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233222A - 一种直接在Si衬底上生长六方氮化硼二维薄膜的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直接在Si衬底上生长六方氮化硼二维薄膜的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233222A
CN104233222A CN201410500423.XA CN201410500423A CN104233222A CN 104233222 A CN104233222 A CN 104233222A CN 201410500423 A CN201410500423 A CN 201410500423A CN 104233222 A CN104233222 A CN 10423322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oron nitride
hexagonal boron
film
substrate
dimension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500423.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233222B (zh
Inventor
蔡端俊
马吉
伍臣平
徐红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Xiamen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Xiamen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Xiamen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Xiamen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1410500423.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4233222B/zh
Publication of CN10423322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23322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23322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23322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hemical Vapour Deposition (AREA)

Abstract

一种直接在Si衬底上生长六方氮化硼二维薄膜的方法,涉及六方氮化硼二维纳米薄膜的制备。提供可有效缩减复杂的氮化硼专业工艺,提高h-BN的质量,并直接和Si基电子器件结合,从而获得高性能的新型光电子器件的一种直接在Si衬底上生长六方氮化硼二维薄膜的方法。采用一端封闭的石英管,控制CVD气流温度条件在Cu箔上生长出二维h-BN薄膜;将生长出二维h-BN薄膜的Cu箔与Si片同时放置,调控其距离,在Si(100)表面沉积均匀且尺寸小于1μm的Cu微晶粒阵列;利用Cu微晶粒催化作用,在Si(100)上直接生长六方氮化硼二维薄膜。

Description

一种直接在Si衬底上生长六方氮化硼二维薄膜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六方氮化硼(h-BN)二维纳米薄膜的制备,特别是涉及一种直接在Si衬底上生长六方氮化硼二维薄膜的方法。
背景技术
类石墨结构的六方氮化硼(h-BN),又称为“白石墨”。由于其二维薄层内部的晶体结构以强共价的sp2杂化成键,因此它拥有着和石墨烯同样优异的高热导、高机械强度、高柔性等(D.Golberg,Y.Bando,Y.Huang,T.Terao,M.Mitome,C.Tang,and C.Zhi,Boronnitride nanotubes and nanosheets.ACS Nano 4,2979(2010)),更为重要的是,BN不仅具有更高的热稳定性(>1000℃),而且它的电子结构与AlN和GaN材料体系相近,同属于宽禁带半导体(块材带宽约5.76~6.4eV,纳米薄层结构(nanosheet)带宽约4.53eV)(M.Topsakal,E.Akturk,and S.Ciraci,First-principles study of two-andone-dimensional honeycomb structures of boron nitride.Phy.Rev.B 79,115442(2009))。Watanabe等人的研究结果证明,BN晶体在室温下的激子束缚能较大(约149~720meV),不仅能获得很强的深紫外发光(215nm),甚至能在一定的激发阈值之上发生尖锐的激射(K.Watanabe,T.Taniguchi,and H.Kanda,Direct-bandgap properties and evidencefor ultraviolet lasing of hexagonal boron nitride single crystal.Nature Mater.3,404(2004))。这一系列更为突出的光电子性质,显示了h-BN二维纳米结构在功能特性上的强有力优势,同时也预示了它在未来的短波长(紫外、深紫外)光电子器件、透明薄膜、介电薄膜等领域中,具有巨大的开发潜能和广阔的应用前景。由于h-BN有非常好的性能,例如具有高热导,高机械强度,高化学稳定性,高抗电阻性等,使得h-BN具有非常广阔的运用前景,它可以被用在热界面材料中,如LED、LCD、TV、手机、电脑、电信设备等,也可以作为涂料起到保护作用和作为石墨烯的衬底。现在可以通过不同的方式来合成h-BN纳米薄膜,例如:微机械剥离法、溶液法、MOCVD、APCVD、LPCVD等。目前在运用CVD的方法合成h-BN的过程中,都使用到不同种类的金属作为衬底,如Cu、Pt、Ni等(K.K.Kim,A.Hsu,X.Jia,S.M.Kim,Y.Shi,M.Hofmann,D.Nezich,J.F.Rodriguez-Nieva,M.Dresselhaus,T.Palacios,and J.Kong,Synthesis of monolayer hexagonal boron nitride on Cu foil usingchemical vapor deposition.Nano Lett 12,161(2012))。其后,在通过转移的技术,将合成的h-BN应用到其他衬底或者其他材料上,实现其表征或者应用。工艺上比较复杂,而且容易在转移过程中引入杂质污染,且对于形状和性能很难灵活控制。
由于日趋成熟的Si半导体技术及其电子器件的广泛应用,使得Si基材料成为各种器件和应用的重要基础,例如太阳能电池、MOS管、单晶硅芯片、二极管等等。因此,如果可以直接在Si衬底上实现h-BN的外延生长,这将更有利于h-BN的性能测试,并极大拓展h-BN在电子器件领域的应用,并为开发新型的光电子器件提供重要的材料技术支持。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旨在提供可有效缩减复杂的氮化硼专业工艺,提高h-BN的质量,并直接和Si基电子器件结合,从而获得高性能的新型光电子器件的一种直接在Si衬底上生长六方氮化硼二维薄膜的方法。
本发明包括以下步骤:
1)采用一端封闭的石英管,控制CVD气流温度条件在Cu箔上生长出二维h-BN薄膜;
2)将生长出二维h-BN薄膜的Cu箔与Si片同时放置,调控其距离,在Si(100)表面沉积均匀且尺寸小于1μm的Cu微晶粒阵列;
3)利用Cu微晶粒催化作用,在Si(100)上直接生长六方氮化硼(h-BN)二维薄膜。
在步骤1)中,所述采用一端封闭的石英管,控制CVD气流温度条件在Cu箔上生长出二维h-BN薄膜的具体方法可为:将Cu箔放在一端封闭的石英玻璃管内生长出单层h-BN薄膜,设定第一区Borazane气体的温度60~800℃,设定三区衬底的生长温度为950~1050℃,在以上温度范围内做尝试不同的温度搭配,可以生长出花状BN,不断优化温度参数,获得均匀且结构清晰的三角形的h-BN二维薄膜。
在步骤2)中,所述将生长出二维h-BN薄膜的Cu箔与Si片同时放置,调控其距离,在Si(100)表面沉积均匀且尺寸小于1μm的Cu微晶粒阵列的方法可在950~1050℃下,将Cu箔与Si(100)衬底前后放置;设定第一区Borazane气体的温度60~80℃,在CVD真空管中通氢气清洗衬底;当达到设定温度时,通入H2和Ar气的混合物作为载气,将一区Borazane气体送入三区,获得沉积有均匀尺寸和密度Cu微晶粒阵列的Si(100)衬底;Cu原子被蒸发并送至到Si衬底表面,大多数被蒸发的Cu原子被真空泵抽走,沉积下来的Cu晶粒的尺寸和密度可以通过Si与Cu箔的距离进行调控,由此,可获得沉积有均匀尺寸和密度Cu微晶粒阵列的Si(100)衬底。
在获得的Cu微晶粒阵列覆盖的Si衬底上,可用矩形的石英台代替半封闭的石英管,保持所有的实验参数均不变,再重复以上步骤。SEM和Raman光谱测量显示,在1300cm-1处存在BN的特征共振峰。利用Cu的催化作用,h-BN可有效的Si表面成核生长,随着Cu微晶粒的尺寸的减小,延展的h-BN三角形二维薄膜直接生长与Si表面。使用矩形的石英台代替半封闭的石英管可提升h-BN二维薄膜的生长速率。这意味着生长的h-BN为多原子层二维薄膜,这证明了该技术通过Cu晶粒催化的方式可以在Si(100)直接生长h-BN二维纳米薄膜。
本发明采用蒸发Cu微晶粒沉积技术,在Si衬底表面形成微晶粒阵列,然后利用Cu晶粒对h-BN生长的催化成核作用,实现h-BN二维薄膜直接在Si表面成核生长的方法。将铜箔和Si衬底一起放在石英平台上,并按照沿着气流方向放置,在高温下会蒸发出铜的晶粒在Si衬底表面,通过减小Cu晶粒的大小并在Cu晶粒的催化作用下,可以使得在Cu晶粒附近的Si衬底上成核生长出h-BN纳米薄膜。
本发明运用低压化学气相沉积方法(LPCVD),在高温下蒸发出Cu晶粒到Si衬底上,并在Cu晶粒的催化作用下直接在Si衬底上长出h-BN二维纳米薄膜。本发明可以大幅提高h-BN质量,并且省略了用Cu箔生长h-BN时所需的转移过程,从而获得高质量的光电子器件。从应用角度上看,在LED、太阳电池等光电子器件上应用这种材料,就可望提高其光输出、光吸收效率,进而提高其外量子效率,还可以延长LED的寿命和工作稳定性。
本发明的最主要的关键特点是:本发明采用半封闭的石英管,减小h-BN的生长速率,可在Cu箔表面生长出良好的h-BN二维单原子层薄膜。然后利用Cu晶粒对h-BN成核生长的催化成核作用,先蒸发出均匀的Cu微晶粒阵列至Si的表面,控制Cu晶粒尺寸使得h-BN在Si上围绕晶粒成核并横向扩展生长,最终实现直接在Si表面生长六方氮化硼二维薄膜。本发明尝试了用LPCVD的方法将h-BN直接生长在Si衬底上,从而避免了现有技术中h-BN转移的步骤,提高h-BN质量,并可直接与Si基电子器件技术灵活结合。
附图说明
图1为双温区LPCVD管式炉系统示意图。
图2为半封闭的石英管气流分布及反应机理示意图。
图3为半封闭石英管内置Cu箔所生长的三角形态h-BN薄膜的SEM图,均匀分布的三角形h-BN二维纳米薄膜。
图4为半封闭石英管内置Cu箔所生长的三角形态h-BN薄膜的SEM图,在台阶位置有利成核环境下生长的h-BN二维纳米薄膜。
图5为半封闭石英管内置Cu箔和Si片气流分布示意图。
图6为Si片上沉积的大颗粒Cu晶粒SEM图。
图7为大颗粒Cu晶粒的顶部催化成核生长的三角形态的h-BN薄层SEM图。
图8为大颗粒Cu晶粒的顶部催化成核生长的六角形态的h-BN薄层SEM图。
图9为在Si上直接生长h-BN薄层CVD生长和原理示意图。
图10为均匀沉积Cu微晶粒的Si(100)表面直接生长的h-BN二维薄层的光学图。
图11为均匀沉积Cu微晶粒的Si(100)表面直接生长的h-BN二维薄层的SEM形貌。
图12为Si衬底上直接生长的h-BN薄膜的raman光谱。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实施例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
首先,利用半封闭的石英管在Cu箔表面生长h-BN。
1)用石英舟装0.5mg的Borazane粉末放在细长的石英管内,放入双温区CVD装置中,如图1所示。调整位置,使得Borazane粉末在第一温区的中间位置,将细长的石英管接入通气口,再将清洗好的Cu箔放进半封闭的石英管内,让管口朝外将整个石英管放入CVD装置中的第二温区,且保证在第二温区的中间位置,如图2所示,沿着气流的方向依次是Borazane粉末、Cu箔。将真空腔体用胶圈法兰密封,将预定好的升温参数和通气参数输入电脑,为后面对CVD的两个温区加热做好准备。开始对腔体进行抽真空,先采用机械油泵,至真空度达到2×10-2Torr时,开启分子泵,至真空度低于9×10-3Torr时开始对加热温区按照预定参数进行加热。当第三温区衬底的温度达到1050℃,通入20sccm,气压为10psi的H2,通气过程持续10min,这个通气过程可以清洗Cu表面的氧化物及杂质。按照温控程序设定的参数,通气10min后,一区Borazane的温度刚好达到设定温度70℃,立即通入H2和Ar气的混合物作为载气,气体流量分别为10sccm/20sccm,气压均为10psi,此时生长过程开始,第一区的Borazane粉末在70℃的温度下产生Borazane气体,在载气的作用下将Borazane气体输送到高温反应区,部分Borazane气体在Cu箔表面沉积成核生长成h-BN纳米薄膜。改变一区温度为60℃和80℃重复以上过程再做几次实验
2)将生长好的样品做SEM测试,测试结果如图3,4所示,从SEM图像中可以看出h-BN纳米薄膜很好在褶皱附近成核生长,这说明在褶皱附近h-BN成核生长的形成能更低,另一方面在平滑区域h-BN生长的更均匀。如此,可以推断出可在950~1000℃温度下用半封闭的石英管来生长h-BN。然后,用相同的条件将Cu和Si放在一起进行试验。
3)保持相同的生长条件,将Si(100)衬底和Cu衬底一起放在半封闭的石英管内进行实验,如图4所示。将细长的石英管接入通气口,再将清洗好的Cu箔和Si衬底依次放在石英管内,将整个石英管放入CVD装置中的第三温区,且保证在第三温区的中间位置,沿着气流的方向依次是Borazane粉末、Cu箔、Si衬底。将真空腔体用胶圈法兰密封,将预定好的升温参数和通气参数输入电脑,为后面对CVD的三个温区加热做好准备。开始对腔体进行抽真空,先采用机械油泵,至真空度达到2×10-2Torr时,开启分子泵,至真空度低于9×10-3Torr时开始对加热温区按照预定参数进行加热。当第三温区衬底的温度达到1050℃,通入20sccm,气压为10psi的H2,通气过程持续10min,这个通气过程可以清洗Cu表面的氧化物及杂质。按照温控程序设定的参数,通气10min后,第一区Borazane的温度刚好达到设定温度70℃,立即通入H2和Ar气的混合物作为载气,气体流量分别为10sccm/20sccm,气压均为10psi,此时生长过程开始,1000℃的高温下,在Cu表面将被蒸发出一些Cu的晶粒,随着气体的流动,有一部分沉积在下游的Si衬底上,与此同时,一区的Borazane粉末在70℃的温度下产生Borazane气体,在载气的作用下将Borazane气体输送到高温反应区,部分Borazane气体在Cu箔表面沉积成核生长成h-BN纳米薄膜,还有部分Borazane气体在Si衬底表面有Cu晶粒的地方沉积,在Cu晶粒的催化作用下成核生长成三角形状的h-BN纳米薄膜。同理,改变一区温度为600C和800C重复以上过程再做几次实验。
4)通过光学和SEM图(如图5,6所示)发现,在Si表面有一些成核,并且成核区域都是围绕着Cu晶粒形成立方的结构。不断调节一区的温度和Si的位置,发现在Si表面的Cu晶粒非常密集,并且晶粒大小在微米范围。在这个大的Cu晶粒的顶部发现有三角和六角的h-BN,这意味着BN仍然是生长在Cu晶粒上。这说明了,Cu晶粒对于h-BN能够形成较好的催化成核的作用,但是由于晶粒过大,h-BN生长仅仅限于晶粒顶部而不能到达Si表面。
接着,有效控制并减小在Si衬底上的Cu晶粒的尺寸。
5)为了减小Cu晶粒的大小,需要减小蒸发Cu离子的空间浓度,采用矩形石英平台代替半封闭的石英管,使空间更为开放。将Si和Cu一起放在石英平台上,其他条件与3)保持一致,但仅通入氢气作为载气。在高温条件(1000℃)下,Cu原子将被蒸发,并随气流迁移至下游的Si衬底表面,在开放的空间中大部分Cu蒸汽被真空泵抽走,使得沉积至Si表面的Cu晶粒尺寸变小(如图6),且密度均匀。给下一步的h-BN生长提供特定的成核衬底环境。
6)将沉积有均匀Cu微晶粒的Si衬底,放置于第二温区,控制生长条件与3)一致。利用Cu的催化作用,h-BN可有效的Si表面成核生长,随着Cu微晶粒的尺寸的减小,延展的h-BN三角形二维薄膜直接生长与Si表面。在光学和SEM图像不仅发现Cu晶粒减小了,而且可以观察到三角形的h-BN在Si表面成核生长,如图7所示。h-BN下方角落仍有很小的Cu晶粒,这证明了Cu微晶粒与h-BN的成核的紧密关系,说明其催化剂作用。从Raman光谱中(如图12所示),可以观察到~1300cm-1处出现BN的共振特征峰,其证实h-BN在Si上直接生长的实现,并反映所生长的h-BN二维薄膜为多原子层结构。因此,这说明我们用这种通过Cu晶粒催化的方式可以在Si(100)直接生长h-BN纳米薄膜。
大颗粒Cu晶粒的顶部催化成核生长的六角形态的h-BN薄层SEM图参见图8,在Si上直接生长h-BN薄层CVD生长和原理示意图参见图9,均匀沉积Cu微晶粒的Si(100)表面直接生长的h-BN二维薄层的光学图参见图10,均匀沉积Cu微晶粒的Si(100)表面直接生长的h-BN二维薄层的SEM形貌参见图11。
本发明主要利用低压化学气相沉积方法(LPCVD),在直接在Si(100)衬底上生长h-BN纳米薄膜,可直接和Si基器件结合,以获得新型光电子器件。首先通过调节生长参数,并运用半封闭式石英管,在Cu表面稳定地生长出h-BN薄膜。其次,将Cu衬底和Si(100)衬底同时放置于石英平台上,在Si的表面上发现沉积有蒸发的铜晶粒,铜晶粒对h-BN纳米薄膜成核过程起到了催化作用。最后,控制Cu-Si距离,在Si表面上获得均匀分布、尺寸小于1微米的微铜晶粒沉积,最终可催化并促进h-BN直接在Si衬底上成核生长,形成典型的三角形二维薄膜。本发明与传统Cu为衬底生长h-BN相比,可以省去薄膜转移的复杂过程并避免杂质引入,直接与Si基器件灵活结合,获得优良性能的新型电子器件。
在Cu箔上长单层的h-BN,在生长过程中运用三温区LPCVD系统,用硼脘胺(Borazane)粉末作为反应源。通过不断调整反应源和衬底的温度,做了一系列的实验来合成h-BN。提出采用反置的半封闭的石英管来生长h-BN,可生长出明显三角形结构的h-BN,说明半封闭的小石英管可以减少生长速度。首先,将第一温区Borazane气体的温度设定在60~80℃,第二温区衬底的生长温度设定在950~1050℃,做一系列的实验,从SEM图像中我们可以看出这个生长速率明显的减小了。SEM图像和Raman光谱测试证明,拉曼峰在1370cm-1,为单原子层的二维h-BN薄膜。表明该技术,可在950~1050℃温度下用半封闭的石英管来生长h-BN二维薄膜,且铜箔起到重要的衬底作用。
Cu微晶粒阵列覆盖的Si衬底上,利用Cu的催化作用,h-BN可有效的Si表面成核生长,随着Cu微晶粒的尺寸的减小,延展的h-BN三角形二维薄膜直接生长与Si表面。用扁平的石英台代替半封闭的石英管,可提升h-BN二维薄膜的生长速率。SEM和Raman光谱测量显示,在1300cm-1处存在BN的特征共振峰,这意味着生长的h-BN为多原子层二维薄膜,证明本发明通过Cu晶粒催化的方式可以在Si(100)直接生长h-BN二维纳米薄膜。

Claims (3)

1.一种直接在Si衬底上生长六方氮化硼二维薄膜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采用一端封闭的石英管,控制CVD气流温度条件在Cu箔上生长出二维六方氮化硼薄膜;
2)将生长出二维六方氮化硼薄膜的Cu箔与Si片同时放置,调控其距离,在Si(100)表面沉积均匀且尺寸小于1μm的Cu微晶粒阵列;
3)利用Cu微晶粒催化作用,在Si(100)上直接生长六方氮化硼二维薄膜。
2.如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直接在Si衬底上生长六方氮化硼二维薄膜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1)中,所述采用一端封闭的石英管,控制CVD气流温度条件在Cu箔上生长出二维六方氮化硼薄膜的具体方法为:将Cu箔放在一端封闭的石英玻璃管内生长出单层六方氮化硼薄膜,设定第一区Borazane气体的温度60~800℃,设定三区衬底的生长温度为950~1050℃,在以上温度范围内做尝试不同的温度搭配,可以生长出花状BN,不断优化温度参数,获得均匀且结构清晰的三角形的二维六方氮化硼薄膜。
3.如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直接在Si衬底上生长六方氮化硼二维薄膜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2)中,所述将生长出二维六方氮化硼薄膜的Cu箔与Si片同时放置,调控其距离,在Si(100)表面沉积均匀且尺寸小于1μm的Cu微晶粒阵列的方法是在950~1050℃下,将Cu箔与Si(100)衬底前后放置;设定第一区Borazane气体的温度60~80℃,在CVD真空管中通氢气清洗衬底;当达到设定温度时,通入H2和Ar气的混合物作为载气,将一区Borazane气体送入三区,获得沉积有均匀尺寸和密度Cu微晶粒阵列的Si(100)衬底。
CN201410500423.XA 2014-09-26 2014-09-26 一种直接在Si衬底上生长六方氮化硼二维薄膜的方法 Active CN10423322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500423.XA CN104233222B (zh) 2014-09-26 2014-09-26 一种直接在Si衬底上生长六方氮化硼二维薄膜的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500423.XA CN104233222B (zh) 2014-09-26 2014-09-26 一种直接在Si衬底上生长六方氮化硼二维薄膜的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233222A true CN104233222A (zh) 2014-12-24
CN104233222B CN104233222B (zh) 2016-06-29

Family

ID=5222210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500423.XA Active CN104233222B (zh) 2014-09-26 2014-09-26 一种直接在Si衬底上生长六方氮化硼二维薄膜的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4233222B (zh)

Cited B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532209A (zh) * 2015-01-27 2015-04-22 厦门大学 一种在基底上制备晶片级大尺寸六方氮化硼的方法
CN105568253A (zh) * 2016-01-06 2016-05-11 复旦大学 一种等离子体化学气相沉积设备生长六方氮化硼的方法
CN107735248A (zh) * 2015-03-18 2018-02-23 得克萨斯州A&M大学系统 具有超高热导率的柔性、顺应性的热界面材料
CN108559973A (zh) * 2017-12-29 2018-09-21 厦门大学 一种二维六方氮化硼薄膜掺杂获得p型电导的方法
CN110167876A (zh) * 2017-01-06 2019-08-23 国立研究开发法人科学技术振兴机构 六方晶氮化硼薄膜及其制造方法
CN111501097A (zh) * 2020-05-29 2020-08-07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四十六研究所 一种大晶畴尺寸ws2单晶的生长方法
CN113265647A (zh) * 2021-05-28 2021-08-17 浙江大学杭州国际科创中心 一种二维材料制备方法
CN113380603A (zh) * 2021-05-18 2021-09-10 厦门大学 高硼组分二维iii族多元氮化物混合晶体及其制备方法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203444A (zh) * 1997-06-11 1998-12-30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形成半导体器件接触塞的方法
CN1933205A (zh) * 2005-08-12 2007-03-21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生长半导体衬底的方法、氮化物基发光器件及其制造方法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203444A (zh) * 1997-06-11 1998-12-30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形成半导体器件接触塞的方法
CN1933205A (zh) * 2005-08-12 2007-03-21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生长半导体衬底的方法、氮化物基发光器件及其制造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刘越颖: "第一主族元素(Li,Na,K)和第二主族元素(Be,Mg,Ca)掺杂二维六方氮化硼单层的第一性原理计算研究_刘越颖", 《物理学报》 *
邓金祥: "宽带隙立方氮化硼薄膜制备", 《半导体学报》 *

Cited By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532209A (zh) * 2015-01-27 2015-04-22 厦门大学 一种在基底上制备晶片级大尺寸六方氮化硼的方法
CN104532209B (zh) * 2015-01-27 2017-12-29 厦门大学 一种在基底上制备晶片级大尺寸六方氮化硼的方法
CN107735248A (zh) * 2015-03-18 2018-02-23 得克萨斯州A&M大学系统 具有超高热导率的柔性、顺应性的热界面材料
CN105568253A (zh) * 2016-01-06 2016-05-11 复旦大学 一种等离子体化学气相沉积设备生长六方氮化硼的方法
CN105568253B (zh) * 2016-01-06 2018-12-11 复旦大学 一种等离子体化学气相沉积设备生长六方氮化硼的方法
CN110167876A (zh) * 2017-01-06 2019-08-23 国立研究开发法人科学技术振兴机构 六方晶氮化硼薄膜及其制造方法
CN110167876B (zh) * 2017-01-06 2022-08-30 国立研究开发法人科学技术振兴机构 六方晶氮化硼薄膜及其制造方法
CN108559973A (zh) * 2017-12-29 2018-09-21 厦门大学 一种二维六方氮化硼薄膜掺杂获得p型电导的方法
CN111501097A (zh) * 2020-05-29 2020-08-07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四十六研究所 一种大晶畴尺寸ws2单晶的生长方法
CN113380603A (zh) * 2021-05-18 2021-09-10 厦门大学 高硼组分二维iii族多元氮化物混合晶体及其制备方法
CN113265647A (zh) * 2021-05-28 2021-08-17 浙江大学杭州国际科创中心 一种二维材料制备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233222B (zh) 2016-06-2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233222B (zh) 一种直接在Si衬底上生长六方氮化硼二维薄膜的方法
CN101775590B (zh) 一种具有保护涂层的石墨基座及其制备方法
CN1837147B (zh) 热界面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US8470400B2 (en) Graphene synthesis by chemical vapor deposition
CN104726845B (zh) h-BN上石墨烯纳米带的制备方法
CN103715069B (zh) 一种减少碳化硅外延薄膜中缺陷的方法
CN108474134A (zh) 一种制备二维材料的方法
CN108148452A (zh) 一种含有石墨烯的复合导热填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Zhou et al. Directional architecture of graphene/ceramic composites with improved thermal conduction for thermal applications
CN105914139A (zh) 一种石墨烯上自组织成核外延GaN材料的方法
CN107964680A (zh) 一种制备单层六方氮化硼大单晶的方法
CN110144567A (zh) 采用化学气相沉积工艺在硅基体上制备超厚碳化硅梯度涂层的方法
CN110980664A (zh) 一种多孔少层h-BN纳米片及其制备方法
CN103400760A (zh) 一种在硅衬底上生长硒化铋单晶薄膜的方法及装置
CN103160929B (zh) 一种单晶ain纳米锥和纳米片的制备方法
CN104891456B (zh) 一种一维α‑Si3N4纳米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5895530B (zh) 二维材料结构的制造方法和二维材料器件
CN109850908B (zh) 一种二氧化硅/石墨烯复合物的制备方法及产品
CN106498395B (zh) 高质量a面氮化铝薄膜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CN107104172B (zh) 一种SiC雪崩光电二极管器件外延材料的制备方法
CN105060278A (zh) 一种自支撑类三维泡沫状多孔碳膜的制备方法
CN101440481A (zh) 氧化硅上制备低阻碳化硅的方法
CN107500277B (zh) 石墨烯边界调控方法
CN103556217A (zh) 一种制备1至5层单晶石墨烯的方法
JP2003212694A (ja) 電子素子基板上へのSiC又はGaN単結晶の成長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B03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

Inventor after: Ma Ji

Inventor after: Cai Duanjun

Inventor after: Wu Chenping

Inventor after: Xu Hongmei

Inventor before: Cai Duanjun

Inventor before: Ma Ji

Inventor before: Wu Chenping

Inventor before: Xu Hongmei

COR Change of bibliographic data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