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182569A - 产品装配误差累积过程的三维可视化模拟方法 - Google Patents
产品装配误差累积过程的三维可视化模拟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4182569A CN104182569A CN201410375044.2A CN201410375044A CN104182569A CN 104182569 A CN104182569 A CN 104182569A CN 201410375044 A CN201410375044 A CN 201410375044A CN 104182569 A CN104182569 A CN 104182569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matching relationship
- error
- matching
- error accumulation
- path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Landscapes
- Management, Administration, Business Operations System, And Electronic Commerce (AREA)
Abstract
一种产品误差累积的三维可视化模拟方法,该方法实现的主要步骤有:(1)构建误差传递路径;(2)为误差传递路径中的元件配合关系赋予权值;(3)搜索在误差累积模拟过程中需要进行等效变换的配合关系;(4)对产品中的相关配合关系实施等效变换;(5)从初始误差开始,求解误差累积路径中各元件的位姿矩阵;(6)测量产品模型并输出误差累积结果;(7)循环执行步骤(5)与步骤(6),对步骤(6)输出的结果进行统计。应用本发明对产品误差累积进行三维可视化模拟,避免了产品公差设计中繁琐的计算过程,同时使误差模拟的结果得以在三维环境下直观地呈现,从而降低了产品装配误差分析的工作难度,提高了复杂产品精度设计的工作效率。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一种针对产品装配误差累积过程的三维可视化模拟方法,主要用于在三维环境下实时地、直观地模拟产品的制造误差累积过程,为复杂产品的精度设计提供简洁的尺寸分析技术手段,属于产品精度设计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参数化、变量化设计理论技术的发展日趋成熟,计算机软硬件的计算速度大幅提升,大大推动了复杂产品精度设计技术的进步。目前,在产品三维模型中模拟产品误差的累积过程成为产品精度设计领域中一个新的研究方向。通过对加工误差的三维建模,可以直观地体现零件偏差对装配精度的影响。国内外学者针对误差累积对产品装配精度的影响已开展了相关研究,近年来该领域的研究方向主要有:(1)制造偏差的建模及其累积过程的求解;(2)产品拓扑结构发生变化后配合关系变动的求解。然而,这些工作大多是在数学层面上进行理论研究,虽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由于其理论并未涉及产品三维模型中误差的建模和累积求解,因此依然存在计算复杂、模拟结果不直观等问题。
因此,研究和开发产品装配误差累积过程的三维可视化方法,简化产品公差分析方法及提高误差评估的智能化水平已成为产品精度设计中急需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发明在对元件配合约束的微小变动原理及求解方法研究的理论基础上,针对零件加工误差对配合约束的影响,提出了一种在三维模型上开展误差累积模拟的原理及算法,该方法可以实现复杂产品装配误差的分析,为“舵机产品公差分析系统”提供产品公差的直观分析工具,从而减小公差分析的工作量,提高产品的精度设计水平。
本发明是一种产品装配误差累积过程的三维可视化模拟方法,其实现的主要步骤有:(1)构建误差传递路径;(2)为误差传递路径中的元件配合关系赋予权值;(3)搜索在误差累积模拟过程中需要进行等效变换的配合关系;(4)对产品中的相关配合关系实施等效变换;(5)从初始误差开始,求解误差累积路径中各元件的位姿矩阵;(6)测量产品模型并输出误差累积结果;(7)循环执行步骤(5)与步骤(6),对步骤(6)输出的结果进行统计。对上述各步骤的描述如下:
步骤1:构建误差传递路径。误差传递路径是依据产品中的装配关系图进行求解的。其具体实施过程如下:
第一步:建立装配关系有向图。对于一个产品而言,装配关系有向图中的顶点集表示存在配合关系的全体几何元素集,装配关系有向图中的弧表示产品中的配合关系,一条弧由配合关系中的基准几何元素指向配合几何元素。
第二步:指定需要计算累积过程的初始误差;
第三步:指定误差累积模拟后,需要进行测量的目标尺寸。
第四步:从初始误差所在几何元素上的配合关系开始,在配合关系有向图的基础上构建误差累积路径,若配合关系有向图中存在两配合元素间的配合关系为间隙配合的情况,则误差累积路径中断,并重新开始累积。
步骤2:为误差传递路径中的元件配合关系赋予权值。对误差传递路径中的元件,获取作用于此元件上的所有配合关系,并计算配合关系的权值,配合关系的权值根据如下规则确定:
规则1:若该元件作为配合关系中的配合基准件,则该配合关系对该元件的权值为零;
规则2:若该元件作为配合关系中的配合元件,则配合关系的权值等于该配合关系所约束的元件自由度的个数。
步骤3:搜索在误差累积模拟过程中需要进行等效变换的配合关系(以下也称为相关配合关系),求解流程通过以下步骤实现:
第一步:获得误差累积路径中的第一个配合关系中的主动件与从动件
第二步:搜索主动件与从动件之间的所有配合关系,对于其中的任一个配合关系m,执行第三步;
第三步:若配合关系m不存在配合尺寸,则此配合关系为相关配合关系;
第四步:搜索从动件上的全部配合关系,对于其中的任意一个配合关系m,执行第五步;
第五步:若从动件作为配合关系m的主动件,则获取配合关系m的从动件
第六步:搜索元件与之间的所有配合关系,对其中的任一个配合关系,执行第三步,直至装配关系图搜索完毕。
步骤4:对产品中的相关配合关系实施等效变换。该步骤的实施流程为:
对上述的每一个配合关系进行如下操作:
第一步:判断配合关系的类型。将配合关系分为固定约束、相合约束以及偏移约束三类,各类型确定规则为:
<1>若配合关系限制了元件的所有自由度,从而使元件在装配体中的方位唯一确定,则该配合关系属于固定约束类型;
<2>若配合关系通过限制配合元素间的相对几何方位来约束配合元件的运动自由度,则该配合关系属于相合约束类型。
<3>若配合关系通过配合尺寸来约束元件的运动自由度,则该配合关系属于偏移约束类型。
第二步:对配合关系实施等效变换。对上述各类型的配合关系,实施过程如下:
<1>固定约束类型的等效变换,具体实施过程为:
①获得元件的零件坐标系在世界坐标系中的原点坐标及三个坐标轴的方向;
②获得装配体中的世界坐标系的原点坐标与三个坐标轴的方向;
③求解零件坐标系与世界坐标系的三坐标轴间的夹角;
④求零件坐标系的原点与世界坐标系的原点在三坐标轴方向上的偏移距离;
⑤根据③所得的角度值,分别为元件添加角度偏移约束;
⑥根据④所得的距离值,分别为元件添加距离偏移约束。
<2>相合约束的等效变换,具体实施过程为:
①获取相合约束的主动配合元素及从动配合元素;
②为主动配合元素及从动配合元素添加装配尺寸为零的角度偏移约束;
③为主动配合元素及从动配合元素添加装配尺寸为零的距离偏移约束。
<3>若配合关系属于偏移约束类型,则配合关系保持不变。
步骤5:从初始误差开始,求解误差累积路径中各元件的位姿矩阵。该步骤的实施流程为:
<1>获得误差累积路径中的第一个配合关系,将其作为当前配合关系;
<2>获得当前配合关系的从动件;
<3>判断当前配合关系在从动件的所有配合关系中是否权值最大,若是,则执行<4>,否则结束步骤5;
<4>根据初始误差值与从动配合元素,计算配合关系中配合尺寸的变动范围;
<5>删除从动件上除权值最大的配合关系外的其他配合关系,并将这些配合关系暂时保存;
<6>对权值最大的配合关系,在其配合尺寸的变动范围内,微量调整配合关系中的配合尺寸值;
<7>计算从动件的位姿矩阵;
<8>根据从动件的位姿矩阵计算此元件上相关配合关系的配合尺寸值;
<9>调整相关配合关系的尺寸值,并为从动件重新施加相关配合关系;
<10>更新模型;
<11>获取误差累积路径中的下一个配合关系,将其作为当前配合关系,重复执行<2>,直至误差累积路径中的配合关系全部执行完毕。
步骤6:测量产品模型并输出误差累积结果。若两几何元素间能够计算欧氏空间中的距离,则测量其欧氏空间距离;否则,计算两几何元素间的微分距离。
步骤7:循环执行步骤5与步骤6,对步骤6输出的结果进行统计。
应用本发明对产品误差累积进行三维可视化模拟,避免了产品公差设计中繁琐的计算过程,同时使误差模拟的结果得以在三维环境下直观地呈现,从而降低了产品装配误差分析的工作难度,提高了复杂产品精度设计的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工作流程图。
图2为某产品中的配合关系示意图。
图3为图1所示产品的装配关系有向图。
图4为图1所示产品的误差累积过程示意图。
图5所示为模拟误差累积过程时,需要进行等效变换的配合关系。
图6为单次模拟误差累积过程时,产品模型的变动示意图。
图7所示为对误差累积过程进行统计的结果。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例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的说明,本实例是在以发明技术方案为前提的条件下进行实施,给出了详细的实施方式和具体的实现过程,但是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不限于下述实例。
本发明是建立在CAD/CAM系统平台上,为在“舵机产品公差分析系统”中实现对装配误差累积过程提供直观分析的一种模拟方法。
如图1所示,一种产品误差累积的三维可视化模拟方法,包括的主要步骤有:(1)构建误差传递路径;(2)为误差传递路径中的元件配合关系赋予权值;(3)搜索在误差累积模拟过程中需要进行等效变换的配合关系;(4)对产品中的相关配合关系实施等效变换;(5)从初始误差开始,求解误差累积路径中各元件的位姿矩阵;(6)测量产品模型并输出误差累积结果;(7)循环执行步骤(5)与步骤(6),对步骤(6)输出的结果进行统计。
步骤1为构建误差传递路径。在图1所示的装配件中共包含5个零件C1、C2、…、C5,装配体中的配合关系表1所示。该装配体中不同零件的配合平面(也可称之为配合元素)为g11、g12、…、g53;m1~m8为各零件之间的配合关系;零件C1采用固定约束,其与约束件之间的配合关系为m0。
表1列举出了装配体中的配合关系m0~m8各自所包含的配合元素及约束类型,其中m0为固定约束,m8为对齐约束,其余为贴合约束。
表1
编号 | 元素1 | 元素2 | 约束类型 | 配合尺寸 |
m0 | C1 | — | 固定约束 | — |
m1 | g11 | g21 | 贴合约束 | — |
m2 | g12 | g22 | 贴合约束 | — |
m3 | g23 | g31 | 贴合约束 | — |
m4 | g12 | g32 | 贴合约束 | — |
m5 | g33 | g41 | 贴合约束 | — |
m6 | g12 | g42 | 贴合约束 | — |
m7 | g43 | g51 | 贴合约束 | — |
m8 | g13 | g52 | 对齐约束 | — |
第一步:构建装配关系有向图,如图2所示。在该装配体中配合关系m1的基准几何元素为g11,与g11相配合的几何元素为g21;配合关系m2的基准几何元素为g12,与g12相配合的几何元素为g22;配合关系m3的基准几何元素为g23,与g23相配合的几何元素为g31;配合关系m4的基准几何元素为g12,与g12相配合的几何元素为g32;配合关系m5的基准几何元素为g33,与g33相配合的几何元素为g41;配合关系m6的基准几何元素为g12,与g12相配合的几何元素为g42;配合关系m7的基准几何元素为g43,与g43相配合的几何元素为g51;配合关系m8的基准几何元素为g13,与g13相配合的几何元素为g52。
第二步:指定需要计算累积过程的初始误差,元件C1中的平面g11存在公差值为0.1mm的平面度公差,将此公差作为初始误差。
第三步:指定需要进行测量的目标尺寸,需要测量的尺寸为元件C1的底面与元件C5的顶面之间的平行度误差。
第四步:搜索装配关系有向图,并建立误差传递路径。如图3所示,图中实线箭头代表不同零件间误差配合传递,虚线箭头代表同一零件中误差刚性传递。几何元素g11在配合关系m1作用下将误差传递给配合几何元素g21;几何元素g23在配合关系m3作用下将误差传递给配合几何元素g31;几何元素g33在配合关系m5作用下将误差传递给配合几何元素g41;几何元素g43在配合关系m7作用下将误差传递给配合几何元素g51,不同零件间两配合几何元素间的误差传递方式属于误差配合传递。由于该装配体中不存在间隙配合的情况,故g11~g51的误差累积路径并没有中断,因此元件C1的底面与元件C5的顶面之间的平行度误差的传递路径为:
其中,m1、m3、m5、m7分别为相邻两几何元素的配合关系,单箭头表示几何元素与配合关系的作用关系,双箭头表示同一零件中两个几何元素的连接关系。
步骤2:为误差传递路径中的元件配合关系赋予权值。各配合关系的权值如表2所示。由于元件C1、C2、C3、C4分别作为配合关系m1、m3、m5、m7中的主动件(基准件),故所对应配合关系对其的权值均为0;元件C2、C3、C4、C5则分别作为配合关系m1、m3、m5、m7中的从动件,故配合关系m1、m3、m5、m7对从动件C2、C3、C4、C5的权值应分别等于C2、C3、C4、C5自由度的个数,统计得从动件C2、C3、C4、C5的自由度个数均为3,所以配合关系m1对从动件C2的权值为3,配合关系m3对从动件C3的权值也为3,配合关系m5对从动件C4的权值为3,配合关系m7对从动件C5的权值也为3。最终结果如表2所示。
表2
步骤3:搜索在误差累积模拟过程中需要进行等效变换的配合关系(以下也称为相关配合关系),在本装配体中,配合关系m2、m4、m6、m8不存在配合尺寸,故这四个配合关系为相关配合关系,最终确定需要进行等效变换配合关系为m2、m4、m6以及m8,m1为需要微变的配合关系,如图4所示,图中,虚线箭头代表等效转换的配合关系,双点划线箭头代表微变的配合关系,实线箭头代表不发生变化的配合关系。
步骤4:对产品中的相关配合关系实施等效变换。由于配合关系m2、m4、m6的约束类型为相合约束中的贴合约束,配合关系m8为相合约束中的对齐约束,所以分别为各配合关系中的配合元素添加装配尺寸为零的角度偏移约束和距离偏移约束。经计算,配合关系m2、m4、m6中两配合元素间的等效配合角度均为π,等效配合距离为0;m8的等效配合角度为0,等效配合距离为0。通过配合关系间的等效变换,有效地解决了当元件装配位姿矩阵发生微小变动时的配合关系的求解问题。等效变换结果如表3所示。
表3
步骤5:从初始误差开始,求解误差累积路径中各元件的位姿矩阵。误差累积路径中各元件的位姿矩阵的求解过程如下:
第一步:将m1作为当前配合关系,C2是当前配合关系的从动件。由于m1对C2的权值为3,是最大值,根据初始误差值0.1mm与C2,计算m1中配合尺寸的变动范围,删除C2上除m1外的其他配合关系,并将这些配合关系暂时保存,在m1的配合尺寸的变动范围内,微量调整配合关系中的配合尺寸值并计算C2的位姿矩阵,最后再根据C2的位姿矩阵计算C2上相关配合关系的配合尺寸值,调整相关配合关系的尺寸值,并为C2重新施加相关配合关系;
第二步:获取下一个配合关系m3,将其作为当前配合关系,C3是当前配合关系的从动件。由于m3对C3的权值为3,也属于最大值,根据第一步所求误差值与C3,计算m3中配合尺寸的变动范围,删除C3上除m3外的其他配合关系,并将这些配合关系暂时保存,在m3的配合尺寸的变动范围内,微量调整配合关系中的配合尺寸值并计算C3的位姿矩阵,最后再根据C3的位姿矩阵计算C3上相关配合关系的配合尺寸值,调整相关配合关系的尺寸值,并为C3重新施加相关配合关系;
第三步:获取下一个配合关系m5,将其作为当前配合关系,C4是当前配合关系的从动件。由于m5对C4的权值为3,也属于最大值,根据第一步所求误差值与C4,计算m5中配合尺寸的变动范围,删除C4上除m5外的其他配合关系,并将这些配合关系暂时保存,在m5的配合尺寸的变动范围内,微量调整配合关系中的配合尺寸值并计算C4的位姿矩阵,最后再C4的位姿矩阵计算C4上相关配合关系的配合尺寸值,调整相关配合关系的尺寸值,并为C4重新施加相关配合关系;
第四步:获取下一个配合关系m7,将其作为当前配合关系,C5是当前配合关系的从动件。由于m7对C5的权值为3,也属于最大值,根据第一步所求误差值与C5,计算m7中配合尺寸的变动范围,删除C5上除m7外的其他配合关系,并将这些配合关系暂时保存,在m7的配合尺寸的变动范围内,微量调整配合关系中的配合尺寸值并计算C5的位姿矩阵,最后再C5的位姿矩阵计算C5上相关配合关系的配合尺寸值,调整相关配合关系的尺寸值,并为C5重新施加相关配合关系;
步骤6:测量产品模型并输出误差累积结果。误差累积后的产品模型如图5所示,C1采用固定约束,C2~C5相对C1均发生了微小变动,对于C2对C1、C5对C4发生的微小变动,可以测量两配合几何元素在欧氏空间中的距离;而对于C3对C2、C4对C3发生的微小变动,求解两配合元素之间的微分距离,最后对所求结果累加即可得到本次测量中C1和C5之间的平行度误差值。
步骤7:对步骤6中的误差累积结果进行统计,统计结果如图6所示,从图中可以看出,平行度误差处于0.08~0.12mm的模拟实例居多,在0.10mm附近取得它的峰值,可对数据运用最小二乘法拟合,再根据拟合曲线便可以求得平行度误差的期望值,即平行度误差的最终确定值。
Claims (1)
1.产品装配误差累积过程的三维可视化模拟方法,其特征在于:其实现的步骤有:(1)构建误差传递路径;(2)为误差传递路径中的元件配合关系赋予权值;(3)搜索在误差累积模拟过程中需要进行等效变换的配合关系;(4)对产品中的相关配合关系实施等效变换;(5)从初始误差开始,求解误差累积路径中各元件的位姿矩阵;(6)测量产品模型并输出误差累积结果;(7)循环执行步骤(5)与步骤(6),对步骤(6)输出的结果进行统计;对上述各步骤的描述如下:
步骤1:构建误差传递路径,误差传递路径是依据产品中的装配关系图进行求解的,其具体实施过程如下:
第一步:建立装配关系有向图,对于一个产品而言,装配关系有向图中的顶点集表示存在配合关系的全体几何元素集,装配关系有向图中的弧表示产品中的配合关系,一条弧由配合关系中的基准几何元素指向配合几何元素;
第二步:指定需要计算累积过程的初始误差;
第三步:指定误差累积模拟后,需要进行测量的目标尺寸;
第四步:从初始误差所在几何元素上的配合关系开始,在配合关系有向图的基础上构建误差累积路径,若配合关系有向图中存在两配合元素间的配合关系为间隙配合的情况,则误差累积路径中断,并重新开始累积;
步骤2:为误差传递路径中的元件配合关系赋予权值,对误差传递路径中的元件,获取作用于此元件上的所有配合关系,并计算配合关系的权值,配合关系的权值根据如下规则确定:
规则1:若该元件作为配合关系中的配合基准件,则该配合关系对该元件的权值为零;
规则2:若该元件作为配合关系中的配合元件,则配合关系的权值等于该配合关系所约束的元件自由度的个数;
步骤3:搜索在误差累积模拟过程中需要进行等效变换的配合关系(以下也称为相关配合关系),求解流程通过以下步骤实现:
第一步:获得误差累积路径中的第一个配合关系中的主动件与从动件
第二步:搜索主动件与从动件之间的所有配合关系,对于其中的任一个配合关系m,执行第三步;
第三步:若配合关系m不存在配合尺寸,则此配合关系为相关配合关系;
第四步:搜索从动件上的全部配合关系,对于其中的任意一个配合关系m,执行第五步;
第五步:若从动件作为配合关系m的主动件,则获取配合关系m的从动件
第六步:搜索元件与之间的所有配合关系,对其中的任一个配合关系,执行第三步,直至装配关系图搜索完毕;
步骤4:对产品中的相关配合关系实施等效变换,该步骤的实施流程为:
对上述的每一个配合关系进行如下操作:
第一步:判断配合关系的类型,将配合关系分为固定约束、相合约束以及偏移约束三类,各类型确定规则为:
<1>若配合关系限制了元件的所有自由度,从而使元件在装配体中的方位唯一确定,则该配合关系属于固定约束类型;
<2>若配合关系通过限制配合元素间的相对几何方位来约束配合元件的运动自由度,则该配合关系属于相合约束类型;
<3>若配合关系通过配合尺寸来约束元件的运动自由度,则该配合关系属于偏移约束类型;
第二步:对配合关系实施等效变换,对上述各类型的配合关系,实施过程如下:
<1>固定约束类型的等效变换,具体实施过程为:
①获得元件的零件坐标系在世界坐标系中的原点坐标及三个坐标轴的方向;
②获得装配体中的世界坐标系的原点坐标与三个坐标轴的方向;
③求解零件坐标系与世界坐标系的三坐标轴间的夹角;
④求零件坐标系的原点与世界坐标系的原点在三坐标轴方向上的偏移距离;
⑤根据③所得的角度值,分别为元件添加角度偏移约束;
⑥根据④所得的距离值,分别为元件添加距离偏移约束;
<2>相合约束的等效变换,具体实施过程为:
①获取相合约束的主动配合元素及从动配合元素;
②为主动配合元素及从动配合元素添加装配尺寸为零的角度偏移约束;
③为主动配合元素及从动配合元素添加装配尺寸为零的距离偏移约束;
<3>若配合关系属于偏移约束类型,则配合关系保持不变;
步骤5:从初始误差开始,求解误差累积路径中各元件的位姿矩阵,该步骤的实施流程为:
<1>获得误差累积路径中的第一个配合关系,将其作为当前配合关系;
<2>获得当前配合关系的从动件;
<3>判断当前配合关系在从动件的所有配合关系中是否权值最大,若是,则执行<4>,否则结束步骤5;
<4>根据初始误差值与从动配合元素,计算配合关系中配合尺寸的变动范围;
<5>删除从动件上除权值最大的配合关系外的其他配合关系,并将这些配合关系暂时保存;
<6>对权值最大的配合关系,在其配合尺寸的变动范围内,微量调整配合关系中的配合尺寸值;
<7>计算从动件的位姿矩阵;
<8>根据从动件的位姿矩阵计算此元件上相关配合关系的配合尺寸值;
<9>调整相关配合关系的尺寸值,并为从动件重新施加相关配合关系;
<10>更新模型;
<11>获取误差累积路径中的下一个配合关系,将其作为当前配合关系,重复执行<2>,直至误差累积路径中的配合关系全部执行完毕;
步骤6:测量产品模型并输出误差累积结果,若两几何元素间能够计算欧氏空间中的距离,则测量其欧氏空间距离;否则,计算两几何元素间的微分距离;
步骤7:循环执行步骤5与步骤6,对步骤6输出的结果进行统计。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410375044.2A CN104182569B (zh) | 2014-08-01 | 2014-08-01 | 产品装配误差累积过程的三维可视化模拟方法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410375044.2A CN104182569B (zh) | 2014-08-01 | 2014-08-01 | 产品装配误差累积过程的三维可视化模拟方法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4182569A true CN104182569A (zh) | 2014-12-03 |
CN104182569B CN104182569B (zh) | 2017-06-16 |
Family
ID=5196360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410375044.2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4182569B (zh) | 2014-08-01 | 2014-08-01 | 产品装配误差累积过程的三维可视化模拟方法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4182569B (zh) |
Cited By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6020147A (zh) * | 2016-05-23 | 2016-10-12 | 北京理工大学 | 一种复杂精密机械产品的装配精度系统分析方法 |
CN106096099A (zh) * | 2016-05-27 | 2016-11-09 |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三十八研究所 | 一种机械产品误差传递分析方法及其装置 |
CN108268010A (zh) * | 2018-01-17 | 2018-07-10 | 西安工业大学 | 一种机床夹具组件的结合面误差和结合表面公差优化方法 |
CN113781553A (zh) * | 2021-09-08 | 2021-12-10 | 北京理工大学 | 一种基于误差建模的机械产品几何精度虚拟检测方法 |
CN117454450A (zh) * | 2023-12-25 | 2024-01-26 | 广州中望龙腾软件股份有限公司 | 装配数据管理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计算机设备 |
Cit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710355A (zh) * | 2009-12-17 | 2010-05-19 | 同济大学 | 基于雅克比旋量的实际工况公差建模方法 |
CN103927404A (zh) * | 2013-12-27 | 2014-07-16 | 西京学院 | 一种装配公差设计系统的实现方法 |
-
2014
- 2014-08-01 CN CN201410375044.2A patent/CN104182569B/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Patent Cit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710355A (zh) * | 2009-12-17 | 2010-05-19 | 同济大学 | 基于雅克比旋量的实际工况公差建模方法 |
CN103927404A (zh) * | 2013-12-27 | 2014-07-16 | 西京学院 | 一种装配公差设计系统的实现方法 |
Non-Patent Citations (3)
Title |
---|
ALAIN DESROCHERS ET AL.: "A three dimensional tolerance transfer methodology", 《GLOBAL CONSISTENCY OF TOLERANCES》 * |
刘伟东等: "机械装配偏差源及其偏差传递机理分析", 《机械工程学报》 * |
王晶等: "基于蒙特卡罗模拟法的航空发动机装配公差分析", 《沈阳航空工业学院学报》 * |
Cited By (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6020147A (zh) * | 2016-05-23 | 2016-10-12 | 北京理工大学 | 一种复杂精密机械产品的装配精度系统分析方法 |
CN106096099A (zh) * | 2016-05-27 | 2016-11-09 |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三十八研究所 | 一种机械产品误差传递分析方法及其装置 |
CN106096099B (zh) * | 2016-05-27 | 2019-09-10 |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三十八研究所 | 一种机械产品误差传递分析方法及其装置 |
CN108268010A (zh) * | 2018-01-17 | 2018-07-10 | 西安工业大学 | 一种机床夹具组件的结合面误差和结合表面公差优化方法 |
CN108268010B (zh) * | 2018-01-17 | 2020-11-27 | 西安工业大学 | 一种机床夹具组件的结合面误差和结合表面公差优化方法 |
CN113781553A (zh) * | 2021-09-08 | 2021-12-10 | 北京理工大学 | 一种基于误差建模的机械产品几何精度虚拟检测方法 |
CN117454450A (zh) * | 2023-12-25 | 2024-01-26 | 广州中望龙腾软件股份有限公司 | 装配数据管理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计算机设备 |
CN117454450B (zh) * | 2023-12-25 | 2024-05-31 | 广州中望龙腾软件股份有限公司 | 装配数据管理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计算机设备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4182569B (zh) | 2017-06-16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4182569A (zh) | 产品装配误差累积过程的三维可视化模拟方法 | |
CN102096736B (zh) | 一种基于渐近变分法的复合材料层合板仿真及优化方法 | |
CN104199999A (zh) | 一种关节对中误差对多自由度机械臂末端定位精度影响的定量分析方法 | |
CN108694294B (zh) | 一种航空发动机高压转子装配偏心量预测方法 | |
CN102446241B (zh) | 一种翼面结构刚度仿真方法 | |
CN102230783A (zh) | 一种用于工业机器人的空间立体网格精度补偿方法 | |
CN105527955B (zh) | 一种飞机质量特性建模方法 | |
CN104281730B (zh) | 一种大转动变形的板壳结构动响应的有限元分析方法 | |
CN103267507A (zh) | 基于有限元分析提取机械结构平面的平面度误差的方法 | |
CN102853763A (zh) | 一种不规则表面文物体积的测量方法 | |
Roos et al. | Polynomial and rational approximation with the APRICOT library of the SMAC toolbox | |
CN105446264A (zh) | 基于特征的机床精度优化设计方法 | |
CN105205293A (zh) | 用于获得飞机部件气动载荷的方法和系统 | |
CN103473811A (zh) | 基于二维手绘线画图的三维实体模型便捷生成方法 | |
CN104239625A (zh) | 一种基于修正流体运动方程线性迭代的稳态求解方法 | |
CN102566446B (zh) | 基于线性模型组的无人直升机全包线数学模型构建方法 | |
CN114611362B (zh) | 一种大型器械工作面的安装调试方法、电子装置及介质 | |
CN104537153A (zh) | 基于旋量理论的指数矩阵型机床空间误差建模及Morris全局变量敏感度分析方法 | |
CN105260499A (zh) | 一种三维柔性梁系统力学的运动仿真方法及系统 | |
CN102661742A (zh) | 基于曲率特征加权质心点约束的自适应标志点布局方法 | |
CN106353033A (zh) | 一种航空发动机质心计算方法 | |
CN104834790A (zh) | 一种空间尺寸链公差分析方法 | |
CN104525668A (zh) | 一种多点成形加工曲面的冲头调形方法 | |
CN104992046A (zh) | 流体力学计算系统及方法 | |
CN112069618B (zh) | 解决齿轮接触分析仿真的方法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70616 Termination date: 20180801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