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290830A - 一种欠驱动履带式车轮机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欠驱动履带式车轮机构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4290830A CN104290830A CN201410406757.0A CN201410406757A CN104290830A CN 104290830 A CN104290830 A CN 104290830A CN 201410406757 A CN201410406757 A CN 201410406757A CN 104290830 A CN104290830 A CN 104290830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gear
- fixed
- driving wheel
- shaft
- bearing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D—MOTOR VEHICLES; TRAILERS
- B62D55/00—Endless track vehicles
- B62D55/08—Endless track units; Parts thereof
- B62D55/12—Arrangement, location, or adaptation of driving sprockets
- B62D55/125—Final drive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D—MOTOR VEHICLES; TRAILERS
- B62D55/00—Endless track vehicles
- B62D55/08—Endless track units; Parts thereof
- B62D55/18—Tracks
- B62D55/26—Ground engaging parts or elemen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Retarders (AREA)
- Gear Transmission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欠驱动履带式车轮机构。目前的履带式车轮机构对于复杂多变地形、坡度变化大的非结构化地形的适应能力有待加强。本发明包括驱动组件、主动轮组件、从动轮组件、摆臂组件和履带;驱动组件驱动主动轮组件;主动轮组件与从动轮组件通过履带连接,带动从动轮组件转动;主动轮组件与从动轮组件通过摆臂组件连接,带动从动轮组件摆动;主动轮组件包括第一减速器、第二减速器、主轴、主动轮、第二外啮合齿轮、第一外啮合齿轮、行星臂、第二行星架、中空轴、第二齿轮、输出轴、第一行星架、第一齿轮和主轴锥齿轮。本发明可根据实际地形条件实现被动式转换行驶方式,有效增强移动机器人对非结构化地形的适应能力。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机器人技术领域,涉及越障履带式车轮机构,具体涉及一种欠驱动履带式车轮机构。
背景技术
现代移动机器人的行走机构主要有轮式、足式和履带式三种,但轮式行走机构受车轮直径影响较大,只能在平坦地形行驶,足式行走机构地形适应能力较强,但稳定性较差,行驶速度相对缓慢且控制相对复杂。履带式行走机构地形适应能力强,对地面压力小,稳定性好,速度相对较快,在能源探测、星球探索中具有独特的优越性。目前的履带式车轮机构虽然对地形具有一定的适应能力,但对于复杂多变地形,坡度变化较大的非结构化地形等的适应能力仍有待加强。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欠驱动履带式车轮机构,该车轮机构可根据实际地形条件实现被动式转换行驶方式,从而有效增强移动机器人对非结构化地形的适应能力、越障能力,且防尘、防水等处理方式简便。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本发明包括驱动组件、主动轮组件、从动轮组件、摆臂组件和履带;所述的驱动组件用于驱动主动轮组件。
所述的主动轮组件包括第一减速器、第二减速器、主轴、主动轮、第一外啮合齿轮、第二外啮合齿轮、行星臂、第一行星架、中空轴、第二连接盘、第一齿轮、输出轴、第二行星架、第一传力盘、第二齿轮、主动轮透盖、主动轮第一端盖、主动轮第二端盖、第二传力盘、第二传力盘盖和主轴锥齿轮;所述的第一减速器包括中心轮、第一齿圈和传动行星齿轮;所述的第二减速器包括第二齿圈、双联行星齿轮和主轴太阳轮。所述的第二连接盘固定在驱动组件的电机箱内;所述中空轴的一端与第二连接盘固定,另一端与行星臂铰接;所述主轴的中部通过多个轴承支承在中空轴内;主轴的一端通过轴承支承在电机箱内,另一端通过轴承支承在主动轮第一端盖内;所述的主轴太阳轮和主轴锥齿轮分别固定在主轴两端,主轴锥齿轮与驱动组件的传动锥齿轮啮合。所述的第一齿圈和第二齿圈均与中空轴铰接,中心轮固定在第二齿圈的端面上;三个双联行星齿轮沿圆周均布,且均与行星臂铰接;三个双联行星齿轮一侧的齿轮均与主轴太阳轮啮合,另一侧的齿轮均与第二齿圈啮合;三个传动行星齿轮沿圆周均布,且均铰接在第二行星架上;三个传动行星齿轮的内侧均与中心轮啮合,外侧均与第一齿圈啮合;所述的第一行星架和第二行星架均固定在中空轴上;三个第二外啮合齿轮沿圆周均布,且均铰接在第一行星架的一侧;三个第一外啮合齿轮沿圆周均布,且均铰接在第一行星架的另一侧。所述的输出轴通过轴承支承在中空轴上;所述的第一传力盘固定在输出轴中部,所述的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分别固定在输出轴两端;第一齿轮与驱动组件的第四齿轮啮合,第二齿轮同时与三个第一外啮合齿轮啮合。所述的主动轮通过两个轴承支承在第一齿圈和第二齿圈上;主动轮第一端盖和主动轮第二端盖分别固定在主动轮的两端;所述主动轮第一端盖的内侧端与行星臂固定,外侧端通过轴承支承有第二传力盘;所述的第二传力盘盖固定在第二传力盘外侧;所述的主动轮第二端盖通过轴承支承在输出轴上;第二O型圈托架设置在主动轮第二端盖内,且与输出轴配合连接;第二O型橡胶圈设置在第二O型圈托架上;所述的主动轮透盖与主动轮第二端盖固定,并压紧第二O型橡胶圈。
所述的摆臂组件包括第一摆臂、第二摆臂和密封盖;所述第一摆臂的一端与第一传力盘固定,第二摆臂的一端与第二传力盘固定;所述第一摆臂和第二摆臂的另一端均固定有密封盖;四根支撑杆的两端分别与第一摆臂、第二摆臂固定。
所述的从动轮组件包括支撑轴、从动轮和从动轮透盖;所述支撑轴的两端分别与第一摆臂和第二摆臂固定,摆臂组件的两个密封盖分别设置在支撑轴的两端;所述的从动轮通过轴承支承在支撑轴上;两个从动轮透盖分别固定在从动轮两端。
所述的主动轮与从动轮通过履带连接;所述的主动轮第一端盖、主动轮第二端盖及两个从动轮透盖限制履带的两侧位移。
所述的驱动组件包括驱动电机、传动锥齿轮、电机箱、编码器、第三齿轮、第一连接盘、电气接头、第三齿轮安装轴、第四齿轮安装轴、第四齿轮和电机箱透盖。所述驱动电机的电机座与电机套端盖固定,电机套端盖固定在电机套上;电机轴延长杆固定在驱动电机的输出轴上,所述的传动锥齿轮固定在电机轴延长杆上;所述的电气接头与第一连接盘固定,第一连接盘与电机箱上端盖固定,电机箱上端盖固定在电机箱顶部;编码器套固定在电机箱内,所述的编码器固定在编码器套内。所述的第三齿轮安装轴通过轴承支承在电机箱内,并通过联轴器与编码器的伸出轴连接;所述的第三齿轮固定在第三齿轮安装轴上;所述的第四齿轮安装轴通过轴承支承在电机箱内,第四齿轮固定在第四齿轮安装轴上;所述的第四齿轮与第三齿轮啮合;电机箱第一端盖和电机箱第二端盖分别固定在电机箱两侧;第一O型圈托架与电机箱第二端盖的内壁配合连接,第一O型橡胶圈套置在第一O型圈托架上;所述的电机箱透盖与电机箱第二端盖固定,并压紧第一O型橡胶圈。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1、本发明可以越过坡度为90°的陡峭地形,具有较强的越障能力。
2、本发明的越障、驱动行驶仅采用一个电机,减小了轮体的空间,结构紧凑,车体质量小;同时减少了对控制系统的需求,降低了成本和能耗,使系统更加紧凑。
3、本发明的内部设计成封闭环境,可以防尘、防水,有效地保护了车体内的电气元件,提高了车轮的稳定性、可靠性和安全性,延长了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整体结构立体图;
图2为本发明的机构运动原理简图;
图3为本发明的整体结构剖视图;
图4为本发明中驱动组件的结构剖视图;
图5为本发明中驱动组件的各零件图;
图6为本发明中主动轮组件的结构剖视图;
图7为本发明中主动轮组件的各零件立体图;
图8为本发明中摆臂组件的各零件立体图;
图9为本发明中从动轮组件的各零件立体图;
图10本发明处于平坦地形时的行驶状态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的越障状态示意图;
图12为本发明刚越过障碍时的状态示意图。
图中:1、驱动组件,2、主动轮组件,3、从动轮组件,4、摆臂组件,5、履带,1-1、驱动电机,1-2、传动锥齿轮,1-3、电机箱,1-4、编码器,1-5、第三齿轮,1-6、第一滚动轴承,1-7、电机套,1-8、轴套,1-9、电机箱第一端盖,1-10、编码器套,1-11、第一连接盘,1-12、电机箱上端盖,1-13、电气接头,1-14、联轴器,1-15、第二滚动轴承,1-16、第三齿轮安装轴,1-17、第四齿轮安装轴,1-18、第四齿轮,1-19、第三滚动轴承,1-20、电机箱透盖,1-21、第一O型橡胶圈,1-22、第一O型圈托架,1-23、电机箱第二端盖,1-24、电机轴延长杆,1-25、电机套端盖,1-26、第四滚动轴承;2-1、第一减速器,2-2、第二减速器,2-3、主轴,2-4、主动轮,2-5、第一外啮合齿轮,2-6、第二外啮合齿轮,2-7、第一齿圈,2-8、双联行星齿轮,2-9、行星臂,2-10、主轴太阳轮,2-11、第二齿圈,2-12、第一行星架,2-13、传动行星齿轮,2-14、第一滚针轴承,2-15、主轴轴套,2-16、第二滚针轴承,2-17、输出轴轴套,2-18、中空轴,2-19、第二连接盘,2-20、第一齿轮,2-21、输出轴,2-22、第二行星架,2-23、第一传力盘,2-24、第二齿轮,2-25、主动轮透盖,2-26、第二O型圈托架,2-27、第二O型橡胶圈,2-28、主动轮第一端盖,2-29、第五滚动轴承,2-30、第三滚针轴承,2-31、滚针轴承套筒,2-32、主动轮第二端盖,2-33、第六滚动轴承,2-34、第二传力盘,2-35、第二传力盘盖,2-36、第七滚动轴承,2-37、主轴锥齿轮;3-1、支撑轴,3-2、第八滚动轴承,3-3、从动轮,3-4、从动轮透盖,3-5、圆形垫块,4-1、第一摆臂,4-2、第二摆臂,4-3支撑杆,4-4、U型螺栓,4-5、螺母托板,4-6、螺母垫圈,4-7、螺母,4-8、密封盖。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2、3和6所示,一种欠驱动履带式车轮机构,包括驱动组件1、主动轮组件2、从动轮组件3、摆臂组件4和履带5。驱动组件1驱动主动轮组件2;主动轮组件2与从动轮组件3通过履带5连接,带动从动轮组件3转动;主动轮组件2与从动轮组件3通过摆臂组件4连接,带动从动轮组件3摆动。
如图3、4和5所示,驱动组件1包括驱动电机1-1、传动锥齿轮1-2、电机箱1-3、编码器1-4、第三齿轮1-5、第一连接盘1-11、电气接头1-13、第三齿轮安装轴1-16、第四齿轮安装轴1-17、第四齿轮1-18和电机箱透盖1-20。驱动电机1-1的电机座与电机套端盖1-25固定,电机套端盖1-25固定在电机套1-7上;电机轴延长杆1-24固定在驱动电机1-1的输出轴上,传动锥齿轮1-2固定在电机轴延长杆1-24上;电气接头1-13与第一连接盘1-11固定,第一连接盘1-11与电机箱上端盖1-12固定,电机箱上端盖1-12固定在电机箱1-3顶部;电气接头1-13与上位机连接;编码器套1-10固定在电机箱1-3内,编码器1-4固定在编码器套1-10内。第三齿轮安装轴1-16通过第二滚动轴承1-15支承在电机箱1-3内,并通过联轴器1-14与编码器1-4的伸出轴连接;第三齿轮1-5固定在第三齿轮安装轴1-16上;第四齿轮安装轴1-17通过两个第三滚动轴承1-19支承在电机箱1-3内,第四齿轮1-18固定在第四齿轮安装轴1-17上;第四齿轮1-18与第三齿轮1-5啮合;第一滚动轴承1-6套置在电机箱1-3内,并通过轴套1-8轴向定位;电机箱第一端盖1-9和电机箱第二端盖1-23分别固定在电机箱1-3两侧,电机箱第一端盖1-9压紧轴套1-8;第四滚动轴承1-26套置在电机箱第二端盖1-23内;第一O型圈托架1-22与电机箱第二端盖1-23的内壁配合连接,第一O型橡胶圈1-21套置在第一O型圈托架1-22上;电机箱透盖1-20与电机箱第二端盖1-23固定,并压紧第一O型橡胶圈1-21。
如图2、3、4、6和7所示,主动轮组件2包括第一减速器2-1、第二减速器2-2、主轴2-3、主动轮2-4、第一外啮合齿轮2-5、第二外啮合齿轮2-6、行星臂2-9、第一行星架2-12、中空轴2-18、第二连接盘2-19、第一齿轮2-20、输出轴2-21、第二行星架2-22、第一传力盘2-23、第二齿轮2-24、主动轮透盖2-25、主动轮第一端盖2-28、主动轮第二端盖2-32、第二传力盘2-34、第二传力盘盖2-35和主轴锥齿轮2-37;第一减速器2-1包括中心轮、第一齿圈2-7和传动行星齿轮2-13;第二减速器2-2包括第二齿圈2-11、双联行星齿轮2-8和主轴太阳轮2-10。第二连接盘2-19固定在电机箱1-3内;中空轴2-18的一端与第二连接盘2-19固定,另一端与行星臂2-9铰接;主轴2-3的中部通过八个第一滚针轴承2-14支承在中空轴2-18内,相邻两个第一滚针轴承2-14之间均设有主轴轴套2-15;主轴2-3的一端通过第一滚动轴承1-6支承在电机箱1-3内,另一端通过第七滚动轴承2-36支承在主动轮第一端盖2-28内;主轴太阳轮2-10和主轴锥齿轮2-37分别固定在主轴2-3两端,主轴锥齿轮2-37与传动锥齿轮1-2啮合。第一齿圈2-7和第二齿圈2-11均与中空轴2-18铰接,中心轮固定在第二齿圈2-11的端面上;三个双联行星齿轮2-8沿圆周均布,且均与行星臂2-9铰接;三个双联行星齿轮2-8一侧的齿轮均与主轴太阳轮2-10啮合,另一侧的齿轮均与第二齿圈2-11啮合;三个传动行星齿轮2-13沿圆周均布,且均铰接在第二行星架2-22上;三个传动行星齿轮2-13的内侧均与中心轮啮合,外侧均与第一齿圈2-7啮合;第一行星架2-12和第二行星架2-22均固定在中空轴2-18上;三个第二外啮合齿轮2-6沿圆周均布,且均铰接在第一行星架2-12的一侧;三个第一外啮合齿轮2-5沿圆周均布,且均铰接在第一行星架2-12的另一侧。输出轴2-21通过三个第二滚针轴承2-16支承在中空轴2-18上,相邻两个第二滚针轴承2-16之间均设有输出轴轴套2-17;第一传力盘2-23固定在输出轴2-21中部,第一齿轮2-20和第二齿轮2-24分别固定在输出轴2-21两端;第一齿轮2-20与第四齿轮1-18啮合,第二齿轮2-24同时与三个第一外啮合齿轮2-5啮合。主动轮2-4通过两个第三滚针轴承2-30支承在第二齿圈2-11和第一齿圈2-7上,两个第三滚针轴承2-30之间设有滚针轴承套筒2-31;主动轮第一端盖2-28和主动轮第二端盖2-32分别固定在主动轮2-4的两端;主动轮第一端盖2-28的内侧端与行星臂2-9固定,外侧端通过第六滚动轴承2-33支承有第二传力盘2-34;第二传力盘盖2-35固定在第二传力盘2-34外侧;主动轮第二端盖2-32通过第五滚动轴承2-29支承在输出轴2-21上;第二O型圈托架2-26设置在主动轮第二端盖2-32内,且与输出轴2-21配合连接;第二O型橡胶圈2-27设置在第二O型圈托架2-26上;主动轮透盖2-25与主动轮第二端盖2-32固定,并压紧第二O型橡胶圈2-27。
如图1、2、3和8所示,摆臂组件4包括第一摆臂4-1、第二摆臂4-2、支撑杆4-3、U型螺栓4-4、螺母托板4-5、螺母垫圈4-6、螺母4-7和密封盖4-8。四根支撑杆4-3的两端分别与第一摆臂4-1、第二摆臂4-2固定,第一摆臂4-1的一端与第一传力盘2-23固定,第二摆臂4-2的一端与第二传力盘2-34固定;第一摆臂4-1和第二摆臂4-2的另一端均固定有密封盖4-8。两个螺母托板4-5分别固定在第一摆臂4-1和第二摆臂4-2上,每个螺母托板4-5通过螺母4-7与一个U型螺栓4-4连接,螺母4-7与U型螺栓4-4之间设有螺母垫圈4-6。
如图3和9所示,从动轮组件3包括支撑轴3-1、第八滚动轴承3-2、从动轮3-3、从动轮透盖3-4和圆形垫块3-5;支撑轴3-1的两端分别穿过第一摆臂4-1和第二摆臂4-2设置;两个圆形垫块3-5分别固定在支撑轴3-1两端,两个U型螺栓4-4分别夹紧对应的圆形垫块3-5;从动轮3-3通过两个第八滚动轴承3-2支承在支撑轴3-1上,两个从动轮透盖3-4分别固定在从动轮3-3两端。
如图1和图3所示,主动轮2-4与从动轮3-3通过履带5连接;主动轮第一端盖2-28、主动轮第二端盖2-32及两个从动轮透盖3-4限制履带5的两侧位移。
该欠驱动履带式车轮机构的工作原理是:
该欠驱动履带式车轮机构只需驱动电机1-1提供动力,便可实现车轮机构行走和越障。驱动电机1-1的动力通过传动锥齿轮1-2和主轴锥齿轮传递到主轴2-3,主轴的动力经主轴太阳轮2-10传递给双联行星齿轮2-8;行星臂2-9支撑双联行星齿轮2-8。
如图2、6和图10所示,在遇到平坦地形时,由于该欠驱动履带式车轮机构本身重力作用,第一摆臂4-1经力传递最终对第二齿圈2-11产生反作用力,双联行星齿轮2-8的动力不会传递到第二齿圈2-11,而是将全部动力经主动轮第一端盖2-28传递到主动轮2-4,主动轮2-4通过履带5驱动车轮机构行驶。
如图2、6和图11所示,当遇到障碍时,由于障碍物对履带5的作用,履带转速减慢,迫使双联行星齿轮2-8的一部分动力经第二齿圈2-11、第一减速器2-1、第二外啮合齿轮2-6和第一外啮合齿轮2-5,最终传递到输出轴2-21;输出轴2-21的动力通过第一传力盘2-23传递到第一摆臂4-1;双联行星齿轮2-8的另一部分动力经主动轮第一端盖2-28传递到主动轮2-4,主动轮2-4带动履带5转动;履带5和第一摆臂4-1最终驱动摆臂组件4转动越障。
如图2、6和图12所示,当越过障碍后,由于障碍物对履带5的作用消失,此时车轮机构整体受力达到一个新的平衡,双联行星齿轮2-8的一部分动力还是传递到第二齿圈2-11上,最终传递到输出轴2-21;输出轴2-21的动力通过第一传力盘2-23传递到第一摆臂4-1,第一摆臂4-1驱动摆臂组件4恢复到平坦地形行驶状态时,车轮机构整体受力达到另一平衡状态;双联行星齿轮2-8的另一部分动力经主动轮第一端盖2-28传递到主动轮2-4,主动轮2-4带动履带5转动,驱动车轮机构行驶。此后,车轮机构在履带5的驱动下行驶。
Claims (2)
1. 一种欠驱动履带式车轮机构,包括驱动组件、主动轮组件、从动轮组件、摆臂组件和履带,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驱动组件驱动主动轮组件;
所述的主动轮组件包括第一减速器、第二减速器、主轴、主动轮、第一外啮合齿轮、第二外啮合齿轮、行星臂、第一行星架、中空轴、第二连接盘、第一齿轮、输出轴、第二行星架、第一传力盘、第二齿轮、主动轮透盖、主动轮第一端盖、主动轮第二端盖、第二传力盘、第二传力盘盖和主轴锥齿轮;所述的第一减速器包括中心轮、第一齿圈和传动行星齿轮;所述的第二减速器包括第二齿圈、双联行星齿轮和主轴太阳轮;所述的第二连接盘固定在驱动组件的电机箱内;所述中空轴的一端与第二连接盘固定,另一端与行星臂铰接;所述主轴的中部通过多个轴承支承在中空轴内;主轴的一端通过轴承支承在电机箱内,另一端通过轴承支承在主动轮第一端盖内;所述的主轴太阳轮和主轴锥齿轮分别固定在主轴两端,主轴锥齿轮与驱动组件的传动锥齿轮啮合;所述的第一齿圈和第二齿圈均与中空轴铰接,中心轮固定在第二齿圈的端面上;三个双联行星齿轮沿圆周均布,且均与行星臂铰接;三个双联行星齿轮一侧的齿轮均与主轴太阳轮啮合,另一侧的齿轮均与第二齿圈啮合;三个传动行星齿轮沿圆周均布,且均铰接在第二行星架上;三个传动行星齿轮的内侧均与中心轮啮合,外侧均与第一齿圈啮合;所述的第一行星架和第二行星架均固定在中空轴上;三个第二外啮合齿轮沿圆周均布,且均铰接在第一行星架的一侧;三个第一外啮合齿轮沿圆周均布,且均铰接在第一行星架的另一侧;所述的输出轴通过轴承支承在中空轴上;所述的第一传力盘固定在输出轴中部,所述的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分别固定在输出轴两端;第一齿轮与驱动组件的第四齿轮啮合,第二齿轮同时与三个第一外啮合齿轮啮合;所述的主动轮通过两个轴承支承在第一齿圈和第二齿圈上;主动轮第一端盖和主动轮第二端盖分别固定在主动轮的两端;所述主动轮第一端盖的内侧端与行星臂固定,外侧端通过轴承支承有第二传力盘;所述的第二传力盘盖固定在第二传力盘外侧;所述的主动轮第二端盖通过轴承支承在输出轴上;第二O型圈托架设置在主动轮第二端盖内,且与输出轴配合连接;第二O型橡胶圈设置在第二O型圈托架上;所述的主动轮透盖与主动轮第二端盖固定,并压紧第二O型橡胶圈;
所述的摆臂组件包括第一摆臂、第二摆臂和密封盖;所述第一摆臂的一端与第一传力盘固定,第二摆臂的一端与第二传力盘固定;所述第一摆臂和第二摆臂的另一端分别与一个密封盖通过螺钉连接;四根支撑杆的两端分别与第一摆臂、第二摆臂固定;
所述的从动轮组件包括支撑轴、从动轮和从动轮透盖;所述支撑轴的两端分别与第一摆臂和第二摆臂固定,摆臂组件的两个密封盖分别设置在支撑轴的两端;所述的从动轮通过轴承支承在支撑轴上;两个从动轮透盖分别固定在从动轮两端;
所述的主动轮与从动轮通过履带连接;所述的主动轮第一端盖、主动轮第二端盖及两个从动轮透盖限制履带的两侧位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欠驱动履带式车轮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驱动组件包括驱动电机、传动锥齿轮、电机箱、编码器、第三齿轮、第一连接盘、电气接头、第三齿轮安装轴、第四齿轮安装轴、第四齿轮和电机箱透盖;所述驱动电机的电机座与电机套端盖固定,电机套端盖固定在电机套上;电机轴延长杆固定在驱动电机的输出轴上,所述的传动锥齿轮固定在电机轴延长杆上;所述的电气接头与第一连接盘固定,第一连接盘与电机箱上端盖固定,电机箱上端盖固定在电机箱顶部;编码器套固定在电机箱内,所述的编码器固定在编码器套内;所述的第三齿轮安装轴通过轴承支承在电机箱内,并通过联轴器与编码器的伸出轴连接;所述的第三齿轮与第三齿轮安装轴通过键连接;所述的第四齿轮安装轴通过轴承支承在电机箱内,第四齿轮与第四齿轮安装轴通过键连接;所述的第四齿轮与第三齿轮啮合;电机箱第一端盖和电机箱第二端盖分别固定在电机箱两侧;第一O型圈托架与电机箱第二端盖的内壁配合连接,第一O型橡胶圈套置在第一O型圈托架上;所述的电机箱透盖与电机箱第二端盖固定,并压紧第一O型橡胶圈。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410406757.0A CN104290830B (zh) | 2014-08-18 | 2014-08-18 | 一种欠驱动履带式车轮机构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410406757.0A CN104290830B (zh) | 2014-08-18 | 2014-08-18 | 一种欠驱动履带式车轮机构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4290830A true CN104290830A (zh) | 2015-01-21 |
CN104290830B CN104290830B (zh) | 2016-08-17 |
Family
ID=5231083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410406757.0A Active CN104290830B (zh) | 2014-08-18 | 2014-08-18 | 一种欠驱动履带式车轮机构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4290830B (zh) |
Cited By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8725616A (zh) * | 2018-06-29 | 2018-11-02 | 北京大圣格尔冶金设备有限公司 | 一种行走内藏式传动机构 |
CN110901779A (zh) * | 2018-09-18 | 2020-03-24 | 北京市热力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一种适用于供热井下作业环境的履带式防水巡检小车 |
CN111379828A (zh) * | 2018-12-29 | 2020-07-07 | 沈阳新松机器人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履带车用模块化驱动组件及履带车 |
CN112550499A (zh) * | 2020-12-02 | 2021-03-26 | 西安理工大学 | 一种四履足式复杂路面适应机器人 |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EP0101604A1 (de) * | 1982-08-25 | 1984-02-29 | Fritz Seeber | Getriebe |
CN2581285Y (zh) * | 2002-12-02 | 2003-10-22 | 煤炭科学研究总院太原分院 | 给料破碎机的履带式行走装置 |
CN1673016A (zh) * | 2005-04-05 | 2005-09-28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 便携式可重构履带机器人 |
CN102358361A (zh) * | 2011-09-26 | 2012-02-22 | 吉林大学 | 多路况自适应履臂复合驱动式仿生机器人 |
CN102476663A (zh) * | 2010-11-29 | 2012-05-30 | 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 | 一种基于差动机构的履腿复合式移动机器人 |
CN102887181A (zh) * | 2012-06-21 | 2013-01-23 | 西安交通大学 | 一种履带机器人摆臂驱动装置 |
-
2014
- 2014-08-18 CN CN201410406757.0A patent/CN104290830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EP0101604A1 (de) * | 1982-08-25 | 1984-02-29 | Fritz Seeber | Getriebe |
CN2581285Y (zh) * | 2002-12-02 | 2003-10-22 | 煤炭科学研究总院太原分院 | 给料破碎机的履带式行走装置 |
CN1673016A (zh) * | 2005-04-05 | 2005-09-28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 便携式可重构履带机器人 |
CN102476663A (zh) * | 2010-11-29 | 2012-05-30 | 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 | 一种基于差动机构的履腿复合式移动机器人 |
CN102358361A (zh) * | 2011-09-26 | 2012-02-22 | 吉林大学 | 多路况自适应履臂复合驱动式仿生机器人 |
CN102887181A (zh) * | 2012-06-21 | 2013-01-23 | 西安交通大学 | 一种履带机器人摆臂驱动装置 |
Cited By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8725616A (zh) * | 2018-06-29 | 2018-11-02 | 北京大圣格尔冶金设备有限公司 | 一种行走内藏式传动机构 |
CN110901779A (zh) * | 2018-09-18 | 2020-03-24 | 北京市热力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一种适用于供热井下作业环境的履带式防水巡检小车 |
CN110901779B (zh) * | 2018-09-18 | 2021-02-19 | 北京市热力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一种适用于供热井下作业环境的履带式防水巡检小车 |
CN111379828A (zh) * | 2018-12-29 | 2020-07-07 | 沈阳新松机器人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履带车用模块化驱动组件及履带车 |
CN112550499A (zh) * | 2020-12-02 | 2021-03-26 | 西安理工大学 | 一种四履足式复杂路面适应机器人 |
CN112550499B (zh) * | 2020-12-02 | 2021-11-16 | 西安理工大学 | 一种四履足式复杂路面适应机器人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4290830B (zh) | 2016-08-17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4290830A (zh) | 一种欠驱动履带式车轮机构 | |
CN103264382B (zh) | 一种具有径向伸缩车轮的轮臂混合式越障机器人 | |
CN203958366U (zh) | 一种欠驱动自适应越障轮系 | |
CN103496409A (zh) | 自主供电式全方位运动球形机器人 | |
CN204124229U (zh) | 步行机器人 | |
CN103010325A (zh) | 可变式机器人行走机构 | |
CN205113555U (zh) | 一种基于麦克纳姆轮的全向平衡车移动结构 | |
CN201217390Y (zh) | 摇杆式四轮机器人 | |
CN103600787B (zh) | 一种万向移动机器人 | |
CN203920969U (zh) | 一种地形自适应的可变形移动机器人 | |
CN103806387A (zh) | 一种可移动隔离栏装置 | |
CN204095948U (zh) | 欠驱动履带式车轮机构 | |
CN103223665B (zh) | 一种实体档案全自动运输机器人 | |
CN102114876B (zh) | 一种轮履式越障机构 | |
CN204124189U (zh) | 一种新型全向移动平台 | |
CN202798322U (zh) | 具有双输出动力源的差速马达 | |
CN202608817U (zh) | 一种带动力的手推车 | |
CN102642572B (zh) | 复式三角连架可变构型履带式越障机构 | |
CN201537917U (zh) | 一种模块化的轮距和轮向可变的双轮驱动移动机器人 | |
CN203727560U (zh) | 六足儿童电动车 | |
CN204488996U (zh) | 行星差动越障式履带机器人 | |
CN204282909U (zh) | 一种移动式旋转载车台 | |
CN114074723A (zh) | 一种基于麦克纳姆轮的轮履式移动机器人 | |
CN202807765U (zh) | 一种锥形滚筒 | |
CN203293183U (zh) | 具有径向伸缩车轮的轮臂混合式越障机器人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E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cordation of patent licensing contract |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50121 Assignee: ZHEJIANG SCI-TECH UNIVERSITY SHANGYU INDUSTRIAL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Co.,Ltd. Assignor: Zhejia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Contract record no.: X2020330000077 Denomination of invention: An underactuated crawler wheel mechanism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60817 License type: Common License Record date: 20201022 |
|
E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cordation of patent licensing contrac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