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188752A - 控制患者体温的装置和方法 - Google Patents
控制患者体温的装置和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4188752A CN104188752A CN201410374098.7A CN201410374098A CN104188752A CN 104188752 A CN104188752 A CN 104188752A CN 201410374098 A CN201410374098 A CN 201410374098A CN 104188752 A CN104188752 A CN 104188752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heat
- transfer device
- heat quantity
- esophagus
- patien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F—FILTERS IMPLANTABLE INTO BLOOD VESSELS; PROSTHESES; DEVICES PROVIDING PATENCY TO, OR PREVENTING COLLAPSING OF, TUBULAR STRUCTURES OF THE BODY, e.g. STENTS; ORTHOPAEDIC, NURSING OR CONTRACEPTIVE DEVICES; FOMENTATION; TREATMENT OR PROTECTION OF EYES OR EARS; BANDAGES, DRESSINGS OR ABSORBENT PADS; FIRST-AID KITS
- A61F7/00—Heating or cooling appliances for medical or therapeutic treatment of the human body
- A61F7/12—Devices for heating or cooling internal body cavities
-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7/00—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e.g. tourniquets
- A61B2017/00017—Electrical control of surgical instruments
- A61B2017/00022—Sensing or detecting at the treatment site
- A61B2017/00084—Temperature
-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F—FILTERS IMPLANTABLE INTO BLOOD VESSELS; PROSTHESES; DEVICES PROVIDING PATENCY TO, OR PREVENTING COLLAPSING OF, TUBULAR STRUCTURES OF THE BODY, e.g. STENTS; ORTHOPAEDIC, NURSING OR CONTRACEPTIVE DEVICES; FOMENTATION; TREATMENT OR PROTECTION OF EYES OR EARS; BANDAGES, DRESSINGS OR ABSORBENT PADS; FIRST-AID KITS
- A61F7/00—Heating or cooling appliances for medical or therapeutic treatment of the human body
- A61F7/12—Devices for heating or cooling internal body cavities
- A61F2007/126—Devices for heating or cooling internal body cavities for invasive application, e.g. for introducing into blood vessel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3—ADDITIVE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
- B33Y—ADDITIVE MANUFACTURING, i.e. MANUFACTURING OF THREE-DIMENSIONAL [3-D] OBJECTS BY ADDITIVE DEPOSITION, ADDITIVE AGGLOMERATION OR ADDITIVE LAYERING, e.g. BY 3-D PRINTING, STEREOLITHOGRAPHY OR SELECTIVE LASER SINTERING
- B33Y80/00—Products made by additive manufacturing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Vascular Medicine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Heart & Thoracic Surger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Thermotherapy And Cooling Therapy Devices (AREA)
- External Artificial Organs (AREA)
- Media Introduction/Drainage Providing Devic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食道热量转移装置。公开用于控制对象的中心体温的系统。公开一种用于处理或防止缺血-再灌注损伤患者的系统。
Description
本申请是申请日为:2010年2月26日、申请号为:201080018426.X、发明名称为:控制患者体温的装置和方法的发明专利的分案申请。
相关申请
该申请要求2009年2月26日提交的美国临时申请序列号61/155876的优先权,其全部内容通过引用结合于此。
联邦政府资助的研究或开发
[不适用]
[缩微胶片/著作权参考]
[不适用]
背景技术
在工业国家中,每年每100,000人中36至128人经受意外院外心脏骤停("OHCA"),其幸存者很少。北美洲成人的心血管疾病侵扰估计80,700,000人,每天约2400个体死于心血管疾病(平均每37秒死亡一人)。每年因发生OHCA约310,000人死于冠心病。
根据国家心肺复苏登记处在2007年报告的数据,心肺突停事件的75%以上的患者不能生还,还有35.2%事后死亡。
1950年代,为各种外科手术利用中度降低体温(体温约28℃至约32℃)和深度降低体温(体温约<28℃),并且试验性地逆转与心脏骤停相关的神经性损伤。然而,由于中度到深度降低体温的诸多因素和诱导这些温度降低的困难,降低了利用治疗性降低体温的积极性。因此,利用降低体温帮助温度正常的心脏骤停后逆转神经损伤停滞了几十年。然而,后来的1980年代开始,报告了以温和性降低体温治疗狗的心脏骤停的积极成果。
近来的随机控制试验和个体患者数据的元分析(meta-analysis)支持人类患者同时利用心脏骤停后的温和的治疗性降低体温。主要机构,包括国际复苏联盟("ILCOR")和美国心脏协会("AHA"),推荐为昏睡的心脏骤停生还者诱导温和的治疗性降低体温。然而,AHA治疗性的降低体温指导方针缺乏确切的如何冷却患者的具体描述。
尽管在心脏骤停的文章中广泛支持温和的治疗性降低体温,包括来自主要救治机构的一致推荐,但是临床实践中利用温和的治疗性降低体温保持低调。很多临床医生报告治疗性的降低体温实践中技术上太难于实现。
另外,卫生保健专业人员在一定的外科手术期间偶尔需要诱导降低体温或者防止疏忽降低体温以及未受控制的和无意识的背离正常体温导致的多重不利影响。
患者的体温在手术室中经受外科手术时的控制是有益的,例如,因为甚至手术中温和的无意的降低体温也增加创伤感染的发病率,延长住院治疗,增加病态心脏事件和心室心动过速的发病率,并且削弱凝结物。
甚至温和的降低体温(<1℃)也显著增加血液损耗约16%,并且增加输血的相对风险约22%,而临床重要数字显示保持手术正常体温降低血液损耗和输血需求。
因为相当多的强有力的证据显示热量管理改善了各种外科手术患者的结果,所以当前美国心脏协会-美国心脏病学院2007年关于围手术期心血管评价和非心脏手术护理指南包括保持手术正常体温的一级推荐。
而且,承认手术降低体温的众多复杂因素,美国麻醉者协会(ASA)近来已经推荐手术后的温度变为评估内科医生符合当前预防降低体温的指导方针。
尽管无意中的手术降低体温看作很多可预防外科手术复杂因素之一,但是现有的控制体温的方法在功效上受限,从而外科手术患者的无意中的手术降低体温的发生率可能超过50%。
当前可利用的控制体温的方法包括非侵入和侵入技术二者。例如,开发诱导治疗性降低体温的最普遍利用的技术包括表面冷却和入侵冷却。
表面冷却使用上相对简单,并且可通过利用外部背心、冷却头盔、循环冷水毯子、冷强迫通风毯子或不复杂的方法实现,例如冰袋和冷水沉浸,但是进行2至8小时以降低中心体温。表面冷却受限于冷却可能发生的速率,这是由于血流远离皮肤而朝向中心的倾向性。外部装置,例如背心或毯子,显著限制危重病人治疗中常常需要的重要患者区域的通道,例如导尿管的设置,并且需要去除或修改执行CPR。诸如冰袋的表面冷却技术限制了患者体温可控的精度。用冰袋和传统冷却毯的冷却常常导致无意中的过冷却。
作为另一个示例,利用几种方法加温患者,并且包括提高手术室的温度和利用外部加温装置,例如强迫通风加温毯。
这些当前的方法存在几个问题:(1)过分加温室温造成外科手术组的不合时宜的环境,(2)强迫通风加温装置体积很大,并且可能影响外科手术场地;它们倾向于效率很低,并且必须使用在手术室中很长的时间周期,以及(3)这些系统没有一个充分控制或管理温度,导致过热或更通常的情况不充分加温二者。
Rasmussen等人(在手术降低体温的预防中相对于食道热交换器的强迫通风表面加温。Acta Anaesthesiol Scand.1998年3月;42(3):348-52)提出了人体上部的强迫通风加温在患者经受至少两小时预期的腹部外科手术中保持正常体温上是有效的,而具有食道热交换器的中心加热不足以防止降低体温。Brauer等人(防止手术降低体温中的食道热交换器。ActaAnaesthesiol Scand.1998年3月;42(10):1232-33)阐述了食道热交换器对身体的总热平衡仅可增加小量的热。
入侵温度管理治疗包括:冷静脉液的注射;暖静脉液的注射;冷颈动脉注射;身体外的冷却血液的单一颈动脉要道注射;心肺旁路;冰水鼻腔灌洗;冷腹膜灌洗;鼻饲和直肠灌洗;以及连接到制冷剂或热交换(加温)装置的入侵静脉导管的设置。入侵温度管理治疗常常需要重要人员的复杂情况且关注成功执行。而且,某些入侵温度管理的形式与过冷却、过加热或更通常情况的不充分加温相关。
使用静脉注射液作为温度处理的形式具有贡献于循环液体量过多的不希望的效果,并且已经发现不足以保持目标温度。另外,必须注射大量的液体以获得足够的效果。
实现降低体温的其它技术包括通过吸入气体和利用充气囊导管的血液冷却。
然而,Andrews等人(在脑温度上通过插入脑损伤患者的上呼吸管随机控制气流的效果及选择脑冷却。Br.J.Anaesthesia.2005;94(3):330-335)提出了湿气在室温下通过插入脑损伤患者的上呼吸管的流动不产生临床相关性或统计上的脑温度上的降低。
Dohi等人(积极选择脑冷却的方法:新颖、简单和选择的鼻咽脑冷却方法。Acta Neurochirgurgica.2006;96:409-412)提出了插入福利(Foley)充气囊导管以指引冷空气进入鼻腔,当采用通过电扇与头冷却结合时,发现可选择性地降低脑温度。
Holt等人(具有胃内冷却的一般降低体温。Surg Gynecol Obstet.1958;107(2):251-54;具有胃内冷却的一般降低体温:进一步研究。Surg Forum.1958;9:287-91)提出了胃内充气囊与热毯结合以产生患者经受外科手术中的降低体温。
同样的,Barnard(降低体温:胃内冷却的方法。Br.J.Surg.1956;44(185):296-98)提出了采用胃内充气囊通过胃内冷却诱导降低体温。
Lasheras的美国专利申请公开2004/0199229提出了通过插入患者结肠中的充气囊加热或冷却。
Dzeng等人的美国专利申请公开2004/0210281提出了一种食道充气囊导管,用于特定冷却心脏,且贬损冷却全身的技术。
Mayse等人的美国专利申请公开2007/0055328提出了一种充气囊导管,用于保护经受心脏消融的人消化管道以纠正心脏的心律不齐。
Dae等人的美国专利6,607,517总体上准对于采用脉管冷却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
已经知晓由胃肠管道内增压导致的几种复杂因素,因为可能发生胃、结肠或其它胃肠器官内膨胀充气囊。例如,胃膨胀可能触发肠破裂、反胃和吸入,这可能导致肺炎、食道破裂、结肠坏死和内脏缺血。
另外,几种温度控制形式,特别是采用膨胀充气囊的温度控制形式,限制了保健护理者的通道,特别是可能是重症患者的解剖结构,例如胃。这些形态可能需要去除或修改以实现适当的治疗。
迄今,没有找到控制患者体温的合适形式以足以克服现有的技术、后勤和财政障碍。理想的患者温度控制装置还有待开发。
总之,有关控制患者温度的技术状态包括至少一个重要的长期需要:有效、安全和快速控制患者温度而保持解剖区域需要另外治疗的方法和装置。本发明识别通过控制患者体温可治疗或预防的几种征兆、疾病、失调和条件,并且进而提供相对非入侵的方法和装置以快速且有效地控制患者体温,而降低现有装置和方法造成的风险。而且,本发明的某些实施例提供相对非入侵的方法和装置以快速且有效地控制患者体温,而同时保持重要解剖结构的通道。
发明内容
本发明技术的至少一个方面提供用于诱导全身降低体温的一个或更多个方法。该方法包括将热量转移装置插入患者的食道中,该装置包括由流入内腔和流出内腔限定的流体通道;沿着流体通道开始流动冷却介质;并且沿着流体通道循环介质至足以诱导患者全身降低体温的时间。热量转移装置可包括限定到患者食道的离散的热转移区域。患者可保持降低体温例如至少约两小时的状态。该方法还可包括监测患者的至少一个生理学参数,例如体温。该方法还包括保持患者的体温在约34℃以下。
本发明技术的至少一个方面提供用于控制对象中的中心体温度的一个或更多个方法。该方法包括将热量转移装置插入对象的食道中,该热量转移装置包括由流入内腔和流出内腔限定的流体通道;沿着流体通道开始流动热转移介质;并且沿着流体通道循环介质至足以控制对象中的中心体温度的时间。该热量转移装置可包括受限于患者食道的离散的热转移区域。该对象的中心体温度可以被控制例如约两小时。该方法还可包括监测所述对象的至少一个生理学参数。该方法还可包括保持例如患者的体温在约34℃以下、在约34℃和约37℃之间或在约37℃。
本发明技术的至少一个方面提供一个或更多个食道热量转移装置。该装置包括:多个腔体,构造为提供热转移介质流动的流体通道;近端,包括输入端口和输出端口;远端,构造为插入患者的食道中。该装置还可包括中空管,其远端构造为延伸进入患者的胃部中。该装置还可包括抗菌涂层。
本发明技术的至少一个方面提供治疗或防止缺血-再灌注损伤或者由缺血条件所引起的损伤的一个或更多个方法。该方法包括将热量转移装置插入患者的食道中,该热量转移装置包括由流入内腔和流出内腔限定的流体通道;沿着流体通道开始流动冷却介质;并且沿着流体通道循环冷却介质至足以诱导患者全身降低体温的时间。
本发明技术的至少一个方面提供治疗或防止神经或心脏损伤的一个或更多个方法。该方法包括将热量转移装置插入患者的食道中,该热量转移装置包括由流入内腔和流出内腔限定的流体通道;沿着流体通道开始流动冷却介质;并且沿着流体通道循环冷却介质至足以诱导患者全身降低体温的时间。神经损伤例如可与中风(包括缺血性中风)、创伤性脑损伤、脊髓损伤、视网膜下出血、院外心跳呼吸停止、肝脑病、围产期窒息、低氧-缺氧性脑病、婴儿病毒性脑病、近乎溺死、缺氧性脑损伤、缺氧性头损伤、外伤性心脏骤停、新生儿低氧缺血性脑病、肝脑病、细菌性脑膜炎、心力衰竭、术后心动过速或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ARDS")相关。
本发明技术的至少一个方面提供治疗心肌梗塞、中风、创伤性脑损伤或ARDS的一个或更多个方法。该方法包括在患者身体中诱导温和治疗性降低体温。温和治疗性降低体温可通过食道冷却诱导。患者例如可保持在降低体温至少约两小时的状态。该方法还可包括检测患者的至少一个生理学参数,例如体温。该方法还可包括保持患者的体温在约34℃以下。
本发明技术的至少一个方面提供治疗心肌梗塞、中风、创伤性脑损伤或ARDS的一个或更多个方法。该方法包括将热量转移装置插入患者的食道中,该热量转移装置包括由流入内腔和流出内腔限定的流体通道;沿着流体通道开始流动冷却介质;并且沿着流体通道循环冷却介质至足以诱导患者全身降低体温的时间。
本发明技术的至少一个方面提供治疗心脏骤停的一个或更多个方法。该方法包括通过食道冷却诱导全身降低体温。该方法还可包括将热量转移装置插入患者的食道中,该热量转移装置包括由流入内腔和流出内腔限定的流体通道;沿着流体通道开始流动冷却介质;并且沿着流体通道循环冷却介质至足以诱导患者全身降低体温的时间。
本发明技术的至少一个方面提供用于有效的温度管理的一个或更多个方法。该方法包括通过食道冷却控制患者的中心体温。该方法还可包括将热量转移装置插入患者的食道中,该热量转移装置包括由流入内腔和流出内腔限定的流体通道;沿着流体通道开始流动冷却介质;并且沿着流体通道循环冷却介质至足以控制患者的中心体温的时间。
本发明技术的至少一个方面提供冷却或加温患者身体至少一部分的一个或更多个装置。该装置包括热量转移装置,该热量转移装置包括近端、远端和延伸在近端和远端之间的至少一个柔性管。近端包括热转移介质输入端口和热转移介质输出端口。远端构造为插入患者的开口(orifice)中。柔性管限定流入内腔和流出内腔,并且所述内腔可构造成为热转移介质的流动提供流体通道。该装置还包括连接到输入端口的供应管和连接到输出端口的返回管。
该装置可用于治疗或预防例如缺血条件造成的损伤;缺血-再灌注损伤;神经损伤;心脏损伤。该装置可用于治疗经受了或者正在经受心肌梗塞;中风;创伤性脑损伤;或ARDS的患者。治疗或预防这样条件或疾病的方法包括通过鼻腔或口腔插入热量转移装置的远端;将远端推入患者的食道中;沿着流体通道开始流动冷却介质;并且沿着流体通道循环冷却介质至足以诱导患者全身降低体温的时间。患者可保持在降低体温的状态至少两个小时的时间。该方法还可包括监测患者的至少一个生理学参数,例如体温。该方法还可包括保持患者的体温在约34℃以下。
该装置可用于例如在外科手术期间控制患者的中心体温。控制患者中心体温的方法包括通过鼻腔或口腔插入热量转移装置的远端;将远端推入患者的食道中;沿着流体通道开始流动冷却介质;并且沿着流体通道循环冷却介质至足以诱导患者全身降低体温的时间。对象的中心体温可被控制例如至少约两小时。该方法还可包括监测对象的至少一个生理学参数,例如体温。该方法还可包括保持患者的体温例如在约34℃以下、约34℃和约37℃之间或在约37℃。
本发明技术的至少一个方面提供食道热量转移装置,其包括(a)多个腔体,构造为提供热转移介质流动的流体通道;(b)热转移区域,构造为接触患者的食道上皮细胞;(c)近端,包括输入端口和输出端口;以及(d)远端,构造为插入患者的食道中。热量转移装置也可包括中空管,其远端构造为延伸进入患者的胃部中。热量转移装置可接触基本上全部患者的食道上皮细胞。热量转移装置可包括半刚性材料。热量转移装置能以约1.2℃/小时至约1.8℃/小时的速率进行冷却。热量转移装置能以约350kJ/小时至约530kJ/小时的速率冷却物质,特别是以约430kJ/小时的速率进行冷却。热量转移装置可包括热转移区域,其表面积为至少约100cm2,特别的表面积为约140cm2。
本发明的至少一个方面提供冷却或加温患者身体至少一部分的系统,其包括:热量转移装置,所述热量转移装置包括近端、远端和延伸在近端和远端之间的至少一个半刚性管;供应管;以及返回管。热量转移装置的近端包括热转移介质输入端口和热转移介质输出端口。热量转移装置的远端构造为插入患者的开口中,例如食道内腔中。半刚性管限定流入内腔和流出内腔,并且所述内腔构造为提供热转移介质流动的流体通道。供应管连接到输入端口,并且返回管连接到输出端口。热量转移装置也可包括中空管,其远端构造为延伸进入患者的胃部中。热量转移装置能接触基本上全部患者的食道上皮细胞。热量转移装置可包括半刚性材料。热量转移装置能以约1.2℃/小时至约1.8℃/小时的速率进行冷却。热量转移装置能以约350kJ/小时至约530kJ/小时的速率冷却物质,特别是以约430kJ/小时的速率进行冷却。热量转移装置可包括热转移区域,其表面积为至少约100cm2,特别的表面积为约140cm2。
本发明的至少一个方面提供控制对象的中心体温的系统,其包括:传热管,其可插入对象的食道内;外部热交换器,其包含传热流体;泵,通过传热管内的回路流动传热流体;传热元件与外部热交换器接触;传感器,检测参数且产生表示该参数的信号,其中该信号传输到微处理器以控制(i)传热流体在回路内的流动或者(ii)传热流体的温度。所述管构造为接触对象的食道的上皮层。传感器可为温度传感器,设置在传热管的末端且构造为产生表示对象的中心体温的信号。微处理器可接收目标温度输入且以比例积分微分响应来响应来自于温度传感器的信号从而控制对象接近目标温度的速率。传感器可为气泡检测器,并且构造为产生表示回路中存在空气的信号。热量转移装置也可包括中空管,其远端构造为延伸进入患者的胃部中。热量转移装置能接触基本上全部患者的食道上皮细胞。热量转移装置可包括半刚性材料。热量转移装置能以约1.2℃/小时至约1.8℃/小时的速率进行冷却。热量转移装置可以约350kJ/小时至约530kJ/小时的速率冷却物质,特别是以约430kJ/小时的速率进行冷却。热量转移装置可包括热转移区域,其表面积为至少约100cm2,特别的表面积为约140cm2。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发明示范性实施例的热量转移系统的示意图。
图2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示范性实施例的热量转移装置。
图3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示范性实施例的热量转移装置的示意图(图3A)、俯视图(图3B)和截面图(图3C)。
图4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示范性实施例的热量转移装置近端的示意图。
图5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示范性实施例的热量转移装置远端的示意图(图5A)和几个截面图(图5B-5F)。
图6是根据本发明示范性实施例的热量转移装置末端的示意图。
图7是示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示范性冷却装置所实现的冷却的图表。
图8是本发明的热量转移装置所实现的冷却率与Dzeng等人的美国专利申请公开2004/0210281示出的冷却率进行比较时的图表比较。
图9是示出试验的加温和维持阶段过程中转移的热量总量的图表。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相关地提供用于加热或冷却患者整个身体的非侵入装置和方法。本发明还提供通过诱导治疗性降低体温用于处理缺血条件的装置和方法。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通过食道冷却用于诱导治疗性降低体温的装置和方法。本申请展现了与其它装置和方法相比,尤其是与Dzeng等人的美国专利申请公开2004/0210281相比,本发明的热量转移装置和方法实现了出乎意料更大的温度变化速度。
本发明通过诱导温和的治疗性降低体温(目标温度:约32℃至约34℃)并且保持体温正常(目标温度:约37℃)提供用于治疗患者遭受各种疾病和失调的装置和方法。特别是,可诱导温和治疗性降低体温以治疗患者遭受贫血或与贫血相关的情形。没有任何特定理论的限制,相信与缺血-再灌注相关的几个分子和生理响应相对于内缺血温度降低和后缺血温度降低是敏感的,例如,包括谷氨酸酯释放、血脑屏障的稳定性、氧自由基产物、细胞内信号传导、蛋白质合成、缺血去极化、降低大脑新陈代谢、隔膜稳定性、炎症、蛋白质致活酶的活化作用、骨骼的衰弱以及早期基因表达。特别是,温和的治疗性降低体温可最小化诸如自由基的几个新陈代谢介体的构成,并且抑制与缺血-再灌注相关的炎症性响应。而且,相对于神经学上的结果,温和的治疗性降低体温可减弱大脑促炎症性响应,降低神经损害的刺激性介体的产物(如刺激性氨基酸和一元胺),降低大脑新陈代谢率,并且降低颅内压力。在另一方面,操作过程中非故意的降低体温可降低血小板功能,削弱凝结注流的酶,提高麻醉药的效果,对于凝血病,提高强心剂的需求,并且增加了外科创伤感染的发生率。
本发明的某些实施例提供用于诱导温和的治疗性降低体温的装置和方法,以治疗经历过心肌梗塞、中风、外伤性脑损伤、ARDS、出血性休克、视网膜下出血("SAH")、包括非外伤动脉瘤SAH、新生儿脑病、围产期窒息(低氧性缺血脑病)、脊柱束缚损伤、脑膜炎、接近绞死或接近溺死的个个。没有特定理论的限定,相信温和的治疗性降低体温可防止、减少或改善神经上的或其它的与上述条件相关的损伤。本发明的其它实施例提供包括用于诱导温和治疗性降低体温的装置和方法,以治疗经历了代谢性酸中毒、胰腺炎、恶性高热症、肝衰竭和肝脑病的个人。本发明的其它实施例提供用于在任何通常的外壳手术期间的控制患者体温的装置和方法。如这里所使用,术语"控制患者体温"是指患者的中心体温,并且包括降低中心体温、保持中心体温、升高中心体温、诱导降低体温、保持正常体温和诱导过高体温。
本发明的某些实施例通过食道加温或冷却进行控制患者体温。作为示例,热转移剂可通过患者食道中设置的热量转移装置循环。在某些实施例中,该装置的热转移部分限定到患者的食道中。在某些实施例中,热量转移装置与患者食道的几乎所有上皮表面接触。热量转移装置可包括充气囊或者部分膨胀的内腔。作为选择,在本发明的某些实施例中,热量转移装置的热转移部分不包括充气囊或者部分膨胀的内腔。
手术中,热量可从热转移剂被转移到食道,导致食道以及相邻器官或组织温度上的增加,包括大动脉、右心房、下腔静脉和奇静脉,并且导致最终身体组织的体温正常,或者,热可从食道转移到热转移剂,导致食道以及相邻器官或组织温度上的降低,包括大动脉、右心房、下腔静脉和奇静脉,并且导致最终身体组织的体温正常。
本发明的某些其它实施例提供通过食道-胃热转移控制患者体温。作为示例,热交换介质可通过足够长的热量转移装置循环,该装置的热转移部分从患者的食道延伸到患者的胃部。在某些实施例中,热量转移装置与患者食道的几乎所有上皮表面接触。热量转移装置可包括充气囊或部分膨胀的内腔。作为选择,在本发明的某些实施例中,装置的热转移部分不包括充气囊或部分膨胀的内腔。采用这样的食道-胃温度控制装置调整患者体温提供了用于热转移的增加的表面面积,从而导致更加有效且更加迅速的体温处理。
本发明的某些实施例例如通过食道冷却提供诱导温和的治疗性降低体温,以治疗经历心脏骤停的个人,包括可卡因诱导的心脏骤停、创伤性心脏骤停以及非冠脉原因引起的心脏骤停。
本发明的再一个其它实施例通过冷却或加温患者的膀胱、结肠、直肠或其它解剖组织提供控制患者体温。作为示例,热交换介质可通过位于患者的膀胱、结肠、直肠或其它解剖组织中的热量转移装置循环。
本发明的某些实施例为加热或冷却患者提供热量转移系统。热量转移系统可包括热量转移装置、热交换器、热转移介质和用于在热量转移装置和热交换器之间循环热转移介质的管网结构。在其它实施例中,热量转移系统包括热量转移装置、冷却器、冷却剂和用于在热量转移装置和冷却器之间循环冷却剂的管网结构。在其它实施例中,热量转移系统可用于冷却和随后再加温患者,以及保持患者在预定的保持体温。
在本发明的某些实施例中,热量转移装置包括远端、近端和其间延伸的一个或多个管长度。热量转移装置的近端包括从热交换器接收热转移介质的输入口和允许热转移介质返回到热交换器的输出口。从热量转移装置的近端附近延伸到热量转移装置的远端附近的管路可包括热转移介质供应管和热转移介质返回管。热转移介质供应管和热转移介质返回管例如可设置为平行或同心。热转移介质供应管和热转移介质返回管的内腔可流体连通,从而热转移介质可沿着由热转移介质供应管和热转移介质返回管的内腔所限定的流体通道流动。
热转移介质供应管和/或热转移介质返回管的壁厚贡献于装置的热转移阻力。因此,在某些实施例中,优选的是热转移介质供应管和/或热转移介质返回管具有薄壁。例如,热转移介质供应管和/或热转移介质返回管的壁可小于1毫米。作为选择,热转移介质供应管和/或热转移介质返回管的壁可小于约0.01毫米。在某些实施例中,热转移介质供应管和/或热转移介质返回管的壁可小于约0.008毫米。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理解的是,热转移介质供应管和/或热转移介质返回管的壁厚例如可修改为增量约0.001毫米、约0.01毫米或约0.1毫米。
本发明的热量转移装置的制造相对便宜。例如,食道热量转移装置可采用人造橡胶构造,例如,生物医学级挤出硅树脂橡胶和粘合剂。商业可购买的人造橡胶和粘合剂例如包括Dow Corning Q74765硅树脂和NusilMed2-4213。期待这样材料的低成本和使用方便,从而导致本发明的食道热量转移装置的广泛采用。
在某些实施例中,热量转移装置,例如包括供应管,可包括半刚性材料,例如半刚性塑料,包括乙烯基四氟乙烯(ETFE)、聚四氟乙烯(PTFE)、过氟烷氧基(PFA)以及氟化乙烯丙烯(FEP),或者半刚性人造橡胶,例如硅树脂。包括由半刚性材料构造的供应管的热量转移装置例如比柔性的、充气囊式装置更容易放入患者的食道。特别是,包括诸如充气囊的柔性材料的热量转移装置需要传送装置,例如导管、导丝或套子,以将热量转移装置引导进入患者的食道。而且,类似充气囊的柔性的、可膨胀材料容易产生故障,例如爆裂、裂缝或刺破。热量转移装置的构造中采用半刚性材料减少了与充气囊式装置相关的故障点。
在某些实施例中,可在置入患者体内期间采用刚性套子引导热量转移装置。刚性套子可具有部分切除,从而该套子包括近似半圆形的截面。套子可通过在热量转移装置附近滑动而去除。这样的套子在中心设置的导丝上具有一定的益处,包括采用导丝降低复杂程度,例如导丝进入人体腔体中的损耗以及导丝自身引起的损害。
本发明的食道热量转移装置是轻便的,相对容易使用,并且可由单一的保健护理者插入患者的食道中,保健护理者包括护士、有资质的急救人员、护理人员、紧急医疗技术人员或者其它院前或院中护理者。本发明的食道热量转移装置具有超过需要多人和/或事先经过医护培训人员的装置的优点。另外,在外科环境中,例如,本发明的食道热量转移装置超过其它温度处理设备的优点在于,需要很少的人员和注意力来插入、使用和/或监测食道热量转移装置。
例如,充气囊式装置的使用者必须监视冲气囊膨胀的超额或不足。超额膨胀可导致不希望的结果,包括压迫性坏死。不足的膨胀可能减小装置转移热量到患者/从患者转移热量的能力。充气囊式热量转移装置的使用还要求使用压力监视器来监视膨胀压力。甚至在结合使用压力监视器时,也可能不能实现充气囊的适当膨胀。
热量转移装置例如可为咽喉-食道热量转移装置、食道热量转移装置、食道-胃热量转移装置或咽喉-食道-胃热量转移装置。例如,食道热量转移装置可包括约二十(20)厘米的热转移区域。作为选择,食管-胃热量转移装置可包括约四十(40)厘米的热转移区域。作为另一个选择,咽喉-食道-胃热量转移装置可包括约四十五(45)至约五十(50)厘米的热转移区域。本发明的热量转移装置可包括约22、约24、约26、约28、约30、约32、约34、约36、约38、约40、约42、约44、约46、约48、约50、约52、约54、约56、约58、约60、约62、约64、约66、约68或约70厘米的热转移区域。
本发明的热量转移装置可具有直径例如约1.0至约2.0厘米的热转移区域。热转移区域的直径可为约1.1、约1.2、约1.3、约1.4、约1.5、约1.6、约1.7、约1.8或约1.9厘米。在某些实施例中,本发明的热量转移装置的热转移区域具有约32厘米的长度和约1.4厘米的直径,提供了大约140cm2的表面面积。
增加装置的热转移区域的长度和/或周长从而增加热转移区域的表面面积,改善冷却或加热患者(或重新加温)的速度和效率。在某些实施例中,热转移区域可为约15in2、约20in2、约25in2,30in2、约35in2、约40in2、约45in2、约50cm2、约60cm2、约70cm2、约80cm2、约90cm2、约100cm2、约110cm2、约120cm2、约130cm2、约140cm2、约150cm2、约160cm2、约170cm2、约180cm2、约190cm2、约200cm2、约210cm2、约220cm2、约230cm2、约240cm2、约250cm2、约260cm2、约270cm2、约280cm2、约290cm2、约300cm2、约310cm2、约320cm2、约330cm2、约340cm2或约350cm2。在某些实施例中,热转移区域可基本上接触患者食道的所有上皮表面。
热量转移装置可适合于允许胃接近于患者的保健护理者。热量转移装置例如可结合胃管或胃探针。胃管或胃探针可平行于热转移介质供应管和热转移介质返回管运行。作为选择,胃管、胃探针或者二者可与热转移介质供应管或热转移介质返回管至少其中一个同心设置。胃探针例如可为温度探针。
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提供多内腔热量转移装置,用于诱导温和的治疗性降低体温。所述热量转移装置可包括一个或多个内腔,其为冷却剂的循环提供流体通道。例如,热量转移装置可包括冷却剂供应管和冷却剂返回管。冷却剂供应管和冷却剂返回管的内腔可彼此流体相通,从而限定冷却剂流动的流体通道。冷却剂供应管和冷却剂返回管例如可构造为平行或同心。
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提供控制患者体温的多内腔热量转移装置。所述热量转移装置可包括一个或多个内腔,其为热转移介质的循环提供流体通道。例如,热量转移装置可包括介质供应管和介质返回管。介质供应管和介质返回管的内腔可为彼此流体相通,从而限定介质流动的流体通道。介质供应管和介质返回管例如可设置为平行或同心。
本发明的某些实施例可利用如US20070203552(Machold)所述的控制器。特别是,控制器可采用串联(cascading)比例积分微分(PID)控制方案。在这样的方案中,控制系统设置为可分成两个部分:(a)Bulk PID控制部分,其采取从保健护理者或者其它使用者输入诸如目标温度以及从患者身上的传感器输入表示患者体温的温度,并且计算中间设定点温度(SP1)且输出信号到热转移流体PID控制;以及(b)热转移流体PID控制,其接收来自Bulk PID控制部分以及来自表示热转移流体温度的传感器的输入,并且例如通过变化输入到热交换器的功率产生控制热交换器的温度的信号。
热转移流体循环在热交换器中,从而热转移流体PID实质上控制热转移流体的温度。这样,控制方案能够根据来自患者上设置的传感器的输入以及内置在控制器中的逻辑自动实现特定的目标。另外,该方案允许该单元自动非常缓慢地改变患者体温最后十分之几的程度,以非常温和地实现目标温度,并且避免过调量或显著的和潜在性的损害,对热交换器的电功率上的摆动。一旦实现目标温度,该系统继续自动运行,从而以保持患者在目标温度上所需的速率精确地增加或去除热量。
通常,控制器可包括受控变量,例如,到热交换器的泵浦输出或功率输入。检测单元或传感器可用作检测参数的反馈装置,例如,患者的体温或管线上空气的存在,并且输出相对于受控变量的反馈信号。控制单元执行PID操作,其中受控变量根据反馈信号和预定目标值之间的比较进行调整。
作为示例,反馈信号T可表示患者体温,并且预定的目标值TTarg可表示卫生保健专业人员设定的目标温度。当反馈信号T大于目标值TTarg时,意味着患者的体温太高。从而,例如,控制器提高或降低到热交换器的泵浦输出或功率输入,以便改变热交换介质的温度和/或流速。当反馈信号T小于目标值TTarg时,意味着患者的体温太低。从而,例如,控制器提高或降低到热交换器的泵浦输出或功率输入,以便改变热交换介质的温度和/或流速。
本发明的某些实施例相对于其它装置和方法提供出乎预料的高速温度变化。本方法和装置在类似于平均成人大小的大量动物模型中可提供冷却速度约0.5℃/小时至约2.2℃/小时。本方法和装置可证实总热量提取能力约250kJ/小时至约750kJ/小时。例如,本方法和装置在类似于平均成人大小的大量动物模型中可提供的冷却速度约1.2℃/小时至约1.8℃/小时,这证明总的热提取能力为约350kJ/小时至约530kJ/小时。本发明的方法和装置可提供冷却速度为约1.3、约1.4、约1.5、约1.6和约1.7℃/小时。本发明的方法和装置能够证明总的热量提取能力为约350、约360、约370、约380、约390、约400、约410、约420、约430、约440、约450、约460、约470、约480、约490、约500、约510和约520kJ/小时。
尽管不希望受任何特定理论的限定,但是认为本发明的方法和装置比其它装置每单位时间转移更多的热量。例如,本发明的热量转移装置包括热转移区域,例如,其延伸到患者食道的基本上整个长度和/或圆周,在热量转移装置的热转移区域和患者的人体之间提供较大的接触面积,包括围绕食道的食道上皮细胞和脉管系统。本发明的热量转移装置还能够通过胃通气而降低胃压,从而减少食道粘膜充气和膨胀而与食道粘膜不接触的可能性,并且进一步加强食道粘膜上的热转移。另外,构成本发明的热量转移装置的材料包括具有良好热转移特性的材料。本发明的热量转移装置可用较薄的壁厚制造,进一步降低装置上的热转移阻力,并且提高从患者提取热量或者给患者加热的效率。
当前描述的技术现在参考附图进行描述;然而,本发明的范围不意味着因此而受到限制。应当理解的是,本发明的范围不限于这里描述的特定实施例。本发明可以特别描述之外的方式实施,且仍落入权利要求的范围内。
图1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热量转移系统100的示意图。热量转移系统100包括热量转移装置102、热交换器104、热转移介质106和用于在热量转移装置102和热交换器104之间循环热转移介质106的管网结构108。
热交换器104构造为加热或冷却热转移介质106。热交换器104可为任何种类的传统设计的热交换器104。例如,热交换器104可为标准的冷却器,例如,由New Brunswick Scientific制造的RF-25重复循环冷却器。热转移介质106可为气体,例如,氮氧化物、氟利昂、二氧化碳或氮。作为选择,热转移介质106可为液体,例如,水、盐溶液、丙二醇、乙二醇或其混合物。在其它实施例中,热转移介质106可为浆液,例如,冰和盐的混合物。在另外的其它实施例中,热转移介质106可为凝胶体,例如,制冷剂凝胶。作为选择,热转移介质106可为固体,例如,冰或导热金属。在其它实施例中,热转移介质106例如可通过混合粉末与液体而形成。因此,应当理解的是,可采用上述介质的结合和/或混合以实现根据本发明的热转移介质106。
用于循环热转移介质106的管网结构108可包括外部供应管110和外部返回管112。外部供应管110限定外部供应内腔114,其用于为热转移介质106从热交换器104到热量转移装置102的流动提供流体通道。外部返回管112限定外部返回内腔116,其用于为热转移介质106从热量转移装置102到热交换器104的流动提供流体通道。可采用泵118循环热转移介质106通过管网结构108,并且可通过调整泵浦率调整介质流速且因此调整装置的热转移能力。
热量转移装置102适合于设置在哺乳患者的解剖结构内。热量转移装置102具有近端和远端。热量转移装置102的远端可构造为插入身体开口中。例如,热量转移装置102的远端可构造为插入患者的鼻孔、口、肛门或尿道。在适当插入时,热量转移装置102的远端可最终设置在食道、直肠、结肠、膀胱或其它解剖结构中。热量转移装置102的近端包括输入端口120和输出端口122。输入端口120和输出端口122连接到用于循环热转移介质106的管网结构108。例如,输入端口120可连接到外部供应管110,并且输出端口122可连接到外部返回管112。因此,在某些实施例中,热交换器104可通过管网结构108与热量转移装置102流体相通。
在操作中,热量转移装置102设置在解剖结构中,例如食道中。热交换器104用于加热或冷却通过外部供应管110提供给热量转移装置102的热转移介质106。热转移介质106流过外部供应管110,并且通过输入端口120进入热量转移装置102。热转移介质106循环通过热量转移装置102,并且通过输出端口122脱离热量转移装置102,然后通过外部返回管112返回到热交换器104。升高或降低热转移介质106的温度改变患者的体温。
热量转移系统100还可结合测量生理参数的装置,例如,温度、压力或电磁波动。例如,热量转移系统100可包括一个或多个温度计124,每一个具有一个或多个温度探针126,用于测量环境温度、患者体温或热转移介质106的温度。温度计可为单独的装置或与热量转移系统100集成。
图2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热量转移装置200。为了进一步说明该实施例的目的,热交换器将称为冷却器(未示出)并且热转移介质将称为冷却剂。然而,应当理解的是,任何适当的热交换器和任何适当的热转移介质可用于图2所示的热量转移装置。
热量转移装置200包括远端202、近端204和延伸其间的一定长度的柔性管206。近端202包括从冷却器接收冷却剂的输入端口208和允许冷却剂返回到冷却器的输出端口210。
输入端口208包括标准的T型管件配件212。作为选择,可采用具有两个或多个开口端的任何配件,例如Y字形配件。该配件可由任何合适的材料组成,例如,包括诸如铜或铁的金属;诸如钢或黄铜的金属合金;或者诸如聚氯乙烯("PVC")或聚乙烯("PE")的塑料。黄铜塞子214固定到T字形配件212的近端开口端。作为选择,标准帽,例如金属或者塑料帽,可固定到配件的近端开口端。塞子214包括允许管路清洗的开口。塞子214用化学密封剂216固定到配件上,例如,用室温硫化("RTV")硅树脂密封剂。在其它实施例中,输入端口208能以消除对固定端帽的需要的方式进行制造,例如,通过挤压。
输出端口210包括标准的T型管件配件212。作为选择,可采用具有两个或多个开口端的任何配件,例如Y字配合。该配件可由任何适当的材料组成,例如,包括诸如铜和铁的金属;诸如钢或黄铜的金属合金;或者诸如PVC或PE的塑料。黄铜塞子214固定到T形配件的近端开口端和远端开口端。作为选择,诸如金属、金属合金或塑料帽的标准帽可固定到配件的开口端。每个塞子214可包括允许管路清洗的开口。塞子214用化学密封剂216固定到所述配件上,例如,用RTV硅树脂密封剂。在其它实施例中,输出端口210能以消除对固定端帽的需要的方式制造,例如通过挤压。
热量转移装置200的近端204和远端202之间延伸的管路206的长度是冷却剂供应管218。冷却剂供应管218可由透明的乙烯树脂组成。作为选择,冷却剂供应管218可由其它适当的材料组成,例如,柔性的医疗级透明PVC。冷却剂供应管218的尺寸可为约0.625"的外直径("OD")x 0.500"的内直径("ID")。冷却剂供应管218用化学密封剂216固定到输入端口208,例如用RTV硅树脂密封剂。冷却剂供应管218从输入端口208延伸到热量转移装置200的远端202。冷却剂供应管218的长度可为约十八(18)至约五十二(52)厘米。在某些实施例中,冷却剂供应管218的长度可为约十八(18)至约二十二(22)厘米。在某些实施例中,冷却剂供应管218的长度可为约三十(30)至约四十二(42)厘米。在其它实施例中,冷却剂供应管218的长度可为约四十五(45)至约五十二(52)厘米。冷却剂供应管218的长度可为约三十二(32)厘米。
热量转移装置200的远端202包括端帽220。端帽220可由任何合适的材料组成,例如,包括诸如铜或铁的金属;诸如钢或黄铜的金属合金;或者诸如PVC或PE的塑料。端帽220利用化学密封剂216固定到冷却剂供应管,例如用RTV硅树脂密封剂。
冷却剂返回管222可设置在冷却剂供应管218内。冷却剂返回管222可由透明的乙烯树脂组成。作为选择,冷却剂返回管222可由其它适当的材料组成,例如,柔性医疗级透明PVC。冷却剂返回管222的外径小于冷却剂供应管218的内径。例如,冷却剂返回管222的尺寸可为约0.437"外径("OD")x 0.312"内径("ID")。冷却剂返回管222可用化学密封剂216固定到输入端口208或输出端口210之一或二者上,例如用RTV硅树脂密封剂。
冷却剂返回管222不延伸到热量转移装置200的远端202上的端帽220。因此,冷却剂供应管224的内腔和冷却剂返回管226的内腔可彼此流体相通,从而限定用于冷却剂流动的流体通道。
在操作中,冷却剂进入输入端口208,并且流过冷却剂供应管224的内腔到热量转移装置200的远端202,其例如可设置在患者的食道中。然后,冷却剂流过冷却剂返回管226的内腔到输出端口210。运行中,热量例如从食道传递到冷却剂,导致食道以及相邻器官温度的降低,并且最终导致全身降低体温。
在某些实施例中,具有高热量传递系数的添加剂,例如铜,可加到用于制造冷却剂供应管218或冷却剂返回管222的材料。在一个实施例中,可包括金属丝的长度,例如,其沿着管路的长度线性或螺旋线运转。在其它实施例中,在挤出前或挤出期间,具有高热量传递系数的特定物质可混入用于制造冷却剂供应管218或冷却剂返回管222(例如,乙烯树脂或PVC)的材料中。
在某些实施例中,冷却剂供应管218和/或冷却剂返回管222的壁可相对很薄。例如,冷却剂供应管218的壁可小于约1毫米。作为选择,冷却剂供应管218的壁可小于约0.01毫米。在某些实施例中,冷却剂供应管218的壁可小于约0.008毫米。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理解的是,热转移介质供应管和/或热转移介质返回管的壁厚例如可修改为约0.001毫米、约0.01毫米或约0.1毫米的增量。
可选地,热量转移装置200可包括胃管228,以根据需要允许接近胃,以及例如用于诊断和/或治疗目的的胃吸入和胃灌洗。胃管228可由透明的乙烯树脂组成。作为选择,胃管228可由其它适当的材料组成,例如,柔性医疗级透明PVC。胃管228的外径小于冷却剂返回管222的内径。例如,胃管228的尺寸可为约0.250"外径("OD")x 0.170"内径("ID")。胃管228可用化学密封剂216固定到输入端口208或输出端口210的任何一个的最接近端口,例如用RTV硅树脂密封剂。胃管228可允许患者的保健护理者插入例如允许胃容纳物吸入的胃管。作为选择,胃管228可允许患者的保健护理者插入例如胃温度探针(未示出)。
可选地,抗生或抗菌涂层可施加到冷却剂供应管218、冷却剂返回管222或胃管228的部分上。特别是,抗生或抗菌涂层可施加到管路在插入患者时例如可接触患者粘膜外膜的部分。例如,局部抗生素,例如托普霉素、粘菌素、两性霉素B或者其结合可施加到管路。抗生或抗菌涂层的结合可允许消化道("SDD")的可选择性净化,这可进一步改善结果。
作为另一个选择,热量转移装置200的全部或部分例如可通过挤出制造。采用这样的制造形态可消除对密封结合或者固定端帽的需要,并且减少可能发生泄漏的点。
图3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热量转移装置300。热量转移装置300包括近端302、远端306和延伸在其间的柔性管304。
热量转移装置300的全部或部分例如可通过挤出制造。采用这样的制造形式可消除对密封结合或固定端帽的需要,并且减少可能发生泄漏的点。作为选择,或者另外地,快速固化粘合剂,例如RTV硅树脂密封剂或温度固化密封剂可用于密封结合和/或接合管路在一起。热量转移装置300可采用适合生物的弹性体和/或塑料构造,并且可选择粘合剂。例如,诸如Dow CorningQ74765硅树脂的生物医学级挤出硅树脂橡胶和诸如Nusil Med2-4213的粘合剂可用于制造热量转移装置300。
图3A示出了热量转移装置300外观的示意图。热量转移装置300包括输入端口308、热转移介质供应管310、热转移介质返回管312和输出端口314。热量转移装置还包括例如允许接近胃的中心管316。中心管316与热转移介质供应管310或热转移介质返回管312同心设置(见图3B)。中心管内腔318使卫生保健专业人员接近例如患者的胃,同时热量转移装置定位在患者的食道内。
图3C是沿着图3B所示的线3C剖取的截面图。
最外面的管子是热转移介质供应管310。热转移介质供应管310基本上从输入端口308大约延伸到热量转移装置300的远端306。热转移介质供应管310的长度可为约十八(18)至约七十五(75)厘米。在特定的实施例中,热转移介质供应管310的长度为约三十二(32)厘米。热转移介质供应管310的外径例如可为约1.0至约2.0厘米。在特定的实施例中,热转移介质供应管310的外径为约1.4厘米。
例如,在插入患者的食道中时,热转移介质供应管310的壁可与患者的食道直接接触。正如在上面所注意到的是,热转移介质供应管310的长度和/或圆周并且因此热转移介质供应管310的表面面积可变化。增加热量转移装置300和患者食道之间的接触面积改善了患者被冷却或被加热(或再加温)的速度和效率。在某些实施例中,热转移介质供应管310的表面面积可为约50cm2至约350cm2。在特定的实施例中,热转移介质供应管310的热转移区域的表面面积可为约140cm2。在某些实施例中,热转移介质供应管310可接触患者食道的基本上所有上皮表面。
热转移介质返回管312设置在热转移介质供应管310内。热转移介质返回管312的外径小于热转移介质供应管310的内径。热转移介质返回管312不延伸到热转移介质供应管310的远端。因此,热转移介质供应管内腔320和热转移介质返回管内腔322彼此流体相通,从而限定了热转移介质流动的流体通道。
中心管316设置在热转移介质返回管内。中心管316的外径小于热转移介质返回管312的内径。中心管316例如可为胃管,以允许接近胃。中心管316允许卫生保健专业人员插入例如鼻管,以允许胃容纳物的吸入。作为选择,中心管316允许卫生保健专业人员插入例如胃温度探针。
热转移介质供应管310的远端可用端帽324密封。端帽324例如可由硅树脂构造。端帽324可包括孔或中心管316可通过的其它通道。同样的,热转移介质返回管312的近端可用端帽326密封。端帽326例如可由硅树脂构造。端帽326可包括孔或中心管316可通过的其它通道。各种部件和管路之间的接合点可用密封剂328密封,例如用Nusil Med2-4213。
图4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热量转移装置的几个近端图。
热量转移装置包括至少两个同心设置的管路,例如热转移供应管402和热转移返回管404,形成的多内腔的热量转移装置具有基本上同心内腔的构造。热转移供应管402和热转移返回管404的每一个的近端可用端帽(未示出)密封。热量转移装置可选择地包括第一中心管410和/或第二中心管412。例如,热量转移装置可包括一个或更多个胃管。
热转移供应管内腔406具有足够的直径,以允许热转移返回管404通过。同样,热转移返回管内腔408可具有足够的直径,以允许第一中心管410和/或第二中心管412通过。第一中心管410和第二中心管412例如可以是接近患者的胃并且允许胃容纳物吸入和/或设置胃温度探针的胃管。热转移返回管404的端帽(未示出)可包括孔或中心管410和412能通过的其它通道。
热转移供应管402可连接到输入端口414。输入端口414可连接到配备有标准连接器的外部供应管(未示出),该连接器与冷却器和/或加温装置形成接口。热转移返回管404可连接到输出端口416。输出端口416可连接到装备有标准连接器的外部返回管(未示出),该连接器与冷却器和/或加温装置形成接口。
图5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热量转移装置的远端的示意图和截面图。
如图5A所示的热量转移装置包括至少两个同心设置的管路,例如热转移供应管502和热转移返回管504,以形成具有总体上同心内腔构造的多内腔热量转移装置。热转移供应管502的远端延伸超过热转移返回管504的远端,从而热转移供应管502和热转移返回管504形成热转移流道。热转移供应管502的远端可导圆或者形成为适合于插入或设置热量转移装置在患者的食道中。热量转移装置还可包括第一中心管506和/或第二中心管508。第一中心管506和第二中心管508例如可为胃管,其提供到患者胃的通道,并且允许吸入胃容纳物和/或设置胃温度探针。
图5B是沿着图5A所示的线5B剖取的截面图。热转移供应管502和热转移返回管504设置为同心。热转移返回管504设置在热转移供应管内腔510内。第一中心管506和第二中心管508设置在热转移返回管内腔512内。卫生保健专业人员例如可通过第一中心管内腔514和/或第二中心管内腔516插入胃温度探针(未示出)。
图5C-5F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多内腔热量转移装置的几个选择性构造的截面图。
如图5C所示,热转移供应管内腔510和热转移返回管内腔512可设置为彼此平行。如图5D所示,第一中心管内腔514和第二中心管内腔516也可设置为平行于热转移供应管内腔510和热转移返回管内腔512。作为选择且如图5E和5F所示,第一中心管内腔514和/或第二中心管内腔516可设置在热转移供应管内腔510和热转移返回管内腔512之间。可选地,胃管或胃探针可通过第一中心管内腔514和/或第二中心管内腔516插入患者的胃中。
如图2-5所示且此前所讨论的食道热量转移装置仅为示范性的,而不意味着限制本发明。本发明的热量转移装置可构造为插入患者的鼻孔、口、肛门或尿道。当适当插入时,装置的热转移部分可最终设置在食道、胃、直肠、结肠、膀胱或其它解剖结构中。
图6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热量转移装置的远端的示意图。
在某些实施例中,食道热量转移装置结合胃管602。胃管602可为同心管路设置的中心管,并且可包括提供胃通道的总体上中空的管。例如,允许胃容纳物吸入的管可通过胃管602插入患者的胃中。在某些实施例中,胃管602用作吸入胃容纳物的管,并且消除了对设置单独胃管的需要。作为另一个示例,胃温度探针可通过胃管602插入。
胃管602可包括几个端口604,其用作小管状连接或从外部环境(这里,患者的胃)到胃管内腔606的通道。端口604可与胃管内腔606直接(并且仅仅)连通。端口604可设置在热量转移装置的远端,以在患者的胃和胃管602之间提供附加连通入口。端口604为胃容纳物提供附加通道,以使胃容纳物通过胃管内腔606从患者的胃流出,从而减少半固体化的胃容纳物阻塞单一内腔的可能性。
在其它实施例中,食管-胃热量转移装置包括同心管路,从而最中心的管用作胃管602。在这样的设置中,最外侧的管例如可为热转移介质供应管608。热转移介质返回管610可设置在热转移介质供应管608内。同样,胃管602可设置在热转移介质返回管610内。
如图6所示,热量转移装置可为食道或食道-胃热量转移装置,并且包括三个同心设置的管路,包括热转移介质供应管608、热转移介质返回管610和胃管602,以形成具有基本上同轴内腔构造的多内腔热量转移装置。热量转移装置的热转移部分可被限制到患者的食道,而胃管602延伸进入患者的胃中。热量转移装置还可包括沿着胃管602侧面的端口604。胃管602的远端包括沿着管路侧面的几个端口,以提供到胃管内腔606的通道,从而减少了半固体胃容纳物阻塞单一内腔的可能性。这样端口604的增加可改善且提高胃容纳物的排除,进而可改善胃粘膜和热量转移装置的接触。这样改善的接触可提高热量转移装置和胃粘膜之间的热转移。
图6所示端口的构造是椭圆的。然而,端口例如可为允许胃容纳物从胃流动到胃管内腔606的圆形、矩形或任何其它形状。
在某些实施例中,术语"患者"是指因生理状况、疾病或失调或与其相关的症状需要治疗的哺乳动物。术语"患者"包括狗、猪、牛、绵羊、山羊、马、家鼠、老鼠和人类。术语"患者"不排除所有方面的通常意义的个体。
如这里所用,术语"处理"是指疾病、失调或生理状况的消除;防止;基本上抑制,减缓或反向进行;疾病、失调或生理状况的基本上改善的临床和/或非临床症状;或基本上防止或延缓疾病、失调或生理状况的临床和/或非临床症状的出现。
在前述的章节中,单数形式可包括复数,除非有特别表示之外。如这里所用,词语"一个"和"所述"是指"一个或多个",除非另有规定。另外,当本发明的各方面参考选择性列表描述时,本发明包括选择性列表的任何单一部分或一小部分以及其一个或更多个的任何组合。
所有的专利或出版物的公开内容,包括公开的专利申请,通过引用其全文到本文而结合于此,如同每个专利和出版物通过引用具体且个别结合。
应当理解的是,本发明的范围不限于上述的具体实施例。本发明可以特定描述之外的方式实施,且仍在所附权利要求的范围内。
同样,引入下面的示例以便更加全面地说明本发明。然而,它们决不构成对本发明这里公开的宽泛范围的限制。
示例
示例1:模型系统的冷却
进行试验以定量地确定利用本发明的示范性实施例可实现的温度降低的近似值。目标温度降低为4℃。对数据进行了收集且绘制在公用的X-Y图线上,如图7所示。
该试验的设备设置如图1所示。每件设备的总体描述如下:
1.热量转移装置102是根据本发明示范性实施例的热量转移装置。
2.隔热容器,96cm(l)x 36cm(w)x 36cm(h),包含如表1所示的初始温度的88kg的水,其表示要冷却的质量。
3.110V电动泵,采用Little Giant Model PES-70(4.4L/分钟自由流量)以循环隔热容器(2)内的热水来保持该容器内的水的均匀温度。
4.热交换器104,包括隔热容器,51cm(l)x28cm(w)x34cm(d),包含40kg的冰水。
5.泵118,包括110V电动泵,Little Giant Model PES-70(所安装的250mL/分钟),并且用于提供从热交换器104通过外部供应管110、然后通过热量转移装置102、然后通过外部返回管112并且返回到热交换器104的冷却剂循环。
6.外部供应管110,包括瓦特清洗乙烯树脂#SVKl10,5/8"(od)x1/2"(id)x42"(l),以输送冷却剂从热交换器104到热量转移装置102。
7.外部返回管112,包括瓦特清洗乙烯树脂#SVKl10,5/8"(od)x1/2"(id)x42"(l),以输送冷却剂从热量转移装置102到热交换器104。
8.温度计124,例如数字防水温度计,包括2遥控探针126,Taylor Model1441,用于监测:
a.冷却剂温度(图1所示的T3),接近于外部返回管112到热交换器104的排放;
b.试验单元内的环境温度(图1所示的T4)。
9.温度计124,例如数字防水温度计,其包括2遥控探针126,TaylorModel1441,用于监测:
a.隔热容器(2)内的热水温度(图1所示的T1),位于与循环泵(3)相对的端部;
b.隔热容器(2)内的热水温度(图1所示的T2),位于最接近循环泵(3)的端部。
该试验的每个重复中冷却的主体是88-kg质量的水,其存放在尺寸为94x36x26cm的隔热容器(2)中。选择该质量是因为它代表典型成年男人的质量。通过自由对流到环境空气的热转移为通过水主体的顶表面94x36cm。该过程的每个重复的水质量的初始温度如表1所示。
该试验的每个重复的冷却剂为30-kg质量的水包含另外的10-kg的冰,其被容放在隔热容器中。冰用于在该试验的每个重复期间保持冷却剂的温度接近常数而不需要动力冷却器,并且冰在能够进行传导冷却模式的每个重复的开始时被补充。
在该试验中考虑两种模式的温度降低。它们是对环境空气的对流冷却和通过热量转移装置的传导冷却。为了定量确定每个模式对总温度降低的贡献,控制情况以没有传导冷却模式运行(没有冷却剂通过热量转移装置循环)。然后,该过程以传导冷却模式运行两个附加次数(热量转移装置浸在热水的主体中并且冷却剂通过其循环)。具有和没有传导冷却的温度降低率之间的异差是通过热量转移装置的传导冷却所导致的温度降低率。
该试验每个重复的数据概述如下面的表1所示:
表1:冷却试验结果
在表1中:
"Tinit,avg"是要冷却主体的平均初始温度,两个读数的平均值
"Tamb,avg"是重复期间的平均环境温度
"Tcoolant,avg"是重复期间的平均冷却剂温度
"4℃降低时间"是在要冷却的主体平均温度中需要实现4℃降低所需的时间。
因此,通过该示例中采用的示范性热量转移装置的传导冷却显著地减少了实现4℃温度降低的时间。
示例2:运行温度管理
根据本发明的热量转移装置利用在下述的动物研究中。热量转移装置的热转移区域的长度约为70厘米(以适合猪嘴的长度),并且具有约1.4厘米的直径,因此表面积为约305cm2。
选择质量为70kg的大猪以更好地体现人类患者的大小和平均质量。该猪单一地收藏在国际试验动物评估和认可委员会(AAALAC)公认的设备中,其中主要封入物如USDA Animal Welfare Act(9CFR Parts1,2and3)所规定,并且如the Guide for the Care and Use of Laboratory Animals(NationalAcademy Press,Washington DC,1996)所描述。
所述猪用Telozole/甲苯噻吩的预麻醉剂麻醉,然后,在气管插管用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已知的标准的气管插管设备和技术实现后,以2%的尿烷通过吸入通道提供有麻醉。以静脉麻痹获得肌肉麻痹。温度通过在麻醉和气管插入法后设置的直肠热电偶探针被连续监测。
利用商业可购买的热水池和循环器(Gaymar Meditherm MTA-5900)给热量转移装置提供可控温度的热转移介质。所用的特定热转移介质为蒸馏水。商业可购买的热水池和循环器的规格如下:
尺寸:94cm H x35cm W x48cm D
重量:54.9kg(空);64.0kg(装满)
材料:铝壳,16量具钢底座
流速:1升/分钟
电源:220V、240V、50Hz、6A
温度:手动:4至42℃,自动:30至39℃
电源线:4.6m可拆卸电源线
热量转移装置连接到热水池和循环器,然后通电且允许在准备猪的同时平衡。
在猪的麻醉、麻痹和气管插管成功后,中心半刚性探针设置在热量转移装置中并且热量转移装置用适合生物的润滑剂润滑。
然后,热量转移装置采用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已知的标准食道插入技术被引入到猪的食道中。从口咽到剑突的距离的外部测量用作插入热量转移装置深度的指示器。插入适当深度的确认通过热量转移装置成功地吸出胃内腔的胃包含物而获得。
为了在手术室环境下典型发现的低体温条件下展现成功温暖患者的热量转移装置的能力,通过设定热转移介质的供应温度于低的设定点(4℃)至足以降低猪的温度到33.6℃的时间而使猪冷却。
来自试验的冷却部分的数据如表2所示。如表2所见,67.5kg猪的中心体温上降低1℃约40分钟实现;67.5kg猪的中心体温上降低2℃约80分钟实现;67.5kg猪的中心体温上降低3℃约125分钟实现;以及67.5kg猪的中心体温上降低4℃约175分钟实现。
表2:食道冷却
图8示出了本发明的热量转移装置所实现的冷却率与Dzeng等人的美国专利申请公开2004/0210281所实现的冷却率比较时的结果。为了进行精确比较,并且适当地计算两个试验之间的质量差,每种情况提取的总热量以标准的焦耳单位计算。采用标准的水的特定热容量(Cp=4.186J/g C)从而模型化试验动物的特定热容量,在每一时间点提取的热量被计算为Q=m(ΔT)cp,其中m是试验动物的质量,ΔT是每一时间点获得的温度差。
在一小时的时间点上,本发明的热量转移装置一小时提取的总热量为439kJ(122瓦特),对比而言,Dzeng等人的美国专利申请公开2004/0210281所述的装置实现一小时提取的总热量为260kJ(72瓦特)。
猪冷却试验结果显示,甚至在具有对应的较大热存储容量的相对大动物的情况下,本发明的热量转移装置比诸如Dzeng等人的美国专利申请公开2004/0210281所述的现有技术装置可实现显然更大的热转移率。由示出的数据、提取的总热量和实现的冷却结果可见,本发明的热量转移装置比诸如Dzeng等人的美国专利申请公开2004/0210281明显更大。因此,出乎意料且令人惊讶地发现,本发明的热量转移装置实现的冷却率显著大于其它装置实现的冷却率,并且本发明的方法和装置比其它装置单位时间转移更多的热量。不希望受任何特定理论的限制,可以想象这些出乎意料的发现例如可归因于热量转移装置的一个或更多个下面的特征:热量转移装置的热转移区域和患者的解剖体之间增加的接触面积;通过以薄壁厚制造本发明的热量转移装置在整个装置上实现降低热转移阻力;用于构造本发明的热量转移装置的材料的较好的热转移特性;以及通过胃通气降低胃压力。
冷却后,热转移介质的设定点温度转换到加温模式(42℃)。
为了进一步模拟手术室的降低体温诱导条件,将猪暴露到(22℃)室温环境,利用吸入麻醉进行继续麻醉,以非去极麻痹进行麻痹以防颤抖,并且提供有保持室温静脉流体水合作用的连续流。
来自试验的加温和保持阶段的数据如表3所示。表3中的数据表明猪体温首先保持在33.6℃,随后在试验过程中成功安全、逐渐增加体温。图9示出了在试验的加温和保持阶段过程中总的热转移量,如上面所计算。
表3:运行温度处理和加温
因此,该数据表明当患者被暴露于手术室环境的不利低体温条件时,本发明的热量转移装置可保持和增加体温。
特定实施例
这里描述的装置、方法和系统可通过下面的顺序段落中列举的实施例说明如下:
1.一种诱导全身降低体温的方法,包括:
将热量转移装置插入患者的食道中,其中所述热量转移装置包括由流入内腔和流出内腔限定的流体通道;
使冷却介质沿着所述流体通道开始流动;以及
沿着所述流体通道循环所述介质至足以诱导所述患者全身降低体温的时间。
2.如段落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热量转移装置包括离散的热转移区域,并且所述热转移区域限制到所述食道。
3.如段落1所述的方法,还包括冷却所述介质到正常体温以下的温度。
4.如段落1所述的方法,还包括保持所述患者在降低体温的状态至少两个小时。
5.如段落1所述的方法,还包括监测所述患者的至少一个生理学参数。
6.如段落5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至少一个生理学参数是体温。
7.如段落6所述的方法,还包括保持所述体温在约34℃以下。
8.如段落7所述的方法,还包括保持所述体温在约32℃至约34℃之间。
9.一种食道热量转移装置,包括:
(a)多个腔体,构造成为热转移介质的流动提供流体通道;
(b)近端,包括输入端口和输出端口;
(c)远端,构造为插入患者的食道。
10.如段落9所述的热量转移装置,还包括中空管,其远端构造为延伸进入所述患者的胃中。
11.如段落9所述的热量转移装置,还包括抗菌涂层。
12.如段落9所述的热量转移装置,还包括可张开的充气囊。
13.一种治疗或防止缺血性条件引起损伤的方法,包括:
将热量转移装置插入患者的食道,其中所述热量转移装置包括由流入内腔和流出内腔限定的流体通道;
沿着所述流体通道开始流动冷却介质;以及
沿着所述流体通道循环所述介质至足以诱导所述患者全身降低体温的时间。
14.一种治疗或防止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方法,包括:
将热量转移装置插入患者的食道中,其中所述热量转移装置包括由流入内腔和流出内腔限定的流体通道;
沿着所述流体通道开始流动冷却介质;以及
沿着所述流体通道循环所述介质至足以诱导所述患者全身降低体温的时间。
15.一种治疗或防止神经损伤的方法,包括:
将热量转移装置插入患者的食道中,其中所述热量转移装置包括由流入内腔和流出内腔限定的流体通道;
沿着所述流体通道开始流动冷却介质;以及
沿着所述流体通道循环所述介质至足以诱导所述患者全身降低体温的时间。
16.如段落15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神经损伤与中风、创伤性脑损伤、脊髓损伤、视网膜下出血、院外心跳呼吸停止、肝脑病、围产期窒息、低氧-缺氧性脑病、婴儿病毒性脑病、近乎溺死、缺氧性脑损伤、缺氧性头损伤、外伤性心脏骤停、新生儿低氧缺血性脑病、肝脑病、细菌性脑膜炎、心力衰竭、术后心动过速或者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相关。
17.如段落16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中风是缺血性中风。
18.一种治疗或防止心脏损伤的方法,包括:
将热量转移装置插入患者的食道中,其中所述热量转移装置包括由流入内腔和流出内腔限定的流体通道;
沿着所述流体通道开始流动冷却介质;以及
沿着所述流体通道循环所述介质至足以诱导所述患者全身降低体温的时间。
19.一种治疗心肌梗塞的方法,包括:
诱导温和治疗性降低体温。
20.一种治疗中风的方法,包括:
诱导温和治疗性降低体温。
21.一种治疗创伤性脑损伤的方法,包括:
诱导温和治疗性降低体温。
22.一种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的方法,包括:
诱导温和治疗性降低体温。
23.如段落19-22其中之一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降低体温是全身降低体温。
24.如段落19-22其中之一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降低体温通过食道冷却诱导。
25.如段落19-22其中之一所述的方法,还包括保持所述患者在降低体温至少两个小时的状态下。
26.如段落25所述的方法,还包括保持所述患者在降低体温至少二十四小时的状态下。
27.如段落25所述的方法,还包括保持所述患者在降低体温至少七十二小时的状态下。
28.如段落19-22其中之一所述的方法,还包括监测所述患者的至少一个生理学参数。
29.如段落28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至少一个生理学参数是体温。
30.如段落29所述的方法,还包括保持所述体温在约34℃以下。
31.如段落30所述的方法,还包括保持所述体温在约32℃至约34℃之间。
32.如段落24所述的方法,还包括:
将热量转移装置插入患者的食道中,其中所述热量转移装置包括由流入内腔和流出内腔限定的流体通道;
沿着所述流体通道开始流动冷却介质;以及
沿着所述流体通道循环所述介质至足以诱导所述患者全身降低体温的时间。
33.一种治疗心脏骤停的方法,包括:
通过食道冷却诱导全身降低体温。
34.如段落33所述的方法,还包括:
将热量转移装置插入患者的食道中,其中所述热量转移装置包括由流入内腔和流出内腔限定的流体通道;
沿着所述流体通道开始流动冷却介质;以及
沿着所述流体通道循环所述介质至足以诱导所述患者全身降低体温的时间。
35.一种冷却或加温患者身体至少一部分的装置,包括:
热量转移装置,包括近端、远端和延伸其间的至少一个柔性管;
所述近端包括热转移介质输入端口和热转移介质输出端口;
所述远端构造为插入患者的开口中;
所述至少一个柔性管限定流入内腔和流出内腔;
所述内腔构造成为热转移介质的流动提供流体通道;
供应管,连接到所述输入端口;以及
返回管,连接到所述输出端口。
36.如段落35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热转移介质是冷却介质。
37.一种采用段落36的装置治疗或防止缺血条件引起的损伤的方法,包括:
通过鼻腔或口腔插入热量转移装置的远端;
将所述远端推入食道;
沿着所述流体通道开始流动冷却介质;以及
沿着所述流体通道循环所述介质至足以诱导所述患者全身降低体温的时间。
38.一种采用段落36的装置治疗或防止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方法,包括:
通过鼻腔或口腔插入热量转移装置的远端;
将所述远端推入食道;
沿着所述流体通道开始流动冷却介质;以及
沿着所述流体通道循环所述介质至足以诱导所述患者全身降低体温的时间。
39.一种采用段落36的装置治疗或防止神经损伤的方法,包括:
通过鼻腔或口腔插入热量转移装置的远端;
将所述远端推入食道;
沿着所述流体通道开始流动冷却介质;以及
沿着所述流体通道循环所述介质至足以诱导所述患者全身降低体温的时间。
40.一种采用段落36的装置治疗或防止心脏损伤的方法,包括:
通过鼻腔或口腔插入热量转移装置的远端;
将所述远端推入食道;
沿着所述流体通道开始流动冷却介质;以及
沿着所述流体通道循环所述介质至足以诱导所述患者全身降低体温的时间。
41.一种采用段落36的装置治疗或防止心肌梗塞的方法,包括:
通过鼻腔或口腔插入热量转移装置的远端;
将所述远端推入食道;
沿着所述流体通道开始流动冷却介质;以及
沿着所述流体通道循环所述介质至足以诱导所述患者全身降低体温的时间。
42.一种采用段落36的装置治疗中风的方法,包括:
通过鼻腔或口腔插入热量转移装置的远端;
将所述远端推入食道;
沿着所述流体通道开始流动冷却介质;以及
沿着所述流体通道循环所述介质至足以诱导所述患者全身降低体温的时间。
43.一种采用段落36的装置治疗创伤性脑损伤的方法,包括:
通过鼻腔或口腔插入热量转移装置的远端;
将所述远端推入食道;
沿着所述流体通道开始流动冷却介质;以及
沿着所述流体通道循环所述介质至足以诱导所述患者全身降低体温的时间。
44.一种采用段落36的装置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的方法,包括:
通过鼻腔或口腔插入热量转移装置的远端;
将所述远端推入食道;
沿着所述流体通道开始流动冷却介质;以及
沿着所述流体通道循环所述介质至足以诱导所述患者全身降低体温的时间。
45.如段落37-44任何一项所述的方法,还包括冷却所述介质到正常体温以下的温度。
46.如段落37-44任何一项所述的方法,还包括保持所述患者在降低体温至少两小时的状态。
47.如段落46所述的方法,还包括保持所述患者在降低体温至少二十四小时的状态。
48.如段落47所述的方法,还包括保持所述患者在降低体温至少七十二小时的状态。
49.如段落37-44任何一项所述的方法,还包括监测所述患者的至少一个生理学参数。
50.如段落49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至少一个生理学参数是体温。
51.如段落45所述的方法,还包括保持所述体温在约34℃以下。
52.如段落45所述的方法,还包括保持所述体温在约32℃至约34℃之间。
53.一种控制患者的中心体温的方法,包括:
将热量转移装置插入患者的食道,其中所述热量转移装置包括由流入内腔和流出内腔限定的流体通道;
沿着所述流体通道开始流动热转移介质;以及
沿着所述流体通道循环所述介质至足以控制所述患者中心体温的时间。
54.如段落53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热量转移装置包括离散的热转移区域,并且所述热转移区域被限制到所述食道。
55.如段落53所述的方法,还包括冷却所述介质到正常体温以下的温度。
56.如段落53所述的方法,还包括加温所述介质到正常体温以上的温度。
57.如段落53所述的方法,还包括保持所述患者在降低体温至少两小时的状态。
58.如段落53所述的方法,还包括保持所述患者在至少两小时的正常体温。
59.如段落53所述的方法,还包括监测所述患者的至少一个生理学参数。
60.如段落59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至少一个生理学参数是体温。
61.如段落53所述的方法,还包括保持所述体温在约34℃以下。
62.如段落53所述的方法,还包括保持所述体温在约32℃至约34℃之间。
63.如段落53所述的方法,还包括保持所述体温在约37℃。
64.一种手术温度管理的方法,包括:
将热量转移装置插入患者的食道,其中所述热量转移装置包括由流入内腔和流出内腔限定的流体通道;
沿着所述流体通道开始流动热转移介质;以及
沿着所述流体通道循环所述介质至足以管理所述患者的中心体温的时间。
65.如段落64所述的方法,还包括保持所述患者在降低体温至少两小时的状态。
66.如段落64所述的方法,还包括保持所述体温在约34℃以下。
67.如段落64所述的方法,还包括保持所述体温在约32℃至约34℃之间。
68.如段落64所述的方法,还包括保持所述患者在正常体温至少两小时的状态。
69.如段落64所述的方法,还包括保持所述体温在约37℃。
70.如段落64所述的方法,还包括监测所述患者的至少一个生理学参数。
71.如段落70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至少一个生理学参数是体温。
前面描述的技术以全面、清楚、简要和精确的术语进行了描述,以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对其实施。应当理解的是,前面描述了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并且其中可进行修改而不脱离如所附权利要求所述的本发明的精神或范围。
Claims (20)
1.一种食道热量转移装置,包括:
一个或多个腔体,构造为提供热转移介质流动的流体通道;
热转移区域,其具有大约1.0厘米至大约2.0厘米的直径;以及
一个或多个端口,其连接到所述一个或多个腔体的至少其中之一。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食道热量转移装置,其中所述一个或多个端口的至少其中之一是用于容纳热转移介质的输入端口。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食道热量转移装置,其中所述输入端口定位于靠近所述热转移区域。
4.一种食道热量转移装置,其包括:
远端,其配置成用于插入到患者的鼻孔或嘴中;
一个或多个腔体,构造为提供热转移介质流动的流体通道;
热转移区域,其具有大约1.0厘米至大约2.0厘米的直径;
输入端口,其连接到所述一个或多个腔体;以及
输出端口,其连接到所述一个或多个腔体。
5.如权利要求1至4其中之一所述的食道热量转移装置,还包括用于移除胃包含物的胃管。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食道热量转移装置,其中所述胃管基本上平行于所述一个或多个腔体的至少其中之一延伸。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食道热量转移装置,其中所述胃管与所述一个或多个腔体的至少其中之一同心设置。
8.一种食道热量转移装置,其包括:
流入腔,其连接到热转移介质输入端口;
热转移区域,其配置成当插入到患者时直接接触食道上皮细胞;
流出腔,其连接到热转移介质输出端口;
远端,其配置成用于插入到患者的鼻孔或嘴中;以及
其中所述装置配置成容纳分开的胃管或胃探针。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食道热量转移装置,其中所述热转移区域具有大约1.0厘米至大约2.0厘米的直径。
10.如权利要求1、4或9其中之一所述的食道热量转移装置,其中所述热转移区域具有大约1.2厘米的直径。
11.如权利要求1、4或9其中之一所述的食道热量转移装置,其中所述热转移区域具有大约1.3厘米的直径。
12.如权利要求1、4或9其中之一所述的食道热量转移装置,其中所述热转移区域具有大约1.4厘米的直径。
13.一种用于控制对象的中心体温的系统,包括:
如权利要求1、4或8任何其中之一所述的食道热量转移装置;
外部热交换器,其包含传热介质;以及
泵,用于流动所述传热介质通过食道热量转移装置中的流体通道。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系统,还包括传感器,其用于检测参数且产生表示该参数的信号,其中该信号传输到微型处理器以控制(i)传热介质在回路内的流动或者(ii)该传热介质的温度。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系统,其中所述传感器是温度传感器,用于产生表示该对象的中心体温的的信号。
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系统,其中所述微型处理器接收目标温度输入,并且以比例积分微分响应来响应来自所述温度传感器的所述信号,以控制所述对象接近所述目标温度的速率。
17.一种用于处理或防止缺血-再灌注损伤患者的系统,其包括:
如权利要求1、4或8任何其中之一所述的食道热量转移装置;
外部热交换器,其包含传热介质;以及
泵,用于流动所述传热介质通过食道热量转移装置中的流体通道。
18.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系统,还包括传感器,其用于检测参数且产生表示该参数的信号,其中该信号传输到微型处理器以控制(i)传热介质在回路内的流动或者(ii)该传热介质的温度。
19.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系统,其中所述传感器是温度传感器,用于产生表示该对象的中心体温的的信号。
20.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系统,其中所述微型处理器接收目标温度输入,并且以比例积分微分响应来响应来自所述温度传感器的所述信号,以控制所述对象接近所述目标温度的速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US15587609P | 2009-02-26 | 2009-02-26 | |
US61/155,876 | 2009-02-26 | ||
CN201080018426.XA CN102413867B (zh) | 2009-02-26 | 2010-02-26 | 控制患者体温的装置和方法 |
Related Parent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080018426.XA Division CN102413867B (zh) | 2009-02-26 | 2010-02-26 | 控制患者体温的装置和方法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4188752A true CN104188752A (zh) | 2014-12-10 |
CN104188752B CN104188752B (zh) | 2017-04-12 |
Family
ID=42631653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080018426.XA Active CN102413867B (zh) | 2009-02-26 | 2010-02-26 | 控制患者体温的装置和方法 |
CN201410374098.7A Active CN104188752B (zh) | 2009-02-26 | 2010-02-26 | 控制患者体温的装置和方法 |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080018426.XA Active CN102413867B (zh) | 2009-02-26 | 2010-02-26 | 控制患者体温的装置和方法 |
Country Status (14)
Country | Link |
---|---|
US (4) | US8231664B2 (zh) |
EP (2) | EP3092982B1 (zh) |
JP (4) | JP5763554B2 (zh) |
CN (2) | CN102413867B (zh) |
AU (3) | AU2010217849A1 (zh) |
BR (1) | BRPI1008797B8 (zh) |
CA (1) | CA2753495C (zh) |
DK (2) | DK2401023T3 (zh) |
ES (2) | ES2809560T3 (zh) |
HK (1) | HK1165736A1 (zh) |
MY (1) | MY183870A (zh) |
PL (2) | PL2401023T3 (zh) |
SI (2) | SI2401023T1 (zh) |
WO (1) | WO2010099396A2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4546279A (zh) * | 2015-01-05 | 2015-04-29 | 张茂 | 人体降温装置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8475509B2 (en) * | 2007-08-09 | 2013-07-02 | Zoll Circulation, Inc. | Devices and methods for using endovascular cooling to treat septic shock and other disorders |
US8529612B2 (en) | 2008-06-24 | 2013-09-10 | Mayo Foundation For Medical Education And Research | Gastroduodenal balloon tubes and methods for use in localized hypothermia |
GB2500131B (en) * | 2008-10-08 | 2013-10-23 | Bedrock Inv S Llc | Counterwarming apparatus configured to apply active counterwarming to a subject |
US8608696B1 (en) | 2009-02-24 | 2013-12-17 | North Carolina State University | Rapid fluid cooling devices and methods for cooling fluids |
US9301871B2 (en) | 2009-02-26 | 2016-04-05 | Advanced Cooling Therapy, Inc. | Devices and methods for controlling patient temperature |
US9622909B2 (en) | 2009-02-26 | 2017-04-18 | Advanced Cooling Therapy, Inc. | Devices and methods for controlling patient temperature |
JP5763554B2 (ja) * | 2009-02-26 | 2015-08-12 | アドバンスト・クーリング・セラピー,エルエルシー | 患者体温を制御するための装置および方法 |
US9326890B2 (en) | 2009-02-26 | 2016-05-03 | Advanced Cooling Therapy, Inc. | Devices and methods for controlling patient temperature |
US9192510B2 (en) | 2010-08-18 | 2015-11-24 | Mayo Foundation For Medical Education And Research | Localized hypothermia to treat weight disorders |
DE102011016508A1 (de) | 2011-04-08 | 2012-10-11 | Sorin Group Deutschland Gmbh | Temperiervorrichtung für den Einsatz in fluidbasierten Hyper-/Hypothermie-Systemen |
US9387038B2 (en) | 2011-04-08 | 2016-07-12 | Covidien Lp | Flexible microwave catheters for natural or artificial lumens |
AU2012286892B2 (en) | 2011-07-25 | 2016-04-21 | Neurosave, Inc. | Non-invasive systems, devices, and methods for selective brain cooling |
US20130331914A1 (en) | 2012-06-11 | 2013-12-12 | Martin Lee | Thermal therapy system and method of use |
EP2698176B1 (en) | 2012-08-13 | 2017-03-15 | Sorin Group Deutschland GmbH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disinfection of a temperature control device for human body temperature control during extracorporeal circulation |
EP2698177B1 (en) | 2012-08-13 | 2015-01-14 | Sorin Group Deutschland GmbH | Method for controlling a disinfection status of a temperature control device and temperature control device for human body temperature control during extracorporeal circulation |
WO2014039507A2 (en) * | 2012-09-05 | 2014-03-13 | Advanced Cooling Therapy, Llc | Devices,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controlling temperature in pediatric subjects |
US10736773B2 (en) | 2013-03-13 | 2020-08-11 | Advanced Cooling Therapy, Inc. | Devices,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managing patient temperature and correcting cardiac arrhythmia |
WO2014168952A2 (en) * | 2013-04-10 | 2014-10-16 | Zoll Circulation, Inc. | Detecting and responding to preshivering |
WO2014180870A1 (en) * | 2013-05-06 | 2014-11-13 | Vrije Universiteit Brussel | Effective structural health monitoring |
CN103330591B (zh) * | 2013-07-02 | 2015-10-07 | 黄亚 | 一种用于心房颤动射频消融食管保护的冷却球囊 |
CN103340713A (zh) * | 2013-07-25 | 2013-10-09 |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 | 经直肠亚低温治疗装置 |
CA2920624C (en) * | 2013-08-09 | 2020-04-14 | Advanced Cooling Therapy, Llc |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providing ventilation |
US10398590B2 (en) | 2013-10-25 | 2019-09-03 | Advanced Cooling Therapy, Inc. | Temperature management systems |
US10568760B2 (en) | 2014-03-10 | 2020-02-25 | Zoll Circulation, Inc. | Method to detect changes in a patient's endogenous temperature set-point during externally induced targeted temperature management |
KR101599800B1 (ko) * | 2014-03-21 | 2016-03-04 | 씨제이제일제당 주식회사 | L-아미노산의 생산능이 향상된 미생물 및 이를 이용하여 l-아미노산을 생산하는 방법 |
US10528840B2 (en) | 2015-06-24 | 2020-01-07 | Stryker Corporation | Method and system for surgical instrumentation setup and user preferences |
US11116659B2 (en) | 2015-07-27 | 2021-09-14 | University Of Maryland, Baltimore | Body temperature management devices and methods |
EP3435937A4 (en) * | 2016-03-28 | 2019-12-04 | Zoll Circulation, Inc. | METHOD AND SYSTEM FOR DETECTING CHANGES IN A SETTING POINT OF ENDOGENOUS TEMPERATURE OF A PATIENT DURING INDUCED INDICATED TARGETED TEMPERATURE MANAGEMENT EXTERNALLY |
US20200129328A1 (en) * | 2017-03-15 | 2020-04-30 | Bingren Hu | Body temperature management devices and methods |
EP3737344A4 (en) | 2018-01-08 | 2021-10-13 | Vivonics, Inc. | SYSTEM AND METHOD FOR COOLING A HUMAN BRAIN |
WO2019183464A1 (en) | 2018-03-22 | 2019-09-26 | Cryolife, Inc. | Central nervous system localized hypothermia apparatus and methods |
WO2020058802A1 (en) * | 2018-09-20 | 2020-03-26 | 3M Innovative Properties Company | Apparatus with sensor feedback |
CN113397806B (zh) * | 2021-05-25 | 2022-08-30 | 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 一种亚低温治疗用血管内热交换温度调节控制装置 |
US11980570B2 (en) | 2022-04-29 | 2024-05-14 | Arctx Medical, Inc. |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cooling and/or heating an organ |
Citation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6607517B1 (en) * | 2001-08-24 | 2003-08-19 | Radiant Medical, Inc. | Method of inotropic treatment of heart disease using hypothermia |
US20060122673A1 (en) * | 2002-09-12 | 2006-06-08 | Radiant Medical,Inc. | System and method for determining and controlling core body temperature |
US20070203552A1 (en) * | 2000-02-28 | 2007-08-30 | Radiant Medical, Inc. | Method and system for control of a patient's body temperature by way of a transluminally insertable heat exchange catheter |
Family Cites Families (5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H0511883Y2 (zh) * | 1987-02-28 | 1993-03-25 | ||
WO1991005528A1 (en) * | 1989-10-19 | 1991-05-02 | Granulab B.V. | Device for cooling or heating a person |
US5624392A (en) * | 1990-05-11 | 1997-04-29 | Saab; Mark A. | Heat transfer catheters and methods of making and using same |
US6623516B2 (en) * | 1992-08-13 | 2003-09-23 | Mark A. Saab | Method for changing the temperature of a selected body region |
US5626618A (en) * | 1993-09-24 | 1997-05-06 | The Ohio State University | Mechanical adjunct to 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 (CPR), and an electrical adjunct to defibrillation countershock, cardiac pacing, and cardiac monitoring |
US5716386A (en) * | 1994-06-27 | 1998-02-10 | The Ohio State University | Non-invasive aortic impingement and core and cerebral temperature manipulation |
US5770149A (en) * | 1995-10-31 | 1998-06-23 | Baxter International | Extracorporeal blood oxygenation system having integrated blood pump, heat exchanger and membrane oxygenator |
US6488673B1 (en) * | 1997-04-07 | 2002-12-03 | Broncus Technologies, Inc. | Method of increasing gas exchange of a lung |
WO1999000057A1 (en) * | 1997-06-27 | 1999-01-07 | Michigan Instruments, Inc. | Non-invasive aortic impingement |
AU8685998A (en) * | 1997-07-31 | 1999-02-22 | M. Andre Vasu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maintaining body temperature during surgery |
US6383210B1 (en) * | 2000-06-02 | 2002-05-07 | Innercool Therapies, Inc. | Method for determining the effective thermal mass of a body or organ using cooling catheter |
US6338727B1 (en) * | 1998-08-13 | 2002-01-15 | Alsius Corporation | Indwelling heat exchange catheter and method of using same |
US7287398B2 (en) * | 2001-09-25 | 2007-10-30 | Alsius Corporation | Heating/cooling system for indwelling heat exchange catheter |
US6610083B2 (en) * | 1998-08-24 | 2003-08-26 | Radiant Medical, Inc. | Multiple lumen heat exchange catheters |
US6673098B1 (en) * | 1998-08-24 | 2004-01-06 | Radiant Medical, Inc. | Disposable cassette for intravascular heat exchange catheter |
US6290717B1 (en) * | 1999-03-31 | 2001-09-18 | Alsius Corporation | Temperature probe and interconnect cable for hypothermia catheter temperature feedback |
JP4263372B2 (ja) * | 1999-05-25 | 2009-05-13 | バイアサーク・インコーポレイテッド | 温熱処置方法並びに装置 |
WO2001008593A2 (en) * | 1999-08-02 | 2001-02-08 | Becker Lance B | Method for inducing hypothermia |
US7422601B2 (en) * | 1999-08-02 | 2008-09-09 | University Of Chicago Office Of Technology Transfer | Method for inducing hypothermia |
US6962601B2 (en) * | 1999-08-02 | 2005-11-08 | University Of Chicago Office Of Technology Transfer | Method for inducing hypothermia |
US6264679B1 (en) * | 1999-08-20 | 2001-07-24 | Radiant Medical, Inc. | Heat exchange catheter with discrete heat exchange elements |
US6853864B2 (en) * | 2000-02-02 | 2005-02-08 | Catholic University Of America, The | Use of electromagnetic fields in cancer and other therapies |
AU3843401A (en) | 2000-02-28 | 2001-09-12 | Radiant Medical Inc | Disposable cassette for intravascular heat exchange catheter |
US6592612B1 (en) * | 2000-05-04 | 2003-07-15 | Cardeon Corporation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roviding heat exchange within a catheter body |
US6726708B2 (en) | 2000-06-14 | 2004-04-27 | Innercool Therapies, Inc. | Therapeutic heating and cooling via temperature management of a colon-inserted balloon |
DE10213905C2 (de) * | 2001-03-30 | 2003-04-17 | Microcuff Gmbh | Verfahren zur Steuerung eines Beatmungsgerätes und Anlage hierfür |
US6752786B2 (en) * | 2001-05-31 | 2004-06-22 | Radiant Medical, Inc. | Moving heat exchange catheter system |
ES2301659T3 (es) * | 2001-07-06 | 2008-07-01 | Topigen Pharmaceuticals Inc. | Metodos para aumentar la eficacia in vivo de oligonucleotidos e inhibir la inflamacion en mamiferos. |
WO2003015672A1 (en) * | 2001-08-15 | 2003-02-27 | Innercool Therapies, Inc.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atient temperature control employing administration of anti-shivering |
US7077825B1 (en) * | 2002-01-16 | 2006-07-18 | Radiant Medical, Inc. | Method for gastric cooling using balloon catheter |
US6702783B1 (en) * | 2002-02-05 | 2004-03-09 | Radiant Medical, Inc. | Endovascular heat-and gas-exchange catheter device and related methods |
AU2003241673A1 (en) * | 2002-06-17 | 2003-12-31 | Atsuo Mori | Catheter for topical cooling and topical cooling device using the same |
US20040082859A1 (en) * | 2002-07-01 | 2004-04-29 | Alan Schaer | Method and apparatus employing ultrasound energy to treat body sphincters |
WO2004064622A2 (en) * | 2003-01-15 | 2004-08-05 | Medcool Inc.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managing temperature in a patient |
US7758623B2 (en) * | 2003-03-17 | 2010-07-20 | The Board Of Trustees Of The Leland Stanford Junior University | Transesophageal heat exchange catheter for cooling of the heart |
US7022284B2 (en) * | 2003-05-09 | 2006-04-04 | Cardiovention, Inc. | Extracorporeal blood handling system with integrated heat exchanger |
US7854387B2 (en) * | 2004-08-24 | 2010-12-21 | C Change Surgical Llc | Open access sleeve for heated fluid units |
US8353942B2 (en) * | 2004-09-16 | 2013-01-15 | Thomas Lad Merrill | Cooling guide catheter and associated method of use |
US20060116564A1 (en) * | 2004-10-14 | 2006-06-01 | Mintchev Martin P | Esophageal diagnostic sensor |
EP2305188B1 (en) * | 2005-04-27 | 2015-06-03 | ZOLL Circulation, Inc. | Apparatus for providing enhanced heat transfer from a body |
US7824436B2 (en) * | 2005-05-13 | 2010-11-02 | Benechill, Inc. | Methods and devices for non-invasive cerebral and systemic cooling |
US8721699B2 (en) * | 2005-05-13 | 2014-05-13 | Benechill, Inc. | Methods and devices for non-invasive cerebral and systemic cooling |
US20070055328A1 (en) | 2005-09-02 | 2007-03-08 | Mayse Martin L | Device and method for esophageal cooling |
JP4658758B2 (ja) * | 2005-09-16 | 2011-03-23 | 国立大学法人 岡山大学 | 脳の冷却用具及びこれを備えた脳の冷却装置 |
JP2007167127A (ja) * | 2005-12-19 | 2007-07-05 | Atsuo Mori | 局所冷却カテーテル |
US20070169779A1 (en) * | 2006-01-24 | 2007-07-26 | Freeman Gary A | Reperfusion protection in resuscitation |
CN2889195Y (zh) * | 2006-07-10 | 2007-04-18 | 广州保瑞医疗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体外循环热灌注治疗仪 |
US20080161890A1 (en) * | 2007-01-03 | 2008-07-03 | Boston Scientific Scimed, Inc. | Methods, systems, and apparatuses for protecting esophageal tissue during ablation |
US8512387B2 (en) * | 2007-09-07 | 2013-08-20 | Robert S. Fishel | Esophageal cooling system for ablation procedures associated with cardiac arrhythmias |
CA2712218A1 (en) * | 2008-01-25 | 2009-07-30 | Neurosave, Inc. | Rapid cooling of body and/or brain by irrigating aerodigestive tract with cooling liquid |
TW200940119A (en) * | 2008-01-25 | 2009-10-01 | Smiths Medical Asd Inc | Gas vent valve assembly |
AU2010210385A1 (en) * | 2009-02-06 | 2011-08-18 | Velomedix, Inc.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inducing therapeutic hypothermia |
JP5763554B2 (ja) * | 2009-02-26 | 2015-08-12 | アドバンスト・クーリング・セラピー,エルエルシー | 患者体温を制御するための装置および方法 |
US9622909B2 (en) * | 2009-02-26 | 2017-04-18 | Advanced Cooling Therapy, Inc. | Devices and methods for controlling patient temperature |
US20120095537A1 (en) * | 2010-02-08 | 2012-04-19 | Hall Gregory W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Inducing Therapeutic Hypothermia |
US9180043B2 (en) * | 2010-11-15 | 2015-11-10 | Focal Cool, Llc | Apparatus for treatment of reperfusion injury |
-
2010
- 2010-02-26 JP JP2011552179A patent/JP5763554B2/ja active Active
- 2010-02-26 CN CN201080018426.XA patent/CN102413867B/zh active Active
- 2010-02-26 EP EP16165626.9A patent/EP3092982B1/en active Active
- 2010-02-26 AU AU2010217849A patent/AU2010217849A1/en not_active Abandoned
- 2010-02-26 ES ES16165626T patent/ES2809560T3/es active Active
- 2010-02-26 MY MYPI2011004001A patent/MY183870A/en unknown
- 2010-02-26 CA CA2753495A patent/CA2753495C/en active Active
- 2010-02-26 DK DK10746883.7T patent/DK2401023T3/en active
- 2010-02-26 DK DK16165626.9T patent/DK3092982T3/da active
- 2010-02-26 CN CN201410374098.7A patent/CN104188752B/zh active Active
- 2010-02-26 SI SI201031179A patent/SI2401023T1/sl unknown
- 2010-02-26 PL PL10746883.7T patent/PL2401023T3/pl unknown
- 2010-02-26 SI SI201032024T patent/SI3092982T1/sl unknown
- 2010-02-26 WO PCT/US2010/025523 patent/WO2010099396A2/en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 2010-02-26 US US12/713,644 patent/US8231664B2/en active Active
- 2010-02-26 BR BRPI1008797A patent/BRPI1008797B8/pt active IP Right Grant
- 2010-02-26 EP EP10746883.7A patent/EP2401023B1/en active Active
- 2010-02-26 PL PL16165626T patent/PL3092982T3/pl unknown
- 2010-02-26 ES ES10746883.7T patent/ES2575302T3/es active Active
-
2011
- 2011-02-07 US US13/021,805 patent/US8444684B2/en active Active
- 2011-02-07 US US13/021,820 patent/US8523929B2/en active Active
- 2011-02-07 US US13/021,828 patent/US8696725B2/en active Active
-
2012
- 2012-06-19 HK HK12106015.4A patent/HK1165736A1/zh unknown
-
2014
- 2014-11-06 JP JP2014225758A patent/JP6026488B2/ja active Active
-
2016
- 2016-10-12 JP JP2016200610A patent/JP6420805B2/ja active Active
-
2017
- 2017-01-09 AU AU2017200121A patent/AU2017200121B2/en active Active
-
2018
- 2018-10-12 JP JP2018193034A patent/JP6708718B2/ja active Active
-
2019
- 2019-02-07 AU AU2019200850A patent/AU2019200850B2/en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20070203552A1 (en) * | 2000-02-28 | 2007-08-30 | Radiant Medical, Inc. | Method and system for control of a patient's body temperature by way of a transluminally insertable heat exchange catheter |
US6607517B1 (en) * | 2001-08-24 | 2003-08-19 | Radiant Medical, Inc. | Method of inotropic treatment of heart disease using hypothermia |
US20060122673A1 (en) * | 2002-09-12 | 2006-06-08 | Radiant Medical,Inc. | System and method for determining and controlling core body temperature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4546279A (zh) * | 2015-01-05 | 2015-04-29 | 张茂 | 人体降温装置 |
Also Published As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2413867B (zh) | 控制患者体温的装置和方法 | |
US11633299B2 (en) | Methods for protecting esophageal tissue from thermal injury | |
US10568761B2 (en) | Methods for core body temperature management | |
US9326890B2 (en) | Devices and methods for controlling patient temperature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