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213717B - 多层住宅一体化改造建造方法 - Google Patents
多层住宅一体化改造建造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4213717B CN104213717B CN201410328140.1A CN201410328140A CN104213717B CN 104213717 B CN104213717 B CN 104213717B CN 201410328140 A CN201410328140 A CN 201410328140A CN 104213717 B CN104213717 B CN 104213717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storey building
- wall
- buttress
- pin key
- storey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Landscapes
- Working Measures On Existing Buildindgs (AREA)
Abstract
一种多层住宅一体化改造建造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在多层住宅室外楼梯间或天井处对应位置布置混凝土剪力墙电梯井筒;(2)在多层住宅外围墙体外侧采用单面混凝土板墙进行加固;(3)在多层住宅纵横墙交接处室外紧贴原墙体位置设置扶壁柱;(4)在扶壁柱上部的屋面顶部浇筑混凝土屋面大梁,并预埋锚固件,屋面顶部采用坡屋面钢结构加层。本发明避免各项单独进行引起的资源能源浪费、减少入室施工等对居民与周边环境的不利影响,有效提升结构安全与抗震性能,可广泛用于6‑8度抗震设防区。结构整体抗震能力与未改动原结构相比提高一度半以上,刚度、延性均有较大幅度提高,砌体结构的脆性破坏特征亦有明显改善。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建筑工程技术领域,具体讲就是涉及一种多层住宅一体化改造建造方法,能够对现有多层住宅同时实现增设电梯、加层、平改坡与抗震加固整体改造的目的。
背景技术
目前我国存在着很多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甚至更早时期的多层建筑,由于历史和建筑技术的原因,很多既有多层住宅没有安装电梯,如附图1所示,导致住在高层的住户使用不是很方便,同时,这些早期建筑的抗震能力也不符合现代建筑的要求,随着经济发展、生活水平提升和城市人口老龄化的加剧,需要对现有的这些多层建筑进行增设电梯、抗震加固、平改坡、成套改造以及环境整治。此外,大中城市中心城区土地资源日益珍贵。因此,在增设电梯、抗震加固和平改坡实施过程中可通过增层实现经济平衡,并显著提升居民的居住品质。目前,对现有的这些多层建筑进行多项改造的过程中,都是按照改造要求分开施工作业。但是各项单独进行施工作业易造成资源和能源的浪费。现有多层住宅抗震加固均需入户,伴有大量湿作业,将严重影响居民的正常生活,而电梯作业施工周期长、投入大,提高了既有多层建筑的改造成本。
发明内容
本发明就是针对现有的多层住宅进行增设电梯、加层、平改坡与抗震加固的过程中,各个改造项目单独施工容易造成资源浪费,影响住户日常正常生活的缺陷,提供一种多层住宅一体化改造建造方法,将既有多层住宅增设电梯、加层、平改坡与抗震加固进行一体化设计,即在增设电梯的同时采用单面混凝土板墙对既有多层住宅外围墙体进行抗震加固,并在既有多层住宅结构墙体外侧增设扶壁柱,屋面新增混凝土大梁,上部采用坡屋面钢结构进行加层,提升既有多层住宅的抗震性能。
技术方案
为了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发明设计一种多层住宅一体化改造建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在多层住宅室外楼梯间或天井处对应位置布置混凝土剪力墙电梯井筒;
所述电梯井筒混凝土剪力墙与既有多层住宅结构墙体之间采用销键加化学植筋进行连接,电梯井筒混凝土剪力墙厚度≥160mm,具体厚度和配筋根据《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与《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中关于剪力墙的要求计算确定。
(2)在多层住宅外围墙体外侧采用单面混凝土板墙进行加固。
(3)在多层住宅纵横墙交接处紧贴原墙体位置设置扶壁柱,多层住宅外围墙体外侧单面混凝土板墙与多层住宅原结构墙体之间采用销键加化学植筋连接,扶壁柱与多层住宅原结构墙体之间采用销键加化学植筋连接。
(4)在扶壁柱上部的屋面顶部浇筑混凝土屋面大梁,并预埋锚固件,屋面顶部采用坡屋面钢结构加层。
进一步,所述步骤(1)中的电梯井筒混凝土剪力墙与多层住宅结构墙体之间采用销键加化学植筋进行连接,其步骤包括:
(i)电梯井位置确定好后,在与电梯井相接的多层住宅结构横墙上开凿销键孔,销键孔尺寸取120mm×120mm×120mm或160mm×160mm×160mm,销键孔竖向间距为500mm;
(ii)沿多层住宅原结构横墙竖直方向采用化学植筋法种植规格为A8@250的拉结筋,每个销键孔中种植1根拉结筋,植筋深度大于150mm,拉结筋端部弯钩与电梯井钢筋网绑扎或直接点焊。
进一步,所述步骤(3)中的扶壁柱在既有多层住宅原结构纵横墙交接处室外紧贴原墙体位置设置,并通过销键加化学植筋与既有多层住宅结构墙体进行连接,扶壁柱与板墙整浇,共同用于支承上部新增楼层的重量。
进一步,所述步骤(3)中房屋外围墙体外侧单面混凝土板墙与既有多层住宅原墙体之间采用化学植筋连接,单面混凝土板墙厚度取60~160mm,混凝土强度等级≥C20,水平分布筋与竖向分布筋采用A6~A12规格,其步骤包括:
(i)在浇筑混凝土前先绑扎好钢筋网;
(ii)在原墙体上采用化学植筋法种植拉结筋,拉结筋规格为A8,端部弯钩与板墙内钢丝网绑扎拉结或直接与钢筋网点焊。
进一步,所述步骤(3)中的扶壁柱在原结构纵横墙交接处室外适当位置设置,并通过销键加化学植筋与既有多层住宅结构墙体进行可靠连接,其步骤包括:
(i)扶壁柱位置确定好后,在与扶壁柱相接的多层住宅结构横墙上开凿销键孔,销键孔尺寸取120mm×120mm×120mm或160mm×160mm×160mm,销键孔竖向间距为500mm;
(ii)沿多层住宅原结构横墙竖直方向采用化学植筋法种植规格为A8@250的拉结筋,每个销键孔中种植1根拉结筋,植筋深度大于150mm,拉结筋端部弯钩与扶壁柱钢筋网绑扎或直接点焊。
进一步,所述步骤(4)中混凝土屋面大梁与既有多层住宅结构屋面之间留有空隙,混凝土屋面大梁承担坡屋面钢结构加层的重量并将其传至两侧扶壁柱。有益效果
本发明提供的多层住宅一体化改造建造方法,将既有多层住宅增设电梯、加层、平改坡与抗震加固进行一体化设计,即在增设电梯的同时采用单面混凝土板墙对既有多层住宅外围墙体进行抗震加固,并在既有多层住宅结构墙体外侧增设扶壁柱,屋面新增混凝土大梁,上部采用坡屋面钢结构进行加层,提升既有多层住宅的抗震性能,其刚度、延性均较原结构有较大幅度的提高,且加层无明显鞭梢效应,此外,砌体结构的脆性破坏特征亦有明显改善。
附图说明
附图1是现有的多层住宅单元平面图。
附图2是本发明进行多层住宅一体化改造后的多层住宅单元平面图。
附图3是本发明中新增钢结构层单元平面布置图。
附图4是本发明进行多层住宅一体化改造后的多层住宅单元立面图。
附图5是本发明中单面混凝土板墙与多层住宅结构墙体植筋连接图。
附图6是本发明中单面混凝土板墙与多层住宅结构墙体植筋分布图。
附图7是本发明中电梯井剪力墙与原墙体之间销键加化学植筋连接详图。
附图8是本发明中电梯井剪力墙与原墙体之间销键加化学植筋分布图。
附图9是本发明中扶壁柱、电梯井剪力墙与原墙体之间销键加化学植筋分布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
如附图2~9所示,一种多层住宅一体化改造建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在多层住宅室外适当位置布置混凝土剪力墙电梯井筒;
所述电梯井筒混凝土剪力墙与既有多层住宅结构墙体之间采用销键加化学植筋进行连接,电梯井筒混凝土剪力墙厚度≥160mm,其步骤包括;
(i)电梯井位置确定好后,在与电梯井相接的多层住宅结构横墙上开凿销键孔,销键孔尺寸取120mm×120mm×120mm或160mm×160mm×160mm,销键孔竖向间距为500mm;
(ii)沿多层住宅原结构横墙竖直方向采用化学植筋法种植规格为A8@250的拉结筋,每个销键孔中也种植1根拉结筋,植筋深度大于150mm,拉结筋端部弯钩与电梯井钢筋网绑扎或直接点焊。
(2)在多层住宅外围墙体外侧采用单面混凝土板墙进行加固;
(3)在多层住宅纵横墙交接处适当位置设置扶壁柱,多层住宅外围墙体外侧单面混凝土板墙、扶壁柱与多层住宅原结构墙体之间采用销键加化学植筋连接。
所述扶壁柱在既有多层住宅原结构纵横墙交接处室外适当位置设置,并通过销键加化学植筋与既有多层住宅结构墙体进行可靠连接,扶壁柱与板墙整浇,共同用于支承上部新增楼层的重量。
所述房屋外围墙体外侧单面混凝土板墙与既有多层住宅原墙体之间采用化学植筋连接,单面混凝土板墙厚度取60~160mm,混凝土强度等级≥C20,水平分布筋与竖向分布筋采用A6~A12规格,其步骤包括:
(i)在浇筑混凝土前先绑扎好钢筋网;
(ii)在原墙体上采用化学植筋法种植拉结筋,拉结筋规格为A8,端部弯钩与板墙内钢丝网绑扎拉结或直接与钢筋网点焊。
所述扶壁柱在原结构纵横墙交接处室外适当位置设置,并通过销键加化学植筋与既有多层住宅结构墙体进行可靠连接,其步骤包括;
(i)扶壁柱位置确定好后,在与扶壁柱相接的多层住宅结构横墙上开凿销键孔,销键孔尺寸取120mm×120mm×120mm或160mm×160mm×160mm,销键孔竖向间距为500mm;
(ii)沿多层住宅原结构横墙竖直方向采用化学植筋法种植规格为A8@250的拉结筋,每个销键孔中种植1根拉结筋,植筋深度大于150mm,拉结筋端部弯钩与扶壁柱钢筋网绑扎或直接点焊。
(4)在扶壁柱上部的屋面顶部浇筑混凝土屋面大梁,并预埋锚固件,屋面顶部采用坡屋面钢结构加层。
所述混凝土屋面大梁与既有多层住宅结构屋面之间留有空隙,混凝土屋面大梁承担坡屋面钢结构加层的重量并将其传至两侧扶壁柱。
Claims (5)
1.一种多层住宅一体化改造建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在多层住宅室外楼梯间或天井处对应位置布置混凝土剪力墙电梯井筒;
所述电梯井筒混凝土剪力墙与既有多层住宅结构墙体之间采用销键加化学植筋进行连接,电梯井筒混凝土剪力墙厚度≥160mm,具体厚度和配筋设计标准要求计算确定;
(2)在多层住宅外围墙体外侧采用单面混凝土板墙进行加固;
(3)在多层住宅纵横墙交接处位置设置扶壁柱,多层住宅外围墙体外侧单面混凝土板墙与多层住宅原结构墙体之间采用销键加化学植筋连接,扶壁柱与多层住宅原结构墙体之间采用销键加化学植筋连接;
(4)在扶壁柱上部的屋面顶部浇筑混凝土屋面大梁,并预埋锚固件,屋面顶部采用坡屋面钢结构加层。
2.如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多层住宅一体化改造建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中的电梯井筒混凝土剪力墙与既有多层住宅结构墙体之间采用销键加化学植筋进行连接,其步骤包括;
(i)电梯井位置确定好后,在与电梯井相接的既有多层住宅结构横墙上开凿销键孔,销键孔尺寸取120mm×120mm×120mm或160mm×160mm×160mm,销键孔竖向间距为500mm;
(ii)沿既有多层住宅原结构横墙竖直方向采用化学植筋法种植规格为A8@250的拉结筋,每个销键孔中种植1根拉结筋,植筋深度大于150mm,拉结筋端部弯钩与电梯井钢筋网绑扎或直接点焊。
3.如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多层住宅一体化改造建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3)中的扶壁柱在既有多层住宅原结构纵横墙交接处室外紧贴原墙体位置设置,并通过销键加化学植筋与既有多层住宅结构墙体进行连接,扶壁柱与板墙整浇,共同用于支承上部新增楼层的重量。
4.如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多层住宅一体化改造建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3)中的扶壁柱在原结构纵横墙交接处室外紧贴原墙体位置设置,并通过销键加化学植筋与既有多层住宅结构墙体进行可靠连接,其步骤包括;
(i)扶壁柱位置确定好后,在与扶壁柱相接的多层住宅结构横墙上开凿销键孔,销键孔尺寸取120mm×120mm×120mm或160mm×160mm×160mm,销键孔竖向间距为500mm;
(ii)沿多层住宅原结构横墙竖直方向采用化学植筋法种植规格为A8@250的拉结筋,每个销键孔中种植1根拉结筋,植筋深度大于150mm,拉结筋端部弯钩与扶壁柱钢筋网绑扎或直接点焊。
5.如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多层住宅一体化改造建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4)中混凝土屋面大梁与既有多层住宅结构屋面之间留有空隙,混凝土屋面大梁承担坡屋面钢结构加层的重量并将其传至两侧扶壁柱。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410328140.1A CN104213717B (zh) | 2014-07-10 | 2014-07-10 | 多层住宅一体化改造建造方法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410328140.1A CN104213717B (zh) | 2014-07-10 | 2014-07-10 | 多层住宅一体化改造建造方法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4213717A CN104213717A (zh) | 2014-12-17 |
CN104213717B true CN104213717B (zh) | 2016-08-24 |
Family
ID=5209559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410328140.1A Active CN104213717B (zh) | 2014-07-10 | 2014-07-10 | 多层住宅一体化改造建造方法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4213717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5298151A (zh) * | 2014-07-24 | 2016-02-03 | 上海市建筑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 | 多层住宅增设电梯与抗震加固一体化建造方法 |
CN104775631A (zh) * | 2015-02-16 | 2015-07-15 | 中交一航局第一工程有限公司 | 一种后增混凝土立柱施工方法 |
CN106677431A (zh) * | 2015-11-05 | 2017-05-17 | 中国华冶科工集团有限公司 | 一种外墙造型柱施工方法 |
CN106223697A (zh) * | 2016-07-20 | 2016-12-14 | 邱炎新 | 一种抗爆多层住宅结构的构建方法 |
CN108518079B (zh) * | 2016-11-10 | 2020-02-21 | 叶香菲 | 大高度砖混房屋加固方法 |
CN106703367B (zh) * | 2017-03-09 | 2019-04-12 | 广东易佳梯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既有建筑加装电梯井道的施工方法 |
CN112211424B (zh) * | 2020-07-29 | 2022-02-08 | 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 外套门式刚架加固既有砌体建筑的加固体系及施工方法 |
Citations (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5664388A (en) * | 1993-03-31 | 1997-09-09 | Donna Bass | Structural shear resisting member and method employed therein |
JP2002054306A (ja) * | 2000-08-10 | 2002-02-20 | Ohbayashi Corp | 構築物部材の補強構造および補強方法 |
CN102889003A (zh) * | 2012-11-04 | 2013-01-23 |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 一种砖砌体墙增设构造柱的方法 |
CN102943572A (zh) * | 2012-11-15 | 2013-02-27 | 北京筑福建设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 单层砌体住宅钢架护顶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
CN202925922U (zh) * | 2012-11-04 | 2013-05-08 |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 一种砖砌体墙的组合加固装置 |
CN103362317A (zh) * | 2013-07-09 | 2013-10-23 | 北京筑福国际工程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 既有砌体建筑加层、加梯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
CN203394096U (zh) * | 2013-07-09 | 2014-01-15 | 北京筑福国际工程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 既有砌体建筑加层、加梯结构 |
KR101393082B1 (ko) * | 2014-03-11 | 2014-05-09 | 김원기 | 다방향으로 제조된 탄소섬유판과 앵커링 볼트를 이용한 콘크리트 구조물의 휨보강(휨인장)및 전단 내하력 증대 보강공법 |
-
2014
- 2014-07-10 CN CN201410328140.1A patent/CN104213717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5664388A (en) * | 1993-03-31 | 1997-09-09 | Donna Bass | Structural shear resisting member and method employed therein |
JP2002054306A (ja) * | 2000-08-10 | 2002-02-20 | Ohbayashi Corp | 構築物部材の補強構造および補強方法 |
CN102889003A (zh) * | 2012-11-04 | 2013-01-23 |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 一种砖砌体墙增设构造柱的方法 |
CN202925922U (zh) * | 2012-11-04 | 2013-05-08 |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 一种砖砌体墙的组合加固装置 |
CN102943572A (zh) * | 2012-11-15 | 2013-02-27 | 北京筑福建设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 单层砌体住宅钢架护顶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
CN103362317A (zh) * | 2013-07-09 | 2013-10-23 | 北京筑福国际工程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 既有砌体建筑加层、加梯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
CN203394096U (zh) * | 2013-07-09 | 2014-01-15 | 北京筑福国际工程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 既有砌体建筑加层、加梯结构 |
KR101393082B1 (ko) * | 2014-03-11 | 2014-05-09 | 김원기 | 다방향으로 제조된 탄소섬유판과 앵커링 볼트를 이용한 콘크리트 구조물의 휨보강(휨인장)및 전단 내하력 증대 보강공법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4213717A (zh) | 2014-12-17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4213717B (zh) | 多层住宅一体化改造建造方法 | |
CN102418401B (zh) | 一种先张法预应力钢筋砼预制梁 | |
CN204418187U (zh) | 地铁保护区域土钉墙结合双排桩深基坑复合支护结构 | |
CN102418385A (zh) | 一种新型钢筋砼预制整浇房屋结构体系及施工方法 | |
CN108005399A (zh) | 一种既有建筑群下加建多层地下空间的施工方法 | |
CN102418425B (zh) | 现浇加腋梁的预制整浇房屋结构体系及其施工方法 | |
CN102418381B (zh) | 钢梁与先张法预应力叠合梁相结合的房屋结构体系及其施工方法 | |
CN201794161U (zh) | 现浇加腋梁的预制整浇房屋结构体系 | |
CN201785940U (zh) | 一种钢筋砼预制梁 | |
CN201794217U (zh) | 一种先张法预应力钢筋砼预制梁 | |
CN105714678B (zh) | 一种复合式重力锚碇 | |
CN204662494U (zh) | 一种公路挡土墙加固结构 | |
CN203808249U (zh) | 一种梁柱节点核心区柱箍筋笼组件 | |
CN104074392B (zh) | 一种无基础板柱式装配围墙制作方法 | |
CN203334301U (zh) | 洞穴边坡加固防护结构 | |
CN103741961A (zh) | 既有建筑预制圆孔板后增销键暗梁抗震加固方法 | |
CN201785867U (zh) | 一种新型钢筋砼预制整浇房屋结构体系 | |
CN102936953B (zh) | “大”字型劲钢结构模板施工方法 | |
CN107313551A (zh) | 一种钢筋桁架混凝土预制墙板及结构体系及其施工方法 | |
CN102418400B (zh) | 一种先张法预应力钢筋砼预制梁 | |
CN104314103A (zh) | 后张法有粘结预应力地下车库防水板设计及施工工法 | |
CN204715764U (zh) | 一种构造柱与主体结构同时施工的结构 | |
CN203603525U (zh) | 石结构外加夹板梁及夹板柱加固结构 | |
CN207597914U (zh) | 一种既有建筑群下加建多层地下空间的施工受力结构 | |
CN103498572B (zh) | 石结构外加夹板梁及夹板柱加固结构的施工方法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