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282775A - 背板串接型太阳能电池及其模块 - Google Patents

背板串接型太阳能电池及其模块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282775A
CN104282775A CN201410044041.0A CN201410044041A CN104282775A CN 104282775 A CN104282775 A CN 104282775A CN 201410044041 A CN201410044041 A CN 201410044041A CN 104282775 A CN104282775 A CN 10428277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ckboard
solar cell
type solar
bus
series typ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044041.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林昆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eo Solar Power Corp
Original Assignee
Neo Solar Power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eo Solar Power Corp filed Critical Neo Solar Power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428277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282775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31/00Semiconductor devices sensitive to infrared radiation, light,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of shorter wavelength or corpuscular radiation and specially adapted either for the conversion of the energy of such radiation into electrical energy or for the control of electrical energy by such radiat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Details thereof
    • H01L31/02Details
    • H01L31/0224Electrodes
    • H01L31/022408Electrodes for devices characterised by at least one potential jump barrier or surface barrier
    • H01L31/022425Electrodes for devices characterised by at least one potential jump barrier or surface barrier for solar cell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31/00Semiconductor devices sensitive to infrared radiation, light,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of shorter wavelength or corpuscular radiation and specially adapted either for the conversion of the energy of such radiation into electrical energy or for the control of electrical energy by such radiat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Details thereof
    • H01L31/04Semiconductor devices sensitive to infrared radiation, light,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of shorter wavelength or corpuscular radiation and specially adapted either for the conversion of the energy of such radiation into electrical energy or for the control of electrical energy by such radiat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Details thereof adapted as photovoltaic [PV] conversion devices
    • H01L31/042PV modules or arrays of single PV cell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31/00Semiconductor devices sensitive to infrared radiation, light,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of shorter wavelength or corpuscular radiation and specially adapted either for the conversion of the energy of such radiation into electrical energy or for the control of electrical energy by such radiat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Details thereof
    • H01L31/04Semiconductor devices sensitive to infrared radiation, light,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of shorter wavelength or corpuscular radiation and specially adapted either for the conversion of the energy of such radiation into electrical energy or for the control of electrical energy by such radiat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Details thereof adapted as photovoltaic [PV] conversion devices
    • H01L31/042PV modules or arrays of single PV cells
    • H01L31/05Electrical interconnection means between PV cells inside the PV module, e.g. series connection of PV cells
    • H01L31/0504Electrical interconnection means between PV cells inside the PV module, e.g. series connection of PV cel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eries or parallel connection of solar cells in a module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50Photovoltaic [PV] energy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背板串接型太阳能电池模块,包含多个背板串接型太阳能电池与一串接背板。背板串接型太阳能电池各包含一太阳能电池本体、二第一指叉电极组、一第二指叉电极组及多个电路连接垫。太阳能电池本体具有一背光面;第一指叉电极组设于背光面的两侧;第二指叉电极组设于背光面,并位于二第一指叉电极组之间;电路连接垫设置于第一指叉电极组的第一总线与第二指叉电极组的第二总线。串接背板通过上述多个电路连接垫串接多个背板串接型太阳能电池。

Description

背板串接型太阳能电池及其模块
技术领域
本发明关于一种背板串接型太阳能电池及其模块,特别是指一种利用电路连接垫电性链接太阳能电池本体与背板的背板串接型太阳能电池及其模块。
背景技术
在现有的技术中,由于背接触太阳能电池具有光遮蔽率小的优点,相较于一般的太阳能电池而言,受光面积会相对的增加,进而可以有效的提高光电转换所产生的电流。
如图1所示,图1显示现有的太阳能电池的平面示意图。如图所示,一太阳能电池PA100包含一太阳能基板PA1、一第一指叉电极组PA2以及一第二指叉电极组PA3。第一指叉电极组PA2与第二指叉电极组PA3设置于太阳能电池基板PA1的两侧。
第一指叉电极组PA2具有一第一总线PA21与多个第一指状电极PA22,第一总线PA21设置于太阳能基板PA1的一侧,第一指状电极PA22自第一总线PA21朝一第一方向L1延伸出。第二指叉电极组3具有一第二总线PA31与多个第二指状电极PA32,第二总线PA31与第一总线PA21相对地设置于太阳能基板PA1的另一侧,第二指状电极PA32自第二总线PA31朝一与第一方向L1相反的第二方向L2延伸出。其中,第一指状电极PA22与第二指状电极PA32交错地排列。
承上所述,在现有技术中,主要是利用两个指叉电极来设置于太阳能电池基板的两侧,以作为正极端与负极端而用来收集电流,且其收集电流的方式主要是利用指状电极来将所收集到的电流传输并集中到总线;其中,当指状电极的末端收集到电流后,电流需要经过整条的指状电极才能到达总线,然而,在电流的传输过程中,电流传输的路径越长则产生的欧姆功率损失(ohmic power loss=I2R)也愈大。
为了降低欧姆功率损失,指叉电极所使用的材料通常会选择电阻系数较低的导电金属,或者以较厚的金属层来降低阻抗。但由电阻系数低的导电金属(如纯银等)价格往往居高不下,而使用较厚的金属层则会增加材料的使用量,相对的提高了生产成本。由此,本发明发明人认为实有必要开发出一种新的背板串接型太阳能电池及其模块,使其可有效的降低串联太阳能电池时所需要的材料成本。而日本夏普曾提出一种将背接触式太阳能电极直接与印刷电路板上的电极连接与封装的技术,但其缺点在于指状电极相当密集且细化,因此与印刷电路板的电极本身的布线也须与所欲搭配的指状电极相匹配,同时连接时须精准对位以避免短路,如背接触式太阳能电极的电极设计有变化时,印刷电路板的电极的设计也须更动,对位方式也须重新设计。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为一种背板串接型太阳能电池及其模块,其是在二第一指叉电极组之间设置有至少一第二指叉电极组,以有效的缩短电流的传输距离,并在总线上设有电路连接垫,然后再以背板的电路来耦接电路连接垫,使多个太阳能电池之间可以串联。
承上所述,本发明为解决现有技术的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背板串接型太阳能电池,包含一太阳能电池本体、二第一指叉电极组、至少一第二指叉电极组、多个电路连接垫以及一背板。
所述太阳能电池本体具有一背光面;第一指叉电极组相对地设置于背光面的两侧,并且各包含一第一总线与多个自第一总线朝内侧延伸出的第一指状电极;第二指叉电极组设置于背光面,并位于二第一指叉电极组之间,且第二指叉电极组包含一第二总线及多个第二指状电极,第二指状电极自第二总线朝两侧延伸并与第一指状电极交错排列;多个电路连接垫设置于第一总线与第二总线,且设置于第一总线上的电路连接垫电性连结于多个串接电路其中的一个,而设置于第二总线上的电路连接垫电性连结于多个串接电路中的另一个。
由以上叙述可知,相较于现有技术所述的太阳能电池模块,由于在本发明所提供的背板串接型太阳能电池中,二第一指叉电极组之间设置至少一第二指叉电极组,故可使各指叉电极组的指状电极的长度缩短,进而有效的减少电流传输的路径,以降低欧姆功率损失;此外,由于本发明还利用电路连接垫设置在太阳能电池基板的总线上,然后再以背板上的串接电路来串接多个太阳能电池基板,因此,本发明所提供的背板串接型太阳能电池通过多个设置于总线上的电路连接垫来传输太阳能电池基板所产生的电流,只需要让电路连接垫与背板的串接电路对准即可,大幅减少对位错位的问题,且串接电路的宽度、长度与间距的设计可与太阳能电池的电极组不同。
根据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的另一种实施方式是背板串接型太阳能电池以一串接背板串联地连接另一背板串接型太阳能电池,且所述背板串接型太阳能电池通过所述电路连接垫电性链接于所述串接背板,进而使所述背板串接型太阳能电池串联地连接于另一背板串接型太阳能电池。
此外,由于串接电路是设置在串接背板上,因此可以利用涂布或印刷的方式形成电路,有效的减少电路的厚度,进而降低材料的成本。
根据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的另一种实施方式是所述第一总线具有多个第一汇流点,所述第二总线具有多个第二汇流点,所述第一指状电极分别自所述第一汇流点朝内侧延伸出,所述第二指状电极分别自所述第二汇流点朝两侧延伸出。较佳者,至少一个所述第一汇流点设有一所述电路连接垫;另外,在其他实施方式中,至少一个所述第二汇流点设有一所述电路连接垫,也可在至少一个所述第一汇流点与至少一个所述第二汇流点都设有一所述电路连接垫。
根据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的另一种实施方式是太阳能电池本体还包含一钝化层,钝化层设置于背光面上,并位于背光面与第一指叉电极组以及第二指叉电极组之间,且钝化层具有多个接触孔,接触孔内充填有一导电材料,使太阳能电池本体通过导电材料电性连结至第一指叉电极组与第二指叉电极组。
本发明为解决现有技术的问题还提供一种背板串接型太阳能电池模块,包含多个背板串接型太阳能电池与一串接背板。背板串接型太阳能电池各包含一太阳能电池本体、二第一指叉电极组、至少一第二指叉电极组以及多个电路连接垫。太阳能电池本体具有一背光面;第一指叉电极组相对地设置于背光面的两侧,并且各包含一第一总线与多个第一指状电极,第一指状电极自第一总线朝内侧延伸出;第二指叉电极组设置于背光面,并位于二第一指叉电极组之间,且第二指叉电极组包含一第二总线及多个第二指状电极,第二指状电极自第二总线朝两侧延伸并与第一指状电极交错排列;电路连接垫分别设置于第一总线与第二总线。串接背板覆盖于所述背板串接型太阳能电池上,并且包含一基板、多个串接电路、一绝缘层以及多个电路接触层。基板具有多个相邻的电路设置区;多个串接电路设置于所述基板上,且所述串接电路分别跨越所述电路设置区其中的二个;绝缘层覆盖所述串接电路地设置于所述基板上;多个电路接触层,设置于所述串接电路上,并自所述绝缘层露出,且所述电路接触层分别对应地连接于所述电路连接垫,使所述背板串接型太阳能电池通过所述串接背板进行串接。
由以上叙述可知,相较于现有技术所述的太阳能电池模块,由于在本发明所提供的背板串接型太阳能电池模块中,二第一指叉电极组之间设置至少一第二指叉电极组,故可使各指叉电极组的指状电极的长度缩短,进而有效的减少电流传输的路径,降低欧姆功率损失;此外,由于本发明还利用电路连接垫设置在太阳能电池基板的总线上,然后再以背板上的串接电路来串接多个太阳能电池基板;因此,本发明所提供的背板串接型太阳能电池模块可以通过多个设置于总线上的电路连接垫来传输太阳能电池基板所产生的电流,且由于串接电路是设置在背板上,因此可以利用涂布或印刷的方式形成电路,有效的减少电路的厚度,进而降低材料的成本。
根据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的另一种实施方式是电路设置区分别对应于所述背板串接型太阳能电池。
根据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的另一种实施方式是所述第一总线具有多个第一汇流点,所述第二总线具有多个第二汇流点,所述第一指状电极分别自所述第一汇流点朝内侧延伸出,所述第二指状电极分别自所述第二汇流点朝两侧延伸出。较佳者,第一汇流点其中至少一个所述第一汇流点设有一所述电路连接垫;另外,所述第二汇流点其中至少一个所述第二汇流点设有一所述电路连接垫。
本发明所采用的具体实施例,将通过以下的实施例及附图作进一步的说明。
附图说明
图1显示现有的太阳能电池模块的平面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第一较佳实施例所提供的背板串接型太阳能电池剖面示意图;
图3用以显示本发明的第一指叉电极组、第二指叉电极组以及电路连接垫设置于太阳能电池本体的平面示意图;
图4显示本发明所提供的背板平面示意图;
图5显示以背板的电路串联多个背板串接型太阳能电池的平面示意图;
图6显示在本发明的背板串接型太阳能电池中,以层压的方式形成电路连接垫的剖面示意图;以及
图7显示电路连接垫设置多个第二汇流点的示意图。
其中,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符号说明】
PA100                                太阳能电池
PA1                                  太阳能基板
PA2                                  第一指叉电极组
PA21                                 第一总线
PA22                                 第一指状电极
PA3                                  第二指叉电极组
PA31                                 第二总线
PA32                                 第二指状电极
L1                                   第一方向
L2                                   第二方向
100                                  背板串接型太阳能电池模块
1                                    背板串接型太阳能电池
11                                   太阳能电池本体
111                                  背光面
112                                  受光面
113                                  钝化层
1131、1131a                          接触孔
114                                  导电材料
12、12’                              第一指叉电极组
121、121’                            第一总线
1211                                  第一汇流点
122、122’                            第一指状电极
13、13’                              第二指叉电极组
131、131’                            第二总线
1311、1311a、1311b、1311c、1311d      第二汇流点
132、132’                            第二指状电极
14                                    电路连接垫
15                                    密封层
16                                    透明基板
2                                     串接背板
21                                    基板
22a、22b、22c                         串接电路
151、151a、151b、152、152a、152b、电路
152c、152d
23                                    绝缘层
24                                    电路接触层
CZ                                    电路设置区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2至图3,图2为本发明第一较佳实施例所提供的背板串接型太阳能电池模块剖面示意图;图3用以显示本发明的第一指叉电极组、第二指叉电极组以及电路连接垫设置于太阳能电池本体的平面示意图。如图所示,一种背板串接型太阳能电池模块100包含多个背板串接型太阳能电池1以及一串接背板2。为易于理解,各图所示的各组件和各组件之间的比例并非依实际比例绘出。
本发明的背板串接型太阳能电池1包含一太阳能电池本体11、二个第一指叉电极组12、三个第二指叉电极组13、多个电路连接垫14、一密封层15以及一透明基板16。
太阳能电池本体11具有一背光面111与一受光面112。第一指叉电极组12相对地设置于背光面111的两侧,并且各包含一第一总线121与多个第一指状电极122。
承上所述,背光面111上还设有一钝化层113,如图2所示,钝化层113具有多个接触孔1131,且接触孔1131内充填有一导电材料114,使太阳能电池本体11可通过导电材料114分别电性连结至第一指叉电极组12与第二指叉电极组13,即前述第一指叉电极组12或第二指叉电极组13是分别通过接触孔1131内的导电材料114与太阳能电池本体11电性连接。其中,钝化层113的接触孔1131是以雷射钻孔的方式形成;此外,在本实施例中,导电材料114是透过一次印刷方式填入接触孔1131中,并且同时形成第一指叉电极组12与第二指叉电极组13;因此,导电材料114的材质是与第一指叉电极12与第二指叉电极组13的材质相同,且为一体成型,然而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先将一导电材料填入接触孔后,再以相同或不同的导电材料于背光面形成第一指叉电极组与第二指叉电极组。于其他实施例中,于接触孔1131形成后,可进一步以溅镀(Suptter)方式于所述接触孔1131内壁形成一种子层(Seed layer),再透过一次印刷方式将导电材料114填入接触孔1131中,并且同时形成第一指叉电极组12与第二指叉电极组13;也可于种子层形成后,将一导电材料填入接触孔,再以相同或不同的导电材料于背光面形成第一指叉电极组与第二指叉电极组。
请参阅图3,二第一指叉状电极组12分别具有一第一总线121与多个第一指状电极122,其中第一总线121分别具有多个第一汇流点1211,且多个第一指状电极122自第一汇流点1211朝内侧延伸出,即第一总线121的一侧具有多个朝向太阳能电池本体11的另一侧边延伸的第一指状电极122。
继续参阅图3,三个第二指叉电极组13设置于背光面111,并位于二第一指叉电极组12之间,且三个第二指叉电极组13分别包含一第二总线131及多个第二指状电极132,第二总线131各具有多个第二汇流点1311,第二指状电极132自第二汇流点1311朝两侧延伸出,即第二总线131的两侧分别具有多个朝向太阳能电池本体11的两侧边延伸的第二指状电极132;其中,三个第二指叉电极组13所包含的第二指状电极132会与相邻的第二指状电极132或第一指状电极122交错排列,前述第一指状电极122与第二指状电极132的电极长度小于两相邻的第一总线121与第二总线131间的间距,且大于两相邻的第一总线121与第二总线131间的间距的一半。
多个电路连接垫14分别间隔地设置于第一汇流点1211与第二汇流点1311上,且在本实施例中,电路连接垫14为导电材料,如铝胶、银胶或银铝胶等导电材料,但不限于此。
图2所示的密封层15则是设置在太阳能电池本体11的受光面112上,而透明基板16是设置于密封层15上,而此密封层15的材质可以为乙烯醋酸乙烯酯(Ethylene Vinyl Acetate,EVA)、乙烯丙烯酸乙酯共聚物(EEA)、聚乙烯醇缩丁醛(Poly Vinyl Butyral,PVB)、聚烯烃(Polyolefin)、聚氨酯(Polyurethane)、硅氧烷(Silicone)或透明高分子绝缘接着胶材等背板封装材料,但不限于此。
请一并参阅图2至图5,图4显示本发明所提供的串接背板平面示意图;图5显示以串接背板的电路串联多个背板串接型太阳能电池的平面示意图。如图2与图4所示,串接背板2用以串接多个背板串接型太阳能电池1,而串接背板2包含一基板21、多个串接电路22a与22b、一绝缘层23以及多个电路接触层24。
基板21具有多个相邻的电路设置区CZ,串接电路22a、22b设置于基板21上,且串接电路22a、22b分别跨越二个电路设置区CZ;其中,以串接电路22a而言,串接电路22a还可分为三个第一分支电路221a与二个第二分支电路222a,而第一分支电路221a与第二分支电路222a一体成型地连结,在实务运用上是以印刷等方式形成,且由于第一指叉电极组12与第二指叉电极组13之间是以正负的电性交错排列,如图3所示,所述指叉电极组的电性由左至右分别为正、负、正、负、正,因此三个第一分支电路221a则是分别对应于图3的二个第一指叉电极组12的第一总线121与位于中间的第二指叉电极组13的第二总线131,而第二分支电路222a则是分别对应于另一背板串接型太阳能电池的二第二指叉电极组(图未示,相当于第二指叉电极组13);因此,串接电路22a用以将一背板串接型太阳能电池1的同一电性的指叉电极组并联后再串联至另一相邻的背板串接型太阳能电池上的不同电性的指叉电极组,即串接电路22a设置于基板21上,且串接电路22a分别跨越多个电路设置区CZ其中的二个。
在图2中,背板2的绝缘层23设置于串接电路22a上(串接电路22b亦同,在此仅以串接电路22a作说明),且绝缘层23还开设有多个对应于串接电路22a的开孔231。而电路接触层24设置于串接电路22a上,并自绝缘层23的开口231露出,且电路接触层24分别对应地链接于电路连接垫14,使多个背板串接型太阳能电池1通过串接背板2进行串接。
如上所述,基板21在本实施例中由透明材质所构成,因此在图5中,当基板21覆盖于背板串接型太阳能电池1时,仍可透过基板21看见背板串接型太阳能电池1。此外,电路接触层24的尺寸大小是小于或等于电路连接垫14的大小,以避免电路接触层24接触到相对应指叉电极组外的其他指叉电极组而造成短路,例如当电路接触层24对应于第一指叉电极组12时,电路接触层24覆盖范围就要小于或等于电路连接垫14的面积,较佳地,电路接触层24覆盖范围小于电路连接垫14的面积,以避免接触到另一相异电性的第一指叉电极组12或第二指叉电极组13。
请参阅图6,图6显示在本发明的背板串接型太阳能电池模块中,以层压的方式形成电路连接垫的剖面示意图。如图所示,在实际制程中,是先将绝缘层23形成于基板21上,并覆盖住串接电路22a,然后将胶状的电路连接层24通过绝缘层23的开孔231设置于串接电路22a上,最后再将整个背板串接型太阳能电池1设置于串接背板2上,使得电路连接垫14对应地将胶状的电路连接层24层压定型,使背板串接型太阳能电池1紧密地贴合于串接背板2上,且使串接电路22a与第一指叉电极组12彼此电性连结,进而形成背板串接型太阳能电池模块100。
请参阅图7,图7显示电路连接垫设置于多个第二汇流点的示意图。如图所示,一第二指叉电极组13’包含了一第二总线131’与多个第二指状电极132’,第二总线131’具有多个第二汇流点1311a、1311b、1311c、1311d(图中仅标示四个),而电路连接垫14a是设置于第二汇流点1311a、1311b、1311c、1311d上。其中,当电路连接垫14a的覆盖面积较大时,一相邻的第一指叉电极组12’的第一指状电极122’需要缩短以避免接触到电路连接垫14a,进而防止电路连接垫14a接触到相邻的第一指叉电极组12’而造成短路。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二指叉电极组与第一指叉电极组之间也是如此。
此外,如图7所示,第二指叉电极组13’设置在背光面(图未示,相当于前述的背光面111)的钝化层(图未示,相当于前述的钝化层113)上,且钝化层设有多个接触孔1131a,接触孔1131a是以雷射钻孔方式形成的,且接触孔1131a内充填有导电材料,以使第一指叉电极组12’与第二指叉电极组13’分别通过接触孔1131a内的导电材料电性连接至太阳能本体。
综上所述,由于本发明所提供的背板串接型太阳能电池及其模块是在二第一指叉电极第一指叉电极组之间设置至少一第一指叉电极第一指叉电极组,以减少第一指状电极与第二指状电极的长度,并且相对地减少电流传输时的欧姆功率损失;此外,本发明还利用在总线上设置电路连接垫的方式,以背板的电路耦接电路连接垫,使太阳能电池基板所产生的电流可以通过电路连接垫与背板上的电路流出,并可通过一串接背板来串接多个背板串接型太阳能电池;相较于现有技术仅以二指叉电极的指状电极来收集电流,本发明在二第一指叉电极第一指叉电极组之间设置至少一第一指叉电极第一指叉电极组的方式确实可以有效的减少电流传输时的欧姆功率损失,并进而降低材料的成本,与现有技术需将整条焊条(ribbon)焊接于总线的方式相比,透过电路连接垫与背板电路连接的方式可减少焊接时间,简化模块封装制程,提高模块产量,且透过本发明的电路连接垫与串接背板连接的方式可以改善现有印刷电路板与太阳能电池背面电极的对位与印刷问题,大幅提高其错位容忍度。
通过上述的本发明实施例可知,本发明确具产业上的利用价值。但以上的实施例说明,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说明,举凡所属技术领域技术人员当可依据本发明的上述实施例说明而作其它种种的改良及变化。然而这些依据本发明实施例所作的种种改良及变化,当仍属于本发明的发明构思及界定的专利范围内。

Claims (12)

1.一种背板串接型太阳能电池,包含:
一太阳能电池本体,具有一背光面;
二第一指叉电极组,相对地设置于所述背光面的两侧,并且各包含一第一总线与多个第一指状电极,所述第一指状电极自所述第一总线朝内侧延伸出;
至少一第二指叉电极组,设置于所述背光面,并位于所述二第一指叉电极组之间,且所述第二指叉电极组包含一第二总线及多个第二指状电极,所述第二指状电极自所述第二总线朝两侧延伸并与所述第一指状电极交错排列;其特征在于,所述背板串接型太阳能电池还包括多个电路连接垫,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一总线与所述第二总线。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板串接型太阳能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背板串接型太阳能电池以一串接背板串联地连接另一背板串接型太阳能电池,且所述背板串接型太阳能电池通过所述电路连接垫电性链接于所述串接背板,进而使所述背板串接型太阳能电池串联地连接于另一背板串接型太阳能电池。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板串接型太阳能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总线具有多个第一汇流点,所述第二总线具有多个第二汇流点,所述第一指状电极分别自所述第一汇流点朝内侧延伸出,所述第二指状电极分别自所述第二汇流点朝两侧延伸出。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背板串接型太阳能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汇流点其中至少一个设有所述电路连接垫其中之一。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背板串接型太阳能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汇流点其中至少一个设有所述电路连接垫其中之一。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板串接型太阳能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太阳能电池本体还包含一钝化层,所述钝化层设置于所述背光面上,并位于所述背光面与所述第一指叉电极组以及所述第二指叉电极组之间,且所述钝化层具有多个接触孔,所述接触孔内充填有一导电材料,使所述太阳能电池本体通过所述导电材料电性连结至所述第一指叉电极组与所述第二指叉电极组。
7.一种背板串接型太阳能电池模块,其特征在于,包含:
多个背板串接型太阳能电池,包含:
一太阳能电池本体,具有一背光面;
二第一指叉电极组,相对地设置于所述背光面的两侧,并且各包含一第一总线与多个第一指状电极,所述第一指状电极自所述第一总线朝内侧延伸出;
至少一第二指叉电极组,设置于所述背光面,并位于所述二第一指叉电极组之间,且所述第二指叉电极组包含一第二总线及多个第二指状电极,所述第二指状电极自所述第二总线朝两侧延伸并与所述第一指状电极交错排列,而所述二第一指叉电极组与所述第二指叉电极组之间以相异电性交错排列;其中,所述背板串接型太阳能电池还包括多个电路连接垫,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一总线与所述第二总线;以及一串接背板,覆盖于所述背板串接型太阳能电池上,并且包含:
一基板,具有多个相邻的电路设置区;
多个串接电路,设置于所述基板上,且所述串接电路分别跨越所述电路设置区其中的二个;
一绝缘层,覆盖所述串接电路地设置于所述基板上;及
多个电路接触层,设置于所述串接电路上,并自所述绝缘层露出,
其中,所述电路接触层分别对应地连接于所述电路连接垫,使所述背板串接型太阳能电池通过所述串接背板进行串接。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背板串接型太阳能电池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路设置区分别对应于所述背板串接型太阳能电池。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背板串接型太阳能电池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太阳能电池本体还包含一钝化层,所述钝化层设置于所述背光面上,并位于所述背光面与所述第一指叉电极组以及所述第二指叉电极组之间,且所述钝化层具有多个接触孔,所述接触孔内充填有一导电材料,使所述太阳能电池本体通过所述导电材料电性连结至所述第一指叉电极组与所述第二指叉电极组。
10.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背板串接型太阳能电池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总线具有多个第一汇流点,所述第二总线具有多个第二汇流点,所述第一指状电极分别自所述第一汇流点朝内侧延伸出,所述第二指状电极分别自所述第二汇流点朝两侧延伸出。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背板串接型太阳能电池模块,其特征在于,至少一个所述第一汇流点设有一所述电路连接垫。
12.如权利要求10或11所述的背板串接型太阳能电池模块,其特征在于,至少一个所述第二汇流点设有一所述电路连接垫。
CN201410044041.0A 2013-07-03 2014-01-29 背板串接型太阳能电池及其模块 Pending CN104282775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2123887 2013-07-03
TW102123887A TW201503388A (zh) 2013-07-03 2013-07-03 背板串接型太陽能電池及其模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282775A true CN104282775A (zh) 2015-01-14

Family

ID=5225747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044041.0A Pending CN104282775A (zh) 2013-07-03 2014-01-29 背板串接型太阳能电池及其模块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04282775A (zh)
TW (1) TW201503388A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932161A (zh) * 2016-07-13 2016-09-07 苏州协鑫集成科技工业应用研究院有限公司 叠层太阳能电池及其制备方法
CN109713073A (zh) * 2017-10-26 2019-05-03 夏普株式会社 太阳电池组件、布线板及其制造方法
WO2019196256A1 (zh) * 2018-04-12 2019-10-17 北京汉能光伏投资有限公司 一种太阳能电池模组、制备方法及车辆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770647B (zh) * 2020-10-23 2022-07-11 友達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太陽能模組
CN114242810B (zh) 2022-02-24 2022-04-29 广东爱旭科技有限公司 背接触电池的电极结构、电池、组件以及电池系统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00139746A1 (en) * 2007-03-19 2010-06-10 Q-Cells Se Solar cell device, solar cell module, and connector device
CN102097531A (zh) * 2009-11-20 2011-06-15 日立电线株式会社 太阳能电池模块的制造方法及太阳能电池用配线基板
CN102709359A (zh) * 2012-05-08 2012-10-03 常州天合光能有限公司 太阳能电池组件复合式导电背板及其制备和使用方法
CN202948941U (zh) * 2012-11-06 2013-05-22 茂迪股份有限公司 太阳能电池及其模组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00139746A1 (en) * 2007-03-19 2010-06-10 Q-Cells Se Solar cell device, solar cell module, and connector device
CN102097531A (zh) * 2009-11-20 2011-06-15 日立电线株式会社 太阳能电池模块的制造方法及太阳能电池用配线基板
CN102709359A (zh) * 2012-05-08 2012-10-03 常州天合光能有限公司 太阳能电池组件复合式导电背板及其制备和使用方法
CN202948941U (zh) * 2012-11-06 2013-05-22 茂迪股份有限公司 太阳能电池及其模组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932161A (zh) * 2016-07-13 2016-09-07 苏州协鑫集成科技工业应用研究院有限公司 叠层太阳能电池及其制备方法
CN109713073A (zh) * 2017-10-26 2019-05-03 夏普株式会社 太阳电池组件、布线板及其制造方法
WO2019196256A1 (zh) * 2018-04-12 2019-10-17 北京汉能光伏投资有限公司 一种太阳能电池模组、制备方法及车辆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503388A (zh) 2015-01-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282775A (zh) 背板串接型太阳能电池及其模块
US20130247955A1 (en) Solar battery cell and solar battery module
CN103339737A (zh) 太阳能电池和太阳能电池模块
CN103339735A (zh) 太阳能电池及太阳能电池模块
US9184472B2 (en) Battery pack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battery pack with interconnected half contact pads
CN106992224A (zh) 太阳能电池模块及其制造方法
US9443995B2 (en) Solar battery cell and solar battery module
CN104756259A (zh) 太阳能电池以及太阳能电池模块
CN113097325A (zh) 太阳能电池组件
CN109287134A (zh) 太阳能电池板互连系统
CN106784082A (zh) 一种柔性薄膜光伏太阳能电池组件及制作方法
CN116995109A (zh) 一种低温焊接的背接触光伏组件及其制备方法
CN110707167B (zh) 背接触太阳能电池组件生产方法及背接触太阳能电池组件
CN107318269A (zh) 太阳能电池及其制造方法、太阳能电池模块、以及布线板
CN111739969B (zh) 一种光伏模组及其串联方法
CN111223950A (zh) 太阳能板与太阳能电池模块
CN113097327A (zh) 栅线胶膜及太阳能电池组件
CN101483204B (zh) 串并联结构的薄膜太阳电池模块组及其加工方法
WO2018001182A1 (zh) 电池片、电池片组件、电池片矩阵及太阳能电池
CN209785953U (zh) 光伏导电背板、太阳能电池组件
JP2019502263A (ja) 太陽電池を相互接続する方法
CN104508832A (zh) 太阳能电池组件和其制造方法
US20170117420A1 (en) Method for fabricating solar panel module
US20140190549A1 (en) Solar cell and solar module
CN109698247B (zh) 一种柔性薄膜电池组件背面引出电极的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50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