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298698B - 数据管理设备及数据管理方法 - Google Patents

数据管理设备及数据管理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298698B
CN104298698B CN201410294768.4A CN201410294768A CN104298698B CN 104298698 B CN104298698 B CN 104298698B CN 201410294768 A CN201410294768 A CN 201410294768A CN 104298698 B CN104298698 B CN 104298698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tem
data
outline
request
st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294768.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298698A (zh
Inventor
下野晓生
三好直树
藤岛利
藤岛一利
大塚宪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ujitsu Ltd
Original Assignee
Fujitsu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ujitsu Ltd filed Critical Fujitsu Ltd
Publication of CN10429869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29869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29869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29869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6/00Information retrieval; Database structures therefor; File system structures therefor
    • G06F16/20Information retrieval; Database structures therefor; File system structures therefor of structured data, e.g. relational data
    • G06F16/23Updating
    • G06F16/2365Ensuring data consistency and integrity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6/00Information retrieval; Database structures therefor; File system structures therefor
    • G06F16/20Information retrieval; Database structures therefor; File system structures therefor of structured data, e.g. relational data
    • G06F16/23Updating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6/00Information retrieval; Database structures therefor; File system structures therefor
    • G06F16/20Information retrieval; Database structures therefor; File system structures therefor of structured data, e.g. relational data
    • G06F16/25Integrating or interfacing systems involving database management system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6/00Information retrieval; Database structures therefor; File system structures therefor
    • G06F16/20Information retrieval; Database structures therefor; File system structures therefor of structured data, e.g. relational data
    • G06F16/21Design, administration or maintenance of databases
    • G06F16/211Schema design and management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Databases & Information Systems (AREA)
  • Data Mining & Analysis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Information Retrieval, Db Structures And Fs Structures Therefor (AREA)

Abstract

公开了数据管理设备和数据管理方法,该数据管理设备管理具有多个项的数据库,多个项中的每个项均具有项属性数据。该数据管理设备包括:纲要检查单元,在接受到对数据库的更新请求时,该纲要检查单元确定在更新请求中指定的项是否包括在多个项中;以及纲要扩展单元,在所指定的项未包括在多个项中时,该纲要扩展单元将指定的项添加至多个项,同时将指定的项的项属性数据中包括的定义设置标记改变成不同于第一状态的第二状态,该第一状态被设置给被准许作为数据库的项的项属性数据中包括的定义设置标记。

Description

数据管理设备及数据管理方法
技术领域
本文中所讨论的实施例涉及数据管理程序等。
背景技术
在数据库(DB)中,存在在具有纲要(schema)的条件下运行的DB(例如,全纲要DB),其中,针对DB的每个项已预先定义了项名称和数据类型。此外,存在在不具有纲要的条件下运行的DB(例如,无纲要DB)。此外,存在在全纲要DB和无纲要DB二者均存在的条件下运行的DB(例如,混合DB)。具体地,在混合DB中,在纲要中定义了被给予构成表的项的共同属性的同时,在纲要中特别地定义了一些项的属性。
针对混合DB,已经公开了在合并多个数据库源时对纲要执行扩展的技术(例如,日本特开专利公布第2006-107466号)。例如,当预定应用合并多个数据源时,映射每个数据源中的字段。具体地,提取第一数据源作为初始数据源,使得所提取的数据源随后的每个数据源的字段与初始数据源的字段相关联,并且添加随后的数据源中的未包括在初始数据源中的字段。将从每个输入数据源映射的字段特别地添加在纲要中。
然而,在对纲要执行扩展的技术中,存在下述问题:当不期望的项被添加至纲要时,该不期望的项未被识别。即,通过纲要扩展添加至纲要的项是在没有检查项名称、数据类型等的情况下添加的。因此,例如,可能通过犯了项名称的拼写错误而添加不期望的项。因此,在传统的预定应用中,不可能确定所添加的项是期望的项还是不期望的项。
因此,这是本发明的实施例的一个方面要提供的目的。在一方面,目的是即使在通过纲要扩展将不期望的项添加至纲要时也能够识别不期望的项。
发明内容
根据实施例的一方面,由计算机执行数据管理方法。该方法包括:当接受到对数据库的更新请求时,确定在更新请求中指定的项是否包括在数据库具有的多个项中,多个项中的每个项均具有项属性数据。该方法包括:当所指定的项未包括在多个项中时,将所指定的项添加至多个项。该方法包括:将所指定的项的项属性数据中包括的定义设置标记设置成不同于第一状态的第二状态,该第一状态被设置给被准许作为数据库的项的项的项属性数据中包括的定义设置标记。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实施例的数据管理设备的框图;
图2A是示出了根据实施例的表定义的数据配置的示例的图;
图2B是示出了根据实施例的表定义的示例的图;
图3A是示出了根据实施例的属性定义的数据配置的示例的图;
图3B是示出了根据实施例的属性定义的示例的图;
图4是当接受到数据添加/更新请求时所执行的处理的流程图;
图5是当接受到纲要参考(reference)请求时所执行的处理的流程图;
图6是当接受到对声明标记的改变请求时所执行的处理的流程图;以及
图7是示出了执行数据管理程序的计算机的示例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将参考附图阐述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本发明不限于实施例。
数据管理设备的配置
图1是根据实施例的数据管理设备的框图。如图1中所示,数据管理设备1包括控制单元10和存储单元20。数据管理设备1管理数据库。当要将数据添加至数据库中未定义的项时,除了将未定义的项添加至纲要之外,数据管理设备1将新给予纲要的声明标记设置成指示未声明(未定义)项的标识数据(例如,“假”),从而执行纲要扩展。另一方面,针对在纲要中已经定义的项,将该项的声明标记设置成指示已声明(已定义)项的标识数据(例如,“真”)。在实施例中,假设数据库(DB)是在具有纲要的全纲要DB和不具有纲要的无纲要DB二者均存在的条件下运行的混合DB。即,在根据实施例的数据库中,在纲要中定义了假设被给予构成表的项的共同属性的同时,在纲要中特别定义了一些项的属性。声明标记是定义设置标记的示例。
控制单元10包括存储确定各种处理过程的程序和控制数据的内部存储器,并且基于此执行各种处理。控制单元10与诸如专用集成电路(ASIC)和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的集成电路的电子电路相对应。此外,控制单元10与诸如中央处理单元(CPU)和微处理单元(MPU)的电子电路相对应。此外,控制单元10包括请求/响应单元11、纲要检查单元12、数据添加/更新单元13、纲要扩展单元14及纲要管理单元15。纲要管理单元15包括纲要参考单元16和纲要定义改变单元17。
存储单元20与例如作为非易失性半导体存储器装置(诸如闪存和铁电随机存取存储器(FRAM))的存储装置相对应。此外,存储单元20也可以与例如应用易失性半导体存储器装置(诸如随机存取存储器(RAM))的存储装置相对应。在这种情况中,存储单元20可以被配置成从诸如非易失性半导体存储器装置的存储装置中下载数据。存储单元20包括数据存储单元21和纲要定义22。数据存储单元21存储基于一个或更多个项的每个属性而存储的数据。例如,多个表存储在数据存储单元21中,并且在每个表中,针对由随后描述的纲要定义22定义的一个或更多个项中的每个项而存储值(数据)。纲要定义22定义项的每个属性。纲要定义22包括表定义221和属性定义222。
参考图2A和图2B阐述表定义221的数据配置。图2A是示出了根据实施例的表定义的数据配置的示例的图。图2B是示出了根据实施例的表定义的示例的图。
如图2A中所示,表定义221包括作为属性的表标识(ID)221a和表名称221b。表ID221a是用于表管理的唯一ID。在此示例中,表明了表ID 221a是主键(primary key)。表名称221b是表的名称。
如图2B中所示,表定义221与表ID 221a相关联地存储表名称221b。作为示例,当表ID 221a是“1”时,将“产品”存储为表名称221b。当表ID 221a是“2”时,将“订单”存储为表名称221b。
此外,参考图3A和图3B阐述属性定义222的数据配置。图3A是示出了根据实施例的属性定义的数据配置的示例的图。图3B是示出了根据实施例的属性定义的示例的图。
如图3A中所示,属性定义222包括作为属性的表ID 222a、属性ID222b、属性名称222c、属性类型222d及声明标记222e。表ID 222a是用于表管理的唯一ID。属性ID 222b是唯一地指示与表ID222a相对应的表中的项(属性名称)的ID。属性名称222c是属性的名称。注意,要被设置成属性名称222c的属性名称与表中的项相对应。属性类型222d是属性的数据类型。例如,当属性数据是数字时,指示类型是数字的“数字”被设置给属性类型222d。当属性数据是字符串时,指示类型是字符串的“字符串”被设置给属性类型222d。对于属性类型222d,如果属性数据是标记,则可以设置指示真(例如,0)或假(例如,1)的“真/假值”。
声明标记222e是指示是否已经声明(定义)了属性的真/假值。例如,当属性已经被声明时,指示其已经被声明的“真”被设置给声明标记222e。当属性未被声明时,指示其未被声明的“假”被设置给声明标记222e。即,当要添加数据的项未定义在属性定义222的属性名称222c中时,除了将该项添加至属性定义222的属性名称222c之外,随后要描述的纲要扩展单元14将声明标记222e设置成“假”,并且执行纲要扩展。
如图3B中所示,属性定义222彼此相关联地存储表ID 222a、属性ID 222b、属性名称222c、属性类型222d及声明标记222e。作为示例,当表ID 222a是“1”并且属性ID 222b是“1”时,“产品ID”被存储为属性名称222c,“数字”被存储为属性类型222d,并且“真”被存储为声明标记222e。此外,当表ID 222a是“1”并且属性ID 222b是“4”时,“部门代码”被存储作为属性名称222c,“数字”被存储为属性类型222d,并且“假”被存储为声明标记222e。即,当要添加数据的项是“部门代码”时,因为“部门代码”未在属性定义222的属性名称222c中定义,所以声明标记222e被设置成“假”。即,与“部门代码”相对应的属性是针对其执行了纲要扩展的属性。
返回参考图1,请求/响应单元11接受对数据库的预定请求,并且分发所接受的请求。此外,请求/响应单元11将针对请求的处理结果作为响应发送至请求方。请求/响应单元11可以从布置在数据管理设备1外部的外部装置接收预定请求,或者可以从数据管理设备1内部的另一控制单元接收预定请求。
作为示例,当接受到对数据库的添加请求或更新请求时,请求/响应单元11将所接受的请求分发给纲要检查单元12。此时,请求/响应单元11接受例如包括要添加数据的表的表名称、要添加数据的项名称以及数据的请求作为添加请求。请求/响应单元11接受例如包括更新数据的表名称、更新数据的项名称及数据的请求作为更新请求。
作为另一示例,当接受到对数据库的纲要的参考请求时,请求/响应单元11将所接受的参考请求分发给纲要参考单元16。此时,请求/响应单元11接受例如包括期望参考的表的表名称和参考方式的请求作为参考请求。此处的参考方式是指示是否参考与声明标记被设置成“假”的属性名称相对应的属性数据的方式。指示不参考与声明标记被设置成“假”的属性名称相对应的属性数据的方式是“普通参考方式”。指示还参考与声明标记被设置成“假”的属性名称相对应的属性数据的方式是“扩展参考方式”。作为示例,当还参考与声明标记被设置成“假”的属性名称相对应的属性数据时,与“扩展参考方式”相对应的标识数据被设置为参考方式。此外,请求/响应单元11将对参考请求的参考结果作为响应发送至请求方。
作为另一示例,当接受到对声明标记的改变请求时,请求/响应单元11将所接受的改变请求分发给纲要定义改变单元17。此时,请求/响应单元11接受例如包括具有与要改变其声明标记的属性名称相对应的项的表的表名称、属性名称及改变的内容的请求作为对声明标记的改变请求。对于改变的内容,例如,当从“假”改变到“真”时设置“真”。
纲要检查单元12基于纲要定义22对关于数据库的添加请求或更新请求执行纲要检查。在下面,阐述对更新请求执行的纲要检查的示例。因为类似地执行对添加请求执行的纲要检查,所述省略其描述。
例如,纲要检查单元12确定在更新请求中所指定的项是否被包括作为存储在属性定义222中的项(属性名称)当中的项。当确定所指定的项没有被包括作为存储在属性定义222中的项(属性名称)当中的项时,纲要检查单元12使纲要扩展单元14扩展纲要。
此外,当确定所指定的项被包括作为存储在属性定义222中的项(属性名称)当中的项时,纲要检查单元12基于属性定义222确定所指定的项的数据是否与属性类型222d中设置的类型相兼容。当确定所指定的项的数据与属性类型222d中设置的类型相兼容时,纲要检查单元12使数据添加/更新单元13添加或更新数据。此外,当确定所指定的项的数据与属性类型222d中设置的类型不兼容时,纲要扩展单元14通知请求/响应单元11存在异常。虽然已经阐述了纲要检查单元12确定项的数据是否与类型不兼容,但是不限于此,并且纲要检查单元12可以确定是否存在约束违反,例如数据不为空。
纲要扩展单元14将在更新请求中指定的项添加至属性定义222的属性名称222c。此外,纲要扩展单元14将与添加的属性名称222c相对应的声明标记222e设置成“假”。即,纲要扩展单元14将与添加至属性定义222的属性名称222c相对应的声明标记222e设置成指示未准许的“假”。此外,纲要扩展单元14基于所指定的项的数据而设置属性类型222d。作为示例,当所指定的项的数据是“123”时,属性类型222d被设置成“数字”。当所指定的项的数据是“a-i-u”时,属性类型222d被设置成“字符串”。当所指定的项的数据是“真”或“假”时,属性类型222d被设置成“真/假值”。这样,纲要扩展单元14将在更新请求中指定的未定义项作为未定义项特别地添加至属性定义222以扩展纲要。
数据添加/更新单元13将在更新请求中指定的项的数据存储在数据存储单元21中。此外,数据添加/更新单元13将在添加请求中指定的项的数据存储在数据存储单元21中。
纲要参考单元16根据包括在参考请求中的参考方式,针对对数据库的纲要定义22的参考请求,参考存储在属性定义222中的内容。例如,纲要参考单元16确定包括在参考请求中的参考方式是否是“扩展参考方式”。当确定参考方式是“扩展参考方式”时,纲要参考单元16除了参考与属性定义222的声明标记222e为“真”的属性名称相对应的属性数据之外,还参考与声明标记222e为“假”的属性名称相对应的属性数据。此外,当确定参考方式是“普通参考方式”时,纲要参考单元16参考与属性定义222的声明标记222e为“真”的属性名称相对应的属性数据。作为示例,要参考的属性数据包括所请求的表的表ID 222a、属性ID222b、属性名称222c、属性类型222d及声明标记222e。因此,纲要参考单元16可以关于在表中设置了什么种类的未被声明的未定义项进行参考。此外,纲要参考单元16可以通过参考未被声明的未定义项来识别不期望的项。
纲要定义改变单元17针对对声明标记222e的改变请求,根据改变请求将当前设置的状态改变成不同于当前设置的状态的状态。例如,纲要定义改变单元17确定改变请求中指示的改变的内容是否为“真”。当确定改变的内容为“真”时,纲要定义改变单元17将与存储在属性定义222中的表的属性名称相对应的声明标记222e从“假”改变成“真”。即,纲要定义改变单元17将未声明的未定义项改变成已声明的项。此外,当确定改变的内容为“假”时,纲要定义改变单元17将与存储在属性定义222中的表的属性名称相对应的声明标记222e从“真”改变成“假”。即,纲要定义改变单元17将已声明的项改变成未声明的未定义项。这样,纲要定义改变单元17可以仅通过操纵标记而将未声明的未定义项改变成已声明的项,而不改变数据存储单元21中的数据。
当接受到数据添加/更新请求时的处理的流程图
接下来,参考图4,阐述在接受到数据添加/更新请求时所执行的处理的过程。图4是当接受到数据添加/更新请求时所执行的处理的流程图。在图4中示出的示例中,阐述了请求/响应单元11接受到对数据的更新请求的情况。
如图4中所示,请求/响应单元11接受对数据的更新请求(步骤S11)。例如,请求/响应单元11接受包括要更新数据的表的表名称、要更新数据的项的项名称以及数据的更新请求。然后请求/响应单元11将更新请求分发至纲要检查单元12。
纲要检查单元12针对在更新请求中指定的项来检查纲要数据(步骤S12),并且确定未定义的项(属性)是否包括在这些项中(步骤S13)。例如,纲要检查单元12确定在更新请求中指定的项是否未包括在存储在属性定义222中的项(属性名称)中。
当确定包括未定义的项(步骤S13:是)时,纲要扩展单元14将所有未定义的项添加至属性定义222。此时,纲要扩展单元14针对所有未定义的项将属性定义222的声明标记222e设置为“假”(步骤S14)。例如,纲要扩展单元14将未定义的项的项名称添加至属性定义222的属性名称222c。此外,纲要扩展单元14将与添加的属性名称222c相对应的声明标记222e设置为“假”。即,针对所添加的属性名称,设置表示未声明的未定义属性的“假”。此外,纲要扩展单元14基于未定义项的数据设置与所添加的属性名称222c相对应的属性类型222d。然后纲要扩展单元14进行至步骤S15。
另一方面,当确定不包括未定义的项(步骤S13:否)时,纲要检查单元12针对所有已定义的指定项,基于属性定义222确定项的数据的类型是否是不兼容的类型(步骤S15)。当针对所有已定义的项确定项的数据的类型不是不兼容类型(步骤S15:是)时,数据添加/更新单元13执行数据添加/更新处理(步骤S16)。即,数据添加/更新单元13将在更新请求中指定的项的数据存储在数据存储单元21中。
另一方面,当对于已定义的项中的任一个确定项的数据的类型为不兼容(步骤S15:否)时,纲要检查单元12将错误通知给请求/响应单元11以发送错误响应(步骤S17)。
纲要检查单元12可以针对已定义的所有指定项确定项的数据是否引起约束违反。在这种情况中,除了表ID 222a、属性ID 222b、属性名称222c、属性类型222d及声明标记222e之外,还将属性的约束添加至属性定义222。纲要检查单元12可以针对已定义的所有指定项确定项的数据是否未引起约束违反。
当接受到纲要参考请求时的处理的流程图
接下来,参考图5,阐述在接受到纲要参考请求时执行的处理的过程。图5是当接受到纲要参考请求时所执行的处理的流程图。
如图5所述,请求/响应单元11接受纲要参考请求(步骤S21)。例如,请求/响应单元11接受包括期望参考的表的表名称及参考方式的纲要参考请求。然后请求/响应单元11将纲要参考请求分发至纲要参考单元16。
纲要参考单元16确定参考方式是否是指示扩展参考的“扩展参考方式”(步骤S22)。当确定是扩展参考方式(步骤S22:是)时,纲要参考单元16从属性定义222中读取包括声明标记为“假”的属性数据的属性数据(步骤S23)。例如,除了声明标记为“真”的属性数据之外,纲要参考单元16还从属性定义222中读取与在参考请求中指定的表相对应的、声明标记为“假”的属性数据。然后纲要参考单元16进行至步骤S25。
另一方面,当确定不是扩展参考方式(步骤S22:否)时,纲要参考单元16从属性定义222中读取不包括声明标记为“假”的属性数据的属性数据(步骤S24)。例如,纲要参考单元16从属性定义222中读取与在参考请求中指定的表相对应的、声明标记为“真”的属性数据。然后纲要参考单元16进行至步骤S25。
在步骤S25,纲要参考单元16通过请求/响应单元将所读取的属性数据发送回到请求方(步骤S25)。例如,纲要参考单元16将表ID 222a、属性ID 222b、属性名称222c、属性类型222d及声明标记222e作为属性数据发送回到请求方。
此后,可以在请求方编辑所接收的属性数据,并且例如,属性名称222c、属性类型222d和声明标记222e可以显示在屏幕上。因此,即使在通过纲要扩展将不期望的项添加至纲要时,请求方也可以识别不期望的项。
在接受到对声明标记的改变请求时的处理的流程图
接下来,参考图6,阐述在接受到对声明标记的改变请求时所执行的处理的过程。图6是在接受到对声明标记的改变请求时所执行的处理的流程图。
如图6所示,请求/响应单元11接受对声明标记的改变请求(步骤S31)。例如,请求/响应单元11接受包括具有与要改变其声明标记的属性名称相对应的项的表的表名称、属性名称及改变的内容的改变请求。然后请求/响应单元11将改变请求分发至纲要定义改变单元17。
纲要定义改变单元17确定改变的内容是否为“真”(步骤S32)。当确定改变的内容为“真”(步骤S32:是)时,纲要定义改变单元17将与属性定义222中的属性名称相对应的声明标记222e从“假”改变成“真”(步骤S33)。然后纲要定义改变单元17结束处理。
另一方面,当确定改变的内容不是“真”(步骤S32:否)时,纲要定义改变单元17将与属性定义222中的属性名称相对应的声明标记222e从“真”改变成“假”(步骤S34)。然后纲要定义改变单元17结束处理。
这样,纲要定义改变单元17可以仅通过操纵标记来将未被声明的未定义项改变成已定义的项,而不改变数据存储单元21中的数据。
阐述了请求/响应单元11从在外部布置在数据管理设备1外部的装置接收预定请求作为示例。在这种情况下,请求/响应单元11可以通过网络从通信终端接收请求。例如,请求/响应单元11接受从通信终端发送的对数据库的更新请求,并且将所接受的更新请求分发至纲要检查单元12。随后,当纲要检查单元12确定在更新请求中指定的项(例如,部门代码)未存储在属性定义222中时,纲要扩展单元14将该项添加至属性定义222的属性名称222c,并且将声明标记设置成“假”。这样,通信终端可以根据需要将新的项添加至数据库。此外,请求/响应单元11接受从同一通信终端发送的扩展参考方式中的参考请求,并且将所接受的参考请求分发至纲要参考单元16。纲要参考单元16基于参考请求参考与其声明标记222e为“真”和“假”的项相对应的属性数据,并且将参考结果通知给请求方的通信终端。这样,通信终端可以使用参考结果来区分“假”的项和“真”的项以执行一些应用程序。请求/响应单元11还接受从同一通信终端发送的用于改变“部门代码”的声明标记222e的更新请求,并且将所接受的改变请求分发至纲要定义改变单元17。然后纲要定义改变单元17将“部门代码”的声明标记222e从“假”改变成“真”。因此,在作为执行应用的结果确定了“部门代码”是可用项的情况下,通信终端可以正式地定义“部门代码”。此外,通信终端可以远程地管理数据库。
实施例的效果
根据上面所描述的实施例,当接受到对数据库的更新请求时,数据管理设备1确定在更新请求中指定的项是否被包括作为存储在属性定义222中存储的项当中的项。当确定所指定的项未被包括作为这些项当中的项时,数据管理设备1将指定的项添加至属性定义222。然后数据管理设备1将包括在属性定义222中的声明标记222e设置成不同于第一状态的第二状态,第一状态是针对与被准许作为数据库的项的项相对应的声明标记222e而设置的。根据此配置,即使所指定的项未包括在属性定义222中,数据管理设备1也将该项添加至属性定义222并且将声明标记222e设置成不同于所准许的项的状态的状态,因此可以区分已准许的项和所添加的项。因此,即使指定的项是不期望的项,数据管理设备1也可以识别该项。
此外,根据上面所描述的实施例,当接受到对属性定义222的参考请求时,数据管理设备1执行下面的处理。即,当处于用于参考包括其声明标记222e为第二状态的项的项的参考纲要中时,数据管理设备1除了输出第一状态的项的属性数据之外,还输出第二状态的项的属性数据。根据此配置,即使对不期望的项做出更新请求,数据管理设备1也可以通过参考第二状态的项的项属性数据来识别不期望的项。
此外,根据上面所描述的实施例,当接受到对预定项的声明标记222e的改变请求时,数据管理设备1将设置状态改变成不同于设置状态的状态。根据此配置,因为数据管理设备1根据对预定项的声明标记222e的改变请求而改变设置状态,所以可以根据所改变的状态轻易地改变与预定项相关联的数据。作为示例,如果预定项的声明标记222e从第二状态改变成第一状态,则数据管理设备1可以轻易地将与预定项相关联的数据改变成准许的数据。即,数据管理设备1可以在不改变数据的情况下仅通过操纵标记将未声明的项改变成声明的(准许的)项。作为另一示例,如果预定项的声明标记222e从第一状态改变成第二状态,则数据管理设备1可以轻易地将与预定项相关联的数据改变成未准许的数据。即,数据管理设备1可以在不改变数据的情况下仅通过操纵标记将已声明的项改变成未声明的项。
其他
可以通过将各个功能(诸如纲要检查单元12、纲要扩展单元14、纲要参考单元16及纲要定义改变单元17)安装至诸如公知的个人计算机和工作站的装置来实现数据管理设备1。
设备的各个示出的配置元件不是必须如所示出的那样物理地配置。即,设备的分布/集成的具体形式不限于所示出的形式,并且设备的全部或部分可以根据各种负载、使用条件等而在功能上或物理地分布/集成在任意单元中。例如,纲要检查单元12、数据添加/更新单元13和纲要扩展单元14可以集成为一个单元。另一方面,请求/响应单元11可以分成请求单元和响应单元。数据添加/更新单元13可以分成数据添加单元和数据更新单元。此外,存储单元20可以作为数据管理设备1的外部装置而被布置成通过网络来连接。
此外,可以通过在诸如个人计算机和工作站的计算机上执行预先准备的程序来实现上面的实施例中阐述的各种处理。因此,阐述了执行实现与图1中示出的数据管理设备1类似的功能的数据管理程序的计算机的示例。图7是示出了执行数据管理程序的计算机的示例的图。
如图7中所示,计算机200包括执行各种算术处理的CPU 203、接受由用户输入的数据的输入装置215以及控制显示装置209的显示控制单元207。此外,计算机200包括从记录介质读取程序等的驱动装置213以及通过网络与其他计算机传输数据的通信控制单元217。此外,计算机200包括暂时地存储各种数据的存储器201以及硬盘驱动器(HDD)205。存储器201、CPU 203、HDD 205、显示控制单元207、驱动装置213、输入装置215及通信控制单元217通过总线219连接。
例如,驱动装置213是用于可拆卸盘211的装置。HDD 205存储数据管理程序205a和数据管理数据205b。
CPU 203读取数据管理程序205a以在存储器201上展开,并且作为处理来执行。该处理与数据管理设备1的各种功能相对应。数据管理数据205b与数据存储单元21和纲要定义22相对应。例如,可拆卸盘211存储各种数据(诸如数据管理程序205a)。
数据管理程序205a不需要从开始就存储在HDD 205中。例如,程序存储在诸如软盘(FD)、光盘-只读存储器(CD-ROM)、数字多功能盘(DVD)、磁光盘及集成电路(IC)卡的“便携式物理介质”中。可以配置以使计算机200从其读取数据管理程序205a以执行程序。
根据一个方面,即使在通过纲要扩展将不期望的项添加至纲要时,也可以识别不期望的项。

Claims (6)

1.一种由计算机执行的数据管理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当接受到向数据库添加数据作为项或者更新存储在所述数据库中的数据的请求时,确定在所述请求中指定的项的名称是否包括在纲要中,其中,所述数据库存储有数据表和定义所述数据表的项的名称的所述纲要;
当在所述请求中指定的项的名称未包括在所述纲要中时,将该项作为新项添加至所述数据库并将在所述请求中指定的项的名称添加至所述纲要,或者当在所述请求中指定的项的名称被包括在所述纲要中时,更新所述数据库中的该项;以及
将所述新项的定义设置标记设置成不同于第一状态的第二状态,为项设置的所述第一状态指示该项被准许作为所述数据库的项,其中,在更新前已被设置为所述第一状态的所更新的项的定义设置标记没有改变。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数据管理方法,其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当接受到对所述数据库的纲要的参考请求时,当处于用于参考包括所述定义设置标记为所述第二状态的项的项的参考方式中时,除了输出所述第一状态的项之外,还输出所述第二状态的项。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数据管理方法,其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当针对预定项接受到对所述定义设置标记的改变请求时,根据所述改变请求将设置状态改变成不同于所述设置状态的状态。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数据管理方法,其中,所述改变包括:当针对所述预定项接受到将所述定义设置标记改变成所述第一状态的改变请求时,将已设置的所述第二状态改变成所述第一状态。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数据管理方法,其中,所述改变包括:当针对所述预定项接受到将所述定义设置标记改变成所述第二状态的改变请求时,将已设置的所述第一状态改变成所述第二状态。
6.一种数据管理设备,包括:
数据库,所述数据库存储有数据表和定义所述数据表的项的名称的纲要;
确定单元,当接受到向所述数据添加数据作为项或更新存储在所述数据库中的数据的请求时,所述确定单元确定在所述请求中指定的项的名称是否包括在所述纲要中;
添加单元,当在所述请求中指定的项的名称未包括在所述纲要中时,所述添加单元将该项添加至所述数据库作为新项并将在所述请求中指定的项的名称添加至所述纲要,或者当在所述请求中指定的项的名称被包括在所述纲要中时,更新所述数据库中的该项;以及
设置单元,所述设置单元将所述新项的定义设置标记设置成不同于第一状态的第二状态,为项设置的所述第一状态指示该项被准许作为所述数据库的项,其中,在更新前已被设置为所述第一状态的所更新的项的定义设置标记没有改变。
CN201410294768.4A 2013-07-19 2014-06-26 数据管理设备及数据管理方法 Active CN104298698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3150946A JP6136694B2 (ja) 2013-07-19 2013-07-19 データ管理プログラム、データ管理装置およびデータ管理方法
JP2013-150946 2013-07-19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298698A CN104298698A (zh) 2015-01-21
CN104298698B true CN104298698B (zh) 2019-03-12

Family

ID=5231842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294768.4A Active CN104298698B (zh) 2013-07-19 2014-06-26 数据管理设备及数据管理方法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10534766B2 (zh)
JP (1) JP6136694B2 (zh)
CN (1) CN104298698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177896B (zh) * 2019-12-12 2020-11-24 上海卫星工程研究所 基于模型的机械接口数据管理方法及系统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689238A (zh) * 2007-07-06 2010-03-31 富士通株式会社 文件管理系统、装置、程序以及记录有该程序的计算机可读取的记录介质
CN102096697A (zh) * 2009-12-09 2011-06-15 东芝泰格有限公司 数据库系统、服务器装置、终端装置以及数据出示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2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317742A (en) * 1991-06-21 1994-05-31 Racal-Datacom, Inc. Dynamic translation of network management primitives to queries to a database
US5838965A (en) * 1994-11-10 1998-11-17 Cadis, Inc. Object oriented database management system
JPH10133930A (ja) * 1996-11-05 1998-05-22 Toshiba Corp データベースシステム
US7031956B1 (en) * 2000-02-16 2006-04-18 Verizon Laboratories Inc. System and method for synchronizing and/or updating an existing relational database with supplemental XML data
JP3750504B2 (ja) * 2000-08-09 2006-03-01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データ更新方法および情報処理装置
JP3673189B2 (ja) * 2001-05-21 2005-07-20 株式会社東芝 書き込み制御方法および構造化文書管理装置および構造化文書編集装置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JP4279499B2 (ja) * 2002-03-01 2009-06-17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情報処理装置
US7124145B2 (en) * 2003-03-27 2006-10-17 Millennium It (Usa) Inc. System and method for dynamic business logic rule integration
US7620630B2 (en) * 2003-11-12 2009-11-17 Oliver Lloyd Pty Ltd Directory system
US20050256740A1 (en) * 2004-05-05 2005-11-17 Kohan Mark E Data record matching algorithms for longitudinal patient level databases
WO2006039516A2 (en) * 2004-09-30 2006-04-13 Millennium It (Usa) Inc. System and method for configurable trading system
US7739309B2 (en) 2004-09-30 2010-06-15 Microsoft Corporation Method, system, and computer-readable medium for merging data from multiple data sources for use in an electronic document
US20060230019A1 (en) * 2005-04-08 2006-10-12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System and method to optimize database access by synchronizing state based on data access patterns
JP2006350924A (ja) * 2005-06-20 2006-12-28 Hitachi Ltd 情報処理装置、スキーマ作成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JP2007072526A (ja) * 2005-09-02 2007-03-22 Fuji Xerox Co Ltd リポジトリ及びデータ入力装置及びプログラム
US20070106699A1 (en) * 2005-11-09 2007-05-10 Harvey Richard H Method and system for automatic registration of attribute types
US8458176B2 (en) * 2005-11-09 2013-06-04 Ca, Inc. Method and system for providing a directory overlay
US20100121839A1 (en) * 2007-03-15 2010-05-13 Scott Meyer Query optimization
JP2009146084A (ja) * 2007-12-13 2009-07-02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テーブル管理装置
US8103951B2 (en) * 2008-09-30 2012-01-24 Apple Inc. Dynamic schema creation
US20100250599A1 (en) * 2009-03-30 2010-09-30 Nokia Corpor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integration of community-provided place data
JP5061166B2 (ja) * 2009-09-04 2012-10-31 Kii株式会社 データ同期システムおよびデータ同期方法
US8818963B2 (en) * 2010-10-29 2014-08-26 Microsoft Corporation Halloween protection in a multi-version database system
US9275082B2 (en) * 2011-02-01 2016-03-01 Salesforce.Com, Inc. User-extensible common schema in a shared database
US9514154B2 (en) * 2011-10-27 2016-12-06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Virtual file system interface for communicating changes of metadata in a data storage system
US9507820B1 (en) * 2012-10-23 2016-11-29 Dell Software Inc. Data modeling system for runtime schema extensibility
US10268645B2 (en) * 2013-04-04 2019-04-23 Sap Se In-database provisioning of data
US9471711B2 (en) * 2013-09-23 2016-10-18 Teradata Us, Inc. Schema-less access to stored data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689238A (zh) * 2007-07-06 2010-03-31 富士通株式会社 文件管理系统、装置、程序以及记录有该程序的计算机可读取的记录介质
CN102096697A (zh) * 2009-12-09 2011-06-15 东芝泰格有限公司 数据库系统、服务器装置、终端装置以及数据出示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5022575A (ja) 2015-02-02
US20150026221A1 (en) 2015-01-22
CN104298698A (zh) 2015-01-21
JP6136694B2 (ja) 2017-05-31
US10534766B2 (en) 2020-01-1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836389B2 (en) Test data generation utilizing analytics
WO2020211236A1 (zh) 基于b+树的读写冲突解决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TW201439792A (zh) 資料庫訪問系統及方法
JP2009245029A (ja) 構成情報管理装置、構成情報管理プログラム及び構成情報管理方法
JP2020035214A (ja) プログラム,情報処理システム及び情報処理方法
WO2021151305A1 (zh) 基于缺失数据的样本分析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介质
US20200379982A1 (en) Information processing system and method of controlling information processing system
WO2019071898A1 (zh) 电子装置、数据库查询脚本生成方法及存储介质
US10289620B1 (en) Reporting and data governance management
CN104298698B (zh) 数据管理设备及数据管理方法
US20230334344A1 (en) Distributed ledger based machine-learning model management
US20200265928A1 (en) Management and tracking solution for specific patient consent attributes and permissions
JP6604086B2 (ja) 項目値対応づけ処理方法、項目値対応づけ処理プログラムおよび情報処理装置
WO2019061944A1 (zh) 基于数据安全的医疗软件更新方法及服务器
US11405276B2 (en) Device configuration management apparatus, system, and program
JP6340872B2 (ja) 購入制御装置、購入制御方法及び購入制御プログラム
JP5887236B2 (ja) 業務文書処理装置、業務文書処理方法及び業務文書処理プログラム
JP7151200B2 (ja) 情報処理装置、部品選定方法および部品選定プログラム
JP6575219B2 (ja) 項目値対応づけ処理方法、項目値対応づけ処理プログラムおよび情報処理装置
JP6194683B2 (ja) アセット情報管理装置、制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JP2014174921A (ja) 情報処理システム、名寄せ判定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JP2024011617A (ja) データベース管理装置、及びデータベース管理方法
US11443064B2 (en) Verifiable removal of item of confidential information from data of a record
CN112988291B (zh) 页面事件管理方法、装置、计算机可读介质及电子设备
CN113420053A (zh) 一种数据处理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