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183956A - 插线板 - Google Patents

插线板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183956A
CN104183956A CN201410177388.2A CN201410177388A CN104183956A CN 104183956 A CN104183956 A CN 104183956A CN 201410177388 A CN201410177388 A CN 201410177388A CN 104183956 A CN104183956 A CN 10418395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lane
wiring board
insert
insert port
contac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177388.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183956B (zh
Inventor
矢岛孝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418395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18395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18395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18395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onnector Housings Or Holding Contact Members (AREA)
  • Coupling Device And Connection With Printed Circuit (AREA)

Abstract

本发明要解决的问题是抑制插线板本体的大型化并且实现安全性的提高。第1遮蔽体(8)及第2遮蔽体(9)设置为能够在将插入口堵塞的遮蔽位置、和将插入口开放的开放位置之间沿着斜面(200、201)移动,而且配置成使开放位置比遮蔽位置靠斜面(200、201)的边界线一侧。即,将两个斜面(200、201)对接的顶点部分的死区空间用作遮蔽体(8、9)的移动区域,因而与例如使遮蔽体(8、9)沿左右方向移动的情况相比,能够抑制插线板本体(1000)的大型化、实现安全性的提高。

Description

插线板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插线板,更具体地讲,涉及具有多个插头插入口的插线板。
背景技术
作为过去的插线板示例出日本专利申请公开号2007-103256(下面称为文献1)所记载的插线板。文献1所记载的现有示例具备具有上表面及与上表面连接的倾斜面的箱形的插线板本体,在上表面及倾斜面分别设有各3个插头插入口(插入口)。各插入口由用于将插头的一对插片插入的一对插片插孔构成。在插线板本体的内部收纳有插片承接部,该插片承接部承接被插入到各插入口的插片插孔中的插片。另外,从插线板本体引出电源线。该电源线在插线板本体的内部与各插片承接部连接。
另外,在插线板本体内收纳有合计4个开关(倒扳开关,tumblerswitch),其中3个开关的操作部露出于插线板本体的上表面,剩余1个开关的操作部露出于插线板本体的倾斜面。
操作部露出于插线板本体的上表面的3个开关对与同样设于插线板本体的上表面的3个插入口相对应的插片承接部、与电源线之间的电连接分别独立地进行接通/断开。另外,操作部露出于插线板本体的倾斜面的1个开关对于同样设于插线板本体的倾斜面的3个插入口相对应的插片承接部、与电源线之间的电连接一并进行接通/断开。
即,在文献1所记载的现有示例中,能够利用1个开关一并将插头被插入倾斜面的插入口中的多台(最多3台)设备的电源接通/断开。另外,能够利用3个开关分别独立地将插头被插入上表面的插入口中的多台(最多3台)设备的电源接通/断开。例如,如果将个人电脑的电源插头(插头)和打印机等周边设备的电源插头(插头)插入倾斜面的插入口中,则操作1个开关即可一并将个人电脑和周边设备的电源接通/断开。
可是,也提供了具有开闭自如地堵塞插入口的保护门的插线板。即,在插头未被插入插入口时,如果异物通过插入口进入插线板本体内,则有可能产生诸如不同极的插片承接部彼此通过异物而短路的情况,因而利用保护门将未插入插头的插入口堵塞以防止异物的进入。
但是,在将保护门收纳于插线板本体内的情况下,为了确保保护门的移动区域,而导致插线板本体比没有保护门时变得大型化。
发明内容
本发明正是鉴于上述问题而提出的,其目的在于,抑制插线板本体的大型化而且实现安全性的提高。
本发明的插线板具有插线板本体(1000)、多个承接触头(50、51、52)、电源线(70)、多个导电体(53、54、55)和多个遮蔽体(8、9)。在所述插线板本体(1000)设有多个插头插入口。所述多个承接触头(50、51、52)构成为被收纳在所述插线板本体(1000)内,承接应该被插入所述多个插头插入口中的多个插头(2000、3000)的多个雄触头。所述电源线(70)构成为被从所述插线板本体(1000)导出,并与外部的电源连接。所述多个导电体(53、54、55)设于所述插线板本体(1000)内,使所述电源线(70)的多条电线(L、N、E)与所述多个承接触头(50、51、52)电连接。所述多个遮蔽体(8、9)构成为被收纳在所述插线板本体(1000)内,且开闭自如地堵塞所述多个插头插入口。所述插线板本体(1000)形成为具有第1及第2斜面(200、201)的山形。所述多个插头插入口包括设于所述第1斜面(200)的第1插入口、和设于所述第2斜面(201)的第2插入口。所述多个遮蔽体(8、9)包括:第1遮蔽体(8),设置为能够在将所述第1插入口堵塞的第1遮蔽位置、和将所述第1插入口开放的第1开放位置之间沿着所述第1斜面(200)移动;和第2遮蔽体(9),设置为能够在将所述第2插入口堵塞的第2遮蔽位置、和将所述第2插入口开放的第2开放位置之间沿着所述第2斜面(201)移动。所述第1开放位置位于比所述第1遮蔽位置靠所述第1斜面(200)与所述第2斜面(201)的边界线一侧的位置,而且,所述第2开放位置位于比所述第2遮蔽位置靠所述第1斜面(200)与所述第2斜面(201)的边界线一侧的位置。
换言之,本发明的插线板具有:插线板本体(1000),设有多个插入口(插头插入口);多个插片承接部(承接触头)(50、51、52),被收纳在所述插线板本体(1000)内,承接被插入所述插入口中的插入用插头(插头)的插片(雄触头);电源线(70),被从所述插线板本体(1000)导出,并与外部的电源连接;导电体(53、54、55),在所述插线板本体(1000)内将所述电源线(70)和所述插片承接部(50、51、52)电连接;以及多个遮蔽体(8、9),被收纳在所述插线板本体(1000)内,且开闭自如地堵塞所述插入口。所述插线板本体(1000)形成为具有分别设有所述插入口的两个斜面(200、201)的山形。所述遮蔽体(8、9)设置为能够在将所述插入口堵塞的遮蔽位置和将所述插入口开放的开放位置之间沿着所述斜面(200、201)移动,而且所述开放位置配置在所述斜面(200、201)的顶点侧(边界线侧)。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插线板本体(1000)具有:顶板(20),具有所述第1及第2斜面(200、201);以及平坦的底板(10),与所述顶板(20)对置。所述第1斜面(200)以随着远离该第1斜面(200)与所述第2斜面(201)的边界线而接近所述底板(10)的方式倾斜。所述第2斜面(201)以随着远离该第2斜面(201)与所述第1斜面(200)的边界线而接近所述底板(10)的方式倾斜。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设于所述第1斜面(200)的所述第1插入口是具有2个触头插孔(250(250A)、250(250B))的2极用插入口,用于供所述多个插头中所包含的无接地极的第1插头(2000)的2个雄触头插入。设于所述第2斜面(201)的所述第2插入口是具有3个触头插孔(260(260A)、260(260B)、261)的3极用插入口,用于供所述多个插头中所包含的带接地极的第2插头(3000)的3个雄触头插入。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在所述第1斜面(200)设有多个所述第1插入口,而且与所述多个第1插入口分别对应地设有多个所述第1遮蔽体(8)。在所述第2斜面(201)设有多个所述第2插入口,而且域所述多个第2插入口分别对应地设有多个所述第2遮蔽体(9)。
本发明的插线板将两个斜面对接的顶点部分的死区空间用作遮蔽体的移动区域,因而与例如使遮蔽体沿与斜面交叉的方向移动的情况相比,具有能够抑制插线板本体的大型化而且实现安全性的提高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A~图1C表示插线板的实施方式,图1A是局部省略后的俯视图,图1B是沿图1A中的A-A线的截面向视图,图1C是插入了图1A的插头的状态下的A-A线截面向视图。
图2是插线板的分解立体图。
图3A~图3C分别是插线板的主视图、仰视图、右视图。
图4是插线板的立体图。
图5A~图5D分别是插线板的第1遮蔽体的主视图、俯视图、右视图、立体图。
图6A~图6D分别是插线板的第1插入口块的主视图、仰视图、后视图、右视图。
图7A~图7D分别是插线板的第2遮蔽体的主视图、俯视图、右视图、立体图。
图8A~图8D分别是插线板的第2插入口块的主视图、仰视图、后视图、右视图。
图9是插线板的电路结构图。
图10是插线板中所包含的触头组及导电体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的插线板的实施方式。
本实施方式的插线板如图2所示具有插线板本体1000、内主体3、内罩体4、触头块(承接触头(receptacle contact)、第1导电体、第2导电体、及接地导电体)5、开关6、线缆护套7、遮蔽体8、9等。
插线板本体1000由在第1方向D1的第1侧配置的罩体2、和在第1方向D1的第2侧配置的主体1构成。第1方向D1对应于插线板的高度方向,罩体2的配置侧即第1方向D1的第1侧,规定出插线板的正面侧。总之,在本实施方式中,第1方向D1的第1侧及第2侧分别对应于“正面侧”及“背面侧”。在图2的示例中,上侧及下侧分别对应于第1方向D1的第1侧及第2侧。
插线板本体1000的罩体2具有第1斜面200及第2斜面201。在本实施方式中,第1斜面200及第2斜面201设于与第1方向(高度方向)D1垂直的第2方向D2的一侧及另一侧。下面,将在第2方向D2中形成有第1斜面200的一侧称为第1侧,将形成有第2斜面201的一侧称为第2侧。在图2的示例中,左(左上)及右(右下)侧分别对应于第2方向D2的第1侧及第2侧。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第2方向D2对应于插线板的宽度方向。
另外,图2中的D3表示与第1方向(高度方向)D1及第2方向(宽度方向)D2垂直的第3方向。在本实施方式中,第3方向D3对应于插线板的长度方向。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2所示,在第3方向D3的一侧配置有被外插在电源线上的线缆护套7。下面,将在第3方向D3中配置有线缆护套7的一侧称为第1侧,将其相反侧称为第2侧。在图2的示例中,左下侧及右上侧分别对应于第3方向D3的第1侧及第2侧。
插线板本体1000是将主体1和罩体2以使彼此的开口相互对接的方式进行结合而构成的,而且是在一个方向(第3方向D3)上细长的箱状(参照图2~图4),其中主体1由第1方向D1的第1侧(正面侧,图2中的上侧)的面开口的箱状的合成树脂成形体构成,罩体2由第1方向D1的第2侧(背面侧,图2中的下侧)的面开口的箱状的合成树脂成形体构成。
如图2所示,主体1具有:平坦的底板10,沿第3方向D3较长;长方形状的第1侧壁11及第2侧壁12,分别从底板10的第2方向D2的两端(图2中的左侧的端缘及右侧的端缘)立起来;第3侧壁13及第4侧壁14,分别从底板10的第3方向D3的两端(图2中的左下侧的端缘及右上侧的端缘)立起来,并与第1侧壁11及第2侧壁12相连。
第3侧壁13及第4侧壁14分别形成为在第1方向D1的第1侧(在图2中是向上)变尖的五边形状。并且,在第3侧壁13设有半圆形的凹部130。被外插在电源线70上的线缆护套7的一部分(图2中的下侧部分)嵌合在该凹部130中。
在底板10的内表面(图2中的上侧的面)隔开间隔地立起设置多个凸起100。在这些凸起100分别贯通第1方向D1设有圆筒形的螺钉插通孔100A。即,从底板10的外表面侧(图2中的下侧)被插通到螺钉插通孔100A中的装配螺钉(未图示)、被旋入设于罩体2的螺纹孔(未图示)中,由此主体1和罩体2被牢靠地固定(旋合固定)。
如图1A~图3C所示,罩体2具有:顶板20,沿第3方向D3较长;长方形状的第1侧壁21及第2侧壁22,分别从顶板20的第2方向D2的两端(图2中的左侧的端缘及右侧的端缘)立起来;第3侧壁23及第4侧壁24,分别从顶板20的第3方向D3的两端(图2中的左下侧的端缘及右上侧的端缘)立起来,并与第1侧壁21及第2侧壁22相连。如图2所示,以使顶板20与主体1的底板10对置的方式将罩体2安装于主体1。
顶板20从第3方向D3观察形成为山形。即,顶板20具有以不同的角度相对于底板10而倾斜的第1斜面200和第2斜面201。第1斜面200以随着朝向第2方向D2的第1侧(图2中的左侧)而朝向第1方向D1的第2侧(图2中的下侧)的方式倾斜。第2斜面201以随着朝向第2方向D2的第2侧(图2中的右侧)而朝向第1方向D1的第2侧(图2中的下侧)的方式倾斜。换言之,第1斜面200以随着远离第1斜面200与第2斜面201的边界线而接近底板10的方式倾斜。第2斜面201以随着远离第2斜面201与第1斜面200的边界线而接近底板10的方式倾斜。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第1斜面200和第2斜面201形成的二面角为钝角。
在顶板20中,在第2方向D2的第1侧(图2中的左侧)的斜面(第1斜面200)和第2侧(图2中的右侧)的斜面(第2斜面201),分别设有多个(在图2所示的例子中为3个)窗孔202、203。下面,将设于第1斜面200的窗孔202称为第1窗孔202,将设于第2斜面201的窗孔203称为第2窗孔203。在本实施方式中,设于第1斜面200的窗孔(第1窗孔)202形成为长轴方向与插线板本体1000的长度方向(第3方向D3)一致的长圆形。另外,设于第2斜面201的窗孔(第2窗孔)203由正五边形的部分、和从正五边形的一个顶点突出的长方形的部分形成。
另外,在罩体2的顶板20的第3方向D3的第1侧的端部(图2中的左下侧的端部)设有凹部27。另外,在凹部27的底面(图2中的下侧的面)开口有矩形的窗孔28。另外,开关6配置在插线板本体1000的内部,并且使操作部60通过该窗孔28露出于插线板本体1000之外(外部)(参照图4)。
第3侧壁23及第4侧壁24分别形成为第1方向D1的第1侧及第2侧的缘部(图2中的上侧的缘部及下侧的缘部)都朝向第1方向D1的第1侧(在图2中是向上)变尖的形状。另外,在第3侧壁23设有半圆形的凹部230。线缆护套7的一部分(图2中的上侧部分)嵌合在该凹部230中(参照图2及图3B)。
插入口块25、26分别嵌合在顶板20的窗孔202、203中。下面,将嵌入第1窗孔202中的插入口块25称为第1插入口块25,将嵌入第2窗孔203中的插入口块26称为第2插入口块26。
在本实施方式中,嵌合在第1窗孔202中的第1插入口块25是与无接地极的插头(第1插头)2000对应的2极用插入口块,具有供第1插头2000的2个雄触头(公触头)插入的2个触头插孔(触头插孔)250(250A)、250(250B)。本实施方式的第1插入口块25如图2及图6A~图6D所示,由一面(图2中的下侧的面)开口的矩形箱状的合成树脂成形体构成,由一对触头插孔(插片插孔)250(250A)、250(250B)构成的插入口形成于底面(图2中的上侧的面)。各触头插孔250形成为将矩形的孔和半长圆形的孔相连得到的形状。塞插片(栓刃)(平插片)被插通到矩形的孔中,圆柱形状的插片(圆销)被插通到半长圆形的孔中。即,具有一对塞插片(平插片)的无接地极的2极形的插头和具有一对圆销的无接地极的2极形的插头被择一地插入本实施方式的第1插入口块25的插入口中。第1插入口块25的设有插入口的底面从内侧(图2的下侧)嵌合在罩体2的第1窗孔202中(参照图1A~图1C及图2)。下面,将设于第1插入口块25的插入口称为第1插入口。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嵌合在第2窗孔203中的第2插入口块26是与带接地极的插头(第2插头)3000对应的3极用插入口块,具有供第2插头3000的3个雄触头(公触头)插入的3个触头插孔(触头插孔)260(260A)、260(260B)、261。本实施方式的第2插入口块26如图2及图8A~图8D所示,由一面(图2中的下侧的面)开口的矩形箱状的合成树脂成形体构成,由一对电压极用的触头插孔(插片插孔)260(260A)、260(260B)和接地极用的触头插孔(插片插孔)261构成的插入口形成于底面(图2中的上侧的面)。这3个触头插孔260A、260B、261都形成为矩形,电压极用的触头插孔260A、260B配置在接地极用的触头插孔261的第3方向D3的两侧。另外,电压极用的触头插孔260A、260B以其沿着长度方向的中心轴在第2方向D2的第2侧(图2的上侧)相交的方式而倾斜设置。此外,接地极用的触头插孔261以其沿着长度方向的中心轴、在电压极用的触头插孔260A、260B的中心轴相交的点通过的方式而设置(参照图8A)。即,具有3个塞插片(平插片)的CPCS-CCC插头被插入本实施方式的第2插入口块26的插入口中。第2插入口块26的设有插入口的底面从内侧(图2的下侧)嵌合在罩体2的第2窗孔203中(参照图1A~图1C及图2)。下面,将设于第2插入口块26的插入口称为第2插入口。
即,在本实施方式中,第1斜面200具有第1插入口,第2斜面201具有第2插入口。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3A所示,第1插入口是具有供无接地极的第1插头2000的2个雄触头插入的2个触头插孔250A、250B的2极用插入口。另外,第2插入口是具有供带接地极的第2插头3000的3个雄触头插入的3个触头插孔260A、260B、261的3极用插入口。
具体地讲,如图2和图3A所示,在第1斜面200设有3个第1插入口,在第2斜面201设有3个第2插入口。各第1插入口以与3个第2插入口中的一个插入口沿着第2方向D2相邻的方式设置。即,3个第1插入口分别对应于1个第2插入口,成组的第1插入口和第2插入口以沿着第2方向D2相邻的方式配置。并且,第1插入口与第2插入口的组沿着第3方向D3排列设置。
如图2所示,触头块(插片承接部块5)包括多个承接触头(插片承接部)50(50A)、50(50B)、51(51A)、51(51B)、52、和多个导电体53、54、55。多个承接触头50A、50B、51A、51B、52构成为承接被插入多个插入口(第1插入口、第2插入口)中的多个插头的多个雄触头。
即,本实施方式的触头块5包括:与2个触头插孔250A、250B对应的一对承接触头(第1承接触头,第1插片承接部)50A、50B;与3个触头插孔260A、260B、261对应的一对电压极用的承接触头(第2承接触头,第2插片承接部)51A、51B及接地极用的承接触头(第3承接触头,第3插片承接部)52;以及将各承接触头50、51、52电连接的多个导电体53、54、55。
如图2及图9所示,本实施方式的触头块5具有由第1承接触头50A、50B和第2承接触头51A、51B和第3承接触头52构成的3个触头组(插片承接部组)15。3个触头组15沿着第3方向D3排列设置。
如图2及图10所示,本实施方式的第1承接触头50(50A)、50(50B)各自的一对触头弹簧(插片承接弹簧)500和触头弹簧(插片承接弹簧)501是通过将具有弹性的金属板进行加工而一体形成的。一对触头弹簧500形成为在第2方向D2上相互对置。触头弹簧501形成为与一对触头弹簧500的第3方向D3上的一个侧端对置。即,一个第1承接触头50(50A)由在第2方向D2上对置的一对触头弹簧500(500A)、和与触头弹簧500(500A)的第3方向D3上的一个侧端(图10中的右侧的侧端)对置的触头弹簧501(501A)构成。另一个第1承接触头50(50B)由在第2方向D2上对置的一对触头弹簧500(500B)、和与触头弹簧500(500B)的第3方向D3上的一个侧端(图10中的左侧的侧端)对置的触头弹簧501(501B)构成。一对触头弹簧500从第2方向D2的两侧夹持被插通到触头插孔250的半长圆形的孔中的圆销。并且,在触头弹簧501与一对触头弹簧500的第3方向D3上的侧端之间,夹持被插通到触头插孔250的矩形的孔中的塞插片(平插片)。另外,2个第1承接触头50A、50B形成为彼此成为镜像的关系。
第2承接触头51(51A)、51(51B)各自的在第3方向D3上相互对置的一对触头弹簧(插片承接弹簧)510,是通过将具有弹性的金属板进行加工而一体形成的。即,一个第2承接触头51(51A)由在第3方向D3上对置的一对触头弹簧510(510A)构成,另一个第2承接触头51(51B)由在第3方向D3上对置的一对触头弹簧510(510B)构成。一对触头弹簧510从第3方向D3的两侧,夹持被插通到触头插孔260中的塞插片(平插片)。
在各触头组15中,一个(第3方向D3的第1侧)的第2承接触头51A通过构成第2导电体54的连结板541,与一侧(第3方向D3的第1侧)的第1承接触头50A连结。并且,另一个(第3方向D3的第2侧)的第2承接触头51B通过第1导电体53与另一侧(第3方向D3的第1侧)的第1承接触头50B连结。
第3承接触头(接地承接触头)52的在第3方向D3上相互对置的一对触头弹簧(插片承接弹簧)520,是通过将具有弹性的金属板进行加工而一体形成的。即,第3承接触头52由在第3方向D3上对置的一对触头弹簧520构成。一对触头弹簧520从第3方向D3的两侧夹持被插通到触头插孔261中的塞插片(平插片)。另外,合计3个第3插片承接部52通过接地导电体55而连接。
如图2所示,第1导电体53由具有导电性的长条的板材构成,嵌合孔530贯通于其长度方向的一端(第3方向D3的第1侧的端部)。另外,开关6的第2端子62B(后述)嵌合在该嵌合孔530中。
第2导电体54由长条的导电板540、和分别被铆接固定在导电板540的长度方向的两端及中央的3片连结板541构成。另外,与开关6的第3端子62C(后述)进行嵌合的嵌合孔542,贯通在3片连结板541中第3方向D3的第1侧的(图2中的左下侧)的连结板541。
接地导电体55由具有导电性的长条的板材构成,间隔相等的距离分别与3个第3承接触头52连结。
内主体3及内罩体4是为了保持触头块5、并且确保各承接触头50~52之间的绝缘距离而设置的。如图2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与3个触头组15分别对应地,设有各3个的内主体3及内罩体4。
内主体3利用具有绝缘性的合成树脂材料形成为在第1方向D1的第1侧的面(正面侧的面,图2中的上侧的面)具有多个凹部30的长方体状。并且,在内主体3的多个凹部30内分别收纳承接触头50A、50B、51A、51B、52。并且,在内主体3的第3方向D3的两侧的侧壁形成有供多个导电体53~55嵌入的多个槽31。
在此,在主体1的底板10的内表面(图2中的上侧的面)以相等间隔突出设置3个肋101。另一方面,在内主体3的第1方向D1的第2侧的面(图2中的下侧的面)上设有与肋101进行嵌合的嵌合凹部(未图示),通过使肋101嵌合在嵌合凹部中,内主体3以被定位的状态载置于主体1的内底面(底板10的图2中的上侧的面)上。
内罩体4利用具有绝缘性的合成树脂材料形成为在第1方向D1的两侧开口的矩形的筒状。并且,内罩体4在内部设有多个壁40。并且,内罩体4从第1方向D1的第1侧(图2中的上侧)罩在内主体3上,以便在与对应的内主体3之间夹持触头块5(具体地讲是对应的触头组15)。此时,在被多个壁40隔开的多个空间中分别配置有被收纳于内主体3的多个凹部30中的承接触头50A、50B、51A、51B、52。另外,在内罩体4的第3方向D3的两侧的壁上形成有用于使多个导电体53~55退避的多个槽41。
如图2及图9所示,开关6具有:长方体形状的插线板本体61;操作部60,露出于插线板本体61的第1方向D1的第1侧的面(图2中的上侧的面);3个端子(第1端子62A、第2端子62B、第3端子62C),从插线板本体61的第1方向D1的第2侧的面(图2中的下侧的面)突出;以及被收纳在插线板本体61内的接点63和发光元件64。
该开关6是已有公知的照光式的倒扳开关(照光开关)。如图9所示,开关6的接点63连接在第1端子62A和第2端子62B之间。即,该开关6在接点63闭合时,第1端子62A和第2端子62B被电连接。另一方面,在接点63断开时,第1端子62A和第2端子62B被电断开。并且,发光元件64连接在第2端子62B和接点63的连接点、与第3端子62C之间。即,该开关6构成为接点63根据操作部60的操作而断开/闭合,而且在接点63闭合时发光元件(指示灯,氖气灯)64发光。另外,该开关6使发光元件64发出的光通过利用具有透光性的合成树脂材料形成的操作部60放射到外部,由此通知是接通状态,并且在暗处通知操作部60的位置。
在此,参照图9简单说明本实施方式的插线板的电路结构。
第1导电体53通过开关6与电源线70及电源插头71的一个电压极(第1电压极,第1电线)L连接。另外,第2导电体54与电源线70及电源插头71的另一个电压极(第2电压极,第2电线)N连接。此外,接地导电体54与电源线70及电源插头71的接地极E连接。另外,各触头组15中的一个第1承接触头50A及一个第2承接触头51A与第2导电体54连接。各触头组15中的另一个第1承接触头50B及另一个第2承接触头51B与第1导电体53连接。各触头组15中的第3承接触头52与接地导电体55连接。
即,电源线70的一个电压极L与开关6的第1端子(与接点63的一端连接的端子)62A连接,开关6的第2端子(与接点63的另一端连接的端子)62B通过第1导电体53与各触头组15中的另一个第1承接触头50B及另一个第2承接触头51B连接。电源线70的另一个电压极N通过第2导电体54与各触头组15中的一个第1承接触头50A及一个第2承接触头51A连接。电源线70的接地极E通过接地导电体55与各触头组15的第3承接触头52连接。并且,开关6的第3端子(通过发光元件64与接点63的另一端连接的端子)62C与第2导电体54连接。
即,在开关6断开(接点63开放)时,第1导电体53与电源线70的电压极(第1电线)L被切断,因而第1承接触头50B及第2承接触头51B不与电压极L导通。因此,对被插入第1及第2插入口中的插头都不给电。此时,发光元件64也不与电压极L导通,因而不发光。
另一方面,在开关6接通(接点63闭合)时,第1导电体53与电源线70的电压极(第1电线)L连接,因而第1承接触头50B及第2承接触头51B与第1电压极L导通,由此插入第1及第2插入口中的所有插头被给电。此时,发光元件64也与电压极L导通,因而发光。
即,本实施方式能够利用开关6一并对与合计6个插入口相对应的承接触头50、51、与电源线70的电压极L之间的电连接进行接通/断开。
另外,本实施方式具有:遮蔽体8,开闭自如地堵塞在第1斜面200设置的第1插入口;遮蔽体9,开闭自如地堵塞在第2斜面201设置的第2插入口。下面,将开闭自如地堵塞第1插入口的遮蔽体8称为第1遮蔽体8,将开闭自如地堵塞第2插入口的遮蔽体9称为第2遮蔽体。即,利用遮蔽体(第1遮蔽体)8开闭自如地堵塞第1插入口块25的第1插入口。并且,利用遮蔽体(第2遮蔽体)9开闭自如地堵塞第2插入口块26的第2插入口。
本实施方式的第1遮蔽体8是与2极用插入口对应的2极用遮蔽体。本实施方式的第1遮蔽体8是如图5A~图5D所示通过将主部80、和从主部80的两侧突出的一对板部81一体形成为合成树脂成形体而构成的。如图1B及图5D所示,主部80在一面(图5D中的上面)设有:收纳凹部800,收纳卷簧(第1卷簧)83;卡止突起801,将卷簧83的一端部(第1端)卡止。并且,在一对板部81的一面(图5D中的上面)分别形成有倾斜面82。
另一方面,在本实施方式的第1插入口块25的内底面形成有与卷簧83的另一端部(第2端)抵接的弹簧座251(参照图1B及图6C)。即,本实施方式的第1遮蔽体8构成为利用一对板部81遮挡各触头插孔250,而且在使将第1端卡止于卡止突起801的卷簧83的第2端与弹簧座251抵接的状态下、被安装于第1插入口块25的内底面(参照图1B)。
本实施方式的第2遮蔽体9是与3极用插入口对应的3极用遮蔽体。本实施方式的第2遮蔽体9是如图7A~图7D所示通过将平板状的主部90、和从主部90的两端部沿主部90的厚度方向突出的第1突部91及第2突部92一体形成为合成树脂成形体而构成的。主部90在第1突部91的两侧分别形成有斜边900,而且第2突部92的两侧形成为宽度较窄。如图1B及图7D所示,在主部90的一面(图7D中的上面),以从第1突部91朝向第2突部92延伸的方式设置收纳卷簧(第2卷簧)96的一端部(第1端)的收纳凹部93。并且,在第2突部92的一面(图7D中的上面)形成有从主部90朝向第2突部92的突出端倾斜的倾斜面94。另外,在主部90的中央部,在第2突部92与收纳凹部93之间形成有矩形的贯通孔95。
另一方面,在本实施方式的第2插入口块26的内底面设有:嵌合凹部262,第1突部91滑动自如地嵌合在该嵌合凹部262中;弹簧座263,与卷簧96的另一端部(第2端)抵接(参照图1B及图8C)。即,本实施方式的第2遮蔽体9以在收纳凹部93与弹簧座263之间压缩保持卷簧96的状态、被安装于第2插入口块26的内底面(参照图1B)。并且,第2遮蔽体9构成为利用主部90遮挡电压极用的一对触头插孔260A、260B,而且利用第2突部92遮挡接地极用的触头插孔261。
另外,如图1B、图1C及图2所示,第1遮蔽体8及第2遮蔽体9由设于内罩体4的支撑壁42、43从下方进行支撑。具体地讲,内罩体4具有:第1支撑壁42,具有与第1斜面200平行地倾斜的平坦状的边缘421;第2支撑壁43,具有与第2斜面201平行地倾斜的平坦状的边缘431(参照图2)。第1遮蔽体8以能够沿着第1斜面200移动的方式被支撑于第1支撑壁42的边缘421。第2遮蔽体9以能够沿着第2斜面201移动的方式被支撑于第2支撑壁43的边缘431。
在本实施方式中,第2遮蔽体9以其第2突部92的倾斜面94与第2插入口的触头插孔261对置的方式配置在插线板本体1000内。另外,倾斜面94以随着远离第1斜面200与第2斜面201的边界线而远离触头插孔261的方式倾斜(参照图1B)。因此,在雄触头被插入触头插孔261中时,雄触头一边滑动着一边接触倾斜面94,向第1斜面200与第2斜面201的边界线侧推压第2遮蔽体9。由此,第2遮蔽体9向第1斜面200与第2斜面201的边界线侧移动。
同样,第1遮蔽体8以其板部81的倾斜面82与第1插入口的触头插孔250对置的方式配置在插线板本体1000内。另外,倾斜面82以随着远离第1斜面200与第2斜面201的边界线而远离触头插孔250的方式倾斜。因此,在雄触头被插入触头插孔250中时,雄触头一边滑动着一边接触倾斜面82,向第1斜面200与第2斜面201的边界线侧推压第1遮蔽体8。由此,第1遮蔽体8向第1斜面200与第2斜面201的边界线侧移动。
总之,在插头2000未插入的情况下,第1遮蔽体8通过卷簧83被向外(在图1B中是向右下)施加弹力,因而按照图1B所示位于最外侧的位置(下面称为第1遮蔽位置)。在该第1遮蔽位置,第1遮蔽体8将第1插入口堵塞住。具体地讲,第1遮蔽体8的一对板部81遮挡第1插入口块25的一对触头插孔250。由此,能够阻止异物通过第1插入口进入。
在插头2000被插入第1插入口中时,第1遮蔽体8向第1斜面200与第2斜面201的边界线侧移动。具体地讲,在无接地极的插头2000的雄触头被插通到第1插入口块25的触头插孔250A、250B中时,插头2000的雄触头的前端滑动接触板部81的倾斜面82,第1遮蔽体8克服卷簧83的弹力而向斜面200、201的边界线侧(第1方向D1的第1侧)移动。并且,如果第1遮蔽体8移动并到达被板部81遮挡的触头插孔250A、250B开放的位置(下面称为第1开放位置),则插头2000的雄触头被插入触头插孔250A、250B中并与承接触头50A、50B连接(参照图1C)。另外,在插头2000被从第1插入口块25拔出时,第1遮蔽体8借助卷簧83的弹力回归到第1遮蔽位置。
同样,在插头3000未插入的情况下,第2遮蔽体9通过卷簧96被向外(在图1B中是向左下)施加弹力,因而按照图1B所示位于最外侧的位置(下面称为第2遮蔽位置)。在该第2遮蔽位置,第2遮蔽体9将第2插入口堵塞住。具体地讲,第2遮蔽体9的主部90遮挡电压极用的一对触头插孔260,而且第2突部92遮挡接地极用的触头插孔261。由此,能够阻止异物通过第2插入口进入。
在插头3000被插入第2插入口中时,第2遮蔽体9向第1斜面200与第2斜面201的边界线侧移动。具体地讲,在带接地极的插头3000的接地极用的雄触头3001被插通到第2插入口块26的接地极用的触头插孔261中时,插头3000的雄触头3001的前端滑动接触第2突部92的倾斜面94,第2遮蔽体9克服卷簧96的弹力而向斜面200、201的边界线侧(第1方向D1的第1侧)移动。并且,如果第2遮蔽体9移动并到达被主部90遮挡的触头插孔260A、260B以及被第2突部92遮挡的触头插孔261开放的位置(下面称为第2开放位置),则插头3000的雄触头被插入触头插孔260A、260B、261中并与承接触头51A、51B、52连接(参照图1C)。另外,在插头3000被从第2插入口块26拔出时,第2遮蔽体9借助卷簧96的弹力回归到第2遮蔽位置。
如上所述,在本实施方式中,第1遮蔽体8设置为能够在将第1插入口堵塞的第1遮蔽位置(参照图1B)、和将第1插入口开放的第1开放位置(参照图1C)之间沿着第1斜面200移动。第2遮蔽体9设置为能够在将第2插入口堵塞的第2遮蔽位置(参照图1B)、和将第2插入口开放的第2开放位置(参照图1C)之间沿着第2斜面201移动。并且,第1开放位置位于比第1遮蔽位置靠第1斜面200与第2斜面201的边界线侧的位置,第2开放位置位于比第2遮蔽位置靠第1斜面200与第2斜面201的边界线侧的位置。换言之,第1及第2开放位置,配置在斜面200、201的顶点侧(参照图1C)。因此,将两个斜面200、201对接的顶点部分的死区空间用作遮蔽体8、9的移动区域,因而与例如使遮蔽体8、9沿与左右方向移动的情况相比,能够在抑制插线板本体1000的大型化的同时实现安全性的提高。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第1斜面200的第1插入口是2极用插入口,第2斜面201的第2插入口是3极用插入口,但插入口的种类不限于这种组合。例如,也可以在第1斜面200及第2斜面201双方设置2极用插入口,也可以在第1斜面200或者第2斜面201中一方设置2极用插入口和3极用插入口。

Claims (5)

1.一种插线板,其特征在于,该插线板具有:
插线板本体,设有多个插头插入口;
多个承接触头,被收纳在所述插线板本体内,承接应该被插入所述多个插头插入口中的多个插头的多个雄触头;
电源线,被从所述插线板本体导出,并与外部的电源连接;
多个导电体,设于所述插线板本体内,使所述电源线的多条电线与所述多个承接触头电连接;以及
多个遮蔽体,被收纳在所述插线板本体内,且开闭自如地堵塞所述多个插头插入口,
所述插线板本体形成为具有第1及第2斜面的山形,
所述多个插头插入口包括:
第1插入口,设于所述第1斜面;以及
第2插入口,设于所述第2斜面,
所述多个遮蔽体包括:
第1遮蔽体,设置为能够在将所述第1插入口堵塞的第1遮蔽位置、和将所述第1插入口开放的第1开放位置之间沿着所述第1斜面移动;以及
第2遮蔽体,设置为能够在将所述第2插入口堵塞的第2遮蔽位置、和将所述第2插入口开放的第2开放位置之间沿着所述第2斜面移动,
所述第1开放位置位于比所述第1遮蔽位置靠所述第1斜面与所述第2斜面的边界线一侧的位置,
所述第2开放位置位于比所述第2遮蔽位置靠所述第1斜面与所述第2斜面的边界线一侧的位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插线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插线板本体具有:
顶板,具有所述第1及第2斜面;以及
平坦的底板,与所述顶板对置,
所述第1及第2斜面分别以随着远离所述第1斜面与所述第2斜面的边界线而接近所述底板的方式倾斜。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插线板,其特征在于,
设于所述第1斜面的所述第1插入口,由供所述多个插头中所包含的无接地极的第1插头的2个雄触头插入的2个触头插孔构成,
设于所述第2斜面的所述第2插入口,由供所述多个插头中所包含的带接地极的第2插头的3个雄触头插入的3个触头插孔构成。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插线板,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第1斜面设有多个所述第1插入口,而且与所述多个第1插入口分别对应地设有多个所述第1遮蔽体,
在所述第2斜面设有多个所述第2插入口,而且与所述多个第2插入口分别对应地设有多个所述第2遮蔽体。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插线板,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第1斜面设有多个所述第1插入口,而且与所述多个第1插入口分别对应地设有多个所述第1遮蔽体,
在所述第2斜面设有多个所述第2插入口,而且与所述多个第2插入口分别对应地设有多个所述第2遮蔽体。
CN201410177388.2A 2013-05-20 2014-04-29 插线板 Active CN104183956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3-106318 2013-05-20
JP2013106318A JP6011976B2 (ja) 2013-05-20 2013-05-20 テーブルタップ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183956A true CN104183956A (zh) 2014-12-03
CN104183956B CN104183956B (zh) 2016-09-07

Family

ID=5196482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177388.2A Active CN104183956B (zh) 2013-05-20 2014-04-29 插线板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6011976B2 (zh)
CN (1) CN104183956B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241994A (zh) * 2013-06-19 2014-12-24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插线板
WO2021047124A1 (zh) * 2019-09-11 2021-03-18 江苏通领科技有限公司 接线板组合上盖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3523600A (ja) * 1999-02-26 2003-08-05 エヌエヌビー エレクトロニック テクノロジー ピーティーイー リミテッド 改良された電気ソケット及びプラグ
JP2007103256A (ja) * 2005-10-06 2007-04-19 Matsushita Electric Works Ltd スイッチ付きテーブルタップ
CN201238097Y (zh) * 2008-07-25 2009-05-13 上海益而益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一种插座安全门装置及具有该安全门装置的插座
CN202259854U (zh) * 2011-09-23 2012-05-30 杭州鸿雁电器有限公司 一种五孔插座的保护门结构
CN202308468U (zh) * 2011-10-26 2012-07-04 南京普天鸿雁电器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16a的带保护门的插座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330193U (zh) * 1976-08-23 1978-03-15
JP2002313503A (ja) * 2001-04-16 2002-10-25 Itoki Crebio Corp コンセント及びこれを備えた学習机用棚装置
JP3099065U (ja) * 2003-07-04 2004-03-25 慧坦科技股▲分▼有限公司 弾力スライドカバー付コンセントケース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3523600A (ja) * 1999-02-26 2003-08-05 エヌエヌビー エレクトロニック テクノロジー ピーティーイー リミテッド 改良された電気ソケット及びプラグ
JP2007103256A (ja) * 2005-10-06 2007-04-19 Matsushita Electric Works Ltd スイッチ付きテーブルタップ
CN201238097Y (zh) * 2008-07-25 2009-05-13 上海益而益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一种插座安全门装置及具有该安全门装置的插座
CN202259854U (zh) * 2011-09-23 2012-05-30 杭州鸿雁电器有限公司 一种五孔插座的保护门结构
CN202308468U (zh) * 2011-10-26 2012-07-04 南京普天鸿雁电器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16a的带保护门的插座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241994A (zh) * 2013-06-19 2014-12-24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插线板
WO2021047124A1 (zh) * 2019-09-11 2021-03-18 江苏通领科技有限公司 接线板组合上盖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6011976B2 (ja) 2016-10-25
JP2014229396A (ja) 2014-12-08
CN104183956B (zh) 2016-09-0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751422B (zh) 断路装置
CN101958496B (zh) 插座、电路板组件以及具有插座和电路板组件的设备
CN105493352A (zh) 高电压手指保护
WO2009055242A3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assembly
CN104254949A (zh) 插塞连接器
CN104183956A (zh) 插线板
CN207801061U (zh) 电源插座的接地结构
CN202957207U (zh) 塑壳断路器的接线端子
CN111817239A (zh) 一种插接箱
CN104143714A (zh) 台用分接器
CN212968332U (zh) 一种电气设备线束
EP4148917A1 (en) Safety socket module, and power strip and mobile cable reel comprising safety socket module
CN105027366A (zh) 可重构插排装置和方法
GB2381669A (en) Folding plug
CN105048215A (zh) 自动短路功能的电连接器
CN202455001U (zh) 一种码头用高压接线箱
CN112490748A (zh) 一种防尘除水的安全地插
CN104241994A (zh) 插线板
CN218732268U (zh) 一种多媒体箱七孔电插板
KR101591187B1 (ko) 멀티탭 콘센트
RU2795452C1 (ru) Модуль безопасной розетки и удлинитель, включающий в себя модуль безопасной розетки, а также мобильный кабельный барабан
CN213071541U (zh) 一种四芯插座
KR200252581Y1 (ko) 안전 콘센트와 플러그
CN203589252U (zh) 用于带式电缆的电连接器
EP1571740A1 (en) Electrical socket outlet devic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60204

Address after: Osaka Japan

Applicant after: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Co.,Ltd.

Address before: Osaka Japan

Applicant before: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Ltd.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