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304260B - 一种含吲唑磺菌胺与百菌清的杀菌组合物及应用 - Google Patents

一种含吲唑磺菌胺与百菌清的杀菌组合物及应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304260B
CN104304260B CN201410611701.9A CN201410611701A CN104304260B CN 104304260 B CN104304260 B CN 104304260B CN 201410611701 A CN201410611701 A CN 201410611701A CN 104304260 B CN104304260 B CN 10430426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pn
amisulbrom
bactericidal composition
agent
dispersa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611701.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304260A (zh
Inventor
崔淑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dong Kanghui Plant Protection Co.,Ltd.
Original Assignee
崔淑华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崔淑华 filed Critical 崔淑华
Priority to CN201410611701.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4304260B/zh
Publication of CN10430426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30426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30426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30426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Agricultural Chemicals And Associated Chemical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农药复配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含吲唑磺菌胺与百菌清的杀菌组合物,还涉及该杀菌组合物的应用。该杀菌组合物的有效成分为吲唑磺菌胺与百菌清,两种有效成分吲唑磺菌胺与百菌清的质量比为5:1~1:10,制剂中有效成分吲唑磺菌胺与百菌清的质量分数比为1%~90%,其余为农药中允许使用和接受的辅助成分,本发明所述杀菌组合物的剂型为可湿性粉剂、悬浮剂、水分散粒剂,可有效防治蔬菜、葡萄、荔枝、瓜类霜霉病、疫病等病害。

Description

一种含吲唑磺菌胺与百菌清的杀菌组合物及应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农药复配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含吲唑磺菌胺与百菌清的杀菌组合物,还涉及该杀菌组合物的应用。
背景技术
霜霉病和疫病是蔬菜水果等农作物种植过程中的常见病害,霜霉病菌和疫霉病菌对寄主植物的破坏性强,危害性大,作物被感染后往往会大幅度减产甚至绝产,严重影响了蔬菜和水果品质和农户经济效益,开发其相关防治产品具有极大的市场空间。据文献报道,由于单一农药和其他不科学的用药方式,已经导致霜霉病和疫病对很多常用农药产生了抗药性,抗性产生后施药量和施药次数的增加又造成农民负担加重和环境污染加剧,因此,不同农药品种的混配成为农业病虫害防治的常见方法之一。
吲唑磺菌胺(Amisulborum)是日本日产化学公司创制的新型杀菌剂,化学名称为3-(3-溴-6-氟-2-甲基吲哚-1-基磺酰)-N,N-二甲基-1,2,4-三唑-1-磺酰胺,属三唑磺酰胺类杀菌剂。该杀菌剂作用方式新颖独特,对疫霉和霜霉病菌游离孢子活性甚高,通过间接抑制游离孢子发芽对疫病和霜霉病病菌进行控防,具有很强的预防、治疗、渗透活性,而且有很好的持效性和耐雨水冲刷性,在低使用量下即可达到很好的防治效果。最近研究发现,在感染病菌后喷洒吲唑磺菌胺,可使罹病叶片不能形成健全孢子,从而抑制其他部位致病,避免作物二次感染病菌。现主要用于防治葡萄、黄瓜霜霉病,马铃薯和番茄疫病等。其化学结构式为:
百菌清(Mancozeb)是一种优良的保护性杀菌剂,属低毒农药。具有杀菌谱广、杀菌机制多、不易产生抗性,防治效果明显优于其他同类杀菌剂的特点,因此在国际上用量一是大吨位产品。目前国内多数复配杀菌剂都以百菌清加工配制而成,锰、锌微量元素对作物有明显的促壮、增产作用。主要用于防治藻菌纲的疫霉属、半知菌类的尾孢属,壳二孢属等引起的多种病害,对果树、蔬菜上的炭疽病、早疫病等多种病害有效,如香蕉叶斑病、苹果斑点落叶病、轮纹病、炭疽病,梨黑星病,葡萄的霜霉病、灰霉病、炭疽病、黑痘病,瓜类的炭疽病、霜霉病、轮斑病和褐斑病,马铃薯的疫病、灰斑病、炭疽病、斑点病等多种病害。通过十几年田间应用表明百菌清控制病害效果好,质量稳定可靠。
吲唑磺菌胺虽然对疫病和霜霉病病菌具有较高的杀菌活性,但若长期单独使用,容易使植株病菌对其产生抗药性,继而产生用药量加大、防效降低、持效期缩短等问题。将不同作用机理的药剂进行合理复配,是延缓病害产生抗药性非常有效的常用方法,并且可根据实际生产应用中的效果,来判断此复配是增效作用还是拮抗作用。两种农药复配相容性好的配方,可以显著提高防效,大大降低农药的用药量,还可以扩大杀菌谱,提高杀菌效率。
本发明组合物中两种活性成分作用机理不同,本发明人经过大量试验配方筛选,提出了一种复配型杀菌组合物,即以吲唑磺菌胺与百菌清为有效成分进行的两元复配杀菌组合物。实际室内毒力实验和田间药效实验表明,将吲唑磺菌胺与百菌清以一定的比例复配,具有很好的增效协同作用,大大提高了杀菌效率。同时,能很好的延缓病害抗性的产生,降低用药成本,提高实际防效,可用于防治蔬菜、果树、瓜类等作物的霜霉病和疫病。有关吲唑磺菌胺与百菌清的复配,目前在国内外尚未见相关报道。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出一种具有协同增效作用、使用成本低,对蔬菜、水果和瓜类等作物霜霉病和疫病防效好的杀菌组合物。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含有吲唑磺菌胺与百菌清的杀菌组合物及应用,包括如下内容:
该杀菌组合物的有效成分为吲唑磺菌胺与百菌清二元复配,其余为辅助成分。
所述的杀菌组合物中吲唑磺菌胺与百菌清的质量分数比为90:1~1:90,吲唑磺菌胺与百菌清的质量比为5:1~1:10时,增效效果最优。
所述的杀菌组合物其剂型为可湿性粉剂、悬浮剂、水分散粒剂中的任一种。
当杀菌组合物为可湿性粉剂时,各组分的重量百分比为:吲唑磺菌胺1%~90%、百菌清1%~90%、分散剂1%~20%、湿润剂1%~10%,填料1%~70%,按上述重量配比将吲唑磺菌胺与百菌清以及分散剂、湿润剂和填料混合,在搅拌釜中均匀搅拌,经气流粉碎机粉碎后再混合均匀,得可湿性粉剂杀菌组合物。
当杀菌组合物为悬浮剂时,各组分的重量百分比为:吲唑磺菌胺1%~90%、百菌清1%~90%、分散剂5%~20%、防冻剂1%~5%、增稠剂0.1%~2%、消泡剂0.1%~0.8%,余量为水,该悬浮剂的具体生产步骤为:先将助剂按上述的配比混合,经高速剪切混合均匀,加入吲唑磺菌胺与百菌清,在磨球机中磨球2~3小时,使粒直径均在5mm以下,得悬浮剂制剂的杀菌组合物。
当杀菌组合物为水分散粒剂时,组分的质量百分比为:吲唑磺菌胺1%~90%、百菌清1%~90%、分散剂3%~20%、湿润剂3%~10%、崩解剂1%~5%、填料1%~70%,该水分散粒剂的具体生产步骤为:将吲唑磺菌胺、百菌清和分散剂、湿润剂、崩解剂以及填料混合均匀,用超微气流粉碎机粉碎,经捏合,然后加入流化床造粒干燥机中进行造粒、干燥、筛分,得水分散剂的杀菌组合物。
所述的分散剂为:聚羧酸盐、木质素磺酸盐、烷基酚聚氧乙烯醚甲醛缩合物硫酸盐、烷基苯磺酸钙盐、萘磺酸甲醛缩合物钠盐、烷基酚聚氧乙烯醚、脂肪胺聚氧乙烯醚、脂肪酸聚氧乙烯酯、甘油脂肪酸酯聚氧乙烯醚中的一种或多种。
所述的湿润剂为:十二烷基硫酸钠、十二烷基苯磺酸钙、拉开粉BX、润湿渗透剂F、烷基萘磺酸盐、聚氧乙烯三苯乙烯苯基磷酸盐、皂角粉、蚕沙、无患子粉中的一种或多种。
所述的崩解剂为:膨润土、尿素、硫酸铵、氯化铝、柠檬酸、丁二酸、碳酸氢钠中的一种或多种。
所述的填料为:高岭土、硅藻土、膨润土、凹凸棒土、白炭黑、淀粉、轻质碳酸钙中的一种或多种。
所述的增稠剂为:黄原胶、羟甲基纤维素、羟乙基纤维素、甲基纤维素、硅酸铝镁、聚乙烯醇中的一种或多种。
所述的防冻剂为:乙二醇、丙二醇、丙三醇、聚乙二醇中的一种或多种。
所述消泡剂为:硅油、硅酮类化合物、C10-20饱和脂肪酸类化合物、C8-10脂肪醇类化合物中的一种或多种。
本发明以吲唑磺菌胺与百菌清为有效成分的复配杀菌剂具有明显的增效作用,能延缓病菌抗药性的产生,并降低了农药生产成本和农民使用成本,能有效控制蔬菜、水果、瓜类等作物上的霜霉病、疫病等病害。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发明提供的杀菌组合物,在一定配比范围内对黄瓜霜霉病、辣椒疫病表现出明显的增效作用,组合物的防治效果比单剂有了明显提高,降低了农药的使用剂量,降低了用药成本,减少了农药对生态环境的不利影响。
本发明提供的杀菌组合物的两种有效成分作用机制各不相同,可以克服长期单一使用药剂容易产生抗性的缺点,可延长药剂的使用寿命,对病害的综合治理有重要意义。
本发明的农药组合物对作物安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更进一步的说明,以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了解本发明,但并不因此限制本发明。
本发明采用室内生物测定和田间试验相结合的方法。如无特别说明,以下提及的比例(包括百分比)都是质量比。应当指出的是,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试验例
不同品种的农药混合后,通常表现出三种作用类型,即相加作用、增效作用和拮抗作用,但具体为何种作用,无法预测。本发明所诉杀菌组合物以吲唑磺菌胺与百菌清为有效成分,采用生物测定实例加以说明。
试验例1:吲唑磺菌胺与百菌清复配对黄瓜霜霉病的毒力测定
试验对象:黄瓜霜霉病菌
试验靶标:从山东寿光从未施过吲唑磺菌胺与百菌清以及同类型药剂的黄瓜盆栽地采集分离,供试黄瓜品种:长春密刺。
试验方法:
先用丙酮溶解原药,根据预备实验的结果将适量的两原药配成若干个不同配比,再用丙酮将各处理分别稀释成若干个浓度梯度待用。
将感病黄瓜品种长春密刺栽培在育苗钵中,置于温室中培养,待植株长到三至四叶期后,采集相同叶龄的叶片,用于黄瓜霜霉病病菌的培养及测定。
黄瓜霜霉病病菌采用活体植株法在20℃、12h光暗交替的条件下培养,每30d转代培养1次。接种时用无菌水洗脱发病叶片上的分生孢子,配制成孢子浓度为1×106个/mL的孢子悬浮液。
采用叶碟保湿法进行毒力测定。先将采集的叶片制备成直径为1.5cm的叶盘,随机混匀,分别置于配置好的系列浓度药液中浸泡1h,每个浓度50个叶盘,试验以不加药剂的处理为空白对照,浸泡结束后,叶子正面朝上摆放于相同药液浓度润湿的吸水纸上,把叶盘上的药液吸干,将配制好的孢子悬浮液接种于叶盘中央,室温放置5min后,置于20℃、12h光暗交替的条件下培养,10d后测量叶盘上的发病面积,计算病情指数和防治效果。
根据病斑面积占叶盘面积的百分率划分病级
0级:无病;
1级:孢子堆面积占整叶面积的5%以下;
3级:孢子堆面积占整叶面积的6%-10%以下;
5级:孢子堆面积占整叶面积的11%-20%以下;
7级:孢子堆面积占整叶面积的21%-50%以下;
9级:孢子堆面积占整叶面积的50%以上。
药效计算方法:
防治效果换算成几率值(y),药剂浓度(mg/L)转换成对数值(x),以最小二乘法计算毒力方程和抑制中浓度EC50
用单剂毒力测定方法按照混配比例进行混剂的毒力测定。
按照孙云沛方法计算共毒系数(CTC),共毒系数CTC计算公式如下(以吲唑磺菌胺为标准药剂,其毒力指数为100):
M的理论毒力指数(TTI)=吲唑磺菌胺的TI×P吲唑磺菌胺+百菌清的TI×P百菌清
式中:
M为吲唑磺菌胺与百菌清不同配比的混合物
P吲唑磺菌胺为吲唑磺菌胺在混剂中所占的比例
P百菌清为百菌清在混剂中所占的比比例。
若共毒系数CTC≤80,则组合物表现为拮抗作用;若80<CTC<120,则组合物表现为相加作用;若CTC≥120,则组合物表现为增效作用。
不同质量分数比的吲唑磺菌胺与百菌清对黄瓜霜霉病的毒力测定结果见表1:
表1吲唑磺菌胺与百菌清对黄瓜霜霉病的毒力测定结果
处理药剂及质量比 EC50值(mg/L) ATI TTI 共毒系数CTC
吲唑磺菌胺(A) 0.195 100 / /
异丙菌胺(B) 22.47 0.87 / /
A:B为20:1 0.176 110.8 95.3 116.3
A:B为10:1 0.169 115.4 91.0 126.8
A:B为5:1 0.153 127.5 83.5 152.7
A:B为3:1 0.146 133.6 75.2 177.6
A:B为2:1 0.139 140.3 67.0 209.5
A:B为1:1 0.169 115.4 50.4 228.8
A:B为1:2 0.313 62.3 33.9 183.7
A:B为1:3 0.464 42.0 25.7 163.8
A:B为1:5 0.722 27.0 17.4 155.3
A:B为1:10 1.385 14.1 9.9 142.5
A:B为1:20 2.874 6.8 5.6 121.4
从表中可看出,以吲唑磺菌胺与百菌清为有效成分进行复配防治黄瓜霜霉病,质量比在10:1~1:20之间时,共毒系数在121.4以上,具有增效作用;质量比在5:1~1:10之间时,共毒系数均高于142.5,增效作用明显。建议对适宜配比5:1~1:10左右范围的混配制剂进行进一步的田间药效试验,以评价其田间实际应用效果。
试验例2:防治黄瓜霜霉病的田间药效试验
试验方法
试验在山东平度市黄瓜地,试验共施药两次,对照区喷等量清水。配药时,先用少量水将药剂充分溶解后,再加入适量水进行全株喷雾处理,均匀喷雾。喷药时均采用机动喷雾器,工作压力为0.3~0.4MPa,喷头孔径1.3mm。小区喷液量为30~40kg/667m2,连续施药两次,间隔期7天,将药液均匀的喷施到作物全株。
调查方法
选发病程度中等的黄瓜大棚为试验地,土壤肥力中等,排灌方便。每个小区双对角线调查5个点,每点调查3株黄瓜,用分级法记载发病程度。
分级标准如下:
0级:无病;
1级:孢子堆面积占整叶面积的5%以下;
3级:孢子堆面积占整叶面积的6%-10%以下;
5级:孢子堆面积占整叶面积的11%-20%以下;
7级:孢子堆面积占整叶面积的21%-50%以下;
9级:孢子堆面积占整叶面积的50%以上。
试验共调查4次,药前基数调查,第1次药后7天、第2次药后7天及14天进行调查。
药效计算方法
药害调查:施药后连续7d目测药剂对作物是否有药害。
试验结果及分析
各组实验药剂处理对黄瓜霜霉病的防治效果见表2
表2各处理防治黄瓜霜霉病的效果
从表2可以看出,吲唑磺菌胺与百菌清杀菌组合物以1:2的比例,按不同用量进行试验,复配制剂用药量低于单剂用药量,施药后其对黄瓜霜霉病的防效均优于对照药剂,杀菌效果随剂量的增加而递增。根据田间目测,在试验剂量范围内,作物生长正常,各处理药剂均未出现对黄瓜的药害现象,说明其对黄瓜是安全的。在发病初期或提前预防,防效效果将更为理想。建议与作用机理不同的杀菌剂混合使用以延缓病菌抗药性的产生。
试验例3:防治辣椒疫病的田间药效试验
试验方法
试验设在湖南省辣椒种植区,辣椒疫病历年发生严重。田间土壤肥沃,其他条件适中。试验共施药2次,对照区喷等量清水。连续施药2次,间隔期7天,将药液均匀的喷施到作物全株。
调查方法
每个小区随机调查5点,每点调查3株,用分级法记载发病程度,记录病株数、死株数或明显枯萎的植株数。
分级方法(按症状类型分级):
0级:健康无症;
1级:地上部仅叶、果有病斑;
3级:地上茎、枝有褐腐斑;
5级:茎基部有褐腐斑;
7级:地上茎、枝与茎腐病均有褐腐斑,并且部分枝条枯死;
9级:全株枯死。
试验共调查4次,药前基数调查,第1次药后7天、第2次药后7天及14天进行调查。
药效计算方法
药害调查:施药后连续7d目测药剂对作物是否有药害。
试验结果及分析
各组实验药剂处理对辣椒疫病的防治效果见表3
表3各处理防治辣椒疫病的效果
从表3可知,吲唑磺菌胺与百菌清杀菌组合物以1:2的比例,按不同用量进行试验,复配制剂用药量低于单剂用药量,施药后其对辣椒疫病的防治效果明显高于吲唑磺菌胺与百菌清单剂的效果,持效期也较好,为理想的防治疫病的药剂,而且对辣椒安全,可有效延缓病菌抗药性的产生。
制剂实施例1:吲唑磺菌胺·百菌清可湿性粉剂A
吲唑磺菌胺20%、百菌清20%、木质素磺酸钠6%、十二烷基硫酸钠2%、白炭黑2%、高岭土补足100%,将上述各组分按比例混合,在搅拌釜中均匀搅拌,经气流粉碎机粉碎后即制得40%吲唑磺菌胺·百菌清可湿性粉剂A。
制剂实施例2:吲唑磺菌胺·百菌清可湿性粉剂B
吲唑磺菌胺10%、百菌清40%、聚羧酸盐6%、十二烷基硫酸钠6%、高岭土补足100%,将上述各组分按比例混合,在搅拌釜中均匀搅拌,经气流粉碎机粉碎后即制得50%吲唑磺菌胺·百菌清可湿性粉剂B。
制剂实施例3:吲唑磺菌胺·百菌清可湿性粉剂C
吲唑磺菌胺15%、百菌清60%、十二烷基硫酸钠2%、木质素磺酸钠5%、萘磺酸盐3%、高岭土补足100%,将上述各组分按比例混合,在搅拌釜中均匀搅拌,经气流粉碎机粉碎后即制得75%吲唑磺菌胺·百菌清可湿性粉剂C。
制剂实施例4:吲唑磺菌胺·百菌清悬浮剂A
将15%木质素磺酸盐、5%丙二醇、2%黄原胶、0.6%硅油和57.4%水混合,经高速剪切混合均匀后,加入10%吲唑磺菌胺与10%百菌清,在磨球机中磨球2~3小时,使粒直径均在5mm以下,制得20%吲唑磺菌胺与百菌清杀菌组合物的悬浮剂制剂A。
制剂实施例5:吲唑磺菌胺·百菌清悬浮剂B
将10%烷基酚聚氧乙烯醚、4%丙二醇、1%黄原胶、0.5%硅油和44.5%水混合,经高速剪切混合均匀后,加入10%吲唑磺菌胺与30%百菌清,在磨球机中磨球2~3小时,使粒直径均在5mm以下,制得40%吲唑磺菌胺与百菌清杀菌组合物的悬浮剂制剂B。
制剂实施例6:吲唑磺菌胺·百菌清水分散粒剂
5%吲唑磺菌胺、15%百菌清、13%木质素磺酸盐、4%十二烷基硫酸钠,3%硫酸铵,60%硅藻土混合均匀,用超微气流粉碎机粉碎,经捏合,然后加入流化床造粒干燥机中进行造粒、干燥、筛分后经取样分析,制得20%吲唑磺菌胺与百菌清杀菌组合物的水分散粒剂。
综上所述,本发明所述的以吲唑磺菌胺与百菌清为有效成分复配的杀菌组合物制剂,对黄瓜霜霉病和辣椒疫病有较好的防治效果,且对作物安全。复配制剂不仅提高了防效,而且延缓了病菌对药剂抗药性的产生,并降低农民的的用药成本,所以本复配组合在生产实践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Claims (1)

1.一种含吲唑磺菌胺与百菌清的杀菌组合物在防治蔬菜、葡萄、荔枝、瓜类霜霉病、疫病中的应用,
所述的杀菌组合物的有效成分为吲唑磺菌胺与百菌清二元复配,其余为辅助成分;其中,吲唑磺菌胺与百菌清的质量比为5:1~1:5;
所述的杀菌组合物其剂型为可湿性粉剂、悬浮剂、水分散粒剂中的任一种;
当杀菌组合物为可湿性粉剂时,各组分的重量百分比为:吲唑磺菌胺1%~90%、百菌清1%~90%、分散剂1%~20%、湿润剂1%~10%,填料1%~70%,按上述重量配比将吲唑磺菌胺与百菌清以及分散剂、湿润剂和填料混合,在搅拌釜中均匀搅拌,经气流粉碎机粉碎后再混合均匀,得可湿性粉剂杀菌组合物;
当杀菌组合物为悬浮剂时,各组分的重量百分比为:吲唑磺菌胺1%~90%、百菌清1%~90%、分散剂5%~20%、防冻剂1%~5%、增稠剂0.1%~2%、消泡剂0.1%~0.8%,余量为水,该悬浮剂的具体生产步骤为:先将助剂按上述的配比混合,经高速剪切混合均匀,加入吲唑磺菌胺与百菌清,在磨球机中磨球2~3小时,使粒直径均在5mm以下,得悬浮剂制剂的杀菌组合物;
当杀菌组合物为水分散粒剂时,组分的质量百分比为:吲唑磺菌胺1%~90%、百菌清1%~90%、分散剂3%~20%、湿润剂3%~10%、崩解剂1%~5%、填料1%~70%,该水分散粒剂的具体生产步骤为:将吲唑磺菌胺、百菌清和分散剂、湿润剂、崩解剂以及填料混合均匀,用超微气流粉碎机粉碎,经捏合,然后加入流化床造粒干燥机中进行造粒、干燥、筛分,得水分散剂的杀菌组合物;
所述的分散剂为:聚羧酸盐、木质素磺酸盐、烷基酚聚氧乙烯醚甲醛缩合物硫酸盐、烷基苯磺酸钙盐、萘磺酸甲醛缩合物钠盐、烷基酚聚氧乙烯醚、脂肪胺聚氧乙烯醚、脂肪酸聚氧乙烯酯、甘油脂肪酸酯聚氧乙烯醚中的一种或多种;
所述的湿润剂为:十二烷基硫酸钠、十二烷基苯磺酸钙、拉开粉BX、润湿渗透剂F、烷基萘磺酸盐、聚氧乙烯三苯乙烯苯基磷酸盐、皂角粉、蚕沙、无患子粉中的一种或多种;
所述的崩解剂为:膨润土、尿素、硫酸铵、氯化铝、柠檬酸、丁二酸、碳酸氢钠中的一种或多种;
所述的填料为:高岭土、硅藻土、膨润土、凹凸棒土、白炭黑、淀粉、轻质碳酸钙中的一种或多种;
所述的增稠剂为:黄原胶;
所述的防冻剂为:乙二醇、丙二醇、丙三醇、聚乙二醇中的一种或多种;
所述消泡剂为:硅油、硅酮类化合物、C10-20饱和脂肪酸类化合物、C8-10脂肪醇类化合物中的一种或多种。
CN201410611701.9A 2014-11-04 2014-11-04 一种含吲唑磺菌胺与百菌清的杀菌组合物及应用 Active CN10430426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611701.9A CN104304260B (zh) 2014-11-04 2014-11-04 一种含吲唑磺菌胺与百菌清的杀菌组合物及应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611701.9A CN104304260B (zh) 2014-11-04 2014-11-04 一种含吲唑磺菌胺与百菌清的杀菌组合物及应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304260A CN104304260A (zh) 2015-01-28
CN104304260B true CN104304260B (zh) 2016-03-30

Family

ID=5235969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611701.9A Active CN104304260B (zh) 2014-11-04 2014-11-04 一种含吲唑磺菌胺与百菌清的杀菌组合物及应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4304260B (zh)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395272A (zh) * 2009-04-15 2012-03-28 先正达参股股份有限公司 杀真菌混合物和其用途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0150230A (ja) * 2008-05-09 2010-07-08 Nissan Chem Ind Ltd 殺菌剤組成物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395272A (zh) * 2009-04-15 2012-03-28 先正达参股股份有限公司 杀真菌混合物和其用途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304260A (zh) 2015-01-2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999356B (zh) 一种含有氟吡菌胺和甲霜灵的杀菌组合物及其应用
CN103518750B (zh) 一种高效复配生物杀菌剂及其应用
CN103493818A (zh) 一种含有叶菌唑和氰烯菌酯的杀菌组合物
CN104365611B (zh) 一种含吲唑磺菌胺与双炔酰菌胺的杀菌组合物及应用
CN101700016B (zh) 一种用于防治白粉病的杀菌组合物
CN101755753A (zh) 一种以氟啶胺为主要成分的杀菌组合物
CN104542585A (zh) 杀菌剂组合物及其应用
CN101524069B (zh) 一种含有己唑醇的杀菌组合物
CN101755779B (zh) 一种含溴菌腈和丙森锌的杀菌组合物及应用
CN104054712B (zh) 一种含有啶酰菌胺的杀菌组合物
CN104365634A (zh) 一种含吲唑磺菌胺与代森锰锌的杀菌组合物及应用
CN102293200B (zh) 一种含有苯酰菌胺和松脂酸铜的杀菌组合物
CN103081920B (zh) 一种含有戊菌唑的杀菌组合物
CN104430376A (zh) 一种含吲唑磺菌胺与苯酰菌胺的杀菌组合物及应用
CN104304260B (zh) 一种含吲唑磺菌胺与百菌清的杀菌组合物及应用
CN104336028B (zh) 一种含吲唑磺菌胺与烯酰吗啉的杀菌组合物
CN104365619B (zh) 一种含吲唑磺菌胺与活化酯的杀菌组合物及应用
CN101953347A (zh) 一种农药组合物及其应用
CN104304290A (zh) 一种含吲唑磺菌胺与异丙菌胺的杀菌组合物及应用
CN101647447B (zh) 杀菌组合物
CN104068033B (zh) 一种含有啶酰菌胺的杀菌组合物
CN104365614A (zh) 一种含吲唑磺菌胺与噻唑菌胺的杀菌组合物及应用
CN104365620A (zh) 一种含吲唑磺菌胺与氟吗啉的杀菌组合物及应用
CN101700037B (zh) 一种含嘧菌酯的杀菌组合物及其应用
CN104365631A (zh) 一种含吲唑磺菌胺与苯噻菌胺的杀菌组合物及应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10806

Address after: No. 1299, Kaiyuan street, economic development zone, Shanghe County, Jinan City, Shandong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Shandong Kanghui Plant Protection Co.,Ltd.

Address before: 266002 Shandong province Qingdao city qutangxia Road No. 70

Patentee before: Cui Shuhu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