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249148B - 一种通道式中间包的压差式预热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通道式中间包的压差式预热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249148B
CN104249148B CN201310270326.1A CN201310270326A CN104249148B CN 104249148 B CN104249148 B CN 104249148B CN 201310270326 A CN201310270326 A CN 201310270326A CN 104249148 B CN104249148 B CN 104249148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teel
tundish
chamber
steel chamber
channe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10270326.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249148A (zh
Inventor
任三兵
樊俊飞
方园
张健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aoshan Iron and Steel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aoshan Iron and Stee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aoshan Iron and Steel Co Ltd filed Critical Baoshan Iron and Steel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310270326.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4249148B/zh
Publication of CN10424914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24914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24914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24914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asting Support Devices, Ladles, And Melt Control Thereby (AREA)

Abstract

一种通道式中间包的压差式预热方法,该中间包包括,中间包本体,其内用耐材进行分隔形成有承钢腔和浇钢腔,耐材下部设有连接承钢腔和浇钢腔的钢水通道,通道高度小于中间包内腔高度的三分之一;浇钢腔底部布置水口;中间包本体上包盖对应承钢腔、浇钢腔处分设第一、第二预热烧嘴,承钢腔侧的中间包包盖上还开有烟气出口;保温罩,罩设于所述中间包本体浇钢腔底部水口,其底部设出口;抽引风机,设置于保温罩底部出口处。其压差式预热方法为,承钢腔预热烧嘴燃气压力P1,浇钢腔预热烧嘴燃气压力P2,抽引风机抽气压力P3,其中,P2/P1=2~4,P2/P3=0.05~0.3。本发明能够在中间包预热过程中达到整个过程中气体的流动,从而使得通道及水口都达到较好的预热效果。

Description

一种通道式中间包的压差式预热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连铸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通道式中间包的压差式预热方法。
背景技术
在连续铸钢技术发展的初期,中间包只是作为钢液的储存和分配器来使用。随着连铸技术的发展和对铸坯质量要求的不断提高,钢液质量对连铸工艺的重要意义渐渐为人们所认识。为了保证连铸工序的顺行和多炉连浇,必须确保钢液有足够的纯净度,要尽可能精确地控制钢液的成分范围,并要在足够长的时间内保持稳定的钢液温度和过热度。因此,作为钢的冶炼过程中的最后一个耐火材料容器,而且是由间歇操作转向连续操作的衔接点,中间包的作用是不可忽视的。它除了稳定注流、实现多炉连浇外,更重要的是起到促进夹杂物的上浮排除和纯洁钢液的重要作用。
中间包是炼钢连铸生产中常用的大型周转件,在使用前需将其内衬烘烤到1100℃左右后才能满足生产工艺要求。中间包烘烤时要保证将浇注料中的水份充分、安全的排出,且保证烘烤过程中涂料不脱落、塞棒不开裂。
近年逐步推广应用的中间包通道式感应加热装置正式一种中间包温度补偿和夹杂物去除的最有效的手段。
传统布置的中间包通道式感应加热装置,感应线圈布置于接收大包钢水的承钢腔和中间包浇铸腔之间,感应线圈沿大包长水口(大包水口受钢器)浇铸方向中心线布置,感应线圈两侧的感应通道和中间包长轴垂直,这种布置要求连铸机大包水口(受钢器)和中间包水口中心线之间中心距必须足够大,以保证足够感应线圈安装空间和足够的左感应通道和感应通道的长度。
日本专利特开平4-224058公开了一种电磁感应加热中间包。该种中间包为一种特殊的电磁感应中间包结构形式,主要由承钢腔和浇钢腔组成,承钢腔和浇钢腔由两根圆孔通道连接起来,在圆孔通道之间布置耐材,中间包出口连接水口。该感应加热中间包结构相对于传统的中间包在预热过程中主要有以下几点不同:
(1)中间包两侧通道距离较长,无法用专用的烘烤器进行烘烤,所以要使其温度达到钢水开浇所要求的温度有一定难度;
(2)中间包水口距离较长,如何通过与中间包内烘烤器共同作用实现预热水口的目的,在目前的专利文献中均没有涉及。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通道式中间包的压差式预热方法,能够在中间包预热过程中达到整个过程中气体的流动,从而使得通道及水口都达到较好的预热效果。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通道式中间包的压差式预热方法,在中间包的本体内用耐材进行分隔形成有承钢腔和浇钢腔,在耐材下部设有连接承钢腔和浇钢腔的钢水通道,钢水通道高度小于中间包内腔高度的三分之一;浇钢腔底部布置水口;中间包本体上包盖对应承钢腔、浇钢腔处分别设置第一、第二预热烧嘴,且,承钢腔侧的中间包包盖上还开有烟气出口;保温罩,罩设于所述中间包本体浇钢腔底部水口,其底部设出口;抽引风机,设置于保温罩底部出口处;预热开始时,将第一、第二预热烧嘴分别点火,承钢腔的第一预热烧嘴的燃气压力为P1,浇钢腔的第二预热烧嘴的燃气压力为P2,抽引风机抽气压力P3,其中,P2/P1=2~4,P2/P3=0.05~0.3;烘烤过程中,保持烟气出口气体流出,如果烟气出口气体为流入时,需调整各烧嘴燃气压力和抽引风机压力;上述烘烤3~4小时后,保温半小时以上后即可投入使用。
浇钢腔预热烧嘴燃气量大于承钢腔预热烧嘴燃气量,从而使得在浇钢腔中烟气量及烟气压力大于承钢腔中烟气量及烟气压力,另外一方面烟气出口布置在承钢腔中间包包盖上,使得中间包承钢腔和浇钢腔大部分烟气从承钢腔排出。
在浇钢腔底部的水口外侧布置保温罩,底部设置抽引风机,由于抽引风机的作用,使得保温罩中的烟气压力远远小于浇钢腔中的烟气压力,从而使得浇钢腔中的一部分烟气必须经过水口内侧壁流出,并通过抽引风机排出。
在中间包承钢腔及浇钢腔分别布置预热烧嘴,通过中间包盖上预热的预热孔对中间包承钢腔及浇钢腔进行加热,中间包盖在承钢腔设置烟气出口,在浇钢腔的中间包包盖于浇钢腔之间保持较好的密封。
布置在中间包承钢腔和预热腔的预热烧嘴流量有差别,布置在浇钢腔烧嘴的燃气流量比布置在承钢腔的燃气流量大。
在中间包水口位置布置抽吸式保温罩,使得保温罩内的气体压力保持负压,从而实现浇钢腔中的烟气流可通过水口内腔流出至排气管中。
本发明的的优点在于:
1)本发明实现了中间包各个腔室中烟气的良好流通,使得通道中的预热温度基本能与两侧腔室的温度保持一致;
2)本发明简单易行,所涉及设备结构简单,方便实施;
3)本发明综合考虑了通道、水口和中间包两个腔室的预热,具有系统性;
4)本发明利用烟气的循环流动来实现整个系统的预热,预热温度不会出现局部的高点,这样有助于保护整个耐材系统的均匀性。
5)本发明基本在密闭的环境中进行,防止出现大气回流从而氧化耐材的现象。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图1,本发明的一种通道式中间包,其包括,中间包本体1,其内用耐材11进行分隔形成有承钢腔101和浇钢腔102,在耐材2下部设有连接承钢腔101和浇钢腔102的钢水通道103,钢水通道103高度小于中间包内腔高度H的三分之一;浇钢腔102底部布置水口6;中间包本体1上包盖12对应承钢腔101、浇钢腔102处分别设置第一、第二预热烧嘴2、3,且,承钢腔101侧的中间包包盖12上还开有烟气出口104;保温罩4,罩设于所述中间包本体1浇钢腔102底部水口6,其底部设出口41;抽引风机5,设置于保温罩4底部出口41处。
预热开始时,将第一、第二预热烧嘴2、3分别点火,承钢腔的第一预热烧嘴2的燃气压力为P1,浇钢腔的第二预热烧嘴3的燃气压力为P2,抽引风机抽气压力P3,其中,P2/P1=2~4,P2/P3=0.05~0.3;烘烤过程中,保持烟气出口104气体流出,如果烟气出口104气体为流入时,需调整各烧嘴燃气压力和抽引风机压力;上述烘烤3~4小时后,保温半小时以上后即可投入使用。
实施例1
中间包承钢腔第一预热烧嘴的燃气耗量为500Nm3/h,浇钢腔第二预热烧嘴烟气耗量为200Nm3/h,承钢腔中间包盖烟气出口为0.2m2,中间包水口保温罩抽引风机的抽气量为150Nm3/h。
实施例2
中间包承钢腔第一预热烧嘴的燃气耗量为800Nm3/h,浇钢腔第二预热烧嘴烟气耗量为300Nm3/h,承钢腔中间包盖烟气出口为0.3m2,中间包水口保温罩抽引风机的抽气量为200Nm3/h。
实施例3
中间包承钢腔第一预热烧嘴的燃气耗量为900Nm3/h,浇钢腔第二预热烧嘴烟气耗量为400Nm3/h,承钢腔中间包盖烟气出口为0.35m2,中间包水口保温罩抽引风机的抽气量为260Nm3/h。
中间包广泛应用与连铸过程的生产过程中,本发明可应用与各种中间包的结构设计中,可以极大程度的减轻开浇过程中钢水下落对中间包包底的冲击压力,从而可以延长中间包的使用寿命,避免出现中间包钢水击穿中间包底的事故出现,保证现场的安全生产,同时节约耐材的使用费用。

Claims (1)

1.一种通道式中间包的预热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通道式中间包的中间包本体内用耐材进行分隔形成有承钢腔和浇钢腔,在耐材下部设有连接承钢腔和浇钢腔的钢水通道,钢水通道高度小于中间包内腔高度的三分之一;浇钢腔底部布置水口;中间包本体上包盖对应承钢腔、浇钢腔处分别设置第一、第二预热烧嘴,且,承钢腔侧的中间包包盖上还开有烟气出口;保温罩,罩设于所述中间包本体浇钢腔底部水口,其底部设出口;抽引风机,设置于保温罩底部出口处;预热开始时,将第一、第二预热烧嘴分别点火,承钢腔的第一预热烧嘴的燃气压力为P1,浇钢腔的第二预热烧嘴的燃气压力为P2,抽引风机抽气压力P3,其中,P2/P1=2~4,P2/P3=0.05~0.3;烘烤过程中,保持烟气出口气体流出,如果烟气出口气体为流入时,需调整各烧嘴燃气压力和抽引风机压力;上述烘烤3~4小时后,保温半小时以上后即可投入使用。
CN201310270326.1A 2013-06-28 2013-06-28 一种通道式中间包的压差式预热方法 Active CN10424914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270326.1A CN104249148B (zh) 2013-06-28 2013-06-28 一种通道式中间包的压差式预热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270326.1A CN104249148B (zh) 2013-06-28 2013-06-28 一种通道式中间包的压差式预热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249148A CN104249148A (zh) 2014-12-31
CN104249148B true CN104249148B (zh) 2017-04-05

Family

ID=5218459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10270326.1A Active CN104249148B (zh) 2013-06-28 2013-06-28 一种通道式中间包的压差式预热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4249148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817365B (zh) * 2018-07-05 2020-05-05 温州大学 一种通道式中间包及其升温预热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1273245A (ja) * 1985-05-28 1986-12-03 Sumitomo Metal Ind Ltd 連続鋳造用タンディッシュの予熱方法
JPH0749141B2 (ja) * 1990-12-26 1995-05-31 新日本製鐵株式会社 誘導加熱タンディッシュ
JP3260606B2 (ja) * 1995-10-30 2002-02-25 川崎製鉄株式会社 連続鋳造用タンディッシュの予熱方法
CN2286437Y (zh) * 1996-08-29 1998-07-22 天津钢管公司 抽吸式中间包水口烘烤装置
JP2000117401A (ja) * 1998-10-13 2000-04-25 Sumitomo Metal Ind Ltd タンディッシュおよび連続鋳造方法
KR20090066839A (ko) * 2007-12-20 2009-06-24 주식회사 포스코 연속 주조용 턴디쉬
CN101704098A (zh) * 2009-11-15 2010-05-12 江阴亚赛冶金设备修造有限公司 中间包通道式感应加热器
CN101905314B (zh) * 2010-04-09 2013-03-20 衡阳华菱连轧管有限公司 烘烤水平连铸中间包的方法及带负压装置的水平连铸中间包
CN102218525A (zh) * 2011-05-25 2011-10-19 浙江大学 连铸中间包高效节能烘烤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249148A (zh) 2014-12-3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086275B (zh) 一种具有喷吹装置的燃气熔分炉及用其进行冶金的方法
CN209383839U (zh) 一种铝制品熔炼回收炉
CN203649365U (zh) 镁合金真空抽吸压铸机定量炉
CN104249148B (zh) 一种通道式中间包的压差式预热方法
CN200974116Y (zh) 连铸中间包浸入式水口高效烘烤装置
CN103100705A (zh) 一种钢包透气砖防堵塞供气系统
CN204770627U (zh) 一种单流通道式感应加热弯管式通道中间包装置
CN206572970U (zh) 水冷封堵装置
CN203156027U (zh) 一种钢包透气砖防堵塞供气系统
CN207952565U (zh) 一种半固态金属浆料的制备装置
CN202107747U (zh) 一种白银炼铜法熔炼炉
CN103344107B (zh) 一次加热分别产出金属和耐火或建筑材料的装置和方法
CN108817365B (zh) 一种通道式中间包及其升温预热方法
CN204301540U (zh) 一种熔铝炉热回收内循环炉体结构
CN206316366U (zh) 一种铝合金熔炼大炉结构
CN203489652U (zh) 一次加热分别产出金属和耐火或建筑材料的装置
CN106270470A (zh) 一种钢包烘烤装置及烘烤方法
CN203018725U (zh) 电渣液态浇注系统
CN103736950B (zh) 一种水平连铸装置及连铸方法
CN203565848U (zh) 烘烤铁水浇注包烤包装置
CN105081303B (zh) 钢包机构火泥防放炮烘烤方法
CN203864113U (zh) 一种海洋蓝玻璃的生产装置
CN104117662A (zh) 镍及镍合金真空熔炼水平连铸封闭式中间包
CN215638801U (zh) 一种螺旋式气熔炉
CN104069669B (zh) 熔液过滤装置和熔液过滤槽的预热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