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114883B - 径向轴承 - Google Patents
径向轴承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4114883B CN104114883B CN201380009267.0A CN201380009267A CN104114883B CN 104114883 B CN104114883 B CN 104114883B CN 201380009267 A CN201380009267 A CN 201380009267A CN 104114883 B CN104114883 B CN 104114883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bearing
- angled section
- section
- curvature
- journal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C—SHAFTS; FLEXIBLE SHAFTS; ELEMENTS OR CRANKSHAFT MECHANISMS; ROTARY BODIES OTHER THAN GEARING ELEMENTS; BEARINGS
- F16C17/00—Sliding-contact bearings for exclusively rotary movement
- F16C17/02—Sliding-contact bearings for exclusively rotary movement for radial load only
- F16C17/03—Sliding-contact bearings for exclusively rotary movement for radial load only with tiltably-supported segments, e.g. Michell bearing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C—SHAFTS; FLEXIBLE SHAFTS; ELEMENTS OR CRANKSHAFT MECHANISMS; ROTARY BODIES OTHER THAN GEARING ELEMENTS; BEARINGS
- F16C23/00—Bearings for exclusively rotary movement adjustable for aligning or positioning
- F16C23/02—Sliding-contact bearings
- F16C23/04—Sliding-contact bearings self-adjusting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C—SHAFTS; FLEXIBLE SHAFTS; ELEMENTS OR CRANKSHAFT MECHANISMS; ROTARY BODIES OTHER THAN GEARING ELEMENTS; BEARINGS
- F16C2360/00—Engines or pumps
- F16C2360/23—Gas turbine engin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Fluid Mechanics (AREA)
- Sliding-Contact Bearing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径向轴承,其包括:壳体;沿着轴承轴线延伸的壳体穿孔;多个倾斜区段,它们围绕轴承轴线布置用于支承转轴,并且分别具有径向靠外的支承面,倾斜区段利用该支承面支撑在壳体上的承托面上;每个倾斜区段的径向靠外的承托面和承托面相互对置布置;每个倾斜区段相对于壳体可运动地布置;本发明的特征在于以下特点:所述面的第一个面与垂直于轴承轴线的第一断面构成了第一断面曲线;第一断面曲线是弧形凸起的并且具有第一主曲率半径,以及第二个面与垂直于轴承轴线的断面构成第二断面曲线;第二断面曲线相应地弧形凹陷并且具有第二主曲率半径,其中,第一个面的第一主曲率半径的绝对值小于第二个面的第二主曲率半径的绝对值;并且第一个面与平行于轴承轴线的第二断面构成第三断面曲线;第三断面曲线是弧形凸起的并且具有第一次曲率半径,以及第二个面与平行于轴承轴线的第二断面构成第四断面曲线;第四断面曲线相应地弧形凹陷或者不是弧形的,并且具有第二次曲率半径,或者相应地没有弧度,其中所述两个次曲率半径相互不同。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径向轴承。因此,这是一种具有多个支承着转轴的倾斜区段的轴承。它被称为倾斜区段轴承,并且属于流体动力滑动轴承。
背景技术
在此参阅以下专利:
US 5 738 447 A
US 6 485 182 B
DE 60110751 T2
DE 69503138 T2
EP 2 339 192 A1
DE 19514830 C2
GB 2285491 A
DE 602004003239 T2
EP 1859175 B1
CH 558481 A。
涡轮传动装置的转子动力属性主要是由轴承系统的属性确定,并且由转轴的几何外形确定。在转轴转数很高的情况下,在这里首先是使用径向倾斜区段轴承。涡轮传动构造的开发使得在同时需要更高的效率和更稳定的振荡性能时功率传递更大、功率密度更大并且转数更高。为了满足这些越来越高的要求,需要径向倾斜区段轴承,它能够在涡轮传动系统中具有更高的转数和轴承压紧度的情况下、在非静态运行时轴承空隙变化更小的情况下、在轴承变形量小的情况下并且振荡属性提高的情况下运行。
轴承的这些提到属性相互依赖。例如通过更高的轴承压紧度实现以下可能性,即,让轴承更小并且轴承的效率提高。
在启动涡轮传动装置时,由于非静态的运行,可能在轴承散热效果低的情况下局部产生强烈的热膨胀,这在倾斜区段轴承中会导致轴承间隙过小。
所述径向倾斜区段轴承特别是考虑用于超临界旋转的转轴,它们的振荡性能主要受到轴承的硬度和减震性能的影响。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如下地构造一种径向轴承,即,使得它在轴承压紧度、效率和振荡性能方面能够超过目前用于径向倾斜区段轴承的限定范围。
该目的通过一种径向轴承得以实现。
根据本发明的径向轴承包括壳体、沿着轴承轴线延伸的壳体穿孔、多个倾斜区段,这些倾斜区段为了支承转轴围绕轴承轴线布置,并且分别具有径向靠外的支承面,倾斜区段利用该支承面支撑在壳体上的承托面上,其中,每个倾斜区段的径向靠外的支承面和承托面相互对置布置。每个倾斜区段都相对于壳体可运动地布置。
根据本发明,这些面的第一个面与垂直于轴承轴线的第一断面构成第一断面曲线。第一断面曲线弧形凸起并且具有第一主曲率半径,并且第二个面与垂直于轴承轴线的断面构成第二断面曲线。第二断面曲线相应地是弧形凹陷的并且具有第二主曲率半径,其中,第一个面的第一主曲率半径的绝对值小于第二个面的第二主曲率半径的绝对值。第一个面与平行于轴承轴线的第二断面构成第三断面曲线。第三断面曲线是弧形凸起的并且具有第一次曲率半径。第二个面与平行于轴承轴线的第二断面构成第四断面曲线。第四断面曲线相应地是弧形凹陷的,或者不是弯曲的,并且具有第二次曲率半径,或者相应地不具有弧度,其中,这两个次曲率半径相互之间有区别。
因此,对于次弧的两个断面曲线可以存在这些凸起对凹陷或者凸起对平坦或者凹陷对凸起或者平坦对凸起的弧组合。
两个次曲率半径在承托面与径向靠外的支承面的接触点处的关系可以根据弯曲组合方式如下地实现,即,使得径向靠外的支承面和承托面之间总是仅存在一个接触点。
本发明的主要理念在于,如下地构造单个倾斜区段的径向靠外的支承面和压块的承托面,即,使得这两者相互之间基本上构成点支承关系,但是在此至少保持传统的径向倾斜区段轴承的线碰触的轴承硬度,并且倾斜区段在运行时仅仅通过转轴和倾斜区段之间的润滑膜压的流体动力的作用力以及倾斜区段和固定在壳体上的压块之间的接触来保持在周向方向上的理想的位置上。
对于这种平衡状态至关重要的是,承托面与径向靠外的支承面之间位于垂直于轴承轴线的断面中的接触点中的第二主曲率半径小于轴承轴线和接触点之间的间距。
各个相应的倾斜区段在非倾斜的状态下应该至少能够在两个方向上倾斜,也就是一方面围绕着平行于径向轴承的纵轴的第一倾斜轴线延伸,另一方面围绕着垂直于第一倾斜轴线或与之成夹角地并且因此垂直于轴承轴线或与之成夹角的第二倾斜轴线延伸,以下将径向轴承的纵轴称为轴承轴线。
这两条倾斜轴线在此相对于轴承轴线不一定要位置固定,而是可以因为各个支承面和承托面之间的相对旋转或滚轧运动而相对于轴承轴线、特别是连带着相应的倾斜区段一起运动。这种倾斜能力使得径向轴承中的转轴能够进行平衡运动,并且借助根据本发明的主弧和/或次弧得以实现。在此,后者可以延伸过整个元件(倾斜区段、压块),所谓的从边沿到边沿,或者却仅部分地延伸过这个元件。由此得以实现的是,单个的倾斜区段在一定程度上具有不受限的倾斜自由,并且不出现局部的过载或边缘磨损。
因为两个相对置的面的主曲率半径和次曲率半径相互之间分别有区别,所以从两个面的理论上的接触点出发,两者之间的间距越来越大。
在此,优选地,同一个面的主曲率半径以及次曲率半径也可以相互有区别。这就是说,例如相应的倾斜区段的主弧具有的半径不同于次弧。类似地,在所述面的主弧和次弧的不断变化的半径中也是如此,正如下面还会实施的那样。
优选地,每个倾斜区段的径向靠外的支承面直接地,也就是在中间不加入其它的元件的情况下,被承托面所承载。这个概念直接包含在内的意思是,在滑动轴承运行时,相互朝向对方的面,也就是径向靠外的支承面和承托面,可以被润滑剂膜相互隔离开,并且因此不直接碰触。如果下面说到这一个面在另一个面上滚动或滚轧,那么也总是表示,在它们之间存在这种润滑剂膜。倾斜区段优选地具有正好一个、特别是连续的面,也就是径向靠外的支承面,借助它使得倾斜区段同样被正好一个搭配面,也就是承托面,所承载。分别要这样设置断面,即,使得从断面与相应面的剖面中得到的曲线位于这些面的边沿的中间。然而并不一定是如此。因此可以如下地设置断面,即,使得也可以实现相对于这些面的边沿不对称的弧。
此外,至少其中一个所述面的主曲率半径和/或次曲率半径可以变化。
作为补充的、根据本发明的构想在于,设计一种用于冷却倾斜区段的润滑剂和冷却系统,使得这种轴承在运行时具有比传统的径向倾斜区段轴承更低的温度。冷却系统具备的特征是,能够尽可能直接地并且针对倾斜区段的径向靠内的支承面提供新鲜的(相对较冷的)冷却剂,并且将通过轴承而升温的冷却剂尽可能直接地在升温以后再次从轴承中导走。
优选地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完成倾斜区段的冷却,即,在两个倾斜区段之间设计用于将冷却剂或润滑剂输送给由相应的倾斜区段和转轴构成的间隙的供油条。在此,供油条在间隙的区域内注入,其中,它的注入面朝向倾斜区段的棱边,特别是朝向在转轴的旋转方向上看首先被转轴扫过的进口边。
在此可以设计多个供油条,它们分布在径向轴承周向上,使得分别在两个相邻的倾斜区段之间布置了一个这种供油条。
此外,所述至少一个供油条朝向转轴的旋转轴或轴承轴线的径向线倾斜。
优选地,在至少一个倾斜区段的进口边的范围内设计了用于将从供油条溢出的油输送至由转轴和倾斜区段构成的间隙。在此,供油条包含多个油通道。因此,供油条或油通道的注入口能够被注入口的纵轴方向上的留空部部分地或完全地重叠。因此,倾斜区段的留空部的纵轴与供油条的纵轴共轴地或平行地延伸。留空部和注入口的面也可以设计为覆盖范围相同。这些留空部可以实现为特别是对称的凹槽。留空部的纵轴或对称轴也可以与径向线重合,或者与之平行延伸。作为附加或者作为代替,对于供油条的油通道来说也可以是这种情况。
根据另一种实施方式,径向轴承包括用于拦截来自相应的倾斜区段和转轴构成的间隙的相对较热的夹带油的第一油封,其中,第一油封布置在两个倾斜区段之间,并且利用它的自由端部从径向以外伸入间隙的区域内。于是,第一油封拦截住大部分热的、从间隙中溢出的油。
径向轴承也可以包括另一个用于将相对较冷的新鲜油导向由相应的倾斜区段和转轴构成的间隙的油封,其中,该另一个油封布置在两个倾斜区段之间,并且利用它的自由端部从径向以外伸入壳体和倾斜区段之间的中间区域内。
优选地,油封中的至少一个的自由的、径向靠内的端部位于其直接临界的倾斜区段的径向靠内的支承面上或者位于其径向以外。在此,特别是其中一个油封的自由端部可以在转轴的周向方向上与另一个油封的自由端部间隔开,并且特别是在转轴的旋转方向上看布置在另一个油封的自由端部前方。
在此,根据另一种实施方式,这一个和另一个油封相互之间在轴向上间隔开的情况下分别布置在同一个供油条上。
优选地,油封中的至少一个的径向靠内的端部可以位于径向靠内的支承面上或者位于其径向以外,其中,这些油封优选地固定在供油条上,特别是形状配合、力配合或者材料配合地固定在其径向靠内的端部上,或者与供油条或者与壳体形成一个整体。
附图说明
其他的特征从以下说明中得出。其中示出了以下细节:
图1用等轴示图示出了径向倾斜区段轴承。
图2用朝向端侧的俯视图示出了根据图1所示的轴承。
图3用侧视图示出了根据图1所示的轴承。
图4是穿过根据图1所示的轴承的轴向剖面图A-A。
图5是穿过根据图1所示的轴承的径向剖面图B-B。
图6用放大的比例示出了供油条的细节。
图7用放大示图示出了具有压块的倾斜区段。
图8用空间示图示出了径向靠外的支承面以及承托面的弧线。
图9用空间示图象征性地示出了径向靠外的支承面以及承托面的曲率半径延伸。
具体实施方式
径向轴承包括带有穿孔的壳体1。也可以说,该壳体1由圆柱形的套筒构成。在所示情况下,它由两个半壳构成。见图1和2。也可以是多个分壳。
最主要的元件可以从图4和7至9中看出。在这里首先可以说出倾斜区段2。后者围绕着轴承轴线11a成组地布置。在所示情况下是四个倾斜区段。但也可以更多或更少。
正如能够特别好地从图7中看出的那样,每个倾斜区段2具有径向靠内的支承面2.1和径向靠外的支承面2.2。径向靠外的支承面2.2由壳体1上的承托面3.1承托。径向靠外的支承面2.2以及承托面3.1相互对置布置。承托面3.1在这里由压块3构成,使得每个倾斜区段2都由一个压块3优选地直接承托住。
压块1在所示情况下进入了壳体1中。然而它也可以以其他的方式固定在壳体1上,或者与壳体1形成一个整体。
此外,图1至3能够看出壳体1的侧盖1.1。侧盖1.1承托着进入了倾斜区段2的倾斜区段保持销2.3。在不运行时、装配时和运输径向轴承时,倾斜区段保持销2.3负责让倾斜区段2不会从轴承中掉落出去,却能够在加工到侧盖1.1中的径向的和切线方向上的间隙的范围内运动。因此,倾斜区段保持销2.3能够在径向轴承不运行时主要在朝向轴承轴线11a的径向及切线方向上形状配合地与侧盖1.1连接。当倾斜区段在运行时发生空间平衡运动时,倾斜区段保持销2.3不会损害倾斜区段2。对于轴承的运行而言,倾斜区段保持销2.3不是必要的。
类似地也可以考虑的是,让倾斜区段保持件2.3与侧盖1.1固定地连接,并且与倾斜区段2中所属的穿孔有间隙。
倾斜区段2的径向靠内的支承面2.1用于支承在此未示出的转轴。后者被壳体1所包围。径向靠内的支承面2.1的半径大于轴承座上的转轴的半径。但是也可以考虑径向延伸。轴承相对于壳体1借助倾斜区段2在径向上被承托住。
为了让径向轴承在运行时能够承受并平衡转轴的空间运动,每个倾斜区段2都能够相对于壳体1运动地布置。其中,图8仅示出这两个面2.2,3.1,也就是处于起始状态,在这个状态下,转轴的旋转轴12a与轴承轴线11a重合。然而不必非得如此。两条轴线11a,12a也可以相互平行地延伸。轴线13a垂直于轴承轴线11a延伸。
图8和9的示图不是忠实于真实比例的,所以特别是仅表明了两个面2.2,3.1的曲率半径的根据本发明的区别。
正如图9中所示的那样,这些面2.2,3.1中的第一个面,在这里就是径向靠外的支承面2.2,与垂直于轴承轴线11a的第一断面12构成第一断面曲线S1。该第一断面曲线凸起并且具有第一主曲率半径R1。第二个面,这里是承托面3.1,它与垂直于轴承轴线11a的断面12构成第二断面曲线S2,其相应地是凹陷的,并且具有第二主曲率半径R2。相反地,承托面3.1的断面曲线S2可以相应地是凸起的,并且径向靠外的支承面2.2的断面曲线S1可以相应地是凹陷的(未示出)。
除了主弧以外,面2.2,3.1中的至少一个还具有次弧。因此,正如在图9中所示的那样,径向靠外的支承面2.2与垂直于轴承轴线11a的第二断面13构成第三断面曲线S3。断面曲线S3是凸起的,并且具有第一次曲率半径R3。相应地,承托面3.1与第二断面13构成第四断面曲线S4,它是凹陷的并且具有第二次曲率半径R4。作为代替,承托面3.1也可以不具有次弧(未示出),并且因此具有第二次曲率半径R4,其有限延伸。
因此,这些面2.2,3.1被两个相互垂直延伸的断面12和13所截断,其中,断面12垂直于轴承轴线11a,并且断面13又平行于轴承轴线11a,并且在所示情况下穿过轴承轴线11a延伸。各个面的断面曲线因为相交而形成交点。如果相对置的面2.2,3.1的两个交点相互接触,那么下面就将其称为接触点S。
正如开头所述的那样,两条在图8和9中所示的并且相互垂直延伸的轴线11a和12a也可以称为倾斜区段2的倾斜轴。
断面13延伸穿过轴承轴线11a和接触点S。断面12垂直于断面13穿过接触点S和轴线13a延伸。
倾斜区段2可以相互独立地平衡转轴的两种运动,即主运动和从运动。主运动描述的是当径向靠外的支承面2.2的第一主曲率半径R1在承托面3.1的第二主曲率半径R2上滚动时,转轴在旋转轴12a与轴承轴线11a平行的情况下在径向上的运动。
从运动描述的是当径向靠外的支承面2.2的第一次曲率半径R3在承托面3.1的第二次曲率半径R4上滚动时,转轴因为转轴轴线12a向轴承轴线11a倾斜产生的运动,同时,这两条轴线保留在断面13中。倾斜轴在这里是轴线13a。
通过两种运动相互独立地重叠,所以使得每个倾斜区段2都可以平衡预定范围内的任何转轴运动。
在投映出了主运动的滚动半径的断面12中,径向靠外的支承面2.2的断面曲线S1示例性地总是凸起地延伸,承托面3.1的断面曲线S2示例性地总是凹陷地延伸。在此,第一主曲率半径R1的绝对值总是小于第二主曲率半径R2的绝对值。
在图9中,投映了从运动的滚动半径的断面13中的断面曲线S3和S4对于径向靠外的支承面2.2示例性地具有凸起的延伸,对于承托面3.1示例性地具有凹陷的延伸。在此,第三次曲率半径R3的绝对值总是小于第四次曲率半径R4的绝对值。
无论在图中所示的实施方式如何,就次弧的构造方式而言可以考虑两个面2.2,3.1的不同的组合方式。
对于从运动,在断面13中也可以考虑让径向靠外的支承面2.2和承托面3.1具有以下的线性轮廓:
*)丨R丨等于R的绝对值
断面曲线的在第一断面12中的弧形延伸(主运动),在这里也称为主曲率半径,以及断面曲线的在第二断面13中的弧形延伸(从运动),在这里也称为次曲率半径,都变化并且不必是恒定的。正如在图9中所示的那样,例如在这里弧形凸起的支承面2.2的第一次曲率半径R3的绝对值可能随着与交点/接触点S的间距越来越大而减小。作为代替或者作为附加,在这里示为凹陷的承托面3.1的次曲率半径R4的绝对值也可以随着与交点/接触点S的间距越来越大而增大。
对于主曲率半径来说也是如此:
在这里弧形凸起的支承面2.2的第一主曲率半径R1的绝对值例如可以随着与交点/接触点S(见图9)的间距越来越大而减小。作为代替或者作为附加,在这里示为凹陷的承托面3.1的第二主曲率半径R2的绝对值也可以随着与交点/接触点S的间距越来越大而增大。
通过在此描述的变化方案,即,曲率半径沿着断面12和13中的断面曲线S1-S4的线性轮廓延伸,在倾斜区段2通过接近点接触而同时运动时实现轴承理想的高径向硬度。
在倾斜区段轴承运行时,基于自调节的轴承力平衡使得倾斜区段2在周向方向上相对于轴承轴线11a自动地定位,并且同时避免了径向轴承中的转轴倾斜(Verkanten)。
倾斜区段2在轴向上的运动自由度受到了侧盖1.1(图1-3)的局限,这个侧盖也可以设计分成几个部分。为了让倾斜区段2和侧盖1.1之间的摩擦在保证倾斜区段2的运动自由度的情况下仍然很小,可以在侧盖和倾斜区段2之间的倾斜区段保持销2.3上安装薄盘。
为了进一步增加径向轴承的径向硬度,与迄今在图中所示的实施方式无关地,压块3的材料具有的弹性模数应该大于钢的弹性模数。要追求大于200GPa的值,例如250GPa或更大。例如考虑使用工业陶瓷(technische Keramik)作为材料。通过使用压块3使得在陶瓷材料的基础上制造带有组件的径向轴承更加轻松。压块3和/或倾斜区段2完全地或者部分地被考虑用工业陶瓷制作。工业陶瓷具有导热性良好的优点。这就使得在润滑剂中消散的能量被迅速地导走,并且因此使得最大轴承温度显著下降。工业陶瓷相对于迄今使用的倾斜区段材料的另一个优点是热膨胀系数明显更小。因此降低了因为非静态的热变形和因此形成的高轴承温度(温度过冲)而使得轴承间隙过渡减小的危险,这特别是在涡轮传动装置启动时或者在非静态运行时可能导致设备关闭。
用于根据本发明的径向轴承的润滑剂或冷却剂通常是油。但是也可以使用另一种润滑剂或冷却剂,例如水。例如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油作为润滑剂或冷却剂。
特别是图2,4,5和6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供油系统。
为了给每个由相应的倾斜区段2和未示出的转轴构成的间隙供油,壳体具有至少一个,在这里是两个环形槽4。见图5。环形槽优选地基本上在壳体1的周向方向上延伸,并且沿着轴承轴线11a看基本上位于径向轴承的中心以外。正如所示的那样,环形槽4也可以与轴承中心对称地布置在壳体1的外直径上具有最大相对间距的位置上。此外还设计了供油条5。见图1,4和6。供油条5通过油通道6与环形槽4处于通导连接状态。
供油条5和油通道6一样相对于径向射线(Radialstrahl)倾斜-见图6中的倾角α。也可以说,油通道6的纵轴在轴垂直的剖面中穿过轴承轴线11a根据割线的类型在由转轴的外壳面界定的圆上延伸。在此,角α是供油方向和倾斜区段与转轴的接触面上穿过进入边的切面之间的角。进入边是指倾斜区段的那个在转轴的旋转方向上首先被转轴扫过的棱边。作为转出边是指同一个倾斜区段2的在转轴的旋转方向上位于进入边后方的那条棱边。角α大于90°。通过这样的倾斜确保了油特别有效地喷入间隙。每个供油条5具有用于旋拧入在此未示出的计量螺丝的螺旋孔5.1。后者可以根据喷嘴的形式得以实现。通过使用这种带有预定的注入面的计量螺丝能够让油量适应运行参数。每个倾斜区段2的进入边上的留空部7都能提升供油的效率。其中,为每个计量螺丝分配了一个留空部7。留空部7和计量螺丝在油通道6的纵轴方向上相互重叠。
为了减少热夹带油,供油条5具有弹性的夹带油封8,该热夹带油越过转出边从转轴和倾斜区段之间的润滑间隙朝着在转轴的旋转方向上位于后方的倾斜区段2的进入边流动。为了减少从区段背面溢入进油区域的热油,设计了第二弹性油封9。
在两个倾斜区段2之间,也就是这一个倾斜区段的转出边和另一个倾斜区段的进入边之间布置夹带油封8,并且利用其自由端部从径向以外伸入间隙的区域内,由此夹带油封就能够明显减少热夹带油与通过供油条5输送的冷新鲜油的混合现象,并且因此能够特别好地分开这两种油流。
油封9还用于将相对较冷的新鲜油输送到倾斜区段和转轴之间构成的间隙中。这个油封9也可以布置在两个倾斜区段2之间,并且利用其自由端部从径向以外伸入壳体1和倾斜区段2之间的中间区域内。
优选地,这一个和/或另一个油封8,9的自由端部基本上布置在倾斜区段的径向靠内的面2.1的径向外部。在此,这一个油封8的自由端部可以在周向方向上与另一个油封9的自由端部间隔开地布置,并且在转轴的旋转方向上看,是布置在另一个油封9的自由端部的前方,正如在图6中所示的那样。供油条5以及这一个和/或另一个油封8,9可以沿着倾斜区段2的整个纵长在轴承轴线11a的方向上延伸。然而并不是非得如此。两个油封8,9中的一个或者两个也可以固定在供油条5上,特别是其径向靠内的端部上,或者与之形成一个整体。这个供油条5也可以与壳体1构成一个整体。沿着供油条5可以设计多个相互间隔的计量螺丝,它们与油通道6引导流体地连接。
在油封8上转向的、相对较热的夹带油可以通过设置在壳体1和/或侧盖1.1中的出油槽10从轴承中被导走。每个倾斜区段2或每个供油条5分别可以设计一个这样的出油槽10,它们分布在轴承轴线11a的周向上。当然也可以考虑不同与此的数量。供油条5和/或这一个油封8在此可以界定出油槽10。后者从转轴的旋转方向上看布置在出油槽10的后方。也可以说,出油槽10朝向倾斜区段2的转出边,从而截住越过转出边从间隙流出的、相对较热的夹带油5。
可以如下地总结本发明的优点:
基于倾斜区段的空间平衡运动避免了轴承中转轴倾斜,并且提高了负载能力,并且降低了出现的最大温度。倾斜区段的背侧在轴向上的特殊的球形构造,以及凸起的倾斜区段几何外形,结合用来制作压块和/或倾斜区段的工业陶瓷材料,使得径向硬度特别高。这是用于改良轴承结构的转子动力属性的基础。因为要使用的工业陶瓷具有很好的导热能力,因此也提供了降低最大轴承温度的基础。工业陶瓷相对于迄今的倾斜区段材料的另一个优点是热膨胀系数明显更小。借此能够明显降低轴承间隙因为非静态运行时温度过冲而减小的危险。
带有用于引导润滑剂和冷却剂的油封8,9的供油条5的布置方式与环形槽4与出油槽10的布置方式相结合,使得能够进一步降低倾斜区段在径向轴承运行时的平均温度。将环形槽4布置在轴向的轴承中心以外的壳体周向上,使得能够进行直接的力传递,并且因此能够提升倾斜区段支撑能力。
参考标号表
1 壳体
1.1 侧盖
2 倾斜区段
2.1 径向靠内的支承面
2.2 径向靠外的支承面
2.3 倾斜区段保持销
3 压块
3.1 承托面
3.2 中心线
4 环形槽
5 供油条
5.1 螺纹孔
6 油通道
7 留空部
8 油封
9 油封
10 出油槽
11a 轴承轴线
12a 转轴的旋转轴线
13a 垂直于轴承轴线11a的轴线
12,13 断面
R1 横向于轴承轴线的径向靠外的支承面2.2的曲率半径
R2 横向于轴承轴线的承托面3.1的曲率半径
R3 垂直朝向轴承轴线的径向靠外的轴承面2.2的曲率半径
R4 垂直于轴承轴线的承托面3.1的曲率半径
S 交点
S1,S2 平面12内的断面曲线
S3,S4 平面13内的断面曲线
Claims (30)
1.一种径向轴承,包括:
1.1壳体(1);
1.2沿着轴承轴线(11)延伸的壳体穿孔;
1.3多个倾斜区段(2),所述倾斜区段围绕所述轴承轴线(11)布置用于支承转轴,并且,所述倾斜区段分别具有径向靠外的支承面(2.2),所述倾斜区段(2)利用所述支承面支撑在所述壳体(1)上的承托面(3.1)上;
1.4每个所述倾斜区段(2)的径向靠外的所述支承面(2.2)和所述承托面(3.1)相互对置地布置;
1.5每个所述倾斜区段(2)相对于所述壳体(1)能运动地布置;
1.6径向靠外的所述支承面(2.2)与垂直于所述轴承轴线(11)的第一断面(12)构成了第一断面曲线(S1);所述第一断面曲线(S1)是弧形凸起的,并且具有第一主曲率半径(R1),以及
1.7所述承托面(3.1)与垂直于所述轴承轴线(11)的断面(12)构成第二断面曲线(S2);所述第二断面曲线(S2)相应地形成弧形凹陷,并且具有第二主曲率半径(R2),其中,径向靠外的所述支承面(2.2)的所述第一主曲率半径(R1)的绝对值小于所述承托面(3.1)的所述第二主曲率半径(R2)的绝对值,并且
1.8径向靠外的所述支承面(2.2)与平行于所述轴承轴线(11)的第二断面(13)构成第三断面曲线(S3);所述第三断面曲线(S3)是弧形凸起的,并且具有第一次曲率半径(R3),以及
1.9所述承托面(3.1)与平行于所述轴承轴线(11)的所述第二断面(13)构成第四断面曲线(S4);所述第四断面曲线(S4)相应地弧形凹陷或者不是弧形的,并且具有第二次曲率半径(R4),或者相应地没有弧度;其中
1.10两个所述次曲率半径(R3,R4)相互不同;
两个所述面(2.2,3.1)中的至少一个面的所述主曲率半径(R1,R2)和/或所述次曲率半径(R3,R4)变化;
1.11所述支承面(2.2)的所述主曲率半径(R2)和/或所述次曲率半径(R4)随着与所述第一断面(12)、所述第二断面(13)和所述承托面(3.1)构成的交点的间距越来越大而减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径向轴承,其特征在于,所述承托面(3.1)的在垂直于所述轴承轴线(11a)的所述断面(12)中的接触点上的第二主曲率半径(R2)小于所述轴承轴线(11a)和所述接触点之间的间距。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径向轴承,其特征在于,所述倾斜区段(2)通过如下的方式定位在周向方向上,即,使得径向靠内的支承面(2.1)上的所形成的流体动力与所述径向靠外的支承面(2.2)上的反应力平衡,所述反应力仅在所述径向靠外的支承面(2.2)和所述承托面(3.1)之间的点状的接触部位上形成。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径向轴承,其特征在于,所述承托面(3.1)布置在一个压块(3)上,所述压块固定在所述壳体(1)处,或者与所述壳体(1)构成一个整体。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径向轴承,其特征在于,所述承托面(3.1)布置在一个压块(3)上,所述压块固定在所述壳体(1)处,或者与所述壳体(1)构成一个整体。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径向轴承,其特征在于,所述压块放入所述壳体中。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径向轴承,其特征在于,所述倾斜区段(2)和/或所述压块(3)的材料的弹性模数大于200GPa。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径向轴承,其特征在于,所述倾斜区段(2)和/或所述压块(3)的材料的弹性模数大于200GPa。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径向轴承,其特征在于,所述倾斜区段(2)和/或所述压块(3)的材料的弹性模数大于250GPa或更大。
10.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径向轴承,其特征在于,
10.1所述径向轴承的润滑剂和冷却剂供给通过至少一个环形槽(4)实现,所述环形槽基本上在所述壳体(1)内的周向方向上延伸,并且在轴向上基本上不位于轴承中心,并且
10.2所述倾斜区段(2)的所述润滑剂和冷却剂供给是通过所述壳体(1)内至少一个基本上在径向上延伸的、能通往所述环形槽(4)的穿孔实现的。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径向轴承,其特征在于,
11.1所述径向轴承的润滑剂和冷却剂供给通过至少一个环形槽(4)实现,所述环形槽基本上在所述壳体(1)内的周向方向上延伸,并且在轴向上基本上不位于轴承中心,并且
11.2所述倾斜区段(2)的所述润滑剂和冷却剂供给是通过所述壳体(1)内至少一个基本上在径向上延伸的、能通往所述环形槽(4)的穿孔实现的。
12.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径向轴承,其特征在于,所述径向轴承包括用于拦截来自相应的所述倾斜区段(2)和所述转轴构成的间隙的相对较热的夹带油的第一油封(8),其中,所述第一油封(8)布置在两个所述倾斜区段(2)之间,并且利用所述第一油封的自由端部从径向以外伸入所述间隙的区域内。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径向轴承,其特征在于,所述径向轴承包括用于拦截来自相应的所述倾斜区段(2)和所述转轴构成的间隙的相对较热的夹带油的第一油封(8),其中,所述第一油封(8)布置在两个所述倾斜区段(2)之间,并且利用所述第一油封的自由端部从径向以外伸入所述间隙的区域内。
14.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径向轴承,其特征在于,所述径向轴承包括用于将相对较冷的新鲜油导向由相应的所述倾斜区段(2)和所述轴承构成的间隙的另一个油封(9),其中,所述另一个油封(9)布置在两个所述倾斜区段(2)之间,并且利用所述另一个油封的自由端部从径向以外伸入所述壳体(1)和所述倾斜区段(2)之间的中间区域。
15.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径向轴承,其特征在于,所述径向轴承包括用于将相对较冷的新鲜油导向由相应的所述倾斜区段(2)和所述轴承构成的间隙的另一个油封(9),其中,所述另一个油封(9)布置在两个所述倾斜区段(2)之间,并且利用所述另一个油封的自由端部从径向以外伸入所述壳体(1)和所述倾斜区段(2)之间的中间区域。
16.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径向轴承,其特征在于,
16.1在两个所述倾斜区段(2)之间布置了用于将冷却剂或润滑剂输送至由相应的所述倾斜区段(2)和所述转轴构成的间隙的供油条(5);其中
16.2所述供油条(5)在所述间隙的区域内注入,并且所述供油条的注入面朝向所述倾斜区段(2)的一条棱边。
17.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径向轴承,其特征在于,
17.1在两个所述倾斜区段(2)之间布置了用于将冷却剂或润滑剂输送至由相应的所述倾斜区段(2)和所述转轴构成的间隙的供油条(5);其中
17.2所述供油条(5)在所述间隙的区域内注入,并且所述供油条的注入面朝向所述倾斜区段(2)的一条棱边。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径向轴承,其特征在于,上述棱边是在所述转轴的旋转方向上看首先被所述转轴扫过的进入边。
19.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径向轴承,其特征在于,设置有至少一个保持元件(2.3),使得所述倾斜区段(2)在运输或装配期间不会从所述壳体(1)中向外掉落出去。
20.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径向轴承,其特征在于,设置有至少一个保持元件(2.3),使得所述倾斜区段(2)在运输或装配期间不会从所述壳体(1)中向外掉落出去。
21.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径向轴承,其特征在于,分别在轴向的壳体表面上安装了侧盖(1.1),所述侧盖设计分成几个部分,并且针对每个所述倾斜区段(2)具有至少一个出油槽(10)。
22.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径向轴承,其特征在于,分别在轴向的壳体表面上安装了侧盖(1.1),所述侧盖设计分成几个部分,并且针对每个所述倾斜区段(2)具有至少一个出油槽(10)。
23.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径向轴承,其特征在于,所述倾斜区段(2)中的至少一个在所述进入边的区域内具有用于将从所述供油条(5)中溢出的油输送到所述间隙内的留空部(7)。
24.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径向轴承,其特征在于,所述倾斜区段(2)中的至少一个在所述进入边的区域内具有用于将从所述供油条(5)中溢出的油输送到所述间隙内的留空部(7)。
25.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径向轴承,其特征在于,所述供油条(5)具有多个注入口,所述多个注入口与所述注入口的纵轴方向上的所述留空部(7)相互重叠。
26.根据权利要求24所述的径向轴承,其特征在于,所述供油条(5)具有多个注入口,所述多个注入口与所述注入口的纵轴方向上的所述留空部(7)相互重叠。
27.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径向轴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油封(8)和所述另一个油封(9)中的至少一个相对于所述轴承轴线(11)的径向线倾斜。
28.根据权利要求26所述的径向轴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油封(8)和所述另一个油封(9)中的至少一个相对于所述轴承轴线(11)的径向线倾斜。
29.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径向轴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油封(8)和所述另一个油封(9)中的至少一个的径向靠内的端部位于所述径向靠内的支承面(2.1)上或者径向外部,其中,所述油封(8,9)布置在所述供油条(5)上,或者与所述供油条或者与所述壳体(1)构成一个整体。
30.根据权利要求28所述的径向轴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油封(8)和所述另一个油封(9)中的至少一个的径向靠内的端部位于径向靠内的所述支承面(2.1)上或者径向外部,其中,所述油封(8,9)布置在所述供油条(5)上,或者与所述供油条或者与所述壳体(1)构成一个整体。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DE102012002713A DE102012002713A1 (de) | 2012-02-14 | 2012-02-14 | Radiallager |
DE102012002713.3 | 2012-02-14 | ||
PCT/EP2013/051607 WO2013120687A1 (de) | 2012-02-14 | 2013-01-29 | Radiallager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4114883A CN104114883A (zh) | 2014-10-22 |
CN104114883B true CN104114883B (zh) | 2016-12-14 |
Family
ID=4768185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380009267.0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4114883B (zh) | 2012-02-14 | 2013-01-29 | 径向轴承 |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9217464B2 (zh) |
EP (1) | EP2815139B1 (zh) |
JP (1) | JP6240617B2 (zh) |
CN (1) | CN104114883B (zh) |
DE (1) | DE102012002713A1 (zh) |
WO (1) | WO2013120687A1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0)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DE102016106005B4 (de) | 2016-04-01 | 2019-12-24 | Zollern Bhw Gleitlager Gmbh & Co. Kg | Kippsegmentlager |
CN109072973B (zh) * | 2016-08-10 | 2020-11-20 | 三菱日立电力系统株式会社 | 轴颈轴承及旋转机械 |
US10514058B2 (en) * | 2016-08-10 | 2019-12-24 | Mitsubishi Hitachi Power Systems, Ltd. | Bearing device and rotary machine |
DE112016006522T5 (de) * | 2016-08-10 | 2018-11-22 | Mitsubishi Hitachi Power Systems, Ltd. | Lagervorrichtung und Rotationsmaschine |
US10514062B2 (en) * | 2016-08-10 | 2019-12-24 | Mitsubishi Hitachi Power Systems, Ltd. | Journal device and rotary machine |
DE102017120578A1 (de) | 2017-09-07 | 2019-03-07 | Voith Patent Gmbh | Kippsegmentlager, insbesondere Radialkippsegmentlager |
KR102575236B1 (ko) * | 2018-05-11 | 2023-09-05 | 한화파워시스템 주식회사 | 틸팅 패드 베어링 |
DE102021202810A1 (de) * | 2021-03-23 | 2022-09-29 | Robert Bosch Gesellschaft mit beschränkter Haftung | Kippsegmentlager |
CN112983761B (zh) * | 2021-03-31 | 2022-06-03 | 东方电气集团东方电机有限公司 | 一种滑动轴承润滑系统及滑动轴承 |
CN113586245B (zh) * | 2021-08-31 | 2022-04-26 | 中国联合重型燃气轮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燃气轮机的支撑装置及燃气轮机 |
Cit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EP1369605A2 (de) * | 2002-06-06 | 2003-12-10 | Main-Metall-Giesserei Fritz Schorr GmbH & Co. KG | Gleitlager |
Family Cites Families (3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2063570A (en) * | 1933-05-22 | 1936-12-08 | Nomy Ab | Bearing |
US2743142A (en) * | 1952-02-20 | 1956-04-24 | Landis Tool Co | Bearing construction |
DE957087C (de) * | 1953-07-17 | 1957-01-31 | Herminghausen Werke G M B H | Genauigkeitslager mit mindestens drei Lagerbacken |
US3421799A (en) * | 1967-05-10 | 1969-01-14 | Skf Ind Inc | Elastohydrodynamic sliding bearings |
CH558481A (de) | 1972-04-06 | 1975-01-31 | Bbc Brown Boveri & Cie | Gleitlager. |
CH550340A (de) * | 1973-10-11 | 1974-06-14 | Sulzer Ag | Gasgeschmiertes, selbst druckerzeugendes radiallager. |
JPS5293850A (en) * | 1976-02-04 | 1977-08-06 | Hitachi Ltd | Tilting pad bearing |
JPS52118150A (en) * | 1976-03-31 | 1977-10-04 | Hitachi Ltd | Tilting pad bearing |
GB1592033A (en) * | 1978-01-18 | 1981-07-01 | Greene J | Hydrodynamic bearing with radial thrust and moment load capacity |
CH633867A5 (de) * | 1978-11-10 | 1982-12-31 | Maag Zahnraeder & Maschinen Ag | Kippsegment-radiallager fuer hochbelastete, schnellaufende wellen. |
IT1137279B (it) * | 1981-07-07 | 1986-09-03 | Nuovo Pignone Spa | Cuscino a tacchetti oscillanti perfezionato |
JPS5837312A (ja) * | 1981-08-28 | 1983-03-04 | Hitachi Ltd | パツド型ジヤ−ナル軸受 |
JPS58102819A (ja) * | 1981-12-11 | 1983-06-18 | Toshiba Corp | テイルテイングパツド軸受 |
JPS58180815A (ja) | 1982-04-15 | 1983-10-22 | Mitsubishi Heavy Ind Ltd | テイルテイングパツド軸受 |
JPS59116625U (ja) * | 1983-01-28 | 1984-08-07 | 株式会社東芝 | テイルテイングパツド軸受 |
US4668108A (en) * | 1985-03-22 | 1987-05-26 | General Electric Company | Bearing having anisotropic stiffness |
JPH0616719U (ja) * | 1992-08-07 | 1994-03-04 | 東芝エンジニアリング株式会社 | セグメントメタルタイプ軸受装置 |
GB9400392D0 (en) | 1994-01-11 | 1994-03-09 | Chester Keith I | Improved bearing assembly |
JPH07293554A (ja) * | 1994-04-21 | 1995-11-07 | Mitsubishi Heavy Ind Ltd | ティルティングパッド型軸受装置 |
GB2292192B (en) | 1994-08-06 | 1997-12-10 | Glacier Metal Co Ltd | Journal bearings |
GB2294511A (en) * | 1994-10-26 | 1996-05-01 | Welsh Innovations Ltd | Tilting pad journal bearing |
US5795076A (en) * | 1995-10-13 | 1998-08-18 | Orion Corporation | Tilt pad hydrodynamic bearing for rotating machinery |
US5738447A (en) | 1997-04-01 | 1998-04-14 | Rotating Machinery Technology, Inc. | Pad bearing assembly with fluid spray and blocker bar |
GB2358892B (en) * | 2000-02-05 | 2004-06-09 | Federal Mogul Rpb Ltd | Tilting pad bearing arrangement |
US6485182B2 (en) | 2001-03-28 | 2002-11-26 | Rotating Machinery Technology, Inc. | Sleeve bearing with bypass cooling |
RU2315211C2 (ru) | 2003-06-07 | 2008-01-20 | Сименс Акциенгезелльшафт | Узел сегментного подшипника |
GB2424043A (en) * | 2005-03-12 | 2006-09-13 | Siemens Ind Turbomachinery Ltd | A tilting pad bearing assembly |
JP5072630B2 (ja) * | 2008-02-04 | 2012-11-14 | 三菱重工業株式会社 | 軸受装置及び回転機械 |
JP4929223B2 (ja) | 2008-04-11 | 2012-05-09 | 三菱重工業株式会社 | 軸受装置及び回転機械 |
JP5094833B2 (ja) | 2009-12-28 | 2012-12-12 |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 ティルティングパッドジャーナル軸受装置 |
JP5767884B2 (ja) * | 2011-07-27 | 2015-08-26 | 株式会社東芝 | ティルティングパッドジャーナル軸受および蒸気タービン |
-
2012
- 2012-02-14 DE DE102012002713A patent/DE102012002713A1/de not_active Withdrawn
-
2013
- 2013-01-29 WO PCT/EP2013/051607 patent/WO2013120687A1/de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 2013-01-29 CN CN201380009267.0A patent/CN104114883B/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13-01-29 EP EP13703347.8A patent/EP2815139B1/de not_active Not-in-force
- 2013-01-29 JP JP2014556974A patent/JP6240617B2/ja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13-01-29 US US14/374,303 patent/US9217464B2/en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Patent Cit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EP1369605A2 (de) * | 2002-06-06 | 2003-12-10 | Main-Metall-Giesserei Fritz Schorr GmbH & Co. KG | Gleitlager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WO2013120687A1 (de) | 2013-08-22 |
US20150049969A1 (en) | 2015-02-19 |
DE102012002713A1 (de) | 2013-08-14 |
EP2815139B1 (de) | 2016-04-20 |
CN104114883A (zh) | 2014-10-22 |
JP6240617B2 (ja) | 2017-11-29 |
EP2815139A1 (de) | 2014-12-24 |
JP2015508872A (ja) | 2015-03-23 |
US9217464B2 (en) | 2015-12-22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4114883B (zh) | 径向轴承 | |
CN107002750B (zh) | 轴颈轴承、旋转机械 | |
CN103842674A (zh) | 动态润滑的轴承和动态润滑轴承的方法 | |
CN102678767B (zh) | 一种滚动轴承散热方法 | |
US6435851B2 (en) | Vane pumping machine utilizing invar-class alloys for maximizing operating performance and reducing pollution emissions | |
CN105658973B (zh) | 轴承及轴承衬垫 | |
CN201507551U (zh) | 一种可承受双向载荷的液体静压轴承 | |
CN102022425B (zh) | 轴承装置、油分配机构和方法 | |
CN101571163A (zh) | 用气液两相流体冷却润滑的滑动轴承 | |
CN103291738A (zh) | 滑动轴承装置 | |
CN108302121A (zh) | 一种可倾瓦滑动轴承 | |
CN102678764A (zh) | 一种滚动轴承散热用轴承座 | |
CN203835954U (zh) | 滑动轴承的润滑结构 | |
CN202108767U (zh) | 一种水润滑导轴承 | |
CN102319907A (zh) | 内外膜独立供油浮环高速轴承-转子系统 | |
CN208089766U (zh) | 一种基于柔性支承的轴承系统 | |
CN101956756A (zh) | 连杆轴承 | |
CN106224049B (zh) | 一种防止柴油机凸轮轴啃伤的结构 | |
CN102163887B (zh) | 高速电机用静压升举与滚动环轴承混合支承及该旋转机械 | |
CN106438679B (zh) | 汽轮机轴承 | |
JP2019056429A (ja) | ティルティングパッドジャーナル軸受及びこれを用いた遠心圧縮機 | |
CN206419339U (zh) | 汽轮机轴承的止推面润滑结构 | |
US20130149142A1 (en) | Sliding Bearing and Pump Device Using the Same | |
CN102954110B (zh) | 高润滑效能的轴承组件 | |
CN206234256U (zh) | 汽轮机轴承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53 | Correction of patent of invention or patent application | ||
CB02 |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
Address after: German Hayden Haim Applicant after: VOITH PATENT GmbH Address before: German Hayden Haim Applicant before: VOITH PATENT GmbH |
|
COR | Change of bibliographic data |
Free format text: CORRECT: ADDRESS; FROM: Free format text: CORRECT: APPLICANT; FROM: VOITH PAPER PATENT GMBH TO: VOITH PATENT GMBH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61214 Termination date: 20220129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