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140485B - 一种柴油流动改进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 Google Patents

一种柴油流动改进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140485B
CN104140485B CN201410368177.7A CN201410368177A CN104140485B CN 104140485 B CN104140485 B CN 104140485B CN 201410368177 A CN201410368177 A CN 201410368177A CN 104140485 B CN104140485 B CN 104140485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iesel
flow improver
diesel oil
ethene
react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368177.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140485A (zh
Inventor
王红兵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XINGYOU FENGKE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XINGYOU FENGKE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XINGYOU FENGKE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XINGYOU FENGKE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410368177.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4140485B/zh
Publication of CN10414048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14048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14048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14048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Liquid Carbonaceous Fuels (AREA)
  • Lubrican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柴油添加剂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柴油流动改进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该流动改进剂是由乙烯和β-蒎烯在偶氮类引发剂的作用下聚合而成的聚合物。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柴油流动改进剂能够与柴油完全互溶,使柴油的流动性能大幅提高,尤其能够显著改进窄馏分柴油、轻柴油的流动性能,具有良好的稳定性,适于长期使用,高度保障油品的运行效果,从而使相关设备的有效运行得到保障;且制备方法简便,经济成本低,适于大规模生产,利于普遍推广应用。

Description

一种柴油流动改进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柴油添加剂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柴油流动改进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背景技术
随着柴油汽车的发展和柴油发动机的用量增长,柴油的用量及品质要求日益增加,而能否改善柴油流动性能则是柴油增产及提升品质的关键因素之一。在改善柴油流动性的方法中,加入流动改进剂的方法由于用量少、成本低、操作方便,已逐渐成为解决柴油流动性能的首选。
现有的柴油流动改进剂产品种类较多,如发明专利CN1073186、CN1073187、CN1199770、CN1245207、CN121507、CN1224050和CN1247888提供的柴油流动改进剂,但都普遍主要对宽馏分的柴油、混炼的柴油具有良好的感受性,能改进此类柴油的低温流动性能,能使此类柴油的冷滤点和凝固点降低5~12℃,但降幅较不明显。而现有的柴油流动改进剂产品对窄馏分的柴油、某些油田的柴油及炼厂的柴油的感受性基本都很差,几乎没有改进效果。
现有技术中,发明专利CN1690176提供了一种柴油流动改进剂,其为利用乙烯-醋酸乙烯酯-乙烯醇的共聚物经过酯化反应合成的中间产物,再经过原位胺化反应得到的柴油低温流动改进剂,制备方法条件复杂,且仅对宽馏分的柴油、混炼的柴油具有良好的感受性。
CN101838565A提供了一种燃料油组合物,包含主要量的燃料油和次要量的如下化合物,该化合物是(i)氨、烃基取代的伯或仲胺或其混合物与(ii)含一个或多个α,β-不饱和羰基的物质的1,4-加成反应产物,其中所述化合物包含至少一个含至少10个碳原子的烃基。该发明所提供的燃料油组合物对柴油具有改进的低温性能,改进效果不明显且使用有限,对窄馏分的柴油不能产生明显的流动性能改进效果。
因此,亟需开发出对柴油普遍具有良好感受性且改进效果更加显著的流动改进剂。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柴油流动改进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大幅提高柴油的流动性能,使其冷凝点和冷滤点得到显著降低,从而增强柴油的使用效果,充分实现节能,进而提高相关设备的运行效果。
本发明解决问题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柴油流动改进剂,该流动改进剂是由乙烯和β-蒎烯在偶氮类引发剂的作用下聚合而成的聚合物。
优选地,所述聚合物的分子量为2000~6000。
优选地,所述偶氮类引发剂为偶氮二异丁腈、偶氮二异戊腈和偶氮二异庚腈中的任一种。
优选地,所述β-蒎烯和偶氮类引发剂的质量比为50:1至200:1,所述β-蒎烯和乙烯的质量比为3:7至7:3。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上述柴油流动改进剂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将β-蒎烯和偶氮类引发剂加入到反应釜中,通氮气充分置换反应釜中的空气后,向反应釜内持续加入乙烯,在搅拌条件下升温至80℃以上,恒温反应后停止搅拌和加热,冷却至30℃以下,得柴油流动改进剂。
优选地,在上述柴油流动改进剂的制备方法中,在反应釜内恒温反应过程中,乙烯的压力保持为1MPa~3MPa,反应的温度为80℃~95℃之间;恒温反应的时间为5h~8h。
本发明还提供了上述柴油流动改进剂的用途,将柴油流动改进剂加入到柴油中,用于改进柴油的流动性能;在加入柴油流动改进剂后的柴油中,所述柴油流动改进剂的浓度优选为20ppm~900ppm。较佳地,本发明柴油流动改进剂用于改进的柴油为轻质石油产品,是碳原子数为10-22的烃类混合物,更优选为窄馏分柴油、作柴油发动机燃料的轻柴油,如0、-10、-20、-35等牌号的柴油。将所述柴油流动改进剂加入到柴油中,依据SH/T0248和GB/T510的要求进行测试,所述柴油流动改进剂能够在柴油中完全溶解,显著降低柴油的冷滤点和凝固点,降幅能够高达35℃。
所制备的柴油流动改进剂采用冰点降低法测定其平均分子量,并采用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仪进行结构鉴定,其为β-蒎烯乙烯聚合物,如下式(Ⅰ)所示,
,式(Ⅰ)中,a≥1,b≥1,c≥1,a+b+c=15~200,d为5~40;结合其流动性能改进测试结果分析表明,所述柴油流动改进剂加入到柴油中,能够实现相互的充分完全溶解,同时,其分子结构中的环带有孤对电子,具有较大的共轭体系,再结合聚合物的强大的空间效应,使柴油中的组合物之间的凝聚得到有效控制,从而使柴油在低温下仍能够保持良好的流动性。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的柴油流动改进剂能够与柴油完全互溶,使柴油的流动性能大幅提高,尤其能够显著改进窄馏分柴油、轻柴油的流动性能,具有良好的稳定性,适于长期使用,高度保障油品的运行效果,从而使相关设备的有效运行得到保障;且制备方法简便,经济成本低,适于大规模生产,利于普遍推广应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柴油流动改进剂的红外谱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限于此。
下述实施例中所使用的实验方法如无特殊说明,均为常规方法。
下述实施例中所用的材料、试剂等,均可从商业途径得到,其中,下述实施例采用的试剂来自于国药集团化学试剂北京有限公司,纯度至少为化学纯。
实施例1
将50kgβ-蒎烯和0.25kg偶氮二异丁腈加入到200升的反应釜中,通氮气充分置换反应釜中的空气后,通过乙烯输送系统向反应釜内持续加入乙烯;保持反应釜内乙烯的压力达到1MPa,开动反应釜的搅拌系统,控制搅拌的转速在150转/分,用反应釜的加热系统对反应釜进行加热;在搅拌条件下升温至80℃时,开启恒温系统,保持反应釜内乙烯压力维持在1MPa,温度不高于90℃,恒温反应6小时后,停止搅拌和加热,冷却至30℃,通过减压阀回收剩余乙烯,从反应釜出料口收集产物,得到71kg柴油流动改进剂,具有如式(Ⅰ)所示的β-蒎烯乙烯聚合物结构。
对所得柴油流动改进剂采用冰点降低法测定平均分子量,以苯作为溶剂,装样量是2mL,冷浴温度为-5℃,测得分子量为2400。
对所得柴油流动改进剂采用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仪进行鉴定,如图1所示,所得IR(KBr)谱图中:723cm-1处的吸收峰为-CH2-的吸收峰,即聚合物中平面内摇摆振动的聚合链段-(CH2-CH2)n-的吸收峰,且n>2;特征吸收峰为1375cm-1处的吸收峰,其是聚合物中呈对称变角振动的-CH3的吸收峰,表明聚合物中存在β-蒎烯中的四元环;1462cm-1处的吸收峰是-CH2-的剪切变形振动和-CH3的反对称变角振动的叠加吸收峰,进一步证明了聚合物中有乙烯聚合链段和β-蒎烯中的四元环;1646cm-1处的吸收峰为特征吸收峰,其是β-蒎烯中的六元环的-CH-的非对称伸缩振动吸收峰。通过上述聚合物样品的红外谱图分析表明,该聚合物是乙烯和β-蒎烯共聚得到的β-蒎烯乙烯聚合物。
将制得的柴油流动改进剂加入不同牌号的柴油中按照SH/T0248和GB/T510的要求进行测试。测试所用基础柴油如下:
燕山炼油厂的0#柴油,冷滤点3℃,凝固点-2℃;
锦州炼油厂的-10#柴油,冷滤点-7℃,凝固点-13℃;
抚顺炼油厂的-20#柴油,冷滤点-15℃,凝固点-21℃。
测试方法为:将制得的柴油流动改进剂加入到1000克基础柴油中,搅拌均匀后,取样按照SH/T0248和GB/T510的方法测定加入柴油流动改进剂以后的柴油的冷滤点和凝固点。
具体测试结果见表1至表3。
由表1至表3可知,加入所得柴油流动改进剂后,柴油的冷滤点和凝固点大幅降低,流动性改进效果显著。
实施例2:
将50kgβ-蒎烯和0.25kg偶氮二异丁腈加入到200升的反应釜中,通氮气充分置换反应釜中的空气后,通过乙烯输送系统向反应釜内持续加入乙烯;保持反应釜内乙烯的压力达到2MPa,开动反应釜的搅拌系统,控制搅拌的转速在150转/分,用反应釜的加热系统对反应釜进行加热;在搅拌条件下升温至80℃时,开启恒温系统,保持反应釜内乙烯压力维持在2MPa,温度不高于90℃,恒温反应6小时后,停止搅拌和加热,冷却至30℃以下,通过减压阀回收剩余乙烯,从反应釜出料口收集产物,得到92kg柴油流动改进剂,具有如式(Ⅰ)所示的β-蒎烯乙烯聚合物结构。
对所得柴油流动改进剂采用冰点降低法测定平均分子量,方法同实施例1,测得分子量为4100。
对所得柴油流动改进剂采用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仪进行鉴定,在所得IR(KBr)中:在723cm-1处出现-CH2-的吸收峰,即聚合物中平面内摇摆振动的聚合链段-(CH2-CH2)n-的吸收峰,且n>2;在1375cm-1处出现特征吸收峰,其是聚合物中呈对称变角振动的-CH3的吸收峰,表明聚合物中存在β-蒎烯中的四元环;在1462cm-1处出现-CH2-的剪切变形振动和-CH3的反对称变角振动的叠加吸收峰,进一步证明了聚合物中有乙烯聚合链段和β-蒎烯中的四元环;在1646cm-1处出现特征吸收峰,其是β-蒎烯中的六元环的-CH-的非对称伸缩振动吸收峰。通过上述聚合物样品的红外谱图分析表明,该聚合物是乙烯和β-蒎烯共聚得到的β-蒎烯乙烯聚合物。
将制得的柴油流动改进剂加入不同牌号的柴油中按照SH/T0248和GB/T510的要求进行测试,方法同实施例1,测试结果见表1至表3,由表1至表3可知,加入所得柴油流动改进剂后,柴油的冷滤点和凝固点大幅降低,流动性改进效果显著。
实施例3:
将50kgβ-蒎烯和0.25kg偶氮二异丁腈加入到200升的反应釜中,通氮气充分置换反应釜中的空气后,通过乙烯输送系统向反应釜内持续加入乙烯;保持反应釜内乙烯的压力达到3MPa,开动反应釜的搅拌系统,控制搅拌的转速在150转/分,用反应釜的加热系统对反应釜进行加热;在搅拌条件下升温至80℃时,开启恒温系统,保持反应釜内乙烯压力维持在3MPa,温度不高于90℃,恒温反应8小时后,停止搅拌和加热,冷却至30℃以下,通过减压阀回收剩余乙烯,从反应釜出料口收集产物,得到110kg柴油流动改进剂,具有如式(Ⅰ)所示的β-蒎烯乙烯聚合物结构。
对所得柴油流动改进剂采用冰点降低法测定平均分子量,方法同实施例1,测得分子量为6000。
对所得柴油流动改进剂采用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仪进行鉴定,在所得IR(KBr)中:在723cm-1处出现-CH2-的吸收峰,即聚合物中平面内摇摆振动的聚合链段-(CH2-CH2)n-的吸收峰,且n>2;在1375cm-1处出现特征吸收峰,其是聚合物中呈对称变角振动的-CH3的吸收峰,表明聚合物中存在β-蒎烯中的四元环;在1462cm-1处出现-CH2-的剪切变形振动和-CH3的反对称变角振动的叠加吸收峰,进一步证明了聚合物中有乙烯聚合链段和β-蒎烯中的四元环;在1646cm-1处出现特征吸收峰,其是β-蒎烯中的六元环的-CH-的非对称伸缩振动吸收峰。通过上述聚合物样品的红外谱图分析表明,该聚合物是乙烯和β-蒎烯共聚得到的β-蒎烯乙烯聚合物。
将制得的柴油流动改进剂加入不同牌号的柴油中按照SH/T0248和GB/T510的要求进行测试,方法同实施例1,测试结果见表1至表3,由表1至表3可知,加入所得柴油流动改进剂后,柴油的冷滤点和凝固点大幅降低,流动性改进效果显著。
实施例4:
将50kgβ-蒎烯和0.5kg偶氮二异丁腈加入到200升的反应釜中,通氮气充分置换反应釜中的空气后,通过乙烯输送系统向反应釜内持续加入乙烯;保持反应釜内乙烯的压力达到1MPa,开动反应釜的搅拌系统,控制搅拌的转速在150转/分,用反应釜的加热系统对反应釜进行加热;在搅拌条件下升温至90℃时,开启恒温系统,保持反应釜内乙烯压力维持在2MPa,温度不高于100℃,恒温反应5小时后,停止搅拌和加热,冷却至30℃以下,通过减压阀回收剩余乙烯,从反应釜出料口收集产物,得到76kg柴油流动改进剂,具有如式(Ⅰ)所示的β-蒎烯乙烯聚合物结构。
对所得柴油流动改进剂采用冰点降低法测定平均分子量,方法同实施例1,测得分子量为2200。
对所得柴油流动改进剂采用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仪进行鉴定,在所得IR(KBr)中:在723cm-1处出现-CH2-的吸收峰,即聚合物中平面内摇摆振动的聚合链段-(CH2-CH2)n-的吸收峰,且n>2;在1375cm-1处出现特征吸收峰,其是聚合物中呈对称变角振动的-CH3的吸收峰,表明聚合物中存在β-蒎烯中的四元环;在1462cm-1处出现-CH2-的剪切变形振动和-CH3的反对称变角振动的叠加吸收峰,进一步证明了聚合物中有乙烯聚合链段和β-蒎烯中的四元环;在1646cm-1处出现特征吸收峰,其是β-蒎烯中的六元环的-CH-的非对称伸缩振动吸收峰。通过上述聚合物样品的红外谱图分析表明,该聚合物是乙烯和β-蒎烯共聚得到的β-蒎烯乙烯聚合物。
将制得的柴油流动改进剂加入不同牌号的柴油中按照SH/T0248和GB/T510的要求进行测试,方法同实施例1,测试结果见表1至表3,由表1至表3可知,加入所得柴油流动改进剂后,柴油的冷滤点和凝固点大幅降低,流动性改进效果显著。
实施例5:
将50kgβ-蒎烯和0.5kg偶氮二异丁腈加入到200升的反应釜中,通氮气充分置换反应釜中的空气后,通过乙烯输送系统向反应釜内持续加入乙烯;保持反应釜内乙烯的压力达到2MPa,开动反应釜的搅拌系统,控制搅拌的转速在150转/分,用反应釜的加热系统对反应釜进行加热;在搅拌条件下升温至90℃时,开启恒温系统,保持反应釜内乙烯压力维持在2MPa,温度不高于100℃,恒温反应6小时后,停止搅拌和加热,冷却至30℃以下,通过减压阀回收剩余乙烯,从反应釜出料口收集产物,得到95kg柴油流动改进剂,具有如式(Ⅰ)所示的β-蒎烯乙烯聚合物结构。
对所得柴油流动改进剂采用冰点降低法测定平均分子量,方法同实施例1,测得分子量为3500。
对所得柴油流动改进剂采用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仪进行鉴定,在所得IR(KBr)中:在723cm-1处出现-CH2-的吸收峰,即聚合物中平面内摇摆振动的聚合链段-(CH2-CH2)n-的吸收峰,且n>2;在1375cm-1处出现特征吸收峰,其是聚合物中呈对称变角振动的-CH3的吸收峰,表明聚合物中存在β-蒎烯中的四元环;在1462cm-1处出现-CH2-的剪切变形振动和-CH3的反对称变角振动的叠加吸收峰,进一步证明了聚合物中有乙烯聚合链段和β-蒎烯中的四元环;在1646cm-1处出现特征吸收峰,其是β-蒎烯中的六元环的-CH-的非对称伸缩振动吸收峰。通过上述聚合物样品的红外谱图分析表明,该聚合物是乙烯和β-蒎烯共聚得到的β-蒎烯乙烯聚合物。
将制得的柴油流动改进剂加入不同牌号的柴油中按照SH/T0248和GB/T510的要求进行测试,方法同实施例1,测试结果见表1至表3,由表1至表3可知,加入所得柴油流动改进剂后,柴油的冷滤点和凝固点大幅降低,流动性改进效果显著。
实施例6
将50kgβ-蒎烯和0.5kg偶氮二异丁腈加入到200升的反应釜中,通氮气充分置换反应釜中的空气后,通过乙烯输送系统向反应釜内持续加入乙烯;保持反应釜内乙烯的压力达到3MPa,开动反应釜的搅拌系统,控制搅拌的转速在150转/分,用反应釜的加热系统对反应釜进行加热;在搅拌条件下升温至90℃时,开启恒温系统,保持反应釜内乙烯压力维持在3MPa,温度不高于100℃,恒温反应6小时后,停止搅拌和加热,冷却至30℃以下,通过减压阀回收剩余乙烯,从反应釜出料口收集产物,得到135kg柴油流动改进剂,具有如式(Ⅰ)所示的β-蒎烯乙烯聚合物结构。
对所得柴油流动改进剂采用冰点降低法测定平均分子量,方法同实施例1,测得分子量为5200。
对所得柴油流动改进剂采用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仪进行鉴定,在所得IR(KBr):在723cm-1处出现-CH2-的吸收峰,即聚合物中平面内摇摆振动的聚合链段-(CH2-CH2)n-的吸收峰,且n>2;在1375cm-1处出现特征吸收峰,其是聚合物中呈对称变角振动的-CH3的吸收峰,表明聚合物中存在β-蒎烯中的四元环;在1462cm-1处出现-CH2-的剪切变形振动和-CH3的反对称变角振动的叠加吸收峰,进一步证明了聚合物中有乙烯聚合链段和β-蒎烯中的四元环;在1646cm-1处出现特征吸收峰,其是β-蒎烯中的六元环的-CH-的非对称伸缩振动吸收峰。通过上述聚合物样品的红外谱图分析表明,该聚合物是乙烯和β-蒎烯共聚得到的β-蒎烯乙烯聚合物。
将制得的柴油流动改进剂加入不同牌号的柴油中按照SH/T0248和GB/T510的要求进行测试,方法同实施例1,测试结果见表1至表3,由表1至表3可知,加入所得柴油流动改进剂后,柴油的冷滤点和凝固点大幅降低,流动性改进效果显著。
实施例7
将50kgβ-蒎烯和1.0kg偶氮二异丁腈加入到200升的反应釜中,通氮气充分置换反应釜中的空气后,通过乙烯输送系统向反应釜内持续加入乙烯;保持反应釜内乙烯的压力达到1MPa,开动反应釜的搅拌系统,控制搅拌的转速在150转/分,用反应釜的加热系统对反应釜进行加热;在搅拌条件下升温至95℃时,开启恒温系统,保持反应釜内乙烯压力维持在1MPa,温度不高于105℃,恒温反应6小时后,停止搅拌和加热,冷却至30℃以下,通过减压阀回收剩余乙烯,从反应釜出料口收集产物,得到114kg柴油流动改进剂,具有如式(Ⅰ)所示的β-蒎烯乙烯聚合物结构。
对所得柴油流动改进剂采用冰点降低法测定平均分子量,方法同实施例1,测得分子量为2000。
对所得柴油流动改进剂采用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仪进行鉴定,在所得IR(KBr)中:在723cm-1处出现-CH2-的吸收峰,即聚合物中平面内摇摆振动的聚合链段-(CH2-CH2)n-的吸收峰,且n>2;在1375cm-1处出现特征吸收峰,其是聚合物中呈对称变角振动的-CH3的吸收峰,表明聚合物中存在β-蒎烯中的四元环;在1462cm-1处出现-CH2-的剪切变形振动和-CH3的反对称变角振动的叠加吸收峰,进一步证明了聚合物中有乙烯聚合链段和β-蒎烯中的四元环;在1646cm-1处出现特征吸收峰,其是β-蒎烯中的六元环的-CH-的非对称伸缩振动吸收峰。通过上述聚合物样品的红外谱图分析表明,该聚合物是乙烯和β-蒎烯共聚得到的β-蒎烯乙烯聚合物。
将制得的柴油流动改进剂加入不同牌号的柴油中按照SH/T0248和GB/T510的要求进行测试,方法同实施例1,测试结果见表1至表3,由表1至表3可知,加入所得柴油流动改进剂后,柴油的冷滤点和凝固点大幅降低,流动性改进效果显著。
实施例8
将50kgβ-蒎烯和1.0kg偶氮二异丁腈加入到200升的反应釜中,通氮气充分置换反应釜中的空气后,通过乙烯输送系统向反应釜内持续加入乙烯;保持反应釜内乙烯的压力达到2MPa,开动反应釜的搅拌系统,控制搅拌的转速在150转/分,用反应釜的加热系统对反应釜进行加热;在搅拌条件下升温至95℃时,开启恒温系统,保持反应釜内乙烯压力维持在2MPa,温度不高于105℃,恒温反应7小时后,停止搅拌和加热,冷却至30℃以下,通过减压阀回收剩余乙烯,从反应釜出料口收集产物,得到121kg柴油流动改进剂,具有如式(Ⅰ)所示的β-蒎烯乙烯聚合物结构。
对所得柴油流动改进剂采用冰点降低法测定平均分子量,方法同实施例1,测得分子量为3200。
对所得柴油流动改进剂采用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仪进行鉴定,在所得IR(KBr)中:在723cm-1处出现-CH2-的吸收峰,即聚合物中平面内摇摆振动的聚合链段-(CH2-CH2)n-的吸收峰,且n>2;在1375cm-1处出现特征吸收峰,其是聚合物中呈对称变角振动的-CH3的吸收峰,表明聚合物中存在β-蒎烯中的四元环;在1462cm-1处出现-CH2-的剪切变形振动和-CH3的反对称变角振动的叠加吸收峰,进一步证明了聚合物中有乙烯聚合链段和β-蒎烯中的四元环;在1646cm-1处出现特征吸收峰,其是β-蒎烯中的六元环的-CH-的非对称伸缩振动吸收峰。通过上述聚合物样品的红外谱图分析表明,该聚合物是乙烯和β-蒎烯共聚得到的β-蒎烯乙烯聚合物。
将制得的柴油流动改进剂加入不同牌号的柴油中按照SH/T0248和GB/T510的要求进行测试,方法同实施例1,测试结果见表1至表3,由表1至表3可知,加入所得柴油流动改进剂后,柴油的冷滤点和凝固点大幅降低,流动性改进效果显著。
实施例9
将50kgβ-蒎烯和1.0kg偶氮二异丁腈加入到200升的反应釜中,通氮气充分置换反应釜中的空气后,通过乙烯输送系统向反应釜内持续加入乙烯;保持反应釜内乙烯的压力达到3MPa,开动反应釜的搅拌系统,控制搅拌的转速在150转/分,用反应釜的加热系统对反应釜进行加热;在搅拌条件下升温至95℃时,开启恒温系统,保持反应釜内乙烯压力维持在3MPa,温度不高于105℃,恒温反应6小时后,停止搅拌和加热,冷却至30℃以下,通过减压阀回收剩余乙烯,从反应釜出料口收集产物,得到165kg柴油流动改进剂,具有如式(Ⅰ)所示的β-蒎烯乙烯聚合物结构。
对所得柴油流动改进剂采用冰点降低法测定平均分子量,方法同实施例1,测得分子量为4600。
对所得柴油流动改进剂采用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仪进行鉴定,在所得IR(KBr)中:在723cm-1处出现-CH2-的吸收峰,即聚合物中平面内摇摆振动的聚合链段-(CH2-CH2)n-的吸收峰,且n>2;在1375cm-1处出现特征吸收峰,其是聚合物中呈对称变角振动的-CH3的吸收峰,表明聚合物中存在β-蒎烯中的四元环;在1462cm-1处出现-CH2-的剪切变形振动和-CH3的反对称变角振动的叠加吸收峰,进一步证明了聚合物中有乙烯聚合链段和β-蒎烯中的四元环;在1646cm-1处出现特征吸收峰,其是β-蒎烯中的六元环的-CH-的非对称伸缩振动吸收峰。通过上述聚合物样品的红外谱图分析表明,该聚合物是乙烯和β-蒎烯共聚得到的β-蒎烯乙烯聚合物。
将制得的柴油流动改进剂加入不同牌号的柴油中按照SH/T0248和GB/T510的要求进行测试,方法同实施例1,测试结果见表1至表3,由表1至表3可知,加入所得柴油流动改进剂后,柴油的冷滤点和凝固点大幅降低,流动性改进效果显著。
实施例10
将50kgβ-蒎烯和0.5kg偶氮二异戊腈加入到200升的反应釜中,通氮气充分置换反应釜中的空气后,通过乙烯输送系统向反应釜内持续加入乙烯;保持反应釜内乙烯的压力达到2MPa,开动反应釜的搅拌系统,控制搅拌的转速在150转/分,用反应釜的加热系统对反应釜进行加热;在搅拌条件下升温至90℃时,开启恒温系统,保持反应釜内乙烯压力维持在2MPa,温度不高于100℃,恒温反应6小时后,停止搅拌和加热,冷却至30℃以下,通过减压阀回收剩余乙烯,从反应釜出料口收集产物,得到97kg柴油流动改进剂,具有如式(Ⅰ)所示的β-蒎烯乙烯聚合物结构。
对所得柴油流动改进剂采用冰点降低法测定平均分子量,方法同实施例1,测得分子量为3800。
对所得柴油流动改进剂采用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仪进行鉴定,在所得IR(KBr)中:在723cm-1处出现-CH2-的吸收峰,即聚合物中平面内摇摆振动的聚合链段-(CH2-CH2)n-的吸收峰,且n>2;在1375cm-1处出现特征吸收峰,其是聚合物中呈对称变角振动的-CH3的吸收峰,表明聚合物中存在β-蒎烯中的四元环;在1462cm-1处出现-CH2-的剪切变形振动和-CH3的反对称变角振动的叠加吸收峰,进一步证明了聚合物中有乙烯聚合链段和β-蒎烯中的四元环;在1646cm-1处出现特征吸收峰,其是β-蒎烯中的六元环的-CH-的非对称伸缩振动吸收峰。通过上述聚合物样品的红外谱图分析表明,该聚合物是乙烯和β-蒎烯共聚得到的β-蒎烯乙烯聚合物。
将制得的柴油流动改进剂加入不同牌号的柴油中按照SH/T0248和GB/T510的要求进行测试,方法同实施例1,测试结果见表1至表3,由表1至表3可知,加入所得柴油流动改进剂后,柴油的冷滤点和凝固点大幅降低,流动性改进效果显著。
实施例11
将50kgβ-蒎烯和0.5kg偶氮二异庚腈加入到200升的反应釜中,通氮气充分置换反应釜中的空气后,通过乙烯输送系统向反应釜内持续加入乙烯;保持反应釜内乙烯的压力达到2MPa,开动反应釜的搅拌系统,控制搅拌的转速在150转/分,用反应釜的加热系统对反应釜进行加热;在搅拌条件下升温至90℃时,开启恒温系统,保持反应釜内乙烯压力维持在2MPa,温度不高于100℃,恒温反应6小时后,停止搅拌和加热,冷却至30℃以下,通过减压阀回收剩余乙烯,从反应釜出料口收集产物,得到93kg柴油流动改进剂,具有如式(Ⅰ)所示的β-蒎烯乙烯聚合物结构。
对所得柴油流动改进剂采用冰点降低法测定平均分子量,方法同实施例1,测得分子量为3500。
对所得柴油流动改进剂采用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仪进行鉴定,在所得IR(KBr)中:在723cm-1处出现-CH2-的吸收峰,即聚合物中平面内摇摆振动的聚合链段-(CH2-CH2)n-的吸收峰,且n>2;在1375cm-1处出现特征吸收峰,其是聚合物中呈对称变角振动的-CH3的吸收峰,表明聚合物中存在β-蒎烯中的四元环;在1462cm-1处出现-CH2-的剪切变形振动和-CH3的反对称变角振动的叠加吸收峰,进一步证明了聚合物中有乙烯聚合链段和β-蒎烯中的四元环;在1646cm-1处出现特征吸收峰,其是β-蒎烯中的六元环的-CH-的非对称伸缩振动吸收峰。通过上述聚合物样品的红外谱图分析表明,该聚合物是乙烯和β-蒎烯共聚得到的β-蒎烯乙烯聚合物。
将制得的柴油流动改进剂加入不同牌号的柴油中按照SH/T0248和GB/T510的要求进行测试,方法同实施例1,测试结果见表1至表3,由表1至表3可知,加入所得柴油流动改进剂后,柴油的冷滤点和凝固点大幅降低,流动性改进效果显著。
表1本发明柴油流动改进剂对0#柴油流动性的改进测试结果
浓度ppm 冷滤点 凝固点
基础柴油 0 3 -2
实施例1 900 3 -8
实施例2 900 2 -15
实施例3 900 1 -15
实施例4 900 -2 -22
实施例5 900 -2 -15
实施例6 20 2 -9
实施例6 300 -2 -19
实施例6 600 -5 -28
实施例6 900 -7 -35
实施例7 900 -3 -25
实施例8 900 -3 -24
实施例9 900 -6 -30
实施例10 900 0 -15
实施例11 900 -2 -18
表2本发明柴油流动改进剂对-10#柴油流动性的改进测试结果
浓度ppm 冷滤点 凝固点
基础柴油 0 -7 -13
实施例1 900 -8 -23
实施例2 900 -8 -22
实施例3 900 -9 -28
实施例4 900 -9 -23
实施例5 900 -13 -35
实施例6 20 -7 -17
实施例6 300 -9 -20
实施例6 600 -11 -34
实施例6 900 -14 -479 -->
实施例7 900 -15 -41
实施例8 900 -13 -48
实施例9 900 -11 -36
实施例10 900 -10 -21
实施例11 900 -10 -24
表3本发明柴油流动改进剂对-20#柴油流动性的改进测试结果
浓度ppm 冷滤点 凝固点
基础柴油 0 -15 -21
实施例1 900 -17 -32
实施例2 900 -16 -34
实施例3 900 -20 -49
实施例4 900 -19 -45
实施例5 900 -20 -29
实施例6 20 -15 -31
实施例6 300 -17 -36
实施例6 600 -19 -48
实施例6 900 -24 -55
实施例7 900 -19 -50
实施例8 900 -22 -53
实施例9 900 -20 -41
实施例10 900 -19 -44
实施例11 900 -18 -42
本发明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所做出的对上述实施方式任何显而易见的改进或变更,都不会超出本发明的构思和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Claims (5)

1.一种柴油流动改进剂,该流动改进剂是由乙烯和β-蒎烯在偶氮类引发剂的作用下聚合而成的聚合物;
所述聚合物的分子量为2000~6000;
所述偶氮类引发剂为偶氮二异丁腈、偶氮二异戊腈和偶氮二异庚腈中的任一种;
所述β—蒎烯和偶氮类引发剂的质量比为50:1至200:1,所述β—蒎烯和乙烯的质量比为3:7至7:3。
2.一种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柴油流动改进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将β—蒎烯和偶氮类引发剂加入到反应釜中,通氮气充分置换反应釜中的空气后,向反应釜内持续加入乙烯,在搅拌条件下升温至80℃以上,恒温反应后停止搅拌和加热,冷却至30℃以下,得柴油流动改进剂。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柴油流动改进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反应釜内恒温反应过程中,乙烯的压力保持为1MPa~3MPa,反应的温度为80℃~95℃之间;恒温反应的时间为5h~8h。
4.一种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柴油流动改进剂的用途,其特征在于:将所述的柴油流动改进剂加入到柴油中,用于改进柴油的流动性能。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柴油流动改进剂的用途,其特征在于:在加入柴油流动改进剂后的柴油中,所述柴油流动改进剂的浓度为20ppm~900ppm。
CN201410368177.7A 2014-07-30 2014-07-30 一种柴油流动改进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Active CN10414048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368177.7A CN104140485B (zh) 2014-07-30 2014-07-30 一种柴油流动改进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368177.7A CN104140485B (zh) 2014-07-30 2014-07-30 一种柴油流动改进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140485A CN104140485A (zh) 2014-11-12
CN104140485B true CN104140485B (zh) 2016-05-25

Family

ID=5184983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368177.7A Active CN104140485B (zh) 2014-07-30 2014-07-30 一种柴油流动改进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4140485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2545156B (en) * 2015-09-16 2020-09-23 Interface Polymers Ltd Use of polymers comprising two segments as polymer additives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100599A (zh) * 2006-07-07 2008-01-09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油溶性高浓度降凝剂悬浮液及其制备方法
CN101608139A (zh) * 2008-06-20 2009-12-23 北京化工大学 一种具有刚性结构的共聚物型柴油低温流动改进剂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60202156A1 (en) * 2005-02-02 2006-09-14 Richard Sapienza Environmentally benign anti-icing or deicing fluids employing industrial streams comprising hydroxycarboxylic acid salts and/or other effective deicing/anti-icing agents
JP2006233117A (ja) * 2005-02-28 2006-09-07 Sumitomo Chemical Co Ltd オレフィン−テルペノイド共重合体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US8043388B2 (en) * 2005-12-13 2011-10-25 Himmelsbach Holdings, Llc Grafted polymer drag-reducing agents, grafted polymer fuel additives and production methods therefor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100599A (zh) * 2006-07-07 2008-01-09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油溶性高浓度降凝剂悬浮液及其制备方法
CN101608139A (zh) * 2008-06-20 2009-12-23 北京化工大学 一种具有刚性结构的共聚物型柴油低温流动改进剂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柴油降凝剂复配及降凝机理;曾葵 等;《化工进展》;20110205;第30卷(第2期);第411-416页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140485A (zh) 2014-11-1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432888B (zh) 一种梳型聚硅氧烷原油破乳剂及其制备方法
TW201343697A (zh) 一種曼尼希鹼、其製造方法及其應用
CN103396828B (zh) 以直链烷基酚醛树脂为起始剂的聚醚原油破乳剂、其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CN101906329A (zh) 一种车用甲醇汽油及其制备方法
Elbanna et al. Synthesis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polymeric additives based on α-Olefin as pour point depressant for Egyptian waxy crude oil
CN103937535B (zh) 一种重质原油用破乳剂
CN104140485B (zh) 一种柴油流动改进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0452376A (zh) 一种聚酰胺-胺类超支化聚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2433149B (zh) 改性聚醚及其溶液的制备方法和作为柴油抗乳剂的应用
CN101113376A (zh) 车用环保、低排放、煤基醇醚汽油及其制备方法
CN110256259B (zh) 一种高含蜡稠油蜡晶、沥青质分散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4140486B (zh) 一种柴油添加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3657707B (zh) 低碳烃芳构化催化剂制备方法
CN110686164B (zh) 一种降低原油粘度的方法
CN106520166A (zh) 一种沥青材料的制备方法及由该方法制备的沥青材料及其应用
CN110387256B (zh) 一种聚驱原油低温快速破乳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9628138B (zh) 一种稠油采出液破乳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3449955A (zh) 一种从焦化轻油中提取三苯的方法
CN104650269A (zh) 一种改性烯烃聚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1748385A (zh) 聚甲基丙烯酸酯-乙酸乙烯酯柴油降凝剂及其制备与应用
CN102980831A (zh) 一种检测天然气中机械杂质含量的方法
CN108929428A (zh) 有机荧光聚合物材料及其在dnt气体检测中的应用
NL2030766B1 (en) Broad-spectrum polyether crude oil demulsifier and preparation method thereof
CN103755575A (zh) 醚胺的制备方法
CN109134407A (zh) 一种航空煤油前体的制备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