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151924B - 一种铝箔表面凹版印刷的油墨及其制备工艺 - Google Patents

一种铝箔表面凹版印刷的油墨及其制备工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151924B
CN104151924B CN201410406446.4A CN201410406446A CN104151924B CN 104151924 B CN104151924 B CN 104151924B CN 201410406446 A CN201410406446 A CN 201410406446A CN 104151924 B CN104151924 B CN 10415192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k
aluminium foil
intaglio printing
foil surface
est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406446.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151924A (zh
Inventor
金闯
禾文静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zhou Sidike New Materi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uzhou Sidike New Materi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zhou Sidike New Materi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uzhou Sidike New Materi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410406446.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4151924B/zh
Publication of CN10415192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15192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15192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15192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铝箔表面凹版印刷的油墨,所述油墨由下列百分比含量的原料制成:聚氨酯树脂30~35%;聚酯类树脂10~15%;炭黑8~12%;溶剂30~37%;助剂2~3%;填充料10~20%。本案提供的油墨与铝箔具有很好的粘结性能,克服了由于铝箔表面有油污出现漏白现象的发生,而且油墨干燥速度快,还具有良好的抗水性能。

Description

一种铝箔表面凹版印刷的油墨及其制备工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印刷油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采用凹版涂布的方法在铝箔表面印刷的油墨。
背景技术
近年来,铝箔因质量轻、密封性好、包覆性好、环保等特点,已广泛应用于食品、医药、航空航天等多个领域。从2006年起,中国铝箔产能、产量持续保持全球首位。铝箔市场需求量增长迅猛。2008年中国铝箔产量为157万吨,占到全球的44%。目前,中国每年消费铝箔量已成为仅次于美国的全球第二大铝箔消费国。
食品业与制药业是铝箔包装的重要市场。他们对于印刷油墨的要求是水性无毒,对无极性、光滑的铝箔有良好的附着力,初干时间短,适合于行进线速度为60~130米/分的中高速印刷,印刷品具有较好的抗水性、耐湿摩擦性和抗回粘性。而现有的水性或油性油墨的干燥速度、附着牢度、抗水性较差、抗回粘性等都没有很好地解决。特别是当铝箔表面不小心粘有油污在印刷油墨时,铝箔上存在油污的区域不能与油墨很好地粘结。因此,会在铝箔表面出现漏白现象,从而影响铝箔包装产品的美观。
基于以上所述,如何改善油墨与铝箔的粘结性能、加快油墨的干燥速度和油墨的抗水、抗油污性能成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铝箔凹版印刷的油墨,该油墨与铝箔具有很好的粘结性能,克服了由于铝箔表面有油污出现漏白现象的发生,而且油墨干燥速度快,还具有良好的抗水和抗油污性能。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铝箔凹版印刷的油墨,其中,所述油墨由下列百分比含量的原料制成:
优选地是,所述的铝箔凹版印刷的油墨,其中,所述聚酯类树脂选用硝酸纤维酯、乙酸纤维酯、乙酸丙酸纤维酯和乙酸丁酸纤维酯中的一种或几种。
优选地是,所述的铝箔凹版印刷的油墨,其中,所述炭黑为绝缘型炭黑。
优选地是,所述的铝箔凹版印刷的油墨,其中,所述溶剂选用甲苯、丁酮、异丙醇、正丁醇、醋酸丁酯、醋酸乙酯、环己酮和丁酯中的一种或几种。
优选地是,所述的铝箔凹版印刷的油墨,其中,所述助剂包括消泡剂、流平剂、分散剂、蜡粉、抗静电剂、消光粉;
所述消泡剂选用甲基硅油、乙基硅油中的一种或两种;
所述流平剂选用羧甲基纤维素、丁基纤维素和聚丙烯酸中的一种或几种;
所述分散剂选用聚乙烯石蜡、硬脂酸镁、硬脂酸锌、微晶石蜡和液体石蜡中的一中或几种;
所述消光粉为硫酸钡、PMMA、气相二氧化硅中的一种或几种。
优选地是,所述的铝箔凹版印刷的油墨,其中,所述填充料选用耐溶剂金光红CN、耐晒大红BBN-P、中铬黄、联苯胺黄GR(P.Y13)酞菁蓝BGS(P.B15:3)、酞青绿、耐晒孔雀蓝色淀、金红石型钛白粉、色素炭黑和耐晒青莲色淀中的一种或几种。
优选地是,所述的铝箔凹版印刷的油墨的制备方法,其中,将聚氨酯树脂、聚酯类树脂和溶剂混合,在500-900转/分搅拌下3~5h,加入助剂,以3-5℃/分的速率加热至100~120℃,搅拌2~3h,继续加入其他剩余成分,继续搅拌反应4~6h,得到油墨涂液。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铝箔凹版印刷的油墨,其有益效果包括:1)该油墨不仅与铝箔具有很好的粘结性能,而且与铝箔上的油污也有很好的粘结强度,克服了由于铝箔表面有油污出现漏白现象的发生;2)油墨干燥速度快,具有良好的抗水性能;3)该油墨配方用材无毒无害,符合绿色环保要求。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以令本领域技术人员参照说明书文字能够据以实施。
本发明提供一种铝箔凹版印刷的油墨,其中,所述油墨由下列百分比含量的原料制成:聚氨酯树脂30~35%;聚酯类树脂10~15%;炭黑8~12%;溶剂30~37%;助剂2~3%;填充料10~20%。其中,聚酯类树脂选用硝酸纤维酯、乙酸纤维酯、乙酸丙酸纤维酯和乙酸丁酸纤维酯中的一种或几种;炭黑为绝缘型炭黑;溶剂选用甲苯、丁酮、异丙醇、正丁醇、醋酸丁酯、醋酸乙酯、环己酮和丁酯中的一种或几种。
本案中助剂包括消泡剂、流平剂、分散剂、蜡粉,抗静电剂,消光粉;其中,消泡剂选用甲基硅油、乙基硅油中的一种或两种,消泡剂中抑泡成分分解于油墨中且拆开引发气泡的活性分子阻止分子间紧密接触,从而抑制了气泡的产生;流平剂选用羧甲基纤维素、丁基纤维素和聚丙烯酸中的一种或几种,流平剂用于减少油墨刷涂时在铝箔表面产生斑点和斑痕的可能性,增加覆盖性,使成膜均匀、自然;分散剂选用聚乙烯石蜡、硬脂酸镁、硬脂酸锌、微晶石蜡和液体石蜡中的一中或几种,分散剂是一种在分子内同时具有亲油性和亲水性两种相反性质的界面活性剂,增强油墨中各成分的均匀性;抗静电剂用来降低聚合物的表面电阻,防止静电堆积引起爆炸;消光粉为硫酸钡,PMMA,气相二氧化硅中的一种或几种,其粒径均为1-5μm,消光粉为了降低油墨的光泽度,调节到客户需要的表观要求,同时可以防止油墨熟成过程中的反粘现象。
填充料为各种油性的黑色、白色、橙色、黄色、绿色、青色、蓝色或紫色的色粉或浆料,或者是它们彼此间的过渡色或其混合色的色粉或浆料,包括耐溶剂金光红CN、耐晒大红BBN-P、中铬黄、联苯胺黄GR(P.Y13)、酞菁蓝BGS(P.B15:3)、酞青绿、耐晒孔雀蓝色淀、金红石型钛白粉、色素炭黑和耐晒青莲色淀。
油墨成分中的液体部分被称为连接料,即聚氨酯树脂、聚酯类树脂和溶剂为连接料,连接料是具有一定黏度的、胶状的流体,它的作用首先是作为炭黑、助剂和填充料的载体,将固体颗粒均匀地分散在液体部分中,依靠它的润湿作用,更容易在研磨机器上被研细,其次作为黏合剂,使固体颗粒最终能够固着在承印物表面上,以达到显示文字、图像、标记、装饰等目的。也是依靠它的粘连作用,油墨才能够在印刷机上被转移、传递。最后,在印品上,连接料还起着保护膜的作用,并且呈现出必要的光泽,甚至能够具有保护底材的作用。一般情况下聚酯类树脂广泛用于聚氨酯树脂中,聚酯类树脂具有优良的保色性、户外耐久性以及抗脆化性。以聚酯类树脂和聚氨酯树脂作为基料的油墨表面张力高,而流平剂和表面张力较低的溶剂将油墨稀释到有利于油墨的流平和附着的水平,从而提高油墨印刷品的质量。本案中聚酯类树脂为小分子量的,易于铝箔表面的油污分子紧密粘结,从而消除了铝箔表面有油污出现漏白现象的发生。
本案中铝箔凹版印刷的油墨的制备方法,将聚氨酯树脂、聚酯类树脂和溶剂混合,在500-900转/分搅拌下3~5h,加入助剂,以3-5℃/分的速率加热至100~120℃,搅拌2~3h,继续加入其他剩余成分,继续搅拌反应4~6h,得到油墨涂液。
实施例1~5列举了五种不同比例的铝箔凹版印刷的油墨及其性能,分别见表1和2。
表1
表2
其中,油墨中溶剂和助剂内的流平剂随聚氨酯树脂和聚酯类树脂所占油墨比例的增加而增加时,油墨的表面张力和铝箔表面油墨覆盖率会增大,但是油墨中溶剂和助剂内的流平剂占油墨中比例继续增大时,油墨中单位面积内含聚氨酯树脂和聚酯类树脂的密度变小,而油墨中的连结料为与聚氨酯树脂、聚酯类树脂和溶剂,由于单位面积内含聚氨酯树脂和聚酯类树脂的密度变小时,即影响油墨与铝箔的粘结能力,继而影响铝箔表面油墨覆盖率。
本实施例中油墨由下列百分比含量的原料制成,聚氨酯树脂30%;聚酯类树脂10%;炭黑8%;溶剂35%;助剂2.8%;填充料14.2%,油墨的表面张力和铝箔表面油墨覆盖率达到最优状态,即为2.8×10-2和99.8%。
尽管本发明的实施方案已公开如上,但其并不仅仅限于说明书和实施方式中所列运用,它完全可以被适用于各种适合本发明的领域,对于熟悉本领域的人员而言,可容易地实现另外的修改,因此在不背离权利要求及等同范围所限定的一般概念下,本发明并不限于特定的细节和这里示出与描述的图例。

Claims (5)

1.一种铝箔表面凹版印刷的油墨,其特征在于,所述油墨由下列百分比含量的原料制成:
聚氨酯树脂 30~35%;
聚酯类树脂 10~15%;
炭黑 8~12%;
溶剂 30~37%;
助剂 2~3%;
填充料 10~20%,
其中,所述溶剂选用甲苯、丁酮、异丙醇、正丁醇、醋酸丁酯、醋酸乙酯、环己酮和丁酯中的一种或几种;
所述助剂包括流平剂,所述流平剂选用羧甲基纤维素、丁基纤维素和聚丙烯酸中的一种或几种;
所述聚酯类树脂选用硝酸纤维酯、乙酸纤维酯、乙酸丙酸纤维酯和乙酸丁酸纤维酯中的一种或几种。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铝箔表面凹版印刷的油墨,其特征在于,所述炭黑为绝缘型炭黑。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铝箔表面凹版印刷的油墨,其特征在于,所述助剂还包括消泡剂、分散剂、蜡粉;
所述消泡剂选用甲基硅油、乙基硅油中的一种或两种;
所述分散剂选用聚乙烯石蜡、硬脂酸镁、硬脂酸锌、微晶石蜡和液体石蜡中的一中或几种。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铝箔表面凹版印刷的油墨,其特征在于,所述填充料选用耐溶剂金光红CN、耐晒大红BBN-P、中铬黄、联苯胺黄GR(P.Y13)、酞菁蓝BGS(P.B15:3)、酞菁绿、耐晒孔雀蓝色淀、金红石型钛白粉、色素炭黑和耐晒青莲色淀中的一种或几种。
5.一种制备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铝箔表面凹版印刷的油墨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将聚氨酯树脂、聚酯类树脂和溶剂混合,在500-900转/分搅拌下3~5h,加入助剂,以3-5℃/分的速率加热至100~120℃,搅拌4~5h,继续加入其他剩余成分,继续搅拌反应4~6h,得到油墨涂液。
CN201410406446.4A 2014-08-18 一种铝箔表面凹版印刷的油墨及其制备工艺 Active CN10415192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406446.4A CN104151924B (zh) 2014-08-18 一种铝箔表面凹版印刷的油墨及其制备工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406446.4A CN104151924B (zh) 2014-08-18 一种铝箔表面凹版印刷的油墨及其制备工艺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151924A CN104151924A (zh) 2014-11-19
CN104151924B true CN104151924B (zh) 2017-01-04

Family

ID=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6096894A (ja) * 2004-09-30 2006-04-13 Tokai Aluminum Foil Co Ltd 印刷用インキ
CN101864210A (zh) * 2010-04-30 2010-10-20 佛山市顺德区乐从镇盛昌油墨有限公司 一种醇溶性印刷油墨及其制备方法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6096894A (ja) * 2004-09-30 2006-04-13 Tokai Aluminum Foil Co Ltd 印刷用インキ
CN101864210A (zh) * 2010-04-30 2010-10-20 佛山市顺德区乐从镇盛昌油墨有限公司 一种醇溶性印刷油墨及其制备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AU2006302672B2 (en) Composition and ink receiving system incorporating the composition
US11697742B2 (en) High opacity white ink
CN107266963B (zh) 一种pvc装饰膜凹版表印水性油墨及其颜色冲淡金油
KR20000069383A (ko) 금속 광택의 색을 갖는 볼펜용 수성 잉크
CN102964914B (zh) 一种水性窄幅铜版纸柔版油墨及其制备方法
CN102492332A (zh) 新型墨汁及制作方法
CN101466801B (zh) 水性双色显色油墨组合物以及使用该组合物的文具
WO1999021926A1 (fr) Composition d'encre aqueuse pour bille
JP5062875B2 (ja) 水性ボールペン
WO2018083782A1 (ja) インキ組成物及び筆記具並びにインキ組成物の製造方法
CN107474629A (zh) 一种高光油墨及其制备方法
CN106752338B (zh) 一种水溶性丝印油墨及其制备方法
CN105385235A (zh) 一种用于凹版印刷的水性触感光油及其制备方法
CN104151924B (zh) 一种铝箔表面凹版印刷的油墨及其制备工艺
CN112280375A (zh) 一种高保真彩箱环保型打印油墨及调配工艺
JP4919726B2 (ja) 水性絵具組成物
CN104294704A (zh) 一种高白度铜版卡涂料及高白度铜版卡
CN105143362B (zh) 油性颜料油墨组合物及油性颜料油墨书写用具
JP2002235023A (ja) インクジェットプリンタ及びそれに用いるインク組成物
CN109705654A (zh) 一种具有防水效果的印刷用水性油墨及其制备方法
CN107418309A (zh) 具有珠光效果的电子油墨承印涂料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4151924A (zh) 一种铝箔表面凹版印刷的油墨及其制备工艺
CN103923526A (zh) 半透灰色环保油墨
CN206999781U (zh) 一种镭射防伪包装纸
US20140243437A1 (en) Paint Composition For Forming Three-Dimensional Film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Address after: 223900 Sihong Province Economic Development Zone, West Ocean Road, No. 6, No.

Patentee after: Jiangsu Stick new materials Polytron Technologies Inc

Address before: 215400 Taicang Economic Development Zone, Jiangsu, Qingdao West Road, No. 11, No.

Patentee before: Suzhou Sidike New Material Science & Technology Co., 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