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196633B - 一种燃气轮机螺旋管式回热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燃气轮机螺旋管式回热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196633B
CN104196633B CN201410444287.7A CN201410444287A CN104196633B CN 104196633 B CN104196633 B CN 104196633B CN 201410444287 A CN201410444287 A CN 201410444287A CN 104196633 B CN104196633 B CN 10419663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hamber
volute
anger
end plate
air inle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444287.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196633A (zh
Inventor
姬芬竹
郭峥嵘
史践
丁元章
周红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angsu Xinxin energy passenger car Co., Ltd.
New Energy Automobile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iangsu Aoxin New Energy Automobil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angsu Aoxin New Energy Automobile Co Ltd filed Critical Jiangsu Aoxin New Energy Automobil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410444287.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4196633B/zh
Publication of CN10419663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19663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19663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19663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Structures Of Non-Positive Displacement Pump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燃气轮机螺旋管式回热器,其包括:第一端板,其具有第一进气腔室和第一出气腔室;第二端板,其具有第二进气腔室和第二出气腔室;若干个第一螺旋管,其位于所述第一端板和第二端板之间,所述第一螺旋管与所述第一进气腔室和第二出气腔室连通;若干个第二螺旋管,其位于所述第一端板和第二端板之间,所述第二螺旋管与所述第二进气腔室和第一出气腔室连通。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燃气轮机螺旋管式回热器,其具有高效传热表面,单位体积的传热面积更大,重量轻、体积小,维修便利,回热度高,阻力小,而且价格低。

Description

一种燃气轮机螺旋管式回热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微型燃气轮机领域,尤其是一种微型燃气轮机螺旋管式回热器。
背景技术
现有的翘板式回热器、原表面式回热器,其结构复杂,要求加工工艺和单元体组焊技术高,流道小、压损较大。
因此,有必要对现有技术做进一步的改进。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燃气轮机螺旋管式回热器,其具有高效传热表面、重量轻、体积小、维修便利、回热度高、阻力小,而且成本低。
为达成前述目的,本发明一种燃气轮机螺旋管式回热器,其包括:
第一端板,其具有第一进气腔室和第一出气腔室;
第二端板,其具有第二进气腔室和第二出气腔室;
若干个第一螺旋管,其位于所述第一端板和第二端板之间,所述第一螺旋管与所述第一进气腔室和第二出气腔室连通;
若干个第二螺旋管,其位于所述第一端板和第二端板之间,所述第二螺旋管与所述第二进气腔室和第一出气腔室连通,
冷空气从所述第一端板的第一进气腔室流入所述第一螺旋管,热废气从所述第二端板的第二进气腔室流入所述第二螺旋管,所述冷空气通过所述第二螺旋管换热后从所述第二出气腔室流出,所述热废气通过所述第一螺旋管冷却后从所述第一出气腔室流出。
作为本发明一个优选的实施例,所述第一进气腔室与压缩机连接,所述第二出气腔室与燃烧室连接,所述燃烧室与涡轮机连接,所述涡轮机与所述第二进气腔室连接,所述第一出气腔室与余热回收装置连接,所述冷空气经换热后从所述第二出气腔室流出进入所述燃烧室,所述热废气经冷却后从所述第一出气腔室流出进入所述余热回收装置。
作为本发明一个优选的实施例,所述第一螺旋管为若干排,每排包括若干个,所述第二螺旋管为若干排,每排包括若干个,每排第一螺旋管与第二螺旋管相互间隔排列。
作为本发明一个优选的实施例,所述第一螺旋管与所述第二螺旋管两两相邻等间隔排列。
作为本发明一个优选的实施例,所述第一进气腔室由所述第一出气腔室围绕成一面具有第一开口的形状,所述第一进气腔室通过所述第一开口与所述燃烧室连通;
所述第二出气腔室由所述第二进气腔室围绕成一面具有第二开口的形状,所述第二出气腔室通过所述第二开口与所述燃烧室连通。
作为本发明一个优选的实施例,其还包括用于固定支撑所述第一螺旋管和第二螺旋管的第一固定板和第二固定板,所述第一固定板位于所述第一端板的内侧,所述第一固定板上开设有供所述第一螺旋管和第二螺旋管端部穿过的若干个开孔,
所述第二固定板位于所述第二端板的内侧,所述第二固定板上开设有供所述第一螺旋管和第二螺旋管端部穿过的若干个开孔。
作为本发明一个优选的实施例,其还包括固定柱,其穿过所述第一端板和第一固定板,和穿过所述第二端板和第二固定板。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燃气轮机螺旋管式回热器,其具有高效传热表面,单位体积的传热面积更大,重量轻、体积小,维修便利,回热度高,阻力小,而且价格低。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其中:
图1是本发明燃气轮机螺旋管式回热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燃气轮机螺旋管式回热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的部分放大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此处所称的“一个实施例”或“实施例”是指可包含于本发明至少一个实现方式中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在本说明书中不同地方出现的“在一个实施例中”并非均指同一个实施例,也不是单独的或选择性的与其他实施例互相排斥的实施例。
请参阅图1至图3,图1是本发明燃气轮机螺旋管式回热器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发明燃气轮机螺旋管式回热器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2的部分放大示意图。
所述燃气轮机螺旋管式回热器包括第一端板1、第二端板2、第一螺旋管3、第二螺旋管4、第一固定板9、第二固定板10及固定柱12。
所述第一端板1,其具有第一进气腔室5和第一出气腔室6。所述第一进气腔室5由所述第一出气腔室6围绕成一面具有第一开口13的形状,所述第一进气腔室5通过所述第一开口13与所述燃烧室(未图示)连通。
所述第二端板2,其具有第二进气腔室7和第二出气腔室8。所述第二出气腔室8由所述第二进气腔室7围绕成一面具有第二开口14的形状,所述第二出气腔室8通过所述第二开口14与所述燃烧室连通。
若干个第一螺旋管3,其位于所述第一端板1和第二端板2之间,所述第一螺旋管3与所述第一进气腔室5和第二出气腔室8连通。
若干个第二螺旋管4,其位于所述第一端板1和第二端板2之间,所述第二螺旋管4与所述第二进气腔室7和第一出气腔室6连通。
在该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螺旋管3为若干排,每排包括若干个,所述第二螺旋管4为若干排,每排包括若干个,每排第一螺旋管3与第二螺旋管4相互间隔排列。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螺旋管3与所述第二螺旋管4是两两相邻等间隔排列的。
用于固定支撑所述第一螺旋管3和第二螺旋管4的第一固定板9和第二固定板10,所述第一固定板9位于所述第一端板1的内侧,所述第一固定板9上开设有供所述第一螺旋管3和第二螺旋管4端部穿过的若干个开孔11。所述第二固定板10位于所述第二端板2的内侧,所述第二固定板10上开设有供所述第一螺旋管3和第二螺旋管4端部穿过的若干个开孔11。
所述固定柱12,其穿过所述第一端板1和第一固定板9,用于固定连接所述第一端板1和第一固定板9,从而保证了回热器的牢固性,所述固定柱12穿过所述第二端板2和第二固定板10,用于固定连接所述第二端板2和第二固定板10,从而保证了回热器的牢固性。
所述第一进气腔室5与压缩机(未图示)连接,所述第二出气腔室8与燃烧室连接,所述燃烧室与涡轮机(未图示)连接,所述涡轮机与所述第二进气腔室7连接,所述第一出气腔室6与余热回收装置(未图示)连接。冷空气从所述第一端板1的第一进气腔室5流入所述第一螺旋管3,热废气从所述第二端板2的第二进气腔室7流入所述第二螺旋管4,所述冷空气通过所述第二螺旋管4换热后从所述第二出气腔室8流出,所述热废气通过所述第一螺旋管3冷却后从所述第一出气腔室6流出。
本发明的原理如下:空气在压缩机中被压缩后通过第一进气腔室5进入所述回热器的第一螺旋管3,在所述第一螺旋管3中吸收做功后燃气的部分废气热量,温度升高后通过第二出气腔室8进入燃烧室,与燃料混合燃烧后进入涡轮机,在涡轮机中做功后排出,排出的燃气(热废气)的温度比较高,该热废气通过第二进气腔室7进入回热器的第二螺旋管4中来加热压缩机出来的空气,经与第一螺旋管3中的冷空气进行热交换后的热废气温度降低,然后从回热器的第一出气腔室6排出,再经过一个余热回收装置,使系统效率进一步提高。
本发明的燃气轮机螺旋管式回热器,其具有高效传热表面,单位体积的传热面积更大,重量轻、体积小,维修便利,回热度高,阻力小,而且价格低。
上述说明已经充分揭露了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需要指出的是,熟悉该领域的技术人员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所做的任何改动均不脱离本发明的权利要求书的范围。相应地,本发明的权利要求的范围也并不仅仅局限于前述具体实施方式。

Claims (7)

1.一种燃气轮机螺旋管式回热器,其特征在于:其包括:
第一端板,其具有第一进气腔室和第一出气腔室;
第二端板,其具有第二进气腔室和第二出气腔室;
若干个第一螺旋管,其位于所述第一端板和第二端板之间,所述第一螺旋管与所述第一进气腔室和第二出气腔室连通;
若干个第二螺旋管,其位于所述第一端板和第二端板之间,所述第二螺旋管与所述第二进气腔室和第一出气腔室连通,
冷空气从所述第一端板的第一进气腔室流入所述第一螺旋管,热废气从所述第二端板的第二进气腔室流入所述第二螺旋管,所述冷空气通过所述第二螺旋管换热后从所述第二出气腔室流出,所述热废气通过所述第一螺旋管冷却后从所述第一出气腔室流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燃气轮机螺旋管式回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进气腔室与压缩机连接,所述第二出气腔室与燃烧室连接,所述燃烧室与涡轮机连接,所述涡轮机与所述第二进气腔室连接,所述第一出气腔室与余热回收装置连接,所述冷空气经换热后从所述第二出气腔室流出进入所述燃烧室,所述热废气经冷却后从所述第一出气腔室流出进入所述余热回收装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燃气轮机螺旋管式回热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螺旋管为若干排,每排包括若干个,所述第二螺旋管为若干排,每排包括若干个,每排第一螺旋管与第二螺旋管相互间隔排列。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燃气轮机螺旋管式回热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螺旋管与所述第二螺旋管两两相邻等间隔排列。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燃气轮机螺旋管式回热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进气腔室由所述第一出气腔室围绕成一面具有第一开口的形状,所述第一进气腔室通过所述第一开口与所述燃烧室连通;
所述第二出气腔室由所述第二进气腔室围绕成一面具有第二开口的形状,所述第二出气腔室通过所述第二开口与所述燃烧室连通。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燃气轮机螺旋管式回热器,其特征在于:其还包括用于固定支撑所述第一螺旋管和第二螺旋管的第一固定板和第二固定板,所述第一固定板位于所述第一端板的内侧,所述第一固定板上开设有供所述第一螺旋管和第二螺旋管端部穿过的若干个开孔,
所述第二固定板位于所述第二端板的内侧,所述第二固定板上开设有供所述第一螺旋管和第二螺旋管端部穿过的若干个开孔。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燃气轮机螺旋管式回热器,其特征在于:其还包括固定柱,其穿过所述第一端板和第一固定板,和穿过所述第二端板和第二固定板。
CN201410444287.7A 2014-09-02 2014-09-02 一种燃气轮机螺旋管式回热器 Active CN10419663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444287.7A CN104196633B (zh) 2014-09-02 2014-09-02 一种燃气轮机螺旋管式回热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444287.7A CN104196633B (zh) 2014-09-02 2014-09-02 一种燃气轮机螺旋管式回热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196633A CN104196633A (zh) 2014-12-10
CN104196633B true CN104196633B (zh) 2016-03-16

Family

ID=5208197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444287.7A Active CN104196633B (zh) 2014-09-02 2014-09-02 一种燃气轮机螺旋管式回热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4196633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044347B (zh) * 2017-05-23 2019-09-17 新奥能源动力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一种回热器和燃气轮机
CN108979864A (zh) * 2018-08-08 2018-12-11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一种微型燃气轮机及回热器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587666A (zh) * 2004-07-15 2005-03-02 上海交通大学 一次表面回热器
CN102818461A (zh) * 2011-06-10 2012-12-12 刘福贵 螺旋套管换热器
CN204060939U (zh) * 2014-09-02 2014-12-31 江苏奥新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 一种燃气轮机螺旋管式回热器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3124625A (ja) * 2011-12-15 2013-06-24 Mitsubishi Heavy Ind Ltd 熱交換器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587666A (zh) * 2004-07-15 2005-03-02 上海交通大学 一次表面回热器
CN102818461A (zh) * 2011-06-10 2012-12-12 刘福贵 螺旋套管换热器
CN204060939U (zh) * 2014-09-02 2014-12-31 江苏奥新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 一种燃气轮机螺旋管式回热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196633A (zh) 2014-12-1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060892B (zh) 一种气液耦合的涡轮叶片冷却单元
CN104196633B (zh) 一种燃气轮机螺旋管式回热器
WO2011061090A3 (fr) Echangeur de chaleur pour gaz, notamment pour les gaz d'echappement d'un moteur
CN204060939U (zh) 一种燃气轮机螺旋管式回热器
CN203670008U (zh) 航空发动机的压气机的引气装置及航空发动机的压气机
CN203090706U (zh) 高温烟气除尘系统
CN205052033U (zh) 一种散热系统
CN101890404B (zh) 立式上胶机的烤箱系统
CN103245059B (zh) 一种圆盘组合式换热器
CN202119300U (zh) 一种快速冷却器
CN202147075U (zh) 一种回流焊空气冷却系统
CN202247367U (zh) 热定型机的废气、热能回收系统
CN203892065U (zh) 一种燃烧室内衬冷却结构
CN203214189U (zh) 一种塞式轴对称喷管中心锥循环可调冷却结构
CN202532930U (zh) 矿用燃煤热风炉的筒形板式热交换器
CN102538518A (zh) 一种板翅式空冷换热器
CN201463609U (zh) 高温物料气体快速喷射冷却单元
CN103925069A (zh) 消防柴油机用中冷器
CN203900685U (zh) 一种回流焊炉用冷却模组
CN208168989U (zh) 一种可调温燃机进气系统
CN203848317U (zh) 直接空冷锅炉进气装置
CN206300208U (zh) 组合式固体废物焚烧烟气急速降温升温器
CN207942796U (zh) 一种外设冷热循环装置的纵向循环热压罐
CN204310948U (zh) 一种炉体钢架冷却装置
CN205014848U (zh) 线路板烤炉用的节能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80223

Address after: 224000 South Road South Road, Yancheng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Zone, Jiangsu Province, No. 43

Co-patentee after: Jiangsu Xinxin energy passenger car Co., Ltd.

Patentee after: Jiangsu Aoxin New Energy Automobile Co., Ltd.

Co-patentee after: Jiangsu Green New Energy Vehicle Co. Ltd.

Address before: 224007 South Road South Road, Yancheng City Development Zone, Jiangsu Province, No. 43

Patentee before: Jiangsu Aoxin New Energy Automobile Co., 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91114

Address after: 224000 No. 69, East Ring Road, Yancheng City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Zone, Jiangsu

Co-patentee after: Jiangsu Xinxin energy passenger car Co., Ltd.

Patentee after: New Energy Automobile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Address before: 224000 South Road South Road, Yancheng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Zone, Jiangsu Province, No. 43

Co-patentee before: Jiangsu Xinxin energy passenger car Co., Ltd.

Patentee before: Jiangsu Aoxin New Energy Automobile Co., Ltd.

Co-patentee before: Jiangsu Green New Energy Vehicle Co. 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