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224994B - 一种祛风除湿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祛风除湿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224994B
CN104224994B CN201410450345.7A CN201410450345A CN104224994B CN 104224994 B CN104224994 B CN 104224994B CN 201410450345 A CN201410450345 A CN 201410450345A CN 104224994 B CN104224994 B CN 10422499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ter
chinese medicine
medicine composition
hour
peppermi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450345.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224994A (zh
Inventor
陆江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410450345.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4224994B/zh
Publication of CN10422499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22499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22499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224994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Medicines Containing Plant Substan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祛风除湿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该中药是由包括如下重量份的原料制备而成的:苦参,薄荷,地榆,大黄,牛蒡子,金银花,白花蛇舌草,藿香,白鲜皮。本发明还提供了这种中药组合物的制备方法。本发明提供的中药组合物在治疗湿疹皮炎、皮肤瘙痒、皮肤癣方面,疗效确切、安全性好、没有副作用,且使用方便、成本低,效果优于现有技术。

Description

一种祛风除湿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中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祛风除湿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湿疹和皮炎常作为同义语来用,它们指的是一种皮肤炎症。湿疹是由多种复杂的内、外因素引起的一种具有多形性皮损和易有渗出倾向的皮肤炎症性反应。本病病因复杂多难以确定,自觉症状瘙痒剧烈,病情易反复,可多年不愈。湿疹的主要特点是剧烈的瘙痒,以小丘疹为主的多种形态的皮损,有渗出倾向,反复发作,容易慢性化。湿疹的瘙痒严重的影响看我们的工作、生活,长时间治疗不彻底可以导致精神萎靡,烦躁及精神因素障碍;湿疹会发生常见的金黄色葡萄球菌皮肤感染之外,比较少见的像是单纯疱疹病毒感染、疣、或是传染性斑块;湿疹跟过敏一样,属于过敏反应的一种,遗传几率是50%;湿疹不及时治疗,还会导致色素沉着,影响外貌。此外,在五大易遗传的疾病中,湿疹就位列其中。
湿疹病因复杂,治疗好转后仍易反复发作,难根治。西医治疗湿疹的一般使用以下两种疗法:
1.内用疗法:选用抗组胺药止痒,必要时两种配合或交替使用。泛发性湿疹可口服或注射糖皮质激素,但不宜长期使用。
2.外用疗法:根据皮损情况选用适当剂型和药物。急性湿疹局部生理盐水、3%硼酸或1:2000~1:10000高锰酸钾溶液冲洗、湿敷,炉甘石洗剂收敛、保护。亚急性、慢性湿疹应用合适的糖皮质激素霜剂、焦油类制剂或免疫调节剂,如他克莫司软膏、匹美莫司软膏。继发感染者加抗生素制剂。然而这些疗法疗效尚未能令人满意,且疗程都需要较长,耐药性和副作用明显。
中医很早就对湿疹做了详细解释,而且对其病因以及治疗方法等研究多年,为湿疹的治疗提供了一大方法。中医文献中记载的“浸淫疮”、“旋耳疮”、“绣球风”、“四弯风”、“奶癣”等类似西医学的急性湿疹、耳周湿疹、阴囊湿疹、异位性皮炎及婴儿湿疹等。中医对于湿疹的一般分型和治疗方法有三种:
1.湿热内蕴、热盛于湿(热盛型):治法以清热凉血,除湿解毒,祛风止痒为主。
2.湿热内蕴,湿重于热(湿盛型):治法:清脾除湿为主,佐以清热。
3.脾虚血燥型:治法以健脾燥湿,养血润肤为主。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祛风除湿的中药组合物;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祛风除湿的中药组合物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下列的技术方案实现的:
本发明所述的祛风除湿的中药组合物,是由包括如下重量份的原料制备而成的:
苦参10-30份薄荷5-15份地榆20-40份大黄20-40份
牛蒡子10-30份金银花10-30份白花蛇舌草10-30份藿香10-30份
白鲜皮20-40份。
优选地,是由包括如下重量份的原料制备而成的:
苦参15-25份薄荷7-12份地榆25-35份大黄25-35份
牛蒡子15-25份金银花15-25份白花蛇舌草15-25份藿香15-25份
白鲜皮25-35份。
本发明所述的祛风除湿的中药组合物,是由包括如下重量份的原料制备而成的:
苦参10-30份薄荷5-15份地榆20-40份大黄20-40份
牛蒡子10-30份金银花10-30份白花蛇舌草10-30份藿香10-30份
白鲜皮20-40份滑石粉10-30份。
以下是本发明中药制剂的药材来源:
苦参为豆科植物苦参SophoraflavescensAit.的干燥根。春、秋二季采挖,除去根头及小支根,洗净,干燥,或趁鲜切片,干燥。味苦;性寒。归肝;肾;大肠;小肠经;膀胱;心经;膀胱经。功能清热燥湿;祛风杀虫。主湿热泻痢;肠风便血;黄疸;小便不利;水肿;带下;阴痒;疥癣;麻风;皮肤瘙痒;湿毒疮疡。
薄荷为唇形科薄荷属植物薄荷MenthahaplocalyxBriq.的干燥地上部分。夏、秋二季茎叶茂盛或花开至三轮时,选晴天,分次采割,晒干或阴干。辛,凉。归肺、肝经。有宣散风热,清头目,透疹之功。用于风热感冒,风温初起,头痛,目赤,喉痹,口疮,风疹,麻疹,胸胁胀闷。薄荷醇局部应用可治头痛、神经痛、瘙痒等。应用于皮肤,首先有凉感,以后有轻微刺灼感。此种凉感并非皮肤温度降低,而系刺激神经末梢之冷觉感受器所引起。
地榆为蔷薇科植物地榆SanguisorbaofficinalisL.或长叶地榆SanguisorbaofficinalisL.var.longifolia(Bert.)YuetLi的干燥根。后者习称“绵地榆”。春季将发芽时或秋季植株枯萎后采挖,除去须根,洗净,干燥,或趁鲜切片,干燥。苦、酸、涩,微寒。凉血止血,解毒敛疮。用于便血,痔血,血痢,崩漏,水火烫伤,痈肿疮毒。实践证明,30%地榆膏有止痒、收敛、消炎等作用。
大黄为蓼科植物掌叶大黄RheumpalmatumL.、唐古特大黄RheumtanguticumMaxim.exBalf.或药用大黄RheumofficinaleBaill.的干燥根及根茎。秋末茎叶枯萎或次春发芽前采挖,除去细根,刮去外皮,切瓣或段,绳穿成串干燥或直接干燥。苦,寒。归脾、胃、大肠、肝、心包经。泻热通肠,凉血解毒,逐瘀通经。用于实热便秘,积滞腹痛,泻痢不爽,湿热黄疸,血热吐衄,目赤,咽肿,肠痈腹痛,痈肿疔疮,瘀血经闭,跌打损伤,外治水火烫伤;上消化道出血。酒大黄善清上焦血分热毒。用于目赤咽肿,齿龈肿痛。熟大黄泻下力缓,泻火解毒。用于火毒疮疡。大黄炭凉血化瘀止血。用于血热有瘀出血症。
牛蒡子为菊科植物牛蒡ArctiumlappaL.的干燥成熟果实。秋季果实成熟时采收果序,晒干,打下果实,除去杂质,再晒干。辛、苦,寒。归肺、胃经。疏散风热,宣肺透疹,解毒利咽。用于风热感冒,咳嗽痰多,麻疹,风疹,咽喉肿痛,痄腮丹毒,痈肿疮毒。
金银花为忍冬科植物忍冬LonicerajaponicaThunb.、红腺忍冬LonicerahypoglaucaMiq.、山银花LoniceraconfusaDC.或毛花柱忍冬LoniceradasystylaRehd.的干燥花蕾或带初开的花。性寒,味甘。入肺、心、胃经。具有清热解毒、抗炎、补虚疗风的功效,主治胀满下疾、温病发热,热毒痈疡和肿瘤等症。
白花蛇舌草为茜草科植物白花蛇舌草HedyotisdiffusaWilld.[Oldenlandiadiffusa(Willd.)Roxb.]的全草。味苦甘,性寒。入心经、肝经、脾经。功能清热解毒;利湿。用于肺热喘咳;咽喉肿痛;肠痈;疖肿疮疡;毒蛇咬伤;热淋涩痛;水肿;痢疾;肠炎;湿热黄疸;擅长治疗多种癌肿。
藿香为唇形科植物广藿香或藿香的全草。辛,微温。入肺、脾、胃经。祛暑解表;化湿和胃。主夏令感冒;寒热头痛;胸脘痞闷;呕吐泄泻;妊娠呕吐;鼻渊;手;足癣。
白鲜皮为芸香科植物白鲜DictamnusdasycarpusTurcz.的干燥根皮。春、秋二季采挖根部,除去泥沙及粗皮,剥取根皮,干燥。苦,寒。归脾、胃、膀胱经。清热燥湿,祛风解毒。用于湿热疮毒,黄水淋漓,湿疹,风疹,疥癣疮癞,风湿热痹,黄疸尿赤。
滑石粉系滑石经精选净化、粉碎、干燥制成。甘、淡,寒。归膀胱、肺、胃经。利尿通淋,清热解暑,祛湿敛疮。用于热淋,石淋,尿热涩痛,暑湿烦渴,湿热水泻;外治湿疹,湿疮,痱子。
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是提供了本发明中药组合物活性成分的制备方法,该方法是采用水提或40—80%体积百分浓度的乙醇回流提取。具体的制备方法如下:
方案一
1)取薄荷和藿香,加入相当于这两味药材总重量2-4倍的水,提取1-3小时,收集蒸馏液,冷却后分取油层,得挥发油;
2)取剩余7味药材,加水提取2-3次,每次加水量相当于药材总重量的6-12倍,每次提取时间为1-3小时,合并提取液,滤过,滤液浓缩至50-70℃时相对密度为1.32-1.37的稠膏,得水溶性提取物;
3)步骤1)中的挥发油和步骤2)中的水溶性提取物,为所述中药组合物活性成分。
方案二
1)取薄荷和藿香,加入相当于这两味药材总重量2-4倍的水,提取1-3小时,收集蒸馏液,冷却后分取油层,得挥发油;
2)取剩余7味药材,加水提取2-3次,每次加水量相当于药材总重量的6-12倍,每次提取时间为1-3小时,合并提取液,滤过,滤液浓缩至50-70℃时相对密度为1.05-1.20的清膏,加入乙醇,使含醇量为40-70%,静置12-24小时,滤过,滤液浓缩至50-70℃时相对密度为1.32-1.37的稠膏,得水溶性提取物。
3)步骤1)中的挥发油和步骤2)中的水溶性提取物,为所述中药组合物活性成分。
方案三
1)取薄荷和藿香,加入相当于这两味药材总重量2-4倍的水,提取1-3小时,收集蒸馏液,冷却后分取油层,得挥发油;
2)取剩余7味药材,用40-80%乙醇回流提取2-3次,每次乙醇用量为药材总量的4-10倍,提取时间为1-4小时,合并提取液,过滤,滤液浓缩至50-70℃时相对密度为1.32-1.37的稠膏,得醇溶性提取物。
3)步骤1)中的挥发油和步骤2)中的得水溶性提取物,为所述中药组合物活性成分。
方案四
1)取薄荷和藿香,加入相当于这两味药材总重量2-4倍的水,提取1-3小时,收集蒸馏液,冷却后分取油层,得挥发油;
2)取苦参、地榆、大黄、牛蒡子、金银花、白花蛇舌草、白鲜皮,加水提取2-3次,每次加水量相当于药材总重量的6-12倍,每次提取时间为1-3小时,合并提取液,滤过,滤液浓缩至50-70℃时相对密度为1.32-1.37的稠膏,得水溶性提取物;
3)将步骤1)中的挥发油和步骤2)中的水溶性提取物混合,加入滑石粉,为所述中药组合物活性成分。
本发明所述的祛风除湿的中药组合物,可以与医药学上可接受的载体配合,制成各种常用制剂,如内服片剂、颗粒剂、胶囊剂、糖浆剂等,外用搽剂、洗剂、酊剂、油剂、糊剂、(软)膏剂、熨剂等。
本发明的药学上可接受的载体包括但不限于以下:
口服制剂:
稀释剂:淀粉、糖粉、乳糖、糊精、微晶纤维素、无机盐、糖醇类等。
润湿剂与粘合剂:纯化水、乙醇、明胶、聚乙二醇、纤维素衍生物等。
崩解剂:淀粉、羧甲基淀粉钠、纤维素衍生物、交联聚维酮等。
润滑剂:硬脂酸镁、微粉硅胶、滑石粉、聚乙二醇等。
助溶剂:水、乙醇、甘油、丙二醇、液状石蜡、植物油等。
矫味剂:蔗糖、单糖、芳香剂等。
防腐剂:苯甲酸、山梨酸、甲酯、乙酯、丙酯等。
外用制剂
稀释剂:蒸馏水、乙醇等。
助溶剂:甘油、山梨醇等多元醇。
防腐剂:苯甲酸、苯甲酸钠、丙酸、尼泊金类、对羟基苯甲酸乙酯等。
油脂性基质:凡士林、液状石蜡、羊毛脂、蜂蜡、动物油、植物油、单硬脂酸甘油酯、十八醇等及其混合物、
水溶性基质:甘油、海藻酸钠、卡巴浦尔树脂、淀粉明胶、甲基纤维素、羧甲基纤维素钠、聚乙二醇、聚乙烯醇。
促透剂:角质保湿利尿素、吡咯酮类衍生物、亚油酸、月桂醇、吐温、十二烷基三甲基溴化铵、十二烷基磺酸钠、十二烷基硫酸钠、薄荷醇、月桂氮卓酮(氮酮)等。
例如,其可以通过下列方法之一制备为各种常见剂型:
方法1:片剂
取方案一至方案三所得活性成分之一,加入片剂常用辅料,按常规生产方法制备得本发明片剂。
上述片剂常用辅料包括稀释剂、润湿剂、粘合剂、崩解剂、润滑剂之一或全部。
方法2:颗粒剂
取方案一至方案三所得活性成分之一,加入颗粒剂常用辅料,按常规生产方法制备得本发明颗粒剂。
上述颗粒剂常用辅料包括稀释剂、润湿剂、粘合剂、崩解剂之一或全部。
方法3:胶囊剂
取方案一至方案三所得活性成分之一,加入胶囊剂常用辅料,按常规生产方法制备得本发明胶囊剂。
上述胶囊剂常用辅料包括稀释剂、润湿剂、粘合剂、崩解剂、润滑剂之一或全部。
方法4:糖浆剂
取方案一至方案三所得活性成分之一,加入糖浆剂常用辅料,按常规生产方法制备得本发明糖浆剂。
上述糖浆剂常用辅料包括矫味剂、防腐剂、助溶剂之一或全部。
方法5:合剂
取方案一至方案三所得活性成分之一,加入合剂常用辅料,按常规生产方法制备得本发明合剂。
上述合剂常用辅料包括矫味剂、防腐剂之一或全部。
方法6:搽剂
取方案一至方案三所得活性成分之一,加入搽剂常用辅料,按常规生产方法制备得本发明搽剂。
上述搽剂常用辅料包括稀释剂、防腐剂、助溶剂、促透剂之一或全部。
方法7:膏剂
取方案一至方案三所得活性成分之一,加入膏剂常用辅料,按常规生产方法制备得本发明膏剂。
上述膏剂常用辅料包括油脂性基质、水溶性基质、防腐剂、促透剂之一或全部。
本申请人在研究传统中医辨证治疗的基础上参考现代药理研究成果,经过多年的试验,将多种配方进行筛选,找到了相互配合具有很好祛风除湿止痒,清热解毒散结功效的中药组合物。本发明配方合理创新,
苦参清热燥湿,祛风杀虫,白花蛇舌草清热解毒利湿,白鲜皮清热燥湿,祛风解毒,以上共为方中君药,行祛湿解毒之功效;地榆、大黄凉血解毒,牛蒡疏风解毒,金银花清热解毒,以上四味共为方中臣药,助君药起清热祛湿毒之功;薄荷、藿香为佐使药,其含有的挥发油成分可使人清利头目,解暑化湿。全方祛风除湿止痒,清热解毒散结,用于治疗湿热内蕴,脾虚血燥引起的湿疹皮炎、皮肤瘙痒疗效极佳,同时对皮肤癣也有极好的疗效。本发明技术方案符合中医辨证施治的机理,立足疾病之本源,组方合理科学。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祛风除湿的中药组合物具有以下优点:
1、本发明提供的组合物安全有效,有祛风除湿止痒,清热解毒散结的作用,对湿疹皮炎、皮肤瘙痒及皮肤癣均有较好治疗效果。
2、本发明提供的组合物对婴儿湿疹有显著的疗效,总有效率达96.7%。
3、本发明中药组合物对皮肤瘙痒作用明显,痱子患儿采用本发明治疗后,痊愈率为100%。
4、本发明中药组合物对皮肤癣疗效较好,足癣患者使用本发明中药组合物治疗3个月后总有效率达66%。
5、本发明中药组合物配方合理创新,生产成本低、工艺简单。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实施例进一步说明本发明。应该理解的是,本发明的实施例是用于说明本发明而不是对本发明的限制。根据本发明的实质对本发明进行的简单改进都属于本发明要求保护的范围。除非另有说明,本发明中的乙醇量的百分数是体积百分数,v/v表示溶液的体积比。
实施例1搽剂
取薄荷5g,藿香10g,加入相当于这两味药材总重量的2倍的水,提取1小时,收集蒸馏液,冷却后分取油层,得挥发油;另取苦参10g,地榆20g,大黄20g,牛蒡子10g,金银花10g,白花蛇舌草10g,白鲜皮20g,用40%乙醇回流提取3次,每次乙醇用量分别为药材总量的10倍、8倍、4倍,提取时间分别4小时、2小时、1小时,合并提取液,过滤,滤液浓缩50℃时相对密度为1.32的稠膏,干燥后粉碎,加纯化水至总重量为药材总重量的2倍,加入挥发油及0.1%的苯甲酸钠、0.05%的尼泊金甲酯,混匀,分装,即得本发明搽剂。
实施例2糖浆剂
取薄荷15g,藿香30g,加入相当于这两味药材总重量的3倍的水,提取2小时,收集蒸馏液,冷却后分取油层,得挥发油;取苦参30g,地榆40g,大黄40g,牛蒡子30g,金银花30g,白花蛇舌草30g,白鲜皮40g,加水提取2次,两次加水量分别为药材总重量的10倍、8倍,两次提取时间分别为2小时、1小时,合并提取液,滤过,滤液浓缩至70℃时相对密度为1.33的稠膏;在稠膏中加入挥发油及糖浆剂辅料蔗糖、山梨酸、水搅拌均匀,制得糖浆剂。
实施例3膏剂
取薄荷7g,藿香15g,加入相当于这两味药材总重量的4倍的水,提取3小时,收集蒸馏液,冷却后分取油层,得挥发油;取苦参15g,地榆25g,大黄25g,牛蒡子15g,金银花15g,白花蛇舌草15g,白鲜皮25g,加水提取3次,三次加水量分别为药材总重量的12倍、8倍、6倍,三次提取时间分别为3小时、2小时、1小时,合并提取液,滤过,滤液浓缩至60℃时相对密度为1.37的稠膏,备用。
称取硬脂酸15g,凡士林100g,羊毛脂80g,硬脂酸甘油脂35g,十六醇80g,加热至85℃,搅匀,作为油相,备用;另取甘油130g,对羟基苯甲酸乙酯2g,十二烷基硫酸钠20g,月桂氮卓酮25g,加入上述稠膏和挥发油,用水调节使油、水两相共1000g,作为水相,加热至90℃,待全部溶解后,恒温至85℃,搅匀;将油相缓缓加入水相,置匀浆机中搅拌,冷却,凝固,分装,即得本发明膏剂。
实施例4合剂
取薄荷12g,藿香25g,加入相当于这两味药材总重量的4倍的水,提取3小时,收集蒸馏液,冷却后分取油层,得挥发油;取苦参25g,地榆35g,大黄35g,牛蒡子25g,金银花25g,白花蛇舌草25g,白鲜皮35g,加水提取3次,三次加水量分别相当于药材总重量的12倍、8倍、6倍,每次提取时间分别3小时、2小时、1小时,合并提取液,滤过,滤液浓缩至70℃时相对密度为1.05的稠膏,加入乙醇,使含醇量为40%,静置24小时,滤过,滤液浓缩至70℃时相对密度为1.35的浸膏,加入纯化水至总重量为药材总重量的3倍,加入挥发油,混匀,灌装,即得本发明合剂。
实施例5颗粒剂
取薄荷10g,藿香20g,加入相当于这两味药材总重量的4倍的水,提取3小时,收集蒸馏液,冷却后分取油层,得挥发油;取苦参20g,地榆30g,大黄30g,牛蒡子20g,金银花20g,白花蛇舌草20g,白鲜皮30g,加水提取2次,两次加水量分别为药材总重量的10倍、8倍,两次提取时间分别为2小时、1小时,合并提取液,滤过,滤液浓缩至60℃时相对密度为1.33的稠膏。取稠膏,加入挥发油及滑石粉20g,并加入辅料糊精、淀粉,混匀,以适量乙醇制粒,60℃干燥后整粒,制成颗粒,即得。
实施例6胶囊剂
取薄荷15g,藿香30g,加入相当于这两味药材总重量的4倍的水,提取3小时,收集蒸馏液,冷却后分取油层,得挥发油;取苦参15g,地榆25g,大黄30g,牛蒡子25g,金银花30g,白花蛇舌草30g,白鲜皮100g,用80%乙醇回流提取2次,每次乙醇用量分别为药材总量的10倍、8倍,提取时间分别3小时、2小时,合并提取液,过滤,滤液浓缩至60℃时相对密度为1.34的稠膏;在稠膏中加入挥发油及辅料淀粉、乙醇、糊精、硬脂酸镁,按常规方法制成胶囊剂。
实施例7颗粒剂
取薄荷5g,藿香10g,加入相当于这两味药材总重量的2倍的水,提取1小时,收集蒸馏液,冷却后分取油层,得挥发油;取苦参10g,地榆20g,大黄20g,牛蒡子10g,金银花10g,白花蛇舌草10g,白鲜皮20g,加水提取3次,两次加水量分别为药材总重量的12倍、8倍、6倍,三次提取时间分别为3小时、2小时、1小时,合并提取液,滤过,滤液浓缩至50℃时相对密度为1.32的稠膏。取稠膏,加入挥发油及滑石粉10g,并加入辅料糊精、淀粉,混匀,以适量乙醇制粒,60℃干燥后整粒,制成颗粒,即得。
实施例8颗粒剂
取薄荷15g,藿香30g,加入相当于这两味药材总重量的4倍的水,提取2小时,收集蒸馏液,冷却后分取油层,得挥发油;取苦参30g,地榆40g,大黄40g,牛蒡子30g,金银花30g,白花蛇舌草30g,白鲜皮40g,加水提取3次,两次加水量分别为药材总重量的10倍、8倍、6倍,每次提取时间都是2小时,合并提取液,滤过,滤液浓缩至70℃时相对密度为1.37的稠膏。取稠膏,加入挥发油及滑石粉30g,并加入辅料糊精、淀粉,混匀,以适量乙醇制粒,60℃干燥后整粒,制成颗粒,即得。
功效评价及临床试验总结
1、婴儿湿疹
(1)病例选择:选取门诊及住院患者120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及对照组各60例。治疗组给予本发明实施例5颗粒剂,每次20克,将药倒入盆中,用适量热水溶解,熏洗患处。每日两次,连续三周;对照组给予冰黄肤乐软膏外用,每日3次,外用,连续三周,分别对治疗前后的皮损变化进行EASI评分。
(2)诊断标准:①常于出生后3个月内发病;②好发于头面部,尤其是头顶部和两颊部;③皮损特点:多数如针尖至粟粒大小丘疹,还可出现水疱、糜烂、渗出、痂皮,时轻时重;④剧烈瘙痒,患儿常表现哭闹不安,睡眠不宁,易醒;⑤部分有特应性。
(3)疗效标准:以治疗后皮疹、疹痒等症状变化而分为显效、有效、无效。显效:3-5d内皮疹、瘙痒症状消失,皮肤恢复正常或接近正常。有效:5d内皮疹明显减轻,渗出停止,瘙痒缓解。无效:5d内皮疹、瘙痒症状无改善,甚至加重。
(4)治疗效果
治疗组:显效52例;有效6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6.7%。
对照组:显效27例;有效20例;无效13例;总有效率为78.3%。
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P<0.01,两者具有极显著性差异。
2、痱子
(1)病例选择:入选病例60例,男32例,女28例;年龄最大1.5岁,最小6个月;病程最长1个月,最短5天。症候表现为头部、前额、颈部及上胸背部出现浅表性的针头大、小米大至粟粒大的黄色小脓疱,周围红晕,密集成片,一般不融合,部分溃破有渗液,搔抓不安,汗多,食欲欠佳,睡眠不安,口干渴,舌质红苔薄白或薄黄,脉数。
(2)治疗方法:选取本发明实施例1搽剂,每日2次,连用七天。
(3)疗效:60例患者全部痊愈,其中2-4天痊愈者34例,5-7天痊愈者26例。
3、足癣
(1)一般资料:56例门诊患者,男34例,女22例;年龄18-68岁。所有患者在接受本发明治疗前均经过其他方法治疗,但疗效欠佳,病情反复。临床表现为局部皮损、糜烂、渗出甚或皲裂、鳞屑、皮肤角质化。采用本发明治疗时停用其他一切疗法。
选取本发明实施例3膏剂,涂抹患处,每日2次,连用3个月。
(2)疗效标准
治愈:皮肤损害完全消失,皮肤恢复正常,停药1周无复发。
显效:皮肤损害消退,皮肤基本恢复正常,停药1周内有反复,但症状轻微。
好转:皮肤损害范围缩小,瘙痒等症状明显减轻。
无效:皮肤损害改变不大,瘙痒等症状无明显改善。
(3)治疗效果
治愈10例,显效13例,好转15例,无效18例,总有效率为66%。
临床结果表明:本发明提供的中药组合物与冰黄肤乐软膏相比,能更有效治疗婴儿湿疹,且两者相比,具有极显著性差异;本发明在治疗痱子时疗效理想,痊愈率为100%;本发明在治疗足癣时,总有效率为66%,很多采用各种方法治疗无效的患者,在使用本发明治疗后都有了极大的好转。
典型病例
1、痱子:患儿李某,1岁2月,因“胸背部红色丘疹2周”来我院门诊就诊。患儿发病前无明显诱因,躯干部出现红色小米粒大小丘疹,微高出皮面,部分上有针尖大小脓头,家长代诉平素患者多汗,热时或出汗多时哭闹,瘙痒明显,在空调房中症状好转,自行外用药物,效果不佳。为求进一步治疗,遂来我院,门诊诊断为:痱子。症见:前胸后背密集米粒大小红色丘疹,高出皮面,其上可见针尖大小脓头,间有抓痕血痂,无糜烂及渗出。舌质红,苔黄。患者就诊后,给予本发明实施例7,每次2包,温水化开后外洗患处,每次约10分钟左右,外用一周后,丘疹颜色变暗,原有脓头干涸结痂,复诊继用上方一周,胸背部丘疹消退。同时嘱患儿家属给患儿勤换衣物,保持局部干燥,多饮水。
2.湿疹:患者王某某,男,20岁。因“双下肢红斑丘疹渗出伴瘙痒1月”入院。患者一月前食辛辣制品后双下肢出现散在红斑丘疹,瘙痒明显,搔抓后出现糜烂渗出。于当地诊所就诊,具体不详,效果不佳,糜烂渗出增加,为求进一步治疗,遂来我院,门诊诊断为“湿疹”,症见:双下肢散在红斑丘疹,颜色鲜红,部分融合成片,其上可见糜烂,渗出明显,渗液呈淡清色。自诉瘙痒情况明显。舌质红,苔黄,脉滑。就诊后给予本发明实施例8外用,每次2包,温水化开后放置常温后,外用湿敷患处,每次约30钟左右,外用一周后,糜烂渗出减少,皮损颜色稍有变暗,继用上方2周,皮损颜色变暗,原有糜烂渗出面均已干涸结痂,继用上方1周,同时给予外用润肤,1周后愈。
3.足癣:患者符某某,男,32岁,因“足部水疱伴瘙痒1周”就诊。患者一周前因外出长时间行走,鞋子密闭不透气,双足部足底出现米粒大小水疱,双足缝间皮肤浸渍糜烂,少许瘙痒不适,前来我院门诊就诊,诊断为“足癣”,症见:双足底可见米粒大小深在水疱,疱液稍澄清,无压痛。双足缝间皮肤浸渍发白,基底潮红,无压痛。给予给予本发明实施例5外用,每次2包,温水化开后放置常温后,外用浴足,每次约30钟左右,同时保持足部干燥,鞋子保持通风透气,外用一周后,双足部水疱干涸,足缝间浸渍好转,继用上方2周,原有水疱干涸结痂,新生表皮,足缝间皮肤如常,无糜烂。
虽然,上文中已经用一般性说明、具体实施方式及试验,对本发明作了详尽的描述,但在本发明基础上,可以对之作一些修改或改进,这对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是显而易见的。因此,在不偏离本发明精神的基础上所做的这些修改或改进,均属于本发明要求保护的范围。

Claims (8)

1.一种祛风除湿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它是由如下重量份的原料制备而成
的:
苦参10-30份薄荷5-15份地榆20-40份大黄20-40份
牛蒡子10-30份金银花10-30份白花蛇舌草10-30份藿香10-30份
白鲜皮20-40份。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它是由如下重量份的原料制备而成的:
苦参15-25份薄荷7-12份地榆25-35份大黄25-35份
牛蒡子15-25份金银花15-25份白花蛇舌草15-25份藿香15-25份
白鲜皮25-35份。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它是由如下重量份的原料制备而成的:
苦参10-30份薄荷5-15份地榆20-40份大黄20-40份
牛蒡子10-30份金银花10-30份白花蛇舌草10-30份藿香10-30份
白鲜皮20-40份滑石粉10-30份。
4.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它的活性成分是通过以下方法制备而成的:
1)取薄荷和藿香,加入相当于这两味药材总重量2-4倍的水,提取1-3小时,收集蒸馏液,冷却后分取油层,得挥发油;
2)取剩余7味药材,加水提取2-3次,每次加水量相当于药材总重量的6-12倍,每次提取时间为1-3小时,合并提取液,滤过,滤液浓缩至50-70℃时相对密度为1.32-1.37的稠膏,得水溶性提取物;
3)步骤1)中的挥发油和步骤2)中的水溶性提取物,为所述中药组合物活性成分。
5.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它的活性成分是通过以下方法制备而成的:
1)取薄荷和藿香,加入相当于这两味药材总重量2-4倍的水,提取1-3小时,收集蒸馏液,冷却后分取油层,得挥发油;
2)取剩余7味药材,加水提取2-3次,每次加水量相当于药材总重量的6-12倍,每次提取时间为1-3小时,合并提取液,滤过,滤液浓缩至50-70℃时相对密度为1.05-1.20的清膏,加入乙醇,使含醇量为40-70%,静置12-24小时,滤过,滤液浓缩至50-70℃时相对密度为1.32-1.37的稠膏,得水溶性提取物;
3)步骤1)中的挥发油和步骤2)中的水溶性提取物,为所述中药组合物活性成分。
6.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它的活性成分是通过以下方法制备而成的:
1)取薄荷和藿香,加入相当于这两味药材总重量2-4倍的水,提取1-3小时,收集蒸馏液,冷却后分取油层,得挥发油;
2)取剩余7味药材,用40-80%乙醇回流提取2-3次,每次乙醇用量为药材总量的4-10倍,提取时间为1-4小时,合并提取液,过滤,滤液浓缩至50-70℃时相对密度为1.32-1.37的稠膏,得醇溶性提取物;
3)步骤1)中的挥发油和步骤2)中的醇溶性提取物,为所述中药组合物活性成分。
7.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它的活性成分是通过以下方法制备而成的:
1)取薄荷和藿香,加入相当于这两味药材总重量2-4倍的水,提取1-3小时,收集蒸馏液,冷却后分取油层,得挥发油;
2)取苦参、地榆、大黄、牛蒡子、金银花、白花蛇舌草、白鲜皮,加水提取2-3次,每次加水量相当于药材总重量的6-12倍,每次提取时间为1-3小时,合并提取液,滤过,滤液浓缩至50-70℃时相对密度为1.32-1.37的稠膏,得水溶性提取物;
3)将步骤1)中的挥发油和步骤2)中的水溶性提取物混合,加入滑石粉,为所述中药组合物活性成分。
8.一种祛风除湿的中药组合物,由权利要求1或2的祛风除湿的中药组合物与医药学上可接受的载体配合制备而成。
CN201410450345.7A 2014-09-05 2014-09-05 一种祛风除湿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422499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450345.7A CN104224994B (zh) 2014-09-05 2014-09-05 一种祛风除湿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450345.7A CN104224994B (zh) 2014-09-05 2014-09-05 一种祛风除湿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224994A CN104224994A (zh) 2014-12-24
CN104224994B true CN104224994B (zh) 2016-05-04

Family

ID=5221447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450345.7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4224994B (zh) 2014-09-05 2014-09-05 一种祛风除湿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4224994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233170A (zh) * 2015-11-11 2016-01-13 曹涛 一种治疗皮肤瘙痒和湿疹的中药组合物
CN106177647A (zh) * 2016-08-17 2016-12-07 朱维 一种婴幼儿可食湿疹喷雾
CN109288931A (zh) * 2018-11-16 2019-02-01 上海松皓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治疗婴幼儿湿疹的组合物,制剂及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9771615A (zh) * 2019-03-28 2019-05-21 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一种皮炎湿疹外用熏洗中药方剂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214261A (zh) * 1998-10-21 1999-04-21 余际康 一种治疗皮肤病的口服药
CN101181438A (zh) * 2007-11-30 2008-05-21 朱惠芬 一种治疗手足癣的中药制剂
CN101229322A (zh) * 2007-11-26 2008-07-30 倪建忠 治疗外科和皮肤科疾病的外用药及其制备方法
CN103417879A (zh) * 2013-08-21 2013-12-04 曹忠义 一种治疗牛皮癣的药物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214261A (zh) * 1998-10-21 1999-04-21 余际康 一种治疗皮肤病的口服药
CN101229322A (zh) * 2007-11-26 2008-07-30 倪建忠 治疗外科和皮肤科疾病的外用药及其制备方法
CN101181438A (zh) * 2007-11-30 2008-05-21 朱惠芬 一种治疗手足癣的中药制剂
CN103417879A (zh) * 2013-08-21 2013-12-04 曹忠义 一种治疗牛皮癣的药物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224994A (zh) 2014-12-2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784363B (zh) 一种治疗胰腺癌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3520572B (zh) 一种用于治疗特应性皮炎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2198262A (zh) 一种治疗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的中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4224994B (zh) 一种祛风除湿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2178877B (zh) 一种治疗阴囊湿疹的外用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4522213A (zh) 适宜三高人群饮用的茶饮及其制备方法
CN107213396A (zh) 一种消炎止痒洗液
CN101164600A (zh) 一种治疗痤疮、青春痘的药物
CN103495072B (zh) 一种治疗支气管扩张病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4147460A (zh) 一种治疗帕金森病的中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4547644A (zh) 一种褥疮膏
CN107823293A (zh) 治疗口腔溃疡的瑶医外用散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3751582B (zh) 治疗小儿盗汗的药物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3860787B (zh) 含有花蛤有效成分的治疗痤疮的外用中药
CN104001057B (zh) 用于治疗心肾失调型精神分裂症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2846113A (zh) 一种桑叶保健枕芯及其制备方法
CN112494614A (zh) 一种木瓜百药组合防治癌病的中药配方
CN104173480A (zh) 一种治疗小儿化脓性扁桃体炎的中药组合物
CN102671143B (zh) 治疗痢疾马齿苋中药口服液及制备方法
CN106924578A (zh) 一种治疗痈疖肿毒的中药
CN106728167A (zh) 一种烧烫伤外用杀菌止痒药膏
CN106177659A (zh) 活力草本液
CN107397918B (zh) 一种治疗瘙痒的外用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4707029B (zh) 一种治疗银屑病的中药
CN105343858A (zh) 小儿健脾温通贴及其提取赋型工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60504

Termination date: 20210905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