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241937A - 切换模块以及连接器 - Google Patents

切换模块以及连接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241937A
CN104241937A CN201310239593.2A CN201310239593A CN104241937A CN 104241937 A CN104241937 A CN 104241937A CN 201310239593 A CN201310239593 A CN 201310239593A CN 104241937 A CN104241937 A CN 10424193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ntenna
connector
conductor
signal
control circui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10239593.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241937B (zh
Inventor
叶俊宏
林浩妃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rcadyan Technology Corp
Original Assignee
Arcadyan Technology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rcadyan Technology Corp filed Critical Arcadyan Technology Corp
Priority to CN201310239593.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4241937B/zh
Publication of CN10424193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24193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24193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241937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Variable-Direction Aerials And Aerial Arrays (AREA)

Abstract

一种连接器包含一第一腔体、一第二腔体、以及一挠性导体。该第一腔体包括一外壳导体以及一信号导体。该外壳导体的内侧形成一容置空间并接地。该信号导体设置于该容置空间内。该第二腔体固定于该第一腔体的一侧。该挠性导体具有一连接端、一抵接端、以及一弧状结构,其中该连接端电连接于一控制电路,该抵接端抵接于该外壳导体,该弧状结构设置于该第二腔体内并具有一特定形状与一挠性,且当该信号导体连接一第一天线时,该特定形状产生形变以使该抵接端与该外壳导体断开,从而使该控制电路使能该第一天线。

Description

切换模块以及连接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关于一种切换模块,特别是关于一种用于连接器的切换模块。
背景技术
随着无线通讯产品的普及,许多无线通讯装置都有内建天线,并装设在装置的主电路附近。这些天线受限于有限的设置空间与电路的干扰等,导致收发信号的效果不良,故部分产品会预留外接天线的连接端,通过外接天线来改善上述问题。
当外接天线未连接于无线通讯装置时,内建天线会与装置内的射频电路连接,但是当外接天线与上述预留的连接端连接时,需要有一个机制来切断原本内建天线的信号连接,以转换成与外接天线的信号连接。因此,需要具有信号切换功能的连接器,例如:台湾实用新型专利号M326213、M369534、M390528、以及台湾专利公开号201121168A1等所揭露的现有技术。
但是,这些专利都需要通过极为复杂的机构设计来实践,制造过程繁复且提高了制造成本。本发明则希望通过更简单的机构设计,再搭配简单的逻辑控制电路来达成更简便地切换信号的功效。
本案申请人鉴于现有技术中的不足,经过悉心试验与研究,并一本锲而不舍的精神,终构思出本案“切换模块以及连接器”,能够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以下为本案的简要说明。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提出一种连接器,通过简单结构来搭配控制电路,来快速并简便地切换不同天线的信号。
根据上述构想,本发明提供一种连接器,其包含一第一腔体、一第二腔体、以及一挠性导体。该第一腔体包括一外壳导体以及一信号导体。该外壳导体的内侧形成一容置空间并接地。该信号导体设置于该容置空间内。该第二腔体固定于该第一腔体的一侧。该挠性连接体具有一连接端、一抵接端、以及一弧状结构,其中该连接端电连接于一控制电路,该抵接端抵接于该外壳导体,该弧状结构设置于该第二腔体内并具有一特定形状与一挠性,且当该信号导体连接一第一天线时,该特定形状产生形变以使该抵接端与该外壳导体断开,从而使该控制电路使能该第一天线。
根据上述构想,本发明提供一种切换模块,其使用于一无线传输接收单元(WTRU),其中该WTRU具一射频电路、一内部天线及一接地,该切换模块包括一开关装置以及一控制电路。该开关装置具一第一天线端、一第二天线端、一第一端、一第二端、一第三端及一第四端,其中该第一天线端用于连接该内部天线、该第一端连接于该射频电路、该第二天线端用于与一外部天线连接、且该第四端连接于该接地。该控制电路电连接于该开关装置,当该第三端连接于该第四端时,使该第一端连接于该第一天线端及该第二端中的一个、并当该第三端与该第四端断开时,使该第一端连接于该第一天线端及该第二端中的另一个。
根据上述构想,本发明提供一种连接器,其使用于一切换模块,其中该切换模块具一第一天线端、一第一端、一第二端、以及一第三端,该连接器包括一连接器本体、一第二天线端、一第四端、以及一挠性导体。该第二天线端与该第四端都设于该连接器本体内。该挠性导体具一第一导体端以及一第二导体端。该第一导体端电连接于该第三端。当该第二导体端连接于该第四端时,使该第一端连接于该第一天线端及该第二端中的一个、并当该第二导体端与该第四端断开时,使该第一端连接于该第一天线端及该第二端中的另一个。
本发明提供了一连接器以及一切换模块,该连接器的结构简单并可用来触发该切换模块的切换,以使内部天线切换为外接天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优选实施例无线传送接收装置(WTRU)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优选实施例信号切换器切换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优选实施例的连接器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优选实施例外接天线耦接于连接器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另一优选实施例连接器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另一优选实施例连接器耦接于外接天线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一优选实施例用于WTRU的切换模块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优选实施例用于切换模块的连接器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文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详细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和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任意相互组合。
本发明可由以下的实施例说明而得到充分了解,使得熟悉本技术的技术人员可以据此完成,然而本案的实施并非可由下列实施例而被限制其实施型形态,本技术领域人员依据已揭露的实施例的精神推演出其他实施例,该等实施例均应属于本发明的范围。
请参阅图1,其为本发明优选实施例无线传送接收装置10的示意图。无线传送接收装置(WTRU)10包含一连接器101、一信号切换器102、以及一控制电路103。无线传送接收装置10还包含一内部天线2a以及一射频电路105。较佳地,该连接器101可作为例如机械式开关106,其用以连接一外接天线(未显示)。较佳地,该信号切换器102可作为例如电子式开关107。
连接器101具有接点1与接点2,接点1经由天线信号线7s(较佳为一同轴电缆)连接于信号切换器102的接点7,接点2则接地,当该外部天线未耦接该连接器101时,接点2与接点3两者处于连接状态。控制电路103具有接点3、接点4以及接点5。
控制电路103还包含提升电路1031与反相器1032。提升电路1031电连接于该接点4,且反相器1032电连接于提升电路1031与接点5之间。在图1中,当该外部天线未耦接于该连接器101时,由于接点2与接点3连接且接到地,所以接点4是处于相对低电位的,接点5是处于相对高电位的。控制电路103经由接点4与接点5连接于信号切换器102。信号切换器102可为例如数字切换器,具有接点6、接点7以及接点8以供切换。接点6连接于射频电路105,接点8连接于内部天线2a。
在图1中,由于接点4是处于相对低电位的,接点5是处于相对高电位的,所以藉此,控制电路103产生的控制信号SCTRL,使信号切换器102将接点6与接点8相连接,进一步使内部天线2a与射频电路105连接。因此,内部天线2a得以运作来收发射频信号。
请参阅图2,其为本发明优选实施例信号切换器102切换的示意图。在图2中,当连接器101耦接至一外接天线1a的时候,例如以插入的方式或是利用旋入的方式耦接,以使接点1电连接于外接天线1a,且接点2与接点3断开,连接器101的结构与切换方式在后续说明。在此状态下,由于接点3与地断开,控制电路103会通过提升电路1031而使接点4处于相对高电位,且使接点5处于相对低电位,所以控制电路103的控制信号SCTRL产生改变,使信号切换器102将接点6与接点7相连接,进一步使外接天线1a与射频电路105连接。因此,外接天线1a得以运作或被使能来收发射频信号。
本发明优选实施例中的切换动作,并非只由连接器101进行,而是由连接器101配合信号切换器102来进行。信号切换器102包含至少一接点(第一信号端)7、接点(第二信号端)8以及接点(第三信号端)6。信号切换器102可通过例如接点4与接点5(控制信号端)电连接于该控制电路103,接点7连接于连接器101的一信号导体(未显示),接点8连接于内部天线2a,且接点6连接于射频电路105。
以下将说明本发明连接器101的实施形态。
请参见图3,其为本发明优选实施例的连接器101的示意图。在图3中,连接器101可做为一射频切换连接器或一同轴连接器,用以连接外接天线1a,其中连接器101的形状可为具有弯折的一圆柱状。连接器101包含一第一腔体109、一第二腔体110、以及一挠性导体117。该第一腔体109包括一外壳导体111以及一信号导体112。外壳导体111的内侧形成一容置空间113且外壳导体111接地。该信号导体112具有一接点9h以及一接点9s,接点9h可为图2中的接点1并作为信号接入点,接点9s用以连接到信号切换器102的接点7,从而与该外接天线1a(显示于图4中)电连接。
在容置空间113内配置有信号导体112。容置空间113内可再配置一第一绝缘体114,该第一绝缘体114可用来包覆该信号导体112并用以隔绝该信号导体112以及该外壳导体111。该第一腔体109具有一第一接头部115以及一第二接头部116,该第一接头部115用于耦接该外接天线1a,该第二接头部116与一电路板108垂直地耦接。该第一接头部115以及该第二接头部116沿着该第一腔体109形成一弯折结构,该弯折结构具有一直角,且该第二腔体110固定于该弯折结构的一凹部121。
在图3中,该第二腔体110固定于该第一腔体109的一侧,并具有一开口利于该外接天线1a的耦接。该挠性连接体117具有一连接端119、一抵接端120、以及一弧状结构118,其中该外接天线1a的接头1ah的表面材质为一绝缘材料,或该挠性连接体117与该接头1ah接触的区域包覆一绝缘材料,用以隔绝该接头1ah(显示于图4中)与该挠性导体117。该连接端119电连接于该控制电路103,更具体地说,该连接端119具有一接点9c,该接点9c用来与该端点3连接以产生控制信号SCTRL,控制信号SCTRL可控制该控制电路103。该抵接端120抵接于该外壳导体111并露出该第二腔体110外,该弧状结构118设置于该第二腔体110内并具有一特定形状与一挠性,且当该信号导体112连接于该外接天线1a时,该特定形状产生形变以使该抵接端120与该外壳导体111断开,从而使该控制电路103使能该外接天线1a。
请参阅图4,其为本发明优选实施例外接天线1a耦接于连接器101的示意图。更具体地说,在一较佳实施例中,该外壳导体111外侧与该第一接头部115相对应的区域还具有一螺纹部(未显示),该外接天线1a的一接头1ah具有一螺纹结构(未显示)可以与该螺纹部紧密卡合,当该外接天线1a使用该螺纹结构来与该螺纹部紧密卡合时。该接头1ah的插入或旋入使该弧状结构118受到该接头1ah的挤压而往一第一方向1d产生形变而撑开一间距D1,从而使该抵接部120与该外壳导体111断开。
由于当该连接器101未耦接于该第一天线1a时,该抵接部120是与该外壳导体111接触的,而该外壳导体111是接地,也就是相当于0电位,外壳导体111亦会与电路板108的地连接。当该连接器101耦接于该第一天线1a而使该抵接端120与该外壳导体111断开时,在图2中的接点9c、接点3以及接点4受到提升电路1031的影响,使得控制信号SCTRL的状态从低电位的状态被提升至高电位的状态,从而可控制该信号切换器102,使在该接点6与该接点8之间的导通路径被切换至在该接点6与该接点7之间的导通路径。
这样一来,与射频电路105合作的天线便可从内部天线2a被切换为外接天线1a。当该外接天线1a拔除时,则该弧状结构118恢复原来的形状,以使该抵接端120重新与外壳导体111接触,使图2中的控制信号SCTRL的电位从高电位被转变至低电位,从而可控制该信号切换器102,使在该接点6与该接点7之间的导通路径被切换至在该接点6与该接点8之间的导通路径。这样一来,与射频电路105合作的天线便可从外接天线1a被切换为内部天线2a。
下列表1示意性地说明,当射频电路105耦接于内部天线2a时,各接点的状态。
表1
请同时参阅图1与表1,接点4与接点5的信号控制切换器102的切换,当接点4与接点5的状态分别为低电位与高电位时,信号切换器102的接点6与接点8电连接。在另一实施例中,当接点4与接点5的状态分别为高电位与低电位时,信号切换器102的接点6与接点8电连接。在另一实施例中,可以只使用判定接点4具有高电位或低电位来控制信号切换器102的切换,其可依照设计需求而定。
下列表2示意性地说明,当射频电路105耦接外接天线1a时,各接点的状态。
表2
请同时参阅图2与表2,当抵接部120与外壳导体111断开时,接点3因浮接而使接点3的电位被提升电路1031提升至高电位,接点4与接点5的状态分别为高电位与低电位,信号切换器102的接点6与接点7电连接。在另一实施例中,当接点4与接点5的状态分别为低电位与高电位时,信号切换器102的接点6与接点7电连接。在另一实施例中,可以只使用判定接点4具有高电位或低电位来控制信号切换器102的切换,其可依照设计需求而定。
在参考图2的另一较佳实施例中,连接器101的接点2与接点3的导通亦可使与射频电路105合作的天线从内部天线2a被切换为外接天线1a,这是依照设计需求而定的。例如连接器101的结构可设计成可达成常开(normalopen)的结构,也就是在外接天线1a未与连接器101耦接时,接点2与接点3是断开的;当外接天线1a与连接器101耦接时,则该接点2与接点3连接,而使与射频电路105合作的天线从内部天线2a被切换为外接天线1a。在另一较佳实施例中,连接器101的结构亦可设计成常闭(normal close)的结构,例如本发明连接器101的结构,当外接天线1a与连接器101耦接时,接点2与接点3断开而使与射频电路105合作的天线从内部天线2a被切换为外接天线1a。
在参考图3与图4的另一较佳实施例中,该第二腔体110可不需要,第一腔体109与该挠性导体117为各自独立的两组件,其组装步骤是先将该第一腔体109耦接于该电路板108上,例如将该第一腔体109焊接于该电路板108上,然后将该挠性导体117的连接端119焊接于该电路板108的适当位置,并对该挠性连接体117的弧状结构118做一适当的形变以使该挠性导体117的抵接部120能够接触该外壳导体111,在此较佳实施例中,该挠性导体117可先固定于电路板108上来进行组装。而当第二腔体110被配置来将该挠性导体117固定于该第一腔体109的一侧时,则该第一腔体109与该第二腔体110可作为一模块配置在电路板108上。在此实施例中,该挠性导体117的弧状结构118可包覆一层绝缘体(未显示)以隔绝接头1ah和该弧状结构118,这样可防止当接头1ah插入或旋入时该弧状结构118直接接地,而导致连接器101的机械式切换功能失效。接头1ah具有一内表面与一外表面(未显示),在一实施例中,该内表面与该外表面可由导电材质形成。在另一实施例中,该内表面由导电材质形成,而该外表面由绝缘材质形成。外接天线1a插入或旋入的深度到第一接头部115的螺纹部的深度与外接天线1a的螺纹结构的深度有关,在设计上使该接头部1ah在插入或旋入时不碰触到抵接端120为原则,以免连接器101的机械式切换功能失效。
请参阅图5,其为本发明另一较佳实施例连接器20的示意图。该连接器包含一第一腔体201、一第二腔体202、以及一挠性导体203。该第一腔体201可为一柱状而没有弯折,该第二腔体202固定于该第一腔体201的一侧,并具有一开口204以利于外接天线1a的耦接。该第一腔体201包含一外壳导体205以及一信号导体206,该外壳导体205接地并垂直地固定在该电路板22上。该信号导体206通过接点2s电连接到接点7。该挠性导体203包含接点2c、接点2b、以及弧状结构207。该弧状结构207可通过接点2c与接点2b而被固定,接点2c连接至接点3,用以控制该控制电路103。
该弧状结构207具有一挠性,当该连接器20未与该外接天线1a耦接时,该弧状结构207保持与该外壳导体205接触;当该连接器20耦接该外接天线1a时,则该弧状结构207与该外壳导体205断开,以使能该外接天线1a。
请参阅图6,其为本发明另一较佳实施例连接器20耦接于外接天线1a的示意图。当该连接器20耦接于该外接天线1a时,该挠性导体203的弧状结构207受到该接头1ah的挤压而往一第二方向2d产生形变而撑开一间距D2,从而使该弧状结构207与该外壳导体205断开,同样地,在图2中的接点2c、接点3、以及接点4的电位因浮接而会被提升电路1031提升至高电位的状态,而使该信号切换器102选择用于使能外接天线1a的导通路径。在一较佳实施例中,该外接天线1a的接头1ah具有一外表面与一内表面(未显示),该外表面的材质为一绝缘材质,或该挠性导体203与该外表面接触的区域包覆一绝缘材质,其用以隔绝该挠性导体203与该外壳导体205,以防止该连接器20的机械式切换功能失效。接头1ah的内表面则与该外壳导体205接触,以使该外接天线1a与该外壳导体205共同接至地。
同样地,当该外接天线1a从该连接器20移除时,该挠性导体203恢复其形状而使该弧状结构207再度与该外壳导体205接触,使接点2c、图1中的接点2和接点4的状态再度形成低电位的状态,而使该信号切换器102切换至内部天线2a来使用。
请参阅图7,其为本发明一较佳实施例用于WTRU30的切换模块301的示意图。该WTRU30具一射频电路307、一内部天线4a及一接地端GND。该切换模块301包括一开关装置302以及一控制电路303。该开关装置302具一第一天线端PA1、一第二天线端PA2、一第一端P1、一第二端P2、一第三端P3及一第四端P4,其中该第一天线端PA1用于连接该内部天线4a,该第一端P1连接于该射频电路307,该第二天线端PA2用于与外部天线3a连接,该第四端P4连接于该接地端GND。
在图7中,该控制电路303电连接于该开关装置302,当该第三端P3连接于该第四端P4时,使该第一端P1连接于该第一天线端PA1及该第二端P2中的一个,并当该第三端P3与该第四端P4断开时,使该第一端P1连接于该第一天线端PA1及该第二端P2中的另一个。
在图7中,该第二天线端PA2通过该控制电路303与该第二端P2耦接。该开关装置302包含一信号切换器304与一连接器305,该连接器305包含一外壳导体306。该信号切换器304具有该第一天线端PA1、该第一端P1、以及该第二端P2,该连接器305具有该第二天线端PA2以及该第四端P4。该控制电路303还包含一提升电路3031与一反相器3032,其中该提升电路3031电连接于该信号切换器304,且该反相器3032电连接在该提升电路3031与该信号切换器304之间。
当该外接天线3a连接于该连接器305时,该外接天线3a与该第二天线端PA2连接,该外壳导体306与该第三端P3断开,并通过该提升电路3031改变该控制电路303的输出电位来控制该信号切换器304的切换,以使该外接天线3a与该射频电路307电连接。当该外接天线3a不与该连接器305相连接时,该外接天线3a与该第二天线端PA2断开,且该外壳导体306与该第三端P3相连接,使该控制电路303的输出电位改变来控制该信号切换器304的切换,从而使该内部天线4a与该射频电路307电连接。
请参阅图8,其为本发明较佳实施例用于切换模块41的连接器40的示意图。该切换模块具有一第一天线端TA1、一第一端T1、一第二端T2、以及一第三端T3。该连接器40包括一连接器本体401、一第二天线端TA2、一第四端T4、以及一挠性导体402。该第二天线端TA2与该第四端T4都设置在该连接器本体401内。该挠性导体402具有一第一导体端CT1以及一第二导体端CT2,该第一导体端CT1电连接于该第三端T3。当该第二导体端CT2连接于该第四端T4时,该切换模块41使该第一端T1连接于该第一天线端TA1及该第二端T2中的一个。并当该第二导体端CT2与该第四端T4断开时,该切换模块41使该第一端T1连接于该第一天线端TA1及该第二端T2中的另一个。
在图8中,该切换模块41通过该第二端T2连接于该连接器40的该第二天线端TA2、以及通过该第一端连接一射频电路。该连接器40通过该第二天线端TA2连接一外接天线5a。当该外接天线5a连接于该连接器40时,该连接器40的该第二导体端CT2与该第四端T4断开,以使该切换模块41切换,从而使该第一端T1与该第二端T2电连接。当该外接天线5a不与该连接器40相连接时,该连接器40的该第二导体端CT2与该第四端T4连接,以使该切换模块41切换,从而使该第一端T1与该第一天线端TA1电连接。
在图8中,该切换模块包含一开关装置410以及一控制电路411。该开关装置410具有该第一天线端TA1、该第一端T1、该第二端T2,该第四端T4连接于该接地端GND。该控制电路411电连接于该开关装置410,当该第二导体端CT2连接于该第四端T4时,该控制电路411使该第一端T1连接于该第一天线端TA1及该第二端T2中的一个、并当该第二导体端CT2与该第四端T4断开时,使该第一端T1连接于该第一天线端TA1及该第二端T2中的另一个。
实施例:
1.一种连接器,其包含一第一腔体、一第二腔体、以及一挠性导体。该第一腔体包括一外壳导体以及一信号导体。该外壳导体的内侧形成一容置空间并接地。该信号导体设置于该容置空间内。该第二腔体固定于该第一腔体的一侧。该挠性导体具有一连接端、一抵接端、以及一弧状结构,其中该连接端电连接于一控制电路,该抵接端抵接于该外壳导体,该弧状结构设置于该第二腔体内并具有一特定形状与一挠性,且当该信号导体连接一第一天线时,该第一天线的一接头与该外第一腔体的该外壳导体接合,该接头使得该特定形状产生形变以使该抵接端与该外壳导体断开,从而使该控制电路使能该第一天线。
2.如实施例1所述的连接器,其中该第一腔体还包含一第一绝缘体,设置于该容置空间内以隔绝该信号导体与该外壳导体,该第二腔体还包括一第二绝缘体,其包覆该挠性导体与该天线接头接触的部分以隔绝其挠性导体与该外壳导体。该第一绝缘体包覆该信号导体,该第二绝缘体包覆该弧状结构。该第一腔体具有一第一接头部以及一第二接头部,该第一接头部耦接该第一天线,该第二接头部与一电路板垂直地耦接。该第一接头部以及该第二接头部沿着该第一腔体形成一弯折结构,该弯折结构具有一直角,且该第二腔体固定于该弯折结构的一凹部。该控制电路控制一信号切换器的切换,当该信号导体未连接该第一天线时,该信号切换器导通一第二天线与一射频电路,当该信号导体连接该第一天线时,该信号切换器导通该第一天线与该射频电路,其中该第一天线为一外接天线,该第二天线为一内置天线。
3.如实施例1~2所述的连接器,其中该第一腔体为一柱状且无弯折。该第一天线具有一信号接入端,该信号导体具有一第一端与一第二端,该第一端连接于该信号馈入端,且该第二端连接于一信号切换器。该外壳导体外侧与该连接器的一第一接头部相对应的区域还具有一螺纹部,该第一天线具有一接头,该接头具有一螺纹结构以与该螺纹部紧密卡合,当该第一天线通过该螺纹结构与该螺纹部紧密卡合时,该接头的插入或旋入使该弧状结构受到该接头的挤压而往一第一方向形变而撑开一间距,从而使该抵接端与该外壳导体断开。
4.如实施例1~3所述的连接器,其中该控制电路连接于一信号切换器,该信号切换器连接于该连接器、一第二天线以及一射频电路。该控制电路还包含一提升电路与一反相器,该提升电路电连接于该信号切换器,且该反相器连接于该控制电路与该信号切换器之间。当该第一天线通过该信号导体连接于该连接器时,该外壳导体与该控制电路断开,并通过该提升电路改变该控制电路的电位来控制该信号切换器的切换,以使该第一天线与该射频电路电连接。当该第一天线不与该连接器相连接时,则该外壳导体与该控制电路相连接,使该控制电路的电位改变来控制该信号切换器的切换,从而使该第二天线与该射频电路电连接。
5.如实施例1~4项所述的连接器,其中该控制电路连接于一信号切换器,该信号切换器连接于该连接器、一第二天线以及一射频电路。该信号切换器包含至少一控制信号端、一第一信号端、一第二信号端以及一第三信号端,该控制信号端连接于该控制电路,该第一信号端连接于该连接器的该信号导体,该第二信号端连接于该第二天线,该第三信号端连接于一射频电路。当该第一天线通过该信号导体连接于该连接器时,该连接器的该外壳导体与该控制电路电断开,使该控制电路的电位被改变来控制该信号切换器的切换,从而使该第一信号端与该第三信号端电连接。当该第一天线不与该连接器相连接时,则该连接器的该外壳导体与该控制电路电连接,使该控制电路的电位改变来控制该信号切换器的切换,从而使该第二信号端与该第三信号端电连接。
6.一种切换模块,其使用于一无线传输接收单元(WTRU),其中该WTRU具一射频电路、一内部天线及一接地端,该切换模块包括一开关装置以及一控制电路。该开关装置具一第一天线端、一第二天线端、一第一端、一第二端、一第三端、及一第四端,其中该第一天线端用于连接该内部天线、该第一端连接于该射频电路、该第二天线端用于与一外部天线连接、且该第四端连接于该接地端。该控制电路电连接于该开关装置,当该第三端连接于该第四端时,使该第一端连接于该第一天线端及该第二端中的一个、并当该第三端与该第四端断开时,使该第一端连接于该第一天线端及该第二端中的另一个。
7.如实施例6所述的切换模块,其中该第二天线端通过该控制电路与该第二端耦接。该开关装置包含一信号切换器与一连接器,该连接器包含一外壳导体。该信号切换器具有该第一天线端、该第一端、以及该第二端,该连接器具有该第二天线端以及该第四端。该控制电路还包含一提升电路与一反相器,该提升电路电连接于该信号切换器,且该反相器连接于该提升电路与该信号切换器之间。当一外接天线连接于该连接器时,该外接天线与该第二天线端连接,该外壳导体与该第三端断开,并通过该提升电路改变该控制电路的电位来控制该信号切换器的切换,以使该外接天线与该射频电路电连接。当该外接天线不与该连接器相连接时,该外接天线与该第二天线端断开,且该外壳导体与该第三端相连接,使该控制电路的电位改变来控制该信号切换器的切换,从而使该内部天线与该射频电路电连接。
8.一种连接器,其使用于一切换模块,其中该切换模块具一第一天线端、一第一端、一第二端、以及一第三端,该连接器包括一连接器本体、一第二天线端、一第四端、以及一挠性导体。该第二天线端与该第四端都设于该连接器本体内。该挠性导体具一第一导体端以及一第二导体端。该第一导体端电连接于该第三端。当该第二导体端连接于该第四端时,使该第一端连接于该第一天线端及该第二端中的一个,并当该第二导体端与该第四端断开时,使该第一端连接于该第一天线端及该第二端中的另一个。
9.如实施例8所述的连接器,其中该切换模块通过该第二端连接于该连接器的该第二天线端、以及通过该第一端连接一射频电路,该连接器通过该第二天线端连接一外接天线。当该外接天线连接于该连接器时,该连接器的该第二导体端与该第四端断开,以使该切换模块切换,从而使该第一端与该第二端电连接。当该外接天线不与该连接器相连接时,该连接器的该第二导体端与该第四端连接,以使该切换模块切换,从而使该第一端与该第一天线端电连接。
10.如实施例8~9所述的连接器,其中该切换模块包含一开关装置以及一控制电路。该开关装置具有该第一天线端、该第一端、该第二端,该第四端连接于接地端。该控制电路电连接于该开关装置,当该第二导体端连接于该第四端时,该控制电路使该第一端连接于该第一天线端及该第二端中的一个、并当该第二导体端与该第四端断开时,使该第一端连接于该第一天线端及该第二端中的另一个。
11.一种连接器,包含一第一腔体,该第一腔体包括一外壳导体以及一信号导体。该外壳导体的内侧形成一容置空间并接地。该信号导体设置于该容置空间内。该挠性导体具有一连接端,其中该连接端电连接至一控制电路,该挠性导体具有一挠性以使其与该外壳导体抵接,当该信号导体连接一第一天线时,该挠性导体与该外壳导体断开,使该控制电路使能该第一天线。
12.如实施例11所述的连接器,其中该第一腔体还包含一第一绝缘体,该第一绝缘体设置于该容置空间内以隔绝该信号导体与地。该第一绝缘体包覆该信号导体。第一腔体具有一第一接头部以及一第二接头部,该第一接头部耦接该第一天线,该第二接头部垂直地耦接一电路板。该控制电路控制一信号切换器的切换,当该信号导体未连接该第一天线时,该信号切换器导通一第二天线与一射频电路,当该信号导体连接该第一天线时,该信号切换器导通该第一天线与该射频电路,其中该第一天线为一外接天线,该第二天线为一内置天线。该外壳导体外侧与该第一绝缘体相对应的区域还具有一螺纹部,该第一天线连结一可以与该螺纹部紧密卡合的一螺纹结构,该第一天线通过该螺纹结构与该螺纹部紧密卡合,使该弧状结构往一第一方向被压缩而撑开一间距,从而使该抵接端与该外壳导体断开。
13.如实施例11~12所述的连接器,其中该控制电路连接于一信号切换器,该信号切换器连接于该连接器、一第二天线以及一射频电路。该控制电路还包含一提升电路与一反相器,该提升电路电连接于该信号切换器,并经由串联于该反相器来连接于该信号切换器。当该第一天线通过该信号导体连接于该连接器时,该外壳导体与该控制电路断开,并通过该提升电路改变该控制电路的电位来控制该信号切换器的切换,以使该第一天线与该射频电路电连接。当该第一天线不与该连接器相连接时,则该外壳导体不与该控制电路相连接,使该控制电路的电位改变来控制该信号切换器的切换,从而使该第二天线与该射频电路电连接。
14.一种连接器,其包括一第一腔体以及一挠性导体。该挠性导体具有一连接端与一抵接端,该连接端连接于一控制电路,而该抵接端抵接于该第一腔体,其中当该第一腔体与一第一天线连接时,该挠性连接体产生一形变,使该抵接端与该第一腔体断开,从而使该控制电路使能该第一天线。
15.如实施例14所述的连接器,其中当该天线不与该第一腔体连接时,该挠性导体恢复其原有形状,使该抵接端与该第一腔体接触。该第一腔体包含一外壳导体与一信号导体,该外壳导体的内侧形成一容置空间并接地,该信号导体设置于该容置空间内。该控制电路连接于一信号切换器,该信号切换器连接于该连接器、一第二天线以及一射频电路。该控制电路还包含一提升电路与一反相器,该提升电路电连接于该信号切换器,并经由串联于该反相器来连接于该信号切换器。当该第一天线通过该信号导体连接于该连接器时,该外壳导体与该控制电路断开,并通过该提升电路改变该控制电路的电位来控制该信号切换器的切换,以使该第一天线与该射频电路电连接。当该第一天线不与该连接器相连接时,则该外壳导体不与该控制电路相连接,使该控制电路的电位改变来控制该信号切换器的切换,从而使该第二天线与该射频电路电连接。
16.一种无线传输接收单元(WTRU),具一射频电路并包括一第一开关、一第二开关、以及一控制电路。该第一开关具一第一天线端、一第一端及一第二端,其中该第一天线端连接于一内部天线,且该第一端连接于该射频电路。该第二开关具一第二天线端、一第三端及一第四端,其中该第二天线端用于与一外部天线连接,且该第四端接地。该控制电路电连接于该第一开关及该第二开关,当该第三端连接于该第二天线端时,使该第一端连接于该第一天线端及该第二端中的一个,并当该第三端与该第四端断开时,使该第一端连接于该第一天线端及该第二端中的另一个。
本发明为难能的创新发明,深具产业价值,依法提出申请。此外,本发明的说明与实施例如上所述,但并非用来限制本发明,凡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与范围之下,可做各种更动与修饰,其仍应当属于本发明专利的涵盖范围。
符号说明
1,2,3,4,5,6,7,8,9c,9s,9h,2b,10,30:无线传送接收装置2c,2s:接点                                  (WTRU)
101,20,305,40:连接器                102:信号切换器
7s:天线信号线                          103:控制电路
2a,4a,6a:内部天线                    1031:提升电路
106:机械式开关                         1032:反相器
1a,3a,5a:外接天线                    107:电子式开关
109,201:第一腔体                      108,22:电路板
111,205,306:外壳导体                 110,202:第二腔体
113:容置空间                           112,206:信号导体
115:第一接头部                         114:第一绝缘体
117,203:挠性导体                      116:第二接头部
119:连接端                             118,207:弧状结构
121:凹部                               120:抵接端
1d:第一方向                            1ah:接头
2d:第二方向                            301,41:切换模块
302,410:开关装置                      303,411:控制电路
304:信号切换器                         3031:提升电路
3032:反相器                            PA1,TA1:第一天线端
P1,T1:第一端                          PA2,TA2:第二天线端
P2,T2:第二端                          P3,T3:第三端
401:连接器本体                         P4,T4:第四端
402:挠性导体                           105,307,42:射频电路
CT1:第一导体端                         CT2:第二导体端
D1,D2:间距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上述方法中的全部或部分步骤可通过程序来指令相关硬件完成,所述程序可以存储于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如只读存储器、磁盘或光盘等。可选地,上述实施例的全部或部分步骤也可以使用一个或多个集成电路来实现。相应地,上述实施例中的各模块/单元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模块的形式实现。本申请不限制于任何特定形式的硬件和软件的结合。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例而已,并非用于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第一腔体,包括:
一外壳导体,其内侧形成一容置空间并接地;及
一信号导体,设置于该容置空间内;
一第二腔体,固定于该第一腔体的一侧;以及
一挠性导体,具有一连接端、一抵接端、以及一弧状结构,其中该连接端电连接于一控制电路,该抵接端抵接于该外壳导体,该弧状结构设置于该第二腔体内并具有一特定形状与一挠性,且当该信号导体连接一第一天线的一接头时,该特定形状产生形变以使该抵接端与该外壳导体断开,从而使该控制电路使能该第一天线。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该第一腔体还包含一第一绝缘体,设置于该容置空间内以隔绝该信号导体与该外壳导体,该第二腔体还包括一第二绝缘体,其包覆该挠性导体与该天线的该接头接触的部分以隔绝其自身与该外壳导体;
该第一绝缘体包覆该信号导体,该第二绝缘体包覆该弧状结构;
该第一腔体具有一第一接头部以及一第二接头部,该第一接头部耦接该第一天线,该第二接头部与一电路板垂直地耦接;
该第一接头部以及该第二接头部沿着该第一腔体形成一弯折结构,该弯折结构具有一直角,且该第二腔体固定于该弯折结构的一凹部;以及
该控制电路控制一信号切换器的切换,当该信号导体未连接该第一天线时,该信号切换器导通一第二天线与一射频电路,当该信号导体连接该第一天线时,该信号切换器导通该第一天线与该射频电路,其中该第一天线为一外接天线,该第二天线为一内置天线。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该第一腔体为一柱状且无弯折;
该第一天线具有一信号馈入端,该信号导体具有一第一端与一第二端,该第一端连接于该信号馈入端,且该第二端连接于一信号切换器;以及
该外壳导体外侧与该连接器的一第一接头部的相对应的区域还具有一螺纹部,该第一天线具有一接头,该接头具有一螺纹结构以与该螺纹部紧密卡合,当该第一天线通过该螺纹结构与该螺纹部紧密卡合时,该接头的插入或旋入使该弧状结构受到该接头的挤压而往一第一方向产生形变而撑开一间距,从而使该抵接端与该外壳导体断开。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该控制电路连接于一信号切换器,该信号切换器连接于该连接器、一第二天线以及一射频电路;
该控制电路还包含一提升电路与一反相器,该提升电路电连接于该信号切换器,且该反相器连接于该提升电路与该信号切换器之间;
当该第一天线通过该信号导体连接于该连接器时,该外壳导体与该控制电路断开,并通过该提升电路改变该控制电路的电位来控制该信号切换器的切换,以使该第一天线与该射频电路电连接;以及
当该第一天线不与该连接器相连接时,则该外壳导体与该控制电路相连接,使该控制电路的电位改变来控制该信号切换器的切换,从而使该第二天线与该射频电路电连接。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该控制电路连接于一信号切换器,该信号切换器连接于该连接器、一第二天线以及一射频电路;
该信号切换器包含至少一控制信号端、一第一信号端、一第二信号端以及一第三信号端,该控制信号端连接于该控制电路,该第一信号端连接于该连接器的该信号导体,该第二信号端连接于该第二天线,该第三信号端连接于一射频电路;
当该第一天线通过该信号导体连接于该连接器时,该连接器的该外壳导体与该控制电路电断开,使该控制电路的电位被改变来控制该信号切换器的切换,从而使该第一信号端与该第三信号端电连接;以及
当该第一天线不与该连接器相连接时,则该连接器的该外壳导体与该控制电路电连接,使该控制电路的电位改变来控制该信号切换器的切换,从而使该第二信号端与该第三信号端电连接。
6.一种切换模块,使用于一无线传输接收单元(WTRU),其中该WTRU具有一射频电路、一内部天线及一接地端,该切换模块包括:
一开关装置,具一第一天线端、一第二天线端、一第一端、一第二端、一第三端、及一第四端,其中该第一天线端用于连接该内部天线、该第一端连接于该射频电路、该第二天线端用于与一外部天线连接、且该第四端连接于该接地端;以及
一控制电路电连接于该开关装置,当该第三端连接于该第四端时,使该第一端连接于该第一天线端及该第二端中的一个、并当该第三端与该第四端断开时,使该第一端连接于该第一天线端及该第二端中的另一个。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切换模块,其特征在于:
该第二天线端通过该控制电路与该第二端耦接;
该开关装置包含一信号切换器与一连接器,该连接器包含一外壳导体;
该信号切换器具有该第一天线端、该第一端、以及该第二端,该连接器具有该第二天线端以及该第四端;
该控制电路还包含一提升电路与一反相器,该提升电路电连接于该信号切换器,且该反相器连接于该提升电路与该信号切换器之间;
当一外接天线连接于该连接器时,该外接天线与该第二天线端连接,该外壳导体与该第三端断开,并通过该提升电路改变该控制电路的电位来控制该信号切换器的切换,以使该外接天线与该射频电路电连接;以及
当该外接天线不与该连接器相连接时,该外接天线与该第二天线端断开,且该外壳导体与该第三端相连接,使该控制电路的电位改变来控制该信号切换器的切换,从而使该内部天线与该射频电路电连接。
8.一种连接器,使用于一切换模块,其中该切换模块具有一第一天线端、一第一端、一第二端、以及一第三端,该连接器包括:
一连接器本体;
一第二天线端,设于该连接器本体内;
一第四端,设于该连接器本体内;以及
一挠性导体,具一第一导体端电连接于该第三端,及一第二导体端,当该第二导体端连接于该第四端时,使该第一端连接于该第一天线端及该第二端中的一个,并当该第二导体端与该第四端断开时,使该第一端连接于该第一天线端及该第二端中的另一个。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该切换模块通过该第二端连接于该连接器的该第二天线端、以及通过该第一端连接一射频电路,该连接器通过该第二天线端连接一外接天线;
当该外接天线连接于该连接器时,该连接器的该第二导体端与该第四端断开,以使该切换模块切换,从而使该第一端与该第二端电连接;以及
当该外接天线不与该连接器相连接时,该连接器的该第二导体端与该第四端连接,以使该切换模块切换,从而使该第一端与该第一天线端电连接。
10.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该切换模块包含:
一开关装置,具有该第一天线端、该第一端、该第二端,该第四端连接于接地端;以及
一控制电路,电连接于该开关装置,当该第二导体端连接于该第四端时,该控制电路使该第一端连接于该第一天线端及该第二端中的一个、并当该第二导体端与该第四端断开时,使该第一端连接于该第一天线端及该第二端中的另一个。
CN201310239593.2A 2013-06-17 2013-06-17 切换模块以及连接器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424193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239593.2A CN104241937B (zh) 2013-06-17 2013-06-17 切换模块以及连接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239593.2A CN104241937B (zh) 2013-06-17 2013-06-17 切换模块以及连接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241937A true CN104241937A (zh) 2014-12-24
CN104241937B CN104241937B (zh) 2016-07-06

Family

ID=5222955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10239593.2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4241937B (zh) 2013-06-17 2013-06-17 切换模块以及连接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4241937B (zh)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351882Y (zh) * 1998-11-25 1999-12-01 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电连接器
CN2629286Y (zh) * 2003-02-18 2004-07-28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带功放保护功能的无线上网卡的天线连接头
CN1539186A (zh) * 2001-12-28 2004-10-20 松下电工株式会社 具有切换功能的连接器
CN101409571A (zh) * 2008-11-27 2009-04-15 深圳华为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可切换天线和电子设备
CN201307687Y (zh) * 2008-11-04 2009-09-09 欧品电子(昆山)有限公司 天线连接器
CN201689994U (zh) * 2010-04-16 2010-12-29 荣昌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具讯号切换功能的同轴连接线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351882Y (zh) * 1998-11-25 1999-12-01 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电连接器
CN1539186A (zh) * 2001-12-28 2004-10-20 松下电工株式会社 具有切换功能的连接器
CN2629286Y (zh) * 2003-02-18 2004-07-28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带功放保护功能的无线上网卡的天线连接头
CN201307687Y (zh) * 2008-11-04 2009-09-09 欧品电子(昆山)有限公司 天线连接器
CN101409571A (zh) * 2008-11-27 2009-04-15 深圳华为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可切换天线和电子设备
CN201689994U (zh) * 2010-04-16 2010-12-29 荣昌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具讯号切换功能的同轴连接线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241937B (zh) 2016-07-0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1576781U (zh) 连接器、设有连接器的电路板以及电路板连接结构
CN101192723A (zh) 电连接器
CN104022376B (zh) 多联双向浮动板载射频同轴连接器
CN205319471U (zh) 一种无线通信用射频连接器
CN103904431A (zh) 电调天线及其控制装置
CN202977867U (zh) 一种用于连接器的高低频混装密封结构
CN102881963B (zh) 一种移相器、天线
CN104160564A (zh) 具有无线控制功能的连接器
CN101494335B (zh) 具有天线功能的电连接器组件
CN102176553B (zh) 一种射频连接器
CN203277888U (zh) 一种可360°旋转的射频同轴电连接器
CN202550175U (zh) Usb连接器
CN102044812B (zh) 一种射频连接器、基站及传输射频信号的方法
CN104241937B (zh) 切换模块以及连接器
CN101986472A (zh) 插拔连接器及插头
CN201608292U (zh) 一种usb插头
CN203367599U (zh) 一种射频同轴连接器
CN102157770A (zh) 一种同轴电缆与空气微带线的转接装置
CN104241991A (zh) 一种可旋转射频同轴连接器
CN101888048B (zh) 一种同轴电缆连接器
CN209448164U (zh) 一种高性能微型同轴射频连接器
CN201118028Y (zh) 一种配接1/2”同轴电缆的n型插针接触件射频同轴连接器
CN103633464A (zh) 连接器
CN201797172U (zh) 电连接器
CN201438588U (zh) 同轴连接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60706

Termination date: 20190617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