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278342A - 丝线冷却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丝线冷却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278342A
CN104278342A CN201410283473.7A CN201410283473A CN104278342A CN 104278342 A CN104278342 A CN 104278342A CN 201410283473 A CN201410283473 A CN 201410283473A CN 104278342 A CN104278342 A CN 10427834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negative pressure
mentioned
silk thread
spinning cylinder
ga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283473.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桥本欣三
杉山研志
川本和弘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MT Machinery Inc
Original Assignee
TMT Machinery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MT Machinery Inc filed Critical TMT Machinery Inc
Publication of CN10427834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278342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DTEXTILES; PAPER
    • D01NATURAL OR MAN-MADE THREADS OR FIBRES; SPINNING
    • D01DMECHANICAL METHODS OR APPARATUS IN THE MANUFACTURE OF ARTIFICIAL FILAMENTS, THREADS, FIBRES, BRISTLES OR RIBBONS
    • D01D5/00Formation of filaments, threads, or the like
    • D01D5/08Melt spinning methods
    • D01D5/088Cooling filaments, threads or the like, leaving the spinnerettes
    • D01D5/092Cooling filaments, threads or the like, leaving the spinnerettes in shafts or chimney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Textile Engineering (AREA)
  • Spinning Methods And Devices For Manufacturing Artificial Fib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的丝线冷却装置,使利用对多根丝线从其周围喷射气体的方式的丝线冷却装置来不降低丝线品质地冷却各种丝线成为可能。丝线冷却装置(3)具备:多根丝线(Y)沿上下方向通过内部的纺丝筒(23),用来给纺丝筒(23)内提供气体的供给源(21),设置在比纺丝筒(23)靠下方、使纺丝筒(23)内产生负压的负压产生机构(25),控制负压产生机构(25)的控制装置(26)。控制装置(26)与丝线(Y)的种类相对应地控制负压产生机构(25)产生的负压的大小。

Description

丝线冷却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冷却从纺丝梁纺出的丝线的丝线冷却装置。
背景技术
在一般的熔融纺丝方法中,通过对从纺丝梁的喷丝头纺出的熔融聚合物丝线在配置在喷丝头正下方的丝线冷却装置中对丝线喷射冷却用的气体来使聚合物固化。作为上述丝线冷却装置,提出有各种结构的方案。其中,有对通过圆筒状的纺丝筒内的多根丝线从纺丝筒的周围喷射气体进行冷却的方式。
在冷却丝线的情况下,如果不充分冷却构成丝线的多根单纤维的每一根的话,则单纤维中产生冷却不匀。例如,在构成丝线的单纤维粗的情况下,由于每根单纤维的保有热量多,因此为了充分冷却,有必要增大气体的流量。专利文献1中记载的丝线冷却装置在纺丝筒的下方设置有丝线通过其内部的管,在该管的下端设置有产生朝下的气流(负压)的负压产生器。专利文献1记载的丝线冷却装置中,通过用该负压产生器产生负压,从设置在管上的入口开口将气体从管的外部导入到内部,来增大管内部的气体流量。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1-081625号公报
专利文献1中记载的丝线冷却装置通过在纺丝筒下部产生负压来提高从纺丝筒流经纺丝筒下部的气体的流量。这样的结构能够应用于以冷却由粗的单纤维构成的丝线为目的的丝线冷却装置。但是,在使用该装置冷却例如由细的单纤维构成的丝线的情况下,由于负压大、在纺丝筒内流过的气体的流量多,因此有单纤维的丝线晃动变大的倾向。其中,如果丝线晃动量超过允许范围,则由于构成丝线的单纤维彼此间反复接触、分离而互相反复拍打,丝线的品质下降。并且,由于相邻行走的丝线的单纤维彼此间接触,有时会断纱。这样,专利文献1记载的丝线冷却装置在例如冷却由细的单纤维构成的丝线的情况下,存在丝线的品质下降这样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要在对多根丝线从其周围喷射气体的方式的丝线冷却装置中,使丝线品质不下降地冷却各种丝线成为可能。
发明第1方案的丝线冷却装置为冷却从纺丝梁朝下纺出的多根丝线的丝线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上述多根丝线沿上下方向通过其内部的纺丝筒,用来给上述纺丝筒内提供气体的供给源,设置在上述纺丝筒的下方、使上述纺丝筒内产生负压的负压产生单元,以及控制上述负压产生单元的控制单元;上述控制单元控制使上述负压产生单元产生的负压的大小。
本发明中,如果在比纺丝筒靠下的地方用负压产生单元产生负压,则纺丝筒内的气体被朝下吸入。因此在纺丝筒内喷射到丝线上的气体稳定地向下流,因此在纺丝筒内因气体上下分流变成不稳定的涡流而产生的气流紊乱被抑制。由此,能够抑制由气流紊乱引起的不规则的丝线运动产生的丝线在长度方向上的均匀度降低,能够抑制丝线的品质下降。并且,即使增大冷却用的气体的流量,也不容易产生气体向纺丝梁的喷丝头面的方向的流动,因此能够抑制喷丝头面冷却、丝线品质下降这样的问题。
并且,控制单元控制负压产生单元产生的负压的大小。由此,例如通过与丝线的种类相对应地使负压的大小适当,能够用对多根丝线从其周围喷射气体的方式的丝线冷却装置不降低丝线品质地冷却各种丝线。另外,丝线的种类可以列举例如构成丝线的单纤维的粗细、单纤维的数量、单纤维的形状、材质等。
发明第2方案的丝线冷却装置的特征在于,在发明第1方案的丝线冷却装置的基础上,构成上述丝线的单纤维越细,上述控制单元使上述负压产生单元产生的负压的大小越小。
本发明中,构成丝线的单纤维越细,控制单元使负压产生单元产生的负压的大小越小。如果负压产生单元产生的负压大,则纺丝筒内的气体被强力朝下吸引,产生朝下的大的气流。在由粗的单纤维构成的丝线的情况下,为了充分冷却到内部,有必要增大气体的流量。因此,通过增大负压产生单元产生的负压的大小,产生朝下的大的气流,能够冷却由粗的单纤维构成的丝线。另外,如果增大负压产生大的气流,则有丝线晃动变大的倾向。但是,由粗的单纤维构成的丝线由于不容易受气流的影响,丝线晃动量小,因此即使增大负压,丝线的品质也不会下降。
并且,如果负压产生单元产生的负压小,则纺丝筒内的气体被较弱地朝下吸引,产生朝下的小的气流。在由细的单纤维构成的丝线的情况下,能够用小的流量进行冷却。其中,在冷却由细的单纤维构成的丝线的情况下,如果产生大的负压,则由于负压产生的大的气流引起丝线晃动,因此丝线的品质下降。因此,通过减小负压产生单元产生的负压的大小,能够抑制丝线晃动,并且能够冷却由细的单纤维构成的丝线。这样,本发明中能够将由细的单纤维构成的丝线和由粗的单纤维构成的丝线在抑制其品质下降的同时将它们冷却。
发明第3方案的丝线冷却装置在发明第1方案的丝线冷却装置的基础上,构成上述丝线的单纤维的数量越少,上述控制单元使上述负压产生单元产生的负压的大小越小。
本发明中,构成丝线的单纤维的数量越少,控制单元使负压产生单元产生的负压的大小越小。在由根数多的单纤维构成的丝线的情况下,为了冷却需要大的气流。因此,通过增大负压产生单元产生的负压的大小,产生朝下的大的气流,能够冷却由根数多的单纤维构成的丝线。
并且,如果负压产生单元产生的负压小,则纺丝筒内的气体被较弱地朝下吸引,产生朝下的小的气流。由根数少的单纤维构成的丝线的情况下,能够用小的流量进行冷却。因此,通过减小负压产生单元产生的负压的大小来产生朝下的小的气流,能够冷却由根数少的单纤维构成的丝线。这样,本发明中,由于在由根数少的单纤维构成的丝线和由根数多的单纤维构成的丝线中的任一种情况下,都能够产生冷却单纤维所需要并且充足的气流,因此能够改善能量效率。
发明第4方案的丝线冷却装置的特征在于,在发明第1~第3方案中的任一方案的丝线冷却装置的基础上,上述负压产生单元设置在离开上述纺丝筒的下端规定距离的位置上。
本发明中,负压产生单元被设置在离纺丝筒的下端规定距离的位置上。其中,在负压产生单元设置在纺丝筒正下方的情况下,上游侧的朝下的气体的流速因纺丝筒内壁的阻力,中央部快,在内壁面附近变慢,成为不均匀流。另一方面,在将负压产生单元设置在离纺丝筒的下端规定距离的位置上、并且位于纺丝筒内壁的延长线上附近的情况下,利用负压产生单元能够增加纺丝筒内壁附近的朝下的气体的流速。因此,由于能够抑制壁面阻力引起的气体流速的下降,因此能够使纺丝筒内部的气体的朝下的流速从纺丝筒中央部到内壁面附近均匀。
发明第5方案的丝线冷却装置的特征在于,在发明第1~第4方案中的任一方案的丝线冷却装置的基础上,还具备设置在上述纺丝筒下方的延长筒;上述负压产生单元具有遍布上述延长筒的周方向全周设置的送风口,通过从上述送风口沿上述延长筒的内面送入气体来产生负压。
本发明中,负压产生单元通过从遍布延长筒的周方向全周设置的送风口沿延长筒的内面送入气体来产生负压。因此,通过沿延长筒的内面送入的气体沿延长筒的内面朝下流动,延长筒的中央部的气体被卷入而朝下流动。结果,在延长筒的内部产生大的负压,能够使纺丝筒内部的气体的朝下的流速从纺丝筒的中央部到内壁面附近变均匀。由此,能够增加气体的总流量。
发明第6方案的丝线冷却装置的特征在于,在发明第1~第5方案中的任一方案的丝线冷却装置的基础上,还具备用来将气体从上述供给源强制地送入上述纺丝筒内的供给单元;上述控制单元还控制上述供给单元,与上述丝线的种类相对应地控制从上述供给单元送入上述纺丝筒内的气体的流量或流速。
本发明中,控制单元与丝线的种类相对应地控制从供给单元送入纺丝筒内的气体的流量或流速。因此,能够同时调整负压产生单元产生的负压的大小和供给单元提供的气体的流量或流速来冷却丝线。
发明第7方案的丝线冷却装置的特征在于,在发明第1~第6方案中的任一方案的丝线冷却装置的基础上,还具备计测上述纺丝筒内的气体的流量或流速的计测单元;上述控制单元根据上述计测单元计测到的流量或流速控制使上述负压产生单元产生的负压的大小。
本发明中,控制单元根据计测单元计测到的流量或流速来控制负压产生单元产生的负压的大小。因此,能够根据计测到的纺丝筒内的流量或流速使负压产生单元产生的负压的大小最适当。
发明的效果:根据本发明,通过例如与丝线的种类相对应地使负压的大小适当,能够用对多根丝线从其周围喷射气体的方式的丝线冷却装置不降低丝线的品质地冷却各种丝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形态的熔融纺丝装置的大致结构图;
图2为图1的丝线冷却装置的Ⅱ-Ⅱ线剖视图;
图3为冷却箱附近的放大图;
图4为整流体的局部放大立体图;
图5为表示延长筒等的立体图;
图6为图1的局部放大图;
图7为表示控制装置存储的负压大小的信息的图;
图8为变形例的丝线冷却装置的大致结构图。
图中,1-熔融纺丝装置;2-纺丝梁;3-丝线冷却装置;4-给油装置;21-管道(供给源);22-冷却箱;23-纺丝筒;24-延长筒;25-负压产生机构(负压产生单元);26-控制装置(控制单元);28-传感器(计测单元);30-流量调节阀;40-送风口;51-主管道;52-压缩机(供给单元)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说明本发明的实施形态。图1为本实施形态的熔融纺丝装置的大致结构图。以下将各图中所示的方向作为上下方向进行说明。本实施形态的熔融纺丝装置1具备纺丝梁2、丝线冷却装置3、给油装置4等。纺丝梁2具备多个组件壳体11。各组件壳体11中配置有纺丝组件12,聚酯等熔融聚合物通过连接在纺丝梁2的组件壳体11上的未图示的聚合物管道被计量压送到纺丝组件12中。在纺丝组件12的下端部设置有喷丝头13。纺丝组件12过滤、整流熔融聚合物,从形成在喷丝头13上的未图示的多个通孔作为构成丝线Y的多根单纤维纺出到下方。丝线Y为由多根单纤维构成的复丝。另外,纺丝梁2的多个喷丝头13沿与图1的图面正交的方向分2列排列成锯齿状。
丝线冷却装置3的详细情况后述,配置在纺丝梁2的下方,使从纺丝梁2纺出的多根丝线Y冷却并固化。给油装置4配置在丝线冷却装置3的下方,给被丝线冷却装置3冷却后的多根丝线Y付与油剂。被给油装置4付与了油剂的多根丝线Y在被配置在给油装置4下方的未图示的收取装置处理后,连续用未图示的卷绕装置分别卷绕到筒管上。
接着说明丝线冷却装置3的结构。图2为图1的丝线冷却装置3的Ⅱ-Ⅱ线剖视图。如图1及图2所示,丝线冷却装置3具备管道21(供给源)、冷却箱22、多个纺丝筒23、多个延长筒24、多个负压产生机构25(负压产生单元)、控制构成丝线冷却装置3的各部的控制装置26(控制单元)、操作面板27等。本实施形态的丝线冷却装置3为对多根丝线Y从其周围喷射气体(例如空气)进行冷却的CIQ(Circular Inflow Quench,外环型)冷却方式的丝线冷却装置。
管道21为用来给纺丝筒23内提供用来冷却丝线Y的气体的部件。管道21连接在冷却箱22的侧壁及用来将气体送入多个冷却箱22中的主管道51上,在中途部分设置有用来调整气体的流量的流量调节用阀门30。并且,为了将气体强制地送入主管道51,在主管道51上连接有压缩、贮存气体的压缩机52(供给单元)。因此,气体从压缩机52经由主管道51从流量调节用阀门30通过管道21被提供给冷却箱22、纺丝筒23内。图3为冷却箱附近的放大图。如图3所示,在冷却箱22与管道21的连接部,设置有形成了多个孔的冲压板31。用该冲压板31整流从管道21流入冷却箱22内的气流。
如图2所示,在冷却箱22内,多个纺丝筒23分别与多个喷丝头13相对应配置成锯齿状。如图3所示,纺丝筒23具有筒体32、筒状整流体33、以及筒状过滤器34。从管道21流入冷却箱22内的丝线冷却用气体依次通过筒体32、整流体33和过滤器34,对沿上下方向通过纺丝筒23内的丝线行走空间的多根丝线Y从其周围喷射。
筒体32为形成有多个孔(开口)的冲孔板加工成圆筒状构成的筒状部件。从纺丝筒23的外侧流入的气体在通过筒体32之际其流动被均匀化。筒状整流体33配置在筒体32的内侧。图4为整流体的局部放大立体图。如图3、图4所示,整流体33具有沿上下方向隔开间隔配置的多枚环状板35。如图4所示,多枚环状板35由沿上下方向延伸的多个支承部件36支承。另外,整流体33(环状板35)的材质没有特别限制,但如果用金属材料等耐久性高的材料形成,则即使聚合物附着在整流体33上等使整流性能下降,也能够通过取出清扫而反复使用。
通过了外侧的筒体32的气体再通过整流体33的多枚环状板35之间,通过这样朝内(半径方向内侧)被整流。其中,过滤器34中的气体的通过阻力与筒体32中的气体的通过阻力相比小。过滤器34的材质等没有特别限制,能够使用例如金属网过滤器。或者,过滤器34也可以用冲孔板构成。这种情况下,使用开口率比筒体32大的冲孔板。这样,通过除筒体32以外再在其内侧配置气体通过阻力小的过滤器34,流入纺丝筒23内的丝线行走空间中的气体的流动被进一步均匀化。
如上所述,纺丝筒23具有筒体32及配置在其内侧的整流体33。因此,首先从外侧流入纺丝筒23内的气流被筒体32均匀化。而且,气流的方向被位于其内侧的筒状整流体33向内整流。由此,能够均匀地冷却通过纺丝筒23的多根丝线Y,能够抑制丝线粗细不匀等,使丝线品质提高。
如图1所示,多个延长筒24分别设置在多个纺丝筒23的下方。因此,多个延长筒24也与多个纺丝筒23一样配置成锯齿型。多个延长筒24例如用未图示的螺栓固定在冷却箱22上。
图5为表示延长筒24等的立体图。图6为图1的局部放大图。多个负压产生机构25为使纺丝筒23内产生负压的机构,分别设置在多个纺丝筒23下方的多个延长筒24上。并且,负压产生机构25设置在离纺丝筒23的下端规定距离L的位置上。负压产生机构25具有送风口40、鼓风箱41及阀42。送风口40为用来将气体送入延长筒24内的部分,设置在延长筒24上下方向的中间部分上。在延长筒24中,与上侧的延长筒24a的外径相比,下侧的延长筒24b的内径大。并且,延长筒24a插入延长筒24b的内部。这样,通过上侧的延长筒24a和下侧的延长筒24b,送风口40遍布延长筒24周方向的全周连续地设置。鼓风箱41覆盖送风口40地设置,阀42连接在未图示的压缩机上。压缩机通过阀42将气体送入鼓风箱41内。阀42调整从压缩机送来的气体的流量。如果气体从压缩机被送到鼓风箱41,则气体沿延长筒24a的外表面流向下方,气体从送风口40沿延长筒24b的内面被送入延长筒24的内部。通过送入的气体沿延长筒24的内面流向下方,延长筒24中央部的气体被卷入而流向下方,由此在延长筒24的内部产生大的负压。这样一来,负压产生机构25使纺丝筒23的下方、与延长筒24连续的纺丝筒23内产生负压。如果在纺丝筒23的下方产生负压,则在纺丝筒23内喷射到丝线Y上的气体被朝下吸引。并且,如果负压产生机构25产生的负压大,则气体被强劲地朝下吸引,由此,气体通过管道21从纺丝筒23的外部吸入到内部,产生朝下的大的气流。被压缩机送入鼓风箱41内的气体的流量越大,产生越大的负压。
控制装置26控制负压产生机构25产生的负压的大小。具体为,控制装置26通过用阀42控制(改变)压缩机产生的气体的流量来控制负压产生机构25产生的负压的大小。
操作面板27为用来输入被丝线冷却装置3冷却的多根丝线Y的种类的单元。控制装置26例如像图7所示那样预先存储与构成丝线Y的单纤维的大小、数量、形状、材质(聚酯等)相对应产生的负压大小的信息。并且,控制装置26在操作面板27中显示图7所示的信息。操作人员通过根据显示的信息选择冷却条件,能够给丝线冷却装置3指示冷却条件。另外,也可以没有来自操作面板27的指示,而是控制装置26控制冷却条件。
在以上说明过的丝线冷却装置3中,如果增大从管道21向冷却箱22内提供的气体的流量,通过提高纺丝筒23内的压力,喷射到丝线Y上的气体上下分流,在纺丝筒23内产生气流紊乱。由此,存在丝线Y在长度方向上的均匀度大大降低,同时由于朝喷丝头13面往上吹的气流,喷丝头13的温度下降,丝线Y的品质下降这样的问题。
因此,本实施形态具备设置在纺丝筒23的下方、使纺丝筒23内产生负压的负压产生机构25以及控制负压产生机构25的控制装置26。如果在比纺丝筒23靠下的地方被负压产生机构25产生负压,则在纺丝筒23内喷射到丝线Y上的气体被朝下吸入。因此喷射到丝线Y上的气体稳定地向下流动,因此在纺丝筒23内因气体上下分流变成不稳定的涡流而产生的气流紊乱被抑制。由此,能够抑制由气流紊乱引起的不规则的丝线Y的运动产生的丝线Y在长度方向上的均匀度降低而使丝线Y的品质下降。并且,由于气体上下分流(气流紊乱)被抑制,因此能够抑制上下分流了的气体使喷丝头13的温度下降而使丝线Y的品质下降。
并且,控制装置26与丝线Y的种类相对应地控制负压产生机构25产生的负压的大小。由此,利用通过与丝线Y的种类相对应使负压的大小合适来对多根丝线Y从其周围喷射气体的方式的本实施形态的丝线冷却装置3,能够不降低丝线的品质地冷却各种丝线Y。
并且,构成丝线Y的单纤维越细,控制装置26使负压产生机构25产生的负压的大小越小。例如,如图7所示,编号“1”一行的单纤维的粗细0.5dtex与编号“2”一行的单纤维的粗细2dtex中,由于编号“1”一行的单纤维细,因此负压的大小a和b中,大小为a的一方小(a<b)。其中,如上所述,如果负压产生机构25产生的负压大,则由于纺丝筒23内的气体被强力朝下吸引,因此气体从纺丝筒23的外部被吸入到内部,产生朝下的大的气流。在由粗的单纤维构成的丝线Y的情况下,为了充分冷却到内部,有必要增大气体的流量。因此,通过增大负压产生机构25产生的负压的大小,产生朝下的大的气流,能够冷却由粗的单纤维构成的丝线Y。另外,如果增大负压产生大的气流,有丝线晃动变大的倾向,但由粗的单纤维构成的丝线Y由于不容易受气流的影响,丝线晃动量小,因此即使增大负压,丝线Y的品质也不会下降。
并且,如果负压产生机构25产生的负压小,则纺丝筒23内的气体被较弱地朝下吸引,产生朝下的小的气流。在由细的单纤维构成的丝线Y的情况下,能够用小的流量进行冷却。其中,在冷却由细的单纤维构成的丝线Y的情况下,如果产生大的负压,则由于负压产生的大的气流引起丝线晃动,因此丝线Y的品质下降。因此,通过减小负压产生机构25产生的负压的大小,能够控制丝线晃动,并且能够冷却由细的单纤维构成的丝线Y。这样,本实施形态的丝线冷却装置3能够将由细的单纤维构成的丝线Y和由粗的单纤维构成的丝线Y在抑制其品质下降的同时将它们冷却。
并且,构成丝线Y的单纤维数量越少,控制装置26使负压产生机构25产生的负压的大小越小。例如,如图7所示,编号“1”一行的单纤维的数量72f与编号“3”一行的单纤维的数量144f中,由于编号“1”一行的单纤维数量少,因此负压的大小a和c中,大小为a的一方小(a<c)。其中,在由根数多的单纤维构成的丝线Y的情况下,为了冷却需要大的气流。因此,通过增大负压产生机构25产生的负压的大小,产生朝下的大的气流,能够冷却由根数多的单纤维构成的丝线Y。
并且,由根数少的单纤维构成的丝线Y的情况下,能够用小的流量冷却。因此,通过减小负压产生机构25产生的负压的大小来产生朝下的小的气流,能够冷却由根数少的单纤维构成的丝线Y。这样,本实施形态的丝线冷却装置3由于在由根数少的单纤维构成的丝线Y和由根数多的单纤维构成的丝线Y中的任一种情况,都能够产生冷却单纤维所需要并且充足的气流,因此能够改善能量效率。
并且,负压产生机构25被设置在离纺丝筒23的下端规定距离L的位置上。其中,在负压产生机构25设置在纺丝筒23正下方的情况下,上游侧的朝下的气体的流速因纺丝筒23内壁的阻力,中央部快,在内壁面附近变慢,成为不均匀流。另一方面,在将负压产生机构25设置在离纺丝筒23的下端规定距离L的位置上、并且位于纺丝筒23内壁的延长线上的延长筒24上的情况下,利用负压产生机构25能够增加延长筒24及纺丝筒23的内壁附近的朝下的气体的流速。因此,由于能够抑制壁面阻力引起的气体流速的下降,因此能够使纺丝筒23内部气体的朝下的流速从纺丝筒23的中央部到内壁面附近均匀。
并且,负压产生机构25通过从遍布延长筒24的周方向全周设置的送风口40沿延长筒24的内面送入气体来产生负压。因此,通过沿延长筒24的内面送入的气体沿延长筒24的内面朝下流动,延长筒24的中央部的气体被卷入朝下流动,在延长筒24的内部产生大的负压,能够使纺丝筒23内部的气体的朝下的流速从纺丝筒23的中央部到内壁面附近变均匀。由此,也能够增加气体的总流量。
以上说明了本发明的实施形态,但能够应用本发明的形态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形态,能够像以下举例说明的那样在不超出本发明的宗旨的范围内施加适当的变更。
在上述实施形态中,控制装置26与丝线Y的种类相对应地控制负压产生机构25产生的负压的大小。除此以外,控制装置26还可以根据丝线Y的种类控制从压缩机52送入纺丝筒23内的气体的流量。这种情况下,能够同时调整负压产生机构25产生的负压的大小和通过流量调节用阀门30的流量调整从压缩机52送入纺丝筒23内的流量来冷却丝线Y。例如,在冷却由细的复丝构成的丝线Y的情况下,使来自压缩机52的流量比以往的装置小,用负压产生机构25产生负压。由此,由于从管道21喷射到丝线Y上的流量小,因此丝线Y的晃动被进一步抑制,能够用负压产生机构25产生的负压确保冷却丝线Y所需要的流量。
除上述实施形态以外,还可以像图8所示那样丝线冷却装置3具备计测纺丝筒23内的气体的流量或者流速的传感器28(计测单元)。传感器28将计测到的流量或流速输出给控制装置26。控制装置26根据传感器28计测到的流量或流速来控制使负压产生机构25产生的负压的大小。因此,能够根据传感器28计测到的纺丝筒23内的流量或流速使负压产生机构25产生的负压的大小最适当。
在上述实施形态中,一个送风口40遍布延长筒24的周方向的全周地连续设置。但并不局限于此,例如也可以多个送风口遍布延长筒24的周方向全周设置。这种情况下,为了使延长筒24的周方向均匀地产生负压,多个送风口最好等间隔地设置。
在上述实施形态中,丝线冷却装置3具备强制地将气体送入纺丝筒23内的压缩机52。但不局限于此,丝线冷却装置3也可以不具备压缩机52。即使在没有压缩机52的情况下,如果用负压产生机构25产生负压,气体也通过管道21从纺丝筒23的外部被吸入内部,喷射到沿上下方向通过纺丝筒23的多根丝线Y上。由此,能够冷却通过纺丝筒23内的多根丝线Y。

Claims (7)

1.一种丝线冷却装置,冷却从纺丝梁朝下纺出的多根丝线,其特征在于,具备:
上述多根丝线沿上下方向通过其内部的纺丝筒,
用来给上述纺丝筒内提供气体的供给源,
设置在上述纺丝筒的下方、使上述纺丝筒内产生负压的负压产生单元,以及
控制上述负压产生单元的控制单元;
上述控制单元控制使上述负压产生单元产生的负压的大小。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丝线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构成上述丝线的单纤维越细,上述控制单元使上述负压产生单元产生的负压的大小越小。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丝线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构成上述丝线的单纤维的数量越少,上述控制单元使上述负压产生单元产生的负压的大小越小。
4.如权利要求1~3中的任一项所述的丝线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负压产生单元被设置在离开上述纺丝筒的下端规定距离的位置上。
5.如权利要求1~4中的任一项所述的丝线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具备设置在上述纺丝筒下方的延长筒;
上述负压产生单元具有遍布上述延长筒的周方向全周设置的送风口,通过从上述送风口沿上述延长筒的内面送入气体来产生负压。
6.如权利要求1~5中的任一项所述的丝线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具备用来将气体从上述供给源强制地送入上述纺丝筒内的供给单元;
上述控制单元还控制上述供给单元,与上述丝线的种类相对应地控制从上述供给单元送入上述纺丝筒内的气体的流量或流速。
7.如权利要求1~6中的任一项所述的丝线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具备计测上述纺丝筒内的气体的流量或流速的计测单元;
上述控制单元根据上述计测单元计测到的流量或流速控制使上述负压产生单元产生的负压的大小。
CN201410283473.7A 2013-07-08 2014-06-23 丝线冷却装置 Pending CN104278342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3142554A JP2015014071A (ja) 2013-07-08 2013-07-08 糸条冷却装置
JP2013-142554 2013-07-08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278342A true CN104278342A (zh) 2015-01-14

Family

ID=5225366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283473.7A Pending CN104278342A (zh) 2013-07-08 2014-06-23 丝线冷却装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2015014071A (zh)
CN (1) CN104278342A (zh)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367821A (zh) * 2015-07-22 2017-02-01 日本Tmt机械株式会社 丝线冷却装置
CN106930006A (zh) * 2017-03-28 2017-07-07 吴江市昌华纺织厂 一种可循环利用气体的纺粘设备
CN107090602A (zh) * 2016-02-17 2017-08-25 日本Tmt机械株式会社 丝线冷却装置
CN111556910A (zh) * 2018-04-20 2020-08-18 株式会社大赛璐 纺丝装置及纺丝方法
CN113195803A (zh) * 2018-12-21 2021-07-30 三井化学株式会社 熔融纺丝装置及无纺布的制造方法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684566B2 (ja) * 1988-12-28 1994-10-26 東レエンジニアリング株式会社 糸条冷却装置
CN1365404A (zh) * 2000-03-24 2002-08-21 东丽工程株式会社 熔融纺丝卷取装置
CN1659319A (zh) * 2002-06-03 2005-08-24 东丽株式会社 用于生产丝条的装置和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268054B (zh) * 1993-12-03 1996-01-11 Rieter Automatik Gmbh
EP1079008A1 (de) * 1999-08-26 2001-02-28 B a r m a g AG Verfahren und Vorrichtung zum Spinnen eines multifilen Fadens
JP2001336023A (ja) * 2000-03-24 2001-12-07 Toray Eng Co Ltd 紡糸装置及び紡糸方法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684566B2 (ja) * 1988-12-28 1994-10-26 東レエンジニアリング株式会社 糸条冷却装置
CN1365404A (zh) * 2000-03-24 2002-08-21 东丽工程株式会社 熔融纺丝卷取装置
CN1659319A (zh) * 2002-06-03 2005-08-24 东丽株式会社 用于生产丝条的装置和方法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367821A (zh) * 2015-07-22 2017-02-01 日本Tmt机械株式会社 丝线冷却装置
CN107090602A (zh) * 2016-02-17 2017-08-25 日本Tmt机械株式会社 丝线冷却装置
CN107090602B (zh) * 2016-02-17 2020-07-14 日本Tmt机械株式会社 丝线冷却装置
CN106930006A (zh) * 2017-03-28 2017-07-07 吴江市昌华纺织厂 一种可循环利用气体的纺粘设备
CN111556910A (zh) * 2018-04-20 2020-08-18 株式会社大赛璐 纺丝装置及纺丝方法
CN113195803A (zh) * 2018-12-21 2021-07-30 三井化学株式会社 熔融纺丝装置及无纺布的制造方法
CN113195803B (zh) * 2018-12-21 2022-12-09 三井化学株式会社 熔融纺丝装置及无纺布的制造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5014071A (ja) 2015-01-2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278342A (zh) 丝线冷却装置
TW476818B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pinning a multifilament yarn
CN104018262B (zh) 长丝纱的变形方法和变形装置
US7168141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tuffer box crimping a multifilament yarn
CN103403234B (zh) 用于熔融纺丝的设备
CN106544742A (zh) 熔融纺丝装置
CN115584564A (zh) 扁平多孔半消光预取向丝生产工艺及生产设备
JP2002309431A (ja) 紡糸装置
JP2007063690A (ja) 糸条冷却装置
CN103046148B (zh) 一种微细旦锦纶制备用自升压组件
JP2011153391A (ja) 糸条冷却装置および溶融紡糸方法
JP2006241611A (ja) 合成繊維の溶融紡糸装置
US4468921A (en) Air nozzle for producing fancy yarn
CN104562225A (zh) 纺丝组件
CN203174228U (zh) 一种微细旦锦纶制备用自升压组件
JP6171072B1 (ja) 樹脂ファイバの製造方法、これに用いられるノズルヘッド及び製造装置
CN107075735B (zh) 用于熔融纺丝及冷却长丝组的装置和方法
CN209039636U (zh) 丝线冷却装置
JP7053922B2 (ja) 合成糸を溶融紡糸する方法および装置
JP5925657B2 (ja) 溶融紡糸装置
JP2009068154A (ja) 糸条冷却装置
JP2007063689A (ja) 糸条冷却装置
CN209456620U (zh) 纺丝冷却装置
KR100572045B1 (ko) 원통형 카트리지필터 제조를 위한 방사 노즐 조립체
JP2002038328A (ja) 溶融紡糸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50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