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418431A - 含有动植物油的污水的处理系统 - Google Patents
含有动植物油的污水的处理系统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4418431A CN104418431A CN201410446852.3A CN201410446852A CN104418431A CN 104418431 A CN104418431 A CN 104418431A CN 201410446852 A CN201410446852 A CN 201410446852A CN 104418431 A CN104418431 A CN 104418431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activated sludge
- sludge aeration
- fixed carrier
- filler
- animals oils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3/00—Biological 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 C02F3/02—Aerobic processes
- C02F3/12—Activated sludge processe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W—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WASTEWATER TREATMENT OR WASTE MANAGEMENT
- Y02W10/00—Technologies for wastewater treatment
- Y02W10/10—Biological 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Biodiversity & Conservation Biology (AREA)
- Microbiology (AREA)
- Hydrology & Water Resour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Water Supply & Treatment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Biological Treatment Of Waste Water (AREA)
Abstract
本发明课题是提供一种使用活性污泥曝气槽的生物学处理中,可以稳定且良好分解、除去含有动植物油的污水的处理系统。其解决手段为含有动植物油的污水进行生物学处理的污水处理系统,具有活性污泥曝气槽,所述活性污泥曝气槽具有流出口14和遮蔽板16,所述流出口使该活性污泥曝气槽中的含有污泥的液体流出,所述遮蔽板用于防止浮在活性污泥曝气槽中的含有污泥的液体上的动植物油从流出口14流出。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含有动植物油的污水的处理系统。
背景技术
从食品工厂、厨房、化妆品制造工厂等场所排出含有高浓度动植物油的有机性污水。这样的有机性污水经常被作为浮油(浮上油)排放,这种情况下,可以通过浮上分离(浮上分離)出去。然而,只通过浮上分离难以完全除去动植物油。
此外,将经分离回收的油份作为污泥处理的时候,也有因其处理或臭气,引起工作环境恶化的问题。处理对象为分散油或乳化油时,有时也采用加压浮上分离。然而,加压浮上分离存在因负荷变化等原因无法稳定地进行处理的问题。
以此为背景,例如专利文献1和2等提出了使用特殊的油分解菌,提高油份的分解能力的方法。
此外,已知的还有通过使用活性污泥曝气槽等的生物学的处理,处理含有动植物油的污水。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特开2002-018481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专利特开2002-233890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然而,传统的使用活性污泥曝气槽等的生物学的处理难以从含有动植物油的污水中充分地除去油份。
本发明鉴于上述事项,其目的是提供在使用活性污泥曝气槽的生物学处理中,可以稳定且良好地分解、除去含有动植物油的污水的油份的处理系统。
解决课题的手段
本发明具有以下构成。
[1]一种含有动植物油的污水的处理系统,是对含有动植物油的污水进行生物学处理的污水处理系统,其具有活性污泥曝气槽,所述活性污泥曝气槽具有流出口和遮蔽板,所述流出口使该活性污泥曝气槽中的含有污泥的液体流出,所述遮蔽板用于防止浮在所述活性污泥曝气槽中的所述含有污泥的液体上的动植物油从所述流出口流出。
[2]根据[1]所述的含有动植物油的污水的处理系统,所述活性污泥曝气槽之后具有分离槽,所述分离槽用于对从该活性污泥曝气槽流出的含有污泥的液体进行固液分离。
[3]根据[1]或[2]所述的含有动植物油的污水的处理系统,所述活性污泥曝气槽中投入有微生物固定化载体。
[4]根据[3]所述的含有动植物油的污水的处理系统,所述微生物固定化载体以聚丙烯为主要成分。
[5]根据[3]或[4]所述的含有动植物油的污水的处理系统,所述微生物固定化载体为满足下述条件(A)~(C)的圆筒状。
(A)外径:3~15mm
(B)内径:2~13mm
(C)长度:3~20mm
[6]根据[3]~[5]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含有动植物油的污水的处理系统,所述微生物固定化载体含有碳质填料和玻璃质填料中的至少一种。
[7]根据[6]所述的含有动植物油的污水的处理系统,相对于所述微生物固定化载体的总质量,碳质填料和玻璃质填料的比例为0.1%以上、小于5%。
[8]根据[6]或[7]所述的含有动植物油的污水的处理系统,所述碳质填料和玻璃质填料的长度为50μm~3mm,粗细为1μm~25μm。
[9]根据[3]~[8]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含有动植物油的污水的处理系统,所述微生物固定化载体的表面上形成有孔,该微生物固定化载体满足下述式(1)。
A/B≧0.8…(1)
A:具有1~1000μm直径的孔容的合计值
B:具有0.003~1000μm直径的孔容的合计值
发明效果
依据本发明的含有动植物油的污水的处理系统,可以在使用活性污泥曝气槽的生物学处理中,稳定且良好地分解、除去含有动植物油的污水的油份。
另外,本发明中,“动植物油”意指动物油和/或植物油。
附图说明
[图1]显示本发明的含有动植物油的污水的处理系统的一个例子的示意构成图。
[图2]显示图1的处理系统所具备的活性污泥曝气槽及分离槽的示意构成图。
[图3]图2的活性污泥曝气槽的示意平面图。
[图4]将从沉淀槽采样的处理水的己烷萃取物浓度相对于活性污泥曝气槽从开始运行所经过的天数作图的图表。
[图5]将从沉淀槽采样的含有污泥的液体的滤纸滤过量相对于活性污泥曝气槽从开始运行所经过的天数作图的图表。
符号说明
10 活性污泥曝气槽
12 活性污泥
13 微生物固定化载体
16 遮蔽板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
<含有动植物油的污水的处理系统>
图1是显示本发明的含有动植物油的污水的处理系统(以下,可仅记为“处理系统”。)的一个例子的示意构成图。图2是显示图1的处理系统所具备的活性污泥曝气槽及固液分离槽(分离槽)的示意构成图。
图1的处理系统中,首先,将从食品工厂、厨房、化妆品制造工厂等场所排放的、含有高浓度动植物油的污水作为原水贮藏在原水槽中,从该原水槽中取出原水导入浮上分离槽。接着,将在浮上分离槽中被分离了一部分油份后的浮上分离处理水导入调整槽,调整浮上分离处理水的流量、浓度等。
接着,经调整槽将浮上分离处理水导入活性污泥曝气槽,在活性污泥曝气槽对浮上分离处理水进行生物学处理。然后,将活性污泥曝气槽的污泥混合液导入固液分离槽,分离活性污泥与处理水。通过分离得到的活性污泥的至少一部分被送回活性污泥曝气槽,排出处理水。
(活性污泥曝气槽)
此例的活性污泥曝气槽10是将经调整槽的浮上分离处理水(以下,记为“处理对象水”。)进行处理的装置,将处理对象水导入该活性污泥曝气槽10。活性污泥曝气槽10中设置有将通过在图中被省略的鼓风机所供給的空气在该活性污泥曝气槽10内进行曝气(散气)的散气管11。此外,在该活性污泥曝气槽10内投入,将进行生物学处理的活性污泥12与微生物固定化载体13,所述微生物固定化载体13为使该活性污泥12中所含有的微生物固定化的同时,在活性污泥曝气槽10内流动的多数微生物的固定化载体13。此例中,从活性污泥曝气槽10的污泥混合液(含有处理对象水和活性污泥)经由具备膜单元21的膜分离槽20进行固液分离。
在活性污泥曝气槽10的槽壁上部,形成有将槽内的污泥混合液溢流到活性污泥曝气槽10之后(后续阶段)的膜分离槽20的流出口14。此外,活性污泥曝气槽10内的流出口14的附近,设置有为防止被投入活性污泥曝气槽10中的微生物固定化载体13从活性污泥曝气槽10中流出的载体流出防止网15。
此外,详见后述,此例中,活性污泥曝气槽10内的流出口14的附近,设置有为防止活性污泥曝气槽10的污泥混合液中上浮的动植物油未在槽内进行充分地生物学处理、即从流出口14流向活性污泥曝气槽10之后(后续阶段)的膜分离槽20的遮蔽板16。
(微生物固定化载体)
本实施方式中,作为活性污泥曝气槽10中使用的微生物固定化载体13,使用以聚丙烯为主要成分的载体。通过使用以聚丙烯为主要成分的载体,可以稳定且良好分解、除去含有动植物油的污水的油份。此外,在之后的固液分离中得到膜分离性良好的含有污泥的液体。
另外,主要成分是指含量超过50质量%的成分。
作为以聚丙烯为主要成分的微生物固定化载体,可列举包含至少含有聚丙烯的热塑性树脂成分和填料的组合物所成形的载体。作为微生物固定化载体的形状,可以列举圆柱状、圆筒状、球状、立方体状等,其中从微生物的附着性、在活性污泥曝气槽内的流动性等角度考虑,优选圆筒状。
作为构成热塑性树脂成分的聚丙烯以外的树脂,可以列举聚乙烯、聚氯乙烯、乙烯-乙酸乙烯基(エチレン-酢酸ビニル)共聚树脂、聚苯乙烯等,可以使用1种以上的这些化合物。
作为载体的主要成分的聚丙烯,只要是以丙烯作为主要成分聚合的物质即可,没有特别限定,例如可以使用通常的市售的聚丙烯。此外,也可以使用为改性而与少量乙烯共聚的丙烯、酸改性聚丙烯、再生聚丙烯等。
作为通常市售的聚丙烯,例如,可列举Japan Polychem Corporation(日本ポリケム(株))制造的商品名“Novatec PP BC4”(ノバテックPPBC4)、“Novatec PP BC4L”等。作为市售的酸改性聚烯,例如,可列举三井化学株式会社制造的商品名“ADOMER”(アドマー)、三洋化成株式会社制造的商品名“UMEX”(ユーメックス)等。
作为微生物固定化载体,从载体强度的角度出发,优选微生物固定化载体100质量%中含有聚丙烯70质量%以上,更优选含有超过95质量%。
作为微生物固定化载体优选含有填料。填料是具有粒状、棒状、纤维状等形状的天然或合成材料,可以使用在聚丙烯或根据需要使用的其他的热塑性树脂的成形温度中、不发生熔融或分解的材料形成的物质。使用填料的目的是提高微生物固定化载体的强度,此外,增大微生物固定化载体的表面积,提高其与微生物的亲和性等,等等。
微生物固定化载体的表面积,从其与微生物的亲和性的角度出发,优选为400m2/m3以上,更优选为4000m2/m3以上。
作为填料,优选使用主要由碳形成的碳质填料及主要由玻璃形成的玻璃质填料的至少一种。作为碳质填料,例如可列举活性炭、活性碳纤维、碳纤维等。作为玻璃质填料,可列举具有粒状、棒状、板状、纤维状等形状的玻璃。如果使用碳质填料及玻璃质填料的至少一种的话,少量的添加就可以大幅提高微生物固定化载体的强度。此外,载体表面的粗糙程度也明显地提高,可以增加微生物向微生物固定化载体的表面的附着量,含有动植物油的污水的处理效率优异。
此外,没有添加碳质填料及玻璃质填料的微生物固定化载体,添加至活性污泥曝气槽中后,很快被包裹在气泡中上浮,相反,添加有碳质填料及玻璃质填料的至少一种的微生物固定化载体,将这些填料添加入活性污泥曝气槽很少上浮,迅速开始良好地流动。可以认为,这是由于添加有碳质填料及玻璃质填料的至少一种的微生物固定化载体表面变得亲水化。
作为填料,从进一步提高微生物对微生物固定化载体的表面的附着性的角度出发,优选单独使用玻璃质填料。同时使用碳质填料和玻璃质填料的话,可以进一步地提高微生物的附着性。呈现该同时使用的效果的理由尚不明确,但可认为是可能由于碳质填料的对微生物的亲和性与玻璃质填料的对微生物的亲水性协同地发挥功能。
在微生物固定化载体100质量%中,优选以0.1质量%以上、小于5.0质量%的范围添加填料,更优选以0.3质量%以上、小于3.0质量%的范围添加,特别优选以1.0质量%以上、小于2.5质量%的范围添加。
填料的比例为上述范围的下限值以上的话,可以期待提高强度、其与微生物的亲和性的效果,在上述范围的上限值以下的话,可以良好地维持微生物固定化载体成形时的成形性,也可以抑制填料的成本。
同时使用碳质填料及玻璃质填料的情况下,从使微生物的附着性更优异的角度出发,碳质填料的质量相对玻璃质填料的质量比优选为0.02~2,更优选为0.1~1,进一步地优选为0.1~0.5。同时使用碳质填料及玻璃质填料的情况下,碳质填料在微生物固定化载体100质量%中的比例优选为2质量%以下,进一步地优选为1质量%以下。此外,优选0.1质量%以上,更优选0.3质量%以上。另一方面,玻璃质填料在微生物固定化载体100质量%中的比例优选为小于5质量%,更优选为3质量%以下。此外,优选0.1质量%以上,更优选1质量%以上。
使用纤维作为填料的话,提高微生物固定化载体的强度的效果、与使载体表面粗糙化的效果均可以得到提高。
从提高微生物固定化载体的强度的效果、和提高与微生物的亲和性的角度出发,填料的长度优选为50μm~3mm,更优选为100μm~2mm。从提高微生物固定化载体的强度的效果的角度出发,填料的粗细优选为1~25μm,更优选为5~20μm。
此处填料的长度是指沿填料的长度方向的长度,粗细是指与填料的长度方向垂直的面的最大直径。该垂直的面为正圆形时,最大直径为其直径,其为正圆形之外的形状时,最大直径是该形状的外接的正圆的直径。
本说明书中,填料的长度和粗细采用如下数值作为“填料的长度和粗细”:在微生物固定化载体中含有的填料中任选15根,取其通过显微镜观察测定的值的平均值。
微生物固定化载体可以容易地通过将聚丙烯和根据需要的其他热塑性树脂、及进一步优选与填料混合、熔融、挤出成形制造。可以不需要特別的装置或后续处理地制造,成本方面优异。
成形微生物固定化载体时使用的聚丙烯或根据需要使用的其他的热塑性树脂原料,使用颗粒状的物质的话,处理性上优异。此外,添加填料的情况下,优选使用以树脂和填料成形得到的母料粒。使用母料粒的话,相比不使用母料粒、将聚丙烯或根据需要使用的其他的热塑性树脂与切断为必要长度的填料相熔融混炼而挤出成形的方法,可以抑制填料的粉碎。因此,得到微生物固定化载体的强度非常优异,此外,处理性也格外优异。
制造母料粒时,考虑在挤出机中通过熔融混炼或切割等的工序,优选使用长度为3~12mm的填料,更优选使用5~10mm长度的填料。
母料粒可以通过以下方法制造,例如,数千根的纤丝形成的填料的粗线导入含浸模具,在纤丝间均匀地含浸熔融的树脂后,切割为规定长度进行颗粒化。
作为填料,同时使用碳质填料和玻璃质填料的情况下,作为母料粒,可以使用颗粒中同时含有碳质填料及玻璃质填料的物质,也可以同时使用含有碳填料的颗粒、和含有玻璃质填料的颗粒。
作为母料粒的具体例子,例如,可列举智索株式会社(チッソ(株))制造的长纤维玻璃纤维强化聚丙烯树脂(商品名“ファンクスターLR25Z”,玻璃纤维含量=50质量%),三菱丽阳株式会社制造的碳纤维強化聚丙烯树脂(商品名“パイロフィルPP-C20”,碳纤维含量=20质量%)等。
另外,微生物固定化载体,也可以作为任意成分含有碳酸钙、滑石粉、沸石、硫酸钡、氧化钛、钛酸钾、氢氧化铝等比重调整材料;为使其多孔质化的偶氮二羧酸酰胺(ADCA)、二亚硝基五亚甲基四胺(DPT)、碳酸系等的发泡剂及发泡助剂;各种添加剂。作为添加剂,例如,可列举使用粉末系发泡剂时,为提高与颗粒的分散性的以液态石蜡或非离子系表面活性剂主要成分的添加剂等。
任意成分可以在微生物固定化载体的制造时直接添加,也可以作为含有任意成分的树脂颗粒等添加。
作为微生物固定化载体的形状,优选如上所述的圆筒状。圆筒状的微生物固定化载体的尺寸为,例如外径为3~15mm、内径为2~13mm、长度为3~20mm的话,从微生物的附着性、活性污泥曝气槽内的流动性等角度优选。进一步优选外径为6~12mm,内径为5~10mm,长度为5~15mm。
微生物固定化载体的表面上形成有孔,优选该微生物固定化载体满足下述式(1)。
A/B≧0.8…(1)
A:具有1~1000μm直径的孔容的合计值
B:具有0.003~1000μm直径的孔容的合计值
为提高微生物固定化载体的活性,有效的方法是有效地提高载体上附着的微生物中的起作用的微生物的数量。为此,有效的方法是增加具有1μm以上直径的孔容。具有小于1μm直径的孔容多的话,虽然单位体积微生物固定化载体的表面积(比表面积)增大,但有效地起作用的微生物的数量几乎没有增加。因此,比表面积不足以作为微生物固定化载体的活性的指标。
此处,作为微生物固定化载体的活性的指标,使用上述A/B。
微生物固定化载体的更优选满足下述式(2),进一步优选满足下述式(3)。此外,A/B的上限为1。
A/B≧0.83…(2)
A/B≧0.85…(3)
本说明书中,孔容采用岛津制作所株式会社制造的“オートポア9520型”,通过压汞仪法进行测定。孔径的整个测定范围为分别对0.003~1000μm和1~1000μm进行,算出上述A和B。
另外,孔容测定中,将微生物固定化载体充分干燥后进行测定。
孔的直径过大的话,因含入气泡致使微生物固定化载体上浮而不优选。从该角度出发,孔径的上限优选为1000μm,更优选为700μm。另一方面,如上所述,孔径的下限优选为1μm,优选为2μm,更优选为4μm。
因此,具有在这样的上限及下限的范围内的直径的孔容的合计值的比例,相对于所述B(具有0.003~1000μm直径的孔容的合计值),优选为80%以上,更优选为83%以上,进一步优选为85%以上。该比例也可为100%。
微生物固定化载体的表面的孔,可以通过使微生物固定化载体中含有填料,添加所述发泡剂及发泡助剂、添加剂等形成。并且,A/B可以通过调整使用的填料的种类及尺寸,调整发泡剂、发泡助剂、添加及等种类及使用量等进行控制。
这样的微生物固定化载体,因其以聚丙烯为主要成分、优选含有填料,可以稳定且良好分解、除去含有动植物油的污水的油份。此外,在之后的固液分离中得到膜分离性的良好的含有污泥的液体。
(处理方法)
活性污泥曝气槽10中的生物学处理通过以散气管11使活性污泥曝气槽10内曝气、使附着有微生物的微生物固定化载体13流动来进行。作为处理条件,优选例如下述的条件。
·微生物固定化载体的投入量:活性污泥曝气槽的容量的10~20容积%。
·活性污泥曝气槽的水温:15~37℃。
·活性污泥曝气槽的溶解氧量:2.0mg/L以上。
·BOD容积负荷:0.5~3.0(kg-BOD/m3·日)。
·污泥浓度(MLSS):10~20000(mg/L)。
(遮蔽板)
如上所述,在图2的活性污泥曝气槽10的槽壁上部,形成有使槽内的污泥混合液溢流至活性污泥曝气槽10之后(后续阶段)的膜分离槽20的流出口14,在槽内中的流出口14的附近设置有遮蔽板16。设置遮蔽板16是为了防止从前一阶段(该例为调整槽。)送来的处理对象液的液面中上浮的动植物油,在活性污泥曝气槽10内也维持上浮于污泥混合液的液面上,未进行充分地生物学处理,从流出口14流往活性污泥曝气槽10之后(后续阶段)的膜分离槽20。如图2所示,遮蔽板16,该例中为半圆筒形,在高度方向的一部分露出液面上,高度方向的剩余的部分位于液面下,被设置在与平面方向基本垂直的方向上。从更有效地抑制动植物油的流出的角度出发,优选遮蔽板的液面上高度H及液面下深度D分别为5cm以上,更优选为20cm以上,进一步优选为30cm以上。遮蔽板的液面上高度H及液面下深度D的上限例如为100cm。遮蔽板的液面上高度H及液面下深度D,可根据活性污泥曝气槽10的深度的范围、含有活性污泥的液体及微生物固定化载体的流动状态、气泡的活动等进行设定。此外,如图3的平面图所示,使遮蔽板16环绕流出口14,其两侧末端16a、16b附着在活性污泥曝气槽10的内侧壁上的话,可以更有效地抑制动植物油的流出,可以稳定且良好地分解除去油份,因而优选。
如上述说明的本实施方式的处理系统的活性污泥曝气槽,因具有遮蔽板,可以防止活性污泥曝气槽中的含有污泥的液体中上浮的动植物油未经充分处理即从流出口流出。因此,活性污泥曝气槽中,可以稳定且良好的除去含有动植物油的污水的油份。
此外,如上说明的本实施方式例的处理系统,具有投入有以聚丙烯为主要成分的微生物固定化载体的活性污泥曝气槽10。因此,活性污泥曝气槽10中,可以有效地分解、除去含有动植物油的处理对象液的油份,依据活性污泥曝气槽10中的处理条件,油份的浓度可以降低至例如数十ppm。如果是这样的降低了油份浓度的含有污泥的液体,就可以在具备中空纤维膜等的分离膜的膜分离槽中充分地进行固液分离。
实施例
以下,对本发明进行举出实施例地具体说明。
[实施例1]作为活性污泥曝气槽的处理对象液,使用在表1所示组成及分析数值的合成废水中添加有市售的色拉油(日清奥利友株式会社(日清オイリオ(株))制造)的模拟液。色拉油,作为己烷萃取物质的,以每1L合成废水中300mg/L的方式添加。另外,合成废水和色拉油采用分别的管道进行添加。作为微生物固定化载体,如表2所示,使用以聚丙烯为主要成分、含有碳纤维和玻璃纤维作为填料的树脂组合物所形成的圆筒状的载体。表2中的碳纤维与玻璃纤维的含量是相对于微生物固定化载体100质量%的数值。
使用的微生物固定化载体的外径及长度,如表2所示,任一项均为10mm,内径为7.2mm。
微生物固定化载体中的碳纤维(碳质填料)的长度为3mm,粗细为17μm,玻璃纤维(玻璃质填料)的长度为3mm,粗细为7μm。
此外,微生物固定化载体的A/B为0.86。
另外,填料的长度及粗细、微生物固定化单体的A/B,均采用所述方法进行求取。
使用这样的模拟液和微生物固定化载体,在如表3所示生物学的条件中,在图2所示的活性污泥曝气槽及图示中省略的沉淀槽中进行水处理。使遮蔽板的液面上高度H为10cm,液面下深度D为5cm。
并且,每经过一定的日数,从沉淀槽对处理水进行采样,通过JIS K0102法分析处理水中的己烷萃取物浓度。结果如图4的图表所示。
此外,每经过一定的天数,从活性污泥曝气槽中对含有污泥的液体采样,作为膜分离性的指标测定滤纸滤过量。结果如图5所示。
滤纸滤过量是使用No.5C(JIS P 3801)的滤纸,过滤含有污泥的液体5分钟的滤液量。
[表1]
[表2]
[表3]
合成废水供给量 | 8.75L/day |
油份添加量 | 300(mg/L as n-Hex) |
BOD容积负荷 | 0.50(kg-BOD/m3·day) |
污泥浓度(MLSS) | 3000mg/L |
滞留时间(HRT) | 19.2小时 |
曝气量 | 0.8N-L/min |
[实施例2]
除作为微生物固定化载体、如表2所示使用由聚丙烯形成的圆筒状的载体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进行水处理、进行同样的评价。结果如图4~图5所示。另外,使用的微生物固定化载体的外径及长度的任一项均为10mm,内径为7.2mm。
[实施例3]
除活性污泥曝气槽中不使用微生物固定化载体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进行水处理,进行同样的评价。结果如图4~图5所示。
从图4的图表可知,活性污泥曝气槽中使用以聚丙烯为主要成分的微生物固定化载体的情况,相比不使用微生物固定化载体的情况,从经过天数的初期就可以稳定、良好地得到降低了己烷萃取物质的处理水。此外,从图5的图表可知其滤纸滤过量优异,在活性污泥曝气槽之后(后续阶段)设有膜分离槽进行处理时,膜分离性也良好。
[比较例1]
除未设置有遮蔽板以外,使用与实施例1相同的活性污泥曝气槽,进行模拟液的水处理。
其结果是模拟液中的油份浮在活性污泥曝气槽的液面上,不能在活性污泥曝气槽中处理,维持原状从流出口向沉淀槽流出。
由此可知,不设置遮蔽板时,活性污泥曝气槽中不能充分地处理油份。此外可见,在活性污泥曝气槽之后(后续阶段)设有膜分离槽进行处理时,从活性污泥曝气槽流出的油份导致膜发生闭塞,不能稳定地进行膜处理。
Claims (9)
1.一种含有动植物油的污水的处理系统,是对含有动植物油的污水进行生物处理的污水处理系统,
所述污水的处理系统具有活性污泥曝气槽,所述活性污泥曝气槽具有流出口和遮蔽板,所述流出口使该活性污泥曝气槽中的含有污泥的液体流出,所述遮蔽板用于防止浮在所述活性污泥曝气槽中的所述含有污泥的液体上的动植物油从所述流出口流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含有动植物油的污水的处理系统,所述活性污泥曝气槽之后具有分离槽,所述分离槽用于对从该活性污泥曝气槽流出的含有污泥的液体进行固液分离。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含有动植物油的污水的处理系统,所述活性污泥曝气槽中投入有微生物固定化载体。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含有动植物油的污水的处理系统,所述微生物固定化载体以聚丙烯为主要成分。
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含有动植物油的污水的处理系统,所述微生物固定化载体为满足下述条件(A)~(C)的圆筒状:
(A)外径:3~15mm,
(B)内径:2~13mm,
(C)长度:3~20mm。
6.根据权利要求3~5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含有动植物油的污水的处理系统,所述微生物固定化载体含有碳质填料和玻璃质填料中的至少一种。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含有动植物油的污水的处理系统,相对于所述微生物固定化载体的总质量,碳质填料和玻璃质填料的比例为0.1%以上、小于5%。
8.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含有动植物油的污水的处理系统,所述碳质填料和玻璃质填料的长度为50μm~3mm,粗细为1μm~25μm。
9.根据权利要求3~8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含有动植物油的污水的处理系统,所述微生物固定化载体的表面上形成有孔,该微生物固定化载体满足下述式(1):
A/B≧0.8…(1),
A:具有1~1000μm直径的孔容的合计值,
B:具有0.003~1000μm直径的孔容的合计值。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13182062 | 2013-09-03 | ||
JP2013-182062 | 2013-09-03 | ||
JP2014-155332 | 2014-07-30 | ||
JP2014155332A JP6295877B2 (ja) | 2013-09-03 | 2014-07-30 | 動植物油含有排水処理システム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4418431A true CN104418431A (zh) | 2015-03-18 |
Family
ID=5296865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410446852.3A Pending CN104418431A (zh) | 2013-09-03 | 2014-09-03 | 含有动植物油的污水的处理系统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4418431A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5893657A (zh) * | 2022-12-03 | 2023-04-04 | 知和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多面球体反硝化填料及其应用方法 |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H09206525A (ja) * | 1996-02-07 | 1997-08-12 |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 濾 材 |
JP2002018481A (ja) * | 2000-07-04 | 2002-01-22 | Hitachi Ltd | 含油排水の処理装置 |
JP2002233890A (ja) * | 2001-02-13 | 2002-08-20 | Mitsubishi Kakoki Kaisha Ltd | 含油排水処理装置 |
CN101337735A (zh) * | 2008-08-12 | 2009-01-07 | 浙江省环境保护科学设计研究院 | 悬浮生物滤池的污水处理装置及工艺 |
CN101348312A (zh) * | 2007-07-17 | 2009-01-21 | 旭化成化学株式会社 | 含油脂废水的处理装置及处理方法 |
-
2014
- 2014-09-03 CN CN201410446852.3A patent/CN104418431A/zh active Pending
Patent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H09206525A (ja) * | 1996-02-07 | 1997-08-12 |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 濾 材 |
JP2002018481A (ja) * | 2000-07-04 | 2002-01-22 | Hitachi Ltd | 含油排水の処理装置 |
JP2002233890A (ja) * | 2001-02-13 | 2002-08-20 | Mitsubishi Kakoki Kaisha Ltd | 含油排水処理装置 |
CN101348312A (zh) * | 2007-07-17 | 2009-01-21 | 旭化成化学株式会社 | 含油脂废水的处理装置及处理方法 |
CN101337735A (zh) * | 2008-08-12 | 2009-01-07 | 浙江省环境保护科学设计研究院 | 悬浮生物滤池的污水处理装置及工艺 |
Non-Patent Citations (1)
Title |
---|
方芳等: "多孔填料表面物理特性对生物膜附着的影响", 《工业用水与废水》 *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5893657A (zh) * | 2022-12-03 | 2023-04-04 | 知和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多面球体反硝化填料及其应用方法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KR102519431B1 (ko) | 처리 시스템 및 처리 방법 | |
JP2009039709A (ja) | 油脂含有排水の処理装置および処理方法 | |
US11685675B2 (en) | Reduction of substances in contaminated fluids using a naturally occurring biological growth media | |
Mahmoudkhani et al. | Copper, cadmium and ferrous removal by membrane bioreactor | |
Jing-Feng et al. | Comparison and analysis of membrane fouling between flocculent sludge membrane bioreactor and granular sludge membrane bioreactor | |
CN104418431A (zh) | 含有动植物油的污水的处理系统 | |
TW201446660A (zh) | 厭氣性處理方法 | |
KR100924992B1 (ko) | 활성-바이오 담체 및 이를 이용한 수처리 장치 | |
CN207062110U (zh) | 填埋市政污泥压滤尾水的处理系统 | |
Adabju | Specific moving bed biofilm reactor for organic removal from synthetic municipal wastewater | |
JP2004358328A (ja) | 微生物担体 | |
JP6295877B2 (ja) | 動植物油含有排水処理システム | |
CN219217758U (zh) | 一种基于地表水ⅲ类水质标准的深度处理系统 | |
CN102464403A (zh) | 用于废水处理的颗粒状载体及其制备方法和装置 | |
Dacewicz et al. | Application of a double layer sand filter with a PUR foams layer in the treatment of domestic sewage with an increased content of ammonia nitrogen | |
Tabassum et al. | Treatment of centrifugal mother liquid of polyvinyl chloride by internal circulation aerobic biofilm reactor: Lab to plant scale system | |
CN103708625A (zh) | 一种上浮生物过滤用轻型填料 | |
KR100512251B1 (ko) | 오·폐수 고도 처리용 판접촉재의 제조방법 | |
RU2605714C1 (ru) | Способ получения загрузки биофильтра с иммобилизационными свойствами | |
Al-Shammari et al. | Analysis of Sludge Settling and Rising Behavior in Sewage Treatment Plant in Kuwait | |
KR200331001Y1 (ko) | 오·폐수 고도 처리용 판접촉재 | |
JP2007283222A (ja) | 生物処理用担体 | |
CN113518764B (zh) | 废水处理设施的试验方法 | |
Mangarengi et al. | The Use of Polymeric Materials of 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 (PET) and Polypropylene (PP) as the media of Anaerobic-aerobic bioreactors in treating wastewater from the tofu industry | |
KR101532981B1 (ko) | 과립담체가 충전된 간헐폭기 공정을 이용한 폐하수 고도처리 방법을 구현하는 고도처리 장치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B02 |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
Address after: Within Japan Tokyo Chiyoda pill 1 chome No. 1 Applicant after: Mitsubishi Kasei Corporation Address before: Within Japan Tokyo Chiyoda pill 1 chome No. 1 Applicant before: Mitsubishi Reiyon Co., Ltd. |
|
CB02 |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 ||
WD01 |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50318 |
|
WD01 |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