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295490B - 可变容量型泵 - Google Patents

可变容量型泵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295490B
CN104295490B CN201410338770.7A CN201410338770A CN104295490B CN 104295490 B CN104295490 B CN 104295490B CN 201410338770 A CN201410338770 A CN 201410338770A CN 104295490 B CN104295490 B CN 10429549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ressure
discharge
discharge unit
oil
cam r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338770.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295490A (zh
Inventor
渡边靖
大西秀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itachi Astem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itachi Automotive Systems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itachi Automotive Systems Ltd filed Critical Hitachi Automotive Systems Ltd
Publication of CN10429549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29549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29549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295490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1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ENGINE PLANTS IN GENERAL; STEAM ENGINES
    • F01LCYCLICALLY OPERATING VALVES FOR MACHINES OR ENGINES
    • F01L1/00Valve-gear or valve arrangements, e.g. lift-valve gear
    • F01L1/34Valve-gear or valve arrangements, e.g. lift-valve gear characterised by the provision of means for changing the timing of the valves without changing the duration of opening and without affecting the magnitude of the valve lift
    • F01L1/344Valve-gear or valve arrangements, e.g. lift-valve gear characterised by the provision of means for changing the timing of the valves without changing the duration of opening and without affecting the magnitude of the valve lift changing the angular relationship between crankshaft and camshaft, e.g. using helicoidal gear
    • F01L1/3442Valve-gear or valve arrangements, e.g. lift-valve gear characterised by the provision of means for changing the timing of the valves without changing the duration of opening and without affecting the magnitude of the valve lift changing the angular relationship between crankshaft and camshaft, e.g. using helicoidal gear using hydraulic chambers with variable volume to transmit the rotating forc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CROTARY-PISTON, OR OSCILLATING-PISTON, POSITIVE-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ROTARY-PISTON, OR OSCILLATING-PISTON, POSITIVE-DISPLACEMENT PUMPS
    • F04C14/00Control of, monitoring of, or safety arrangements for, machines, pumps or pumping installations
    • F04C14/18Control of, monitoring of, or safety arrangements for, machines, pumps or pumping installations characterised by varying the volume of the working chamber
    • F04C14/22Control of, monitoring of, or safety arrangements for, machines, pumps or pumping installations characterised by varying the volume of the working chamber by changing the eccentricity between cooperating members
    • F04C14/223Control of, monitoring of, or safety arrangements for, machines, pumps or pumping installations characterised by varying the volume of the working chamber by changing the eccentricity between cooperating members using a movable cam
    • F04C14/226Control of, monitoring of, or safety arrangements for, machines, pumps or pumping installations characterised by varying the volume of the working chamber by changing the eccentricity between cooperating members using a movable cam by pivoting the cam around an eccentric axi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CROTARY-PISTON, OR OSCILLATING-PISTON, POSITIVE-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ROTARY-PISTON, OR OSCILLATING-PISTON, POSITIVE-DISPLACEMENT PUMPS
    • F04C2/00Rotary-piston machines or pumps
    • F04C2/30Rotary-piston machines or pumps having the characteristics covered by two or more groups F04C2/02, F04C2/08, F04C2/22, F04C2/24 or having the characteristics covered by one of these groups together with some other type of movement between co-operating members
    • F04C2/34Rotary-piston machines or pumps having the characteristics covered by two or more groups F04C2/02, F04C2/08, F04C2/22, F04C2/24 or having the characteristics covered by one of these groups together with some other type of movement between co-operating members having the movement defined in groups F04C2/08 or F04C2/22 and relative reciprocation between the co-operating members
    • F04C2/344Rotary-piston machines or pumps having the characteristics covered by two or more groups F04C2/02, F04C2/08, F04C2/22, F04C2/24 or having the characteristics covered by one of these groups together with some other type of movement between co-operating members having the movement defined in groups F04C2/08 or F04C2/22 and relative reciprocation between the co-operating members with vanes reciprocating with respect to the inner member
    • F04C2/3441Rotary-piston machines or pumps having the characteristics covered by two or more groups F04C2/02, F04C2/08, F04C2/22, F04C2/24 or having the characteristics covered by one of these groups together with some other type of movement between co-operating members having the movement defined in groups F04C2/08 or F04C2/22 and relative reciprocation between the co-operating members with vanes reciprocating with respect to the inner member the inner and outer member being in contact along one line or continuous surface substantially parallel to the axis of rotation
    • F04C2/3442Rotary-piston machines or pumps having the characteristics covered by two or more groups F04C2/02, F04C2/08, F04C2/22, F04C2/24 or having the characteristics covered by one of these groups together with some other type of movement between co-operating members having the movement defined in groups F04C2/08 or F04C2/22 and relative reciprocation between the co-operating members with vanes reciprocating with respect to the inner member the inner and outer member being in contact along one line or continuous surface substantially parallel to the axis of rotation the surfaces of the inner and outer member, forming the working space, being surfaces of revolution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1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ENGINE PLANTS IN GENERAL; STEAM ENGINES
    • F01LCYCLICALLY OPERATING VALVES FOR MACHINES OR ENGINES
    • F01L1/00Valve-gear or valve arrangements, e.g. lift-valve gear
    • F01L1/34Valve-gear or valve arrangements, e.g. lift-valve gear characterised by the provision of means for changing the timing of the valves without changing the duration of opening and without affecting the magnitude of the valve lift
    • F01L1/344Valve-gear or valve arrangements, e.g. lift-valve gear characterised by the provision of means for changing the timing of the valves without changing the duration of opening and without affecting the magnitude of the valve lift changing the angular relationship between crankshaft and camshaft, e.g. using helicoidal gear
    • F01L1/3442Valve-gear or valve arrangements, e.g. lift-valve gear characterised by the provision of means for changing the timing of the valves without changing the duration of opening and without affecting the magnitude of the valve lift changing the angular relationship between crankshaft and camshaft, e.g. using helicoidal gear using hydraulic chambers with variable volume to transmit the rotating force
    • F01L2001/34423Details relating to the hydraulic feeding circuit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1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ENGINE PLANTS IN GENERAL; STEAM ENGINES
    • F01LCYCLICALLY OPERATING VALVES FOR MACHINES OR ENGINES
    • F01L1/00Valve-gear or valve arrangements, e.g. lift-valve gear
    • F01L1/34Valve-gear or valve arrangements, e.g. lift-valve gear characterised by the provision of means for changing the timing of the valves without changing the duration of opening and without affecting the magnitude of the valve lift
    • F01L1/344Valve-gear or valve arrangements, e.g. lift-valve gear characterised by the provision of means for changing the timing of the valves without changing the duration of opening and without affecting the magnitude of the valve lift changing the angular relationship between crankshaft and camshaft, e.g. using helicoidal gear
    • F01L1/3442Valve-gear or valve arrangements, e.g. lift-valve gear characterised by the provision of means for changing the timing of the valves without changing the duration of opening and without affecting the magnitude of the valve lift changing the angular relationship between crankshaft and camshaft, e.g. using helicoidal gear using hydraulic chambers with variable volume to transmit the rotating force
    • F01L2001/3445Details relating to the hydraulic means for changing the angular relationship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Details And Applications Of Rotary Liquid Pumps (AREA)

Abstract

一种可变容量型泵,在常温油温时降低排出油压而降低消耗能量,在高油温时提高排出油压而使喷油嘴喷射,用于活塞周围的冷却,从而提高可靠性。可变容量泵具备:第一螺旋弹簧(27),其以凸轮环(5)的偏心量增大的方式施力;第二螺旋弹簧(28),其以凸轮环的偏心量减小的方式施力;第一控制油室(16),其通过向其内部供给的排出压,将凸轮环与第二螺旋弹簧一起向凸轮环的偏心量减小的方向推压;第二控制油室(17),其通过向其内部供给的排出压,将凸轮环向该凸轮环的偏心量增大的方向推压;感温阀(6)和先导阀(7),其根据内燃机的油温状态,对第二控制油室进行油压的供给和排出。

Description

可变容量型泵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向例如汽车用内燃机的各滑动部等供油的可变容量型泵。
背景技术
近年来,从油泵排出的油除内燃机的各滑动部之外,还用于要求排出压不同的可变气门装置的驱动源和冷却活塞的喷油嘴,甚至还用于曲轴轴承的润滑,因此,要求在低旋转区域中切换低压特性和高压特性,而在高旋转区域要求得到高压特性,为了满足该要求,已知有下面的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可变容量型泵。
所述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可变容量型泵通过使用赋予不同的弹簧载荷的两个弹簧部件对凸轮环施力,从而不使用电气控制装置而机械地得到低压特性和高压特性。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1-111926号公报
但是,在专利文献1的可变容量型泵的情况下,通过在对燃油经济性影响大的内燃机的低中速旋转区域减小排出油量和油压,从而降低消耗能量,由此实现燃油经济性的提高,但是,即使内燃机的油温上升,在低中速旋转区域的情况下,想要使所述冷却用的喷油嘴喷射,只要是低中速的旋转区域,就不能达到所述喷油嘴需要的油压。
若将低中速旋转区域的油压设定在喷油嘴的喷射需要的较高的油压,则在不需要喷射的常用油温时也会从喷油嘴喷射油,可能会消耗多余的油量而无益地消耗动力。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鉴于所述现有的可变容量型泵的技术问题而提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变容量型泵,其在影响燃油经济性的内燃机低中旋转区域,在常温油温时降低排出油压,减少消耗能量,并且,在高油温时提高排出油压,使喷油嘴喷射,用于活塞周围的冷却,可以提高可靠性。
本发明第一发明提供一种可变容量型泵,向内燃机所使用的至少油压式的可变气门装置、喷油嘴及曲轴的轴承供油,其特征在于,具备:
转子,其通过内燃机旋转驱动;
多个叶片,其出没自如地设置于该转子的外周;
凸轮环,在其内侧收容有所述转子和所述叶片,内径中心与所述转子的旋转中心偏心地配置,其内部被隔成多个工作油室,通过该凸轮环的移动,偏心量变化,使泵容量变化;
吸入部,其向通过所述转子的旋转而容积增大的所述工作油室开口;
排出部,其向通过所述转子的旋转而容积减少的所述工作油室开口;
施力机构,其由两个弹簧部件构成,所述两个弹簧部件均以被赋予弹簧载荷的状态配置,通过由该两个弹簧部件合成的弹簧力,对所述凸轮环向偏心方向赋予靠压力,当所述凸轮环从最大偏心位置向同心方向移动而偏心量为规定以下时,所述弹簧部件的靠压力阶段性地增大;
第一控制室,其被导入从所述排出部排出的油,由此使所述偏心量减小的方向的力作用于所述凸轮环;
第二控制室,其被导入从所述排出部排出的油,由此使所述偏心量增大的方向的力即比所述第一控制室所产生的力小的力作用于所述凸轮环;
感温机构,在高油温状态下,其使所述第二控制室和排出部连通,在低油温状态下,其使所述第二控制室和低压部连通;
控制阀,其通过所述排出部的排出压进行工作,当所述排出部的排出压为规定压力以上时,使所述第二控制室内的压力降低。
本发明第二发明提供一种可变容量型泵,向内燃机所使用的油压式的可变气门装置、喷油嘴及曲轴的轴承供油,其特征在于,具备:
泵结构体,其通过内燃机旋转驱动,由此多个工作油室的容积变化而从排出部排出从吸入部吸入的油;
可变机构,其通过可动部件移动,变更在所述排出部开口的所述工作油室的容积变化量;
施力机构,其由两个弹簧部件构成,所述两个弹簧部件均以被赋予弹簧载荷的状态配置,通过由该两个弹簧部件合成的弹簧力,对所述可动部件赋予使在所述排出部开口的所述工作油室的容积变化量增大的靠压力,当容积变化量从所述可动部件产生的所述工作油室的最大容积变化量的状态变为规定以下时,所述弹簧部件的靠压力阶段性地增大;
第一控制室,其被导入从所述排出部排出的油,由此使在所述排出部开口的所述工作油室的容积变化量减小的方向的力作用于所述可动部件;
第二控制室,其被导入从所述排出部排出的油,由此使在所述排出部开口的所述工作油室的容积变化量增大的方向的力即比所述第一控制室所产生的力小的力作用于所述可动部件;
感温机构,其根据高油温状态和低温状态,控制所述第二控制室和排出部的连通面积及所述第二控制室和低压部的连通面积;
控制阀,其通过所述排出部的排出压进行工作,当所述排出部的排出压为规定压以上时,使所述第二控制室内的压力降低。
本发明第三发明提供一种可变容量型泵,向内燃机所使用的油压式的可变气门装置、喷油嘴及曲轴的轴承供油,其特征在于,具备:
转子,其通过内燃机旋转驱动;
多个叶片,其出没自由地设置于该转子的外周;
凸轮环,其在内侧收容有所述转子和所述叶片,内径中心与所述转子的旋转中心偏心地配置,其内部被隔成多个工作油室,通过该凸轮环的移动,偏心量变化,使泵容量变化;
吸入部,其向通过所述转子的旋转而容积增大的所述工作油室开口;
排出部,其向通过所述转子的旋转而容积减小的所述工作油室开口;
施力机构,其由两个弹簧部件构成,所述两个弹簧部件均以被赋予弹簧载荷的状态配置,通过由该两个弹簧部件合成的弹簧力,对所述凸轮环向偏心方向赋予靠压力,当所述凸轮环从最大偏心位置向同心方向移动而偏心量为规定以下时,所述弹簧部件的靠压力阶段性地增大;
第一控制室,其被导入从所述排出部排出的油,由此使所述偏心量减小的方向的力作用于所述凸轮环;
第二控制室,其被导入从所述排出部排出的油,由此使所述偏心量变化的力作用于所述凸轮环;
感温机构,其根据油温,将与所述第二控制室的连通切换为所述排出部和所述低压部,在高油温时,减小向所述偏心量减小的方向对所述凸轮环作用的力;
控制阀,其通过所述排出部的排出压进行工作,当所述排出部的排出压为规定以上时,调节所述第二控制室内的压力,增加向所述偏心量减小方向对所述凸轮环作用的力。
本发明第四发明提供一种可变容量型泵,向内燃机所使用的至少油压式的可变气门装置、喷油嘴及曲轴的轴承供油,其特征在于,具备:
泵结构体,其通过内燃机旋转驱动,由此多个工作油室的容积变化而从排出部排出从吸入部吸入的油;
可变机构,其通过可动部件移动,变更在所述排出部开口的所述工作油室的容积变化量;
施力机构,其由两个弹簧部件构成,所述两个弹簧部件均以被赋予弹簧载荷的状态配置,由该两个弹簧部件产生的靠压力向在所述排出部开口的所述工作油室的容积变化量增大的方向对所述可动部件施力,当在所述排出部开口的所述工作油室的容积变化量为规定以下时,靠压力阶段性增大;
第一控制室,其被导入从所述排出部排出的油,由此使在所述排出部开口的所述工作油室的容积变化量减小的方向的力作用于所述可动部件;
第二控制室,其被导入从所述排出部排出的油,由此使在所述排出部开口的所述工作油室的容积变化量变化的力作用于所述可动部件;
感温机构,其根据油温,控制所述第二控制室和排出部的连通面积及第二控制室和低压部的连通面积,在高油温时减小向所述偏心量减小的方向对所述可动部件作用的力;
控制阀,其通过所述排出部的排出压进行工作,当所述排出部的排出压为规定以上时,调节所述第二控制室内的压力,增加向所述偏心量减小的方向对所述可动部件作用的力。
根据本发明,在常用油温时,减少低中速旋转区域的排出油量和油压,从而降低消耗能量,在高油温时,从低中速旋转区域起,从喷油嘴喷射油,从而提高可靠性。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可变容量型泵和油压回路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示意图;
图2是第一实施方式的泵主体的纵剖面图;
图3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泵壳的主视图;
图4是第一实施方式的感温阀的纵剖面图,(A)表示内燃机油温为规定以下的工作状态,(B)表示内燃机油温为规定以上的工作状态;
图5是第一实施方式的先导阀的纵剖面图,(A)表示泵排出压为规定以下低的情况的工作状态,(B)表示泵排出压为规定以上高的情况的工作状态;
图6是第一实施方式的泵主体的工作说明图,表示凸轮环克服第一螺旋弹簧的弹簧力向逆时针方向旋转移动的状态;
图7表示所述泵主体的凸轮环进一步向逆时针方向旋转移动的状态;
图8表示所述泵主体的凸轮环进一步向逆时针方向旋转移动的状态;
图9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弹簧载荷和凸轮环的位移的关系的曲线图;
图10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排出油压和内燃机转速的关系的特性图;
图11是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的可变容量型泵的示意图;
图12是本发明第三实施方式的可变容量型泵的示意图;
图13(A)、(B)是第三实施方式的感温阀的工作说明图;
图14(A)~(C)是第三实施方式的先导阀的工作说明图;
图15是本发明第四实施方式的可变容量型泵的示意图;
图16(A)~(C)是第四实施方式的第二先导阀的工作说明图;
图17是本发明第五实施方式的可变容量型泵的示意图;
图18是第五实施方式的可变容量型泵的工作说明图;
图19是表示可变容量型泵的变形例的示意图。
符号说明
1…泵壳
2…泵盖
3…驱动轴
4…转子
5…凸轮环(可动部件)
6…感温阀(感温机构)
7…先导阀(控制阀)
8…控制壳
10…枢销
11…吸入端口(吸入部)
12…排出端口(排出部)
13…主油道
14…第一连通槽
15…第二连通槽
16…第一控制油室(第一控制室)
17…第二控制油室(第二控制室)
18…叶片
21…泵室(工作油室)
27…第一螺旋弹簧(弹簧部件)
28…第二螺旋弹簧(弹簧部件)
29…分支通路
31…气缸
32…阀部件
32c…通路孔
33…感温部件
35…连通路径
36…油通路(第二端口)
37…供给通路(第一端口)
38…气门弹簧
39…导杆
40…驱动部
41…蜡丸
50…滑动用孔
52…滑阀
52a…第一台肩部
52b…第二台肩部
52…连通槽
53…气门弹簧
54…排出端口(低压部)
55…落座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基于附图详述本发明的可变容量型泵的实施方式。另外,本实施方式表示适用于不仅作为使汽车用内燃机的内燃机气门开闭时期可变的气门正时控制装置的工作源,还可以通过喷油嘴向内燃机的滑动部、特别是向活塞和气缸孔的滑动部供给润滑油,还向曲轴轴承供给润滑油的可变容量型泵。
(第一实施方式)
第一实施方式的可变容量型泵是泵主体为叶片型的可变容量型泵,设置于内燃机的气缸体的前端部等,如图1和图2所示,主要包括:有底状的泵壳1,其一端开口被泵盖2封闭;驱动轴3,其贯通该泵壳1的大致中心部,通过内燃机的曲轴被旋转驱动;转子4,其截面为大致工字形状,旋转自如地收容于所述泵壳1的内部,且中心部与所述驱动轴3结合;凸轮环5,其为摆动自如地配置于该转子4的外周侧的可动部件。
另外,还具备:作为感温机构的感温阀6,其设置于配置固定在所述泵盖2的外侧面的铝合金制的控制壳8上,根据内燃机的油温控制油压对后述的第二控制室即第二控制油室17的供排;作为控制阀的先导阀7,其根据来自所述泵主体的泵排出压力,切换控制通过了所述感温阀6的油对所述第二控制油室17的供给和排出。
如图2所示,在向所述气缸体安装所述泵壳1和泵盖2时,使用四根螺栓9一体地结合,该各螺栓9插通分别形成于泵壳1及泵盖2的未图示的螺栓插通孔,前端部与形成于气缸体的各内螺纹孔螺纹联结。
所述泵壳1通过铝合金材料一体形成,图3中也有图示,就凹状的底面1a而言,因为所述凸轮环5的轴向的一侧面滑动,所以被加工成平面度及表面粗糙度等精度较高,通过机械加工形成滑动范围。
另外,在泵壳1的大致中央位置贯通形成有供所述驱动轴3贯通被轴支承的轴承孔1b,在该轴承孔1b侧部的内周面的规定位置穿设有供枢销10插入的有底状的销孔1c。
在比连结所述枢销10的轴心和泵壳1的中心(驱动轴3的轴心)的直线X(下面,称为“凸轮环基准线”)位于垂直方向的上方位置的内周侧,形成有以圆弧凹状形成的第一密封面1d,而在比所述泵壳1的凸轮环基准线X位于垂直方向的下方位置的内周侧形成有圆弧凹状的第二密封面1e。
如图3所示,所述第一、第二密封面1d、1e是按照以所述销孔1c为中心的规定半径R1、R2形成的圆弧面状。
设于所述凸轮环5的图1中上侧的第一密封部件22a与所述第一密封面1d滑动接触,该第一密封部件22a与凸轮环5的外周面一同隔出后述的第一控制室即第一控制油室16并密封。
同样设于凸轮环5的图1中下侧的第二密封部件22b与所述第二密封面1e滑动接触,该第二密封部件22b与凸轮环5的外周面一同隔出后述的第二控制室即第二控制油室17并密封。
另外,在泵壳1的底面1a上,在驱动轴3的图3中左侧形成有大致月牙状的吸入端口11,并且在驱动轴3的右一半上大致相对地形成有大致月牙状的排出端口12。
如图1和图3所示,所述吸入端口11与吸入未图示的油底壳内的润滑油的吸入口11a连通,而排出端口12从排出口12a经由主油道13与内燃机的各滑动部及可变气门装置即例如气门正时控制装置及曲轴的轴承等连通。
另外,所述主油道13经由从中途分支的分支通路29连通有所述感温阀6和先导阀7。
需要说明的是,在所述排出通路12b和主油道13之间设置有第一滤油器50,并且在所述分支通路29的与主油道13的分支部位附近设置有第二滤油器51,对向所述先导阀7及感温阀6供给的油进行双重过滤。这些滤油器50、51例如使用滤纸,在产生堵塞等的情况下构成为可进行更换的盒式或者所述滤纸可更换。
另外,在形成于所述底面1a的大致中央的所述轴承孔1b的内周面形成有润滑油槽1f,该润滑油槽1f保持从所述排出端口12排出的润滑油,并将其用于所述驱动轴3的润滑。
另外,在所述泵壳1的所述销孔1c的上下位置贯通形成有分别与所述第一控制油室16和第二控制油室17连通的第一连通孔14和第二连通孔15。
所述泵盖2通过铝合金材料一体形成,如图2所示,内侧面平坦状地形成,并且,在大致中央位置贯通形成有与所述泵壳1的轴承孔1b一同支承所述驱动轴3的轴承孔2a。该泵盖2的内侧面平坦面状地形成,但也可以在此与所述泵壳1的底面1a同样地形成吸入口、排出口、储油部。另外,该泵盖2经由多个定位销IP在泵壳1上进行圆周方向定位,并通过所述螺栓9安装在泵壳1上。
所述驱动轴3通过从曲轴被传递的旋转力使转子4沿图1中顺时针方向旋转,以该驱动轴3为中心的图中左侧的一半为吸入区域,而右侧的一半为排出区域。
如图1所示,所述转子4在从内部中心侧向外方放射状地形成的七个狭缝4a内进退自如地滑动保持有七个叶片18,并且,分别形成有将向所述排出端口12排出的排出油压导入所述各狭缝4a的内端部的截面大致圆形状的背压室19。
所述各叶片18的内侧的各基端缘与所述一对叶片环20、20的外周面滑动接触,并且各前端缘与所述凸轮环5的内周面5a自如地滑动接触。另外,在各叶片18间和凸轮环5的内周面5a及转子4的内周面、泵壳1的底面1a、泵盖2的内端面之间,液密地隔出有作为工作油室的多个泵室21。所述各叶片环20随着所述驱动轴3的旋转而偏心旋转,向放射外方推压所述各叶片18。
所述凸轮环5通过易加工的烧结金属大致圆筒状地一体形成,在外周面的所述凸轮环基准线X上的图1中的右外侧位置形成有枢轴凸部5b,在该枢轴凸部5b的中央位置,沿轴向形成有圆弧凹状的枢轴支承槽5c,在该支承槽5c内嵌插插入所述枢轴孔1c被定位的枢销10而成为偏心摆动支点。
另外,凸轮环5在从所述凸轮环基准线X向上方侧的位置设置有大致三角形状的第一突起部5d,而在从所述凸轮环基准线X向下方侧的位置设置有大致三角形状的第二突起部5e。
所述第一、第二密封部件22a、22b通过例如低磨损性的合成树脂材料沿着凸轮环5的轴向细长地形成,并且被保持于在所述凸轮环5的所述第一、第二突起部5d、5e上形成的各保持槽内,此外通过固定于所述各保持槽的底部侧的橡胶制弹性部件的弹性力向前方即各密封面1d、1e被按压。由此,确保第一、第二控制油室16、17的持续良好的液密性。
在所述第一密封部件22a和所述凸轮环5的外周面及所述枢销10之间以长的大致月牙状隔成所述第一控制油室16。另外,如后文所述,该第一控制油室16通过从排出端口12被导入的排出油压使凸轮环5以枢销10为支点向图1的逆时针方向摆动,由此向相对于转子4的中心的偏心量减少的方向移动。
在所述第二密封部件22b和凸轮环5的外周面及所述枢销10之间以短的异形状隔成所述第二控制油室17。该第二控制油室17通过从排出端口12经由所述感温阀6及先导阀7被导入的排出油压使凸轮环5以枢销10为支点向图1的顺时针方向摆动,由此向相对于转子4的偏心量增大的方向移动。
两控制油室16、17由于在所述的范围内形成,所以来自所述第一控制油室16侧的油压作用的凸轮环5的外周面的受压面积比来自所述第二控制油室17的油压作用的凸轮环5的外周面的受压面积大。
另外,所述凸轮环5在外周面的所述枢轴凸部5b的相反侧位置一体地突设有臂23。如图1、图5及图6所示,该臂23以从所述凸轮环5的外侧端向径向延伸的矩形板状形成,在前端部23a侧的上面一体地设置有凸部23b,并且在所述凸部23b的相反侧的下面一体地设有圆弧曲面状的突起23c。
所述凸部23b相对于臂主体23a向大致直角方向延伸而以平面细长的矩形状形成,并且其上面以曲率半径小的曲面状形成。
另外,在所述泵壳1的与所述枢轴孔1c相反一侧的位置即所述臂23的上下位置,在同轴上相对地形成有图1、图3中下侧的第一弹簧收容室24和上侧的第二弹簧收容室25。
所述第一弹簧收容室24以沿泵壳1的轴向延伸的大致平面矩形状形成,与低压部即所述吸入口11a连通。所述第二弹簧收容室25构成为其上下长度被设定得比第一弹簧收容室24的上下长度短,并且与第一弹簧收容室24同样地以沿泵壳1的轴向延伸的大致平面矩形状形成,另外,在内端缘,从其下端开口部25a的宽度方向相对地一体设有相互向内方延伸的细长矩形板状的一对卡止部26、26。经由该两卡止部26、26间的开口部25a,所述臂23的凸部23b配置为在所述第二弹簧收容室25内可进入或可后退。所述两卡止部26、26限制后述的第二螺旋弹簧28的最大伸张变形。
在所述第一弹簧收容室24的内部收容配置有施力部件即第一螺旋弹簧27,该一螺旋弹簧27经由所述臂23向图1中顺时针方向对所述凸轮环5施力。
该第一螺旋弹簧27的下端缘与所述第一弹簧收容室24的底面24a弹性接触,而上端缘持续地与所述臂23的下面所具有的圆弧状突起23c弹性接触,从而该第一螺旋弹簧27被预赋予规定的弹簧调定载荷W1。由此,向相对于所述转子4的旋转中心偏心量增大的方向对所述凸轮环5施力。
在所述第二弹簧收容室25内收容配置有施力部件即第二螺旋弹簧28,该第二螺旋弹簧28经由所述臂23向图1中逆时针方向对所述凸轮环5施力。
该第二螺旋弹簧28的上端缘与第二弹簧收容室25的内侧上面25b弹性接触,而下端缘在从图1所示的凸轮环5的顺时针方向的最大偏心移动位置到卡止于所述两卡止部26、26的期间与所述臂23的凸部23b弹性接触,从而对凸轮环5施加逆时针方向的靠压力,即以偏心量减小的方式对凸轮环5施力。
对该第二螺旋弹簧28也预先赋予与第一螺旋弹簧27相对的规定的弹簧调定载荷W2,但该弹簧调定载荷W2比提供给所述第一螺旋弹簧27的弹簧调定载荷W1小,根据第一螺旋弹簧27和第二螺旋弹簧28的弹簧调定载荷W1、W2之差,凸轮环5被设定在初始位置(最大偏心位置)。
具体而言,所述第一螺旋弹簧27在被赋予弹簧调定载荷W1的状态下总是经由臂23对凸轮环5向上方偏心的方向即泵室21的容积增大的方向施力。所述弹簧调定载荷W1是油压为气门正时控制装置所需油压P1时凸轮环5开始动作的载荷。
与之相对,第二螺旋弹簧28在所述凸轮环5中的所述转子4的旋转中心和所述凸轮环5的内周面中心的偏心量为规定以上时与所述臂23弹性接触,但在所述转子4的旋转中心和所述凸轮环5的内周面中心的偏心量小于规定时,如图7和图8所示,被所述各卡止部26、26以保持压缩的状态卡止,处于和所述臂23稍微接触或非接触状态。
另外,第二螺旋弹簧28因各卡止部26、26而对臂23施加的载荷为零的凸轮环5的摆动量中的所述第一螺旋弹簧27的弹簧调定载荷W1,是指如图10所示,在油压为活塞的喷油嘴等的需要油压(2’)或在曲轴的最高旋转时该曲轴的轴承需要的必要油压(3)时凸轮环5开始动作的载荷。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第一螺旋弹簧27和第二螺旋弹簧28构成施力机构。
图9表示凸轮环5的旋转移动角和所述第一、第二螺旋弹簧27,28的弹簧载荷的关系,即使在凸轮环5的旋转移动角为零的情况(最大偏心位置)下,也被赋予两螺旋弹簧27、28的弹簧调定载荷A。在凸轮环5的旋转移动角位于a的范围内,第二螺旋弹簧28的弹簧调定载荷W2作为辅助力发挥作用,因此,凸轮环5通过小的载荷可以向图1的逆时针方向旋转。在此,弹簧载荷的斜度为弹簧常数。
若凸轮环5旋转移动至图9中的B位置,则第二螺旋弹簧28下端缘与两卡止部26、26抵接而得不到辅助力。因此,凸轮环5不能进行同方向的旋转移动,进一步达到图中C的弹簧载荷以上即向第一控制油室16供给的油压上升而比第一螺旋弹簧27的弹簧载荷大时,克服该弹簧载荷而可以再旋转移动,可旋转移动至b区域。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凸轮环5、叶片环20、20、第一、第二控制油室16、17及第一、第二螺旋弹簧27、28等构成可变机构。
从所述分支通路29的中途分支的连通路径35与所述第一连通孔14连接并与第一控制油室16连通,所述分支通路29的下游端与所述感温阀6连接,一端部与该感温阀6连接的油通路36的另一端部与所述先导阀7连接。另外,一端部与所述先导阀7连接的供给通路37的另一端部经由所述第二连通孔15与第二控制油室17连接。
如图4A、B所示,所述感温阀6具有:圆筒状的气缸31,其在气缸体30的内部沿上下方向设置;阀部件32,其在该气缸31内滑动自如;感温部件33,配置于该阀部件32的内侧,其根据从所述分支通路29导入气缸31内的油温使阀部件32工作。
在所述气缸31的图中上端侧的上壁附近开口形成有所述分支通路29的一端部29a,在下端侧的底部附近开口形成有与所述第一控制油室16连通的连通路径35的上游端35a。另外,在气缸31的轴向的大致中央位置接近设置有与所述先导阀7连通的所述油通路36的一端开口36a,在该一端开口36a的相反侧的上侧的位置接近设置有向外部(油底壳)排出油的低压部即排出端口43的开口端43a。
所述阀部件32以有底圆筒状形成,在底壁32a的中央沿着轴向贯通形成有大径的插通孔32b,并且,在该插通孔32b的外周部沿着轴向贯通形成有多个通路孔32c。另外,在从所述底壁32a的外周缘立起的周壁32d底部侧的外周,形成有根据阀部件32的滑动位置将排出端口43的开口端43a和所述油通路36的一端开口36a适当连通的圆环槽32e。
另外,在所述周壁32d的底壁32a侧的外周面,形成有当阀部件32上升至规定位置时将连通路径35的上游端35a和所述油通路36的一端开口36a连通的阀部32f。
配置于气缸31内的气门弹簧38向下方向对所述阀部件32施力,即对所述阀部件32施力到经由所述感温部件33将排出端口43的开口端43a和所述油通路36的一端开口36a连通的位置。
所述感温部件33主要包括:小径圆柱状的导杆39,其从气缸31的底面中央向上方延伸;驱动部40,其上下滑动自如地设置于该导杆39的外周;蜡丸41,其充填于该驱动部40的内部。
所述导杆39通过金属材料轴向形成为气缸31全长的约1/3左右的长度。
所述驱动部40形成为有盖圆筒状,具备:筒状主体40a,在所述阀部件32的滑动用孔32b内滑动导向;筒状的止动部40b,一体设置于该筒状主体40a的下部外周且比筒状主体40a直经大。在形成于该止动部40b的下部内周的环状槽40c内压入固定有内周面与所述导杆39的外周面液密地滑动接触的密封部件42。
充填于所述筒状主体40a内部的所述蜡丸41被所述密封部件42液密地密封。在所述止动部40b的上端面,以弹簧38的弹簧力向下方对所述阀部件32施力的状态弹性接触有底壁32a的插通孔32b的下部孔缘。
而且,所述分支通路29的与气缸31面对的所述一端部29a经由形成于所述阀部件32的底壁32a的多个通路孔32c和气缸31的下部总是与所述连通路径35连通,由此,从该连通路径35经由第一连通孔14向第一控制油室16供给排出油压。
另外,驱动部40在低油温时通过所述蜡丸41的收缩而经由筒状主体40a将阀部件32保持于图4A所示的下方位置,在该下方位置,经由阀部件32的圆环槽32e将所述油通路36的一端开口36a和排出端口43的开口端43a连通。
另一方面,若油温逐渐上升成为高温,则筒状主体40a内的蜡丸41逐渐膨胀变形,如图4B所示,对所述筒状主体40a作用向上方的力,驱动部40整体克服所述气门弹簧38的弹簧力,一边被导杆39导向一边上升移动。同时,阀部件32也经由所述止动部40b上升移动至规定位置。在该上方位置,所述阀部32f断开油通路36的一端开口36a和排出端口43的开口端43a的连通,同时经由气缸31的下部连通所述油通路36和连通路径35。随着所述阀部件的上升而阀部32f使所述一端开口36a的开口面积一点一点连续增加。
如图5A、B所示,所述先导阀7沿着上下方向设置于控制壳8的内部,主要包括:圆筒状的滑动用孔50,其开口的底部由盖部件51封闭;滑阀52,其在该滑动用孔50的内部沿上下方向滑动自如;气门弹簧53,其弹性安装于该滑阀52和盖部件51之间,对滑阀52向上方即封住在该滑阀52的轴向上端侧开口形成的所述连通路径35的分支部35a的开口端35b的方向施力。
在所述滑动用孔50的上端部接近设置有所述分支部35a的开口端35b,并且所述油通路36的另一端开口36b与所述滑动用孔50的内周面的上端侧连通。另外,在该另一端开口36b的下方位置开口形成有所述供给通路37的一端开口37a,在该一端开口37a的下方位置开口形成有与油底壳连通的排出端口54的开口端54a。
所述连通路径35的开口端35b的内径比所述滑动用孔50的内径小,在开口端35b与所述滑动用孔50两者间形成有台阶锥形状的落座部55,滑阀52的后述的第一台肩部52a对该落座部55离座或落座。
所述滑阀52具备构成阀体的上侧的第一台肩部52a、下端部的第二台肩部52b和形成于各台肩部52a、52b之间的小径轴部52c。
所述第一台肩部52a在通过所述气门弹簧53的弹簧力落座于所述落座面36b的状态下封住所述连通路径35的开口端35b,并且经由形成于小径轴部52c外周的后述的圆环状连通槽52d将所述油通路36的另一端开口36b和供给通路37的一端开口37a连通。
所述第二台肩部52b形成为有盖圆筒状,在上壁内面弹性保持所述气门弹簧53的上端部53a,并且根据滑阀52的上下滑动位置断开所述供给通路37和排出端口54的连通,或者经由所述连通槽52d将供给通路37和排出端口54连通。
所述小径轴部52c在其外周形成有所述环状的连通槽52d,通过该连通槽52d,如图5A所示使油通路36和供给通路37连通,或者如图5B所示使供给通路37和排出端口54适当连通。
(第一实施方式的作用)
下面,对本实施方式的作用进行说明,但在此之前先对所述泵主体的基本作用进行说明。
图1所示的状态是,通过第一螺旋弹簧27和第二螺旋弹簧28的弹簧力的合力,凸轮环5的臂23的上表面与一卡止部26的下端所具有的止动面26a抵接的状态。该状态由于偏心量最大且随着旋转而泵室21的容积变化最大,因此,是作为油泵排出容量最大的状态。
泵主体的转子4通过驱动轴3沿图1中顺时针(箭头方向)旋转,因此,在图中左侧,泵室21在吸入端口11开口的状态下膨胀。吸入端口11经由吸入口11a可以从泵外部的油底壳吸入油。在图中右侧,泵室21在排出端口12开口的状态下收缩,因此,向排出端口12排出油。排出端口12经由排出口12a及排出通路12b与主油道13连接,因此,被排出的油基本上向内燃机的各滑动部等供给。
就泵排出压而言,从分支通路29通过连通路径35及第一连通孔14向第一控制油室16导入油压。导入到该第一控制油室16的油压作用于凸轮环5的上部外周面(受压面),作为克服第一螺旋弹簧27的弹簧力使凸轮环5以枢销10为中心向逆时针方向旋转移动的力发挥作用。这时,所述第二螺旋弹簧28的弹簧力也作为使凸轮环5旋转移动的辅助力发挥作用。
随着内燃机转速上升,泵排出压上升,所述凸轮环5向逆时针方向稍微旋转,成为图6所示的状态,此时臂23的上面从一卡止部26的止动面26a稍微离开,在该状态下,第二螺旋弹簧28的下端缘尚未与两卡止部26、26抵接,因此,弹簧力作为对臂23的辅助力发挥作用。
进一步地,凸轮环5向逆时针方向旋转移动,成为图7所示的状态,此时第二螺旋弹簧28与卡止部26、26的上面抵接,因此,在臂23上未作用所述辅助力。进而,为了使凸轮环5旋转移动至图8所示的状态,需要将第一控制油室16的油压提高直到油压力比第一螺旋弹簧27的弹簧载荷大。
通过所述第一控制油室16油压的进一步上升,所述凸轮环5克服第一螺旋弹簧27的弹簧力,进一步向逆时针方向旋转移动,成为图8所示的状态,此时凸轮环5相对于驱动轴3轴心的偏心量进一步减小,泵排出压降低。
下面,基于图10对内燃机转速和所述泵主体的泵排出压的关系进行说明。图中,实线是第一实施方式的泵排出压特性。
在内燃机起动后不久的状态下,如前所述,泵主体处于图1所示的状态,主油道13的油压经由分支通路29、连通路径35及第一连通孔14仅作用于第一控制油室16。在该时点,所述凸轮环5的偏心量最大而处于最大容量状态,因此,排出油压与旋转的上升成正比地急剧上升。
若该排出油压达到超过气门正时控制装置的要求油压即图10所示的(1)的Pa(第一工作压力),则如图6所示,作用于第一控制油室16的油压力和第二螺旋弹簧28的弹簧力超过第一螺旋弹簧27的弹簧力,凸轮环5向减小偏心量的方向(逆时针方向)开始旋转移动。
这样,若凸轮环5向减小偏心量的方向旋转移动,则泵主体的泵容量降低,因此,旋转上升时的排出油压上升缓慢。若凸轮环5旋转移动至图7所示的状态,则第二螺旋弹簧28以具有弹簧载荷的状态与两卡止部26、26抵接,因此,不能急速得到第二螺旋弹簧28的辅助力。
因此,凸轮环5不能旋转移动,因此偏心量被固定,泵主体的泵容量固定为一定,因此,油压与旋转上升成正比地上升。
但是,与图1的状态相比,凸轮环5的偏心量小,因此,油压上升的斜度比起动后小。
若油压达到超过曲轴轴承的要求油压(3)的Pb(第二工作压力),则凸轮环5通过作用于第一控制油室16的油压力克服第一螺旋弹簧27的弹簧力而可进一步旋转移动,成为图8所示的状态。另外,在中途有喷油嘴的要求油压(2’)的情况下,以也可以满足其要求的方式设定图7所示的状态的偏心量。
(内燃机的油温和泵排出压的关系)
下面,对内燃机的油温和泵排出压的关系进行说明。
首先,例如在内燃机起动时等内燃机油温为规定的温度以下(例如100℃以下的常用油温)的情况下,通过感温阀6,处于断开所述油通路36的状态,因此,流入所述分支通路29的泵排出压通过连通路径35从第一连通孔14仅导入第一控制油室16。
即,如图4A所示,由于感温阀6的驱动部40未工作,所以阀部件32成为通过气门弹簧38的弹簧力保持于下方位置的状态,在该状态下,从分支通路29流入气缸31上部内的油通过各通路孔32c从气缸31的下部内流入连通路径35,被导入第一控制油室16。另一方面,在该状态下,所述油通路36通过阀部件32的圆环槽32e从排出端口43与油底壳内连通。因此,油未被导入先导阀7及第二控制室17。
接着,在内燃机例如内燃机油温例如约为100℃以上的情况下,如图4B所示,感温阀6的驱动部40因蜡丸41的膨胀变形而克服所述气门弹簧38的弹簧力进行上升移动。随之,阀部件32也上升移动,阀部32f断开油通路36和排出端口43的连通,同时油通路36和分支通路29经由各通路孔32c连通。由此,油通路36和供给通路37经由先导阀7连通,排出压导入第二控制油室17内。
若排出压导入该第二控制油室17,则油压向增大凸轮环5的偏心量的方向(顺时针方向)作用,如图10的虚线所示,Pc(第一工作压力)上升为Pd。由此,在油温升高的情况下,由于泵低速旋转,排出压提高,从喷油嘴向活塞周边喷射油,从而能够确保活塞的耐久性,但在旋转进一步上升的情况下,排出压过剩,因此,利用所述先导阀7调节向第二控制油室17的供给油压。
即,若所述排出压达到超过喷油嘴的要求油压(2)且设定为曲轴轴承的金属要求油压(3)以下的先导阀7的工作压Pe,则如图5B所示,该滑阀52通过作用于滑阀52的第一台肩部52a的受压面52e的排出压克服气门弹簧53的弹簧力,向下方移动至规定位置。
因此,第一台肩部52a封住油通路36的另一端开口36b,同时经由连通槽52d使所述供给通路37和排出端口54连通,因此,从排出端口54向油底壳排出第二控制油室17内的油。因此,第二控制油室17的内压成为低压,凸轮环5向减小偏心量的方向旋转移动,因此,作用于连通路径35的排出压降低。
因此,如图5A所示,先导阀7的滑阀52再次利用气门弹簧53的弹簧力最大地上升移动,使油通路36和供给通路37连通,将排出压导入第二控制油室17。其结果,通过先导阀7的作用,排出压如图10的虚线所示被控制为Pe而大致一定。
在内燃机高旋转区域,排出第二控制油室17内的油的状态持续,因此,即使在感温阀6使分支通路29和油通路36连通的状态下,排出压也未被导入第二控制油室17,处于与图10的实线重叠的状态。
这样,在第一实施方式中,在内燃机的常用油温时(100℃以下)的情况下,能够通过感温阀6使低中速旋转区域的泵排出油量和油压减少,因此,能够降低泵的消耗能量。
而且,在内燃机的油温上升而成为高油温时(100℃以上)的情况下,即使是从低中速旋转区域,也能够从喷油嘴向活塞周边喷射油进行活塞冷却,因此,能够提高可靠性。
在第一实施方式中,先导阀7的滑阀52的连通槽52d的轴向宽度和油通路36的另一端开口36b与排出端口54的开口端54a的轴向间隔大致相等,因此,同时进行通路切换,但根据所要求的排出压的特性,其中之一也可以稍宽。
(第二实施方式)
图11表示第二实施方式,所述先导阀7将从油通路36分支的分支路36c的下游端与所述滑阀52的第一台肩部52a的受压面52e侧连接,在感温阀6的下游侧使排出油压作用于滑阀52,因此,在该结构中,也能够得到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作用效果。
(第三实施方式)
图12~图14表示第三实施方式,与第一实施方式不同之处是不是感温阀6具有初始状态的第二控制油室17的排出功能,而是先导阀7具有初始状态的第二控制油室17的排出功能。
即,如图13A、B所示,在所述感温阀6中废除了排出端口(43),在气缸31内分别接近设置有分支通路29的一端开口29a、油通路36的一端开口36a及连通路径35的一端开口35a。另外,在阀部件32的外周面未形成有圆环槽32e。
另一方面,如图14A~C所示,在先导阀7中,所述油通路36的分支部36c的一端开口与滑阀52的第一台肩部52a的受压面52e侧连通,并且,在径向上与所述油通路的另一端开口36b相对的位置,与滑动用孔50的内部面对形成有第二排出端口56的开口端56a。
因此,在内燃机的规定油温以下,如图13A所示,在感温阀6中驱动部40未工作,阀部件32也被保持于图示的下方位置,因此,分支通路29和连通路径35维持连通状态,排出油压被导入第一控制油室16,但油通路36的一端开口36a被周壁32d封住,排出油压不向先导阀7方向供给。
另一方面,如图14A所示,在先导阀7中排出压未从油通路36向滑阀52的受压面52e作用,因此,通过气门弹簧53的弹簧力保持在最大上方位置,供给通路37和第二排出端口56连通。因此,第二控制油室17处于低压状态。
如果内燃机的油温慢慢上升成为规定温度,则感温阀6的驱动部40因蜡丸41的膨胀变形而克服气门弹簧38的弹簧力,与阀部件32一起逐渐上升,保持在图13B所示的位置。因此,所述油通路36的一端开口36a的开口面积逐渐增大,该油通路36和分支通路29经由各通路孔32c连通。
由此,排出压被供给到先导阀6的第一台肩部52的受压面52e,如图14B所示,随着排出压的上升,滑阀52克服气门弹簧53的弹簧力而向下方移动规定量,第一台肩部52a封住所述第二排出端口56的开口端56a。由此,通过油通路36的油经由圆环槽52d流入供给通路37,导入第二控制油室17。
进而,排出压提高,滑阀52如图14C所示进一步下降,在第一台肩部52a封住第二排出端口56的状态下也封住油通路36的另一端开口36b,同时,第二台肩部52b打开排出端口54的开口端54a。因此,供给通路37与排出端口54连通,第二控制油室17成为低压。
因此,本实施方式也得到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作用效果,并且,由于废除了感温阀6的排出端口43及阀部件33的圆环槽32e,所以结构简化,制造作业容易。
(第四实施方式)
图15及图16表示第四实施方式,第一控制油室16的内部压力也由第二先导阀57来控制。
即,第二先导阀57如图16A~C所示,所述连通路径35从轴向与上下方向长的滑动用孔58的上端侧连通,并且,第一排出端口59与图中左侧的上侧连接,与第一控制油室16连通的第一连通孔14与其下侧连接。另外,与第二控制油室17连通的供给通路37与其下侧连接。
另一方面,所述连通路径35与图中右侧的上侧连接,并且,所述油通路36与其下侧连接,另外,第二排出端口60与其下侧连接。
在所述滑动用孔的内部滑动自如地设置有轴向长的滑阀61,并且,所述滑动用孔的下端开口由盖部件62封住。
所述滑阀61在轴向的上下端和大致中央位置具有三个第一~第三台肩部61a~61c,在该各台肩部61a~61c间的小径轴部的外周形成有圆环状的两个第一、第二连通槽61d、61e。另外,气门弹簧63对该滑阀61向上方施力。
另外,将所述第一螺旋弹簧27的弹簧调定载荷设定为凸轮环5以比图10所示的第一工作压力Pa低的油压Pa’开始旋转移动,第二先导阀57以在排出压为第一工作压力Pa以下时连接第一控制油室16(第一连通孔14)和第一排出端口59,而在第一工作压力Pa以上时连接第一控制油室16和连通路径35的方式被切换。
需要说明的是,感温阀6具有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结构。
下面,基于图16A~C说明所述第二先导阀57的动作,在泵排出压低时或者油温低时,连通路径35的压力低,因此,滑阀61如图16A所示,利用气门弹簧63的弹簧力在滑动用孔58的最大上升位置处于落座状态。在该状态下,通过第一连通槽61d使第一排出端口59和第一连通孔14连通,通过第二台肩部61b封住连通路径35。
另一方面,油通路36和供给通路37通过第二连通槽61e连通,第二排出端口60通过第三台肩部61c封住,但是,该状态是与用于调节第二控制油室17的内压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先导阀7相同的状态。
若排出压达到Pa,则通过从连通路径35作用于第一台肩部61a的受压面61f的油压,滑阀61克服气门弹簧63的弹簧力,下降移动至图16b所示的位置。在该状态下,第一台肩部61a在打开第一连通孔14的状态下封住第一排出端口59,同时打开连通路径35的开口端35b。因此,该连通路径35和第一连通孔14连通,排出压作用于第一控制油室16,但是,由于作用由第一螺旋弹簧27的弹簧力引起的工作压力Pa’以上的压力,所以凸轮环5开始向逆时针方向的旋转移动。而且,与所述的先导阀7的作用同样地,以排出压成为Pa的方式调节第一控制油室16的油压。
因此,在该时点的排出压Pa如图10的虚线所示,成为大致一定的油压特性。
在内燃机高油温时,与第一实施方式同样地,排出压作用于第二控制油室17。若排出压达到Pe,则如图16c所示,通过第二台肩部61b封住油通路36,利用第三台肩部61c打开第二排出端口60,该第二排出端口60和供给通路37连通,与第一实施方式同样地,排出第二控制油室17的油压以调节油压。
因此,该实施方式也得到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作用效果,在第一实施方式中,由于受到第一、第二螺旋弹簧27,28的弹簧常数的影响,凸轮环5通过排出压Pa开始工作后,排出压也缓缓上升,但是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前所述,在先导阀7以排出压成为Pa而一定的方式进行调节,因此,不存在油压上升,可以降低消耗动力。
(第五实施方式)
图17及图18表示第五实施方式,第一控制油室16和第二控制油室17没夹有枢销10而在上侧并排配置。
另外,在增大凸轮环5的偏心量的方向上,赋予弹簧力的第一螺旋弹簧以内外双重27a、27b的方式被设置,弹簧圈直径大的外侧的螺旋弹簧27a的上端部在与第一弹簧收容室24的上端相对地向内方突出的卡止部24b、24b的止动下面和弹簧收容室24的底面24a之间弹性接触,从而螺旋弹簧27a被预赋予弹簧调定载荷。另一方面,内侧的弹簧圈直径小的螺旋弹簧27b的上端部在突设于所述臂23的下面的凸部23c和弹簧收容室24的底面24a之间弹性接触,从而螺旋弹簧27b被预赋予调定载荷。
如前所述,两个控制油室16、17被形成于相同的位置,因此,在油压作用于双方中的一方或双方的控制油室16、17的情况下,减小凸轮环5的偏心量,减小泵主体的容量。
因此,若油压作用于控制油室16、17双方,则油压力增加,克服两个螺旋弹簧27a、27b的弹簧力而使凸轮环5向逆时针方向开始旋转移动的工作压降低,在仅作用于控制油室16、17中的一方控制油室的情况下,工作压力提高。
在该第五实施方式的情况下,在向第一控制油室16和第二控制油室17双方导入油压的情况下,第一工作压力成为图10中的Pa,在仅作用于第一控制油室16的情况下,第一工作压力被设定为Pc。
需要说明的是,在所述凸轮环5中废除了枢销10,在形成于泵壳1的枢轴凹槽1e中嵌合一体地突设于凸轮环5的外周面的枢轴突起部5d,以该枢轴凹槽1e为中心向逆时针、顺时针方向旋转移动。
另外,感温阀6及先导阀7的油压回路及具体的结构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
下面,说明本实施方式的作用,首先,图17所示的状态为内燃机(泵)起动时的初始状态。
若油压作用于所述第一控制油室16和第二控制油室17而凸轮环5向逆时针方向旋转移动,则移动初期只有内侧螺旋弹簧27b压缩变形,但若臂23的下面凸部23c从所述两卡止部24b、24b间的开口部向下方进入,则处于与受到两卡止部24b、24b限制的外侧螺旋弹簧27a的上端部抵接的状态。由于对外侧螺旋弹簧27a赋予所述的弹簧调定载荷,所以凸轮环5的位移和弹簧载荷的关系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如图9所示,油压特性也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图10中用实线表示。
所述感温阀6成为规定的油温时,如图18所示,断开分支通路29和第二控制油室17的连通,使第二控制油室17内的油经由先导阀7排出。此时的油压特性如用图10的Pa~Pe的虚线所示,但若排出压达到Pe,则先导阀7工作,第二控制油室17从排出端口切换为与分支通路29的连通。因此,与前述的第一实施方式~第三实施方式同样地排出压被调节为Pe。
(变形例)
图19表示变形例,在此,作为泵主体的结构,废除第二螺旋弹簧,仅设置有第一螺旋弹簧27,第一、第二控制油室16、17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夹着枢销10上下配置。
另外,作为油压回路,废除先导阀,仅设置有感温阀6,将向第二控制油室17的油压供给和油排出通过感温阀6切换油路。
由此,在第二控制油室17得到感温阀6根据油温切换油路的排出油压或者排出引起的低压这两种工作压力的油压特性。
根据该变形例,虽然不能利用先导阀对第二控制油室17进行细微的油压控制,但因整体结构简单,所以制造作业容易,实现该运行效率和成本的提高。
本发明没有将所述泵主体及感温阀6、先导阀7的结构限定在所述各实施方式,符合本发明的宗旨的起到相同作用的内容全部包括于本发明。
另外,代替驱动所述感温阀6的驱动部40的蜡丸,也可使用例如形状记忆合金及双金属等随着温度变化而变形的部件。
下面,对根据所述实施方式掌握的所述权利要求书以外的发明的技术思想进行说明。
(发明a)如第一发明所述的可变容量型泵,其特征在于,
所述感温机构具备感温部件和阀部件,该感温部件根据油温而工作,该阀部件根据该感温部件的工作位置,对所述第二控制室进行所述排出部和低压部的切换。
(发明b)如发明a所述的可变容量型泵,其特征在于,
所述感温部件在油温为规定温度以上时,经由所述阀部件使第二控制室和排出部连通,在规定以下时,使第二控制室和低压部连通。
(发明c)如第一发明所述的可变容量型泵,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阀构成为,通过所述排出部的排出压作用,从所述排出部向所述第二控制室连通的连通面积减少,并且,从所述第二控制室向低压部连通的连通面积增大。
(发明d)如发明c所述的可变容量型泵,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控制阀最大地工作的状态下,断开所述排出部和第二控制室的连通。
(发明e)如第一发明所述的可变容量型泵,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阀开始工作的压力是比所述排出部的排出压仅作用于所述第一控制室而所述转子的旋转中心和所述凸轮环内周面的中心的偏心量为规定以下,所述施力机构的靠压力阶段性地增大,所述凸轮环克服该增大的靠压力而开始移动时的所述排出部的排出压低的低压。
(发明f)如第一发明所述的可变容量型泵,其特征在于,
在向所述第一控制室和第二控制室双方导入所述排出部的排出压,且所述转子的旋转中心和所述凸轮环内周面的中心的偏心最为最大的状态下,当所述排出部的压力为规定压以上时,所述控制阀进行工作。
(发明g)如第一发明所述的可变容量型泵,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控制阀和第二控制室之间设置有节流部,所述控制阀根据所述排出部的排出压向低压部释放所述节流部和第二控制室的压力。
(发明h)如第一发明所述的可变容量型泵,其特征在于,
构成所述施力机构的两个弹簧部件中的一弹簧部件使所述转子的旋转中心和凸轮环内周面的中心的偏心量增大的方向的力作用于所述凸轮环,为另一弹簧部件使所述转子的旋转中心和凸轮环内周面的中心的偏心量减小的方向的力作用于所述凸轮环。
(发明i)如第一发明所述的可变容量型泵,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控制室和第二控制室设置于所述凸轮环的外周面侧。
(发明j)如第一发明所述的可变容量型泵,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排出部的排出压未作用于所述控制阀的状态下,断开所述第二控制室的低压部的连通。
(发明k)如第十三发明所述的可变容量型泵,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控制阀的滑动用孔内滑阀滑动自如地设置有滑阀,该滑阀在其一端具有从所述排出部接受压力的受压部,施力部件的靠压力作用于维持在低压的该滑阀的另一端侧,
该滑动用孔形成有与所述第二控制室连通的第一端口的一端开口,并且形成有经由所述感温机构与所述第二控制室连通的第二端口的一端开口,
所述滑阀克服所述施力部件的靠压力移动规定以上,由此,所述第一端口的一端开口的开口面积扩大,并且,第二端口的一端开口的开口面积缩小。
(发明l)如发明k所述的可变容量型泵,其特征在于,
当所述第一端口的一端开口打开时,所述第二端口的一端开口封住。

Claims (16)

1.一种可变容量型泵,向内燃机所使用的至少油压式的可变气门装置、喷油嘴及曲轴的轴承供油,其特征在于,具备:
转子,其通过内燃机旋转驱动;
多个叶片,其出没自如地设置于该转子的外周;
凸轮环,在其内侧收容有所述转子和所述叶片,内径中心与所述转子的旋转中心偏心地配置,其内部被隔成多个工作油室,通过该凸轮环的移动,偏心量变化,使泵容量变化;
吸入部,其向通过所述转子的旋转而容积增大的所述工作油室开口;
排出部,其向通过所述转子的旋转而容积减少的所述工作油室开口;
施力机构,其由两个弹簧部件构成,所述两个弹簧部件均以被赋予弹簧载荷的状态配置,通过由该两个弹簧部件合成的弹簧力,对所述凸轮环向偏心方向赋予靠压力,当所述凸轮环从最大偏心位置向同心方向移动而偏心量为规定以下时,所述弹簧部件的靠压力阶段性地增大;
第一控制室,其被导入从所述排出部排出的油,由此使所述偏心量减小的方向的力作用于所述凸轮环;
第二控制室,其被导入从所述排出部排出的油,由此使所述偏心量增大的方向的力即比所述第一控制室所产生的力小的力作用于所述凸轮环;
感温机构,在高油温状态下,其使所述第二控制室和所述排出部连通,在低油温状态下,其使所述第二控制室和低压部连通;
控制阀,其通过所述排出部的排出压进行工作,当所述排出部的排出压为规定压力以上时,使所述第二控制室内的压力降低。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变容量型泵,其特征在于,
所述感温机构具备:
感温部件,其根据油温工作;
阀部件,其根据该感温部件的工作位置,对所述第二控制室进行所述排出部和所述低压部的切换。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变容量型泵,其特征在于,
当油温为规定温度以上时,所述感温部件经由所述阀部件使所述第二控制室和所述排出部连通,在规定以下时,所述感温部件使所述第二控制室和所述低压部连通。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变容量型泵,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阀构成为,通过所述排出部的排出压作用,从所述排出部向所述第二控制室连通的连通面积减小,并且从所述第二控制室向所述低压部连通的连通面积增大。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可变容量型泵,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阀在最大地工作的状态下,断开所述排出部和所述第二控制室的连通。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变容量型泵,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阀开始工作的压力是比所述排出部的排出压小的低压,所述排出部的排出压是所述排出部的排出压仅作用于所述第一控制室而使所述转子的旋转中心和所述凸轮环的内周面中心的偏心量为规定以下,所述施力机构的靠压力阶段性地增大,所述凸轮环克服该增大的靠压力而开始移动时的压力。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变容量型泵,其特征在于,
在向所述第一控制室和所述第二控制室双方导入所述排出部的排出压,且所述转子的旋转中心和所述凸轮环的内周面中心的偏心量为最大的状态下,当所述排出部的压力为规定压力以上时,所述控制阀工作。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变容量型泵,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控制阀和第二控制室之间设置有节流部,所述控制阀根据所述排出部的排出压,向所述低压部释放所述节流部和所述第二控制室的压力。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变容量型泵,其特征在于,
在构成所述施力机构的两个弹簧部件中的一弹簧部件使所述转子的旋转中心和所述凸轮环的内周面中心的偏心量增大的方向的力作用于所述凸轮环,而另一弹簧部件使所述转子的旋转中心和所述凸轮环的内周面中心的偏心量减小的方向的力作用于所述凸轮环。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变容量型泵,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控制室和所述第二控制室设置于所述凸轮环的外周面侧。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可变容量型泵,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排出部的排出压未作用于所述控制阀的状态下,断开所述第二控制室和所述低压部的连通。
12.一种可变容量型泵,向内燃机所使用的油压式的可变气门装置、喷油嘴及曲轴的轴承供油,其特征在于,具备:
泵结构体,其通过内燃机旋转驱动,由此多个工作油室的容积变化而从排出部排出从吸入部吸入的油;
可变机构,其通过可动部件移动,变更在所述排出部开口的所述工作油室的容积变化量;
施力机构,其由两个弹簧部件构成,所述两个弹簧部件均以被赋予弹簧载荷的状态配置,通过由该两个弹簧部件合成的弹簧力,对所述可动部件赋予使在所述排出部开口的所述工作油室的容积变化量增大的靠压力,当容积变化量从所述可动部件产生的所述工作油室的最大容积变化量的状态变为规定以下时,所述弹簧部件的靠压力阶段性地增大;
第一控制室,其被导入从所述排出部排出的油,由此使在所述排出部开口的所述工作油室的容积变化量减小的方向的力作用于所述可动部件;
第二控制室,其被导入从所述排出部排出的油,由此使在所述排出部开口的所述工作油室的容积变化量增大的方向的力即比所述第一控制室所产生的力小的力作用于所述可动部件;
感温机构,其根据高油温状态和低温状态,控制所述第二控制室和所述排出部的连通面积及所述第二控制室和低压部的连通面积;
控制阀,其通过所述排出部的排出压进行工作,当所述排出部的排出压为规定压以上时,使所述第二控制室内的压力降低。
13.一种可变容量型泵,向内燃机所使用的油压式的可变气门装置、喷油嘴及曲轴的轴承供油,其特征在于,具备:
转子,其通过内燃机旋转驱动;
多个叶片,其出没自由地设置于该转子的外周;
凸轮环,其在内侧收容有所述转子和所述叶片,内径中心与所述转子的旋转中心偏心地配置,其内部被隔成多个工作油室,通过该凸轮环的移动,偏心量变化,使泵容量变化;
吸入部,其向通过所述转子的旋转而容积增大的所述工作油室开口;
排出部,其向通过所述转子的旋转而容积减小的所述工作油室开口;
施力机构,其由两个弹簧部件构成,所述两个弹簧部件均以被赋予弹簧载荷的状态配置,通过由该两个弹簧部件合成的弹簧力,对所述凸轮环向偏心方向赋予靠压力,当所述凸轮环从最大偏心位置向同心方向移动而偏心量为规定以下时,所述弹簧部件的靠压力阶段性地增大;
第一控制室,其被导入从所述排出部排出的油,由此使所述偏心量减小的方向的力作用于所述凸轮环;
第二控制室,其被导入从所述排出部排出的油,由此使所述偏心量变化的力作用于所述凸轮环;
感温机构,其根据油温,将与所述第二控制室的连通切换为所述排出部和低压部,在高油温时,减小向所述偏心量减小的方向对所述凸轮环作用的力;
控制阀,其通过所述排出部的排出压进行工作,当所述排出部的排出压为规定以上时,调节所述第二控制室内的压力,增加向所述偏心量减小方向对所述凸轮环作用的力。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可变容量型泵,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控制阀的滑动用孔内滑动自如地设置有滑阀,该滑阀在其一端具有从所述排出部承受压力的受压部,施力部件的靠压力作用于维持在低压的该滑阀的另一端侧,该滑动用孔形成有与所述第二控制室连通的第一端口的一端开口,并且形成有经由所述感温机构与所述第二控制室连通的第二端口的一端开口,所述滑阀克服所述施力部件的靠压力移动规定以上,由此,所述第一端口的一端开口的开口面积扩大,并且所述第二端口的一端开口的开口面积缩小。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可变容量型泵,其特征在于,
当所述第一端口的一端开口开口时,封住所述第二端口的一端开口。
16.一种可变容量型泵,向内燃机所使用的至少油压式的可变气门装置、喷油嘴及曲轴的轴承供油,其特征在于,具备:
泵结构体,其通过内燃机旋转驱动,由此多个工作油室的容积变化而从排出部排出从吸入部吸入的油;
可变机构,其通过可动部件移动,变更在所述排出部开口的所述工作油室的容积变化量;
施力机构,其由两个弹簧部件构成,所述两个弹簧部件均以被赋予弹簧载荷的状态配置,由该两个弹簧部件产生的靠压力向在所述排出部开口的所述工作油室的容积变化量增大的方向对所述可动部件施力,当在所述排出部开口的所述工作油室的容积变化量为规定以下时,靠压力阶段性增大;
第一控制室,其被导入从所述排出部排出的油,由此使在所述排出部开口的所述工作油室的容积变化量减小的方向的力作用于所述可动部件;
第二控制室,其被导入从所述排出部排出的油,由此使在所述排出部开口的所述工作油室的容积变化量变化的力作用于所述可动部件;
感温机构,其根据油温,控制所述第二控制室和所述排出部的连通面积及所述第二控制室和低压部的连通面积,在高油温时减小向在所述排出部开口的所述工作油室的容积变化量减小的方向对所述可动部件作用的力;
控制阀,其通过所述排出部的排出压进行工作,当所述排出部的排出压为规定以上时,调节所述第二控制室内的压力,增加向在所述排出部开口的所述工作油室的容积变化量减小的方向对所述可动部件作用的力。
CN201410338770.7A 2013-07-17 2014-07-16 可变容量型泵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4295490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3148098A JP6177610B2 (ja) 2013-07-17 2013-07-17 可変容量形ポンプ
JP2013-148098 2013-07-17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295490A CN104295490A (zh) 2015-01-21
CN104295490B true CN104295490B (zh) 2018-04-17

Family

ID=5231537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338770.7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4295490B (zh) 2013-07-17 2014-07-16 可变容量型泵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9518484B2 (zh)
JP (1) JP6177610B2 (zh)
CN (1) CN104295490B (zh)
DE (1) DE102014210664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050640B2 (ja) 2012-09-07 2016-12-21 日立オートモティブシステムズ株式会社 可変容量形オイルポンプ
JP6082548B2 (ja) 2012-09-07 2017-02-15 日立オートモティブシステムズ株式会社 可変容量形ポンプ
JP6004919B2 (ja) 2012-11-27 2016-10-12 日立オートモティブシステムズ株式会社 可変容量形オイルポンプ
JP5993291B2 (ja) * 2012-11-27 2016-09-14 日立オートモティブシステムズ株式会社 可変容量形ポンプ
JP6006098B2 (ja) * 2012-11-27 2016-10-12 日立オートモティブシステムズ株式会社 可変容量形ポンプ
JP6289943B2 (ja) * 2014-03-10 2018-03-07 日立オートモティブシステムズ株式会社 可変容量形ポンプ
JP6251822B2 (ja) * 2014-11-21 2017-12-20 日立オートモティブシステムズ株式会社 可変容量形ベーンポンプ
JP2016104967A (ja) 2014-12-01 2016-06-09 日立オートモティブシステムズ株式会社 可変容量形オイルポンプ
JP6410591B2 (ja) 2014-12-18 2018-10-24 日立オートモティブシステムズ株式会社 可変容量形オイルポンプ
US10677245B2 (en) * 2015-02-06 2020-06-09 Hitachi Automotive Systems, Ltd. Variable displacement pump
CN107532593B (zh) * 2015-04-09 2019-05-31 日立汽车系统株式会社 可变容量式油泵
JP6622809B2 (ja) * 2015-08-10 2019-12-18 日立オートモティブシステムズ株式会社 可変容量形オイルポンプ
US10947972B2 (en) * 2015-09-18 2021-03-16 Hitachi Automotive Systems, Ltd. Variable displacement-type oil pump
CN107023478A (zh) 2016-01-29 2017-08-08 株式会社山田制作所 可变容量叶片泵
JP2017160800A (ja) * 2016-03-07 2017-09-14 日立オートモティブシステムズ株式会社 可変容量形ベーンポンプ
JP6767246B2 (ja) * 2016-04-01 2020-10-14 株式会社山田製作所 感温式弁機構
US20200049031A1 (en) * 2016-10-28 2020-02-13 Mazda Motor Corporation Control device of engine with variable valve timing mechanism
CN108119662B (zh) * 2016-11-28 2020-12-25 株式会社山田制作所 热敏阀和油泵
JP2018096204A (ja) * 2016-12-08 2018-06-21 株式会社マーレ フィルターシステムズ 可変容量ポンプ
IT201800003344A1 (it) * 2018-03-07 2019-09-07 O M P Officine Mazzocco Pagnoni S R L Pompa rotativa a palette a cilindrata variabile
US20200032791A1 (en) * 2018-07-24 2020-01-30 GM Global Technology Operations LLC Spring structure with sliding element
CN108798823B (zh) * 2018-08-21 2023-08-18 湖南机油泵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双腔反馈的三级变排量控制系统
US11333254B2 (en) * 2018-12-07 2022-05-17 Tescom Corporation Control valves
US20200208630A1 (en) * 2018-12-28 2020-07-02 Stackpole International Engineered Products, Ltd. Vane pump having hollow pivot pin with fastener
CA3148837A1 (en) * 2019-09-20 2021-03-25 Parker-Hannifin Corporation Pump system with over-temperature prevention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7307A (zh) * 1993-01-30 1996-02-21 梅塞德斯奔驰公司 润滑油泵及调节其泵送流量的方法
CN101240724A (zh) * 2007-02-06 2008-08-13 通用汽车环球科技运作公司 调压可变排量叶片泵
CN101560975A (zh) * 2008-04-15 2009-10-21 萱场工业株式会社 可变容量式叶片泵
CN102072149A (zh) * 2009-11-25 2011-05-25 日立汽车系统株式会社 可变容量型泵
CN102146916A (zh) * 2010-02-09 2011-08-10 日立汽车系统株式会社 可变容量型泵、使用该可变容量型泵的润滑系统及喷油嘴
CN103119300A (zh) * 2010-07-29 2013-05-22 皮尔伯格泵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可变排量润滑油叶轮泵

Family Cites Families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958995A (en) 1986-07-22 1990-09-25 Eagle Industry Co., Ltd. Vane pump with annular recesses to control vane extension
US4902209A (en) * 1988-03-04 1990-02-20 Olson Howard A Sliding segment rotary fluid power translation device
JP4601764B2 (ja) * 2000-04-18 2010-12-22 株式会社ショーワ 可変容量型ポンプ
EP1979616B1 (en) * 2006-01-31 2015-12-23 Magna Powertrain Inc. Variable displacement variable pressure vane pump system
EP2066904B1 (en) * 2006-09-26 2017-03-22 Magna Powertrain Inc. Control system and method for pump output pressure control
JP4986726B2 (ja) * 2007-06-14 2012-07-25 日立オートモティブシステムズ株式会社 可変容量形ポンプ
JP4960827B2 (ja) * 2007-10-11 2012-06-27 日立オートモティブシステムズ株式会社 可変容量形ポンプ
CA2753510C (en) 2009-02-26 2017-05-30 Stt Technologies Inc., A Joint Venture Of Magna Powertrain Inc. And Shw Gmbh Integrated electric vane oil pump
GB2470012B (en) * 2009-05-05 2016-04-27 Gm Global Tech Operations Llc Variable Displacement Vane Pump
EP2264318B1 (en) * 2009-06-16 2016-08-10 Pierburg Pump Technology GmbH A variable-displacement lubricant pump
DE102009039776A1 (de) * 2009-09-02 2011-03-03 Audi Ag Vorrichtung und Verfahren zur Regelung eines Schmierölstroms, insbesondere zur Kühlung und Schmierung eines Getriebes
JP5620882B2 (ja) * 2011-05-23 2014-11-05 日立オートモティブシステムズ株式会社 可変容量形ポンプ
JP5764453B2 (ja) 2011-10-03 2015-08-19 カヤバ工業株式会社 ベーンポンプ
JP5887243B2 (ja) 2012-09-28 2016-03-16 Kyb株式会社 可変容量型ベーンポンプ
JP2013148098A (ja) 2013-03-13 2013-08-01 Nissan Motor Co Ltd エンジンの着火制御装置
WO2014146675A1 (en) 2013-03-18 2014-09-25 Pierburg Pump Technology Gmbh Lubricant vane pump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7307A (zh) * 1993-01-30 1996-02-21 梅塞德斯奔驰公司 润滑油泵及调节其泵送流量的方法
CN101240724A (zh) * 2007-02-06 2008-08-13 通用汽车环球科技运作公司 调压可变排量叶片泵
CN101560975A (zh) * 2008-04-15 2009-10-21 萱场工业株式会社 可变容量式叶片泵
CN102072149A (zh) * 2009-11-25 2011-05-25 日立汽车系统株式会社 可变容量型泵
CN102146916A (zh) * 2010-02-09 2011-08-10 日立汽车系统株式会社 可变容量型泵、使用该可变容量型泵的润滑系统及喷油嘴
CN103119300A (zh) * 2010-07-29 2013-05-22 皮尔伯格泵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可变排量润滑油叶轮泵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DE102014210664A1 (de) 2015-02-26
US20150020759A1 (en) 2015-01-22
JP2015021400A (ja) 2015-02-02
JP6177610B2 (ja) 2017-08-09
CN104295490A (zh) 2015-01-21
US9518484B2 (en) 2016-12-1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295490B (zh) 可变容量型泵
CN103174645B (zh) 可变容量型泵
CN103671102B (zh) 可变容量型油泵
CN102141038B (zh) 叶片泵
CN101161995B (zh) 车辆的可变气门升程从动件
CN103835941B (zh) 容量可变型泵
CN104541059B (zh) 可变容量形油泵及使用其的油供给系统
CN103270304B (zh) 油泵
CN102072149B (zh) 可变容量型泵
CN107208632B (zh) 可变容量型泵
US9243632B2 (en) Variable displacement oil pump
CN102146916A (zh) 可变容量型泵、使用该可变容量型泵的润滑系统及喷油嘴
CN101446286B (zh) 模块式内啮合齿轮泵或马达
CN103672353A (zh) 可变容量型泵
US9556867B2 (en) Vane pump
CN107923393A (zh) 可变容量型油泵
CN108779772A (zh) 变量泵
CN108019615B (zh) 叶片式机油泵
CN104675698B (zh) 活塞铰接式变排量叶片泵
US20140182541A1 (en) Oil pump for vehicle
CN107709780A (zh) 可变容量型油泵
KR101978737B1 (ko) 엔진 오일 펌프
CN103147818A (zh) 可变气门升程驱动装置、发动机和车辆
CN103089364B (zh) 用于发动机的可变气门升程驱动装置的致动机构
CN103147814B (zh) 用于发动机的可变气门升程驱动装置的挺柱机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80417

Termination date: 202007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