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395794B - 拉伸层压体、制造薄偏光片的方法、通过该方法制造的薄偏光片、以及包含该薄偏光片的偏光板 - Google Patents

拉伸层压体、制造薄偏光片的方法、通过该方法制造的薄偏光片、以及包含该薄偏光片的偏光板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395794B
CN104395794B CN201480000932.4A CN201480000932A CN104395794B CN 104395794 B CN104395794 B CN 104395794B CN 201480000932 A CN201480000932 A CN 201480000932A CN 104395794 B CN104395794 B CN 10439579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ilm
polyvinyl alcohol
thermoplastic polyurethane
stretching
layered produc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80000932.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395794A (zh
Inventor
南星铉
郑棕炫
罗钧日
柳惠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G Corp
Original Assignee
LG Chemic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KR1020140071686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KR101575489B1/ko
Application filed by LG Chemic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LG Chemical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439579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39579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39579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39579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5/00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 G02B5/30Polarising elements
    • G02B5/3025Polarisers, i.e. arrangements capable of producing a definite output polarisation state from an unpolarised input state
    • G02B5/3033Polarisers, i.e. arrangements capable of producing a definite output polarisation state from an unpolarised input state in the form of a thin sheet or foil, e.g. Polaroid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5/00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 G02B5/30Polarising element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Polarising Elements (AREA)
  • Laminated Bodies (AREA)

Abstract

本公开提供了一种拉伸层压体,其通过拉伸包含以下的层压体而形成:未拉伸的热塑性聚氨酯膜;以及附着到所述热塑性聚氨酯膜的至少一个表面上的未拉伸的基于聚乙烯醇的膜,其中,所述基于聚乙烯醇的膜在拉伸后具有10μm以下的厚度。此外,本公开提供了一种使用所述拉伸层压体制造薄偏光片的方法,通过该方法制造的薄偏光片,以及包含该薄偏光片的偏光板。

Description

拉伸层压体、制造薄偏光片的方法、通过该方法制造的薄偏光 片、以及包含该薄偏光片的偏光板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一种拉伸层压体、制造薄偏光片的方法、通过该方法制造的薄偏光片、以及包含该薄偏光片的偏光板。
背景技术
在偏光板中包含的偏光片是用于使自然光或者任意偏振的光在特定方向上偏振的光学装置,且其广泛地用在显示装置,如液晶显示器(LCD)或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显示器中。近来,包含基于碘的化合物或二向色性染料并具有其中分子链在特定的方向上取向的分子结构的基于聚乙烯醇的偏光膜通常被用作显示装置的偏光片。
基于聚乙烯醇的偏光膜通过以下过程制造:用碘或二向色性染料使基于聚乙烯醇的膜染色、在特定的方向上拉伸所述基于聚乙烯醇的膜,并在其上进行交联过程。在此情况下,所述拉伸过程可以是使用溶液,如硼酸水溶液或者碘水溶液的湿拉伸过程,或者是在大气中进行的干拉伸过程,且所述拉伸过程的拉伸率通常是5倍以上。在这样的制造过程中,在拉伸之前,所述基于聚乙烯醇的膜的厚度可以是60μm以上,从而防止在拉伸过程中的断裂。如果在拉伸之前所述基于聚乙烯醇的膜的厚度小于60μm,则所述基于聚乙烯醇的膜的溶胀度可能增加,且所述基于聚乙烯醇的膜可以在拉伸过程中被容易地破坏,这是因为每单位面积下的基于聚乙烯醇的膜的模量高(因其薄的厚度)。
近来,已有对偏光板具有降低的厚度的要求,从而允许其在更薄的显示装置中的应用。然而,如果具有厚度超过60μm的基于聚乙烯醇的膜被用作以上用途,其在降低所述偏光片的厚度上有局限。因此,近来已经进行了许多研究以开发更薄的偏光片。例如,根据近来提出的用于制造薄偏光片的方法,通过以基于聚乙烯醇的树脂涂布基底膜并干燥所述基于聚乙烯醇的树脂而在基底膜上形成树脂层,且随后进行拉伸过程。在该方法中,使用结晶的基于酯的树脂或者无定形的基于酯的树脂作为所述基底膜。具体而言,使用结晶的基于酯的树脂,如结晶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树脂,或者无定形的基于酯的树脂,如无定形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树脂作为所述基底膜。
然而,如果使用结晶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树脂,拉伸率限于5倍,且如果使用无定形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树脂,拉伸率限于5.5倍。因此,可能无法进行高倍率拉伸过程,且因此在改进光学性能上有局限。此外,如果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树脂被用作上述用途,由于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树脂的结晶度高,且因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树脂的结构和性能以及在熔融溶液流延过程之后进行的拉伸过程的条件而需要高拉力,仅能够在约120℃至约170℃的高温下进行干拉伸过程。因此,为了在约120℃至约170℃的高温下进行干拉伸过程,可能需要额外的加热过程,或者可能增加过程的成本。此外,由于在基底膜上形成的聚乙烯醇膜具有约70℃至约80℃的玻璃化转变温度,在高温的干拉伸过程期间所述聚乙烯醇膜可能损坏或者其性能可能改变。
此外,如果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树脂被用作上述用途,由于由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树脂形成的基底膜难以拉伸,在使用硼酸水溶液的湿拉伸过程期间可能增加聚乙烯醇通过硼酸的交联,且在此情况下,拉伸率可能下降。此外,如果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树脂被用作上述用途,基于聚乙烯醇的膜可能在高倍率的拉伸过程期间粘附到基底膜上,且因此,可能难以在拉伸过程之后使偏光片与所述基底膜分离。
发明内容
【技术问题】
本公开的一方面可包含一种拉伸层压体,其可使用低温干拉伸过程,或者用硼酸水溶液的湿拉伸过程加工,以高拉伸倍率拉伸,且容易剥离。本公开的另一方面可提供一种通过使用所述拉伸层压体制造具有优异的光学性能和10μm以下的厚度的薄偏光片的方法,通过该方法制造的薄偏光片,以及包含该薄偏光片的偏光板。
【技术方案】
根据本公开的一个方面,拉伸层压体可通过拉伸包含以下的层压体而形成:未拉伸的热塑性聚氨酯膜;以及附着到所述热塑性聚氨酯膜的至少一个表面上的未拉伸的基于聚乙烯醇的膜,其中,所述基于聚乙烯醇的膜在拉伸后可具有10μm以下的厚度。
所述未拉伸的热塑性聚氨酯膜可在拉伸后具有4μm至70μm的厚度。例如,所述热塑性聚氨酯膜可具有6μm至70μm、6μm至56μm或9μm至35μm的厚度。
所述未拉伸的热塑性聚氨酯膜可具有约20℃至约60℃,例如,约30℃至约50℃的范围内的玻璃化转变温度(Tg),以及在室温(25℃)下约200MPa至约1500MPa,例如,约350MPa至约1300MPa的范围内的模量。所述未拉伸的热塑性聚氨酯膜可具有在室温(25℃)下约5N至约40N,例如约10N至约30N的范围内的断裂力。
根据本公开的另一个方面,制造薄偏光片的方法可包括:通过使未拉伸的基于聚乙烯醇的膜与未拉伸的热塑性聚氨酯膜的至少一个表面附着而形成层压体;以及拉伸所述层压体直到所述基于聚乙烯醇的膜具有10μm以下的厚度。
所述层压体的形成可包括通过使用其间的吸引力或者粘合剂而使所述未拉伸的热塑性聚氨酯膜和所述未拉伸的基于聚乙烯醇的膜彼此附着。
所述层压体的拉伸可以在20℃至80℃的温度范围内,在5倍至15倍的拉伸倍率下进行。例如,所述层压体的拉伸可以在具有1wt%至5wt%的硼酸浓度的硼酸水溶液中进行。或者,所述层压体的拉伸可以在20℃至80℃的温度范围内,以5倍至15倍的拉伸倍率使用干拉伸方法进行。
在所述层压体的拉伸之后,在垂直于拉伸方向的方向上测量的热塑性聚氨酯膜的宽度可以与在拉伸之前测量的热塑性聚氨酯膜的宽度相比减少30%至80%,且所述热塑性聚氨酯膜的厚度可以与其拉伸之前测量的所述热塑性聚氨酯膜的厚度相比减少30%至80%。
在所述层压体的拉伸之后,在拉伸的基于聚乙烯醇的膜和拉伸的热塑性聚氨酯膜之间的粘合力可以是2N/2cm以下,约0.1N/2cm至约2N/2cm,或约0.1N/2cm至约1N/2cm。
在所述层压体的拉伸之前,该方法可进一步包括以碘和二向色性染料中的一种以上使所述未拉伸的基于聚乙烯醇的膜染色。具体而言,该方法可进一步包括:使所述未拉伸的基于聚乙烯醇的膜溶胀;然后以碘和/或二向色性染料使所述未拉伸的基于聚乙烯醇的膜染色。
在所述层压体的拉伸之后,所述方法可进一步包括:从所述拉伸的热塑性聚氨酯膜分离所述拉伸的基于聚乙烯醇的膜。在此情况下,从所述拉伸的热塑性聚氨酯膜分离所述拉伸的基于聚乙烯醇的膜可以通过施加2N/2cm以下,例如,约0.1N/2cm至约2N/2cm的剥离力进行。
根据本公开的另一个方面,薄偏光片可以通过所述方法制造,并可以具有10μm以下的厚度,40%至45%的单透光率,99.9%以上的偏光度,以及由在所述薄偏光片的宽度方向上以规则的间距分布的10个点处测量的偏光度计算的标准差为0.002%以下。根据本公开的另一个方面,偏光板可包括所述薄偏光片。
【有益效果】
根据本公开,可以制造具有如下特征的薄偏光片,如通过低温干拉伸过程和使用硼酸水溶液的湿拉伸过程的可加工性、高拉伸倍率、优异的光学性能、以及10μm以下的厚度。
此外,根据本公开,热塑性聚氨酯膜和基于聚乙烯醇的膜可能不会在拉伸过程期间彼此分离,且在拉伸过程之后的分离过程期间膜的表面的损伤可以最小化。因此,拉伸过程的稳定性高。
附图说明
图1是图示说明了通过使用质构仪测量粘合力的方法的示意图。
图2是在高倍率拉伸期间对比实施例2的基于聚乙烯醇的膜破裂的图像。
具体实施方式
现将详述本公开的实施方式。但是,本公开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实施,且本公开不应该被解释为限于在此所述的具体实施方式。相反,提供这些实施方式从而使本公开全面彻底,并且向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充分表达了本公开的范围。
发明人反复进行研究,以制造具有如下特征的薄偏光片,如通过低温干拉伸过程和使用硼酸水溶液的湿拉伸过程的可加工性、高拉伸倍率、优异的光学性能、以及10μm以下的厚度。结果,发明人发现了上述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实现:使用热塑性聚氨酯膜作为基底膜,使基于聚乙烯醇的膜配置在所述基底膜上,并同时拉伸所述膜。基于此认识,发明人完成了本发明。
以下将更详细地描述发明人完成的本发明。
[拉伸层压体]
本公开的拉伸层压体是通过拉伸包含以下的层压体而形成:未拉伸的热塑性聚氨酯膜;以及附着到所述热塑性聚氨酯膜的至少一个表面上的未拉伸的基于聚乙烯醇的膜,其中,所述基于聚乙烯醇的膜在拉伸后具有10μm以下的厚度。
(热塑性聚氨酯膜)
在本公开中,在层压体中包含热塑性聚氨酯膜以防止在拉伸期间基于聚乙烯醇的膜的断裂。也就是说,使用热塑性聚氨酯膜作为基底膜。在此情况下,由于热塑性聚氨酯膜具有与基于聚乙烯醇的膜相似的热收缩特性,在拉伸后干燥所述基于聚乙烯醇的膜时,热塑性聚氨酯膜可能不会妨碍基于聚乙烯醇的膜的宽度方向的收缩,而是允许其在宽度方向上顺利的收缩。因此,可以进一步增加聚乙烯醇-碘络合物的取向度。
在拉伸之前,热塑性聚氨酯膜的厚度可以是从约20μm至约100μm、优选从约30μm至约80μm或者从约30μm至60μm的范围内。如果热塑性聚氨酯膜的厚度低于上述范围,在热塑性聚氨酯膜和基于聚乙烯醇的膜的堆叠体被拉伸时,热塑性聚氨酯膜可能不会充分地支持所述基于聚乙烯醇的膜从而导致如断裂的问题。如果所述热塑性聚氨酯膜的厚度高于上述范围,所述热塑性聚氨酯膜可具有高模量和低拉伸度,且因此可能妨碍在干燥过程期间的基于聚乙烯醇的膜的宽度方向上的收缩。在此情况下,作为终产物得到的偏光片可能具有差的光学性能。
虽然所述热塑性聚氨酯膜的厚度可以根据拉伸的量而变化,但优选所述热塑性聚氨酯膜的厚度可以是在拉伸之后4μm至70μm,例如,6μm至70μm,6μm至56μm,或9μm至35μm的范围内。在此情况下,所述热塑性聚氨酯膜可以有效地防止在高拉伸倍率拉伸基于聚乙烯醇的膜时,所述基于聚乙烯醇的膜的断裂。
所述热塑性聚氨酯膜的玻璃化转变温度可以优选地为约20℃至约60℃,例如约30℃至约50℃的范围内。如果作为基底膜的所述热塑性聚氨酯膜的玻璃化转变温度低于通常在70℃至80℃的范围内的基于聚乙烯醇的膜的玻璃化转变温度,所述热塑性聚氨酯膜与基于聚乙烯醇的膜相比可以在拉伸温度下相对软,且由此,所述基于聚乙烯醇的膜可以更容易地被拉伸。然而,如果所述热塑性聚氨酯膜的玻璃化转变温度太低,则在高拉伸率拉伸时,所述热塑性聚氨酯膜可能破裂。因此,优选所述热塑性聚氨酯膜具有在上述范围内的玻璃化转变温度。可以以差示扫描量热计(DSC)测量玻璃化转变温度。例如,可以通过以下步骤由DSC测量玻璃化转变温度:将约10mg的样品放入专用蒸盘中,密封该蒸盘,并在以恒定的加热速率加热该蒸盘的同时,绘制在材料的相变期间吸收和产生的热的量对温度的图。
优选地,在室温(25℃)下所述热塑性聚氨酯膜的模量可以是200MPa至1500MPa,例如,350MPa至1300MPa的范围内。如果所述热塑性聚氨酯膜的模量大于上述范围,可能难以高倍率拉伸,且如果所述热塑性聚氨酯膜的模量小于上述范围,在拉伸期间断裂的可能性高。在此,模量是指根据JIS-K6251-1通过将样品的两端固定,在垂直于膜厚度方向上施加力,并测量相对于应变的每单位面积的应力而测量的值。例如,可以使用如Zwick/Roell制的Z010UTM的测试仪用于该测量。
所述热塑性聚氨酯膜可具有在室温(25℃)下约5N至约40N,优选约10N至约30N的范围内的断裂力。如果所述热塑性聚氨酯膜的断裂力大于上述范围,可能难以高倍率拉伸,且如果所述热塑性聚氨酯膜的断裂力小于上述范围,在拉伸期间断裂的可能性高。在此,断裂力是指在热塑性聚氨酯膜开始断裂时的时间点处,施加到热塑性聚氨酯膜的力或者热塑性聚氨酯膜的拉伸力,并可以使用如Zwick/Roell制的Z010UTM的测试仪进行该测量。
在所述热塑性聚氨酯膜在室温(25℃)下以6倍的拉伸倍率通过干拉伸方法拉伸时,热塑性聚氨酯膜的拉伸力可以是从约5N至约200N,优选从约10N至约100N的范围内。此外,在所述热塑性聚氨酯膜在52℃下以6倍的拉伸倍率通过湿拉伸方法拉伸时,热塑性聚氨酯膜的拉伸力可以是从约1N至约100N,优选从约2N至约80N的范围内。如果所述热塑性聚氨酯膜的拉伸力大于上述范围,可能难以高倍率拉伸,且如果所述热塑性聚氨酯膜的拉伸力小于上述范围,在拉伸期间断裂的可能性高。所述拉伸力是指拉力,且可以是,例如,通过如Zwick/Roell制的Z010UTM的测试仪测量。
(基于聚乙烯醇的膜)
附着到所述热塑性聚氨酯膜的至少一个表面上的基于聚乙烯醇的膜可以在经过如染色过程和拉伸过程的过程之后被用作薄的基于聚乙烯醇的膜。可以不受限制地使用包含聚乙烯醇树脂或者其衍生物的任何膜作为所述基于聚乙烯醇的膜。聚乙烯醇树脂的衍生物的非限制性实例可包括聚乙烯醇缩甲醛树脂和聚乙烯醇缩乙醛树脂。此外,可以使用在现有技术中作为用于制造偏光片的膜而使用的任何商业上可用的基于聚乙烯醇的膜,如Japan Synthetic Rubber制的M2000、M2001、M2005、M3000和M6000,以及Kurary制的P30、PE20、PE30和PE60作为所述基于聚乙烯醇的膜。
在拉伸之前,基于聚乙烯醇的膜的厚度可以是约60μm以下,例如,从约5μm至约60μm,优选从约10μm至40μm的范围内。如果所述基于聚乙烯醇的膜太薄,在所述基于聚乙烯醇的膜形成层压体的层并进行拉伸过程时,所述基于聚乙烯醇的膜可能容易断裂。另一方面,如果所述基于聚乙烯醇的膜太厚,可能增加最终的偏光片的厚度,且由此可能难以制造具有10μm以下厚度的薄偏光片。
在拉伸之后,基于聚乙烯醇的膜可以具有约10μm以下,例如,约1μm至约10μm,优选从约3μm至8μm的薄的厚度。所述基于聚乙烯醇的膜可以附着到所述热塑性聚氨酯膜的一个表面或者所述热塑性聚氨酯膜的两个表面,且可以随后被拉伸到10μm以下的厚度。
所述基于聚乙烯醇的膜可以具有约1000至约10000,优选约1500至约5000范围内的聚合度。然而,所述基于聚乙烯醇的膜并不限于此。如果所述基于聚乙烯醇的膜的聚合度在上述范围内,基于聚乙烯醇的膜的分子可以自由移动并可以顺利地与碘或二向色性染料混合。
此外,所述基于聚乙烯醇的膜可以是由碘或二向色性染料染色的膜。例如,所述基于聚乙烯醇的膜可以是通过溶胀过程和染色过程处理的膜。
[制造薄偏光片的方法]
制造本公开的薄偏光片的方法包括:通过使未拉伸的基于聚乙烯醇的膜与未拉伸的热塑性聚氨酯膜的至少一个表面附着而形成层压体;以及拉伸所述层压体直到所述基于聚乙烯醇的膜具有10μm以下的厚度。
(层压体的形成)
在本公开中,使所述基于聚乙烯醇的膜和所述热塑性聚氨酯膜附着的方法没有限制。例如,所述层压体可以如下形成:使用于形成所述基于聚乙烯醇的膜的成形材料通过在现有技术中公知的涂布法,如杆式涂布法、反向涂布法、凹版涂布法、旋涂法、丝网涂布法、流动涂布法(fountain coating method)、喷涂法或间歇涂布法施加到所述热塑性聚氨酯膜上;并干燥所述成形材料。在另一个实例中,所述层压体可以如下形成:使用于形成热塑性聚氨酯膜的成形材料和用于形成基于聚乙烯醇的膜的成形材料供应至在现有技术中常规使用的共挤出机中;且在共挤出期间适当地控制所述热塑性聚氨酯膜的厚度和所述基于聚乙烯醇的膜的厚度。
此外,在本公开中,所述层压体可以通过以下形成:通过使用粘合剂使所述热塑性聚氨酯膜和所述基于聚乙烯醇的膜彼此附着。在此情况下,所述粘合剂的成分没有限制。例如,可以使用现有技术中已知的任何一种粘合剂。例如,所述粘合剂可以是水性粘合剂或者紫外(UV)固化的粘合剂。
更具体而言,所述粘合剂可以是包含选自基于聚乙烯醇的树脂、丙烯酸树脂和基于乙酸乙烯酯的树脂中的至少一种的水性粘合剂。
或者,所述粘合剂可以是包含具有丙烯酰基基团和羟基基团的基于聚乙烯醇的树脂的水性粘合剂。所述具有丙烯酰基基团和羟基基团的基于聚乙烯醇的树脂可以具有约500至约1800的范围内的聚合度。
或者,所述粘合剂可以是包含具有乙酰乙酰基的基于聚乙烯醇的树脂以及基于胺的金属化合物交联剂的水性粘合剂。在通过向具有乙酰乙酰基的基于聚乙烯醇的树脂添加基于胺的金属化合物交联剂形成的粘合剂的情况下,在粘合剂硬化时,在所述基于胺的金属化合物交联剂和所述基于聚乙烯醇的树脂的乙酰乙酰基之间发生交联反应,从而使得在硬化后,粘合剂的耐水性显著地提高。结果是,在湿拉伸过程中,可以使溶于水中的粘合剂的量最小化,且因此所述粘合剂可以有用地用于湿拉伸工艺中。
更具体而言,本公开的粘合剂可以是包含具有乙酰乙酰基的基于聚乙烯醇的树脂和基于胺的金属化合物交联剂的水性溶液,且所述水性溶液可以具有约4.5至约9的pH值。如果所述粘合剂的pH值是在上述范围内,则所述粘合剂可具有改进的耐储存性能,以及在高湿度环境下的耐久性。所述粘合剂的pH值可以通过向水性溶液中添加酸,如硝酸、盐酸、硫酸或醋酸而调节。
在本公开中,所述粘合剂可以包含100重量份的含有乙酰乙酰基的基于聚乙烯醇的树脂和1重量份至50重量份的基于胺的金属化合物交联剂。
只要该基于聚乙烯醇的树脂具有乙酰乙酰基,则所述基于聚乙烯醇的树脂的聚合度和皂化度没有限制。然而,优选地所述基于聚乙烯醇的树脂具有200至4000范围内的聚合度和70mol%至99.9mol%范围内的皂化度。考虑到分子自由运动和成分的顺利混合,优选地所述基于聚乙烯醇的树脂具有1,500至2,500范围内的聚合度和90mol%至99.9mol%范围内的皂化度。在此情况下,优选地所述基于聚乙烯醇的树脂具有0.1mol%至30mol%的范围内的乙酰乙酰基含量。如果所述乙酰乙酰基含量在上述范围内,则所述基于聚乙烯醇的树脂可以顺利地与所述基于胺的金属化合物交联剂反应,且所述粘合剂的耐水性可充分高。
所述基于胺的金属化合物交联剂可以是具有与基于聚乙烯醇的树脂反应的官能团的水溶性交联剂。在此方面,所述基于胺的金属化合物交联剂可以是具有基于胺的配体的金属络合物。在所述金属配合物中作为中央金属而包含的金属可以是过渡金属,如锆(Zr)、钛(Ti)、铪(Hf)、钨(W)、铁(Fe)、钴(Co)、镍(Ni)、钌(Ru)、锇(Os)、铑(Rh)、铱(IR)、钯(Pd)、或铂(Pt)。任何具有至少一个胺基团,如伯胺、仲胺(二胺)、叔胺、或氢氧化铵的物质可以作为配体结合到所述中央金属。基于100重量份的基于聚乙烯醇的树脂,所述基于胺的金属化合物交联剂的含量可以是从1重量份到50重量份的范围内。在此情况下,所述粘合剂可以具有充分的粘合力,且可以改进所述粘合剂的耐储存性能(有效期限)。
在本公开的粘合剂中,优选具有乙酰乙酰基的基于聚乙烯醇的树脂可具有约1wt%至约10wt%的范围内的固含量。如果所述基于聚乙烯醇的树脂的固含量小于1wt%,可能无法得到充分的耐水性,且可能无法有效地降低在拉伸过程中断裂的可能性。另一方面,如果所述基于聚乙烯醇的树脂的固含量超过10wt%,加工性可能降低,且在剥离基于聚乙烯醇的膜时可能损坏所述基于聚乙烯醇的膜的表面。
或者,所述粘合剂可以是UV-固化粘合剂。例如,所述粘合剂可以是包含其中均聚物具有120℃以上的玻璃化转变温度的第一环氧化合物,其中均聚物具有60℃以下的玻璃化转变温度的第二环氧化合物,以及阳离子光聚合引发剂的UV固化粘合剂。具体而言,所述UV固化粘合剂可以包含100重量份的其中均聚物具有120℃以上的玻璃化转变温度的第一环氧化合物,30重量份至100重量份的其中均聚物具有60℃以下的玻璃化转变温度的第二环氧化合物,以及0.5重量份至20重量份的阳离子光聚合引发剂。
在此,环氧化合物是指在分子中具有至少一个环氧基团,例如,在分子中至少两个环氧基团的化合物,且所述环氧化合物可以是单体、聚合物、树脂或其组合。在本公开中,例如,所述环氧化合物可以是树脂。
可以不受特别限制地使用所述第一环氧化合物,只要第一环氧化合物是其中均聚物具有120℃以上的玻璃化转变温度的环氧化合物即可。例如,可以使用其中均聚物具有120℃以上的玻璃化转变温度的脂环族环氧化合物和/或芳香族环氧化合物作为根据本公开的所述第一环氧化合物。所述其中均聚物具有120℃以上的玻璃化转变温度的环氧化合物的具体实例可包括3,4-环氧环己基甲基-3,4'-环氧环己烷羧酸酯、乙烯基环己烯二氧化物、二环戊二烯二氧化物、双(环氧环戊基)醚、基于双酚A的环氧化合物、和基于双酚F的环氧化合物。更优选地,所述第一环氧化合物的均聚物具有约120℃至约200℃的玻璃化转变温度。
其次,可以不受特别限制地使用所述第二环氧化合物,只要第二环氧化合物是其中均聚物具有60℃以下的玻璃化转变温度的环氧化合物即可。所述第二环氧化合物实例可包括脂环族环氧化合物和脂肪族环氧化合物。所述脂环族环氧化合物可以是双官能的环氧化合物,即,具有两个环氧基团的化合物。例如,所述脂环族环氧化合物可以是其中两个环氧基团都是脂环族环氧基团的化合物。然而,所述脂环族环氧化合物并不限于此。所述脂肪族环氧化合物可以是不具有脂环族环氧基团而是具有脂肪族环氧基团的环氧化合物。所述脂肪族环氧化合物的实例可包括:脂肪族多元醇的聚缩水甘油醚;脂肪族多元醇-环氧烷烃加成物的聚缩水甘油醚(polyglycidyl ether of an aliphatic polyalcohol-alkyleneoxide adduct);脂肪族多元醇和脂肪族多元酸的聚酯多元醇的聚缩水甘油醚;脂肪族多元酸的聚缩水甘油醚;脂肪族多元醇和脂肪族多元羧酸的聚酯多元羧酸的聚缩水甘油醚;通过丙烯酸缩水甘油酯或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的乙烯基聚合得到的二聚体、低聚物或聚合物;以及通过丙烯酸缩水甘油酯或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与其他的基于乙烯基的单体的乙烯基聚合得到的低聚物或聚合物。例如,所述脂肪族环氧化合物可以是脂肪族多元醇或脂肪族多元醇-环氧烷烃加成物的聚缩水甘油醚。然而,所述脂肪族环氧化合物并不限于此。
本公开的所述第二环氧化合物可包含一个以上的缩水甘油醚基团。例如,本公开的第二环氧化合物可包括选自1,4-环己烷二甲醇二缩水甘油醚、1,4-丁二醇二缩水甘油醚、1,6-己二醇二缩水甘油醚、新戊基二缩水甘油醚、间苯二酚二缩水甘油醚、二乙二醇二缩水甘油醚、乙二醇二缩水甘油醚、三羟甲基丙烷三缩水甘油醚、正丁基缩水甘油醚、2-乙基己基缩水甘油醚、苯基缩水甘油醚、和邻甲苯基缩水甘油醚中的至少一种。
更优选地,所述第二环氧化合物的均聚物具有约0℃至约60℃的玻璃化转变温度。
在本公开的非限制性实施例中,所述环氧化合物可包括具有至少一个环氧化的脂环族基团的第一环氧化合物和具有至少一个缩水甘油醚基团的第二环氧化合物的组合。优选地,所述第一环氧化合物和所述第二环氧化合物的重量比可以是约1:1至约3:1,更优选1:1至2:1,最优选1:1。
在所述热塑性聚氨酯膜和所述基于聚乙烯醇的膜通过使用上述粘合剂彼此附着且并未拉伸时,粘合层的厚度可以是从约20nm至约4000nm,优选从约20nm至约1000nm,最优选从约20nm至约500nm的范围内。在层压体拉伸之后,粘合层的厚度可以是从约10nm至约1,000nm、优选从约10nm至约500nm、更优选从约10nm至约200nm的范围内。如果在拉伸前和拉伸后所述粘合层的厚度在上述范围内,则在拉伸和干燥过程后可以不受损伤地剥离所述基于聚乙烯醇的膜。
或者,在本公开中,所述层压体可以通过以下形成:使所述热塑性聚氨酯膜和所述基于聚乙烯醇的膜在不使用任何介质材料的情况下通过在所述热塑性聚氨酯膜和所述基于聚乙烯醇的膜之间的吸引力彼此附着。如上所述,如果所述热塑性聚氨酯膜和所述基于聚乙烯醇的膜在不使用任何介质材料的情况下通过其间的吸引力彼此附着,则在拉伸后可以容易地分离所述热塑性聚氨酯膜和所述基于聚乙烯醇的膜。也就是说,由于低剥离力,在分离期间可能不会损伤所述基于聚乙烯醇的膜,且由此可能不会劣化光学性能,如所述基于聚乙烯醇的膜的偏光度。
此外,如果所述热塑性聚氨酯膜和所述基于聚乙烯醇的膜在不使用任何介质材料的情况下通过其间的吸引力彼此附着,可以制造出具有一致性的薄偏光片,且可以在没有偏差,如膜破裂的情况下稳定地进行拉伸过程。
在如上所述的其中所述热塑性聚氨酯膜和所述基于聚乙烯醇的膜通过其间的吸引力彼此附着的情况下,热塑性聚氨酯膜或基于聚乙烯醇的膜的一侧或两侧可以在附着过程之前经过表面处理,从而改进所述热塑性聚氨酯膜和所述基于聚乙烯醇的膜之间的吸引力。在此情况下,所述表面处理可以使用本领域中公知的方法进行,如电晕处理法、等离子体处理法、或者使用强碱,如NaOH或KOH的水性溶液的表面改性处理法。
(层压体的拉伸)
在通过使所述基于聚乙烯醇的膜和所述热塑性聚氨酯膜附着以形成层压体之后,拉伸所述层压体。此时,优选地,拉伸所述层压体直到所述基于聚乙烯醇的膜的厚度为10μm以下,例如,约1μm至约10μm或者约3μm至约8μm。
在本公开中,拉伸所述层压体的方法没有限制。例如,所述层压体可以在纵向方向(机器方向MD)或者横向方向TD上被单轴拉伸。此外,所述层压体可以在横向方向TD上被拉伸,同时引起在机器方向MD上的该层压体的收缩。在横向方向TD上拉伸层压体的方法的实例可包括其中所述层压体的一端被固定在拉幅机(tenter)上的固定端单轴拉伸法。在机器方向MD上拉伸所述层压体的方法的实例可包括辊间拉伸法、挤出拉伸法、以及自由端单轴拉伸法。此外,该层压体可以在多个步骤中被拉伸,或者可以通过双轴拉伸法或者倾斜拉伸法拉伸。
可以使用湿拉伸法进行所述拉伸过程。在此情况下,与使用干拉伸法的情况相比,在所述基底膜(热塑性聚氨酯膜)和所述基于聚乙烯醇的膜的表面之间的粘合力相对高,且因此可以稳定地进行所述拉伸过程。可以使用硼酸水溶液进行所述湿拉伸法,且在此情况下,优选所述硼酸水溶液具有约1.0wt%至约5.0wt%的范围内的硼酸含量。如果使用上述的硼酸水溶液进行所述拉伸过程,可能因硼酸的交联而降低基于聚乙烯醇(PVA)的膜的断裂可能性,并可以稳定地进行所述拉伸过程。此外,可以抑制在湿过程中容易发生的基于聚乙烯醇的膜的卷曲。
通常,通过如水洗、溶胀、染色、清洁、拉伸、补色(complementary coloring)和干燥的过程制造偏光装置。在本公开中,可以使用硼酸水溶液进行所述清洁过程和拉伸过程。优选使用具有约0.1wt%至约2.5wt%、更优选约0.5wt%至约2.0wt%的硼酸含量的硼酸水溶液进行所述清洁过程。优选使用具有约1.0wt%至约5.0wt%、更优选约1.5wt%至约4.5wt%的硼酸含量的硼酸水溶液进行所述拉伸过程。
可以在20℃至80℃的温度下以5倍至15倍的拉伸比,优选在40℃至60℃或45℃至55℃的温度下以5倍至12倍或6倍至9倍的拉伸比使用湿拉伸方法进行所述拉伸过程。
所述拉伸过程可以与染色过程和交联过程中的一种以上一起进行,其中,所述染色过程中,基于聚乙烯醇的膜以碘和/或二向色性染料染色,且所述交联过程中,基于聚乙烯醇的膜在染色过程后以碘和/或二向色性染料交联。
在本公开中,使用热塑性聚氨酯膜作为基底膜。在此情况下,可以在低温下进行干拉伸过程,且由此,可以减少额外的加热器的使用。因此,可以减少用于进行过程所需的能量,并由此可以减少制造成本。
具体而言,在现有技术的制造薄偏光片的方法中,在拉伸过程中使用如结晶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膜或者无定形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膜的基底膜。然而,在此情况下,难以以高拉伸比进行拉伸过程。此外,拉伸后,难以从基底膜剥离基于聚乙烯醇的树脂,因此在剥离时可能损坏偏光片。此外,由于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的结构和用于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的加工条件,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具有高结晶度并需要高的拉伸力。因此,难以在低温下拉伸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且因此仅能在从约120℃至约170℃的范围内的高温下使用干拉伸方法。
因此,如果使用结晶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膜或者无定形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膜作为基底膜,可能额外需要用于形成高温加工条件的加热器,且可能通过这样的加热器消耗大量的不必要的能量。这样的用于加热的额外的加热器和能量消耗可能增加薄偏光片的制造成本。此外,为了控制加热器还可能需要额外的努力,且过程可能变得复杂。特别地,如果使用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膜作为基底膜,可能不能得到高拉伸比。
然而,在本公开中,使用热塑性聚氨酯膜作为基底膜。因此,有可能在约20℃至约80℃,优选50℃至80℃的低温下进行干拉伸过程。因此,与现有技术中的情况相比,可以以更少量的能量简单地进行拉伸,且因此可以减少制造成本。
此外,在本公开中,由于使用热塑性聚氨酯膜作为基底膜,可以进行高比例拉伸过程,从而容易地制造具有10μm以下的厚度的薄偏光片。
更具体而言,如果使用如现有技术中的结晶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膜或者无定形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膜作为基底膜,仅能得到约5倍至5.5倍的拉伸比。然而,如果使用热塑性聚氨酯膜,可以得到约5倍至15倍,例如,5倍至12倍或6倍至9倍的拉伸比。也就是说,根据本公开,由于高拉伸比成为可能,因此可以制造出与现有技术的偏光片相比具有更高偏光度的偏光片。
在本公开的制造薄偏光片的方法的拉伸过程中,层压体可以以这样的方式拉伸,在垂直于拉伸方向的方向中的热塑性聚氨酯膜的宽度优选减少约30%至约80%或约30%至约70%,且热塑性聚氨酯膜的厚度可以优选减少约30%至约80%或约30%至约70%。在此情况下,在拉伸过程和随后的干燥过程期间,在被拉伸并降低宽度时聚合物膜和基于聚乙烯醇的膜可以有相似的行为,且因此可以增加聚乙烯醇-碘络合物的取向度。
在制造偏光片的方法的拉伸过程中拉伸所述层压体之后,在基于聚乙烯醇的膜和热塑性聚氨酯膜之间的粘合力可以是2N/2cm以下,优选约0.1N/2cm至约2N/2cm,更优选约0.1N/2cm至约1N/2cm。如果粘合力在上述范围内,在拉伸过程之后的更晚的分离过程中,表面损伤可以最小化。在本公开的制造薄偏光片的方法中,如果在基于聚乙烯醇的膜和热塑性聚氨酯膜之间形成粘合层,则该粘合层也可在拉伸过程中被拉伸,且因此粘合层的厚度可以降低至原厚度的约10%至约50%。结果是,在基于聚乙烯醇的膜和热塑性聚氨酯膜之间的粘合力可以降低至2N/2cm以下,且因此基于聚乙烯醇的膜和热塑性聚氨酯膜可以容易地彼此分离。
在此,粘合力是指由2-cm宽的样品膜测量的值。具体而言,如图1中所示,在层压体的基于聚乙烯醇的膜A固定到夹具H之后,在通过在垂直于层压体表面的方向上施加力而使基于聚乙烯醇的膜A从热塑性聚氨酯膜B剥离的同时测量粘合力。此时,使用Stable MicroSystems制的质构仪(型号名:TA-XT Plus)作为测量工具。
(其他过程)
制造本公开的薄偏光片的方法可进一步包括在拉伸过程之前以碘和/或二向色性染料使基于聚乙烯醇的膜染色的过程。例如,在拉伸过程之前,所述基于聚乙烯醇的膜可以经受溶胀过程和随后的染色过程,其中,所述基于聚乙烯醇的膜以碘和/或二向色性染料染色。
在此情况下,可以进行该溶胀过程以助于碘和/或二向色性染料在未拉伸的基于聚乙烯醇的膜中的吸附和扩散,并改进所述未拉伸的基于聚乙烯醇的膜的拉伸性能。例如,在所述溶胀过程中,可以在具有25℃至30℃的温度的纯水中浸泡所述未拉伸的基于聚乙烯醇的膜或未拉伸的层压体5秒至30秒,优选10秒至20秒。然而,溶胀过程并不限于此。可以进行所述溶胀过程直到所述未拉伸的基于聚乙烯醇的膜具有约36%至约44%,优选约38%至约42%的范围内的溶胀度。如果所述未拉伸的基于聚乙烯醇的膜具有上述范围内的溶胀度,则最终制造的薄膜偏光片的光学性能,如偏光度是优异的。溶胀度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溶胀后的基于聚乙烯醇的膜的重量–溶胀前的基于聚乙烯醇的膜的重量)/溶胀前的基于聚乙烯醇的膜的重量}×100。
可以通过使未拉伸的基于聚乙烯醇的膜或者包含所述未拉伸的基于聚乙烯醇的膜的未拉伸的层压体放入染色浴(其中包含具有碘和/或二向色性染料的染色溶液)中,或者通过将具有碘和/或二向色性染料的染色溶液施加到未拉伸的基于聚乙烯醇的膜而进行干燥过程。在此情况下,通常可以使用水作为染色溶液的溶剂。然而,在染色溶液中也可以包含与水相容的任何其他溶剂。基于100重量份的溶剂,在所述染色溶液中的碘和/或二向色性染料的含量可以是在约0.06重量份至约0.25重量份的范围内。除了碘和/或二向色性染料,在染色溶液中还可以额外包括助剂以改进染色效率。所述助剂可以是碘化物,如碘化钾、碘化锂、碘化钠、碘化锌、碘化铝、碘化铅、碘化铜、碘化钡、碘化钙、碘化锡、碘化钛或其混合物。基于100重量份的溶剂,在所述染色溶液中的助剂的含量可以是在约0.3重量份至约2.5重量份的范围内。优选地,所述碘与碘化物的重量比可以是从约1:5至约1:10的范围内。此外,可以在约25℃至约40℃的温度下进行干燥过程持续约30秒至约120秒的染色浴浸泡时间段。然而,干燥过程并不限于此。
在制造薄偏光片的方法中,如果需要,所述层压体可以在拉伸过程之后经受干燥过程。在此情况下,考虑到将要形成的薄偏光片的光学性能,可以在约20℃至约100℃,优选40℃至90℃的温度下进行干燥过程,持续约1分钟至约10分钟的干燥时间段。然而,干燥过程并不限于此。进行干燥过程以去除聚乙烯醇的表面和内部的水汽,从而防止因水汽引起的在制造偏光板的过程中产生的基于聚乙烯醇的偏光片的物理性能劣化。此外,干燥过程引起了在溶胀过程之后基于聚乙烯醇的膜的平滑的宽度上的收缩,从而增加了聚乙烯醇-碘络合物的取向度和偏光片的偏光度。
在制造薄偏光片的方法中,如果需要,可以进行分离过程以在溶胀过程之后使基于聚乙烯醇的膜从热塑性聚氨酯膜分离。可以进行所述分离过程以通过对基于聚乙烯醇的膜施加低剥离力而从所述热塑性聚氨酯膜分离所述基于聚乙烯醇的膜。所述剥离力可以优选为约2N/2cm以下,例如,约0.1N/2cm至约2N/2cm或约0.1N/2cm至约1N/2cm。在本公开中,由于剥离力低,可以在不必使用额外的过程或者机器的情况下容易地分离所述两种膜,且在分离过程中,所述基于聚乙烯醇的膜可以受到较少的损伤。因此,所述基于聚乙烯醇的膜的光学性能可以是优异的。
在本公开的薄偏光片的制造方法中,可以进行本领域中公知的过程,如片对片过程、片对辊过程、或者辊对辊过程。可以使用裁切到预定尺寸的片状的膜作为原材料进行所述片对片过程。可以使用卷绕在辊上的长膜作为原材料和裁切到预定尺寸的片状的膜作为另一原材料进行所述片对辊过程。可以使用一辊量的膜作为原材料进行所述辊对辊过程。考虑到过程的连续性和生产率,可以使用辊对辊过程。
例如,本公开的制造偏光片的方法可以包括:在打开(unwinding)未拉伸的热塑性聚氨酯膜的辊和未拉伸的基于聚乙烯醇的膜的辊时,通过使未拉伸的热塑性聚氨酯膜和未拉伸的基于聚乙烯醇的膜彼此附着而形成层压体的过程;拉伸所述层压体直到基于聚乙烯醇的膜具有10μm以下的厚度的过程;以及从所述热塑性聚氨酯膜分离所述基于聚乙烯醇的膜的过程。
在此情况下,在未拉伸的热塑性聚氨酯膜和未拉伸的基于聚乙烯醇的膜彼此附着之后,该膜可以被再卷绕以作为层压体辊,然后在打开所述层压体辊的同时被拉伸,或者该膜可以不经再卷绕而直接被拉伸。
在所述分离过程中,可以在膜表面之间插入如剥离辊的剥离工具的同时使所述热塑性聚氨酯膜和所述基于聚乙烯醇的膜彼此分离,然后分离的膜可以绕着辊被分别卷绕。
[薄偏光片和偏光板]
通过上述方法制造的薄偏光片具有约10μm以下,优选约1μm至约10μm,更优选约3μm至约8μm的薄的厚度。虽然所述薄偏光片具有薄的厚度,但所述薄偏光片具有约40%至约45%的范围内的单透光率,以及99.0%以上,优选99.5%以上,更优选99.7%以上,更优选99.9%以上的范围内的偏光度。
通过上述方法制造的本公开的偏光片具有横向偏光上的高一致性。具体而言,在偏光片的宽度方向上在位于规则间距的10个点处测量的偏光度的标准差为0.002%以下。
在本公开中,可以通过使保护膜附着到所述偏光片的一侧或两侧表面上而形成偏光板。在此情况下,偏光板的结构没有特别限制,只要该偏光板包含本公开的偏光片。例如,所述偏光板可以具有偏光片/保护膜、保护膜/偏光片、或者保护膜/偏光片/保护膜的结构。
保护膜支撑并保护所述偏光片,并可以由本领域中公知的材料形成。保护膜的非限制性实例可包括基于纤维素的膜、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PET)膜、环烯烃聚合物(COP)膜、和丙烯酸膜。考虑到光学性能、耐久度和经济效益,可以使用丙烯酸膜作为保护膜。
可以通过本领域中公知的过程,如片对片过程、片对辊过程、或者辊对辊过程制造偏光板。例如,可以使用辊对辊过程。通过使偏光片和保护膜通过辊对辊过程附着而制造偏光板的方法是本领域公知的,因而在此省略其具体说明。如果通过辊对辊过程制造偏光板,可以得到一大辊的偏光板。
所述偏光板可以包括延迟膜以补偿光学相差。在本公开中,延迟膜并没有特殊类型的限制。例如,可以根据不同的液晶类型使用在现有技术中通常使用的任何一种延迟膜。
除了延迟膜以外,所述偏光板可以进一步包括任何其他的功能性光学层,如亮度增强膜、底漆层、硬涂布层、防眩光层、减反射层、或者用于附着到液晶面板的粘结层等。形成这样的光学层的方法没有限制。例如,可以使用现有技术中已知的方法。
本公开的偏光板可以用于不同的显示装置中。例如,所述偏光板可以应用到不同的显示装置,如液晶显示器(LCD)和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显示器中。
【发明方式】
以下将通过实施例更详细地描述本公开的实施方式。
实施例1
通过使30μm的Kuraray制的PE30级PVA膜附着到60μm厚的热塑性聚氨酯膜的两侧而形成层压体。通过使二苯甲烷二异氰酸酯、1,4-丁二醇、新戊二醇和己二酸反应而形成热塑性聚氨酯膜。所述热塑性聚氨酯膜具有在25℃下1000MPa的模量和30N的断裂力,以及40℃玻璃化转变温度。在25℃的纯水中对该层压体进行溶胀过程15秒,然后在25℃下、0.3wt%的碘溶液中对该层压体进行染色过程60秒。之后,在25℃,1wt%的硼酸溶液中对该层压体进行清洁过程15秒,并在52℃,2.5wt%的硼酸溶液中对该层压体进行拉伸过程,从而以7倍的拉伸比拉伸该层压体。在拉伸过程之后,在5wt%的碘化钾(KI)溶液中对拉伸的层压体进行补色过程(complementary coloring process),并在80℃的烘箱中进行干燥过程5分钟。在干燥过程之后,使所述PVA膜从所述热塑性聚氨酯膜剥离。以此方式,制造薄偏光片。
实施例2
通过使30μm的Kuraray制的PE30级PVA膜附着到30μm厚的热塑性聚氨酯膜的两侧而形成层压体。通过使二苯甲烷二异氰酸酯、1,4-丁二醇、新戊二醇和己二酸反应而形成热塑性聚氨酯膜。所述热塑性聚氨酯膜具有在25℃下900MPa的模量和24N的断裂力,以及40℃玻璃化转变温度。在25℃的纯水中对该层压体进行溶胀过程15秒,并在0.3wt%、在25℃的碘溶液中对该层压体进行染色过程60秒。之后,在25℃,1wt%的硼酸溶液中对该层压体进行清洁过程15秒,并在52℃,2.5wt%的硼酸溶液中对该层压体进行拉伸过程,从而以7倍的拉伸比拉伸该层压体。在拉伸过程之后,在5wt%的碘化钾(KI)溶液中对拉伸的层压体进行补色过程(complementary coloring process),并在80℃的烘箱中进行干燥过程5分钟。在干燥过程之后,使所述PVA膜从所述热塑性聚氨酯膜剥离。以此方式,制造薄偏光片。
实施例3
通过使具有5wt%的乙酰乙酰基含量的聚乙烯醇(平均聚合度:2000,皂化度:94%,Japan synthetic Rubber制)溶于纯水中而制备4wt%的水溶液。基于100重量份的聚乙烯醇,以6.7重量份的量向所述溶液中添加钛胺络合物交联剂(产品名:TYZOR TE,杜邦制),并搅拌该溶液以形成粘合剂。通过以下形成层压体:使粘合剂施加到40μm厚的热塑性聚氨酯膜的两侧,向40μm厚的热塑性聚氨酯膜的两侧附着20μm的Japan Synthetic Rubber制的M2000级PVA膜,并使所述膜通过层压机。通过使二苯甲烷二异氰酸酯、1,4-丁二醇、新戊二醇和己二酸反应而形成热塑性聚氨酯膜。所述热塑性聚氨酯膜具有在25℃下950MPa的拉伸模量和18N的断裂力,以及39℃玻璃化转变温度。在25℃的纯水中对该层压体进行溶胀过程15秒,并在0.3wt%、在25℃的碘溶液中对该层压体进行染色过程60秒。之后,在25℃,1wt%的硼酸溶液中对该层压体进行清洁过程15秒,并在52℃,2.5wt%的硼酸溶液中对该层压体进行拉伸过程,从而以7倍的拉伸比拉伸该层压体。在拉伸过程之后,在5wt%的碘化钾(KI)溶液中对拉伸的层压体进行补色过程(complementary coloring process),并在80℃的烘箱中进行干燥过程5分钟。在干燥过程之后,使所述PVA膜从所述热塑性聚氨酯膜剥离。以此方式,制造薄偏光片。
对比实施例1
除了通过使基于PVA的聚合物膜附着到40μm厚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膜(MGC制的NOVA-Clear SG007级)的两侧以形成层压体,并使该层压体以4.8倍的拉伸比拉伸以外,以与实施例1中相同的方式制造具有8.6μm厚度的薄偏光片。
对比实施例2
除了通过使基于PVA的聚合物膜附着到40μm厚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膜(MGC制的NOVA-Clear SG007级)的两侧以形成层压体,并使该层压体以6倍以上的拉伸比拉伸以外,以与实施例1中相同的方式制造薄偏光片。然而,不可能实现高拉伸比,且如图2所示,基于PVA的聚合物膜损坏。
实验实施例1-宽度、厚度和剥离力的比较
在实施例1至3和对比实施例1中,在拉伸前和拉伸后以常规尺子测量基底膜和PVA膜的宽度,并在拉伸前和拉伸后以厚度测量工具(TESA Mu-hite Electronic HeightGauge 100mm)测量其厚度。测量结果如下表1中所示。
以质构仪(型号名:TA-XT Plus,制造商:Stable Micro Systems)测量在实施例1至3和对比实施例1中制造的薄偏光片的剥离力,且测量结果如下表1中所示。
[表1]
在表1中,PVA膜是指基于聚乙烯醇的膜,TPU膜是指热塑性聚氨酯膜,且PET膜是指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膜。
如表1中所示,与对比实施例1不同,在实施例1至3中,基底膜和基于聚乙烯醇的膜的宽度收缩行为相似。此外,与在对比实施例1中制造的薄偏光片不同,在实施例1至3中制造的薄偏光片具有10μm以下的厚度并以2N/2cm以下的剥离力(粘合力)容易地分离。
实验实施例2-光学性能的比较
以JASCO V-7100分光光度计测量在实施例1至3和对比实施例1中制造的薄偏光片的光学性能,且测量结果如下表2中所示。在表2中,单透光度是指单偏光片的透光度,且偏光度是[(Tp-Tc)/(Tp+Tc)]0.5,其中,Tp是指两个偏光片的平行透光度,且Tc是指两个偏光片的垂直透光度。
此外,单色a和b是指通过使用色差计由单偏光片测量的颜色,且垂直色a和b是指通过使用色差计由一对其吸收轴彼此垂直放置的偏光片测量的颜色。
此外,颜色a和b是指在CIE坐标中的颜色值。具体而言,颜色a是通过a=500[(X/Xn)1/3-(Y/Yn)1/3]计算的,且+a是指红且-a是指绿。颜色b是通过b=200[(Y/Yn)1/3-(Z/Zn)1/3]计算的,且+b是指黄且-b是指蓝。上文中,Xn、Yn和Zn对应于参考色,白的X,Y和Z。
也就是说,单色a和b是指通过使用色差计由单偏光片测量的CIE坐标值,且垂直色a和b是指通过使用色差计由一对其吸收轴彼此垂直放置的偏光片测量的CIE坐标值。
[表2]
如上表2中所示,与其中使用了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膜的对比实施例1相比,其中使用热塑性聚氨酯膜的实施例1至3得到了高偏光度(即,优异的光学性能)。
实验实施例3-PVA膜的断裂
在对比实施例2中,除了使用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膜作为基底膜以外,尝试以与实施例1至3中相同的方式制造薄偏光片。然而,如图2中所示,PVA膜在高倍率拉伸过程期间破裂,且因此不能制造薄偏光片。
尽管上文已经就示例性实施方式进行展示和描述,显然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所附权利要求定义的本公开的范围的条件下,各种变化和修改都是明显的。
[附图标记说明]
H:夹具
A:基于聚乙烯醇的膜
B:聚合物膜
MD:纵向拉伸方向

Claims (5)

1.一种制造薄偏光片的方法,该方法包括:
通过使未拉伸的基于聚乙烯醇的膜与未拉伸的热塑性聚氨酯膜的至少一个表面附着而形成层压体;以及
拉伸所述层压体直到所述基于聚乙烯醇的膜具有10μm以下的厚度,以及
通过施加0.1至2N/2cm范围内的剥离力从拉伸的热塑性聚氨酯膜分离拉伸的基于聚乙烯醇的膜,
其中,所述层压体的形成包括:通过使用其间的吸引力或者粘合剂而使所述未拉伸的热塑性聚氨酯膜和所述未拉伸的基于聚乙烯醇的膜附着在一起,
其中,所述未拉伸的热塑性聚氨酯膜具有在20℃至60℃的范围内的玻璃化转变温度Tg,
其中,所述未拉伸的热塑性聚氨酯膜在室温25℃下具有200MPa至1,500MPa的范围内的模量,
其中,所述未拉伸的热塑性聚氨酯膜在室温25℃下具有5N至40N的范围内的断裂力,
其中,在所述层压体的拉伸之后,在拉伸的基于聚乙烯醇的膜和拉伸的热塑性聚氨酯膜之间的粘合力是2N/2cm以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层压体的拉伸是在20℃至80℃的温度范围内以5倍至15倍的拉伸比进行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层压体的拉伸是在具有1wt%至5wt%的硼酸浓度的硼酸水溶液中进行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在所述层压体的拉伸之后,在垂直于拉伸方向的方向上测量的热塑性聚氨酯膜的宽度与在拉伸之前测量的热塑性聚氨酯膜的宽度相比减少30%至80%,且所述热塑性聚氨酯膜的厚度与拉伸之前测量的所述热塑性聚氨酯膜的厚度相比减少30%至80%。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在所述层压体的拉伸之前,所述方法进一步包括以碘和二向色性染料中的一种以上使所述未拉伸的基于聚乙烯醇的膜染色。
CN201480000932.4A 2013-06-18 2014-06-16 拉伸层压体、制造薄偏光片的方法、通过该方法制造的薄偏光片、以及包含该薄偏光片的偏光板 Active CN104395794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5)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KR10-2013-0069832 2013-06-18
KR20130069832 2013-06-18
KR1020140071686A KR101575489B1 (ko) 2013-06-18 2014-06-12 연신 적층체, 박형 편광자의 제조 방법, 이를 이용하여 제조되는 박형 편광자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편광판
KR10-2014-0071686 2014-06-12
PCT/KR2014/005251 WO2014204151A1 (ko) 2013-06-18 2014-06-16 연신 적층체, 박형 편광자의 제조 방법, 이를 이용하여 제조되는 박형 편광자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편광판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395794A CN104395794A (zh) 2015-03-04
CN104395794B true CN104395794B (zh) 2017-12-29

Family

ID=5210482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80000932.4A Active CN104395794B (zh) 2013-06-18 2014-06-16 拉伸层压体、制造薄偏光片的方法、通过该方法制造的薄偏光片、以及包含该薄偏光片的偏光板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EP (1) EP2840419B1 (zh)
CN (1) CN104395794B (zh)
WO (1) WO2014204151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1813755B1 (ko) * 2015-05-28 2017-12-29 삼성에스디아이 주식회사 편광판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표시장치
CN110361804B (zh) * 2018-04-09 2022-11-04 日东电工株式会社 偏振片的制造方法
US10921364B2 (en) 2018-12-12 2021-02-16 Wuhan China Star Optoelectronics Semiconductor Display Technology Co., Ltd. Structure and testing device for measuring the bonding strength of the light-emitting panel
CN109671638A (zh) * 2018-12-12 2019-04-23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用于测量发光面板粘接强度的结构及检测设备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163996A (zh) * 2005-04-21 2008-04-16 三菱化学株式会社 各向异性染料膜用组合物、各向异性染料膜和偏振光元件
CN102326105A (zh) * 2009-03-05 2012-01-18 日东电工株式会社 薄型高功能偏振膜及其制造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279944B2 (ja) * 1999-06-01 2009-06-17 株式会社サンリッツ 偏光板の製造方法
KR100635861B1 (ko) * 2003-04-28 2006-10-18 주식회사 코오롱 산업용 고강도 막재료
KR100659573B1 (ko) * 2005-03-09 2006-12-19 주식회사 에이스 디지텍 편광필름 제조방법
CN101713838A (zh) * 2008-10-03 2010-05-26 住友化学株式会社 偏振片和液晶显示装置
KR101727171B1 (ko) * 2009-09-23 2017-04-14 미쓰비시 쥬시 가부시끼가이샤 적층 폴리에스테르 필름
WO2012011319A1 (ja) * 2010-07-23 2012-01-26 三菱樹脂株式会社 積層ポリエステルフィルム
JP4973775B2 (ja) * 2010-11-11 2012-07-11 住友化学株式会社 偏光板の製造方法
JP2012203211A (ja) * 2011-03-25 2012-10-22 Sumitomo Chemical Co Ltd 偏光板および液晶表示装置
JP5616318B2 (ja) * 2011-12-12 2014-10-29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偏光膜の製造方法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163996A (zh) * 2005-04-21 2008-04-16 三菱化学株式会社 各向异性染料膜用组合物、各向异性染料膜和偏振光元件
CN102326105A (zh) * 2009-03-05 2012-01-18 日东电工株式会社 薄型高功能偏振膜及其制造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2840419A4 (en) 2015-12-02
CN104395794A (zh) 2015-03-04
EP2840419B1 (en) 2019-10-23
EP2840419A1 (en) 2015-02-25
WO2014204151A1 (ko) 2014-12-2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552874B (zh) 拉伸積層、薄偏光件之製造方法、利用該方法製得之薄偏光件以及包括該薄偏光件之偏光板
KR101584440B1 (ko) 박형 편광자, 그의 제조 방법, 이를 포함하는 편광판 및 디스플레이 장치
CN104395074B (zh) 拉伸层合体,制造薄偏光片的方法,用该方法制造的薄偏光片和包含该薄偏光片的偏光板
CN104395791B (zh) 薄偏光板及其制造方法
CN104395793B (zh) 拉伸层压体、制造薄偏光片的方法、通过该方法制造的薄偏光片、以及包含该薄偏光片的偏光板
CN104395075B (zh) 拉伸层压体、制造薄偏光片的方法、由该方法制造的薄偏光片、及包含该薄偏光片的偏光板
CN104395794B (zh) 拉伸层压体、制造薄偏光片的方法、通过该方法制造的薄偏光片、以及包含该薄偏光片的偏光板
CN104395076B (zh) 拉伸层压体、制造薄偏光片的方法、由该方法制造的薄偏光片、及包含该薄偏光片的偏光板
TWI552873B (zh) 拉伸積層、薄偏光件之製造方法、利用該方法製造之薄 偏光件及包含該薄偏光件之偏光板
KR101555782B1 (ko) 박형 편광판 및 그의 제조 방법
CN104395790A (zh) 具有优异的光学性能的薄膜偏光片、其制造方法和包括所述薄膜偏光片的偏光板和显示装置
CN104395787B (zh) 薄膜偏光片、其制造方法,以及包含该偏光片的偏光板和显示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