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150282A - 络筒设备循环式上油系统 - Google Patents

络筒设备循环式上油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150282A
CN104150282A CN201410335688.9A CN201410335688A CN104150282A CN 104150282 A CN104150282 A CN 104150282A CN 201410335688 A CN201410335688 A CN 201410335688A CN 104150282 A CN104150282 A CN 10415028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ousing
oil
line
shell
circula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335688.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150282B (zh
Inventor
陈鸿
向顺达
陈倩
朱卫忠
唐映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OTON THREAD INDUSTRIAL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HOTON LIN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HOTON LINE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HOTON LIN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410335688.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4150282B/zh
Publication of CN10415028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15028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15028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15028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Frying-Pans Or Fry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络筒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络筒设备循环式上油系统。它解决了现有技术上油准确性低等技术问题。本上油系统包括设置在络筒机机架上的线油总槽和设置在线油总槽上且内部具有线油的至少一个上油箱,在上油箱的上方设有外壳,外壳下端具有进线口且在进线口处设有能与上油箱内部的线油相连的循环齿形上油机构,在外壳的上端具有出线口,在循环齿形上油机构和出线口之间设有线油抹覆机构。本发明优点在于:过滤效果好且能循环供油,上油准确性高且便于清理。

Description

络筒设备循环式上油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络筒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络筒设备循环式上油系统。
背景技术
络筒机在绕线作业时,一般都需要对线表面进行涂油,线与涂油装置接触时会使线上的杂物掉落,因此需要对线油进行过滤从而达到重复使用的目的,另外,现有的线表面涂油一般通过人工上油的方式进行涂油,不仅涂覆不均匀,而且效率低,为了保证过滤效果和提高涂覆的均匀性,为此,人们进行了长期的探索,提出了各种各样的解决方案。
例如,中国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带上油装置的槽筒式络筒机[申请号:200920297413.5],该络筒机包括机架、槽筒、加油管,该加油管对应络筒机每锭位的前方开设一加油槽,加油槽上安装油毡,油毡的宽度与丝条摆动行程相适配。该方案具有成本低廉,一根钢管加油毡即可实现上油,无须油轮和油槽,减少资金投入、丝条上油时可在油毡上左右滑动,避免原有装置需要增设导丝钩的麻烦。另外,中国专利文献还公开了一种绕线机的上油装置[申请号:201120260745.3],包括:外壳,包括线的入口和出口;海绵块,位于外壳内的线经过处,与线紧贴;微量泵,它的喷嘴位于外壳内的入口和海绵块之间并朝向线;该方案具有有效控制线的含油量、防止线油飞溅、减小花毛污染、节约线油的优点。
上述的方案在一定程度上改进了现有技术的部分问题,但是,上述的方案还至少存在以下缺陷:过滤效果差,导致线油无法循环供应和使用,另外,利用喷嘴的结构对线油进行喷射,其不但上油准确性低,而且外壳内的导线通道容易堵塞,需要定期的清理,实用性差,其次,外壳的结构复杂且不易制造。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上油准确且实用性强的络筒设备循环式上油系统。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下列技术方案:本络筒设备循环式上油系统设置在络筒机机架上,本上油系统包括设置在络筒机机架上的线油总槽和设置在线油总槽上且内部具有线油的至少一个上油箱,在上油箱的上方设有外壳,外壳下端具有进线口且在进线口处设有能与上油箱内部的线油相连的循环齿形上油机构,在外壳的上端具有出线口,在循环齿形上油机构和出线口之间设有线油抹覆机构。外壳悬置在上油箱的正上方,所述的循环齿形上油机构和线油抹覆机构分别设置在外壳上,其可以防止灰尘等等污染物掉落至线油抹覆机构和循环齿形上油机构上、以及掉落至上油箱内,其次,还可以防止线油飞溅和使线油从进线口直接回流至上油箱内;另外,外壳由板材折弯压制制成,具有结构简单和易于制造的优点,同时还能起到用于安装循环齿形上油机构和线油抹覆机构的作用;循环齿形上油机构能供循环的供油,即线经过循环齿形上油机构时能够保证线油上油的准确性和稳定性,另外,循环齿形上油机构不仅易于清理,而且还具有不易堵塞的特点;线油抹覆机构能保证线油抹覆的均匀性,另外,结合了本实施例的外壳其不但便于维修更换,而且易于清理。
在上述的络筒设备循环式上油系统中,所述的循环齿形上油机构包括设置在外壳进线口处且与上油箱内部线油相连的上油轮,在上油轮周向设有若干圆周均匀分布的直齿牙,相邻的两个直齿牙之间形成用于储存线油的齿槽,所述的上油轮与能驱动其转动的驱动机构相连。驱动机构包括驱动电机,为了保证生产作业的安全,在驱动电机的外侧设有罩壳,在罩壳上设有若干散热孔。进一步的,在每个直齿牙上分别设有至少一个能将相邻的两个齿槽连通的弧形导流槽,所述的弧形导流槽位于同一圆周方向上,导流槽具有储油和限位的两作用。另外,齿形上油结构还具有结构简单、易于清理和不易堵塞的特点,上油轮的转速紧密跟随卷绕轴的速度,可进一步保证线上油均匀性。
在上述的络筒设备循环式上油系统中,所述的外壳包括相互扣合的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第一壳体通过定位结构固定在络筒机机架上,第二壳体的下端一侧铰接在第一壳体的下端,在第一壳体或第二壳体的上端铰接有顶壳,当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相互扣合时顶壳分别将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的上端封闭,在顶壳上设有当所述的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相互扣合后能防止第二壳体上端相对第一壳体摆动的锁止结构,第一壳体下端和第二壳体下端之间形成进线口,在顶壳上设有与该进线口连通的出线口。第二壳体的下端一侧铰接在第一壳体的下端的结构能便于线的穿设,即打开顶壳,然后转动第二壳体即可从第二壳体的下端另一侧将线穿入或直接从第二壳体与第一壳体的下端穿入,方便操控且简单。第一壳体、第二壳体和顶壳分别由板材冲压折弯制成,不仅具有生产效率高的优点,还具有成本低的特点,另外,该结构的外壳可便于安装和定位,进一步保证拆装或清理的方便性。
在上述的络筒设备循环式上油系统中,所述的上油轮设置在第一壳体的下端内侧,在第二壳体上设有当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相互扣合时能位于齿形上油轮上方且横向设置的锥形紧线轴,锥形紧线轴一端固定在第二壳体一侧内壁,另一端悬空且端部延伸至第二壳体另一侧外。锥形紧线轴呈中空的筒状结构,当线经过上油轮后通过锥形紧线轴的作用使线绷紧,保证线油的抹覆均匀性。
在上述的络筒设备循环式上油系统中,所述的第一壳体一侧上端设有限位件,在第二壳体的一侧上端设有供所述的限位件的弧形孔,所述的限位件插于弧形孔内,在第二壳体的另一侧设有位于锥形紧线轴外围的第二让位槽口,在第一壳体的另一侧设有当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相互扣合时能位于锥形紧线轴外侧的第一让位槽口;所述的第二壳体的下端一侧通过铰轴设置在第一壳体的下端,在铰轴和第二壳体之间设有复位结构。当第二壳体相对第一壳体转动时,通过限位件和弧形孔相结合的结构能提高第二壳体转动稳定性与拆装或清理时的定位,即限位件可在弧形孔的任意一个位置固定;复位结构包括一个扭簧。限位件包括螺栓、螺钉和柱销等等限位件中的任意一种。
在上述的络筒设备循环式上油系统中,所述的锁止结构包括设置在顶壳一侧的锁止销,在第一壳体的上端设有第一锁止槽,在第二壳体上设有与所述的第一锁止槽相对应的第二锁止槽,当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相互扣合时锁止销分别卡于第一锁止槽与第二壳体上;所述的定位结构包括与第一壳体固连的固定支架,该固定支架呈几字形结构,在固定支架的两端分别设有若干横向条形孔和穿设在每个横向条形孔内的紧固件,所述的紧固件与络筒机机架螺纹相连。紧固件包括螺栓和螺钉等等紧固件中的任意一种。
在上述的络筒设备循环式上油系统中,所述的顶壳一端铰接在第一壳体上,另一端悬空,在第一壳体的上端内壁设有若干沿第一壳体宽度方向设置且离散排列的静定位件,在顶壳铰接在第一壳体的一端内壁设有若干与所述的静定位件一一对应的动定位件。
在上述的络筒设备循环式上油系统中,所述的线油抹覆机构包括设置在第一壳体内且位于锥形紧线轴上方的第一海绵块、以及设置在第二壳体内且与第一海绵块对应设置的第二海绵块,所述的第一海绵块和第二海绵块分别通过可拆卸结构固定在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相向的一侧内壁,且当第一海绵块和第二海绵块的相向一侧面相互紧贴时线穿过第一海绵块与第二海绵块之间。可拆卸结构包括分别设置在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相向一侧内壁的可拆卸座。
在上述的络筒设备循环式上油系统中,所述的上油箱上设有溢流口,在线油总槽的一侧设有线油总管,在线油总槽内设有循环油泵和连接在循环油泵上且与线油总管相连的进油管,在线油总管上连接有至少一根且与所述的上油箱一一对应的出油管。
在上述的络筒设备循环式上油系统中,所述线油总槽的内侧底部具有倾斜向下设置的底斜面,在线油总槽内设有若干间隔设置且能将该线油总槽分隔成若干子油槽的可拆卸过滤板,在每块可拆卸过滤板上分别设有若干过滤孔且所述的可拆卸过滤板过滤精度从底斜面的高侧向低侧逐渐提高,在线油总槽内设有位于所述的可拆卸过滤板和上油箱之间且倾斜向下设置的线油导流板,线油导流板出油端位于线油总槽的底斜面高侧上方,在线油导流板的出油端设有导流装置和位于导流装置下方的初步过滤桶,在初步过滤桶上设有若干出油孔,循环油泵设于线油总槽内且位于底斜面的低侧端,在初步过滤桶内设有可相对初步过滤桶转动的叶轮,在叶轮上设有与叶轮联动的筒状吸附网。线油导流板横向截面呈半圆形状结构。
在上述的络筒设备循环式上油系统中,所述的导流装置包括包括外管和插于外管内的内管,外管与内管的下端均为封闭结构,该外管通过支架固定在线油总槽上,在内管的上端设有环形导流部,在内管的中下部设有第一导流出口,在外管上设有位于叶轮上方的第二导流出口。
与现有的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优点在于:1、设计更合理,结构简单,循环齿形上油机构不仅能循环上油,而且能保证上油的高准确性,上油稳定性好,另外,该循环齿形上油机构不仅便于清理,而且还具有不易堵塞的特点;2、线油抹覆机构可以使线油抹覆更加均匀,保证产品的高品质质量;3、外壳不仅能起着防尘和定位固定的作用,而且还具有结构简单和易于制造的特点,能便于拆装维修或清理;4、过滤效果好且能保证循环供油,还能能使油重复的利用,节能且成本低;5、过滤物集中且便于清理,能提高清理效率,降低劳动强度。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提供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提供的外壳爆炸后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的另一视角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提供的简化后的线油总槽过滤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提供另一视角简化后的线油总槽过滤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提供的线油导流片横向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提供的导流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提供的叶轮与筒状吸附网相连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发明提供的具有弧形导流槽结构示意图。
图中,络筒机机架a、罩壳b、弧形导流槽c、可拆卸座d、可拆卸支架e、线油总槽1、底斜面11、可拆卸过滤板12、过滤孔12a、上油箱2、溢流口21、线油总管2a、循环油泵2b、进油管2c、出油管2d、外壳3、铰轴3a、第一壳体31、限位件31a、第一让位槽口31b、第一锁止槽31c、静定位件31d、第二壳体32、弧形孔32a、第二让位槽口32b、第二锁止槽32c、顶壳33、锁止销33a、动定位件33b、锥形紧线轴34、固定支架35、横向条形孔35a、紧固件35b、循环齿形上油机构4、上油轮41、直齿牙42、驱动机构43、线油抹覆机构5、第一海绵块51、第二海绵块52、线油导流板6、导流装置7、支架7a、外管71、第二导流出口71a、内管72、第一导流出口72a、环形导流部73、初步过滤桶8、出油孔81、叶轮82、筒状吸附网83。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是发明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发明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
如图1和图4-5所示,本络筒设备循环式上油系统,设置在络筒机机架a上,本上油系统包括设置在络筒机机架a上的线油总槽1和设置在线油总槽1上且内部具有线油的至少一个上油箱2,在每个上油箱2上设有溢流口21,在线油总槽1的一侧设有线油总管2a,在线油总槽1内设有循环油泵2b和连接在循环油泵2b上且与线油总管2a相连的进油管2c,在线油总管2a上连接有至少一根且与所述的上油箱2一一对应的出油管2d;
如图1-5所示,在上油箱2的上方设有外壳3,外壳3下端具有进线口且在进线口处设有能与上油箱2内部的线油相连的循环齿形上油机构4,具体的,如图1-3所示,本实施例的循环齿形上油机构4包括设置在外壳3进线口处且与上油箱2内部线油相连的上油轮41,在上油轮41周向设有若干圆周均匀分布的直齿牙42,相邻的两个直齿牙42之间形成用于储存线油的齿槽,该上油轮41与能驱动其转动的驱动机构43相连;每个直齿牙42的顶部分别为弧形凸面,优化设计,该驱动机构包括驱动电机,为了保证生产作业的安全,在驱动电机的外侧设有罩壳b,在罩壳上设有若干散热孔。进一步的,如图9所示,在每个直齿牙上分别设有至少一个能将相邻的两个齿槽连通的弧形导流槽c,所述的弧形导流槽位于同一圆周方向上,弧形导流槽具有储油和限位的两作用。
如图1-3所示,在外壳3的上端具有出线口,在出线口上设有导丝耳36,在循环齿形上油机构4和出线口之间设有线油抹覆机构5,线油抹覆机构5能使线油抹覆更加均匀。具体的,本实施例的外壳3包括相互扣合的第一壳体31和第二壳体32,第一壳体31通过定位结构固定在络筒机机架a上,具体的,该所述的定位结构包括与第一壳体31固连的固定支架35,该固定支架35呈几字形结构,在固定支架35的两端分别设有若干横向条形孔35a和穿设在每个横向条形孔35a内的紧固件35b,所述的紧固件35b与络筒机机架a螺纹相连。
为了便于穿线和拆装清理,第二壳体32的下端一侧铰接在第一壳体31的下端,优化方案,该第二壳体32的下端一侧通过铰轴3a设置在第一壳体31的下端,在铰轴3a和第二壳体32之间设有复位结构,复位结构包括套在铰轴3a上的扭簧,扭簧一端作用在第二壳体32的内壁,另一端作用在铰轴3a上,其次,在第一壳体31一侧上端设有限位件31a,在第二壳体32的一侧上端设有供所述的限位件31a的弧形孔32a,所述的限位件31a插于弧形孔32a内;
为了防止灰尘等等污染物掉落至上油轮41和线油抹覆机构5上,如图1-3所示,在第一壳体31或第二壳体32的上端铰接有顶壳33,当第一壳体31和第二壳体32相互扣合时顶壳33分别将第一壳体31与第二壳体32的上端封闭,在顶壳33上设有当所述的第一壳体31和第二壳体32相互扣合后能防止第二壳体32上端相对第一壳体31摆动的锁止结构,具体的,该锁止结构包括设置在顶壳33一侧的锁止销33a,在第一壳体31的上端设有第一锁止槽31c,在第二壳体32上设有与所述的第一锁止槽31c相对应的第二锁止槽32c,当第一壳体31和第二壳体32相互扣合时锁止销33a分别卡于第一锁止槽31c与第二壳体32上,第一壳体31下端和第二壳体32下端之间形成进线口,在顶壳33上设有与该进线口连通的出线口。
优化方案,本实施例的上油轮41设置在第一壳体31的下端内侧,上油轮41在外壳的保护下能减少清理次数,在第二壳体32上设有当第一壳体31和第二壳体32相互扣合时能位于齿形上油轮41上方且横向设置的锥形紧线轴34,锥形紧线轴34一端固定在第二壳体32一侧内壁,另一端悬空且端部延伸至第二壳体32另一侧外,其次,锥形紧线轴34的表面粗糙度至少为Ra1.6。为了防止锥形紧线轴34表面被磕碰,在第二壳体32的另一侧设有位于锥形紧线轴34外围的第二让位槽口32b,在第一壳体31的另一侧设有当第一壳体31和第二壳体32相互扣合时能位于锥形紧线轴34外侧的第一让位槽口31b。
另外,如图2-3所示,本实施例的顶壳33一端铰接在第一壳体31上,另一端悬空,在第一壳体31的上端内壁设有若干沿第一壳体31宽度方向设置且离散排列的静定位件31d,在顶壳33铰接在第一壳体31的一端内壁设有若干与所述的静定位件31d一一对应的动定位件33b,当静定位件31d与动定位件33b一一接触并相互抵靠时能起着限位和加强的两作用。
其次,为了保证线油抹覆的均匀性,本实施例的线油抹覆机构5包括设置在第一壳体31内且位于锥形紧线轴34上方的第一海绵块51、以及设置在第二壳体32内且与第一海绵块51对应设置的第二海绵块52,所述的第一海绵块51和第二海绵块52分别通过可拆卸结构固定在第一壳体31与第二壳体32相向的一侧内壁,且当第一海绵块51和第二海绵块52的相向一侧面相互紧贴时线穿过第一海绵块51与第二海绵块52之间;这里的可拆卸结构包括分别设置在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相向一侧内壁的可拆卸座d,设置可拆卸座d能便于更换或清理所述的第一海绵块51和第二海绵块52。
为了能保证本实施例能够循环的供油,如图4-8所示,本实施例的线油总槽1的内侧底部具有倾斜向下设置的底斜面11,在线油总槽1内设有若干间隔设置且能将该线油总槽1分隔成若干子油槽的可拆卸过滤板12,在每块可拆卸过滤板12上分别设有若干过滤孔12a且所述的可拆卸过滤板12过滤精度从底斜面11的高侧向低侧逐渐提高,在线油总槽1内设有位于所述的可拆卸过滤板12和上油箱2之间且倾斜向下设置的线油导流板6,该线油导流板横向截面呈半圆形状结构,线油导流板6出油端位于线油总槽1的底斜面11高侧上方,在线油导流板6的出油端设有导流装置7和位于导流装置7下方的初步过滤桶8,在初步过滤桶8上设有若干出油孔81,循环油泵2b设于线油总槽1内且位于底斜面11的低侧端,在初步过滤桶8内设有可相对初步过滤桶8转动的叶轮82,在叶轮82上设有与叶轮82联动的筒状吸附网83;筒状吸附网83
当上油箱2上的溢流口21出油时,通过线油导流板6的作用可以将线油集中于一处然后进行处理,即通过导流装置7和位于导流装置7下方的初步过滤桶8进行初步的过滤和线油中的污物吸附,当导流装置7排放线油时该线油流下并使叶轮82无耗能的转动,叶轮82带动筒状吸附网83转动,即进行污物收集处理,初步过滤桶8设置在可拆卸支架e上,当筒状吸附网83上的污物较多时,设置了可拆卸支架e可同步将初步过滤桶8拆卸并处理污物。
具体的,本实施例的导流装置7包括外管71和插于外管71内的内管72,外管与内管的下端均为封闭结构,该外管71通过支架7a固定在线油总槽1上,在内管72的上端设有环形导流部73,在内管72的中下部设有第一导流出口72a,在外管71上设有位于叶轮82上方的第二导流出口71a;
当上油箱中的线油溢流至线油导流板上后,通过线油导流板使线油经过导流装置流动至叶轮上从而带动叶轮转动,叶轮转动后带动筒状吸附网转动,从而将线油中的杂物过滤收集;叶轮和筒状吸附网的转动无需耗费任何动力,节能且进一步提高了过滤效果。
被初步过滤桶过滤后的线油从环形导流部进入内管,然后从内管的第一导流出口排放到外管内,然后从外管的第二导流出口排放至线油总槽1中,通过设置了若干可拆卸过滤板,其可以再对线油层层过滤,由于线油总槽1的内侧底部具有倾斜向下设置的底斜面11,线油可以在没有外界动力的作用下沿底斜面11流动,当然,在循环油泵的作用可以使油加快过滤速度和完成线油的循环供油,图4中的两个箭头表示线油的流动方向。
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发明精神作举例说明。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发明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
尽管本文较多地使用了络筒机机架a、罩壳b、弧形导流槽c、可拆卸座d、可拆卸支架e、线油总槽1、底斜面11、可拆卸过滤板12、过滤孔12a、上油箱2、溢流口21、线油总管2a、循环油泵2b、进油管2c、出油管2d、外壳3、铰轴3a、第一壳体31、限位件31a、第一让位槽口31b、第一锁止槽31c、静定位件31d、第二壳体32、弧形孔32a、第二让位槽口32b、第二锁止槽32c、顶壳33、锁止销33a、动定位件33b、锥形紧线轴34、固定支架35、横向条形孔35a、紧固件35b、循环齿形上油机构4、上油轮41、直齿牙42、驱动机构43、线油抹覆机构5、第一海绵块51、第二海绵块52、线油导流板6、导流装置7、支架7a、外管71、第二导流出口71a、内管72、第一导流出口72a、环形导流部73、初步过滤桶8、出油孔81、叶轮82、筒状吸附网83等术语,但并不排除使用其它术语的可能性。使用这些术语仅仅是为了更方便地描述和解释本发明的本质,把它们解释成任何一种附加的限制都是与本发明精神相违背的。

Claims (10)

1.一种络筒设备循环式上油系统,设置在络筒机机架(a)上,其特征在于,本上油系统包括设置在络筒机机架(a)上的线油总槽(1)和设置在线油总槽(1)上且内部具有线油的至少一个上油箱(2),在上油箱(2)的上方设有外壳(3),外壳(3)下端具有进线口且在进线口处设有能与上油箱(2)内部的线油相连的循环齿形上油机构(4),在外壳(3)的上端具有出线口,在循环齿形上油机构(4)和出线口之间设有线油抹覆机构(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络筒设备循环式上油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循环齿形上油机构(4)包括设置在外壳(3)进线口处且与上油箱(2)内部线油相连的上油轮(41),在上油轮(41)周向设有若干圆周均匀分布的直齿牙(42),相邻的两个直齿牙(42)之间形成用于储存线油的齿槽,所述的上油轮(41)与能驱动其转动的驱动机构(43)相连。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络筒设备循环式上油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外壳(3)包括相互扣合的第一壳体(31)和第二壳体(32),第一壳体(31)通过定位结构固定在络筒机机架(a)上,第二壳体(32)的下端一侧铰接在第一壳体(31)的下端,在第一壳体(31)或第二壳体(32)的上端铰接有顶壳(33),当第一壳体(31)和第二壳体(32)相互扣合时顶壳(33)分别将第一壳体(31)与第二壳体(32)的上端封闭,在顶壳(33)上设有当所述的第一壳体(31)和第二壳体(32)相互扣合后能防止第二壳体(32)上端相对第一壳体(31)摆动的锁止结构,第一壳体(31)下端和第二壳体(32)下端之间形成进线口,在顶壳(33)上设有与该进线口连通的出线口。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络筒设备循环式上油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上油轮(41)设置在第一壳体(31)的下端内侧,在第二壳体(32)上设有当第一壳体(31)和第二壳体(32)相互扣合时能位于齿形上油轮(41)上方且横向设置的锥形紧线轴(34),锥形紧线轴(34)一端固定在第二壳体(32)一侧内壁,另一端悬空且端部延伸至第二壳体(32)另一侧外。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络筒设备循环式上油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壳体(31)一侧上端设有限位件(31a),在第二壳体(32)的一侧上端设有供所述的限位件(31a)的弧形孔(32a),所述的限位件(31a)插于弧形孔(32a)内,在第二壳体(32)的另一侧设有位于锥形紧线轴(34)外围的第二让位槽口(32b),在第一壳体(31)的另一侧设有当第一壳体(31)和第二壳体(32)相互扣合时能位于锥形紧线轴(34)外侧的第一让位槽口(31b);所述的第二壳体(32)的下端一侧通过铰轴(3a)设置在第一壳体(31)的下端,在铰轴(3a)和第二壳体(32)之间设有复位结构。
6.根据权利要求3或4或5所述的络筒设备循环式上油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锁止结构包括设置在顶壳(33)一侧的锁止销(33a),在第一壳体(31)的上端设有第一锁止槽(31c),在第二壳体(32)上设有与所述的第一锁止槽(31c)相对应的第二锁止槽(32c),当第一壳体(31)和第二壳体(32)相互扣合时锁止销(33a)分别卡于第一锁止槽(31c)与第二壳体(32)上;所述的定位结构包括与第一壳体(31)固连的固定支架(35),该固定支架(35)呈几字形结构,在固定支架(35)的两端分别设有若干横向条形孔(35a)和穿设在每个横向条形孔(35a)内的紧固件(35b),所述的紧固件(35b)与络筒机机架(a)螺纹相连。
7.根据权利要求3或4或5所述的络筒设备循环式上油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顶壳(33)一端铰接在第一壳体(31)上,另一端悬空,在第一壳体(31)的上端内壁设有若干沿第一壳体(31)宽度方向设置且离散排列的静定位件(31d),在顶壳(33)铰接在第一壳体(31)的一端内壁设有若干与所述的静定位件(31d)一一对应的动定位件(33b)。
8.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络筒设备循环式上油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线油抹覆机构(5)包括设置在第一壳体(31)内且位于锥形紧线轴(34)上方的第一海绵块(51)、以及设置在第二壳体(32)内且与第一海绵块(51)对应设置的第二海绵块(52),所述的第一海绵块(51)和第二海绵块(52)分别通过可拆卸结构固定在第一壳体(31)与第二壳体(32)相向的一侧内壁,且当第一海绵块(51)和第二海绵块(52)的相向一侧面相互紧贴时线穿过第一海绵块(51)与第二海绵块(52)之间。
9.根据权利要求1-5任意一项所述的络筒设备循环式上油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上油箱(2)上设有溢流口(21),在线油总槽(1)的一侧设有线油总管(2a),在线油总槽(1)内设有循环油泵(2b)和连接在循环油泵(2b)上且与线油总管(2a)相连的进油管(2c),在线油总管(2a)上连接有至少一根且与所述的上油箱(2)一一对应的出油管(2d)。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络筒设备循环式上油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线油总槽(1)的内侧底部具有倾斜向下设置的底斜面(11),在线油总槽(1)内设有若干间隔设置且能将该线油总槽(1)分隔成若干子油槽的可拆卸过滤板(12),在每块可拆卸过滤板(12)上分别设有若干过滤孔(12a)且所述的可拆卸过滤板(12)过滤精度从底斜面(11)的高侧向低侧逐渐提高,在线油总槽(1)内设有位于所述的可拆卸过滤板(12)和上油箱(2)之间且倾斜向下设置的线油导流板(6),线油导流板(6)出油端位于线油总槽(1)的底斜面(11)高侧上方,在线油导流板(6)的出油端设有导流装置(7)和位于导流装置(7)下方的初步过滤桶(8),在初步过滤桶(8)上设有若干出油孔(81),循环油泵(2b)设于线油总槽(1)内且位于底斜面(11)的低侧端,在初步过滤桶(8)内设有可相对初步过滤桶(8)转动的叶轮(82),在叶轮(82)上设有与叶轮(82)联动的筒状吸附网(83)。
CN201410335688.9A 2014-07-15 2014-07-15 络筒设备循环式上油系统 Active CN10415028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335688.9A CN104150282B (zh) 2014-07-15 2014-07-15 络筒设备循环式上油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335688.9A CN104150282B (zh) 2014-07-15 2014-07-15 络筒设备循环式上油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150282A true CN104150282A (zh) 2014-11-19
CN104150282B CN104150282B (zh) 2017-01-25

Family

ID=5187595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335688.9A Active CN104150282B (zh) 2014-07-15 2014-07-15 络筒设备循环式上油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4150282B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734792A (zh) * 2016-05-04 2016-07-06 苏州普邦纺织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纺织用纬线上油装置
CN107200240A (zh) * 2017-06-29 2017-09-26 浙江安丹纺织科技有限公司 纱线上油装置
CN113148769A (zh) * 2021-04-22 2021-07-23 重庆国际复合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合股纱丝饼拖尾纱控制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0619262A1 (de) * 1993-04-08 1994-10-12 SOBREVIN Société de brevets industriels-Etablissement Vorrichtung zum Auftragen einer Flüssigkeit auf einen laufenden Faden
JP2005306600A (ja) * 2004-04-17 2005-11-04 Ozeki Techno Kk 撚糸、製編織用紙糸の巻き取り装置、巻き取り方法及びパッケージ形態
CN2773027Y (zh) * 2005-02-03 2006-04-19 宜宾丝丽雅股份有限公司 络筒机丝条上油装置
JP2008019029A (ja) * 2006-07-12 2008-01-31 Opelontex Co Ltd ポリウレタン弾性糸巻糸体、その製造方法、及びポリウレタン弾性糸の解舒方法
CN202296604U (zh) * 2011-10-27 2012-07-04 诸暨市飞虎纺织机械有限公司 用于络筒机的纱线供油机构
CN202464938U (zh) * 2012-02-23 2012-10-03 上海海石花纺织机械设备有限公司 纱线张力分档微调和上油集成装置
CN204022125U (zh) * 2014-07-15 2014-12-17 沪江线业有限公司 络筒设备循环式上油系统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0619262A1 (de) * 1993-04-08 1994-10-12 SOBREVIN Société de brevets industriels-Etablissement Vorrichtung zum Auftragen einer Flüssigkeit auf einen laufenden Faden
JP2005306600A (ja) * 2004-04-17 2005-11-04 Ozeki Techno Kk 撚糸、製編織用紙糸の巻き取り装置、巻き取り方法及びパッケージ形態
CN2773027Y (zh) * 2005-02-03 2006-04-19 宜宾丝丽雅股份有限公司 络筒机丝条上油装置
JP2008019029A (ja) * 2006-07-12 2008-01-31 Opelontex Co Ltd ポリウレタン弾性糸巻糸体、その製造方法、及びポリウレタン弾性糸の解舒方法
CN202296604U (zh) * 2011-10-27 2012-07-04 诸暨市飞虎纺织机械有限公司 用于络筒机的纱线供油机构
CN202464938U (zh) * 2012-02-23 2012-10-03 上海海石花纺织机械设备有限公司 纱线张力分档微调和上油集成装置
CN204022125U (zh) * 2014-07-15 2014-12-17 沪江线业有限公司 络筒设备循环式上油系统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734792A (zh) * 2016-05-04 2016-07-06 苏州普邦纺织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纺织用纬线上油装置
CN107200240A (zh) * 2017-06-29 2017-09-26 浙江安丹纺织科技有限公司 纱线上油装置
CN113148769A (zh) * 2021-04-22 2021-07-23 重庆国际复合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合股纱丝饼拖尾纱控制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3148769B (zh) * 2021-04-22 2023-01-24 重庆国际复合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合股纱丝饼拖尾纱控制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150282B (zh) 2017-01-2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150282A (zh) 络筒设备循环式上油系统
CN204022125U (zh) 络筒设备循环式上油系统
CN208054607U (zh) 一种纺织丝线均匀绕设装置
CN102363166A (zh) 一种直立式水箱拉丝机
EP3817954B1 (de) Vorrichtung zur reinigung von zweirädern
CN203998380U (zh) 一种垂直纱路单面络筒机
CN209777948U (zh) 一种纺纱机上蜡装置
CN109023762A (zh) 一种纺织面料高效印染处理系统及工艺
CN204022127U (zh) 络筒机的循环上油系统
CN210585513U (zh) 一种园林养护用树干喷白机的桶体结构及喷白机
CN208512023U (zh) 一种乳化液过滤装置
CN208945052U (zh) 多辊式铜线矫直机
CN204022124U (zh) 络筒机的进线上油机构
CN107568885B (zh) 动车组检修自动清洗机
CN110124382A (zh) 悬浮式自动清洗过滤器
CN210585512U (zh) 一种园林养护用树干喷白机
CN211444509U (zh) 筒子纱上油装置及络筒机
CN209828408U (zh) 一种组合式一体化转鼓精细过滤器
CN203141610U (zh) 蔺草席染色设备
CN106390551A (zh) 一种养殖水处理装置
CN209024791U (zh) 一种绳状水洗机的水循环装置
CN112899881A (zh) 一种聚丙烯熔喷布制作加工系统
CN203159754U (zh) 低纺位长丝牵伸卷绕装置
CN103628153B (zh) 一种设置有新型单锭被动卷绕装置的纺丝机的纺丝工艺
CN208995755U (zh) 一种经轴染色机的卷料筒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ASS Succession or assignment of patent right

Owner name: HUJIANG LINE CO., LTD.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OWNER: ZHEJIANG HUJIANG THREAD INDUSTRY CO., LTD.

Effective date: 20141028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C53 Correction of patent of invention or patent application
CB03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

Inventor after: Tang Yinghua

Inventor after: Yang Xingwei

Inventor after: Yu Xiaopeng

Inventor after: Shu Shanbin

Inventor after: Lou Hongxia

Inventor after: Dong Zhaohua

Inventor before: Chen Hong

Inventor before: Xiang Shunda

Inventor before: Chen Qian

Inventor before: Zhu Weizhong

Inventor before: Tang Yinghua

COR Change of bibliographic data

Free format text: CORRECT: INVENTOR; FROM: CHEN HONG XIANG SHUNDA CHEN QIAN ZHU WEIZHONG TANG YINGHUA TO: TANG YINGHUA YANG XINGWEI YU XIAOPENG SHU SHANYUN LOU HONGXIA DONG ZHAOHUA

Free format text: CORRECT: ADDRESS; FROM: 321200 JINHUA, ZHEJIANG PROVINCE TO: 322007 JINHUA, ZHEJIANG PROVINCE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41028

Address after: 322007, No. 2048 Airport Road, Liu Qing Industrial Zone, Zhejiang City, Henan Province

Applicant after: HOTON THREAD INDUSTRIAL CO., LTD.

Address before: Jinhua City, Zhejiang province 321200 Tashan north of Wuyi County

Applicant before: ZHEJIANG HOTON LINE CO., LTD.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