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380482A - 太阳能电池模块 - Google Patents

太阳能电池模块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380482A
CN104380482A CN201380033137.0A CN201380033137A CN104380482A CN 104380482 A CN104380482 A CN 104380482A CN 201380033137 A CN201380033137 A CN 201380033137A CN 104380482 A CN104380482 A CN 10438048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ealing
encapsulant
solar module
solar cell
porous plasti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80033137.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380482B (zh
Inventor
辻村英之
大桥直伦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438048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38048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38048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38048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31/00Semiconductor devices sensitive to infrared radiation, light,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of shorter wavelength or corpuscular radiation and specially adapted either for the conversion of the energy of such radiation into electrical energy or for the control of electrical energy by such radiat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Details thereof
    • H01L31/04Semiconductor devices sensitive to infrared radiation, light,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of shorter wavelength or corpuscular radiation and specially adapted either for the conversion of the energy of such radiation into electrical energy or for the control of electrical energy by such radiat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Details thereof adapted as photovoltaic [PV] conversion devices
    • H01L31/042PV modules or arrays of single PV cells
    • H01L31/048Encapsulation of modules
    • H01L31/0481Encapsulation of modules characterised by the composition of the encapsulation material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31/00Semiconductor devices sensitive to infrared radiation, light,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of shorter wavelength or corpuscular radiation and specially adapted either for the conversion of the energy of such radiation into electrical energy or for the control of electrical energy by such radiat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Details thereof
    • H01L31/04Semiconductor devices sensitive to infrared radiation, light,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of shorter wavelength or corpuscular radiation and specially adapted either for the conversion of the energy of such radiation into electrical energy or for the control of electrical energy by such radiat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Details thereof adapted as photovoltaic [PV] conversion devices
    • H01L31/042PV modules or arrays of single PV cells
    • H01L31/048Encapsulation of modul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31/00Semiconductor devices sensitive to infrared radiation, light,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of shorter wavelength or corpuscular radiation and specially adapted either for the conversion of the energy of such radiation into electrical energy or for the control of electrical energy by such radiat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Details thereof
    • H01L31/04Semiconductor devices sensitive to infrared radiation, light,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of shorter wavelength or corpuscular radiation and specially adapted either for the conversion of the energy of such radiation into electrical energy or for the control of electrical energy by such radiat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Details thereof adapted as photovoltaic [PV] conversion devices
    • H01L31/042PV modules or arrays of single PV cells
    • H01L31/048Encapsulation of modules
    • H01L31/049Protective back sheet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50Photovoltaic [PV] energy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ndensed Matter Physics & Semiconductors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Photovoltaic Devices (AREA)

Abstract

使用由层叠结构体构成的太阳能电池模块,该层叠结构体将全光线反射率为50%以上的下部密封部(101)相对于太阳能电池元件(103)配置在背片(106)侧,将全光线透过率为50%以上的上部密封部(102)相对于太阳能电池元件(103)配置在太阳光照射面侧,而且在下部密封部(101)与太阳能电池元件(103)之间夹入有多孔质体(104)。此外,使用在多孔质体设置开口且使太阳能电池元件位于开口的太阳能电池模块。

Description

太阳能电池模块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用于对太阳能电池模块中的太阳能电池元件进行保护的结构。
背景技术
太阳能电池模块作为切换为原子力发电的安全且清洁的能源而迅速地受到关注。近年来,逐渐开始了大型太阳能发电建设的公共事业。而且,作为民间用也在一般住宅中普及。
然而,太阳能电池模块还无法代替以往的发电而产生充分的发电量,设备的造价也高,因此还未普及至多数的一般家庭。其原因可列举为太阳能电池的转换效率低至20%,而且太阳能电池模块的生产率低。
关于太阳能电池的转换效率的提高,在大学、企业中,昼夜进行研究开发,虽然微小,但作出了提高转换效率的努力。
接着,在考虑太阳能电池模块的生产率之前,说明太阳能电池模块的结构。通常使用的太阳能电池模块的剖视图如图6所示。
利用下部密封部101和上部密封部102将硅、镓-砷、铜-铟-硒等太阳能电池元件103夹入并固定,而且在太阳光照射侧具有作为最上部保护部件105的表面玻璃板、并在背面具有背片106而进行封装化。
作为太阳能电池的密封材料(下部密封部101和上部密封部102),为了将光导向太阳能电池元件103而需要透明性。而且,由于设置在野外,因此要求该密封材料与上下的各保护件的粘接性良好。例如,作为密封材料,从柔软性、透明性等观点出发,多使用醋酸乙烯的含量高的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将其在太阳能电池元件103的上下如图6那样配置密封材料的结构使用得最为广泛。
而且,作为用于提高太阳光的聚光率的结构,在配置于背面的背片106上层叠铝的薄膜,或者蒸镀金属膜,由此使通过了太阳能电池元件103之间及太阳能电池元件103的太阳能反射,虽然微少,但也为提高转换效率想出了办法。
另外,作为其他方法,进行了如下的尝试:使相对于太阳能电池元件103的太阳光照射面配置在背面侧的下部密封部101含有氧化钛等太阳光反射材料,使太阳光反射来提高照射效率。
另外,作为太阳能电池模块的劣化,包括水分的渗透。即,已知有如下情况:水分从作为背面的背片106侧渗透,会对太阳能电池元件103、电接合的接片、接合部焊料、甚至密封材料的加水分解、氧化劣化等造成影响。作为其防止对策,包括在背片106上配置铝膜、使下部密封部101含有用于妨碍水分的通过的添加剂、或者为了防止密封材料自身的劣化而配置含有防氧化剂的密封材料且使用透明度低的材料的结构。
关于图6所示的太阳能电池的制造,在上部密封部102与下部密封部101的层压工序中,存在下部密封部101向太阳光照射侧(最上部保护部件105侧)侵入的情况。该状态如图7A及图7B所示。图7A是太阳能电池模块的剖视图,图7B是局部分解的太阳能电池模块的立体图。
下部密封部101向上部密封部102混入,在太阳能电池元件103的上表面形成凸出部110。在这种情况下,当下部密封部101加入光反射用的添加剂时,光被遮挡,向太阳能电池元件103照射的光减少,效率变差。
而且,在由于使用环境而太阳能电池模块发热达到高温时,在模块内的密封材料产生流动,如上述那样产生凸出部110。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2-004146号公报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使用如下的太阳能电池模块,其特征在于,包括:背片;第一密封部,位于背片上;多孔质体,设于第一密封部上;太阳能电池元件,位于多孔质体上;第二密封部,位于太阳能电池元件上;及外部保护部,位于第二密封部上。
本发明通过将多孔质体夹入到2个密封材料之间的层叠结构,不会使不透明的下部密封材料向太阳能电池元件的太阳光照射面侧露出。能够维持层压的密封材料的层叠结构。而且,即使在热循环等从外部加热的可靠性试验下,软化了的下部密封材料也难以流动。其结果是,因产生不透明的下部密封材料的凸出部而引起的不良情况难以发生,能够实现发电效率不会降低的太阳能电池模块。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方式1的太阳能电池模块的层结构立体图。
图2A是实施方式1的太阳能电池模块的层结构剖视图。
图2B是图2A的虚线部的放大图。
图3A是实施方式2的太阳能电池模块的层结构立体图。
图3B是表示实施方式2的多孔质体的开口形状的图。
图4A是实施方式2的实施例2的太阳能电池模块的层结构剖视图。
图4B是图4A的虚线部的放大图。
图5是在密封材料未渗透至无纺布内部时产生了空隙的情况下的太阳能电池模块的层结构剖视图。
图6是以往的太阳能电池模块的层结构剖视图。
图7A是在不透明的密封材料覆盖了太阳光照射面的情况下的以往的太阳能电池模块的层结构剖视图。
图7B是在不透明的密封材料覆盖了太阳光照射面的情况下的以往的太阳能电池模块的层结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方式1)
图1是将实施方式1的太阳能电池模块的一部分剥下的状态的立体图,图2A是其剖视图,图2B是将由图2A的虚线围成的部分放大的剖视图。
实施方式1的太阳能电池模块包括:太阳能电池元件103;位于太阳能电池元件103的上部的上部密封部102;位于太阳能电池元件103的下部的多孔质体104;位于多孔质体104的下部的下部密封部101;位于上部密封部102的上部的最上部保护部件105;及位于下部密封部101的下部的背片106。
太阳能电池元件103由上部密封部102和下部密封部101夹持。图2B的虚线表示上部密封部102与下部密封部101的界面115。
利用片状的上部密封部102、片状的多孔质体104、片状的下部密封部101将太阳能电池元件103夹入,并在上下以层叠有片状的最上部保护部件105及片状的背片106的状态进行真空层压,从而形成太阳能电池模块。
实施方式1所用的上部密封部102使用全光线透过率至少为50%以上的高分子材料。当低于50%时,光到达太阳能电池元件103的比例低,无法使用。由此,上部密封部102尽可能优选透明性高的结构。另一方面,下部密封部101是太阳能电池元件103的下部,不需要高的全光线透过率。使用与上部密封部102的接合性更好的高分子材料。
作为密封材料通常使用的高分子材料是以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EVA)为主成分的材料,下部密封部101使用了向以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EVA)为主成分的材料混入氧化钛等紫外线反射填料而容易反射太阳光线的材料。
另外,作为其他密封部的树脂成分,可列举乙烯-不饱和羧酸共聚物或其离聚物、硅酮树脂、聚乙烯醇缩丁醛、热塑性聚氨脂树脂、聚烯烃树脂等,为了有效利用材料的特性,也可以将它们组合而使用于下部密封部101和上部密封部102。
此外,在下部密封部101中,为了提高耐久性,也可以追加使用含有防氧化剂、光稳定剂、紫外线吸收剂、着色剂、光扩散剂、阻燃剂、防变色剂、硅烷偶联剂等的材料。
多孔质体104为多孔质,只要是片即可,但特别优选有机系无纺布。有机系无纺布是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纤维、聚烯烃纤维、或将这两种以上的纤维缠结而成的长纤维无纺布或短纤维无纺布,能够使用纺粘无纺布、湿式无纺布或针织无纺布等。
另外,虽然详细情况在以下的实施例中进行说明,但是所选择的纤维原料优选使用接近密封材料的SP值的材料,在下部密封部101的密封材料与上部密封部102的密封材料的SP值之差大的情况下,将具有接近各自的密封材料的SP值的有机纤维组合两种以上来构成多孔质体104。
尤其是当使用密封材料与有机纤维的SP值之差为1.0以下的纤维原料时,密封材料的有机系无纺布的亲和性升高,因此能抑制层压工序或高温使用时的密封材料的流动性,因此优选。
在此,溶解参数(SP值)是通过由希尔德布兰德(Hildebrand)导入的正规溶液理论而定义出的值,是成为二元溶液的溶解度的目标的值。也称为溶解度参数、溶解性参数、希尔德布兰德参数。
在正规溶液理论中,作用于溶剂与溶质之间的力仅假定为分子间作用力,因此溶解参数被用作表示分子间作用力的尺度。实际的溶液虽然并不局限于正规溶液,但是依据经验可知两种成分的SP值之差越小则溶解度越大。
多孔质体104不限定为无纺布,只要是多孔质、片状即可,而且,SP值为上述以内更好。可以是将各种纤维编织而成的结构。
也可以不是无纺布,而是将纤维有规则地织成平纹织物、斜纹织物、缎纹织物、纱罗织物、模纱织物、倾斜条纹织物、双面织物等的结构。
作为多孔质体104的形状,虽然没有特别规定,但是当考虑到密封材料向多孔质体104内的渗透性时,纤维直径优选为10μm以上且100μm以下,纤维表观密度优选为0.05g/cm3以上且0.3g/cm3以下。其理由也在以下的实施例中进行说明。
上部密封部102的密封材料和下部密封部101的密封材料分别向多孔质体104进入至图2B的虚线所示的界面115为止。多孔质体104优选将其外周配置至太阳能电池模块的外表面。这是为了避免使上部密封部102的密封材料与下部密封部101的密封材料直接接触。
(实施方式2)
实施方式2在多孔质体104上设有插入太阳能电池元件103的部分作为开口。关于该开口,使用图3A、图3B、图4A、图4B进行说明。未说明的事项与实施方式1相同。
图3A是将太阳能电池模块的角部剖切的立体图。图3B是说明太阳能电池元件103与多孔质体104的关系的分解图。图4A是太阳能电池模块的剖视图,图4B是由图4A的虚线围成的部分的放大剖视图。图4B的虚线是上部密封部102的密封材料与下部密封部101的密封材料的界面115。密封树脂进入到多孔质体104。
如图3B所示,在多孔质体104具有开口114,该开口114的大小比太阳能电池元件103的平面方向的尺寸大。在层叠时,上部密封部102的密封材料与下部密封部101的密封材料的一部分通过该开口114而在局部部分接触、接合。
该部分是太阳能电池元件103的周边部分。该部分尽可能被限制为最小限度,这是为了避免使上部密封部102的密封材料与下部密封部101的密封材料直接接触。当直接接触时,树脂难以进入到多孔质体104。
图1、2的结构的情况也同样,但是多孔质体104、上部密封部102、下部密封部101为片状,多孔质体104的面积比上部密封部102和下部密封部101的面积大,上部密封部102与下部密封部101优选在太阳能电池模块外周侧面不直接接合。其理由与上述同样,是因为,在树脂难以进入到多孔质体104而无法使用多孔质体104时,整体强度不会变强。
<制法>
接着,太阳能电池的模块化通过在上部密封部102的密封材料和下部密封部101的密封材料软化且能够流动的温度区域进行热压接的加热层压方式来进行。层压优选在真空下进行。在大气层压的情况下,空隙容易啮入到多孔质体104内,因此不良。
此外,在对太阳能电池模块进行层压之前,也能够使用预先使下部密封部101和多孔质体104粘接而成的结构进行层叠,进行太阳能电池元件103的密封。例如,以多孔质体104为基材将下部密封部101从单面压入,进行涂层,由此能够制作出单面多孔质体的密封材料片。通过使用该密封材料片,还能消除多孔质体104的层叠工序中的位置错动或张力不均,因此优选。
太阳能电池元件103可以使用单晶硅、多晶硅、非晶硅等硅系、镓-砷、铜-铟-硒、镉-碲等III-V族或II-VI族化合物半导体系等各种太阳能电池元件,实施方式1、2的密封材料也可以适用于其中任一个太阳能电池元件的密封。
作为最上部保护部件105,可以使用玻璃板、丙烯酸树脂、聚碳酸酯树脂、聚酯树脂、含氟树脂等。
最下部的背片106可以使用各种热塑性树脂膜等单体或多层的片,考虑气体阻隔性或水分透过性等而可以使用例如将锡、铝、不锈钢等金属、玻璃等无机材料层叠而成的聚酯、无机物蒸镀聚酯、含氟树脂、聚烯烃等的多层的片。
<评价方法>
另外,评价方法作为外观检查,根据面积测定以太阳能电池元件103的聚光面积的残存率进行评价。而且,进行超声波深度测定机(SAT)测定。而且,也以空隙的产生数进行评价。具体如下。
(1)作为进行了模块化时的评价,相对于进行模块化之前的太阳能电池元件103的太阳光照射面的面积,求出在进行了模块化的状态下能观察到的太阳能电池元件103的聚光面积,聚光面积的残存率为99%以上时得2分,聚光面积的残存率为95%以上且小于99%时得1分,聚光面积的残存率小于95%时得0分。
(2)对太阳能电池模块进行-40/120℃热循环试验200cyc之后,求出太阳能电池元件103的聚光面积,与(1)同样,根据聚光面积的残存率而分别得0~2分。
(3)在太阳能电池模块化中,为了评价层压后的上部密封部102与下部密封部101的密接性,通过超声波深度测定机(SAT)测定空隙量,在没有空隙时得1分,在有空隙时得0分。
(4)也评价太阳能电池模块的热循环试验200cyc后的空隙的产生状况,在没有空隙时得1分,在有空隙时得0分。
以这四个评价的总分(6为最佳)进行了评价。
(1)(2)为2分、合格,(3)(4)为1分、合格。若全部满足,则作为合格产品。条件和结果如表1所示。
[表1]
以下,通过实施例及比较例,具体地进行说明。另外,本发明不限定于这些实施例。而且,在下述的说明中,物性等记载内部分记入于表1而省略说明。另外,多孔质体104的厚度使用了0.06~0.25mm的多孔质体。密封材料只要进入即可,对特性没有影响。
(实施例1)
作为上部密封部102的密封材料,使用了全光线透过率92%(株式会社村上色彩技术研究所,以BaseMeter HR-100进行测定)的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EVA)片。作为下部密封部101的密封材料,使用了在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中含有5wt%的金红石型氧化钛且全光线反射率为75%(株式会社村上色彩技术研究所,以BaseMeter HR-100进行测定)的密封材料。
接着,作为多孔质体104,使用了有机系无纺布即聚酯纺粘无纺布。
层叠方法为,在作为最上部保护材料5的白板强化玻璃上放置作为上部密封部102的密封材料的全光线透过率92%的EVA片,在其上方放置太阳能电池元件103。接着,作为多孔质体104,将作为有机系无纺布的聚酯纺粘无纺布重叠,接着,配置下部密封部101的密封材料的含有氧化钛的白色EVA片,并且,在背片106上配置厚度0.1mm的聚酯膜。通过真空层压成形(成形温度150℃,载荷1000kg/m2)制作出太阳能电池模块。
进行了所得到的太阳能电池模块的层压外观检查及热循环可靠性试验后外观检查及空隙的产生的评价。
<结果>
所得到的太阳能电池模块在太阳能电池元件103的背面配置白色的下部密封部101,不覆盖太阳能电池元件103的太阳光照射面而进行了层压。而且在进行了热循环试验200循环之后,未观察到因下部密封部101的密封材料向太阳能电池元件103的太阳光照射面的流动而引起的移动。
(实施例2)
多孔质体104的形状如图3A、图3B那样在配置太阳能电池元件103的部分形成与太阳能电池元件103的面积相同的开口,将太阳能电池元件103嵌入,进行了层叠。其他与实施例1同样地制作出太阳能电池模块。
<结果>
所得到的太阳能电池元件103通过多孔质体104来固定位置,因此没有层压时的错动,而且太阳光照射面未由下部密封部101的密封材料覆盖,也没有产生空隙。而且在热循环之后也未产生下部密封部101的覆盖等的流动。
(实施例3)
将透明度91%、溶解度参数SP值8.0的聚乙烯使用于上部密封部102的密封材料,而且将在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中含有5wt%的氧化钛的白色材料(SP值11.5,全光线反射率75%)使用于下部密封部101的密封材料,而且使用了将作为有机系无纺布的纤维直径20μm的聚乙烯短纤维(SP值8.0)和纤维直径20μm的聚酯短纤维(SP值10.7)混织而形成为针织无纺布的多孔质体(表观密度0.15g/cm3,SP值(纤维分别为8.0、10.7))作为多孔质体104。其他与实施例1同样地通过真空层压成型而制作出太阳能电池模块。
<结果>
所得到的太阳能电池模块在太阳光照射面未覆盖作为下部密封部101的密封材料的白色材料而能够确保照射面积,也没有产生空隙。而且,由于将各个密封材料与SP值之差为1.0以下的纤维彼此缠结,因此向2种密封材料和多孔质体104的渗透及紧贴良好,在热循环可靠性试验200循环中也没有引起密封材料的流动。
(实施例4)
除了使用了不同的纤维直径的聚酯纺粘无纺布作为多孔质体104即有机系无纺布之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制作出太阳能电池模块。
<结果>
层压成型之后的太阳能电池模块在太阳能电池元件103的太阳光照射面上未露出白色的下部密封部101的密封材料而成型,相对于模块化之前的太阳能电池元件103的表面积而残存率为100%,也没有空隙,也没有热循环后的流动,状态良好。
(实施例5)
作为多孔质体104,使用了作为有机系无纺布的不同纤维直径的聚酯纺粘无纺布。其他与实施例1同样地制作出太阳能电池模块。
<结果>
层压成型之后的太阳能电池模块在太阳能电池元件103的太阳光照射面上未露出白色的下部密封部101的密封材料而成型,相对于模块化之前的太阳能电池元件103的表面积而残存率为100%,也没有空隙,也没有热循环后的流动,状态良好。
(实施例6)
作为多孔质体104即有机系无纺布,使用了不同的表观密度的聚酯纺粘无纺布。其他与实施例1同样地制作出太阳能电池模块。
<结果>
层压成型之后的太阳能电池模块在太阳能电池元件103的太阳光照射面上未露出白色的下部密封部101而成型,相对于模块化之前的太阳能电池元件103的表面积而残存率为100%,也没有空隙,也没有热循环后的流动,状态良好。
(实施例7)
作为多孔质体104即有机系无纺布,使用了不同的表观密度的聚酯纺粘无纺布。其他与实施例1同样地制作出太阳能电池模块。
<结果>
层压成型之后的太阳能电池模块在太阳能电池元件103的太阳光照射面上未露出白色的下部密封部101的密封材料而成型,相对于模块化之前的太阳能电池元件103的表面积而残存率为100%,也没有空隙,也没有热循环后的流动,状态良好。
(比较例1)
使用在实施例1中所用的2个密封材料,将作为多孔质体104的有机系无纺布的层叠拆下,进行真空层压成形而得到了太阳能电池模块。其他是与实施例1相同的条件。
<结果>
层压成型之后的太阳能电池模块在太阳能电池元件103的太阳光照射面上露出有白色的下部密封部101的密封材料而成型,相对于模块化之前的太阳能电池元件103的表面积而聚光面积减小了7%。因此发电效率恶化。
(比较例2)
将透明度91%、溶解度参数SP值8.0的聚乙烯使用于上部密封部102的密封材料,而且将在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中含有5wt%的氧化钛的白色密封材料(SP值11.5,全光线反射率81%)使用于下部密封部101的密封材料,使用纤维直径15μm的聚乙烯熔喷无纺布作为多孔质体104而得到了太阳能电池模块。其他是与实施例1相同的条件。
<结果>
所得到的太阳能电池模块由于聚乙烯熔喷无纺布和EVA树脂的SP值为1.0以上,因此EVA树脂的渗透及亲和性不太好,因此在热循环可靠性试验中,在熔喷无纺布与EVA密封材料的界面处发生了剥离。
(比较例3)
将作为多孔质体104的有机系无纺布使用于聚酯的极细纤维的熔喷无纺布,下部密封部101的密封材料及上部密封部102的密封材料使用EVA树脂,通过真空层压成型而得到了太阳能电池模块。其他是与实施例1相同的条件。
<结果>
层压成型之后的太阳能电池模块虽然在太阳能电池元件103的太阳光照射面上未露出白色的下部密封部101而成型,但是当以SAT调查空隙时,在中心部发现了空隙。而且当以该状态进行了热循环之后再次调查空隙时,该空隙比热循环之前增大。
(比较例4)
作为多孔质体104的有机系无纺布使用了聚酯的纤维直径不同的针织无纺布。其他与实施例1同样地得到了太阳能电池模块。
<结果>
所得到的太阳能电池模块在太阳能电池元件103的太阳光照射面上覆盖有下部密封部101的白色树脂而成型,照射面积减小。
(比较例5)
作为多孔质体104即有机系无纺布,使用了表观密度不同的聚酯纺粘无纺布。其他与实施例1同样地得到了太阳能电池模块。
<结果>
所得到的太阳能电池模块的作为多孔质体104的有机系无纺布的纤维密度为0.05g/cm3以下,因此下部密封部101的密封材料和上部密封部102的密封材料容易引起向作为多孔质体104的有机系无纺布内的流动,在层压时在太阳能电池元件103的太阳光照射面上覆盖有下部密封部101的密封材料的白色树脂而成型,照射面积减小。
(比较例6)
除了使用表观密度不同的聚酯纺粘无纺布作为有机系无纺布之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得到了太阳能电池模块。其他是与实施例1相同的条件。
<结果>
所得到的太阳能电池模块在太阳能电池元件103的太阳光照射面上未覆盖下部密封部101的密封材料的白色树脂而成型,但是在进行了热循环可靠性试验时,在上部密封部102与下部密封部101的交界处产生了空隙。
<关于SP值>
上部密封部102的密封材料与下部密封部101的密封材料的SP值的差异越小,则接合性越好。在比较例2中,下部密封部101的密封材料的SP值与作为多孔质体104的有机系无纺布的密封材料的SP值之差为3.5,因此作为多孔质体104的有机系无纺布的下部密封部101的密封材料的渗透性差,而且亲和力低,因此在层压成型后或热循环暴露下容易流动,此外会因剥离而产生空隙、引起端部的剥离。
另一方面,在实施例3中,密封树脂间的SP值之差为3.5,但作为多孔质体104的有机系无纺布中的纤维使用2种。相对于上部密封部102的密封材料的SP值11.5、下部密封部101的密封材料的SP值8.0,分别将亲和性高的SP值10.7和8.0的PET系的纤维混合、缠结而使用,构成多孔质体104,因此提高多孔质体104与密封材料的亲和性,提高渗透性而减少空隙的产生,抑制高温时的密封材料的流动性。
至少需要使下部密封部101的密封材料和上部密封部102的密封材料与作为多孔质体104的有机系无纺布的SP值之差为0.8以下。
即,只要作为多孔质体104的有机系无纺布中的SP值大的一方的纤维的SP值与下部密封部101和上部密封部102的SP值大的一方的密封材料的SP值之差、即作为多孔质体104的有机系无纺布中的SP值小的一方的纤维的SP值与下部密封部101和上部密封部102的SP值小的一方的密封材料的SP值之差这两个差均为0.8以下即可。
即,各个纤维与密封树脂的接合性良好,成为牢固的太阳能电池模块。
即使纤维为2种以上,也同样地能够适用于最大的SP值的纤维与最小的SP值的纤维的比较。
另外,下部密封部101的密封材料与上部密封部102的密封材料的SP值的差异根据比较例2与实施例3的比较,至少小于3.5,优选与上述的多个纤维的结果的0.8为同样程度,可以为1.0以下。
<关于纤维直径>
作为多孔质体104的有机系无纺布的纤维直径根据实施例4和比较例3可知,当纤维直径小于10μm时,构成的纤维较细,因此无纺布容易变得致密,在模块化时的真空层压时,相对于多孔质体104,密封材料难以从两侧渗透至多孔质体104的内部。
另外,实施例4与比较例3除了纤维直径以外,表观密度也不同,但表观密度在下述进行说明,可以为0.05~0.30g/cm3,实施例4和比较例3的表观密度在该范围内且差别小,不会对结果造成影响。
图5是与图2A对应的图,表示向作为多孔质体104的有机系无纺布的内部啮入空隙107的太阳能电池模块的剖视图,当纤维直径小于10μm时,容易引起这样的不良情况。反之,根据实施例5和比较例4可知,在纤维直径大于100μm的情况下,纤维间的空隙过度增大而密封材料容易通过,通过无纺布而引起密封材料的流动,因此不良。由此,纤维直径需要为10μm以上且100μm以下。
<关于纤维表观密度>
根据上述的实施例6和比较例5可知,当纤维表观密度小于0.05g/cm3时,成为构成的纤维少且空隙多的多孔质体104即有机系无纺布,因此密封材料容易通过有机系无纺布内,在层压时或使用时的加热时,会引起密封材料的流动,因此不良。需要为0.05g/cm3以上。
另外,实施例6与比较例5除了表观密度以外,纤维直径也不同,但是其差别小,且处于上述的必要的范围内,对特性不会造成影响。
反之,根据实施例7和比较例6可知,当纤维表观密度大于0.30g/cm3时,作为多孔质体104的有机系无纺布变得致密,密封材料向多孔质体104内的渗透变差,在图5所示的内部容易产生空隙107,因而不良。需要为0.30g/cm3以下。
另外,实施例6与比较例5除了表观密度以外,纤维直径也不同,但是其差别小,且处于上述的必要的范围内,不会对特性造成影响。
由此,纤维表观密度需要为0.05g/cm3以上且0.30g/cm3以下。
另外,虽然仅是在作为多孔质体104的有机系无纺布存在开口114的实施例2,但是该例的关系也同样能够适用于形成开口114的多孔质体。
另外,虽然纤维设为2种,但即便是2种以上也成为同样的结果。
另外,虽然作为多孔质体104而以有机系无纺布为中心进行了说明,但不仅是无纺布,也可以是在纤维的织物、树脂片设有较多的开口的结构等片状多孔质体。
但是,对纤维进行编织而成的结构是开口均匀的三维状,树脂容易进入。而且,无纺布的纤维不规则,存在各种开口,树脂容易进入,因此更优选。
另外,实施方式1与2只要没有妨碍要素就可以组合。
工业实用性
本发明能够利用于太阳能电池模块。
附图标记说明
101   下部密封部
102   上部密封部
103   太阳能电池元件
104   多孔质体
105   最上部保护部件
106   背片
107   空隙
110   凸出部
114   开口
115   界面

Claims (10)

1.一种太阳能电池模块,其特征在于,包括:
背片;
第一密封部,位于所述背片上;
多孔质体,设于所述第一密封部上;
太阳能电池元件,位于所述多孔质体上;
第二密封部,位于所述太阳能电池元件上;及
外部保护部,位于所述第二密封部上。
2.一种太阳能电池模块,其特征在于,包括:
背片;
第一密封部,位于所述背片上;
多孔质体,设于所述第一密封部上且具有贯通孔;
太阳能电池元件,设于所述第一密封部上且位于所述贯通孔;
第二密封部,位于所述第一密封部上且位于所述太阳能电池元件上;及
外部保护部,位于所述第二密封部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太阳能电池模块,其中,
所述多孔质体、所述第一密封部及所述第二密封部为片状,
所述多孔质体的面积比所述第一密封部和所述第二密封部的面积大,
所述第一密封部和所述第二密封部在太阳能电池模块外周侧面未直接接触。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太阳能电池模块,其中,
所述第一密封部的第一密封材料和所述第二密封部的第二密封材料进入到所述多孔质体,并且,所述第一密封材料与所述第二密封材料结合。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太阳能电池模块,其中,
所述多孔质体是纤维的编织物。
6.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太阳能电池模块,其中,
所述多孔质体是有机系无纺布。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太阳能电池模块,其中,
所述有机系无纺布由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纤维或聚烯烃纤维构成,或由这两种纤维构成,
所述第一密封部和所述第二密封部中的密封材料是乙烯-不饱和羧酸共聚物、乙烯-不饱和羧酸共聚物的离聚物、硅酮树脂、聚乙烯醇缩丁醛、热塑性聚氨脂树脂、聚烯烃树脂中的任一个以上。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太阳能电池模块,其中,
所述有机系无纺布中的纤维直径为10μm以上且100μm以下,并且所述纤维的表观密度为0.05g/cm3以上且0.30g/cm3以下。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太阳能电池模块,其中,
所述第一密封材料、第二密封材料与所述有机系无纺布中的纤维的溶解度参数SP值之差为1.0以下。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太阳能电池模块,其特征在于,
将两种有机纤维缠结而构成所述有机系无纺布,
所述第一密封材料的溶解度参数SP值与构成所述有机系无纺布的第一纤维的溶解度参数SP值之差为0.8以下,
而且,所述第二密封材料的溶解度参数SP值与构成所述有机系无纺布的第二纤维的溶解度参数SP值之差为0.8以下。
CN201380033137.0A 2012-06-22 2013-06-18 太阳能电池模块 Active CN104380482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2-140483 2012-06-22
JP2012140483 2012-06-22
PCT/JP2013/003776 WO2013190823A1 (ja) 2012-06-22 2013-06-18 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380482A true CN104380482A (zh) 2015-02-25
CN104380482B CN104380482B (zh) 2017-04-12

Family

ID=4976843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80033137.0A Active CN104380482B (zh) 2012-06-22 2013-06-18 太阳能电池模块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20150187977A1 (zh)
EP (1) EP2866266A4 (zh)
JP (1) JP6089214B2 (zh)
CN (1) CN104380482B (zh)
WO (1) WO2013190823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541106B2 (ja) * 2015-07-02 2019-07-10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
US20230075020A1 (en) * 2020-02-27 2023-03-09 Kuraray Co., Ltd Waterproofing sheet for civil engineering use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6172957U (zh) * 1980-05-23 1981-12-21
JPS6366072B2 (zh) * 1983-06-20 1988-12-19 Tokyo Shibaura Electric Co
JPH07131048A (ja) * 1993-05-18 1995-05-19 Canon Inc 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及びその設置方法
JPH0969646A (ja) * 1995-05-08 1997-03-11 Bridgestone Corp 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
CN1146077A (zh) * 1995-07-19 1997-03-26 佳能株式会社 半导体器件及其制造方法
CN102341914A (zh) * 2009-03-06 2012-02-01 纳幕尔杜邦公司 轻型太阳能电池模块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825843B2 (ja) * 1996-09-12 2006-09-27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
JP5004884B2 (ja) * 2008-07-07 2012-08-22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メンブレンリフレクタ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WO2010051355A2 (en) * 2008-10-31 2010-05-06 Dow Corning Corporation Photovoltaic cell module and method of forming
JP2011249720A (ja) * 2010-05-31 2011-12-08 Kst Co Ltd パネルの接着用シート、パネルの製造方法、パネルの封止用シート、太陽電池の封止用シート、太陽電池の製造方法
JP2012004146A (ja) 2010-06-14 2012-01-05 Bridgestone Corp 太陽電池用封止膜及びこれを用いた太陽電池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6172957U (zh) * 1980-05-23 1981-12-21
JPS6366072B2 (zh) * 1983-06-20 1988-12-19 Tokyo Shibaura Electric Co
JPH07131048A (ja) * 1993-05-18 1995-05-19 Canon Inc 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及びその設置方法
JPH0969646A (ja) * 1995-05-08 1997-03-11 Bridgestone Corp 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
CN1146077A (zh) * 1995-07-19 1997-03-26 佳能株式会社 半导体器件及其制造方法
CN102341914A (zh) * 2009-03-06 2012-02-01 纳幕尔杜邦公司 轻型太阳能电池模块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6089214B2 (ja) 2017-03-08
CN104380482B (zh) 2017-04-12
US20150187977A1 (en) 2015-07-02
WO2013190823A1 (ja) 2013-12-27
EP2866266A1 (en) 2015-04-29
JPWO2013190823A1 (ja) 2016-02-08
EP2866266A4 (en) 2015-10-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518971B (zh) 聚酯叠层膜和使用该叠层膜的太阳能电池板
EP2461973B1 (en) Photovoltaic modules with polypropylene based backsheet
JP4755312B2 (ja) 複合材ゲッター系を含むポリマー3層体を用いた光起電性パネルの製造方法
CN104039553B (zh) 太阳能电池组件用背板、太阳能电池组件用背板的制造方法和太阳能电池组件
CN103687907B (zh) 偏氟乙烯系树脂组合物、树脂薄膜、太阳能电池用背板以及太阳能电池组件
KR101920495B1 (ko) 태양전지 모듈 및 이의 제조방법
CN102884639A (zh) 辐射收集装置
DE112011103523T5 (de) Eine Polymerrückblende der Solarzellenmodule sowie deren Herstellungsverfahren
EP4032130A1 (en) Photovoltaic element
US20130213459A1 (en) Photovoltaic device with a polymeric mat and method of making the same
CN103897266B (zh) 一种用于太阳能背板基材的树脂组合物
WO2015021098A1 (en) Encapsulation material for solar cell and module
CN104380482A (zh) 太阳能电池模块
KR101742865B1 (ko) 광전지 모듈용 봉지재
JP2016111273A (ja) 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本体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ならびに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KR101792311B1 (ko) 수분 포집 기능이 있는 봉지재용 조성물 및 태양전지용 봉지재
KR101642580B1 (ko) 광 모듈용 백시트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광 모듈
JP2023076551A (ja) 集電シート用樹脂フィルム、集電シート、集電シート付き太陽電池素子、および太陽電池
CN104282785B (zh) 光伏组件及其制备方法
US20150040977A1 (en) Backsheet film with improved hydrolytic stability
CN110294888A (zh) 一种太阳能锂电池封装用环保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5470327B (zh) 光伏组件
CN221125961U (zh) 一种太阳能光伏板和太阳能电池
CN205890074U (zh) 超声波抗老化车罩布
KR101742864B1 (ko) 광전지 모듈용 백시트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