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136693A - 接合金属件和建筑结构 - Google Patents

接合金属件和建筑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136693A
CN104136693A CN201280070978.4A CN201280070978A CN104136693A CN 104136693 A CN104136693 A CN 104136693A CN 201280070978 A CN201280070978 A CN 201280070978A CN 104136693 A CN104136693 A CN 10413669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ntioned
metal part
jointing metal
web
fixed hea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80070978.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136693B (zh
Inventor
宇都宫伸治
纪本亨
田畑治
西城戸邦治
土方和己
广濑辉
高桥靖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EKISUI CO Ltd
Sekisui House Ltd
Original Assignee
SEKISUI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EKISUI CO Ltd filed Critical SEKISUI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413669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13669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13669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13669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4BUILDING
    • E04BGENERAL BUILDING CONSTRUCTIONS; WALLS, e.g. PARTITIONS; ROOFS; FLOORS; CEILINGS; INSULATION OR OTHER PROTECTION OF BUILDINGS
    • E04B1/00Constructions in general; Structures which are not restricted either to walls, e.g. partitions, or floors or ceilings or roofs
    • E04B1/18Structures comprising elongated load-supporting parts, e.g. columns, girders, skeletons
    • E04B1/26Structures comprising elongated load-supporting parts, e.g. columns, girders, skeletons the supporting parts consisting of wood
    • E04B1/2604Connection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4BUILDING
    • E04BGENERAL BUILDING CONSTRUCTIONS; WALLS, e.g. PARTITIONS; ROOFS; FLOORS; CEILINGS; INSULATION OR OTHER PROTECTION OF BUILDINGS
    • E04B1/00Constructions in general; Structures which are not restricted either to walls, e.g. partitions, or floors or ceilings or roofs
    • E04B1/18Structures comprising elongated load-supporting parts, e.g. columns, girders, skeletons
    • E04B1/24Structures comprising elongated load-supporting parts, e.g. columns, girders, skeletons the supporting parts consisting of metal
    • E04B1/2403Connection details of the elongated load-supporting parts
    • E04B2001/2442Connections with built-in weakness point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4BUILDING
    • E04BGENERAL BUILDING CONSTRUCTIONS; WALLS, e.g. PARTITIONS; ROOFS; FLOORS; CEILINGS; INSULATION OR OTHER PROTECTION OF BUILDINGS
    • E04B1/00Constructions in general; Structures which are not restricted either to walls, e.g. partitions, or floors or ceilings or roofs
    • E04B1/18Structures comprising elongated load-supporting parts, e.g. columns, girders, skeletons
    • E04B1/26Structures comprising elongated load-supporting parts, e.g. columns, girders, skeletons the supporting parts consisting of wood
    • E04B1/2604Connection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 E04B2001/2628Interlocking connectors, e.g. with hooks or dovetails, added to the elongated wooden members
    • E04B2001/2636Interlocking connectors, e.g. with hooks or dovetails, added to the elongated wooden members with connectors located in slots of the wooden member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4BUILDING
    • E04BGENERAL BUILDING CONSTRUCTIONS; WALLS, e.g. PARTITIONS; ROOFS; FLOORS; CEILINGS; INSULATION OR OTHER PROTECTION OF BUILDINGS
    • E04B1/00Constructions in general; Structures which are not restricted either to walls, e.g. partitions, or floors or ceilings or roofs
    • E04B1/18Structures comprising elongated load-supporting parts, e.g. columns, girders, skeletons
    • E04B1/26Structures comprising elongated load-supporting parts, e.g. columns, girders, skeletons the supporting parts consisting of wood
    • E04B1/2604Connection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 E04B2001/2664Connection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using a removable key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rchitectur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Joining Of Building Structures In Genera (AREA)

Abstract

提供一种可靠性高的接合金属件和建筑结构,在对支撑构件和横架构件的接合部施加过大的荷载时,不会损害接合部的屈服耐力、初始刚度、能量吸收能力等,并且接合部的强度的稳定性良好。接合金属件(1)具备:固定板(4),其固定于支撑构件(2)的侧面;以及连结板(5),其从固定板(4)向横架构件(3)侧突出设置,以插入到在横架构件(3)的端面贯穿竖直方向形成的槽(31)中的状态连结,该连结板(5)具有:多个连结孔(52),其供棒状的连结件(8)以贯通横架构件(3)的方式插通上述槽(31);以及第1缺损部(54),其是在连结孔(52)的周围切去一部分而形成的,第1缺损部(54)形成为以连结孔(52)为中心的圆弧状。

Description

接合金属件和建筑结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在将横架构件接合于支撑构件时使用的接合金属件以及使用该接合金属件来接合支撑构件和横架构件的建筑结构。 
背景技术
以往,作为在木造建筑物中接合柱等木构件和梁等木构件的方法,从确保施工的效率化、接合部的耐力等目的出发,利用了各种形状的接合金属件。 
这样的接合金属件有的例如是由以与柱的侧面接触的状态固定的前面板和该前面板的两端被折弯而向梁侧突出的一对侧面板构成为コ字状(“コ”是日语中的片假名)(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该接合金属件在前面板中上下排列形成有多个供螺栓插通的前孔。插通于这些前孔的螺栓在贯通了柱的状态下由螺母紧固,由此将前面板固定于柱的侧面。另外,在侧面板中按上下排列地形成有多个销孔,在将侧面板插入形成于梁的端面的槽的状态下从形成于梁的侧面的横孔打入冲头销来将侧面板与梁连结。 
然而,在使用这样的接合金属件的情况下,如果对接合部施加过大的荷载,则在该金属件变形之前,梁就会开裂,最终梁发生断裂而损坏接合部。另外,木构件由于含水率等因素,强度存在个体差异,因此在使用这样的接合金属件的情况下,木构件的断裂成为屈服点的决定因素,屈服耐力等的偏差变大。因此,公开了一种接合金属件,在形成于侧面板的销孔以外的区域形成多个向上下左右扩展地开口的缺损部,由此在对梁施加过大的荷载时,侧面板发生塑性变形,通过该塑性变形吸收能量,由此减轻施加于梁的局部荷载,推迟梁的开裂的发生(例如参照专利文献2)。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特开2007-278027号公报 
专利文献2:特开2011-214354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然而,在专利文献2的接合金属件中,形成于侧面板的缺损部的区域占据了侧面板的大部分,因此金属件整体的刚度变低,在对接合部施加了荷载时,会过分地在早期阶段发生塑性变形。因此,屈服耐力的值变低,所以虽然梁的损坏情况的偏差变小,但是作为接合部整体未必能得到高的强度性能。另外,如图27所示,在现有的形成为コ字状的接合金属件100中,在以高扭矩紧固螺栓6来将形成有供螺栓插通的前孔的前面板4固定在柱2等的侧面的情况下,存在如下问题:如图27(a)所示,将前面板4向螺栓6侧拉近(箭头方向),如图27(b)所示,一对侧面板5会向内侧或者外侧倾倒,与形成于梁的端面的槽发生干扰。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问题而完成的,目的在于提供如下可靠性高的接合金属件和建筑结构:在对柱等支撑构件和梁等横架构件的接合部施加过大的荷载时,不会损害接合部的屈服耐力、初始刚度、能量吸收能力等,并且作为接合部的强度的稳定性良好。另外,目的在于提供如下接合金属件和建筑结构:在用螺栓紧固固定于支撑构件的侧面的固定板时,能抑制从固定板向横架构件侧突出设置的连结板倾倒。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第1接合金属件是用于将横架构件的端面接合到支撑构件的侧面的接合金属件,其特征在于,具备:固定板,其固定于上述支撑构件的侧面;以及连结板,其从上述固定板向上述横架构件侧突出设置,以插入到在上述横架构件的端面贯穿竖直方向形成的槽中的状态连结,上述连结板具有:连结孔,其供贯通上述横架构件的棒状的连结件插通上述槽;以及第1缺损部,其是将上述连结孔的周围切去一部分而形成的,上述第1缺损部形成为以上述连结孔为中心的圆弧状。 
本发明的第2接合金属件的特征在于,上述第1缺损部形成为以上述连结孔为中心的直径相同的圆弧状。 
本发明的第3接合金属件的特征在于,上述第1缺损部形成为多个以上述连结孔为中心的直径相同的圆弧状,设为在周向上相邻的上述第1缺损部的端部之间的部分中的1个在通过上述连结孔的中心的水平方向的直线上,并且位于比上述连结孔靠上述连结板的水平方向的顶端侧的位置。 
本发明的第4接合金属件的特征在于,上述第1缺损部相对于通过上述连结孔的中心的水平方向的直线线对称地形成。 
本发明的第5接合金属件是用于将横架构件的端面接合到支撑构件的侧面的接合金属件,其特征在于,具备:固定板,其固定于上述支撑构件的侧面;以及连结板,其设置为从上述固定板向上述横架构件侧突出,以插入到在上述横架构件的端面贯穿竖直方向形成的槽中的状态连结,上述连结板具有:多个连结孔,其供贯通上述横架构件的棒状的连结件插通上述槽;以及第2缺损部,其沿着通过上述连结孔的中心的竖直方向的直线,在相邻的上述连结孔之间在竖直方向上形成为长条状。 
本发明的第6接合金属件是用于将横架构件的端面接合到支撑构件的侧面的接合金属件,具备:固定板,其固定于上述支撑构件的侧面;以及连结板,其设置为从上述固定板向上述横架构件侧突出,以插入到在上述横架构件的端面贯穿竖直方向形成的槽中的状态连结,上述连结板具有:多个连结孔,其供贯通上述横架构件的棒状的连结件插通上述槽;第3缺损部,其是将上述连结孔的周围切去一部分而形成的;以及第4缺损部,其沿着通过上述连结孔的竖直方向的直线,上述第3缺损部形成为以上述连结孔为中心的圆弧状,上述第4缺损部在相邻的上述连结孔之间在竖直方向上形成为长条状。 
本发明的第7接合金属件的特征在于,上述第3缺损部形成为以上述连结孔为中心的直径相同的圆弧状。 
本发明的第8接合金属件的特征在于,上述第3缺损部形成为多 个以上述连结孔为中心的直径相同的圆弧状,设为在周向上相邻的上述第1缺损部的端部之间的部分中的1个在通过上述连结孔的中心的水平方向的直线上,并且位于比上述连结孔靠上述连结板的水平方向的顶端侧的位置。 
本发明的第9接合金属件的特征在于,上述第3缺损部相对于通过上述连结孔的中心的水平方向的直线线对称地形成。 
本发明的第10接合金属件的特征在于,上述连结板具有:销槽,其形成于上述连结板的上端;第5缺损部,其是在该销槽的周围按圆弧状切去一部分而形成的;和/或第6缺损部,其是在上述销槽和与该销槽相邻的上述连结孔之间在竖直方向上按长条状切去一部分而形成的。 
本发明的第11接合金属件是用于将横架构件的端面接合到支撑构件的侧面的接合金属件,其特征在于,具备:固定板,其固定于上述支撑构件的侧面;以及连结板,其设置为从上述固定板向上述横架构件侧突出,以插入到在上述横架构件的端面贯穿竖直方向形成的槽中的状态连结,上述连结板具有:连结孔,其供贯通上述横架构件的棒状的连结件插通上述槽;以及第7缺损部,其与上述连结孔相连,沿着水平方向的直线形成为长条状。 
本发明的第12接合金属件的特征在于,上述第7缺损部的竖直方向的宽度比上述连结孔的直径小。 
本发明的第13接合金属件的特征在于,在上述固定板中,在竖直方向上排列形成有多个供固定件插通的固定孔,设有固定板加强梗,上述固定板加强梗从与上述支撑构件的侧面抵接的上述固定板的背面部朝向上述连结板的突出方向突出。 
本发明的第14接合金属件的特征在于,上述固定板加强梗形成为由多个圆弧在竖直方向上相连而成的形状,上述圆弧是以上述固定孔为中心而包围上述固定孔的周围。 
本发明的第15接合金属件的特征在于,在作为上述固定板与上述连结板的边界的弯曲部设有加强筋。 
本发明的第16接合金属件的特征在于,在上述固定板中,在竖 直方向上排列形成有多个供固定件插通的固定孔,在作为上述固定板与上述连结板的边界的弯曲部设有加强筋。 
本发明的第17接合金属件的特征在于,上述加强筋在竖直方向上分别设置于相邻的上述固定孔之间。 
本发明的第18接合金属件的特征在于,在上述固定板中,在竖直方向上排列形成有多个供固定件插通的固定孔,设有弯曲部加强梗,上述弯曲部加强梗通过作为上述固定板与上述连结板的边界的弯曲部从上述连结板延伸至上述固定板。 
本发明的第19接合金属件的特征在于,在上述固定板的宽度方向的两端部设有端部加强梗,上述端部加强梗在竖直方向上为长条状,并且从与上述支撑构件的侧面抵接的该固定板的背面部朝向上述连结板的突出方向突出。 
本发明的建筑结构的特征在于,利用上述第1至19中的任一种接合金属件来接合上述支撑构件和上述横架构件。 
发明效果
根据第1接合金属件,连结孔供贯通横架构件的棒状的连结件插通在横架构件的端面贯穿竖直方向形成的槽,在该连结孔的周围形成有以该连结孔为中心的圆弧状的第1缺损部,因此在对支撑构件和横架构件的接合部施加过大的荷载时,能通过使连结孔的周围局部地变形来抑制横架构件的断裂,并且能控制接合金属件的整体变形,抑制接合部的耐力的偏差。另外,不会损害连结孔的周围以外的区域的刚度,因此能将屈服耐力维持得比较高,能提高耐力评价值。 
根据第2接合金属件,形成有以连结孔为中心的直径相同的圆弧状的第1缺损部,因此在对支撑构件和横架构件的接合部施加过大的荷载时,能更高效地使连结孔的周围局部地变形。 
根据第3接合金属件,第1缺损部形成为多个以连结孔为中心的直径相同的圆弧状,设为在周向上相邻的上述第1缺损部的端部之间的部分中的1个在通过上述连结孔的中心的水平方向的直线上,并且位于比上述连结孔靠上述连结板的水平方向的顶端侧的位置, 因此能提高对向连结板的水平方向侧施加于横架构件的拉伸荷载的耐力。 
根据第4接合金属件,第1缺损部相对于通过连结孔的中心的水平方向的直线线对称地形成,因此在对横架构件在竖直方向的上下任一方向上施加过大的荷载时,连结孔的周围会高效地变形,能抑制横架构件的断裂。 
根据第5接合金属件,连结板具备:连结孔,其供贯通横架构件的棒状的连结件插通在横架构件的端面贯穿竖直方向形成的槽;以及第2缺损部,其沿着通过上述连结孔的中心的直线,在相邻的上述连结孔之间在竖直方向上形成为长条状,因此在对支撑构件和横架构件的接合部施加过大的荷载时,连结孔的周围变形而能抑制横架构件的断裂。另外,能通过使包括负担来自连结件的应力的连结孔的在竖直方向上的缺损量增加来控制接合金属件的变形,抑制接合部的耐力的偏差。另外,能提高对向连结板的水平方向侧施加于横架构件的拉伸荷载的耐力。 
根据第6接合金属件,在连结孔的周围形成有以该连结孔为中心的圆弧状的第3缺损部,因此在对支撑构件和横架构件的接合部施加过大的荷载时,能通过使连结孔的周围局部地变形来抑制横架构件的断裂,并且能控制接合金属件的整体变形,抑制接合部的耐力的偏差。另外,沿着通过连结孔的中心的直线,在相邻的上述连结孔之间,在竖直方向上按长条状形成有第4缺损部,因此能通过使包括负担来自连结件的应力的连结孔的在竖直方向上的缺损量增加来控制接合金属件的变形,抑制接合部的耐力的偏差。 
根据第7接合金属件,在连结孔的周围形成有以该连结孔为中心的圆弧状的第3缺损部,因此对支撑构件和横架构件的接合部施加过大的荷载时,能更高效地使连结孔的周围局部地变形。 
根据第8接合金属件,第3缺损部形成为多个以连结孔为中心的直径相同的圆弧状,设为在周向上相邻的上述缺损部的端部之间的部分中的1个在通过上述连结孔的中心的水平方向的直线上,并且位于比上述连结孔靠上述连结板的水平方向的顶端侧的位置,因此 能提高对向连结板的水平方向侧施加于横架构件的拉伸荷载的耐力。 
根据第9接合金属件,第3缺损部相对于通过连结孔的中心的水平方向的直线线对称地形成,因此在对横架构件在竖直方向的上下任一方向上施加过大的荷载时,连结孔的周围会高效地变形,能抑制横架构件的断裂。 
根据第10接合金属件,上述连结板具有:形成于其上端的销槽;在该销槽的周围按圆弧状切去一部分而形成的第5缺损部;和/或在上述销槽和与该销槽相邻的上述连结孔之间在竖直方向上按长条状切去一部分而形成的第6缺损部,因此在对支撑构件和横架构件的接合部施加过大的荷载时,能通过使销槽的周围局部地变形来抑制横架构件的断裂,并且能控制接合金属件的整体变形,抑制接合部的耐力的偏差。 
根据第11接合金属件,连结板具有:连结孔,其供贯通横架构件的棒状的连结件插通在横架构件的端面贯穿竖直方向形成的槽;以及第7缺损部,其与上述连结孔相连,沿着水平方向的直线形成为长条状,因此在对支撑构件和横架构件的接合部施加过大的荷载时,连结孔的周围变形而能抑制横架构件的断裂。另外,在连结孔的水平方向上按长条状形成缺损部,由此能引发接合金属件进行稳定的横向偏移变形,能抑制接合部的耐力的偏差。另外,不会损害连结孔的周围以外的区域的刚度,因此能将屈服耐力维持得比较高,能提高耐力评价值。 
根据第12接合金属件,第7缺损部的竖直方向的宽度比连结孔的直径小,因此能防止连结件从连结孔向水平方向移动。 
根据第13接合金属件,设有从与支撑构件的侧面抵接的固定板的背面部朝向连结板的突出方向突出的固定板加强梗,因此能提高固定板的刚度,能抑制在用螺栓等固定件紧固固定板时将固定板向螺栓侧牵引而使连结板倾倒。另外,能如此提高固定板的刚度,抑制连结板倾倒,因此能确保高强度并且减小固定板、连结板的板厚。 
根据第14接合金属件,固定板加强梗形成为如下形状:多个以 该固定孔为中心而包围固定孔的周围的圆弧在竖直方向上相连,因此能高效地提高固定板的固定孔的周围的强度,能更可靠地抑制用螺栓等固定件紧固固定板时连结板倾倒。 
根据第15接合金属件,在作为固定板和连结板的边界的弯曲部还设有加强筋,因此能提高弯曲部的强度,能抑制在用螺栓等固定件紧固固定板时连结板倾倒。 
根据第16接合金属件,在作为固定板和连结板的边界的弯曲部设有加强筋,因此能提高弯曲部的强度,能抑制在用螺栓等固定件紧固固定板时连结板倾倒。另外,能如此提高弯曲部的强度,抑制连结板倾倒,因此能确保高的强度并且减小固定板、连结板的板厚。 
根据第17接合金属件,加强筋在竖直方向上分别设置于相邻的固定孔之间,因此在弯曲部的竖直方向的任何位置都能确保高强度,在用螺栓等固定件紧固固定板时能更可靠地抑制连结板倾倒。 
根据第18接合金属件,设有弯曲部加强梗,上述弯曲部加强梗通过作为固定板和连结板的边界的弯曲部从连结板延伸至固定板,因此能提高弯曲部的强度,能抑制在用螺栓等固定件紧固固定板时连结板倾倒。另外,能如此提高弯曲部的强度,抑制连结板倾倒,因此能确保高强度并且减小固定板、连结板的板厚。 
根据第19接合金属件,在固定板的宽度方向的两端部还设有端部加强梗,上述端部加强梗在竖直方向上为长条状,并且从与支撑构件的侧面抵接的该固定板的背面部朝向连结板的突出方向突出,因此能提高固定板的宽度方向两端的强度,在用螺栓等固定件紧固固定板时能更可靠地抑制连结板倾倒。 
根据本发明的建筑结构,在对支撑构件和横架构件的接合部施加过大的荷载时,与横架构件连结的连结板的连结孔的周围会变形,能抑制横架构件的断裂,能抑制耐力的偏差。另外,不会损害连结孔的周围以外的区域的刚度,因此能将屈服耐力维持得比较高,能提高耐力评价值。另外,能抑制在用螺栓等固定件紧固固定板时连结板倾倒,能确保高强度并且减小固定板、连结板的板厚。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接合金属件的一个例子的图,(a)是接合金属件的立体图,(b)是接合金属件的侧视图。 
图2是表示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接合金属件的使用状态的概略立体图。 
图3是表示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的接合金属件的一个例子的侧视图。 
图4是图3所示的连结孔附近的局部放大图。 
图5是表示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的接合金属件的另一个例子的侧视图。 
图6是表示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的接合金属件的又一个例子的侧视图。 
图7是表示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的接合金属件的又一个例子的侧视图。 
图8是表示本发明的第3实施方式的接合金属件的一个例子的概略立体图。 
图9是表示本发明的第4实施方式的接合金属件的一个例子的侧视图。 
图10是表示现有的接合金属件的侧视图,(a)是表示在连结板中不形成缺损部的接合金属件的一个例子的侧视图,(b)是在连结板的连结孔以外的区域形成有向上下左右扩展地开口的缺损部的接合金属件的一个例子的侧视图。 
图11是表示实施例1的变形D(mm)与荷载P(kN)的关系的曲线图。 
图12是表示实施例2的变形D(mm)与荷载P(kN)的关系的曲线图。 
图13是表示实施例3的变形D(mm)与荷载P(kN)的关系的曲线图。 
图14是表示比较例1的变形D(mm)与荷载P(kN)的关系的曲线图。 
图15是表示比较例2的变形D(mm)与荷载P(kN)的关系的曲线图。 
图16是表示本发明的第5实施方式的接合金属件的一个例子的图,(a)是接合金属件的立体图,(b)是接合金属件的侧视图。 
图17是表示本发明的第5实施方式的接合金属件的一个例子的概略后视图。 
图18是图17中的a-a线截面图。 
图19是表示本发明的第6实施方式的接合金属件的一个例子的概略后视图。 
图20是图19中的b-b线截面图。 
图21是表示本发明的第7实施方式的接合金属件的一个例子的概略后视图。 
图22是表示本发明的第8实施方式的接合金属件的一个例子的概略后视图。 
图23是表示本发明的第8实施方式的接合金属件的一个例子的概略侧视图。 
图24是图22中的c-c线截面图。 
图25是表示本发明的第9实施方式的接合金属件的一个例子的概略后视图。 
图26是表示本发明的第9实施方式的接合金属件的一个例子的概略侧视图。 
图27是用于说明将接合金属件固定于支撑构件的侧面时的状态的概略说明图,(a)表示紧固、固定螺栓前的状态,(b)表示以高扭矩紧固、固定螺栓后时的状态的一个例子。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的接合金属件的实施方式。如图1和图2所示,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接合金属件1用于将梁等横架构件3的端面接合到木造的建筑结构的柱等支撑构件2的侧面,由固定于支撑构件2的侧面的固定板4和从该固定板4的两端向横架构件 3侧大致水平地突出的一对连结板5构成为俯视时的コ字状。该接合金属件1例如作为用于将梁的端面接合到柱的侧面的梁支承金属件来使用。此外,支撑构件2不限于柱,只要是能用于支撑横架构件3的结构件即可,例如也可以是与横梁、横架构件3不同的梁等。另外,横架构件3也不限于梁,只要是端面大致水平地接合到支撑构件2的结构件即可,例如也可以是桁架、腰梁等。 
固定板4以抵接于支撑构件2的侧面的状态被固定。如图2所示,在固定板4中在纵方向上排列形成有多个供螺栓6等固定件插通的固定孔41。另外,在支撑构件2的侧面形成有螺栓孔21和沉头孔22。螺栓孔21供用于固定固定板4的螺栓6插通。沉头孔22用于收纳与插通于螺栓孔21的螺栓6螺合的螺母7。在将固定板4固定于支撑构件2的侧面时,在使固定孔41和螺栓孔21分别一致地使固定板4的背面部42抵接于支撑构件2的侧面的状态下,将螺栓6从固定孔41插入。然后,在插入到螺栓6的顶端到达沉头孔22的状态下,将螺母7螺合,由此将固定板4固定于支撑构件2的侧面。此外,固定板41的固定方法不限于此,也可以代替螺栓6而将钉子等从固定孔41打入支撑构件2的侧面来进行固定。 
连结板5与横架构件3连结,如图1和图2所示,从固定板4的两端按大致直角折弯,以向横架构件3侧突出的方式延伸。该连结板5具有:按大致U字状切去一部分而形成的销槽51;在该销槽51的下方侧的周围切去一部分而形成的第6缺损部531;供用于与横架构件3连结的冲头销8插通的多个连结孔52;以及将该连结孔52的周围切去一部分而形成的多个第2缺损部532、533。 
销槽51形成于连结板5的上端,使其能承受冲头销8。在销槽51的下方在竖直方向上排列形成有多个连结孔52,以通过该销槽51和多个连结孔52排列的竖直方向的直线A的方式在竖直方向上形成有长条的狭缝状的第6缺损部531和多个第2缺损部532、533。另外,在横架构件3的端面贯穿纵方向(竖直方向)形成有供一对连结板5分别插入的槽31,在侧面在纵方向上排列形成有多个用于打入冲头销8的销孔32。在将该横架构件3和连结板5连结时,首先使横架构 件3移动而使其位于固定板4固定在支撑构件2的侧面的接合金属件1的上方的位置。此时,在位于横架构件3最上方位置的销孔32中预先打入冲头销8。然后,使横架构件3缓缓下降,直到已打入的冲头销8抵接于销槽51,在一对连结板5插入横架构件3的槽31的状态下,将冲头销8打入剩余的销孔32来连结横架构件3和连结板5。 
在连结板5和横架构件3已连结的状态下,对支撑构件2和横架构件3的接合部施加过大的荷载时,容易使销槽51和连结孔52的周围变形而使横架构件断裂,形成于连结板5的第6缺损部531和第2缺损部532、533用于抑制这种情况。如图1所示,第6缺损部531在销槽51和与该销槽51在竖直方向上相邻形成的第2缺损部532之间在竖直方向上形成为长条状。另外,第2缺损部532以位于在竖直方向上相邻的连结孔52之间的位置的方式,形成于从各个连结孔52离开规定间隔的位置。该第2缺损部532沿着通过各个连结孔52的中心的竖直方向的直线A形成为长条状。另外,如图1所示,第2缺损部532形成为其宽度比连结孔51的直径Φ窄,设于从固定板4离开规定距离W的位置。 
如图1(b)所示,该规定距离W是从连结板5的基端到第6缺损部531和第2缺损部532、533的基端侧的距离。另外,该距离W根据连结孔52的位置等而改变,但是优选连结孔52、第6缺损部531和第2缺损部532、533分别设于比连结板5的水平方向的宽度W1的中央靠顶端侧。由此,能进一步提高连结孔52的周围以外的区域的刚度。此外,设连结板5的固定板4侧为基端侧,设连结板5的开放侧为顶端侧。另外,第6缺损部531、第2缺损部532、533的纵方向的长度根据销槽51的位置、连结孔52的纵方向的间隔而改变,在本实施方式的接合金属件1中,设于销槽51和位于最上方的连结孔52之间的第6缺损部531的长度L1和设于位于最下方的连结孔52的下侧的第2缺损部533比设于连结孔52之间的第2缺损部532短。 
接下来,参照图3和图4说明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的接合金属件1a。该接合金属件1a主要变更了第1实施方式的接合金属件1的第6缺损部531和第2缺损部532、533的形状,对与接合金属件1同样的 构成等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省略其详细的说明。 
接合金属件1a在连结孔52的周围在周向上以等间隔形成有3个作为以该连结孔52为中心的直径相同的圆弧状的长孔的第1缺损部54,在销槽51的下方侧的周围也形成有2个圆弧状的第5缺损部55。第1缺损部54和第5缺损部55的与周向正交的宽度为连结孔52的直径的一半以下。另外,第1缺损部54的圆弧的长度比第5缺损部55的圆弧的长度长。这样,在接合金属件1a中,仅在连结孔52和销槽51的周围设有第1缺损部54和第5缺损部55,因此在连结板5a和横架构件3已连结的状态下,对支撑构件2和横架构件3的接合部施加过大的荷载时,能使连结孔52和销槽51的周围高效地变形,能抑制横架构件3的断裂。 
另外,如图4中画的斜线所示,在周向上相邻的第1缺损部54分别通过结合部56结合。该结合部56是位于相邻的第1缺损部54的端部之间的部分,如图3和图4所示,在形成有3个第1缺损部54的情况下,在连结孔52的周围设于3个部位。另外,在接合金属件1a中,结合部56中的1个设为位于通过连结孔52的中心而在水平方向上延伸的假想线B上,并且位于比连结孔52靠连结板5a的顶端侧的位置。由此,在该连结板5a和横架构件3已连结的状态下,能提高对向连结板5a的水平方向侧施加于横架构件3的拉伸荷载的耐力。另外,第1缺损部54形成为相对于直线B线对称,因此在对横架构件3在竖直方向的上下任一方向上施加过大的荷载时,连结孔的周围会高效地变形,能抑制横架构件3的断裂。此外,优选该第1缺损部54也与第2缺损部532同样,为了保证规定的刚度而设于比连结板5a的水平方向的宽度中央靠顶端侧。 
在图5所示的接合金属件1a中,在连结孔52的周围形成有2个圆弧状的第1缺损部54a。该第1缺损部54a与图3所示的第1缺损部54宽度相同,但圆弧的长度形成得长。该第1缺损部54a也与第1缺损部54同样,设为在周向上相邻的第1缺损部54a分别通过结合部56结合,结合部56中的1个位于通过连结孔52的中心而在水平方向上延伸的假想线B上,并且位于比连结孔52靠连结板5a的顶端侧的位置。 
与图4所示的第1缺损部54相比,图6所示的接合金属件1a的第1缺损部54b形成为与周向正交的宽度大约扩大到接近2倍。如该第1缺损部54a那样,在连结孔52的周围扩大缺损区域,由此在连结板5a和横架构件3已连结的状态下,对横架构件3施加过大的荷载时,能使连结孔52的周围更高效地变形。另外,图7所示的接合金属件1a的第1缺损部54c为与图5所示的第1缺损部54b相同的宽度,而圆弧的长度形成得长。 
接下来,参照图8说明本发明的第3实施方式的接合金属件1b。在该接合金属件1b中,在连结板5b中形成有形状分别不同的第3缺损部57和第4缺损部58,对与接合金属件1、1a同样的构成等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省略其详细的说明。 
如图8所示,接合金属件1b的连结板5b具有:与图3所示的接合金属件1a的连结板5a中形成的圆弧状的第1缺损部54同样形状的第3缺损部57;以及与图1和图2所示的接合金属件1的连结板5中形成的在竖直方向上为长条的狭缝状的第2缺损部532、533分别为同样形状的第4缺损部581、582。如图8所示,该第3缺损部57和第4缺损部58只要根据所要求的耐力等,分别形成于连结孔52的周围和在竖直方向上相邻的连结孔52之间即可。 
接下来,参照图9说明本发明的第4实施方式的接合金属件1c。在该接合金属件1c中,以与连结孔52相连的方式形成有横长的狭缝状的第7缺损部59,对与接合金属件1同样的构成等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省略其详细的说明。 
接合金属件1c的连结板5c具有与连结孔52相连地切去一部分而形成的第7缺损部59。该第7缺损部59沿着通过连结孔52的水平方向的直线C按长条状形成。另外,该第7缺损部59在竖直方向上的宽度形成得比连结孔52的直径小,从连结孔52向连结板5c的基端侧和顶端侧这两侧分别形成。向基端侧按长条状延伸形成的第7缺损部59a的长度W3形成为比向顶端侧延伸形成的第7缺损部59b的长度W4长。在这样的第7缺损部59形成于连结板5c的接合金属件1c中,在连结板5c和横架构件3已连结的状态下,对支撑构件2和横架构件 3的接合部施加过大的荷载时,能使连结孔52的周围高效地变形,因此能抑制横架构件3的断裂。另外,能提高连结孔52的周围以外的区域的刚度。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销槽51的下方侧的周围未形成缺损部,但是也可以形成如图1所示的纵长的狭缝状的第6缺损部531、如图3所示的圆弧状的第5缺损部55。 
以下,说明使用了本发明的接合金属件1、1a、1c的耐力评价试验。试验的方法和试验体形状以“木材轴组工法住宅的允许应力度设计(2008年版)”(以下称为文献)的第583页的记载为准。在试验中,使用用2个支撑构件支撑1个横架构件的结构的试验体,横架构件和支撑构件被接合的2个部位的接合部采用相同的接合金属件。另外,在试验中,在横架构件的上表面载置钢制的加压板,测量对其中心施加荷载时横架构件的变位。然后,根据表示所测量的变位与荷载的关系的曲线图来计算耐力评价值。变位仪设于横架构件的各端部附近的下表面的近侧和深侧共计4个部位,计算各测量值的平均作为变位量。在试验中使用了以下的实施例1~3和比较例1、2所示的形状的接合金属件。另外,在试验时,分别利用3个试验体计算其平均。此外,所使用的各接合金属件只是缺损部的形状不同,除此以外的形状相同。 
(实施例1) 
实施例1使用图1所示的在连结板5中形成有纵长的狭缝状的第6缺损部531和第2缺损部532、533的接合金属件1。在该接合金属件1中,高度H:266mm,宽度W1:90mm,连结孔52的直径Φ:12.5mm,从连结板5的基端到连结孔52的中心的距离W2:65mm,这些值在其它实施例2、3和比较例1、2中也同样。另外,在第6缺损部531和第2缺损部532、533中,第6缺损部531的纵方向的长度L1:31mm,第2缺损部532的纵方向的长度L2:36mm,第2缺损部533的纵方向的长度L3:11mm,第6缺损部531和第2缺损部532、533的宽度全部为6mm。 
(实施例2) 
如图3所示,实施例2使用在连结板5a中形成有圆弧状的第1缺 损部54和第5缺损部55的接合金属件1a。如图4所示,在该接合金属件1a的第1缺损部54和第5缺损部55中,圆弧形状的外周部分的曲率半径为16.25mm,内周部分的曲率半径为11.25mm,第1缺损部54的间隔L4为6mm,第5缺损部55的间隔同样也为6mm。 
(实施例3) 
如图9所示,实施例3使用具有与连结孔52相连而形成的横长的狭缝状的第7缺损部59的接合金属件1c。在该接合金属件1c的第7缺损部59a、59b中,第7缺损部59a的横方向的长度W3:26.65mm,第7缺损部59b的横方向的长度W4:6.75mm,第7缺损部59a、59b的竖直方向的宽度为6.0mm。 
(比较例1) 
如图10(a)所示,比较例1使用在连结板101a中未形成缺损部的现有的接合金属件100a。 
(比较例2) 
如图10(b)所示,比较例2使用在连结板101b中形成有向上下左右扩展地开口的缺损部102b的接合金属件100b。在该接合金属件100b的缺损部102b中,最上方的缺损部102b的纵方向的长度L5为26mm,除此以外的缺损部102b的纵方向的长度L6为46mm。另外,缺损部102b的横方向的长度W5为46mm。 
下述的表1表示实施例1~3和比较例1、2的耐力评价试验的结果。此外,表1所示的Py(kN)表示屈服耐力,2/3Pmax(kN)表示最大荷载(Pmax)乘以2/3。它们能根据表示所测量的变位和荷载的关系的曲线图用文献的第571和572页所示的方法计算。偏差系数以文献的第586页的记载为准,按偏差系数=1-变动系数CV×k来计算。在此处,k设为与3个试验体对应的值3.152。另外,在表1中,表示以各实施例1~3和比较例1、2的条件进行试验所得到的3个试验体的平均值的Py(kN)和2/3Pmax(kN)。该Py和2/3Pmax各自的最下行所示的评价值由文献的第586页所示的方法(偏差系数×平均值)计算。另外,表1所示的初始刚度K(kN/mm)依据文献的第572页的记载计算,能量E(kN·mm)考虑了文献的第572页的完全弹 塑性模型的面积。另外,初始开裂发生变位D(mm)表示确认了在冲头销位置发生开裂时的试验评价上的变位。另外,图11~15分别是表示实施例1~3和比较例1、2的变形D(mm)与荷载P(kN)的关系的曲线图。 
如表1所示,在将实施例1~3与比较例1进行比较的情况下,在屈服耐力Py中,关于其平均值,实施例1~3均保持不逊于比较例1的值,并且偏差系数大幅度改善,因此耐力评价值明显提高。另外,在2/3Pmax中,关于其平均值,实施例1~3也均保持不逊于比较例1的值,并且偏差系数大幅度改善,因此耐力评价值明显提高。在初始刚度和能量中,关于其平均值,实施例1~3均未相对于比较例1显著降低。 
另外,在将实施例1~3与比较例2相比的情况下,在屈服耐力Py中,关于其平均值,实施例1~3均未产生比较例2那样的降低,而偏差系数虽未改善到比较例2那样但也提高了,因此耐力评价值比高于比较例1的比较例2进一步提高。另外,在2/3Pmax中,关于其平均值,实施例1~3也均未产生比较例2那样的降低,而偏差系数也改善到比较例2以上,因此耐力评价值明显提高。在初始刚度和能量中,关于其平均值,实施例1~3均未如比较例2那样大幅度降低,与比较例1为同等水平。 
[表1] 
在本实施方式中,用具备1对连结板5~5c的俯视时为コ字状的接合金属件1~1c进行了说明,但是不限于1对连结板5~5c,也能 应用于连结板5~5c仅有1个的俯视时为T字状的接合金属件。 
以下,参照图16~图26说明进行了加强来抑制在用螺栓等固定件紧固固定板4时连结板5如图27所示那样倾倒的实施方式。此外,对与接合金属件1同样的构成等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省略其详细的说明。 
如图16~图18所示,本发明的第5实施方式的接合金属件1d设有从固定板4的两端按大致直角折弯,大致水平地突出的一对连结板5,构成为俯视时的コ字状。接合金属件1d与第1实施方式的接合金属件1同样,在固定板4中在纵方向上排列形成有多个供螺栓等固定件(未图示)插通的固定孔41,在连结板5中形成有:按大致U字状切去一部分而形成的销槽51;在该销槽51的下方在竖直方向上排列设置的连结孔52;以及以通过该销槽51和多个连结孔52排列的竖直方向的直线A的方式在竖直方向上形成的长条的狭缝状的第6缺损部531和多个第2缺损部532、533。 
如图16~图18所示,该接合金属件1d在作为固定板4和连结板5的边界的弯曲部9设有加强筋10。如图16和图17所示,加强筋10设为在竖直方向上分别位于相邻的固定孔41之间。 
如图18所示,加强筋10例如是通过冲压加工等形成为俯视时按大致三角形向内侧突出。因此,如图16(b)所示,在从外侧观察接合金属件1d的情况下,在连结板5的基端侧的外面形成有俯视时为大致三角形状的凹部。另外,同样,如图17所示,在固定板4的背面部42也形成有俯视时为大致三角形状的凹部。这样,在接合金属件1d中,因为在弯曲部9设有加强筋10,所以能提高弯曲部9的强度,因此在以高扭矩用螺栓等固定件紧固固定板4时,能防止一对连结板5如图27所示那样倾倒。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列举了对如图1所示的第1实施方式的接合金属件1那样形成有在连结板5中在销槽51的下方侧的周围切去一部分而形成的第6缺损部531和在连结孔52的周围切去一部分而形成的多个第2缺损部532、533的接合金属件设有加强筋10的例子,但是连结板5的结构不限于此,也能应用于图3~图9所示的具 有其它连结板5a~5c的接合金属件1a~1c。另外,后述的其它实施方式也同样。 
接下来,参照图19和图20说明本发明的第6实施方式的接合金属件1e。如图19和图20所示,在该接合金属件1e中,在固定板4中设有固定板加强梗11。 
如图19和图20所示,固定板加强梗11设于固定孔41的左右两侧,包围固定孔41的周围,形成为多个以固定孔41为中心的圆弧在竖直方向上相连的形状。该固定板加强梗11例如是通过冲压加工等,如图20所示,以从固定板4的背面部42向内侧(连结板4的突出方向)突出的方式形成。因此,如图19所示,在从外侧观察接合金属件1e的情况下,在固定板4的背面部42形成有多个以固定孔41为中心的圆弧在竖直方向上相连的形状的凹部。这样,在接合金属件1e中,设有从与支撑构件2的侧面抵接的固定板4的背面部42向连结板5的突出方向突出的固定板加强梗11,因此能提高固定板4的刚度,在用螺栓等固定件紧固固定板4时,能抑制一对连结板5倾倒。 
图21所示的本发明的第7实施方式的接合金属件1f在如第6实施方式的接合金属件1e那样在固定板4中设有固定板加强梗11的金属件中还设有第5实施方式的接合金属件1d的加强筋10。在接合金属件1f中,如图21所示,以不干扰固定板加强梗11的方式在弯曲部9上形成有加强筋11。这样,也可以将固定板加强梗11和加强筋10进行组合。由此,能提高固定板4的刚度,并且提高弯曲部9的强度。 
接下来,参照图22~图24说明本发明的第8实施方式的接合金属件1g。如图22~图24所示,在接合金属件1g中设有弯曲部加强梗12,弯曲部加强梗12通过作为固定板4和连结板5的边界的弯曲部9而从连结板5延伸至固定板4。 
如图22所示,弯曲部加强梗12设为在竖直方向上分别位于相邻的固定孔41之间。弯曲部加强梗12例如是通过冲压加工等,如图24所示,以向内侧突出的方式形成,形成为俯视时的大致L字状。如图22和图23所示,该弯曲部加强梗12形成为在固定板4侧以宽度L8从弯曲部9在水平方向直线状地延伸规定距离W8,在连结板5侧以 与固定板4侧同样的宽度L8从该连结板5的基端(弯曲部9)向顶端侧在水平方向直线状地延伸规定距离W9。因此,如图22所示,在固定板4的背面部42形成有在从外侧观察接合金属件1g的情况下从弯曲部9在水平方向延伸规定距离W8的凹部,如图23所示,在连结板5的外面形成有从该连结板5的弯曲部9向顶端侧在水平方向延伸规定距离W9的凹部。这样,在接合金属件1g中设有弯曲部加强梗12,弯曲部加强梗12通过弯曲部9从连结板5延伸至固定板4,由此能提高弯曲部9的强度,因此在以高扭矩用螺栓等固定件紧固固定板4时,能抑制一对连结板5倾倒。另外,弯曲部加强梗12以在固定板4和连结板5的水平方向上分别延伸规定距离W8和W9的方式设置,因此能提高固定板4和连结板5的弯曲部9附近的强度。 
接下来,参照图25和图26说明本发明的第9实施方式的接合金属件1h。如图25和图26所示,接合金属件1h设有:弯曲部加强梗12a,其通过作为固定板4和连结板5的边界的弯曲部9从连结板5延伸至固定板4;以及端部加强梗13,其在竖直方向上按长条状形成在固定板4的宽度方向的两端部。 
在竖直方向上以比第8实施方式的接合金属件1g中设置的弯曲部加强梗12短的间隔设有多个弯曲部加强梗12a。另外,弯曲部加强梗12a的宽度L9形成得比第8实施方式的接合金属件1g中设置的弯曲部加强梗12的宽度L8大。 
如图25所示,端部加强梗13的宽度W10形成得比弯曲部加强梗12a在固定板4侧从弯曲部9在水平方向上延伸的尺寸长。该端部加强梗13贯穿固定板4的两端部的竖直方向(纵方向)而形成。端部加强梗13例如省通过冲压加工等以从固定板4的背面部42向内侧(连结板4的突出方向)突出的方式形成。因此,如图25所示,在从外侧观察接合金属件1h的情况下,在固定板4的背面部42的两端形成有在竖直方向上为长条形状的凹部。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列举了端部加强梗13贯穿固定板4的两端部的竖直方向而形成的例子,但是不限于此,也可以形成为在固定板4的竖直方向的中途截止。这样,在接合金属件1h中,在固定板的宽度方向的两端部设有 端部加强梗13,因此能提高固定板的宽度方向两端的强度。 
以下,说明测量将本发明的接合金属件1d~1g的固定板4如图27所示用螺栓6紧固而固定于支撑构件2时的一对连结板5的变形量的实验结果。在此,测量紧固螺栓前的图16所示的Q的位置的一对连结板5的间隔W11和用40N·m和80N·m紧固时的一对连结板5的间隔W11的尺寸,求出相对于紧固前的尺寸的变形率。在实验中,使用以下实施例4~7和比较例3、4所示的形状的接合金属件。此外,实施例4~7和比较例4中使用的接合金属件只是加强部的有无和形状的不同,除此以外的形状相同。另外,在比较例3中,使用与实施例4~7和比较例4相比固定板4和连结板5的板厚较厚的金属件。 
(实施例4) 
如图19和图20所示,实施例4使用设有固定板加强梗11的接合金属件1e。在该接合金属件1e中,高度H:266mm,宽度W1:85mm,连结孔52的直径Φ:12.5mm,从连结板5的基端到连结孔52的中心的距离W2:65mm,固定孔41的直径Φ1:17mm,这些值在其它实施例5~7和比较例3、4中也同样。另外,固定板4和连结板5的板厚t为2.3mm,该值在其它实施例5~7和比较例4中也同样。此外,在比较例3中,采用固定板4和连结板5的板厚t为3.2mm的金属件。另外,固定板加强梗11的宽度W7为3mm,固定板加强梗11的内侧的圆弧的直径为28mm。 
(实施例5) 
如图22~24所示,实施例5使用设有弯曲部加强梗12的接合金属件1g。该接合金属件1g的弯曲部加强梗12的宽度L8为7mm,固定板4侧的水平方向的长度W8为10mm,连结板5侧的水平方向的长度W9为25mm。 
(实施例6) 
如图16~图18所示,实施例6使用设有加强筋10的接合金属件1d。该接合金属件1d的加强筋10在固定板4侧和连结板5侧的水平方向的W6为10mm,从固定板4和连结板5的内面的位置起在竖直方向上的长度L7为10mm。 
(实施例7) 
如图21所示,实施例7使用设有加强筋10和固定板加强梗11的接合金属件1f。在该接合金属件1f中,设有与实施例4的固定板加强梗11和实施例6的加强筋10同样的构件。 
(比较例3) 
比较例3是未设有实施例4~7的加强筋10、固定板加强梗11和弯曲部加强梗12中的任一种的接合金属件,使用固定板4和连结板5的板厚t为3.2mm的接合金属件。 
(比较例4) 
比较例4使用未设有实施例4~7的加强筋10、固定板加强梗11和弯曲部加强梗12中的任一种的接合金属件。 
下述表2表示实施例4~7和比较例3、4的测量结果。在表2中,表示了紧固螺栓前的图16所示的Q的位置的一对连结板5的间隔W11的尺寸、用40N·m和80N·m紧固时的一对连结板5的间隔W11的尺寸以及用40N·m和80N·m紧固时相对于紧固前的尺寸的变形率。 
如表2所示,可知实施例4~7在与使用如以往那样固定板4和连结板5的板厚t形成得厚的接合金属件的实施例3相比的情况下,也能确保同等以上的性能。 
另外,可知实施例4~7与如比较例4那样使用未实施加强而减小固定板4和连结板5的板厚t的接合金属件的情况相比,强度大幅度提高。特别是在80N·m的高扭矩下其差变大。 
根据表2的测量结果,如实施例4~7所示,通过使用分别设有加强筋10、固定板加强梗11和弯曲部加强梗12中的任一种的接合金属件,在以高扭矩紧固螺栓时,也能抑制一对连结板5如图27所示那样倾倒。由此,能确保强度,并且减小固定板4和连结板5的板厚t。 
[表2] 
此外,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不限于上述方式,能在不脱离本发明的思想范围的范围内适当地变更。 
附图标记说明
1、1a~1h:接合金属件 
2:支撑构件 
3:横架构件 
31:槽 
4:固定板 
5、5a~5c:连结板 
51:销槽 
52:连结孔 
531:第6缺损部 
532、533:第2缺损部 
54:第1缺损部 
55:第5缺损部 
56:结合部 
57:第3缺损部 
58:第4缺损部 
59:第7缺损部 
8:冲头销(连结件) 
9:弯曲部 
10:加强筋 
11:固定板加强梗 
12:弯曲部加强梗 
13:端部加强梗 
A:直线 
B:假想线(直线) 。

Claims (20)

1.一种接合金属件,用于将横架构件的端面接合到支撑构件的侧面,其特征在于,
具备:固定板,其固定于上述支撑构件的侧面;以及连结板,其从上述固定板向上述横架构件侧突出设置,以插入到在上述横架构件的端面贯穿竖直方向形成的槽中的状态连结,
上述连结板具有:连结孔,其供贯通上述横架构件的棒状的连结件插通上述槽;以及第1缺损部,其是将上述连结孔的周围切去一部分而形成的,
上述第1缺损部形成为以上述连结孔为中心的圆弧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接合金属件,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1缺损部形成为以上述连结孔为中心的直径相同的圆弧状。
3.根据权利要求1或者2所述的接合金属件,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1缺损部形成为多个以上述连结孔为中心的直径相同的圆弧状,
设为在周向上相邻的上述第1缺损部的端部之间的部分中的1个在通过上述连结孔的中心的水平方向的直线上,并且位于比上述连结孔靠上述连结板的水平方向的顶端侧的位置。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接合金属件,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1缺损部相对于通过上述连结孔的中心的水平方向的直线线对称地形成。
5.一种接合金属件,用于将横架构件的端面接合到支撑构件的侧面,其特征在于,
具备:固定板,其固定于上述支撑构件的侧面;以及连结板,其从上述固定板向上述横架构件侧突出设置,以插入到在上述横架构件的端面贯穿竖直方向形成的槽中的状态连结,
上述连结板具有:多个连结孔,其供贯通上述横架构件的棒状的连结件插通上述槽;以及第2缺损部,其沿着通过上述连结孔的中心的竖直方向的直线,在相邻的上述连结孔之间在竖直方向上形成为长条状。
6.一种接合金属件,用于将横架构件的端面接合到支撑构件的侧面,其特征在于,
具备:固定板,其固定于上述支撑构件的侧面;以及连结板,其从上述固定板向上述横架构件侧突出设置,以插入到在上述横架构件的端面贯穿竖直方向形成的槽中的状态连结,
上述连结板具有:多个连结孔,其供贯通上述横架构件的棒状的连结件插通上述槽;第3缺损部,其是将上述连结孔的周围切去一部分而形成的;以及第4缺损部,其沿着通过上述连结孔的竖直方向的直线,
上述第3缺损部形成为以上述连结孔为中心的圆弧状,
上述第4缺损部在相邻的上述连结孔之间在竖直方向上形成为长条状。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接合金属件,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3缺损部形成为以上述连结孔为中心的直径相同的圆弧状。
8.根据权利要求6或者7所述的接合金属件,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3缺损部形成为多个以上述连结孔为中心的直径相同的圆弧状,
设为在周向上相邻的上述第1缺损部的端部之间的部分中的1个在通过上述连结孔的中心的水平方向的直线上,并且位于比上述连结孔靠上述连结板的水平方向的顶端侧的位置。
9.根据权利要求6至8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接合金属件,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3缺损部相对于通过上述连结孔的中心的水平方向的直线线对称地形成。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9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接合金属件,其特征在于,
上述连结板具有:销槽,其形成于上述连结板的上端;第5缺损部,其是在该销槽的周围按圆弧状切去一部分而形成的;和/或第6缺损部,其是在上述销槽和与该销槽相邻的上述连结孔之间在竖直方向上按长条状切去一部分而形成的。
11.一种接合金属件,用于将横架构件的端面接合到支撑构件的侧面,其特征在于,
具备:固定板,其固定于上述支撑构件的侧面;以及连结板,其从上述固定板向上述横架构件侧突出设置,以插入到在上述横架构件的端面贯穿竖直方向形成的槽中的状态连结,
上述连结板具有:连结孔,其供贯通上述横架构件的棒状的连结件插通上述槽;以及第7缺损部,其与上述连结孔相连,沿着水平方向的直线形成为长条状。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接合金属件,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7缺损部的竖直方向的宽度比上述连结孔的直径小。
13.根据权利要求1至12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接合金属件,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固定板中,在竖直方向上排列形成有多个供固定件插通的固定孔,
设有固定板加强梗,上述固定板加强梗从与上述支撑构件的侧面抵接的上述固定板的背面部朝向上述连结板的突出方向突出。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接合金属件,其特征在于,
上述固定板加强梗形成为由多个圆弧在竖直方向上相连而成的形状,上述圆弧是以上述固定孔为中心而包围上述固定孔的周围。
15.根据权利要求13或者14所述的接合金属件,其特征在于,
在作为上述固定板与上述连结板的边界的弯曲部设有加强筋。
16.根据权利要求1至12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接合金属件,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固定板中,在竖直方向上排列形成有多个供固定件插通的固定孔,
在作为上述固定板与上述连结板的边界的弯曲部设有加强筋。
17.根据权利要求15或者16所述的接合金属件,其特征在于,
上述加强筋在竖直方向上分别设置于相邻的上述固定孔之间。
18.根据权利要求1至12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接合金属件,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固定板中,在竖直方向上排列形成有多个供固定件插通的固定孔,
设有弯曲部加强梗,上述弯曲部加强梗通过作为上述固定板与上述连结板的边界的弯曲部从上述连结板延伸至上述固定板。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接合金属件,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固定板的宽度方向的两端部设有端部加强梗,上述端部加强梗在竖直方向上为长条状,并且从与上述支撑构件的侧面抵接的该固定板的背面部朝向上述连结板的突出方向突出。
20.一种建筑结构,其特征在于,
利用权利要求1至19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接合金属件来接合上述支撑构件和上述横架构件。
CN201280070978.4A 2012-04-20 2012-12-26 接合金属件和建筑结构 Active CN104136693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2-097150 2012-04-20
JP2012097150 2012-04-20
PCT/JP2012/083718 WO2013157168A1 (ja) 2012-04-20 2012-12-26 接合金物及び建物構造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136693A true CN104136693A (zh) 2014-11-05
CN104136693B CN104136693B (zh) 2016-05-04

Family

ID=4938314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80070978.4A Active CN104136693B (zh) 2012-04-20 2012-12-26 接合金属件和建筑结构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04136693B (zh)
WO (1) WO2013157168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374491A (zh) * 2017-01-30 2018-08-07 积水住宅株式会社 建筑物结构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767785B2 (ja) * 2016-06-20 2020-10-14 株式会社ダイドーハント 木造建築用連結金物
CN109726435B (zh) * 2018-12-04 2022-11-22 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西安飞机设计研究所 一种接头钉群载荷计算的方法
JP7373962B2 (ja) * 2019-09-30 2023-11-06 大和ハウス工業株式会社 ピン接合構造およびこのピン接合構造に用いる金属プレート
JP7406434B2 (ja) 2020-03-31 2023-12-27 株式会社熊谷組 柱梁接合部
US11525255B2 (en) 2020-05-04 2022-12-13 Columbia Insurance Company Concealed structural connector
GB2598428A (en) * 2020-06-23 2022-03-02 Sekisui House Kk Joint fitting and building structure
JP7348670B2 (ja) * 2021-09-16 2023-09-21 株式会社タツミ 建築用接合金具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438811A (en) * 1993-03-22 1995-08-08 Shigeo Goya Jointing metal fixture for construction
JPH08296280A (ja) * 1995-04-24 1996-11-12 Seiji Hosokawa 木造建築物における柱・横架材接合構造
JPH09279685A (ja) * 1996-04-11 1997-10-28 Seiji Hosokawa 木造建築物の横架材接合構造とその用具
JP2000319992A (ja) * 1999-05-07 2000-11-21 Yoshinori Okura 柱と梁の接合構造
CN101305139A (zh) * 2005-11-14 2008-11-12 有限会社格兰德福姆 木构造建筑用连结金属件
WO2011125732A1 (ja) * 2010-04-01 2011-10-13 Okura Kenho 締結金物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8175041A (ja) * 2007-01-22 2008-07-31 Yasushi Fujiwara 木造建築物の構造部材の割裂防止と強度向上を図る接合金物
JP2011256686A (ja) * 2010-06-07 2011-12-22 Masatoshi Murakami 二段階変形のめり込み防止機構と変形促進孔を具えた引き寄せ金物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438811A (en) * 1993-03-22 1995-08-08 Shigeo Goya Jointing metal fixture for construction
JPH08296280A (ja) * 1995-04-24 1996-11-12 Seiji Hosokawa 木造建築物における柱・横架材接合構造
JPH09279685A (ja) * 1996-04-11 1997-10-28 Seiji Hosokawa 木造建築物の横架材接合構造とその用具
JP2000319992A (ja) * 1999-05-07 2000-11-21 Yoshinori Okura 柱と梁の接合構造
CN101305139A (zh) * 2005-11-14 2008-11-12 有限会社格兰德福姆 木构造建筑用连结金属件
WO2011125732A1 (ja) * 2010-04-01 2011-10-13 Okura Kenho 締結金物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374491A (zh) * 2017-01-30 2018-08-07 积水住宅株式会社 建筑物结构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3157168A1 (ja) 2013-10-24
CN104136693B (zh) 2016-05-04
AU2012377597A1 (en) 2014-11-06
AU2012377597B2 (en) 2016-09-0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136693A (zh) 接合金属件和建筑结构
US7018140B1 (en) Z-shaped sheet piling
CN106836482B (zh) 一种加固钢结构梁或柱的施工方法
AU1349800A (en) Channeled beam extruded of aluminum alloy for crane or conveyor
US5054964A (en) Stiffening element for a lattice girder
KR20070006613A (ko) 크레인 신축자재부의 상위현
CN210315194U (zh) 一种用于钢混组合桥梁的开孔板连接件
CN106835929A (zh) 一种装配式波形钢腹板连续组合梁
CN207177086U (zh) 一种可快速装配架设的桁架
CN209260529U (zh) 一种新型组合式桁梁
CN101498149B (zh) 用于建造上部构造的接头和系统
CN206655103U (zh) 一种装配式波形钢腹板连续组合梁
CN109056559B (zh) 一种基于盖梁的桥梁梁体抬升方法
CN109056497A (zh) 一种苏建-新型组合式桁梁
WO2021260796A1 (ja) 接合金物及び建物構造
CN112095464A (zh) 钢-混凝土组合梁预制混凝土桥面板的锚固连接装置
CN106536825A (zh) 桥梁施工方法及桥梁结构
JP5234382B1 (ja) 接合金物及び建物構造
CN204609122U (zh) 一种新型复合式工字钢构件
CN109518694B (zh) 应用钢支撑三角组合件的基坑支撑结构
CN220686493U (zh) 一种钣金弯曲成型的主承载梁
CN219691548U (zh) 拱架单元对接结构以及组合式拱架
CN218757919U (zh) 一种型钢混凝土不等高次梁节点
CN219909700U (zh) 一种钢结构楼梯滑动支座节点构造
CN217251728U (zh) 一种格子梁焊接变形矫正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