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364170A - 折叠式集装箱 - Google Patents

折叠式集装箱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364170A
CN104364170A CN201480001507.7A CN201480001507A CN104364170A CN 104364170 A CN104364170 A CN 104364170A CN 201480001507 A CN201480001507 A CN 201480001507A CN 104364170 A CN104364170 A CN 10436417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anel
door
edge
container
freight contain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80001507.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364170B (zh
Inventor
T.K.彻巴克
R.J.卡拉夫特
R.罗斯马林
D.H.罗威
J.K.威廉斯
J.J.卡拉夫特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ompact Container Systems LLC
Original Assignee
Compact Container Systems LL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US13/815,638 external-priority patent/US9751688B2/en
Application filed by Compact Container Systems LLC filed Critical Compact Container Systems LLC
Publication of CN10436417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36417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36417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364170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DCONTAINERS FOR STORAGE OR TRANSPORT OF ARTICLES OR MATERIALS, e.g. BAGS, BARRELS, BOTTLES, BOXES, CANS, CARTONS, CRATES, DRUMS, JARS, TANKS, HOPPERS, FORWARDING CONTAINERS; ACCESSORIES, CLOSURES, OR FITTINGS THEREFOR; PACKAGING ELEMENTS; PACKAGES
    • B65D88/00Large containers
    • B65D88/52Large containers collapsible, i.e. with walls hinged together or detachably connected
    • B65D88/522Large containers collapsible, i.e. with walls hinged together or detachably connected all side walls hingedly connected to each other or to another component of the container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Pallets (AREA)

Abstract

一种可折叠航运集装箱,其可在所述集装箱适于用作货物集装箱的展开状态和所述集装箱不用于存储或航运货物时的折叠状态之间调节。航运行业使用大型货物集装箱以在国内和全球贸易中将货物从一个地点航运到另一个地点。这种集装箱被设计成方便地从一种运输模式到另一种通过道路或轨道跨过陆地或跨过海洋移动。这种集装箱有时称为联运集装箱。

Description

折叠式集装箱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封闭的通用货物集装箱,更尤其是涉及改进的可折叠货物集装箱。
背景技术
航运行业使用大型货物集装箱以在国内和全球贸易中将货物从一个位置航运到另一个位置。这种集装箱被设计成方便地从一种运输模式到另一种模式通过公路或者铁路跨过陆地或者越过海洋移动。这种集装箱有时被称为联运航运集装箱。这种集装箱的使用已经基本上消除了在试图将货物运送到其最终目的地的中将货物从一艘船人工搬运到另一艘船或者从一个车辆或列车搬运到另一个的需要。
今天,货物集装箱通常以国际认可的标准以及通过国家的国内标准关于尺寸和结构标准化。从而,标准集装箱能够以彼此并排和端对端关系可靠地布置在垂直堆叠中,并且在从一个运输模式转变到另一种运输模式时能够最有效地处置。
通常,这些集装箱必须空着从一个运送点运输到可获得用于航运的货物的下一个位置。空集装箱的运输花费托运人的钱财并降低利润,这是因为每个这种集装箱的运输会产生处置费用并且占据有价值的空间,该空间否则可以用于航运装载有货物的产生收入的集装箱。另外,装载的和空的集装箱的航运产生这样的问题,如,如何在船上以使得航运的安全性不会受到损害的方式布置较轻的、空的集装箱和较重的、装载的集装箱。在安全性问题之外,空的集装箱的航运导致托运人的金钱方面的损失,导致或者对托运人造成相当大的财政影响或者增加顾客的用于处置和运输装载的集装箱收费的损失以。当通过公路或者通过铁路来运输空的集装箱时,会不利地产生类似的成本。
一直以来,托运人认识到如果空的集装箱能够被折叠以占据相当小的空间,使得需要较少的空间牺牲在运输空的集装箱上,那么可实现航输中的显著经济节省。
这种努力目前仅针对于开放框架或框架式集装箱。为此目的,现有技术提出很多封闭类型的可折叠或嵌套货物集装箱,旨在减少它们在空的时行运所需要的空间。虽然已经提出这种现有技术的可折叠集装箱,但是市场还没有接受这种现有技术集装箱作为标准的不可折叠货物集装箱的替代品。
大多数可折叠集装箱设计中的一个共同的缺点在于结构特征被结合到它们中,这导致该设计在与现有的标准货物集装箱组合使用方面几乎是不可兼容的。于是,如果这些货物集装箱要成为常用集装箱中的一部分,则它们不能与现有的标准集装箱一起使用,使得实施这些设计的成本即便不是高昂的,也是不现实的。
现有技术的可折叠集装箱的另一个缺点在于缺少结构设计,该结构设计使得能够或便于利用通常可获得的设备以简单和有效方式折叠和展开这种集装箱。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新颖的、可折叠的封闭航运集装箱,该集装箱可与现有的标准不可折叠集装箱兼容。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在其通常使用中不需要组装和拆卸集装箱的零散零件的集装箱。
本发明的另外的目的和特征是提供一种可折叠航运集装箱,该集装箱包括平坦的、水平的、刚性的一体顶部面板和底部面板以及铰接地连接到底部面板的邻近边缘上的垂直侧部面板,其中在从展开状态向折叠状态折叠该集装箱的过程期间,该侧部面板能够相对于顶部和底部面板向内侧向枢转,在折叠状态下,所述顶部面板和底部面板最后处于彼此紧密平行关系。
本发明的再一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上面提及的一般特点的集装箱结构,其包括通常垂直的端壁,以将顶部、底部和侧部面板保持在它们的通常位置。
本发明的又一目的是提供一种集装箱,其包括在集装箱的四个箱角处的垂直立柱,但是该立柱允许在折叠或展开集装箱时面板及其相关零件自由移动。
本发明的前述和其他目的和特征将从随后本发明的一个典型优选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中得以全面理解,在整个详细描述中,对附图进行参考。
附图说明
图1是显示门面板和右侧面板的本发明的视图;
图2是显示门面板和左侧面板的本发明的视图;
图3是显示前部面板和左侧面板的本发明的视图;
图4是顶部面板的俯视平面图;
图5是顶部面板的仰视透视图;
图6是沿着图1中的线A-A截取的前部面板的内侧视图;
图7是图6的部分B-B的放大图;
图8是图6的部分C-C的放大图;
图9是沿着图3的线D-D截取的前部面板的剖视图;
图10是顶部面板的前端的局部仰视图;
图11A和11B是前部第一铰接构件的平面图;
图12是顶部面板的前端的平面图;
图13是顶部面板的门端部的平面图;
图14是顶部面板的门端部的局部仰视图;
图15是门第一铰接构件的平面图;
图16是底部面板的左上侧透视图;
图17是底部面板的右上侧透视图;
图18是底部面板的前端的平面图;
图19、20和21是底部前连接体的视图;
图22是底部面板的门端部的平面图;
图23是右侧门联锁装置的平面图;
图24示左侧门联锁装置的平面图;
图25是底部面板锤式(hammer)闭锁机构和右侧门联锁装置的视图;
图26是底部面板锤式闭锁机构和左侧门联锁装置的视图;
图27是底部面板的仰视平面图;
图28是底部面板的俯视平面图;
图29是右侧面板的外表面的平面图;
图30是右侧面板的前边缘处的凸缘的剖视图;
图31是右侧面板的门边缘处的凸缘的剖视图;
图32是右侧面板的内表面的平面图;
图33是线性弹簧组件的剖视图;
图34是线性弹簧组件的上端的剖视图;
图35是线性弹簧组件的下端的剖视图;
图36是孤立的闭锁杆组件的平面图;
图37是左侧面板的外表面的平面图;
图38是左侧面板的门边缘处的凸缘的剖视图;
图39是在前部的凸缘的剖视图;
图40是左侧面板的内表面的平面图;
图41A和41B是侧铰接构件的平面图;
图42是前部面板的外表面的平面图;
图43A和43B是右和左前部接入面板的平面图;
图44是前部面板的内表面的平面图;
图45A、45B、45C和45D是前部枢转铰链的视图;
图46是前端部面板和右接入面板的内部视图;
图47是图46的部分E-E的放大图;
图48是前端部面板和左接入面板的内部视图;
图49是图48的部分F-F的放大图;
图50、51和52是前部面板联锁装置的水平剖视图;
图53是沿图50的线H-H截取的剖视图;
图54是前部面板的右侧联锁装置的剖视图;
图55是沿图50的线I-I截取的剖视图;
图56是前部面板的左侧联锁装置的剖视图;
图57是前部面板的右侧联锁装置的透视图;
图58是前部面板的右侧联锁装置的内侧视图;
图59是右前立柱的辊子臂盖板的外部视图;
图60是右前立柱的辊子臂盖板的透视图;
图61是右前立柱的辊子臂盖板的端视图;
图62是前部面板的左侧联锁装置的透视图;
图63是前部面板的左侧联锁装置的内侧视图;
图64是左前立柱的辊子臂盖板的外部视图;
图65是左前立柱的辊子臂盖板的透视图;
图66是左前立柱的辊子臂盖板的端视图;
图67是前部面板以及右和左接入面板的透视图;
图68是右前接入面板铰链的视图;
图69是右前接入面板的内表面的平面图;
图70是右前接入面板的剖视图;
图71是图70的部分K-K的放大图;
图72是右前接入面板的滑动闭锁机构的视图;
图73是右前接入面板的上部盖板(cap plate)的透视图;
图74是前部面板以及右和左接入面板的透视图;
图75是左前接入面板铰链的视图;
图76是左前接入面板的内表面的平面图;
图77是左前接入面板的剖视图;
图78是图77的部分M-M的放大图;
图79是左前接入面板的滑动闭锁机构的视图;
图80是左前接入面板的上部盖板(cap plate)的透视图;
图81是门面板的外表面的平面图;
图82是门面板上的闭锁杆的俯视图;
图83是门面板上的闭锁杆的平面图;
图84是门端部面板和右接入面板的内部视图;
图85是图84的部分P-P的放大图;
图86是门端部面板和左接入面板的内部视图;
图87是图86的部分Q-Q的放大图;
图88A、88B和88C是门枢转铰链的视图;
图89是门面板以及右和左接入面板的透视图;
图90是门面板以及右和左接入面板的透视图;
图91是门右侧接入面板的外表面的平面图;
图92是门左侧接入面板的外表面的平面图;
图93是门右侧立柱闭锁连接体的前面的视图;
图94是门右侧立柱闭锁连接体的门面的视图;
图95是门左侧立柱闭锁连接体的前面的视图;
图96是门左侧立柱闭锁连接体的门面的视图;
图97是门右侧立柱辊子臂的视图;
图98是门左侧立柱辊子臂的视图;
图99是门右侧接入面板的内表面的平面图;
图100是门右侧接入面板的剖视图;
图101是图100的部分T-T的放大图;
图102是门右侧接入面板铰链的视图;
图103是门右侧接入面板的滑动闭锁机构的视图;
图104是门右侧接入面板的上部盖板(cap plate)的透视图;
图105是门左侧接入面板的内表面的平面图;
图106是门左侧接入面板的剖视图;
图107是图106的部分V-V的放大图;
图108是门左侧接入面板铰链的视图;
图109是门左侧接入面板的滑动闭锁机构的视图;
图110是门左侧接入面板的上部盖板(cap plate)的透视图;
图111是折叠的集装箱的前端的透视图;
图112是折叠的集装箱的门端部的透视图;
图113是示出底部面板的示意性平面图,其中侧部面板折叠下来并放置在底部面板的顶部上;
图114是沿着图113的线114-114截取的示意性剖视图;
图115示出底部面板的示意性侧视图,其中侧部面板处于展开位置;
图116是穿过底部面板以及邻近侧部铰链构件和线性弹簧组件中的一个的侧部面板的示意性横向剖视图;
图117是固定到底部面板和侧部面板的铰链销扭转弹簧组件中的一个的视图;
图118是铰链销扭转弹簧组件中的一个的铰链销的视图;
图119是铰链销扭转弹簧组件中的一个的扭转弹簧的视图;
图120是完全组装的铰链销扭转弹簧的视图;
图121是示出接纳在底部铰链构件中的孔之内的铰链销扭转弹簧的铰链销的视图;
图122是示出接纳在另一个底部铰链构件中的孔之内的铰链销扭转弹簧的铰链销的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发明的可折叠集装箱10的优选实施方式包括顶部面板11、门面板、和右侧面板14,如图2所示,该可折叠集装箱10还包括左侧面板16。右侧面板14和左侧面板16可以在此统称为侧部面板,或者任一个可以单独地称为侧部面板。如图3所示,可折叠集装箱还包括底部面板17和与门面板18相对的前部面板12。
回来参照图1,顶部面板11包括顶部右边缘19、顶部左边缘20、顶部门边缘21和顶部前边缘22。如图1和3所示,顶部面板11包括四个现有技术中已知类型的标准角件36a、36b、36c、36d,用于提升可折叠集装箱10(与吊具一起),或者用于将可折叠集装箱10固定到另一个集装箱上,后者可以堆叠到该可折叠集装箱10的顶部。根据国际标准,一个角件36a、36b、36c、36d邻近顶部面板11的顶部前边缘22的每个端部13a、13b、且邻近顶部面板11的顶部门边缘21的每个端部15a、15b设置在顶部面板11上。
如图4和5所示,中空矩形顶部右梁600沿着顶部面板11的右边缘19从前边缘22上邻近顶部面板11的顶部右边缘19的角件36a延伸到顶部门边缘21上的邻近顶部面板11的顶部右边缘19的角件36b。顶部右梁600是连续的,除了顶部提升梁606、607经过顶部右梁600处的中断部。邻近顶部前边缘22的顶部右梁600的端部601优选地通过焊接刚性地附接到邻近的角件36a,并且邻近顶部门边缘21的顶部右梁600的端部602优选地通过焊接刚性地附接到邻近的角件36b。同样,顶部右梁600优选地在顶部提升梁经过顶部右梁600处焊接到顶部提升梁606、607。如图6和7所示,顶部右梁600是中空的,并且从顶部右边缘19向下延伸大约四英寸的距离。
如图4和8所示,中空的矩形顶部左梁603沿着顶部面板11的顶部左边缘20从前边缘22上邻近顶部面板11的顶部左边缘20的角件36c延伸到顶部门边缘21上邻近顶部面板11的顶部左边缘20的角件36d。所述顶部左梁603是连续的,除了顶部提升梁606、607经过顶部左梁603处的中断部。邻近顶部前边缘22的顶部左梁603的端部604优选地通过焊接刚性附接到邻近的角件36c,且邻近顶部门边缘21的顶部左梁603的端部605优选地通过焊接刚性地附接到邻近的角件36d。同样,顶部左梁603优选地在顶部提升梁经过顶部左梁603处焊接到顶部提升梁606、607。顶部左梁603是中空的,并且从顶部左边缘20向下延伸大约4英寸的距离。顶部右梁600的下面608和顶部左梁603的下面609各自包括多个闭锁栓孔610,其用途在下面描述。
如图1所示,沿着顶部面板11的顶部右边缘19,右裙部23从其向下延伸大约12英寸的长度,并且如图2所示,沿着顶部面板11的顶部左边缘20,左裙部24也从其向下延伸大约12英寸的长度。
顶部面板11的上部外表面25是由波纹状金属、优选地钢制成。如图3和9所示,顶部面板11包括中空的矩形顶部前梁1000,该顶部前梁1000的一个端部611邻近顶部右边缘19,且另一个端部612邻近顶部左边缘20。顶部前梁1000沿着顶部面板11的顶部前边缘22延伸,且从其向下延伸大约4英寸的距离。更具体地说,矩形顶部前梁1000从顶部前边缘22上的角件36a延伸到顶部前边缘22上的另一角件36c。前梁1000的邻近角件36a的端部611优选地通过焊接刚性地附接到角件36a,且顶部前梁1000的邻近角件36c的端部612也优选地通过焊接刚性附接到角件36c。如图10所示,顶部面板11还包括两个前部第一铰链组613、614。前部第一铰链组613包括两个前部第一铰链构件31a、31b,每个铰链构件31a、31b优选地通过焊接刚性连接到邻近顶部前边缘22和顶部右边缘19的角件36a的下表面615。同样,前部第一铰链组614包括两个前部第一铰链构件31c、31d,每个铰链构件31c、31d优选地通过焊接刚性地连接到邻近顶部前边缘22和顶部左边缘20的角件36c的下表面616。邻近顶部右边缘19的前部第一铰链组613的前部第一铰链构件31a、31b以彼此间隔的关系固定,用于接收前部铰链枢轴617,如下面更详细描述的,且邻近顶部左边缘20的前部第一铰链组614的前部第一铰链构件31c、31d以彼此间隔的关系固定,用于接收另一个前部铰链枢轴618,如下面更详细描述的。在图11A和11B中孤立地示出了代表性的前部第一铰链构件31。每个前部第一铰链构件具有前部铰链边缘622、前部枢轴孔619、前部栓孔620、和凸耳接收槽621。这些特征中的每一个的用途在下面更详细地描述。
如图5所示,长度基本上等于第一铰链构件31a、31b、31c、31d的前部铰链边缘622的长度的前部铰链板623、624优选地通过焊接沿着每个前部铰链边缘622的长度牢固固定到紧邻的第一铰链构件31a、31b和31c、31d之间。前部铰链板623和固定到其的第一前部铰链构件31a、31b的组合形成邻近顶部面板11的顶部右边缘19的顶部前联锁装置625,且前部铰链板624和固定到其的第一前部铰链构件31c、31d的组合形成固定到邻近顶部面板11的顶部左边缘20的角件36c的顶部前联锁装置626。每个前顶部联锁装置625、626具有下部槽627、628,用于在可折叠集装箱10处于其完全折叠状态时接收从底部面板17延伸的大连接体,如下面所描述的。
再次参照图5,前部搁梁(shelf beam)629在前部第一铰链组613、614之间延伸,且前部搁梁629的邻近顶部右边缘19的端部630优选地通过焊接牢固地固定到向内的前部第一铰链构件31b,使得前部搁梁629的下边缘632大致与前部铰链板623的下边缘633对准。同样,前部搁梁629的邻近顶部左边缘20的端部631优选地通过焊接牢固固定到向内的前部第一铰链构件31d,使得前部搁梁629的下边缘632大致与前部铰链板624的下边缘634对准。如图12所示,锤式闭锁保持件76、77邻近每个顶部前联锁装置625、626安装到前部搁梁629,并且与联锁装置625、626中的栓孔620对准。包括滑动锤80、81以及锤式闭锁栓82、83的锤式闭锁机构78、79可滑动地固定到锤式闭锁保持件76、77中的每一个,使得每个锤式闭锁机构78、79可通过利用可滑动安装到其中一个锤式闭锁栓82、83上的滑动锤80、81而在解锁位置和闭锁位置之间定位,在所述解锁位置中,相应的锤式闭锁栓82、83处于基本上在与其紧邻的顶部前联锁装置625、626的外部的缩回位置,而在所述闭锁位置,相应的锤式闭锁栓82、83延伸通过与其紧邻的顶部前联锁装置625、626的栓孔620。
如图13所示,顶部面板11包括中空的矩形顶部门梁635,所述顶部门梁635沿着顶部面板11的顶部门边缘21延伸,并且从所述顶部门边缘21向下延伸大约4英寸的距离。中空的矩形顶部门梁635从邻近顶部右边缘19的顶部门边缘21上的角件36b延伸到邻近顶部左边缘20的顶部门边缘21上的角件36d。顶部门梁635的邻近顶部右边缘19的端部636优选地通过焊接刚性地附接到邻近顶部右边缘19的角件36b,且顶部门梁635的邻近顶部左边缘20的端部637优选地通过焊接刚性地附接到邻近顶部左边缘20的角件36d。矩形顶部门梁635的外部垂直面638包括多个(优选地四个)刚性地固定于其的闭锁搭扣90,用于接收门栓组件639的每个闭锁杆92的上端91,如下面描述的。顶部面板11还包括一对闭锁带640,所述一对闭锁带640邻近闭锁搭扣90可拆卸地固定到顶部面板11。每个闭锁带640优选地由钢制成,并且具有类似对于I的形状。栓孔645、646邻近每个闭锁带640的每个端部,用于接收带螺栓647中的一个,所述带螺栓647用于当所述集装箱10处于其折叠以及展开状态时,可拆卸地将闭锁带640固定到集装箱10上,如下面描述的。当集装箱10处于其展开状态时,带螺栓647接纳在收藏的带螺栓孔648(未示出)内,所述收藏的带螺栓孔648将闭锁带640固定于顶部面板11。顶部面板11也包括两个上部工作带螺栓孔649(未示出),以在集装箱10处于其折叠状态时使用,如下面描述的。多对且优选四(4)对上部门挡接收件650邻近闭锁搭扣90焊接到矩形顶部门梁635的外部垂直面638,每个这种对的上部门挡接收件650彼此成间隔关系。每个上部有用的带螺栓孔649与一对上部门挡接收件650对准。如本领域技术人员将容易理解的,当闭锁带640被带螺栓647固定到上部有用的带螺栓孔649中的一个时,在闭锁带640的一个端部645处的T形部在闭锁带640支撑负载时搁置在一对门挡接收件上。于是,每个闭锁带640的厚度以及其上搁置闭锁带640的上部门挡接收件650的承载能力必须足以支撑与在集装箱10是空的时的整个集装箱10的重量相等的最小重量,这又取决于制造集装箱10、闭锁带640和上部门挡接收件650所用的材料以及将上部门挡接收件650固定到顶部门梁635上的焊缝的强度。
如图14中所示,顶部面板11还包括两个门第一铰链组651、652。门第一铰链组651包括两个门第一铰链构件653a、653b,每个门第一铰链构件653a、653b优选地通过焊接刚性地连接到邻近顶部门边缘21和顶部右边缘19的角件36b的下表面654。门第一铰链组652类似地包括两个门第一铰链构件653c、653d,每个门第一铰链构件653c、653d优选地通过焊接刚性地连接到邻近顶部门边缘21和顶部左边缘20的角件36d的下表面655。门第一铰链组651的邻近顶部右边缘19的门第一铰链构件653a、653b以彼此间隔关系固定,用于接收门铰链枢轴656,如下面更详细描述的,并且门第一铰链组652的邻近顶部左边缘20的门第一铰链构件653c、653d以彼此间隔关系固定,用于接收前部铰链枢轴666,如下面更详细描述的。在图15中孤立地示出了代表性的门第一铰链构件653。每个门第一铰链构件653具有门铰链边缘667、门枢轴孔668和门凸耳接收槽669。这些特征中的每一个的用途在下面更详细描述。
再次参照图13,长度基本上等于门第一铰链构件653a、653b、653c、653d的门铰链边缘667的长度的门铰链板670、671优选地通过焊接沿着每个门铰链边缘667的长度牢固固定在紧邻的门第一铰链构件653a、653b、653c、653d之间。
如图16和17所示,底部面板17包括底部右边缘99、底部左边缘100、底部前边缘101和底部门边缘102。底部面板17包括四个现有技术中已知类型的标准角件36e、36f、36g、36h,用于将集装箱10固定到集装箱10它可以堆叠于其上的另一集装箱。根据国际标准,一个角件36e、36f、36g、36h邻近底部前边缘101的每个端部,且邻近底部门边缘102的每个端部,设置在底部面板17上。
如图17所示,中空的矩形底部右梁672沿着底部面板17的底部右边缘99从邻近底部面板17的底部右边缘99的底部前边缘101上的角件36e延伸到邻近底部面板17的右边缘99的门边缘102上的角件36f。底部右梁672的每个端部673、674优选地通过焊接刚性附接到相邻的角件36e、36f。底部右梁672包括底部右梁下部分675、676和底部右梁上部分677,该底部右梁下部分675、676从底部右边缘99向上延伸大约8英寸的距离,且底部右梁上部分677从底部右边缘99进一步向上延伸到大约十二英寸的高度。再次参照图16,多个缆绳锚固件679(其用途在下面更详细描述)以彼此间隔关系邻近底部右梁上部分677的上边缘680固定到底部右梁672。倾斜的右过渡部分103a、103b在底部右梁上部分677的每个端部681、682之间延伸到与其相邻的底部右梁下部分675、676。每个底部右梁下部分675、676的顶边缘683、684被覆盖有优选地不锈钢制成的导轨401、402。导轨401、402的用途以及底部右梁672的底部右梁下部分675、676的用途将在下面讨论。
如图16所示,中空的矩形底部左梁685沿着底部面板17的底部左边缘100从邻近底部面板17的底部左边缘100的底部前边缘101上的角件36g延伸到邻近底部面板17的左边缘100的门边缘102上的角件36h。底部左梁685的每个端部686、687优选地通过焊接刚性地附接到相邻的角件36g、36h。底部左梁685包括底部左梁下部分688、689和底部左梁上部分690,该底部左梁下部分688、689从底部左边缘100向上延伸大约8英寸的距离,而所述底部左梁上部分688、689从底部左边缘100进一步向上延伸到大约12英寸的高度。再次参照图17,多个缆绳锚固件691(其用途在下面更详细描述)以彼此间隔关系邻近底部右梁上部分690的上边缘692固定到底部左梁685。倾斜的左过渡部分104a、104b在底部左梁上部分690的每个端部693、694之间延伸到与其相邻的底部左梁下部分688、689。每个底部左梁下部分688、689的顶部边缘695、696被覆盖有优选地由不锈钢制成的导轨403、404。导轨403、404的用途以及底部左梁685的底部左梁下部分688、689的用途将在下面讨论。
如图18所示,底部前连接体108a、108b从邻近前边缘101的底部面板17上的每个角件36e、36g向上延伸。在图19至21中示出代表性的底部前连接体108。每个底部前连接体108具有矩形底部部分700以及从其延伸的闭锁部分702。每个底部前连接体108的闭锁部分702包括上锥形闭锁孔110和下锥形闭锁孔704,每个闭锁孔110和704基本上平行于底部面板17的前边缘101,每个闭锁孔110和704尺寸确定成和定位成使得能够在其中接收前面板12的一个锤式闭锁栓,如下面讨论的。
回来参照图18,每个底部前连接体108a、108b的底部部分700优选地通过焊接牢固固定到前连接体108a、108b从其延伸的角件36e、36g。底部面板17包括中空的矩形底部前梁706,该底部前梁706在底部前连接体108a、108b的底部部分700之间延伸。底部前梁706的每个端部707、708优选地通过焊接刚性地附接到与其紧邻的底部前连接体108a、108b的底部部分700。
如图22所示,底部面板17包括中空的矩形底部门梁709,该底部门梁709沿着底部面板17的门边缘102延伸,并且从其向上延伸大约4英寸的距离。底部门梁109从邻近底部面板17的右边缘99的门边缘102上的角件36f延伸到邻近底部面板17的左边缘100的门边缘102上的角件36h。底部门梁709的每个端部710、711优选地通过焊接刚性地附接到相邻的角件36f、36h。底部门梁709的外部垂直面712包括多个(优选四个)刚性固定于其的闭锁搭扣90b,用于接收门栓组件的每个闭锁杆92的下端713,如下面描述的。底部面板17的门端部还包括至少两对下部门挡接收件714,所述下部门挡接收件714邻近最靠近角件36f、36h的闭锁搭扣90b焊接到矩形底部门梁709的外部垂直面712,每个这种对的下部门挡接收件714处于彼此间隔关系。下部有用的带螺栓孔715与每对下部门挡接收件714对准。如本领域技术人员将容易理解到的,当闭锁带640被带螺栓647固定到下部有用的带螺栓孔715中的一个时,在闭锁带640的一个端部处的倒置T形件支撑由所述一对门挡接收件714施加于其上的负载,所述闭锁带640接纳在所述门挡接收件714内。于是,搁置在闭锁带640上的下部门挡接收件714的承载能力必须足以支撑等于集装箱10是空的时的整个集装箱10的重量的最小重量,除了前面提到的那些因素外,这还取决于制造下部门挡接收件714的材料以及将下部门挡接收件714固定到底部门梁709上的焊缝的强度。
门联锁装置116、117从底部面板17的门边缘102上的每个角件36f、36h向上延伸。如图23和24所示,每个门联锁装置116、117具有四个壁:面对底部面板17的门边缘102的门壁718、719;面对底部面板17的前边缘101并且与门壁718、718平行并成间隔关系的前壁720、721;垂直于门壁718、719和前壁720、721并且面对另一门联锁装置116、117的内壁720、721的内壁722、723;以及与所述内壁720、721平行并成间隔关系的外壁724、725。从邻近底部右梁672的门边缘102上的角件36f延伸的门联锁装置116优选地通过焊接刚性地附接到底部右梁672的门端部674和角件36f。同样,从邻近底部左梁685的门边缘102上的角件36h延伸的门联锁装置117优选地通过焊接刚性地附接到底部左梁685的门端部687和角件36h。
每个门联锁装置116、117具有在其门壁718、719内的第一栓孔726、727以及在其前壁720、721内与相同的门联锁装置116、117的第一栓孔726、727对准的第二栓孔728、729。第二栓孔728、729的直径优选地稍大于第一栓孔726、727的直径,原因将在下面讨论。
如图16和17所示,底部右梁672的下部部分676和底部左梁685的下部部分689各自包括紧邻底部面板17的门边缘102的凹陷部分730、731。如图25中更详细示出的,锤式闭锁保持件732安装在邻近门联锁装置116的底部右梁672的下部部分676的凹陷部分730中并与门联锁装置116中的栓孔726、728对准。同样,如图26中更详细示出的,锤式闭锁保持件733安装在邻近门联锁装置117的底部左梁685的下部部分689的凹陷部分731中并且与门联锁装置117中的栓孔727、729对准。如图25中所示,锤式闭锁机构78可滑动固定到底部右梁676的下部部分的凹陷部分730内的锤式闭锁保持件732;其中的锤式闭锁机构78包括可滑动地安装到锤式闭锁栓80的滑动锤79。如本领域技术人员将容易理解到的,通过滑动所述滑动锤79抵靠锤止挡件734、735中的一个,锤式闭锁栓80能够选择地定位在解锁位置和闭锁位置处,在所述解锁位置中,所述锤式闭锁栓80处于基本上在与其紧邻的联锁装置116的外部的缩回位置,而在所述闭锁位置中,所述闭锁栓80延伸通过与其紧邻的联锁装置116的栓孔726、728。
同样,如图26中所示,锤式闭锁机构736可滑动地固定到底部左梁689的下部分的凹陷部分731内的锤式闭锁保持件733。其中的锤式闭锁机构736包括滑动锤737,该滑动锤可滑动地按照到锤式闭锁栓738上。如本领域技术人员将轻易理解到的,通过相对其中一个锤式止挡件739、740滑动所述滑动锤737,锤式闭锁栓738能够选择性地定位在解锁位置和闭锁位置,在所述解锁位置,所述锤式闭锁栓738在于其紧邻的联锁装置117的基本上外侧的缩回位置,而在所述闭锁位置,所述闭锁栓738延伸通过与其紧邻的联锁装置117的栓孔727、729。
再次参照图16,底部右梁672包括多个右侧铰链凹陷741,所述右侧铰链凹陷741沿着所述底部右梁672的长度成彼此间隔关系,且底部右侧铰链构件106牢固地固定在每个右侧铰链凹陷741内。图41中示出了底部右侧铰链构件106的特写视图示例。另外,底部右梁672优选地包括多个小凹陷742,所述多个小凹陷742沿着该底部右梁672的长度间隔开,系紧杆743刚性地安装在所述小凹陷742内,用于接收现有技术已知类型的系紧带,以在航运过程中固定集装箱10的内容物。
如图17所示,底部左梁685包括多个左侧铰链凹陷744,所述多个左侧铰链凹陷744沿着底部左梁685的长度成彼此间隔关系,并且底部左侧铰链构件745牢固地固定在每个左侧铰链凹陷744中。底部左侧铰链构件745在设计和功能上类似于图41中所示的底部右侧铰链构件106。另外,底部左梁685优选地包括多个小凹陷746,所述多个小凹陷746沿着底部左梁685的长度间隔开,系紧杆747刚性地安装在所述小凹陷746中,用于接收现有技术中已知类型的系紧带,以在航运过程中固定集装箱10的内容物。
如图3、27和28所示,多个底部支撑梁748固定到底部右梁672和底部左梁685,并且跨在二者之间,以增加底部面板17的底板749的结构刚性。邻近底部前边缘101,底部面板17包括现有技术中已知类型的鹅颈槽750。如图3中所示,一对中空的底部提升梁751、752优选地通过焊接固定到底部右梁672和底部左梁685,并且跨在二者之间,以增加底部面板17的结构刚性并且提供利用叉车(如果需要的话)提升可折叠集装箱10的装置。底部面板17的底板749优选地由钢的板材制成,其从底部右梁672延伸到底部左梁685,并且从底部前梁706延伸到底部门梁709。底板749围绕其整个周边焊接到右梁672、底部左梁685、底部前梁706和底部门梁709,以使得底部面板17相对于底板749不透水。底板749出于结构目的也焊接到底部支撑梁748和底部提升梁751、752。优选地,底板749包覆有胶合板或类似的适当地板材料。
如图29中所示,右侧面板14包括顶边缘118、底边缘119、前边缘120和门边缘121。沿着右侧面板14的顶边缘118在其长度上延伸的是右上部盖板122,该右上部盖板122具有前端部754、门端部755、和从前端部754延伸到门端部755的右侧顶部凸缘756。沿着右侧面板14的底边缘119在其长度上延伸的是右侧复合梁757,该右侧复合梁757具有前端部758和门端部759。右侧复合梁757包括优选地通过焊接刚性地连接到两个右下部水平梁123a、123b的右上部水平梁123c。如图16和29所示,右侧复合梁757的下边缘760具有这样的轮廓,该轮廓匹配由底部右梁上部分677的上边缘680、底部右梁下部分675、676的顶边缘683、684和底部面板17的倾斜右侧过渡部分103a、103b形成的轮廓,以在集装箱10处于其展开状态时提供匹配的密封表面。
如图29所示,右前部构件761从右上部盖板122的前端部754延伸到右侧复合梁757的前端部758,并且优选地通过焊接牢固固定到前端部754、758。如图30所示,右前部构件761包括长凸缘762和短凸缘763,长凸缘762和短凸缘763中的每一个沿着右前部构件761的长度并朝向底部面板17的前边缘101延伸。如图29所示,右侧门构件764从右上部盖板122的门端部755延伸到右侧复合梁757的门端部759,并优选地通过焊接牢固固定到门端部755、759。右侧门构件764包括长凸缘765和短凸缘766,该长凸缘765和短凸缘766中的每一个都沿着右侧门构件764的长度并朝向底部面板17的门边缘102延伸,如图31中所示。右前部构件761和右侧门构件764各自具有多个并优选地三个右侧栓孔767、768,用于接收闭锁栓,如下面更详细描述的。
再次参照图29,波纹状金属板769从右上部盖板122沿着其整个长度延伸到右侧复合梁757,并且从右前部构件761沿着其整个长度延伸到右侧门构件764。波纹状金属板769沿着其整个周边焊接到紧邻的右上部盖板122、右前部构件761、右侧复合梁757和右侧门构件764。如图1所示,波纹状金属板769焊接到右前部构件761和右侧门构件764,使得在集装箱10的展开状态下,从集装箱10的外部可看到长凸缘762、765。
如图29中所示,从右侧面板14的底边缘119向下延伸的是多个右侧铰链构件125,每个右侧铰链构件125牢固固定到右侧复合梁757。每个右侧铰链构件125通过一个或多个铰链销770可旋转地连接到底部面板17的底部右侧铰链构件106中的一个,以允许右侧面板14相对于底部面板17旋转。如图32中所示,多个线性弹簧组件771安装到右侧面板14在波纹状金属板769的波纹部772中,如多个闭锁栓组件773那样。
如图33至35中所示,每个右侧线性弹簧组件771包括牢固固定到右上部水平梁123c之内安装的管基部803的管802。压缩弹簧804、缆绳805和柱塞806接纳在每个管802内。缆绳805的上端部固定到柱塞806。每个柱塞806具有柱塞脚部808,该柱塞脚部808与压缩弹簧804的上端部807接触,且每个柱塞脚部808具有直径809,该直径809至少是压缩弹簧804的内径810那么大,以防止柱塞806滑过压缩弹簧804。再次参照图32,在集装箱10的使用过程中,固定到波纹状金属板769的管防护件811保持和保护每个管802的上端部811a以及附接到其的柱塞806。
如图35中所示,每个管基部803包括缆绳通道812,缆绳滑轮813邻近其下边缘814可旋转地安装在缆绳通道812中。每个管基部803的上端部815具有直径816,该直径816至少是压缩弹簧804的内径810那么大,以支撑压缩弹簧804抵抗由柱塞脚部808在压缩弹簧804的上端部807处施加的力。另外,每个管基部803的上端部815具有开口817,缆绳805穿过该开口817,并且该开口817具有直径818,该直径818小于压缩弹簧804的内径810,以防止压缩弹簧804从其滑过。每个缆绳805的下端部819附接到缆绳锚固件679中的一个,所述缆绳锚固件679邻近底部右梁上部分677的上边缘680固定到底部右梁上部分677。要理解的是,当集装箱10处于展开状态时,每个缆绳锚固件679与容纳缆绳805的管802垂直地对准,所述缆绳805附接到这种缆绳锚固件679。
如图32中所示,多个闭锁栓组件773在波纹状金属板769的波纹部772之内安装到右侧面板14。如图32和36所示,每个闭锁栓组件773包括枢转锚固件820、具有附接其的手柄822的定位杠杆821、闭锁栓823、闭锁栓导引件824和可枢转地将闭锁栓823的下端部826连接到定位杠杆821的一对连杆825。每个闭锁栓导引件824包括导引管827,该导引管827延伸通过右上部盖板122并牢固固定于该右上部盖板122,并且每个导引管827内可滑动地接纳一个闭锁栓823。每个枢转锚固件820牢固地固定到波纹状金属板769,并且每个定位杠杆821可枢转地连接到枢转锚固件820中的一个。
如本领域技术人员将轻易理解到的,每个如此描述的闭锁栓组件773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可选择地定位,在所述第一位置中,当集装箱10处于展开状态时,闭锁栓823接纳在顶部右梁600的下面608内的闭锁栓孔610中的一个,在所述第二位置中,所述闭锁栓823完全从闭锁栓孔610退回。
如图37所示,左侧面板16包括顶边缘774、底边缘775、前边缘776和门边缘777。沿着左侧面板16的顶边缘774在其长度上延伸的是左上部盖板778,该左上部盖板778具有前端部779、门端部780a和左侧顶部凸缘780b,该左侧顶部凸缘780b从前端部779延伸到门端部780。沿着左侧面板16的底边缘775在其长度上延伸的是左侧复合梁781,该左侧复合梁781具有前端部782和门端部783。左侧复合梁781包括优选地通过焊接刚性地连接到两个左下部水平梁785、786的左上部水平梁784。如图17和37所示,左侧复合梁781的下边缘787具有这样的轮廓,该轮廓匹配由底部左梁上部分677的上边缘692、底部左梁下部分688、689的顶边缘695、696和底部面板17的倾斜左侧过渡部分104a、104b形成的轮廓,以在集装箱10处于展开状态时提供匹配的密封表面。
如图37中所示,左前部构件788从左上部盖板778的前端部779延伸到左侧复合梁781的前端部782,并且优选地通过焊接牢固固定到前端部779、782。如图38中所示,左前部构件788包括长凸缘789和短凸缘790,所述长凸缘789和短凸缘790中每一个都沿着左前部构件788的长度并朝向底部面板17的前边缘101延伸。再次参照图37,左侧门构件791从左上部盖板778的门端部780a延伸到左侧复合梁781的门端部783,并且优选地通过焊接牢固地固定到门端部780、783。如图39中所示,左侧门构件791包括长凸缘792和短凸缘793,所述长凸缘792和短凸缘793中的每一个都沿着左侧门构件791的长度并朝向底部面板17的门边缘102延伸。左前部构件788和左侧门构件791各自具有多个并优选地三个左侧栓孔794、795,用于接收闭锁栓,如下面更详细描述的。
如图40中所示,波纹状金属板796从左上部盖板778沿着其整个长度延伸到左侧复合梁781,并且从左前部构件788沿着其整个长度延伸到右侧门构件791。波纹状金属板796沿着其整个周边焊接到紧邻的左上部盖板778、左前部构件788、左侧复合梁781和左侧门构件791。如图2中所示,波纹状金属板796焊接到左前部构件788和左侧门构件791,使得在集装箱10的展开状态下,长凸缘789、792从集装箱10的外部可见。
如图37中所示,从左侧面板16的底边缘775向下延伸的是多个左侧铰链构件797,每个铰链构件牢固固定到左侧复合梁781。每个左侧铰链构件797通过一个或多个铰链销798可旋转地连接到底部面板17的底部右侧铰链构件745中的一个,以允许左侧面板相对于底部面板17旋转。铰链构件797在图41A和41B中孤立地并更详细地示出。铰链构件797的设计和功能与右侧面板14上的铰链构件125的相同。
如图40所示,多个线性弹簧组件799在波纹状金属板796的波纹部800之内安装到左侧面板16上,如多个闭锁栓组件801那样。线性弹簧组件799的结构与相对于右侧面板14所描述的那些相同,除了每个管基部803安装在左上部水平梁784内,每个管防护件811固定到左侧面板16的波纹状金属板796,且每个缆绳805的下端部819附接到缆绳锚固件691中的一个,所述缆绳锚固件691邻近底部左梁上部分690的上边缘692固定到底部左梁上部分690。要理解的是,当集装箱10处于展开状态时,每个缆绳锚固件691与容纳缆绳805的管802垂直对准,所述缆绳805附接到这种缆绳锚固件691。
同样地,闭锁栓组件801的构造与相对于右侧面板14描述的那些相同,除了每个枢转锚固件820牢固地固定到左侧面板16的波纹状金属板796,且每个导引管827延伸通过左上部盖板778并牢固固定到左上部盖板778。如本领域技术人员将容易地理解的,如此描述的每个闭锁栓组件801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可选择地定位,在所述第一位置中,当集装箱10处于展开状态时,闭锁栓823接纳在顶部左梁603的下面609内的闭锁栓孔610中的一个,而在所述第二位置中,闭锁栓823从闭锁栓孔610完全退回。
现在参照图42、43A和43B,前部面板12包括前部主面板828、右前部接入面板829、和左前部接入面板830。前部主面板828包括顶边缘56、底边缘57、右边缘58和左边缘59。沿着前部主面板828的顶边缘56延伸的是楣板(header)60,而沿着底边缘57延伸的是与楣板60成间隔关系的槛板(still panel)61。中空且矩形横截面的右前立柱62沿前部主面板828的右边缘58延伸,也是中空且矩形横截面的左前立柱63沿着前部主面板828的左边缘59延伸。用于前部主面板828的横向支撑是通过波纹状金属板来提供的,该波纹状金属板沿着前部主面板828的整个长度在两个前部立柱62、63之间延伸,并且围绕其周边焊接到紧邻的槛板61、楣板60、右前立柱62和左前立柱63。
如图42、43A、43B和44所示,邻近前部面板828的顶边缘56从每个前部立柱62、63向上延伸的是前部铰链枢轴617、618。当组装到顶部面板11时,每个前部铰链枢轴617、618借助于铰链销52可旋转地连接到邻近顶部面板11的前边缘22设置的前部第一铰链构件31a、31b、31c、31d的组613、614中的一个,以允许前部面板12相对于顶部面板11旋转。
邻近前部主面板828的右边缘58的前部铰链枢轴617以及邻近前部主面板828的左边缘59的前部铰链枢轴618是相同的,并且在图45A、45B、45C和45D中孤立地示出了代表性的前部铰链枢轴617。如图45A、45B、45C和45D所示,每个前部铰链枢轴617具有通过其延伸的枢转铰链销孔831,以及同样通过其延伸的圆柱形凸耳孔832。如图42和44所示,圆柱形凸耳833延伸通过每个圆柱形凸耳孔832并且从前部铰链枢轴617的每一侧突出。每个圆柱形凸耳833具有仅略小于在顶部面板11的每个前部第一铰链构件31a、31b、31c和31d上的前部凸耳接收槽621的高度834b的直径。当结合到本发明中时,铰链销52延伸通过前部第一铰链构件31a、31c中的一个的前部枢轴孔619,通过前部铰链枢轴617中的一个的枢转铰链销孔831,并通过邻近前部第一铰链构件31a、31c中的另一个的前部第一铰链构件31b、31d中的另一前部枢轴孔619,以允许在前部面板12和顶部面板11之间的旋转。如本领域技术人员将容易理解到的,当前部铰链枢轴617通过铰链销52可旋转地固定在前部第一铰链构件31a、31b、31c、31d中的两个之间时,圆柱形凸耳833旋转在紧邻的前部第一铰链构件31a、31b、31c和31d的凸耳接收槽621内将前部铰链枢轴617所承载的很多载荷从铰链销52转移到圆柱形凸耳833,允许每个前部铰链枢轴617支撑比在铰链销52上单独可承载的重量更大的重量。邻近前部主面板828的左边缘59的前部铰链枢轴618的构造和功能与相对邻近右边缘58的前部铰链销617所描述的相同,除了前部铰链枢轴618被接纳在邻近顶部面板11的左边缘19的前部第一铰链构件31c、31d之间。前部铰链枢轴617以透视图在图46中以及更详细地在图47中被示出为组装到顶部面板11的前部第一铰链构件31a、31b。同样,前部铰链枢轴618以透视图在图48中以及更详细地在图49中被示出为组装到顶部面板11的前部第一铰链构件31c、31d。
如图50至56中所示,结合到前部面板12上的每个前部立柱62、63的下端部分834、835内的是前部面板联锁装置836、837。每个前部面板联锁装置836、837具有面对门面板18的门壁838、839、与所述门壁838、839平行并成间隔关系的前壁840、841、垂直于前壁840、841和门壁838、839并面对另一前部面板联锁装置的内壁842、843的内壁842、843、以及与内壁842、843平行并成间隔关系的外壁844、845。
每个前部面板联锁装置836、837具有在外壁844、845中的第一栓孔846、847以及在内壁842、843中的第二栓孔848、849。第二栓孔848、849的直径稍大于第一栓孔846、847的直径,并且第一栓孔846、847和第二栓孔848、849位于前部面板联锁装置836、837的内壁842、843以及外壁844、845上,使得当底部面板17的底部前连接体108a、108b中的一个被接收于其中时,在底部前连接体108a、108b内的上部锥形闭锁孔110a、110b与相应的前部面板联锁装置836、837的第一栓孔846、847以及第二栓孔848、849对准,使得第一栓孔846、847紧邻上部锥形闭锁孔110a、110b的较小直径端部,而第二栓孔848、849紧邻上部锥形闭锁孔110a、110b的较大直径端部。
现在参照图44、50、53和55,槛板61包括下部槛梁850和上部槛梁851,所述下部槛梁850和上部槛梁851中的每一个在前部立柱62、63之间邻近其下端部分834、835延伸。下部槛梁850的每个端部853、854优选地通过焊接牢固固定到与其紧邻的前部面板联锁装置836、837的内壁842、843,使得下部槛梁850的下边缘855大致与前部立柱62、63的下端部856、857对准。上部槛梁851的每个端部858、859同样优选地通过焊接牢固固定到与其紧邻的前部面板联锁装置836、837的内壁842、843,使得上部槛梁851与下部槛梁850平行并成间隔关系。基本上与前部面板联锁装置的前壁840、841对准的槛板860从上部槛梁851延伸到下部槛梁850,并且从左前部立柱63延伸到右前部立柱62,并且围绕其周边焊接到上部槛梁851、下部槛梁850、左前部立柱63和右前部立柱62。
邻近每个前部面板联锁装置836、837并且与其中的栓孔846、848、847、849对准的是安装到槛板61的锤式联锁装置保持件861、862。如图46、48、53和55所示,包括滑动锤865、866和锤式闭锁栓867、868的锤式闭锁机构863、864在槛板61之内可滑动地固定到每个锤式闭锁保持件861、862,使得每个锤式闭锁机构863、864可利用可滑动地安装在锤式闭锁栓867、868中的一个的滑动锤865、866在解锁位置和闭锁位置之间定位,在所述解锁位置中,相应的锤式闭锁栓867、868处于基本上在前部面板联锁装置836、837的外侧的缩回位置,而在闭锁位置中,相应的锤是闭锁栓867、868延伸通过与其紧邻的前部面板联锁装置836、837的栓孔846、848、847、849。
如图57至66所示,前部辊子臂869、870牢固固定到每个前部联锁装置836、837的门壁838、839,并从其向下延伸,并且每个前部联锁装置836、837的外壁844、845包括辊子凹陷871、872。辊子盖板873、874优选地通过栓875、876可拆卸地固定到前部联锁装置836、837的每一个的外壁844、845。每个辊子盖板873、874的上边缘877、878沿着辊子盖板873、874所附接的外壁844、845向上延伸,以覆盖与其紧邻的辊子凹陷871、872,并且每个辊子盖板873、874的下边缘879、880沿着辊子盖板873、874所附接的外壁844、845向下延伸到紧邻的前部辊子臂869、870的下端部881、882之下大约2英寸。第一前部辊子883、884邻近前部辊子臂869、870下端可旋转地附接到前部辊子臂869、870,并且通过轴销885、886固定到位,所述轴销885、886在与其紧邻的每个辊子臂869、870和辊子盖板873、874之间延伸。同样,第二前部辊子887、888可旋转地附接到前部联锁装置836、837的每个外壁844、845、在每个外壁844、845中的辊子凹陷871、872之内,并且通过轴销889、890固定到位,所属轴销889、890在与其紧邻的相应的前部联锁装置836、837的外壁844、845和辊子盖板873、874之间延伸。在集装箱10的折叠和展开过程中,每个第一前部辊子883、884和第二前部辊子887、888与底部面板17的其中一个轨道401、403对准,并且安置在这种轨道401、403上,如下面更详细描述的。
参照图67、68和74,右前部立柱62包括右前部铰链板891,当集装箱10处于展开状态时,该右前铰链板891朝向顶部面板11的门边缘21延伸。附接到右前部铰链板891的向内表面892上并彼此成间隔关系的是多个并优选四个第一右前部铰链构件893。每个第一右前部铰链构件893优选地通过焊接牢固固定到右前部铰链板891的向内表面892。
如图67中所示,右前部接入面板894可枢转地附接到右前部立柱62,如图69所示,右前部接入面板894包括顶边缘214、底边缘216、前边缘218和门边缘220。沿着右前部接入面板894的顶边缘214在其长度上延伸的是右前部上盖板895,该右前部上盖板895具有前端部896、门端部897,并优选地,如图67和74所示,从所述前端部896延伸到门端部897的右前部顶部凸缘898。沿着右前部接入面板894的底边缘216在其长度上延伸的是右前梁900,所述右前梁900具有前端部901和门端部902。
如图69中所示,第一右前部接入构件903从右前部上盖板895的前端部896延伸到右前梁900的前端部901,并且优选地通过焊接牢固固定到前端部896、901。如图69中所示,第二右前部接入构件906从右前部上盖板895的门端部897延伸到右前梁900的门端部902,并且优选地通过焊接牢固固定到门端部897、902。如图69、70和71所示,第二右前部接入构件906包括长凸缘907和短凸缘908,在所述集装箱10处于展开状态时,所述长凸缘907和短凸缘908中的每一个沿着第二右前部接入构件906的长度并朝向顶部面板11的门边缘21延伸。在长凸缘907和短凸缘908之间设置的是多个闭锁栓孔909,优选地三个,所述闭锁栓孔909延伸通过第二右前部接入构件906。当集装箱10处于展开状态时,闭锁栓孔909与右侧面板14的右侧栓孔767对准。
再次参照图69,波纹状金属板910从右前部上盖板895沿着其整个长度延伸到右前梁900,并且从第一右前部接入构件903沿着其整个长度延伸到第二右前部接入构件906。波纹状金属板910沿着其整个周边全部焊接到紧邻的右前部上盖板895、第一右前部接入构件903、右前梁900和第二右前部接入构件906。如本领域技术人员将容易地理解到的,第二右前部接入构件906焊接到波纹状金属板910,使得在集装箱10处于其展开状态时,长凸缘907从集装箱10的内部可见。如图67至69所示,以彼此间隔关系附接到第一右前部接入构件903的向内表面911的是多个第二右前部铰链构件912。如图68所示,每个第二右前部铰链构件912通过铰链销913可旋转地固定到第一右前部铰链构件893中的一个,以允许右前部接入面板894相对于前部主面板828摆动。
再次参照图69,紧邻第二右前部接入构件906内的闭锁栓孔909中每一个的是波纹状金属板910内的凹陷914,并且滑动闭锁保持件915在每个凹陷914内且与第二右前部接入构件906中的闭锁栓孔909对准。如图69和72中所示,包括滑动闭锁杠杆917和滑动闭锁栓918的滑动闭锁机构916可滑动地固定到凹陷914内的每个滑动闭锁保持件915,使得每个滑动闭锁机构916可利用滑动闭锁杠杆917中的一个在解锁位置和闭锁位置之间定位,在所述解锁位置中,相应的滑动闭锁栓918处于在右侧面板14的右侧栓孔767的外部的缩回位置,而在所述闭锁位置中,相应的滑动闭锁栓918延伸通过第二右前部接入构件906的紧邻的闭锁栓孔909以及右侧面板14的右侧栓孔767中的一个。
再次参照图67和69,至少一个闭锁栓组件919在波纹状金属板910的波纹部920内安装到右前部接入面板894。闭锁栓组件919的构造与相对于右侧面板14所描述的那些相同,除了每个枢转锚固件820牢固地固定到右前部接入面板894的波纹状金属板910,且每个导引管827延伸通过右前部上盖板895并固定到右前部上盖板895,如图73所示。如本领域技术人员将理解的,如此描述的每个闭锁栓组件919可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选择地定位,在所述第一位置中,当所述集装箱10处于展开状态时,闭锁栓823被接纳在顶部右梁600的下面608中的闭锁栓孔610中的一个内,且在所述第二位置中,所述闭锁栓823从该闭锁栓孔610完全退回。
如图67、74和75所示,左前立柱63包括左前部铰链板2891,在所述集装箱10处于展开状态时,该左前部铰链板2891朝向顶部面板11的门边缘21延伸。附接到左前部铰链板2891的向内表面2892并彼此成间隔关系的是多个,优选地四个,第一左前部铰链构件2893。每个第一左前部铰链构件2893优选地通过焊接牢固固定到左前部铰链板2891的向内表面2892。
如图74中所示,左前部接入面板2894可枢转地附接到左前立柱63,并且如图76所示,左前部接入面板2894包括顶边缘2214、底边缘2216、前边缘2218和门边缘2220。沿着左前部接入面板2894的顶边缘2214在其长度上延伸的是左前部上盖板2895,该左前部上盖板2895具有前端部2896、门端部2897以及优选地如图67和74所示在从所述前端部2896延伸到门端部2897的左前部顶部边缘2898。沿着左前部接入面板2894的底边缘2216在其长度上延伸的是左前梁2900,该左前梁2900具有前端部2901和门端部2902。
如图76所示,第一左前部接入构件2903从左前部上盖板2895的前端部2896延伸到左前梁2900的前端部2901,并且优选地通过焊接牢固固定到前端部2896、2901。如图76中所示,第二左前部接入构件2906从左前部上盖板2895的门端部2897延伸到左前梁2900的门端部2902,并优选地通过焊接牢固固定到门端部2897、2902上。如图76、77和78所示,第二左前部接入构件2906包括长凸缘2907和短凸缘2908,当集装箱10处于展开状态时,所述长凸缘2906和短凸缘2908中的每一个沿着第二左前部接入构件2906的长度并朝向顶部面板11的门边缘21延伸。设置在长凸缘2907和短凸缘2908之间的是多个闭锁栓孔2909,优选地为三个,所述闭锁栓孔2909延伸通过第二左前部接入构件2906。当集装箱10处于展开状态时,闭锁栓孔2909与左侧面板16的左侧栓孔794对准。
再次参照图76,波纹状金属板2910从左前部上盖板2895沿着其整个长度延伸到左前梁2900,并且从第一左前部接入构件2903沿着其整个长度延伸到第二左前部接入构件2906。波纹状金属板2910沿着其整个周边全部焊接到紧邻的左前部上盖板2895、第一左前部接入构件2903、左前梁2900和第二左前部接入构件2906。如本领域技术人员将容易理解的,第二左前部接入构件2906焊接到波纹状金属板2910,使得在集装箱10处于其展开状态时,长凸缘2907从集装箱10的内部可见。如图74-76中所示,以彼此间隔关系附接到第一左前部接入构件2903的向内表面2911的是多个第二左前部铰链构件2912。第二左前部铰链构件2912中的每一个通过铰链销2913可旋转地固定到第一左前部铰链构件2893中的一个,以允许左前部接入面板2894相对于前部主面板828摆动。
再次参照图74和76,紧邻第二左前部接入构件2906内的每一个闭锁栓孔2909的是波纹状金属板2910内的凹陷2914,并且滑动闭锁保持件2915在每个凹陷2914之内且与第二左前部接入构件2906内的闭锁栓孔2909对准。如图76和79所示,包括闭锁杠杆2917和滑动闭锁栓2918的滑动闭锁机构2916可滑动地固定到凹陷2914之内的每个滑动闭锁保持件2915,使得每个滑动闭锁机构2916可利用滑动闭锁杠杆2917中的一个在解锁位置和闭锁位置之间定位,在所述解锁位置中,相应的滑动闭锁栓2918处于左侧面板16的左侧栓孔794外部的缩回位置,而在闭锁位置中,相应的滑动闭锁栓2918延伸通过第二左前部接入构件2906的紧邻的闭锁栓孔2909以及左侧面板16的左侧栓孔794中的一个。
再次参照图76,至少一个闭锁栓组件2919在波纹状金属板2910的波纹部2920之内安装到左前部接入面板2894。闭锁栓组件2919的构造与相对于右侧面板14所描述的那些相同,除了每个枢转锚固件820牢固固定到左前部接入面板2894的波纹状金属板2910,且每个导引管827延伸通过左前部上盖板2895并牢固固定到左前部上盖板2895,如图80中所示。如本领域技术人员将容易理解到的,如此描述的每个闭锁栓组件2919可选择地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定位,在所述第一位置中,在集装箱10处于展开状态时,闭锁栓823被接纳在顶部左梁603的下面609内的闭锁栓孔610中的一个内,而在所述第二位置中,所述闭锁栓823从闭锁栓孔610完全退回。
如图81、84和86所示,门面板18包括门主面板821、门右侧接入面板922和门左侧接入面板923。门主面板921包括顶边缘928、底边缘929、右边缘930、左边缘931、两个门立柱924、925和两个门926、927。横截面是中空且矩形的右侧门立柱924沿着门主面板921的右边缘930延伸,横截面也是中空且矩形的左侧门立柱925沿着门主面板921的左边缘931延伸。
再次参照图81,每个门926、927是航运集装箱领域中的已知类型,并且通过多个门铰链932铰接到门立柱924、925中的一个,以可在这种门926、927关闭的第一位置和这种门926、927打开的第二位置之间转动。每个门926、927具有附接到其的门栓组件639,并且每个门栓组件639优选地包括两个闭锁杆92,所述闭锁杆92可通过杆导引件933转动地附接到这种门926、927的外表面934、935。本发明的闭锁杆933是本领域中的已知类型,并且通常用于航运集装箱。这种闭锁杆92在其上端部91处具有爪扣(knuckle)940,且在其下端部713具有爪扣941,并且每个闭锁杆92具有附接到其的手柄936,以将这种闭锁杆92旋转大约180度。如本领域技术人员将容易理解的,当集装箱10处于展开状态且门926、927被关闭时,借助于附接到闭锁杆92的手柄936旋转每个闭锁杆92导致在这种闭锁杆92的上端部91处的爪扣940旋转到顶部面板11上的闭锁搭扣90a中的一个内,同时导致在这种闭锁杆92的下端部713处的爪扣941旋转到底部面板11上的闭锁搭扣90b中的一个内,由此将门926、927固定在关闭位置。
如图82和83所示,闭锁闩(locking bar)943在一个端部944处可枢转地连接到右侧门926的闭锁杆92中的一个上,并且闭锁块945在两个门926、927被关闭时在与闭锁闩943对准的位置处牢固固定到左侧门927。闭锁闩943还包括垂直延伸通过闭锁闩943的锁销孔946,且闭锁闩943具有邻近闭锁闩943的远侧端部948的闭锁杆凹陷947。闭锁块945具有成彼此间隔关系的上凸缘949和下凸缘950,用于接收闭锁闩943,且直径与锁销孔946相同的销接收孔951垂直延伸通过上凸缘949和下凸缘950。锁销孔946设置在闭锁闩943上,使得当闭锁闩943被接纳在闭锁块945的凸缘949、950之内且左侧门927上的闭锁杆92被接纳在闭锁杆凹陷947之内(闭锁位置)时,闭锁杆943的锁销孔946和闭锁块945的销接收孔951基本上同轴,以允许闭锁销952插入通过上凸缘949的销接收孔951、通过锁杆945的锁销孔946并且进入下凸缘950的销接收孔951内。
如图81所示,邻近门主面板921的顶边缘928、从每个门立柱924、925向上延伸的是门铰链枢轴953、954,如图84-87所示,每个门铰链枢轴953、954可旋转地连接到邻近顶部面板11的门边缘21设置的门第一铰链构件653a、653b、653c、653d的组651、652中的一个。每个门铰链枢轴953、954具有铰链销955,如图81所示,该铰链销955延伸通过紧邻的门第一铰链构件653a、653b、653c和653d的门枢轴孔668和门铰链枢轴953、954中的一个,以允许门面板12相对于顶部面板11旋转。
邻近门主面板921的右边缘930的门铰链枢轴953和邻近门主面板921的左边缘931的门铰链枢轴954相同,并且在图88A至88C中孤立示出了代表性的门铰链枢轴。每个门铰链枢轴953、954具有穿过其延伸的枢轴铰链销孔956,以及同样穿过其延伸的圆柱形凸耳孔957。如图81所示,圆柱形凸耳958延伸通过每个圆柱形凸耳孔957并且从门铰链枢轴953、954的每一侧突出。每个圆柱形凸耳958具有稍小于在顶部面板11的每个门第一铰链构件653a、653b、653c、653d上的门凸耳接收槽669的高度959的直径。当结合到本发明中时,铰链销955延伸穿过第一门铰链构件653a、653c中的一个的门枢轴孔668,穿过门铰链枢轴953的枢轴铰链销孔956,并且穿过邻近另一门第一铰链构件663a、653c的门第一铰链构件653b、653d中的另一个的门枢轴孔668,以允许在门面板18和顶部面板11之间转动。如本领域技术人员将容易理解的,当门铰链枢轴953、954由铰链销955可旋转地固定在门第一铰链构件653a、653b、653c、653d中的两个之间时,圆柱形凸耳958旋转到紧邻的门第一铰链构件653a、653b、653c、653d的凸耳接收槽669之内将门铰链枢轴953、954所承载的大量载荷从铰链销955转移到圆柱形凸耳958,允许门铰链枢轴953、954支撑比能够单独在铰链销955上所承载的更大的重量。邻近门主面板921的左边缘931的门铰链枢轴954的构造和功能与针对邻近右边缘930的门铰链枢轴953所描述的相同,除了门铰链枢轴954接纳在邻近顶部面板11的左边缘20的门第一铰链构件653c、653d之间。
如图89至92中所示,连接体962、963在门面板18的每个门立柱924、925的下端部960、961处。每个门连接体962、963具有面对前部面板12的前面964、965和背离前部面板12的门面966、967。如图93和94中更详细示出的,附接到门右侧立柱924的门连接体962包括孔968,所述孔968从前面964延伸到门连接体962的门面966,并且孔968从在前面964处的第一直径渐缩到门面966处的稍微小的直径。如图95和96中所示,附接到门左侧立柱925的门连接体963的构造与附接到门右侧立柱924的连接体962的相同,除了孔968从附接到门左侧立柱925的门连接体963的前面965延伸到附接到门左侧立柱925的门连接体963的门面967。
如图93-96中所示,每个门立柱924、925邻近其下端部960、961具有牢固固定于其的门辊子臂969、970,且每个门辊子臂969、970沿着紧邻的连接体962、963但与其成间隔关系地向下延伸。每个门辊子臂969、970的下端部971、972延伸在紧邻的门连接体的下端部973、974之下大约2英寸。
如图93-98中所示,间隔件975、976邻近每个门辊子臂969、970的下端部971、972固定到每个门辊子臂969、970,且每个间隔件975、976具有辊子盖板977、978,该辊子盖板977、978以与紧邻的门辊子臂969、970间隔关系可拆卸地固定到间隔件。每个辊子盖板977、978的下边缘979、980沿着紧邻的门辊子臂969、970向下延伸,并然后延伸在其下端部973、974之下大约半英寸到一英寸。门辊子981、982可旋转地邻近每个辊子臂969、970的下端部973、974附接到每个辊子臂969、970,并且通过轴销983、984固定到位,所述轴销983、984在与其紧邻的门辊子臂969、970和辊子盖板977、978之间延伸。在集装箱10的折叠和展开过程中,每个门辊子981、982与底部面板17的轨道402、404中的一个对准,并且安置在这种轨道402、404上,如下面更详细描述的。
回来参照图89和90,门右侧立柱924包括在集装箱10处于展开状态时朝向顶部面板11的前边缘22延伸的门右侧铰链板3891。多个(优选地四个)第一门右侧铰链构件3893以彼此间隔开关系附接到门右侧铰链板3891的向内表面3892。第一门右侧铰链构件3893中的每一个优选地通过焊接牢固固定到门右侧铰链板3891的向内表面3892。
门右侧接入面板3894可枢转地附接到门右侧立柱924,如图99和105所示,并且门右侧接入面板3894包括顶边缘3214、底边缘3216、前边缘3218和门边缘3220。沿着门右侧接入面板3894的顶边缘3214在其长度上延伸的是门右侧上盖板3895,该门右侧上盖板3895具有前端部3896、门端部3897以及优选地如图90所示的从前端部3896延伸到门端部3897的门右侧顶部凸缘3898。沿着门右侧接入面板3894的底边缘3216在其长度上延伸的是右前梁3900,该右前梁3900具有前端部3901和门端部3902。
如图99中所示,第一门右侧接入构件3903从门右侧上盖板3895的门端部3897延伸到门右梁3900的门端部3902,并且优选地通过焊接牢固固定到门端部3897、3902。如图91和99所示,第二门右侧接入构件3906从门右侧上盖板3895的前端部3896延伸到门右梁3900的前端部3901,并且优选地通过焊接牢固固定到前端部3896、3901。如图99-101中所示,第二门右侧接入构件3906包括长凸缘3907和短凸缘3908,当集装箱10处于展开状态时,长凸缘3907和短凸缘3908中的每一个沿着第二门右侧接入构件3906的长度并朝向顶部面板11的门边缘21延伸。多个(优选三个)闭锁栓孔3909设置在长凸缘3907和短凸缘3908之间,该闭锁栓孔3909延伸通过第二门右侧接入构件3906。当集装箱10处于展开状态时,闭锁栓孔3909与右侧面板14的右侧栓孔768对准。
再次参照图99,波纹状金属板3910从门右侧上盖板3895沿着其整个长度延伸到门右梁3900,并且从第一门右侧接入构件3903沿着其整个长度延伸到第二门右侧接入构件3906。波纹状金属板3910沿着其整个周边全部焊接到紧邻的门右侧上盖板3895、第一门右侧接入构件3903、门右梁3900和第二门右侧接入构件3906。如本领域技术人员将容易理解到的,第二门右侧接入构件3906焊接到波纹状金属板3910,使得当集装箱10处于其展开状态时,长凸缘3907从集装箱10的内部可见。如图89、99和102中所示,多个第二门右侧铰链构件3912以彼此间隔关系附接到门右侧接入面板3894的向内表面3911和第一门右侧接入构件3903。每个第二门右侧铰链构件3912通过铰链销3913可旋转地固定到第一门右侧铰链构件3893中的一个,以允许门右侧接入面板3894相对于门主面板921摆动。
紧邻第二门右侧接入构件3906中的每个闭锁栓孔3909的是波纹状金属板3910,并且滑动闭锁保持件3915在每个凹陷3914之内且与第二门右侧接入构件3906内的闭锁栓孔3909对准。如图99和103所示,包括闭锁杠杆3917和滑动闭锁栓3918的滑动闭锁机构3916可滑动地固定到凹陷3914之内的每个滑动闭锁保持件3915,使得每个滑动闭锁机构3916可利用滑动闭锁杠杆3917中的一个而在解锁位置和闭锁位置之间定位,在所述解锁位置中,相应的滑动闭锁栓3918处于右侧面板14的右侧栓孔768的外部的缩回位置,而在所述闭锁位置中,相应的滑动闭锁栓3918延伸穿过第二门右侧接入构件3906的紧邻的闭锁栓孔3909以及右侧面板14的右侧滑动栓孔768中的一个。
再次参照图99,至少一个闭锁栓组件3919安装到波纹状金属板3910的波纹部3920之内的门右侧接入面板3894。闭锁栓组件3919的构造与相对于右侧面板14所描述的那些相同,除了每个枢转锚固件820牢固固定到门右侧接入面板3894的波纹状金属板3910,且每个导引管827延伸通过右前部上盖板3895并固定到所述右前部上盖板3895,如图104所示。如本领域技术人员将容易理解到的,每个如此描述的闭锁栓组件3919可选择地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定位,在所述第一位置中,当集装箱10处于展开状态时,闭锁栓823接纳在顶部右梁600的下面608内的闭锁栓孔610中的一个中,而在第二位置中,所述闭锁栓823从该闭锁栓孔610完全退回。
回来参照图89和90,门左侧立柱925包括门左侧铰链板4891,当集装箱10处于展开状态时,该门左侧铰链板4891朝向顶部面板11的前边缘22延伸。以彼此间隔关系附接到门左侧铰链板4891的向内表面4892的是多个(优选地四个)第一门左侧铰链构件4893。每个第一门左侧铰链构件4893优选地通过焊接牢固固定到门左侧铰链板4891的向内表面4892。
门左侧接入面板4894可枢转地附接到所述门左侧立柱925,并如图105所示,门左侧接入面板4894包括顶边缘4214、底边缘4216、前边缘4218和门边缘4220。沿着门左侧接入面板4894的顶边缘4214在其长度上延伸的是门左侧上盖板4895,该门左侧上盖板4895具有前端部4896、门端部4897以及优选地如图89所示的从所述前端部4896延伸到门端部4897的门左侧顶部凸缘4898。沿着左前部接入面板4894的底边缘4216在其长度上延伸的是门左梁4900,该门左梁4900具有前端部4901和门端部4902。
如图105所示,第一门左侧接入构件4903从门左侧上盖板4895的门端部4897延伸到门左梁4900的门端部4902,并且优选地通过焊接牢固固定到门端部4897、4902。如图92和105所示,第二门左侧接入构件4906从门左侧上盖板4895的前端部4896延伸到门左梁4900的前端部4901,并且优选地通过焊接牢固固定到前端部4896、4901上。如图105至107中所示,第二门左侧接入构件4906包括长凸缘4907和短凸缘4908,当集装箱10处于展开状态时,长凸缘4907和短凸缘4908中的每一个沿着第二左前部接入构件4906的长度并朝向顶部面板11的前边缘22延伸。多个闭锁栓孔4909,优选地是三个,设置在长凸缘4907和短凸缘4908之间该闭锁栓孔4909延伸通过第二左前部接入构件4906。当集装箱10处于展开状态时,闭锁栓孔4909与左侧面板16的左侧栓孔795对准。
再次参照图105,波纹状金属板4910从门左侧上盖板4895沿着其整个长度延伸到门左梁4900,并且从第一门左侧接入构件4903沿着其整个长度延伸到第二门左侧接入构件4906。波纹状金属板4910沿着其整个周边全部焊接到紧邻的门左侧上盖板4895、第一门左侧接入构件4903、门左梁4900和第二门左侧接入构件4906。如本领域技术人员将容易理解到的,第二门左侧接入构件4906焊接到波纹状金属板4910,使得在集装箱10处于其展开状态时长凸缘4907从集装箱10的内部可见。如图90、105和108所示,以彼此间隔关系附接到门左侧接入面板4894的向内表面4911和第一门左侧接入构件4903的是多个第二门左侧铰链构件4912。第二门左侧铰链构件4912中的每一个通过铰链销4913可旋转地固定到第一门左侧铰链构件4893中的一个,以允许门左侧接入面板4894相对于门主面板921摆动。
紧邻第二门左侧接入构件4906内的每个闭锁栓孔3909的是在波纹状金属板4910内的凹陷4914,并且滑动闭锁保持件4915在每个凹陷4914之内且与第二左前部接入构件4906内的闭锁栓孔4909对准。如图105和109所示,包括滑动闭锁杠杆4917和滑动闭锁栓4918的滑动闭锁机构4916可滑动地固定到凹陷4914之内的每个滑动闭锁保持件4915,使得每个滑动闭锁机构4916可利用滑动闭锁杠杆4917中的一个在解锁位置和闭锁位置之间定位,在所述解锁位置中,相应的滑动闭锁栓4918处于左侧面板16的左侧栓孔795外部的缩回位置,而在所述闭锁位置中,相应的滑动闭锁栓4918延伸通过紧邻的第二门左侧接入构件4906的闭锁栓孔4909和左侧面板16的左侧栓孔795中的一个。
如图105所示,至少一个闭锁栓组件4919在波纹状金属板4910的波纹部4920之内安装到门左侧接入面板4894。闭锁栓组件4919的构造与相对于右侧面板14所描述的那些相同,除了每个枢转锚固件820牢固固定到门左侧接入面板4894的波纹状金属板4910,且每个导引管827延伸通过门左侧上盖板4895并牢固固定到该门左侧上盖板4895,如图110所示。如本领域技术人员将容易理解到的,每个如此描述的闭锁栓组件4919可选择地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定位,在所述第一位置中,在所述集装箱10处于展开状态时,所述闭锁栓823被接纳在顶部左梁603的下面609内的闭锁栓孔610中的一个内,而在所述第二位置中,所述闭锁栓823从所述闭锁栓孔610完全退出。
如本领域技术人员将容易理解到的,可以结合其他的实施方式以降低成本和重量。这些实施方式中的一个包括消除接入面板,用扭转销铰链更换侧部铰链构件和线性弹簧组件,并且增加侧部面板的高度以向底部面板提供更大的强度并从顶部面板减小重量。
接入面板的主要功能是最小化门面板和前部面板附近的侧部面板截面高度,以提供到其的接入。图113是向下看向底部17上的示意性平面图,显示了折下在底部17上的侧面板。X所标记的区域5000显示了当侧部面板被折下时由侧部面板占据的区域。紧邻侧部面板的两个区域5001、5002是未由侧部面板占据的区域,这是因为在这个视图中,接入面板折叠到前部面板或门面板中。图113中所示的底部17的侧视图在图114中示出,图114示出由于侧部面板没有延伸底部的整个长度,因此在每个侧部面板的端部处形成凹坑区域5003、5004,这是因为底部17和侧部面板的堆叠高度5005比在紧邻侧部面板的两个区域5001、5002处的底部面板17的高度5006大得多。如曲线箭头5007、5008所示,这些凹坑区域5003、5004允许门面板和前部面板随着折叠过程期间它们沿着曲线箭头5007、5008所示的路径摆动而越过折下的侧部面板。不幸的是,在这种凹坑设计中固有的是表面可能难于有效密封,并且结构问题需要额外的配重来实现集装箱的期望刚性。该又一实施方式通过将侧部面板延伸底部的整个长度来完全消除了接入面板。这消除了接入面板和侧部面板之间的密封要求、降低了成本并也明显改善了集装箱的结构方面。
图115示出了侧部面板竖立情况下的底部17的示意性侧视图。如前面描述的,侧部面板通过侧部铰链构件结构上联结到底部面板17,该侧部铰链构件为侧部面板提供铰接功能,并且为处于展开状态的集装箱提供抗剪切载荷能力。尽管这种设计可以满意地执行,但它结合了在特定应用中可能不期望的结构特征。不幸的是,提供底部面板17的80%承载能力的侧部面板(在结构性观点来看,通过有效增加梁高度)没有延伸底部面板17的端部的所有长度,在该情况下到右侧门和左侧门联锁装置承受了所有垂直载荷。于是,应力集中在点5009、5010处,侧部面板的端部与底部面板17相交在该点5009、5010。通过将侧部面板延伸底部面板17的整个长度到达梁的端部,可以消除这个应力集中。
图116示意性示出了穿过底部面板17和邻近侧部铰链构件和线性弹簧组件中的一个的侧部面板的横剖视图。随着左侧面板从其垂直位置(如虚线所示)旋转下来,在线性弹簧组件(未示出)中的弹簧机构被压缩,在缆绳5045内产生张力,该张力优选地被调节以提供适当的力,从而在左侧面板折下时平衡左侧面板的重量。不幸的是,这种设计需要右侧面板缩短距离D 5011。结果,与右侧面板高度不必缩短距离D 5011以适应缆绳5045的情况相比,从顶部面板延伸下来的右侧裙部必须较长,以补偿右侧面板的缩短的高度。如本领域技术人员将容易理解到的,由于右侧裙部和左侧裙部比它们从其所延伸的顶部面板的剩余部分刚性低,因此侧部裙部从顶部面板延伸下来的距离应该优选地尽可能短,并且侧部面板应该尽可能高,以最大化集装箱的结构刚性。
对这种布置明显改进的又一实施方式是使用铰链销扭转弹簧组件,其示例在图117中示出,取代在优选实施方式中描述的附接到左侧和右侧面板的线性弹簧组件和侧部铰链构件。铰链销扭转弹簧代替底梁内部的图116中的销扭转特征结构。优选地是,每个铰链销扭转弹簧组件5000包括侧部面板铰链构件5020、底部铰链构件5021、5022和铰链销扭转弹簧5023。虽然图117中所示的铰链销扭转弹簧组件被示出和描述为附接到左侧面板,但是应该理解的是在右侧面板上使用的铰链销扭转弹簧组件是相似的。
如图118所示,铰链销扭转弹簧5023包括铰链销5024,该铰链销5024具有圆柱形主要部分5025、在铰链销的一个端部处的非圆柱形部分5026(横截面优选为六边形)、以及在与非圆柱形部分5026相对的端部处的销棘齿特征结构5027。优选地为圆柱盘的销棘齿特征结构5027包括多个轮齿5028,该轮齿5028面对非圆柱形部分5026并且都沿相同的圆周方向倾斜。非圆柱形部分5026和销棘齿特征结构5027与圆柱形主要部分5025成一体,使得非圆柱形部分5026的旋转必然导致销棘齿特征结构5027沿相同方向旋转。
如图119中所示,铰链销扭转弹簧5023的扭转弹簧5029包括螺旋弹簧5030、附接环5031、弹簧棘齿特征结构5032和弹簧防护件5033。附接环5031和弹簧棘齿特征结构5032各自具有内部孔,该内部孔的直径大于铰链销5024的圆柱形主要部分5025的外径,以允许铰链销5024的圆柱形主要部分5025从其滑过而不会卡住。同样,螺旋弹簧5030的内径大于铰链销5024的圆柱形主要部分5025的外径,以避免在铰链销扭转弹簧5023的所有操作位置处铰链销5024的圆柱形主要部分5025和螺旋弹簧5030之间卡住(binding)。附接环5031优选地通过焊接牢固附接到螺旋弹簧5030的一个端部,并且弹簧棘齿特征结构5032优选地通过焊接牢固附接到螺旋弹簧5030的相对端部。优选地为大致圆柱形的弹簧棘齿特征结构5030包括多个轮齿5034,该轮齿5034背离附接环5031并且全部沿相同圆周方向倾斜,该方向与销棘齿特征的轮齿5028所倾斜的方向相反。弹簧棘齿特征结构5032包括非圆柱形部分5035,其横截面优选为六边形,其用途在下面描述。管状并且可以为圆柱形或非圆柱形的弹簧防护件5033围绕螺旋弹簧5030松配装并保护该螺旋弹簧5030。
图120示出完全组装的铰链销扭转弹簧5023,其中铰链销5024插入到扭转弹簧5029中。如本领域技术人员将容易理解到的,在这种组装状态下,销棘齿特征结构5027的轮齿5028与弹簧棘齿特征结构5032的轮齿5034互锁,由于轮齿5028、5034的倾斜特性,它们仅能够沿一个方向旋转,如果试图沿相反方向旋转,则轮齿5028、5034将闭锁到一起。
如图121所示,铰链销扭转弹簧5023的铰链销5024接纳在底部铰链构件5022的孔5036内。孔5036稍大于铰链销5024的圆柱形主要部分5025的外径,以允许铰链销在其中自由旋转。另外,附接环5031通过焊接或是通过一些其他附接方法牢固附接到底部铰链构件5022,该附接方法防止附接环5031和底部铰链构件5022之间转动。底部铰链构件5022沿着与底部左梁685紧邻的垂直边缘5037焊接到底部左梁685,并且沿着与底部左梁685紧邻的水平边缘5038焊接到底部左梁685。
如图122所示,铰链销扭转弹簧5023的铰链销5024被接纳在底部铰链构件5021的孔5039内。孔5039稍大于铰链销5024的圆柱形主要部分5025的外径,以允许铰链销在其中自由旋转。底部铰链构件5021沿着与底部左梁685紧邻的垂直边缘5040焊接到底部左梁685,且沿着与底部左梁685紧邻的水平边缘5041焊接到底部左梁685。
再次参照图117,铰链销5024的六边形部分5026接纳在侧部面板铰链构件5020内的六边形孔5042内。铰链销5024的六边形部分5026焊接或以其他方式牢固固定到侧部面板铰链构件5020,以防止铰链销5024不经意滑出扭转弹簧5029。侧部面板铰链构件5020沿着与左侧面板16紧邻的垂直边缘5043焊接到左侧面板16,并且如果需要的话,可以包括止挡件5044,以确保一旦侧部面板16是垂直的则阻止侧部面板16旋转,以防止它转过垂直位置。
如本领域技术人员将容易理解到的,在图17中所示的完全组装条件下,开口扳手可以用在弹簧棘齿特征结构5032的六边形部分5035上,以旋转弹簧棘齿特征结构5032,由此增加铰链销5024上的扭矩并增加螺旋弹簧5030在侧部面板16上的抵消作用。一旦扭矩已经如此设定,铰链销扭转弹簧随着侧部面板转下而向它们提供扭矩,由此抵消侧部面板的重量。
铰链销扭转弹簧组件5000消除了从图114中的高度5006到高度5005的高度中的上台阶,消除了任一个侧部面板14、16被缩短以为线性弹簧组件的缆绳5045提供间隙的需要。每个铰链销扭转弹簧组件5000替代了销、缆绳和线性弹簧等。在不需要缩短侧部面板以容纳缆绳的情况下,侧部面板的高度能够被增加,以最小化右和左侧裙部23、24从顶部面板向下延伸的距离,简化了这个区域中的密封。在消除了缆绳5045的情况下,同样消除了这样的风险,即:被露出并总是处于张力下的这根缆绳可能会卡在一些东西上并且断裂或伤害人。同样,消除了接入面板以允许每个侧部面板跨过集装箱的整个长度,并且铰链销扭转弹簧的使用允许每个侧部面板的高度最大化,与结合有接入面板和具有缆绳的线性弹簧组件的集装箱相比,形成重量更轻并且更刚性的集装箱。
为了折叠本发明的集装箱,将在接入面板上的闭锁栓从顶部面板中的它们相应的栓孔退出,且每个接入面板中的滑动闭锁机构用于将滑动闭锁栓从左和右侧面板的栓孔退出。前部面板上的接入面板中的一个和门面板上的接入面板中的一个然后朝向折叠集装箱的内部摆动,直到它们基本上平贴相应的前部面板或门面板、主面板。剩下的接入面板然后朝向折叠的集装箱的内部摆动,直到它们基本上平贴其他接入面板,(当然,如果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是通过延长每个侧部面板到集装箱的全部长度而消除接入面板的那种,则在折叠过程中并不发生前述与接入面板相关的折叠步骤)。
门然后被摆动关闭,但是,闭锁杆处于解锁位置。闭锁闩被摆动到闭锁块中,使得它接纳在闭锁块的凸缘之间,并且相邻的门上的闭锁杆被接纳在闭锁闩的闭锁杆凹陷之内。然后,闭锁销插入穿过闭锁块的上部凸缘的销接纳孔,并插入到闭锁闩的闭锁销孔中,由此将门固定到一起,以防止门在折叠过程中打开。
接着,将左侧面板和右侧面板上的闭锁栓从顶部面板中的它们相应的栓孔退出,由此释放侧部面板以向内自由旋转。侧部面板中的一个然后从其垂直位置摆动到侧部面板置靠在底部面板的底板上的位置,此后,另一侧部面板然后从其垂直位置摆动到它置靠在另一侧上的位置。当右侧面板和左侧面板中的每一个向内旋转时,该侧部面板的重量由线性弹簧组件内或者铰链销扭转弹簧组件内(这取决于使用哪种)的弹簧所提供的弹簧力基本上抵消,由此允许一个或两个人安全地将左侧面板和右侧面板从垂直位置折叠到水平位置,而不需要额外的设备。此时,吊具以类似于提升典型的航运集装箱的方式在四个角件的每一个处附接到顶部面板,使得集装箱的顶部面板由此被吊具和前部面板以及门面板的立柱支撑。
然后,在邻近门主面板的底部右梁和底部左梁的凹陷部分内的锤式闭锁机构用于将锤式闭锁栓从底部门联锁装置缩回,并且在这样做时,从在右侧和左侧门立柱的下端部处的门连接体中的孔缩回,由此将门面板从底部面板释放。然后,在邻近门主面板的底部右梁和底部左梁的凹陷部分中的锤式闭锁机构用于将锤式闭锁栓从底部门联锁装置缩回,并在这样做时,从左侧和右侧门立柱的下端部处的门连接体内的孔缩回,由此将门面板从底部面板解锁。同样,在门面板的槛板内的锤式闭锁机构被用于将锤式闭锁栓从底部前联锁装置缩回,并在这样做时将锤式闭锁栓从右侧和左侧门立柱的下端部中的底部前连接体中的孔缩回,由此将前部面板从底部面板解锁。
吊具然后一起提升顶部面板和所附接的前部面板以及门面板,直到在门立柱和前部立柱的下端部处的辊子正好稍高于与其紧邻的底部面板上的导轨,此时,门连接体和底部前连接体处于这样的位置,使得它们从门面板和前部面板的联锁装置中完全缩回。此时,顶部面板已经被提升到折叠过程中所需要的最高点。然后,工人在门面板上向内推,以摆动其底边缘从而定位在从底部面板的门边缘非常向内的底部面板之上,同时,工人在前部面板上同时向内推,以迫使其底边缘定位在从底部面板的前边缘非常向内的底部面板之上。随着工人如此定位门面板和前部面板,吊具开始缓慢下降顶部面板,直到门立柱和前部立柱的下端部上安装的每个辊子置靠在紧邻的底部面板的导轨上。
然后继续下降顶部面板,导致门面板的辊子沿着底部面板的导轨朝向前部面板滚动,所述辊子被盖板导引,盖板沿着导轨但是在导轨外侧滑动,以保持辊子不会滑出这种导轨。同时,顶部面板的下降导致前部面板的辊子沿着底部面板的导轨朝向门面板滚动,所述辊子由盖板导引,所述盖板沿着导轨但是在导轨外侧滑动,以保持辊子不会滑出这种导轨。持续进一步降低顶部面板,直到前部面板和门面板基本上平行于底部面板,顶部面板置靠在底部面板上,并且从底部面板延伸的每个底部连接体接纳在顶部面板的联锁装置中的一个内。然后,集装箱准备好被闭锁在其折叠位置。
设置在顶部面板上邻近其前边缘的锤式闭锁机构通过将闭锁栓敲击到联锁装置的孔中以及连锁装置中接纳的底部连接体的孔中而得以接合,如图111中所示。这将顶部面板在其前边缘闭锁到底部面板。然后,一对闭锁带从他们的存放位置去除,并然后重新安装到折叠的集装箱上,使得每个闭锁带设置在顶部面板中的一对上部门挡接收件和底部面板中的一对下部门挡接收件之间。通过将每个闭锁带的上端用拧入上部有用的带栓孔的一个中并拧紧的螺栓而栓接到顶部面板,并且通过将每个闭锁带的下端用拧入到下部有用的带螺栓孔的一个中并拧紧的螺栓而栓接到顶部面板,每个闭锁带被固定到折叠的集装箱。此时,如图112所示,每个闭锁带的每个T形端部紧靠与其紧邻的上部或下部门挡接收件,使得在提升折叠的集装箱的过程中由闭锁带承担的载荷被这种门挡接收件承载,而非由将闭锁带固定到顶部面板和底部面板的栓承担。此时,顶部面板向底部面板的闭锁已经完成,并且折叠的集装箱准备好被移动、堆叠、航运或存放。此时,吊具可以提升折叠的集装箱,以将其堆叠到其他折叠的集装箱上,用于航运到期望的目的地。
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的展开基本上与折叠过程相反,但是,当顶部面板已经被升高到在折叠过程中的最高点时,工人向外拉动门面板和前部面板以将门面板上的连接体正确定位在底部面板的门端部处的底部面板中的联锁装置之上,同时,工人将联锁装置定位在底部前连接体之上的前部立柱的底部处。工人然后保持这些位置,直到顶部面板被降低并且门连接体和底部前连接体接纳在相邻的联锁装置中。邻近门端部设置在底部面板上的锤式闭锁然后通过驱动每个闭锁栓穿过相邻联锁装置中的孔并进入接纳其中的门连接体中的孔中而得以固定,并且,设置在前部面板的槛板内的锤式闭锁通过驱动每个闭锁栓通过相邻联锁装置中的孔并进入其中接纳的底部前连接体中的孔中而得以固定。然后,左侧和右侧面板被提升到它们的垂直、展开位置(由弹簧管内的弹簧提供的抵消作用而辅助),并且在侧部面板上的闭锁栓延伸到顶部面板上的栓孔中以将左侧和右侧面板闭锁到顶部面板上。然后,接入面板从门面板和前部面板展开,以平行于侧部面板,接入面板内的滑动闭锁机构被用于驱使滑动闭锁栓进入左侧和右侧面板中的栓孔中,并且接入面板上的闭锁栓延伸到顶部面板上的栓孔中,以将接入面板闭锁到顶部面板上。此时,集装箱准备好用于航运货物。
如本领域技术人员将容易理解到的,接入面板允许工人容易地进入和离开集装箱,以辅助侧部面板的折叠和展开。如果这种灵活性是不期望的,则侧部面板可以延伸以跨过前部面板和门面板之间的整个长度,并且闭锁特征结构可被加入到侧部面板,以将侧部面板闭锁到前部面板和门面板,由此完全消除接入面板。
上面的描述清楚地建立了本发明所提供的优点,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不必更加详细地解释,本领域技术人员也将意识到,在如下面所陈述的本发明的范围内,可以引入各种设计改进和不同的部件。

Claims (13)

1.一种可折叠集装箱,所述集装箱可在展开状态和折叠状态之间调节,在所述展开状态下,所述集装箱适于用作货物集装箱,而所述折叠状态用于所述集装箱不被使用于存放或航运货物时,所述集装箱包括:顶部面板和底部面板,各自具有左边缘、右边缘、门边缘和前边缘;前部面板和门面板,各自具有左边缘、右边缘、顶边缘和底边缘;右侧面板和左侧面板,各自具有顶边缘、底边缘、前边缘和门边缘;用于在所述集装箱处于所述展开状态时可拆卸地将所述前部面板固定到所述底部面板的器件;以及用于在所述集装箱处于所述展开状态时可拆卸地将所述门面板固定到所述底部面板的器件,其中,所述前部面板邻近所述顶部面板的所述前边缘铰接地连接到所述顶部面板,且所述门面板邻近所述顶部面板的所述门边缘铰接地连接到所述顶部面板。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折叠集装箱,还包括用于在所述集装箱处于所述折叠状态时可拆卸地将所述顶部面板固定到所述底部面板的器件。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折叠集装箱,其中,所述右侧面板邻近所述底部面板的所述右边缘铰接地连接到所述底部面板,且所述左侧面板邻近所述底部面板的所述左边缘铰接地连接到所述底部面板。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可折叠集装箱,还包括用于将所述右侧面板可拆卸地固定到所述顶部面板的器件;以及用于将所述左侧面板可拆卸地固定到所述顶部面板的器件。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可折叠集装箱,其中,用于将所述右侧面板可拆卸地固定到所述顶部面板的所述器件包括固定至所述右侧面板的至少一个闭锁机构和固定至所述左侧面板的至少一个闭锁机构,其中每个所述闭锁机构与顶部面板中的特征结构相互作用,以将所述右侧面板和所述左侧面板闭锁到所述顶部面板。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可折叠集装箱,其中,所述前部面板和所述门面板各自包括多个接入面板,所述接入面板包括邻近所述前部主面板的所述左侧边缘铰接地连接到所述前部主面板的左前侧接入面板;邻近所述前部主面板的所述右边缘铰接地连接到所述前部主面板的右前侧接入面板;邻近所述门主面板的所述左边缘铰接地连接到所述门主面板的门左侧接入面板;以及邻近所述门主面板的所述右边缘铰接地连接到所述门主面板的门右侧接入面板,其中,每个所述接入面板包括用于将每个接入面板可拆卸地闭锁到所述顶部面板和所述侧部面板中的一个的器件。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可折叠集装箱,还包括抵消力器件,用于在集装箱的折叠或展开过程期间,提供抵销右侧面板和左侧面板的重量的力。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可折叠集装箱,其中,所述抵消力器件中的每一个在折叠集装箱的过程期间存储能量,并且在展开集装箱的过程期间释放能量。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可折叠集装箱,其中,所述抵销力器件包括多个弹簧管组件,每个所述弹簧管组件包括管、位于所述管内的弹簧、第一端部固定到柱塞以在所述集装箱的折叠过程中压缩所述弹簧并且第二端部固定到所述底部面板的缆绳,其中,所述弹簧管组件中的至少一个固定到所述右侧面板,并且所述弹簧管中的至少一个固定到所述左侧面板。
10.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可折叠集装箱,其中,每个所述侧部面板在所述门面板和所述前部面板之间延伸所述底部面板的整个长度。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可折叠集装箱,还包括抵消力器件,用于在集装箱的折叠或展开过程期间,提供抵消右侧面板和左侧面板的重量的力。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可折叠集装箱,其中,每个所述抵消力器件在折叠集装箱过程期间存储能量,并且在展开集装箱过程期间释放能量。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可折叠集装箱,其中,所述抵消力装置包括多个铰链销扭转弹簧组件。
CN201480001507.7A 2013-03-13 2014-03-13 折叠式集装箱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4364170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5)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201361851815P 2013-03-13 2013-03-13
US61/851,815 2013-03-13
US13/815,638 2013-03-13
US13/815,638 US9751688B2 (en) 2013-03-13 2013-03-13 Folding container
PCT/US2014/026191 WO2014160263A1 (en) 2013-03-13 2014-03-13 Folding container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364170A true CN104364170A (zh) 2015-02-18
CN104364170B CN104364170B (zh) 2017-07-21

Family

ID=5162537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80001507.7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4364170B (zh) 2013-03-13 2014-03-13 折叠式集装箱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EP (1) EP2969853A4 (zh)
CN (1) CN104364170B (zh)
HK (1) HK1207045A1 (zh)
WO (1) WO2014160263A1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651326A (zh) * 2016-07-05 2018-02-02 孔帕克特集装箱系统有限责任公司 可折叠集装箱的侧壁构造
CN113329956A (zh) * 2019-07-09 2021-08-31 韩国托盘共用公司株式会社 具有角部锁定结构的折叠式集装箱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571922A (zh) * 2017-10-11 2018-01-12 济南美恒智能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冲压冷弯式载重车箱板
JP6913863B2 (ja) * 2019-03-28 2021-08-04 路人 増永 コンテナ
EP4122840A1 (en) * 2021-07-22 2023-01-25 Compact Container Systems LLC Folding container

Citation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752332A (en) * 1970-12-17 1973-08-14 Plasser Bahnbaumasch Franz Pallet for transporting track ties
US3866365A (en) * 1972-07-07 1975-02-18 Elm Design Inc Expandable space enclosure including apparatus for erecting and retracting same
US4177907A (en) * 1977-09-30 1979-12-11 Euteco S.P.A. Shipping container
GB2160851A (en) * 1984-06-30 1986-01-02 Isaac Forsyth Collapsible container
WO2001040064A1 (en) * 1999-12-02 2001-06-07 Arrow Dynamics, Inc. Collapsible shipping containers and methods for collapsing the same
WO2006020927A1 (en) * 2004-08-11 2006-02-23 Ferrini Jonathan B Collapsible container
CN101200238A (zh) * 2006-12-14 2008-06-18 中国国际海运集装箱(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折叠集装箱
CN201264785Y (zh) * 2008-09-04 2009-07-01 上海富日商务咨询有限公司 一种折叠集装箱柜
US20120006816A1 (en) * 2009-06-08 2012-01-12 Turnquist T Cody Collapsible container and method for erecting container
US20120318811A1 (en) * 2011-06-17 2012-12-20 Gary Leasure Container with Removable Side Panels
US20130020316A1 (en) * 2011-07-22 2013-01-24 Korea Container Pool Co., Ltd. Folding container

Patent Citation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752332A (en) * 1970-12-17 1973-08-14 Plasser Bahnbaumasch Franz Pallet for transporting track ties
US3866365A (en) * 1972-07-07 1975-02-18 Elm Design Inc Expandable space enclosure including apparatus for erecting and retracting same
US4177907A (en) * 1977-09-30 1979-12-11 Euteco S.P.A. Shipping container
GB2160851A (en) * 1984-06-30 1986-01-02 Isaac Forsyth Collapsible container
WO2001040064A1 (en) * 1999-12-02 2001-06-07 Arrow Dynamics, Inc. Collapsible shipping containers and methods for collapsing the same
WO2006020927A1 (en) * 2004-08-11 2006-02-23 Ferrini Jonathan B Collapsible container
CN101200238A (zh) * 2006-12-14 2008-06-18 中国国际海运集装箱(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折叠集装箱
CN201264785Y (zh) * 2008-09-04 2009-07-01 上海富日商务咨询有限公司 一种折叠集装箱柜
US20120006816A1 (en) * 2009-06-08 2012-01-12 Turnquist T Cody Collapsible container and method for erecting container
US20120318811A1 (en) * 2011-06-17 2012-12-20 Gary Leasure Container with Removable Side Panels
US20130020316A1 (en) * 2011-07-22 2013-01-24 Korea Container Pool Co., Ltd. Folding container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651326A (zh) * 2016-07-05 2018-02-02 孔帕克特集装箱系统有限责任公司 可折叠集装箱的侧壁构造
CN113329956A (zh) * 2019-07-09 2021-08-31 韩国托盘共用公司株式会社 具有角部锁定结构的折叠式集装箱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4160263A1 (en) 2014-10-02
HK1207045A1 (zh) 2016-01-22
CN104364170B (zh) 2017-07-21
EP2969853A4 (en) 2016-11-23
EP2969853A1 (en) 2016-01-2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356103B (zh) 可折拢的存储集装箱
EP1567429B1 (en) Collapsible flat rack
RU2584043C2 (ru) Складная интермодальная транспортная платформа
CN104364170A (zh) 折叠式集装箱
US9751688B2 (en) Folding container
US11046507B2 (en) Folding container
CN109896182B (zh) 货运集装箱的后拐角柱及其后壁
US10723507B2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locking walls of a storage container
US11370606B2 (en) Hopper-in-frame for transporting proppant material
US11192713B2 (en) Folding container
US4618068A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hipping and storing cargo
US4388995A (en) Collapsible container
US20150069051A1 (en) Locking mechanism for a collapsible container
US10882689B2 (en) Folding container
US11952206B2 (en) Folding container
US20040222219A1 (en) Freight container
CN205186998U (zh) 用于可折叠容器的下框架组件
CN205169372U (zh) 用于可折叠容器的锁定机构
CN207631843U (zh) 可折叠集装箱组件和用于可折叠集装箱的密封机构
WO2020146815A1 (en) Folding container
GB2355451A (en) Flatrack with extended corner posts
GB2303360A (en) Collapsible Shipping Container
US20230339674A1 (en) System and Methods for Folding a Foldable Container
US11878859B2 (en) Side wing opening container
CN219340483U (zh) 一种物流储运箱体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EG Reference to a national code

Ref country code: HK

Ref legal event code: DE

Ref document number: 1207045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HK

GR01 Patent grant
REG Reference to a national code

Ref country code: HK

Ref legal event code: GR

Ref document number: 1207045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HK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70721

Termination date: 20200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