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3489652U - 一次加热分别产出金属和耐火或建筑材料的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次加热分别产出金属和耐火或建筑材料的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3489652U
CN203489652U CN201320439050.0U CN201320439050U CN203489652U CN 203489652 U CN203489652 U CN 203489652U CN 201320439050 U CN201320439050 U CN 201320439050U CN 203489652 U CN203489652 U CN 20348965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urnace
metal
rotary furnace
gas
stov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Withdrawn - After Issu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20439050.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周海彬
徐霞
周佳慧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320439050.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348965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348965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3489652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Withdrawn - After Issu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Furnace Detail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废料还原金属的装置和方法,具体涉及一次加热分别产出金属和耐火或建筑材料的装置和方法,回转炉出料口与金属渣料分离炉相连,回转炉两端设有密封圈,回转炉密封圈与回转炉外部的金属筒体构成U型凹槽,U型凹槽内设冷却气体喷嘴,冷却气体主管道安装在回转炉外侧,回转炉入料口设溜料管,回转炉入料口外设炉尾密封罩并连接密封通道,密封通道上设有燃煤燃气烧嘴,回转炉与金属渣料分离炉连接处设有分离炉密封圈,炉前墙上设有高压还原气体喷枪,金属渣料分离炉设有若干平火焰烧嘴,由炉顶连接挡火墙,炉后墙设有装置出料口,本实用新型能对金属氧化物矿或者工业氧化物废渣中金属充分回收的同时,并将剩余渣料转变成有用的产品。

Description

一次加热分别产出金属和耐火或建筑材料的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废料还原金属的装置,具体涉及一次加热分别产出金属和耐火或建筑材料的装置。
[背景技术]
无论是金属氧化物矿中金属回收还是工业废渣中金属氧化物金属回收主要包括火法回收和湿法回收两种。其中火法生产包括高炉鼓风炉、反射炉、隧道窑、转底炉+熔分炉、回转窑+矿热炉等方法生产。
鼓风炉高炉熔炼是使用焦炭提供熔化矿料或者废渣所需的热量并且用作还原剂。而且,在加入鼓风炉熔炼之前矿料或者废渣需要用烧结机进行烧结。由于焦炭的成本高,因此导致鼓风炉熔炼的成本高,并且操作环境差,污染严重。而且烧结还消耗大量的能源,环境差,污染严重,且导致整个工艺复杂。
反射炉系热量主要通过炉壁、炉顶反射加热物料,热效率低;而且单炉次周期性操作,效率低下。
隧道窑采用直接还原金属进行结晶,破碎后通过磁选、重选、水洗方式分离金属和渣,但此方法生产的金属夹带20~30%渣料,后道工序又需要花费大量能量熔化金属和渣料,浪费能源,而且重金属污染水源。
转底炉+熔分炉系先烘干预还原,然后通过燃气加热边还原边熔化,最后渣和金属分别引出,此法避免了金属的重复加热,但物料在转底炉先加热到1200℃然后回冷到800~900℃再热装进熔分炉,物料有400℃来回加热,浪费能源和产能;同时由于物料需要密封罐来回运输,既有温度损失的同时,投资大;而且熔分炉和转底炉无法相通,熔分炉的还原性气氛和热量无法为转底炉所用,总热效率低。
回转窑+矿热炉也系先烘干预还原,然后密封罐运输装入矿热炉通电加热到1450~1600℃熔化还原,同样由于回转窑和矿热炉独立布置,物料在回转窑加热温度小于1000℃,装罐输送要损失100℃,然后装入矿热炉后需要用昂贵电对其加热,所以要在矿热炉内用电升温550~700℃,能量配置不合理,而且矿热炉的还原气体和热量不能为回转窑所用。
以上所有工艺共同的最大缺点就是没有将渣料作为资源很好处理利用,也没有考虑高温渣料热量的充分利用;
[发明内容]
为了弥补现有技术中的不足和缺陷,本实用新型旨在通过尽量使用一次环保高热能源,并且在将矿物、工业废渣中金属回收后的渣资源和能源也充分利用起来。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设计一种一次加热分别产出金属和耐火或建筑材料的装置,包括溜料管1、炉尾密封罩2、回转炉密封圈3、回转炉4、金属筒体5、冷却气体主管道6、冷却气体喷嘴7、密封通道8、燃煤燃气烧嘴10、挡火墙11、炉顶12、高压还原气体喷枪19、炉前墙20、平火焰烧嘴21、炉底22、金属渣料分离炉23和分离炉密封圈30,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回转炉4出料口通过密封通道8构成的空腔与金属渣料分离炉23炉腔相连,回转炉4两端入料口和出料口处分别设有回转炉密封圈3,所述的回转炉密封圈3为U型金属骨架,回转炉密封圈3与回转炉4外部的金属筒体5构成U型凹槽,U型凹槽内设有若干冷却气体喷嘴7,若干冷却气体喷嘴7连接冷却气体主管道6,冷却气体主管道6安装在回转炉4外侧,回转炉4入料口处设有溜料管1,回转炉4入料口处回转炉密封圈3外侧设有炉尾密封罩2,回转炉4出料口处回转炉密封圈3外侧连接密封通道8,密封通道8上设有燃煤燃气烧嘴10,所述的金属渣料分离炉23炉腔由炉顶12、炉底22、炉前墙20和炉后墙组成,所述的回转炉4与金属渣料分离炉23连接处设有分离炉密封圈30,所述的炉前墙20上设有高压还原气体喷枪19,所述的金属渣料分离炉23设有若干平火焰烧嘴21,所述的由炉顶12连接挡火墙11,炉后墙设有装置出料口。
本实用新型还具有如下优化结构:
所述的装置还包括散弹枪喷口13、挡渣墙14、配料口15、出气口16、挡料墙17、装置出料口18、平火焰烧嘴21、炉底22、金属渣料分离炉23、物料均化炉24、鼓泡口25、Mo电极26和炉后墙27,所述的密封通道8上设有密封加料口9,所述的金属渣料分离炉23炉腔由炉顶12、炉底22、炉前墙20和挡渣墙14组成,炉顶12上设有散弹枪喷口13,金属渣料分离炉23炉腔通过挡渣墙14底部通道连通物料均化炉24炉腔,物料均化炉24炉腔顶部设有配料口15和出气口16,物料均化炉24炉腔底部设有若干鼓泡口25,物料均化炉24炉腔右部一侧设有挡料墙17,物料均化炉24设有若干平火焰烧嘴21和Mo电极26,炉后墙27上设有装置出料口18,物料均化炉24炉腔连通装置出料口18。
所述的回转炉4横卧安装并设有倾角,回转炉4外部设有旋转的金属筒体5,回转炉4内壁铺耐火材料,上口通过密封通道和烘料工序、余热锅炉、除尘装置连接,并设有溜料管1,回转炉4出料口和金属渣料分离炉23通过密封通道相接,转动的回转炉出料口采用U型框架,U型框架外侧即密封通道一侧覆盖耐火材料,沿筒体一周外侧设固定的冷却气体主管道6,主管道上沿筒体圆周铺设冷却气体喷嘴7,伸入U型槽冷却金属框架,同时在出料口对面安装燃煤燃气烧嘴10;金属渣料分离炉23的一端设有出气口,出气口沿转动筒体一周用耐火材料浇注成密封圈,内预埋有冷却水管和冷却主气管,主气管沿圆周一圈均匀安装气体喷嘴,喷嘴方向向着筒体的圆心,并稍露出耐火材料圈;通过冷却气体吹入转动密封圈和固定密封圈间隙达到密封目的;金属渣料分离炉23设有进料口、出气口、炉顶散弹喷料口、挡火墙、前端墙安装高压还原气体喷枪19、侧墙安装平火焰烧嘴21、金属流出口28、事故处理口29,横向炉底采用U型,纵向炉底熔化区底部平面设有下倾角,分离区底部平面为水平,净化区底部平面设有上倾角,金属分离炉通过虹吸通道和渣料均化炉相通;物料均化炉24炉顶熔化区设投料口,均化区设出气口,侧墙熔化区设有平火焰烧嘴21,均化区设平火焰烧嘴21或者渣层中间安装Mo电极26,炉底纵向横向均采用水平炉底,炉底在熔化区与均化区界面设鼓泡口,在物料出口处也设鼓泡口,均化炉采用虹吸通道和装置出料口18相连,所述的炉罩尾密封2上开设开口。
所述的平火焰烧嘴21可以替换为Mo电极26。
所述的回转炉4转动部分和固定不动的金属渣料分离炉采用气封形式进行衔接。
所述的回转炉密封圈3采用U型金属框架,U型框架外侧即密封通道内壁覆盖由加强筋和倒刺作支撑的耐火材料密封圈。
所述的金属渣料分离炉沿回转炉转动密封圈一周衔接的部分采用预埋冷却水管和冷却气管和倒刺加强的耐火材料浇注密封圈,沿冷却气管均匀布设气体喷嘴,喷嘴向着转动筒体圆心并露出耐火材料表面。
所述燃煤燃气烧嘴10和金属渣料分离炉23的密封通道采用气体方式密封。
所述回转炉4和金属渣料分离炉23相通的密封通道设有配料孔。
所述金属渣料分离炉23的净化区炉顶设有喷料孔,配置密封惰性气体散弹枪喷料口,所述金属渣料分离炉23的分离区炉壁一侧设有金属流出口,所述金属渣料分离炉23的分离区另一侧设有事故流出口。
所述平火焰烧嘴21烧嘴中心喷出富氧气体,燃气由外圈喷出,燃气和富氧气体在出口处充分混合。
所述高压还原气体喷枪19设在炉前墙上,位于密封圈所在端墙渣面上方,喷枪下倾角度和炉底纵向角度一致,所述的高压还原气体喷枪内圈通氧气,外圈通还原气,所述的还原气为通过天然气或煤制气催化裂化产生的含H2和CO气体达70%以上的强还原气。
所述物料均化炉24两侧布有Mo电极,Mo电极插入渣层中,物料均化炉24熔化区和均化区界面炉底设置鼓泡孔,均化区三分之二处炉底设置鼓泡孔。
本实用新型旨在通过尽量使用一次环保高热能源,并且在将矿物、工业废渣中金属回收后的渣资源和能源也充分利用起来,利用该装置对金属氧化物矿或者工业氧化物废渣中金属充分回收的同时,也将剩余渣料转变成有用的产品,从而成本能耗非常低,密封操作环境好,污染少,工艺简单。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金属氧化物矿或工业废渣中金属(Cr、Ni、Fe、Cu等火法回收以及耐火、隔热、阻燃材料或者装潢建筑材料同步生产的系统包括:回转炉、金属渣料分离炉和物料均化炉。
金属渣料分离炉炉顶设挡火墙和散弹喷料口,挡火墙用于保持炉膛内温度均匀,气流稳定,散弹喷枪用于对已经分离出的渣料进一步净化;分离炉炉底横向采用U型炉底,纵向熔化区采用下斜炉底,分离区采用水平炉底,净化区采用上倾炉底。炉端墙设高压还原集束喷枪,喷枪处于设定渣面稍上并以炉底同样角度下斜;侧墙安装平火焰富氧燃气枪;在分离区一侧设有金属液流出口,另一侧设有事故处理口。
金属渣料分离炉和渣料均化炉通过虹吸通道衔接。
渣料均化炉分加料熔化区和渣料均化区,熔化区炉顶设密封加料口,均化区炉顶设出气口;炉底采用水平炉底,炉底高度要稍高于设定金属液面;熔化区侧墙安装富氧平火焰烧嘴;熔化区和均化区界面以及均化区后端炉底设鼓泡孔;均化区液面中部侧墙设Mo电极,加热均化物料。
平火焰烧嘴设计要求外圈输送燃气,内孔输送富氧,在出口处充分混合。
均化炉通过虹吸通道和下道工序(浮法线、水冷对辊线、发泡线、拉丝线等相接。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功能分区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的俯视图
图4为回转炉剖面图
图5为回转炉密封圈和分离炉密封圈剖面图
图6为金属渣料分离炉纵向剖面图
图7为A-A面剖面图
图8为物料均化炉剖面图
图中1溜料管、2炉尾密封罩、3回转炉密封圈、4回转炉、5金属筒体、6冷却气体主管道、7冷却气体喷嘴、8密封通道、9密封加料口、10燃煤燃气烧嘴、11挡火墙、12炉顶、13散弹枪喷口、14挡渣墙、15配料口、16出气口、17挡料墙、18出料口、19高压还原气体喷枪、20炉前墙、21平火焰烧嘴、22炉底、23金属渣料分离炉、24物料均化炉、25鼓泡口、26Mo电极、27炉后墙、28金属流出口、29事故处理口、30分离炉密封圈、31加强筋、32倒刺、33冷却气主管道、34气体喷嘴、35水冷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者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术语“上”、“下”“顶”“底”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而不是要求本实用新型必须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下面结合附图详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金属氧化物矿或工业废渣中金属Cr、Ni、Fe、Cu等火法回收以及耐火、隔热、阻燃材料或者装潢建筑材料同步生产的系统。
根据本实用新型装置如图1、2、3所示设有回转炉4、气封密封圈3、金属渣料分离炉23、渣料均化炉24,共分5个功能区,物料烘干焙烧初还原区回转炉C1、熔化还原区分离炉C2、还原分离区分离炉C3、渣料净化区分离炉C4、配料熔化区均化炉C5、物料均化区均化炉C6。
根据本实用新型装置如图1、2、3、4所示为回转炉,所为回转炉为以一定角度横卧放置并以一定速度转动的金属圆筒,上端设有静止的物料流入溜管1和密封罩2;回转炉4内腔壁用耐火砖覆盖,下端如图1、2、5所示为U型金属骨架为基础的耐火材料密封圈,密封圈一周设有静止的冷却气体主管6,主管道沿圆周均匀安装气体喷嘴7,喷嘴插入U型凹槽,通过高压气体对转动密封圈凹槽金属筒体强制冷却。
如图1、2、6所示,回转炉和金属渣料通过耐火材料浇注或耐火砖堆砌的密封通道8,回转炉下料口即为分离炉入料口,而分离炉入料口即分离炉出气口,实现了物料和热量的对流,而且实现了连续均匀加料,流水线作业,而分离炉内的热量和还原气氛又被回转炉充分利用。
如图5所示,金属渣料分离炉和回转炉密封圈对应的静止的密封圈同样采用耐火浇注料浇注,其中预埋了气冷主管道33、喷嘴34和水冷管道35,在主冷却气管33沿转动筒体一周均匀布设气体喷嘴34,对着筒体圆心并稍露出耐火材料面,通气对衔接间隙进行气体密封的同时,冷却周边的密封圈。
如图2、5所示,金属渣料分离炉设挡火墙11和散弹喷枪口13,挡火墙很好保护好分离炉炉膛的热量不会很快被回转炉吸走,稳定住了炉膛温度,同时也很好保护好了炉膛的还原气氛;位于渣料净化区的散弹枪喷口13可以将渣料净化剂强行均匀打入渣料,使渣料达到很好的净化效果。
如图6、7所示,金属渣料分离炉炉底采用U型炉底,防止耐火砖在金属液体高比重情况下浮起。炉底纵向C2熔化区采用下斜式炉底,便于物料纵向移动;C3分离区采用水平炉底,便于金属渣料分离;纵向C4净化区采用上斜炉底,目的在于进一步使金属和渣料分离,金属液体流回金属熔池,同时渣料得到很好调质。同时要求在规律性放出一定量金属液面后设定的金属液面高度必须保证覆盖整个分离炉液面,这样就可以保证新入炉物料浮动在金属液面上,便于物料的平铺。
如图1所示,在前端墙20处安装高压还原气体喷枪19,喷枪高度以稍高于设定渣面为好,喷枪向下以炉底下倾角度一致;喷枪在给刚入炉物料加热熔化的同时,推动物料向分离区流动;在分离炉和均化炉熔化区侧墙均水平布置平火焰烧嘴21,用于熔化、加热物料。
如图2所示,挡渣墙17很好将金属渣料分离炉23和物料均化炉24隔离开,他们通过虹吸通道进行物料流动;金属渣料分离炉属于还原气氛炉,而渣料均化炉属于氧化气氛炉,通过虹吸通道相通可以做到各自独立操作,互不干扰的同时,又能很好的连续生产。
如图7所示,分离炉23一侧设有金属液体流出口28;另一侧设有事故处理口29,事故处理口下端和弧形炉底最低持平。
如图2、8所示,均化炉熔化区炉顶设有密封投料口15,用于将渣料所缺的对应产品所需要的物料投入炉内,对渣料成分进行调整;均化区炉顶设有出气口16,将炉内的气体通过密封通道引入烘烤工序对熔化区所需的物料进行烘烤和升温。
如图2、3、8所示,在均化区熔池深度靠池底三分之一处安装Mo电极,用于对溶液控温和均化。
如图2、3、8所示,均化炉炉底采用平炉底,便于溶液的移动和均化;炉底在熔化区和均化区设鼓泡口,对溶液池形成气体墙,阻挡熔化区物料过快进入均化区;在均化区靠后墙27三分之一处炉底设鼓泡口,使炉底溶液上下交换,温度达到均匀的同时,物料的各成分也很好的均化化。
如图1、2、3、8所示,在均化炉后面配置浮法玻璃或大理石等生产线,均化炉和下道工序通过虹吸通道相通。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变化、修改、替换、变形,本实用新型的范围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实施例1:
某矿含Fe2O370%,TiO215%,SiO222%,首先配料,按还原煤8~20份、矿70~90份、助溶剂5~10份,造球干燥后通过溜管1将物料装入回转炉,通过4~7小时回转,物料被加热到1100~1380℃,经过烘烤、焙烧、还原等物理化学反应,金属铁的还原率达到90%以上,然后半熔融物料落入渣料金属分离炉23,再通过端墙20处安装的集束还原枪19喷入通过天然气催化裂化产生的含H2和CO气体达70%的强还原气体强制还原,使还原率进一步提高到95~99%,并通过高压气体推动浮在金属液体上的物料向前运动,从而被进一步加热,物料温度达到1450~1600℃而熔化,从而实现了渣和金属的分离;金属铁水通过流出口28流入钢包进行铸铁或热送冶炼。
如果需要,可以在区域C4区域顶端设置的散弹枪喷口13喷入强还原剂,使渣料中的金属Fe含量进一步降低。
剩余渣料通过设置在区域C3或C4的虹吸通道排除分离炉23,进行水淬形成工业废渣。
由于剩余废渣中TiO2含量被提高到45%,实际上已经成为非常好的钛白粉矿,而且由于渣中的Fe含量为微量,比现在钛白粉所使用的钛铁矿要更合适现有钛白粉的生产工艺。
由于分离炉23侧墙所安装的平火焰烧嘴所喷出的为富氧还原性气氛的火焰,同时集束还原枪19喷入为强还原气氛的气体,因此整个分离炉内充满还原气氛的气体,这些气体通过和回转炉相通的通道进入回转炉,再通过燃煤或燃气喷枪10,喷入氧化性气氛的气体,使分离炉溢出的还原气体得到充分燃烧加热回转炉内的物料。
实施例2
某红土镍矿含Ni1.8%,含Fe20%,MgO12%,SiO220%,H2O34%,首先使用回转炉4的余热将物料烘烤至含水量为8~15%,再配料,按还原煤8~25份、烘干矿70~90份、助溶剂5~12份充分混合造球,再通过溜管1将物料装入回转炉,通过4~7小时回转,物料被加热到1100~1380℃,经过烘烤、焙烧、还原等物理化学反应,金属铁的还原率达到90%以上,然后半熔融物料落入渣料金属分离炉23,再通过端墙20处安装的集束还原枪19喷入通过天然气催化裂化产生的含H2和CO气体达70%的强还原气体强制还原,使还原率进一步提高到95~99%,并通过高压气体推动浮在金属液体上的物料向前运动,从而被进一步加热,物料温度达到1450~1600℃而熔化,从而实现了渣和金属的分离;金属镍铁水通过流出口28流入钢包进行铸铁或热送冶炼。
金属已经被分离出的渣仍然含有1~3%的Fe,直接影响渣的使用,通过C4区炉顶设置的散弹枪,打入强还原剂,使渣料中的Fe含量小于1%;然后渣料通过虹吸通道进入物料均化炉24。
通过C5区炉顶配料口配入5~15份锂辉石,2~10份助溶剂,通过富氧平火焰烧嘴喷入氧化气氛火焰加热融化物料;然后通过第一道鼓泡口,使物料得到充分的熔化、加热、搅拌,达到充分混合、温度均匀的物料进入物料均化区C6;进入均化区C6的物料得到很好的均化和均温,并通过Mo电极26使物料处于后道工序所需要的恒定温度,并在后道鼓泡口的调整下使物料的温度进一步均匀,再通过虹吸通道进入对辊成型机压制成微晶玻璃板,作为建筑装潢材料使用。
由于分离炉23侧墙所安装的平火焰烧嘴所喷出的为富氧还原性气氛的火焰,同时集束还原枪19喷入为强还原气氛的气体,因此整个分离炉内充满还原气氛的气体,这些气体通过和回转炉相通的通道进入回转炉,再通过燃煤或燃气喷枪10,喷入氧化性气氛的气体,使分离炉溢出的还原气体得到充分燃烧加热回转炉内的物料。
物料均化炉的热气通过C6炉顶的出气口将余热引入烘干机将通过C5区炉顶加入的物料进行烘干和预热。

Claims (10)

1.一种一次加热分别产出金属和耐火或建筑材料的装置,包括溜料管(1)、炉尾密封罩(2)、回转炉密封圈(3)、回转炉(4)、金属筒体(5)、冷却气体主管道(6)、冷却气体喷嘴(7)、密封通道(8)、燃煤燃气烧嘴(10)、挡火墙(11)、炉顶(12)、高压还原气体喷枪(19)、炉前墙(20)、平火焰烧嘴(21)、炉底(22)、金属渣料分离炉(23)和分离炉密封圈(30),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回转炉(4)出料口通过密封通道(8)构成的空腔与金属渣料分离炉(23)炉腔相连,回转炉(4)两端入料口和出料口处分别设有回转炉密封圈(3),所述的回转炉密封圈(3)为U型金属骨架,回转炉密封圈(3)与回转炉(4)外部的金属筒体(5)构成U型凹槽,U型凹槽内设有若干冷却气体喷嘴(7),若干冷却气体喷嘴(7)连接冷却气体主管道(6),冷却气体主管道(6)安装在回转炉(4)外侧,回转炉(4)入料口处设有溜料管(1),回转炉(4)入料口处回转炉密封圈(3)外侧设有炉尾密封罩(2),回转炉(4)出料口处回转炉密封圈(3)外侧连接密封通道(8),密封通道(8)上设有燃煤燃气烧嘴(10),所述的金属渣料分离炉(23)炉腔由炉顶(12)、炉底(22)、炉前墙(20)和炉后墙组成,所述的回转炉(4)与金属渣料分离炉(23)连接处设有分离炉密封圈(30),所述的炉前墙(20)上设有高压还原气体喷枪(19),所述的金属渣料分离炉(23)设有若干平火焰烧嘴(21),所述的由炉顶(12)连接挡火墙(11),炉后墙设有装置出料口。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一次加热分别产出金属和耐火或建筑材料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装置还包括散弹枪喷口(13)、挡渣墙(14)、配料口(15)、出气口(16)、挡料墙(17)、装置出料口(18)、平火焰烧嘴(21)、炉底(22)、金属渣料分离炉(23)、物料均化炉(24)、鼓泡口(25)、Mo电极(26)和炉后墙(27),所述的密封通道(8)上设有密封加料口(9),所述的金属渣料分离炉(23)炉腔由炉顶(12)、炉底(22)、炉前墙(20)和挡渣墙(14)组成,炉顶(12)上设有散弹枪喷口(13),金属渣料分离炉(23)炉腔通过挡渣墙(14)底部通道连通物料均化炉(24)炉腔,物料均化炉(24)炉腔顶部设有配料口(15)和出气口(16),物料均化炉(24)炉腔底部设有若干鼓泡口(25),物料均化炉(24)炉腔右部一侧设有挡料墙(17),物料均化炉(24)设有若干平火焰烧嘴(21)和Mo电极(26),炉后墙(27)上设有装置出料口(18),物料均化炉(24)炉腔连通装置出料口(18)。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次加热分别产出金属和耐火或建筑材料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回转炉(4)横卧安装并设有倾角,回转炉(4)外部设有旋转的金属筒体(5),回转炉(4)内壁铺耐火材料,上口通过密封通道和烘料工序、余热锅炉、除尘装置连接,并设有溜料管(1),回转炉(4)出料口和金属渣料分离炉(23)通过密封通道相接,转动的回转炉出料口采用U型框架,U型框架外侧即密封通道一侧覆盖耐火材料,沿筒体一周外侧设固定的冷却气体主管道(6),主管道上沿筒体圆周铺设冷却气体喷嘴(7),伸入U型槽冷却金属框架,同时在出料口对面安装燃煤燃气烧嘴(10);金属渣料分离炉(23)的一端设有出气口,出气口沿转动筒体一周用耐火材料浇注成密封圈,内预埋有冷却水管和冷却主气管,主气管沿圆周一圈均匀安装气体喷嘴,喷嘴方向向着筒体的圆心,并稍露出耐火材料圈;通过冷却气体吹入转动密封圈和固定密封圈间隙达到密封目的;金属渣料分离炉(23)设有进料口、出气口、炉顶散弹喷料口、挡火墙、前端墙安装高压还原气体喷枪(19)、侧墙安装平火焰烧嘴(21)、金属流出口(28)、事故处理口(29),横向炉底采用U型,纵向炉底熔化区底部平面设有下倾角,分离区底部平面为水平,净化区底部平面设有上倾角,金属分离炉通过虹吸通道和渣料均化炉相通;物料均化炉(24)炉顶熔化区设投料口,均化区设出气口,侧墙熔化区设有平火焰烧嘴(21),均化区设平火焰烧嘴(21)或者渣层中间安装Mo电极(26),炉底纵向横向均采用水平炉底,炉底在熔化区与均化区界面设鼓泡口,在物料出口处也设鼓泡口,均化炉采用虹吸通道和装置出料口(18)相连,所述的炉罩尾密封(2)上开设开口。
4.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次加热分别产出金属和耐火或建筑材料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平火焰烧嘴(21)可以替换为Mo电极(26)。
5.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次加热分别产出金属和耐火或建筑材料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回转炉(4)转动部分和固定不动的金属渣料分离炉采用气封形式进行衔接。
6.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次加热分别产出金属和耐火或建筑材料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回转炉密封圈(3)采用U型金属框架,U型框架外侧即密封通道内壁覆盖由加强筋和倒刺作支撑的耐火材料密封圈。
7.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次加热分别产出金属和耐火或建筑材料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金属渣料分离炉沿回转炉转动密封圈一周衔接的部分采用预埋冷却水管和冷却气管和倒刺加强的耐火材料浇注密封圈,沿冷却气管均匀布设气体喷嘴,喷嘴向着转动筒体圆心并露出耐火材料表面。
8.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次加热分别产出金属和耐火或建筑材料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燃煤燃气烧嘴(10)和金属渣料分离炉(23)的密封通道采用气体方式密封。
9.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次加热分别产出金属和耐火或建筑材料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回转炉(4)和金属渣料分离炉(23)相通的密封通道设有配料孔。
10.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次加热分别产出金属和耐火或建筑材料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渣料分离炉(23)的净化区炉顶设有喷料孔,配置密封惰性气体散弹枪喷料口,所述金属渣料分离炉(23)的分离区炉壁一侧设有金属流出口,所述金属渣料分离炉(23)的分离区另一侧设有事故流出口,所述高压还原气体喷枪(19)设在炉前墙上,位于密封圈所在端墙渣面上方,喷枪下倾角度和炉底纵向角度一致,所述的高压还原气体喷枪内圈通氧气,外圈通还原气,所述物料均化炉(24)两侧布有Mo电极,Mo电极插入渣层中,物料均化炉(24)熔化区和均化区界面炉底设置鼓泡孔,均化区三分之二处炉底设置鼓泡孔。
CN201320439050.0U 2013-05-17 2013-07-22 一次加热分别产出金属和耐火或建筑材料的装置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348965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20439050.0U CN203489652U (zh) 2013-05-17 2013-07-22 一次加热分别产出金属和耐火或建筑材料的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20272740.1 2013-05-17
CN201320272740 2013-05-17
CN201320439050.0U CN203489652U (zh) 2013-05-17 2013-07-22 一次加热分别产出金属和耐火或建筑材料的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3489652U true CN203489652U (zh) 2014-03-19

Family

ID=5026047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20439050.0U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3489652U (zh) 2013-05-17 2013-07-22 一次加热分别产出金属和耐火或建筑材料的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3489652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344107A (zh) * 2013-05-17 2013-10-09 周海彬 一次加热分别产出金属和耐火或建筑材料的装置和方法
CN106823474A (zh) * 2017-02-07 2017-06-13 重庆科技学院 一种血液分流器的使用方法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344107A (zh) * 2013-05-17 2013-10-09 周海彬 一次加热分别产出金属和耐火或建筑材料的装置和方法
CN103344107B (zh) * 2013-05-17 2014-11-26 周海彬 一次加热分别产出金属和耐火或建筑材料的装置和方法
CN106823474A (zh) * 2017-02-07 2017-06-13 重庆科技学院 一种血液分流器的使用方法
CN106823474B (zh) * 2017-02-07 2023-01-24 重庆科技学院 一种血液分流器的使用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011014B (zh) 连续炼铅装置及连续炼铅工艺
CN104073655B (zh) 连续侧吹炼锡工艺
CN208472140U (zh) 一种用废钢炼钢的炼钢设备
CN106086275B (zh) 一种具有喷吹装置的燃气熔分炉及用其进行冶金的方法
CN108866270A (zh) 一种炼钢设备
CN201621949U (zh) 外热式燃煤还原回转窑
CN103344107B (zh) 一次加热分别产出金属和耐火或建筑材料的装置和方法
CN104073653A (zh) 连续侧吹炼锡装置
CN203846088U (zh) 一种同步处理多种重金属废料的富氧侧吹炉
CN203489652U (zh) 一次加热分别产出金属和耐火或建筑材料的装置
CN101922861A (zh) 冶炼熔炉
CN106996695A (zh) 一种冶金炉
CN208472142U (zh) 一种炼钢设备
CN102012160A (zh) 冶炼熔炉
CN108624739A (zh) 一种用废钢炼钢的炼钢设备和冶炼方法
CN201417073Y (zh) 天然气热风炉气净化冲天炉
CN204918643U (zh) 熔分炉
CN205090798U (zh) 改进型侧吹熔池熔炼炉
CN203960305U (zh) 连续侧吹炼锡装置
CN203964657U (zh) 一种冶炼铁合金的专用感应炉
CN206724695U (zh) 一种燃气燃烧与电弧联合加热熔炼炉
WO2020151771A1 (zh) 一种节能环保再生铅多室金属熔炼炉及处理方法
CN104215064B (zh) 用于铁矿粉直接还原的直形隧道窑
CN104178593B (zh) 铁矿粉直接还原方法和设备
CN108439407A (zh) 一种氧热法生产电石的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40319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141126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40319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141126

RGAV Abandon patent right to avoid re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