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217886B - 多方向输入装置 - Google Patents

多方向输入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217886B
CN104217886B CN201410227888.2A CN201410227888A CN104217886B CN 104217886 B CN104217886 B CN 104217886B CN 201410227888 A CN201410227888 A CN 201410227888A CN 104217886 B CN104217886 B CN 104217886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upport
axle
operating body
swing
toppling ov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227888.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217886A (zh
Inventor
田川誉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lps Alpin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Alps Electric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lps Electric Co Ltd filed Critical Alps Electric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421788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21788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21788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21788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Switches With Compound Operation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与以往相比能够抑制误输入且能够实现小型化的多方向输入装置。该多方向输入装置具有:操作体;支承操作体的支架;在对操作体向左右方向进行倾倒操作时将支架与操作体一并支承为能够倾倒、且在对操作体进行按压操作时将支架支承为能够向下方摆动的支承构件;在对操作体进行倾倒操作时利用支架的倾倒来输入的倾倒检测部;及在对操作体进行按压操作时利用支架的摆动来输入的摆动检测部,支架在左右方向上具有第一轴且在前后方向上具有第二轴,倾倒检测部在俯视观察下位于第一轴上,摆动检测部在俯视观察下位于第二轴上。第一轴与第二轴交叉的交点(O)为对操作体进行了倾倒操作及按压操作时的支架的倾倒支点(P1)及摆动支点(P2)。

Description

多方向输入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能够进行倾倒操作与按压操作的多方向输入装置。
背景技术
在专利文献1或专利文献2中,公开有一种旋转操作体被支架枢轴支承为能够旋转且支架由支承构件支承的多方向输入装置。
在这些专利文献中,能够将旋转操作体朝向左右方向进行倾倒操作,此时支架被支承为与旋转操作体一并朝向左右方向能够倾倒。另外,也能够对旋转操作体进行按压操作,此时支架被支承为朝向下方能够摆动。而且,通过各开关部能够检测倾倒操作、按压操作。
图15是表示专利文献1中的支架的轴的示意图。图15所示的X1-X2方向为左右方向,Y1-Y2方向为前后方向。如图15所示,第一轴1是与左右方向(X1-X2)平行的方向,第二轴2是与前后方向(Y1-Y2)平行的方向。
如图15所示,在第一轴1的左右两侧的下方设有用于检测支架朝向左右方向的倾倒的倾倒检测开关3、4,在第二轴2的后方位置的下方设有用于检测支架朝向下方的摆动的摆动检测开关5。
如图15所示,在第一轴1的左右方向(X1-X2)的中心具有支架的倾倒支点1a。另外,在第二轴2的前方(Y1)位置具有支架的摆动支点2a。如图15所示,倾倒支点1a与摆动支点2a在前后方向(Y1-Y2)上位置错离。
当以倾倒支点1a为旋转中心而使支架朝向左右方向倾倒时,利用位于第一轴1上的支架的按压输入部6、7来按压倾倒检测开关3、4,由此能够检测出旋转操作体进行了倾倒操作。另外,当使第二轴2从摆动支点2a向下方摆动时,利用位于第二轴2上的支架的按压输入部8来按压摆动检测开关5,由此,能够检测出旋转操作体进行了按压操作。
需要说明的是,在专利文献2所记载的多方向输入装置中,未明确倾倒支点与摆动支点之间的位置关系。
在先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表2009-503659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许第4713436号公报
发明概要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然而,如图15所示,在现有的多方向输入装置中,在利用摆动支点2a使支架向下方进行摆动时,如虚线所示,存在倾倒支点1a的第一轴1也向下方移动。因此,在对操作体进行按压操作时,有可能使位于第一轴1上的按压输入部6、7向下方移动,从而使倾倒检测开关3、4进行开关输入。
通过分离按压输入部6、7与倾倒检测开关3、4之间的距离,能够抑制误输入,但存在无法促进多方向输入装置的小型化这样的间题。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是鉴于上述现有的实际情况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与以往相比能够抑制误输入、能够实现小型化的多方向输入装置。
解决方案
本发明中的多方向输入装置的特征在于,该多方向输入装置具有:操作体;支架,其用于支承所述操作体;支承构件,其在对所述操作体向左右方向进行了倾倒操作时将所述支架与所述操作体一并支承为能够倾倒,且在对所述操作体进行了按压操作时将所述支架支承为能够向下方摆动;倾倒检测部,其在对所述操作体进行了倾倒操作时利用所述支架的倾倒进行输入;及摆动检测部,其在对所述操作体进行了按压操作时利用所述支架的摆动进行输入,
所述支架在所述左右方向上具有第一轴,且在与所述左右方向正交的前后方向上具有第二轴,所述倾倒检测部在俯视观察下位于所述第一轴上,所述摆动检测部在俯视观察下位于所述第二轴上,
所述第一轴与所述第二轴交叉的交点是对所述操作体进行了倾倒操作及按压操作时的所述支架的倾倒支点及摆动支点。
如此,在本发明中支架的倾倒支点与摆动支点设于相同的位置。在图14中表示本发明中的支架的示意图。如图14所示,第一轴10设为与左右方向(X1-X2)平行,第二轴11设为与前后方向(Y1-Y2)平行。而且,第一轴10与第二轴11交叉的交点成为相对于倾倒及摆动这两者的支点P。
如图14所示,在第一轴10上存在相对于倾倒检测部12、13的按压输入部15、16,倾倒检测部12、13位于按压输入部15、16的下方。当利用支点P使支架向左右方向倾倒时,利用按压输入部15、16对倾倒检测部12、13进行输入,利用该输入信息能够检测操作体向左右方向进行倾倒操作的情况。另一方面,在第二轴11上存在相对于摆动检测部14的按压输入部17,摆动检测部14位于按压输入部17的下方。当利用支点P使支架向下方摆动时,利用按压输入部17对摆动检测部14进行输入,利用该输入信息能够检测对操作体进行了按压操作的情况。
在本发明中,支架的倾倒支点P1及摆动支点P2位于相同的支点P。因此,如图14所示,即使以支点P为转动中心而使第二轴11向下方转动,第一轴10也不会移动。因此,在对操作体进行按压操作的期间,按压输入部15、16与倾倒检测部12、13之间的距离不发生变化。另外,即使第一轴10以支点P为转动中心进行转动时,第二轴11也不移动。因此,在使操作体向左右方向进行倾倒操作的期间,按压输入部17与摆动检测部14之间的距离不发生变化。因而,在本发明中,在对操作体进行按压操作时,能够抑制相对于倾倒检测部的误输入,并且在对操作体向左右方向进行倾倒操作时,能够抑制相对于摆动检测部的误输入。如此在本发明中,与以往相比能够抑制误输入,能够提高输入稳定性。除此之外,即使将各检测部12、13、14配置在相同面上、或缩短各按压输入部15、16、17与各检测部12、13、14之间的距离,也能够抑制误输入,能够实现输入稳定性优异的小型化的多方向输入装置。
在本发明中,优选的是,所述支架具有收纳所述操作体的收纳部及向所述收纳部的前方突出的前方突起,
所述前方突起由所述支承构件支承,所述倾倒支点及所述摆动支点设于所述前方突起。由此,在能够容易且适当地收纳操作体的同时,能够将倾倒支点及摆动支点设定在相同的位置。
另外,在本发明中,优选的是,该多方向输入装置具有:将所述前方突起与所述收纳部之间连结起来且位于所述第二轴上的连结部;及从所述前方突起的表面向左右方向两侧即沿着所述第一轴上延伸出的限制延伸部,在所述支承构件上设有对所述连结部及所述限制延伸部朝与所述第一轴和所述第二轴正交的高度方向的转动进行引导的引导部。由此,在对操作体进行倾倒操作及按压操作时,能够抑制支架动作的摇晃,能够更有效地提高输入稳定性。
另外,在本发明中,优选的是,所述前方突起的至少上表面及下表面为曲面状。由此,能够以前方突起的中心为支点而使支架适当且顺畅地向左右方向倾倒,并且使其向下方摆动。
另外,在本发明中,优选的是,在所述支架与所述支承构件之间设有误操作防止机构,该误操作防止机构用于防止所述支架在向左右方向进行倾倒时朝向下方的摆动,且用于防止所述支架在向下方进行摆动时朝左右方向的倾倒。由此,由于不会同时进行针对操作体的倾倒操作与按压操作,因此不会产生在针对操作体的倾倒操作中错误地进行按压操作的不良情况,能够防止在针对操作体的按压操作中错误地进行倾倒操作的不良情况。
另外,在本发明中,优选的是,在所述支架及所述支承构件的一方设有误操作防止凸部,在另一方设有误操作防止凹部,在所述支架向左右方向进行了倾倒时,所述误操作防止凸部未插入所述误操作防止凹部,由此能够防止所述支架朝向下方的摆动,在所述支架向下方进行了摆动时,所述误操作防止凸部插入所述误操作防止凹部,由此能够防止所述支架朝左右方向的倾倒。由此,能够以简单的结构可靠地实现不会同时进行针对操作体的倾倒操作与按压操作的误操作防止机构。
另外,在本发明中,优选的是,所述操作体为旋转操作体,在所述多方向输入装置中设有对所述旋转操作体的旋转操作进行检测的旋转检测部。由此,在本发明的多方向输入装置中,相对于操作体而能够进行旋转操作、倾倒操作及按压操作的各种操作。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能够实现输入稳定性优异的小型化的多方向输入装置。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实施方式中的应用多方向输入装置的转向开关的一部分的局部立体图。
图2是本实施方式中的多方向输入装置的局部立体图。
图3是图2所示的多方向输入装置的俯视图。
图4是本实施方式中的支架的俯视图。
图5是本实施方式中的外壳的局部立体图。
图6是将图3所示的多方向输入装置沿着A-A方向切断、且从箭头方向观察时的多方向输入装置的局部纵向剖视图。
图7是表示沿着图3所示的B-B线切断时出现的纵剖面的局部立体图。
图8是表示沿着图3所示的C-C线切断时出现的纵剖面的局部剖视图。
图9是沿着图3所示的D-D线切断时出现的局部剖视图,是用于说明对旋转操作体向左右方向进行倾倒操作时的检测原理的说明图。
图10是沿着图3所示的E-E线切断时出现的局部剖视图。
图11是沿着图10所示的F-F线切断时出现的局部剖视图。
图12是用于说明相对于旋转操作体的旋转操作的检测原理的局部放大立体图。
图13是用于说明本实施方式中的误操作防止机构的局部立体图。
图14是表示本实施方式中的支架的轴的示意图。
图15是表示专利文献1中的支架的轴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O第一轴与第二轴的交点
P1倾倒支点
P2摆动支点
10、40第一轴
11、41第二轴
12、13、28、29倾倒检测部
14、30摆动检测部
15、16、17按压输入部
20多方向输入装置
21转向开关部
22装饰板
25旋转操作体
26支架
27外壳
32收纳部
33前方突起
34连结部
35、36限制延伸部
37、38臂部
39腿部
45罩构件
47、60、61引导部
47a第一引导槽
47b、47c第二引导槽
50、60a、61a钩部
52、53、56按压突起部
65、67、68固定接点部
66、69、70弹簧部
80中央台座
81限制凸部
90轴
91第一齿轮
93第二齿轮
92磁铁
94传感器部
95旋转检测部
96凸轮
97点击感触部
98螺旋弹簧部
99误操作防止凸部
100误操作防止凹部
101误操作防止机构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施方式例的多方向输入装置20例如可用作空调的风量风向调整、音响设备的音量音质调整等的输入机构,如图1所示,多方向输入装置20例如装配于汽车的转向开关部21。
图2所示的多方向输入装置20是表示在卸下装饰板22(参照图1)后的状态下露出的内部构造的局部立体图。图3是图2所示的多方向输入装置20的俯视图。
如图2、图3所示,本实施方式所示的多方向输入装置20构成为具有:旋转操作体25;支承旋转操作体25的支架26;支承支架26的外壳(支承构件)27;用于检测旋转操作体25的倾倒操作的倾倒检测部28、29;及用于检测旋转操作体25的按压操作的摆动检测部30。
旋转操作体25例如为车轮形状,旋转操作体25被支架26支承为能够旋转。旋转操作体25的旋转中心轴线与左右方向(X1-X2)一致,旋转操作体25绕X1-X2轴进行旋转。
另外,能够使旋转操作体25向左右方向(X1-X2)进行倾倒操作,另外向下方(Z2)进行按压操作。如此,能够将旋转操作体25向多方向进行操作。
图4是本实施方式中的支架26的俯视图。需要说明的是,图4是图示支架26的主要部分的图,对于细微部位而省略图示。另外,图6是沿着图3所示的A-A线切断后的局部纵向剖视图。另外,图9是在沿着图3所示的D-D线切断时出现的局部剖视图。
如图4、图6所示,支架26构成为具有:收纳旋转操作体25的收纳部32;向收纳部32的前方(Y1)突出的前方突起33;将前方突起33与收纳部32之间连结起来的连结部34;从前方突起33的表面向左右方向(X1-X2)延伸出的限制延伸部35、36;从收纳部32的左右方向(X1-X2)向前方延伸的两根臂部37、38;及从收纳部32的后端位置向后方(Y2)延伸的腿部39。
如图4所示,支架26在左右方向(X1-X2)上具有第一轴40,在与左右方向正交的前后方向(Y1-Y2)上具有第二轴41。
如图4所示,第一轴40通过前方突起33及限制延伸部35、36的中心,并且第二轴41通过前方突起33、连结部34、收纳部32及腿部39的中心。
在设于图4、图6所示的收纳部32的凹部32a内载置旋转操作体25。
如图6、图9等所示,前方突起33具有曲面状的表面。前方突起33的至少上表面33a及下表面33b设为凸型的曲面状。前方突起33的一部分为大致球面状,上表面33a及下表面33b的剖面表示为同心圆的圆弧部分。
在本实施方式中,前方突起33的前端面33c成为沿着垂直方向切开球面而出现的垂直面(由Z1-Z2方向与X1-X2方向构成的面),但并不限定于垂直面。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方式中的前方突起33的形状仅是一个例子,并不能限定前方突起33的形状。但是为了实现支架26朝左右方向的倾倒及朝向下方的摆动,优选将具有支点P的前方突起33的至少上表面33a及下表面33b设为曲面状。
限制延伸部35、36及连结部34分别为圆柱状,限制延伸部35、36及连结部34的直径变得小于前方突起33。
如图4所示,设置于收纳部32的左右方向的两侧的臂部37、38比第一轴40更向前方(Y1)延伸。因此,第一轴40通过臂部37、38的区域内。在臂部37、38的下方配置倾倒检测部28、29,与倾倒检测部28、29在高度方向(Z1-Z2)上对置的位置是相对于倾倒检测部28、29的按压输入部。而且,如图9所示,通过使臂部37、38倾倒而能够按压倾倒检测部28、29。臂部37、38成为以第二轴41为对称轴的线对称形状。
如图4等所示,在各臂部37、38与各限制延伸部35、36之间隔开间隔,但也能够将各臂部37、38与各限制延伸部35、36连结起来。
如图4、图6所示,在腿部39的下方配置有在支架26向下方摆动时输入的摆动检测部30,与摆动检测部30在高度方向(Z1-Z2)上对置的位置是相对于摆动检测部30的按压输入部。
如图2、图3所示,支架26的一部分被罩构件45覆盖。在将旋转操作体25载置于支架26的收纳部32的状态下,旋转操作体25的上方部分处于从罩构件45突出的状态。另外,前方突起33、连结部34、限制延伸部35和36、臂部37和38、及腿部39从罩构件45的周围向外侧露出。
图5是表示外壳27的一部分的局部立体图。如图5所示,在外壳27处设有贯通孔27a,在贯通孔27a处供支架26的下方部分进入。
如图5所示,在贯通孔27a的前方(Y1)设有引导部47。如图5、图6所示,引导部47形成为从外壳底面27b朝向上方(Z1)突出。在引导部47设有对将支架26的前方突起33与收纳部32之间连结起来的连结部34朝上下方向(Z1-Z2)的转动进行引导的第一引导槽47a。
另外,在引导部47设有对从前方突起33的左右方向的两侧延伸的限制延伸部35、36朝上下方向的转动进行引导的第二引导槽47b、47c。在各引导槽47a、47b、47c处设有与垂直方向(Z1-Z2)平行的槽。
如图2、图3、图7(沿着图3的B-B线切断的局部剖视图)所示,连结部34通过第一引导槽47a。
如图7所示,第一引导槽47a的左右方向(X1-X2)的间隔宽度T1除上方部分以外是恒定的,间隔宽度T1与连结部34的直径大致相同。如图7所示,在构成第一引导槽47a的引导部47处,在上方部分设置钩部50,由此第一引导槽47a的上方部分的间隔宽度T2变得小于连结部34的直径。由此使得连结部34不会从第一引导槽47a脱落。
另外,第二引导槽47b、47c的前后方向(Y1-Y2)的间隔宽度与限制延伸部35、36的直径大致相同,限制延伸部35、36被支承为能够在第二引导槽47b、47c内沿着上下方向移动。
如图5、图9所示,在外壳27处,在引导部47的左右两侧设有对构成倾倒检测部28、29的按压突起部52、53进行支承的支承台54、55。
另外,如图5所示,在外壳27处,在贯通孔27a的后方位置设有对构成摆动检测部30的按压突起部56进行支承的支承台57。另外,在支承台57的左右两侧设有对支架26的腿部39的朝上下方向(Z1-Z2)的移动进行限制的引导部60、61。
如图8(在沿着图3所示的C-C线切断时出现的局部剖视图)所示,在一对引导部60、61的上方部分形成有钩部60a、61a,钩部60a、61a之间的间隔宽度T3变得窄于腿部39的宽度尺寸。在钩部60a、61a的下方,在引导部60与引导部61之间,形成具有与腿部39的宽度尺寸大致相同的间隔宽度T4的空间。腿部39在由引导部60与引导部61夹持的状态下被支承为能够朝上下方向(Z1-Z2)移动。
另外,腿部39的朝向宽度方向的两侧面部39a、39a构成圆筒面的一部分,其直径大致与所述间隔宽度T4一致。因此,在将旋转操作体25向左右方向进行倾倒操作时,腿部39在引导部60、61之间不产生朝宽度方向的摇晃而能够转动。
如图8所示,构成摆动检测部30的按压突起部56被支承台57支承为能够沿着上下方向(Z1-Z2)移动。同样地,构成倾倒检测部28、29的按压突起部52、53也如图9所示,被支承台54、55支承为能够沿着上下方向(Z1-Z2)移动。
如图8所示,摆动检测部30构成为具有:按压突起部56;位于按压突起部56的下方的固定接点部65;位于按压突起部56与固定接点部65之间的能够压弯的弹簧部(橡胶接点)66。
另外,如图9所示,各倾倒检测部28、29构成为具有:按压突起部52、53;位于按压突起部52、53的下方的固定接点部67、68;位于各按压突起部52、53与各固定接点部67、68之间的弹簧部69、70。
当图8所示的腿部39被向下方(Z2)按压而向下方移动时,按压突起部56也向下方移动。此时,受到来自按压突起部56的压力而使弹簧部66压弯,弹簧部66的按压部66a与固定接点部65接触。在按压部66a的下表面侧设有可动接点部,通过使可动接点部与固定接点部65接触,能够输出接通信号。
另外,如图9所示,在支架26向左右方向倾倒时,利用支架26的臂部37、38的倾倒将按压突起部52、53向下方按压。此时受到来自按压突起部52、53的压力而使弹簧部69、70压弯,弹簧部69、70的按压部69a、70a与固定接点部67、68接触。在按压部69a、70a的下表面侧设有可动接点部,通过使可动接点部与固定接点部67、68接触,能够输出接通信号。
在本实施方式中,从弹簧部66、69、70向各按压突起部52、53、56施加上方向(Z1)的力,在无操作状态下,支架26的连结部34及腿部39保持与设于引导部的钩部50、60a、61a的下端部分抵接的状态并实现稳定。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使旋转操作体25向左右方向进行了倾倒操作时,将支架26支承为与旋转操作体25一并能够倾倒,并且在对旋转操作体25进行了按压操作时将支架26支承为向下方能够摆动,此时的支承构件由外壳27及装饰板22构成。在外壳27上设有引导部47、60、61,在各引导部47、60、61的规定位置处配置前方突起33、连结部34、限制延伸部35、36及腿部39。另外,前方突起33以夹持在如图6或图9所示设于引导部47的中央台座80与从装饰板22的里面向下方延伸出的限制凸部81之间的状态被支承,前方突起33被限制为不沿着上下方向(Z1-Z2)位移。
另外,支架26的连结部34及腿部39的中心位于支架26的第二轴41上,引导部47、60、61位于连结部34及腿部39的左右两侧,连结部34及腿部39、以及支架26整体被限制为不能在左右方向(X1-X2)上平行移动。另外,支架26的限制延伸部35、36的中心位于第一轴40上,引导部47位于各限制延伸部35、36的前后两侧,限制延伸部35、36以及支架26整体被限制为不能在前后方向(Y1-Y2)上平行移动。
如图6、9所示,中央台座80及限制凸部81的各表面为平面,另一方面,前方突起33的与中央台座80及限制凸部81接触的上表面33a及下表面33b为凸型的曲面。
此时,当将旋转操作体25向左右方向进行倾倒操作时,将第一轴40与第二轴41的交点O作为倾倒支点P1,如图9的虚线及单点划线所示使前方突起33旋转,由此能够使支架26绕第二轴41(朝向左右方向)倾倒。另外,当将旋转操作体25向下方(Z2)按压时,将第一轴40与第二轴41的交点O作为摆动支点P2,如图6的虚线所示使前方突起33旋转,由此能够使支架26绕第一轴40摆动。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轴40与第二轴41的交点O位于前方突起33的中心。
如图9的虚线所示,当将旋转操作体25向X1方向进行倾倒操作S1时,前方突起33以第一轴40与第二轴41的交点O为倾倒支点P1而进行旋转,构成支架26的臂部37向下方进行移动(转动)。此时利用臂部37来按压倾倒检测部28,能够从倾倒检测部28获得接通信号,能够检测旋转操作体25向X1方向进行了倾倒操作的情况。
另外,如图9的单点划线所示,当将旋转操作体25向X2方向进行倾倒操作S2时,前方突起33以第一轴40与第二轴41的交点O为倾倒支点P2而进行旋转,构成支架26的臂部38向下方进行移动(转动)。此时利用臂部38来按压倾倒检测部29,能够从倾倒检测部29获得接通信号,能够检测旋转操作体25向X2方向进行了倾倒操作的情况。
另外,当将图6所示的旋转操作体25向下方(Z2)进行按压操作时,前方突起33以第一轴40与第二轴41的交点O为摆动支点P2而进行旋转,构成支架26的收纳部32及腿部39如虚线所示向下方进行摆动(转动)。此时利用腿部39对摆动检测部30进行按压输入,能够从摆动检测部30获得接通信号,能够检测对旋转操作体25进行了按压操作的情况。
本实施方式中的特征部分在于,图4所示的第一轴40与第二轴41进行交叉的交点O是对旋转操作体25进行了倾倒操作及按压操作时的支架26的倾倒支点P1及摆动支点P2。此时,如图4所示,倾倒检测部28、29在俯视观察下位于第一轴40上。另外,摆动检测部30在俯视观察下位于第二轴41上。
如本实施方式那样,通过将支架26的倾倒支点P1及摆动支点P2都设定为第一轴40与第二轴41交叉的交点O,从而能够与图14所示的支架的示意图同样地考虑。即,即使以图4所示的摆动支点P2为旋转中心而使第二轴41向下方转动,第一轴40也不会移动。因此,在对旋转操作体25进行按压操作的期间,不会利用臂部37、38来按压倾倒检测部28、29。另外,在第一轴40以倾倒支点P1为旋转中心进行转动时,第二轴41不会移动。因此,在将旋转操作体25向左右方向进行倾倒操作的期间,不会利用腿部39来按压摆动检测部30。因而,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对旋转操作体25进行按压操作时,不会对倾倒检测部28、29误输入,并且在对旋转操作体25向左右方向进行倾倒操作时,不会对摆动检测部30误输入。如此,在本实施方式中,与以往相比能够抑制误输入,能够提高输入稳定性。除此之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即使将各检测部28、29、30配置在相同面上、或缩短臂部37、38及腿部39与各检测部28、29、30的固定接点部65、67、68之间的距离,也能够抑制误输入、能够实现输入稳定性优异的小型化的多方向输入装置20。
另外,本实施方式的支架26如图4等所示具有收纳旋转操作体25的收纳部32、向收纳部32的前方(Y1)突出的前方突起33。前方突起33被夹持在外壳27的中央台座80与装饰板22的限制凸部81之间而被支承。
而且,倾倒支点P1及摆动支点P2设置于前方突起33。由此,能够将旋转操作体25在支架26处适当且容易地收纳,并且能够将倾倒支点P1及摆动支点P2适当地设定在比收纳部32靠前方的相同位置。
另外,如图4等所示,支架26具有:将前方突起33与收纳部32连结起来且位于第二轴41上的连结部34;及从前方突起33的左右两侧向第一轴40上延伸出的限制延伸部35、36。
另外,在外壳27设有对连结部34及限制延伸部35、36的动作进行引导的引导部47。由此,在对旋转操作体25进行按压操作时,将连结部34在第一引导槽47a内向下方(Z2)引导,能够使支架26向下方适当地摆动,并且在对旋转操作体25向左右方向进行倾倒操作时,将限制延伸部35、36在第二引导槽47b、47c内向上下方向(Z1-Z2)引导,能够使支架26向左右方向适当地倾倒。因而,根据本实施方式,在对旋转操作体25进行倾倒操作及按压操作时,能够抑制支架动作的摇晃,能够更有效地提高输入稳定性。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9等所示,将前方突起33的至少上表面33a及下表面33b设为曲面状。由此将前方突起33的中心O作为支点P1、P2而使支架26适当且顺畅地向左右方向倾倒,并且能够使其向下方摆动。需要说明的是,还能够将与前方突起33接触的中央台座80的表面及限制凸部81的表面设为曲面状,但为了抑制摇晃而优选将前方突起33的表面设为曲面状。
本实施方式中的旋转操作体25被支承为能够旋转,设有用于检测旋转操作的旋转检测部。
图10是沿着图3所示的E-E线切断时出现的局部剖视图。
如图10所示,在旋转操作体25的中心,贯通有沿着左右方向(X1-X2)延伸的轴90,在轴90的前端设有第一齿轮91。另外,在旋转方向上N极与S极交替着磁的磁铁92被支承为能够旋转,与第一齿轮91啮合的第二齿轮93介于磁铁92与第一齿轮91之间。因此,当使旋转操作体25旋转时,第一齿轮91及第二齿轮93旋转,与第二齿轮93连接的磁铁92旋转。另一方面,在与磁铁92对置的位置上设有MR传感器等能够检测来自磁铁92的磁场的传感器部94,能够在传感器部94处检测磁铁92的旋转。旋转检测部95由磁铁92及传感器部94构成。能够基于来自旋转检测部95的输出而检测旋转操作体25的旋转状态(旋转角、旋转方向等)。
另外,在轴90的设有第一齿轮91的一侧的相反侧的端部设有凸轮96,如图11所示在与凸轮96对置的位置设置点击感触部97。在点击感触部97的上表面设置凸部97a。点击感触部97在螺旋弹簧部98的作用下被向上方向(Z1)施力,但在受到朝下方(Z2)的压力时使螺旋弹簧部98收缩,由此能够使点击感触部97朝向下方位移。
在图11中,点击感触部97的凸部97a刚好位于凸轮96的谷部96a,当使旋转操作体25旋转而凸轮96旋转时,点击感触部97的凸部97a利用螺旋弹簧部98的弹性而沿上下方向移动,并且在凸轮96的谷部96a与山部96b处交替地滑动,在凸部97a越过凸轮96的山部96b而进入谷部96a时能够获得点击感触。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操作体而提示有旋转操作体25,但操作体也可以是非旋转体。此时操作体也能够设为一体地支承于支架26(形成为一体)的结构。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13所示,优选的是,在支架26与外壳(支承构件)27之间设有误操作防止机构101,该误操作防止机构101在支架26向左右方向倾倒时防止朝向下方的摆动,并在支架26向下方摆动时防止朝向左右方向的倾倒。
误操作防止机构101例如构成为具有如图13所示设于支架26侧的误操作防止凸部99、及设于外壳27侧的误操作防止凹部100。而且,在支架26向下方进行摆动时,如图13(a)所示,通过使误操作防止凸部99插入误操作防止凹部100以防止支架26朝左右方向的倾倒,在支架26向左右方向进行倾倒时,如图13(b)所示,误操作防止凸部99未插入误操作防止凹部100以防止支架26朝向下方的摆动。由此,由于无法同时进行针对旋转操作体25的倾倒操作与按压操作,因此不会产生在针对旋转操作体25的倾倒操作中错误地进行按压操作的不良情况,能够防止在针对旋转操作体25的按压操作中错误地进行倾倒操作的不良情况。需要说明的是,也能够将误操作防止凸部99设于外壳27侧,将误操作防止凹部100设于支架26侧。另外,误操作防止机构101的形成位置并不特别限定,但如图6所示,与支架26的前方(Y1)相比,优选将误操作防止机构101设于支架26的后方(Y2)。在支架26向下方进行摆动时,在远离支点P的支架26的后方朝上下方向(Z1-Z2)的位移量增大,在将旋转操作体25向下方进行按压操作时,如图13(a)所示能够适当地将误操作防止凸部99插入到误操作防止凹部100内,从而能够稳定地防止误操作。

Claims (6)

1.一种多方向输入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多方向输入装置具有:操作体;支架,其用于支承所述操作体;支承构件,其在对所述操作体向左右方向进行了倾倒操作时将所述支架与所述操作体一并支承为能够倾倒,且在对所述操作体进行了按压操作时将所述支架支承为能够向下方摆动;倾倒检测部,其在对所述操作体进行了倾倒操作时利用所述支架的倾倒进行输入;及摆动检测部,其在对所述操作体进行了按压操作时利用所述支架的摆动进行输入,
所述支架在所述左右方向上具有第一轴,且在与所述左右方向正交的前后方向上具有第二轴,所述倾倒检测部在俯视观察下位于所述第一轴上,所述摆动检测部在俯视观察下位于所述第二轴上,
所述第一轴与所述第二轴交叉的交点是对所述操作体进行了倾倒操作及按压操作时的所述支架的倾倒支点及摆动支点,
所述支架具有收纳所述操作体的收纳部及向所述收纳部的前方突出的前方突起,
所述多方向输入装置具有:将所述前方突起与所述收纳部之间连结起来且位于所述第二轴上的连结部;及从所述前方突起的表面向左右方向两侧即沿着所述第一轴上延伸出的限制延伸部,在所述支承构件上设有对所述连结部及所述限制延伸部朝与所述第一轴和所述第二轴正交的高度方向的转动进行引导的引导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方向输入装置,其中,
所述前方突起由所述支承构件支承,所述倾倒支点及所述摆动支点设于所述前方突起。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多方向输入装置,其中,
所述前方突起的至少上表面及下表面为曲面状。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方向输入装置,其中,
在所述支架与所述支承构件之间设有误操作防止机构,该误操作防止机构用于防止所述支架在向左右方向进行倾倒时朝向下方的摆动,且用于防止所述支架在向下方进行摆动时朝左右方向的倾倒。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多方向输入装置,其中,
在所述支架及所述支承构件的一方设有误操作防止凸部,在另一方设有误操作防止凹部,在所述支架向左右方向进行了倾倒时,所述误操作防止凸部未插入所述误操作防止凹部,由此能够防止所述支架朝向下方的摆动,在所述支架向下方进行了摆动时,所述误操作防止凸部插入所述误操作防止凹部,由此能够防止所述支架朝左右方向的倾倒。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方向输入装置,其中,
所述操作体为旋转操作体,在所述多方向输入装置中设有对所述旋转操作体的旋转操作进行检测的旋转检测部。
CN201410227888.2A 2013-05-28 2014-05-27 多方向输入装置 Active CN104217886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3-111834 2013-05-28
JP2013111834A JP2014232582A (ja) 2013-05-28 2013-05-28 多方向入力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217886A CN104217886A (zh) 2014-12-17
CN104217886B true CN104217886B (zh) 2016-07-06

Family

ID=5209927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227888.2A Active CN104217886B (zh) 2013-05-28 2014-05-27 多方向输入装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2014232582A (zh)
CN (1) CN104217886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7357205B2 (ja) * 2018-10-09 2023-10-06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押圧式入力装置、及び押圧兼回転式入力装置
CN114503050B (zh) * 2019-10-09 2023-04-07 阿尔卑斯阿尔派株式会社 操作输入装置
JP7349925B2 (ja) * 2020-02-04 2023-09-25 株式会社東海理化電機製作所 スイッチ装置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867442Y (zh) * 2005-12-02 2007-02-07 惠州市正牌科电有限公司 鼠标四轴中心轮模组
JP2008098043A (ja) * 2006-10-13 2008-04-24 Alps Electric Co Ltd 複合操作型入力装置
CN101203903A (zh) * 2005-06-28 2008-06-18 微软公司 包括滚轮组件的输入设备
TW201032094A (en) * 2009-02-20 2010-09-01 Primax Electronics Ltd Tilted wheel mouse
TW201106208A (en) * 2009-08-14 2011-02-16 Primax Electronics Ltd Wheel mouse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898740U (ja) * 1981-12-25 1983-07-05 株式会社東海理化電機製作所 多方向スイツチノブの操作節度感付与装置
FR2817388B1 (fr) * 2000-11-30 2003-02-07 Cit Alcatel Organe de commande a trois positions actives
JP2007073262A (ja) * 2005-09-05 2007-03-22 Alps Electric Co Ltd ステアリングスイッチ装置
JP4528698B2 (ja) * 2005-09-05 2010-08-18 アルプス電気株式会社 スイッチ装置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203903A (zh) * 2005-06-28 2008-06-18 微软公司 包括滚轮组件的输入设备
CN2867442Y (zh) * 2005-12-02 2007-02-07 惠州市正牌科电有限公司 鼠标四轴中心轮模组
JP2008098043A (ja) * 2006-10-13 2008-04-24 Alps Electric Co Ltd 複合操作型入力装置
TW201032094A (en) * 2009-02-20 2010-09-01 Primax Electronics Ltd Tilted wheel mouse
TW201106208A (en) * 2009-08-14 2011-02-16 Primax Electronics Ltd Wheel mous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4232582A (ja) 2014-12-11
CN104217886A (zh) 2014-12-1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217886B (zh) 多方向输入装置
KR20190002329A (ko) 커넥터 단자 어셈블리
CN202601487U (zh) 八向导航开关
CN204332792U (zh) 一种改进结构的3d摇杆输入装置
CN101526828B (zh) 用于车辆的操纵装置
KR20090098725A (ko) 복합조작형 입력장치
CN104220952B (zh) 具有转动滚轮的命令选择器
KR101154752B1 (ko) 입력장치
CN103258682A (zh) 车载用杠杆开关装置
CN102709096A (zh) 八向导航开关
CN102763184A (zh) 可旋转操作装置
US20240108975A1 (en) Multidirectional input device, game machine handle and game machine
KR101099030B1 (ko) 휴대용 단말기의 다방향 슬라이드 입력장치
JP2011165380A (ja) 操作入力装置
CN100535840C (zh) 具有倾斜式滚轮编码结构的鼠标
CN101859191B (zh) 滚轮鼠标
KR20160052897A (ko) 차량용 멀티 오퍼레이팅 스위치 유니트
CN100549921C (zh) 具有倾斜式滚轮的编码装置
KR101190381B1 (ko) 햅틱 스위치 장치
CN201107754Y (zh) 方向选择装置
CN102141848B (zh) 笔式输入装置
JP5427057B2 (ja) センサ装置と検出対象物との連結構造
JP2014115747A (ja) ジョイスティック
JP5745664B1 (ja) 双方向変位検出器
CN202003324U (zh) 笔式输入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Tokyo, Japan, Japan

Patentee after: Alpine Alpine Company

Address before: Tokyo, Japan, Japan

Patentee before: Alps Electric Co., 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