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183969B - 保护罩 - Google Patents

保护罩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183969B
CN104183969B CN201410216278.2A CN201410216278A CN104183969B CN 104183969 B CN104183969 B CN 104183969B CN 201410216278 A CN201410216278 A CN 201410216278A CN 104183969 B CN104183969 B CN 10418396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rotective cover
housing component
opening
plug connector
connector element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216278.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183969A (zh
Inventor
安德烈·赛尔斯
鲁道夫·默茨
哈利·本特勒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hoenix Electric Manufacturing Co
Original Assignee
Phoenix Electric Manufacturing Co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Phoenix Electric Manufacturing Co filed Critical Phoenix Electric Manufacturing Co
Publication of CN10418396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18396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18396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18396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46Bases; Cases
    • H01R13/502Bases; Cases composed of different pieces
    • H01R13/506Bases; Cases composed of different pieces assembled by snap action of the part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58Means for relieving strain on wire connection, e.g. cord grip, for avoiding loosening of connections between wires and terminals within a coupling device terminating a cable
    • H01R13/5804Means for relieving strain on wire connection, e.g. cord grip, for avoiding loosening of connections between wires and terminals within a coupling device terminating a cable comprising a separate cable clamping part

Landscapes

  • Details Of Connecting Devices For Male And Female Coupling (AREA)
  • Connector Housings Or Holding Contact Memb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设置在多极的插接元件上的保护罩,该保护罩具有:第一壳体件;形成为盖部件的第二壳体件;用于使固定在插接元件上的电线穿过的第一开口,其中该第一开口在第一壳体件和第二壳体件上延伸;和用于使固定在插接元件上的电线穿过的第二开口,其中该第二开口在第一壳体件和第二壳体件上延伸;其中第一开口在保护罩已安装在多极的插接元件上的状态下直接邻接在插接元件上,其中第二开口和第一开口相间隔地形成,并且通过第一开口展开的平面和通过第二开口展开的平面形成40°至90°之间的夹角,优选形成50°至80°之间的夹角。

Description

保护罩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设置在多极的插接元件上的保护罩。
背景技术
保护罩通常用于遮盖某些区域或元件,保护罩设置在这些区域或元件上,从而例如能够保护它们以免受到赃物和灰尘的污染,也能够以免受潮。对此,保护罩能够具有不同的形状和构造。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保护罩,该保护罩适合装在多极的插接元件上,其中该保护罩能够有针对性地引导固定在插接元件上的多个电线。
对于开头详细所述类型的保护罩,根据本发明这样实现了该目的,即,该保护罩具有:第一壳体件;形成为盖部件的第二壳体件;用于使固定在插接元件上的电线穿过的第一开口,其中该第一开口在第一壳体件和第二壳体件上延伸;和用于使固定在插接元件上的电线穿过的第二开口,其中该第二开口在第一壳体件和第二壳体件上延伸;其中第一开口在保护罩已安装在多极的插接元件上的状态下直接邻接在插接元件上,其中第二开口和第一开口相间隔地形成,并且通过第一开口展开的平面和通过第二开口展开的平面形成40°至90°之间的夹角,优选形成50°至80°之间的夹角。
本发明的适宜的设计和有利的扩展方案在从属权利要求中给出。
根据本发明的保护罩基本由两个部分构成,其中该保护罩具有第一壳体件和第二壳体件。由于保护罩的两部分结构用户能够更简单地操作保护罩。在插接元件上安装保护罩的过程中,首先在插接元件上仅安装第一壳体件。在下一个步骤中,在插接元件上安装第二壳体件并且和将第二壳体件和第一壳体件相连接之前,将固定在插接元件上的电线引入正确位置中。保护罩具有两个相互间隔设置的开口,能够引导安装在插接元件上的电线穿过这些开口,其中,引导电线通过第一开口进入保护罩并且将电线又通过第二开口从保护罩中引出,对此,这些开口能够有针对性地并且有序地将电线从插接元件以及从保护罩中引出。对此通过两个开口的位置相互确定电线的引导方向。两个开口分别在两个壳体件上延伸,从而在壳体件还没有相互连接在一起的状态下能够从侧面将电线置入或推入一个已经安装在插接元件上的壳体件的开口中,因此不同于两个壳体件已经相互连接在一起的情况,在电线定位在保护罩中的时刻不需要以复杂的方式引导电线穿过完全包围的开口。两个开口相互交错地设置,其中两个开口这样相互交错地设置,即,通过第一开口展开的平面和通过第二开口展开的平面之间形成40°至90°的夹角,优选形成50°至80°的夹角。因此,两个开口不是直接重叠地设置,并因此也不是相互平行设置。通过开口的交错设置,即,由开口分别展开的平面相互之间以>0°的夹角设置,电线在保护罩内部受到偏转地引导,因此从插接元件开始电线弯曲地从保护罩中引出并因此能够从插接元件和保护罩的侧面引走。这特别是在安装空间小或者在空间上受到限制的情况下可以是有利的。通过在保护罩内部弯曲地引导电线并且使开口相互交错地设置从而能够有效地阻挡用户通过保护罩的开口看见插接元件的、使电线插入插接元件中的插槽,由此能够改善用户的光感。此外还能够由此借助保护罩的特殊结构特别有效地防止灰尘和污染物侵入并沉积在插接元件上,特别是沉积在插接元件的插槽上。此外,保护罩在其形状上这样地和多极的插接元件相匹配,即,能够为用户产生出另一个插接元件安置到多极的插接元件上的布置效果。保护罩的外部尺寸优选和插接元件的外部尺寸相一致,从而在已装配的状态下保护罩的壁能够和插接元件的壁大体上齐平地闭合。
为了更容易地将保护罩安装在插接元件上,能够在第一壳体件上和第二壳体件上分别形成两个相对设置的导向区域,借助这些导向区域能够通过推动将第一壳体件和第二壳体件彼此单独地安装在插接元件上。借助这些导向区域能够分别将这些壳体件彼此单独地横向推到插接元件上。通过将壳体件推到插接元件上的方法能够可靠并有针对性地将保护罩安装在插接元件上。此外,在导向区域上的推移能够使保护罩和插接元件形状配合地相连。优选这样限定壳体件推到插接元件上的距离,即,这些壳体件分别仅能够从外部推到插接元件上,直至这些壳体件以其垂直于导向区域的壁和插接元件齐平地闭合,因此,壳体件并不能够在插接元件的整个长度上移动。如果两个壳体件已经相互连接,那么由此能够避免保护罩在两个壳体件已经相互连接在一起的装配状态下会从插接元件上移开或被推开。这能够实现保护罩在插接元件上的可靠固定。只有在两个壳体件此前已经相互分离的情况下,才能将壳体件从插接元件上移开或推开,从而能够将壳体件朝向彼此相反的方向从插接元件上向外推开并移走。导向区域优选形成在第一开口的区域中,其中导向区域优选至少局部地限定第一开口。
能够这样地形成导向区域,即,使这些导向区域分别具有弯曲的导轨,这些导轨在已装配的状态下反咬在形成在插接元件上的固定部件上。导轨的弯曲部能够这样地形成,即,使导轨分别弯曲成U形或C形,从而导轨能够优选从下面反咬形成在插接元件上的、例如能够形成为钩形的固定部件并且导轨因此能够至少局部地包围固定部件。由此能够使保护罩的壳体件可靠且稳定地固定在插接元件上。
为了避免从保护罩中通过第二开口引出的电线在第二开口的棱边区域受到损坏,能够用材料凸起部为第二开口加边。该材料凸起部优选形成为开口的棱边区域中的圆形材料加厚部,因此开口的棱边区域具有半径。由此能够避免围绕开口的棱边区域具有尖锐的棱边。
为了使两个壳体件相互接合在一起优选使第一壳体件和第二壳体件通过插拔连接件相互能够松开地连接在一起。
插拔连接件可以具有多个销,优选具有圆柱体状的销,这些销在已装配的状态下能够分别咬入接收孔中。例如销形成在第一壳体件上并且接收孔形成在第二壳体件上,或者反过来。此外,还能够在第一壳体件和第二壳体件上都形成销和接收孔。在壳体件已插入或已装配的状态下,销能够分别卡在接收孔中,从而借助销和接收孔能够形成可靠的并且能够简单操作的插拔连接件。
为了能够将通过保护罩的电线捆成一束并从而能够使电线有序且以正确方向从保护罩中引出,能够使保护罩具有电线捆扎部件。
电线捆扎部件能够固定在第一壳体件和第二壳体件上,其中,能够引导电线捆扎部件穿过形成在第一壳体件上的通孔和形成在第二壳体件上的通孔。因此,电线捆扎部件能够形成第一壳体件和第二壳体件之间的另一个连接,其中,由于引导电线捆扎部件穿过两个壳体件,在捆扎电线时由电线捆扎部件所施加的力能够均匀地分布到两个壳体件上。
电线捆扎部件优选可以是线束扎带。当然电线捆扎部件也可以由其他部件、例如绳子、软管或卡圈形成。
为了给保护罩以及从保护罩引出的电线作标记,能够使保护罩具有用于容纳标记部件的接收区域。标记部件优选能够具有记录面,该记录面能够任意地进行标记。接收区域能够形成为保护罩的外表面上的槽的形状,其中,为了在保护罩上固定标记部件能够将例如能够形成为铭牌的标记部件推入到槽中。
为了能够扩大保护罩的应用范围以及特别是能够提高电线在保护罩内部引导以及从保护罩引出的灵活性,能够在第一壳体件的壁上和/或在第二壳体件的壁上形成一个或多个能够从壁分离出来的壁截面。能够分离出来的壁截面例如能够由穿孔包围,因此用户能够根据需要通过该穿孔自行将壁截面轻松地从保护罩的各个壁中分离出来。
附图说明
下面参考附图根据优选的实施方式详细阐述本发明。
其中:
图1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保护罩的第一壳体件的示意图,
图2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保护罩的第二壳体件的示意图,
图3示出了图1所示的第一壳体件和图2所示的第二壳体件处于经由电线捆扎部件相连的状态下的示意图,
图4示出了插接元件的示意图,根据本发明的保护罩能够安装在该插接元件上,
图5示出了图3所示的壳体件设置在图4所示的插接元件上的示意图,
图6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保护罩安装在图4所示的插接元件上的示意图,以及
图7示出了图6所示的、根据本发明的保护罩在插接元件上的布置设置在连接组块上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 第一壳体件
2 第二壳体件
3a、3b 第一开口
4a、4b 第二开口
5 销
6 接收孔
7 插接元件
8a、8b、9a、9b 导向区域
10a、10b、11a、11b 导轨
12a、12b 挡块
13 电线
14 平面
15 平面
16 固定部件
17a、17b 材料凸起部
18 电线捆扎部件
19 通孔
20 通孔
21 第一端部
22 孔
23 第二端部
24a、24b 接收区域
25 壁
26 壁截面
27 连接组块
α 夹角
具体实施方式
图1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保护罩的第一壳体件1。图2示出根据本发明的保护罩的第二壳体件2,其中,例如如图6所示,通过接合第一壳体件1和第二壳体件2形成保护罩。保护罩具有第一开口3a、3b和第二开口4a、4b,其中,第一开口3a、3b和第二开口4a、4b分别在两个壳体件1、2上延伸。通过这两个相互间隔设置的开口3a、3b、4a、4b能够引导多条电线13同时穿过保护罩。
为了使两个壳体件1、2能够再次松开地相互连接在一起,这两个壳体件具有插拔连接件,其中,该插拔连接件由多个圆柱体状的销5和多个接收孔6构成,其中,在第一壳体件1和第二壳体件2已装配的状态下销5咬合到接收孔6中并且卡在接收孔6中。对此,接收孔6的数量和销5的数量相一致,其中,接收孔6和销5分别分散地设置在壳体件1、2的纵向侧面的圆周上。在这里所示的实施例中,接收孔6形成在第一壳体件1上并且销5形成在第二壳体件2上。
两个开口3a、3b、4a、4b相互交错地设置,其中,两个开口3a、3b、4a、4b这样相互交错地设置,即,通过第一开口3a、3b展开的平面14和通过第二开口4a、4b展开的平面15在这里形成大约70°的夹角α。因此,两个开口3a、3b、4a、4b并不是刚好彼此直接重叠地设置,从而也不是相互平行地设置。通过两个开口3a、3b、4a、4b的交错设置使得在保护罩内部偏转地引导电线13,其中,由两个开口3a、3b、4a、4b分别展开的平面14、15彼此呈α>0°的夹角,如图5所示,从而使电线13从插接元件7开始弯曲地从保护罩伸出并因此能够从插接元件7和保护罩的侧面引走。
通过将壳体件1、2横向地推到插接元件7上使得两个壳体件1、2固定在如图4所示的多极插接元件7上。对此,壳体件1、2分别具有两个相对设置的导向区域8a、8b、9a、9b。两个导向区域8a、8b、9a、9b至少局部地限定保护罩的第一开口3a、3b。每个导向区域8a、8b、9a、9b分别具有一个弯曲的导轨10a、10b、11a、11b,其中,这里所示的导轨10a、10b、11a、11b弯曲成U形。在每个导轨10a、10b、11a、11b的端部区域上分别形成有一个挡块12a、12b,在插接元件7上安装的过程中,通过这些挡块限定了导轨10a、10b、11a、11b以及在壳体件1、2的推移距离,因此,在壳体件1、2达到最大推移距离时,壳体件1、2的外壁和插接元件7的外壁能够齐平地闭合。
壳体件1、2借助其导轨10a、10b、11a、11b推到固定部件16上,该固定部件形成在插接元件7上,其中,在图4中可以看出,固定部件16在这里形成为多个相互并排设置的钩部件的形式,这些钩部件分别具有“1”的形状。在推动壳体件1、2的过程中,例如在图5中可以看出,导轨10a、10b、11a、11b从下面反咬住固定部件16。
电线13从插接元件7开始通过第一开口3a、3b引入保护罩、在保护罩中受到偏转并通过第二开口4a、4b再次从保护罩中引出。通过第二开口4a、4b从保护罩中引出的电线13紧贴在邻接第二开口4a、4b的至少一个棱面上。为了防止紧贴在第二开口4a、4b的棱面上时损坏电线13、特别是电线13的绝缘体,第二开口4a、4b的棱面形成为加厚的、具有圆形横截面的材料凸起部17a、17b的形状,因此,第二开口4a、4b由圆形的、不具有棱边的材料凸起部17a、17b包围。
保护罩还具有电线捆扎部件18,该电线捆扎部件在这里形成为线束扎带的形式。电线捆扎部件18固定在第一壳体件1上和第二壳体件2上,其中,如图3和5所示,引导电线捆扎部件18穿过形成在第一壳体件1上的通孔19以及穿过形成在第二壳体件2上的通孔20。图6示出了电线捆扎部件18处于已装配并已拉紧的状态,以捆扎穿过第二开口4a、4b从保护罩中引出的电线13。电线捆扎部件18由能够弯曲的弹性材料形成并且具有长形形状,其中,在电线捆扎部件18的第一端部21上形成有孔22,位于电线捆扎部件18的、第一端部21对面的第二端部23能够穿过该孔,从而使电线捆扎部件18形成能够变化地调节直径的回环,电线能够容纳在该回环中并且能够捆成一束。
在安装保护罩的过程中,在相互连接两个壳体件1、2之前,引导电线捆扎部件18穿过两个壳体件1、2的通孔19、20。在图5中能够看出,将第一壳体件1推到插接元件7上之后,首先将从插接元件7中引出的电线13定位在第二开口4a的、形成在已经安装在插接元件7上的第一壳体件1上的部分中,其中,电线13同时一起置入电线捆扎部件18中。如果已经定位电线13,那么将起到盖部件作用的第二壳体件2推到插接元件7上,直至能够通过销5和接收孔6将第二壳体件2和第一壳体件1卡住。两个壳体件1、2相互卡住之后,通过引导电线捆扎部件18的第二端部23穿过电线捆扎部件18的第一端部21上的孔22并拉紧,从而拉紧电线捆扎部件18。
为了给保护罩作标记,在保护罩的外表面上形成槽状的接收区域24a、24b,能够将这里未示出的标记部件、例如铭牌插入并固定在该接收区域中。
另外,特别在图6中可以看出,在第二壳体件2的壁25上形成有能够分离出来的壁截面26,该壁截面例如能够通过形成在壁25中的穿孔从壁25中分离出来,从而通过分离出壁截面26能够在保护罩中形成另一个孔,电线13能够穿过该孔以及开口4a、4b从保护罩中引出,或者能够仅从该孔引出而不穿过开口4a、4b。
为了使用户更容易地操作保护罩,两个壳体件1、2分别在外表面上具有形成为槽纹的啮合面28a、28b,其中在啮合面28a、28b的区域中壳体件1、2的外表面向内弯曲拱入壳体件1、2的内腔中,因此啮合面28a、28b形成为啮合凹腔的形式。
图7示出了插接元件7和设置在其上的保护罩一起插在连接组块27上。保护罩由于其特殊结构具有另一个插在插接元件7上的插接元件的作用,因此,保护罩和插接元件7的外形以及连接组块27的外形相匹配。

Claims (10)

1.一种设置在多极的插接元件(7)上的保护罩,所述保护罩具有:
第一壳体件(1);
形成为盖部件的第二壳体件(2);
用于使固定在插接元件(7)上的电线(13)穿过的第一开口(3a、3b),其中所述第一开口(3a、3b)在第一壳体件(1)和第二壳体件(2)上延伸;以及
用于使固定在插接元件(7)上的电线(13)穿过的第二开口(4a、4b),其中所述第二开口(4a、4b)在第一壳体件(1)和第二壳体件(2)上延伸;
其中,第一开口(3a、3b)在保护罩已安装在多极的插接元件(7)上的状态下直接邻接在插接元件(7)上,第二开口(4a、4b)和第一开口(3a、3b)相间隔地形成,并且通过第一开口(3a、3b)展开的平面(14)和通过第二开口(4a、4b)展开的平面(15)形成40°至90°之间的夹角(α),
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罩具有电线捆扎部件(18),其中,所述电线捆扎部件(18)固定在第一壳体件(1)和第二壳体件(2)上,其中,引导电线捆扎部件(18)穿过形成在第一壳体件(1)上的通孔(19)和形成在第二壳体件(2)上的通孔(2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保护罩,其特征在于,在第一壳体件(1)上和第二壳体件(2)上分别形成两个相对设置的导向区域(8a、8b、9a、9b),借助所述导向区域能够通过推动将第一壳体件(1)和第二壳体件(2)彼此单独地安装在插接元件(7)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保护罩,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区域(8a、8b、9a、9b)分别具有弯曲的导轨(10a、10b、11a、11b),所述导轨在已装配的状态下反咬在形成在插接元件(7)上的固定部件(16)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保护罩,其特征在于,用材料凸起部(17a、17b)为第二开口(4a、4b)加边。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保护罩,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壳体件(1)和所述第二壳体件(2)通过插拔连接件相互能够松开地连接在一起。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保护罩,其特征在于,所述插拔连接件具有多个销(5),所述销在已装配的状态下分别咬入接收孔(6)中。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保护罩,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线捆扎部件(18)是线束扎带。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保护罩,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罩具有用于容纳标记部件的接收区域(24a、24b)。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保护罩,其特征在于,在第一壳体件(1)的壁上和/或在第二壳体件(2)的壁(25)上形成一个或多个能够从壁(25)分离出来的壁截面(26)。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保护罩,其特征在于,第一开口(3a、3b)在保护罩已安装在多极的插接元件(7)上的状态下直接邻接在插接元件(7)上,第二开口(4a、4b)和第一开口(3a、3b)相间隔地形成,并且通过第一开口(3a、3b)展开的平面(14)和通过第二开口(4a、4b)展开的平面(15)形成50°至80°之间的夹角(α)。
CN201410216278.2A 2013-05-23 2014-05-21 保护罩 Active CN104183969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DE102013008728.7 2013-05-23
DE201310008728 DE102013008728A1 (de) 2013-05-23 2013-05-23 Abdeckhaube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183969A CN104183969A (zh) 2014-12-03
CN104183969B true CN104183969B (zh) 2017-04-12

Family

ID=50774654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20261996.7U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4167586U (zh) 2013-05-23 2014-05-21 保护罩
CN201410216278.2A Active CN104183969B (zh) 2013-05-23 2014-05-21 保护罩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20261996.7U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4167586U (zh) 2013-05-23 2014-05-21 保护罩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EP (1) EP2806506B1 (zh)
CN (2) CN204167586U (zh)
DE (1) DE102013008728A1 (zh)
ES (1) ES2594881T3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02013008728A1 (de) * 2013-05-23 2014-11-27 Phoenix Contact Gmbh & Co. Kg Abdeckhaube
JP6324364B2 (ja) * 2015-12-11 2018-05-16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のワイヤカバー
DE102019112862A1 (de) * 2019-05-16 2020-11-19 Phoenix Contact Gmbh & Co. Kg Steckverbinder mit einem Kabelabgangselement

Family Cites Familie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828302A (en) * 1972-09-13 1974-08-06 Bunker Ramo Electrical connector and mounting means
DE7500677U (de) * 1975-01-11 1975-10-16 Blaupunkt Werke Gmbh Elektrischer Winkelstecker
US4549780A (en) * 1984-07-27 1985-10-29 Amp Incorporated Electrical connector with alternative cable exits
US4842547A (en) * 1988-05-19 1989-06-27 Amp Incorporated Staple cable strain relief
WO1997001875A1 (en) * 1995-06-26 1997-01-16 The Whitaker Corporation Electrical connector with electrical contact and strain relief
US6346005B1 (en) * 1998-01-19 2002-02-12 The Siemon Company Reduced cross-talk high frequency wiring connection system
DE10243256A1 (de) * 2002-09-17 2004-03-25 Daimlerchrysler Ag Baugruppe zur Ausbildung eines elektrischen Steckverbindungsteils
NL1021724C2 (nl) * 2002-10-23 2004-04-26 Framatome Connectors Int Kabelconnector samenstel en systeem.
JP4591228B2 (ja) * 2005-06-21 2010-12-01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
US8491328B2 (en) * 2011-10-21 2013-07-23 Tyco Electronics Corporation Electrical connector for terminating a cable
DE102013008728A1 (de) * 2013-05-23 2014-11-27 Phoenix Contact Gmbh & Co. Kg Abdeckhaub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S2594881T3 (es) 2016-12-23
EP2806506A1 (de) 2014-11-26
DE102013008728A1 (de) 2014-11-27
CN104183969A (zh) 2014-12-03
CN204167586U (zh) 2015-02-18
EP2806506B1 (de) 2016-07-0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183969B (zh) 保护罩
ES2437915T3 (es) Conducto de medios calentable eléctricamente y conector de conducto
US9412494B2 (en) Electrical-wire-protecting member
CN204835053U (zh) 连接器
CN104798261A (zh) 具有应力释放装置的rj45插头
US20150136477A1 (en) Electrical-wire-protecting member
JP2018156943A (ja) ケーブルハーネスプラグ
US9496641B2 (en) Electrical wire protective cover
CN107615595B (zh) 连接器
US20150079837A1 (en) Electric Connector with Wire Retainer Tube
EP2375524B1 (en) Cable splice enclosure
KR102440663B1 (ko) 차량용 와이어 하니스 프로텍터
CN104813549A (zh) 端子拔出夹具
US9531122B2 (en) Connector
EP3105825B1 (en) Cover for a connector housing and connector housing having such cover
CN107210556A (zh) 连接器
KR200439820Y1 (ko) 케이블 보호관
KR200416736Y1 (ko) 전선 보호용 콜게이트 튜브 조립체
RU2805051C2 (ru) Прикрепление тканевой оболочки к кабелю связи
KR101778125B1 (ko) 전선 결속부재
KR20130005871U (ko) 와이어 고정부를 구비한 프로텍터
CN109716607A (zh) 用于柔性金属导管的附接的基于销的非金属配装件
JP2013251115A (ja) 電線保護構造
JP6111919B2 (ja) プロテクタ及びプロテクタ付ワイヤーハーネス
KR200465856Y1 (ko) 커넥터의 와이어커버 결합구조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