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241560B - 可再充电电池 - Google Patents
可再充电电池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4241560B CN104241560B CN201410277007.8A CN201410277007A CN104241560B CN 104241560 B CN104241560 B CN 104241560B CN 201410277007 A CN201410277007 A CN 201410277007A CN 104241560 B CN104241560 B CN 104241560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electrode assembly
- lug plate
- rechargeable battery
- retainer
- lead lug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8000003780 inser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5
- 230000037431 inser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5
- 230000003014 reinforcing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4
- 230000008878 coupling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38000010168 coupl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38000005859 coupling reac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39000012777 electrically insulating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8000000354 decomposi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0
- 238000007599 discharg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5192 parti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3466 wel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11149 active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5611 electricit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8151 electrolyte solutio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2787 reinforcemen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4804 win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XAGFODPZIPBFFR-UHFFFAOYSA-N aluminium Chemical compound [Al] XAGFODPZIPBFFR-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52782 aluminium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712 assembl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429 assembly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5000013399 edible fruits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3792 electrolyt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708 enhanc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9413 insu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2212 insulato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2955 iso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5000015110 jellies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8274 jelly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7788 liqui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1347 resi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20005989 resin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194 synthesiz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50—Current conducting connections for cells or batteries
- H01M50/531—Electrode connections inside a battery casing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04—Construction or manufacture in general
- H01M10/049—Processes for forming or storing electrodes in the battery container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10—Primary casings; Jackets or wrappings
- H01M50/102—Primary casings; Jackets or wrapping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hape or physical structure
- H01M50/103—Primary casings; Jackets or wrapping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hape or physical structure prismatic or rectangular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10—Primary casings; Jackets or wrappings
- H01M50/147—Lids or cover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10—Primary casings; Jackets or wrappings
- H01M50/172—Arrangements of electric connectors penetrating the casing
- H01M50/174—Arrangements of electric connectors penetrating the casing adapted for the shape of the cells
- H01M50/176—Arrangements of electric connectors penetrating the casing adapted for the shape of the cells for prismatic or rectangular cell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50—Current conducting connections for cells or batterie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50—Current conducting connections for cells or batteries
- H01M50/531—Electrode connections inside a battery casing
- H01M50/533—Electrode connections inside a battery casing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of the leads or tab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50—Current conducting connections for cells or batteries
- H01M50/531—Electrode connections inside a battery casing
- H01M50/538—Connection of several leads or tabs of wound or folded electrode stack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50—Current conducting connections for cells or batteries
- H01M50/543—Terminals
- H01M50/547—Terminals characterised by the disposition of the terminals on the cells
- H01M50/55—Terminals characterised by the disposition of the terminals on the cells on the same side of the cell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50—Current conducting connections for cells or batteries
- H01M50/543—Terminals
- H01M50/552—Terminal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hape
- H01M50/553—Terminals adapted for prismatic, pouch or rectangular cell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70/00—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process for final industrial or consumer products
- Y02P70/50—Manufacturing or production processes characterised by the final manufactured product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Electr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Connection Of Batteries Or Terminals (AREA)
- Electric Double-Layer Capacitors Or The Like (AREA)
- Secondary Cells (AREA)
Abstract
一种可再充电电池包括:电极组件;容纳电极组件的壳体;覆盖壳体的开口的盖板;在盖板外部延伸的端子;将电极组件连接到端子的引线接线片;以及在壳体内被联接到引线接线片并布置在引线接线片和壳体之间的保持器,保持器包括背对电极组件并在背离盖板延伸的方向上朝电极组件倾斜的插入引导部。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公开的实施例的方面涉及可再充电电池。
背景技术
与一次电池不同,可再充电电池是可被重复充电和放电的电池。小容量的可再充电电池可被用于小型便携式电子设备,诸如移动电话、笔记本电脑和便携式摄像机,大容量的可再充电电池可被用作例如用于驱动混合动力车和电动车的电动机的电源。
例如,可再充电电池包括用于充电和放电的电极组件、容纳电极组件和电解质溶液的壳体、联接到壳体的开口的盖板以及将电极组件电连接到电极端子的引线接线片。
可再充电电池是通过将引线接线片连接到电极组件、将引线接线片连接到盖板上的电极端子以及将电极组件插入到壳体中的工艺而被组装的。在该工艺中,电极组件可能无法被顺利地插入到壳体中,并且可能被壳体的开口损坏。
在此背景部分公开的上述信息仅用于增强对所描述技术的背景的理解,因此它可能包含不构成对在该国家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经知晓的现有技术的信息。
发明内容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方面,可再充电电池具有允许电极组件被平稳和容易地插入到壳体中的结构。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或更多示例性实施例,一种可再充电电池包括:电极组件;容纳电极组件的壳体;覆盖壳体的开口的盖板;在盖板外部延伸的端子;将电极组件连接到端子的引线接线片;和在壳体内联接到引线接线片并布置在引线接线片和壳体之间的保持器,保持器包括背对电极组件并在背离盖板延伸的方向上朝电极组件倾斜的插入引导部。
插入引导部可以包括在电极组件与壳体之间并背对电极组件的倾斜表面。
保持器可以包括:面对电极组件的端部的第一侧部;和从第一侧部的相对侧延伸的第二侧部和第三侧部,并且引线接线片的一部分可被接纳在第二侧部和第三侧部之间。
插入引导部可以包括保持器的在第一侧部的背离盖板的端部在第二侧部和第三侧部之间的成角度的外部分。
引线接线片可以包括:连接到端子并平行于盖板延伸的第一连接部分;和背离第一连接部分弯曲并连接到电极组件的第二连接部分。
第二连接部分可以包括附接到电极组件的与电极组件的端部相邻的相对两侧的一对第二连接部分。
保持器可以进一步包括从第一侧部突出的加强部分。
加强部分可以在一对第二连接部分之间。
加强部分可以与引线接线片紧密接触。
保持器可以进一步包括在第二侧部和第三侧部之间从第一侧部突出的间隙吸收部分。
间隙吸收部分可以与一对第二连接部分的内侧紧密接触。
间隙吸收部分可以包括朝第二连接部分突出并接触一对第二连接部分的支撑突起。
电极组件的一部分可以在一对第二连接部分中的一个与保持器的第二侧部之间,并且电极组件的另一部分可以在一对第二连接部分的另一个与保持器的第三侧部之间。
第二连接部分可以面对保持器的第一侧部,并被附接到电极组件的端部。
保持器可以进一步包括从第二侧部和第三侧部朝彼此突出的锁定突起。
锁定突起可以被接纳在形成于引线接线片中的开口中。
锁定突起可以与引线接线片紧密接触。
保持器的第二侧部和第三侧部可以覆盖电极组件的未涂覆部分的相应侧部和引线接线片的被固定到电极组件的未涂覆部分的一部分的外表面。
保持器可以包括电绝缘材料。
引线接线片和保持器可以被布置在电极组件的第一侧,并且可再充电电池可以进一步包括:在盖板外部延伸的另一端子;将电极组件连接到另一端子的另一引线接线片;和在壳体内联接到另一引线接线片并在另一引线接线片和壳体之间被布置在电极组件的与第一侧相对的第二侧的另一保持器,另一保持器包括背对电极组件并在背离盖板延伸的方向上朝电极组件倾斜的另一插入引导部。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示例性实施例,一种可再充电电池包括:用于充电和放电的电极组件、接纳电极组件的壳体、联接到壳体的开口的盖板、设置在盖板的端子孔中的电极端子、将电极组件连接到电极端子的引线接线片以及由壳体的内侧支撑并联接到引线接线片的侧保持器,其中侧保持器各自具有背离盖板延伸并倾斜以接近电极组件的插入引导部。
引线接线片可以具有平行于盖板与电极端子连接并背离盖板向下弯曲的第一连接部分以及从第一连接部分延伸并以表面接触与电极组件的未涂覆部分的一侧焊接的多个第二连接部分。
侧保持器可以具有在面对电极组件的未涂覆部分的端表面的方向上覆盖引线接线片的第一侧部以及从第一侧部的两个侧面突出并联接到引线接线片的第二侧部和第三侧部。
插入引导部可以通过以一定角度将第一侧部连接到第二侧部和第三侧部以向电极组件倾斜而形成。
第二侧部和第三侧部可以具有锁定到引线接线片的横跨引线接线片的侧面的内侧的锁定突起。
第一侧部可以具有比其它部分厚的加强部分。
引线接线片可以具有平行于盖板连接到电极端子的第一连接部分以及从第一连接部分背离盖板向下弯曲并以表面接触与电极组件的未涂覆部分的端表面焊接的第二连接部分。
侧保持器可以具有在面对电极组件的未涂覆部分的端表面的方向覆盖引线接线片的第一侧部以及从第一侧部的两侧突出并联接到引线接线片的第二侧部和第三侧部。
侧保持器可以具有在第一侧部内在第二侧部和第三侧部之间延伸并支撑第二连接部分的在第二侧部和第三侧部之间彼此面对的内侧的间隙吸收部分。
插入引导部可以通过朝电极组件对第一侧部的端部进行倒角而形成。
侧保持器可以进一步具有从间隙吸收部分的侧部突出并分别支撑第二侧部和第三侧部的内侧的支撑突起。
侧保持器可以具有在第一侧部内在第二侧部和第三侧部之间延伸并支撑在第二侧部和第三侧部之间彼此面对的内侧的间隙吸收部分以及在第一侧部的内侧上的比其它部分厚的加强部分。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方面,由于侧保持器被联接到与电极组件联接的引线接线片,并且侧保持器具有倾斜的插入引导部,因而电极组件可以由插入引导部安全地插入到壳体的开口中。
附图说明
附图和说明书一起示出了本发明的某些示例性实施例,并和描述一起用来解释本发明的原理和方面。
图1是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的可再充电电池的透视图。
图2是图1的可再充电电池的沿线II-II截取的剖视图。
图3是图2所示的可再充电电池的引线接线片和侧保持器的分解透视图。
图4是图3所示的引线接线片和侧保持器的沿线IV-IV截取的剖视图,侧保持器被示出为联接到引线接线片。
图5是根据本发明的另一示例性实施例的可再充电电池的引线接线片和侧保持器的分解透视图。
图6是图5所示的引线接线片和侧保持器的沿线VI-VI截取的剖视图,侧保持器被示出为联接到引线接线片。
图7是根据本发明的另一示例性实施例的可再充电电池的剖视图。
图8是图7所示的可再充电电池的引线接线片和侧保持器的分解透视图。
图9是图8所示的引线接线片和侧保持器的沿线IX-IX截取的剖视图,侧保持器被示出为联接到引线接线片。
图10是根据本发明的另一示例性实施例的可再充电电池的引线接线片和侧保持器的分解透视图。
图11是图10所示的引线接线片和侧保持器的沿线XI-XI截取的剖视图,侧保持器被示出为联接到引线接线片。
图12是图11所示的引线接线片和侧保持器的沿线XII-XII截取的剖视图。
图13是根据本发明的另一示例性实施例的可再充电电池的剖视图。
图14是图13的可再充电电池的引线接线片和侧保持器的分解透视图。
图15是图14的引线接线片和侧保持器的沿线XV-XV截取的剖视图,侧保持器被示出为联接到引线接线片。
图中代表某些元件的附图标记的描述
10:电极组件 11:阴极
12:阳极 11a、12a:涂覆部分
11b、12b:未涂覆部分 13:隔板
15:壳体 20:盖板
21、22:电极端子 21a、22a:铆接端子
21b、22b:法兰 21c、22c:板端子
24:通气孔 25:通气板
25a:凹痕 31:绝缘构件
36、37:垫片 46:顶板
51、52、71:引线接线片 53、54、55、56、57、57'、58:侧保持器
60、63:插入引导部 61、62:绝缘构件
73、74:通孔 100、300、500:可再充电电池
511、711:第一连接部分 512、712:第二连接部分
531、551、571:第一侧部 532、552、572:第二侧部
533、553、573:第三侧部
534、535、554、555、574、575:锁定突起
536、556、576:加强部分 557、577:间隙吸收部分
578:支撑突起 H1、H2:端子孔
H3、H4:通孔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下面的详细描述中,已经简单地通过例示的方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某些示例性实施例。如本领域技术人员将认识到的那样,所描述的实施例可以以各种不同的方式修改,所有这些都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或范围。因此,附图和描述将被视为本质上是说明性的,而不是限制性的。在整个说明书中,相同的附图标记指代相同的元件。
图1是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的可再充电电池的透视图;图2是图1的可再充电电池的沿线II-II截取的剖视图。
参考图1和图2,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的可再充电电池100包括用于用电流充电和放电的电极组件10、容纳电极组件10和电解质溶液的壳体15、联接到壳体15的开口的盖板20、在盖板20的端子孔H1和H2中的电极端子21和22、以及将电极端子21和22连接到电极组件10的引线接线片51和52。可再充电电池100进一步包括联接到引线接线片51和52并被支撑在壳体15的内侧上的侧保持器53和54。
在一个实施例中,例如,电极组件10通过在是绝缘体的隔板13的两侧上设置电极(例如,阴极11和阳极12)并将阴极11、隔板13和阳极12卷绕成果子冻卷形状而形成。
阴极11和阳极12分别具有通过用活性物质涂覆金属板集电体而形成的涂覆部分11a和12a以及由没有使用活性物质涂覆的暴露集电体形成的未涂覆部分11b和12b。
阴极11的未涂覆部分11b沿卷绕的阴极11形成在阴极11的一端。阳极12的未涂覆部分12b沿卷绕的阳极12形成在阳极12的一端。未涂覆部分11b和12b被设置在电极组件10的两端。
在一个实施例中,壳体15可以是大致长方体,具有用于容纳电极组件10的空间。壳体15的开口被形成在长方体的一侧,并允许电极组件10从外部插入到该空间中。
盖板20被设置在壳体15的开口,并密封壳体15的开口。在一个实施例中,例如,壳体15和盖板20可以由铝制成,并被彼此焊接。也就是,在电极组件10被插入到壳体15中之后,盖板20可以在壳体15的开口处被焊接到壳体15。
盖板20可以具有一个或更多开口,并且,在一个实施例中,具有端子孔H1和H2以及通气孔24。电极端子21和22被分别设置在盖板20的端子孔H1和H2中,并被电连接到电极组件10。
也就是,电极端子21和22被分别电连接到电极组件10的阴极11和阳极12。因此,电极组件10可通过电极端子21和22被连接到壳体15的外部。
在一个实施例中,电极端子21和22分别具有在对应于端子孔H1和H2的位置被设置在盖板20的外部的板端子21c和22c以及通过端子孔H1和H2电连接到电极组件10并紧固到板端子21c和22c的铆接端子21a和22a。
在一个实施例中,板端子21c和22c可以分别具有通孔H3和H4,铆接端子21a和22a可从上面插入在通孔H3和H4中并插入穿过端子孔H1和H2。
在一个实施例中,电极端子21和22分别进一步具有在盖板20的内侧与铆接端子21a和22a在宽度上一体形成的法兰21b和22b。
在一个实施例中,在连接到阴极11的电极端子21处,在板端子21c和盖板20之间的外部绝缘构件31将板端子21c和盖板20电绝缘。也就是,盖板20与阴极11电绝缘。
在一个实施例中,通过将绝缘构件31和板端子21c联接到铆接端子21a的上端然后铆接或焊接该上端,绝缘构件31和板端子21c被紧固到铆接端子21a的上端。板端子21c被设置在盖板20的外部,绝缘构件31在它们之间。
在一个实施例中,在连接到阳极12的电极端子22处,在板端子22c和盖板20之间的导电顶板46将板端子22c和盖板20电连接。也就是,盖板20被电连接到阳极12。
在一个实施例中,通过将顶板46和板端子22c联接到铆接端子22a的上端然后铆接或焊接该上端,顶板46和板端子22c被紧固到铆接端子22a的上端。板端子22c被设置在盖板20的外部,顶板46在它们之间。
垫片36和37被分别设置在电极端子21和22的铆接端子21a和22a与盖板20的端子孔H1和H2的内侧面之间,并将铆接端子21a和22a与盖板20密封和电绝缘。
在一个实施例中,垫片36和37可以通过在法兰21b和22b与盖板20的内侧之间进一步延伸而进一步密封和电绝缘法兰21b和22b与盖板20。也就是,由于电极端子21和22被设置在盖板20上,垫片36和37防止或基本上防止电解质溶液通过端子孔H1和H2泄漏。
引线接线片51和52分别将电极端子21和22电连接到电极组件10的阴极11和阳极12。在一个实施例中,引线接线片51和52分别由法兰21b和22b支撑,并通过将引线接线片51和52联接到铆接端子21a和22a的下端并然后堵塞该下端被连接到铆接端子21a和22a的下端。
在一个实施例中,绝缘构件61和62被分别设置在引线接线片51和52与盖板20之间,将引线接线片51和52与盖板20电绝缘。在一个实施例中,绝缘构件61和62在一侧被联接到盖板20,在另一侧覆盖引线接线片51和52、铆接端子21a和22a以及法兰21b和22b,从而稳定该联接结构。
通气孔24由通气板25紧密地覆盖,以便能够排出可再充电电池100的内部压力和所产生的气体。当可再充电电池100的内部压力达到或超过一定的压力(例如,预定的压力)时,通气板25被切割或破裂,并打开通气孔24。在一个实施例中,通气板25具有凹痕25a,以方便切割或破裂。
侧保持器53和54被联接到引线接线片51和52,并被设置在电极组件10和壳体15之间,从而将电极组件10与壳体15隔开。因此,侧保持器53和54保护电极组件10免受通过壳体15传递的外部冲击的影响。在一个实施例中,侧保持器53和54可以由具有高耐热性的合成树脂制成。在一个实施例中,侧保持器53和54可以由电绝缘材料制成。
侧保持器53和54具有背离盖板20延伸并朝电极组件10倾斜的插入引导部60。插入引导部60借助于变窄的侧部与壳体15的开口形成间隙,使得插入引导部60可引导电极组件10容易地穿过壳体15的开口插入到壳体15中。
此外,由于侧保持器53和54可在壳体15的开口处在电极组件10的外部接触壳体15,它们可以防止或基本上防止引线接线片51和52的端部以及电极组件10接触壳体15的开口,并防止或基本上防止由于壳体15的开口对电极组件10造成的损坏。
根据一个实施例,两个引线接线片51和52可以具有相同的结构,两个侧保持器53和54可以具有相同的结构,因此,为了方便,在下面的描述中描述连接到电极组件10的阴极11的引线接线片51和联接到引线接线片51的侧保持器53。
图3是引线接线片51和侧保持器53的分解透视图;图4是引线接线片51和侧保持器53的沿图3的线IV-IV截取的剖视图,侧保持器53被示出为联接到引线接线片51。
参考图3和图4,在一个实施例中,引线接线片51具有平行于盖板20和电极端子21连接并背离盖板20向下弯曲的第一连接部分511、以及从第一连接部分511延伸、以表面接触与电极组件10的未涂覆部分11b的一侧焊接的一个或更多第二连接部分512。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二连接部分512包括附接到电极组件10的与电极组件10的端部相邻的相对两侧的一对第二连接部分512。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连接部分511在联接到铆接端子21a的下端和法兰21b的下突起21d的平行部分处具有通孔73和74。虽然未示出,单电池保险丝在第一连接部分可具有比其它部分小的面积和比其它部分高的电阻。
在一个实施例中,侧保持器53具有在面对电极组件10的未涂覆部分11b的端表面的方向(例如,x轴方向)上覆盖引线接线片51的一侧的第一侧部531、以及从第一侧部531的两侧突出并被装配在横跨引线接线片51的端表面的内侧上的第二侧部532和第三侧部533。在一个实施例中,侧保持器53的第二侧部532和第三侧部533覆盖电极组件10的未涂覆部分11b的相应侧部和引线接线片51的被固定到电极组件10的未涂覆部分11b的一部分的外表面。
也就是,侧保持器53对应于引线接线片51是凹进的,并接纳引线接线片51。第一侧部531覆盖第一连接部分511的较宽侧和第二连接部分512的较窄端表面。第二和第三侧部532和533覆盖引线接线片51的第一连接部分511的较窄端表面和第二连接部分512的较宽侧。
插入引导部60通过以一定角度将第一侧部531连接到第二侧部532和第三侧部533以朝电极组件10倾斜而形成。也就是,如图3和图4所示,第一侧部531在从上端到下端的方向上逐渐更靠近电极组件10。在一个实施例中,插入引导部60是背对电极组件10并且在背离盖板20延伸的方向上朝电极组件10倾斜的倾斜表面。也就是,插入引导部60的倾斜表面可以向内倾斜,即背离壳体15的侧边倾斜,以使壳体15的侧壁和倾斜表面之间的间隙在插入引导部60的背离盖板20的下端处最大。
因此,当电极组件10被插入到壳体15中时,通过插入引导部60在壳体15的开口处在侧保持器53和壳体15之间限定了间隙。该间隙允许电极组件10可以被容易地插入到壳体15的开口中。
由插入引导部60覆盖的引线接线片51和电极组件10在壳体15的开口处不与壳体15接触。因此,防止或基本上防止了在组装可再充电电池100中对电极组件10的损坏。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二和第三侧部532和533分别具有在彼此面对的内侧上的锁定突起534和535。锁定突起534和535被锁定到横跨引线接线片51的第一连接部分511的端表面的内侧,从而将侧保持器53固定到第一连接部分511。第二和第三侧部532和533覆盖第一连接部分511的端表面,也覆盖第二连接部分512的侧面。在一个实施例中,锁定突起534和535被接纳在形成于引线接线片51中的开口中。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侧部531在第一侧部531的内侧上具有比其他部分厚的加强部分536。当第一侧部531覆盖第一连接部分511的侧面和第二连接部分512的端表面时,加强部分536被插入到第二连接部分512之间,锁定突起534和535与第一连接部分511的内侧紧密接触。因此,引线接线片51和侧保持器53可以被保持在强联接状态。
下面描述本发明的一些各种其他示例性实施例。下面描述的组件或其部分中的一些和上述实施例的组件或部分具有相同结构,描述根据其它示例性实施例的具有不同结构的一些组件或部分。
图5是根据本发明的另一示例性实施例的可再充电电池的引线接线片和侧保持器的分解透视图;图6是图5所示的引线接线片和侧保持器的沿线VI-VI截取的剖视图,侧保持器被示出为联接到引线接线片。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引线接线片71具有平行于盖板20连接到电极端子21的第一连接部分711以及从第一连接部分711背离盖板20向下弯曲和以表面接触与电极组件10的未涂覆部分11b的端表面焊接的第二连接部分712。
根据一个实施例,侧保持器53具有在面对电极组件10的端表面的方向(例如,x轴方向)上覆盖引线接线片71的较宽侧的第一侧部531、以及从第一侧部531的两侧突出并被装配在横跨引线接线片71的较窄端表面的内侧上的第二侧部532和第三侧部533。
也就是,侧保持器53对应于引线接线片71是凹进的,并接纳引线接线片71。第一侧部531覆盖引线接线片71的第二连接部分712的较宽侧。第二和第三侧部532和533覆盖引线接线片71的第二连接部分712的较窄端表面。
锁定突起534和535被锁定到横跨引线接线片71的第二连接部分712的端部的内侧,从而将侧保持器53固定到第二连接部分712。第二和第三侧部532和533覆盖第二连接部分712的端表面。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侧部531在内侧上具有比其他部分厚的加强部分536。当第一侧部531覆盖第二连接部分712的侧面时,加强部分536和第二连接部分712的侧面紧密接触,锁定突起534和535与第二连接部分712的内侧紧密接触。这样,引线接线片71和侧保持器53可以被保持在强联接状态。
图7是根据本发明的另一示例性实施例的可再充电电池的剖视图;图8是图7所示的可再充电电池的引线接线片和侧保持器的分解透视图;图9是图8所示的引线接线片和侧保持器的沿线IX-IX截取的剖视图,侧保持器被示出为联接到引线接线片。
参考图7至图9,在根据本发明的另一示例性实施例的可再充电电池300中,侧保持器55和56各自具有在面对电极组件10的端表面的方向(例如,x轴方向)上覆盖引线接线片51的第一侧部551、以及从第一侧部551的两侧突出并被装配在横跨引线接线片51的端表面的内侧上的第二侧部552和第三侧部553。
也就是,侧保持器55对应于引线接线片51是凹进的,并接纳引线接线片51。第一侧部551覆盖第一连接部分511的较宽侧和第二连接部分512的较窄端表面。第二和第三侧部552和553覆盖引线接线片51的第一连接部分511的较窄端表面和第二连接部分512的较宽侧。
在一个实施例中,插入引导部63可以通过对第一侧部551的端部朝向电极组件10进行倒角而形成。因此,当电极组件10被插入到壳体15中时,由插入引导部63在侧保持器55和壳体15的开口之间限定了间隙。该间隙允许电极组件10被容易地插入到壳体15的开口中。
由侧保持器55覆盖的引线接线片51和电极组件10在壳体15的开口处不与壳体15接触。因此,可防止或基本上防止在组装中对电极组件10的损坏。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侧部551在第一侧部551的内侧上具有比其他部分厚的加强部分556。当第一侧部551覆盖第一连接部分511的侧面和第二连接部分512的端表面时,加强部分556被插入到第二连接部分512之间,侧保持器55的锁定突起554和555与第一连接部分511的内侧紧密接触。因此,引线接线片51和侧保持器55可以被保持在强联接状态。
根据一个实施例的侧保持器55进一步具有间隙吸收部分557。间隙吸收部分557从第一侧部551的内侧在第二侧部552和第三侧部553之间突出,并支撑第二连接部分512的在第二和第三侧部552和553之间彼此面对的内侧。因此,侧保持器55与引线接线片51之间的间隙被吸收,侧保持器55可以和引线接线片51牢固组合。
图10是根据本发明的另一示例性实施例的可再充电电池的引线接线片和侧保持器的分解透视图;图11是图10所示的引线接线片和侧保持器的沿线XI-XI截取的剖视图,侧保持器被示出为联接到引线接线片;图12是图11所示的引线接线片和侧保持器的沿线XII-XII截取的剖视图。
参考图10至图12,侧保持器57进一步具有从间隙吸收部分577的侧面突出的支撑突起578。支撑突起578支撑第二连接部分512的在第二侧部572和第三侧部573内的内侧。
支撑突起578在第一侧部571内从间隙吸收部分577向第二侧部572和第三侧部573突出,并支撑(例如,线接触)第二连接部分512的面对彼此的内侧。
虽然被示出形成了两个支撑突起578,在其它实施例中,可以形成一个支撑突起或三个或更多个支撑突起。侧保持器57的锁定突起574和575以及加强部分576可以分别和侧保持器55的锁定突起554和555以及加强部分556相同或相似。
未涂覆部分11b在一侧被设置在第二侧部572和第二连接部分512之间,在另一侧被设置在第三侧部573和第二连接部分512之间。未涂覆部分11b被电连接到第二连接部分512。
虽然没有示出,在一个实施例中,引线接线片在阴极和阳极处可以具有不同的厚度,引线接线片的第二连接部分在它们之间可具有不同间隙。在这种情况下,支撑突起允许侧保持器可以和具有不同厚度的引线接线片和具有不同间隙的第二连接部分一起使用。
图13是根据本发明的另一示例性实施例的可再充电电池的剖视图;图14是图13的可再充电电池的引线接线片和侧保持器的分解透视图;图15是图14的引线接线片和侧保持器的沿线XV-XV截取的剖视图,侧保持器被示出为被联接到引线接线片。
参考图13至图15,在根据本发明的另一示例性实施例的可再充电电池500中,侧保持器57'和58可以具有根据如上所述的示例性实施例的侧保持器53、54、55、56和57的配置的所有特征。
也就是,在一个实施例中,侧保持器57'具有第一、第二和第三侧部571、572和573、锁定突起574和575、插入引导部60、间隙吸收部分577、支撑突起578和加强部分576。侧保持器57'可以实现根据如上所述的示例性实施例的侧保持器53、54、55、56和57的操作效果。
尽管已经结合某些示例性实施例描述了本发明,但是应当理解,本发明并不限于所公开的实施例,而是相反,意在覆盖包括在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内的各种修改和等同布置。
Claims (17)
1.一种可再充电电池,包括:
电极组件;
容纳所述电极组件的壳体;
覆盖所述壳体的开口的盖板;
在所述盖板外部延伸的端子;
将所述电极组件连接到所述端子的引线接线片;和
在所述壳体内联接到所述引线接线片并布置在所述引线接线片和所述壳体之间的保持器,所述保持器包括面对所述电极组件的端部的第一侧部、从所述第一侧部的相对侧延伸的第二侧部和第三侧部以及背对所述电极组件并在背离所述盖板延伸的方向上朝所述电极组件倾斜的插入引导部,
其中所述插入引导部包括在所述电极组件与所述壳体的侧壁之间并背对所述电极组件的倾斜表面,并且
其中所述引线接线片的一部分被接纳在所述第二侧部和所述第三侧部之间,
其中所述倾斜表面朝所述电极组件倾斜,以使所述壳体的所述侧壁与所述倾斜表面之间的间隙在所述插入引导部的背离所述盖板的下端处最大,并且
其中所述保持器进一步包括从面对所述电极组件的所述端部的所述第一侧部突出的加强部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再充电电池,其中所述插入引导部包括所述保持器的在所述第一侧部的背离所述盖板的端部在所述第二侧部和所述第三侧部之间的成角度的外部分。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再充电电池,其中所述引线接线片包括:
连接到所述端子并平行于所述盖板延伸的第一连接部分;和
背离所述第一连接部分弯曲并连接到所述电极组件的第二连接部分。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可再充电电池,其中所述第二连接部分包括附接到所述电极组件的与所述电极组件的所述端部相邻的相对两侧的一对第二连接部分。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可再充电电池,其中所述加强部分在所述一对第二连接部分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可再充电电池,其中所述加强部分与所述引线接线片紧密接触。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可再充电电池,其中所述保持器进一步包括在所述第二侧部和所述第三侧部之间从所述第一侧部突出的间隙吸收部分。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可再充电电池,其中所述间隙吸收部分与所述一对第二连接部分的内侧紧密接触。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可再充电电池,其中所述间隙吸收部分包括朝所述第二连接部分突出并接触所述一对第二连接部分的支撑突起。
10.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可再充电电池,其中所述电极组件的一部分在所述一对第二连接部分中的一个与所述保持器的所述第二侧部之间,并且所述电极组件的另一部分在所述一对第二连接部分的另一个与所述保持器的第三侧部之间。
11.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可再充电电池,其中所述第二连接部分面对所述保持器的所述第一侧部,并被附接到所述电极组件的所述端部。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再充电电池,其中所述保持器进一步包括从所述第二侧部和所述第三侧部朝彼此突出的锁定突起。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可再充电电池,其中所述锁定突起被接纳在形成于所述引线接线片中的开口中。
14.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可再充电电池,其中所述锁定突起与所述引线接线片紧密接触。
1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再充电电池,其中所述保持器的所述第二侧部和所述第三侧部覆盖所述电极组件的未涂覆部分的相应侧部和所述引线接线片的被固定到所述电极组件的所述未涂覆部分的一部分的外表面。
1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再充电电池,其中所述保持器包括电绝缘材料。
1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再充电电池,
其中所述引线接线片和所述保持器被布置在所述电极组件的第一侧,并且
其中所述可再充电电池进一步包括:
在所述盖板外部延伸的另一端子;
将所述电极组件连接到所述另一端子的另一引线接线片;和
在所述壳体内联接到所述另一引线接线片并在所述另一引线接线片和所述壳体之间被布置在所述电极组件的与所述第一侧相对的第二侧的另一保持器,所述另一保持器包括背对所述电极组件并在背离所述盖板延伸的方向上朝所述电极组件倾斜的另一插入引导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US201361837031P | 2013-06-19 | 2013-06-19 | |
US61/837,031 | 2013-06-19 | ||
US14/099,823 US10333113B2 (en) | 2013-06-19 | 2013-12-06 | Rechargeable battery having retainer |
US14/099,823 | 2013-12-06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4241560A CN104241560A (zh) | 2014-12-24 |
CN104241560B true CN104241560B (zh) | 2019-04-19 |
Family
ID=5011284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410277007.8A Active CN104241560B (zh) | 2013-06-19 | 2014-06-19 | 可再充电电池 |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10333113B2 (zh) |
EP (1) | EP2816638B1 (zh) |
JP (1) | JP6444064B2 (zh) |
KR (1) | KR102183337B1 (zh) |
CN (1) | CN104241560B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7645010A (zh) * | 2016-07-20 | 2018-01-30 | 三星Sdi株式会社 | 可再充电电池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204596866U (zh) * | 2015-03-31 | 2015-08-26 |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 电连接件和具有它的电池 |
KR20160148316A (ko) * | 2015-06-16 | 2016-12-26 | 삼성에스디아이 주식회사 | 이차 전지 |
KR102392380B1 (ko) * | 2015-08-19 | 2022-04-29 | 삼성에스디아이 주식회사 | 이차전지 |
KR102524471B1 (ko) * | 2015-09-18 | 2023-04-24 | 삼성에스디아이 주식회사 | 이차전지 |
KR102517901B1 (ko) * | 2015-10-02 | 2023-04-03 | 삼성에스디아이 주식회사 | 이차 전지 |
KR102571183B1 (ko) * | 2016-04-11 | 2023-08-24 | 삼성에스디아이 주식회사 | 이차 전지 |
KR102284570B1 (ko) * | 2016-09-06 | 2021-08-02 | 삼성에스디아이 주식회사 | 이차 전지 |
JP7059548B2 (ja) * | 2017-09-27 | 2022-04-26 | 株式会社Gsユアサ | 蓄電素子 |
JP6950406B2 (ja) * | 2017-09-27 | 2021-10-13 | 株式会社Gsユアサ | 蓄電素子 |
CN108258180B (zh) * | 2018-01-16 | 2020-09-29 |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集流构件和电池 |
JP7230537B2 (ja) * | 2018-01-31 | 2023-03-01 | 株式会社Gsユアサ | 蓄電素子 |
GB2575981B (en) | 2018-07-30 | 2022-09-07 | Gp Batteries International Ltd | A battery |
WO2022044672A1 (ja) * | 2020-08-26 | 2022-03-03 | 株式会社村田製作所 | 二次電池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
CN219226428U (zh) * | 2021-10-22 | 2023-06-20 | 株式会社Lg新能源 | 圆筒形电池、包括该圆筒形电池的电池组及汽车 |
CN216850246U (zh) * | 2021-12-30 | 2022-06-28 | 深圳市科达利实业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电池引脚及电池盖板 |
KR102676180B1 (ko) * | 2022-04-05 | 2024-06-19 | 주식회사 엘지에너지솔루션 | 각형 이차전지 |
EP4318783A1 (en) * | 2022-08-05 | 2024-02-07 | Northvolt AB | Current collector for a battery cell |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997104A (zh) * | 2009-08-17 | 2011-03-30 | Sb锂摩托有限公司 | 可再充电电池 |
CN102290550A (zh) * | 2010-06-21 | 2011-12-21 | 株式会社东芝 | 电池 |
CN102738423A (zh) * | 2011-04-07 | 2012-10-17 | Sb锂摩托有限公司 | 可充电电池 |
CN103035855A (zh) * | 2011-09-28 | 2013-04-10 | 三星Sdi株式会社 | 可再充电电池及包括该可再充电电池的车辆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KR100599709B1 (ko) * | 2004-07-28 | 2006-07-12 | 삼성에스디아이 주식회사 | 이차 전지 |
US8822065B2 (en) | 2009-03-11 | 2014-09-02 | Samsung Sdi Co., Ltd. | Rechargeable battery with current collector plate |
KR101049833B1 (ko) | 2009-06-23 | 2011-07-15 | 에스비리모티브 주식회사 | 이차전지 |
US20110200865A1 (en) | 2010-02-18 | 2011-08-18 | Sang-Won Byun | Secondary battery and battery module including the same |
US8628878B2 (en) | 2010-04-12 | 2014-01-14 | Samsung Sdi Co., Ltd. | Hooked retainer for electrode body in rechargeable battery |
US8501341B2 (en) | 2010-06-30 | 2013-08-06 | Samsung Sdi Co., Ltd. | Rechargeable battery |
US20120052341A1 (en) * | 2010-09-01 | 2012-03-01 | Duk-Jung Kim | Rechargeable battery |
KR20120124026A (ko) | 2011-05-02 | 2012-11-12 | 에스비리모티브 주식회사 | 이차전지 |
US9136555B2 (en) | 2011-05-02 | 2015-09-15 | Samsung Sdi Co., Ltd. | Rechargeable battery |
US9251986B2 (en) | 2011-07-06 | 2016-02-02 | In Kim | Rechargeable battery |
US9023498B2 (en) | 2011-07-07 | 2015-05-05 | Samsung Sdi Co., Ltd. | Rechargeable battery |
KR101275791B1 (ko) | 2011-09-09 | 2013-06-18 | 로베르트 보쉬 게엠베하 | 이차 전지 및 그 모듈 |
KR101711978B1 (ko) | 2011-10-05 | 2017-03-06 | 삼성에스디아이 주식회사 | 이차 전지 |
US8889292B2 (en) | 2011-10-13 | 2014-11-18 | Samsung Sdi Co., Ltd. | Rechargeable battery |
KR101711977B1 (ko) | 2011-10-25 | 2017-03-06 | 삼성에스디아이 주식회사 | 이차 전지 |
KR101695992B1 (ko) | 2011-11-30 | 2017-01-13 | 삼성에스디아이 주식회사 | 이차 전지 |
KR101683209B1 (ko) | 2011-12-06 | 2016-12-07 | 삼성에스디아이 주식회사 | 이차 전지 |
KR101744087B1 (ko) * | 2013-06-25 | 2017-06-07 | 삼성에스디아이 주식회사 | 이차 전지 |
-
2013
- 2013-12-06 US US14/099,823 patent/US10333113B2/en active Active
-
2014
- 2014-01-16 KR KR1020140005558A patent/KR102183337B1/ko active IP Right Grant
- 2014-02-18 EP EP14155603.5A patent/EP2816638B1/en active Active
- 2014-05-30 JP JP2014112743A patent/JP6444064B2/ja active Active
- 2014-06-19 CN CN201410277007.8A patent/CN104241560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997104A (zh) * | 2009-08-17 | 2011-03-30 | Sb锂摩托有限公司 | 可再充电电池 |
CN102290550A (zh) * | 2010-06-21 | 2011-12-21 | 株式会社东芝 | 电池 |
CN102738423A (zh) * | 2011-04-07 | 2012-10-17 | Sb锂摩托有限公司 | 可充电电池 |
CN103035855A (zh) * | 2011-09-28 | 2013-04-10 | 三星Sdi株式会社 | 可再充电电池及包括该可再充电电池的车辆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7645010A (zh) * | 2016-07-20 | 2018-01-30 | 三星Sdi株式会社 | 可再充电电池 |
CN107645010B (zh) * | 2016-07-20 | 2020-12-08 | 三星Sdi株式会社 | 可再充电电池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KR102183337B1 (ko) | 2020-11-26 |
US20140377639A1 (en) | 2014-12-25 |
KR20140147660A (ko) | 2014-12-30 |
JP6444064B2 (ja) | 2018-12-26 |
EP2816638B1 (en) | 2018-08-29 |
EP2816638A1 (en) | 2014-12-24 |
US10333113B2 (en) | 2019-06-25 |
CN104241560A (zh) | 2014-12-24 |
JP2015005505A (ja) | 2015-01-08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4241560B (zh) | 可再充电电池 | |
CN106654138B (zh) | 可再充电电池模块 | |
CN106711366B (zh) | 可再充电电池模块 | |
CN106876621B (zh) | 可再充电电池模块 | |
US9793704B2 (en) | Secondary battery pack | |
CN101997104B (zh) | 可再充电电池 | |
EP2731175B1 (en) | Secondary battery pack | |
KR102253021B1 (ko) | 퓨즈부를 갖는 이차 전지 및 전지 모듈 | |
EP3046160B1 (en) | Rechargeable battery and pack of the same | |
EP3007246B1 (en) | Rechargeable battery | |
US9893514B2 (en) | Secondary battery pack | |
CN104253256B (zh) | 可再充电电池 | |
CN104300171A (zh) | 可再充电电池 | |
CN104377339A (zh) | 可再充电电池组 | |
KR20150004196A (ko) | 이차 전지 | |
JP2012146664A (ja) | 2次電池、その組み立て方法およびこれを含むバッテリーパック | |
CN106058134A (zh) | 可再充电电池 | |
KR20140111918A (ko) | 이차 전지 | |
CN103490103A (zh) | 可再充电电池 | |
KR101724001B1 (ko) | 이차 전지 | |
US20110250474A1 (en) | Secondary battery | |
CN107251268B (zh) | 电池单体组件 | |
CN105826627A (zh) | 二次电池 | |
CN211320165U (zh) | 电池模块 | |
US11824173B2 (en) | Battery module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