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118788B - 外转子式永磁强驱动无齿轮曳引机 - Google Patents

外转子式永磁强驱动无齿轮曳引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118788B
CN104118788B CN201410308371.6A CN201410308371A CN104118788B CN 104118788 B CN104118788 B CN 104118788B CN 201410308371 A CN201410308371 A CN 201410308371A CN 104118788 B CN104118788 B CN 104118788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eat
casing
outer rotor
rotor
internal rot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308371.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118788A (zh
Inventor
陈丽佳
陈惠良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ANGSHU JIANENG ELEVATOR ACCESSOR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ANGSHU JIANENG ELEVATOR ACCESSOR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ANGSHU JIANENG ELEVATOR ACCESSOR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ANGSHU JIANENG ELEVATOR ACCESSOR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410308371.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4118788B/zh
Publication of CN10411878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11878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11878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11878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onnection Of Motors, Electrical Generators, Mechanical Devices, And The Like (AREA)

Abstract

一种外转子式永磁强驱动无齿轮曳引机,属于电梯曳引驱动装置技术领域。包括箱体,其上设失电制动器配合腔;内转子,设在箱体上;定子,设在内转子的中部;外转子,与内转子固定,其腔壁上固定磁钢;左、右曳引滚筒与内转子的左、右端固定;失电制动器,包括电磁阀阀座、电磁阀阀板、电磁线圈、制动摩擦片固定座、制动摩擦片、弹簧和手动分离机构,手动分离机构包括滚珠盘、手动分离手柄、拉杆和滚珠,在滚珠盘上设滚珠槽,手动分离手柄与滚珠盘连接,拉杆插置在滚珠盘的中央位置,滚珠与滚珠腔及滚珠槽配合。运行平稳且可靠性好;制动效果理想;方便安装;降低曳引机自身功耗;体积小;增进电梯轿厢的升降平稳效果;提高强度,使用安全。

Description

外转子式永磁强驱动无齿轮曳引机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电梯曳引驱动装置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外转子式永磁强驱动无齿轮曳引机。
背景技术
上面提及的外转子式永磁强驱动无齿轮曳引机即为外转子式强制驱动永磁同步曳引机,更具体地讲曳引方式由绕在曳引滚筒上的钢丝绳对轿厢牵引的曳引机。
应用于建筑物的电梯曳引机主要有两种:一为三相异步曳引机(也称三相交流异步曳引机);二为无齿轮永磁同步曳引机。前者即三相交流异步曳引机由于异步电机及减速箱效率低,曳引机相对能耗较大,而且异步电机高电磁噪音给人带来不适,同时由于减速箱润滑油时常出现渗漏,对环境产生影响,因而遭到业界的冷遇而不能主导市场。后者即无齿轮永磁同步曳引机可弥补前者的欠缺,因而较受业界的青睐而具有良好的市场前景。
在公开的中国专利文献中可见诸关于永磁强驱动无齿轮曳引机的技术信息,如CN101259914A(一种外转子式永磁同步无齿轮曳引机)、CN101234724A(具有两端支撑的外转子式永磁同步无齿轮曳引机)、CN201574016U(一种带支撑的永磁同步曳引机)和CN102838014A(卷筒式强制驱动永磁同步无齿轮曳引机)。
典型的如发明专利授权公告号CN1141775C推荐的“直接驱动钕铁硼永磁外转子同步曳引机”,该专利方案具有其说明书第2页第18至21行记载的技术效果,但是存在以下缺憾:其一,由于外转子的磁轭既作为凸极磁钢的支架而构成电机的磁回路,也作为固定曳引轮的支架,并且外转子在断电制动时还直接作为制动轮(说明书第3页第6至8行),也就是说外转子同时兼有三个功能,一是作为设置凸极磁钢的载体,二是直接驱动曳引轮,三是作为制动部件,特别是将曳引轮与外转子固定并形成整体(说明书第3页第9至10行),因而不论是制作,还是装配以及维护均较为麻烦,例如当要更换外转子或曳引轮时,只能将两者一并撤换,并且还同时牵涉到设置在外转子上的凸极磁钢;其二,由于箱体(专利称“定子外环”)的结构有失合理,因而导致两套独立的制动部件体积大、结构复杂并安装麻烦,例如需要使用一对冗长的制动臂对外转子制动(具体可参见该专利的说明书第3页第14至18行以及该专利的图2)。
更为典型的如发明专利授权公告号CN101973479B提供的“超高速大载重量外转子永磁同步曳引机”,该专利方案客观上具有说明书0009段的技术效果,但是同样存在以下欠缺;其一,由于需要将外转子(专利称转子体)、制动盘以及曳引轮三者与主轴连接固定成为整体,因而制造、安装、维护以及调试相对复杂;其二,由于在失电制动时一对制动器(专利称左、右制动器)并不能直接对外转子制动,而是通过对制动盘的制动使转子套制动,进而由转子套使曳引轮(曳引轮固定在转子套上)停止运动,因而过渡环节多,制动速度并不能达到快捷高效的效果;其三,由于箱体(专利称机架)的结构有失合理,例如需要使用支撑架(专利称前支撑),以便供主轴即内转子支承,因而致使结构松散并且体积庞大;其四,由于失电制动器结构庞大并且复杂,因而不利于整机向小型化方向发展;其五,由于箱体由上部的机座和下部的机架两个部分构成,并且机座借助于一对彼此面对面的状态设置的前述支撑架固定于机架上,因而除了制造、装配以及使用时的安装麻烦外,对箱体的整体结构坚固性、稳定性均或多或少产生一定的影响;其六,由于专利教导的是单滚筒式的结构,因而对应双滚筒结构的配置并无可借鉴的技术启示。
针对上述已有技术,有必要加以合理改进,为此本申请人作了有益的设计,形成了下面将要介绍的技术方案。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任务在于提供一种有助于通过外转子带动作为芯轴的内转子并且由内转子带动固定在内转子上的用于牵引轿厢的曳引滚洞而藉以显著简化结构、改善运行的平稳性和可靠性并且方便制造与装配以及便于维护、有利于使失电制动器直接对外转子实施制动而藉以在提高制动速度并保障理想的制动效果的同时减少制动力传递环节以体现良好的制动效率、有益于显著改善箱体结构的合理性而藉以摒弃已有技术中供内转子转动支承的并且存在无谓增加电机负荷因素的支撑架及其相关部件、有便于摒弃为箱体另行配备的机架而藉以体现简洁与紧凑效果并且缩小体积、减少安装时的空间占用、有助于使一对失电制动器方便而快捷地安装到箱体上并且能与外转子良好配合而使外转子将曳引与制动功能兼于一体而藉以降低曳引机自身功耗、有利于显著简化失电制动器的结构并且同时缩小体积而便于使整机向小型化方向发展、有益于在内转子上以对称状态同时设置一对曳引滚筒而藉以增进电梯轿厢平稳升降的效果和有便于增进曳引滚筒的强度而藉以避免在使用过程中变形乃至损坏而有失安全的情形发生的外转子式永磁强驱动无齿轮曳引机。
本发明的任务是这样来完成的,一种外转子式永磁强驱动无齿轮曳引机,包括形状呈长方体并且构成有箱体腔的一箱体,在该箱体的前箱壁以及后箱壁上并且在彼此对应的位置各开设有一失电制动器配合腔,该失电制动器配合腔与箱体腔相通,在箱体的前箱壁和后箱壁的下部沿着前箱壁和后箱壁的长度方向各构成有一凹入于前箱壁和后箱壁的表面并且与外界相通的箱体固定腔,在该箱体固定腔的长度方向并且位于箱体固定腔的底壁上以间隔状态开设有箱体固定螺钉孔;一内转子,该内转子以水平状态转动地支承在所述箱体上,并且该内转子的长度方向的中部位于所述箱体腔内,而内转子的左端伸展到箱体的左箱壁外,右端伸展到箱体的右箱壁外;一定子,该定子设置在内转子的中部并且在所述箱体腔内与箱体的左箱壁固定,其中,所述内转子通过一对内转子支承轴承与定子之间形成转动配合关系;一外转子,该外转子位于箱体腔内,并且与所述内转子固定,所述定子对应于外转子的外转子腔内,并且在外转子腔的腔壁上围绕腔壁的圆周方向固定有用于与定子构成磁回路的磁钢;一左曳引滚筒和一右曳引滚筒,左曳引滚筒在对应于所述箱体的左箱壁背对箱体腔的一侧的位置与所述内转子的左端固定,在该左曳引滚筒的左曳引滚筒腔内构成有用于增强左曳引滚筒的强度的左曳引滚筒内增强套,右曳引滚筒在对应于所述箱体的右箱壁背对箱体腔的一侧的位置与所述内转子的右端固定,在该右曳引滚筒的右曳引滚筒腔内构成有用于增强右曳引滚筒的强度的右曳引滚筒内增强套;一对失电制动器,该一对失电制动器中的其中一个失电制动器在对应于开设在所述箱体的前箱壁上的失电制动器配合腔的位置与箱体固定并且与所述外转子相配合,而一对失电制动器中的另一个失电制动器在对应于开设在所述箱体的后箱壁上的失电制动器配合腔的位置与箱体固定并且同样与外转子相配合,在所述的一对内转子支承轴承中,位于右侧的一个内转子支承轴承与所述外转子相配合,所述的一对失电制动器各包括电磁阀阀座、电磁阀阀板、一个或以上的电磁线圈、制动摩擦片固定座、制动摩擦片、弹簧和手动分离机构,在电磁阀阀座朝向电磁阀阀板的一侧开设有与电磁线圈的数量相等的电磁线圈嵌槽以及开设有与弹簧的数量相等的弹簧支承孔,并且在电磁阀阀座上还开设有导杆螺套固定螺孔,在电磁阀阀板上并且在对应于导杆螺套固定螺孔的位置设置有导套,在导套上滑动地配设有导杆螺套,该导杆螺套与导杆螺套固定螺孔螺纹连接,并且该导杆螺套的轴向中央构成有一自导杆螺套的一端贯通至另一端的阀座固定螺杆让位孔,所述电磁阀阀座通过阀座固定螺杆穿过阀座固定螺杆让位孔并且在对应于所述失电制动器配合腔的位置与所述箱体背对所述箱体腔的一侧固定,电磁线圈嵌置在所述电磁线圈嵌槽内,制动摩擦片固定座与电磁阀阀板朝向失电制动器配合腔的一侧固定并且探入到失电制动器配合腔内,制动摩擦片与制动摩擦固定座朝向所述箱体腔的一侧固定,并且与所述外转子的外表面相配合,弹簧有间隔分布的一组,该弹簧朝向电磁阀阀座的一端容纳于所述弹簧支承孔内,而弹簧朝向电磁阀阀板的一端探出弹簧支承孔并且支承在电磁阀阀板朝向电磁阀阀座的一侧,手动分离机构配设在电磁阀阀座背对电磁阀阀板的一侧并且与所述制动摩擦片固定座连接,其中:在所述电磁阀阀座的中央位置开设有自电磁阀阀座的厚度方向的一侧贯通至另一侧的一拉杆通孔,而在所述电磁阀阀板的中央位置开设有自电磁阀阀板的厚度方向的一侧贯通至另一侧的一拉杆孔,该拉杆孔与拉杆通孔相对应,在所述制动摩擦片固定座的中央位置开设有一拉杆固定螺孔,该拉杆固定螺孔与拉杆孔相对应,在所述电磁阀阀座背对电磁阀阀板的一侧并且围绕拉杆通孔的孔口的四周以间隔状态设置有滚珠腔,所述的手动分离机构包括滚珠盘、手动分离手柄、拉杆和滚珠,在滚珠盘上并且朝向所述电磁阀阀座的一侧的表面开设有形状呈圆弧形的滚珠槽,该滚珠槽的数量与所述滚珠腔的数量相等,并且滚珠槽的深度自滚珠槽的长度方向的一端向另一端逐渐变浅,并且围绕滚珠盘的圆周方向间隔分布,手动分离手柄与滚珠盘连接,拉杆通过拉杆套插置在滚珠盘的中央位置,并且该拉杆在依次穿过所述拉杆通孔以及拉杆孔后与所述拉杆固定螺孔螺纹连接,滚珠的数量与滚珠槽的数量相等,并且同时与所述滚珠腔以及滚珠槽相配合。
在本发明的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在所述箱体上并且位于箱体的左箱壁的中央位置构成有一定子固定腔,所述定子在对应于该定子固定腔的位置固定在所述箱体腔内;在箱体的右侧固定有一用于对箱体腔的右端端口蔽护的箱体端盖,在该箱体端盖的中央位置设置有一端盖轴承,所述内转子的右端转动地支承在该端盖轴承上。
在本发明的另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在所述内转子的左端构成有一圆锥台形状的左曳引滚筒座,并且在该左曳引滚筒座上构成有凸起于左曳引滚筒座的表面的左曳引滚筒定位键,在所述的左曳引滚筒朝向内转子的一端的中央位置构成有一左曳引滚筒轴套,该左曳引滚筒轴套与所述左曳引滚筒内增强套连接,并且在该左曳引滚筒轴套的左曳引滚筒轴套孔的内壁上开设有一左曳引滚筒轴套孔键槽,左曳引滚筒轴套孔与左曳引滚筒座相配合,而左曳引滚筒轴套孔键槽与左曳引滚筒定位键相配合;在内转子右端构成有一圆锥台形状的外转子固定座和一同样呈圆锥台形状的右曳引滚筒座,外转子固定座位于内转子与右曳引滚筒座之间,在外转子固定座上构成有一凸起于外转子固定座的表面的外转子定位键,而在右曳引滚筒座上构成有凸起于右曳引滚筒座的表面的右曳引滚筒定位键,在所述外转子的右端的端壁上并且位于端壁的中央位置构成有一外转子轴套,在该外转子轴套的外转子轴套孔的内壁上开设有外转子轴套孔键槽,外转子轴套孔与外转子固定座相配合,而外转子轴套孔键槽与外转子定位键相配合,在所述右曳引滚筒朝向内转子的一端的中央位置构成有一右曳引滚筒轴套,该右曳引滚筒轴套与所述右曳引滚筒内增强套连接,并且在该右曳引滚筒轴套的右曳引滚筒轴套孔的内壁上开设有一右曳引滚筒轴套孔键槽,右曳引滚筒轴套孔与右曳引滚筒座相配合,而右曳引滚筒轴套孔键槽与右曳引滚筒定位键相配合,在所述的一对内转子支承轴承中,位于右侧的一个内转子支承轴承固定在所述外转子轴套外壁上。
在本发明的又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在所述内转子上并且在位于所述左曳引滚筒座的左端的位置构成有锁定螺母配合螺纹,在该锁定螺母配合螺纹上以螺纹配合方式配设有一用于对所述左曳引滚筒轴套限定的锁定螺母,该锁定螺母与左曳引滚筒轴套的左端端面接触;在所述外转子固定座的右端端面上开设有限位盘固定孔,在该限位盘固定孔上固定有一用于对所述右曳引滚筒轴套限定的限位盘,该限位盘与右曳引滚筒轴套的右端端面接触。
在本发明的再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定子包括铁芯、电枢绕组和铁芯固定座,铁芯固定座与所述的一对内转子支承轴承相配合,在该铁芯固定座的左端的外壁上并且围绕铁芯固定座的圆周方向构成有一凸起于铁芯固定座的外壁表面的铁芯固定座台阶,在该铁芯固定座台阶上并且围绕铁芯固定座台阶的圆周方向以间隔状态开设有铁芯固定座螺孔,铁芯固定座的左端端部探入到所述定子固定腔内,在所述箱体的左箱壁上并且围绕定子固定腔的圆周方向以间隔状态开设有固定螺钉孔,固定螺钉孔的位置与铁芯固定座螺孔相对应,在固定螺钉孔上配设有固定螺钉,该固定螺钉与铁芯固定座螺孔固定,在铁芯固定座的右端的外壁上固定有一铁芯挡圈,铁芯固定在铁芯固定座上并且位于铁芯固定座台阶与铁芯挡圈之间,电枢绕组嵌置在铁芯的电枢绕组嵌槽内。
在本发明的还有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在所述的箱体上并且位于箱体的左箱壁背对所述箱体腔的一侧设置有一旋转编码器支架,在该旋转编码器支架上固定有一旋转编码器安装座,而在该旋转编码器安装座上并且在对应于所述内转子的左端端面的位置安装有一旋转编码器,该旋转编码器与内转子的左端端面相接触。
在本发明的更而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失电制动器配合腔在所述箱体的前箱壁和后箱壁上的位置与所述外转子的长度方向的居中位置相对应,并且与外转子的外壁相配合。
在本发明的进而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在所述外转子朝向所述箱体的左箱壁的一端的端面上并且围绕该端面的圆周方向固定有一用于对所述磁钢左端端面阻挡的磁钢阻挡环。
在本发明的又更而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在所述外转子朝向所述箱体的左箱壁的一端的外壁上并且在对应于所述磁钢阻挡环的右侧的位置围绕外转子的圆周方向开设有一调整齿圈槽,在该调整齿圈槽内设置有一调整齿圈,该调整齿圈的表面探出磁钢阻挡环的表面。
在本发明的又进而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在所述箱体的左箱壁上开设有一用于供手动调节工具探入并驱使所述调整齿圈运动的手动调节工具让位孔,所述的手动调节工具包括齿轮轴、手动盘和小齿轮,手动盘固定在齿轮轴的左端,小齿轮固定在齿轮轴的右端,并且与所述调整齿圈相配合,当要对调整齿圈调整时,所述齿轮轴的右端途经所述手动调节工具让位孔并且通过对手动盘的转动而使小齿轮带动调整齿圈,当对调整齿圈调整完毕后,所述齿轮轴连同小齿轮退出手动调节工具让位孔。
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的技术效果之一,当定子通电时,依据电动机的工作原理而使外转子旋转,由外转子带动内转子旋转,进而由内转子带动分别固定在其左、右端的左、右曳引滚筒旋转,由左、右曳引滚筒经牵引绳带动电梯轿厢升降,因而整体结构较为简练,运行平稳并且可靠性好,以及不论是制造还是装配以及维护均十分方便;之二,当制动时,由一对失电制动器同时对外转子制动,不仅可以减少制动力传递环节而提高制动效能,而且能提高制动速度并保障理想的制动效果;之三,由于箱体的形状构造合理,并且在前、后箱壁的下部各构成有箱体固定腔,因而可摒弃已有技术中的对内转子转动支承的并且存在无谓增加电机负荷因素的支撑架以及机座,既体现良好的节能效果,又得以使整机简洁与紧溱并且有效缩小体积而节约对空间的占用,方便安装;之四,由于外转子同时兼有带动内转子运动以及对内转子制动的双重功能,因而既可降低曳引机自身功耗又能使结构进一步紧凑;之五,由于在箱体的前、后箱壁上并且在彼此对应的位置各开设了失电制动器配合腔,因而可方便一对失电制动器的安装并且能使一对失电制动器与外转子良好配合,此外还可显著缩小一对失电制动器的体积以及简化结构;之六,由于一对失电制动器的结构较为简练并且体积小,因而十分有利于整机向小型化方向发展;之七,由于采用了左、右曳引滚筒,因而可增进电梯轿厢的升降平稳效果;之八,由于在左、右曳引滚筒的左、右曳引滚筒腔内分别增设了左、右曳引滚筒内增强套,因而可显著提高强度,保障使用安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实施例结构图。
图2为图1的轴向剖视图。
图3为图1的径向剖视图。
图4为图1至图3所示的一对失电制动器的实施例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专利局的审查员尤其是公众能够更加清楚地理解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和有益效果,申请人将在下面以实施例的方式作详细说明,但是对实施例的描述均不是对本发明方案的限制,任何依据本发明构思所作出的仅仅为形式上的而非实质性的等效变换都应视为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范畴。
在下面的描述中凡是涉及上、下、左、右、前和后的方向性(或者称方位性)的概念均是针对正在被描述的图所处的位置状态而言的,目的在于方便公众理解,因而不能将其理解为对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的特别限定。
请参见图1和图2,给出了形状呈长方体(也可以是正方体)并且构成有箱体腔11的一箱体1,在该箱体1的前箱壁以及后箱壁(前箱壁、后箱壁是以图1所示位置状态为例的)上并且在彼此对应的位置各开设有一失电制动器配合腔12,该失电制动器配合腔12与箱体腔11相通。由图1所示,失电制动器配合腔12的形状为长方形,在箱体1的前、后箱壁的下部沿着前箱壁和后箱壁的长度方向各构成有一凹入于前箱壁和后箱壁的表面并且与外界相通的箱体固定腔17,在该箱体固定腔17的长度方向并且位于箱体固定腔17的底壁上以间隔状态开设有箱体固定螺钉孔171,当本发明处于使用环境即处于使用状态时,则用箱体固定螺钉(图中未示出)在对应于箱体固定螺钉孔171的位置将箱体1固定在对应于电梯井道的上部的骨架如安装梁上。箱体1的如此设计,相对于前述CN101973479B而言具有显著简练的长处。
申请人需要说明的是:如果将前述箱体1的顶部的四个直角部位改成圆弧状,那么应当视为等效性替代而依然属于本发明公开的技术内容范畴。
给出了一内转子2,该内转子2以水平卧置状态转动地支承在所述箱体1上,并且该内转子2的长度方向的中部位于所述箱体腔11内,而内转子2的左端伸展到箱体1的左箱壁外,右端伸展到箱体1的右箱壁外。给出了一定子3,该定子3设置在内转子2的中部并且在箱体腔11内与箱体1的左箱壁固定,其中,前述的内转子2通过一对内转子支承轴承21与定子3之间形成转动配合关系,这里所称的转动配合关系是指:内转子2是转动的,而定子3是静态的,即不转动的。给出了一外转子4,该外转子4位于箱体腔11内,并且与内转子2固定,前述定子3对应于外转子4的外转子腔41内,并且在外转子腔41的腔壁上围绕腔壁的圆周方向采用磁钢固定螺钉4111固定有用于与定子3构成磁回路的磁钢411。给出了一左曳引滚筒5和一右曳引滚筒6,左曳引滚筒5在对应于所述箱体1的左箱壁背对箱体腔11的一侧的位置与所述内转子2的左端固定,而右曳引滚筒6在对应于所述箱体1的右箱壁背对箱体腔11的一侧的位置与内转子2的右端固定。在左曳引滚筒5的表面构成有用于绕设牵引绳(通常为钢丝绳)的左曳引滚筒绳槽52,在右曳引滚筒6的表面构成有同样用于绕设牵引绳(通常为钢丝绳)的右曳引滚筒绳槽62。给出了一对失电制动器7,该一对失电制动器7中的其中一个失电制动器在对应于开设在箱体1的前箱壁上的失电制动器配合腔12的位置与箱体1固定并且与前述外转子4相配合,而一对失电制动器7中的另一个失电制动器在对应于开设在所述箱体1的后箱壁上的失电制动器配合腔12的位置与箱体1固定并且同样与外转子4相配合,在前述的一对内转子支承轴承中,位于右侧的一个内转子支承轴承与所述外转子4相配合。
由图1所示,在箱体1的前箱壁上并且在接近于失电制动器配合腔12的部位开设有固定螺杆孔18,前述的失电制动器7借助于该固定螺杆孔18而与箱体1固定,在箱体1的后箱壁上同样开设有固定螺杆孔18。
在前述箱体1上并且位于箱体1的左箱壁的中央位置构成有一圆形的定子固定腔13,前述定子3在对应于该定子固定腔13的位置固定在箱体腔11内;在箱体1的右侧通过端盖螺钉142固定有一用于对箱体腔11的右端端口(也可称右侧端口)蔽护的箱体端盖14。具体是:将端盖螺钉142在对应于开设在箱体端盖14上的端盖螺钉孔143的位置旋入开设于箱体1的右端端面上的端盖螺钉固定孔19a内。由图1所示,在箱体端盖14的中央位置开设有一端盖轴承孔144,在该端盖轴承孔144内设置有一端盖轴承141,前述内转子2的右端转动地支承在该端盖轴承141上,并且经端盖轴承141以及开设在箱体端盖14上的与端盖轴承141相对应的内转子孔145伸展到箱体腔11外。
在前述内转子2的左端构成有一圆锥台形状的左曳引滚筒座22,并且在该左曳引滚筒座22上构成有凸起于左曳引滚筒座22的表面的左曳引滚筒定位键221,在前述的左曳引滚筒5朝向内转子2的一端的中央位置构成有一左曳引滚筒轴套51,在该左曳引滚筒轴套51的左曳引滚筒轴套孔511的内壁上开设有一左曳引滚筒轴套孔键槽5111,左曳引滚筒轴套孔511与左曳引滚筒座22相配合,而左曳引滚筒轴套孔键槽5111与左曳引滚筒定位键221相配合。作为优选的方案,在左曳引滚筒5的左曳引滚筒腔内构成有左曳引滚筒内增强套53,前述左曳引滚筒轴套51与左曳引滚筒内增强套53连接;在内转子2右端构成有一圆锥台形状的外转子固定座23和一同样呈圆锥台形状的右曳引滚筒座24,外转子固定座23位于内转子2与右曳引滚筒座24之间,在外转子固定座23上构成有一凸起于外转子固定座23的表面的外转子定位键231,而在右曳引滚筒座24上构成有凸起于右曳引滚筒座24的表面的右曳引滚筒定位键241。在前述外转子4的右端的端壁42上并且位于端壁的中央位置构成有一外转子轴套421,在该外转子轴套421的外转子轴套孔4211的内壁上开设有外转子轴套孔键槽42111,外转子轴套孔4211与外转子固定座23相配合,而外转子轴套孔键槽42111与外转子定位键231相配合。在前述右曳引滚筒6朝向内转子2的一端(图1所示状态的左端)的中央位置构成有一右曳引滚筒轴套61,在该右曳引滚筒轴套61的右曳引滚筒轴套孔611的内壁上开设有一右曳引滚筒轴套孔键槽6111,右曳引滚筒轴套孔611与右曳引滚筒座24相配合,而右曳引滚筒轴套孔键槽6111与右曳引滚筒定位键241相配合。在前述的一对内转子支承轴承21中,位于右侧的一个内转子支承轴承固定在所述外转子轴套421外壁上。作为优选的方案,在前述右曳引滚筒6的右曳引滚筒腔内构成有右曳引滚筒内增强套63,前述右曳引滚筒轴套61与右曳引滚筒内增强套63连接。此外,左曳引滚筒内增强套53以及右曳引滚筒内增强套63也可改成以辐射状间隔分布的辐板。
请继续见图1和图2,在前述内转子2上并且在位于左曳引滚筒座22的左端的位置构成有锁定螺母配合螺纹25,在该锁定螺母配合螺纹25上以螺纹配合方式配设有一用于对前述左曳引滚筒轴套51限定的锁定螺母251,该锁定螺母251与左曳引滚筒轴套51的左端端面接触;在前述外转子固定座23的右端端面上开设有限位盘固定孔232,在该限位盘固定孔232上固定有一用于对所述右曳引滚筒轴套61限定的限位盘2321,该限位盘2321与右曳引滚筒轴套61的右端端面接触。
优选地,在前述右曳引滚筒轴套61的右端端面(以图1所示位置状态为例)上开设滚筒轴套螺钉孔612,前述的限位盘2321通过内转子固定螺钉23211与前述限位盘固定孔232固定,并且通过滚筒轴套固定螺钉23212 与前述滚筒轴套螺钉孔612固定,从而可充分保障右曳引滚筒6定位于内转子2的右端。
前述定子3包括铁芯31、电枢绕组32和铁芯固定座33,铁芯固定座33与前述的一对内转子支承轴承21相配合,在该铁芯固定座33的左端的外壁上并且围绕铁芯固定座33的圆周方向构成有一凸起于铁芯固定座33的外壁表面的铁芯固定座台阶331,在该铁芯固定座台阶331上并且围绕铁芯固定座台阶331的圆周方向以间隔状态开设有铁芯固定座螺孔3311,铁芯固定座33的左端端部探入到所述定子固定腔13内,在前述箱体1的左箱壁上并且围绕定子固定腔13的圆周方向以间隔状态开设有固定螺钉孔15,固定螺钉孔15的位置与铁芯固定座螺孔3311相对应,在固定螺钉孔15上配设有固定螺钉151,该固定螺钉151与铁芯固定座螺孔3311固定,在铁芯固定座33的右端的外壁上固定有一铁芯挡圈332,铁芯31固定在铁芯固定座33上并且位于铁芯固定座台阶331与铁芯挡圈332之间,也就是说由铁芯固定座台阶331和铁芯挡圈332共同对铁芯31限定,电枢绕组32嵌置在铁芯31的电枢绕组嵌槽311内,这里所讲的电枢绕组32既可称为定子绕组,也可称为定子线圈。由图1所示可知,在前述的一对内转子支承轴承21中,左侧的一个内转子支承轴承的外圈与铁芯固定座33的左端相配合,而内圈与内转子2固定,以保障内转子2转动,一对内转子支承轴承21中的右侧的一个内转子支承轴承的外圈与铁芯固定座33的右端的轴承腔333相配合,而内圈固定在外转子轴套421的轴承固定座4212上,以保障外转子4转动,同时保障内转子2随外转子4转动,因为内转子2的右端的外转子固定座23置入于外转子轴套孔4211内,并且由外转子定位键231与外转子轴套孔键槽42111固定。
由于定子3的结构、定子3与前述磁钢411(实质上为磁轭)的关系以及工作原理属于公知技术,例如可以参见申请人在上面的背景技术栏中的提及的CN1141775C和CN101973479B,因而本申请人并未作过于详细的说明。
在前述的箱体1上并且位于箱体1的左箱壁背对箱体腔11的一侧设置有一旋转编码器支架16,在该旋转编码器支架16上固定有一旋转编码器安装座161,而在该旋转编码器安装座161上并且在对应于所述内转子2的左端端面的位置安装有一旋转编码器1611,该旋转编码器1611与内转子2的左端端面相接触,即与内转子2的左端端面相配合。旋转编码器1611也可称为光电编码器,由于其功用属于已有技术,例如可以参见CN1141775C的说明书第4页第19至26行,因而申请人不再赘述。
优选地,前述失电制动器配合腔12在前述箱体1的前箱壁和后箱壁上的位置与前述外转子4的长度方向的居中位置相对应,并且与外转子4的外壁相配合,由图1所示,外转子4的形状大体上呈钟罩形,并且外转子4的外转子腔41朝向左。
请重点见图1,在前述外转子4朝向箱体1的左箱壁的一端的端面上并且围绕该端面的圆周方向固定有一用于对前述磁钢411左端端面阻挡的磁钢阻挡环43。在前述外转子4朝向箱体1的左箱壁的一端(即左端)的外壁上并且在对应于磁钢阻挡环43的右侧的位置围绕外转子4的圆周方向开设有一调整齿圈槽44,在该调整齿圈槽44内设置有一调整齿圈441,该调整齿圈441的表面探出磁钢阻挡环43的表面。在前述箱体1的左箱壁上开设有一用于供手动调节工具8探入并驱使调整齿圈441运动的手动调节工具让位孔19b。在安装、调试以及维护的过程中,可通过对手动调节工具8的操作而使调整齿圈441运动,由于调整齿圈441固定在外转子4上,因而由调整齿圈441带动外转子4,又由于外转子4固定于内转子2上,因而由外转子4带动内转子2,还由于左、右曳引滚筒5、6分别固定于内转子2的左、右端,因而由内转子2带动左、右曳引滚筒5、6,从而最终实现对轿厢位置的调整。
重点见图2,上面提及的手动调节工具8包括齿轮轴81、手动盘82和小齿轮83,手动盘82固定在齿轮轴81的左端,小齿轮83固定在齿轮轴81的右端,并且与前述调整齿圈441相配合。当要对调整齿圈441调整时,那么前述齿轮轴81的右端途经手动调节工具让位孔19b并且通过对手动盘82的转动而使小齿轮83带动调整齿圈441;当对调整齿圈441调整完毕后,前述齿轮轴81连同小齿轮83退出手动调节工具让位孔19b,并且将整个手动调节工具8收藏于保管状态,即收藏于备用状态。
请参见图3和图4,前述的一对失电制动器7包括电磁阀阀座71、电磁阀阀板72、一个或以上的电磁线圈73、制动摩擦片固定座74、制动摩擦片75、弹簧76和手动分离机构77,在电磁阀阀座71朝向电磁阀阀板72的一侧开设有与电磁线圈73的数量相等的电磁线圈嵌槽711以及开设有与弹簧76的数量相等的弹簧支承孔712,并且在电磁阀阀座71上还开设有导杆螺套固定螺孔713,在本实施例中,电磁阀阀座71为长方体的形状,电磁线圈嵌槽711为圆形槽,并且有两个,导杆螺套固定螺孔713的数量有四个,分别分布于电磁阀阀座71的四个角部。在电磁阀阀板72上并且在对应于导杆螺套固定螺孔713的位置设置有导套721,在导套721上滑动地配设有导杆螺套7211,该导杆螺套7211与导杆螺套固定螺孔713螺纹连接,并且该导杆螺套7211的轴向中央构成有一自导杆螺套7211的一端贯通至另一端的阀座固定螺杆让位孔72111,前述电磁阀阀座71通过阀座固定螺杆714穿过阀座固定螺杆让位孔72111 并且在对应于前述失电制动器配合腔12的位置与所述箱体1背对所述箱体腔11的一侧固定,即与图1所示的并且在上面已提及的固定螺杆孔18固定。电磁线圈73嵌置在电磁线圈嵌槽711内。上面已提及;本实施例中的电磁线圈嵌槽711有两个,因此电磁线圈73的数量也相应有两个。制动摩擦片固定座74用制动摩擦片固定座螺钉742与开设在电磁阀阀板72朝向失电制动器配合腔12的一侧的螺孔723固定并且探入到失电制动器配合腔12内,制动摩擦片75与制动摩擦固定座74朝向所述箱体腔11的一侧固定,并且与所述外转子4外表面相配合,弹簧76有间隔分布的一组,该弹簧76朝向电磁阀阀座71的一端容纳于所述弹簧支承孔712内,而弹簧76朝向电磁阀阀板72的一端探出弹簧支承孔712并且支承在电磁阀阀板72朝向电磁阀阀座71的一侧,手动分离机构77配设在电磁阀阀座71背对电磁阀阀板72的一侧并且与制动摩擦片固定座74连接。
请重点见图4,作为优选的方案,在前述制动摩擦片固定座74朝向制动摩擦片75的一侧并且在对应于制动摩擦片75的位置构成有一制动摩擦片嵌腔743,制动摩擦片75嵌置在该制动摩擦片嵌腔743内。除此之外,为了使制动摩擦片75充分与制动摩擦片固定座74固定,因而可在制动摩擦片75朝向制动摩擦片嵌腔743的一侧使用胶粘剂和/或采用制动摩擦片螺钉将制动摩擦片75在对应于制动摩擦片腔743的位置与制动摩擦片固定座74固定,但制动摩擦片螺钉的末端应缩入制动摩擦片75朝向外转子4的一侧的表面,以避免损及外转子。
前述的弹簧支承孔712盲孔,在前述制动摩擦片75朝向所述箱体腔11的一侧即朝向外转子4的一侧构成有一弧形腔751,藉由该弧形腔751与外转子4的外表面良好配合。在前述电磁阀阀座71的中央位置开设有自电磁阀阀座71的厚度方向的一侧贯通至另一侧的一拉杆通孔715,而在所述电磁阀阀板72的中央位置开设有自电磁阀阀板72的厚度方向的一侧贯通至另一侧的一拉杆孔722,该拉杆孔722与拉杆通孔715相对应,在前述制动摩擦片固定座74的中央位置开设有一拉杆固定螺孔741,该拉杆固定螺孔741与拉杆孔722相对应,前述的手动分离机构77依次途经拉杆通孔715以及拉杆孔722后与拉杆固定螺孔741连接,其中,在电磁阀阀座71背对电磁阀阀板72的一侧并且围绕拉杆通孔715的孔口的四周以间隔状态设置有滚珠腔716。
在电磁线圈73处于通电状态下,电磁阀阀板72克服弹簧76(弹簧76处于压缩的储能状态)的力而被吸合于电磁阀阀座71,固定在制动摩擦片固定座74上的制动摩擦片75朝着背离外转子4的方向位移,即制动摩擦片75离开外转子4的制动摩擦面45(图1标注)。然而,当电磁线圈73失电时,在弹簧76的释放力作用下使电磁阀阀板72朝着背离电磁阀阀座71的方向位移,使制动摩擦片75与外转子4的制动摩擦面45接触,对外转子4制动,由外转子4对内转子2制动,最终使左、右曳引滚筒5、6停止运动,电梯轿厢停止。
继续见图4,前述的手动分离机构77包括滚珠盘771、手动分离手柄772、拉杆773和滚珠774,在滚珠盘771上并且朝向所述电磁阀阀座71的一侧的表面开设有滚珠槽7711,该滚珠槽7711的数量与前述滚珠腔716的数量相等,并且围绕滚珠盘771的圆周方向间隔分布,手动分离手柄772与滚珠盘771连接,拉杆773通过拉杆套7731插置在滚珠盘771的中央位置,并且该拉杆773在依次穿过所述拉杆通孔715以及拉杆孔722后与所述拉杆固定螺孔741螺纹连接,滚珠774的数量与滚珠槽7711的数量相等,并且同时与所述滚珠腔716以及滚珠槽7711相配合。
由图4所示,在拉杆773的末端构成有一螺纹连接头7732,该螺纹连接头7732与前述的拉杆固定螺孔741螺纹连接。在本实施例中,由于前述的滚珠腔716和滚珠槽7711的数量各有四个,因而滚珠774的数量有四枚。滚珠槽7711的深度自滚珠槽7711的长度方向的一端向另一端逐渐变浅并且滚珠槽7711的形状呈圆弧形。
在检修时,当操作者对手动分离手柄772操作时,例如向上提拉手动分离手柄772时,使滚珠盘771旋转(顺时针),滚珠774便自滚珠槽7711的深的一端进入浅的一端,迫使拉杆773朝着远离电磁阀阀座71的方向位移,带动制动摩擦片固定座74朝向电磁阀阀座71的方向位移,使制动摩擦片75与外转子4的制动摩擦面45分离,反之亦然。
由上述的说明可知,一对失电制动器7不仅结构简单、体积小,而且由于对外转子4进行制动,因而相对于已有技术对内转子的制动而言制动力矩要求可以相对降低,既节能又降噪,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体现免维护。
申请人简述本发明的应用,定子3通电,即三相交流电通入电枢绕组32(如前述也可称为定子绕组或定子线圈),依据公知电动机的工作原理,在旋转磁场的作用下使外转子4转动,由外转子4带动内转子2转动,由内转子2带动分别固定其左、右端的左、右曳引滚筒5、6转动,左、右曳引滚筒5、6各通过牵引绳(钢丝绳)带动与牵引绳连接的电梯轿厢运动。进而依据公知常识前述的旋转磁场的正向与反向使外转子4作顺时针与逆时针运动,电梯轿厢上升或下降。
综上所述,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克服了已有技术中的不足,顺利地完成了发明任务,客观地体现了申请人在上面的技术效果栏中的八个方面的技术效果。

Claims (10)

1.一种外转子式永磁强驱动无齿轮曳引机,其特征在于包括形状呈长方体并且构成有箱体腔 (11) 的一箱体 (1) ,在该箱体 (1) 的前箱壁以及后箱壁上并且在彼此对应的位置各开设有一失电制动器配合腔 (12) ,该失电制动器配合腔 (12) 与箱体腔 (11) 相通,在箱体 (1) 的前箱壁和后箱壁的下部沿着前箱壁和后箱壁的长度方向各构成有一凹入于前箱壁和后箱壁的表面并且与外界相通的箱体固定腔 (17) ,在该箱体固定腔 (17) 的长度方向并且位于箱体固定腔 (17) 的底壁上以间隔状态开设有箱体固定螺钉孔 (171) ;一内转子 (2) ,该内转子 (2) 以水平状态转动地支承在所述箱体 (1) 上,并且该内转子 (2) 的长度方向的中部位于所述箱体腔 (11) 内,而内转子 (2) 的左端伸展到箱体 (1) 的左箱壁外,右端伸展到箱体 (1) 的右箱壁外;一定子 (3) ,该定子 (3) 设置在内转子 (2) 的中部并且在所述箱体腔 (11) 内与箱体 (1) 的左箱壁固定,其中,所述内转子 (2) 通过一对内转子支承轴承 (21) 与定子 (3) 之间形成转动配合关系;一外转子 (4) ,该外转子 (4) 位于箱体腔 (11) 内,并且与所述内转子 (2) 固定,所述定子 (3) 对应于外转子 (4) 的外转子腔 (41) 内,并且在外转子腔 (41) 的腔壁上围绕腔壁的圆周方向固定有用于与定子 (3) 构成磁回路的磁钢 (411) ;一左曳引滚筒 (5) 和一右曳引滚筒 (6) ,左曳引滚筒 (5) 在对应于所述箱体 (1) 的左箱壁背对箱体腔 (11) 的一侧的位置与所述内转子 (2) 的左端固定,在该左曳引滚筒 (5) 的左曳引滚筒腔内构成有用于增强左曳引滚筒 (5) 的强度的左曳引滚筒内增强套 (53) ,右曳引滚筒 (6) 在对应于所述箱体 (1) 的右箱壁背对箱体腔 (11) 的一侧的位置与所述内转子 (2) 的右端固定,在该右曳引滚筒 (6) 的右曳引滚筒腔内构成有用于增强右曳引滚筒 (6) 的强度的右曳引滚筒内增强套 (63) ;一对失电制动器 (7) ,该一对失电制动器 (7) 中的其中一个失电制动器在对应于开设在所述箱体 (1) 的前箱壁上的失电制动器配合腔 (12) 的位置与箱体 (1) 固定并且与所述外转子 (4) 相配合,而一对失电制动器 (7) 中的另一个失电制动器在对应于开设在所述箱体 (1) 的后箱壁上的失电制动器配合腔 (12) 的位置与箱体 (1) 固定并且同样与外转子 (4) 相配合,在所述的一对内转子支承轴承 (21) 中,位于右侧的一个内转子支承轴承与所述外转子 (4) 相配合,所述的一对失电制动器 (7) 各包括电磁阀阀座 (71) 、电磁阀阀板 (72) 、一个或以上的电磁线圈 (73) 、制动摩擦片固定座 (74) 、制动摩擦片 (75) 、弹簧 (76) 和手动分离机构 (77) ,在电磁阀阀座 (71) 朝向电磁阀阀板 (72) 的一侧开设有与电磁线圈 (73) 的数量相等的电磁线圈嵌槽 (711) 以及开设有与弹簧 (76) 的数量相等的弹簧支承孔 (712) ,并且在电磁阀阀座 (71) 上还开设有导杆螺套固定螺孔 (713) ,在电磁阀阀板 (72) 上并且在对应于导杆螺套固定螺孔 (713) 的位置设置有导套 (721) ,在导套 (721) 上滑动地配设有导杆螺套 (7211) ,该导杆螺套 (7211) 与导杆螺套固定螺孔 (713) 螺纹连接,并且该导杆螺套 (7211) 的轴向中央构成有一自导杆螺套 (7211) 的一端贯通至另一端的阀座固定螺杆让位孔 (72111) ,所述电磁阀阀座 (71) 通过阀座固定螺杆 (714) 穿过阀座固定螺杆让位孔 (72111) 并且在对应于所述失电制动器配合腔 (12) 的位置与所述箱体 (1) 背对所述箱体腔 (11) 的一侧固定,电磁线圈 (73) 嵌置在所述电磁线圈嵌槽 (711) 内,制动摩擦片固定座 (74) 与电磁阀阀板 (72) 朝向失电制动器配合腔 (12) 的一侧固定并且探入到失电制动器配合腔 (12) 内,制动摩擦片 (75) 与制动摩擦固定座 (74) 朝向所述箱体腔 (11) 的一侧固定,并且与所述外转子 (4) 的外表面相配合,弹簧 (76) 有间隔分布的一组,该弹簧 (76) 朝向电磁阀阀座 (71) 的一端容纳于所述弹簧支承孔 (712) 内,而弹簧 (76) 朝向电磁阀阀板 (72) 的一端探出弹簧支承孔 (712) 并且支承在电磁阀阀板 (72) 朝向电磁阀阀座 (71) 的一侧,手动分离机构 (77) 配设在电磁阀阀座 (71) 背对电磁阀阀板 (72) 的一侧并且与所述制动摩擦片固定座 (74) 连接,其中:在所述电磁阀阀座 (71) 的中央位置开设有自电磁阀阀座 (71) 的厚度方向的一侧贯通至另一侧的一拉杆通孔 (715) ,而在所述电磁阀阀板 (72) 的中央位置开设有自电磁阀阀板 (72) 的厚度方向的一侧贯通至另一侧的一拉杆孔 (722) ,该拉杆孔 (722) 与拉杆通孔 (715) 相对应,在所述制动摩擦片固定座 (74) 的中央位置开设有一拉杆固定螺孔 (741) ,该拉杆固定螺孔 (741) 与拉杆孔 (722) 相对应,在所述电磁阀阀座 (71) 背对电磁阀阀板 (72) 的一侧并且围绕拉杆通孔 (715) 的孔口的四周以间隔状态设置有滚珠腔 (716) ,所述的手动分离机构 (77) 包括滚珠盘 (771) 、手动分离手柄 (772) 、拉杆 (773) 和滚珠 (774) ,在滚珠盘 (771) 上并且朝向所述电磁阀阀座 (71) 的一侧的表面开设有形状呈圆弧形的滚珠槽 (7711) ,该滚珠槽 (7711) 的数量与所述滚珠腔 (716) 的数量相等,并且滚珠槽 (7711) 的深度自滚珠槽 (7711) 的长度方向的一端向另一端逐渐变浅,并且围绕滚珠盘 (771) 的圆周方向间隔分布,手动分离手柄 (772) 与滚珠盘 (771) 连接,拉杆 (773) 通过拉杆套 (7731) 插置在滚珠盘 (771) 的中央位置,并且该拉杆 (773) 在依次穿过所述拉杆通孔 (715) 以及拉杆孔 (722) 后与所述拉杆固定螺孔 (741) 螺纹连接,滚珠 (774) 的数量与滚珠槽 (7711) 的数量相等,并且同时与所述滚珠腔 (716) 以及滚珠槽 (7711) 相配合。
2.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外转子式永磁强驱动无齿轮曳引机,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箱体 (1) 上并且位于箱体 (1) 的左箱壁的中央位置构成有一定子固定腔 (13) ,所述定子 (3) 在对应于该定子固定腔 (13) 的位置固定在所述箱体腔 (11) 内;在箱体 (1) 的右侧固定有一用于对箱体腔 (11) 的右端端口蔽护的箱体端盖 (14) ,在该箱体端盖 (14) 的中央位置设置有一端盖轴承 (141) ,所述内转子 (2) 的右端转动地支承在该端盖轴承 (141) 上。
3.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外转子式永磁强驱动无齿轮曳引机,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内转子 (2) 的左端构成有一圆锥台形状的左曳引滚筒座 (22) ,并且在该左曳引滚筒座 (22) 上构成有凸起于左曳引滚筒座 (22) 的表面的左曳引滚筒定位键 (221) ,在所述的左曳引滚筒 (5) 朝向内转子 (2) 的一端的中央位置构成有一左曳引滚筒轴套 (51) ,该左曳引滚筒轴套 (51) 与所述左曳引滚筒内增强套 (53) 连接,并且在该左曳引滚筒轴套 (51) 的左曳引滚筒轴套孔 (511) 的内壁上开设有一左曳引滚筒轴套孔键槽 (5111) ,左曳引滚筒轴套孔 (511) 与左曳引滚筒座 (22) 相配合,而左曳引滚筒轴套孔键槽 (5111) 与左曳引滚筒定位键 (221) 相配合;在内转子 (2) 右端构成有一圆锥台形状的外转子固定座 (23) 和一同样呈圆锥台形状的右曳引滚筒座 (24) ,外转子固定座 (23) 位于内转子 (2) 与右曳引滚筒座 (24) 之间,在外转子固定座 (23) 上构成有一凸起于外转子固定座 (23) 的表面的外转子定位键 (231) ,而在右曳引滚筒座 (24) 上构成有凸起于右曳引滚筒座 (24) 的表面的右曳引滚筒定位键 (241) ,在所述外转子 (4) 的右端的端壁 (42) 上并且位于端壁的中央位置构成有一外转子轴套 (421) ,在该外转子轴套 (421) 的外转子轴套孔 (4211) 的内壁上开设有外转子轴套孔键槽 (42111) ,外转子轴套孔 (4211) 与外转子固定座 (23) 相配合,而外转子轴套孔键槽 (42111) 与外转子定位键 (231) 相配合,在所述右曳引滚筒 (6) 朝向内转子 (2) 的一端的中央位置构成有一右曳引滚筒轴套 (61) ,该右曳引滚筒轴套 (61) 与所述右曳引滚筒内增强套 (63) 连接,并且在该右曳引滚筒轴套 (61) 的右曳引滚筒轴套孔 (611) 的内壁上开设有一右曳引滚筒轴套孔键槽 (6111) ,右曳引滚筒轴套孔 (611) 与右曳引滚筒座 (24) 相配合,而右曳引滚筒轴套孔键槽 (6111) 与右曳引滚筒定位键 (241) 相配合,在所述的一对内转子支承轴承 (21) 中,位于右侧的一个内转子支承轴承固定在所述外转子轴套 (421) 外壁上。
4.根据权利要求 3 所述的外转子式永磁强驱动无齿轮曳引机,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内转子 (2) 上并且在位于所述左曳引滚筒座 (22) 的左端的位置构成有锁定螺母配合螺纹 (25) ,在该锁定螺母配合螺纹 (25) 上以螺纹配合方式配设有一用于对所述左曳引滚筒轴套 (51) 限定的锁定螺母 (251) ,该锁定螺母 (251) 与左曳引滚筒轴套 (51) 的左端端面接触;在所述外转子固定座 (23) 的右端端面上开设有限位盘固定孔 (232) ,在该限位盘固定孔 (232) 上固定有一用于对所述右曳引滚筒轴套 (61) 限定的限位盘 (2321) ,该限位盘 (2321) 与右曳引滚筒轴套 (61) 的右端端面接触。
5.根据权利要求 2 所述的外转子式永磁强驱动无齿轮曳引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定子 (3) 包括铁芯 (31) 、电枢绕组 (32) 和铁芯固定座 (33) ,铁芯固定座 (33) 与所述的一对内转子支承轴承 (21) 相配合,在该铁芯固定座 (33) 的左端的外壁上并且围绕铁芯固定座 (33) 的圆周方向构成有一凸起于铁芯固定座 (33) 的外壁表面的铁芯固定座台阶 (331) ,在该铁芯固定座台阶 (331) 上并且围绕铁芯固定座台阶 (331) 的圆周方向以间隔状态开设有铁芯固定座螺孔 (3311) ,铁芯固定座 (33) 的左端端部探入到所述定子固定腔 (13) 内,在所述箱体 (1) 的左箱壁上并且围绕定子固定腔 (13) 的圆周方向以间隔状态开设有固定螺钉孔 (15) ,固定螺钉孔 (15) 的位置与铁芯固定座螺孔 (3311) 相对应,在固定螺钉孔 (15) 上配设有固定螺钉 (151) ,该固定螺钉 (151) 与铁芯固定座螺孔 (3311) 固定,在铁芯固定座 (33) 的右端的外壁上固定有一铁芯挡圈 (332) ,铁芯 (31) 固定在铁芯固定座 (33) 上并且位于铁芯固定座台阶 (331) 与铁芯挡圈 (332) 之间,电枢绕组 (32) 嵌置在铁芯 (31) 的电枢绕组嵌槽 (311) 内。
6.根据权利要求 1 2 所述的外转子式永磁强驱动无齿轮曳引机,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箱体 (1) 上并且位于箱体 (1) 的左箱壁背对所述箱体腔 (11) 的一侧设置有一旋转编码器支架 (16) ,在该旋转编码器支架 (16) 上固定有一旋转编码器安装座 (161) ,而在该旋转编码器安装座 (161) 上并且在对应于所述内转子 (2) 的左端端面的位置安装有一旋转编码器 (1611) ,该旋转编码器 (1611) 与内转子 (2) 的左端端面相接触。
7.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外转子式永磁强驱动无齿轮曳引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失电制动器配合腔 (12) 在所述箱体 (1) 的前箱壁和后箱壁上的位置与所述外转子 (4) 的长度方向的居中位置相对应,并且与外转子 (4) 的外壁相配合。
8.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外转子式永磁强驱动无齿轮曳引机,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外转子 (4) 朝向所述箱体 (1) 的左箱壁的一端的端面上并且围绕该端面的圆周方向固定有一用于对所述磁钢 (411) 左端端面阻挡的磁钢阻挡环 (43)
9.根据权利要求 8 所述的外转子式永磁强驱动无齿轮曳引机,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外转子 (4) 朝向所述箱体 (1) 的左箱壁的一端的外壁上并且在对应于所述磁钢阻挡环 (43) 的右侧的位置围绕外转子 (4) 的圆周方向开设有一调整齿圈槽 (44) ,在该调整齿圈槽 (44) 内设置有一调整齿圈 (441) ,该调整齿圈 (441) 的表面探出磁钢阻挡环 (43) 的表面。
10.根据权利要求 9 所述的外转子式永磁强驱动无齿轮曳引机,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箱体 (1) 的左箱壁上开设有一用于供手动调节工具 (8) 探入并驱使所述调整齿圈 (441) 运动的手动调节工具让位孔 (19b) ,所述的手动调节工具 (8) 包括齿轮轴 (81) 、手动盘 (82) 和小齿轮 (83) ,手动盘 (82) 固定在齿轮轴 (81) 的左端,小齿轮 (83) 固定在齿轮轴 (81) 的右端,并且与所述调整齿圈 (441) 相配合,当要对调整齿圈 (441) 调整时,所述齿轮轴 (81) 的右端途经所述手动调节工具让位孔 (19b) 并且通过对手动盘 (82) 的转动而使小齿轮 (83) 带动调整齿圈 (441) ,当对调整齿圈 (441) 调整完毕后,所述齿轮轴 (81) 连同小齿轮 (83) 退出手动调节工具让位孔 (19b)
CN201410308371.6A 2014-07-01 2014-07-01 外转子式永磁强驱动无齿轮曳引机 Active CN10411878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308371.6A CN104118788B (zh) 2014-07-01 2014-07-01 外转子式永磁强驱动无齿轮曳引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308371.6A CN104118788B (zh) 2014-07-01 2014-07-01 外转子式永磁强驱动无齿轮曳引机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118788A CN104118788A (zh) 2014-10-29
CN104118788B true CN104118788B (zh) 2016-08-17

Family

ID=5176446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308371.6A Active CN104118788B (zh) 2014-07-01 2014-07-01 外转子式永磁强驱动无齿轮曳引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4118788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386563B (zh) * 2014-11-18 2015-06-03 爱力维特驱动科技(苏州)有限公司 一种带端盖的无齿轮曳引机
CN109019269A (zh) * 2018-06-13 2018-12-18 菱王电梯股份有限公司 外转子大载重高速曳引机
CN110182674A (zh) * 2019-06-18 2019-08-30 浙江弗尔德驱动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曳引机
CN113879943B (zh) * 2021-09-30 2023-03-31 常熟市佳能电梯配件有限公司 永磁隔爆增安型无机房上置式曳引机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492753B2 (en) * 2002-03-08 2002-12-10 Dura-Trac Motors, Inc. Brushless permanent magnet motor with variable axial rotor/stator alignment to increase speed capability
CN2622922Y (zh) * 2003-04-09 2004-06-30 朱正风 外磁路永磁偏磁式磁阻电机
CN101973479B (zh) * 2010-11-05 2012-02-29 沈阳蓝光驱动技术有限公司 超高速大载重量外转子永磁同步曳引机
CN202379567U (zh) * 2011-12-28 2012-08-15 佛山市合普电梯部件有限公司 一种外转子永磁同步无齿轮曳引机盘车结构
CN202575650U (zh) * 2012-03-16 2012-12-05 北京明正维元电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两点支撑外转子永磁同步曳引机
CN103693537B (zh) * 2013-12-25 2017-07-25 北京祥远通达科技有限公司 准Halbach阵列外转子式永磁同步无齿轮曳引机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118788A (zh) 2014-10-2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118788B (zh) 外转子式永磁强驱动无齿轮曳引机
CN106555533A (zh) 车窗升降机构
CN101168423A (zh) 小型永磁同步无齿轮曳引机
CN105545995B (zh) 制动器和动力设备
CN203976187U (zh) 永磁强驱动曳引机
CN104118787A (zh) 双曳引滚筒强驱动永磁同步曳引机
CN206060371U (zh) 一种用于游梁式抽油机的永磁直驱电动机及游梁式抽油机
CN201805335U (zh) 无铁芯盘式电机
CN2859910Y (zh) 管状电机制动刹车装置
CN104118785A (zh) 永磁强驱动曳引机
CN204416866U (zh) 一种永磁同步无齿轮曳引机
CN104118786B (zh) 便于调试的永磁外转子制动式曳引机
CN215132032U (zh) 一种智能护理床滚转床单连接机构
CN206723314U (zh) 一种适用制动门的电磁失电制动器
CN201733147U (zh) 一种有限转角力矩电动机
CN106499836B (zh) 一种旋转阀芯式电磁滑阀
CN1333179C (zh) 管状电机制动刹车装置
CN201068359Y (zh) 无齿轮永磁同步曳引机
CN103986275B (zh) 立体车库升降机构用减速电机
CN208272816U (zh) 盘式双支撑双定子永磁同步曳引机
CN208285156U (zh) 一种有刷直流电机
JP4448740B2 (ja) エレベータ用巻上機
CN2922110Y (zh) 一种具有超强耐磨性能的原生转轴衔铁结构
CN205811825U (zh) 一种外转子多盘式永磁同步电动机
CN206498292U (zh) 一种具有刹车机构的管状电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