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393179A - 一种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照明装置、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照明装置、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393179A
CN104393179A CN201410548752.1A CN201410548752A CN104393179A CN 104393179 A CN104393179 A CN 104393179A CN 201410548752 A CN201410548752 A CN 201410548752A CN 104393179 A CN104393179 A CN 10439317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tructural
micro
underlay substrate
organic electroluminescence
transparent resi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548752.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洪晓雯
宋莹莹
洪豪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410548752.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4393179A/zh
Publication of CN10439317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393179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0/00Organic light-emitting devices
    • H10K50/10OLEDs or polymer light-emitting diodes [PLED]
    • H10K50/11OLEDs or polymer light-emitting diodes [PLED] characterised by the electroluminescent [EL] layer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0/00Organic light-emitting devices
    • H10K50/8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10K50/85Arrangements for extracting light from the devices
    • H10K50/856Arrangements for extracting light from the devices comprising reflective mean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0/00Organic light-emitting devices
    • H10K50/8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10K50/85Arrangements for extracting light from the devices
    • H10K50/858Arrangements for extracting light from the devices comprising refractive means, e.g. lense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2102/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relating to the organic devices covered by this subclass
    • H10K2102/301Details of OLEDs
    • H10K2102/302Details of OLEDs of OLED structure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71/00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organic devices covered by this subclas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Electroluminescent Light Sour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一种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照明装置、显示装置,涉及OLED技术领域,可在提高OLED器件出光率的基础上,减少出射光线经过的界面数量,从而减弱光损失。所述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包括衬底基板和由所述衬底基板承载的发光结构;所述衬底基板位于所述发光结构的一出光侧;所述衬底基板包括基板本体、以及位于所述基板本体表面且与所述基板本体一体化成型的微结构。用于OLED器件的制造。

Description

一种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照明装置、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照明装置、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有机电致发光器件(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简称OLED)具有节能环保、轻薄化、自发光、使用寿命长等优点,成为一种极富潜力的固态光源。
考虑到OLED器件的发光效率,现有技术中通常会在OLED器件的出光面上贴附增亮膜,以达到提高出光率的效果。根据资料显示,设置增亮膜的OLED器件相比于未设置增亮膜的OLED器件,其出光率可以提高两倍以上。
但是,增亮膜与OLED器件之间需要通过粘结剂进行粘结,这样一来,OLED器件的出射光线便需要依次经过OLED器件与粘结剂之间的界面、粘结剂与增亮膜之间的界面、以及增亮膜与空气之间的界面;由于每个界面两侧的物质均具有不同的折射率,因此出射光线在经过上述界面时便会发生光线的反射和折射,从而导致一定程度的光损失;在此基础上,粘结剂中不可避免的会进入少量空气,形成微小的气泡,这样便会造成出射光线的散射,从而进一步加剧光损失。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一种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照明装置、显示装置,可在提高OLED器件出光率的基础上,减少出射光线经过的界面数量,从而减弱光损失。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实施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提供一种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包括衬底基板和由所述衬底基板承载的发光结构;所述衬底基板位于所述发光结构的一出光侧;所述衬底基板包括基板本体、以及位于所述基板本体表面且与所述基板本体一体化成型的微结构。
优选的,所述衬底基板上的微结构包括位于所述基板本体靠近所述发光结构一侧的表面上的第一微结构和位于所述基板本体背离所述发光结构一侧的表面上的第二微结构。
可选的,所述有机电致发光器件还包括位于所述发光结构另一出光侧的光学增益层;所述光学增益层包括增益层本体和位于所述增益层本体表面且与所述增益层本体一体化成型的微结构;其中,所述光学增益层上的微结构包括位于所述增益层本体靠近所述发光结构一侧的表面上的第三微结构和位于所述增益层本体背离所述发光结构一侧的表面上的第四微结构。
可选的,所述微结构的截面形状包括三角形、梯形、半圆形和S形中的一种或多种。
进一步可选的,所述微结构在一维方向或者二维方向上具有周期性;其中,所述微结构在周期方向上的尺寸为0.2-2000μm。
可选的,所述衬底基板包括柔性基板。
提供一种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包括衬底基板和由所述衬底基板承载的发光结构;其中,所述衬底基板的至少一个表面涂覆有透明树脂层;所述衬底基板位于所述发光结构的一出光侧;所述透明树脂层在背离所述衬底基板一侧的表面上具有微结构。
优选的,所述透明树脂层包括位于所述衬底基板靠近所述发光结构一侧的第一透明树脂层和位于所述衬底基板背离所述发光结构一侧的第二透明树脂层;所述微结构包括位于所述第一透明树脂层背离所述衬底基板一侧的表面上的第一微结构和位于所述第二透明树脂层背离所述衬底基板一侧的表面上的第二微结构。
可选的,所述有机电致发光器件还包括位于所述发光结构另一出光侧的光学增益层;所述光学增益层包括增益层基体和涂覆在所述增益层基体表面的透明树脂层,且所述透明树脂层在背离所述增益层基体一侧的表面上具有微结构;其中,所述透明树脂层包括涂覆在所述增益层基体靠近所述发光结构一侧的第三透明树脂层和涂覆在所述增益层基体背离所述发光结构一侧的第四透明树脂层;所述微结构包括位于所述第三透明树脂层背离所述增益层基体一侧的表面上的第三微结构和位于所述第四透明树脂层背离所述增益层基体一侧的表面上的第四微结构。
可选的,所述微结构的截面形状包括三角形、梯形、半圆形和S形中的一种或多种。
进一步可选的,所述微结构在一维方向或者二维方向上具有周期性;其中,所述微结构在周期方向上的尺寸为0.2-2000μm。
可选的,所述衬底基板包括玻璃基板。
还提供一种照明装置,包括上述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
还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包括上述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
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一种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照明装置、显示装置,所述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包括衬底基板和由所述衬底基板承载的发光结构;所述衬底基板位于所述发光结构的一出光侧;所述衬底基板包括基板本体、以及位于所述基板本体表面且与所述基板本体一体化成型的微结构。
基于此,当所述发光结构发出的光经过所述衬底基板出射时,垂直于所述衬底基板出射的光线,其方向基本不发生改变,倾斜于所述衬底基板出射的光线,其需要经过所述发光结构与所述衬底基板之间的界面以及所述衬底基板与外部环境之间的界面而发生反射或者折射;在此基础上,本发明的实施例通过在所述衬底基板的表面设置所述微结构,可以有效的减小出射光线的入射角,使得该入射角小于发生全反射的临界角,从而达到减少光线全反射的效果,提高OLED器件的出光率;相比于现有技术中通过粘结剂在所述OLED器件的表面粘附增亮膜,本发明的实施例直接采用一体化成型工艺在所述衬底基板的表面制作所述微结构,可以有效的减少出射光线到达外部环境所需经过的界面数量,从而减弱出射光线经过不同界面时可能发生的光损失,同时还可以避免由微小粒子所造成的光线散射,进一步提高所述OLED器件的出光率。此外,由于本发明的实施例中无需设置增亮膜,因此可以减薄所述OLED器件的厚度,同时简化制造工艺,从而节约成本。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的一种OLED器件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2(a)和2(b)为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衬底基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的一种OLED器件的结构示意图二;
图4为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的一种OLED器件的结构示意图三;
图5(a)和5(b)为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衬底基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的一种OLED器件的结构示意图四。
附图标记:
10-衬底基板;101-基板本体;102-微结构;103-透明树脂层;20-发光结构;201-阳极;202-阴极;203-有机材料功能层;30-光学增益层。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一种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如图1所示,包括衬底基板10和由所述衬底基板10承载的发光结构20;所述衬底基板10位于所述发光结构20的一出光侧;如图2(a)和2(b)所示,所述衬底基板10包括基板本体101、以及位于所述基板本体101表面且与所述基板本体101一体化成型的微结构102。
其中,所述发光结构20可以包括阳极201和阴极202、以及位于二者之间的有机材料功能层203;所述阳极201通常采用具有高功函数的透明电极例如氧化铟锡(Indium Tin Oxide,简称ITO)电极,所述阴极202通常采用具有低功函数的金属电极例如镁银合金电极。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所述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可以包括单面发光型和双面发光型,根据所述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实际类型,可以选择所述衬底基板10或者电极是否透明。在此基础上,由于所述衬底基板10位于所述发光结构20的出光侧,因此所述衬底基板10优选为透明基板。
第二,所述基板本体101与所述微结构102一体化成型;其中,所述微结构102可以分布在所述基板本体101的一个侧面,也可以同时分布在所述基板本体101的两个侧面,这里不做具体限定。
第三,为了保证所述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具有良好的出光效果,所述微结构102是指尺寸在微纳米级的微结构。
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一种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包括衬底基板10和由所述衬底基板10承载的发光结构20;所述衬底基板10位于所述发光结构20的一出光侧;所述衬底基板10包括基板本体101、以及位于所述基板本体101表面且与所述基板本体101一体化成型的微结构102。
基于此,当所述发光结构20发出的光经过所述衬底基板10出射时,垂直于所述衬底基板10出射的光线,其方向基本不发生改变,倾斜于所述衬底基板10出射的光线,其需要经过所述发光结构20与所述衬底基板10之间的界面以及所述衬底基板10与外部环境之间的界面而发生反射或者折射;在此基础上,本发明的实施例通过在所述衬底基板10的表面设置所述微结构102,可以有效的减小出射光线的入射角,使得该入射角小于发生全反射的临界角,从而达到减少光线全反射的效果,提高OLED器件的出光率;相比于现有技术中通过粘结剂在所述OLED器件的表面粘附增亮膜,本发明的实施例直接采用一体化成型工艺在所述衬底基板10的表面制作所述微结构102,可以有效的减少出射光线到达外部环境所需经过的界面数量,从而减弱出射光线经过不同界面时可能发生的光损失,同时还可以避免由微小粒子所造成的光线散射,进一步提高所述OLED器件的出光率。此外,由于本发明的实施例中无需设置增亮膜,因此可以减薄所述OLED器件的厚度,同时简化制造工艺,从而节约成本。
基于上述,优选的,参考图2(a)和2(b)所示,所述衬底基板10上的微结构102可以包括位于所述基板本体101靠近所述发光结构20一侧的表面上的第一微结构和位于所述基板本体101背离所述发光结构20一侧的表面上的第二微结构。
这样,所述第一微结构的设置即可保证出射光线在经过所述发光结构20和所述衬底基板10之间的界面时的出光率,所述第二微结构的设置即可保证出射光线在经过所述衬底基板10和外部环境之间的界面时的出光率。当然,在所述衬底基板10与所述发光结构20之间还包括其它结构的情况下,上述界面的形成需要以实际情况为准,这里不做具体限定。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第一微结构和所述第二微结构是为了改善不同界面处的出光效果,而不同界面两侧的物质的折射率不完全相同,因此所述第一微结构和所述第二微结构的形状及尺寸也会有所不同。
可选的,如图3所示,所述有机电致发光器件还可以包括位于所述发光结构20另一出光侧的光学增益层30;所述光学增益层30可以包括增益层本体和位于所述增益层本体表面且与所述增益层本体一体化成型的微结构;其中,所述光学增益层30上的微结构包括位于所述增益层本体靠近所述发光结构20一侧的表面上的第三微结构和位于所述增益层本体背离所述发光结构20一侧的表面上的第四微结构。
这里,所述光学增益层30的材质可以与所述衬底基板10的材质相同或者不同。所述光学增益层30表面的第三微结构和第四微结构的设计原理与所述衬底基板10表面的第一微结构和第二微结构的设计原理相同,由于不同微结构用于改善不同界面处的出光效果,因此所述第三微结构和所述第四微结构的形状及尺寸也会有所不同。
这样,在所述有机电致发光器件为双面发光型的情况下,可以在所述发光结构20的两个出光侧均设置用于改善出光效果的微结构,从而提高所述OLED器件的出光率。
在此基础上,优选的,参考图2(a)和2(b)所示,所述微结构102的截面形状可以包括三角形、梯形、半圆形和S形中的一种或多种。
示例的,在所述微结构102的截面形状为梯形的情况下,所述衬底基板10的表面最终可以形成连续或者间隔的多个梯形。在所述微结构102的截面形状为S形的情况下,所述衬底基板10的表面最终可以形成起伏不平的波浪形。
当然,所述微结构102的截面形状还可以包括其它任意形状,只要该微结构有助于增加所述OLED器件的出光率即可,其它不做具体限定。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所述微结构102的形状和尺寸需要通过光学仿真软件根据出射光线的实际光路进行模拟,从而达到对所述微结构102的形状和尺寸的最佳设计。
其中,上述的光学模拟方法是以电磁波理论-麦克斯韦方程配合基本光学原理为基础的模拟方法,其可以通过模拟设计出具有周期性或者非周期性的微纳米结构,从而获得具有高穿透性和抗反射性的光学增益结构。在此基础上,所述微结构102的尺寸和深宽比例等参数与所述OLED器件的出光率密切相关,其可以显著的影响所述OLED器件出光的光学增益效果。通过上述光学模拟的方法可以设计出具有合适尺寸比例的所述微结构,同时还能综合考虑光学增益结构的整体光学性能例如等效折射率和吸收系数等,从而得到能够显著提高所述OLED器件出光率的光学增益结构。
基于此,优选的,所述微结构102可以在一维方向或者二维方向上具有周期性;其中,所述微结构102在周期方向上的尺寸为0.2-2000μm。
具体的,当所述微结构102在一维方向上具有周期性时,参考图2(a)和2(b)所示,所述微结构102沿该一维方向上的尺寸为0.2-2000μm;当所述微结构102在二维方向上具有周期性时,所述微结构102沿该二维方向的每个方向上的尺寸均为0.2-2000μm。
在此基础上,以所述微结构102的截面呈梯形为例,在所述微结构102沿一维方向呈周期性排列的情况下,所述微结构102在周期方向上的尺寸即为上述梯形在该一维方向上的最大宽度尺寸。同理,在所述微结构102的截面呈其它形状的情况下,所述微结构102在周期方向上的尺寸也就是上述截面形状在该一维方向上的最大宽度尺寸。
这里可以通过光学模拟设计出不同形状的所述微结构102在周期方向上的尺寸大小,通过将所述微结构102按照模拟设计的方式进行排列,可以明显的改善出光效果。
或者,所述微结构102也可以在一维方向或者二维方向上具有非周期性。
这里,所述微结构102的实际排列方式需要根据光学模拟结果进行设计,以能够获得较佳的出光效果、改善OLED器件的出光率为准。
进一步的,所述衬底基板10优选采用柔性基板。
其中,所述柔性基板可以包括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PolyethyleneTerephthalate,简称PET)、聚碳酸酯(Polycarbonate,简称PC)、以及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olymethylmethacrylate,简称PMMA)中的任一种。
具体的,所述柔性基板表面的微结构102可以利用卷对卷(Roll-to-Roll,R2R)、卷对板(Roll-to-Sheet,R2S)或者板对板(Sheet-to-Sheet,S2S)的超精密加工制程实现一体化成型,其具有面积大和成本低等优点,适于大批量生产。
此外,所述衬底基板10的制程与所述OLED器件的制程相对独立,这样可以降低制作工艺的复杂度,从而可以降低生产成本,有助于提高所述OLED器件的市场竞争力。
本发明的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如图4所示,包括衬底基板10和由所述衬底基板10承载的发光结构20;其中,所述衬底基板10的至少一个表面涂覆有透明树脂层103;所述衬底基板10位于所述发光结构20的一出光侧;如图5(a)和5(b)所示,所述透明树脂层103在背离所述衬底基板10一侧的表面上具有微结构102。
其中,所述发光结构20可以包括阳极201和阴极202、以及位于二者之间的有机材料功能层203;所述阳极201通常采用具有高功函数的透明电极例如氧化铟锡(Indium Tin Oxide,简称ITO)电极,所述阴极202通常采用具有低功函数的金属电极例如镁银合金电极。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所述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可以包括单面发光型和双面发光型,根据所述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实际类型,可以选择所述衬底基板10或者电极是否透明。在此基础上,由于所述衬底基板10位于所述发光结构20的出光侧,因此所述衬底基板10优选为透明基板。
第二,所述透明树脂层103可以涂覆在所述衬底基板10的一个表面上,也可以分别涂覆在所述衬底基板10的两个表面上,这里不做具体限定。
第三,为了保证所述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具有良好的出光效果,所述微结构102是指尺寸在微纳米级的微结构。
本发明的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包括衬底基板10和由所述衬底基板10承载的发光结构20;其中,所述衬底基板10的表面涂覆有透明树脂层103;所述衬底基板10位于所述发光结构20的一出光侧;所述透明树脂层103在背离所述衬底基板10一侧的表面上具有微结构102。
基于此,本发明的实施例通过设置所述透明树脂层103,并在所述透明树脂层103背离所述衬底基板10一侧的表面设置所述微结构102,相比于现有技术,可以避免粘结剂的使用,从而减少出射光线到达外部环境所需经过的界面数量,进而减弱出射光线经过不同界面时可能发生的光损失,同时还能避免微小粒子引起的光线散射,以提高所述OLED器件的出光率。在此基础上,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的所述有机电致发光器件无需粘结剂,这样便可以减薄所述OLED器件的厚度,同时简化制造工艺,从而节约成本。
优选的,参考图5(a)和5(b)所示,所述透明树脂层103可以包括位于所述衬底基板10靠近所述发光结构20一侧的第一透明树脂层和位于所述衬底基板10背离所述发光结构20一侧的第二透明树脂层;所述微结构102可以包括位于所述第一透明树脂层背离所述衬底基板10一侧的表面上的第一微结构和位于所述第二透明树脂层背离所述衬底基板10一侧的表面上的第二微结构。
这样,由于在所述衬底基板10的两个表面上均设置了所述透明树脂层103,因此在所述衬底基板10和第一透明树脂层的界面以及所述衬底基板10和第二透明树脂层的界面发生折射的光线,其方向最终不会改变。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第一微结构和所述第二微结构的形状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模拟,因此二者的形状可能有所差异。
这里,所述透明树脂层103可以采用紫外光固化树脂(UV树脂),所述UV树脂可以直接涂覆在所述衬底基板10的表面,并通过压印工艺在所述UV树脂背离所述衬底基板10一侧的表面形成所述微结构102。由于所述微结构102是在所述UV树脂的表面形成的,因此所述衬底基板10无论是柔性基板还是玻璃基板,所述微结构102的形成均相对容易。
在此基础上,所述透明树脂层103的内部还可以包括均匀分散的微型颗粒。其中,所述微型颗粒可以包括具有不同折射率的多种颗粒。
其中,所述微型颗粒的尺寸需要足够小,例如在次波长级(约200nm),以不会使出射光线产生散射为准。这样,通过设置包括所述微型颗粒的所述透明树脂层103,在不引起光线散射的情况下,可以有效的改善OLED器件的出光效果。
可选的,如图6所示,所述有机电致发光器件还可以包括位于所述发光结构20另一出光侧的光学增益层30;所述光学增益层30包括增益层基体和涂覆在所述增益层基体表面的透明树脂层,且所述透明树脂层在背离所述增益层基体一侧的表面上具有微结构;其中,所述透明树脂层可以包括涂覆在所述增益层基体靠近所述发光结构20一侧的第三透明树脂层和涂覆在所述增益层基体背离所述发光结构20一侧的第四透明树脂层;所述微结构可以包括位于所述第三透明树脂层背离所述增益层基体一侧的表面上的第三微结构和位于所述第四透明树脂层背离所述增益层基体一侧的表面上的第四微结构。
这里,所述增益层基体的材质可以与所述衬底基板10的材质相同或者不同。所述第三微结构和所述第四微结构的形状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模拟,因此二者的形状可能有所差异。
优选的,参考图5(a)和5(b)所示,所述微结构102的截面形状包括三角形、梯形、半圆形和S形中的一种或多种。
示例的,在所述微结构102的截面形状为梯形的情况下,所述透明树脂层103的表面最终可以形成连续或者间隔的多个梯形。在所述微结构102的截面形状为S形的情况下,所述透明树脂层103的表面最终可以形成起伏不平的波浪形。
当然,所述微结构102的截面形状还可以包括其它任意形状,只要该微结构有助于增加所述OLED器件的出光率即可,其它不做具体限定。
进一步优选的,所述微结构102可以在一维方向或者二维方向上具有周期性;其中,所述微结构102在周期方向上的尺寸为0.2-2000μm。当然,所述微结构102也可以在一维方向或者二维方向上具有非周期性。
这里可以通过光学模拟设计所述微结构102的形状、尺寸及排布方式,以能够获得较佳的出光效果、改善OLED器件的出光率为准。
进一步的,所述衬底基板10可以采用玻璃基板。
考虑到所述玻璃基板的特性,通过在所述玻璃基板的表面涂覆所述透明树脂层103,并在所述透明树脂层103背离所述玻璃基板一侧的表面上形成所述微结构102,相比于直接通过一体化成型工艺在玻璃基板的表面形成所述微结构更加容易。
本发明的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照明装置,包括上述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
通过采用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的所述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可以有效的提高所述照明装置的出光率,降低光损失。
本发明的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包括上述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
通过采用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的所述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可以有效的提高所述显示装置的出光率,降低光损失。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4)

1.一种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其特征在于,包括衬底基板和由所述衬底基板承载的发光结构;
所述衬底基板位于所述发光结构的一出光侧;
所述衬底基板包括基板本体、以及位于所述基板本体表面且与所述基板本体一体化成型的微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衬底基板上的微结构包括位于所述基板本体靠近所述发光结构一侧的表面上的第一微结构和位于所述基板本体背离所述发光结构一侧的表面上的第二微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有机电致发光器件还包括位于所述发光结构另一出光侧的光学增益层;
所述光学增益层包括增益层本体和位于所述增益层本体表面且与所述增益层本体一体化成型的微结构;
其中,所述光学增益层上的微结构包括位于所述增益层本体靠近所述发光结构一侧的表面上的第三微结构和位于所述增益层本体背离所述发光结构一侧的表面上的第四微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微结构的截面形状包括三角形、梯形、半圆形和S形中的一种或多种。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微结构在一维方向或者二维方向上具有周期性;
其中,所述微结构在周期方向上的尺寸为0.2-2000μm。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衬底基板包括柔性基板。
7.一种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其特征在于,包括衬底基板和由所述衬底基板承载的发光结构;其中,所述衬底基板的至少一个表面涂覆有透明树脂层;
所述衬底基板位于所述发光结构的一出光侧;
所述透明树脂层在背离所述衬底基板一侧的表面上具有微结构。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明树脂层包括位于所述衬底基板靠近所述发光结构一侧的第一透明树脂层和位于所述衬底基板背离所述发光结构一侧的第二透明树脂层;
所述微结构包括位于所述第一透明树脂层背离所述衬底基板一侧的表面上的第一微结构和位于所述第二透明树脂层背离所述衬底基板一侧的表面上的第二微结构。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有机电致发光器件还包括位于所述发光结构另一出光侧的光学增益层;
所述光学增益层包括增益层基体和涂覆在所述增益层基体表面的透明树脂层,且所述透明树脂层在背离所述增益层基体一侧的表面上具有微结构;
其中,所述透明树脂层包括涂覆在所述增益层基体靠近所述发光结构一侧的第三透明树脂层和涂覆在所述增益层基体背离所述发光结构一侧的第四透明树脂层;
所述微结构包括位于所述第三透明树脂层背离所述增益层基体一侧的表面上的第三微结构和位于所述第四透明树脂层背离所述增益层基体一侧的表面上的第四微结构。
10.根据权利要求7-9任一项所述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微结构的截面形状包括三角形、梯形、半圆形和S形中的一种或多种。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微结构在一维方向或者二维方向上具有周期性;
其中,所述微结构在周期方向上的尺寸为0.2-2000μm。
12.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衬底基板包括玻璃基板。
13.一种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12任一项所述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
14.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12任一项所述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
CN201410548752.1A 2014-10-16 2014-10-16 一种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照明装置、显示装置 Pending CN104393179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548752.1A CN104393179A (zh) 2014-10-16 2014-10-16 一种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照明装置、显示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548752.1A CN104393179A (zh) 2014-10-16 2014-10-16 一种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照明装置、显示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393179A true CN104393179A (zh) 2015-03-04

Family

ID=5261104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548752.1A Pending CN104393179A (zh) 2014-10-16 2014-10-16 一种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照明装置、显示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4393179A (zh)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244453A (zh) * 2015-09-22 2016-01-13 深圳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有机发光器件
CN105514293A (zh) * 2016-01-21 2016-04-20 深圳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有机发光二极管及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面板
CN107768537A (zh) * 2017-08-02 2018-03-06 武汉华美晨曦光电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高效能oled面发光器件及应用
CN107994135A (zh) * 2017-12-07 2018-05-04 武汉华美晨曦光电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oled发光器件外提取膜的加工方法
CN112230314A (zh) * 2020-10-29 2021-01-15 常州亚玛顿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高遮蔽性高亮度的玻璃扩散板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40227446A1 (en) * 2003-02-26 2004-11-18 Akira Fujimoto Display device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ransparent substrate for display device
CN103490020A (zh) * 2013-09-30 2014-01-01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及其制作方法、显示装置、照明装置
CN103518422A (zh) * 2011-04-27 2014-01-15 吉坤日矿日石能源株式会社 有机el元件用的光取出透明基板及使用其的有机el元件
WO2014069565A1 (ja) * 2012-10-31 2014-05-08 昭和電工株式会社 有機el素子並びにそれを備えた画像表示装置及び照明装置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40227446A1 (en) * 2003-02-26 2004-11-18 Akira Fujimoto Display device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ransparent substrate for display device
CN103518422A (zh) * 2011-04-27 2014-01-15 吉坤日矿日石能源株式会社 有机el元件用的光取出透明基板及使用其的有机el元件
WO2014069565A1 (ja) * 2012-10-31 2014-05-08 昭和電工株式会社 有機el素子並びにそれを備えた画像表示装置及び照明装置
CN103490020A (zh) * 2013-09-30 2014-01-01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及其制作方法、显示装置、照明装置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244453A (zh) * 2015-09-22 2016-01-13 深圳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有机发光器件
US9887389B2 (en) 2015-09-22 2018-02-06 Shenzhen China Star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Organic light emitting device
CN105514293A (zh) * 2016-01-21 2016-04-20 深圳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有机发光二极管及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面板
CN107768537A (zh) * 2017-08-02 2018-03-06 武汉华美晨曦光电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高效能oled面发光器件及应用
CN107994135A (zh) * 2017-12-07 2018-05-04 武汉华美晨曦光电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oled发光器件外提取膜的加工方法
CN112230314A (zh) * 2020-10-29 2021-01-15 常州亚玛顿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高遮蔽性高亮度的玻璃扩散板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393179A (zh) 一种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照明装置、显示装置
CN103262649B (zh) 薄板以及发光装置
US10629851B2 (en) OLED thin film encapsulation structure
CN100565906C (zh) 照明装置
US8987767B2 (en) Light emitting device having improved light extraction efficiency
WO2009060916A1 (ja) 透光性基板、その製造方法、有機led素子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US10139545B2 (en) Front light display device and manufacturing thereof
TW200746889A (en) Organic EL device including microstructures between a transparent substrate and an electrode
EP2765485A1 (en) Luminescent keyboard and light-guide board thereof
EP2648240A3 (en) Substrate for organic light-emitting device with enhanced light extraction efficiency,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and organic light-emitting device having the same
CN105185813A (zh) Oled显示装置及其制备方法
CN101867020A (zh) 发光元件
CN105633121A (zh) 一种电致发光显示面板、其制作方法及显示装置
CN103608920A (zh) 包括位于led上的散射部分的led阵列及其制作方法
CN102955193A (zh) 复合式导光板及其制造方法和具有复合式导光板的背光模块
CN101630710A (zh) 发光二极管
CN103322440B (zh) 通过内部反射来改变光行进路径的发光模块
CN108679573A (zh) Led光源面发光模组及应用其的车灯
CN1452440A (zh) 场致发光光发射元件及其制造方法
CN104421681A (zh) 发光二极管光源模组
KR20160070831A (ko) 유기 전계 발광 소자 및 조명 장치
US9887389B2 (en) Organic light emitting device
JP7379807B2 (ja) 装飾装置及び車両
TW200509013A (en) Organic LED display structure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JP5177899B2 (ja) 有機el光源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50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