背面的紧固孔中的每个紧固孔与相邻相对应位置排列的紧固孔均在位于同一横向中心线上排列。
在梯形加强筋与梯形加强筋之间围成梯形凹槽、在梯形加强筋与外边框的内面之间围成梯形凹槽、在梯形加强筋与内边框的内面之间围成梯形凹槽、在梯形加强筋与内边框的内面以及外边框的内面之间围成梯形凹槽以及在内边框的内面以及外边框的内面之间围成梯形凹槽,所述梯形凹槽的截面形状为自槽底至槽面为下小上大且是从小逐渐过渡到大的。
在位于紧固孔之外的每个小模板背面空间上设置有横竖交叉分布的梯形加强筋,横竖交叉分布的梯形加强筋为垂直交叉分布的梯形加强筋;在位于拉筋孔之外的每个大梯形加强筋上设置有竖立的梯形加强筋,在每个大梯形加强筋上在位于拉筋孔与竖立的梯形加强筋之间均设置有梯形凹槽,所述梯形凹槽的截面形状为自槽底至槽面为下小上大且是从小逐渐过渡到大,在每模板侧面的短边外边框上设置有四个穿过短边内边框的紧固孔以及减轻孔,在模板下侧面的长边外边框上设置有15个穿过长边内边框的紧固孔,在模板上侧面的长边外边框上设置有15个或7个穿过长边内边框的紧固孔以及减轻孔。
在所述模板其长宽厚尺寸为1200毫米×680毫米×80毫米的尺寸模板中,其13排紧固孔的分布是以左端边沿算起从左到右是:左边第1排紧固孔的中心距模板正面的左端边沿75毫米、第3排紧固孔的中心距第1排紧固孔的中心为150毫米、第4排紧固孔的中心距第3排紧固孔的中心为150毫米、第6排的距第4排为150毫米、第8排的距第6排为150毫米、第10排的距第8排为150毫米、第11排的距第10排为150毫米、第13排的距第11排为150毫米,其中在位于第1排紧固孔和第3排紧固孔之间的中间位置处设置有第2排紧固孔、在位于第4排和第6排的中间位置设置有第5排紧固孔、在位于第6排和第8排的中间位置设置有第7排紧固孔、在位于第8排和第10排的中间位置设置有第9排紧固孔、在位于第11排和第13排的中间位置设置有第12排紧固孔;在第2排和第12排的紧固孔采用竖向排列,在模板正面的除了第2排和第12排的紧固孔外的其它紧固孔均采用横向排列;每排有5个紧固孔的其最上面一个紧固孔的中心距模板上侧边缘的距离为45毫米,相邻紧固孔的中心距为100毫米;每排有3个紧固孔的其最上面一个紧固孔的中心距模板上侧边缘的距离为190毫米、相邻紧固孔的中心距为100毫米;在第3排的紧固孔与第4排的紧固孔之间分布有两排的拉筋孔,靠左边第1排有三个拉筋孔、其中心距离模板左端边沿为272.5毫米,相邻拉筋孔之间的中心间距为50毫米、最下端的一个拉筋孔的中心距模板下边缘的距离为172.5毫米,第2排有四个拉筋孔、其中心距离模板左端边沿为329.0毫米,相邻拉筋孔之间的中心间距为50毫米、最下端的一个拉筋孔的中心距模板下边缘的距离为147.5毫米;在第10排的紧固孔与第11排的紧固孔之间分布有两排的拉筋孔,靠右边的第1排有三个拉筋孔、其中心距离模板右端边沿为272.5毫米,相邻拉筋孔之间的中心间距为50毫米、最下端的一个拉筋孔的中心距模板下边缘的距离为172.5毫米,与第1排相邻的第2排有四个拉筋孔、其中心距离模板右端边沿为329.0毫米,相邻拉筋孔之间的中心间距为50毫米、最下端的拉筋孔的中心距模板下边缘的距离为147.5毫米;在模板的上侧面上设置的7个紧固孔中、其最左边的紧固孔的中心距模板左边缘的距离为150毫米,相邻的紧固孔中心距为150毫米;在模板的左右侧面的紧固孔为对称设置,其共有4个紧固孔,其最上边的紧固孔的中心距模板上缘的距离为190毫米,相邻的紧固孔的中心距为100毫米;在模板的下侧面上设置的15个紧固孔,其最左边的紧固孔的中心距左边缘的距离为75毫米,相邻的紧固孔中心距为75毫米。
本发明特点:本发明在模板的侧面设置有紧固孔便于从侧面方向从一块任意拼接成多块的组合,从而拼接成墙体板、楼面板或梁底板等、以施工成墙体、楼面和梁底等;在模板的面板上设置有符合要求个数和排列的紧固孔便于将其它块模板从模板的面板的任一要求处(背面的任一位置处)往垂直于模板的面板方向任意拼接组合,这样便于把模板组合成框架如柱子框,以便施工成柱子等。本发明可采用塑料、橡塑等材料一次注塑成型,在模板上通过设置梯形加强筋以形成梯形凹槽,既节约材料又加强模板的强度,本发明的梯形凹槽的形状便于当水泥流入其中后能容易脱模脱掉;本发明适用于建筑、水利水电、桥涵、高耸结构建筑物等混凝土模板工程等,本发明优点:1)本发明由于不采用木工的锯钉等方式制成建筑用的施工模板、而采用组装方式形成建筑用的施工模板,因而组装方便省工,2)本发明可以采用再生材料制成,因此环保、省材料;3)本发明采用螺栓等组合,因而可以重复利用;4)一条生产线一年至少少砍木头14万立方米、省工省时节约成本;本发明具有结构简单、强度高、施工使用方便等优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后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的右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1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1的仰视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的在上侧的长边外边框上安装或一体成型有斜面台阶时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6的后视结构示意图。
图8为图6的右视结构示意图。
图9为图6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10为图6的仰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
如附图所示,本发明所述的组合式建筑模板,包括模板,所述模板的正面1为平面,其结构特点为所述模板的背面(见图2)一体成型有或安装有外边框2和内边框3,所述的模板的正面外缘与外边框2外缘齐平且一体成型的;外边框2和内边框3之间一体成型有或安装有间隔分布的梯形加强筋4,梯形加强筋的梯形底与模板的背面一体成型或连接,梯形加强筋的截面形状是从梯形底的宽度到梯形面的宽度是逐渐过渡缩小的;在外边框2上开有自外边框直通至内边框的符合要求的多个紧固孔5,多个紧固孔之间的间距是按要求设置的,以便于两块本发明的组合式建筑模板在外边框一侧能通过紧固孔进行组装拼接成多块本发明所述的组合式建筑模板的建筑墙面板等,组合时当没有用到的在位于模板的正面1处的紧固孔和拉筋孔可以用塞子塞住,这样使得模板的正面1为平面,在制造混凝土墙面时不会出现孔洞;在模板上的梯形凹槽6由以下方式形成:在梯形加强筋与梯形加强筋之间所围成的梯形凹槽、在梯形加强筋与外边框的内面之间所围成的梯形凹槽、在梯形加强筋与内边框的内面之间所围成的梯形凹槽、在梯形加强筋与内边框的内面以及外边框的内面之间所围成的梯形凹槽,还可是在内边框的内面以及外边框的内面之间所围成的梯形凹槽等等,所述梯形凹槽的截面形状为自槽底至槽面为下小上大且是从小逐渐过渡到大,本发明中所述的梯形凹槽是指一类“其形状为自槽底至槽面为下小上大且是从小逐渐过渡到大”的凹槽总称(不介意凹槽形状和大小,是否是规则形状等),这样的结构的优点是当水泥等进入梯形凹槽后容易脱模,容易清理掉。在内边框围成的模板的背面空间通过两个大梯形加强筋7分隔成三个小模板背面空间,每个大梯形加强筋的两端分别与相应的相对排列的两横向长边内边框一体成型,每个小模板背面空间分布有符合要求个数的穿透模板的紧固孔5,在位于紧固孔之外的每个小模板背面空间上设置有横竖交叉分布的梯形加强筋3,横竖交叉分布的梯形加强筋一般为垂直交叉分布的梯形加强筋。在两个大梯形加强筋7上各设置有符合所需个数要求的贯穿大梯形加强筋、模板背面和正面的拉筋孔8,在位于拉筋孔之外的每个大梯形加强筋上设置有竖立的梯形加强筋,在每个大梯形加强筋上在位于拉筋孔与竖立的梯形加强筋之间等处均可设置有梯形凹槽6,所述梯形凹槽的截面形状为自槽底至槽面为下小上大且是从小逐渐过渡到大,这样的结构的优点是当水泥等进入梯形凹槽容易脱模,容易清理掉,本发明设置梯形凹槽的主要目的不仅是节省材料、减轻模板整体重量,而且还能增强模板的抗拉、抗弯等强度的作用。本发明的结构中优选通过两个大梯形加强筋7将模板分隔成三个小模板背面空间,其中中间的小模板背面空间7-1中分布有7排贯穿模板的正面和背面的紧固孔5,所述的从左到右分布的7排贯穿模板的正面和背面的紧固孔的每排紧固孔个数依次排列为4-6个、2-4个、4-6个、2-4个、4-6个、2-4个和4-6个,优选个数依序为5个、3个、5个、3个、5个、3个和5个(见实施例图1中所示的);所述的每排贯穿模板的正面和背面的每排所述个数的紧固孔的排列是位于同一中心线上排列;在位于中间的小模板背面空间7-1两侧的左右小模板背面空间上均分布有三排贯穿模板的正面和背面的紧固孔5,在左小模板背面空间7-2、右小模板背面空间7-3中所述的从左到右分布的三排贯穿模板的正面和背面的紧固孔5的每排个数依次排列为4-6个、2-4个、4-6个,优选个数依序为5个、3个、5个(见实施例图1、图2、图6、图7中所示的);在模板的背面分布的13排的贯穿模板的正面和背面的紧固孔的排列中、其中所有5排的每排有2-4个(优选三个)紧固孔排列的每一个紧固孔与相邻的相对应位置的紧固孔均排列在位于同一横向中心线上,而所有每排有4-6个(优选五个)贯穿模板的正面和背面的紧固孔中的每个紧固孔也与相邻相对应位置排列的紧固孔均在位于同一横向中心线上排列,本发明采用在模板上设置有贯穿模板的正面和背面的紧固孔,其目的是可以通过多块本发明的模板在模板的面板的任一要求处(模板的正面或背面的任一位置处)往垂直于模板的面板的正面或背面方向任意拼接组合后能形成柱子框、墙体板、剪力墙板、楼面板等、然后使相应的紧固孔对齐并通过螺栓穿过模板的紧固孔形成固定的柱子模板、墙体板、剪力墙板和楼面板,这样形成的这些形状的组合模板后能在建筑施工中浇筑钢筋混凝土经凝固后旋开螺栓、拉筋、脱掉模板后而形成柱子、墙体、剪力墙、楼面或梁底板等,这样便于建筑施工;本发明由于设置有侧面的紧固孔,因而可以通过侧面的紧固孔经过一块块侧面拼接成墙体板、楼面板或梁底板等,两块并排的墙体板、楼面板或梁底板通过拉筋穿过拉筋孔固定后就可浇筑钢筋混凝土、凝固后经旋开螺栓、拉筋、脱掉模板后而形成墙体、楼面或梁底板,当要围成柱子模板时,可以采用四块本发明的组合模板围成柱子形状,由于本发明的模板上的紧固孔有13排且按需求尺寸间距分布,只有本发明这样的设置才能可以满足下述的柱子间距要求:20厘米——25厘米——30厘米——35厘米——40厘米——45厘米——50厘米——60厘米等常规施工要求的尺寸标准。本发明由于模板的板面采用了13排47-68个(优选55个)紧固孔,每侧短边外边框上设置有四个穿过短边内边框的紧固孔5以及减轻孔9,减轻孔9实际上也是梯形凹槽状(便于脱模),以及下侧面的长边外边框上设置有15个穿过长边内边框的紧固孔5和上侧面的长边外边框上设置有15个或7个穿过长边内边框的紧固孔5以及减轻孔9,从而采用本发明所述的组合式建筑模板组合很容易满足建筑上常用尺寸的各种要求的柱子框、墙体板、剪力墙板、楼面板等,克服了现有技术的模板因没有设置有本发明所述的要求个数的紧固孔而在使用时不得不采用锯等方式使模板组合成建筑上常用尺寸的各种要求的柱子框、墙体板、剪力墙板、楼面板等,本发明的优点是不用锯断模板即能容易组合。
如图6、图7、图8、图9和图10所示,当在模板上侧的长边外边框上安装或一体成型有斜面台阶10时,斜面台阶形状便于组装施工,此时同侧长边内边框上就不用开有紧固孔,且斜面台阶的正面与模板的正面为同一平面,在斜面台阶的外框上设置有7个从斜面台阶的外框穿过长边外边框的按所需尺寸间隔排列的紧固孔5,此时在位于斜面台阶的外框与长边外边框之间开有13个贯穿模板的正面和背面的所需尺寸间隔排列的紧固孔5,且此13紧固孔的每个与相应的模板的板面上的所述的13排的紧固孔均位于同一竖向中心线上排列,此时的于模板的正面板面上来看其有13排紧固孔、共计有55个紧固孔(见图中所示);当然上述图1中在没有安装或一体成型斜面台阶时其也可在模板的板面上排列有13排55个紧固孔。
在本发明附图所示的模板的正面来看,在长宽厚尺寸为1200毫米×680毫米×80毫米的特定尺寸模板中,其13排紧固孔5的分布是从左到右(以左端边沿算起)是:左边第1排紧固孔的中心距模板正面的左端边沿75毫米、第3排紧固孔的中心距第1排紧固孔的中心为150毫米、第4排紧固孔的中心距第3排紧固孔的中心为150毫米、第6排距第4排为150毫米、第8排距第6排为150毫米、第10排距第8排为150毫米、第11排距第10排为150毫米、第13排距第11排为150毫米,其中在位于第1排和第2排的中间位置设置有第4排的紧固孔、在位于第4排和第6排的中间位置设置有第5排的紧固孔、在位于第6排和第8排的中间位置设置有第7排的紧固孔、在位于第8排和第10排的中间位置设置有第9排的紧固孔、在位于第11排和第13排的中间位置设置有第12排的紧固孔;在第2排和第12排的紧固孔采用竖向排列,除了第2排和第12排的紧固孔外在模板正面的其它紧固孔均采用横向排列;每排有5个紧固孔的其最上一个紧固孔的中心距模板上边缘的距离为45毫米,相邻紧固孔的中心距为100毫米;每排有3个紧固孔的其最上一个紧固孔的中心距模板上边缘的距离为190毫米、相邻紧固孔的中心距为100毫米。在第3排的紧固孔与第4排的紧固孔之间分布有两排的拉筋孔,靠左边第1排有三个拉筋孔、其中心距离模板左端边沿为272.5毫米,相邻拉筋孔的中心间距为50毫米、最下端的拉筋孔的中心距模板下边缘的距离为172.5毫米,第2排有四个拉筋孔、其中心距离模板左端边沿为329.0毫米,相邻拉筋孔的中心间距为50毫米、最下端的拉筋孔的中心距模板下边缘的距离为147.5毫米。在第10排的紧固孔与第11排的紧固孔之间分布有两排的拉筋孔,靠右边的第1排有三个拉筋孔、其中心距离模板右端边沿为272.5毫米,相邻拉筋孔的中心间距为50毫米、最下端的拉筋孔的中心距模板下边缘的距离为172.5毫米,与第1排相邻的第2排有四个拉筋孔、其中心距离模板右端边沿为329.0毫米,相邻拉筋孔的中心间距为50毫米、最下端的拉筋孔的中心距模板下边缘的距离为147.5毫米。在模板的上侧面上设置的7个紧固孔,其最左边的紧固孔的中心距左边缘的距离为150毫米,相邻的紧固孔中心距为150毫米,每个紧固孔的中心距模板侧面的下边缘距离为40毫米。在模板的左右侧面的紧固孔为对称设置,其均有4个紧固孔,其最上边的紧固孔的中心距模板上缘的距离为190毫米,相邻的紧固孔的中心距为100毫米。在模板的下侧面上设置的15个紧固孔,其最左边的紧固孔的中心距左边缘的距离为75毫米,相邻的紧固孔中心距为75毫米,每个紧固孔的中心距模板侧面的下边缘距离为40毫米。

Claims (4)

1.一种组合式建筑模板,包括模板,其特征在于在模板的侧面上设置有符合所需个数的紧固孔(5),在模板的板面上设置有符合所需个数的紧固孔(5)和拉筋孔(8);在所述模板的背面一体成型有或安装有外边框(2)和内边框(3);在外边框(2)上开有自外边框直通至内边框的符合所需个数要求的紧固孔(5);在位于模板一个侧面的长边外边框上安装或一体成型有斜面台阶(10),在斜面台阶的外框上设置有从斜面台阶的外框穿过长边外边框的所需个数和间隔所需尺寸排列的紧固孔(5);
所述模板的正面(1)为平面,所述的模板的正面外缘与外边框(2)的外缘齐平且一体成型;外边框(2)和内边框(3)之间一体成型有或安装有间隔分布的梯形加强筋(4),梯形加强筋的梯形底与模板的背面一体成型,梯形加强筋的截面形状是从梯形底的宽度到梯形面的宽度是逐渐过渡缩小的;
在内边框围成的模板的背面空间通过两个大梯形加强筋(7)分隔成三个小模板背面空间,每个小模板背面空间上分布有符合要求个数的穿透模板的紧固孔(5),在两个大梯形加强筋(7)上各设置有符合所需个数要求的贯穿大梯形加强筋、模板背面和正面的拉筋孔(8);其中中间的小模板背面空间(7-1)中分布有7排贯穿模板的正面和背面的紧固孔(5),从左到右分布的7排贯穿模板的正面和背面的紧固孔其每排紧固孔个数依次为4-6个、2-4个、4-6个、2-4个、4-6个、2-4个和4-6个,贯穿模板的正面和背面的每排所述个数的紧固孔的排列是位于同一中心线上排列;在位于中间的小模板背面空间(7-1)两侧的左右小模板背面空间上均分布有三排贯穿模板的正面和背面的紧固孔(5),在左小模板背面空间(7-2)、右小模板背面空间(7-3)中从左到右分布的三排贯穿模板的正面和背面的紧固孔(5)的每排个数依次为4-6个、2-4个、4-6个;在模板的背面分布的13排的贯穿模板的正面和背面的紧固孔的排列中,其中所有5排的每排设置有2-4个紧固孔的在其2-4个紧固孔中每一个相应位置的紧固孔与相邻的相对应位置的紧固孔均排列在位于同一横向中心线上,而在所有每排有4-6个贯穿模板的正面和背面的紧固孔中的每个紧固孔与相邻相对应位置排列的紧固孔均在位于同一横向中心线上排列。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合式建筑模板,其特征在于在梯形加强筋与梯形加强筋之间围成梯形凹槽(6)、在梯形加强筋与外边框的内面之间围成梯形凹槽(6)、在梯形加强筋与内边框的内面之间围成梯形凹槽(6)、在梯形加强筋与内边框的内面以及外边框的内面之间围成梯形凹槽(6)以及在内边框的内面以及外边框的内面之间围成梯形凹槽(6),所述梯形凹槽的截面形状为自槽底至槽面为下小上大且是从小逐渐过渡到大的。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组合式建筑模板,其特征在于在位于紧固孔之外的每个小模板背面空间上设置有横竖交叉分布的梯形加强筋(3),横竖交叉分布的梯形加强筋为垂直交叉分布的梯形加强筋;在位于拉筋孔之外的每个大梯形加强筋上设置有竖立的梯形加强筋,在每个大梯形加强筋上在位于拉筋孔与竖立的梯形加强筋之间均设置有梯形凹槽(6),所述梯形凹槽的截面形状为自槽底至槽面为下小上大且是从小逐渐过渡到大,在每模板侧面的短边外边框上设置有四个穿过短边内边框的紧固孔(5)以及减轻孔(9),在模板下侧面的长边外边框上设置有15个穿过长边内边框的紧固孔(5),在模板上侧面的长边外边框上设置有15个或7个穿过长边内边框的紧固孔(5)以及减轻孔(9)。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组合式建筑模板,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模板其长宽厚尺寸为1200毫米×680毫米×80毫米的尺寸模板中,其13排紧固孔(5)的分布是以左端边沿算起从左到右是:左边第1排紧固孔的中心距模板正面的左端边沿75毫米、第3排紧固孔的中心距第1排紧固孔的中心为150毫米、第4排紧固孔的中心距第3排紧固孔的中心为150毫米、第6排的距第4排为150毫米、第8排的距第6排为150毫米、第10排的距第8排为150毫米、第11排的距第10排为150毫米、第13排的距第11排为150毫米,其中在位于第1排紧固孔和第3排紧固孔之间的中间位置处设置有第2排紧固孔、在位于第4排和第6排的中间位置设置有第5排紧固孔、在位于第6排和第8排的中间位置设置有第7排紧固孔、在位于第8排和第10排的中间位置设置有第9排紧固孔、在位于第11排和第13排的中间位置设置有第12排紧固孔;在第2排和第12排的紧固孔采用竖向排列,在模板正面的除了第2排和第12排的紧固孔外的其它紧固孔均采用横向排列;每排有5个紧固孔的其最上面一个紧固孔的中心距模板上侧边缘的距离为45毫米,相邻紧固孔的中心距为100毫米;每排有3个紧固孔的其最上面一个紧固孔的中心距模板上侧边缘的距离为190毫米、相邻紧固孔的中心距为100毫米;在第3排的紧固孔与第4排的紧固孔之间分布有两排的拉筋孔,靠左边第1排有三个拉筋孔、其中心距离模板左端边沿为272.5毫米,相邻拉筋孔之间的中心间距为50毫米、最下端的一个拉筋孔的中心距模板下边缘的距离为172.5毫米,第2排有四个拉筋孔、其中心距离模板左端边沿为329.0毫米,相邻拉筋孔之间的中心间距为50毫米、最下端的一个拉筋孔的中心距模板下边缘的距离为147.5毫米;在第10排的紧固孔与第11排的紧固孔之间分布有两排的拉筋孔,靠右边的第1排有三个拉筋孔、其中心距离模板右端边沿为272.5毫米,相邻拉筋孔之间的中心间距为50毫米、最下端的一个拉筋孔的中心距模板下边缘的距离为172.5毫米,与第1排相邻的第2排有四个拉筋孔、其中心距离模板右端边沿为329.0毫米,相邻拉筋孔之间的中心间距为50毫米、最下端的拉筋孔的中心距模板下边缘的距离为147.5毫米;在模板的上侧面上设置的7个紧固孔中、其最左边的紧固孔的中心距模板左边缘的距离为150毫米,相邻的紧固孔中心距为150毫米;在模板的左右侧面的紧固孔为对称设置,其共有4个紧固孔,其最上边的紧固孔的中心距模板上缘的距离为190毫米,相邻的紧固孔的中心距为100毫米;在模板的下侧面上设置的15个紧固孔,其最左边的紧固孔的中心距左边缘的距离为75毫米,相邻的紧固孔中心距为75毫米。
CN201310361071.XA 2013-08-19 2013-08-19 组合式建筑模板 Active CN10442064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361071.XA CN104420645B (zh) 2013-08-19 2013-08-19 组合式建筑模板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361071.XA CN104420645B (zh) 2013-08-19 2013-08-19 组合式建筑模板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420645A CN104420645A (zh) 2015-03-18
CN104420645B true CN104420645B (zh) 2016-06-29

Family

ID=5297070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10361071.XA Active CN104420645B (zh) 2013-08-19 2013-08-19 组合式建筑模板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4420645B (zh)

Citations (1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7224530A (ja) * 1994-02-10 1995-08-22 Shinko Kigyo Kk コーナー用型枠
CN2232953Y (zh) * 1995-11-24 1996-08-14 梁育雄 永久性组合式建筑型模
RU2070260C1 (ru) * 1991-04-23 1996-12-10 Вячеслав Александрович Гладкобородов Опалубочный щит
JP2002332709A (ja) * 2001-03-05 2002-11-22 Daicel Pack Systems Ltd プラスチック製型枠材
DE102005015508B3 (de) * 2005-04-05 2007-02-08 Peri Gmbh Betonschalelement
CN201169912Y (zh) * 2007-12-17 2008-12-24 江苏双良复合材料有限公司 建筑用框架结构复合材料平面模板单元
KR20100123231A (ko) * 2009-05-15 2010-11-24 장경환 조립 및 해체가 용이한 슬라이드형 보시공용 판넬
CN201786022U (zh) * 2010-09-01 2011-04-06 缪巍 塑料拼块组合建筑浇灌横梁模板
CN202284384U (zh) * 2011-07-12 2012-06-27 胡淑德 塑胶模板构造
CN102561677A (zh) * 2012-01-19 2012-07-11 郭正兴 轻型空腹钢框胶合板模板及组装方法
CN202380723U (zh) * 2011-12-20 2012-08-15 广东金柏能新材料有限公司 建筑用的塑料阳角模板
CN202500324U (zh) * 2012-03-13 2012-10-24 黄国威 一种铝合金模板
CN202544388U (zh) * 2012-03-23 2012-11-21 李彦锋 塑胶模板固定结构
CN202689527U (zh) * 2012-05-23 2013-01-23 广州毅昌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新型塑料平面模板
CN202689540U (zh) * 2012-05-23 2013-01-23 广州毅昌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新型塑料内角模板
KR20130026716A (ko) * 2011-09-06 2013-03-14 이옥순 갱폼용 플라스틱 발판
CN203394026U (zh) * 2013-08-19 2014-01-15 梁一峰 组合式建筑模板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40007656A1 (en) * 2002-07-12 2004-01-15 George Seela Reusable modular composite panel form system

Patent Citations (1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RU2070260C1 (ru) * 1991-04-23 1996-12-10 Вячеслав Александрович Гладкобородов Опалубочный щит
JPH07224530A (ja) * 1994-02-10 1995-08-22 Shinko Kigyo Kk コーナー用型枠
CN2232953Y (zh) * 1995-11-24 1996-08-14 梁育雄 永久性组合式建筑型模
JP2002332709A (ja) * 2001-03-05 2002-11-22 Daicel Pack Systems Ltd プラスチック製型枠材
DE102005015508B3 (de) * 2005-04-05 2007-02-08 Peri Gmbh Betonschalelement
CN201169912Y (zh) * 2007-12-17 2008-12-24 江苏双良复合材料有限公司 建筑用框架结构复合材料平面模板单元
KR20100123231A (ko) * 2009-05-15 2010-11-24 장경환 조립 및 해체가 용이한 슬라이드형 보시공용 판넬
CN201786022U (zh) * 2010-09-01 2011-04-06 缪巍 塑料拼块组合建筑浇灌横梁模板
CN202284384U (zh) * 2011-07-12 2012-06-27 胡淑德 塑胶模板构造
KR20130026716A (ko) * 2011-09-06 2013-03-14 이옥순 갱폼용 플라스틱 발판
CN202380723U (zh) * 2011-12-20 2012-08-15 广东金柏能新材料有限公司 建筑用的塑料阳角模板
CN102561677A (zh) * 2012-01-19 2012-07-11 郭正兴 轻型空腹钢框胶合板模板及组装方法
CN202500324U (zh) * 2012-03-13 2012-10-24 黄国威 一种铝合金模板
CN202544388U (zh) * 2012-03-23 2012-11-21 李彦锋 塑胶模板固定结构
CN202689527U (zh) * 2012-05-23 2013-01-23 广州毅昌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新型塑料平面模板
CN202689540U (zh) * 2012-05-23 2013-01-23 广州毅昌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新型塑料内角模板
CN203394026U (zh) * 2013-08-19 2014-01-15 梁一峰 组合式建筑模板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420645A (zh) 2015-03-1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5663075U (zh) 一种预制混凝土叠合楼板
CN105625161A (zh) 一种钢—混凝土组合梁的剪力连接件
CN104420645B (zh) 组合式建筑模板
CN203394026U (zh) 组合式建筑模板
CN105155745A (zh) 集成房屋楼板
CN109093838B (zh) 一种透光混凝土板
CN109227879B (zh) 一种三角形透光混凝土板及其制作方法
CN204781519U (zh) 一种轻质混凝土组合预制叠合楼板
CN105350701A (zh) 一种建筑砌块材料单元及其对接结构
EP2784237A1 (en) Composite mortar-based panel with properties of transparency to the light
CN109322436A (zh) 装配式柱体
KR101293548B1 (ko) 프리스트레스트 프리캐스트 박스 빔 구조 및 시공방법
CN203546992U (zh) 新型的楼层水泥构件结构
KR200443097Y1 (ko) 인서트 겸용 철근 받침구
CN209129205U (zh) 一种装配式l形墙体
CN103046512A (zh) 一种八边形隔层错排互锁可灌孔的新型挡墙砌块
CN209194832U (zh) 一种装配式柱体
CN203049612U (zh) 一种高抗剪强度砌块错层砌筑的新型挡墙
CN205894275U (zh) 一种单板连接的超高层装配式房屋
JP3144648U (ja) コンクリート用型枠
CN216181470U (zh) 预制梁的可重复利用模具
KR20150112211A (ko) 중공형 마그네슘 판넬의 제조 방법 및 이를 이용한 중공형 마그네슘 판넬 및 블럭
KR101320697B1 (ko) 거푸집 연결구 및 이를 이용한 거푸집 연결 방법
CN211312853U (zh) 一种采用构造柱、条形板的装配式栓锚结构板式房屋
CN203319094U (zh) 轻型货架支柱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