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396296B - 数据传输方法、装置和用户设备 - Google Patents

数据传输方法、装置和用户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396296B
CN104396296B CN201380001018.7A CN201380001018A CN104396296B CN 104396296 B CN104396296 B CN 104396296B CN 201380001018 A CN201380001018 A CN 201380001018A CN 104396296 B CN104396296 B CN 104396296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user equipment
cell
subband
measurement collection
s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80001018.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396296A (zh
Inventor
李琦
辛嘉鹏
李小捷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439629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39629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39629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39629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58Allocation criteria
    • H04L5/006Quality of the received signal, e.g. BER, SNR, water fill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0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1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in the uplink direction of a wireless link, i.e. towards the network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413MIMO systems
    • H04B7/0456Selection of precoding matrices or codebooks, e.g. using matrices antenna weight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6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 H04B7/0613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 H04B7/0615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weight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 H04B7/0617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weight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for beam form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6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 H04B7/0613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 H04B7/0615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weight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 H04B7/0619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weight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using feedback from receiving sid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6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 H04B7/0613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 H04B7/0615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weight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 H04B7/0619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weight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using feedback from receiving side
    • H04B7/0621Feedback content
    • H04B7/063Parameters other than those covered in groups H04B7/0623 - H04B7/0634, e.g. channel matrix rank or transmit mode selec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6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 H04B7/0613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 H04B7/0615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weight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 H04B7/0619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weight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using feedback from receiving side
    • H04B7/0621Feedback content
    • H04B7/0632Channel quality parameters, e.g. channel quality indicator [CQI]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6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 H04B7/0613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 H04B7/0615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weight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 H04B7/0619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weight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using feedback from receiving side
    • H04B7/0636Feedback format
    • H04B7/0639Using selective indices, e.g. of a codebook, e.g. pre-distortion matrix index [PMI] or for beam selec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8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receiving station
    • H04B7/0837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receiving station using pre-detection combining
    • H04B7/0842Weighted combining
    • H04B7/0848Joint weighting
    • H04B7/0857Joint weighting using maximum ratio combining techniques, e.g. signal-to- interference ratio [SIR], received signal strenght indication [RS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JMULTIPLEX COMMUNICATION
    • H04J11/00Orthogonal multiplex systems, e.g. using WALSH codes
    • H04J11/0023Interference mitigation or co-ordination
    • H04J11/005Interference mitigation or co-ordination of intercell interference
    • H04J11/0053Interference mitigation or co-ordination of intercell interference using co-ordinated multipoint transmission/recep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01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 H04L1/0015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characterised by the adaptation strateg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01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 H04L1/0015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characterised by the adaptation strategy
    • H04L1/0019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characterised by the adaptation strategy in which mode-switching is based on a statistical approach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01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 H04L1/0023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characterised by the signalling
    • H04L1/0026Transmission of channel quality indic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01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 H04L1/0023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characterised by the signalling
    • H04L1/0027Scheduling of signalling, e.g. occurrence thereof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01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 H04L1/0033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arrangements specific to the transmitter
    • H04L1/0035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arrangements specific to the transmitter evaluation of received explicit signall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4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forward error control
    • H04L1/0076Distributed coding, e.g. network coding, involving channel coding
    • H04L1/0077Cooperative cod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2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using signal quality detector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5/00Baseband system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7/00Modulated-carrier systems
    • H04L27/26Systems using multi-frequency codes
    • H04L27/2601Multicarrier modulation system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4/00Supervisory, monitoring or testing arrangements
    • H04W24/10Scheduling measurement reports ; Arrangements for measurement repor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0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3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in the downlink direction of a wireless link, i.e. towards a termina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50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 H04W72/54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based on quality criteria
    • H04W72/542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based on quality criteria using measured or perceived qualit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44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allocation of payload
    • H04L5/0046Determination of how many bits are transmitted on different sub-channels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数据传输的方法、装置和UE,涉及通信领域,所述方法包括:接收第一UE反馈的下行CQI,并根据第一UE反馈的下行CQI,确定第一UE的第一下行MCS;根据第一UE的第一下行MCS,将第一小区的传输资源分配给第一UE,第一小区为第一UE的服务小区;获取第一UE的测量集内的各个小区的子带宽SB级的上行信道矩阵;根据第一UE的测量集内的各个小区的SB级的上行信道矩阵,确定第一UE的发射集内的各个小区待发送下行发射流的SINR;根据该待发送下行发射流的SINR,确定第一UE的第二下行MCS。本发明可以充分利用信道质量,提高传输效率。

Description

数据传输方法、装置和用户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数据传输方法、装置和用户设备。
背景技术
长期演进(Long Term Evolution,简称LTE)是第三代合作伙伴计划(The 3rdGeneration Partnership Project,简称3GPP)的标准,被视为从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3rd-generation,简称3G)向第四代移动通信技术(4th-generation,简称4G)演进的主流技术。LTE包括频分双工(Frequency Division Duplexing,简称FDD)和时分双工(TimeDivision Duplexing,简称TDD)两种制式。其中,LTE-TDD系统上行和下行占用相同的频段,只是依靠时间区分上行和下行。
在LTE-TDD系统中,现有的数据传输方法包括:演进型基站(evolved Node B,简称eNB)根据用户设备(User Equipment,简称UE)反馈的下行信道质量指示(Channel QualityIndex,简称CQI)确定UE的下行调制编码方案(Modulation and Coding Scheme,简称MCS);根据UE的下行MCS分配传输资源。其中,UE一般会假设下行传输方式为发射分集的方式或闭环空间复用的方式,并根据假设的下行传输方式确定下行CQI。
在实现本发明的过程中,发明人发现现有技术至少存在以下问题:
当eNB采用波束赋形(Beamforming,简称BF)的方式传输下行数据时,UE假设的下行传输方式为发射分集的方式或闭环空间复用的方式,这与eNB实际采用的传输方式不同,由于CQI是根据UE假设的下行传输方式确定的,因此UE确定得到的CQI可能并不准确,进而导致eNB根据UE反馈的CQI确定的下行MCS不准确,而且,eNB获得的CQI是一个量化值(由UE计算得到),存在量化误差,这也有可能会造成eNB确定的下行MCS不准确,下行MCS不准确会影响传输效率,对系统性能带来一定的损失。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eNB确定的下行MCS不准确,进而影响传输效率的问题,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数据传输方法、装置和用户设备。所述技术方案如下:
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数据传输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接收第一用户设备反馈的下行信道质量指示,并根据所述第一用户设备反馈的下行信道质量指示,确定所述第一用户设备的第一下行调制编码方案;
根据所述第一用户设备的第一下行调制编码方案,将第一小区的传输资源分配给所述第一用户设备,所述第一小区为所述第一用户设备的服务小区;
获取所述第一用户设备的测量集内的各个小区的子带宽级的上行信道矩阵,其中,所述第一用户设备的测量集内的各个小区的子带宽级的上行信道矩阵是根据所述第一用户设备向第一基站发送的信道探测参考信号确定的,所述第一基站为所述第一用户设备的测量集内的各个小区所属的基站;
根据所述第一用户设备的测量集内的各个小区的子带宽级的上行信道矩阵,确定所述第一用户设备的发射集内的各个小区待发送下行发射流的信号与干扰加信噪比,其中,所述第一用户设备的发射集是所述第一用户设备的测量集的子集;
根据所述待发送下行发射流的信号与干扰加信噪比,确定所述第一用户设备的第二下行调制编码方案;
将所述第二下行调质编码方案和传输资源分配信息发送给所述第一用户设备,其中,所述传输资源分配信息用于指示为所述第一用户设备分配的所述第一小区的传输资源。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根据所述第一用户设备的测量集内的各个小区的子带宽级的上行信道矩阵,确定所述第一用户设备的发射集内的各个小区待发送下行发射流的信号与干扰加信噪比,包括:
根据所述第一用户设备的测量集内的各个小区的子带宽级的上行信道矩阵,确定所述第一用户设备的发射集内,各个小区的待发送下行发射流的子带宽级的信号与干扰加信噪比;
将所述第一用户设备的发射集内,各个小区的待发送下行发射流的子带宽级的信号与干扰加信噪比进行合并,获得所述第一用户设备的发射集内的各个小区的待发送下行发射流的信号与干扰加信噪比。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一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所述根据所述第一用户设备的测量集内的各个小区的子带宽级的上行信道矩阵,确定所述第一用户设备的发射集内,各个小区的待发送下行发射流的子带宽级的信号与干扰加信噪比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将所述第一用户设备的测量集外的小区针对所述待发送下行发射流的子带宽级的干扰噪声功率取为0。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一方面的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所述根据所述第一用户设备的测量集内的各个小区的子带宽级的上行信道矩阵,确定所述第一用户设备的发射集内,各个小区的待发送下行发射流的子带宽级的信号与干扰加信噪比之前,包括:
根据所述第一用户设备的测量集内的各个小区的子带宽级的上行信道矩阵,确定所述第一用户设备的测量集外的小区针对所述待发送下行发射流的子带宽级的干扰噪声功率。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一方面的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根据所述第一用户设备的测量集内的各个小区的子带宽级的上行信道矩阵,确定所述第一用户设备的测量集外的小区针对所述待发送下行发射流的子带宽级的干扰噪声功率,包括:
根据所述第一用户设备的测量集内的各个小区的子带宽级的上行信道矩阵,确定所述第一用户设备的测量集内的小区针对所述待发送下行发射流的子带宽级的干扰噪声功率;
根据所述第一用户设备的测量集内的小区针对所述待发送下行发射流的子带宽级的干扰噪声功率,确定所述第一用户设备的测量集外的小区针对所述待发送下行发射流的子带宽级的干扰噪声功率。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一方面的第五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根据所述第一用户设备的测量集内的各个小区的子带宽级的上行信道矩阵,确定所述第一用户设备的测量集内的小区针对所述待发送下行发射流的子带宽级的干扰噪声功率,包括:
按照如下公式确定所述第一用户设备的测量集内的小区针对所述待发送下行发射流的子带宽级的干扰噪声功率:
其中,为所述第一用户设备的测量集内的小区针对所述待发送下行发射流的第sb个子带宽的干扰噪声功率,sb是子带宽的编号,sb∈{x|1≤x≤NSB},NSB是所述第一小区的传输资源中所述子带宽的数量,Pm是第m小区的发射天线的总功率,是第m小区的第sb个子带宽的上行信道矩阵,是第m小区本次调度将要使用的第sb个子带宽的发射权值矩阵,m是所述第一用户设备的测量集内的小区的编号,m∈{x|1≤x≤M},M是所述第一用户设备的测量集内的小区的数量,μM为所述第一用户设备的测量集,μT为所述第一用户设备的发射集,mean为求矩阵的均值,一般是求各列的均值,diag表示对角元素,(*)H表示*的共轭转置。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或第一方面的第五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一方面的第六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根据所述第一用户设备的测量集内的小区针对所述待发送下行发射流的子带宽级的干扰噪声功率,确定所述第一用户设备的测量集外的小区针对所述待发送下行发射流的子带宽级的干扰噪声功率,包括:
按照如下公式,确定所述第一用户设备的测量集外的小区针对所述待发送下行发射流的子带宽级的干扰噪声功率:
其中,为所述第一用户设备的测量集外的小区针对所述待发送下行发射流的第sb个子带宽的干扰噪声功率,α为表示所述第一用户设备的测量集外的干扰与所述第一用户设备的测量集内的干扰的干扰比例系数,为所述第一用户设备的测量集内的小区针对所述待发送下行发射流的第sb个子带宽的干扰噪声功率,sb是子带宽的编号,sb∈{x|1≤x≤NSB},NSB是所述第一小区的传输资源中所述子带宽的数量。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一方面的第七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根据所述第一用户设备的测量集内的各个小区的子带宽级的上行信道矩阵,确定所述第一用户设备的测量集外的小区针对所述待发送下行发射流的子带宽级的干扰噪声功率,包括:
根据所述第一用户设备的测量集内的各个小区的子带宽级的上行信道矩阵,确定所述第一用户设备的测量集外的小区针对所述第一用户设备假设的下行发射流的子带宽级的干扰噪声功率;
根据所述第一用户设备的测量集外的小区针对所述假设的下行发射流的子带宽级的干扰噪声功率,确定所述第一用户设备的测量集外的小区针对所述待发送下行发射流的子带宽级的干扰噪声功率。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一方面的第八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根据所述第一用户设备的测量集内的各个小区的子带宽级的上行信道矩阵,确定所述第一用户设备的测量集外的小区针对所述待发送下行发射流的子带宽级的干扰噪声功率,包括:
判断是否计算所述第一用户设备的测量集外的小区针对所述待发送下行发射流的子带宽级的干扰噪声功率;
若不计算所述第一用户设备的测量集外的小区针对所述待发送下行发射流的子带宽级的干扰噪声功率,则将所述第一用户设备的测量集外的小区针对所述待发送下行发射流的子带宽级的干扰噪声功率取为0;
若计算所述第一用户设备的测量集外的小区针对所述待发送下行发射流的子带宽级的干扰噪声功率,则根据所述第一用户设备的测量集内的各个小区的子带宽级的上行信道矩阵,确定所述第一用户设备的测量集外的小区针对所述假设的下行发射流的子带宽级的干扰噪声功率,并根据所述第一用户设备的测量集外的小区针对所述第一用户设备假设的下行发射流的子带宽级的干扰噪声功率,确定所述第一用户设备的测量集外的小区针对所述待发送下行发射流的子带宽级的干扰噪声功率。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八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一方面的第九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判断是否计算所述第一用户设备的测量集外的小区针对所述待发送下行发射流的子带宽级的干扰噪声功率,包括:
将计算所述第一用户设备的测量集外的小区针对所述待发送下行发射流的子带宽级的干扰噪声功率所需的代码量与阈值比较;
若所述代码量大于所述阈值,则不计算所述第一用户设备的测量集外的小区针对所述待发送下行发射流的子带宽级的干扰噪声功率;
若所述代码量小于所述阈值,则计算所述第一用户设备的测量集外的小区针对所述待发送下行发射流的子带宽级的干扰噪声功率。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八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一方面的第十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判断是否计算所述第一用户设备的测量集外的小区针对所述待发送下行发射流的子带宽级的干扰噪声功率,包括:
分别将M与MThr、(M-T)与IThr进行比较;
若M>MThr且(M-T)>IThr,则不计算所述第一用户设备的测量集外的小区针对所述待发送下行发射流的子带宽级的干扰噪声功率;
否则,计算所述第一用户设备的测量集外的小区针对所述待发送下行发射流的子带宽级的干扰噪声功率;
其中,M为所述第一用户设备的测量集内的小区数,T为所述第一用户设备的发射集内的小区数,MThr与IThr为设定的阈值。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七种至第十种任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一方面的第十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当所述假设的下行发射流对应的下行信道质量指示是根据第一信噪比得到的时,所述第一信噪比是所述第一小区的下行导频信号,与除所述第一小区之外的其他小区的干扰噪声功率的比值,所述根据所述第一用户设备的测量集内的各个小区的子带宽级的上行信道矩阵,确定所述第一用户设备的测量集外的小区针对所述假设的下行发射流的子带宽级的干扰噪声功率,包括:
若所述第一用户设备假设的传输方式为发射分集,则根据如下公式确定所述第一用户设备的测量集外的小区针对第sfb个所述假设的下行发射流的子带宽级的干扰噪声功率:
其中,是所述第一用户设备的测量集外的小区针对第sfb个所述假设的下行发射流的第sb个子带宽的干扰噪声功率,sfb是所述假设的下行发射流的流号,sb是子带宽的编号,sb∈{x|1≤x≤NSB},NSB是所述第一小区的传输资源中所述子带宽的数量,Tnum是所述第一小区的发射天线的数量,Pm是第m小区的发射天线的总功率,m是所述第一用户设备的测量集内的小区的编号,m∈{x|1≤x≤M},M是所述第一用户设备的测量集内的小区的数量,是第m小区的第sb个子带宽的上行信道矩阵,是所述第一小区的小区参考信号的虚拟天线映射矩阵,是根据所述假设的下行发射流对应的下行信道质量指示,映射得到的所述第一用户设备的测量集外的小区针对第sfb个所述假设的下行发射流的第sb个子带宽的信噪比,是第m小区在本次调度之前使用的第sb个子带宽的发射权值矩阵,μM为测量集,∑*表示对*求和,表示对*的所有元素的平方和开方;
若所述第一用户设备假设的传输方式为闭环空间复用,则根据如下公式确定所述第一用户设备的测量集外的小区针对第sfb个所述假设的下行发射流的子带宽级的干扰噪声功率:
其中,是所述第一用户设备的测量集外的小区针对第sfb个所述假设的下行发射流的第sb个子带宽的干扰噪声功率,sfb是所述假设的下行发射流的流号,sb是子带宽的编号,sb∈{x|1≤x≤NSB},NSB是所述第一小区的传输资源中所述子带宽的数量,Pm是第m小区的发射天线的总功率,m是所述第一用户设备的测量集内的小区的编号,m∈{x|1≤x≤M},M是所述第一用户设备的测量集内的小区的数量,是第m小区的第sb个子带宽的上行信道矩阵,是所述第一小区的小区参考信号的虚拟天线映射矩阵,是根据所述假设的下行发射流对应的下行信道质量指示,映射得到的所述第一用户设备的测量集外的小区针对第sfb个所述假设的下行发射流的第sb个子带宽的信噪比,是第m小区在本次调度之前使用的第sb个子带宽的发射权值矩阵,是第sfb个所述假设的下行发射流的第sb个子带宽的预编码向量,μM为所述第一用户设备的测量集,∑*表示对*求和,表示对*的所有元素的平方和开方。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七种至第十种任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一方面的第十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当所述假设的下行发射流对应的下行信道质量指示是根据第二信噪比得到的时,所述第二信噪比是所述第一小区的下行导频信号,与所述第一用户设备的测量集外的小区的干扰噪声功率的比值,所述根据所述第一用户设备的测量集内的各个小区的子带宽级的上行信道矩阵,确定所述第一用户设备的测量集外的小区针对所述假设的下行发射流的子带宽级的干扰噪声功率,包括:
若所述第一用户设备假设的传输方式为发射分集,则根据如下公式确定所述第一用户设备的测量集外的小区针对第sfb个所述假设的下行发射流的子带宽级的干扰噪声功率:
其中,为所述第一用户设备的测量集外的小区针对第sfb个所述假设的下行发射流的第sb个子带宽的干扰噪声功率,sfb是所述假设的下行发射流的流号,sb是子带宽的编号,sb∈{x|1≤x≤NSB},NSB是所述第一小区的传输资源中所述子带宽的数量,Tnum是所述第一小区的发射天线的数量,Pm是第m小区的发射天线的总功率,m是所述第一用户设备的测量集内的小区的编号,m∈{x|1≤x≤M},M是所述第一用户设备的测量集内的小区的数量,是第m小区的第sb个子带宽的上行信道矩阵,是所述第一小区的小区参考信号的虚拟天线映射矩阵,是根据所述假设的下行发射流对应的下行信道质量指示,映射得到的所述第一用户设备的测量集外的小区针对第sfb个所述假设的下行发射流的第sb个子带宽的信噪比,表示对*的所有元素的平方和开方;
若所述第一用户设备假设的传输方式为闭环空间复用,且所述第一用户设备的发射集内的小区发送下行发射流的传输模式为传输模式8,则根据如下公式确定所述第一用户设备的测量集外的小区针对第sfb个所述假设的下行发射流的子带宽级的干扰噪声功率:
其中,为所述第一用户设备的测量集外的小区针对第sfb个所述假设的下行发射流的第sb个子带宽的干扰噪声功率,sfb是所述假设的下行发射流的流号,sb是子带宽的编号,sb∈{x|1≤x≤NSB},NSB是所述第一小区的传输资源中所述子带宽的数量,Pm是第m小区的发射天线的总功率,m是所述第一用户设备的测量集内的小区的编号,m∈{x|1≤x≤M},M是所述第一用户设备的测量集内的小区的数量,是第m小区的第sb个子带宽的上行信道矩阵,V1CRS是所述第一小区的小区参考信号的虚拟天线映射矩阵,是根据所述假设的下行发射流对应的下行信道质量指示,映射得到的所述第一用户设备的测量集外的小区针对第sfb个所述假设的下行发射流的第sb个子带宽的信噪比,表示对*的所有元素的平方和开方;
若所述第一用户设备假设的传输方式为闭环空间复用,且所述第一用户设备的发射集内的小区发送下行发射流的传输模式为传输模式9,则根据如下公式确定所述第一用户设备的测量集外的小区针对第sfb个所述假设的下行发射流的子带宽级的干扰噪声功率:
其中,为所述第一用户设备的测量集外的小区针对第sfb个所述假设的下行发射流的第sb个子带宽的干扰噪声功率,sfb是所述假设的下行发射流的流号,sb是子带宽的编号,sb∈{x|1≤x≤NSB},NSB是所述第一小区的传输资源中所述子带宽的数量,Pm是第m小区的发射天线的总功率,m是所述第一用户设备的测量集内的小区的编号,m∈{x|1≤x≤M},M是所述第一用户设备的测量集内的小区的数量,是第m小区的第sb个子带宽的上行信道矩阵,是所述第一小区的信道状态指示参考信号的虚拟天线映射矩阵,是根据所述假设的下行发射流对应的下行信道质量指示,映射得到的所述第一用户设备的测量集外的小区针对第sfb个所述假设的下行发射流的第sb个子带宽的信噪比,是第sfb个所述假设的下行发射流的第sb个子带宽的预编码向量,表示对*的所有元素的平方和开方。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七种至第十二种任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一方面的第十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根据所述第一用户设备的测量集外的小区针对所述假设的下行发射流的子带宽级的干扰噪声功率,确定所述第一用户设备的测量集外的小区针对所述待发送下行发射流的子带宽级的干扰噪声功率,包括:
按照如下公式确定所述第一用户设备的测量集外的小区针对所述待发送下行发射流的子带宽级的干扰噪声功率:
其中,为所述第一用户设备的测量集外的小区针对第stx个所述待发送下行发射流的子带宽级的干扰噪声功率,stx为所述待发送下行发射流的流号,sb是子带宽的编号,sb∈{x|1≤x≤NSB},NSB是所述第一小区的传输资源中所述子带宽的数量,为所述第一用户设备的测量集外的小区针对第sfb个所述假设的下行发射流的子带宽级的干扰噪声功率,sfb为所述假设的下行发射流的流号,Sfb为所述假设的下行发射流的流数,∑*表示对*求和。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七种至第十二种任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一方面的第十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当所述待发送下行发射流的流数等于所述假设的下行发射流的流数时,所述根据所述第一用户设备的测量集外的小区针对所述假设的下行发射流的子带宽级的干扰噪声功率,确定所述第一用户设备的测量集外的小区针对所述待发送下行发射流的子带宽级的干扰噪声功率,包括:
按照如下公式确定所述第一用户设备的测量集外的小区针对所述待发送下行发射流的子带宽级的干扰噪声功率:
其中,为所述第一用户设备的测量集外的小区针对第stx个所述待发送下行发射流的第sb个子带宽的干扰噪声功率,stx为所述待发送下行发射流的流号,sb是子带宽的编号,sb∈{x|1≤x≤NSB},NSB是所述第一小区的传输资源中所述子带宽的数量,为所述第一用户设备的测量集外的小区针对第sfb个所述假设的下行发射流的第sb个子带宽的干扰噪声功率,sfb为所述假设的下行发射流的流号。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一种至第十四种任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一方面的第十五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根据所述第一用户设备的测量集内的各个小区的子带宽级的上行信道矩阵,确定所述第一用户设备的发射集内,各个小区的待发送下行发射流的子带宽级的信号与干扰加信噪比,包括:
按照最大合并比均衡算法确定所述第一用户设备的发射集内,各个小区的待发送下行发射流的子带宽级的信号与干扰加噪声比。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一种至第十四种任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一方面的第十六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根据所述第一用户设备的测量集内的各个小区的子带宽级的上行信道矩阵,确定所述第一用户设备的发射集内,各个小区的待发送下行发射流的子带宽级的信号与干扰加信噪比,包括:
按照干扰抑制合并均衡算法确定所述第一用户设备的发射集内,各个小区的待发送下行发射流的子带宽级的信号与干扰加噪声比。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一种至第十六种任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一方面的第十七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将所述第一用户设备的发射集内,各个小区的待发送下行发射流的子带宽级的信号与干扰加信噪比进行合并,获得所述第一用户设备的发射集内的各个小区的待发送下行发射流的信号与干扰加信噪比,包括:
按照取平均值的方法将所述第一用户设备的发射集内,各个小区的待发送下行发射流的子带宽级的信号与干扰加噪声比进行合并。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一种至十六种任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一方面的第十八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将所述第一用户设备的发射集内,各个小区的待发送下行发射流的子带宽级的信号与干扰加信噪比进行合并,获得所述第一用户设备的发射集内的各个小区的待发送下行发射流的信号与干扰加信噪比,包括:
按照指数等效信号与干扰加噪声比映射合并的方法将所述第一用户设备的发射集内,各个小区的待发送下行发射流的子带宽级的信号与干扰加噪声比进行合并。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一种至第十八种任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一方面的第十九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根据所述待发送下行发射流的信号与干扰加信噪比,确定所述第一用户设备的第二下行调制编码方案,包括:
选择满足的最大SINRMCS对应的调制编码方案,作为所述第一用户设备的发射集内每个小区的第二下行调制编码方案;
其中,为所述第一用户设备的测量集内的各个小区的第stx个所述待发送下行发射流的信号与干扰加噪声比,stx为所述待发送下行发射流的流号,SINRMCS为与所述调制编码方案对应的信号与干扰加噪声比。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一种至第十九种任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一方面的第二十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用户设备的测量集内的小区为与所述第一小区相邻的小区或者为满足如下公式的小区:
|RSRP1-RSRPi|<Thr;
其中,RSRP1为所述第一小区的参考信号接收功率,RSRPi为除所述第一小区以外的其他小区的参考信号接收功率,Thr为设定的门限值。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一种至第二十种任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一方面的第二十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根据所述第一用户设备的第二下行调制编码方案和所述第一小区的传输资源,确定在分配给所述第一用户设备的所述第一小区的传输资源上,发送给所述第一用户设备的传输块大小。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一种至第二十一种任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一方面的第二十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向所述第一用户设备发送控制信令,所述控制信令包括所述第一用户设备的第二下行调制编码方案和传输资源分配信息,所述传输资源分配信息用于指示为所述第一用户设备分配的所述第一小区的传输资源。
第二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数据传输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用户设备向第一小区所属的基站发送下行信道质量指示,所述第一小区为所述用户设备的服务小区;
向第一基站发送信道探测参考信号,所述第一基站为所述用户设备的测量集内的各个小区所属的基站;
接收所述基站发送的传输资源分配信息和第二下行调制编码方案,所述传输资源分配信息用于指示所述基站为所述用户设备分配的所述第一小区的传输资源,所述传输资源是所述基站根据所述用户设备发送的所述下行信道质量指示确定第一下行调制编码方案后,根据所述第一下行调制编码方案为所述用户设备分配的,所述第二下行调制编码方案是所述基站通过如下方式确定的:获取所述用户设备的测量集内的各个小区的子带宽级的上行信道矩阵;根据所述用户设备的测量集内的各个小区的子带宽级的上行信道矩阵,确定所述用户设备的发射集内的各个小区待发送下行发射流的信号与干扰加信噪比;根据所述待发送下行发射流的信号与干扰加信噪比,确定所述用户设备的第二下行调制编码方案;其中,所述用户设备的测量集内的各个小区的子带宽级的上行信道矩阵是根据所述用户设备向所述第一基站发送的所述信道探测参考信号确定的,所述用户设备的发射集是所述用户设备的测量集的子集。
结合第二方面,在第二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接收传输资源分配信息和第二下行调制编码方案,包括:
接收所述基站发送的控制信令,所述控制信令包括所述传输资源分配信息和所述第二下行调制编码方案。
结合第二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二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用户设备根据接收到的所述传输资源分配信息和所述第二下行调制编码方案,确定所述基站在为所述用户设备分配的所述第一小区的传输资源上,发送给所述用户设备的传输块大小。
第三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数据传输装置,所述装置包括:
第一调制编码方案确定模块,用于接收第一用户设备反馈的下行信道质量指示,并根据所述第一用户设备反馈的下行信道质量指示,确定所述第一用户设备的第一下行调制编码方案;
资源分配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第一调制编码方案确定模块确定的所述第一用户设备的第一下行调制编码方案,将第一小区的传输资源分配给第一用户设备,所述第一小区为所述第一用户设备的服务小区;
信道矩阵获取模块,用于获取所述第一用户设备的测量集内的各个小区的子带宽级的上行信道矩阵,所述第一用户设备的测量集内的各个小区的子带宽级的上行信道矩阵,根据所述第一用户设备向第一基站发送的信道探测参考信号确定,所述第一基站为所述第一用户设备的测量集内的各个小区所属的基站;
信号与干扰加噪声比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信道矩阵获取模块获取的所述第一用户设备的测量集内的各个小区的子带宽级的上行信道矩阵,确定所述第一用户设备的发射集内的各个小区待发送下行发射流的信号与干扰加信噪比,所述第一用户设备的发射集是所述第一用户设备的测量集的子集;
第二调制编码方案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信号与干扰加噪声比确定模块确定的所述待发送下行发射流的信号与干扰加信噪比,确定所述第一用户设备的第二下行调制编码方案;
发送模块,将所述第二下行调质编码方案和传输资源分配信息发送给所述第一用户设备,其中,所述传输资源分配信息用于指示为所述第一用户设备分配的所述第一小区的传输资源。
结合第三方面,在第三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信号与干扰加噪声比确定模块包括:
第一信号与干扰加噪声比确定单元,用于根据所述信道矩阵获取模块获取的所述第一用户设备的测量集内的各个小区的子带宽级的上行信道矩阵,确定所述第一用户设备的发射集内,各个小区的待发送下行发射流的子带宽级的信号与干扰加信噪比;
第二信号与干扰加噪声比确定单元,用于将所述第一信号与干扰加噪声比确定单元确定的所述第一用户设备的发射集内,各个小区的待发送下行发射流的子带宽级的信号与干扰加信噪比进行合并,获得所述第一用户设备的发射集内的各个小区的待发送下行发射流的信号与干扰加信噪比。
结合第三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三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信号与干扰加噪声比确定模块还包括:
第一噪声确定单元,用于在所述第一信号与干扰加噪声比确定单元,根据所述信道矩阵获取模块获取的所述第一用户设备的测量集内的各个小区的子带宽级的上行信道矩阵,确定所述第一用户设备的发射集内,各个小区的待发送下行发射流的子带宽级的信号与干扰加信噪比之前,将所述第一用户设备的测量集外的小区针对所述待发送下行发射流的子带宽级的干扰噪声功率取为0。
结合第三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三方面的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信号与干扰加噪声比确定模块还包括:
第二噪声确定单元,用于在所述第一信号与干扰加噪声比确定单元,根据所述信道矩阵获取模块获取的所述第一用户设备的测量集内的各个小区的子带宽级的上行信道矩阵,确定所述第一用户设备的发射集内,各个小区的待发送下行发射流的子带宽级的信号与干扰加信噪比之前,根据所述信道矩阵获取模块获取的所述第一用户设备的测量集内的各个小区的子带宽级的上行信道矩阵,确定所述第一用户设备的测量集外的小区针对所述待发送下行发射流的子带宽级的干扰噪声功率。
结合第三方面的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三方面的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二噪声确定单元包括:
第一噪声确定子单元,用于根据所述信道矩阵获取模块获取的所述第一用户设备的测量集内的各个小区的子带宽级的上行信道矩阵,确定所述第一用户设备的测量集内的小区针对所述待发送下行发射流的子带宽级的干扰噪声功率;
第二噪声确定子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一噪声确定子单元确定的所述第一用户设备的测量集内的小区针对所述待发送下行发射流的子带宽级的干扰噪声功率,确定所述第一用户设备的测量集外的小区针对所述待发送下行发射流的子带宽级的干扰噪声功率。
结合第三方面的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三方面的第五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噪声确定子单元用于,
按照如下公式确定所述第一用户设备的测量集内的小区针对所述待发送下行发射流的子带宽级的干扰噪声功率:
其中,为所述第一用户设备的测量集内的小区针对所述待发送下行发射流的第sb个子带宽的干扰噪声功率,sb是子带宽的编号,sb∈{x|1≤x≤NSB},NSB是所述第一小区的传输资源中所述子带宽的数量,Pm是第m小区的发射天线的总功率,是第m小区的第sb个子带宽的上行信道矩阵,是第m小区本次调度将要使用的第sb个子带宽的发射权值矩阵,m是所述第一用户设备的测量集内的小区的编号,m∈{x|1≤x≤M},M是所述第一用户设备的测量集内的小区的数量,μM为所述第一用户设备的测量集,μT为所述第一用户设备的发射集,mean为求矩阵的均值,一般是求各列的均值,diag表示对角元素,(*)H表示*的共轭转置。
结合第三方面的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或第五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三方面的第六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二噪声确定子单元用于,
按照如下公式确定所述第一用户设备的测量集外的小区针对所述待发送下行发射流的子带宽级的干扰噪声功率:
其中,为所述第一用户设备的测量集外的小区针对所述待发送下行发射流的第sb个子带宽的干扰噪声功率,α为表示所述第一用户设备的测量集外的干扰与所述第一用户设备的测量集内的干扰的干扰比例系数,为所述第一用户设备的测量集内的小区针对所述待发送下行发射流的第sb个子带宽的干扰噪声功率,sb是子带宽的编号,sb∈{x|1≤x≤NSB},NSB是所述第一小区的传输资源中所述子带宽的数量。
结合第三方面的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三方面的第七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二噪声确定单元包括:
第三噪声确定子单元,用于根据所述信道矩阵获取模块获取的所述第一用户设备的测量集内的各个小区的子带宽级的上行信道矩阵,确定所述第一用户设备的测量集外的小区针对所述第一用户设备假设的下行发射流的子带宽级的干扰噪声功率;
第四噪声确定子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三噪声确定子单元确定的所述第一用户设备的测量集外的小区针对所述假设的下行发射流的子带宽级的干扰噪声功率,确定所述第一用户设备的测量集外的小区针对所述待发送下行发射流的子带宽级的干扰噪声功率。
结合第三方面的第七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三方面的第八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当所述假设的下行发射流对应的下行信道质量指示是根据第一信噪比得到的时,所述第一信噪比是所述第一小区的下行导频信号,与除所述第一小区之外的其他小区的干扰噪声功率的比值,所述第三噪声确定子单元用于,
若所述第一用户设备假设的传输方式为发射分集,则根据如下公式确定所述第一用户设备的测量集外的小区针对第sfb个所述假设的下行发射流的子带宽级的干扰噪声功率:
其中,是所述第一用户设备的测量集外的小区针对第sfb个所述假设的下行发射流的第sb个子带宽的干扰噪声功率,sfb是所述假设的下行发射流的流号,sb是子带宽的编号,sb∈{x|1≤x≤NSB},NSB是所述第一小区的传输资源中所述子带宽的数量,Tnum是所述第一小区的发射天线的数量,Pm是第m小区的发射天线的总功率,m是所述第一用户设备的测量集内的小区的编号,m∈{x|1≤x≤M},M是所述第一用户设备的测量集内的小区的数量,是第m小区的第sb个子带宽的上行信道矩阵,是所述第一小区的小区参考信号的虚拟天线映射矩阵,是根据所述假设的下行发射流对应的下行信道质量指示,映射得到的所述第一用户设备的测量集外的小区针对第sfb个所述假设的下行发射流的第sb个子带宽的信噪比,是第m小区在本次调度之前使用的第sb个子带宽的发射权值矩阵,μM为测量集,∑*表示对*求和,表示对*的所有元素的平方和开方;
若所述第一用户设备假设的传输方式为闭环空间复用,则根据如下公式确定所述第一用户设备的测量集外的小区针对第sfb个所述假设的下行发射流的子带宽级的干扰噪声功率:
其中,是所述第一用户设备的测量集外的小区针对第sfb个所述假设的下行发射流的第sb个子带宽的干扰噪声功率,sfb是所述假设的下行发射流的流号,sb是子带宽的编号,sb∈{x|1≤x≤NSB},NSB是所述第一小区的传输资源中所述子带宽的数量,Pm是第m小区的发射天线的总功率,m是所述测量集内的小区的编号,m∈{x|1≤x≤M},M是所述第一用户设备的测量集内的小区的数量,是第m小区的第sb个子带宽的上行信道矩阵,是所述第一小区的小区参考信号的虚拟天线映射矩阵,是根据所述假设的下行发射流对应的下行信道质量指示,映射得到的所述第一用户设备的测量集外的小区针对第sfb个所述假设的下行发射流的第sb个子带宽的信噪比,是第m小区在本次调度之前使用的第sb个子带宽的发射权值矩阵,是第sfb个所述假设的下行发射流的第sb个子带宽的预编码向量,μM为所述第一用户设备的测量集,表示对*的所有元素的平方和开方。
结合第三方面的第七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三方面的第九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当所述假设的下行发射流对应的下行信道质量指示是根据第二信噪比得到的时,所述第二信噪比是所述第一小区的下行导频信号,与所述第一用户设备的测量集外的小区的干扰噪声功率的比值,所述第三噪声确定子单元用于,
若所述第一用户设备假设的传输方式为发射分集,则根据如下公式确定所述第一用户设备的测量集外的小区针对第sfb个所述假设的下行发射流的子带宽级的干扰噪声功率:
其中,为所述第一用户设备的测量集外的小区针对第sfb个所述假设的下行发射流的第sb个子带宽的干扰噪声功率,sfb是所述假设的下行发射流的流号,sb是子带宽的编号,sb∈{x|1≤x≤NSB},NSB是所述第一小区的传输资源中所述子带宽的数量,Tnum是所述第一小区的发射天线的数量,Pm是第m小区的发射天线的总功率,m是所述第一用户设备的测量集内的小区的编号,m∈{x|1≤x≤M},M是所述第一用户设备的测量集内的小区的数量,是第m小区的第sb个子带宽的上行信道矩阵,V1CRS是所述第一小区的小区参考信号的虚拟天线映射矩阵,是根据所述假设的下行发射流对应的下行信道质量指示,映射得到的所述第一用户设备的测量集外的小区针对第sfb个所述假设的下行发射流的第sb个子带宽的信噪比,表示对*的所有元素的平方和开方;
若所述第一用户设备假设的传输方式为闭环空间复用,且所述第一用户设备的发射集内的小区发送下行发射流的传输模式为传输模式8,则根据如下公式确定所述第一用户设备的测量集外的小区针对第sfb个所述假设的下行发射流的子带宽级的干扰噪声功率:
其中,为所述第一用户设备的测量集外的小区针对第sfb个所述假设的下行发射流的第sb个子带宽的干扰噪声功率,sfb是所述假设的下行发射流的流号,sb是子带宽的编号,sb∈{x|1≤x≤NSB},NSB是所述第一小区的传输资源中所述子带宽的数量,Pm是第m小区的发射天线的总功率,m是所述第一用户设备的测量集内的小区的编号,m∈{x|1≤x≤M},M是所述第一用户设备的测量集内的小区的数量,是第m小区的第sb个子带宽的上行信道矩阵,V1CRS是所述第一小区的小区参考信号的虚拟天线映射矩阵,是根据所述假设的下行发射流对应的下行信道质量指示,映射得到的所述第一用户设备的测量集外的小区针对第sfb个所述假设的下行发射流的第sb个子带宽的信噪比,表示对*的所有元素的平方和开方;
若所述第一用户设备假设的传输方式为闭环空间复用,且所述第一用户设备的发射集内的小区发送下行发射流的传输模式为传输模式9,则根据如下公式确定所述第一用户设备的测量集外的小区针对第sfb个所述假设的下行发射流的子带宽级的干扰噪声功率:
其中,为所述第一用户设备的测量集外的小区针对第sfb个所述假设的下行发射流的第sb个子带宽的干扰噪声功率,sfb是所述假设的下行发射流的流号,sb是子带宽的编号,sb∈{x|1≤x≤NSB},NSB是所述第一小区的传输资源中所述子带宽的数量,Pm是第m小区的发射天线的总功率,m是所述第一用户设备的测量集内的小区的编号,m∈{x|1≤x≤M},M是所述第一用户设备的测量集内的小区的数量,是第m小区的第sb个子带宽的上行信道矩阵,是所述第一小区的信道状态指示参考信号的虚拟天线映射矩阵,是根据所述假设的下行发射流对应的下行信道质量指示,映射得到的所述第一用户设备的测量集外的小区针对第sfb个所述假设的下行发射流的第sb个子带宽的信噪比,是第sfb个所述假设的下行发射流的第sb个子带宽的预编码向量,表示对*的所有元素的平方和开方。
结合第三方面的第七种至第九种任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三方面的第十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四噪声确定子单元用于,
按照如下公式确定所述第一用户设备的测量集外的小区针对所述待发送下行发射流的子带宽级的干扰噪声功率:
其中,为所述第一用户设备的测量集外的小区针对第stx个所述待发送下行发射流的子带宽级的干扰噪声功率,stx为所述待发送下行发射流的流号,sb是子带宽的编号,sb∈{x|1≤x≤NSB},NSB是所述第一小区的传输资源中所述子带宽的数量,为所述第一用户设备的测量集外的小区针对第sfb个所述假设的下行发射流的子带宽级的干扰噪声功率,sfb为所述假设的下行发射流的流号,Sfb为所述假设的下行发射流的流数,∑*表示对*求和。
结合第三方面的第七种至第九种任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三方面的第十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当所述待发送下行发射流的流数等于所述假设的下行发射流的流数时,所述第四噪声确定子单元用于,
按照如下公式确定所述第一用户设备的测量集外的小区针对所述待发送下行发射流的子带宽级的干扰噪声功率:
其中,为所述第一用户设备的测量集外的小区针对第stx个所述待发送下行发射流的第sb个子带宽的干扰噪声功率,stx为所述待发送下行发射流的流号,sb是子带宽的编号,sb∈{x|1≤x≤NSB},NSB是所述第一小区的传输资源中所述子带宽的数量,为所述第一用户设备的测量集外的小区针对第sfb个所述假设的下行发射流的第sb个子带宽的干扰噪声功率,sfb为所述假设的下行发射流的流号。
结合第三方面的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三方面的第十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二噪声确定单元包括:
判断子单元,用于判断是否计算所述第一用户设备的测量集外的小区针对所述待发送下行发射流的子带宽级的干扰噪声功率;
第五噪声子单元,用于当所述判断单元判断不计算所述第一用户设备的测量集外的小区针对所述待发送下行发射流的子带宽级的干扰噪声功率时,将所述第一用户设备的测量集外的小区针对所述待发送下行发射流的子带宽级的干扰噪声功率取为0;
第六噪声子单元,用于当所述判断单元判断计算所述第一用户设备的测量集外的小区针对所述待发送下行发射流的子带宽级的干扰噪声功率时,根据所述第一用户设备的测量集内的各个小区的子带宽级的上行信道矩阵,确定所述第一用户设备的测量集外的小区针对所述第一用户设备假设的下行发射流的子带宽级的干扰噪声功率,并根据所述第一用户设备的测量集外的小区针对所述假设的下行发射流的子带宽级的干扰噪声功率,确定所述第一用户设备的测量集外的小区针对所述待发送下行发射流的子带宽级的干扰噪声功率。
结合第三方面的第十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三方面的第十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判断子单元用于,
将计算所述第一用户设备的测量集外的小区针对所述待发送下行发射流的子带宽级的干扰噪声功率所需的代码量与阈值比较;
若所述代码量大于所述阈值,则不计算所述第一用户设备的测量集外的小区针对所述待发送下行发射流的子带宽级的干扰噪声功率;
若所述代码量小于所述阈值,则计算所述第一用户设备的测量集外的小区针对所述待发送下行发射流的子带宽级的干扰噪声功率。
结合第三方面的第十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三方面的第十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判断子单元用于,
分别将M与MThr、(M-T)与IThr进行比较;
若M>MThr且(M-T)>IThr,则不计算所述第一用户设备的测量集外的小区针对所述待发送下行发射流的子带宽级的干扰噪声功率;
否则,计算所述第一用户设备的测量集外的小区针对所述待发送下行发射流的子带宽级的干扰噪声功率;
其中,M为所述第一用户设备的测量集内的小区数,T为所述第一用户设备的发射集内的小区数,MThr与IThr为设定的阈值。
结合第三方面的第一种至第十四种任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三方面的第十五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信号与干扰加信噪比确定单元用于,
按照最大合并比均衡算法确定所述第一用户设备的发射集内,各个小区的待发送下行发射流的子带宽级的信号与干扰加噪声比。
结合第三方面的第一种至第十四种任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三方面的第十六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按照干扰抑制合并均衡算法确定所述第一用户设备的发射集内,各个小区的待发送下行发射流的子带宽级的信号与干扰加噪声比。
结合第三方面的第一种至第十六种任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三方面的第十七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按照取平均值的方法将所述第一用户设备的发射集内,各个小区的待发送下行发射流的子带宽级的信号与干扰加噪声比进行合并。
结合第三方面的第一种至第十六种任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三方面的第十八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按照指数等效信号与干扰加噪声比映射合并的方法将所述第一用户设备的发射集内,各个小区的待发送下行发射流的子带宽级的信号与干扰加噪声比进行合并。
结合第三方面的第一种至第十八种任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三方面的第十九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二调制编码方案确定模块用于,
选择满足的最大SINRMCS对应的调制编码方案,作为所述第一用户设备的第二下行调制编码方案;
其中,为所述第一用户设备的测量集内的各个小区的第stx个所述待发送下行发射流的信号与干扰加噪声比,stx为所述待发送下行发射流的流号,SINRMCS为与所述调制编码方案对应的信号与干扰加噪声比。
结合第三方面的第一种至第十九种任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三方面的第二十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装置还包括:
测量集确定模块,用于将与所述第一小区相邻的小区或者满足如下公式的小区作为所述第一用户设备的测量集内的小区:
|RSRP1-RSRPi|<Thr;
其中,RSRP1为所述第一小区的参考信号接收功率,RSRPi为除所述第一小区以外的其他小区的参考信号接收功率,Thr为设定的门限值。
结合第三方面的第一种至第二十种任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三方面的第二十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装置还包括:
传输块大小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第二调制编码方案确定模块确定的所述第一用户设备的第二下行调制编码方案和所述第一小区的传输资源,确定在分配给所述第一用户设备的所述第一小区的传输资源上,发送给所述第一用户设备的传输块大小。
结合第三方面的第一种至第二十一种任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三方面的第二十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装置还包括:
发送模块,用于向所述第一用户设备发送控制信令,所述控制信令包括所述第一用户设备的第二下行调制编码方案和传输资源分配信息,所述传输资源分配信息用于指示为所述第一用户设备分配的所述第一小区的传输资源。
第四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用户设备,所述用户设备包括:
信道质量指示发送模块,用于向第一小区所属的基站发送下行信道质量指示,所述第一小区为所述用户设备的服务小区;
信道探测参考信号发送模块,用于向第一基站发送信道探测参考信号,所述第一基站为所述用户设备的测量集内的各个小区所属的基站;
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所述基站发送的传输资源分配信息和第二下行调制编码方案,所述传输资源分配信息用于指示所述基站为所述用户设备分配的所述第一小区的传输资源,所述传输资源是所述基站根据所述用户设备发送的所述下行信道质量指示确定第一下行调制编码方案后,根据所述第一下行调制编码方案为所述用户设备分配的,所述第二下行调制编码方案是所述基站通过如下方式确定的:获取所述用户设备的测量集内的各个小区的子带宽级的上行信道矩阵;根据所述用户设备的测量集内的各个小区的子带宽级的上行信道矩阵,确定所述用户设备的发射集内的各个小区待发送下行发射流的信号与干扰加信噪比;根据所述待发送下行发射流的信号与干扰加信噪比,确定所述用户设备的第二下行调制编码方案;其中,所述用户设备的测量集内的各个小区的子带宽级的上行信道矩阵是根据所述用户设备向所述第一基站发送的所述信道探测参考信号确定的,所述用户设备的发射集是所述用户设备的测量集的子集。
结合第四方面,在第四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接收模块用于,
接收所述基站发送的控制信令,所述控制信令包括所述传输资源分配信息和所述第二下行调制编码方案。
结合第四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四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用户设备还包括:
传输块大小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接收到的所述传输资源分配信息和所述第二下行调制编码方案,确定所述基站在为所述用户设备分配的所述第一小区的传输资源上,发送给所述用户设备的传输块大小。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
通过获取第一UE的测量集内的各个小区的SB级的上行信道矩阵,并根据第一UE的测量集内的各个小区的SB级的上行信道矩阵,确定第一UE的发射集内的各个小区的待发送下行发射流的SINR,然后根据该待发送下行发射流的SINR,确定第一UE的第二下行MCS。也就是说,本发明实施例是通过上行信道来估计下行信道,从而可以在上行信道与下行信道近似的系统中(如LTE-TDD系统),得到比第一下行MCS更为准确的第二下行MCS,从而可以充分利用下行信道质量,提高传输效率。并且,本发明实施例根据第一UE的测量集内的各个小区的SB级的上行信道矩阵,确定第一UE的发射集内的各个小区待发送下行发射流的SINR,并根据该待发送下行发射流的SINR,确定第一UE的第二下行MCS,从而避免了现有技术中采用量化值(CQI)确定的下行MCS不准确的问题。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数据传输方法的流程图;
图2a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数据传输方法的流程图;
图2b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数据传输方法的流程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数据传输方法的流程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数据传输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数据传输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数据传输装置的具体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UE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UE的具体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为了便于理解本发明实施例,下面先对测量集和发射集进行简单介绍。在本实施例中,测量集和发射集是针对UE定义的,不同UE的测量集和发射集可能不同。UE的测量集内的小区接收并处理该UE发送的上行数据,并且UE的测量集内的小区之间相互交互信息,UE发送的上行数据包括下行CQI和信道探测参考信号(Sounding Reference Signal,简称SRS),下行CQI与UE假设的下行发射流一一对应。UE的发射集内的小区用于向该UE联合发射下行数据,联合发射包括相干发射和非相干发射。相干发射时,UE的发射集内的小区通过交互信道信息确定各个小区的发射权值;非相干发射时,UE的发射集内的小区单独确定各自的发射权值。UE的发射集是UE的测量集的子集。
具体地,UE的发射集内的小区确定发射权值可以参考现有技术的方式,在此不再详述。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实施例的方案适用于可以根据上行信道估计下行信道的系统,这类系统包括但不限于LTE-TDD系统和改进后的LTE-FDD系统,LTE-TDD系统的上行信道和下行信道是近似的,因此可以通过对上行信道的估计,获取到下行信道的信息。改进后的LTE-FDD系统,可以对上行信道和下行信道之间的区别进行估计和补偿,因此也可以通过对上行信道的估计,获取到下行信道的信息。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数据传输方法,该方法可以由eNB实现,参见图1,该方法包括:
S101:接收第一UE反馈的下行CQI,并根据第一UE反馈的下行CQI,确定第一UE的第一下行MCS。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将该第一UE的服务小区称为第一小区,该第一UE可以为第一小区内的任一UE。需要说明的是,第一小区内的UE是指,将第一小区作为服务小区的UE。
在具体实现中,eNB通常会接收第一小区内所有UE反馈的下行CQI,并根据第一小区内各个UE反馈的下行CQI,分别确定各个UE的第一下行MCS。
S102:根据第一UE的第一下行MCS,将第一小区的传输资源分配给该第一UE。
其中,该传输资源可以为SB,SB可以是一个资源块(Resource Block,简称RB),也可以是多个RB的组合。
具体地,步骤S102包括:
根据第一小区内的所有UE的第一下行MCS,按照比例公平(Proportional Fair,简称PF)算法或者按照轮询(Round Robin,简称RR)算法,将第一小区的传输资源分配给该第一UE。
S103:获取第一UE的测量集内的各个小区的子带宽(Sub-Bandwidth,简称SB)级的上行信道矩阵。
其中,第一UE的测量集内各个小区的SB级的上行信道矩阵,可以是根据第一UE向第一基站发送的SRS确定的。第一基站为第一UE的测量集内的各个小区所属的基站。
在本实施例中,各个小区的SB级的上行信道矩阵表示各个小区在各个SB(共有NSB个SB)上估计的上行信道,其中,sb是SB的编号,sb∈{x|1≤x≤NSB},NSB是传输资源中SB的数量。
S104:根据第一UE的测量集内的各个小区的SB级的上行信道矩阵,确定第一UE的发射集内的各个小区的待发送下行发射流的信号与干扰加信噪比(Signal toInterference plus Noise Ratio,简称SINR)。
例如,S104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实现:根据第一UE的测量集内的各个小区的SB级的上行信道矩阵,确定第一UE的测量集外的小区针对待发送下行发射流的SB级的干扰噪声功率;根据第一UE的测量集内的各个小区的SB级的上行信道矩阵,和第一UE的测量集外的小区针对待发送下行发射流的SB级的干扰噪声功率,确定第一UE的发射集内的各个小区待发送下行发射流的SINR。
S105:根据该待发送下行发射流的SINR,确定第一UE的第二下行MCS。
本发明实施例通过获取第一UE的测量集内的各个小区的SB级的上行信道矩阵,并根据第一UE的测量集内的各个小区的SB级的上行信道矩阵,确定第一UE的发射集内的各个小区的待发送下行发射流的SINR,然后根据该待发送下行发射流的SINR,确定第一UE的第二下行MCS。也就是说,本发明实施例是通过上行信道来估计下行信道,从而可以在上行信道与下行信道近似的系统中(如LTE-TDD系统),得到比第一下行MCS更为准确的第二下行MCS,从而可以充分利用下行信道质量,提高传输效率。并且,本发明实施例根据第一UE的测量集内的各个小区的SB级的上行信道矩阵,确定第一UE的发射集内的各个小区的待发送下行发射流的SINR,并根据该待发送下行发射流的SINR,确定第一UE的第二下行MCS,从而避免了现有技术中采用量化值(CQI)确定的下行MCS不准确的问题。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数据传输方法,该方法可以由eNB实现,参见图2a,该方法包括:
S201:接收第一UE反馈的下行CQI,并根据第一UE反馈的下行CQI,确定第一UE的第一下行MCS。
具体地,S201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实现:根据下行CQI与下行MCS之间的对应关系,由下行CQI确定第一下行MCS。
进一步地,下行CQI与下行MCS之间的对应关系一般由基站厂商提供,该对应关系可以为表格的形式,每个CQI对应一个下行MCS。在具体实现中,可以直接采用获取到的CQI查表,获得该CQI对应的下行MCS;也可以先对获取到的CQI进行滤波,然后再查表,获得该CQI对应的下行MCS。
S202:根据第一UE的第一下行MCS,将第一小区的传输资源分配给第一UE,第一小区为第一UE的服务小区。
其中,该传输资源可以为SB,SB可以是一个RB,也可以是多个RB的组合。
在具体实现中,步骤S202可以包括:
根据第一小区内的所有UE的第一下行MCS,按照PF算法或者按照RR算法,将第一小区的传输资源分配给该第一UE。
具体地,按照PF算法将传输资源分配给该第一UE,包括:在第一小区的SB上,根据第一小区内的所有UE的第一下行MCS和历史传输速率,确定第一小区内各个UE的初始优先级;根据第一UE的初始优先级,将该SB分配给该第一UE。
具体地,按照RR算法将传输资源分配给该第一UE的过程如下:在第一小区的SB上,根据第一小区内的所有UE的第一下行MCS和历史传输速率,确定第一小区内各个UE的优先级队列;根据第一小区内各个UE发送的资源请求和优先级队列,将第一小区的SB分配给第一小区内的所有UE;当第一UE位于优先级队列的首位时,将该SB分配给该第一UE,并调整该第一UE在优先级队列中的位置。
S203:获取第一UE的测量集内的各个小区的SB级的上行信道矩阵。
其中,第一UE的测量集内各个小区的SB级的上行信道矩阵,可以是根据第一UE向第一基站发送的SRS确定的。第一基站为第一UE的测量集内的各个小区所属的基站。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一个UE的测量集包括M个小区,μM={x|1≤x≤M},μM为该UE的测量集。该UE的测量集内的小区的编号m∈μM,该UE的测量集内的第一小区(编号为m=1的小区)为该UE的服务小区。该UE的测量集内的第m小区发射天线的总功率为Pm。一个UE的发射集包括T个小区,μT={x|1≤x≤T},μT∈μM,μT为该UE的发射集,该UE的发射集内的小区的编号t∈μT,该UE的发射集内的第一小区(编号为t=1的小区)为该UE的服务小区。该UE的发射集内的小区的待发送下行发射流的流数为Stx,流号stx∈{x|1≤x≤Stx}。该UE假设的下行发射流的流数为Sfb,流号sfb∈{x|1≤x≤Sfb}。若该UE假设的下行传输方式为发射分集,则Sfb=1;若该UE假设的下行传输方式为闭环空间复用,则Sfb≥1。
可选地,该UE的测量集内的小区可以为与该UE的服务小区相邻的小区或者可以通过如下方式确定该UE的测量集内的小区:将满足公式(1)的小区确认为该UE的测量集内的小区,
|RSRP1-RSRPi|<Thr, (1)
其中,RSRP1为该UE的服务小区的参考信号接收功率(Reference SignalReceiving Power,简称RSRP),RSRPi为除该UE的服务小区以外的其他小区的RSRP,Thr为设定的门限值,该门限值的取值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设置,本发明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制。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确定UE的测量集内的小区的方法仅为举例,并不作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具体地,根据第一UE向第一基站发送的SRS,确定第一UE的测量集内各个小区的SB级的上行信道矩阵的过程如下:
第一基站接收第一UE发送的SRS;
第一基站根据最小均方(Least Square,简称LS)信道估计方法,确定第一UE的测量集内各个小区的SB级的上行信道;
第一小区所属的基站获取第一UE的测量集内各个小区的SB级的上行信道,构成第一UE的测量集内各个小区的SB级的上行信道矩阵。
具体地,前述LS信道估计方法采用的公式为H=R*S’,其中,H为估计的上行信道,R为第一基站接收的SRS信号,S’为S的共轭信号,S为第一UE发送的SRS信号;
需要说明的是,LS信道估计方法仅为举例,也可以采用其它信道估计方法。
S204:根据第一UE的测量集内的各个小区的SB级的上行信道矩阵,确定第一UE的发射集内的各个小区待发送下行发射流的SINR。
具体地,参见图2b,S204可以包括:
S2041:根据第一UE的测量集内的各个小区的SB级的上行信道矩阵,确定第一UE的发射集内,各个小区的待发送下行发射流的SB级的SINR。
其中,各个小区的待发送下行发射流的SB级的SINR是指,各个小区的待发送下行发射流在各个SB上的SINR。
在本实施例的一种实现方式中,在S2041之前,该方法还可以包括:将第一UE的测量集外的小区针对待发送下行发射流的SB级的干扰噪声功率取为0。
在本实施例的另一种实现方式中,在S2041之前,该方法还可以包括S2040:根据第一UE的测量集内的各个小区的SB级的上行信道矩阵,确定第一UE的测量集外的小区针对待发送下行发射流的SB级的干扰噪声功率。
可选地,S2040的一种实现方式可以包括:根据第一UE的测量集内的各个小区的SB级的上行信道矩阵,确定第一UE的测量集内的小区针对待发送下行发射流的SB级的干扰噪声功率;根据第一UE的测量集内的小区针对待发送下行发射流的SB级的干扰噪声功率,确定第一UE的测量集外的小区针对待发送下行发射流的SB级的干扰噪声功率。
具体地,根据第一UE的测量集内的各个小区的SB级的上行信道矩阵,确定第一UE的测量集内的小区针对待发送下行发射流的SB级的干扰噪声功率,可以包括:
按照如下公式(2)确定第一UE的测量集内的小区针对待发送下行发射流的SB级的干扰噪声功率:
其中,为第一UE的测量集内的小区针对待发送下行发射流的第sb个SB的干扰噪声功率,Pm是第m小区的发射天线的总功率,是第m小区的第sb个SB的上行信道矩阵,是第m小区本次调度将要使用的第sb个SB的发射权值矩阵,m是第一UE的测量集内的小区的编号,μM为第一UE的测量集,μT为第一UE的发射集,mean为求矩阵的均值,一般是求各列的均值,diag表示对角元素,(*)H表示*的共轭转置。
具体地,根据第一UE的测量集内的小区针对待发送的下行发射流的SB级的干扰噪声功率,确定第一UE的测量集外的小区针对待发送下行发射流的SB级的干扰噪声功率,可以包括:按照如下公式(3)确定第一UE的测量集外的小区针对待发送下行发射流的SB级的干扰噪声功率:
其中,为第一UE的测量集外的小区针对待发送下行发射流的第sb个SB的干扰噪声功率,为第一UE的测量集内的小区针对待发送下行发射流的第sb个SB的干扰噪声功率,α为表示第一UE的测量集外的干扰,与第一UE的测量集内的干扰的干扰比例系数,一般0≤α≤4。
可选地,S2040的另一种实现方式可以包括:根据第一UE的测量集内的各个小区的SB级的上行信道矩阵,确定第一UE的测量集外的小区针对第sfb个假设的下行发射流的SB级的干扰噪声功率;根据第一UE的测量集外的小区针对第sfb个假设的下行发射流的SB级的干扰噪声功率,确定第一UE的测量集外的小区针对第stx个待发送下行发射流的SB级的干扰噪声功率。
其中,第sfb个假设的下行发射流对应的下行CQI,可以是根据第一信噪比得到的,也可以是根据第二信噪比得到的。第一信噪比是第一小区的下行导频信号(DownlinkPilot Time Slot,简称DwPTS),与除第一小区之外的其他小区的干扰噪声功率的比值,第二信噪比是第一小区的DwPTS,与第一UE的测量集外的小区的干扰噪声功率的比值。当第一UE的发射集内的小区传输数据采用的协议版本号为R8或R9或R10时,第一UE假设除第一小区之外的其他小区都是干扰,第sfb个假设的下行发射流对应的下行CQI是根据第一信噪比得到的;当第一UE的发射集内的小区传输数据采用的协议版本号为R11时,第一UE假设第一UE的测量集内无干扰,第sfb个假设的下行发射流对应的下行CQI是根据第二信噪比得到的。
可选地,当第sfb个假设的下行发射流对应的下行CQI是根据第一信噪比得到的时,根据第一UE的测量集内的各个小区的SB级的上行信道矩阵,确定第一UE的测量集外的小区针对第sfb个假设的下行发射流的SB级的干扰噪声功率,可以包括:
若第一UE假设的传输方式为发射分集,则根据如下公式(4)确定第一UE的测量集外的小区针对第sfb个假设的下行发射流的SB级的干扰噪声功率:
其中,为第一UE的测量集外的小区针对第sfb个假设的下行发射流的第sb个SB的干扰噪声功率,Tnum是第一小区的发射天线的数量,Pm是第m小区的发射天线的总功率,为第m小区的第sb个SB的上行信道矩阵,是第一小区的小区参考信号(CellReference Signal,CRS)的虚拟天线映射(Virtual Antenna Mapping,简称VAM)矩阵,是根据第sfb个假设的下行发射流对应的下行CQI,映射得到的第一UE的测量集外的小区针对第sfb个假设的下行发射流的第sb个SB的信噪比,是第m小区在本次调度之前使用的第sb个SB的发射权值矩阵,m为第一UE的测量集内的小区的编号,μM为第一UE的测量集,∑*表示对*求和,表示对*的所有元素的平方和开方。
若第一UE假设的传输方式为闭环空间复用,则根据如下公式(5)确定第一UE的测量集外的小区针对第sfb个假设的下行发射流的SB级的干扰噪声功率:
其中,为第一UE的测量集外的小区针对第sfb个假设的下行发射流的第sb个SB的干扰噪声功率,Pm是第m小区的发射天线的总功率,为第m小区的第sb个SB的上行信道矩阵,是第一小区的CRS的VAM矩阵,是根据第sfb个假设的下行发射流对应的下行CQI,映射得到的第一UE的测量集外的小区针对第sfb个假设的下行发射流的第sb个SB的信噪比,是第m小区在本次调度之前使用的第sb个SB的发射权值矩阵,是第sfb个假设的下行发射流的第sb个SB的预编码向量(Precoding MatrixIndex,简称PMI),m为第一UE的测量集内的小区的编号,μM为第一UE的测量集,∑*表示对*求和,表示对*的所有元素的平方和开方。
可选地,当第sfb个假设的下行发射流对应的下行CQI是根据第二信噪比得到的时,根据第一UE的测量集内的各个小区的SB级的上行信道矩阵,确定第一UE的测量集外的小区针对第sfb个假设的下行发射流的SB级的干扰噪声功率,可以包括:
若第一UE假设的传输方式为发射分集,则根据如下公式(6)确定第一UE的测量集外的小区针对第sfb个假设的下行发射流的SB级的干扰噪声功率:
其中,为第一UE的测量集外的小区针对第sfb个假设的下行发射流的第sb个SB的干扰噪声功率,Tnum是第一小区的发射天线的数量,Pm是第m小区的发射天线的总功率,为第m小区的第sb个SB的上行信道矩阵,是第一小区的CRS的VAM矩阵,是根据第sfb个假设的下行发射流对应的CQI,映射得到的第一UE的测量集外的小区针对第sfb个假设的下行发射流的第sb个SB的信噪比,m为第一UE的测量集内的小区的编号。
若第一UE假设的传输方式为闭环空间复用,且第一UE的发射集内的小区发送下行发射流的传输模式为传输模式(Transmission Mode,简称TM)8,则根据如下公式(7)确定第一UE的测量集外的小区针对第sfb个假设的下行发射流的SB级的干扰噪声功率:
其中,为第一UE的测量集外的小区针对第sfb个假设的下行发射流的第sb个SB的干扰噪声功率,Pm是第m小区的发射天线的总功率,为第m小区的第sb个SB的上行信道矩阵,是第一小区的CRS的VAM矩阵,是根据第sfb个假设的下行发射流对应的CQI,映射得到的第一UE的测量集外的小区针对第sfb个假设的下行发射流的第sb个SB的信噪比,是第sfb个假设的下行发射流的第sb个SB的PMI,m为第一UE的测量集内的小区的编号。
若第一UE假设的传输方式为闭环空间复用且第一UE的发射集内的小区发送下行发射流的传输模式为TM9,则根据如下公式(8)确定第一UE的测量集外的小区针对第sfb个假设的下行发射流的SB级的干扰噪声功率:
其中,为第一UE的测量集外的小区针对第sfb个假设的下行发射流的第sb个SB的干扰噪声功率,Pm是第m小区的发射天线的总功率,为第m小区的第sb个SB的上行信道矩阵,是第一小区的信道状态指示参考信号(Channel State Indication-Reference Signal,CSI-RS)的VAM矩阵,是根据第sfb个假设的下行发射流对应的CQI,映射得到的第一UE的测量集外的小区针对第sfb个假设的下行发射流的第sb个SB的信噪比,是第sfb个假设的下行发射流的第sb个SB的PMI,m为第一UE的测量集内的小区的编号。一般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第一UE假设的传输方式与待发送下行发射流的传输模式之间的关系是,当第一UE的发射集内的小区传输下行数据时采用的传输模式为TM7时,UE假设的传输方式为发射分集;当第一UE的发射集内的小区传输下行数据时采用的传输模式为TM8或TM9时,若没有配置PMI/秩指示(Rank Indication,简称RI)反馈,则第一UE假设的传输方式为发射分集,若配置了PMI/RI反馈,则第一UE假设的传输方式为闭环空间复用。
可选地,根据第一UE的测量集外的小区针对第sfb个假设的下行发射流的SB级的干扰噪声功率,确定第一UE的测量集外的小区针对第stx个待发送下行发射流的SB级的干扰噪声功率,可以包括:按照如下公式(9)确定第一UE的测量集外的小区针对第stx个待发送下行发射流的SB级的干扰噪声功率:
其中,为第一UE的测量集外的小区针对第stx个待发送下行发射流的第sb个SB的干扰噪声功率,为第一UE的测量集外的小区针对第sfb个假设的下行发射流的第sb个SB的干扰噪声功率,Sfb为假设的下行发射流的流数。
可选地,当待发送下行发射流的流数Stx等于假设的下行发射流的流数Sfb时,即Stx=Sfb,根据第一UE的测量集外的小区针对第sfb个假设的下行发射流的SB级的干扰噪声功率,确定第一UE的测量集外的小区针对第stx个待发送下行发射流的SB级的干扰噪声功率,可以包括:按照如下公式(10)确定第一UE的测量集外的小区针对第stx个待发送下行发射流的SB级的干扰噪声功率:
其中,为第一UE的测量集外的小区针对第stx个待发送下行发射流的第sb个SB的干扰噪声功率,为第一UE的测量集外的小区针对第sfb个假设的下行发射流的第sb个SB的干扰噪声功率。
可选地,S2040的又一种实现方式可以包括:判断是否计算第一UE的测量集外的小区针对第stx个待发送下行发射流的SB级的干扰噪声功率;若不计算第一UE的测量集外的小区针对第stx个待发送下行发射流的SB级的干扰噪声功率,则将第一UE的测量集外的小区针对第stx个待发送下行发射流的SB级的干扰噪声功率取为0,即其中,为第一UE的测量集外的小区针对第stx个待发送下行发射流的第sb个SB的干扰噪声功率;若计算第一UE的测量集外的小区针对第stx个待发送下行发射流的SB级的干扰噪声功率,则根据第一UE的测量集内的各个小区的SB级的上行信道矩阵,确定第一UE的测量集外的小区针对第sfb个假设的下行发射流的SB级的干扰噪声功率,并根据第一UE的测量集外的小区针对第sfb个假设的下行发射流的SB级的干扰噪声功率,确定第一UE的测量集外的小区针对第stx个待发送下行发射流的SB级的干扰噪声功率。
可选地,判断是否计算第一UE的测量集外的小区针对第stx个待发送下行发射流的SB级的干扰噪声功率,可以包括:将计算第一UE的测量集外的小区针对第stx个待发送下行发射流的SB级的干扰噪声功率所需的代码量与阈值比较;若代码量大于阈值,则不计算第一UE的测量集外的小区针对第stx个待发送下行发射流的SB级的干扰噪声功率;若代码量小于阈值,则计算第一UE的测量集外的小区针对第stx个待发送下行发射流的SB级的干扰噪声功率。
可选地,判断是否计算第一UE的测量集外的小区针对第stx个待发送下行发射流的SB级的干扰噪声功率,可以包括:分别将M与MThr、(M-T)与IThr进行比较;若M>MThr且(M-T)>IThr,则不计算第一UE的测量集外的小区针对第stx个待发送下行发射流的SB级的干扰噪声功率;否则,计算第一UE的测量集外的小区针对第stx个待发送下行发射流的SB级的干扰噪声功率;其中,MThr与IThr为设定的阈值。一般MThr=3,IThr=2。
在本实施例的一种实现方式中,S2041可以包括:按照最大比合并(Max RatioCombine,简称MRC)均衡算法确定第一UE的测量集内,各个小区的第stx个待发送下行发射流的SB级的SINR,确定公式(11)如下:
其中,为第stx个待发送下行发射流的第sb个SB的SINR,Pm是第m小区的发射天线的总功率,为第m小区的第sb个SB的上行信道矩阵,是第m小区本次调度将要使用的第sb个SB的发射权值矩阵,的第stx列为表示第t小区的第stx个待发送下行发射流的第sb个SB的发射权值向量,μM为测量集,μT为发射集,m为第一UE的测量集内的小区的编号,t为第一UE的发射集内的小区的编号。
在本实施例的另一种实现方式中,S2041可以包括:按照干扰抑制合并(Interference Repress Combine,简称IRC)均衡算法确定第一UE的测量集内,各个小区的第stx个待发送下行发射流的SB级的SINR,确定公式(12)如下:
其中,为α的第stx个对角线元素, Pm是第m小区的发射天线的总功率,为第m小区的第sb个SB的上行信道矩阵,是第m小区本次调度将要使用的第sb个SB的发射权值矩阵,为第一UE的测量集外的小区针对第sfb假设的下行发射流的第sb个SB的干扰噪声功率, μM为测量集,μT为发射集,m为第一UE的测量集内的小区的编号,t为第一UE的发射集内的小区的编号。
S2042:将第一UE的发射集内,各个小区的待发送下行发射流的SB级的SINR进行合并,获得第一UE的发射集内的各个小区的待发送下行发射流的SINR。
在本实施例的一种实现方式中,S2042可以包括:按照取平均值的方法将第一UE的测量集内,各个小区的第stx个待发送下行发射流的SB级的SINR进行合并,合并公式(13)如下:
其中,为第一UE的测量集内,各个小区的第stx个待发送下行发射流的SINR,NSB是传输资源中SB的数量,为第一UE的测量集内,各个小区的第stx个待发送下行发射流的SB级的SINR。
在本实施例的另一种实现方式中,S2042可以包括:采用指数等效SINR映射(Exponential Effective SINR Mapping,简称EESM)合并的方法将第一UE的测量集内,各个小区的第stx个待发送下行发射流的SB级的SINR进行合并,合并公式(14)如下:
其中,为第一UE的测量集内,各个小区的第stx个待发送下行发射流的SINR,β为与MCS相关的尺度因子,NSB是第一小区的传输资源中SB的数量,为第一UE的测量集内,各个小区的第stx个待发送下行发射流的SB级的SINR。
S205:根据待发送下行发射流的SINR,确定第一UE的第二下行MCS。
具体地,S205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实现:选择满足的最大SINRMCS对应的MCS,作为第一UE的第二下行MCS。
其中,为第一UE的测量集内的各个小区的第stx个待发送下行发射流的SINR,SINRMCS为与MCS对应的SINR。
在本实施例又一种实现方式中,该方法还包括S206:根据第一UE的第二下行MCS和S202中分配的传输资源,确定在分配给第一UE的第一小区的传输资源上,发送给第一UE的传输块大小(Transport Block Size,简称TBS)。
在本实施例又一种实现方式中,该方法还包括:向第一UE发送控制信令,该控制信令包括第一UE的第二下行MCS和传输资源分配信息,传输资源分配信息用于指示为第一UE分配的第一小区的传输资源。
容易知道,在本实施例又一种实现方式中,该方法还包括:向第一UE发送控制信令,该控制信令包括第一UE的第二下行MCS、传输资源分配信息和TBS,传输资源分配信息用于指示为第一UE分配的第一小区的传输资源。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假设第一UE的SB级的接收模型为其中,Pm是第m小区的发射天线的总功率,为第m小区的第sb个SB的上行信道矩阵,是第m小区本次调度将要使用的第sb个SB的发射权值矩阵,是假设第一UE发射功率为1的等效测量集外干扰,μM为测量集,μT为发射集,Sm是第m小区在第一UE占用SB级的发射符号。
本发明实施例通过获取第一UE的测量集内的各个小区的SB级的上行信道矩阵,并根据第一UE的测量集内的各个小区的SB级的上行信道矩阵,确定第一UE的发射集内的各个小区的待发送下行发射流的SINR,然后根据该待发送下行发射流的SINR,确定第一UE的第二下行MCS。也就是说,本发明实施例是通过上行信道来估计下行信道,从而可以在上行信道与下行信道近似的系统中(如LTE-TDD系统),得到比第一下行MCS更为准确的第二下行MCS,充分利用下行信道质量,提高传输效率。并且,本发明实施例根据第一UE的测量集内的各个小区的SB级的上行信道矩阵,确定第一UE的发射集内的各个小区的待发送下行发射流的SINR,并根据该待发送下行发射流的SINR,确定第一UE的第二下行MCS,从而避免了现有技术中采用量化值(CQI)确定的下行MCS不准确的问题,使得获得的第二下行MCS比第一下行MCS准确。进一步的,本发明实施例根据第一UE的第二下行MCS和分配给第一UE的第一小区的传输资源,确定在该传输资源上,发送给第一UE的TBS,由于第二下行MCS比第一下行MCS准确,因此可以提高TBS计算的准确度,进一步提高传输效率。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数据传输方法,该方法可以由UE实现,参见图3,该方法包括:
S301:向第一小区所属的基站发送下行CQI,该第一小区为UE的服务小区。
S302:向第一基站发送SRS,第一基站为UE的测量集内的各个小区所属的基站。
在本实施例中,SRS是周期性发送的,因此S302与S301没有先后顺序。
S303:接收该基站发送的传输资源分配信息和第二下行MCS。
在本实施例中,传输资源分配信息用于指示该基站为UE分配的第一小区的传输资源,传输资源是该基站根据UE发送的下行CQI确定第一下行MCS后,根据第一下行MCS为UE分配的,第二下行MCS是该基站通过如下方式确定的:获取UE的测量集内的各个小区的SB级的上行信道矩阵;根据UE的测量集内的各个小区的SB级的上行信道矩阵,确定UE的发射集内的各个小区待发送下行发射流的SINR;根据待发送下行发射流的SINR,确定UE的第二下行MCS;其中,UE的测量集内的各个小区的SB级的上行信道矩阵是根据UE向第一基站发送的SRS确定的,UE的发射集是UE的测量集的子集。
在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实现方式中,S303还可以包括:接收该基站发送的控制信令,该控制信令包括传输资源分配信息和第二下行MCS。
在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实现方式中,该方法还可以进一步包括:UE根据接收到的传输资源分配信息和第二下行MCS,确定该基站在为UE分配的第一小区的传输资源上,发送给UE的TBS。
容易知道,在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实现方式中,该方法还可以包括:接收该基站发送的控制信令,该控制信令包括第一UE的第二下行MCS、传输资源分配信息和TBS,传输资源分配信息用于指示为第一UE分配的第一小区的传输资源,UE从控制信令中获得TBS。
本发明实施例通过获取UE的测量集内的各个小区的SB级的上行信道矩阵,并根据UE的测量集内的各个小区的SB级的上行信道矩阵,确定UE的发射集内的各个小区的待发送下行发射流的SINR,然后根据该待发送下行发射流的SINR,确定UE的第二下行MCS。也就是说,本发明实施例是通过上行信道来估计下行信道,从而可以在上行信道与下行信道近似的系统中(如LTE-TDD系统),得到比第一下行MCS更为准确的第二下行MCS,充分利用下行信道质量,提高传输效率。并且,本发明实施例根据UE的测量集内的各个小区的SB级的上行信道矩阵,确定UE的发射集内的各个小区的待发送下行发射流的SINR,并根据该待发送下行发射流的SINR,确定UE的第二下行MCS,从而避免了现有技术中采用量化值(CQI)确定的下行MCS不准确的问题,使得获得的第二下行MCS比第一下行MCS准确。进一步的,本发明实施例根据UE的第二下行MCS和分配给UE的第一小区的传输资源,确定在该传输资源上,发送给UE的TBS,由于第二下行MCS比第一下行MCS准确,因此可以提高TBS计算的准确度,进一步提高传输效率。
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数据传输装置中的各部件的实现方式和交互方式可以参考相应方法实施例中的相关描述。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数据传输装置,该装置可以是eNB。参见图4,该装置包括:
第一MCS确定模块401,用于接收第一UE反馈的下行CQI,并根据第一UE反馈的下行CQI,确定第一UE的第一下行MCS;
资源分配模块402,用于根据第一MCS确定模块401确定的第一UE的第一下行MCS,将第一小区的传输资源分配给第一UE,第一小区为第一UE的服务小区;
信道矩阵获取模块403,用于获取第一UE的测量集内的各个小区的SB级的上行信道矩阵,第一UE的测量集内各个小区的SB级的上行信道矩阵,根据第一UE向第一基站发送的SRS确定;
SINR确定模块404,用于根据信道矩阵获取模块403获取的第一UE的测量集内的各个小区的SB级的上行信道矩阵,确定第一UE的发射集内的各个小区的待发送下行发射流的SINR;
第二MCS确定模块405,用于根据SINR确定模块404确定的待发送下行发射流的SINR,确定第一UE的第二下行MCS。
本发明实施例通过获取第一UE的测量集内的各个小区的SB级的上行信道矩阵,并根据第一UE的测量集内的各个小区的SB级的上行信道矩阵,确定第一UE的发射集内的各个小区的待发送下行发射流的SINR,然后根据该待发送下行发射流的SINR,确定第一UE的第二下行MCS。也就是说,本发明实施例是通过上行信道来估计下行信道,从而可以在上行信道与下行信道近似的系统中(如LTE-TDD系统),得到比第一下行MCS更为准确的第二下行MCS,充分利用下行信道质量,提高传输效率。并且,本发明实施例根据第一UE的测量集内的各个小区的SB级的上行信道矩阵,确定第一UE的发射集内的各个小区待发送下行发射流的SINR,并根据该待发送下行发射流的SINR,确定第一UE的第二下行MCS,从而避免了现有技术中采用量化值(CQI)确定的下行MCS不准确的问题。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数据传输装置,该装置可以是eNB。参见图5,该装置包括:
第一MCS确定模块501,用于接收第一UE反馈的下行CQI,并根据第一UE反馈的下行CQI,确定第一UE的第一下行MCS;
资源分配模块502,用于根据第一MCS确定模块501确定的第一UE的第一下行MCS,将第一小区的传输资源分配给第一UE,第一小区为第一UE的服务小区;
信道矩阵获取模块503,用于获取第一UE的测量集内的各个小区的SB级的上行信道矩阵,第一UE的测量集内各个小区的SB级的上行信道矩阵,根据第一UE向第一基站发送的SRS确定;
SINR确定模块504,用于根据信道矩阵获取模块503获取的第一UE的测量集内的各个小区的SB级的上行信道矩阵,确定第一UE的发射集内的各个小区的待发送下行发射流的SINR;
第二MCS确定模块505,用于根据SINR确定模块504确定的待发送下行发射流的SINR,确定第一UE的第二下行MCS。
具体地,第一MCS确定模块501用于,根据CQI与下行MCS之间的对应关系,由下行CQI确定第一下行MCS。
可选地,资源分配模块502用于,根据第一小区内的所有UE的第一下行MCS,按照PF算法或者按照RR算法,将传输资源分配给该第一UE。
具体地,资源分配模块502可以用于,在第一小区的SB上,根据第一小区内的所有UE的第一下行MCS和历史传输速率,确定第一小区内各个UE的初始优先级;根据第一UE的初始优先级,将该SB分配给该第一UE。
具体地,资源分配模块502可以用于,在第一小区的SB上,根据第一小区内的所有UE的第一下行MCS和历史传输速率,确定第一小区内各个UE的优先级队列;根据第一小区内各个UE发送的资源请求和优先级队列,将第一小区的SB分配给第一小区内的所有UE;当第一UE位于优先级队列的首位时,将该SB分配给该第一UE,并调整该第一UE在优先级队列中的位置。
在本实施例的一种实现方式中,SINR确定模块504可以包括:
第一SINR确定单元,用于根据信道矩阵获取模块503获取的第一UE的测量集内的各个小区的SB级的上行信道矩阵,确定第一UE的发射集内,各个小区的待发送下行发射流的SB级的SINR;
第二SINR确定单元,用于将第一SINR确定单元确定的第一UE的发射集内,各个小区的待发送下行发射流的SB级的SINR进行合并,获得第一UE的发射集内的各个小区的待发送下行发射流的SINR。
在本实施例的另一种实现方式中,SINR确定模块504还可以包括:第一噪声确定单元,用于在第一SINR确定单元,根据信道矩阵获取模块503获取的第一UE的测量集内的各个小区的SB级的上行信道矩阵,确定第一UE的发射集内的各个小区的SB级的待发送下行发射流的SINR之前,将第一UE的测量集外的小区针对待发送下行发射流的SB级的干扰噪声功率取为0。
在本实施例的又一种实现方式中,SINR确定模块504还可以包括:第二噪声确定单元,用于在第一SINR确定单元,根据信道矩阵获取模块503获取的第一UE的测量集内的各个小区的SB级的上行信道矩阵,确定第一UE的发射集内的各个小区的SB级的待发送下行发射流的SINR之前,根据信道矩阵获取模块503获取的第一UE的测量集内的各个小区的SB级的上行信道矩阵,确定第一UE的测量集外的小区针对待发送下行发射流的SB级的干扰噪声功率。
可选地,第二噪声确定单元可以包括:
第一噪声确定子单元,用于根据所述信道矩阵获取模块503获取的第一UE的测量集内的各个小区的SB级的上行信道矩阵,确定第一UE的测量集内的小区针对待发送下行发射流的SB级的干扰噪声功率;
第二噪声确定子单元,用于根据第一噪声确定子单元确定的第一UE的测量集内的小区针对待发送下行发射流的SB级的干扰噪声功率,确定第一UE的测量集外的小区针对待发送下行发射流的SB级的干扰噪声功率。
具体地,第一噪声确定子单元用于,按照公式(2)确定第一UE的测量集内的小区针对待发送下行发射流的SB级的干扰噪声功率。
具体地,第二噪声确定子单元用于,按照公式(3)确定第一UE的测量集外的小区针对待发送下行发射流的SB级的干扰噪声功率。
可选地,第二噪声确定单元可以包括:
第三噪声确定子单元,用于根据信道矩阵获取模块503获取的第一UE的测量集内的各个小区的SB级的上行信道矩阵,确定第一UE的测量集外的小区针对第sfb个假设的下行发射流的SB级的干扰噪声功率;
第四噪声确定子单元,用于根据第三噪声确定子单元确定的第一UE的测量集外的小区针对第sfb个假设的下行发射流的SB级的干扰噪声功率,确定第一UE的测量集外的小区针对第stx个待发送下行发射流的SB级的干扰噪声功率。
可选地,当第sfb个假设的下行发射流对应的下行CQI是根据第一信噪比得到的时,第三噪声确定子单元用于,
若第一UE假设的传输方式为发射分集,则根据公式(4)确定第一UE的测量集外的小区针对第sfb个假设的下行发射流的SB级的干扰噪声功率。
若第一UE假设的传输方式为闭环空间复用,则根据公式(5)确定第一UE的测量集外的小区针对第sfb个假设的下行发射流的SB级的干扰噪声功率。
可选地,当第sfb个假设的下行发射流对应的下行CQI是根据第二信噪比得到的时,第三噪声确定子单元用于,
若第一UE假设的传输方式为发射分集,则根据公式(6)确定第一UE的测量集外的小区针对第sfb个假设的下行发射流的SB级的干扰噪声功率。
若第一UE假设的传输方式为闭环空间复用,且第一UE的发射集内的小区发送下行发射流的传输模式为传输模式TM8,则根据公式(7)确定第一UE的测量集外的小区针对第sfb个假设的下行发射流的SB级的干扰噪声功率。
若第一UE假设的传输方式为闭环空间复用,且第一UE的发射集内的小区发送下行发射流的传输模式为TM9,则根据公式(8)确定第一UE的测量集外的小区针对第sfb个假设的下行发射流的SB级的干扰噪声功率。
可选地,第四噪声确定子单元用于,按照公式(9)确定第一UE的测量集外的小区针对第stx个待发送下行发射流的SB级的干扰噪声功率。
可选地,当待发送下行发射流的流数Stx等于假设的下行发射流的流数Sfb时,即Stx=Sfb,第四噪声确定子单元用于,按照公式(10)确定第一UE的测量集外的小区针对第stx个待发送下行发射流的SB级的干扰噪声功率。
可选地,第二噪声确定单元可以包括:
判断单元,用于判断是否计算第一UE的测量集外的小区针对第stx个待发送下行发射流的SB级的干扰噪声功率;
第五噪声确定单元,用于当判断单元判断不计算第一UE的测量集外的小区针对第stx个待发送下行发射流的SB级的干扰噪声功率时,将第一UE的测量集外的小区针对第stx个待发送下行发射流的SB级的干扰噪声功率取为0;
第六噪声确定单元,用于当判断单元判断计算第一UE的测量集外的小区时针对第stx个待发送下行发射流的SB级的干扰噪声功率,则根据第sfb个假设的下行发射流对应的CQI,确定第一UE的测量集外的小区针对第sfb个假设的下行发射流的SB级的干扰噪声功率,并根据第一UE的测量集外的小区针对第sfb个假设的下行发射流的SB级的干扰噪声功率,确定第一UE的测量集外的小区针对第stx个待发送下行发射流的SB级的干扰噪声功率。
可选地,判断单元用于,将计算第一UE的测量集外的小区针对第stx个待发送下行发射流的SB级的干扰噪声功率所需的代码量与阈值比较;若代码量大于阈值,则不计算第一UE的测量集外的小区针对第stx个待发送下行发射流的SB级的干扰噪声功率;若代码量小于阈值,则计算第一UE的测量集外的小区针对第stx个待发送下行发射流的SB级的干扰噪声功率。
可选地,判断单元用于,分别将M与MThr、(M-T)与IThr进行比较;若M>MThr且(M-T)>IThr,则不计算第一UE的测量集外的小区针对第stx个待发送下行发射流的SB级的干扰噪声功率;否则,计算第一UE的测量集外的小区针对第stx个待发送下行发射流的SB级的干扰噪声功率;其中,MThr与IThr为设定的阈值。一般MThr=3,IThr=2。
可选地,第一SINR确定单元用于,按照MRC均衡算法确定第一UE的测量集内,各个小区的第stx个待发送下行发射流的SB级的SINR。
可选地,第一SINR确定单元用于,按照IRC均衡算法确定第一UE的测量集内,各个小区的第stx个待发送下行发射流的SB级的SINR。
可选地,第二SINR确定单元用于,按照取平均值的方法将第一UE的测量集内,各个小区的第stx个待发送下行发射流的SB级的SINR进行合并。
可选地,第二SINR确定单元用于,采用EESM合并的方法将第一UE的测量集内,各个小区的第stx个待发送下行发射流的SB级的SINR进行合并。
具体地,第二MCS确定模块505用于,选择满足的最大SINRMCS对应的MCS,作为第一UE的第二下行MCS。其中,为第一UE的测量集内的各个小区的第stx个待发送下行发射流的SINR,SINRMCS为与MCS对应的SINR。
在本实施例的又一种实现方式中,该装置还包括测量集确定模块,用于将与第一小区相邻的小区或者满足公式(1)的小区作为第一UE的测量集内的小区。
在本发明的又一种实现方式中,该装置还可以包括TBS确定模块506,用于根据第二MCS确定模块505确定的第一UE的第二下行MCS和第一小区的传输资源,确定在分配给第一UE的第一小区的传输资源上,发送给第一UE的TBS。
在本发明的又一种实现方式中,该装置还包括发送模块,用于向第一UE发送控制信令,该控制信令包括第一UE的第二下行MCS和传输资源分配信息,传输资源分配信息用于指示为第一UE分配的第一小区的传输资源。
本发明实施例通过获取第一UE的测量集内的各个小区的SB级的上行信道矩阵,并根据第一UE的测量集内的各个小区的SB级的上行信道矩阵,确定第一UE的发射集内的各个小区的待发送下行发射流的SINR,然后根据该待发送下行发射流的SINR,确定第一UE的第二下行MCS。也就是说,本发明实施例是通过上行信道来估计下行信道,从而可以在上行信道与下行信道近似的系统中(如LTE-TDD系统),得到比第一下行MCS更为准确的第二下行MCS,充分利用下行信道质量,提高传输效率。并且,本发明实施例根据第一UE的测量集内的各个小区的SB级的上行信道矩阵,确定第一UE的发射集内的各个小区的待发送下行发射流的SINR,并根据该待发送下行发射流的SINR,确定第一UE的第二下行MCS,从而避免了现有技术中采用量化值(CQI)确定的下行MCS不准确的问题,使得获得的第二下行MCS比第一下行MCS准确。进一步的,本发明实施例根据第一UE的第二下行MCS和分配给第一UE的第一小区的传输资源,确定在该传输资源上,发送给第一UE的TBS,由于第二下行MCS比第一下行MCS准确,因此可以提高TBS计算的准确度,进一步提高传输效率。
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各个实施例数据传输装置中的各模块、单元的实现方式和交互方式可以参考相应方法实施例中的相关描述。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数据传输装置,该装置可以是eNB,如图6所示。其包括接收器61和处理器62等部件。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图6中所示出的结构并不构成对本装置的限定,可以包括比图示更多或更少的部件,或者组合某些部件,或者不同的部件布置。
下面结合图6对装置60的各个构成部件进行具体的介绍:
接收器61可以用于接收第一基站的UE反馈的下行CQI,第一基站为第一UE的测量集内的各个小区所属的基站。
处理器62可以实现,根据接收器61接收的第一UE反馈的下行CQI,确定第一UE的第一下行MCS;用于根据确定的第一UE的第一下行MCS,将第一小区的传输资源分配给第一UE,第一小区为第一UE的服务小区;获取第一UE的测量集内的各个小区的SB级的上行信道矩阵,第一UE的测量集内的各个小区的SB级的上行信道矩阵,可以是根据第一UE向第一基站发送的SRS确定的;根据第一UE的测量集内的各个小区的SB级的上行信道矩阵,确定第一UE的发射集内的各个小区待发送下行发射流的SINR;用于根据待发送下行发射流的SINR,确定第一UE的第二下行MCS。
具体地,处理器62可以用于,根据CQI与下MCS之间的对应关系,由下行CQI确定第一下行MCS。
可选地,处理器62可以用于,按照PF算法或者按照RR算法确定分配传输资源的第一UE。
具体地,处理器62可以用于,在SB上根据UE的第一下行MCS和历史传输速率确定UE的初始优先级;将该SB依次分配给初始优先级从高到低的UE。
具体地,处理器62可以用于,在SB上根据UE的第一下行MCS和历史传输速率确定UE的优先级队列;根据UE发送的资源请求和优先级队列,将该SB分配给第一UE;调整第一UE的优先级。
更具体地,处理器62可以用于,根据第一UE的测量集内的各个小区的SB级的上行信道矩阵,确定第一UE的发射集内,各个小区的待发送下行发射流的SB级的SINR;将第一UE的发射集内,各个小区的待发送下行发射流的SB级的SINR进行合并,获得第一UE的发射集内的各个小区的待发送下行发射流的SINR。
在本实施例的第一种实现方式中,处理器62可以用于,在根据第一UE的测量集内的各个小区的SB级的上行信道矩阵,确定第一UE的发射集内的各个小区的SB级的待发送下行发射流的SINR之前,将第一UE的测量集外的小区针对待发送下行发射流的SB级的干扰噪声功率取为0。
在本实施例的第二种实现方式中,处理器62可以用于,在根据第一UE的测量集内的各个小区的SB级的上行信道矩阵,确定第一UE的发射集内的各个小区的SB级的待发送下行发射流的SINR之前,根据第一UE的测量集内的各个小区的SB级的上行信道矩阵,确定第一UE的测量集外的小区针对待发送下行发射流的SB级的干扰噪声功率。
在本实施例的第三种实现方式中,处理器62可以用于,根据第一UE的测量集内的各个小区的SB级的上行信道矩阵,确定第一UE的测量集内的小区针对待发送下行发射流的SB级的干扰噪声功率;根据第一UE的测量集内的小区针对待发送下行发射流的SB级的干扰噪声功率,确定第一UE的测量集外的小区针对待发送下行发射流的SB级的干扰噪声功率。
可选地,处理器62可以用于,按照公式(2)确定第一UE的测量集内的基站针对待发送下行发射流的SB级的干扰噪声功率。
可选地,处理器62可以用于,按照公式(3)确定第一UE的测量集外的基站针对待发送下行发射流的SB级的干扰噪声功率。
在本实施例的第四种实现方式中,处理器62可以用于,根据第一UE的测量集内的各个小区的SB级的上行信道矩阵,确定第一UE的测量集外的小区针对第sfb个假设的下行发射流的SB级的干扰噪声功率;根据第一UE的测量集外的小区针对第sfb个假设的下行发射流的SB级的干扰噪声功率,确定第一UE的测量集外的小区针对第stx个待发送下行发射流的SB级的干扰噪声功率。
可选地,处理器62可以用于,当第sfb个假设的下行发射流对应的下行CQI是根据第一信噪比得到的时,
若第一UE假设的传输方式为发射分集,则根据公式(4)确定第一UE的测量集外的基站针对第sfb个假设的下行发射流的SB级的干扰噪声功率。
若第一UE假设的传输方式为闭环空间复用,则根据公式(5)确定第一UE的测量集外的基站针对第sfb个假设的下行发射流的SB级的干扰噪声功率。
可选地,处理器62可以用于,当第sfb个假设的下行发射流对应的下行CQI是根据第二信噪比得到的时,
若第一UE假设的传输方式为发射分集,则根据公式(6)确定第一UE的测量集外的基站针对第sfb个假设的下行发射流的SB级的干扰噪声功率。
若第一UE假设的传输方式为闭环空间复用,且第一UE的发射集内的基站发送下行发射流的传输模式为传输模式TM8,则根据公式(7)确定第一UE的测量集外的基站针对第sfb个假设的下行发射流的SB级的干扰噪声功率。
若第一UE假设的传输方式为闭环空间复用且第一UE的发射集内的基站发送下行发射流的传输模式为TM9,则根据公式(8)确定第一UE的测量集外的基站针对第sfb个假设的下行发射流的SB级的干扰噪声功率。
可选地,处理器62可以用于,按照公式(9)确定第一UE的测量集外的基站针对第stx个待发送下行发射流的SB级的干扰噪声功率。
可选地,处理器62可以用于,当待发送下行发射流的流数Stx等于假设的下行发射流的流数Sfb时,即Stx=Sfb,按照公式(10)确定第一UE的测量集外的基站针对第stx个待发送下行发射流的SB级的干扰噪声功率。
在本实施例的第五种实现方式中,处理器62可以用于,用于判断是否确定第一UE的测量集外的小区针对第stx个待发送下行发射流的SB级的干扰噪声功率;当不确定第一UE的测量集外的小区针对第stx个待发送下行发射流的SB级的干扰噪声功率时,将第一UE的测量集外的小区针对第stx个待发送下行发射流的SB级的干扰噪声功率取为0;当确定第一UE的测量集外的小区时针对第stx个待发送下行发射流的SB级的干扰噪声功率,则根据第sfb个假设的下行发射流对应的CQI,确定第一UE的测量集外的小区针对第sfb个假设的下行发射流的SB级的干扰噪声功率,并根据第一UE的测量集外的小区针对第sfb个假设的下行发射流的SB级的干扰噪声功率,确定第一UE的测量集外的小区针对第stx个待发送下行发射流的SB级的干扰噪声功率。
可选地,处理器62可以用于,将确定第一UE的测量集外的小区针对第stx个待发送下行发射流的SB级的干扰噪声功率所需的代码量与阈值比较;若代码量大于阈值,则不确定第一UE的测量集外的小区针对第stx个待发送下行发射流的SB级的干扰噪声功率;若代码量小于阈值,则确定第一UE的测量集外的小区针对第stx个待发送下行发射流的SB级的干扰噪声功率。
可选地,处理器62用于,分别将M与MThr、(M-T)与IThr进行比较;若M>MThr且(M-T)>IThr,则不确定第一UE的测量集外的小区针对第stx个待发送下行发射流的SB级的干扰噪声功率;否则,确定第一UE的测量集外的小区针对第stx个待发送下行发射流的SB级的干扰噪声功率;其中,MThr与IThr为设定的阈值。一般MThr=3,IThr=2。
在本实施例的一种实现方式中,处理器62可以用于,按照MRC均衡算法确定第一UE的测量集内,各个小区的第stx个待发送下行发射流的SB级的SINR。
在本实施例的另一种实现方式中,处理器62可以用于,按照IRC均衡算法确定第一UE的测量集内,各个小区的第stx个待发送下行发射流的SB级的SINR。
在本实施例的一种实现方式中,处理器62可以用于,按照取平均值的方法将第一UE的测量集内,各个小区的第stx个待发送下行发射流的SB级的SINR进行合并。
在本实施例的另一种实现方式中,处理器62可以用于,采用EESM合并的方法将第一UE的测量集内,各个小区的第stx个待发送下行发射流的SB级的SINR进行合并。
具体地,处理器62可以用于,选择满足的最大SINRMCS对应的MCS,作为第一UE的第二下行MCS。其中,为第一UE的测量集内的各个小区的第stx个待发送下行发射流的SINR,SINRMCS为与MCS对应的SINR。
在本实施例的又一种实现方式中,处理器62可以用于,将与第一小区相邻的小区或者满足公式(1)的小区作为第一UE的测量集内的小区。
在本实施例的又一种实现方式中,处理器62还可以用于,根据第一UE的第二下行MCS和第一小区的传输资源,确定在分配给第一UE的第一小区的传输资源上,发送给第一UE的TBS。
在本实施例的又一种实现方式中,该装置还可以包括发送器63。发送器63可以用于,向第一UE发送控制信令,该控制信令包括第一UE的第二下行MCS和传输资源分配信息,传输资源分配信息用于指示为第一UE分配的第一小区的传输资源。
本发明实施例通过获取第一UE的测量集内的各个小区的SB级的上行信道矩阵,并根据第一UE的测量集内的各个小区的SB级的上行信道矩阵,确定第一UE的发射集内的各个小区的待发送下行发射流的SINR,然后根据该待发送下行发射流的SINR,确定第一UE的第二下行MCS。也就是说,本发明实施例是通过上行信道来估计下行信道,从而可以在上行信道与下行信道近似的系统中(如LTE-TDD系统),得到比第一下行MCS更为准确的第二下行MCS,充分利用下行信道质量,提高传输效率。并且,本发明实施例根据第一UE的测量集内的各个小区的SB级的上行信道矩阵,确定第一UE的发射集内的各个小区的待发送下行发射流的SINR,并根据该待发送下行发射流的SINR,确定第一UE的第二下行MCS,从而避免了现有技术中采用量化值(CQI)确定的下行MCS不准确的问题,使得获得的第二下行MCS比第一下行MCS准确。进一步的,本发明实施例根据第一UE的第二下行MCS和分配给第一UE的第一小区的传输资源,确定在该传输资源上,发送给第一UE的TBS,由于第二下行MCS比第一下行MCS准确,因此可以提高TBS计算的准确度,进一步提高传输效率。
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数据传输装置中的各部件的实现方式和交互方式可以参考相应方法实施例中的相关描述。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UE。参见图7,该UE包括:
CQI发送模块701,用于向第一小区所属的基站发送下行CQI,该第一小区为UE的服务小区;
SRS发送模块702,用于向第一基站发送SRS,第一基站为UE的测量集内的各个小区所属的基站;
接收模块703,用于接收该基站发送的传输资源分配信息和第二下行MCS,传输资源分配信息用于指示该基站为UE分配的第一小区的传输资源,传输资源是该基站根据UE发送的下行CQI确定第一下行MCS后,根据第一下行MCS为UE分配的,第二下行MCS是该基站通过如下方式确定的:获取UE的测量集内的各个小区的SB级的上行信道矩阵;根据UE的测量集内的各个小区的SB级的上行信道矩阵,确定UE的发射集内的各个小区待发送下行发射流的SINR;根据待发送下行发射流的SINR,确定UE的第二下行MCS;其中,UE的测量集内的各个小区的SB级的上行信道矩阵是根据UE向第一基站发送的SRS确定的,发射集是测量集的子集。
在本实施例的一种实现方式中,接收模块703可以用于,接收该基站发送的控制信令,控制信令包括传输资源分配信息和第二下行MCS。
在本实施例的另一种实现方式中,该UE还可以包括:TBS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接收到的传输资源分配信息和第二下行MCS,确定该基站在为UE分配的第一小区的传输资源上,发送给UE的TBS。
本发明实施例通过获取UE的测量集内的各个小区的SB级的上行信道矩阵,并根据UE的测量集内的各个小区的SB级的上行信道矩阵,确定UE的发射集内的各个小区的待发送下行发射流的SINR,然后根据该待发送下行发射流的SINR,确定UE的第二下行MCS。也就是说,本发明实施例是通过上行信道来估计下行信道,从而可以在上行信道与下行信道近似的系统中(如LTE-TDD系统),得到比第一下行MCS更为准确的第二下行MCS,充分利用下行信道质量,提高传输效率。并且,本发明实施例根据UE的测量集内的各个小区的SB级的上行信道矩阵,确定UE的发射集内的各个小区的待发送下行发射流的SINR,并根据该待发送下行发射流的SINR,确定UE的第二下行MCS,从而避免了现有技术中采用量化值(CQI)确定的下行MCS不准确的问题,使得获得的第二下行MCS比第一下行MCS准确。进一步的,本发明实施例根据UE的第二下行MCS和分配给UE的第一小区的传输资源,确定在该传输资源上,发送给UE的TBS,由于第二下行MCS比第一下行MCS准确,因此可以提高TBS计算的准确度,进一步提高传输效率。
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数据传输装置中的各部件的实现方式和交互方式可以参考相应方法实施例中的相关描述。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UE,如图8所示。其包括发送器81、接收器82和处理器83等部件。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图8中所示出的结构并不构成对本UE的限定,可以包括比图示更多或更少的部件,或者组合某些部件,或者不同的部件布置。
下面结合图8对UE80的各个构成部件进行具体的介绍:
发送器81可以用于向第一小区所属的基站发送下行CQI,该第一小区为UE的服务小区。
发送器81还可以用于向第一基站发送SRS,第一基站为UE的测量集内的各个小区所属的基站。
接收器82可以用于接收该基站发送的传输资源分配信息和第二下行MCS。
在本实施例中,传输资源分配信息用于指示该基站为UE分配的第一小区的传输资源,传输资源是该基站根据UE发送的下行CQI确定第一下行MCS后,根据第一下行MCS为UE分配的,第二下行MCS是该基站通过如下方式确定的:获取UE的测量集内的各个小区的SB级的上行信道矩阵;根据UE的测量集内的各个小区的SB级的上行信道矩阵,确定UE的发射集内的各个小区待发送下行发射流的SINR;根据待发送下行发射流的SINR,确定UE的第二下行MCS;其中,UE的测量集内的各个小区的SB级的上行信道矩阵是根据UE向第一基站发送的SRS确定的,发射集是测量集的子集。
在本实施例的一种实现方式中,接收器82可以用于,接收该基站发送的控制信令,控制信令包括传输资源分配信息和第二下行MCS。
在本实施例的另一种实现方式中,处理器83可以用于,根据接收到的传输资源分配信息和第二下行MCS,确定该基站在为UE分配的第一小区的传输资源上,发送给UE的TBS。
本发明实施例通过获取UE的测量集内的各个小区的SB级的上行信道矩阵,并根据UE的测量集内的各个小区的SB级的上行信道矩阵,确定UE的发射集内的各个小区的待发送下行发射流的SINR,然后根据该待发送下行发射流的SINR,确定UE的第二下行MCS。也就是说,本发明实施例是通过上行信道来估计下行信道,从而可以在上行信道与下行信道近似的系统中(如LTE-TDD系统),得到比第一下行MCS更为准确的第二下行MCS,充分利用下行信道质量,提高传输效率。并且,本发明实施例根据UE的测量集内的各个小区的SB级的上行信道矩阵,确定UE的发射集内的各个小区的待发送下行发射流的SINR,并根据该待发送下行发射流的SINR,确定UE的第二下行MCS,从而避免了现有技术中采用量化值(CQI)确定的下行MCS不准确的问题,使得获得的第二下行MCS比第一下行MCS准确。进一步的,本发明实施例根据UE的第二下行MCS和分配给UE的第一小区的传输资源,确定在该传输资源上,发送给UE的TBS,由于第二下行MCS比第一下行MCS准确,因此可以提高TBS计算的准确度,进一步提高传输效率。
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数据传输装置中的各部件的实现方式和交互方式可以参考相应方法实施例中的相关描述。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实施例提供的数据传输的装置和用户设备在进行数据传输时,仅以上述各功能模块的划分进行举例说明,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需要而将上述功能分配由不同的功能模块完成,即将装置和用户设备的内部结构划分成不同的功能模块,以完成以上描述的全部或者部分功能。另外,上述实施例提供的数据传输的装置(或用户设备)与数据传输的方法实施例属于同一构思,其具体实现过程详见方法实施例,这里不再赘述。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实施例的全部或部分步骤可以通过硬件来完成,也可以通过程序来指令相关的硬件完成,所述的程序可以存储于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上述提到的存储介质可以是只读存储器,磁盘或光盘等。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52)

1.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接收第一用户设备反馈的下行信道质量指示,并根据所述第一用户设备反馈的下行信道质量指示,确定所述第一用户设备的第一下行调制编码方案;
根据所述第一用户设备的第一下行调制编码方案,将第一小区的传输资源分配给所述第一用户设备,所述第一小区为所述第一用户设备的服务小区;
获取所述第一用户设备的测量集内的各个小区的子带宽级的上行信道矩阵,其中,所述第一用户设备的测量集内的各个小区的子带宽级的上行信道矩阵是根据所述第一用户设备向第一基站发送的信道探测参考信号确定的,所述第一基站为所述第一用户设备的测量集内的各个小区所属的基站;
根据所述第一用户设备的测量集内的各个小区的子带宽级的上行信道矩阵,确定所述第一用户设备的发射集内的各个小区待发送下行发射流的信号与干扰加信噪比,其中,所述第一用户设备的发射集是所述第一用户设备的测量集的子集;
根据所述待发送下行发射流的信号与干扰加信噪比,确定所述第一用户设备的第二下行调制编码方案;
将所述第二下行调制编码方案和传输资源分配信息发送给所述第一用户设备,其中,所述传输资源分配信息用于指示为所述第一用户设备分配的所述第一小区的传输资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第一用户设备的测量集内的各个小区的子带宽级的上行信道矩阵,确定所述第一用户设备的发射集内的各个小区待发送下行发射流的信号与干扰加信噪比,包括:
根据所述第一用户设备的测量集内的各个小区的子带宽级的上行信道矩阵,确定所述第一用户设备的发射集内,各个小区的待发送下行发射流的子带宽级的信号与干扰加信噪比;
将所述第一用户设备的发射集内,各个小区的待发送下行发射流的子带宽级的信号与干扰加信噪比进行合并,获得所述第一用户设备的发射集内的各个小区的待发送下行发射流的信号与干扰加信噪比。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根据所述第一用户设备的测量集内的各个小区的子带宽级的上行信道矩阵,确定所述第一用户设备的发射集内,各个小区的待发送下行发射流的子带宽级的信号与干扰加信噪比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将所述第一用户设备的测量集外的小区针对所述待发送下行发射流的子带宽级的干扰噪声功率取为0。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根据所述第一用户设备的测量集内的各个小区的子带宽级的上行信道矩阵,确定所述第一用户设备的发射集内,各个小区的待发送下行发射流的子带宽级的信号与干扰加信噪比之前,包括:
根据所述第一用户设备的测量集内的各个小区的子带宽级的上行信道矩阵,确定所述第一用户设备的测量集外的小区针对所述待发送下行发射流的子带宽级的干扰噪声功率。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第一用户设备的测量集内的各个小区的子带宽级的上行信道矩阵,确定所述第一用户设备的测量集外的小区针对所述待发送下行发射流的子带宽级的干扰噪声功率,包括:
根据所述第一用户设备的测量集内的各个小区的子带宽级的上行信道矩阵,确定所述第一用户设备的测量集内的小区针对所述待发送下行发射流的子带宽级的干扰噪声功率;
根据所述第一用户设备的测量集内的小区针对所述待发送下行发射流的子带宽级的干扰噪声功率,确定所述第一用户设备的测量集外的小区针对所述待发送下行发射流的子带宽级的干扰噪声功率。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第一用户设备的测量集内的各个小区的子带宽级的上行信道矩阵,确定所述第一用户设备的测量集内的小区针对所述待发送下行发射流的子带宽级的干扰噪声功率,包括:
按照如下公式确定所述第一用户设备的测量集内的小区针对所述待发送下行发射流的子带宽级的干扰噪声功率:
其中,为所述第一用户设备的测量集内的小区针对所述待发送下行发射流的第sb个子带宽的干扰噪声功率,sb是子带宽的编号,sb∈{x|1≤x≤NSB},NSB是所述第一小区的传输资源中所述子带宽的数量,Pm是第m小区的发射天线的总功率,是第m小区的第sb个子带宽的上行信道矩阵,是第m小区本次调度将要使用的第sb个子带宽的发射权值矩阵,m是所述第一用户设备的测量集内的小区的编号,m∈{x|1≤x≤M},M是所述第一用户设备的测量集内的小区的数量,μM为所述第一用户设备的测量集,μT为所述第一用户设备的发射集,mean为求矩阵的均值,一般是求各列的均值,diag表示对角元素,(*)H表示*的共轭转置。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第一用户设备的测量集内的小区针对所述待发送下行发射流的子带宽级的干扰噪声功率,确定所述第一用户设备的测量集外的小区针对所述待发送下行发射流的子带宽级的干扰噪声功率,包括:
按照如下公式,确定所述第一用户设备的测量集外的小区针对所述待发送下行发射流的子带宽级的干扰噪声功率:
其中,为所述第一用户设备的测量集外的小区针对所述待发送下行发射流的第sb个子带宽的干扰噪声功率,α为表示所述第一用户设备的测量集外的干扰与所述第一用户设备的测量集内的干扰的干扰比例系数,为所述第一用户设备的测量集内的小区针对所述待发送下行发射流的第sb个子带宽的干扰噪声功率,sb是子带宽的编号,sb∈{x|1≤x≤NSB},NSB是所述第一小区的传输资源中所述子带宽的数量。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第一用户设备的测量集内的各个小区的子带宽级的上行信道矩阵,确定所述第一用户设备的测量集外的小区针对所述待发送下行发射流的子带宽级的干扰噪声功率,包括:
根据所述第一用户设备的测量集内的各个小区的子带宽级的上行信道矩阵,确定所述第一用户设备的测量集外的小区针对所述第一用户设备假设的下行发射流的子带宽级的干扰噪声功率;
根据所述第一用户设备的测量集外的小区针对所述假设的下行发射流的子带宽级的干扰噪声功率,确定所述第一用户设备的测量集外的小区针对所述待发送下行发射流的子带宽级的干扰噪声功率。
9.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第一用户设备的测量集内的各个小区的子带宽级的上行信道矩阵,确定所述第一用户设备的测量集外的小区针对所述待发送下行发射流的子带宽级的干扰噪声功率,包括:
判断是否计算所述第一用户设备的测量集外的小区针对所述待发送下行发射流的子带宽级的干扰噪声功率;
若不计算所述第一用户设备的测量集外的小区针对所述待发送下行发射流的子带宽级的干扰噪声功率,则将所述第一用户设备的测量集外的小区针对所述待发送下行发射流的子带宽级的干扰噪声功率取为0;
若计算所述第一用户设备的测量集外的小区针对所述待发送下行发射流的子带宽级的干扰噪声功率,则根据所述第一用户设备的测量集内的各个小区的子带宽级的上行信道矩阵,确定所述第一用户设备的测量集外的小区针对所述第一用户设备假设的下行发射流的子带宽级的干扰噪声功率,并根据所述第一用户设备的测量集外的小区针对所述假设的下行发射流的子带宽级的干扰噪声功率,确定所述第一用户设备的测量集外的小区针对所述待发送下行发射流的子带宽级的干扰噪声功率。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判断是否计算所述第一用户设备的测量集外的小区针对所述待发送下行发射流的子带宽级的干扰噪声功率,包括:
将计算所述第一用户设备的测量集外的小区针对所述待发送下行发射流的子带宽级的干扰噪声功率所需的代码量与阈值比较;
若所述代码量大于所述阈值,则不计算所述第一用户设备的测量集外的小区针对所述待发送下行发射流的子带宽级的干扰噪声功率;
若所述代码量小于所述阈值,则计算所述第一用户设备的测量集外的小区针对所述待发送下行发射流的子带宽级的干扰噪声功率。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判断是否计算所述第一用户设备的测量集外的小区针对所述待发送下行发射流的子带宽级的干扰噪声功率,包括:
分别将M与MThr、(M-T)与IThr进行比较;
若M>MThr且(M-T)>IThr,则不计算所述第一用户设备的测量集外的小区针对所述待发送下行发射流的子带宽级的干扰噪声功率;
否则,计算所述第一用户设备的测量集外的小区针对所述待发送下行发射流的子带宽级的干扰噪声功率;
其中,M为所述第一用户设备的测量集内的小区数,T为所述第一用户设备的发射集内的小区数,MThr与IThr为设定的阈值。
12.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所述假设的下行发射流对应的下行信道质量指示是根据第一信噪比得到的时,所述第一信噪比是所述第一小区的下行导频信号,与除所述第一小区之外的其他小区的干扰噪声功率的比值,所述根据所述第一用户设备的测量集内的各个小区的子带宽级的上行信道矩阵,确定所述第一用户设备的测量集外的小区针对所述假设的下行发射流的子带宽级的干扰噪声功率,包括:
若所述第一用户设备假设的传输方式为发射分集,则根据如下公式确定所述第一用户设备的测量集外的小区针对第sfb个所述假设的下行发射流的子带宽级的干扰噪声功率:
其中,是所述第一用户设备的测量集外的小区针对第sfb个所述假设的下行发射流的第sb个子带宽的干扰噪声功率,sfb是所述假设的下行发射流的流号,sb是子带宽的编号,sb∈{x|1≤x≤NSB},NSB是所述第一小区的传输资源中所述子带宽的数量,Tnum是所述第一小区的发射天线的数量,Pm是第m小区的发射天线的总功率,m是所述第一用户设备的测量集内的小区的编号,m∈{x|1≤x≤M},M是所述第一用户设备的测量集内的小区的数量,是第m小区的第sb个子带宽的上行信道矩阵,V1CRS是所述第一小区的小区参考信号的虚拟天线映射矩阵,是根据所述假设的下行发射流对应的下行信道质量指示,映射得到的所述第一用户设备的测量集外的小区针对第sfb个所述假设的下行发射流的第sb个子带宽的信噪比,是第m小区在本次调度之前使用的第sb个子带宽的发射权值矩阵,μM为测量集,∑*表示对*求和,表示对*的所有元素的平方和开方;
若所述第一用户设备假设的传输方式为闭环空间复用,则根据如下公式确定所述第一用户设备的测量集外的小区针对第sfb个所述假设的下行发射流的子带宽级的干扰噪声功率:
其中,是所述第一用户设备的测量集外的小区针对第sfb个所述假设的下行发射流的第sb个子带宽的干扰噪声功率,sfb是所述假设的下行发射流的流号,sb是子带宽的编号,sb∈{x|1≤x≤NSB},NSB是所述第一小区的传输资源中所述子带宽的数量,Pm是第m小区的发射天线的总功率,m是所述第一用户设备的测量集内的小区的编号,m∈{x|1≤x≤M},M是所述第一用户设备的测量集内的小区的数量,是第m小区的第sb个子带宽的上行信道矩阵,V1 CRS是所述第一小区的小区参考信号的虚拟天线映射矩阵,是根据所述假设的下行发射流对应的下行信道质量指示,映射得到的所述第一用户设备的测量集外的小区针对第sfb个所述假设的下行发射流的第sb个子带宽的信噪比,是第m小区在本次调度之前使用的第sb个子带宽的发射权值矩阵,是第sfb个所述假设的下行发射流的第sb个子带宽的预编码向量,μM为所述第一用户设备的测量集,∑*表示对*求和,表示对*的所有元素的平方和开方。
13.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所述假设的下行发射流对应的下行信道质量指示是根据第二信噪比得到的时,所述第二信噪比是所述第一小区的下行导频信号,与所述第一用户设备的测量集外的小区的干扰噪声功率的比值,所述根据所述第一用户设备的测量集内的各个小区的子带宽级的上行信道矩阵,确定所述第一用户设备的测量集外的小区针对所述假设的下行发射流的子带宽级的干扰噪声功率,包括:
若所述第一用户设备假设的传输方式为发射分集,则根据如下公式确定所述第一用户设备的测量集外的小区针对第sfb个所述假设的下行发射流的子带宽级的干扰噪声功率:
其中,为所述第一用户设备的测量集外的小区针对第sfb个所述假设的下行发射流的第sb个子带宽的干扰噪声功率,sfb是所述假设的下行发射流的流号,sb是子带宽的编号,sb∈{x|1≤x≤NSB},NSB是所述第一小区的传输资源中所述子带宽的数量,Tnum是所述第一小区的发射天线的数量,Pm是第m小区的发射天线的总功率,m是所述第一用户设备的测量集内的小区的编号,m∈{x|1≤x≤M},M是所述第一用户设备的测量集内的小区的数量,是第m小区的第sb个子带宽的上行信道矩阵,V1 CRS是所述第一小区的小区参考信号的虚拟天线映射矩阵,是根据所述假设的下行发射流对应的下行信道质量指示,映射得到的所述第一用户设备的测量集外的小区针对第sfb个所述假设的下行发射流的第sb个子带宽的信噪比,表示对*的所有元素的平方和开方;
若所述第一用户设备假设的传输方式为闭环空间复用,且所述第一用户设备的发射集内的小区发送下行发射流的传输模式为传输模式8,则根据如下公式确定所述第一用户设备的测量集外的小区针对第sfb个所述假设的下行发射流的子带宽级的干扰噪声功率:
其中,为所述第一用户设备的测量集外的小区针对第sfb个所述假设的下行发射流的第sb个子带宽的干扰噪声功率,sfb是所述假设的下行发射流的流号,sb是子带宽的编号,sb∈{x|1≤x≤NSB},NSB是所述第一小区的传输资源中所述子带宽的数量,Pm是第m小区的发射天线的总功率,m是所述第一用户设备的测量集内的小区的编号,m∈{x|1≤x≤M},M是所述第一用户设备的测量集内的小区的数量,是第m小区的第sb个子带宽的上行信道矩阵,V1 CRS是所述第一小区的小区参考信号的虚拟天线映射矩阵,是根据所述假设的下行发射流对应的下行信道质量指示,映射得到的所述第一用户设备的测量集外的小区针对第sfb个所述假设的下行发射流的第sb个子带宽的信噪比,表示对*的所有元素的平方和开方;
若所述第一用户设备假设的传输方式为闭环空间复用,且所述第一用户设备的发射集内的小区发送下行发射流的传输模式为传输模式9,则根据如下公式确定所述第一用户设备的测量集外的小区针对第sfb个所述假设的下行发射流的子带宽级的干扰噪声功率:
其中,为所述第一用户设备的测量集外的小区针对第sfb个所述假设的下行发射流的第sb个子带宽的干扰噪声功率,sfb是所述假设的下行发射流的流号,sb是子带宽的编号,sb∈{x|1≤x≤NSB},NSB是所述第一小区的传输资源中所述子带宽的数量,Pm是第m小区的发射天线的总功率,m是所述第一用户设备的测量集内的小区的编号,m∈{x|1≤x≤M},M是所述第一用户设备的测量集内的小区的数量,是第m小区的第sb个子带宽的上行信道矩阵,V1 CSI-RS是所述第一小区的信道状态指示参考信号的虚拟天线映射矩阵,是根据所述假设的下行发射流对应的下行信道质量指示,映射得到的所述第一用户设备的测量集外的小区针对第sfb个所述假设的下行发射流的第sb个子带宽的信噪比,是第sfb个所述假设的下行发射流的第sb个子带宽的预编码向量,表示对*的所有元素的平方和开方。
14.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第一用户设备的测量集外的小区针对所述假设的下行发射流的子带宽级的干扰噪声功率,确定所述第一用户设备的测量集外的小区针对所述待发送下行发射流的子带宽级的干扰噪声功率,包括:
按照如下公式确定所述第一用户设备的测量集外的小区针对所述待发送下行发射流的子带宽级的干扰噪声功率:
其中,为所述第一用户设备的测量集外的小区针对第stx个所述待发送下行发射流的子带宽级的干扰噪声功率,stx为所述待发送下行发射流的流号,sb是子带宽的编号,sb∈{x|1≤x≤NSB},NSB是所述第一小区的传输资源中所述子带宽的数量,为所述第一用户设备的测量集外的小区针对第sfb个所述假设的下行发射流的子带宽级的干扰噪声功率,sfb为所述假设的下行发射流的流号,Sfb为所述假设的下行发射流的流数,∑*表示对*求和。
15.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所述待发送下行发射流的流数等于所述假设的下行发射流的流数时,所述根据所述第一用户设备的测量集外的小区针对所述假设的下行发射流的子带宽级的干扰噪声功率,确定所述第一用户设备的测量集外的小区针对所述待发送下行发射流的子带宽级的干扰噪声功率,包括:
按照如下公式确定所述第一用户设备的测量集外的小区针对所述待发送下行发射流的子带宽级的干扰噪声功率:
其中,为所述第一用户设备的测量集外的小区针对第stx个所述待发送下行发射流的第sb个子带宽的干扰噪声功率,stx为所述待发送下行发射流的流号,sb是子带宽的编号,sb∈{x|1≤x≤NSB},NSB是所述第一小区的传输资源中所述子带宽的数量,为所述第一用户设备的测量集外的小区针对第sfb个所述假设的下行发射流的第sb个子带宽的干扰噪声功率,sfb为所述假设的下行发射流的流号。
16.根据权利要求2-15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第一用户设备的测量集内的各个小区的子带宽级的上行信道矩阵,确定所述第一用户设备的发射集内,各个小区的待发送下行发射流的子带宽级的信号与干扰加信噪比,包括:
按照最大合并比均衡算法确定所述第一用户设备的发射集内,各个小区的待发送下行发射流的子带宽级的信号与干扰加噪声比。
17.根据权利要求2-15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第一用户设备的测量集内的各个小区的子带宽级的上行信道矩阵,确定所述第一用户设备的发射集内,各个小区的待发送下行发射流的子带宽级的信号与干扰加信噪比,包括:
按照干扰抑制合并均衡算法确定所述第一用户设备的发射集内,各个小区的待发送下行发射流的子带宽级的信号与干扰加噪声比。
18.根据权利要求2-15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将所述第一用户设备的发射集内,各个小区的待发送下行发射流的子带宽级的信号与干扰加信噪比进行合并,获得所述第一用户设备的发射集内的各个小区的待发送下行发射流的信号与干扰加信噪比,包括:
按照取平均值的方法将所述第一用户设备的发射集内,各个小区的待发送下行发射流的子带宽级的信号与干扰加噪声比进行合并。
19.根据权利要求2-15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将所述第一用户设备的发射集内,各个小区的待发送下行发射流的子带宽级的信号与干扰加信噪比进行合并,获得所述第一用户设备的发射集内的各个小区的待发送下行发射流的信号与干扰加信噪比,包括:
按照指数等效信号与干扰加噪声比映射合并的方法将所述第一用户设备的发射集内,各个小区的待发送下行发射流的子带宽级的信号与干扰加噪声比进行合并。
20.根据权利要求1-15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待发送下行发射流的信号与干扰加信噪比,确定所述第一用户设备的第二下行调制编码方案,包括:
选择满足的最大SINRMCS对应的调制编码方案,作为所述第一用户设备的第二下行调制编码方案;
其中,为所述第一用户设备的测量集内的各个小区的第stx个所述待发送下行发射流的信号与干扰加噪声比,stx为所述待发送下行发射流的流号,SINRMCS为与所述调制编码方案对应的信号与干扰加噪声比。
21.根据权利要求1-15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用户设备的测量集内的小区为与所述第一小区相邻的小区或者为满足如下公式的小区:
|RSRP1-RSRPi|<Thr;
其中,RSRP1为所述第一小区的参考信号接收功率,RSRPi为除所述第一小区以外的其他小区的参考信号接收功率,Thr为设定的门限值。
22.根据权利要求1-15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根据所述第一用户设备的第二下行调制编码方案和所述第一小区的传输资源,确定在分配给所述第一用户设备的所述第一小区的传输资源上,发送给所述第一用户设备的传输块大小。
23.根据权利要求1-15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向所述第一用户设备发送控制信令,所述控制信令包括所述第一用户设备的第二下行调制编码方案和传输资源分配信息,所述传输资源分配信息用于指示为所述第一用户设备分配的所述第一小区的传输资源。
24.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用户设备向第一小区所属的基站发送下行信道质量指示,所述第一小区为所述用户设备的服务小区;
向第一基站发送信道探测参考信号,所述第一基站为所述用户设备的测量集内的各个小区所属的基站;
接收所述基站发送的传输资源分配信息和第二下行调制编码方案,所述传输资源分配信息用于指示所述基站为所述用户设备分配的所述第一小区的传输资源,所述传输资源是所述基站根据所述用户设备发送的所述下行信道质量指示确定第一下行调制编码方案后,根据所述第一下行调制编码方案为所述用户设备分配的,所述第二下行调制编码方案是所述基站通过如下方式确定的:获取所述用户设备的测量集内的各个小区的子带宽级的上行信道矩阵;根据所述用户设备的测量集内的各个小区的子带宽级的上行信道矩阵,确定所述用户设备的发射集内的各个小区待发送下行发射流的信号与干扰加信噪比;根据所述待发送下行发射流的信号与干扰加信噪比,确定所述用户设备的第二下行调制编码方案;其中,所述用户设备的测量集内的各个小区的子带宽级的上行信道矩阵是根据所述用户设备向所述第一基站发送的所述信道探测参考信号确定的,所述用户设备的发射集是所述用户设备的测量集的子集。
25.根据权利要求2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接收传输资源分配信息和第二下行调制编码方案,包括:
接收所述基站发送的控制信令,所述控制信令包括所述传输资源分配信息和所述第二下行调制编码方案。
26.根据权利要求2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用户设备根据接收到的所述传输资源分配信息和所述第二下行调制编码方案,确定所述基站在为所述用户设备分配的所述第一小区的传输资源上,发送给所述用户设备的传输块大小。
27.一种数据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
第一调制编码方案确定模块,用于接收第一用户设备反馈的下行信道质量指示,并根据所述第一用户设备反馈的下行信道质量指示,确定所述第一用户设备的第一下行调制编码方案;
资源分配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第一调制编码方案确定模块确定的所述第一用户设备的第一下行调制编码方案,将第一小区的传输资源分配给第一用户设备,所述第一小区为所述第一用户设备的服务小区;
信道矩阵获取模块,用于获取所述第一用户设备的测量集内的各个小区的子带宽级的上行信道矩阵,所述第一用户设备的测量集内的各个小区的子带宽级的上行信道矩阵,根据所述第一用户设备向第一基站发送的信道探测参考信号确定,所述第一基站为所述第一用户设备的测量集内的各个小区所属的基站;
信号与干扰加噪声比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信道矩阵获取模块获取的所述第一用户设备的测量集内的各个小区的子带宽级的上行信道矩阵,确定所述第一用户设备的发射集内的各个小区待发送下行发射流的信号与干扰加信噪比,所述第一用户设备的发射集是所述第一用户设备的测量集的子集;
第二调制编码方案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信号与干扰加噪声比确定模块确定的所述待发送下行发射流的信号与干扰加信噪比,确定所述第一用户设备的第二下行调制编码方案;
发送模块,将所述第二下行调制编码方案和传输资源分配信息发送给所述第一用户设备,其中,所述传输资源分配信息用于指示为所述第一用户设备分配的所述第一小区的传输资源。
28.根据权利要求27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信号与干扰加噪声比确定模块包括:
第一信号与干扰加噪声比确定单元,用于根据所述信道矩阵获取模块获取的所述第一用户设备的测量集内的各个小区的子带宽级的上行信道矩阵,确定所述第一用户设备的发射集内,各个小区的待发送下行发射流的子带宽级的信号与干扰加信噪比;
第二信号与干扰加噪声比确定单元,用于将所述第一信号与干扰加噪声比确定单元确定的所述第一用户设备的发射集内,各个小区的待发送下行发射流的子带宽级的信号与干扰加信噪比进行合并,获得所述第一用户设备的发射集内的各个小区的待发送下行发射流的信号与干扰加信噪比。
29.根据权利要求28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信号与干扰加噪声比确定模块还包括:
第一噪声确定单元,用于在所述第一信号与干扰加噪声比确定单元,根据所述信道矩阵获取模块获取的所述第一用户设备的测量集内的各个小区的子带宽级的上行信道矩阵,确定所述第一用户设备的发射集内,各个小区的待发送下行发射流的子带宽级的信号与干扰加信噪比之前,将所述第一用户设备的测量集外的小区针对所述待发送下行发射流的子带宽级的干扰噪声功率取为0。
30.根据权利要求28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信号与干扰加噪声比确定模块还包括:
第二噪声确定单元,用于在所述第一信号与干扰加噪声比确定单元,根据所述信道矩阵获取模块获取的所述第一用户设备的测量集内的各个小区的子带宽级的上行信道矩阵,确定所述第一用户设备的发射集内,各个小区的待发送下行发射流的子带宽级的信号与干扰加信噪比之前,根据所述信道矩阵获取模块获取的所述第一用户设备的测量集内的各个小区的子带宽级的上行信道矩阵,确定所述第一用户设备的测量集外的小区针对所述待发送下行发射流的子带宽级的干扰噪声功率。
31.根据权利要求30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噪声确定单元包括:
第一噪声确定子单元,用于根据所述信道矩阵获取模块获取的所述第一用户设备的测量集内的各个小区的子带宽级的上行信道矩阵,确定所述第一用户设备的测量集内的小区针对所述待发送下行发射流的子带宽级的干扰噪声功率;
第二噪声确定子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一噪声确定子单元确定的所述第一用户设备的测量集内的小区针对所述待发送下行发射流的子带宽级的干扰噪声功率,确定所述第一用户设备的测量集外的小区针对所述待发送下行发射流的子带宽级的干扰噪声功率。
32.根据权利要求3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噪声确定子单元用于,
按照如下公式确定所述第一用户设备的测量集内的小区针对所述待发送下行发射流的子带宽级的干扰噪声功率:
其中,为所述第一用户设备的测量集内的小区针对所述待发送下行发射流的第sb个子带宽的干扰噪声功率,sb是子带宽的编号,sb∈{x|1≤x≤NSB},NSB是所述第一小区的传输资源中所述子带宽的数量,Pm是第m小区的发射天线的总功率,是第m小区的第sb个子带宽的上行信道矩阵,是第m小区本次调度将要使用的第sb个子带宽的发射权值矩阵,m是所述第一用户设备的测量集内的小区的编号,m∈{x|1≤x≤M},M是所述第一用户设备的测量集内的小区的数量,μM为所述第一用户设备的测量集,μT为所述第一用户设备的发射集,mean为求矩阵的均值,一般是求各列的均值,diag表示对角元素,(*)H表示*的共轭转置。
33.根据权利要求3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噪声确定子单元用于,
按照如下公式确定所述第一用户设备的测量集外的小区针对所述待发送下行发射流的子带宽级的干扰噪声功率:
其中,为所述第一用户设备的测量集外的小区针对所述待发送下行发射流的第sb个子带宽的干扰噪声功率,α为表示所述第一用户设备的测量集外的干扰与所述第一用户设备的测量集内的干扰的干扰比例系数,为所述第一用户设备的测量集内的小区针对所述待发送下行发射流的第sb个子带宽的干扰噪声功率,sb是子带宽的编号,sb∈{x|1≤x≤NSB},NSB是所述第一小区的传输资源中所述子带宽的数量。
34.根据权利要求30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噪声确定单元包括:
第三噪声确定子单元,用于根据所述信道矩阵获取模块获取的所述第一用户设备的测量集内的各个小区的子带宽级的上行信道矩阵,确定所述第一用户设备的测量集外的小区针对所述第一用户设备假设的下行发射流的子带宽级的干扰噪声功率;
第四噪声确定子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三噪声确定子单元确定的所述第一用户设备的测量集外的小区针对所述假设的下行发射流的子带宽级的干扰噪声功率,确定所述第一用户设备的测量集外的小区针对所述待发送下行发射流的子带宽级的干扰噪声功率。
35.根据权利要求34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当所述假设的下行发射流对应的下行信道质量指示是根据第一信噪比得到的时,所述第一信噪比是所述第一小区的下行导频信号,与除所述第一小区之外的其他小区的干扰噪声功率的比值,所述第三噪声确定子单元用于,
若所述第一用户设备假设的传输方式为发射分集,则根据如下公式确定所述第一用户设备的测量集外的小区针对第sfb个所述假设的下行发射流的子带宽级的干扰噪声功率:
其中,是所述第一用户设备的测量集外的小区针对第sfb个所述假设的下行发射流的第sb个子带宽的干扰噪声功率,sfb是所述假设的下行发射流的流号,sb是子带宽的编号,sb∈{x|1≤x≤NSB},NSB是所述第一小区的传输资源中所述子带宽的数量,Tnum是所述第一小区的发射天线的数量,Pm是第m小区的发射天线的总功率,m是所述第一用户设备的测量集内的小区的编号,m∈{x|1≤x≤M},M是所述第一用户设备的测量集内的小区的数量,是第m小区的第sb个子带宽的上行信道矩阵,V1CRS是所述第一小区的小区参考信号的虚拟天线映射矩阵,是根据所述假设的下行发射流对应的下行信道质量指示,映射得到的所述第一用户设备的测量集外的小区针对第sfb个所述假设的下行发射流的第sb个子带宽的信噪比,是第m小区在本次调度之前使用的第sb个子带宽的发射权值矩阵,μM为测量集,∑*表示对*求和,表示对*的所有元素的平方和开方;
若所述第一用户设备假设的传输方式为闭环空间复用,则根据如下公式确定所述第一用户设备的测量集外的小区针对第sfb个所述假设的下行发射流的子带宽级的干扰噪声功率:
其中,是所述第一用户设备的测量集外的小区针对第sfb个所述假设的下行发射流的第sb个子带宽的干扰噪声功率,sfb是所述假设的下行发射流的流号,sb是子带宽的编号,sb∈{x|1≤x≤NSB},NSB是所述第一小区的传输资源中所述子带宽的数量,Pm是第m小区的发射天线的总功率,m是所述测量集内的小区的编号,m∈{x|1≤x≤M},M是所述第一用户设备的测量集内的小区的数量,是第m小区的第sb个子带宽的上行信道矩阵,V1 CRS是所述第一小区的小区参考信号的虚拟天线映射矩阵,是根据所述假设的下行发射流对应的下行信道质量指示,映射得到的所述第一用户设备的测量集外的小区针对第sfb个所述假设的下行发射流的第sb个子带宽的信噪比,是第m小区在本次调度之前使用的第sb个子带宽的发射权值矩阵,是第sfb个所述假设的下行发射流的第sb个子带宽的预编码向量,μM为所述第一用户设备的测量集,表示对*的所有元素的平方和开方。
36.根据权利要求34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当所述假设的下行发射流对应的下行信道质量指示是根据第二信噪比得到的时,所述第二信噪比是所述第一小区的下行导频信号,与所述第一用户设备的测量集外的小区的干扰噪声功率的比值,所述第三噪声确定子单元用于,
若所述第一用户设备假设的传输方式为发射分集,则根据如下公式确定所述第一用户设备的测量集外的小区针对第sfb个所述假设的下行发射流的子带宽级的干扰噪声功率:
其中,为所述第一用户设备的测量集外的小区针对第sfb个所述假设的下行发射流的第sb个子带宽的干扰噪声功率,sfb是所述假设的下行发射流的流号,sb是子带宽的编号,sb∈{x|1≤x≤NSB},NSB是所述第一小区的传输资源中所述子带宽的数量,Tnum是所述第一小区的发射天线的数量,Pm是第m小区的发射天线的总功率,m是所述第一用户设备的测量集内的小区的编号,m∈{x|1≤x≤M},M是所述第一用户设备的测量集内的小区的数量,是第m小区的第sb个子带宽的上行信道矩阵,V1 CRS是所述第一小区的小区参考信号的虚拟天线映射矩阵,是根据所述假设的下行发射流对应的下行信道质量指示,映射得到的所述第一用户设备的测量集外的小区针对第sfb个所述假设的下行发射流的第sb个子带宽的信噪比,表示对*的所有元素的平方和开方;
若所述第一用户设备假设的传输方式为闭环空间复用,且所述第一用户设备的发射集内的小区发送下行发射流的传输模式为传输模式8,则根据如下公式确定所述第一用户设备的测量集外的小区针对第sfb个所述假设的下行发射流的子带宽级的干扰噪声功率:
其中,为所述第一用户设备的测量集外的小区针对第sfb个所述假设的下行发射流的第sb个子带宽的干扰噪声功率,sfb是所述假设的下行发射流的流号,sb是子带宽的编号,sb∈{x|1≤x≤NSB},NSB是所述第一小区的传输资源中所述子带宽的数量,Pm是第m小区的发射天线的总功率,m是所述第一用户设备的测量集内的小区的编号,m∈{x|1≤x≤M},M是所述第一用户设备的测量集内的小区的数量,是第m小区的第sb个子带宽的上行信道矩阵,V1 CRS是所述第一小区的小区参考信号的虚拟天线映射矩阵,是根据所述假设的下行发射流对应的下行信道质量指示,映射得到的所述第一用户设备的测量集外的小区针对第sfb个所述假设的下行发射流的第sb个子带宽的信噪比,表示对*的所有元素的平方和开方;
若所述第一用户设备假设的传输方式为闭环空间复用,且所述第一用户设备的发射集内的小区发送下行发射流的传输模式为传输模式9,则根据如下公式确定所述第一用户设备的测量集外的小区针对第sfb个所述假设的下行发射流的子带宽级的干扰噪声功率:
其中,为所述第一用户设备的测量集外的小区针对第sfb个所述假设的下行发射流的第sb个子带宽的干扰噪声功率,sfb是所述假设的下行发射流的流号,sb是子带宽的编号,sb∈{x|1≤x≤NSB},NSB是所述第一小区的传输资源中所述子带宽的数量,Pm是第m小区的发射天线的总功率,m是所述第一用户设备的测量集内的小区的编号,m∈{x|1≤x≤M},M是所述第一用户设备的测量集内的小区的数量,是第m小区的第sb个子带宽的上行信道矩阵,V1CSI-RS是所述第一小区的信道状态指示参考信号的虚拟天线映射矩阵,是根据所述假设的下行发射流对应的下行信道质量指示,映射得到的所述第一用户设备的测量集外的小区针对第sfb个所述假设的下行发射流的第sb个子带宽的信噪比,是第sfb个所述假设的下行发射流的第sb个子带宽的预编码向量,表示对*的所有元素的平方和开方。
37.根据权利要求34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噪声确定子单元用于,
按照如下公式确定所述第一用户设备的测量集外的小区针对所述待发送下行发射流的子带宽级的干扰噪声功率:
其中,为所述第一用户设备的测量集外的小区针对第stx个所述待发送下行发射流的子带宽级的干扰噪声功率,stx为所述待发送下行发射流的流号,sb是子带宽的编号,sb∈{x|1≤x≤NSB},NSB是所述第一小区的传输资源中所述子带宽的数量,为所述第一用户设备的测量集外的小区针对第sfb个所述假设的下行发射流的子带宽级的干扰噪声功率,sfb为所述假设的下行发射流的流号,Sfb为所述假设的下行发射流的流数,∑*表示对*求和。
38.根据权利要求34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当所述待发送下行发射流的流数等于所述假设的下行发射流的流数时,所述第四噪声确定子单元用于,
按照如下公式确定所述第一用户设备的测量集外的小区针对所述待发送下行发射流的子带宽级的干扰噪声功率:
其中,为所述第一用户设备的测量集外的小区针对第stx个所述待发送下行发射流的第sb个子带宽的干扰噪声功率,stx为所述待发送下行发射流的流号,sb是子带宽的编号,sb∈{x|1≤x≤NSB},NSB是所述第一小区的传输资源中所述子带宽的数量,为所述第一用户设备的测量集外的小区针对第sfb个所述假设的下行发射流的第sb个子带宽的干扰噪声功率,sfb为所述假设的下行发射流的流号。
39.根据权利要求30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噪声确定单元包括:
判断子单元,用于判断是否计算所述第一用户设备的测量集外的小区针对所述待发送下行发射流的子带宽级的干扰噪声功率;
第五噪声子单元,用于当所述判断单元判断不计算所述第一用户设备的测量集外的小区针对所述待发送下行发射流的子带宽级的干扰噪声功率时,将所述第一用户设备的测量集外的小区针对所述待发送下行发射流的子带宽级的干扰噪声功率取为0;
第六噪声子单元,用于当所述判断单元判断计算所述第一用户设备的测量集外的小区针对所述待发送下行发射流的子带宽级的干扰噪声功率时,根据所述第一用户设备的测量集内的各个小区的子带宽级的上行信道矩阵,确定所述第一用户设备的测量集外的小区针对所述第一用户设备假设的下行发射流的子带宽级的干扰噪声功率,并根据所述第一用户设备的测量集外的小区针对所述假设的下行发射流的子带宽级的干扰噪声功率,确定所述第一用户设备的测量集外的小区针对所述待发送下行发射流的子带宽级的干扰噪声功率。
40.根据权利要求39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判断子单元用于,
将计算所述第一用户设备的测量集外的小区针对所述待发送下行发射流的子带宽级的干扰噪声功率所需的代码量与阈值比较;
若所述代码量大于所述阈值,则不计算所述第一用户设备的测量集外的小区针对所述待发送下行发射流的子带宽级的干扰噪声功率;
若所述代码量小于所述阈值,则计算所述第一用户设备的测量集外的小区针对所述待发送下行发射流的子带宽级的干扰噪声功率。
41.根据权利要求39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判断子单元用于,
分别将M与MThr、(M-T)与IThr进行比较;
若M>MThr且(M-T)>IThr,则不计算所述第一用户设备的测量集外的小区针对所述待发送下行发射流的子带宽级的干扰噪声功率;
否则,计算所述第一用户设备的测量集外的小区针对所述待发送下行发射流的子带宽级的干扰噪声功率;
其中,M为所述第一用户设备的测量集内的小区数,T为所述第一用户设备的发射集内的小区数,MThr与IThr为设定的阈值。
42.根据权利要求28-41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信号与干扰加信噪比确定单元用于,
按照最大合并比均衡算法确定所述第一用户设备的发射集内,各个小区的待发送下行发射流的子带宽级的信号与干扰加噪声比。
43.根据权利要求28-41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信号与干扰加信噪比确定单元用于,
按照干扰抑制合并均衡算法确定所述第一用户设备的发射集内,各个小区的待发送下行发射流的子带宽级的信号与干扰加噪声比。
44.根据权利要求28-41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信号与干扰加信噪比确定单元用于,
按照取平均值的方法将所述第一用户设备的发射集内,各个小区的待发送下行发射流的子带宽级的信号与干扰加噪声比进行合并。
45.根据权利要求28-41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信号与干扰加信噪比确定单元用于,
按照指数等效信号与干扰加噪声比映射合并的方法将所述第一用户设备的发射集内,各个小区的待发送下行发射流的子带宽级的信号与干扰加噪声比进行合并。
46.根据权利要求27-41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调制编码方案确定模块用于,
选择满足的最大SINRMCS对应的调制编码方案,作为所述第一用户设备的第二下行调制编码方案;
其中,为所述第一用户设备的测量集内的各个小区的第stx个所述待发送下行发射流的信号与干扰加噪声比,stx为所述待发送下行发射流的流号,SINRMCS为与所述调制编码方案对应的信号与干扰加噪声比。
47.根据权利要求27-41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包括:
测量集确定模块,用于将与所述第一小区相邻的小区或者满足如下公式的小区作为所述第一用户设备的测量集内的小区:
|RSRP1-RSRPi|<Thr;
其中,RSRP1为所述第一小区的参考信号接收功率,RSRPi为除所述第一小区以外的其他小区的参考信号接收功率,Thr为设定的门限值。
48.根据权利要求27-41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包括:
传输块大小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第二调制编码方案确定模块确定的所述第一用户设备的第二下行调制编码方案和所述第一小区的传输资源,确定在分配给所述第一用户设备的所述第一小区的传输资源上,发送给所述第一用户设备的传输块大小。
49.根据权利要求27-41任一项所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包括:
发送模块,用于向所述第一用户设备发送控制信令,所述控制信令包括所述第一用户设备的第二下行调制编码方案和传输资源分配信息,所述传输资源分配信息用于指示为所述第一用户设备分配的所述第一小区的传输资源。
50.一种用户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用户设备包括:
信道质量指示发送模块,用于向第一小区所属的基站发送下行信道质量指示,所述第一小区为所述用户设备的服务小区;
信道探测参考信号发送模块,用于向第一基站发送信道探测参考信号,所述第一基站为所述用户设备的测量集内的各个小区所属的基站;
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所述基站发送的传输资源分配信息和第二下行调制编码方案,所述传输资源分配信息用于指示所述基站为所述用户设备分配的所述第一小区的传输资源,所述传输资源是所述基站根据所述用户设备发送的所述下行信道质量指示确定第一下行调制编码方案后,根据所述第一下行调制编码方案为所述用户设备分配的,所述第二下行调制编码方案是所述基站通过如下方式确定的:获取所述用户设备的测量集内的各个小区的子带宽级的上行信道矩阵;根据所述用户设备的测量集内的各个小区的子带宽级的上行信道矩阵,确定所述用户设备的发射集内的各个小区待发送下行发射流的信号与干扰加信噪比;根据所述待发送下行发射流的信号与干扰加信噪比,确定所述用户设备的第二下行调制编码方案;其中,所述用户设备的测量集内的各个小区的子带宽级的上行信道矩阵是根据所述用户设备向所述第一基站发送的所述信道探测参考信号确定的,所述用户设备的发射集是所述用户设备的测量集的子集。
51.根据权利要求50所述的用户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收模块用于,
接收所述基站发送的控制信令,所述控制信令包括所述传输资源分配信息和所述第二下行调制编码方案。
52.根据权利要求50或51所述的用户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用户设备还包括:
传输块大小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接收到的所述传输资源分配信息和所述第二下行调制编码方案,确定所述基站在为所述用户设备分配的所述第一小区的传输资源上,发送给所述用户设备的传输块大小。
CN201380001018.7A 2013-06-04 2013-06-04 数据传输方法、装置和用户设备 Active CN104396296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CN2013/076725 WO2014194474A1 (zh) 2013-06-04 2013-06-04 数据传输方法、装置和用户设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396296A CN104396296A (zh) 2015-03-04
CN104396296B true CN104396296B (zh) 2018-03-16

Family

ID=5200740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80001018.7A Active CN104396296B (zh) 2013-06-04 2013-06-04 数据传输方法、装置和用户设备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9980260B2 (zh)
EP (1) EP2993934B1 (zh)
JP (1) JP6211177B2 (zh)
CN (1) CN104396296B (zh)
WO (1) WO2014194474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2363164B1 (ko) * 2015-01-19 2022-02-15 삼성전자 주식회사 이동통신 시스템에서 단말의 등급에 기초하여 단말을 스케줄링하는 방법 및 장치
CN105142227B (zh) * 2015-03-24 2018-12-04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mcs等级的确定方法和设备
CN107005882B (zh) * 2015-06-10 2020-06-16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信息发送或接收方法、用户设备及基站
CN105433529B (zh) * 2015-07-31 2017-05-31 河南师范大学新联学院 一种智能手环
US20170064695A1 (en) * 2015-08-25 2017-03-02 Qualcomm Incorporated Transmission parameter control for immediate response frames
CN106559123B (zh) * 2015-09-28 2021-10-19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权值获取方法及装置
CN108702260B (zh) 2016-04-01 2020-12-0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反馈信息的发送、接收方法、终端设备及接入网设备
CN108781375B (zh) * 2016-04-01 2020-10-0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上行数据传输的方法和设备
WO2017173612A1 (zh) * 2016-04-07 2017-10-1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数据传输方法、用户设备及接入网设备
WO2017210845A1 (zh) * 2016-06-06 2017-12-1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上行参考信号发送与接收方法及装置
EP3462671B1 (en) * 2016-06-28 2020-07-29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Virtual network function resource management method and device
CN108702592B (zh) * 2016-08-12 2021-01-1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业务传输方法及无线通信设备
US10244346B2 (en) * 2016-08-12 2019-03-26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Determining a position of a wireless device in a cellular network
WO2018041333A1 (en) * 2016-08-30 2018-03-08 Huawei Technologies Duesseldorf Gmbh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allocating radio resources
WO2018072068A1 (zh) 2016-10-18 2018-04-26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光耦合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JP2020503723A (ja) * 2016-11-04 2020-01-30 華為技術有限公司Huawei Technologies Co.,Ltd. Harqフィードバック−ack情報送信方法及び関連装置
CN108271265B (zh) 2017-01-03 2023-04-0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通信方法、基站和终端设备
US11082995B2 (en) 2017-04-21 2021-08-03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Data transmission method, network side device and terminal
WO2018227506A1 (zh) 2017-06-15 2018-12-20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传输同步信号块的方法和设备
EP3493450B1 (en) * 2017-08-04 2020-11-25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Information processing method, communication device, and computer storage medium
CN110088716B (zh) * 2017-08-10 2021-03-0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确定目标操作的方法、压力检测装置及终端设备
WO2019047211A1 (zh) * 2017-09-11 2019-03-14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用于传输数据的方法和设备
CN110113139B (zh) * 2018-02-01 2021-08-03 普天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下行业务信道发送方法、用户终端和基站
CN116321453A (zh) 2019-06-24 2023-06-23 上海朗帛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被用于无线通信的节点中的方法和装置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036393A (zh) * 2009-09-28 2011-04-27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多小区信道信息的确定方法和设备
CN102149130A (zh) * 2011-04-22 2011-08-10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一种信道质量指示的上报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2468947A (zh) * 2010-11-05 2012-05-23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信道质量信息的反馈方法和设备

Family Cites Families (2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9544860B2 (en) * 2003-02-24 2017-01-10 Qualcomm Incorporated Pilot signals for use in multi-sector cells
WO2005069505A1 (en) * 2004-01-20 2005-07-28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for transmitting/receiving signal in mimo system
CN101127747B (zh) * 2006-08-14 2010-09-08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时分双工复用系统中实现频域调度的方法及系统
US8442138B2 (en) * 2007-03-07 2013-05-14 Marvell World Trade Ltd. Codebook selection for transmit beamforming
US8942306B2 (en) * 2007-03-07 2015-01-27 Marvell World Trade Ltd. Codebook selection for transmit beamforming
US8098601B2 (en) 2007-03-23 2012-01-17 Research In Motion Limited Slow adaptation of modulation and coding for packet transmission
US8447236B2 (en) * 2008-05-15 2013-05-21 Qualcomm Incorporated Spatial interference mitigation schemes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CN101626353B (zh) * 2008-07-07 2012-01-25 上海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通信方法、设备及系统
US20100008440A1 (en) * 2008-07-08 2010-01-14 Industrial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Link adaptation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US8144720B2 (en) * 2009-04-24 2012-03-27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Uplink radio resource allocation in the presence of power limited users
KR20110019284A (ko) 2009-08-19 2011-02-25 주식회사 팬택 무선통신시스템에서 상향링크 광대역 측정 신호 전송방법 및 장치, 그를 이용한 하향링크 채널 추정방법
WO2011104717A1 (en) 2010-02-28 2011-09-01 Celeno Communications Ltd. Backoff adaptation for digital communication systems with channel quality information
US8705392B2 (en) * 2010-04-05 2014-04-22 Nec Laboratories America, Inc. MU-MIMO-OFDMA multi-rank CQI and precoder signaling schemes
JP5727621B2 (ja) * 2010-12-02 2015-06-03 インターデイジタル パテント ホールディングス インコーポレイテッド 干渉予測を使用してワイヤレス通信におけるチャネル品質指標のフィードバック精度を向上させるシステムおよび方法
KR101763750B1 (ko) * 2011-06-17 2017-08-01 삼성전자 주식회사 협력 통신을 위한 피드백 송수신 방법 및 장치
US9148818B2 (en) * 2012-01-27 2015-09-29 Nec Laboratories America, Inc. Coordinated multiple point transmission and reception
US8929239B2 (en) * 2012-07-02 2015-01-06 Apple Inc. Modulation and coding scheme (MCS) recovery based on CQI offset
WO2014032689A1 (en) * 2012-08-27 2014-03-06 Nokia Siemens Networks Oy Transmission adaptation
US9048893B1 (en) * 2012-09-18 2015-06-02 Marvell International Ltd. Determining channel information using decision feedback equalization
CN104221313B (zh) * 2013-03-11 2018-04-2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用于数据传输的方法和装置
US9078142B1 (en) * 2013-04-08 2015-07-07 Quantenna Communication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to decouple link adaptation and transmit beamforming in WiFi systems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036393A (zh) * 2009-09-28 2011-04-27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多小区信道信息的确定方法和设备
CN102468947A (zh) * 2010-11-05 2012-05-23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信道质量信息的反馈方法和设备
CN102149130A (zh) * 2011-04-22 2011-08-10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一种信道质量指示的上报方法、装置及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2993934A1 (en) 2016-03-09
WO2014194474A1 (zh) 2014-12-11
CN104396296A (zh) 2015-03-04
JP6211177B2 (ja) 2017-10-11
EP2993934A4 (en) 2016-06-22
US20160088613A1 (en) 2016-03-24
EP2993934B1 (en) 2018-08-01
JP2016526352A (ja) 2016-09-01
US9980260B2 (en) 2018-05-2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396296B (zh) 数据传输方法、装置和用户设备
KR101548577B1 (ko) 채널 품질 지시자의 보고 방법, 장치 및 시스템
CN106033989B (zh) 一种混合波束赋形传输方法及网络设备
CN104735691B (zh) 信道状态信息汇报的方法及装置
CN104782065B (zh) 用于减轻下行链路干扰的方法和无线终端
CN103797834B (zh) 一种测量信号接收功率的方法、终端、基站及系统
US9008678B2 (en) Dynamic multiple input and multiple output cell cluster
CN106464406A (zh) 用于移动通信系统中的干扰测量方法和装置
CN103181206A (zh) 无线通信系统及无线通信方法
WO2021249515A1 (zh) 信道信息反馈方法、通信装置及存储介质
KR101935782B1 (ko) 다중 셀룰러 네트워크에서 신호의 송수신 방법 및 장치
CN103718635B (zh) 一种调度用户设备的方法及基站
CN113810086A (zh) 信道信息反馈方法、通信装置及存储介质
EP2795807B1 (en) Downlink transmission in a mu-mimo system
CN103326764A (zh) 一种下行信道质量信息获取方法和装置
CN104836647B (zh) 信道状态信息测量方法和装置
CN102186212A (zh) 一种小区间协作调度方法、系统和用户设备
CN106888062A (zh) Cqi估计、sinr确定方法及相关设备
CN104221313B (zh) 用于数据传输的方法和装置
CN108810966A (zh) 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
CN106685598B (zh) 一种信道状态信息csi反馈方法、终端及基站
CN105049099B (zh) Lte多天线系统的多天线自适应调度方法
KR102350860B1 (ko)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스케줄링 방법 및 장치
JP2015510312A (ja)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におけるデータ送信方法及び装置
CN109392166A (zh) 对功率和性能优化的自适应和主动反馈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