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217733A - 光学介质再生装置和光学介质再生方法 - Google Patents

光学介质再生装置和光学介质再生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217733A
CN104217733A CN201410217048.8A CN201410217048A CN104217733A CN 104217733 A CN104217733 A CN 104217733A CN 201410217048 A CN201410217048 A CN 201410217048A CN 104217733 A CN104217733 A CN 10421773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ptical medium
area
optical
regenerating unit
ligh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217048.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217733B (zh
Inventor
山本健二
中尾敬
齐藤公博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ony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ony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ony Corp filed Critical Sony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421773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21773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21773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21773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7/00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by optical means, e.g. recording using a thermal beam of optical radiation by modifying optical properties or the physical structure, reproducing using an optical beam at lower power by sensing optical properties; Record carriers therefor
    • G11B7/004Recording, reproducing or erasing methods; Read, write or erase circuits therefor
    • G11B7/005Reproducing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20/00Signal processing not specific to the method of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Circuits therefor
    • G11B20/10Digital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 G11B20/10009Improvement or modification of read or write signal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7/00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by optical means, e.g. recording using a thermal beam of optical radiation by modifying optical properties or the physical structure, reproducing using an optical beam at lower power by sensing optical properties; Record carriers therefor
    • G11B7/12Heads, e.g. forming of the optical beam spot or modulation of the optical beam
    • G11B7/135Means for guiding the beam from the source to the record carrier or from the record carrier to the detector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7/00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by optical means, e.g. recording using a thermal beam of optical radiation by modifying optical properties or the physical structure, reproducing using an optical beam at lower power by sensing optical properties; Record carriers therefor
    • G11B7/12Heads, e.g. forming of the optical beam spot or modulation of the optical beam
    • G11B7/135Means for guiding the beam from the source to the record carrier or from the record carrier to the detector
    • G11B7/1365Separate or integrated refractive elements, e.g. wave plates
    • G11B7/1369Active plates, e.g. liquid crystal panels or electrostrictive element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7/00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by optical means, e.g. recording using a thermal beam of optical radiation by modifying optical properties or the physical structure, reproducing using an optical beam at lower power by sensing optical properties; Record carriers therefor
    • G11B7/12Heads, e.g. forming of the optical beam spot or modulation of the optical beam
    • G11B7/135Means for guiding the beam from the source to the record carrier or from the record carrier to the detector
    • G11B7/1372Lenses
    • G11B7/1374Objective lense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7/00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by optical means, e.g. recording using a thermal beam of optical radiation by modifying optical properties or the physical structure, reproducing using an optical beam at lower power by sensing optical properties; Record carriers therefor
    • G11B7/12Heads, e.g. forming of the optical beam spot or modulation of the optical beam
    • G11B7/135Means for guiding the beam from the source to the record carrier or from the record carrier to the detector
    • G11B7/1372Lenses
    • G11B7/1376Collimator lense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7/00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by optical means, e.g. recording using a thermal beam of optical radiation by modifying optical properties or the physical structure, reproducing using an optical beam at lower power by sensing optical properties; Record carriers therefor
    • G11B7/12Heads, e.g. forming of the optical beam spot or modulation of the optical beam
    • G11B7/135Means for guiding the beam from the source to the record carrier or from the record carrier to the detector
    • G11B7/1381Non-lens elements for altering the properties of the beam, e.g. knife edges, slits, filters or stop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7/00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by optical means, e.g. recording using a thermal beam of optical radiation by modifying optical properties or the physical structure, reproducing using an optical beam at lower power by sensing optical properties; Record carriers therefor
    • G11B7/12Heads, e.g. forming of the optical beam spot or modulation of the optical beam
    • G11B7/135Means for guiding the beam from the source to the record carrier or from the record carrier to the detector
    • G11B7/1395Beam splitters or combiner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7/00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by optical means, e.g. recording using a thermal beam of optical radiation by modifying optical properties or the physical structure, reproducing using an optical beam at lower power by sensing optical properties; Record carriers therefor
    • G11B7/12Heads, e.g. forming of the optical beam spot or modulation of the optical beam
    • G11B7/135Means for guiding the beam from the source to the record carrier or from the record carrier to the detector
    • G11B7/1398Means for shaping the cross-section of the beam, e.g. into circular or elliptical cross-section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rystallography & Structural Chemistry (AREA)
  • Optical Recording Or Reproduction (AREA)
  • Optical Head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光学介质再生装置和光学介质再生方法。其中,该光学介质再生装置对在其上形成有多个轨道的光学介质进行光学再生,根据物镜的光瞳的形状,从光学介质返回的光束被分割为外侧部分的第一区域和内侧部分的第二区域,并且通过使用第一区域的第一检测信号和第二区域的第二检测信号减少轨道之间的串扰。

Description

光学介质再生装置和光学介质再生方法
相关申请的交叉引用
本申请要求于2013年05月28日提交的日本在先专利申请JP2013-111740的权益,其全部内容通过引用并入本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对例如光盘的光学介质进行再生的光学介质再生装置,以及一种光学介质再生方法。
背景技术
一种增加光盘密度的方法是使轨道间距变窄。然而,当轨道间距变窄时,来自于相邻轨道的信息的泄露(相邻轨道串扰)会增加。已有提出了减少相邻轨道串扰(以下适当地称为串扰)的方法。
例如,日本专利特开2012-079385号公开了向自适应均衡器单元提供作为再生对象的轨道和其两侧的轨道的再生信号,并且通过控制自适应均衡器单元的抽头系数来抵消串扰。
发明内容
日本专利特开2012-079385号的发明通过处理电信号减少串扰。因此,必需三束光束用来读取作为再生对象的轨道和在其两侧的轨道。也可以用一束光束逐次再生三个轨道并且同步再生信号。存储器是用于同步所必需的。无论哪种情况,自适应均衡器单元是必需的。因此,日本专利特开2012-079385号公开的技术存在电气构造变复杂的问题。
因此,期望提供能够避免电气构造的复杂化的光学介质再生装置和光学介质再生方法。
根据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光学介质再生装置,其对在其上形成有多个轨道的光学介质进行光学再生,其中,根据物镜的光瞳的形状,从所述光学介质返回的光束被分割为外侧部分的第一区域和内侧部分的第二区域,通过使用所述第一区域的第一检测信号和所述第二区域的第二检测信号,减少轨道之间的串扰。
在该实施方式中,优选所述第二区域是轨道方向被设定为长度方向的矩形或者椭圆形或者类似的形状,并且长度方向比光束直径短。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不需要对除作为再生对象的轨道以外的相邻轨道进行再生,因此能够用单束光束再生光学介质。另外,不需要用一束光束持续地再生三个轨道并不需要利用存储器进行同步,能够避免存储器的增大。另外,不需要控制自适应均衡器单元的抽头系数,能够简化电气构造和处理。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光盘装置的构造的框图;
图2是示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中的光学拾取头的构造的示意图;
图3是用于示出第一实施方式中掩膜(mask)的示意图;
图4是用于示出本发明的效果的曲线图的一个示例;
图5是用于示出本发明的效果的曲线图的另一个示例;
图6A和图6B是用于示出本发明的效果的示意图;
图7A至图7D是用于示出本发明的效果的示意图;
图8是示出其中透光部和遮光部被互换的掩膜的示意图;
图9是提供在使用图8中的掩膜的情况下的光斑(beam spot)的说明的示意图;
图10A和图10B是提供在使用图8中的掩膜的情况下的光斑的说明的示意图;
图11A至图11C是示出在遮光构件为狭缝形状的情况下的多个遮光部的一个示例的示意图;
图12A至图12C是用于示出其中使用具有图11A至图11C所示的遮光部的掩膜情况下的效果的图;
图13A和图13B是用于示出效果的曲线图;
图14是用于示出光斑的形状的示意图;
图15A和图15B是用于示出光斑的形状的图;
图16是示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一个变形例的示意图;
图17是示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构造的示意图;
图18是用于示出第二实施方式的效果的曲线图;
图19是用于示出第二实施方式的效果的曲线图;
图20是用于示出第二实施方式的一个变形例的示意图;
图21是用于示出使用棱镜的第二实施方式的一个变形例的示意图;
图22是用于示出第二实施方式的一个变形例中的光检测的示意图;
图23是用于示出其中使用了衍射元件的第二实施方式的一个变形例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述的实施方式是本发明的优选示例,对其施加了各种各样的优选技术限制。然而,在下述说明中只要没有对限制本发明的效果进行特别说明,本发明的范围就不受限于这些实施方式。
对本发明的说明将按照以下顺序进行。
1第一实施方式
2第二实施方式
3变形例
(1第一实施方式)
光盘装置的构造和光盘
应用了本发明的光盘装置101包括:如图1所示,光学拾取头103,对作为光学记录介质的光盘100执行信息的记录和再生,以及主轴电机104,使光盘100转动。进给电机105被设置以使光学拾取头103在光盘100的径向移动。
蓝光光盘(BD(注册商标)),例如,可以被用作光盘100。BD是具有约25千兆字节的单面单层记录容量和约50千兆字节的单面双层记录容量的高密度光盘。在BD规格中,为了使光斑直径变小,光源的波长被设定为405nm,并且将物镜的数值孔径NA增加到了0.85。在CD规格中,光源波长是780nm,NA是0.45,光斑直径是2.11μm,在DVD规格中,光源波长是650nm,NA是0.6,光斑直径是1.32μm。在BD规格中,能够将光斑直径缩短到0.58μm。
为了进一步增加记录容量,期望光盘采用一种在凹槽轨道和岸台轨道上均记录数据的方法(适当地称为岸台/凹槽记录方法)。由凹槽形成的轨道被称为凹槽轨道。凹槽被定义为制造光盘时被激光照射的部分,介于相邻凹槽之间的区域被称为岸台,由岸台形成的轨道被称为岸台轨道。另外,如果BD是其中布置多个信息记录层的多层光盘,能够进一步增加记录容量。本发明,不限于BD,可以对这些高密度光盘适用。
回到图1,在光盘装置101,通过基于来自系统控制器106的指令控制的伺服控制器107驱动并控制主轴电机104和进给电机105。
光学拾取头103利用光束照射光盘100的记录表面,并且检测被光盘100的记录表面反射的光束。光学拾取头103基于从光盘100的记录表面反射的光束,向前置放大器108提供与每束光束对应的信号。
基于来自光学检测器的输出,前置放大器108利用非点收差法生成聚焦误差信号,并且进一步生成如后所述的循迹误差信号。另外,前置放大器108生成RF信号,并且向信号调制器/解调器/ECC块109输出RF信号。前置放大器108向伺服控制器107输出聚焦误差信号和循迹误差信号。
当对光盘100执行数据的记录时,信号调制器/解调器/ECC块109对从接口110或者D/A-A/D转换器111输入的数字信号进行记录处理。例如,信号调制器/解调器/ECC块109执行误差校正编码,并且执行例如1-7PP格式的调制处理。
当将数据记录为压缩数据时,可以在信号调制器/解调器/ECC块109与接口110或者D/A-A/D转换器111之间设置压缩与扩展部。在这种情况下,数据被压缩成例如MPEG2(活动图像专家组状态2)或者MPEG4的格式。
来自于前置放大器108的聚焦误差信号和循迹误差信号被输入到伺服控制器107。伺服控制器107生成聚焦伺服信号和循迹伺服信号,以使聚焦误差信号和循迹误差信号变为0,并且基于这些伺服信号,驱动和控制物镜驱动部,例如驱动物镜的双轴促动器。另外,伺服控制器107根据前置放大器108的输出检测同步信号等,并且利用恒定线速度(CLV)系统等控制主轴电机104。激光控制器112控制光学拾取头103的激光源。激光控制器112执行控制以使处于记录模式时的激光源的输出功率和处于再生模式时的激光源的输出功率不同。
系统控制器106控制整个装置。系统控制器106,按照来自用户的操作输入,基于地址信息或者记录在预校正凹坑、凹槽等光盘的最内圈的内容表(TOC),控制光盘装置101。这里,系统控制器106,指定在其执行记录和再生的光盘的记录位置和再生位置,并且基于指定的位置控制各个部分。
被配置如上的光盘装置101利用主轴电机104操控光盘100转动,并且根据来自伺服控制器107的控制信号驱动和控制进给电机105。光盘装置101通过移动光学拾取头103到对应于光盘100上的期望记录轨道的位置来对光盘100执行信息的记录和再生。
更具体地,在利用光盘装置101记录或者再生期间,伺服控制器107使光盘100转动,通过光学拾取头103从光源发射光束,利用光检测器检测从光盘100返回的光束,并且生成聚焦误差信号和循迹误差信号。光学拾取头103基于聚焦误差信号和循迹误差信号,通过利用物镜驱动机构驱动物镜来执行聚焦伺服和循迹伺服。
当利用光盘装置101记录时,来自于外部计算机113的信号通过接口110被输入到信号调制器/解调器/ECC块109。信号调制器/解调器/ECC块109对从接口110或者D/A-A/D转换器111输入的数字数据执行误差校正解码,并且在执行调制处理后进一步生成记录信号。激光控制器112基于由信号调制器/解调器/ECC块109生成的记录信号,控制光学拾取头103的激光源,并且将信息记录在光盘100上。
当利用光盘装置101对记录在光盘100上的信息进行再生时,信号调制器/解调器/ECC块109对由光检测器所检测到的信号执行解调处理。如果被信号调制器/解调器/ECC块109解调的信号是用于计算机数据存储器,该信号经由接口110被输出到外部计算机113。如此一来,外部计算机113能够基于记录在光盘100上的信号进行操作。
如果被信号调制器/解调器/ECC块109解调的信号是用于视听,该信号由D/A-A/D转换器111进行数模转换,并被提供给视听处理器114。由视听处理器114执行视听处理,得到的信号通过视听信号输入和输出部115被输出到外部扬声器或者监视器(未示出)。
光学拾取头
接下来,参照图2对上述光盘装置所使用的光学拾取头103进行说明。光学拾取头103包括(例如)输出405nm波长(束)的激光的激光二极管(LD)1。利用该激光,信息被记录到光盘100上,以及从光盘100再生信息。
在激光被准直透镜2转换成平行光之后,光通过偏振分束器(PBS)3反射90°到光盘100一侧,并且穿过物镜4被出射到光盘100。物镜4以在循迹方向和聚焦方向上可移动的方式被支撑。
被光盘100反射的激光穿过物镜4进入偏振分束器3,并且穿过偏振分束器3和作为光衰减构件的掩膜5被出射到检测器6上。激光通过检测器6被转换为电信号。
图2中光学拾取头103的构造示出用于说明本发明的最小构成元件,并且在附图中未示出的柱面透镜为应用预定的非点收差而设置。另外,检测器6被分割为四个区域,用于检测聚焦误差信号和循迹误差信号。通过运算检测器6的各区域的输出信号,计算出主数据信号、循迹误差信号和聚焦误差信号。另外,可以在掩膜5和检测器6之间布置聚光透镜。
掩膜的示例
图3示出掩膜5的示例。在图3中,在掩膜5的布置位置的光束直径11出现为圆形。光束直径11的形状根据物镜4的光瞳的形状形成。作为第二区域的遮光部分12形成于光束直径11的中心部分。光束直径11的区域中除遮光部12以外的区域是第一区域。
遮光部12是其中(例如)轨道方向(以下适当地称为切线方向)被设定为长度方向的矩形或者椭圆形或者类似的形状。矩形的长边比光束直径11短。即,光束直径11没有被遮光部12分离。
遮光部12的切线方向是垂直方向,轨道横向(以下适当地称为径向)是水平方向。如果垂直长度是W,则长宽比是A(=水平/垂直),水平长度是A×W。其中长宽比A为1的情况表示遮光部12的形状为正方形,以及长宽比A大于1的情况表示水平长度大于垂直长度。在本发明中,遮光部12的优选长宽比A小于1。一种表示遮光部12的形状的情况通过(W,A)表示。例如,记法(0.5,0.5)表示W=0.5,A=0.5。此时水平长度为0.25。
掩膜的效果
图4和图5是用于示出本发明的串扰减少效果的曲线图,横轴是聚焦偏移(μm),纵轴是评估值,例如抖动(jitter)(%)。除抖动之外的评估值,例如,可以使用误差率。聚焦偏移是提供对激光的焦点位置的补偿的值。在实际的光盘再生装置中,存在其中当聚焦误差信号的电平为0时、未达到最佳合焦状态的情况。因此,设定聚焦误差信号电平的目标值以使其为聚焦偏移。作为测量条件的波长λ和物镜4的NA被设定为与BD的情况相同的值。另外,光盘100在其中岸台和凹槽上均执行记录下使用,并且通过再生已记录部分执行测量。
图4示出了在其中轨道间距Tp为0.45μm的情况下的测量结果。图4中的曲线图21a和曲线图21b示出当具有掩膜5情况下的特征,曲线图22a和曲线图22b示出当不具有掩膜5情况下的特征,即,现有再生装置的特征。曲线图21a和曲线图22a示出在对岸台轨道再生期间的特征,曲线图21b和曲线图22b示出在对凹槽轨道再生期间的特征。
从图4可知,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能够将在对岸台轨道再生期间的抖动保持在9%以下,在对凹槽轨道再生期间的抖动保持约为9%。相比之下,在现有再生装置中,在对岸台轨道再生期间的抖动为13%以上,以及在对凹槽轨道再生期间的抖动为13%以上。这样,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能够得到与现有再生装置相比更大的再生裕度。
图5示出在其中轨道间距Tp为0.475μm的情况下的测量结果。图5中的曲线图23a和曲线图23b示出在具有掩膜5的情况下的特征,曲线图24a和曲线图24b示出在不具有掩膜5的情况下的特征,即,现有再生装置的特征。曲线图23a和曲线图24a示出在对岸台轨道再生期间的特征,曲线图23b和曲线图24b示出在对凹槽轨道再生期间的特征。
从图5可知,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能够将在对岸台轨道再生期间的抖动保持在8%以下,在对凹槽轨道再生期间的抖动保持在9%以下。相比之下,在现有再生装置中,在对岸台轨道再生期间的抖动约是10%,以及在对凹槽轨道再生期间的抖动为10%以上。这样,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能够得到与现有再生装置相比更大的再生裕度。
光盘100的记录表面的光斑的尺寸通常利用以下公式表示。λ是所利用的激光的波长,NA是物镜4的数值孔径。
光斑直径
当标志(mark)之间的间距(d)比上述公式的半值窄时,串扰产生影响。例如,在其中(λ=405nm,NA=0.85)d=290nm的情况下,并且当轨道间距小于该值时,串扰增加。在BD的情况下,轨道间距是320nm。
图6A和图6B示出在其上聚集穿过掩膜5后的光束的焦平面上的光强的等高线的计算结果。图6A示出没有掩膜5时的情况,图6B示出有掩膜5的情况。利用与等高线相同的线示出光斑的光强。被最靠近中心的线围绕的区域的强度最大,并且强度向着光斑的外侧逐渐降低。因为掩膜5的长度方向被设定为切线方向,例如,(W,A)=(0.6,0.33)。因为光在掩膜的形状光学上受到傅里叶变换的状态下被遮挡,所以得到了光束在径向上变窄的形状。在只有掩膜形状的光被聚集的情况下,在焦平面的径向上光束变大。相反地,因为光被遮挡,光在径向上变窄。通过这一发生在来自于光盘的记录表面的反射光源并且遮挡应用于相邻轨道的光(噪声成分)到记录表面上的光斑的作用来抵消串扰成分。
图7A至图7D示出在穿过图6A和图6B所示的光斑的中心的正交的切线方向和径向的正交的两条线上的强度分布。图7A至图7D中的横轴示出以[μm]为单位的尺寸,纵轴示出在最大值处标准化的值。后述的强度分布的横轴和纵轴示出相同的值。图7A和图7B示出当未设置掩膜5的情况下在径向和切线方向的强度分布。由于当未设置掩膜时的光斑是圆形,对于两个方向得到具有大约相同宽度的分布曲线。如图7C和图7D所示,在设置了掩膜5的情况下,图7B和图7D相对于切线方向变为相同强度分布的曲线。对于径向,如图7C所示,相对于图7A得到更窄的强度分布曲线。
在图2的光学拾取头的构造中,掩膜5被设置在检测器6的前面,来自光盘100的记录表面的反射光(返回光)的部分被遮挡。然而,掩膜可以设置在介于激光二极管1和光盘100的记录表面之间的入射光路中。此时,记录表面上的光斑的形状被直接影响,例如,会出现光束的旁瓣变强、增加被读相邻轨道的标志的数量的问题。因此,优选在返回光的光路中插入掩膜。
图8示出,在光束直径11中,当矩形区域被设定为透光区域13a,其他区域被设定为遮光区域13b时的掩膜5′。即,掩膜5′将上述掩膜5的透光区域和遮光区域的关系进行颠倒。类似于掩膜5,在将掩膜5′设置在返回光的光路中时,光盘100的记录表面的光斑变为如图9所示。另外,在穿过图9中的光斑的中心的径向的线上的强度分布变为如图10A所示,在切线方向的线上的强度分布变为如图10B所示。
从图9至图10B可知,在其中的遮光部和透光部具有与掩膜5相反的关系的掩膜5′情况下,光斑的宽度向径向扩展。因此,可知掩膜的中心部包括更多的串扰成分。因此,通过遮挡返回光的中心部,能够达到减少串扰成分的效果。
另外,掩膜5的长度方向被设定为比光束直径的直径短。然而,在掩膜5的长度方向大于或者等于该直径的情况下,信号特征降低。将会参照图11A至图15B对这一点进行说明。
图11A是其中遮光部因为(W,A)=(1.0,0.5)而具有狭缝形状,并且长度方向大于光束直径11的示例。在图11A至图11C中,垂直方向是切线方向,水平方向是径向。当在使用了掩膜的情况下计算抖动时,抖动如图12A所示。在图12A至图12C中,横轴是聚焦偏移的值。如图12A所示,最佳抖动是0.15(15%)。该值明显比参照图4或者图5说明的抖动的值差。
图11B是遮光部因为(W,A)=(1.0,0.25)而具有狭缝形状的示例,并且长度方向大于光束直径11。当在使用掩膜的情况下计算抖动时,抖动如图12B所示。如图12B所示,最佳抖动大约是0.12(12%)。该值明显比参照图4或者图5说明的抖动的值差。
在使用了图11B中的掩膜的情况下,在光盘的记录表面上的光斑的强度分布变为如图14所示。在穿过中心的径向的线上的强度分布变为如图15A所示,在穿过中心的切线方向的线上的强度分布变为如图15B所示。从图14至图15B可知,在切线方向的光斑尺寸增加。其结果,光斑的分辨率(resolution)降低,抖动增加。
图11C是遮光部因为(W,A)=(1.0,0.125)而具有狭缝形状的一个示例,并且长度方向大于光束直径11。当在使用了掩膜的情况下计算抖动时,抖动如图12C所示。如图12C所示,最佳抖动大约是0.13(13%)。该值明显比参照图4或者图5说明的抖动的值差。
另外,图13A示出在遮光部因为(W,A)=(1.0,0.375)而具有狭缝形状的掩膜的情况下的抖动,并且长度方向大于光束直径11。如图13A所示,最佳抖动大约是0.12(12%)。该值明显比参照图4或者图5说明的抖动的值差。
另外,图13B示出在遮光部因为(W,A)=(1.0,0.1875)而具有狭缝形状的掩膜的情况下的抖动,并且长度方向大于光束直径11。如图13B所示,最佳抖动大约是0.12(12%)。该值明显比参照图4或者图5说明的抖动的值差。如上所述,在长度方向大于光束直径11的情况下,与本发明相比,难以减少抖动。
第一实施方式的变形例
物镜4的位置被循迹伺服移位。其结果,物镜4相对于掩膜5移动,并且存在再生信号的质量降低的担忧。为了解决此问题,如图16所示,利用连接构件7机械固定物镜4和掩膜5。如此一来,能够使物镜4和掩膜5的相对位置不变。
作为掩膜5,例如,使用具有衍射作用的衍射元件,衍射作用具有偏振依赖性。掩膜5的衍射作用被设定使得只关于来自于光盘100的记录表面的返回光工作。由于衍射作用穿过掩膜5的光可以被分离和检测。
(2第二实施方式)
第二实施方式通过运算检测器6的检测信号来减少串扰,而不是提供遮光掩膜。如图17所示,在检测器6的检测区域,通过转换与第一实施方式中的掩膜5的遮光部12(参照图3)相对应的检测区域6b的接收光的量,得到电信号Sb。另外,在检测器6的检测区域,通过转换除检测区域6b之外的检测区域6a的接收光的量,得到电信号Sa。
从检测器6得到的电信号Ss通过以下运算得到。
Ss=Sa+kSb
虽然通过转换检测区域6a的接收光的量得到电信号Sa,但是也可以将检测器6的整个区域的接收光的量转换为电信号Sa。
系数k被设定为表现再生信号的质量的参数,例如,为了使抖动最小。例如,图18示出其中在检测区域6b的(W,A)是(0.5,0.5)的情况下的计算结果。根据图18在其中(k=-1.0)的情况能够将抖动降到最小值。例如,图19示出在其中检测区域6b的(W,A)是(0.5,1)的情况下的计算结果。根据图18在其中(k=0.0)的情况能够将抖动降到最小值。这样,仅在掩膜外侧不做任何减法的情况是最佳的。
在第二实施方式中,可以使用具有遮光部的掩膜5。另外,可以使用包括不完全遮挡光而允许光的一小部分穿过的半透明区域的掩膜5。
如图20所示,作为第二实施方式的一个变形例,可以将棱镜8插入到返回光的光路中。如图21所示,棱镜8是略平板状的,并且具有作为与掩膜5中的遮光部相对应的部分的折射部8b。除折射部8b之外的部分被形成为激光穿过的透光部8a。因此,如图22所示,在检测器6中,形成分离的检测区域6a和检测区域6b,该检测区域6a接收穿过透光部8a的光束,上述检测区域6b接收穿过折射部8b的光。
如上所述,测器6得到的检测信号Ss的利用其中转换检测区域6a的接收光的量的电信号Sa与其中接收转换监测区域6b的接收光的量的电信号6b获得的。因此,获得的电信号Ss具有减少的串扰。
另外,如图23所示,作为第二实施方式的另一个变形例,可以将衍射元件9插入到返回光的光路中。衍射元件9是略平板状的,并且具有作为与掩膜5中的遮光部相对应的部分的衍射部9a。除衍射部9a之外的部分被形成为激光穿过的透光部9b。因此,在检测器6中,接收穿过透光部9b的光束的区域和接收穿过衍射部9a的光的区域被形成为分离的。因此,能够获得其中通过运算从这些区域得到的电信号来减少串扰的检测信号。
与第一实施方式类似地,光路转换构件,例如棱镜8和衍射元件9,可以与物镜4被整体地移位。
此外,本发明可以采用下述构造。
(1)一种光学介质再生装置,其对形成有多个轨道的光学介质进行光学再生,其中,根据物镜的光瞳的形状,从所述光学介质返回的光束被分割为外侧部分的第一区域和内侧部分的第二区域,通过使利用所述第一区域的第一检测信号和所述第二区域的第二检测信号,减少轨道之间的串扰。
(2)根据(1)所述的光学介质再生装置,其中,所述第二区域是轨道方向被设定为长度方向的矩形或者椭圆形或者类似的形状,并且长度方向比光束直径短。
(3)根据(1)或(2)所述的光学介质再生装置,其中,通过从所述第一检测信号减去所述第二检测信号来减少串扰。
(4)根据(1)至(3)的任一项所述的光学介质再生装置,其中,使所述第二区域的光衰减的光衰减构件设置在穿过所述物镜到达检测器的光路中。
(5)根据(4)所述的光学介质再生装置,其中,所述光衰减构件是遮光构件。
(6)根据(4)所述的光学介质再生装置,其中,光衰减构件被形成为与物镜一体地移位。
(7)根据(1)至(6)的任一项所述的光学介质再生装置,其中,检测第二区域的区域形成在检测器上的检测第一区域的区域中。
(8)根据(1)至(7)的任一项所述的光学介质再生装置,包括,光路转换构件,设置在穿过所述物镜到达检测器的光路中,并且通过所述光路转换构件所述第一区域和所述第二区域在所述检测器的光接收区域中被分离。
(9)根据(8)所述的光学介质再生装置,其中,所述光路转换构件被形成为与物镜一体地移位。
(10)一种光学介质再生方法,其对形成有多个轨道的光学介质进行光学再生,所述方法包括:根据物镜的光瞳的形状,将从所述光学介质返回的光束分割为外侧部分的第一区域和内侧部分的第二区域,通过使利用所述第一区域的第一检测信号和所述第二区域的第二检测信号来减少轨道之间的串扰。
(3变形例)
已经详细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然而,本发明并不限于上述各个实施方式,可以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构思做出各种变形。例如,激光源的波长可以是除了405nm以外的波长。另外,本发明可以应用于仅对光盘执行记录和再生的之一的光盘装置。
另外,在不脱离本发明主旨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方式的构造、方法、处理、形状、材料、以及数值进行互相组合。

Claims (11)

1.一种光学介质再生装置,所述光学介质再生装置光学再生光学介质,在所述光学介质上形成多个轨道,
其中,根据物镜的光瞳的形状,从所述光学介质返回的光束被分割为外侧部分的第一区域和内侧部分的第二区域,以及
通过使用所述第一区域的第一检测信号和所述第二区域的第二检测信号来减少所述轨道之间的串扰。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介质再生装置,
其中,所述第二区域是轨道方向被设定为长度方向的矩形或者椭圆形或者类似形状,
所述长度方向短于光束直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介质再生装置,
其中,通过从所述第一检测信号减去所述第二检测信号来减少串扰。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介质再生装置,
其中,使所述第二区域的光衰减的光衰减构件设置在穿过所述物镜到达检测器的光路中。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光学介质再生装置,
其中,所述光衰减构件是遮光构件。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光学介质再生装置,
其中,所述光衰减构件形成为与所述物镜一体地移位。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介质再生装置,
其中,检测所述第二区域的区域形成在检测器上的检测所述第一区域的区域中。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介质再生装置,包括,
光路转换构件,设置在穿过所述物镜到达检测器的光路中,并且通过所述光路转换构件所述第一区域和所述第二区域在所述检测器的光接收区域中被分离。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光学介质再生装置,
其中,所述光路转换构件形成为与所述物镜一体地移位。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介质再生装置,包括:
激光二极管(LD),输出405nm波长的所述光束。
11.一种光学介质再生方法,所述光学介质再生方法光学再生光学介质,在所述光学介质上形成多个轨道,
其中,根据物镜的光瞳的形状,将从所述光学介质返回的光束分割为外侧部分的第一区域和内侧部分的第二区域,以及
通过使用所述第一区域的第一检测信号和所述第二区域的第二检测信号来减少所述轨道之间的串扰。
CN201410217048.8A 2013-05-28 2014-05-21 光学介质再生装置和光学介质再生方法 Active CN104217733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3-111740 2013-05-28
JP2013111740A JP2014232556A (ja) 2013-05-28 2013-05-28 光媒体再生装置および光媒体再生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217733A true CN104217733A (zh) 2014-12-17
CN104217733B CN104217733B (zh) 2018-08-03

Family

ID=5198496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217048.8A Active CN104217733B (zh) 2013-05-28 2014-05-21 光学介质再生装置和光学介质再生方法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9373350B2 (zh)
JP (1) JP2014232556A (zh)
CN (1) CN104217733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488701A (zh) * 2020-06-28 2020-08-04 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技大学 一种基于点扩散函数的计算机辅助装调方法、装置及设备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621717A (en) * 1995-06-07 1997-04-15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Reading optical disks having substrates with diverse axial thicknesses
CN1233046A (zh) * 1998-04-14 1999-10-27 德国汤姆森-布兰特有限公司 读写光学记录介质的设备
CN101203914A (zh) * 2005-07-28 2008-06-18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光学拾取器以及采用该光学拾取器的光学记录和/或再现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206852A (en) * 1991-06-29 1993-04-27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High-density recording optical head
JPH09293286A (ja) * 1996-02-22 1997-11-11 Sanyo Electric Co Ltd 光磁気記録媒体及び情報記録再生装置
JP3530735B2 (ja) * 1998-01-29 2004-05-24 パイオニア株式会社 光学式情報再生装置
JP2011141919A (ja) * 2010-01-06 2011-07-21 Panasonic Corp 光ピックアップ
JP2012079385A (ja) 2010-10-04 2012-04-19 Sony Corp データ検出装置、再生装置、データ検出方法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621717A (en) * 1995-06-07 1997-04-15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Reading optical disks having substrates with diverse axial thicknesses
CN1233046A (zh) * 1998-04-14 1999-10-27 德国汤姆森-布兰特有限公司 读写光学记录介质的设备
CN101203914A (zh) * 2005-07-28 2008-06-18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光学拾取器以及采用该光学拾取器的光学记录和/或再现装置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488701A (zh) * 2020-06-28 2020-08-04 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技大学 一种基于点扩散函数的计算机辅助装调方法、装置及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4232556A (ja) 2014-12-11
US20140355404A1 (en) 2014-12-04
CN104217733B (zh) 2018-08-03
US9373350B2 (en) 2016-06-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0354954C (zh) 光学头、光驱动设备和生成跟踪误差信号的方法
Stan The CD-ROM drive: a brief system description
JP4504180B2 (ja) 光学素子、光ヘッド、光情報記録再生装置、コンピュータ、映像記録装置、映像再生装置、サーバー、及びカーナビゲーションシステム
JP4527591B2 (ja) 情報記録再生方法及び情報記録再生装置
US8416656B2 (en) Reproducing method and reproducing apparatus
US10134438B2 (en) Optical medium reproduction apparatus and method of reproducing optical medium
JP6032634B2 (ja) 光ピックアップおよび光記録再生装置
CN105453177A (zh) 光学介质再现装置及光学介质再现方法
CN101320571B (zh) 记录设备、再现设备、记录方法、再现方法和记录介质
CN104217733A (zh) 光学介质再生装置和光学介质再生方法
CN100501844C (zh) 盘驱动设备及其控制方法
CN101681642B (zh) 光学头装置以及光盘装置
Liu et al. Design and evaluation of a dual-beam read/write configuration for optical storage
CN100394482C (zh) 光拾取器及光盘驱动装置
WO2013031044A1 (ja) 光ピックアップおよび光記録再生装置
JP2000276743A (ja) 光磁気ディスクの記録再生方法及び記録再生装置
JP2005520272A (ja) 三次元記憶媒体から情報を読み出すための方法および装置
KR100648662B1 (ko) 광 픽업장치의 트래킹 서보 방법
KR100948145B1 (ko) 포커스 서보 제어 방법 및 장치와 이를 이용한 광 디스크드라이브
CN101221781B (zh) 去除多层盘中串扰的单元、光拾取器、光记录/再现设备
CN102737660B (zh) 光盘装置
WO2007114389A1 (ja) 光ピックアップ及び情報機器
WO2012161009A1 (ja) 再生方法、再生装置
WO2012161008A1 (ja) 記録媒体、記録方法、記録装置
JP2010152979A (ja) 光ディスク装置および光ディスク装置のフォーカスオフセット量と球面収差補正量の最適化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