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210123A - 裁断机 - Google Patents

裁断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210123A
CN104210123A CN201310206919.1A CN201310206919A CN104210123A CN 104210123 A CN104210123 A CN 104210123A CN 201310206919 A CN201310206919 A CN 201310206919A CN 104210123 A CN104210123 A CN 10421012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knife rest
knife
cutting machine
cutter
cut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10206919.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210123B (zh
Inventor
拉尔夫·克伦纳
瓦尔特·弗利格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arl Eugen Fischer GmbH
Original Assignee
Karl Eugen Fischer GmbH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arl Eugen Fischer GmbH filed Critical Karl Eugen Fischer GmbH
Priority to CN201310206919.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4210123B/zh
Publication of CN10421012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21012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21012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21012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Treatment Of Fiber Material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切割粘性薄带的裁断机,所述带尤其由具有纺织丝和/或钢丝的粘性且薄的帘布材料构成,该裁断机具有:主框架(2);可在主框架(2)上竖直运动地支承的带有上刀片(5)的刀架(3);带有下刀片(6)的台板(4),其中在上刀片(5)与下刀片(6)之间构造有刀口(7);带有驱动轴(9)的驱动装置(8),用于产生带有上刀片(5)的刀架(3)相对于主框架(2)的竖直运动。为了实现高硬度,驱动轴(9)偏心地支承在至少一个轴承壳体(12,13)中,所述轴承壳体通过线性引导部(14,15)能水平运动并且竖直不能运动地支承在刀架(3)上。

Description

裁断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切割粘性薄带的裁断机。这种带尤其是具有纺织丝和/或钢丝的粘性且薄的帘布材料构成的带。该裁断机包括主框架、可在主框架上竖直运动地支承的带有上刀片的刀架、带有下刀片的台板和带有驱动轴的驱动装置,所述驱动装置用于产生带有上刀片的刀架相对于主框架的竖直运动。通过在上刀片和下刀片之间构造的刀口可以使带穿过,以便切出期望宽度的条。为了实施裁断,上刀片竖直地经过下刀片并且刀口由此闭合。
背景技术
方向参数“竖直”或“水平”涉及裁断机的工作就绪的状态,其中并不要求数学上严格的取向,而是一同包括相对于竖直或水平方向的小偏差。
这种裁断机用于从储存辊拉出的并且输送给裁断机的带材料以预定的角度切割成条,其中被切割的材料带接着在拼接方向上在其窄边上再次彼此连接。这样制造的材料幅面例如用于制造汽车轮胎,其中通常是带有应力的钢或纺织芯线带。
为了切割该带,该裁断机具有上刀片和下刀片,在它们之间构造有刀口。上刀片在此固定在竖直地在主框架上可运动地支承的刀架上,而下刀片通常不可运动地固定在台板上。切割运动于是通过带有上刀片的刀架相对于主框架和下刀片竖直向下的运动来实施。在上刀片与下刀片之间在水平方向上的距离在此例如可以通过台板在水平方向上的移动来调节,其中该距离也称作裁断间隙。
通常,旋转驱动装置用于产生切割运动,该旋转驱动装置布置在台板之下并且通过传动变速器以及两个驱动轴在端侧与偏心支承的曲轴臂连接。通过为此在其两个端部上分别具有轴承开口的曲轴臂,由旋转的驱动运动产生刀架相对于主框架的竖直运动。
这种裁断机本身令人满意地工作。但已表明的是,由于曲轴臂的材料弹性,支承装置承受比较强的负荷,这导致磨损提高。此外,这尤其在更牢固的带的情况下导致对于产生精确切割截面必须将曲轴臂制造得比较稳定、即具有高的材料费用,这比较困难并且成本高昂。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任务是提出一种裁断机,该裁断机消除了现有技术的缺陷。尤其是,该裁断机要能够以低费用来制造并且具有高硬度。在此,应该实现长使用寿命。
根据本发明,该任务通过如下方式来解决,驱动轴偏心地支承在至少一个轴承壳体中,所述轴承壳体通过线性引导部可水平运动而竖直不可运动地支承在刀架上。
驱动轴在此在刀架上延伸并且并不如目前那样在台板之下延伸。由此可能的是,代替曲轴臂设置比较硬的轴承壳体,所述轴承壳体可以构造得比目前所使用的曲轴臂小许多。轴承负荷由此保持得小。轴承壳体可以基本上立方体形地构造并且由此比较硬并且例如包括偏心的轴承开口,在轴承开口中偏心地容纳驱动轴。通过驱动轴的偏心支承,将驱动轴的旋转运动转换成轴承壳体的水平和垂直的运动。驱动装置本身可以直接或通过传动装置与驱动轴连接并且例如固定在主框架上。轴承壳体防旋转地并且竖直不可运动地支承在刀架上,而轴承壳体相对于刀架的水平运动通过线性引导部实现。相应地,驱动轴的旋转运动转换为带上刀片的刀架的竖直线性运动。刀架为此通过竖直线性引导部可线性运动地支承在主框架上。刀口即在上刀片与下刀片之间在竖直方向上的距离在偏心支承的上止点中最大。下止点于是选择为使得随着达到下止点,上刀片用其切割边完全经过下刀片并且因此实施切割。
在此特别优选的是,驱动轴与偏心盘抗扭地连接,偏心盘可转动地支承在轴承壳体中。这为比较简单的可能性:将驱动轴偏心地支承在轴承壳体中。偏心盘在此可以具有轴承套的形状,即通过比较大的轴向长度靠置在驱动轴上并且由此保证了可靠的力传递。为了抗扭连接,偏心盘在此可以形状锁合地、力锁合地或摩擦锁合地或者材料锁合地与驱动轴连接。例如为此设置夹紧套件、配合弹簧或拼接连接。也可考虑的是,驱动轴在偏心盘的区域中设置有多边形外横截面并且在偏心盘中构造相应的开口,使得获得形状锁合的连接,通过该形状锁合的连接也可以毫无问题地传递较大的转矩。
优选地,驱动轴在刀架和上刀片的纵向方向上延伸。在此,驱动装置毫无问题地在刀架侧向固定在主框架上。
在此特别优选的是,驱动轴支承在至少两个彼此间隔的轴承壳体中,所述轴承壳体尤其分别布置在刀架的边缘区域上。力传导在此可以在刀架的边缘处进行,即在刀架在主框架上引导的区域中进行。在此,利用在刀架或上刀片的比较小的挠曲进行对称的力传导。总之,由此可以产生精确的切口。
线性引导部的一个特别简单的构造通过如下方式形成:线性引导部具有至少一个与轴承壳体或刀架连接的引导臂和引导轨,该引导轨布置在刀架的上侧上或在轴承壳体的下侧上。通过线性引导部的力传递必须基本上沿竖直向下的方向进行,其中在该方向上引导臂和引导轨形状锁合地靠置在刀架的上侧上。在竖直方向上,于是尤其是向下,即为了闭合刀口,实现高的力传递。由此也形成了比较硬的连接。必要时,每个引导轨也可以配设多个引导滑座,或者为多个引导轨配设多个引导滑座。
为了补偿上刀片的不直度和/或为了调节弯度,有利的是,刀架具有尤其带有压紧螺栓的横向调节装置,横向调节器在纵向方向上并排地布置并且在横向方向上与上刀片共同作用。由此可以补偿大约0.002mm至0.02mm的量级的不直度。为了产生直切口,在此通常有利的是调节弯度,即上刀片的凸面或凹面偏向,其中在上刀片的中部调节例如达到+/-0.03mm的偏向。精确的偏向在此与待切割的带的材料有关。通过相应数目的彼此并排布置的压紧螺栓,可以实现相对精细的解决。
为了整齐的切削结果,在此有利的是,将上刀片相对于垂线略微成角度地布置。有利地,刀口在此从切入面起朝着材料输出侧增加。由此,将在切割过程期间对带的挤压保持得小,并且材料条在切割过程结束时仅略微被压紧。
在一个优选的改进方案中,刀架在前侧具有可竖直运动的压紧装置。在前侧在此表示,压紧装置在带的输送方向上布置在刀架之前或布置在刀口之前。借助压紧装置可以将带在切割过程期间固定。压紧装置在此防止带的运动,这些运动会导致对带有误差的切割或带的扭歪。在此,压紧装置在切割之前竖直向下运动,以便保持带。在切割之后,竖直向上运动。该带由此再次被释放。
优选地,利用压紧装置使至少两个与刀架连接的、垂直作用的气缸共同作用,其中尤其气缸的气缸顶杆引导到保持装置中,利用保持装置将气缸固定在刀架上。借助竖直作用的气缸,可以比较简单地产生压紧装置的竖直运动,其中也可以传递足够高的挤压压力,以便可以将带可靠地保持。通过使用保持装置(利用保持装置将气缸固定在刀架上)来引导气缸顶杆,在此得到比较硬的构造,使得可以保证均匀的挤压压力。气缸顶杆由此也可以以较小的直径来制造,因为由于附加的引导而降低了弯曲负荷。
优选地,台板在垂直刀口或裁断间隙的水平方向上浮动地支承在主框架上,其中在台板与主框架之间的相对位置可以通过调节装置来调节。通过相应地将台板相对于刀架定位来调节裁断间隙,即在上刀片与下刀片之间的水平距离。通常在此,调节在上刀片与下刀片之间的重叠,重叠例如在0.005mm至0.02mm之间。于是可以非常精确地调节。为了确定台板在主框架上的位置,可以设置简单的夹持装置,该夹持装置例如具有在长孔中引导的螺栓,该螺栓与一个或更多个夹持元件共同作用。在此,也可能的是,调节上刀片相对于下刀片的平行度。例如,由于更换刀片引起的调试时间可以保持得小。
为此,调节装置可以具有与刀口或裁断间隙垂直作用的弹簧元件,尤其是蝶形弹簧或蝶形弹簧组,并且具有在相反的方向上作用的压紧元件,尤其是压紧螺栓。蝶形弹簧或弹簧元件的力在此可以使裁断间隙增大,而通过压紧元件或压紧螺栓减小裁断间隙。利用两个尤其侧向布置在台板上的弹簧元件或压紧元件可以充分地调节台板相对于刀架的角度位置,并且由此调整在上刀片与下刀片之间的平行度。
为了简化调整,调节装置具有测量装置。通过测量装置尤其可以简化精细调整。
在一个优选的扩展方案中,在台板的与刀片间隙相邻的边上布置平行于下刀片的可竖直运动的纵向筋条,其尤其可以通过多个压力气缸竖直运动。尤其是在纵向筋条的比较弹性的构造中(其例如由低材料强度得到),通过多个压力气缸防止纵向筋条的不期望的挠曲。纵向筋条与压紧装置共同作用,其中压紧装置将所输送的带压向纵向筋条,使得在这两个元件之间的带可以夹持地保持。在进行切割过程之后,纵向筋条可以相对于台板提起,例如通过多个并排设置的压力气缸来提起,使得带的自由端部通过牵拉装置可以简单地被抓住,以便在向上运动的上刀片下拉过。通过可竖直运动的纵向筋条(其尤其集成到台板中)于是在切割过程之后将带提起,用于更好地递送至布置在后的设备元件。为了递送,在此纵向筋条的低材料强度是有利的。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形式中,刀架具有剥离装置,其包括平行于刀口或裁断间隙的、被夹紧的带元件,使得在其端部分别固定夹持装置,该夹持装置与刀架连接。借助剥离装置可以在结束切割过程之后产生竖直向下的剥离力,以便将带与上刀片分离。借助夹持装置在此可以简单地实现将带元件充分夹紧。为了分离带,通常带元件在刀架运动的返转点中的摆动运动已足以将带与上刀片分离。附加地,但可以设计的是,夹持装置可以竖直运动地固定在刀架上,其中尤其是压力气缸布置在夹持装置与刀架之间。由此可以主动地产生在上刀架与剥离装置或被夹紧的带元件之间的相对运动。即使带由强粘性的材料构成,这样带也可以可靠地与上刀片分离。
附图说明
以下借助优选的实施例结合附图更为详细地描述了本发明。其中以示意图示出:
图1裁断机的前视图,
图2裁断机的剖面图,
图3第一实施形式的刀架,
图4第二实施形式的刀架,
图5台板的俯视图,
图6台板的截面图,
图7带有上刀片的刀架的一部分,
图8带有调节装置的台板的一部分,
图9至图14在切削过程期间裁断机的横截面,
图15a至图18b偏心盘与裁断机的驱动轴的不同连接,
图19示例性的总设备布局,以及
图20带有附加的纵向切割装置的对应于图19的总设备布局。
具体实施方式
图1示出了用于切割薄粘性带的裁断机1,该裁断机1具有在主框架2上引导的刀架3和在竖直方向相对于主框架2不可运动地布置的台板4。在刀架的下部区域中固定有上刀片5,该上刀片5与下刀片6共同作用,该下刀片6布置在台板4上。在上刀片5与下刀片6之间在垂直方向上构造有刀口7而在水平方向上布置有裁断间隙69。
为了切割在根据图1的视图中通过台板4引入到视图平面中的带,带有上刀片5的刀架3进行竖直向下的运动,使得刀口7闭合并且该带在上刀片5与下刀片6之间被切割。为了使刀架3运动,设置有驱动装置8,该驱动装置8固定在主框架2上。驱动装置8使驱动轴9驱动,该驱动轴9通过偏心盘10、11偏心地支承在轴承壳体12、13中。偏心盘10、11在此套筒状地构造并且被驱动轴9穿过。
轴承壳体12、13通过线性引导部14、15竖直地固定在刀架3的上侧16上,但为了补偿转动偏移,轴承壳体12、13在水平方向上相对于刀架3可以自由地运动。为此,线性引导部14、15在该实施例中具有固定在刀架3的上侧16上的引导轨17、18和分别固定在轴承壳体12、13上的引导滑座19、20。其中引导滑座固定在刀架上而引导轨固定在相应的轴承壳体上的相反布置同样是可能的。
驱动轴9的旋转运动由于在轴承壳体12、13中的偏心支承而引起轴承壳体的竖直和水平运动,该运动被通过线性引导部14、15转换成刀架的线性竖直运动。为此,刀架3利用垂直线性引导部21、22可竖直运动地支承在主框架2上。
支承壳体12、13在带驱动轴9的驱动装置8的布置中在刀架3之上非常硬地构造,使得几乎不会担心在切割过程期间的弯曲。代替两个轴承壳体12、13可能也可以设置更多轴承壳体,以便降低驱动轴的挠曲。但,由于轴承壳体12、13较为靠近轴承架23、24地定位(驱动轴9在主框架2中可径向运动地支承在轴承架23、24上),所以驱动轴9的弯曲负荷本来就保持得小。总之,因此形成了比较硬的构造。
在刀架3的沿带的输送方向处在刀口7之前并且由此处在裁断机1的输送侧上的前侧上设置有压紧装置25,该压紧装置25可竖直运动地支承在刀架3上。通过压紧装置25可以将竖直向下的力施加到带上,以便在切割过程期间以夹持方式固定带。为了使压紧装置25运动,在刀架3上布置有两个气缸26、27,所述气缸的气缸顶杆28、29与压紧装置25连接。气缸26、27可以在竖直方向上起作用并且用于将相应的按压力施加到压紧装置25上。
在刀架3上还设置有剥离装置30,该剥离装置30具有被张紧的带31,该带平行于裁断间隙69或平行于上刀片5。剥离装置30用于在切割过程结束之后使带与上刀片5的分离变得容易。剥离装置30以下结合图3和图4更为详细地予以阐述。
在图2中以剖切侧视图示出根据图1的裁断机1。带有刀片滑座3的上刀片处在其垂直的上部位置中,刀口7于是完全张开。而压紧装置25处在其垂直的下部位置中并且压向纵向筋条32,该纵向筋条32可竖直运动地集成到台板4中。从输送侧70输送出来的带因此可以夹持在压紧装置25与纵向筋条32之间。裁断机的背离输送侧70的侧可以称作输出侧71,被切掉的带的条从输出侧71被进一步运输和/或处理。
为了调节在上刀片5与下刀片6之间的偏移,台板4相对于主框架2在水平方向上可线性移动地布置。为了将台板4相对于主框架2固定,使用夹持条33,该夹持条33可以借助螺栓拧紧。台板4在此在主框架2上。为了允许台板4的充分可运动性,螺栓被引导至长孔中。台板4的位置可在螺栓72或夹持条33松脱之后通过调节装置34来调节。调节装置34为此具有:压紧元件35,该压紧元件35构造为压紧弹簧;和弹簧元件36,该弹簧元件36构造为蝶形弹簧,其中弹簧元件36和压紧元件35在相反的水平方向上起作用。压紧元件35在此使得台板朝着刀架方向运动,即减小裁断间隙宽度,而弹簧元件36在相反的方向上起作用。
在图2中可清楚地看到,驱动轴9通过偏心盘11偏心地支承在轴承壳体13中。基本上为方形的轴承壳体13在此沿水平方向通过线性引导部15支承在刀架3的上侧16上。
偏心盘11在图2所示的状态中处于其上止点中,在该上止点中刀口7完全张开。通过与偏心盘11抗扭地连接的驱动轴9的转动,轴承壳体13竖直向下地并且在水平方向上运动,其中由于线性引导部15,仅仅竖直运动传递到刀架3上,该刀架3因此竖直向下运动,使得在上刀片5与下刀片6之间的刀口7闭合。在驱动轴9通过驱动装置进一步转动时,因此再次出现刀口7张开。
气缸27的用来使压紧装置25竖直运动的气缸顶杆29在保持装置37中引导,该保持装置37还将气缸27保持在刀架3上。通过保持装置37的引导功能,气缸顶杆29可以比较长地构造,而不需担心气缸顶杆29的挠曲。
在图3中示出了带有轴承壳体12、13的刀架3,在轴承壳体12、13中布置偏心盘10、11。上刀片5位于刀架3的下边缘处。剥离装置30的带元件31平行于上刀片5的下边缘延伸并且在应力下用其端部分别夹持在夹持装置38、39中。为了主动地产生在例如构造为绳索的带元件31与上刀片5之间的相对运动,夹持装置38、39可线性移动地支承在刀架3上并且可通过压力气缸40、41来运动。在切割过程结束之后,因此夹持装置38、39可以与带元件31一起相对于上刀片5和刀架3竖直向下运动,以便将切割过的带的端部与上刀片5分离。
在图4中示出了剥离装置30的简化的扩展方案。剥离装置30的带元件31用其端部直接夹持在刀架3上,即可以不主动地相对刀架3运动。由于切割过程引起的带元件31的振动导致切割过的带的端部与上刀片5分离,其中在切割过程结束之后的过冲是决定性的。带元件31的过冲示意性地通过虚点线示出。
在图5中示出了台板4的水平剖面图。台板4从两侧利用固定装置在水平方向上可运动地支承在主框架2上,其中固定装置分别具有夹持条33。因此,设置有带有第二压紧元件44和第二弹簧元件45的第二调节装置43。第二压紧元件44构造为紧固螺栓44而第二弹簧元件45构造为蝶形弹簧组。
通过调整压紧元件35、44,即通过旋入或旋出,台板4可以相对于主框架2在水平方向上运动。这对应于在根据图5的视图中向上或向下运动。通过非均匀调整调节装置34、43也可以实现有限的角度调节,由此可以调节下刀片6相对于上刀片5的平行度。总之,裁断间隙69可以通过调节装置34、43与台板4的水平浮动地支承结合而非常精确地调节,其中台板4支承下刀片6。
图6示出了台板4的侧向剖面图。在此,调节装置34设置有测量装置46,台板4相对于主框架2并且由此相对于刀架3的水平位置通过测量装置46可以读出。
与下刀片6平行的纵向筋条32可以通过压力气缸47竖直运动地支承在台板4中。通过纵向筋条32因此可以在切割过程结束之后将带的端部从台板4或下刀片6的上侧抬起。
为了补偿不直度并且为了调节弯度,刀架具有横向调节装置48,该横向调节装置具有压紧螺栓49,压紧螺栓49一起侧向地作用于上刀片5的条状下部区域上。通过多个尤其以彼此间均匀的间距沿上刀片5布置在刀架3中的压紧螺栓49也可以补偿例如0.002mm至0.02mm的低不直度。
与台板4相对于主框架2或调节装置34、43的水平可运动支承共同作用,在此可以实现在上刀片5与下刀片6之间的重合的精确调节,这对于实现整齐切割是有利的。重合例如在上刀片5的侧向端部处在0.01mm的量级而在上刀片5的中部中在大约+/-0.03mm的范围中,其中借助横向调节装置产生正或负弯度。总之,这样在不同带材料情况下可以实现非常整齐的、可再现的切割结果。
图7示出了带有上刀片5和横向调节装置48的压紧螺栓49的刀架3的一部分。沿着上刀片5的纵向方向即进入绘图平面中,在此多个压紧螺栓并排地布置,以便获得在纵向方向上可变的调节。
图8示出了带有测量装置46的调节装置34或台板4的一部分。弹簧元件36构造为蝶形弹簧组而压紧元件35构造为紧固螺栓,该紧固螺栓部分容纳在台板4的螺纹中。通过紧固螺栓35的旋入,裁断间隙69的宽度减小,而在旋出时通过蝶形弹簧组36的作用,裁断间隙69的宽度再次增加。
在图9至图14中示出了切割过程的快照。在图9中,刀口7完全张开并且带50借助牵拉装置51沿着箭头52的方向穿过刀口7,使得带50的条以期望的宽度沿着输送方向在刀片7之后在可升降架53上。带有上刀片5的刀架3在其最上部位置中,使得刀口7完全张开。相应地,偏心盘11处于上止点的区域中。压紧装置25同样处于其最上部的位置中,以便不妨碍带50穿过刀口7。通过驱动轴在通过箭头54表示的转动方向上的旋转,带上刀片5的刀架3向下运动,其中水平转动偏差通过线性引导部15来补偿。不久之后或同时,带50借助压紧装置25沿输送方向直接在刀口7之前以夹持方式保持,该压紧装置25为此与纵向筋条32共同作用。这在图10中示出。箭头55表示由于偏心地支承在轴承壳体13中的驱动轴9的旋转运动引起刀架3竖直向下的运动。
在图11中示出了在切割即将开始之前的裁断机1。该偏心盘11接近在其下止点并且上刀片5用切割边靠置在带50上。通过驱动轴9的转动,轴承壳体13相对于刀架3水平地沿着箭头56的方向偏移,其中该偏移通过线性引导部15来释放。刀架3主要自由地由水平力来保持。基本上,仅在竖直方向上作用的切割力作用于刀架3。
在根据图12的视图中,偏心盘11达到其下止点并且上刀片5与下刀片6共同作用地将带50分开。在此,可升降架53的可在竖直方向上运动的托架57通过刀架3被竖直向下按压。托架57于是不妨碍切割过程,尽管其紧挨着下刀片6或台板4相邻地布置。带50由此不跨越宽间隙。
在带50中产生切割之后通过驱动轴9的进一步旋转,带有上刀片5的刀架3被竖直抬起(图13)。在此,轴承壳体13相对于刀架3水平地偏移,在根据图13的视图中向左偏移。纵向筋条32通过压力气缸47竖直向上相对于台板4抬起并且由此带50的被切的端部抬起。
在图14中,偏心盘11再次到达其上止点。通过牵拉装置51抓住带50的借助纵向筋条32抬起的并且因此可轻轻抓住的端部50,以便将其穿过刀口7从输送侧70至输出侧71。带50的以前被切掉的条与此同时通过布置在可升降架53中的带式运送机输送走。在牵拉装置51可以将带50穿过刀口7之前,压紧装置25还借助气缸27竖直向上行进,以便释放带50。在此,在带的端部由牵拉装置51抓住之后,纵向筋条32也竖直向下行进,以便保证带50的平滑运行。切割过程于是从头开始。
通过将驱动轴9经由偏心盘10、11偏心地支承在轴承壳体12、13中,于是驱动装置8的连续旋转运动通过驱动轴9转换成刀架3的竖直上下运动。
图15a至18b示出了将驱动轴9抗扭地与偏心盘10、11连接的不同连接可能性。分别用“a”标明的图在此示出了截面图,并且用“b”标明的图示出了侧视图。偏心盘10、11在此通过传统的径向轴承59可转动地支承在轴承壳体12、13中。在此,附加地进行偏心盘相对于轴承壳体轴向轴承紧固。
在根据图15a和15b的实施形式中,驱动轴9与偏心盘10焊接在一起。这是材料锁合的、旋转固定的连接,通过该连接可以传递高转矩。
在根据图16a和16b的构造中,偏心盘通过夹紧连接相对于驱动轴9固定。这是比较简单的连接方式,该连接方式形成了无间隙的连接并且可以传递足够高的转矩。
根据图17a和17b的构造示出了借助引入驱动轴中的槽的形状锁合的连接,在该槽中容纳配合弹簧。转矩在此通过配合弹簧和相应的靠置面从内直径传递给偏心盘或槽缘。
在根据图18a和18b的构造中,在偏心盘与驱动轴之间的形状锁合的连接通过如下方式来实现,驱动轴至少在连接区域中具有非圆形的横截面,并且偏心盘设置有相应形成的凹进部,使得获得防旋转的连接。
在图19中以俯视图示出了典型的设备布局,其中使用裁断机1。带在此从开卷机60中的储存辊抽出并且通过台板4输送给裁断机1。缠绕有带的辊为此挂入开卷机60中并且展开。在此,待处理的带例如组合的帘布幅面与中间层分离,该中间层作为膜由亚麻布等制造,其用于防止常见的被涂胶的带的粘连。开卷机在此可以构造为单开卷机,其中仅仅悬挂唯一的辊,或构造为带有转动台的双开卷机,用于悬挂至少两个材料辊,其中带从一个辊中抽出,而可以更换另一辊。代替转动台,在此也可以设置往返输送框。该辊根据实施形式可以直接悬挂在开卷机中,或布置在盒中,该盒安置在开卷机中。开卷机的其他构造同样是可能的。
为了实现不同的切割角度,开卷机相对于裁断机可枢转地布置。在此,在开卷机60与裁断机1之间设置台61,该台在需要时与开卷机60一起枢转。待处理的带通过该台61拉入裁断机1中。为了将新辊的带的开头部输送至裁断机1,已知的是,在台61的开头部处或在其上设置未示出的输送装置。输送装置例如可以是被驱动的输送辊。
借助裁断机1以限定的宽度和限定的角度从带上切掉条。对如根据本发明的裁断机1以带有上刀片和下刀片的断头机形式构建的裁断机,可替代地,也可以使用其他类型。例如,存在带有固定的下刀片和沿其行进的圆刀片的圆刀片裁断机以及带有快速旋转的锯片的裁断机,其类似于圆锯地构建。
为了在切掉条之后重新通过刀口将带开头部从输送侧输送到输出侧,并且为了拉出所期望的条宽度,在输送方向上在刀口或裁断间隙之后布置牵拉装置51,即布置在输出侧上。这种牵拉装置的构造例如在DE10113379中予以描述。
接着,被切掉的条用其与切割边邻接的边缘再次彼此连接。为此,在裁断机1的输出侧上设置有一个或更多个拼接装置,其构造为搭接拼接机63和/或对接拼接机64。拼接是在不借助附加材料的情况下的纯粹机械连接,其中由裁断机1切掉的条在其窄边彼此连接。通常,在此使用搭接拼接机,其中条的端部彼此重叠地铺设并且通过在搭接拼接机中压力施加而重叠地彼此连接。拼接机在此通常可枢转,以便可以以不同的角度处理条。但也常见的是,设置固定的拼接机。
搭接拼接机63通常直接布置在布置于刀口7之后的可升降架53上,而对接拼接机64可替代地或附加地以某一间距布置,其中被切掉的条通过输送装置62如运输带输送至对接拼接机64。在那里,条对接地彼此连接。
输送装置62在任何情况下步进地分别前移一个条的长度,以便分别可以将切掉的条定位在输送装置62上。
再次彼此连接的条通过可选的阻尼辊67和通过可选的敷设装置65输送给卷绕机66。在敷设装置65中可以将另外的橡胶条(例如达到12条)同时铺到彼此连接的条上。在此,通过例如将橡胶条突出地安置在外边缘上并且围绕该边缘敷设。由此,将在外边缘处露出的帘布被包覆。
在卷绕机66中,彼此连接的条再次被卷绕到卷轴上。通常,在此防止各层粘合的中间层被一起卷绕。对于卷绕机而言存在不同的实施形式:卷绕机例如可以构造为简单卷绕机,其中彼此连接的条手动地转向并且必须朝新的辊输送,但也已知的是,设置全自动的卷绕机,其中为了进行操作不需要操作人员介入。
在图20中示出了扩展的总设备布局,其中接着拼接装置必要时在可选的阻尼辊67之后设置纵向切割装置68,通过该纵向切割装置引导所产生的条幅面并且在此例如分离成两个纵向幅面。这两个纵向幅面于是输送给两个卷绕机66a、66b。由此,提高了设备的生产率。在纵向切割设备68(其也称作切割机)中通常使用圆形刀片。
在纵向切割装置68与卷绕机66a、66b之间可以可选地如在根据图19的总设备布局中那样设置相应构建的敷设设备65a、65b。
在图19和图20中,仅仅为了阐述而示出了典型的设备布局。对称的结构例如如设置附加的或取消各设备元件那样地毫无问题地实现。
通过根据本发明的裁断机,其中驱动装置并不布置在台板之下而是布置在刀架之上并且驱动轴偏心地支承在轴承壳体中,该轴承壳体在竖直方向上相对于刀架不可运动地布置,而为了补偿转动偏移而布置线性引导部,可以省去比较软的曲柄臂,并且由此获得非常硬的构造,其保证了高的寿命。在此,形成了具有高精度的切割截面,其中即使在刀片更换或刀片重磨时由于可调整的台板而需要短的调试时间并且可以简单地调节上刀片相对于下刀片的取向。裁断间隙的宽度的调节由此快速且不复杂地实现。附加地,借助在刀架中的压紧螺栓可以单独地调节上刀片的切割边,以便例如补偿在刀座中的由在刀架上或在上刀片上的铣槽形成的不直度。在此,例如可以补偿在0.002mm到0.02mm的量级中的不直度。压紧螺栓也可以用于调节弯度,其中通常压紧螺栓调节为使得上刀片相对于下刀片在侧边缘的区域中略微重叠,例如0.01mm,但在上刀片的中部,上刀片被压紧使得出现例如+/-0.03mm的重叠。在此,不需要行程调整,更确切地说可以调节固定的工作行程,其通过偏心率或偏心盘的构造来预给定。
根据本发明的裁断机在此为了切割帘布材料,尤其是胶粘的带或材料幅面,其可以具有纺织和/或钢丝。在切割过程结束之后,通过剥离装置在此始终可靠地将带分离。由此,即使在不同的带材料的情况下也形成了非常可靠的工作过程。
本发明并不限于上述的实施形式,而是可以多样地修改。
所有从属权利要求、说明书和附图中得到的特征或优点(包括结构细节、空间布置和方法步骤在内)不仅本身而且不同组合地反映本发明的实质。
附图标记表
1  裁断机   21  垂直线性引导部
2  主框架   22  垂直线性引导部
3  刀架     23  轴承座
4  台板     24  轴承座。
5  上刀片   25  压紧装置
6  下刀片       26  气缸
7  刀口         27  气缸
8  驱动装置     28  气缸顶杆
9  驱动轴       29  气缸顶杆
10 偏心盘       30  剥离装置
11 偏心盘        31  带元件
12 轴承壳体      32  纵向筋条
13 轴承壳体      33  夹持条
14 线性引导部    34  调节装置
15 线性引导部     35 压紧元件
16 上侧           36 弹簧元件
17 引导轨         37 保持装置
18 引导轨         38 夹持装置
19 引导滑座       39 夹持装置
20 引导滑座       40 压力气缸
41 压力气缸       58 运行带
42 夹持条         59 径向轴承
43 第二调节装置 60开卷机
44 第二压紧元件 61 台
45 第二弹簧元件 62运输带
46 测量装置     63 搭接拼接机
47 压力气缸     64 对接拼接机
48 横向调节装置 65敷设装置
49    压紧螺栓                 66  卷绕机
50    带                       67  阻尼辊
51    拉回装置                 68  纵向切割装置
52    箭头                     69  裁断间隙
53    可升降架                 70  输送侧
54    箭头                     71  输走侧
55    箭头                     72  螺栓
56    箭头
57    托架

Claims (14)

1.一种用于切割粘性薄带的裁断机,所述带尤其由具有纺织丝和/或钢丝的粘性且薄的帘布材料构成,该裁断机具有:
-主框架(2),
-可在主框架(2)上竖直运动地支承的带有上刀片(5)的刀架(3),
-带有下刀片(6)的台板(4),其中在上刀片(5)与下刀片(6)之间构造有刀口(7),
-带有驱动轴(9)的驱动装置(8),用于产生带有上刀片(5)的刀架(3)相对于主框架(2)的竖直运动,其特征在于,
驱动轴(9)偏心地支承在至少一个轴承壳体(12,13)中,所述轴承壳体通过线性引导部(14,15)能水平运动并且竖直不能运动地支承在刀架(3)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裁断机,其特征在于,驱动轴(9)与偏心盘(10,11)抗扭地连接,所述偏心盘能转动地支承在所述轴承壳体(12,13)中。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裁断机,其特征在于,驱动轴(9)平行于刀架(3)和上刀片(5)的纵向方向延伸。
4.根据上述权利要求的任一项所述的裁断机,其特征在于,驱动轴(9)支承在至少两个彼此间隔的轴承壳体(12,13)中,所述轴承壳体尤其分别布置在刀架(3)的边缘区域上。
5.根据上述权利要求的任一项所述的裁断机,其特征在于,线性引导部(14,15)具有至少一个引导滑座(19,20)和至少一个引导轨(17,18),其中所述引导滑座(19,20)与所述轴承壳体(12,13)或刀架(3)的上侧(16)连接并且引导轨(17,18)布置在刀架(3)的上侧(16)上或布置在所述轴承壳体(12,13)上。
6.根据上述权利要求的任一项所述的裁断机,其特征在于,刀架(3)具有横向调节装置(48),其尤其带有压紧螺栓(49),所述压紧螺栓在纵向方向上并排地布置而在横向方向上与上刀片(5)共同作用。
7.根据上述权利要求的任一项所述的裁断机,其特征在于,刀架(3)在前侧具有能竖直运动的压紧装置(25)。
8.根据上述权利要求的任一项所述的裁断机,其特征在于,至少两个与刀架(3)连接的、竖直作用的气缸(26,27)与压紧装置(25)共同作用,其中尤其气缸(6,7)的气缸顶杆引导到保持装置(37)中,利用所述保持装置将所述气缸(26,27)固定在刀架(3)上。
9.根据上述权利要求的任一项所述的裁断机,其特征在于,台板(4)在垂直于刀口(7)的水平方向上浮动地支承在主框架(2)上,其中在台板(4)与主框架(2)之间的相对位置能通过调节装置(34,43)来调节。
10.根据上述权利要求的任一项所述的裁断机,其特征在于,调节装置(34,43)具有至少一个垂直于刀口(7)作用的弹簧元件(36,45),尤其是蝶形弹簧组,和具有在相反的方向上作用的压紧元件(35,44),尤其是紧固螺栓。
11.根据上述权利要求的任一项所述的裁断机,其特征在于,调节装置(34,43)具有测量装置(46)。
12.根据上述权利要求的任一项所述的裁断机,其特征在于,在台板(4)的与刀口(7)相邻的边上布置有平行于下刀片(6)的、能竖直运动的纵向筋条(32),所述纵向筋条尤其能通过压力气缸(47)竖直运动。
13.根据上述权利要求的任一项所述的裁断机,其特征在于,刀架(3)具有剥离装置(30),所述剥离装置包括平行于刀口(7)的、被夹紧的带元件(31),所述带元件在其端部上分别固定在夹持装置(38,39)中,所述夹持装置与刀架(3)连接。
14.根据上述权利要求的任一项所述的裁断机,其特征在于,夹持装置(38,39)能竖直运动地固定在刀架(3)上,其中尤其压力气缸(40,41)布置在夹持装置(38,39)与刀架(3)之间。
CN201310206919.1A 2013-05-29 2013-05-29 裁断机 Active CN10421012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206919.1A CN104210123B (zh) 2013-05-29 2013-05-29 裁断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206919.1A CN104210123B (zh) 2013-05-29 2013-05-29 裁断机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210123A true CN104210123A (zh) 2014-12-17
CN104210123B CN104210123B (zh) 2017-04-12

Family

ID=5209221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10206919.1A Active CN104210123B (zh) 2013-05-29 2013-05-29 裁断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4210123B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128375A (zh) * 2015-07-15 2015-12-09 青岛软控机电工程有限公司 浮动式裁断装置及其裁断方法
CN112522939A (zh) * 2021-01-18 2021-03-19 侯志斌 一种服装布料压紧裁剪设备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548500A (en) * 1978-09-11 1980-04-07 Michio Kuroki Ram device of press machine
CN201520916U (zh) * 2009-09-25 2010-07-07 天津赛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90°纤维帘布裁断机的剪切装置
CN102958655A (zh) * 2010-06-24 2013-03-06 Vmi荷兰公司 利用将帘线增强的未硫化橡胶带切割成带条的设备的切割装置和切割方法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548500A (en) * 1978-09-11 1980-04-07 Michio Kuroki Ram device of press machine
CN201520916U (zh) * 2009-09-25 2010-07-07 天津赛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90°纤维帘布裁断机的剪切装置
CN102958655A (zh) * 2010-06-24 2013-03-06 Vmi荷兰公司 利用将帘线增强的未硫化橡胶带切割成带条的设备的切割装置和切割方法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128375A (zh) * 2015-07-15 2015-12-09 青岛软控机电工程有限公司 浮动式裁断装置及其裁断方法
CN112522939A (zh) * 2021-01-18 2021-03-19 侯志斌 一种服装布料压紧裁剪设备
CN112522939B (zh) * 2021-01-18 2023-03-24 河北丽友服装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服装布料压紧裁剪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210123B (zh) 2017-04-1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4570195U (zh) 一种高效毛巾机
CN103170247A (zh) 用于制造纤维束的装置和方法
CN102320482A (zh) 放料架
CN109573680A (zh) 用于分切水松纸双轴高速分切机
CN103950779B (zh) 一种转塔分切机
CN111606101B (zh) 一种纺织布料切割收卷装置
CN108100726A (zh) 一种收卷机的收卷机构
CN103863890A (zh) 用于生产交叉卷绕筒子的纺织机的工位的卷绕装置
CN104250888A (zh) 一种高效毛巾机
CN106904484A (zh) 全自动胶带分切机构
CN107932991B (zh) 一种高强度瓦楞纸板的加工方法
CN104210123A (zh) 裁断机
CN104058288B (zh) 同步分切离型膜的预浸丝束覆膜设备及方法
CN111571687A (zh) 一种高性能纺织布料切割机
CN203485458U (zh) 裁断机
CN107415326A (zh) 一种全自动的多功能纸筒卷筒机
CN102687950A (zh) 用于制造圆刷的设备和方法
CN204333140U (zh) 一种极片卷绕设备
CN206857151U (zh) 一种针对无菌包材的高速分切机
CN103991741B (zh) 一种自动纠偏分切机
CN111890668A (zh) 一种钢丝塑胶管绕线设备
CN203855214U (zh) 一种自动纠偏分切机
CN209583168U (zh) 分切机料辊自动切换装置
KR102219005B1 (ko) 코드 밴드 절단용 슬리터
CN111636186A (zh) 一种纺织用布料切割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