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411971A - 电磁泵 - Google Patents

电磁泵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411971A
CN104411971A CN201380033898.6A CN201380033898A CN104411971A CN 104411971 A CN104411971 A CN 104411971A CN 201380033898 A CN201380033898 A CN 201380033898A CN 104411971 A CN104411971 A CN 10441197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rmature
core
insertion portion
receiving part
air gap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80033898.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411971B (zh
Inventor
A·米勒
M·米勒
O·奥立格施拉格尔
R·韦尔尼茨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homas Magnete GmbH
Original Assignee
Thomas Magnete GmbH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homas Magnete GmbH filed Critical Thomas Magnete GmbH
Publication of CN10441197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41197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41197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411971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BPOSITIVE-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 F04B35/00Piston pump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astic fluids and characterised by the driving means to their working members, or by combination with, or adaptation to, specific driving engines or motor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04B35/04Piston pump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astic fluids and characterised by the driving means to their working members, or by combination with, or adaptation to, specific driving engines or motor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the means being electric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BPOSITIVE-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 F04B17/00Pumps characterised by combination with, or adaptation to, specific driving engines or motors
    • F04B17/03Pumps characterised by combination with, or adaptation to, specific driving engines or motors driven by electric motors
    • F04B17/04Pumps characterised by combination with, or adaptation to, specific driving engines or motors driven by electric motors using solenoids
    • F04B17/048Pumps characterised by combination with, or adaptation to, specific driving engines or motors driven by electric motors using solenoids the fluid flowing around the moving part of the motor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Fluid Mechanics (AREA)
  • Compressors, Vaccum Pumps And Other Relevant Systems (AREA)
  • Reciprocating Pumps (AREA)
  • Electromagnetic Pump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磁泵,所述电磁泵包括刚好一个线圈,其中所述一个线圈具有纵向轴线;至少部分地在所述一个线圈中设置的铁磁性第一芯部、至少部分地在所述一个线圈中设置的铁磁性第二芯部、以及铁磁性电枢,其中主气隙(151)在电枢与第一芯部之间设置,其中径向副气隙(152)在电枢的插入部分(117)与第二芯部的朝向纵向轴线的接收部分(118)中设置,其中铁磁性电枢具有在朝向第一芯部的前部区域中沿行程方向缩窄的截头锥形轮廓部,其中电枢与第一芯部之间的磁性力在第一气隙(151)的闭合过程中大于电枢与第二芯部之间的磁性力。

Description

电磁泵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磁泵。
背景技术
从实践中已知的电磁泵包括沿着纵向轴线延伸的线圈,所述线圈分别被第一铁磁性芯部和第二铁磁性芯部部分地穿入。铁磁性芯部在线圈的内部彼此隔开,在激励线圈时,穿入两个芯部的电枢由于引发的磁场而至少部分地移位。在该情况下,轴向主气隙(primary air gap)在第一铁磁性芯部与电枢之间设置,并且径向副气隙(secondary airgap)在第二铁磁性芯部与电枢之间设置,电枢的在第二芯部中被引导的插入部分以筒形方式改进。在该情况下,筒形插入部分被接收在第二芯部的等同筒形接收部分中,有助于电枢插入的斜面能够在接收部分的朝向第一芯部的端面区域中设置。然而,以不利的方式,由于插入部分的筒形改进,磁路的结构设计显著地受到第一铁磁性芯部以及所述电枢的朝向第一铁磁性芯部的电枢头的限制。在附加不利的方式中,电枢朝着激励线圈端部的运动必须受到用于制动的耗成本的电子系统控制,以便获得与显著指数增长的行程力特性不同的行程力特性。
专利公开文献DE102008058046A1在示例性实施例中描述一种电磁往复泵,其带有线圈以及部分地在线圈中设置的第一铁磁性芯部和第二铁磁性芯部。铁磁性电枢被接收在由不导磁材料制成的支承套筒中,所述支承套筒设置在第二芯部的朝向第一芯部的接收部分中。主气隙在电枢与第一芯部之间设置,并且副气隙在电枢的插入部分与第二芯部的接收部分之间设置。在朝向第一芯部的端部,磁性电枢包括凹部,在所述凹部中接收第一弹簧,所述第一弹簧在第一芯部的远离所述电枢的端部处支承在第一芯部上。在上面支承有第二弹簧的第一端部的支承元件设置在电枢的朝向第二芯部的端部上。第二弹簧的第二端部被支承在计量缸的凹部上,所述计量缸被接收在第二芯部中。当激励线圈时,由于与第一弹簧的弹簧力相反的磁性力,电枢沿着第一芯部的方向移位,主气隙闭合。在该连接中,电枢与第一芯部之间的磁性力大于电枢与第二芯部之间的磁性力。插入部分和接收部分不包括任何锥形部分,借助于所述锥形部分能够实现在行程上变化的行程力特性。为了不同于显著指数增长行程力特性的改进,必须采取附加的措施,诸如例如设置控制电子件。
专利公开文献US2009/0200499A1示出了一种用于泵的电磁线性驱动器,所述泵带有部分被第一铁磁性芯部和第二铁磁性芯部封闭的线圈。带有轭部分和磁性部分的铁磁性电枢被容纳以便在第一芯部和第二芯部的中央区域中能够移位。电枢包括第一引导部分和第二引导部分,借助所述引导部分,电枢在第一定心盘和第二定心盘中被引导。在电枢与第一芯部之间还有电枢与第二芯部之间实现气隙。然而在电枢与第一芯部之间没有设置主气隙。因而,在第一气隙的闭合操作期间,在电枢与第一芯部之间没有产生比电枢与第二芯部之间磁性力大的磁性力。最后,也没有设置带有至少一个锥形部分的插入部分,所述锥形部分具有与铁磁性电枢前部区域的截头锥形轮廓部不同的张角。
专利公开文献DE1101960B描述了一种电磁泵,包括被铁磁性壳体封闭的线圈。壳体形成了筒形泵室,在所述泵室中接收铁磁性芯部。铁磁性电枢附加地在泵室中接收以便能轴向地移位,气隙在电枢与所述芯部之间形成。泵室在与芯部相对定位的端部上通过由非导磁材料制成的闭合凸缘而被限定。借助于在芯部和电枢上支承的弹簧,电枢相对于闭合凸缘被偏压,邻接部在电枢上由电枢的径向突出的插入部分形成,以所述方式电枢在泵室中被引导。当激励线圈时,由于与弹簧力反向的磁性力,电枢沿着芯部的方向移位。在线圈已被去激励后,电枢返回至受偏压的起始位置。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电枢还能具有锥形形状。没有提供至少部分地在线圈中设置的第二芯部,也并非是至少部分地在线圈中设置的第二芯部。失去了电枢的插入部分与第二芯部的接收部分之间的径向副气隙,以使得在使得第一气隙闭合的操作期间,电枢与第一芯部之间的磁性力比电枢与第二芯部之间的磁性力大。最后,也没有设置带有至少一个锥形部分的插入部分,所述锥形部分具有与铁磁性电枢前部区域的截头锥形轮廓部不同的张角。
专利公开文献DD128346A1示出了一种带有线圈和第一铁磁性芯部的电磁驱动器。带有插入部分的铁磁性电枢被接收以便能在第二铁磁性芯部的接收部分中移位。在电枢与第一芯部之间还有在电枢与第二磁性芯部之间设置主气隙和副气隙。当激励线圈时,电枢与第一芯部之间的磁性力大于电枢与第二芯部之间的磁性力,因此电枢沿着第一芯部的方向移位并且主气隙闭合。电枢的插入部分包括台阶式轮廓部。并未示出如下的铁磁性电枢,该铁磁性电枢带有朝向第一芯部并且具有沿行程方向缩窄的截头锥形轮廓部的前部区域。未示出电枢的前部区域以及带有至少一个锥形部分的插入部分,所述电枢的前部区域径向地突出超过第二芯部接收部分的朝向第一芯部的端面,所述锥形部分具有与铁磁性电枢前部区域的截头锥形轮廓部不同的张角。
专利公开文献DE69607230T2描述了一种包括线圈和第一铁磁性芯部的电磁泵。第二铁磁性芯部与第一芯部相对地设置,第一芯部和第二芯部形成了泵的低压室。铁磁性电枢被接收成以便能在低压室中移位。主气隙在电枢与第一芯部之间设置,并且副气隙在电枢与第二芯部之间设置。电枢包括接收部分,在所述接收部分上支承弹簧的第一端部。弹簧的第二端部被支承在泵的限定了低压室的壳体部件的延续部上。因此,电枢相对于第二芯部的垫片被预加应力。当激励线圈时,电枢与第一芯部之间的磁性力大于电枢与第二芯部之间的磁性力,因此电枢沿着第一芯部的与弹簧力相反的方向移位。在该连接中,电枢与第一芯部之间的主气隙减小。在线圈去激励的状态下,电枢由于弹簧力而返回至起始位置。电枢的轮廓包括带有不同直径的筒形部分以及锥形部分。没有示出如下的铁磁性电枢,所述铁磁性电枢带有以沿行程方向缩窄的截头锥形轮廓部朝向第一芯部的前部区域,或者所述电枢的前部区域径向地突出超过第二芯部接收部分的朝向第一芯部的端面。最后,没有设置带有至少一个锥形部分的插入部分,所述锥形部分具有与铁磁性电枢前部区域的截头锥形轮廓部不同的张角。
专利公开文献US2006592A示出了一种电磁泵,其包括第一线圈和第二线圈,所述第一线圈和第二线圈在泵壳体中彼此轴向隔开地布置。第一线圈和第二线圈在内侧上以径向的方式通过支承套筒限定,所述支承套筒由非导磁材料制成并且形成了所述泵的泵室。泵室在沿轴向的一端通过被第二线圈部分围绕的第一铁磁性芯部限定。另一方面,泵室在轴向方向上通过被第一线圈部分围绕的第二铁磁性芯部限定。铁磁性电枢被接收在泵室中以便能轴向移位。当激励线圈时,电枢由于电磁性力而沿着第一芯部的方向移位,主气隙闭合。当去激励第一线圈并且激励第二线圈时,电枢由于沿相反方向作用的磁性力而沿着第二芯部的方向移位,副气隙闭合。电枢在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包括锥形插入部分,所述锥形插入部分与第一芯部和第二芯部中的锥形接收部分对齐以使得电枢能被引导到第一芯部和第二芯部中。没有示出带有刚好一个线圈的电磁泵。也没有示出电枢的插入部分与第二芯部的朝向纵向轴线的接收部分之间的径向副气隙。也没有示出带有至少一个锥形部分的插入部分,所述锥形部分具有与铁磁性电枢前部区域的截头锥形轮廓部不同的张角。
FR2428343A1描述了一种带有线圈的电磁线性驱动器,所述线圈设置在壳体中。线圈以夹紧的方式在第一半壳体和第二半壳体之间接收并且伸入致动器室中。U形铁磁性芯部绕着线圈设置。铁磁性电枢穿透线圈和所述芯部,并且被接收以便借助于第二半壳体中的第一筒形引导部分以及借助于第二筒形引导部分能在第一半壳体中移位。第二引导部分被一弹簧封闭,所述弹簧在一端支承在第二半壳体上并且在另一端支承在被固定在电枢上的弹簧板上,以使得电枢相对于第二半壳体被偏压。当激励线圈时,电枢由于与偏压力相反的磁性力而沿着第二半壳体的方向移位。通过线圈被去激励,考虑到弹簧的复位作用,电枢返回至起始位置。电枢沿着位于所述芯部和线圈中的部分以锥形方式实现。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磁泵,所述电磁泵使得有利的行程力特性成为可能。
该目的根据本发明通过具有权利要求1特征的电磁泵实现。
根据本发明,一种电磁泵包括具有纵向轴线的线圈、至少部分地在所述线圈中设置的第一铁磁性芯部和至少部分地在所述线圈中设置的第二铁磁性芯部、还有铁磁性电枢。当激励线圈时产生遍布两个芯部和电枢的磁场。在该情况下,所述磁场必须将电枢与第一芯部之间的主气隙以及电枢的插入部分与第二芯部的转向所述纵向轴线的接收部分之间的副气隙桥接,其中在闭合操作期间作用于电枢与第一芯部之间的磁性力总是大于电枢与第二芯部之间的磁性力。
电枢的插入部分以及第二芯部的接收部分的至少其中之一包括不同于筒形形式的轮廓部。有所不同的轮廓部本身优选为筒形,例如实现为径向环或径向凹槽。以有利的方式,这样的话,由于对电枢的插入部分和/或对第二芯部的接收部分的几何形状简单修改,在与要求相对应的一个产品系列中能实现不同的特性。
优选地,行程力特性和/或行程力改进包括在行程运动开始时尽可能强的力,其中相反地,在中间行程区域仅仅产生平均力,该平均力朝着行程的结尾明显地减少。
由于几何形状的修改,副气隙处的磁阻强烈地取决于行程,并且与主要阻力相比,该磁阻比已知升降磁铁的情况更大。由于以相对应的方式对有所不同的轮廓部进行了改进,所以铁磁性电枢的行程力能与电枢的相应运动部分相匹配。
由于对限定了副气隙的泵部件几何形状的修改,电磁泵使得可以借助于由于激励线圈时获得的电枢向前运动来影响、尤其是增加或减少力,以及修改电枢行程路径上的力。相应地,由于修改电枢行程的最后部分区域中的副气隙,所以可以尤其是影响所述力以使得电枢并非以最大力移位,而是经历制动并且因此泵的材料承受较少的磨损和撕裂。因此,能够避免昂贵的对线圈激励的电子减少并且能提供简单、成本高效的启动。此外,电磁泵的使用寿命延长并且对泵相应部件的机械要求降低。
根据电磁泵的第一优选改进,提供的是电枢的插入部分与第二芯部的接收部分的至少其中之一包括一轮廓部,该轮廓部在副气隙的至少六分之一、优选四分之一的最大轴向延伸部上不同于筒形形状。
以权宜的方式,所述区域(在该区域中设置插入部分或接收部分的不同于筒形轮廓的轮廓部)设置在距第二芯部的朝向第一芯部的端面一间隔处。例如,不同于筒形轮廓的轮廓部能由接收部分或插入部分区域中的台阶形成,还可以的是设置多个台阶。尤其是,对于不同于插入部分本身周缘的筒形轮廓的区域而言,继而还可以包括一筒形周缘部分,然而所述筒形周缘部分的至电枢轴线的间距不同于插入部分的周缘至电枢轴线的间距。对于相对应的区域可以由多个子台阶构成,所述子台阶优选以旋转对称的方式实现。然而还可以提供不同于旋转对称的改进。优选可对第二芯部的接收区域的朝向第一芯部的一端上设置收缩部。因此,在电枢行程运动的端部区域中磁阻被有利地减少,从而能获得强力的流体发射。然而,以有利的方式,也可对第二芯部的接收区域的远离第一芯部的一端上设置收缩部。因此,在电枢的行程运动的端部区域中磁阻被有利地增加,从而在电枢接触第一芯部之前行程运动被有利地制动。
以权宜的方式,插入部分和接收部分二者都设有不同于筒形轮廓的区域,并且优选但并非必须地部分重叠,以使得由于致动器的行程,副气隙的构造在副气隙的至少六分之一、优选四分之一的最大延伸部上受到影响,其同样在线圈的去激励状态中采用。因而,例如能提供为相对于插入部分的周缘凹入的区域在插入部分上以如下方式设置,以使得所述区域以如下方式在带有同样凹入区域的接收部分上布置,其中当达到致动器的特定行程时,插入部分与接收部分重合并且因此以特别的方式影响行程的所述阶段。可针对行程的起始阶段提供同一设置。以特别优选的方式,接收部分的凹入区域形成了接收部分的朝向第一芯部的一端上的收缩部,并且插入部分的凹入区域形成了电枢的远离第一芯部的一端上的凸缘。在该情况下,这以有利的方式引起了电枢的行程运动的端部区域中磁阻的强烈减少。
根据优选的又一改进,提供的是电枢的插入部分与第二芯部的接收部分的至少其中之一包括一轮廓部,该轮廓部在副气隙的至少三分之一最大轴向延伸部的区域上不同于筒形轮廓。以权宜的方式,副气隙的最大轴向延伸部的、在其上插入部分和/或接收部分不同于筒形轮廓的那个区域构成了超过一半的、以特别优选的方式超过四分之三的相对应的延伸部,以使得当电枢移位时发生的效果尤其被标记。优选提供的是,尤其插入部分与接收部分二者不同于筒形形状以便以作为结果的尤其高效的方式影响副气隙。有所不同的轮廓部优选遍布多个和/或更大的区域,以特别优选的方式,设置不同于筒形轮廓并且彼此间隔开的至少两个轮廓部分。因此有利地形成了如下的电磁泵,所述电磁泵具有在电枢运动的精确可限定时刻处改善了的磁通量传导性。
根据电磁泵的第二优选改进,提供的是电枢的插入部分与第二芯部的接收部分的至少其中之一在副气隙的至少六分之一、优选四分之一的最大延伸部的区域上以锥形方式实现。作为对该改进的替代,可设置成以抛物线形、椭圆形或双曲线形实现电枢的插入部分或第二芯部的接收部分来代替锥形实现方式或是与锥形实现方式相结合。由于以合适的方式选择插入部分或接收部分的形式,所以能制成适用于特定情况的泵。以权宜的方式,相应实现的插入部分或接收部分遍布相对应部件的超过一半的轴向延伸部上,尤其是遍布副气隙区域中整个轴向延伸部。从制造的观点这能由作为整体的接收部分制成,或者在任何情况下在接收电枢插入部分的区域上经历稍微的锥形改进而制成,然而所述锥形改进仅仅不同于筒形形状很小的程度。以权宜的方式,但并非必须的,电枢的插入部分以同一锥角实现,以使得当线圈被去激励时,插入部分的外侧锥部具有与接收部分的内侧锥部最大的近似度。随着线圈被激励,副气隙的宽度增加,并且以相应的方式力随着电枢行程的增加而减少。作为对该改进的替代,可以通过颠倒内侧锥部与外侧锥部的定向使得力随着行程增加而增加。必须理解的是,以锥形方式实现的部分也可用筒形台阶部彼此隔开,或者然而可仅设置在所述部分的周缘区域中。
根据电磁泵的第三优选改进,提供的是电枢的插入部分与第二芯部的接收部分的刚好其中一个包括带有加宽副气隙的台阶部。因此,以高效的方式仅仅必须机加工两个部件(电枢的插入部分与第二芯部的接收部分)的其中之一以达到如下效果,即该部件例如借助在电枢插入部分上设置的、形成棱形或圆环形凹槽的凹部包括带有加宽副气隙的台阶部,或者其中凹入的且权宜的是周缘环形的凹槽在接收部分的区域中设置。尤其是当电枢的插入部分以相对应的方式实现时,从制造的观点这能以简单的方式实现,并且相应机加工的电枢能用在现有的芯部中。此外,取决于电枢上台阶部位置的选择,在有关行程以及力的修改强度二者方面都能设定不同的特性,从而多个不同的电枢能以模块化系统的方式插入同一芯部中,所述模块化系统分别适于特定泵的要求。从制造的观点,所实现的方案也能以简单的方式实现并且因此能够以成本高效的方式制造。
根据电磁泵的又一优选的改进,提供的是从电枢的插入部分径向突出的突伸部包括朝向第一芯部的面。以有利的方式,当线圈被激励时,可以在电枢上产生修改的轴向磁性力。在电枢的插入部分前方径向凸出的突伸部以旋转对称的方式被权宜地实现,以使得所述突伸部以环形方式包围插入部分。在该连接中,突伸部不同的截面是可能的,例如梯形、三角形、矩形、燕尾形、大的U形等等。此外,可以设置超过一个突伸部,例如带有形成为大W形的截面,或者设置带有不同截面的多个突伸部,所述多个突伸部一个在另一个后方地定位。所述至少一个突伸部包括朝向第一芯部的面,这意味着该突伸部具有在电枢被激励时沿电枢行程方向指向的至少一个组件。在尤其简单实现的情况下,所述面位于与行程方向正交的平面中,然而对于所述面而言还可以包括截头锥形形式的倾斜部。以权宜的方式,突伸部仅仅在插入部分的少于其六分之一延伸部的纵向部分上延伸,并且设置在周缘部分的一点处,即使在最大行程时该点也仍与接收部分的朝向第一芯部的端面轴向地隔开。
根据电磁泵的又一优选改进,提供的是第二芯部的接收部分包括指向所述纵向轴线的内侧突伸部。因此,泵中的磁通量密度增加以使得修改的磁性力施加到电枢上。内侧突伸部权宜地包括朝向第一芯部的面,并且在设计为对称的情况下还包括背离第一芯部的面。
如果电枢的插入部分包括突出的突伸部并且第二芯部的接收部分包括内侧突伸部,由于随着电枢的行程而接近于彼此或远离彼此移动的所述两个部件之间的磁相互作用,可以获得使得电枢的力随行程升高或降低的力分量。因此,由于选择突伸部的位置或内侧突伸部的位置而简单地实现的轴向力分量在副气隙的区域中变得有效。由于合适地布置突伸部以及内侧突伸部(那意味着无论是突伸部沿着朝向内侧突伸部还是远离内侧突伸部的方向移位)而产生各情况下所期望的力分量。必须理解的是在设置超过一个突伸部和/或超过一个内侧突伸部的情况下,重叠效应是可能的。以权宜的方式,内侧突伸部与突伸部在轴向突伸部上部分重叠。在该连接中,两个突伸部的轴向相对定位的部分的有效轴向面优选相比于电枢锥部和电枢对立部的轴向相对面更小;面之间的比率优选小于1:10,以特别优选的方式小于1:25。
根据电磁泵优选的又一改进,在副气隙的区域中,电枢的插入部分的最大外径比第二芯部的接收部分的最小内径小。作为结果所实现的是在第一或第二芯部其中之一的两部件式或多部件式改进不必是必须的情况下泵被有利地简单安装,是因为电枢能简单地插入第二芯部中而例如不需要第二芯部相对于电枢旋转或是不需要第二芯部的两部件式改进。
根据优选的改进,提供的是不同于筒形形状的轮廓部包括多个台阶。为此,所述多个台阶可设置在电枢的插入部分中和/或第二芯部的接收部分中,因此产生在行程上适应的或单独影响的力进展曲线。通过设置多个轴向偏置的轮廓部分,即使在小磁性行程的情况下,在电枢与接收部分之间也有利地实现充分的重叠面,是因为所述轮廓部分针对磁阻是平行作用。
在优选的又一改进中,电枢的插入部分移出、优选完全地移出第二芯部的接收部分。因此,磁阻增加,其以有利的方式实现在行程运动结尾处对电枢运动的制动,作为结果,在行程运动结尾处电枢接触第一芯部的强度以有利的方式被衰减。
由塑料等制成的支承套筒可设置为接收部分的用于引导电枢的延伸部。支承套筒也可设置为在电枢或接收部分中内衬一凹入的凹槽。尤其是当凹入的凹槽设置在接收部分的端面区域(电枢的插入部分至少延伸出该端面直到仅仅凹槽仍与插入部分重叠)中时,在不以显著方式损害磁性力的情况下支承套筒引起插入部分的居中。为此,支承套筒权宜地从不导磁并且因此大体上与气隙磁性等同的材料选择。作为对该改进的替代,还可以提供相比于接收部分的材料具有更低导磁性的材料(例如带有植入的铁磁性颗粒的塑料),因此磁阻在内衬区域中是能调节的。尤其地,在同一时间,支承套筒能对接收部分的不同于筒形形状的区域加内衬并且延长了所述接收部分。因而,例如由聚四氟乙烯制成的支承套筒能附接至接收部分的端面。
根据优选的又一改进,提供的是电枢的前部区域径向地突出超过第二芯部的接收部分的朝向第一芯部的端面。然而对于电枢的前部区域而言还可以具有减少的外径,该减少的外径并不径向地突出超过接收部分的朝向第一芯部的端面。因此,主气隙区域中的磁性力能够尺度上更小并且以相对应的方式该磁性力仍与副气隙区域中的磁性力重叠,是因为磁场的轴向分量明显超过磁场的径向分量。尽管如此,最重要的是当磁场的相反指向的轴向分量在副气隙的区域中影响时,因而实现电枢对激励的可比较的平缓的响应特性。由于调节对应的参数,所以例如电枢的性能能借助于电流强度而被至少近似线性化地实施,其结果是以特别有利的方式部件行程也能例如使用压力调节泵设定。在压力调节泵的情况下,弹簧力与(适用的话)电枢的有效活塞区匹配成使得电枢不被与行程方向相反地忽动忽停地重置并且喷射特定的体积,而并非是压力在出口管线中调节。
电磁泵优选的是特征在于电枢的插入部分的锥形部分与电枢的前部区域沿行程方向缩窄的截头锥形部分相反地缩窄,其结果是实现了磁性力的使得致动器移位的轴向分量、尤其是与行程方向相反地作用的轴向分量。
在该连接中,有利提供的是电枢的插入部分的锥形部分部分地在接收部分以外延伸。
接收部分的与行程方向相反地缩窄的锥形部分接下来优选地邻接第二芯部的朝向第一芯部的端面。
以权宜的方式,电枢的插入部分的与行程方向相反地缩窄的锥形部分相比电枢的前部区域的沿行程方向缩窄的截头锥形轮廓部更陡。
当接收部分的、位于接收部分的与行程方向相反地缩窄的锥形部分以外并沿泵送方向指向的区域被以筒形方式实现时,产生了能以特别简单方式安装的泵。尤其是当插入部分的穿入接收部分的筒形区域的区域也以筒形方式实现时,两个部件能简单地彼此匹配进入。
电磁泵以优选的方式被从包括往复泵、隔膜泵、压力调节泵和计量泵的组中选择。
本发明的进一步优点、特征以及进一步改进由以下对优选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还有由从属权利要求而产生。
附图说明
图1示出了穿过带有副气隙第一优选实施例的电磁泵的纵向剖面。
图2示出了根据图1实施例的放大细节。
图3示出了副气隙的带有锥形渐变插入部分的第二实施例。
图4示出了副气隙的带有台阶化插入部分的第三实施例。
图5示出了副气隙的带有锥形渐变插入部分和互补式接收部分的第四实施例。
图6示出了副气隙的带有波形轮廓插入部分的第五实施例。
图7A-C示出了副气隙的第六实施例的运动进程。
图8示出了副气隙的带有插入部分和接收部分中凹槽的又一实施例。
图9示出了穿过带有副气隙又一优选实施例的电磁泵的纵向剖面。
具体实施方式
图1示出了被实现为计量泵的电磁泵100,具有壳体101、在壳体101中设置的电磁线圈102、第一铁磁性芯部103和第二铁磁性芯部104。电磁线圈102缠绕在线圈承载件105上并且在线圈承载件的内侧区域中分别被第一铁磁性芯部103和第二铁磁性芯部104部分地穿入。两个铁磁性芯部103、104被限定了间隔106的泵室107彼此隔开,第一铁磁性芯部103包括馈送管线108并且第二铁磁性芯部104包括出口管线109以用于待输送的流体。能运动的、铁磁性电枢110设置在泵室107中,所述电枢110借助于在电枢110与第一芯部103之间设置的弹簧111而被偏压到电磁泵100的输送方向112。电枢110具有大体上中空-筒形形式并且被活塞杆113在所述电枢整个的纵向延伸部穿过,活塞杆113在输送方向112上突伸超过电枢110并且在该情况中穿过计量缸114。电枢110在其朝向第一芯部103的前部区域115中包括沿行程方向缩窄的截头锥形轮廓部。第一芯部103包括锥形对立部119,所述锥形对立部朝向电枢110并且以与电枢110的前部区域115互补的方式实现,电枢110与锥形电枢对立部119之间的区域被指定为主气隙。前部区域115伸入两个芯部103、104之间的轴向间隔部中。电枢110以如下方式延伸,即远离第一芯部103并实现为插入部分117的一端部进入第二芯部104的接收部分118中,电枢110的前部区域115径向上突出超过第二芯部104接收部分118的朝向第一芯部103的端面。电枢110的插入部分117与第二芯部104的接收部分118之间的区域被指定为副气隙。
电枢110的前部区域115与第一芯部103的对立部119之间的区域限定了主气隙151,该主气隙的轴向延伸量在线圈102被去激励时为最大。电枢110的插入部分117的周缘面与第二芯部104的朝向线圈102纵向轴线的接收部分118在它们彼此相对的区域中限定了大体上径向的副气隙152。所述纵向轴线在图1中被指定为153。当激励线圈102时,考虑到产生的磁场,电枢110与第一芯部103之间的磁性力在第一气隙151的闭合操作期间大于电枢110与第二芯部104之间的磁性力。
当激励线圈102时,在线圈102内部产生磁场,铁磁性电枢110受到与输送方向112相反的磁性力的作用并且移位。磁性力使得电枢110沿着第一芯部103的方向相反于弹簧111的偏压而移动,电枢110的前部区域115被推入第一芯部103的补偿性实现的对立部119中。弹簧111与此同时被进一步拉伸。当线圈102被去激励时,电枢110由于弹簧111的偏压而再次沿着输送方向112移位,并且活塞杆113压缩位于止回阀160下游的计量缸114中的流体。
图2示出了根据图1的泵100的放大细节,根据该图,尤其是产生了插入部分117外侧轮廓与接收部分118外侧轮廓的精确改进。在该连接中,电枢110的插入部分117在另外筒形周缘表面的区域中包括环形的外侧突伸部120,该突伸部遍布插入部分117的整个径向周缘。所述径向突出的外侧突伸部120于此同时提供了插入部分117的最大外侧直径,并且包括径向向外指向的环形表面120a,所述环形表面与插入部分117的周缘表面同心并借助于沿行程方向指向并因此朝向第一芯部103的第一面120b连接至剩余的插入部分117,并借助于远离第一芯部103的第二面120c连接至插入部分117的后部区域以使得产生外侧突伸部120的在剖面上近似梯形的轮廓。必须理解的是,外侧突伸部120的朝向第一芯部103的面120b与外侧突伸部120的远离第一芯部103的面120c也可被不同地改进,尤其是可垂直于纵向轴线153或插入部分117的主轴线,或者然而也能以倒梯形的方式改进以使得形成外侧突伸部120的近似燕尾式的剖面。最后,所述突伸部也可包括圆形轮廓。
第二芯部104的接收部分118包括内侧突伸部121,所述内侧突伸部相对于外侧突伸部120的位置沿第一芯部103的方向偏移并且沿电枢110的纵向轴线153的方向径向地指向,并具有完全闭合的环形改进。外侧突伸部120和内侧突伸部121沿纵向方向彼此隔开地布置,内侧突伸部121包括内侧环形表面121a,所述内侧环形表面与插入部分117其余的筒形成型部同心地延伸并借助于朝向第一芯部103的面121b连接至内侧环形表面121a,并且借助于远离第一芯部103并朝向外侧突伸部120的第一面120b的第二面121c连接至接收部分118。
在所示的示例性实施例中,内侧突伸部121和外侧突伸部120在突伸部分中部分地重叠,以使得当激励线圈102时以及电枢110的所引发的行程期间,外侧突伸部120更靠近内侧突伸部121地移动。因此,电枢110的力被增加副气隙152的区域中产生的轴向分量,以使得作用于电枢110的力在电枢110行程的结尾阶段增加。以权宜的方式,即使在电枢110的最大行程处,内侧突伸部120与外侧突伸部121仍彼此隔开以使得从未有任何接触。
必须理解的是作为对该实施例的替代,外侧突伸部121也可沿线圈102被激励时致动器110的行程方向设置在内侧突伸部120后方,以使得朝向第一芯部103的面121b然后朝向远离第一芯部103的面121b。另外可能的是提供多个内侧突伸部120和/或多个外侧突伸部121,内侧突伸部和/或外侧突伸部于是能够分别与相邻突伸部的朝向相同的两个表面相邻。
以权宜的方式,内侧突伸部120和外侧突伸部121可实现为使得它们能一个经过另一个地移动,从而电枢110的插入部分117从第一芯部103的方向能插入第二芯部104的接收部分118中。根据替代的改进,能提供的是内侧突伸部与外侧突伸部的至少其中之一以打开的方式实现以使得相应的另一个突伸部能经过该突伸部移动。
第一示例性实施例在该情况下按如下方式操作:
由于电枢110的插入部分117与第二芯部104的接收部分118的相对定位的突伸部120、121,获得了作用于电枢110更强的磁性轴向力以及因此电枢110在第一芯部103方向上的更快的行程运动。同时,考虑到当视为与纯筒形轮廓的插入部分117和接收部分118相比时增加的磁阻,在行程路径的端部区域获得更小的磁性力,以使得更弱的弹簧111足以用于电枢110的返回运动。
图3示出了副气隙的替代性改进,电磁泵的相同或结构上可比较的部件具有与根据图1和图2示例性实施例的情况下相同的附图标记,并且因此仅仅将差别突出显示。
虽然泵的设计总体上与前述示例性实施例的设计相对应,然而电枢210的插入部分217包括沿输送方向112缩窄的外侧表面222,锥形成型部遍布插入部分217的几乎整个延伸部。为了清楚的原因,图3中所示的锥角选择为将比实际情况更大。接收部分218包括中空筒形的内侧周缘表面223以使得当线圈102被去激励时,插入部分217与接收部分218之间的副气隙252的尺寸在靠近于接收部分218的端面处为最小,并且在靠近于接收部分218的远离第一芯部103的那端处为最大。
必须理解的是当接收部分为锥形并且插入部分为筒形、或者然而当接收部分和接收部分二者包括单独彼此匹配的锥形成型部时,以同样方式能获得类似的效果。
第二示例性实施例在该情况下按如下方式操作:
除了在纯筒形形式的情况以外,由于所选择的锥形形式的插入部分217所以在插入部分217的后部区域中产生磁阻,以使得相比于带有筒形插入部分的致动器的情况,在更早的时刻已实现作用于所述致动器210的最大磁性力。
根据图4的第三实施例与前述示例性实施例的区别仅在于电枢的插入部分的改进,以使得对于其余部分,与前述示例性实施例情况中相同的附图标记被用于相同的或结构上可比较的部件。
电枢310包括插入部分317,所述插入部分设有台阶部330,所述台阶部设置成围绕插入部分317的外侧表面延伸以使得在接收部分218的朝向第一芯部103的端面中,副气隙352具有相比于接收部分218的远离第一芯部103的后部区域中更小的尺寸。必须理解的是台阶部330也能够设置成使得凹入部分靠近于芯部310的前部区域115定位,并且此外还可以是设置超过一个台阶部,诸如例如在插入部分317的延伸部的一些部分之上或是在整个插入部分317之上设置一连串的小台阶部,以权宜的方式,副气隙352的最大延伸部的至少四分之一被与插入部分剩余周缘不同地实现。
必须理解的是也能在根据图3和图4的示例性实施例之间获得组合,例如通过台阶部彼此隔开的锥形部分。
由于所选择的台阶部,插入部分317的后部区域的磁阻与插入部分317的具有更大直径的前部区域有所不同,从而以相对应的方式影响最大磁性力。
根据图5的第四示例性实施例与根据图3的第二示例性实施例的区别仅在于不同改进的接收部分,从而相同或结构可比较的部件承担与根据图3的示例性实施例相同的附图标记。
原则上,图5中示出的电枢210与图3的电枢相同,然而接收部分418被不同地改进,原因在于接收部分418的内侧周缘表面423也具有与插入部分217的锥形形式互补的锥形形式,那意味着被实现为沿输送方向缩窄的内侧锥部。因此,当线圈102被去激励时,副气隙452以遍布插入部分217配置的几乎恒定的尺寸产生,以使得由于小的副气隙452而产生有利的磁阻。当激励线圈102时,电枢210移位,由于电枢210的轴向运动,副气隙452的尺寸与电枢210的移位量成正比地增加。因此,磁阻在行程路径上被修改并且以相对应的方式影响作用于电枢210的力。此外,由于在附图中以夸大方式示出但能引人注意的锥角,限定副气隙452的部件的轴向分量变得有效,该轴向分力对于力的效果不合比例地大于径向分量。
图6示出了又一示例性实施例,其中副气隙的构造再一次与前述示例性实施例的情况不同地被实现,相同或结构上可比较的部件具有与前述示例性实施例中相同的附图标记。
电枢510包括插入部分517,所述插入部分以旋转对称的方式实现并且其限定曲线包括恒定的、波形弯曲轮廓部,所述轮廓部具有更大直径的区域517a和更小直径的区域517b。第二芯部504的接收部分518由包络曲线523限定,所述包络曲线以旋转对称的方式延伸并包括更小内径的区域523a和更大内径的区域523b。结果产生了其尺寸随改进振荡的副气隙552,当激励线圈102时甚至导致对副气隙552尺寸的更多修改,连同导致了以相应的方式影响磁阻的结果。
必须理解的是以权宜的方式,弯曲渐进部523、517实现为以便彼此互补,并且在该连接中以权宜的方式,插入部分517的最大外径小于接收部分518的最小内径,从而第二芯部504能够尤其在一个部件中实现,并且电枢510能从第一芯部103的方向插入第二芯部504中。
图7A至7C示出了电磁泵700的示意图,没有示出线圈、诸如例如弹簧的其它驱动组件、或用于连接至泵室707的组件。
电枢710设置在泵室707中,所述电枢710沿输送方向能轴向移位。泵室707由如下组件703限定,所述组件引导磁场并且例如对应于第一示例性实施例中所示的芯部103、104以及线圈承载件105,并且也能够采用其它形式。在该情况下,主气隙由电枢710与锥形对立部719之间的间隔部限定。电枢710在其朝向对立部719的前部区域715中包括沿行程方向缩窄的截头锥形轮廓部。锥形对立部719在该情况下实现为在引导磁场的组件其中之一上。在被指定为插入部分717并且远离对立部719的端部部分,电枢710包括环形外侧突伸部720,所述环形外侧突伸部从电枢710的远离对立锥部719的一端面延伸超过插入部分717的近似六分之一并且径向突伸近似直至副气隙的中心。
组件703包括接收部分718,电枢710的插入部分717插入到所述接收部分中。近似突伸直至副气隙中心的径向内侧突伸部721在所述接收部分上设置以使得内侧突伸部721与插入部分717的外侧突伸部720在电枢移动时并不碰到一起。
在图7A中,外侧突伸部721在内侧突伸部720的远离泵室707的一侧上设置。在该情况下,不存在外侧突伸部的外侧面与内侧突伸部的内侧面之间的径向重叠,所述径向重叠在当前情况中被指定为被动重叠(negative overlap)电枢710的所示位置为未激励的行程位置,(未示出的)线圈未被激励并且电枢710例如借助于弹簧被偏压至所示的行程位置。必须理解的是止挡件防止电枢710进行与偏压相反的进一步运动。
图7B示出了电枢710处于中央的行程位置,内侧突伸部721的内侧面与外侧突伸部720的外侧面相对地设置。
图7C示出了电枢710处于偏转的行程位置,电枢710完全地延伸出接收部分718,并且简要地示出了在抵靠对立锥部719之前电枢710的前部区域715。在该位置也存在内侧突伸部721与外侧突伸部720之间的被动重叠。
在被动重叠的情况下,整个布置结构的磁阻相比于主动重叠的情况更强。此外,当电枢710移出接收部分718时磁阻进一步增加。
因此,在当前的第七示例性实施例中,电枢710的行为被影响至如下程度,即当电枢710的运动开始时,根据图7A中的状态,当前阻力近似为中等大小从而避免了假如线圈突然被激励时将会在泵室707中产生的压力峰值。在外侧突伸部720如图7B中所示地移动经过内侧突伸部721的同时,磁阻下降并且泵的最大力能用于输送流体。在图7C中所示电枢710的位置,考虑到被动重叠还有电枢710在接收部分718以外的位置,磁阻已强烈地增加从而电枢710对对立锥部719的猛烈撞击被有利地减弱。
与图7A-C中所示示例性实施例相类似地,图8示出了电磁泵800的又一示例性实施例的示意图,没有示出线圈、诸如例如弹簧的其它驱动组件、或是用于与泵室807连接的组件。相同的或可比较的组件具有相对于图7的示例性实施例已增加100的附图标记,从而以下省略对组件的位置和特性更详尽的描述并且仅仅指出和描述差异。
根据图8的示例性实施例的泵800被构造为根据图7的示例性实施例的泵700,电枢810的插入区域817以及其中被插入电枢810的接收部分818与第七示例性实施例的插入部分717和接收部分718不同。插入部分817的外径与接收部分818的内径具有近似同一尺寸,然而设置间隙以为了使电枢810在接收部分818中滑动。在远离对立锥部819的后部区域中,插入部分817具有凹槽820a、外侧突伸部820b,所述外侧突伸部在电枢810的远离对立锥部819的端面与凹槽820a之间形成。外侧突伸部820b具有与插入部分817的剩余部分相同的外径。
接收部分818也具有凹槽821a、外侧突伸部821b,所述外侧突伸部在接收部分818的朝向对立锥部819的端部与凹槽821a之间形成。外侧突伸部820b具有与插入部分817的剩余部分817a相同的外径。
图8示出了处于中央行程位置的电枢810,内侧突伸部821b的内侧面与外侧突伸部820b的外侧面相对地设置。
与第七示例性实施例的泵700相反的是,在电枢810的运动开始时不产生插入部分817与接收部分818之间的被动重叠,从而不存在磁阻的减少。因此,电枢810被以更快的方式有利地加速,该加速有利地引起了线圈减少了的操作时间并且因而引起更低的电流消耗。
图9示出了被实现为计量泵的电磁泵900,其具有壳体901、在壳体901中设置的电磁线圈902、第一铁磁性芯部903以及第二铁磁性芯部904。电磁线圈902在线圈承载件905上缠绕并且在所述线圈承载件的内侧区域中分别被第一铁磁性芯部903和第二铁磁性芯部904部分地穿入。两个铁磁性芯部903、904被限定一间隔部906的泵室907彼此隔开,第一铁磁性芯部903包括馈送管线908并且第二铁磁性芯部904包括出口管线909以用于待输送的流体。能运动的、铁磁性电枢910设置在泵室907中,所述电枢910借助于在电枢910与第一芯部903之间设置的弹簧911而被偏压到电磁泵900的输送方向912。电枢910具有大体上中空-筒形形式并且在其整个的纵向延伸部中被活塞杆913穿过,活塞杆913在输送方向912上由一端部913a突伸超过电枢910并且抵靠出口管线909,并且在线圈902完全被去激励时将所述出口管线封闭。电枢910在其朝向第一芯部903的前部区域915中包括沿行程方向缩窄的截头锥形轮廓部。第一芯部903包括锥形对立部919,所述锥形对立部朝向电枢910并且以与电枢910的前部区域915互补的方式实现,电枢910与锥形电枢对立部919之间的区域被指定为主气隙。前部区域915伸入两个芯部903、904之间的轴向间隔部中。电枢910以如下方式延伸,即远离第一芯部903并实现为插入部分917的一端部进入第二芯部904的接收部分918中,电枢910的前部区域915径向上没有突出超过第二芯部904接收部分918的朝向第一芯部903的端面,因此也能够使用带有更小直径的芯部903、904。然而,可以的是也允许电枢910的前部区域915径向上突出超过接收部分918的朝向第一芯部903的端面。
电枢910的插入部分917与第二芯部904的接收部分918之间的区域被指定为副气隙。电枢910的前部区域915与第一芯部903的对立部919之间的区域限定了主气隙951,该主气隙的轴向延伸量在线圈902被去激励时为最大。电枢910的插入部分917的周缘表面与第二芯部904的朝向线圈902纵向轴线的接收部分918在它们彼此相对定位的区域中限定了大体上径向的副气隙952。
当激励线圈902时,考虑到产生的磁场,电枢910与第一芯部903之间的磁性力在第一气隙951的闭合操作期间大于电枢910与第二芯部904之间的磁性力。
当激励线圈902时,在线圈902内部产生磁场,铁磁性电枢910受到与输送方向912相反的磁性力的作用并且移位。磁性力使得电枢910沿着第一芯部903的方向相反于弹簧911的偏压而移动,电枢910的前部区域915被推入第一芯部903的补偿性实现的对立部919中。弹簧911与此同时被进一步拉伸。当线圈902被去激励时,电枢910由于弹簧911的偏压而再次沿着输送方向912移位,并且活塞杆913的端部913a将流体压入出口管线909中。
从插入部分917的端面961开始,电枢910的插入部分917的锥形部分960与电枢910的前部区域915的沿行程方向缩窄的截头锥形轮廓部相反地缩窄。插入部分917的筒形区域962(该筒形区域达到直至插入部分917的端壁963,在所述端壁中,出口管线909在比活塞杆913的端部913a更大的缺口964中展开)连接至仅沿一个方向指向的单一锥形部分960。
在图9中所示电枢910的未激励的端部位置,电枢910的插入部分917的锥形部分970部分与插入部分917的锥形部分960径向重叠地、部分在接收部分918以外地延伸。在最大行程处,电枢910的插入部分917的锥形部分970完全在与插入部分917的锥形部分960的径向重叠部以外地经过。电枢910的连续筒形区域971(该区域在未激励状态下部分地被插入部分917的锥形部分960径向地包围)沿输送方向连接至插入部分917的锥形部分970。
筒形部分972沿行程方向连接至插入部分917的锥形部分970,电枢910的前部区域915的截头锥形轮廓部继而连接至该筒形部分,所述筒形部分沿行程方向缩窄并且由电枢910的朝向第一芯部903的环形端面973限定。然而在不带有所述部分的情况下,认识到锥形部分970构成了插入部分917的超过六分之一的轴向延伸部,所述轴向延伸部从电枢910的朝向出口管线919的端面974一直达到筒形部分972。附加认识到的是锥形部分960某种程度上还构成了接收部分916的超过六分之一的轴向延伸部。
另外认识到的是插入部分917的与行程方向相反地缩窄的锥形部分970相比于电枢910的前部区域915的沿行程方向缩窄的截头锥形轮廓部更加陡,是因为对于近似相同的径向间隔而言,对前部区域915可用更长的轴向间隔。另外认识到的是锥形部分970和960的锥角近似相同并且差别小于8°。电枢910的前部区域915的锥角与对立部919的锥角近似相同并且差别小于8°。
止回阀980被设置在馈送管线908中,所述止回阀借助于在于电枢910的行程方向相对应的闭合方向上受偏压。套筒982在第一芯部的相对于馈送管线908放大的孔903a中设置,所述套筒的孔983被活塞杆913部分地穿入。在止回阀980的阀构件与活塞杆913的朝向馈送管线908的端面之间被套筒982径向包围的抽吸室984例如借助于在活塞杆913中没有被更详细示出的、包含了阀的孔与泵室907连接。如果线圈902被激励,那么止回阀980防止流体逸出,并且所述流体借助于泵室907中的连接受压。如果电枢910通过弹簧911而移位回到其起始位置,那么在抽吸室984中产生负压,所述负压使得止回阀980的阀构件提升并且允许流体流动,同时当电枢910复位时所述流体被从泵室907压出进入到出口管线909中。认识到的是弹簧911被支承在套筒982的端面上。附加认识到的是两个芯部903、904中的孔包括连续孔,所述连续孔具有从出到进逐级增加的直径以使得可以通过将诸如套筒982或止回阀980的组件插入而简单地安装。
另外认识到的是两个磁极盘(pole disk)991、992被引到壳体901中,所述磁极盘以轭状物的方式促进至线圈902的磁通量。
电枢910上的在图9中示出并且以上所解释过的形态特征(尤其是插入部分917的也被指定为次要锥部的锥形部分970的设置、长度和角度)以及锥形对立部919的形态特征(尤其是长度、直径和角度)为优化作为行程函数的力曲线产生了附加的自由度。因此除了本实施例以外,实现了行程起始处充分的加速、随行程增加以克服弹簧911偏压的力还有在电枢910运动的结尾适度的以及在所有时候并非非常大的过度的力。因此,即使在可变的供应电压以及改变线圈温度的情况下,电枢910达到行程的端部并牢固地保持,而是仅仅以小的过度的力撞击锥形对立部919。因此,避免了被不必要引入到计量泵900中的振荡和温度升高,这导致了延长的使用寿命。
必须理解的是所示的示例性实施例或者实施例的要素能简单地组合、集合、替换或修改以实现根据本发明的成功之处。
以上已参照主要和副气隙解释了本发明。必须理解的是在电磁泵的操作中,所述气隙能不用空气而是用待输送的介质(泵油或其它介质)填充,并且也能包括尤其是促进往复导向的、例如由聚四氟乙烯(Teflon)等制成的套筒。
以上已通过作为带有计量缸的电磁泵的改进的方式描述了本发明。必须理解的是作用为活塞的电枢也能代替计量缸使用,或者所述泵也能实现为隔膜泵,其中待输送的流体保持在气隙以外。
以上已通过示例性实施例的方式解释了本发明,其中由于对线圈的激励,致动器被反向于流体的输送方向提升,并且待输送的流体在弹簧的偏压下被喷出。必须理解的是本发明能够以同一方式利用如下泵实现,其中液体的喷出由于激励线圈时电枢的行程而实现,并且简单地在弹簧的偏压下提供返回。
已通过示例性实施例的方式解释了本发明,其中已描述了插入部分和接收部分的特定轮廓部。必须理解的是由于根据本发明的在副气隙区域中的构造,任何对期望的行程力特性的适用化能够被实现。
以上已通过示例性实施例的方式描述了本发明,其中插入部分和接收部分被实现为整体式部件。必须理解的是从制造的观点出发,所述部件能够由若干部件组装,例如由带有筒形轮廓部的基本部件与衬套部件组装,所述衬套部件被收缩或是套压并且至少部分是铁磁性的且相应地包括特定的铁磁性轮廓部。尤其是,可以借助于对应的衬套以模块化范畴组装,其中副气隙区域中的特性由于通常的内衬或衬套类型而受到影响。由于相对应的内衬或衬套的改进,还可以将铁磁性特性以非旋转对称的方式遍布插入部分或接收部分地分布,并且因此实现在副气隙区域中进一步的磁效应。

Claims (15)

1.一种电磁泵,包括:
刚好一个线圈(102;902),其中所述一个线圈(102;902)具有纵向轴线(153;953),
铁磁性第一芯部(103;903),其至少部分地在所述一个线圈(102;902)中设置,
铁磁性第二芯部(104;204;404;504;904),其至少部分地在所述一个线圈(102;902)中设置,以及
铁磁性电枢(110;210;310;510;910),
其中主气隙(151;951)在电枢(110;210;310;510;910)与第一芯部(103;903)之间设置,
其中径向的、副气隙(152;252;352;453;553;953)在电枢(110;210;310;510;910)的插入部分(117;217;317;517;917)与第二芯部(104;204;404;504;904)的转向所述纵向轴线(153;953)的接收部分(118;218;418;518;918)之间设置,
其中铁磁性电枢(110;210;310;510;910)包括在朝向第一芯部(103;903)的前部区域(115;915)中沿行程方向缩窄的截头锥形轮廓部,
其中在所述第一气隙(151;951)的闭合操作期间,电枢(110;210;310;510;910)与第一芯部(103;903)之间的磁性力大于电枢(110;210;310;510;910)与第二芯部(104;204;404;504;904)之间的磁性力,
其特征在于,
电枢(110;210;510;910)的插入部分(117;217;517;917)包括至少一个锥形部分,所述至少一个锥形部分具有与所述铁磁性电枢(110;210;310;510;910)的前部区域(115;915)的截头锥形轮廓部不同的张角。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磁泵,其特征在于,电枢(110;210;310;510)的插入部分(117;217;317;517;917)与第二芯部(104;204;404;504;904)的接收部分(118;218;418;518;918)的至少其中之一包括一轮廓部,该轮廓部在副气隙(152;252;352;453;553;953)的至少六分之一最大轴向延伸部的区域上不同于筒形轮廓。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磁泵,其特征在于,电枢(210;910)的插入部分(217;917)与第二芯部(404;904)的接收部分(418;918)的至少其中之一在副气隙(252;453;953)的至少六分之一最大轴向延伸部的区域上被以锥形的方式实现。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所述的电磁泵,其特征在于,电枢(310)的插入部分(317)包括台阶部(330),所述台阶部带有加宽的副气隙。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所述的电磁泵,其特征在于,第二芯部(104)的接收部分(118)包括指向所述纵向轴线(153)的内侧突伸部(121)。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所述的电磁泵,其特征在于,在副气隙(152;252;352;453;553;952)的区域中,电枢(110;210;310;510;910)的插入部分(117;217;317;517;917)的最大外径比第二芯部(104;204;404;504;904)的接收部分(118;218;418;518;918)的最小内径小。
7.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所述的电磁泵,其特征在于,电枢(110;210;310;510)的前部区域(115)径向地突出超过第二芯部(104;204;404;504)的接收部分(118;218;418;518)的朝向第一芯部(103)的端面。
8.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所述的电磁泵,其特征在于,电枢(110;210;501;910)的插入部分(117;217;517;917)的锥形部分(970)与电枢(110;210;310;510;910)的前部区域(115;915)的沿行程方向缩窄的截头锥形轮廓部相反地缩窄。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磁泵,其特征在于,电枢(110;210;510;910)的插入部分(117;217;517;917)的锥形部分(970)部分在接收部分(118;218;418;518;918)以外地延伸。
10.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所述的电磁泵,其特征在于,接收部分(118;218;418;518;918)的与行程方向相反地缩窄的锥形部分(960)邻接第二芯部(104;204;404;504;904)的朝向第一芯部(103;903)的端面。
11.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所述的电磁泵,其特征在于,插入部分(917)的与行程方向相反地缩窄的锥形部分(970)相比电枢(910)的前部区域(915)的沿行程方向缩窄的截头锥形轮廓部更陡。
12.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所述的电磁泵,其特征在于,接收部分(918)的、位于接收部分(918)的与行程方向相反地缩窄的锥形部分(960)以外并沿泵送方向(914)指向的区域(962)被以筒形方式实现,并且插入部分(917)的穿入接收部分(918)筒形区域中的区域(971)被以筒形方式实现。
13.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所述的电磁泵,其特征在于,电枢(110;210;310;510;910)在第二芯部(104;204;404;504;904)的接收部分(118;218;418;518;918)以外以及第一芯部(103;903)以外由线圈(902)包围的空间中采用该电枢的最大直径(972)。
14.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所述的电磁泵,其特征在于,电枢(110;210;310;510;910)的沿泵送方向指向的有效活塞区相比电枢(110;210;310;510;910)的沿行程方向指向的有效活塞区更大。
15.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所述的电磁泵,其特征在于,该泵被从包括往复泵、隔膜泵、压力调节泵及计量泵的组中选择。
CN201380033898.6A 2012-06-25 2013-06-24 电磁泵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4411971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DE201210012779 DE102012012779A1 (de) 2012-06-25 2012-06-25 Elektromagnetische Pumpe
DE102012012779.0 2012-06-25
PCT/EP2013/001850 WO2014000878A1 (de) 2012-06-25 2013-06-24 Elektromagnetische pumpe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411971A true CN104411971A (zh) 2015-03-11
CN104411971B CN104411971B (zh) 2016-12-07

Family

ID=4874750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80033898.6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4411971B (zh) 2012-06-25 2013-06-24 电磁泵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20150104338A1 (zh)
EP (1) EP2880312B1 (zh)
CN (1) CN104411971B (zh)
DE (1) DE102012012779A1 (zh)
WO (1) WO2014000878A1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531146A (zh) * 2015-04-13 2018-01-02 伊顿公司 鞍形燃料箱中的电子排气
RU2660744C1 (ru) * 2016-07-08 2018-07-09 Федеральное государственное бюджетное образовательное учреждение высшего образования "Казанский государственный аграрный университет" (ФГБОУ ВО Казанский ГАУ) Поршневой насос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883839A (en) * 1973-10-29 1975-05-13 Barber Colman Co Positioning device
EP0736686A1 (en) * 1995-04-07 1996-10-09 Outboard Marine Corporation Fuel injection pump control
DE20019406U1 (de) * 1999-11-18 2001-01-18 Ateso A S Elektromagnetische Dosierkolbenpumpe
CN1656576A (zh) * 2002-05-31 2005-08-17 美蓓亚株式会社 具有增加的比例冲程的加力马达
CN101268276A (zh) * 2005-07-21 2008-09-17 菲舍尔和佩克尔应用有限公司 线性压缩机中定子部分的夹紧
DE102008058046A1 (de) * 2008-11-18 2010-05-20 Thomas Magnete Gmbh Hubkolbenpumpe
WO2011116752A2 (de) * 2010-03-26 2011-09-29 Thomas Magnete Gmbh Pumpe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6592A (en) * 1934-11-10 1935-07-02 Freeman Earle Well pumping apparatus
US2222823A (en) * 1938-03-10 1940-11-26 Fluidpoise Mfg Company Inc Pumping apparatus
DE1101960B (de) * 1960-01-26 1961-03-09 Otto Muehlschlegel Dipl Ing Elektromagnetisch angetriebene Freischwingerpumpe
DD128346A1 (de) * 1976-11-18 1977-11-16 Eberhard Kallenbach Schnellwirkender elektromagnet mit magneto-mechanischer abbremsung
FR2428343A1 (fr) * 1978-06-05 1980-01-04 Peugeot Aciers Et Outillage Dispositif electromoteur pour engendrer des mouvements notamment lineaires
US4308475A (en) * 1978-07-18 1981-12-29 Sundstrand Corporation Solenoid pump adapted for noiseless operation
DE3504789A1 (de) * 1985-02-13 1986-08-14 Webasto-Werk W. Baier GmbH & Co, 8035 Gauting Elektromagnetisch betaetigte kolbenpumpe
US7537437B2 (en) * 2004-11-30 2009-05-26 Nidec Sankyo Corporation Linear actuator, and valve device and pump device using the same
DE102005015117B4 (de) * 2005-04-01 2007-04-26 Webasto Ag Hubkolbenbrennstoffpumpe und Verfahren zum Starten und Betreiben einer Kraftfahrzeugheizung
ATE512300T1 (de) * 2006-07-12 2011-06-15 Delphi Tech Holding Sarl Dosierpumpe für eines reduktionsmittels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883839A (en) * 1973-10-29 1975-05-13 Barber Colman Co Positioning device
EP0736686A1 (en) * 1995-04-07 1996-10-09 Outboard Marine Corporation Fuel injection pump control
DE20019406U1 (de) * 1999-11-18 2001-01-18 Ateso A S Elektromagnetische Dosierkolbenpumpe
CN1656576A (zh) * 2002-05-31 2005-08-17 美蓓亚株式会社 具有增加的比例冲程的加力马达
CN101268276A (zh) * 2005-07-21 2008-09-17 菲舍尔和佩克尔应用有限公司 线性压缩机中定子部分的夹紧
DE102008058046A1 (de) * 2008-11-18 2010-05-20 Thomas Magnete Gmbh Hubkolbenpumpe
WO2011116752A2 (de) * 2010-03-26 2011-09-29 Thomas Magnete Gmbh Pumpe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531146A (zh) * 2015-04-13 2018-01-02 伊顿公司 鞍形燃料箱中的电子排气
RU2660744C1 (ru) * 2016-07-08 2018-07-09 Федеральное государственное бюджетное образовательное учреждение высшего образования "Казанский государственный аграрный университет" (ФГБОУ ВО Казанский ГАУ) Поршневой насос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2880312A1 (de) 2015-06-10
US20150104338A1 (en) 2015-04-16
CN104411971B (zh) 2016-12-07
WO2014000878A1 (de) 2014-01-03
EP2880312B1 (de) 2016-04-13
DE102012012779A1 (de) 2014-03-2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5979790B2 (ja) パイロット式電磁弁
CA1254257A (en) Solenoid construction and method for making the same
JP5125441B2 (ja) リニアソレノイド装置および電磁弁
EP2077389B1 (en) Fuel injection valve
US10734147B2 (en) Electromechanical solenoid having a pole piece alignment member
CN104838454A (zh) 电磁的调节机构
US20110147629A1 (en) Solenoid arrangement and valve arrangement
CN106471590B (zh) 稳健克服极片和导磁套的不对齐的螺线管
US20120268225A1 (en) Solenoid actuator with surface features on the poles
KR102275772B1 (ko) 전자기 작동 장치
JP6939229B2 (ja) 電磁継電器
US11435006B2 (en) Electromagnetic actuating device
EP3239995A1 (en) Solenoid
CN104411971A (zh) 电磁泵
JP2013007387A (ja) 電磁的に操作される燃料噴射弁
CA2922819C (en) Control solenoid with improved magnetic circuit
KR20130042556A (ko) 자기 액추에이터
US10312785B2 (en) Domestic appliance
JP4161217B2 (ja) 燃料噴射弁
EP1502040A1 (en) Magnetically actuated motion control device
EP3039691B1 (en) Control solenoid with improved magnetic circuit
US9343217B2 (en) Electromagnetic positioning device
JP5428507B2 (ja) 可変油圧システム
JP4998315B2 (ja) 電磁弁
US20220399147A1 (en) Electromagnetic actuating devic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61207

Termination date: 201906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