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271265B - 通信方法、基站和终端设备 - Google Patents

通信方法、基站和终端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271265B
CN108271265B CN201710079315.3A CN201710079315A CN108271265B CN 108271265 B CN108271265 B CN 108271265B CN 201710079315 A CN201710079315 A CN 201710079315A CN 108271265 B CN108271265 B CN 108271265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orts
linear combination
groups
combination coefficients
base st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0079315.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8271265A (zh
Inventor
李雪茹
刘鹍鹏
曲秉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80003632.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9845154B/zh
Priority to PCT/CN2018/070080 priority patent/WO2018127044A1/zh
Priority to BR112019013770A priority patent/BR112019013770A2/pt
Priority to EP18736205.8A priority patent/EP3557797A4/en
Publication of CN10827126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271265A/zh
Priority to US16/460,662 priority patent/US10855357B2/en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827126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27126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0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1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in the uplink direction of a wireless link, i.e. towards the network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6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 H04B7/0613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 H04B7/0615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weight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 H04B7/0619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weight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using feedback from receiving side
    • H04B7/0621Feedback content
    • H04B7/0626Channel coefficients, e.g. 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 [CSI]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413MIMO systems
    • H04B7/0456Selection of precoding matrices or codebooks, e.g. using matrices antenna weighting
    • H04B7/046Selection of precoding matrices or codebooks, e.g. using matrices antenna weighting taking physical layer constraints into account
    • H04B7/0469Selection of precoding matrices or codebooks, e.g. using matrices antenna weighting taking physical layer constraints into account taking special antenna structures, e.g. cross polarized antennas into accoun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413MIMO systems
    • H04B7/0417Feedback system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413MIMO systems
    • H04B7/0456Selection of precoding matrices or codebooks, e.g. using matrices antenna weight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413MIMO systems
    • H04B7/0456Selection of precoding matrices or codebooks, e.g. using matrices antenna weighting
    • H04B7/0478Special codebook structures directed to feedback optimis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6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 H04B7/0613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 H04B7/0615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weight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 H04B7/0619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weight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using feedback from receiving side
    • H04B7/0621Feedback content
    • H04B7/0634Antenna weights or vector/matrix coefficien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6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 H04B7/0613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 H04B7/0615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weight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 H04B7/0619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weight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using feedback from receiving side
    • H04B7/0636Feedback format
    • H04B7/0639Using selective indices, e.g. of a codebook, e.g. pre-distortion matrix index [PMI] or for beam selec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6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 H04B7/0686Hybrid systems, i.e. switching and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 H04B7/0695Hybrid systems, i.e. switching and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using beam selec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48Allocation of pilot signals, i.e. of signals known to the receiver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53Allocation of signaling, i.e. of overhead other than pilot signals
    • H04L5/0057Physical resource allocation for CQI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0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 H04W72/04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based on the type of the allocated resource
    • H04W72/046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based on the type of the allocated resource the resource being in the space domain, e.g. beam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0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3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in the downlink direction of a wireless link, i.e. towards a terminal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通信方法、基站和终端设备,该方法包括:基站通过n组端口向终端设备发送信号,n组端口中的每组端口包括至少两个端口,n为大于或等于2的正整数;基站接收终端设备发送的s组第一线性组合系数,其中,每组第一线性组合系数为s组端口中的一组端口的第一线性组合系数,至少一组第一线性组合系数中包括至少两个非零系数,s组第一线性组合系数用于确定第一预编码矩阵,s组端口包含于n组端口,s为小于或等于n的正整数,s为大于或等于2的正整数。本发明实施例中,通过向基站发送s组第一线性组合系数,能够提高终端设备的信道反馈精度,进而有利于提高基站与终端设备之间的传输性能。

Description

通信方法、基站和终端设备
本申请要求于2017年01月03日提交中国专利局、申请号为201710002771.8,发明名称为“通信方法、基站和终端设备”的中国专利申请的优先权,其全部内容通过引用结合在本申请中。
技术领域
本发明实施例涉及通信领域,并且更具体地,涉及通信方法、基站和终端设备。
背景技术
在多输入多输出(Multiple Input Multiple Output,MIMO)系统中,基站利用准确的信道状态信息(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CSI)可以对数据选择合理的空域预编码矩阵,以提升用户设备(User Equipment,UE)的接收信号功率,降低不同UE之间的干扰,并实现对UE同时传送多个数据流,从而大幅度提升数据传输速率。
具体地,现有技术中基站通过多个端口发送经过预编码处理的多个测量参考信号, UE测量接收到的该多个测量参考信号,计算每个端口到UE的信号的信道系数,并从中选择与当前的实际信道条件最为匹配的信道系数(例如能量最大的信道系数),并将该信道系数对应的端口的编号反馈至基站。基站可以根据UE反馈的编号确定后续数据传输的预编码矩阵。
但是,由于端口数量有限,UE测量的多个信道系数反映的下行信道同样有限,若UE测量的多个信道系数均与当前的实际信道条件的匹配度较低,则将导致信道反馈精度较低,进而影响传输性能。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通信方法、基站和终端设备,能够提高信道反馈精度。
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通信方法,包括:
基站通过n组端口向终端设备发送信号,所述n组端口中的每组端口包括至少两个端口,n为大于或等于2的正整数;
所述基站接收所述终端设备发送的s组第一线性组合系数,其中,每组所述第一线性组合系数为s组端口中的一组端口的第一线性组合系数,至少一组所述第一线性组合系数中包括至少两个非零系数,所述s组第一线性组合系数用于确定第一预编码矩阵,所述 s组端口包含于所述n组端口,s为小于或等于n的正整数,s为大于或等于2的正整数。
本发明实施例中,通过向基站发送s组第一线性组合系数,能够提高终端设备的信道反馈精度,进而有利于提高基站与终端设备之间的传输性能。
可选地,基站通过n组端口发送的信号用于测量所述n组端口到所述终端设备的多个信道的信道系数。例如,该信号为参考信号。
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预编码矩阵基于所述s组第一线性组合系数和s 组基向量得到,每组所述基向量为所述s组端口中的一组端口的基向量。
可选地,所述s组第一线性组合系数用于对s组基向量进行线性组合,得到所述第一预编码矩阵。
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基站接收所述终端设备发送的基向量信息和s个第二线性组合系数,
所述基向量信息用于指示s组基向量,每组所述基向量为所述s组端口中的一组端口的基向量,至少一组所述基向量包括至少两个基向量,
所述第一预编码矩阵基于所述s组基向量、所述s组第一线性组合系数和所述s个第二线性组合系数计算得到。
可选地,每组所述第一线性组合系数用于对每组所述基向量进行线性组合,生成所述每组端口的第二预编码矩阵,所述s个第二线性组合系数用于对所述s组端口的s个第二预编码矩阵进行线性组合,得到所述第一预编码矩阵。
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所述基站接收终端设备发送的s组第一线性组合系数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基站向所述终端设备发送第一配置信息;
或者,所述基站接收所述终端设备发送的第一配置信息;
其中,所述第一配置信息用于指示每个所述第二线性组合系数的相位和幅度的频域粒度,以及每个所述第二线性组合系数的相位和幅度的量化比特数中的至少一种。
可选地,每个所述第二线性组合系数的相位和幅度的频域粒度包括:终端设备发送每个所述第二线性组合系数的相位和幅度的频域粒度。其中,所述频率粒度可以包括子带、宽带、部分带宽或者其它频域粒度,本发明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制。
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所述基站接收终端设备发送的s组第一线性组合系数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基站向所述终端设备发送所述n组端口中的每组端口的第二配置信息;
或者,所述基站接收所述终端设备发送的所述n组端口中的每组端口的第二配置信息;
其中,所述第二配置信息用于指示所述每组端口的基向量集合。
可选地,所述基站或所述终端设备可以独立配置所述n组端口中每组端口的第二配置信息。例如,所述n组端口中的至少两组端口的第二配置信息不同。但本发明实施例对此并不限定,所述n组端口的第二配置信息均可以相同,例如所述基站或所述终端设备可以统一配置所述n组端口的第二配置信息。或者,所述基站或所述终端设备可以分别配置所述n组端口的第二配置信息,所述n组端口的第二配置信息均可以相同。
通过合理配置每一个基向量集合的大小,可以进一步降低终端设备的反馈开销。
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所述基站接收终端设备发送的s组第一线性组合系数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基站向所述终端设备发送第三配置信息;
或者,所述基站接收所述终端设备发送的第三配置信息;
其中,所述第三配置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终端设备从所述n组端口中选择的端口组的个数s。
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所述基站接收终端设备发送的s组第一线性组合系数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基站向所述终端设备发送所述n组端口中的每组端口的第四配置信息;
或者,所述基站接收所述终端设备发送的所述n组端口中的每组端口的第四配置信息;
其中,所述第四配置信息用于指示所述每组端口的第一线性组合系数的相位和幅度的频域粒度,以及所述每组端口的第一线性组合系数的相位和幅度的量化比特数中的至少一种。
可选地,所述每组端口的第一线性组合系数的相位和幅度的频域粒度包括:终端设备发送所述每组端口的第一线性组合系数的相位和幅度的频域粒度。其中,所述频率粒度可以包括子带、宽带、部分带宽或者其它频域粒度,本发明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制。
可选地,所述基站或所述终端设备可以独立配置所述n组端口中每组端口的第四配置信息。例如,所述n组端口中的至少两组端口的第四配置信息不同。通过独立配置不同组的端口的第四配置信息,能够降低终端设备的反馈开销。
但本发明实施例对此并不限定,所述n组端口的第四配置信息均可以相同,例如所述基站或所述终端设备可以统一配置所述n组端口的第四配置信息。或者,所述基站或所述终端设备可以分别配置所述n组端口的第四配置信息,所述n组端口的第四配置信息均可以相同。
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所述基站接收所述终端设备发送的s组第一线性组合系数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基站向所述终端设备发送所述n组端口的分组信息。
可选地,所述分组信息用于指示端口的数量和/或端口的分组情况。
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s组第一线性组合系数用于对s组基向量进行线性组合,得到所述第一预编码矩阵,
在所述基站接收所述终端设备发送的s组第一线性组合系数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基站向所述终端设备发送第五配置信息;
或者,所述基站接收所述终端设备发送的第五配置信息;
其中,所述第五配置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终端设备所述每组端口中选择的端口个数。
应注意,基站和终端设备中还可以预先存储每组端口中的端口个数,这样无需基站向终端设备发送第五配置信息,也无需接收终端设备发送的第五配置信息。
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通信方法,包括:
终端设备接收基站通过n组端口发送的信号,其中,所述n组端口中的每组端口包括至少两个端口,n为大于或等于2的正整数;
所述终端设备向所述基站发送s组第一线性组合系数,其中,每组所述第一线性组合系数为s组端口中的一组端口的第一线性组合系数,至少一组所述第一线性组合系数中包括至少两个非零系数,所述s组第一线性组合系数用于确定第一预编码矩阵,所述s组端口包含于所述n组端口,s为小于或等于n的正整数,s为大于或等于2的正整数。
本发明实施例中,通过向基站发送s组第一线性组合系数,能够提高终端设备的信道反馈精度,进而有利于提高基站与终端设备之间的传输性能。
可选地,基站通过n组端口发送的信号用于测量所述n组端口到所述终端设备的多个信道的信道系数。例如,该信号为参考信号。
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预编码矩阵基于所述s组第一线性组合系数和s 组基向量得到,每组所述基向量为所述s组端口中的一组端口的基向量。
可选地,所述s组第一线性组合系数用于对所述s组基向量进行线性组合,得到所述第一预编码矩阵,
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终端设备向所述基站发送基向量信息和s个第二线性组合系数,
所述基向量信息用于指示所述s组基向量,每组所述基向量为所述s组端口中的一组端口的基向量,至少一组所述基向量包括至少两个基向量,所述第一预编码矩阵基于所述s组基向量、所述s组第一线性组合系数和所述s个第二线性组合系数计算得到。
可选地,每组所述第一线性组合系数用于对每组所述基向量进行线性组合,生成所述每组端口的第二预编码矩阵,所述s个第二线性组合系数用于对所述s组端口的s个预编码矩阵进行线性组合,得到所述第一预编码矩阵。
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所述终端设备向基站发送s组第一线性组合系数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终端设备接收所述基站发送的第一配置信息;
或者,所述终端设备向所述基站发送第一配置信息;
其中,所述第一配置信息用于指示每个所述第二线性组合系数的相位和幅度的频域粒度,以及每个所述第二线性组合系数的相位和幅度的量化比特数中的至少一种。
可选地,每个所述第二线性组合系数的相位和幅度的频域粒度包括:终端设备发送每个所述第二线性组合系数的相位和幅度的频域粒度。其中,所述频率粒度可以包括子带、宽带、部分带宽或者其它频域粒度,本发明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制。
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所述终端设备向基站发送s组第一线性组合系数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终端设备接收所述基站发送的所述n组端口中的每组端口对应的第二配置信息;
或者,所述终端设备向所述基站发送所述n组端口中的每组端口对应的第二配置信息;
其中,所述第二配置信息用于指示所述每组端口对应的基向量集合。
可选地,所述基站或所述终端设备可以独立配置所述n组端口中每组端口的第二配置信息。例如,所述n组端口中的至少两组端口的第二配置信息不同。但本发明实施例对此并不限定,所述n组端口的第二配置信息均可以相同,例如所述基站或所述终端设备可以统一配置所述n组端口的第二配置信息。或者,所述基站或所述终端设备可以分别配置所述n组端口的第二配置信息,所述n组端口的第二配置信息均可以相同。
通过合理配置每一个基向量集合的大小,可以进一步降低终端设备的反馈开销。
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所述终端设备向基站发送s组第一线性组合系数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终端设备接收所述基站发送的第三配置信息;
或者,所述终端设备向所述基站发送第三配置信息;
其中,所述第三配置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终端设备从所述n组端口中选择的端口组的个数s。
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所述终端设备向基站发送s组第一线性组合系数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终端设备接收所述基站发送的所述n组端口中的每组端口的第四配置信息;或者,
所述终端设备向所述基站发送所述n组端口中的每组端口的第四配置信息;
其中,所述第四配置信息用于指示每组所述第一线性组合系数的相位和幅度的频域粒度,以及每组所述第一线性组合系数的相位和幅度的量化比特数中的至少一种。
可选地,所述每组端口的第一线性组合系数的相位和幅度的频域粒度包括:终端设备发送所述每组端口的第一线性组合系数的相位和幅度的频域粒度。其中,所述频率粒度可以包括子带、宽带、部分带宽或者其它频域粒度,本发明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制。
可选地,所述基站或所述终端设备可以独立配置所述n组端口中每组端口的第四配置信息。例如,所述n组端口中的至少两组端口的第四配置信息不同。通过独立配置不同端口的第四配置信息,能够降低终端设备的反馈开销。
但本发明实施例对此并不限定,所述n组端口的第四配置信息均可以相同,例如所述基站或所述终端设备可以统一配置所述n组端口的第四配置信息。或者,所述基站或所述终端设备可以分别配置所述n组端口的第四配置信息,所述n组端口的第四配置信息均可以相同。
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所述终端设备向所述基站发送s组第一线性组合系数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终端设备接收所述基站发送的所述n组端口的分组信息。
可选地,所述分组信息用于指示端口的数量和/或端口的分组情况。
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s组第一线性组合系数用于对s组基向量进行线性组合,得到所述第一预编码矩阵,
在所述终端设备向所述基站发送s组第一线性组合系数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终端设备接收所述基站发送的第五配置信息;
或者,所述终端设备向所述基站发送第五配置信息;
其中,所述第五配置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终端设备从所述每组端口中选择的端口个数。
应注意,基站和终端设备中还可以预先存储每组端口中的端口个数,这样无需基站向终端设备发送第五配置信息,也无需接收终端设备发送的第五配置信息。
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通信方法,包括:
终端设备接收n组端口的参考信号,所述n组端口中每组端口包括p个端口,其中,n为大于或等于2的正整数,p为大于或等于1的正整数;
所述终端设备发送s组第一线性组合系数、基向量信息和第二线性组合系数,所述s 组第一线性组合系数、所述基向量信息和所述第二线性组合系数根据所述n组端口的参考信号的测量结果确定,
其中,所述s组第一线性组合系数是从所述n组端口中选择的s组端口的第一线性组合系数,用于对所述s组端口进行线性组合,其中,所述s组端口中第一组端口的第x1个端口与第二组端口的第x2个端口至第s组端口的第xs个端口进行线性组合,1≤xw≤p, 1≤w≤s,2≤s≤n,且xw、w和s为整数,
所述基向量信息和所述第二线性组合系数根据所述s组第一线性组合系数,所述基向量信息用于指示至少两个基向量,所述第二线性组合系数用于对所述至少两个基向量进行线性组合,所述s组第一线性组合系数、所述至少两个基向量和所述第二线性组合系数用于确定预编码矩阵。
应理解,所述s组第一线性组合系数、所述基向量信息和所述第二线性组合系数是终端设备根据所述n组端口的参考信号的测量结果确定的。
s组第一线性组合系数用于终端设备或者基站对s组端口进行线性组合。
本发明实施例中,通过向基站发送s组第一线性组合系数、基向量信息和第二线性组合系数,能够提高终端设备的信道反馈精度,进而有利于提高基站与终端设备之间的传输性能。
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s组端口中第一组端口的第x1个端口、第二组端口的第x2个端口至第s组端口的第xs个端口对应相同的天线。
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终端设备发送信道质量指示CQI,其中,所述CQI根据所述s组端口的标识和矩阵W确定,所述矩阵W满足以下表达式:
W=W3*W1*W2
其中,W3为包括所述s组第一线性组合系数的矩阵,W1为包括所述至少两个基向量的矩阵,所述W2为包括所述第二线性组合系数的矩阵。
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终端设备发送CQI,其中,所述CQI根据矩阵W确定,所述矩阵W满足以下表达式:
W=W4*W3*W1*W2
其中,W4为用于表示所述s组端口的标识的矩阵,W3为包括所述s组第一线性组合系数的矩阵,W1为包括所述至少两个基向量的矩阵,所述W2为包括所述第二线性组合系数的矩阵。
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W3满足以下表达式:
Figure BDA0001225438340000061
其中,
Figure BDA0001225438340000062
Figure BDA0001225438340000063
是维度为
Figure BDA0001225438340000064
的对角矩阵,
Figure BDA0001225438340000065
为所述s组第一线性组合系数中的第j组第一线性组合系数,j=1,….,s,i=1,2;
或者,W3满足以下表达式:
Figure BDA0001225438340000066
其中,
Figure BDA0001225438340000071
且Cj是维度为p×p的对角矩阵, (αj,1j,2,...,αj,p)为所述s组第一线性组合系数中的第j组第一线性组合系数,j=1,….,s;
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W3满足以下表达式:
Figure BDA0001225438340000072
其中,W3的维度为ps×p,
Figure BDA0001225438340000073
是s×1的向量,(αx1x2,...,αxp)为所述s组第一线性组合系数中的第j组第一线性组合系数,[]T表示矩阵的转置,w=1,…,p, j=1,…,s。
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W1满足以下表达式:
Figure BDA0001225438340000074
其中,π1(1),..,π1(O),π2(1),..,π2(O)∈{1,2,...,M}是所述基向量信息指示的基向量的标识,
Figure BDA0001225438340000075
均为维度为
Figure BDA0001225438340000076
的基向量,j∈{1,2,...,M},O是大于或等于2的正整数,M是大于或等于2的正整数;
或者,W1满足以下表达式:
W1=[bπ(1) bπ(2) … bπ(O)]
其中,π(1),..,π(O)∈{1,2,...,M}是所述基向量信息指示的基向量的标识,bj是维度为 p×1的基向量,j∈{π(1),..,π(O)},O是大于或等于2的正整数,M是大于或等于2的正整数。
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W2满足以下表达式:
Figure BDA0001225438340000078
其中,c1,r=[c1,r,1,...,c1,r,O]T和c2,r=[c2,r,1,...,c2,r,O]T分别是维度为O×1的向量,r是大于或等于1且小于或等于R的整数,R是一个正整数;
或者,W2满足以下表达式:
W2=[c1 c2 … cR]
其中,cr=[cr,1,...,cr,O]T是维度为O×1的向量,r是大于等于1小于等于R的整数,R 是一个正整数。
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W4满足以下表达式:
Figure BDA0001225438340000081
其中,
Figure BDA0001225438340000082
表示一个长度为n的列向量,
Figure BDA0001225438340000083
中第j个元素为1,其它元素均为0, g1(1),...,g1(s),g2(1),...,g2(s)∈{1,2,...,n}表示所述s组端口的标识,Im表示维度为m的单位矩阵,
Figure BDA0001225438340000084
表示克罗耐克积;
或者,W4满足以下表达式:
Figure BDA0001225438340000085
其中,
Figure BDA0001225438340000086
表示一个长度为n的列向量,
Figure BDA0001225438340000087
中第j个元素为1,其它元素均为0, g(1),...,g(s)表示所述s组端口的标识,Im表示维度为m的单位矩阵,
Figure BDA0001225438340000088
表示克罗耐克积;
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W4满足以下表达式:
Figure BDA0001225438340000089
其中,
Figure BDA00012254383400000810
表示一个长度为s的列向量,
Figure BDA00012254383400000811
中第j个元素为1,其它元素均为0, g1(1),...,g1(s),g2(1),...,g2(s)∈{1,2,...,n}表示所述s组端口的标识,
Figure BDA00012254383400000812
表示克罗耐克积,Im表示维度为m的单位矩阵;
或者,W4满足以下表达式:
Figure BDA00012254383400000813
其中,
Figure BDA00012254383400000814
表示一个长度为s的列向量,
Figure BDA00012254383400000815
中第j个元素为1,其它元素均为0, g(1),...,g(s)∈{1,2,...,n}表示所述s组端口的标识,
Figure BDA00012254383400000816
表示克罗耐克积,Im表示维度为m的单位矩阵;
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终端设备向所述基站发送指示信息,所述指示信息包括所述s组端口的标识。
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s组第一线性组合系数与所述第二线性组合系数的反馈频域粒度和/或量化比特数不同,其中,所述反馈频域粒度包括宽带反馈、子带反馈和部分带宽反馈的至少一种。
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s组第一线性组合系数的反馈频域粒度是宽带反馈,所述第二线性组合系数的反馈频域粒度是子带反馈或部分带宽反馈。
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s组第一线性组合系数的幅度的量化比特数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二线性组合系数的幅度的量化比特数;和/或,
所述s组第一线性组合系数的相位的量化比特数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二线性组合系数的相位的量化比特数。
应理解,所述s组第一线性组合系数与所述第二线性组合系数的反馈频域粒度和/或量化比特数可以是预定义的,也可以是由基站配置的。
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所述终端设备确定s组第一线性组合系数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终端设备接收第一配置信息;
或者,所述终端设备发送第一配置信息;
其中,所述第一配置信息用于指示s的取值或者s的最大值。
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所述终端设备向基站发送s组第一线性组合系数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终端设备接收第二配置信息;
或者,所述终端设备发送第二配置信息;
其中,所述第二配置信息用于配置所述每组第一线性组合系数的相位和幅度的反馈频域粒度,以及所述每组第一线性组合系数的相位和幅度的量化比特数中的至少一种。
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所述终端设备向基站发送第二线性组合系数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终端设备接收第三配置信息;
或者,所述终端设备发送所述第三配置信息;
其中,所述第三配置信息用于配置所述第二线性组合系数的相位和幅度的频域粒度,以及所述第二线性组合系数的相位和幅度的量化比特数中的至少一种。
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所述终端设备确定s组第一线性组合系数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终端设备接收所述基站发送的所述n组端口的分组信息。
第四方面,提供了一种通信方法,包括:
基站通过n组端口向终端设备发送参考信号,所述n组端口中每组端口包括p个端口,其中,n为大于或等于2的正整数,p为大于或等于1的正整数;
所述基站接收所述终端设备发送的s组第一线性组合系数、基向量信息和第二线性组合系数,
其中,所述s组第一线性组合系数是终端设备从所述n组端口中选择的s组端口的第一线性组合系数,用于对所述s组端口进行线性组合,其中,所述s组端口中第一组端口的第x1个端口与第二组端口的第x2个端口至第s组端口的第xs个端口进行线性组合,1 ≤xw≤p,1≤w≤s,2≤s≤n,且xw、w和s为整数,
所述基向量信息和所述第二线性组合系数根据所述s组第一线性组合系数确定,所述基向量信息用于指示至少两个基向量,所述第二线性组合系数用于对所述至少两个基向量进行线性组合,所述s组第一线性组合系数、所述至少两个基向量和所述第二线性组合系数用于确定预编码矩阵。
应理解,所述s组第一线性组合系数、所述基向量信息和所述第二线性组合系数是终端设备根据所述n组端口的参考信号的测量结果确定的。
s组第一线性组合系数用于终端设备或者基站对s组端口进行线性组合。
本发明实施例中,通过向基站发送s组第一线性组合系数、基向量信息和第二线性组合系数,能够提高终端设备的信道反馈精度,进而有利于提高基站与终端设备之间的传输性能。
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s组端口中第一组端口的第x1个端口、第二组端口的第x2个端口至第s组端口的第xs个端口对应相同的天线。
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基站接收信道质量指示CQI,其中,所述CQI根据所述s组端口的标识、所述 s组第一线性组合系数、所述基向量信息和所述第二线性组合系数确定。
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基站接收所述终端设备发送的指示信息,所述指示信息包括所述s组端口的标识。
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s组第一线性组合系数与所述第二线性组合系数的反馈频域粒度和/或量化比特数不同,其中,所述反馈频域粒度包括宽带反馈、子带反馈和部分带宽反馈的至少一种。
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s组第一线性组合系数的反馈频域粒度是宽带反馈,所述第二线性组合系数的反馈频域粒度是子带反馈或部分带宽反馈。
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s组第一线性组合系数的幅度的量化比特数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二线性组合系数的幅度的量化比特数;和/或,
所述s组第一线性组合系数的相位的量化比特数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二线性组合系数的相位的量化比特数。
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所述基站接收所述终端设备发送的s组第一线性组合系数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基站向所述终端设备发送第一配置信息;
或者,所述基站接收所述终端设备发送的第一配置信息;
其中,所述第一配置信息用于指示s的取值或者s的最大值。
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所述基站接收所述终端设备发送的s组第一线性组合系数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基站向所述终端设备发送第二配置信息;
或者,所述基站接收所述终端设备发送的第二配置信息;
其中,所述第二配置信息用于配置所述每组第一线性组合系数的相位和幅度的反馈频域粒度,以及所述每组第一线性组合系数的相位和幅度的量化比特数中的至少一种。
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所述基站接收所述终端设备发送的第二线性组合系数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基站向所述终端设备发送第三配置信息;
或者,所述基站接收所述终端设备发送的所述第三配置信息;
其中,所述第三配置信息用于配置所述第二线性组合系数的相位和幅度的频域粒度,以及所述第二线性组合系数的相位和幅度的量化比特数中的至少一种。
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所述基站接收所述终端设备发送的s组第一线性组合系数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基站发送所述n组端口的分组信息。
第五方面,提供了一种基站,所述基站用于实现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的上述任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所述的方法。
具体地,所述基站可以包括用于执行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的任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所述的方法的单元。
第六方面,提供了一种终端设备,所述终端设备用于实现第二方面或第二方面的上述任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所述的方法。
具体地,所述终端设备可以包括用于执行第二方面或第二方面的任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所述的方法的单元。
第七方面,提供了一种终端设备,所述终端设备用于实现第三方面或第三方面的上述任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所述的方法。
具体地,所述终端设备可以包括用于执行第三方面或第三方面的任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所述的方法的单元。
第八方面,提供了一种基站,所述基站用于实现第四方面或第四方面的上述任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所述的方法。
具体地,所述基站可以包括用于执行第四方面或第四方面的任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所述的方法的单元。
第九方面,提供了一种基站,包括处理器、发送器和存储器,所述处理器、所述发送器和所述存储器通过内部连接通路互相通信,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指令,所述处理器用于执行所述存储器存储的指令,并且对所述存储器中存储的指令的执行使得所述基站执行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的任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所述的方法,或者,对所述存储器中存储的指令的执行使得所述基站执行第四方面或第四方面的任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所述的方法,。
第十方面,提供了一种终端设备,包括处理器、接收器、存储器和总线系统,所述处理器、所述接收器和所述存储器通过内部连接通路互相通信,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指令,所述处理器用于执行所述存储器存储的指令,并且对所述存储器中存储的指令的执行使得所述终端设备执行第二方面或第二方面的任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所述的方法,或者,对所述存储器中存储的指令的执行使得所述终端设备执行第三方面或第三方面的任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所述的方法。
第十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程序,该程序使得基站执行上述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的任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所述的方法,或者,该程序该程序使得基站执行上述第四方面或第四方面的任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所述的方法。
第十二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程序,该程序使得终端设备执行上述第二方面或第二方面的任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所述的方法,或者,该程序使得终端设备执行上述第三方面或第三方面的任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所述的方法。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通信方法的示意性流程图;
图2是根据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通信方法的示意性流程图;
图3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分组示意图;
图4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另一分组示意图;
图5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另一分组示意图;
图6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基站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根据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基站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终端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根据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终端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根据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终端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根据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终端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12是根据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基站的结构示意图;
图13是根据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基站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描述。
应理解,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可以应用于各种通信系统,例如:无线保真(wifi)、全球微波互联接入(Worldwide Interoperability for Microwave Access,WiMAX)、全球移动通讯(Global System of Mobile communication,GSM)系统、码分多址(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CDMA)系统、宽带码分多址(Wideband Code DivisionMultiple Access,WCDMA) 系统、通用分组无线业务(General Packet Radio Service,GPRS)、长期演进(Long Term Evolution,LTE)系统、先进的长期演进(Advanced long termevolution,LTE-A)系统、通用移动通信系统(Universal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ystem,UMTS)、以及第三代合作伙伴计划(The 3rd Generation Partnership Project,3GPP)相关的蜂窝系统等,本发明实施例并不限定,但为描述方便,本发明实施例将以LTE网络为例进行说明。
本发明实施例可以用于不同的制式的无线网络。无线接入网络在不同的系统中可包括不同的网元。例如,5G网络中无线接入网络的网元包括基站gNB,长期演进(Long TermEvolution,LTE)和LTE-A中无线接入网络的网元包括演进型基站(eNodeB,eNB),宽带码分多址(Wideband 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WCDMA)中无线接入网络的网元包括无线网络控制器(Radio Network Controller,RNC)和NodeB,类似地,全球微波互联接入(Worldwide Interoperability for Microwave Access,WiMax)等其它无线网络也可以使用与本发明实施例类似的方案,只是基站系统中的相关模块可能有所不同,本发明实施例并不限定,但为描述方便,下述实施例将以基站为例进行说明。
还应理解,在本发明实施例中,终端设备也可称之为用户设备(User Equipment,UE)、移动台(Mobile Station,MS)、移动终端(Mobile Terminal)等,该终端设备可以经无线接入网(Radio Access Network,RAN)与一个或多个核心网进行通信,例如,终端设备可以是移动电话(或称为“蜂窝”电话)、具有通信功能的计算机等,例如,终端设备还可以是便携式、袖珍式、手持式、计算机内置的或者车载的移动装置。
应理解,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术语“和/或”仅仅是一种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另外,本文中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
本发明实施例中的“第一”、“第二”只是用于区分,不代表先后或大小的含义。
图1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通信方法100的示意性流程。如图1所示,方法100包括如下内容。
110、基站通过n组端口向终端设备发送信号。
其中,n组端口中的每组端口包括至少两个端口,n为大于或等于2的正整数。
例如,基站向终端设备发送的信号可以用于测量n组端口中的每个端口到终端设备的信道的信道系数。例如,该信号可以为参考信号。
120、终端设备向基站发送s组第一线性组合系数。相应地,基站接收终端设备发送的s组第一线性组合系数。
其中,每组第一线性组合系数为s组端口中的一组端口的第一线性组合系数,至少一组第一线性组合系数中包括至少两个非零系数,s组第一线性组合系数用于确定第一预编码矩阵,s组端口包含于所述n组端口,s为小于或等于n的正整数,s为大于或等于2 的正整数。
具体地,终端设备接收到基站通过n组端口发送的信号之后,通过测量接收到的信号可以确定每组端口的信道系数或基向量,并根据每组端口的信道系数或基向量确定每组端口的第一线性组合系数,然后向基站发送s组端口的s组第一线性组合系数。其中,终端设备选择的s组端口可以是预先设定的,还可以是基站配置的,还可以是终端设备自行选择的,本发明实施例对此并不限定。
应理解,基站接收到s组第一线性组合系数之后,可以根据该s组第一线性组合系数确定第一预编码矩阵,并采用第一预编码矩阵处理待传输的数据。还应理解,基站也可以采用其他预编码矩阵处理待传输的数据。本发明实施例对此并不限定。
本发明实施例中,通过向基站发送s组第一线性组合系数,能够提高终端设备的信道反馈精度,进而有利于提高基站与终端设备之间的传输性能。
在一些实施例中,终端设备在接收到基站发送的信号之后,可以确定基站侧的端口分为n组端口,以便能够进行正确的信道测量与反馈。例如,基站可以向终端设备发送n组端口的分组信息,终端设备可以根据从基站接收到的该分组信息确定该n组端口。或者,终端设备还可以预先存储的分组信息确定该n端口。可选地,该分组信息还可以指示端口数量。该分组信息可以携带在高层信令(如RRC)中,也可以为携带在多址接入控制元素(MACCE)或下行控制信息(DCI)中。
该分组信息指示分组情况的方式可以有多种。例如,该分组信息可以在指示端口的个数m的同时,具体指示m个端口如何分组。例如,该分组信息指示一共有m=20个端口,并且端口{1,2,3,…,10}为一组,端口{11,12,13,…,20}为一组。或者,该分组信息还可以在指示端口个数m的同时,仅指示该m个端口分为几组。可以预定义通过m个端口的发送的信号的时频顺序将m个端口进行分组。终端设备可以根据该预定义的分组规则和接收到的m个信号的时频顺序确定m个端口的分组。例如,预定义m=20个端口的时频顺序为从第1个端口到第20个端口,基站通过分组信息指示一共有m=20个端口,并且 m=20个端口分为2组,则终端设备可以根据预定义的分组规则确定前10个参考信号对应的10个端口为一组,后10个参考信号对应的10个端口为一组。
在一些实施例中,基站还可以向终端设备发送第三配置信息,或者终端设备向基站发送第三配置信息,该第三配置信息用于指示终端设备从n组端口中选择的端口组的数量 s。也就是说,s可以是由基站配置的,也可以是由终端设备反馈的。应注意,基站和终端设备可以预定义选择s组端口的规则,例如,可以预定义根据终端设备从基站接收到的n 组端口对应的n组信号的时频顺序选择s组端口。例如,终端设备可以根据预定义的规则选择前s组端口计算线性组合系数。或者,可以预定义根据终端设备从基站接收到的n组端口对应的n组信号的接收功率选择s组端口。例如,终端设备可以选择信号接收功率最大的s组端口。
在一些实施例中,基站还可以向终端设备发送n组端口中的每组端口的第四配置信息;或者,终端设备向基站发送n组端口中的每组端口的第四配置信息。其中,第四配置信息用于指示终端设备发送每组端口的第一线性组合系数的相位和幅度的频域粒度,以及每组端口的第一线性组合系数的相位和幅度的量化比特数中的至少一种。也就是说,该第四配置信息可以是由基站配置的或者是由终端设备反馈的。基站可以根据历史测量数据进行配置,或者根据终端设备的反馈进行配置。
可选地,终端设备发送每组端口的第一线性组合系数的相位和幅度的频域粒度用于指示终端设备是针对每个子带均发送每组端口的第一线性组合系数,还是针对整个宽带发送每组端口的第一线性组合系数,或者是以其他频域粒度反馈每组端口的第一线性组合系数。
可选地,由于线性组合系数中有一些系数的能量(例如,系数的模的平方值)较小,终端设备可以选择每组线性组合系数中能量最大的多个线性组合系数反馈给基站,未反馈的系数基站可以默认为设定值,这样能够降低终端设备的反馈开销。
可选地,第四配置信息还可以用于指示终端设备发送的s组第一线性系数中每组第一线性系数中的系数个数。
基站可以根据信道状况灵活配置每组端口的第四配置信息。可选地,n组端口中的至少两组端口的第四配置信息不同,但本发明实施例对此并不限定,n组端口的第四配置信息也可以相同。
例如,基站确定终端设备到某一组端口的上行信道在基站侧的角度扩展较大,则基站可以配置终端设备发送的该组端口的第一线性组合系数包括较多的系数;若角度扩展较小,则基站可以配置该组端口的第一线性组合系数包括较少的系数。若某组端口的上行接收信号的接收功率较高并且角度扩展较小,则基站可以推断该端口对应的下行信道主要由直射径组成,则基站可以将该端口的第一线性组合系数配置为包括较少的系数,和/或将该组端口的第一线性组合系数配置为较多的量化比特数,和/或将该组端口的第一线性组合配置为宽带反馈。若某组端口发送的信号的接收功率较高并且角度扩展较大,则基站可以推断该端口对应的下行信道主要由非直射径组成,则基站可以将该组端口的第一线性组合系数配置为包括较多的系数,和/或将该组端口的第一线性组合系数配置为较多的量化比特数,和/或将该组端口的第一线性组合系数配置为子带反馈。若某组端口发送的信号的接收功率较低,则基站可以将终端设备发送的该端口的第一线性组合系数配置为包括较少的系数。
或者,基站可以根据终端设备的反馈信息来决定。例如,终端设备测量每组端口发送的参考信号或其他信号的接收功率,以及每组端口到终端设备的下行信道的发送端角度扩展。终端设备将每组端口对应发送的信号的接收功率的排序结果和角度扩展的排序结果反馈给基站。基站可以根据信号的接收功率的排序结果和角度扩展的排序结果配置第一线性组合系数的个数、量化比特数和频域粒度中的至少一种,具体可以参考以上相关描述,在此不再赘述。
可选地,终端设备也可以上报每组端口发送的信号的功率和角度扩展中的至少一种,也可以上报其他参数,基站根据终端设备上报的参数进行决策。
在一些实施例中,终端设备可以确定每组第一线性组合系数的个数、量化比特数和频域粒度中的至少一种,并向基站推荐每组第一线性组合系数的配置。例如,终端设备确定了每组端口发送的信号的接收功率和/或每组端口的下行信道的基站侧角度扩展之后,终端设备可以推荐较大的接收能量和/或角度扩展较大对应的一组端口的第一线性组合系数包括较多系数,较小的接收能量和/或角度扩展较小对应的一组端口的第一线性组合系数包括较少系数。然后,基站根据终端设备的推荐确定第四配置信息。终端设备确定每组第一线性组合系数的配置的具体方法可以参考上文描述的基站侧的相关内容,在此不再赘述。
因此,通过对每组端口的第一线性组合系数独立配置,基站可以根据信道状况灵活配置每组第一线性组合系数包括的系数个数、系数的量化比特数、频域粒度等,能够降低终端设备的反馈开销。
图2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通信方法200的示意性流程。如图2所示,方法200包括如下内容。
210、基站通过n组端口向终端设备发送参考信号。
其中,n组端口中的每组端口包括至少两个端口,n为大于或等于2的正整数。
例如,基站向终端设备发送的信号可以用于测量n组端口中的每个端口到终端设备的信道的信道系数。
220、终端设备发送s组第一线性组合系数、基向量信息和第二线性组合系数,s组第一线性组合系数、基向量信息和第二线性组合系数根据n组端口的参考信号的测量结果确定。相应地,基站接收终端设备发送的s组第一线性组合系数、基向量信息和第二线性组合系数。
s组第一线性组合系数是从n组端口中选择的s组端口的第一线性组合系数,用于对 s组端口进行线性组合,其中,s组端口中第一组端口的第x1个端口与第二组端口的第x2个端口至第s组端口的第xs个端口进行线性组合,1≤xw≤p,1≤w≤s,2≤s≤n,且xw、 w和s为整数。基向量信息和第二线性组合系数根据s组第一线性组合系数和n组端口的参考信号的测量结果确定,基向量信息用于指示至少两个基向量,第二线性组合系数用于对至少两个基向量进行线性组合,s组第一线性组合系数、至少两个基向量和第二线性组合系数用于确定预编码矩阵。
本发明实施例中,通过向基站发送s组第一线性组合系数、基向量信息和第二线性组合系数,能够提高终端设备的信道反馈精度,进而有利于提高基站与终端设备之间的传输性能。
可选地,s组端口中第一组端口的第x1个端口、第二组端口的第x2个端口至第s组端口的第xs个端口对应相同的天线。需要说明的是,x1、x2、……、xs的值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本发明实施例对此并不限定。例如,以s=3为例,第一组端口的第1个端口、第二组端口的第1个端口和第3组端口的第1个端口对应相同的天线。或者,第一组端口的第1个端口、第二组端口的第3个端口和第3组端口的第2个端口对应相同的天线。
可选地,通信方法200还可以包括:终端设备发送信道质量指示CQI,其中,CQI 根据s组端口的标识和矩阵W确定,该矩阵W满足以下表达式:
W=W3*W1*W2
其中,W3为包括s组第一线性组合系数的矩阵,W1为包括至少两个基向量的矩阵,W2为包括第二线性组合系数的矩阵。
可选地,通信方法200还可以包括:
终端设备发送CQI,其中,CQI根据矩阵W确定,矩阵W满足以下表达式:
W=W4*W3*W1*W2
其中,W4为用于表示s组端口的标识的矩阵,W3为包括s组第一线性组合系数的矩阵,W1为包括至少两个基向量的矩阵,W2为包括第二线性组合系数的矩阵。
W1、W2、W3和W4的表达式可以参见下文实施例三中的相关内容,在此不再赘述。
可选地,通信方法200还可以包括:终端设备发送指示信息,该指示信息包括s组端口的标识。这样,终端设备可以告知基站从n组端口中选择的s组端口。需要说明的是 s的取值也可以是基站向终端设备配置的。
可选地,s组第一线性组合系数与第二线性组合系数的反馈频域粒度和/或量化比特数不同,其中,反馈频域粒度包括宽带反馈、子带反馈和部分带宽反馈的至少一种。
应理解,s组第一线性组合系数与第二线性组合系数的反馈频域粒度和/或量化比特数可以是预定义的,也可以是由基站配置的。
在一些实施例中,s组第一线性组合系数的反馈频域粒度是宽带反馈,第二线性组合系数的反馈频域粒度是子带反馈或部分带宽反馈。
在一些实施例中,s组第一线性组合系数的幅度的量化比特数大于或等于第二线性组合系数的幅度的量化比特数;和/或,s组第一线性组合系数的相位的量化比特数大于或等于第二线性组合系数的相位的量化比特数。
可选地,基站还可以向终端设备配置n组端口中的每组端口的基向量集合。在一些实施例中,终端设备确定RI组第二线性组合系数和基向量信息时采用的基向量是从该基向量集合中选择的。通过配置合理的基向量集合,可以降低终端设备的反馈开销。
可选地,在终端设备确定s组第一线性组合系数之前,通信方法200还可以包括:基站发送n组端口的分组信息。相应地,终端设备接收该分组信息。该分组信息与通信方法100中的分组信息类似,在此不再赘述。
本发明实施例中,通过向基站发送s组第一线性组合系数、基向量信息和第二线性组合系数,能够提高终端设备的信道反馈精度,进而有利于提高基站与终端设备之间的传输性能。
下面以实施例一和实施例二为例描述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通信方法100,并以实施例三为例描述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通信方法200。
实施例一
基站确定用于发送参考信号的m个端口,每个端口的参考信号经过一个预编码矩阵 ui进行预编码,可以假设每个预编码矩阵ui是一个N*1维的向量。预编码向量的形式可以有多种,例如离散傅里叶变换(Discrete Fourier Transform,DFT)向量。基站确定m个参考信号(如CSI-RS)s1,…sm。m个CSI-RS的形式可以有多种,例如可以为相互正交的固定取值序列、伪随机序列、或其它形式。m个CSI-RS可以是预定义好的,基站与终端设备已知的。基站将m个预编码矩阵分别乘以m个参考信号,得到m个预编码后的参考信号:s1’=u1*s1,…,sm’=um*sm
基站发送m个参考信号时,可以根据天线的极化方向将多个端口分成2组端口,即n=2,如图3所示。第一组参考信号由第一极化方向的m0=m/2个端口发送,第二组参考信号由第二极化方向的m0=m/2个端口发送。基站还可以发送n组端口的分组信息,该分组信息用于指示端口的个数m以及分组情况。相应地,终端设备可以从基站接收到该分组信息。
然后,基站在m个端口上发送m个参考信号。相应地,终端设备可以从基站接收到该m个参考信号。
例如,终端设备通过测量第一组端口的m0个参考信号,可以估计得到信道系数 H1=H*u1,…,H_m0=H*u_m0,其中H是第一组端口到终端设备的下行信道矩阵,维度为 M*N。同理,终端设备可以测量第二组端口的m0个参考信号,估计信道系数 G1=G*u_m0+1,…,G_m0=G*u_m,其中G是第二组端口到终端设备的下行信道矩阵,维度为M*N。信道系数可以反映下行信道的多种信息。例如,本发明实施例中u1和u2为维度 N*1的两个DFT向量,则信道系数H1和H2的能量|H1|2、H2|2代表了下行信道H在u1和 u2代表的空间角度方向上的能量。|H1|2>H2|2代表真实信道H在预编码矩阵u1代表的空间角度上分布了更多能量。
然而,由于端口的个数m有限,因此,根据m个端口的信道系数只能获得真实信道在有限空间角度上的能量分布情况。若终端设备的空间位置恰好位于两个预编码矩阵所代表的空间角度之间,则终端设备反馈其中任意一个端口的信道系数都将导致数据传输速率受损和/或传输可靠性受损。
因此,本发明实施例中,可以对每组端口的信道系数进行线性组合。例如对第一组信道系数H1,…H_m0进行线性组合,即选择第一线性组合系数(a1,…,a_m0)将第一组信道系数组合为新的信道系数H’=a1*H1+…+a_m0*H_m0。该新的信道系数H’是下行信道H 与一个新的预编码矩阵u的乘积,其中u=a1*u1+…+a_m0*u_m0。|H’|2代表了H在u代表的空间角度方向上的能量。本发明实施例通过合理的选取线性组合系数(a1,…,a_m0)使得u代表的空间角度可以恰好匹配终端设备所处的空间角度,从而使终端设备获得更加匹配自身真实信道的信道测量结果。同理可以求解第二组信道系数G1,…G_m0的第一线性组合系数(b1,…b_m0)。然后,终端设备可以向基站发送该s=2组第一线性组合系数 (a1,…,a_m0)和(b1,…b_m0)。
基站可以利用从终端设备接收的s=2组第一线性组合系数(a1,…,a_m0)和(b1,…b_m0) 形成新的预编码矩阵,对数据进行预编码和传输,从而能够提升基站到终端设备的数据传输速率。
可选的,终端设备可以从n=2组端口中,每组端口的m0个端口中选择m1个端口,并反馈选择的m1个端口和相应的第一线性组合系数。m1是小于等于m0大于等于2的正整数。例如,终端设备可以通过测量第一极化方向的m0个端口的参考信号,选择接收能量RSRP(received signal receing power)最高的m1个端口,通过测量第二极化方向的m0个端口的参考信号,选择RSRP最高的m1个端口。终端设备也可以通过测量其他参数,例如接收质量RSRQ(received signal receiving quality),在两个极化方向的m0个端口中分别选择RSRQ最高的m1个端口。
在两个极化方向的m0个端口中分别选择m1个端口后,终端设备可以对所选择的端口的信道系数进行线性组合。例如,若终端设备在第一极化方向和第二极化方向的端口中均选择了第1个端口至第m1个端口,则终端设备可以对第一组信道系数H1,…H_m1进行线性组合,即选择第一线性组合系数(a1,…,a_m1)将第一组信道系数组合为新的信道系数H’=a1*H1+…+a_m0*H_m1。该新的信道系数H’是下行信道H与一个新的预编码矩阵u 的乘积,其中u=a1*u1+…+a_m0*u_m1。|H’|2代表了H在u代表的空间角度方向上的能量。本发明实施例通过合理的选取线性组合系数(a1,…,a_m1)使得u代表的空间角度可以恰好匹配终端设备所处的空间角度,从而使终端设备获得更加匹配自身真实信道的信道测量结果。同理,可以求解第二组信道系数G1,…G_m1的第一线性组合系数(b1,…b_m1)。然后,终端设备可以向基站发送该s=2组第一线性组合系数(a1,…,a_m1)和(b1,…b_m1)。
基站可以利用从终端设备接收的s=2组第一线性组合系数(a1,…,a_m1)和(b1,…b_m1) 形成新的预编码矩阵,对数据进行预编码和传输,从而能够提升基站到终端设备的数据传输速率。
需要说明的是,终端设备计算第一线性组合系数(a1,…,a_m0)和(b1,…b_m0)的方法有多种,本发明实施例对此并不限定。下面,以m0等于m1为例说明第一线性组合系数的求解。
例如,针对数据传输信道,秩指示RI=1的情况,终端设备通过测量m个参考信号估计信道系数X:
X=[H*u1,…H*u_m0,G*u_m0+1,..G*u_m]
然后,终端设备通过对信道系数X做奇异值分解或通过其他方法,可以求得X的右主奇异值向量x=[v1,..v_m0,u1,…,u_m0]。(v1,..v_m0)可作为第一组端口的第一线性组合系数 (a1,…a_m0),(u1,…,u_m0)可以作为第二组端口的第一线性组合系数(b1,…,b_m0)。
可选的,还可以将(v1,..v_m0)和(u1,…,u_m0)进行量化,将量化后的两组系数分别作为第一组端口的第一线性组合系数(a1,…a_m0)和第二组端口的第一线性组合系数(b1,…,b_m0)。
另外,利用所述s=2组第一线性组合系数对信道系数进行线性组合,还可以进一步求得对应的信道质量指示(Channel Quality Indicator,CQI)。
应理解,以上求解方法是针对数据信道并且RI=1的情况以最大化信道容量为目标进行s=2组第一线性组合系数的求解。RI>1时,计算每组端口的第一线性组合系的方法类似,区别在于,每组端口到终端设备同时传输RI层数据,终端设备可以分别确定每组端口的每层数据的第一线性组合系数。例如,RI=2时,终端设备通过测量m个参考信号估计信道系数X:
X=[H*u1,…H*u_m0,G*u_m0+1,..G*u_m]
然后,终端设备通过对信道系数X做奇异值分解或通过其他方法,可以求得X的两个右主奇异值向量x1=[v1,..v_m0,u1,…,u_m0]和x2==[w1,..w_m0,z1,…,z_m0]。(v1,..v_m0)可作为第一组端口的第一层数据的第一线性组合系数,(u1,…,u_m0)可以作为第二组端口的第一层数据的第一线性组合系数,(w1,.w_m0)可作为第一组端口的第二层数据的第一线性组合系数,(z1,…,z_m0)可以作为第二组端口的第二层数据的第一层数据的第一线性组合系数。
可选的,还可以将(v1,..v_m0)和(u1,…,u_m0)进行量化,将量化后的两个向量分别作为可作为第一组端口和第二组端口的第一层数据的第一线性组合系数,并将(w1,.w_m0)和 (z1,…,z_m0)进行量化,将量化后的两个向量分别作为第一组端口和第二组端口的第二层数据的第一线性组合系数。
下面,以m0大于m1说明第一线性组合系数的求解。
例如,针对数据传输信道,秩指示RI=1的情况,终端设备通过测量m个参考信号估计信道系数X’:
X=[H*u1,…H*u_m0,G*u_(m0+1),..G*u_m]。
然后,终端设备选择其中的m1个端口。以终端设备在两个极化方向上选择的端口均为第1端口到第m1端口为例进行说明。在终端选择了m1个端口后,确定信道系数X’:
X’=[H*u1,…H*u_m1,G*u_(m0+1),..G*u_(m0+m1)]    (1.3)
通过对信道系数X’做奇异值分解或通过其他方法,终端设备可以求得X’的右主奇异值向量x=[v1,..v_m1,u1,…,u_m1]。(v1,..v_m1)可作为第一组端口的第一线性组合系数(a1,…a_m1),(u1,…,u_m1)可以作为第二组端口的第一线性组合系数(b1,…,b_m1)。
可选的,还可以将(v1,..v_m1)和(u1,…,u_m1)进行量化,将量化后的两组系数分别作为第一组端口的第一线性组合系数(a1,…a_m0)和第二组端口的第一线性组合系数(b1,…,b_m0)。
另外,利用所述s=2组第一线性组合系数对信道系数进行线性组合,还可以进一步求得对应的信道质量指示(Channel Quality Indicator,CQI)。
应理解,以上求解方法是针对数据信道并且RI=1的情况以最大化信道容量为目标进行s=2组第一线性组合系数的求解。RI>1时,计算每组端口的第一线性组合系的方法类似,区别在于,每组端口到终端设备同时传输RI层数据,终端设备可以分别确定每组端口的每层数据的第一线性组合系数。例如,RI=2时,终端设备通过对信道系数X做奇异值分解或通过其他方法,可以求得X的两个右主奇异值向量x1=[v1,..v_m1,u1,…,u_m1]和 x2==[w1,..w_m1,z1,…,z_m1]。(v1,..v_m1)可作为第一组端口的第一层数据的第一线性组合系数,(u1,…,u_m1)可以作为第二组端口的第一层数据的第一线性组合系数,(w1,.w_m1)可作为第一组端口的第二层数据的第一线性组合系数,(z1,…,z_m1)可以作为第二组端口的第二层数据的第一层数据的第一线性组合系数。
可选的,还可以将(v1,..v_m1)和(u1,…,u_m1)进行量化,将量化后的两个相邻分别作为可作为第一组端口和第二组端口的第一层数据的第一线性组合系数,并将(w1,.w_m1)和 (z1,…,z_m1)进行量化,将量化后的两个向量分别作为第一组端口和第二组端口的第二层数据的第一线性组合系数。
通过比较不同RI下的CQI,终端设备针对数据信道可以上报最高CQI对应的RI和第一线性组合系数。此外,终端设备还需要上报所选择的m1个端口的编号。
因此,s组第一线性组合系数包括RI组线性组合系数。
基站接收到终端设备上报的s组第一线性组合系数之后,还可以确定该s组第一线性组合系数对应的W2码本。
可选地,W2的码本结构可以表示为:
Figure BDA0001225438340000191
其中,
Figure BDA0001225438340000192
表示在第一组线性组合系数中,第r组系数中与所选择的第一极化方向的m1个端口对应的线性组合系数,
Figure BDA0001225438340000193
表示在第一组线性组合系数中,第r组系数中与所选择的第二极化方向的m1个端口对应的线性组合系数,其中,r=1,...,RI,RI是大于等于1的整数。
每组第一线性组合系数的频域粒度(如宽带反馈、子带反馈、部分宽带反馈等)可以由基站配置,或者由终端设备推荐。每组第四线性组合系数的幅度和相位的量化比特数可以由基站配置,或者由终端设备推荐。
可选地,终端设备上报的m1个端口的编号也可以表示为码本的形式。例如,m1个端口的指示表示为W1码本,W1码本的结构为:
Figure BDA0001225438340000201
其中,
Figure BDA0001225438340000202
表示长度为m1的列向量,
Figure BDA0001225438340000203
中第i个元素为1,其它元素均为0。π1(j)∈{1,2,...,m0}(j=1,...,m0)表示从第一组端口中选择的端口编号。π2(j)∈{1,2,...,m0}(j=1,...,m0)表示从第二组端口中选择的端口编号。
可选的,W1码本可以是宽带上报的。可选的,W1码本可以是长期上报的,上报的周期大于W2码本的上报周期。可选的,W2码本是子带上报的。
可选的,终端设备可以根据双码本的结构上报,此时上报的形式还可以为W1和W2的乘积的码本结构,即终端设备通过上报W1*W2的码本来上报选择的端口编号以及s组第一线性组合系数。
可选地,基站接收到终端设备上报的W1*W2码本之后,可以确定第一预编码矩阵,用于数据传输。例如,第一预编码矩阵P可以满足以下表达式:
Figure BDA0001225438340000204
可选的,基站还可以结合多个终端设备上报的W1*W2码本,综合决策对每个终端设备的数据应用的第一预编码矩阵。
可选的,终端设备根据W1*W2码本和测量的m个端口的信道系数,可以计算CQI。
还应理解,本发明实施例并不限于以上描述的求解方法。例如,针对不同的信道,还可以采用其他求解目标求解第一线性组合系数。例如,对于下行控制信道,由于传输方案为发送分集,则s组第一线性组合系数可以以最大化信号检测的信噪比为目标进行选择。
换句话说,根据不同的信道类型和数据传输模式,求解第一线性组合系数的求解目标可以不同。例如,可以以数据检测信噪比最大化或等效信道容量最大化等为目标求解第一线性组合系数。这样可以针对不同信道类型和/或不同传输模式的需求,灵活的改变线性组合系数的求解原则,为后续数据传输实现灵活的预编码设计。
实施例二
基站将m=8个端口分成n=2组端口,每组端口对应一个预编码矩阵,如图4所示。每组端口的参考信号经过预编码之后由每组端口的天线发送。
基站在m个端口上发送m个参考信号,用于终端设备进行信道测量。
终端设备通过测量m个参考信号,可以估计得到两组端口到终端设备的下行信道的信道矩阵H和G,维度均为m0*4,其中m0为终端设备的天线数。终端设备分别对两组端口对应的信道矩阵进行奇异值分解得到H的主特征向量v1,以及G的主特征向量v2,其中v1和v2均是维度为4*1的向量。
可选的,终端设备可以首先计算两组端口的等效信道H_eff和G_eff,并对合成信道 F=[H_eff G_eff]进行奇异值分解或其它计算,得到主特征向量u,其中u=(u1,u2),是维度为2*1的向量,由u1,u2两个复数组成。(u1,u2)即为第二线性组合系数。其中, H_eff=H*v1,G_eff=G*v2,H_eff和G_eff分别为m*1的向量。
其次,终端设备根据每组端口的基向量集合和每组端口的主特征向量(v1,v2),确定从每组端口的基向量集合中选择的基向量,并根据选择的第一组端口的基向量求解第一组端口的第一线性组合系数(a1,…,a_o1),根据选择的第二组端口的基向量信息求解第二组端口的第一线性组合系数(b1,…,b_o2)。可选的,第一线性组合系数(a1,…,a_o1)和(b1,…,b_o2)可以是经过量化的,也可以是未经过量化的。
可选的,终端设备还可以首先根据每组端口的基向量集合和每组端口的主特征向量 (v1,v2),确定从每组端口的基向量集合中选择的基向量,并根据选择的第一组端口的基向量求解第一组端口的第一线性组合系数(a1,…,a_o1),根据选择的第二组端口的基向量信息求解第二组端口的第一线性组合系数(b1,…,b_o2)。可选的,第一线性组合系数(a1,…,a_o1)和(b1,…,b_o2)可以是经过量化的,也可以是未经过量化的。
其次,终端设备计算两组端口的等效信道H_eff和G_eff,其中H_eff=H*w1, G_eff=G*w2,w1是利用第一组端口的第一线性组合系数对第一组端口选择的基向量进行线性组合后的预编码向量,w2是利用第二组端口的第一线性组合系数对第二组端口选择的基向量进行线性组合后的预编码向量。可选的,w1和w2还可以是根据其他方式求得的。
基于刚才求得的H_eff和G_eff,用户设备针对合成信道F=[H_eff G_eff]进行奇异值分解或其它计算,得到主特征向量u,其中u=(u1,u2),是维度为2*1的向量,由u1,u2两个复数组成。则量化的或非量化的(u1,u2)即为第二线性组合系数。
终端设备向基站发送s=2组第一线性组合系数、s个第二线性组合系数和基向量信息,该基向量信息可以用于指示s组端口中每组端口的基向量。例如,该基向量信息可以包括选择的第一组端口的基向量的指示信息(p1,…,p_o2)和选择的第二组端口的基向量的指示信息(q1,…,q_o2)。
基站可以根据基向量信息确定每组端口的基向量,并采用每组第一线性组合系数对每组端口的基向量进行线性组合,生成每组端口的第二预编码矩阵。然后用s个第二线性组合系数对s组端口的s个第二预编码矩阵进行线性组合,得到第一预编码矩阵。在后续数据传输时,基站可以利用该第一预编码矩阵对数据进行预编码,这样能够提高数据传输速率和/或传输可靠性。基站也可以利用其他方式获得第一预编码矩阵,在此不作限制。
可选地,基站还可以向终端设备发送第一配置信息;或者,终端设备向基站发送第一配置信息。其中,第一配置信息用于指示每个第二线性组合系数的相位和幅度的频域粒度,以及每个第二线性组合系数的相位和幅度的量化比特数中的至少一种。
可选地,基站还可以向终端设备发送n组端口中的每组端口的第二配置信息;或者,终端设备向基站发送n组端口中的每组端口的第二配置信息。其中,第二配置信息用于指示每组端口的基向量集合。可选地,基站可以独立配置n组端口中每组端口的第二配置信息。
在一些实施例中,终端设备确定每组端口的第一线性组合系数时采用的基向量是从第二配置信息指示的基向量集合中选择的。终端设备向基站发送的基向量信息可以用于指示选择的每组端口的基向量。例如,该基向量信息可以用于指示选择的每组端口的基向量在基向量集合中的位置,或者该基向量信息可以用于指示选择的每组端口的基向量的标识。
可选地,终端设备还可以根据合成信道F和第二线性组合系数(u1,u2)计算CQI。例如,在SU-MIMO传输假设下,根据F和(u1,u2)对数据进行预编码矩阵设计,接收信噪比是F和(u1,u2)的函数。根据接收信噪比,即可计算CQI。然后终端设备可以向基站发送该CQI。
上述计算针对RI=1进行设计。RI>1时,计算第一线性组合系数、第二线性组合系数和相应CQI的方法类似,区别在于,每组端口到终端设备由RI条数据信道,终端设备可以分别确定每组端口对应的RI层数据中每层数据的第一线性组合系数,以及RI组第二线性组合系数(每组第二线性组合系数包括s个第二线性组合系数)。通过比较不同RI 取值下的CQI,终端设备可以选择CQI最高时对应的RI,上报相应的第一组线性组合系数和第二线性组合系数,并上报相应的RI取值和CQI。
需要说明的是,每组端口的信号可以通过同一极化方向的天线发送,即每组端口对应于天线的同一极化方向。
或者,每组端口的信号还可以通过两种极化方向的天线发送,即每组端口对应于天线的两种极化方向。这种情况下,还可以进一步将每组端口中对应于天线的不同极化方向的端口划分为不同的子组。如图5所示,可以将第一组端口中对应于第一极化方向天线的端口1和端口2作为第一子组,将对应于第二极化方向天线的端口3和端口4作为第二子组,第二组端口类似。
在以上说明中,基站将m=8个端口分成2组端口,每组端口对应一个预编码矩阵。实际系统中,基站可以将m=8个端口分成n组端口,n是m的正约数。每组端口的参考信号经过预编码之后由每组端口的天线发送。第j组端口的预编码矩阵为uj,其中,j=1,…,n。则基站在m个端口上发送m个参考信号,用于终端设备进行信道测量。
终端设备通过测量m个参考信号,可以估计得到每组端口到终端设备的下行信道的信道矩阵。终端设备可以通过测量某些参数,选择n组端口中的s组端口,其中s是小于等于n的正整数。可选的,终端设备可以通过对每组端口的参考信号的接收能量RSRP(received signal receing power),选择RSRP最高的s组端口。可选的,终端设备也可以通过对每组端口的参考信号的接收质量RSRQ(received signal receing quality),选择RSRQ 最高的s组端口。其中s的选择可以是UE推荐的,或者基站通过发送信令进行配置。
通过选择s组端口,终端设备可以使用前面所述的方法,计算s组端口的第一线性组合系数和第二线性组合系数。
实施例三
基站将m个端口分成n组端口,其中每组端口中包括pi个端口,p1+p2+…+pn=m。本实施例中,以pi=p=m/n进行说明。在每组端口中,可以包括数量相同的两个极化方向的天线端口,或者包括同一个极化方向的p个端口。每组端口对应一个预编码矩阵,如图 5所示,m=8,n=2。每组端口的参考信号经过预编码之后由每组端口的天线发送。第j组端口的预编码矩阵为uj,其中,j=1,…,n。在每组端口的p个端口中,第一组端口的第x1 个端口与第二组端口的第x2个端口至第n组端口的第xn个端口对应相同的x根物理天线或收发单元(transmiting and receiving unit,TXRU)。例如,最简单的情况为:各组端口的第i个端口对应相同的x根物理天线或TXRU。不失一般性的,本发明实施例的以下内容均以每组端口中的第i(i=1,…,4)个端口对应相同的x根物理天线或TXRU为例进行说明。对于更普遍的端口与天线对应情况,本发明实施例的方案仍然可以适用。
基站在m个端口上发送m个参考信号,用于终端设备进行信道测量。
终端设备测量n组端口的参考信号,选择n组端口中的s组端口,并上报s组端口的指示,其中s是小于等于n的正整数。可选的,终端设备可以通过对每组端口的参考信号的接收能量RSRP(received signal receiving power),选择RSRP最高的s组端口。可选的,终端设备也可以通过对每组端口的参考信号的接收质量RSRQ(received signal receivingquality),选择RSRQ最高的s组端口。其中s的取值可以是UE推荐的,或者基站通过发送信令进行配置。在本实施例中,以UE选择第一组端口和第二组端口为例进行说明,即s=2。
假设UE选择的两组端口到终端设备的下行信道的信道矩阵表示为H=[H1,H2,H3,H4] 和G=[G1,G2,G3,G4],维度均为r0*4,其中r0为终端设备的天线数。Hi(i=1,…,4)是第一组端口中第i个端口到终端设备的下行信道矩阵,该下行信道矩阵Hi是第i个端口对应的 x(x是正整数)根天线或TXRU到终端设备的物理下行信道矩阵H0,i与对应的预编码矩阵u1的乘积,即Hi=Ho,i*u1,u1是长度x的列向量,其中i=1,…,4。在第一组端口中,第一个端口和第二个端口是第一极化方向的端口(对应图5中的端口1和端口2),即第一个端口和第二个端口对应第一极化方向的天线,第三个端口和第四个端口是第二极化方向的端口(对应图5中的端口3和端口4),即第三个端口和第四个端口对应第二极化方向的天线。
类似的,Gi(i=1,…,4)是第二组端口中第i个端口到终端设备的下行信道矩阵,该下行信道矩阵Gi是第i个端口对应的x(x是正整数)根天线到终端设备的物理下行信道矩阵H0,i与对应的预编码矩阵u2的乘积,即Gi=H0,i*u2,u2是长度x的列向量,其中,i=1,…,4。在第二组端口中,第一个端口和第二个端口是第一极化方向的端口(对应图5中的端口5 和端口6),即第一个端口和第二个端口对应第一极化方向的天线,第三个端口和第四个端口是第二极化方向的端口(对应图5中的端口7和端口8),即第三个端口和第四个端口对应第二极化方向的天线。因此,第一组端口中的第i(i=1,…,4)个端口和第二组端口中的第i个端口对应相同的x根物理天线或TXRU。
选择s组端口后,终端设备确定并上报s组第一线性组合系数。s组第一线性组合系数用于对选择的s组端口进行线性组合。进行线性组合时,s组端口中第一组端口的第x1个端口与第二组端口的第x2个端口至第s组端口的第xs个端口进行线性组合,1≤xw≤p, 1≤w≤s,2≤s≤n,且xw、w和s为整数,其中,第一组端口的第x1个端口、第二组端口的第x2个端口至第s组端口的第xs个端口对应相同的天线。如前面所述,本发明实施例的以每组端口中的第i(i=1,…,4)个端口对应相同的x根物理天线或TXRU为例,因此,进行线性组合时,s组端口中各组端口的第i个端口之间进行线性组合,i=1,..,p。终端设备根据s组第一线性组合系数可以得到一组新的端口(称为第二端口)对应的下行信道系数,基站根据终端设备上报的s组第一线性组合系数以及s组端口对应的预编码矩阵,可以确定第二端口对应的预编码矩阵。
终端设备确定s组第一线性组合系数的方法有多种。以下举例进行说明。
可选的,终端设备对两组端口中的每个端口对应的第一线性组合系数单独进行求解。例如,终端设备对两组端口中的第i个端口的下行信道矩阵进行拼接,对拼接后的信道矩阵进行奇异值分解得到它的主特征向量。例如,终端设备对所选择的两组端口中的第i个拼接得到的下行信道矩阵[Hi Gi]进行奇异值分解,得到它的主特征向量αi=[α1i α2i]T。进一步地,可以得到维度为(sm/n)×(m/n)的系数矩阵:
Figure BDA0001225438340000241
其中,系数矩阵中的(α11 α12 α13 α14)为选择的第一组端口(对应图5中的端口1 至端口4)的第一线性组合系数,分别对应第一组端口的第一个端口至第四个端口。 (α21 α22α23 α24)为选择的第二组端口(对应图5中的端口5至端口8)的第一线性组合系数,分别对应第二组端口的第一个端口至第四个端口。
可选的,终端设备还可以对每一组端口中同一个极化方向的所有端口的线性组合系数统一求解。例如,终端设备针对第一极化方向的p/2个端口统一求解线性组合系数。例如,可以使用如下方法求解维度为s×s的平均信道相关矩阵:
Figure BDA0001225438340000242
终端设备可以对该平均信道相关矩阵做特征值分解,得到维度为s×1的主特征向量。在本发明实施例中,s=2,则得到的主特征向量可以表示为α=[α1 α2]T。其中,α1是第一组端口中第一极化方向的每个端口的线性组合系数,α2是第二组端口中第一极化方向的每个端口的线性组合系数。同理,可以求得两组端口中第二极化方向的每个端口的线性组合系数,分别为β1和β2。因此,可以称(α1 α1 β1 β1)或者(α11)是第一组端口(对应图5中的端口1至端口4)的线性组合系数,分别对应第一组端口的第一个端口至第四个端口,(α2 α2 β2β2)或者(α22)是第二组端口(对应图5中的端口5至端口8)的线性组合系数,分别对应第一组端口的第一个端口至第四个端口。此时,系数矩阵可以表示为:
Figure BDA0001225438340000243
可选的,终端设备可以对每个子带的信道分别计算s组端口的第一线性组合系数,也可以针对整个通信带宽,计算宽带的s组端口的第一线性组合系数。可选的,s组端口的第一线性组合系数的幅度和相位的频域粒度可以由基站发送配置信息进行配置,或者由终端设备推荐给基站。可选的,s组端口的第一线性组合系数的相位和幅度的量化比特数可以由基站发送配置信息进行配置,或者由终端设备推荐给基站。
可选的,s组端口的第一线性组合系数也可以使用其他方法得到,在此不作限制。
终端设备可以根据s组端口的第一线性组合系数确定W3码本。
W3码本的形式可以有多种。可选的,W3码本可以包括维度为(sp)×p的至少一个矩阵,其中p是每组端口包括的端口个数。当基站采用双极化天线时,每组端口可以包括p/2个第一极化方向的端口和p/2个第二极化方向的端口。可选的,每个W3矩阵的形式可以写为:
Figure BDA0001225438340000251
其中,C1是所选择的s组端口中对应第一极化方向的端口的系数矩阵,维度为(sp/2)×(p/2),C2是所选择的s组端口中对应第二极化方向的端口的系数矩阵,维度为(sp/2)×(p/2)。其中,Ci(i=1,2)的形式可以写为:
Figure BDA0001225438340000252
其中,向量
Figure BDA0001225438340000253
系数
Figure BDA0001225438340000254
是s组端口中的第j组端口中对应第i 极化方向的第w个端口的线性组合系数,w=1,...p/2,i=1,2。即,针对第i个极化方向的选择的s组端口,利用系数
Figure BDA0001225438340000255
分别对s组端口中的第w个端口进行线性组合,即可得到一组新的端口中的第w个端口,w=1,...p/2。
当基站采用单极化天线时,W3矩阵的形式可以写为:
Figure BDA0001225438340000256
其中,αw=[α1w2w,...,αsw]T,利用系数α1w2w,...,αsw分别对s组端口中的第w个端口进行线性组合,即可得到一组新的端口中的第w个端口,w=1,…,p。
可以看出来,表达式(3.4)和(3.5)的W3矩阵结构也可以统一表示为(3.6)中的形式。因此,当基站采用双极化或者单极化天线时,W3的结构都可以写为:
Figure BDA0001225438340000257
其中,αw=[α1,w2,w,...,αs,w]T
可选的,αw与αv可以相等,也可以不相等,这取决于求解同一组端口中不同端口的线性组合系数的方式,如前面所述的各种方式,其中,w,v∈{1,...,p/2},i∈{1,2}。
若各个端口的第一线性组合系数单独求解,即αw与αv可以不相等,这时终端设备需要上报W3码本中每一个w对应的αw,w=1,...p/2,以使基站确定W3矩阵。单独求解和上报每个端口对应的第一线性组合系数可以提高信状态信息的反馈精度,为后续形成一组新的端口提供更高的自由度。若同一个极化方向的各个端口的第一线性组合系数相同,则终端设备上报W3码本时,针对一个极化方向,只需要上报一个端口对应的线性组合系数(例如(3.7)中只上报α11+p/2),这样能够降低上报开销。针对同一个极化方向,各个端口的第一线性组合系数单独上报(即αw与αv不相等,w≠v)还是统一上报(即αw与αv相等,w≠v),可以通过预定义的方式规定,或者通过基站发送配置信息进行配置,或者由终端设备发送配置信息进行推荐。
根据s组第一线性组合系数,基站可以确定新的一组端口对应的预编码矩阵。以基站采用双极化天线为例,令终端设备所选择的s组端口中第一极化方向的端口对应的预编码矩阵分别为
Figure BDA0001225438340000261
第二极化方向的端口对应的预编码矩阵分别为
Figure BDA0001225438340000262
其中,gi(1),...,gi(s)∈{1,...,n}是s组端口中对应第i极化方向的端口的标识,其中i=1或i=2(例如,若n=4,s=2,则gi(1)=2,gi(2)=4表示终端设备针对第i极化方向,从n=4组端口中选择了第2组和第4组端口)。终端设备可以针对两个极化方向选择相同的s组端口,即{g1(1),...,g1(s)}={g2(1),...,g2(s)}。基站根据每组端口对应的预编码矩阵,计算新的一组端口中,每个端口对应的预编码矩阵。例如,新的一组端口的第i个极化方向的端口中,第w个端口对应的预编码矩阵为如下线性组合:
Figure BDA0001225438340000263
其中,w=1,...p/2。因此,基站可以得到新的一组端口中,每个端口对应的预编码矩阵。因此,基站利用第一线性组合系数对s组端口的预编码矩阵进行线性组合。
终端设备根据W3矩阵,可以确定这一组新的端口对应的下行信道矩阵。例如,令
Figure BDA0001225438340000264
表示所选择的s组端口中,针对第一极化方向,终端设备估计到的每组端口中的第w个端口的下行信道系数(终端设备根据测量基站发送的参考信号可以估计得到这些下行信道系数),则新的一组端口中,针对第一极化方向,第w个端口的下行信道系数可以计算为
Figure BDA0001225438340000265
新的一组端口的下行信道矩阵可以表示为:
<mrow><mover><mi>H</mi><mo>&OverBar;</mo></mover><mo>=</mo><mo>[</mo><msubsup><mi>H</mi><mn>1</mn><mn>1</mn></msubsup><mo>,</mo><mo>.</mo><mo>.</mo><mo>.</mo><mo>,</mo><msubsup><mi>H</mi><mrow><mi>p</mi><mo>/</mo><mn>2</mn></mrow><mn>1</mn></msubsup><mo>,</mo><msubsup><mi>H</mi><mn>1</mn><mn>2</mn></msubsup><mo>,</mo><mo>.</mo><mo>.</mo><mo>.</mo><mo>,</mo><msubsup><mi>H</mi><mrow><mi>p</mi><mo>/</mo><mn>2</mn></mrow><mn>2</mn></msubsup><mo>]</mo><mo>-</mo><mo>-</mo><mo>-</mo><mrow><mo>(</mo><mn>3.9</mn><mo>)</mo></mrow></mrow>
Figure BDA0001225438340000266
可选的,W3矩阵还可以采用其他形式。例如,若基站采用双极化天线,则W3满足以下表达式:
Figure BDA0001225438340000267
其中,
Figure BDA0001225438340000268
i=1或2,
Figure BDA0001225438340000269
是维度为p/2×p/2的对角矩阵,元素
Figure BDA00012254383400002610
为s组第一线性组合系数中的第j组第一线性组合系数,j=1,..,s。若基站采用单极化天线,则W3满足以下表达式:
Figure BDA0001225438340000271
其中,
Figure BDA0001225438340000272
是维度为p×p的对角矩阵,(αj,1j,2,...,αj,p)为s组第一线性组合系数中的第j组第一线性组合系数,j=1,…,s。
基站利用表达式(3.10)或(3.11)计算新的一组端口的预编码矩阵的方法与表达式(3.8)一致。终端设备利用表达式(3.10)或(3.11)计算新的一组端口的下行信道系数的方法与表达式 (3.9)一致。
针对基站侧,表达式(3.10)或(3.11)与表达式(3.7)的区别在于对应的基站排列各组端口的预编码矩阵的方法不同。以基站采用双极化方向天线,s=2,p=4为例,令选择的两组端口的预编码向量为u1和u2,若基站采用如下(3.12)所示矩阵进行天线或TXRU对s组端口的虚拟化,则基站利用表达式(3.7)可以得到新的一组端口中每个端口对应的预编码矩阵(3.13):
Figure BDA0001225438340000273
Figure BDA0001225438340000274
其中,
Figure BDA0001225438340000275
分别是新的一组端口中,第一个的端口至第四个端口对应的预编码矩阵。
若基站采用如下(3.14)所示矩阵进行天线或TXRU对s组端口的虚拟化,则基站利用表达式(3.10)可以得到新的一组端口中每个端口对应的预编码矩阵(3.15):
Figure BDA0001225438340000276
Figure BDA0001225438340000277
其中,
Figure BDA0001225438340000278
分别是新的一组端口中,第一个端口至第四个端口对应的预编码矩阵。
因此,表达式(3.10)或(3.11)与表达式(3.7)的效果是相同的。同样的,对于终端设备,表达式(3.10)或(3.11)与表达式(3.7)的效果也是相同的,都可以求得如表达式(3.9)所表示的新的一组端口的下行信道系数,区别在于终端设备排列s组端口的信道系数的方式。仍以基站采用双极化方向天线,s=2,p=4为例,若终端设备采用
Figure BDA0001225438340000281
拼接选择的2组端口共8个端口的下行信道系数,则使用表达式(3.7)可以求得新的一组端口的下行信道系数:
Figure BDA0001225438340000282
若终端设备采用
Figure BDA0001225438340000283
拼接选择的2组端口共8个端口的下行信道系数,则使用表达式(3.10)可以求得新的一组端口的下行信道系数:
Figure BDA0001225438340000284
确定s组第一线性组合系数后,终端设备可以进一步确定基向量信息和第二线性组合系数。
终端设备根据前面所述方法,已经得到新的一组端口的下行信道系数。例如,当基站采用双极化天线时,可以得到表达式(3.9)所示的信道系数
Figure BDA0001225438340000285
则终端设备可以采用如下方法确定第二线性组合系数和基向量信息。
终端设备对该新的一组端口到终端设备的下行信道矩阵
Figure BDA0001225438340000286
做奇异值分解,获得R个主特征向量(v1,v2,…,vR),R是一个正整数。每一个主特征向量对应一个数据流。针对第r个特征向量(r=1,…,R),终端设备从基向量集合中选择Or个基向量,并将选择的Or个基向量的标识上报给基站。
基站和终端设备可以根据该Or个基向量的标识确定W1码本。基向量集合可以采用基向量矩阵的形式,基向量矩阵包括2M个基向量。其中,基向量可以采取多种形式,例如,DFT向量。
可选的,当基站采用双极化天线时,基向量矩阵可以表示为:
Figure BDA0001225438340000287
B是维度为p×2M的矩阵,其中,
Figure BDA0001225438340000288
是对应第一极化方向的端口的基向量矩阵,
Figure BDA0001225438340000289
是对应第二极化方向的端口的基向量矩阵,均为维度为(p/2)×M的矩阵,其中,M表示可以选择的基向量的个数,
Figure BDA00012254383400002810
是长度为p/2的基向量,例如DFT向量。
可选的,两个极化方向的端口的基向量矩阵可以相同,或者不同,即B1可以等于B2,或者不等于B2。根据选择的Or个基向量,终端设备可以确定针对第r个特征向量的W1码本的结构:
Figure BDA00012254383400002811
Figure BDA0001225438340000291
其中,πi,r(j)∈{1,2,...,M}表示针对第r个特征向量,终端设备上报的针对第i个极化方向的基向量的标识,其中,j=1,...,Or,i=1,2,r=1,..,R。
例如,M=4,O1=2,π1,1(1)=π2,1(1)=2,π1,1(2)=π2,1(2)=3表示针对第一个特征向量,终端设备在4个基向量中,对第一极化方向和第二极化方向均选择了选择了第二个和第三个基向量。
当基站采用单极化天线时,基向量矩阵可以表示为:
B=[B1]    (3.19a)
是维度为p×M的矩阵,其中,B1=[b1 b2 … bM]是包括所有的基向量。根据选择的Or个基向量,终端设备和基站可以确定针对第r个特征向量得到的W1码本的结构可以如下所示:
Figure BDA0001225438340000292
其中,πr(i)∈{1,2,...,M}表示针对第r个特征向量,UE选择的基向量的标识,其中, i∈{1,...,Or},r=1,..,R。
可选的,当基站采用双极化天线时,基向量矩阵还可以表示为:
Figure BDA0001225438340000293
B是维度为p×2M的矩阵,其中,
Figure BDA0001225438340000294
均为维度为(p/2)×2N的矩阵。其中,
Figure BDA0001225438340000295
是长度为p/2的基向量,例如 DFT向量。根据选择的Or个基向量,终端设备和基站可以确定针对第r个特征向量得到的 W1码本的结构如下所示:
Figure BDA0001225438340000296
其中,Or,1+Or,2=Or,πi,r(j)∈{1,2,...,M}表示针对第r个特征向量,终端设备上报的针对第i个极化方向的基向量的标识,r=1,..,R,j=1,...,Or,1或者j=1,...,Or,2
可选的,基向量矩阵和W1码本的结构还可以有其他形式,在此不作限定。
可选的,终端设备可以针对所有R个特征向量统一选择基向量,则W1(r)=W1,其中r=1,....,R。则Or=O,π1,r(j)=π1(j)以及π2,r(j)=π2(j),其中j=1,…,O。
根据s组第一线性组合系数和W1码本,终端设备求解第r个特征向量的线性组合系数。RI个特征向量的线性组合系数即为第二线性组合系数。终端设备上报第二线性组合系数。终端设备根据第二线性组合系数,可以确定W2码本。可选的,当基站采用双极化天线时,W2的码本结构可以表示为:
Figure BDA0001225438340000297
其中,
Figure BDA0001225438340000298
用于对如表达式(3.18b)或(3.20b)中第i极化方向的端口的基向量
Figure BDA0001225438340000301
进行线性组合系数,其中i=1,2,r=1,…,R。
当基站采用单极化天线时,W2的码本结构可以表示为:
W2=[c1 c2 … cRI]    (3.22)
其中,cr=[cr,1,...,cr,O]T是维度为Or×1的向量,用于对表达式(3.19b)中的基向量
Figure BDA0001225438340000302
进行线性组合,r=1,…,R。
可选的,W2码本中,每个系数的幅度可以是宽带反馈的,或者是子带反馈的。每个系数的相位是子带反馈的。
终端设备根据W1码本和W2码本,可以近似表示求解得到的新的一组端口对应的信道的特征向量。例如,第r个特征向量可以近似表示为vr=W1W2(r),其中,W2(r)表示W2的第r列。由于第r个特征向量是新的一组端口对应的信道的特征向量,新的一组端口的形成需要W3码本,因此,终端设备需要上报W1、W2和W3码本,用于基站形成用于数据传输的第二预编码矩阵,匹配终端设备的信道特性。
此外,终端设备而还需要上报选择的s组端口的标识,用于告知基站自己所选择的s 组端口。
终端设备根据s组端口的表示,可以确定W4矩阵。例如,针对表达式(3.7)中的W3码本,若基站采用双极化天线,W4码本可以表示为如下矩阵形式:
Figure BDA0001225438340000303
其中,
Figure BDA0001225438340000304
表示一个长度为n的列向量,其中只有第j个元素为1,其它元素均为0。其中,gi(1),...,gi(s)∈{1,...,n}是s组端口中对应第i极化方向的端口的标识,其中i=1或i=2。 IP/2表示维度为p/2的单位矩阵。
Figure BDA0001225438340000305
表示克罗耐克乘积(Kronecker product)。
若基站采用单极化天线,W4码本可以表示为如下矩阵形式:
<mrow><msub><mi>W</mi><mn>4</mn></msub><mo>=</mo><mo>[</mo><msubsup><mi>e</mi><mrow><mi>g</mi><mrow><mo>(</mo><mn>1</mn><mo>)</mo></mrow></mrow><mi>n</mi></msubsup><mo>,</mo><msubsup><mi>e</mi><mrow><mi>g</mi><mrow><mo>(</mo><mn>2</mn><mo>)</mo></mrow></mrow><mi>n</mi></msubsup><mo>.</mo><mo>.</mo><mo>.</mo><mo>,</mo><msubsup><mi>e</mi><mrow><mi>g</mi><mrow><mo>(</mo><mi>s</mi><mo>)</mo></mrow></mrow><mi>n</mi></msubsup><mo>]</mo><mo>&CircleTimes;</mo><msub><mi>I</mi><mi>p</mi></msub><mo>-</mo><mo>-</mo><mo>-</mo><mrow><mo>(</mo><mn>3.24</mn><mo>)</mo></mrow></mrow>
Figure BDA0001225438340000306
其中,
Figure BDA0001225438340000307
表示一个长度为n的列向量,其中只有第j个元素为1,其它元素均为0,g(1),...,g(s) 包含于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s组端口,Im表示维度为m的单位矩阵,
Figure BDA0001225438340000308
表示克罗耐克积。
针对表达式(3.10)中的W3码本(基站采用双极化天线),则W4码本可以表示为如下矩阵形式:
Figure BDA0001225438340000309
其中,
Figure BDA00012254383400003010
表示一个长度为n的列向量,其中只有第j个元素为1,其它元素均为0, g1(1),...,g1(s),g2(1),...,g2(s)∈{1,2,...,n}包含于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s组端口,Im表示维度为m的单位矩阵,
Figure BDA00012254383400003011
表示克罗耐克积。
针对表达式(3.11)中的W3码本(基站采用单极化天线),则W4码本可以表示为如下矩阵形式:
<mrow><msub><mi>W</mi><mn>4</mn></msub><mo>=</mo><mo>[</mo><msubsup><mi>e</mi><mrow><mi>g</mi><mrow><mo>(</mo><mn>1</mn><mo>)</mo></mrow></mrow><mi>n</mi></msubsup><mo>,</mo><msubsup><mi>e</mi><mrow><mi>g</mi><mrow><mo>(</mo><mn>2</mn><mo>)</mo></mrow></mrow><mi>n</mi></msubsup><mo>.</mo><mo>.</mo><mo>.</mo><mo>,</mo><msubsup><mi>e</mi><mrow><mi>g</mi><mrow><mo>(</mo><mi>s</mi><mo>)</mo></mrow></mrow><mi>n</mi></msubsup><mo>]</mo><mo>&CircleTimes;</mo><msub><mi>I</mi><mi>p</mi></msub><mo>-</mo><mo>-</mo><mo>-</mo><mrow><mo>(</mo><mn>3.26</mn><mo>)</mo></mrow></mrow>
Figure BDA00012254383400003012
其中,
Figure BDA00012254383400003013
表示一个长度为n的列向量,其中只有第j个元素为1,其它元素均为0, g(1),...,g(s)包含于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s组端口,Im表示维度为m的单位矩阵,
Figure BDA0001225438340000311
表示克罗耐克积。
W4码本的作用是从n组端口中选择s组端口,选择的s组端口的标识信息携带在了W4码本中。终端设备根据W4码本,可以从n组端口的共m个端口的信道系数中,提取出所选择的s组端口的共ms/n个端口的信道系数。表达式(3.23)和表达式(3.25)的区别在于终端设备排列n组端口的共m个端口的信道系数的顺序。
例如,假设基站采用双极化天线,令Hi,1,...,Hi,p/2,Gi,1,...,Gi,p/2分别表示第i组端口的共p个端口的下行信道系数,其中Hi,1,...,Hi,p/2是第一极化方向的p/2个端口的信道系数, Gi,1,...,Gi,p/2第二极化方向的p/2个端口的信道系数。若终端设备以如下方式排列共m个端口的信道系数:
Figure BDA0001225438340000312
即按照先组内端口排列,再组间端口排列的方法,则终端设备使用表达式(3.25)所示的W4码本选择s组端口对应的信道系数。即Hselected=HW4,其中W4如表达式(3.25)所示。
若终端设备以如下方式排列共m个端口的信道系数:
Figure BDA0001225438340000313
即按照先组间端口排列,再组内端口排列的方法,则终端设备使用表达式(3.23)所示 W4矩阵选择s组端口对应的信道系数,Hselected=HW4,其中W4如表达式(3.25)所示。
综上所述,终端设备上报指示信息、s组第一线性组合系数、选择的基向量以及第二线性组合系数的标识。其中,指示信息包括选择的s组端口的标识。此外,终端设备上报CQI。终端设备计算CQI需要假设基站对自己数据传输使用的预编码矩阵W。
可选的,W可以写为W3、W1和W2的乘积:W=W3*W1*W2。此时,CQI根据选择的s组端口的标识和W以及测量到的s组端口的信道系数进行计算。可选的,指示信息可以写为上面所述的W4码本的形式,则W可以写为:W=W4*W3*W1*W2。
可选的,用于计算CQI的矩阵W还可以写为两个矩阵的乘积:W=W1’*W2,其中 W1’是包括s组第一线性组合系数和基向量信息指示的基向量的矩阵;W2是包括第二线性组合系数的矩阵,表达式仍然可以写为(3.21)或(3.22)。
当基站采用双极化天线时,W1’矩阵的形式可以写为:
Figure BDA0001225438340000314
其中,
Figure BDA0001225438340000315
是维度为
Figure BDA0001225438340000316
的矩阵。
Figure BDA0001225438340000317
是维度为
Figure BDA0001225438340000318
的对角矩阵。
Figure BDA0001225438340000319
为s组第一线性组合系数中的第j组第一线性组合系数,j=1,….,s,i=1,2。πi,r(n)∈{1,2,...,M}表示针对第r个特征向量,终端设备针对第i个极化方向上报的基向量信息包括的基向量的标识,其中,n=1,...,Or,Or是大于等于2小于等于M的整数。
Figure BDA0001225438340000321
是长度为p/2的例如表达式(3.18a)所示的基向量矩阵中的基向量,例如DFT向量。可选的,针对R 个特征向量,终端设备可以选择相同的基向量,即Or=O以及πi,r(j)=πi(j),(i=1,2,j=1,...,O)。
当基站采用单极化天线时,W1’矩阵的形式可以写为:W1'=[B1']
其中,
Figure BDA0001225438340000322
是维度为ps×Or的矩阵。
Figure BDA0001225438340000323
是维度为p×p的对角矩阵,(αj,1j,2,...,αj,p)为s组第一线性组合系数中的第j组第一线性组合系数,j=1,….,s。πr(n)∈{1,2,...,M}表示针对第r个特征向量,终端设备上报的基向量信息包括的基向量的标识,其中,n=1,...,Or,Or是大于等于2小于等于M的整数。bj(j=1,...,M)是长度为2的例如表达式(3.19a)所示的基向量矩阵中的基向量,例如DFT向量。可选的,针对R个特征向量,终端设备可以选择相同的基向量,即Or=O以及πr(j)=π(j),(i=1,2,j=1,...,O)。
基站根据该终端设备的上报和或根据其他终端设备的上报,确定对终端设备进行数据传输的预编码矩阵。
可选的,s的取值可以由基站发送第一配置信息配置,或者由终端设备发送第一配置信息推荐给基站。可选的,第一配置信息还可以配置s的一个上限s’,其中2≤s’≤n。则终端设备可以选择的s取值需要满足2≤s≤s’。即第一配置信息配置的是终端设备最多可以选择s’组端口,并上报相应的其它信息。终端设备实际选择的端口数s可以不等于s’。因此,终端设备还需要上报实际的s取值给基站。例如,基站配置s’=3,终端设备经过测量认为只需要选择s=2组端口,则终端设备上报s=2,以及其它信息(如指示信息、第一线性组合系数、基向量信息和第二线性组合系数)。通过允许终端设备上报小于s’组端口对应的信息,可以避免基站将发送功率浪费在对数据传输性能贡献不大的另外s’-s个信道方向上。这s’-s个信道方向对应着另外s’-s组端口的预编码矩阵。因此,基站可以更有效的利用发送功率,利用最重要的s’组端口对应的预编码矩阵形成新的一组端口,对准终端设备所在的位置,提高传输性能。同时,允许终端设备上报小于s’组端口对应的信息,可以降低终端设备的上报开销。
可选的,指示信息(或W4码本)是宽带反馈的。可选的,指示信息(或W4码本) W4码本是长期反馈的。
s组第一线性组合系数(或W3码本)的频域粒度可以是宽带反馈的、子带反馈的或者是部分带宽(partial bandwidth)反馈的,其中部分宽带的反馈粒度小于宽带反馈的粒度,大于子带反馈的粒度。可选的,反馈粒度可以是预定义的,例如预定义为宽带反馈或预定义为部分带宽反馈。可选的,基站还可以向终端设备发送第二配置信息,或者终端设备向基站发送第二配置信息。其中,第二配置信息用于指示s组第一线性组合系数(或W3码本)的幅度和相位的反馈频域粒度。幅度和相位的反馈频域粒度可以相同,或者不同。例如,幅度是宽带反馈,相位是子带反馈,或者均为宽带反馈。其它反馈频域粒度都不排除。
s组第一线性组合系数(或W3码本)的幅度和相位的量化比特数可以是预定义的或者配置的。例如,可以预定义s组第一线性组合系数的幅度是x比特量化,相位是y比特量化。例如,x=2或者3,y=2或者3。其他取值不排除。或者,基站还可以发送第二配置信息,或者由终端设备向基站第二配置信息。其中,第二配置信息用于指示s组第一线性组合系数(或W3码本)的相位和幅度的量化比特数。
可选的,第二配置信息可以同时配置第一线性组合系数的反馈频域粒度和量化比特数。或者,只配置其中的一个。第二配置信息可以独立配置s组第一线性组合系数中不同组的第一线性组合系数的反馈频域粒度和或量化比特数。可选的,第一线性组合系数的反馈频域粒度的配置信息与量化比特数的配置信息也可以不同。例如,第一线性组合系数的反馈频域粒度由第五配置信息配置,量化比特数由第六配置信息配置。通过灵活的配置第一线性组合系数的反馈频域粒度和或量化比特数,可以在提高信道状态信息反馈精度和降低开销之间进行折中,在一定的开销要求下,提高信道状态信息的反馈精度。
可选的,s组第一线性组合系数(或W3码本)可以是长期反馈的,或者短期反馈的。
可选的,基向量信息(W1码本)是宽带反馈的,长期反馈的。
可选的,第二线性组合系数(或W2码本)的相位和幅度的反馈频域粒度和或量化比特数可以是预定义的。或者,终端设备接收第三配置信息,或者,所述终端设备发送第三配置信息给基站,其中第三配置信息用于配置第二线性组合系数的相位和幅度的频域粒度,以及所述第二线性组合系数的相位和幅度的量化比特数中的至少一种。第二线性组合系数的频域粒度与量化比特数的配置信息也可以不同。类似s组第一线性组合系数的配置方法,不再赘述。通过灵活的配置第二线性组合系数的反馈频域粒度和或量化比特数,可以在提高信道状态信息反馈精度和降低开销之间进行折中,在一定的开销要求下,提高信道状态信息的反馈精度。
可选的,s组第一线性组合系数与第二线性组合系数的幅度和相位的反馈频域粒度和 /或量化比特数不同。例如,可以预定义(或者配置)s组第一线性组合系数的幅度和/或相位的反馈频域粒度大于第二线性组合系数的反馈频域粒度,或者预定义(或者配置)s组第一线性组合系数的幅度和/或相位的量化比特数大于第二线性组合系数的量化比特数。例如,可以预定义第一线性组合系数的相位的量化比特数是3,第二线性组合系数的相位的量化比特数是2。也可以预定义第一线性组合系数的幅度和/或相位的量化比特数小于第二线性组合系数的幅度和/或相位的量化比特。当然,也不排除两者的量化比特数相同。在相同的上报开销条件下,通过为第一线性组合系数和第二线性组合系数分配不同的量化比特数和或反馈频域粒度,可以提高信道状态信息的反馈精度,提升后续数据传输性能。例如,若s组第一线性组合系数的精度对于提高信道状态信息的反馈精度更重要,则可以通过预定义的方式或者配置的方式,用更多的比特数刻画第一线性组合系数。同样的,若第二线性组合系数的精度对于提高信道状态信息的反馈精度更重要,则可以通过预定义的方式或者配置的方式,用更多的比特数刻画第二线性组合系数。
可选地,基站还可以向终端设备发送第四配置信息;或者,终端设备向基站发送第四配置信息。其中,第四配置信息用于指示基向量集合。在一些实施例中,终端设备确定 RI组第二线性组合系数和基向量指示时采用的基向量是从第四配置信息指示的基向量集合中选择的。通过配置合理的基向量集合,可以降低终端设备的反馈开销。
可选的,若W4和W3码本是长期反馈的,则假设Wx的反馈周期(秒)为Tx,其中 x=1,2,3,4,则T4≥T3≥T1≥T2。W3码本的上报基于最近一次上报的W4码本,W1码本的上报基于最近一次上报的W4和W3码本,W2码本的上报基于最近一次上报的W4,W3和 W1码本。
基站根据第一线性组合系数确定新的一组端口对应的预编码矩阵。该预编码矩阵可以使基站发送的能量准确的对准终端设备所在的空间方向,提高终端设备的信号接收能量。进一步,基站可以根据第二线性组合系数和基向量指示生成第二预编码矩阵,利用第二预编码矩阵在新的一组端口中进行预编码,进一步提高R层数据流的数据传输速率和/ 或传输可靠性。
上述实施例中,R可以1,2等正整数。可选的,根据一次上报的W4*W3码本,终端设备可以确定不同可能的R取值下的W1和W2码本,并确定对应的CQI。终端设备可以选择CQI最高时对应的R,上报相应的W1和W2码本,并上报相应的R取值和CQI。可选的,终端设备还可以通过比较不同可能的R取值下的信号接收能量RSRP,或者接收质量RSRQ,选择RSRP或者RSRQ最高时对应的R,并计算该R下的CQI。然后,终端设备可以上报所选择的RI和对应的CQI。可选的,终端设备还可以通过比较不同可能的R 取值下的吞吐量,选择最大吞吐量对应的R和相应的CQI上报。上报的R即为秩指示(Rank Indicator,RI)。
可选的,假设R的上报周期为TRI(秒),则T4≥T3≥TRI≥T1≥T2。即终端设备根据最近一次上报的W4和W3码本确定R。根据R,终端设备确定W1和W2码本,最后确定 CQI。此处,TRI与T4,T3的其他可能的大小关系不排除。
上面描述了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通信方法,下面将结合图6至图13描述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基站和终端设备。
图6是根据本发明是合理的基站600的结构示意图。如图6所示,基站600包括发送单元610和接收单元620。
发送单元610用于通过n组端口向终端设备发送信号,n组端口中的每组端口包括至少两个端口,n为大于或等于2的正整数。
接收单元620用于接收终端设备发送的s组第一线性组合系数,其中,每组第一线性组合系数为s组端口中的一组端口的第一线性组合系数,至少一组第一线性组合系数中包括至少两个非零系数,s组第一线性组合系数用于确定第一预编码矩阵,s组端口包含于n组端口,s为小于或等于n的正整数,s为大于或等于2的正整数。
本发明实施例中,通过向基站发送s组第一线性组合系数,能够提高终端设备的信道反馈精度,进而有利于提高基站与终端设备之间的传输性能。
可选地,第一预编码矩阵基于s组第一线性组合系数和s组基向量得到,每组基向量为s组端口中的一组端口的基向量。
在一些实施例中,s组第一线性组合系数用于对s组基向量进行线性组合,得到第一预编码矩阵,
可选地,接收单元620还用于接收终端设备发送的基向量信息和s个第二线性组合系数。其中,基向量信息用于指示s组基向量,每组基向量为s组端口中的一组端口的基向量,至少一组基向量包括至少两个基向量,第一预编码矩阵基于s组基向量、s组第一线性组合系数和s个第二线性组合系数计算得到。
在一些实施例中,每组第一线性组合系数用于对每组基向量进行线性组合,生成每组端口的第二预编码矩阵,s个第二线性组合系数用于对s组端口的s个第二预编码矩阵进行线性组合,得到第一预编码矩阵。
可选地,发送单元610还用于在接收单元620接收终端设备发送的s组第一线性组合系数之前,向终端设备发送第一配置信息;或者,接收单元620还用于在接收终端设备发送的s组第一线性组合系数之前,接收终端设备发送的第一配置信息。其中,第一配置信息用于指示每个第二线性组合系数的相位和幅度的频域粒度,以及每个第二线性组合系数的相位和幅度的量化比特数中的至少一种。
可选地,发送单元610还用于在接收单元620接收终端设备发送的s组第一线性组合系数之前,向终端设备发送n组端口中的每组端口的第二配置信息;或者,接收单元 620还用于在接收终端设备发送的s组第一线性组合系数之前,接收终端设备发送的n组端口中的每组端口的第二配置信息。其中,第二配置信息用于指示每组端口的基向量集合, n组端口中的至少两组端口的第二配置信息不同。
可选地,发送单元610还用于在接收单元620接收终端设备发送的s组第一线性组合系数之前,向终端设备发送第三配置信息;或者,接收单元620还用于在接收终端设备发送的s组第一线性组合系数之前,接收终端设备发送的第三配置信息。其中,第三配置信息用于指示终端设备从n组端口中选择的端口组的个数s。
可选地,发送单元610还用于在接收单元620接收终端设备发送的s组第一线性组合系数之前,向终端设备发送n组端口中的每组端口的第四配置信息;或者,接收单元 620还用于在接收终端设备发送的s组第一线性组合系数之前,接收终端设备发送的n组端口中的每组端口的第四配置信息。其中,第四配置信息用于指示每组端口的第一线性组合系数的相位和幅度的频域粒度,以及每组端口的第一线性组合系数的相位和幅度的量化比特数中的至少一种,n组端口中的至少两组端口的第四配置信息不同。
可选地,接收单元620还用于在接收终端设备发送的s组第一线性组合系数之前,向终端设备发送n组端口的分组信息。
应理解,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基站600可对应于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通信方法100中的基站,并且基站600中的各个单元的上述和其它操作和/或功能分别为了实现图1所示方法100的相应流程,为了简洁,在此不再赘述。
应注意,发送单元610可以由发送器实现,接收单元620可以由接收器实现。
图7所示为根据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基站700的结构示意图。如图7所示,基站700包括处理器710、发送器720、接收器730和存储器740,处理器710、发送器720、接收器730和存储器740通过内部连接通路互相通信,传递控制信号和/或数据信号。该存储器740用于存储指令,该处理器710用于执行该存储器740存储的指令。
发送器720和接收器730用于在处理器710的控制下发送信号和接收信号。
应理解,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基站500可对应于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通信方法100中的基站和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基站600,并且基站700中的各个单元的上述和其它操作和/或功能分别为了实现图1所示方法100相应流程,为了简洁,在此不再赘述。
图8所示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终端设备800的结构示意图。如图8所示,终端设备800包括接收单元810和发送单元820。
接收单元810用于接收基站通过n组端口发送的信号,其中,n组端口中的每组端口包括至少两个端口,n为大于或等于2的正整数。
发送单元820用于向基站发送s组第一线性组合系数,其中,每组第一线性组合系数为s组端口中的一组端口的第一线性组合系数,至少一组第一线性组合系数中包括至少两个非零系数,s组第一线性组合系数用于确定第一预编码矩阵,s组端口包含于n组端口,s为小于或等于n的正整数,s为大于或等于2的正整数。
本发明实施例中,通过向基站发送s组第一线性组合系数,能够提高终端设备的信道反馈精度,进而有利于提高基站与终端设备之间的传输性能。
可选地,第一预编码矩阵基于s组第一线性组合系数和s组基向量得到,每组基向量为s组端口中的一组端口的基向量。
在一些实施例中,s组第一线性组合系数用于对s组基向量进行线性组合,得到第一预编码矩阵,
可选地,发送单元820还用于向基站发送基向量信息和s个第二线性组合系数。其中,基向量信息用于指示s组基向量,每组基向量为s组端口中的一组端口的基向量,至少一组基向量包括至少两个基向量,第一预编码矩阵基于s组基向量、s组第一线性组合系数和s个第二线性组合系数计算得到。
在一些实施例中,每组第一线性组合系数用于对每组基向量进行线性组合,生成每组端口的第二预编码矩阵,s个第二线性组合系数用于对s组端口的s个预编码矩阵进行线性组合,得到第一预编码矩阵。
可选地,接收单元810还用于在发送单元820向基站发送s组第一线性组合系数之前,接收基站发送的第一配置信息;或者,发送单元还用于在向基站发送s组第一线性组合系数之前,向基站发送第一配置信息。其中,第一配置信息用于指示每个第二线性组合系数的相位和幅度的频域粒度,以及每个第二线性组合系数的相位和幅度的量化比特数中的至少一种。
可选地,接收单元810还用于在发送单元820向基站发送s组第一线性组合系数之前,接收基站发送的n组端口中的每组端口对应的第二配置信息;或者,发送单元还用于在向基站发送s组第一线性组合系数之前,向基站发送n组端口中的每组端口对应的第二配置信息。其中,第二配置信息用于指示每组端口对应的基向量集合,n组端口中的至少两组端口对应的第二配置信息不同。
可选地,接收单元810还用于在发送单元820向基站发送s组第一线性组合系数之前,接收基站发送的第三配置信息;或者,发送单元820还用于在向基站发送s组第一线性组合系数之前,向基站发送第三配置信息。其中,第三配置信息用于指示终端设备从n 组端口中选择的端口组的个数s。
可选地,接收单元810还用于在发送单元820向基站发送s组第一线性组合系数之前,接收基站发送的n组端口中的每组端口的第四配置信息;或者,发送单元820还用于在向基站发送s组第一线性组合系数之前,向基站发送n组端口中的每组端口的第四配置信息。其中,第四配置信息用于指示每组第一线性组合系数的相位和幅度的频域粒度,以及每组第一线性组合系数的相位和幅度的量化比特数中的至少一种,n组端口中的至少两组端口的第四配置信息不同。
可选地,接收单元810还用于在发送单元820向基站发送s组第一线性组合系数之前,接收基站发送的n组端口的分组信息。
应理解,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终端设备800可对应于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通信方法 100中的终端设备,并且终端设备800中的各个单元的上述和其它操作和/或功能分别为了实现图1所示方法100相应流程,为了简洁,在此不再赘述。
应注意,接收单元810可以由接收器实现,发送单元820可以由发送器实现。
图9所示为根据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终端设备900的结构示意图。如图9所示,终端设备900包括处理器910、接收器920、发送器930和存储器940,处理器910、接收器 920、发送器930和存储器940通过内部连接通路互相通信,传递控制信号和/或数据信号。该存储器940用于存储指令,该处理器910用于执行该存储器1130存储的指令。
接收器920和发送器930用于在处理器610的控制下接收信号和发送信号。
应理解,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终端设备900可对应于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通信方法 100中的终端设备和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终端设备700,并且终端设备700中的各个单元的上述和其它操作和/或功能分别为了实现图1所示方法100相应流程,为了简洁,在此不再赘述。
图10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终端设备1000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0所示,终端设备1000包括接收单元1010和发送单元1020。
接收单元1010,用于接收n组端口的参考信号,n组端口中每组端口包括p个端口,其中,n为大于或等于2的正整数,p为大于或等于1的正整数。
发送单元1020,用于发送s组第一线性组合系数、基向量信息和第二线性组合系数, s组第一线性组合系数、基向量信息和第二线性组合系数根据n组端口的参考信号的测量结果确定。
其中,s组第一线性组合系数是从n组端口中选择的s组端口的第一线性组合系数,用于对s组端口进行线性组合,其中,s组端口中第一组端口的第x1个端口与第二组端口的第x2个端口至第s组端口的第xs个端口进行线性组合,1≤xw≤p,1≤w≤s,2≤s≤n,且xw、w和s为整数。基向量信息和第二线性组合系数根据s组第一线性组合系数确定,基向量信息用于指示至少两个基向量,第二线性组合系数用于对至少两个基向量进行线性组合,s组第一线性组合系数、至少两个基向量和第二线性组合系数用于确定预编码矩阵。
本发明实施例中,通过向基站发送s组第一线性组合系数、基向量信息和第二线性组合系数,能够提高终端设备的信道反馈精度,进而有利于提高基站与终端设备之间的传输性能。
s组端口中第一组端口的第x1个端口、第二组端口的第x2个端口至第s组端口的第xs个端口对应相同的天线。
可选地,发送单元1020还用于发送信道质量指示CQI,其中,CQI根据s组端口的标识和矩阵W确定,矩阵W满足以下表达式:
W=W3*W1*W2
其中,W3为包括s组第一线性组合系数的矩阵,W1为包括至少两个基向量的矩阵,W2为包括第二线性组合系数的矩阵。
可选地,发送单元10201020还用于发送CQI,其中,CQI根据矩阵W确定,矩阵 W满足以下表达式:
W=W4*W3*W1*W2
其中,W4为用于表示s组端口的标识的矩阵,W3为包括s组第一线性组合系数的矩阵,W1为包括至少两个基向量的矩阵,W2为包括第二线性组合系数的矩阵。
可选地,发送单元1020还用于发送指示信息,指示信息包括s组端口的标识。
可选地,s组第一线性组合系数与第二线性组合系数的反馈频域粒度和/或量化比特数不同,其中,反馈频域粒度包括宽带反馈、子带反馈和部分带宽反馈的至少一种。
可选地,s组第一线性组合系数的反馈频域粒度是宽带反馈,第二线性组合系数的反馈频域粒度是子带反馈或部分带宽反馈。
可选地,s组第一线性组合系数的幅度的量化比特数大于或等于第二线性组合系数的幅度的量化比特数;和/或,
s组第一线性组合系数的相位的量化比特数大于或等于第二线性组合系数的相位的量化比特数。
可选地,接收单元1010还用于在发送单元1020发送s组第一线性组合系数之前,接收第一配置信息;
或者,发送单元1020还用于在发送s组第一线性组合系数之前,发送第一配置信息;
其中,第一配置信息用于指示s的取值或者s的最大值。
可选地,接收单元1010还用于在发送单元1020发送s组第一线性组合系数之前,接收第二配置信息;
或者,发送单元1020还用于在发送s组第一线性组合系数之前,发送第二配置信息;
其中,第二配置信息用于配置每组第一线性组合系数的相位和幅度的反馈频域粒度,以及每组第一线性组合系数的相位和幅度的量化比特数中的至少一种。
可选地,接收单元1010还用于在发送单元1020向基站发送第二线性组合系数之前,接收第三配置信息;
或者,发送单元1020还用于在向基站发送第二线性组合系数之前,发送第三配置信息;
其中,第三配置信息用于配置第二线性组合系数的相位和幅度的频域粒度,以及第二线性组合系数的相位和幅度的量化比特数中的至少一种。
可选地,接收单元1010还用于在发送单元1020发送s组第一线性组合系数之前,接收基站发送的n组端口的分组信息。
应理解,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终端设备1000可对应于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通信方法 200中的终端设备,并且终端设备1000中的各个单元的上述和其它操作和/或功能分别为了实现图2所示方法200的相应流程,为了简洁,在此不再赘述。
应注意,接收单元1010可以接收器实现,发送单元1020可以由发送器实现。
图11所示为根据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终端设备1100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1所示,终端设备1100包括处理器1110、发送器1120、接收器1130和存储器1140,处理器1110、发送器1120、接收器1130和存储器1140通过内部连接通路互相通信,传递控制信号和/ 或数据信号。该存储器1140用于存储指令,该处理器1110用于执行该存储器1140存储的指令。
发送器1120和接收器1130用于在处理器1110的控制下发送信号和接收信号。
应理解,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终端设备1100可对应于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通信方法 200中的终端设备和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终端设备1000,并且终端设备1100中的各个单元的上述和其它操作和/或功能分别为了实现图2所示方法200的相应流程,为了简洁,在此不再赘述。
图12所示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基站1200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2所示,基站1200包括发送单元1210和接收单元1220。
发送单元1210,用于通过n组端口发送参考信号,n组端口中每组端口包括p个端口,其中,n为大于或等于2的正整数,p为大于或等于1的正整数。
接收单元1220,用于接收s组第一线性组合系数、基向量信息和第二线性组合系数。
其中,s组第一线性组合系数是终端设备从n组端口中选择的s组端口的第一线性组合系数,用于对s组端口进行线性组合,其中,s组端口中第一组端口的第x1个端口与第二组端口的第x2个端口至第s组端口的第xs个端口进行线性组合,1≤xw≤p,1≤w≤s, 2≤s≤n,且xw、w和s为整数。基向量信息和第二线性组合系数根据s组第一线性组合系数确定,基向量信息用于指示至少两个基向量,第二线性组合系数用于对至少两个基向量进行线性组合,s组第一线性组合系数、至少两个基向量和第二线性组合系数用于确定预编码矩阵。
本发明实施例中,通过向基站发送s组第一线性组合系数、基向量信息和第二线性组合系数,能够提高终端设备的信道反馈精度,进而有利于提高基站与终端设备之间的传输性能。
可选地,s组端口中第一组端口的第x1个端口、第二组端口的第x2个端口至第s组端口的第xs个端口对应相同的天线。
可选地,接收单元1220还用于接收信道质量指示CQI,其中,CQI根据s组端口的标识、s组第一线性组合系数、基向量信息和第二线性组合系数确定。
可选地,接收单元1220还用于接收指示信息,指示信息包括s组端口的标识。
可选地,s组第一线性组合系数与第二线性组合系数的反馈频域粒度和/或量化比特数不同,其中,反馈频域粒度包括宽带反馈、子带反馈和部分带宽反馈的至少一种。
可选地,s组第一线性组合系数的反馈频域粒度是宽带反馈,第二线性组合系数的反馈频域粒度是子带反馈或部分带宽反馈。
可选地,s组第一线性组合系数的幅度的量化比特数大于或等于第二线性组合系数的幅度的量化比特数;和/或,
s组第一线性组合系数的相位的量化比特数大于或等于第二线性组合系数的相位的量化比特数。
可选地,发送单元1210还用于在接收单元1220接收s组第一线性组合系数之前,发送第一配置信息;
或者,接收单元1220还用于在接收s组第一线性组合系数之前,接收第一配置信息;
其中,第一配置信息用于指示s的取值或者s的最大值。
可选地,发送单元1210还用于在接收单元1220接收s组第一线性组合系数之前,发送第二配置信息;
或者,接收单元1220还用于在接收s组第一线性组合系数之前,接收第二配置信息;
其中,第二配置信息用于配置每组第一线性组合系数的相位和幅度的反馈频域粒度,以及每组第一线性组合系数的相位和幅度的量化比特数中的至少一种。
可选地,发送单元1210还用于在接收单元1220接收第二线性组合系数之前,发送第三配置信息;
或者,接收单元1220还用于在接收第二线性组合系数之前,接收第三配置信息;
其中,第三配置信息用于配置第二线性组合系数的相位和幅度的频域粒度,以及第二线性组合系数的相位和幅度的量化比特数中的至少一种。
可选地,发送单元1210还用于在接收单元1220接收s组第一线性组合系数之前,发送n组端口的分组信息。
应理解,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基站1200可对应于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通信方法200 中的基站,并且基站1200中的各个单元的上述和其它操作和/或功能分别为了实现图2所示方法200的相应流程,为了简洁,在此不再赘述。
应注意,发送单元1210可以由发送器实现,接收单元1220可以由接收器实现,。
图13所示为根据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基站1300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3所示,基站1300包括处理器1310、接收器1320、发送器1330和存储器1340,处理器1310、接收器 1320、发送器1330和存储器1340通过内部连接通路互相通信,传递控制信号和/或数据信号。该存储器1340用于存储指令,该处理器1310用于执行该存储器1340存储的指令。
接收器1320和发送器1330用于在处理器1310的控制下接收信号和发送信号。
应理解,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基站1300可对应于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通信方法200 中的基站和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基站1200,并且基站1300中的各个单元的上述和其它操作和/或功能分别为了实现图2所示方法200的相应流程,为了简洁,在此不再赘述。
以上各实施例中的存储器可以包括易失性存储器(volatile memory),例如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access memory,RAM);存储器也可以包括非易失性存储器(non-volatile memory),例如快闪存储器(flash memory)、硬盘(hard disk drive,HDD)或固态硬盘 (solid-state drive,SSD);存储器还可以包括上述种类的存储器的组合。
以上各实施例中的处理器可以是中央处理器(central processing unit,CPU)、网络处理器(network processor,NP)或者CPU和NP的组合。处理器还可以进一步包括硬件芯片。上述硬件芯片可以是专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ASIC)、可编程逻辑器件(programmable logic device,PLD)或其组合。上述PLD可以是复杂可编程逻辑器件(complex programmable logic device,CPLD)、现场可编程逻辑门阵列(field-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GA)、通用阵列逻辑(generic array logic,GAL)或其任意组合。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意识到,结合本文中所公开的实施例描述的各示例的单元及算法步骤,能够以电子硬件、或者计算机软件和电子硬件的结合来实现。这些功能究竟以硬件还是软件方式来执行,取决于技术方案的特定应用和设计约束条件。专业技术人员可以对每个特定的应用来使用不同方法来实现所描述的功能,但是这种实现不应认为超出本发明实施例的范围。
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为描述的方便和简洁,上述描述的系统、装置和单元的具体工作过程,可以参考前述方法实施例中的对应过程,在此不再赘述。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系统、装置和方法,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例如,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一点,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装置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机械或其它的形式。
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另外,在本发明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
所述功能如果以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或者该技术方案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发明各个实施例所述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U盘、移动硬盘、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实施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实施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实施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实施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实施例的保护范围应所述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86)

1.一种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基站通过n组端口向终端设备发送信号,所述n组端口中的每组端口包括至少两个端口,n为大于或等于2的正整数;
所述基站向所述终端设备发送所述n组端口中的每组端口的第四配置信息;
或者,所述基站接收所述终端设备发送的所述n组端口中的每组端口的第四配置信息;
其中,所述第四配置信息用于指示所述每组端口的第一线性组合系数的相位和幅度的频域粒度,以及所述每组端口的第一线性组合系数的相位和幅度的量化比特数中的至少一种;
所述基站接收所述终端设备发送的s组第一线性组合系数,其中,每组所述第一线性组合系数为s组端口中的一组端口的第一线性组合系数,至少一组所述第一线性组合系数中包括至少两个非零系数,所述s组第一线性组合系数用于确定第一预编码矩阵,所述s组端口包含于所述n组端口,s为小于或等于n的正整数,s为大于或等于2的正整数。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预编码矩阵基于所述s组第一线性组合系数和s组基向量得到,每组所述基向量为所述s组端口中的一组端口的基向量。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所述基站接收所述终端设备发送的基向量信息和s个第二线性组合系数,
所述基向量信息用于指示s组基向量,每组所述基向量为所述s组端口中的一组端口的基向量,至少一组所述基向量包括至少两个基向量,
所述第一预编码矩阵基于所述s组基向量、所述s组第一线性组合系数和所述s个第二线性组合系数计算得到。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基站接收终端设备发送的s组第一线性组合系数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基站向所述终端设备发送第一配置信息;
或者,所述基站接收所述终端设备发送的第一配置信息;
其中,所述第一配置信息用于指示每个所述第二线性组合系数的相位和幅度的频域粒度,以及每个所述第二线性组合系数的相位和幅度的量化比特数中的至少一种。
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基站接收终端设备发送的s组第一线性组合系数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基站向所述终端设备发送所述n组端口中的每组端口的第二配置信息;
或者,所述基站接收所述终端设备发送的所述n组端口中的每组端口的第二配置信息;
其中,所述第二配置信息用于指示所述每组端口的基向量集合,所述n组端口中的至少两组端口的第二配置信息不同。
6.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基站接收终端设备发送的s组第一线性组合系数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基站向所述终端设备发送第三配置信息;
或者,所述基站接收所述终端设备发送的第三配置信息;
其中,所述第三配置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终端设备从所述n组端口中选择的端口组的个数s。
7.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基站接收所述终端设备发送的s组第一线性组合系数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基站向所述终端设备发送所述n组端口的分组信息。
8.一种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终端设备接收基站通过n组端口发送的信号,其中,所述n组端口中的每组端口包括至少两个端口,n为大于或等于2的正整数;
所述基站向所述终端设备发送所述n组端口中的每组端口的第四配置信息;
或者,所述基站接收所述终端设备发送的所述n组端口中的每组端口的第四配置信息;
其中,所述第四配置信息用于指示所述每组端口的第一线性组合系数的相位和幅度的频域粒度,以及所述每组端口的第一线性组合系数的相位和幅度的量化比特数中的至少一种;
所述终端设备向所述基站发送s组第一线性组合系数,其中,每组所述第一线性组合系数为s组端口中的一组端口的第一线性组合系数,至少一组所述第一线性组合系数中包括至少两个非零系数,所述s组第一线性组合系数用于确定第一预编码矩阵,所述s组端口包含于所述n组端口,s为小于或等于n的正整数,s为大于或等于2的正整数。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预编码矩阵基于所述s组第一线性组合系数和s组基向量得到,每组所述基向量为所述s组端口中的一组端口的基向量。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所述终端设备向所述基站发送基向量信息和s个第二线性组合系数,
所述基向量信息用于指示所述s组基向量,每组所述基向量为所述s组端口中的一组端口的基向量,至少一组所述基向量包括至少两个基向量,
所述第一预编码矩阵基于所述s组基向量、所述s组第一线性组合系数和所述s个第二线性组合系数计算得到。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终端设备向基站发送s组第一线性组合系数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终端设备接收所述基站发送的第一配置信息;
或者,所述终端设备向所述基站发送第一配置信息;
其中,所述第一配置信息用于指示每个所述第二线性组合系数的相位和幅度的频域粒度,以及每个所述第二线性组合系数的相位和幅度的量化比特数中的至少一种。
12.根据权利要求10或1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终端设备向基站发送s组第一线性组合系数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终端设备接收所述基站发送的所述n组端口中的每组端口对应的第二配置信息;
或者,所述终端设备向所述基站发送所述n组端口中的每组端口对应的第二配置信息;
其中,所述第二配置信息用于指示所述每组端口对应的基向量集合,所述n组端口中的至少两组端口对应的第二配置信息不同。
13.根据权利要求8至11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终端设备向基站发送s组第一线性组合系数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终端设备接收所述基站发送的第三配置信息;
或者,所述终端设备向所述基站发送第三配置信息;
其中,所述第三配置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终端设备从所述n组端口中选择的端口组的个数s。
14.根据权利要求8至11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终端设备向所述基站发送s组第一线性组合系数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终端设备接收所述基站发送的所述n组端口的分组信息。
15.一种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终端设备接收n组端口的参考信号,所述n组端口中每组端口包括p个端口,其中,n为大于或等于2的正整数,p为大于或等于1的正整数;
所述终端设备发送s组第一线性组合系数、基向量信息和第二线性组合系数,所述s组第一线性组合系数、所述基向量信息和所述第二线性组合系数根据所述n组端口的参考信号的测量结果确定,
其中,所述s组第一线性组合系数是从所述n组端口中选择的s组端口的第一线性组合系数,用于对所述s组端口进行线性组合,其中,所述s组端口中第一组端口的第x1个端口与第二组端口的第x2个端口至第s组端口的第xs个端口进行线性组合,1≤xw≤p,1≤w≤s,2≤s≤n,且xw、w和s为整数,
所述基向量信息和所述第二线性组合系数根据所述s组第一线性组合系数确定,所述基向量信息用于指示至少两个基向量,所述第二线性组合系数用于对所述至少两个基向量进行线性组合,所述s组第一线性组合系数、所述至少两个基向量和所述第二线性组合系数用于确定预编码矩阵。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组端口中第一组端口的第x1个端口、第二组端口的第x2个端口至第s组端口的第xs个端口对应相同的天线。
17.根据权利要求15或1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所述终端设备发送信道质量指示CQI,其中,所述CQI根据所述s组端口的标识和矩阵W确定,所述矩阵W满足以下表达式:
W=W3*W1*W2
其中,W3为包括所述s组第一线性组合系数的矩阵,W1为包括所述至少两个基向量的矩阵,W2为包括所述第二线性组合系数的矩阵。
18.根据权利要求15或1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所述终端设备发送CQI,其中,所述CQI根据矩阵W确定,所述矩阵W满足以下表达式:
W=W4*W3*W1*W2
其中,W4为用于表示所述s组端口的标识的矩阵,W3为包括所述s组第一线性组合系数的矩阵,W1为包括所述至少两个基向量的矩阵,所述W2为包括所述第二线性组合系数的矩阵。
19.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W3满足以下表达式:
其中,,且是维度为的对角矩阵,为所述s组第一线性组合系数中的第j组第一线性组合系数,j=1,...,s,i=1,2;
或者,W3满足以下表达式:
其中,,且是维度为的对角矩阵,为所述s组第一线性组合系数中的第j组第一线性组合系数,j=1,….,s。
20.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W3满足以下表达式:
其中,W3的维度为的向量,为所述s组第一线性组合系数中的第j组第一线性组合系数,表示矩阵的转置,w=1,…,p,j=1,…,s。
21.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W1满足以下表达式:
其中,是所述基向量信息指示的基向量的标识,均为维度为的基向量,,O是大于或等于2的正整数,M是大于或等于2的正整数;
或者,W1满足以下表达式:
其中,是所述基向量信息指示的基向量的标识,是维度为的基向量,,O是大于或等于2的正整数,M是大于或等于2的正整数。
22.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W2满足以下表达式:
其中,分别是维度为的向量,r是大于或等于1且小于或等于R的整数,R是一个正整数;
或者,W2满足以下表达式:
其中,是维度为的向量,r是大于等于1小于或等于R的整数,R是一个正整数。
23.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W4满足以下表达式:
其中,表示一个长度为n 的列向量,中第j个元素为1,其它元素均为0,表示所述s组端口的标识,表示维度为m的单位矩阵,表示克罗耐克积;
或者,W4满足以下表达式:
其中,表示一个长度为n的列向量,中第j个元素为1,其它元素均为0,表示所述s组端口的标识,表示维度为m的单位矩阵,表示克罗耐克积。
24.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W4满足以下表达式:
其中,表示一个长度为s的列向量,中第j个元素为1,其它元素均为0,表示所述s组端口的标识,表示克罗耐克积,表示维度为m的单位矩阵;
或者,W4满足以下表达式:
其中,表示一个长度为s的列向量,中第j个元素为1,其它元素均为0,表示所述s组端口的标识,表示克罗耐克积,表示维度为m的单位矩阵。
25.根据权利要求15至16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所述终端设备发送指示信息,所述指示信息包括所述s组端口的标识。
26.根据权利要求15至16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组第一线性组合系数与所述第二线性组合系数的反馈频域粒度和/或量化比特数不同,其中,所述反馈频域粒度包括宽带反馈、子带反馈和部分带宽反馈的至少一种。
27.根据权利要求2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s组第一线性组合系数的反馈频域粒度是宽带反馈,所述第二线性组合系数的反馈频域粒度是子带反馈或部分带宽反馈。
28.根据权利要求2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s组第一线性组合系数的幅度的量化比特数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二线性组合系数的幅度的量化比特数;和/或,
所述s组第一线性组合系数的相位的量化比特数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二线性组合系数的相位的量化比特数。
29.根据权利要求15至16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终端设备确定s组第一线性组合系数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终端设备接收第一配置信息;
或者,所述终端设备发送第一配置信息;
其中,所述第一配置信息用于指示s的取值或者s的最大值。
30.根据权利要求15至16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终端设备发送s组第一线性组合系数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终端设备接收第二配置信息;
或者,所述终端设备发送第二配置信息;
其中,所述第二配置信息用于配置所述每组第一线性组合系数的相位和幅度的反馈频域粒度,以及所述每组第一线性组合系数的相位和幅度的量化比特数中的至少一种。
31.根据权利要求15至16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终端设备发送第二线性组合系数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终端设备接收第三配置信息;
或者,所述终端设备发送所述第三配置信息;
其中,所述第三配置信息用于配置所述第二线性组合系数的相位和幅度的频域粒度,以及所述第二线性组合系数的相位和幅度的量化比特数中的至少一种。
32.根据权利要求15至16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终端设备发送s组第一线性组合系数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终端设备接收基站发送的所述n组端口的分组信息。
33.一种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基站通过n组端口发送参考信号,所述n组端口中每组端口包括p个端口,其中,n为大于或等于2的正整数,p为大于或等于1的正整数;
所述基站接收s组第一线性组合系数、基向量信息和第二线性组合系数,
其中,所述s组第一线性组合系数是终端设备从所述n组端口中选择的s组端口的第一线性组合系数,用于对所述s组端口进行线性组合,其中,所述s组端口中第一组端口的第x1个端口与第二组端口的第x2个端口至第s组端口的第xs个端口进行线性组合,1≤xw≤p,1≤w≤s,2≤s≤n,且xw、w和s为整数,
所述基向量信息和所述第二线性组合系数根据所述s组第一线性组合系数确定,所述基向量信息用于指示至少两个基向量,所述第二线性组合系数用于对所述至少两个基向量进行线性组合,所述s组第一线性组合系数、所述至少两个基向量和所述第二线性组合系数用于确定预编码矩阵。
34.根据权利要求3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组端口中第一组端口的第x1个端口、第二组端口的第x2个端口至第s组端口的第xs个端口对应相同的天线。
35.根据权利要求33或34所述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所述基站接收信道质量指示CQI,其中,所述CQI根据所述s组端口的标识、所述s组第一线性组合系数、所述基向量信息和所述第二线性组合系数确定。
36.根据权利要求33至34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所述基站接收指示信息,所述指示信息包括所述s组端口的标识。
37.根据权利要求33至34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组第一线性组合系数与所述第二线性组合系数的反馈频域粒度和/或量化比特数不同,其中,所述反馈频域粒度包括宽带反馈、子带反馈和部分带宽反馈的至少一种。
38.根据权利要求3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s组第一线性组合系数的反馈频域粒度是宽带反馈,所述第二线性组合系数的反馈频域粒度是子带反馈或部分带宽反馈。
39.根据权利要求3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s组第一线性组合系数的幅度的量化比特数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二线性组合系数的幅度的量化比特数;和/或,
所述s组第一线性组合系数的相位的量化比特数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二线性组合系数的相位的量化比特数。
40.根据权利要求33至34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基站接收所述终端设备发送的s组第一线性组合系数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基站发送第一配置信息;
或者,所述基站接收第一配置信息;
其中,所述第一配置信息用于指示s的取值或者s的最大值。
41.根据权利要求33至34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基站接收所述终端设备发送的s组第一线性组合系数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基站发送第二配置信息;
或者,所述基站接收第二配置信息;
其中,所述第二配置信息用于配置所述每组第一线性组合系数的相位和幅度的反馈频域粒度,以及所述每组第一线性组合系数的相位和幅度的量化比特数中的至少一种。
42.根据权利要求33至34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基站接收所述终端设备发送的第二线性组合系数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基站发送第三配置信息;
或者,所述基站接收所述第三配置信息;
其中,所述第三配置信息用于配置所述第二线性组合系数的相位和幅度的频域粒度,以及所述第二线性组合系数的相位和幅度的量化比特数中的至少一种。
43.根据权利要求33至34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基站接收所述终端设备发送的s组第一线性组合系数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基站发送所述n组端口的分组信息。
44.一种基站,其特征在于,包括:
发送单元,用于通过n组端口向终端设备发送信号,所述n组端口中的每组端口包括至少两个端口,n为大于或等于2的正整数;接收单元,用于接收所述终端设备发送的s组第一线性组合系数,其中,每组所述第一线性组合系数为s组端口中的一组端口的第一线性组合系数,至少一组所述第一线性组合系数中包括至少两个非零系数,所述s组第一线性组合系数用于确定第一预编码矩阵,所述s组端口包含于所述n组端口,s为小于或等于n的正整数,s为大于或等于2的正整数;
所述发送单元还用于在所述接收单元接收所述终端设备发送的s组第一线性组合系数之前,向所述终端设备发送所述n组端口中的每组端口的第四配置信息;
或者,所述接收单元还用于在接收所述终端设备发送的s组第一线性组合系数之前,接收所述终端设备发送的所述n组端口中的每组端口的第四配置信息;
其中,所述第四配置信息用于指示所述每组端口的第一线性组合系数的相位和幅度的频域粒度,以及所述每组端口的第一线性组合系数的相位和幅度的量化比特数中的至少一种。
45.根据权利要求44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预编码矩阵基于所述s组第一线性组合系数和s组基向量得到,每组所述基向量为所述s组端口中的一组端口的基向量。
46.根据权利要求44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
所述接收单元还用于接收所述终端设备发送的基向量信息和s个第二线性组合系数,
所述基向量信息用于指示s组基向量,每组所述基向量为所述s组端口中的一组端口的基向量,至少一组所述基向量包括至少两个基向量,所述第一预编码矩阵基于所述s组基向量、所述s组第一线性组合系数和所述s个第二线性组合系数计算得到。
47.根据权利要求46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
所述发送单元还用于在所述接收单元接收所述终端设备发送的s组第一线性组合系数之前,向所述终端设备发送第一配置信息;
或者,所述接收单元还用于在接收所述终端设备发送的s组第一线性组合系数之前,接收所述终端设备发送的第一配置信息;
其中,所述第一配置信息用于指示每个所述第二线性组合系数的相位和幅度的频域粒度,以及每个所述第二线性组合系数的相位和幅度的量化比特数中的至少一种。
48.根据权利要求46或47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
所述发送单元还用于在所述接收单元接收所述终端设备发送的s组第一线性组合系数之前,向所述终端设备发送所述n组端口中的每组端口的第二配置信息;
或者,所述接收单元还用于在接收所述终端设备发送的s组第一线性组合系数之前,接收所述终端设备发送的所述n组端口中的每组端口的第二配置信息;
其中,所述第二配置信息用于指示所述每组端口的基向量集合,所述n组端口中的至少两组端口的第二配置信息不同。
49.根据权利要求44至47中任一项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
所述发送单元还用于在所述接收单元接收所述终端设备发送的s组第一线性组合系数之前,向所述终端设备发送第三配置信息;
或者,所述接收单元还用于在接收所述终端设备发送的s组第一线性组合系数之前,接收所述终端设备发送的第三配置信息;
其中,所述第三配置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终端设备从所述n组端口中选择的端口组的个数s。
50.根据权利要求44至47中任一项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收单元还用于在接收所述终端设备发送的s组第一线性组合系数之前,向所述终端设备发送所述n组端口的分组信息。
51.一种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接收单元,用于接收基站通过n组端口发送的信号,其中,所述n组端口中的每组端口包括至少两个端口,n为大于或等于2的正整数;
发送单元,用于向所述基站发送s组第一线性组合系数,其中,每组所述第一线性组合系数为s组端口中的一组端口的第一线性组合系数,至少一组所述第一线性组合系数中包括至少两个非零系数,所述s组第一线性组合系数用于确定第一预编码矩阵,所述s组端口包含于所述n组端口,s为小于或等于n的正整数,s为大于或等于2的正整数;
所述接收单元还用于在所述发送单元向所述基站发送s组第一线性组合系数之前,接收所述基站发送的所述n组端口中的每组端口的第四配置信息;
或者,所述发送单元还用于在向所述基站发送s组第一线性组合系数之前,向所述基站发送所述n组端口中的每组端口的第四配置信息;
其中,所述第四配置信息用于指示每组所述第一线性组合系数的相位和幅度的频域粒度,以及每组所述第一线性组合系数的相位和幅度的量化比特数中的至少一种。
52.根据权利要求51所述的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预编码矩阵基于所述s组第一线性组合系数和s组基向量得到,每组所述基向量为所述s组端口中的一组端口的基向量。
53.根据权利要求51所述的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发送单元还用于向所述基站发送基向量信息和s个第二线性组合系数,
所述基向量信息用于指示所述s组基向量,每组所述基向量为所述s组端口中的一组端口的基向量,至少一组所述基向量包括至少两个基向量,
所述第一预编码矩阵基于所述s组基向量、所述s组第一线性组合系数和所述s个第二线性组合系数计算得到。
54.根据权利要求53所述的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接收单元还用于在所述发送单元向所述基站发送s组第一线性组合系数之前,接收所述基站发送的第一配置信息;
或者,所述发送单元还用于在向所述基站发送s组第一线性组合系数之前,向所述基站发送第一配置信息;
其中,所述第一配置信息用于指示每个所述第二线性组合系数的相位和幅度的频域粒度,以及每个所述第二线性组合系数的相位和幅度的量化比特数中的至少一种。
55.根据权利要求53或54所述的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接收单元还用于在所述发送单元向所述基站发送s组第一线性组合系数之前,接收所述基站发送的所述n组端口中的每组端口对应的第二配置信息;
或者,所述发送单元还用于在向所述基站发送s组第一线性组合系数之前,向所述基站发送所述n组端口中的每组端口对应的第二配置信息;
其中,所述第二配置信息用于指示所述每组端口对应的基向量集合,所述n组端口中的至少两组端口对应的第二配置信息不同。
56.根据权利要求51至54中任一项所述的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接收单元还用于在所述发送单元向所述基站发送s组第一线性组合系数之前,接收所述基站发送的第三配置信息;
或者,所述发送单元还用于在向所述基站发送s组第一线性组合系数之前,向所述基站发送第三配置信息;
其中,所述第三配置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终端设备从所述n组端口中选择的端口组的个数s。
57.根据权利要求51至54中任一项所述的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收单元还用于在所述发送单元向所述基站发送s组第一线性组合系数之前,接收所述基站发送的所述n组端口的分组信息。
58.一种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接收单元,用于接收n组端口的参考信号,所述n组端口中每组端口包括p个端口,其中,n为大于或等于2的正整数,p为大于或等于1的正整数;
发送单元,用于发送s组第一线性组合系数、基向量信息和第二线性组合系数,所述s组第一线性组合系数、所述基向量信息和所述第二线性组合系数根据所述n组端口的参考信号的测量结果确定,
其中,所述s组第一线性组合系数是从所述n组端口中选择的s组端口的第一线性组合系数,用于对所述s组端口进行线性组合,其中,所述s组端口中第一组端口的第x1个端口与第二组端口的第x2个端口至第s组端口的第xs个端口进行线性组合,1≤xw≤p,1≤w≤s,2≤s≤n,且xw、w和s为整数,
所述基向量信息和所述第二线性组合系数根据所述s组第一线性组合系数确定,所述基向量信息用于指示至少两个基向量,所述第二线性组合系数用于对所述至少两个基向量进行线性组合,所述s组第一线性组合系数、所述至少两个基向量和所述第二线性组合系数用于确定预编码矩阵。
59.根据权利要求58所述的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s组端口中第一组端口的第x1个端口、第二组端口的第x2个端口至第s组端口的第xs个端口对应相同的天线。
60.根据权利要求58或59所述的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发送单元还用于发送信道质量指示CQI,其中,所述CQI根据所述s组端口的标识和矩阵W确定,所述矩阵W满足以下表达式:
W=W3*W1*W2
其中,W3为包括所述s组第一线性组合系数的矩阵,W1为包括所述至少两个基向量的矩阵,W2为包括所述第二线性组合系数的矩阵。
61.根据权利要求58或59所述的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发送单元还用于发送CQI,其中,所述CQI根据矩阵W确定,所述矩阵W满足以下表达式:
W=W4*W3*W1*W2
其中,W4为用于表示所述s组端口的标识的矩阵,W3为包括所述s组第一线性组合系数的矩阵,W1为包括所述至少两个基向量的矩阵,所述W2为包括所述第二线性组合系数的矩阵。
62.根据权利要求60所述的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W3满足以下表达式:
其中,,且是维度为的对角矩阵,为所述s组第一线性组合系数中的第j组第一线性组合系数,j=1,...,s,i=1,2;
或者,W3满足以下表达式:
其中,,且是维度为的对角矩阵,为所述s组第一线性组合系数中的第j组第一线性组合系数,j=1,….,s。
63.根据权利要求60所述的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W3满足以下表达式:
其中,W3的维度为的向量,为所述s组第一线性组合系数中的第j组第一线性组合系数,表示矩阵的转置,w=1,…,p,j=1,…,s。
64.根据权利要求60所述的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W1满足以下表达式:
其中,是所述基向量信息指示的基向量的标识,是维度为的基向量,,O是大于或等于2的正整数,M是大于或等于2的正整数;
或者,W1满足以下表达式:
其中,是所述基向量信息指示的基向量的标识,是维度为的基向量,,O是大于或等于2的正整数,M是大于或等于2的正整数。
65.根据权利要求60所述的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W2满足以下表达式:
其中,分别是维度为的向量,r是大于或等于1且小于或等于R的整数,R是一个正整数;
或者,W2满足以下表达式:
其中,是维度为的向量,r是大于等于1小于或等于R的整数,R是一个正整数。
66.根据权利要求61所述的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W4满足以下表达式:
其中,表示一个长度为n的列向量,中第j个元素为1,其它元素均为0,表示所述s组端口的标识,表示维度为m的单位矩阵,表示克罗耐克积;
或者,W4满足以下表达式:
其中,表示一个长度为n的列向量,中第j个元素为1,其它元素均为0,表示所述s组端口的标识,表示维度为m的单位矩阵,表示克罗耐克积。
67.根据权利要求61所述的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W4满足以下表达式:
其中,表示一个长度为s的列向量,中第j个元素为1,其它元素均为0,表示所述s组端口的标识,表示克罗耐克积,表示维度为m的单位矩阵;
或者,W4满足以下表达式:
其中,表示一个长度为s的列向量,中第j个元素为1,其它元素均为0,表示所述s组端口的标识,表示克罗耐克积,表示维度为m的单位矩阵。
68.根据权利要求58至59中任一项所述的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发送单元还用于发送指示信息,所述指示信息包括所述s组端口的标识。
69.根据权利要求58至59中任一项所述的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s组第一线性组合系数与所述第二线性组合系数的反馈频域粒度和/或量化比特数不同,其中,所述反馈频域粒度包括宽带反馈、子带反馈和部分带宽反馈的至少一种。
70.根据权利要求69所述的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s组第一线性组合系数的反馈频域粒度是宽带反馈,所述第二线性组合系数的反馈频域粒度是子带反馈或部分带宽反馈。
71.根据权利要求69所述的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s组第一线性组合系数的幅度的量化比特数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二线性组合系数的幅度的量化比特数;和/或,
所述s组第一线性组合系数的相位的量化比特数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二线性组合系数的相位的量化比特数。
72.根据权利要求58至59中任一项所述的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收单元还用于在所述发送单元发送所述s组第一线性组合系数之前,接收第一配置信息;
或者,所述发送单元还用于在发送所述s组第一线性组合系数之前,发送第一配置信息;
其中,所述第一配置信息用于指示s的取值或者s的最大值。
73.根据权利要求58至59中任一项所述的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收单元还用于在所述发送单元发送所述s组第一线性组合系数之前,接收第二配置信息;
或者,所述发送单元还用于在发送所述s组第一线性组合系数之前,发送第二配置信息;
其中,所述第二配置信息用于配置所述每组第一线性组合系数的相位和幅度的反馈频域粒度,以及所述每组第一线性组合系数的相位和幅度的量化比特数中的至少一种。
74.根据权利要求58至59中任一项所述的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收单元还用于在所述发送单元所述第二线性组合系数之前,接收第三配置信息;
或者,所述发送单元还用于在向基站发送所述第二线性组合系数之前,发送所述第三配置信息;
其中,所述第三配置信息用于配置所述第二线性组合系数的相位和幅度的频域粒度,以及所述第二线性组合系数的相位和幅度的量化比特数中的至少一种。
75.根据权利要求58至59中任一项所述的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收单元还用于在所述发送单元发送所述s组第一线性组合系数之前,接收基站发送的所述n组端口的分组信息。
76.一种基站,其特征在于,包括:
发送单元,用于通过n组端口发送参考信号,所述n组端口中每组端口包括p个端口,其中,n为大于或等于2的正整数,p为大于或等于1的正整数;
接收单元,用于接收s组第一线性组合系数、基向量信息和第二线性组合系数,
其中,所述s组第一线性组合系数是终端设备从所述n组端口中选择的s组端口的第一线性组合系数,用于对所述s组端口进行线性组合,其中,所述s组端口中第一组端口的第x1个端口与第二组端口的第x2个端口至第s组端口的第xs个端口进行线性组合,1≤xw≤p,1≤w≤s,2≤s≤n,且xw、w和s为整数,
所述基向量信息和所述第二线性组合系数根据所述s组第一线性组合系数确定,所述基向量信息用于指示至少两个基向量,所述第二线性组合系数用于对所述至少两个基向量进行线性组合,所述s组第一线性组合系数、所述至少两个基向量和所述第二线性组合系数用于确定预编码矩阵。
77.根据权利要求76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所述s组端口中第一组端口的第x1个端口、第二组端口的第x2个端口至第s组端口的第xs个端口对应相同的天线。
78.根据权利要求76或77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
所述接收单元还用于接收信道质量指示CQI,其中,所述CQI根据所述s组端口的标识、所述s组第一线性组合系数、所述基向量信息和所述第二线性组合系数确定。
79.根据权利要求76或77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
所述接收单元还用于接收指示信息,所述指示信息包括所述s组端口的标识。
80.根据权利要求76至77中任一项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所述s组第一线性组合系数与所述第二线性组合系数的反馈频域粒度和/或量化比特数不同,其中,所述反馈频域粒度包括宽带反馈、子带反馈和部分带宽反馈的至少一种。
81.根据权利要求80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
所述s组第一线性组合系数的反馈频域粒度是宽带反馈,所述第二线性组合系数的反馈频域粒度是子带反馈或部分带宽反馈。
82.根据权利要求81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
所述s组第一线性组合系数的幅度的量化比特数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二线性组合系数的幅度的量化比特数;和/或,
所述s组第一线性组合系数的相位的量化比特数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二线性组合系数的相位的量化比特数。
83.根据权利要求76至77中任一项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所述发送单元还用于在所述接收单元接收所述s组第一线性组合系数之前,发送第一配置信息;
或者,所述接收单元还用于在接收所述s组第一线性组合系数之前,接收第一配置信息;
其中,所述第一配置信息用于指示s的取值或者s的最大值。
84.根据权利要求76至77中任一项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所述发送单元还用于在所述接收单元接收所述s组第一线性组合系数之前,发送第二配置信息;
或者,所述接收单元还用于在接收所述s组第一线性组合系数之前,接收第二配置信息;
其中,所述第二配置信息用于配置所述每组第一线性组合系数的相位和幅度的反馈频域粒度,以及所述每组第一线性组合系数的相位和幅度的量化比特数中的至少一种。
85.根据权利要求76至77中任一项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所述发送单元还用于在所述接收单元接收所述第二线性组合系数之前,发送第三配置信息;
或者,所述接收单元还用于在接收所述第二线性组合系数之前,接收所述第三配置信息;
其中,所述第三配置信息用于配置所述第二线性组合系数的相位和幅度的频域粒度,以及所述第二线性组合系数的相位和幅度的量化比特数中的至少一种。
86.根据权利要求76至77中任一项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所述发送单元还用于在所述接收单元接收所述s组第一线性组合系数之前,发送所述n组端口的分组信息。
CN201710079315.3A 2017-01-03 2017-02-14 通信方法、基站和终端设备 Active CN10827126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5)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80003632.XA CN109845154B (zh) 2017-01-03 2018-01-03 通信方法、基站和终端设备
PCT/CN2018/070080 WO2018127044A1 (zh) 2017-01-03 2018-01-03 通信方法、基站和终端设备
BR112019013770A BR112019013770A2 (pt) 2017-01-03 2018-01-03 método de comunicação, estação base, dispositivo terminal, meio de armazenamento legível por computador e aparelho de comunicações
EP18736205.8A EP3557797A4 (en) 2017-01-03 2018-01-03 COMMUNICATION METHOD, BASE STATION AND TERMINAL DEVICE
US16/460,662 US10855357B2 (en) 2017-01-03 2019-07-02 Communication method, base station, and terminal device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002771 2017-01-03
CN2017100027718 2017-01-03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271265A CN108271265A (zh) 2018-07-10
CN108271265B true CN108271265B (zh) 2023-04-07

Family

ID=62770792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079315.3A Active CN108271265B (zh) 2017-01-03 2017-02-14 通信方法、基站和终端设备
CN201880003632.XA Active CN109845154B (zh) 2017-01-03 2018-01-03 通信方法、基站和终端设备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80003632.XA Active CN109845154B (zh) 2017-01-03 2018-01-03 通信方法、基站和终端设备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10855357B2 (zh)
EP (1) EP3557797A4 (zh)
CN (2) CN108271265B (zh)
BR (1) BR112019013770A2 (zh)
WO (1) WO2018127044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9095309A1 (zh) * 2017-11-17 2019-05-2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信道状态信息的反馈方法、通信装置和系统
CN111010218B (zh) * 2018-10-08 2021-06-2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指示和确定预编码向量的方法以及通信装置
CN110535512B (zh) * 2018-10-31 2023-06-30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报告天线端口加权矢量的方法、装置和系统
CN114070374B (zh) * 2018-11-02 2024-04-16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csi反馈及接收方法、装置、存储介质
CN110535498B (zh) * 2018-12-28 2022-10-18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信道状态信息csi反馈方法及设备
CN111416645B (zh) * 2019-01-08 2021-11-3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预编码矩阵指示方法及相关设备
CN111585630B (zh) * 2019-02-15 2021-09-2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指示和确定预编码向量的方法以及通信装置
WO2020164108A1 (en) * 2019-02-15 2020-08-20 Qualcomm Incorporated Coefficient indication for 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
WO2020172768A1 (en) * 2019-02-25 2020-09-03 Qualcomm Incorporated Number of non-zero coefficients reporting for type ii csi codebook with frequency compression
CN111698715A (zh) * 2019-03-13 2020-09-2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参考信号测量方法及通信装置
CN113632398B (zh) * 2019-03-29 2023-06-30 上海诺基亚贝尔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较高秩扩展的信道状态信息反馈
CN110535505B (zh) * 2019-03-29 2023-04-07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控制预编码的方法、装置、终端设备及基站
US11569886B2 (en) * 2019-04-01 2023-01-31 Qualcomm Incorporated Network-sensitive transmit diversity scheme
WO2021068149A1 (en) * 2019-10-10 2021-04-15 Qualcomm Incorporated Port selection for channel state feedback with analog feedforward
CN112751598B (zh) * 2019-10-31 2022-11-1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预编码矩阵的处理方法和通信装置
US20230155763A1 (en) * 2019-11-01 2023-05-18 Qualcomm Incorporated Uplink subband precoding via linear combination of frequency domain bases
CN110912587B (zh) * 2019-11-08 2021-12-14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Fdd系统中已知导向矩阵条件下预编码设计方法
EP4094375A1 (en) * 2020-01-24 2022-11-30 Fraunhofer-Gesellschaft zur Förderung der angewandten Forschung e.V. Csi reporting based on linear combination port-selection codebook
EP3855635A1 (en) * 2020-01-24 2021-07-28 FRAUNHOFER-GESELLSCHAFT zur Förderung der angewandten Forschung e.V. Csi reporting based on linear combination port-selection codebook
US20230170963A1 (en) * 2020-09-09 2023-06-01 Qualcomm Incorporated Port selection codebook enhancements for spatial and frequency domain density reciprocity
US11700050B2 (en) * 2020-10-02 2023-07-11 Qualcomm Incorporated Polarization indication signaling
WO2023239273A1 (en) * 2022-06-10 2023-12-14 Beammwave Ab A method of pre-coding a data packet for a multi-antenna transmitter and receiver arrangement, a computer program product, a non-transitory computer-readable storage medium, a multi-antenna transmitter and receiver arrangement, a wireless device, and a transceiver node
CN117528781A (zh) * 2022-08-01 2024-02-06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信息传输的方法和装置
WO2024065443A1 (zh) * 2022-09-29 2024-04-04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基于码本的上行信道发送方法及装置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883152A (zh) * 2003-11-17 2006-12-20 诺基亚公司 发送方法和发送器
WO2015035645A1 (zh) * 2013-09-16 2015-03-1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下行信道预编码矩阵的确定方法、基站和用户设备
CN105406911A (zh) * 2014-09-10 2016-03-16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用于高级无线通信系统的具有基扩展的信道状态信息报告

Family Cites Families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231661B (zh) * 2011-07-22 2013-08-14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一种信息传输方法、系统及装置
CN104205738B (zh) * 2013-01-15 2017-12-1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互联错误检测的方法、装置和系统
KR101978776B1 (ko) 2013-02-28 2019-05-16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다수의 안테나를 사용하는 이동통신 시스템에서 피드백 송수신 방법 및 장치
EP2993934B1 (en) 2013-06-04 2018-08-01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Data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device, and user equipment
CN107196749B (zh) * 2013-12-31 2020-03-31 上海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信道状态信息测量、参考信号的发送方法和装置
US9667328B2 (en) * 2014-03-31 2017-05-30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Precoding matrix codebook design and periodic 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 feedback for advance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s
CN105099604B (zh) * 2014-05-07 2018-11-20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信道状态反馈信息反馈方法、终端、基站及通信系统
KR102258289B1 (ko) * 2014-05-22 2021-05-31 삼성전자 주식회사 이차원 배열 안테나를 사용하는 이동통신 시스템에서의 채널 피드백의 생성 및 전송 방법 및 장치
WO2016041196A1 (zh) * 2014-09-19 2016-03-2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多用户的复用方法和基站以及用户终端
US9825742B2 (en) * 2014-10-03 2017-11-21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Codebook design and structure for advance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s
US9893777B2 (en) * 2014-11-17 2018-02-13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recoding 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 reference signal
KR102014803B1 (ko) * 2016-03-31 2019-08-27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dm-rs 기반 개루프 하향링크 전송을 위한 피드백 정보 송신 방법 및 이를 위한 장치
CN105959046B (zh) * 2016-05-30 2019-05-10 上海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波束赋形方法、信号发射设备以及信号接收设备
FI3754863T3 (fi) * 2016-08-12 2022-12-15 Monisäteiset koodikirjat lisäoptimoidulla saatetiedoilla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883152A (zh) * 2003-11-17 2006-12-20 诺基亚公司 发送方法和发送器
WO2015035645A1 (zh) * 2013-09-16 2015-03-1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下行信道预编码矩阵的确定方法、基站和用户设备
CN105406911A (zh) * 2014-09-10 2016-03-16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用于高级无线通信系统的具有基扩展的信道状态信息报告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10855357B2 (en) 2020-12-01
CN108271265A (zh) 2018-07-10
CN109845154A (zh) 2019-06-04
EP3557797A1 (en) 2019-10-23
US20190326974A1 (en) 2019-10-24
EP3557797A4 (en) 2019-11-13
CN109845154B (zh) 2021-02-12
WO2018127044A1 (zh) 2018-07-12
BR112019013770A2 (pt) 2020-01-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271265B (zh) 通信方法、基站和终端设备
CN107733493B (zh) 用于确定预编码矩阵的方法和装置
CN108631847B (zh) 传输信道状态信息的方法、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
CN107204794B (zh) 一种csi反馈方法及装置
JP7450625B2 (ja) 無線通信ネットワークにおけるフィードバック報告のための方法および装置
CN109951220B (zh) 一种预编码矩阵指示的反馈方法及装置
CN105075138B (zh) 确定预编码矩阵指示的方法、用户设备和基站
JP6235704B2 (ja) 4アンテナプリコーディングマトリックスを送信するための方法、ユーザ機器、および基地局
EP3537620B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hannel information quantification feedback, electronic device, and storage medium
WO2017168349A1 (en) Methods and devices for determining precoder parameters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
CN107395259B (zh) 一种二级预编码方法及装置
CN104753628B (zh) 一种信道信息反馈方法、系统及基站和终端
CN108111211B (zh) 信道状态信息的反馈方法、装置及管理设备
CN109478948B (zh) 一种信道信息传输装置、方法和系统
CN111788785B (zh) 一种预编码矩阵索引上报方法、通信装置及介质
US9258044B2 (en) Method for feeding back precoding matrix indicator, receive end and transmit end
CN108599819B (zh) 预编码矩阵指示的反馈方法、接收端和发射端
WO2017167156A1 (zh) Dmrs的发送方法及装置
CN106685497B (zh) 码书限制信令的发送、信道信息的量化反馈方法及装置
WO2017167157A1 (zh) 信道信息的处理方法及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