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103297A - 盘装置 - Google Patents
盘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4103297A CN104103297A CN201410125758.8A CN201410125758A CN104103297A CN 104103297 A CN104103297 A CN 104103297A CN 201410125758 A CN201410125758 A CN 201410125758A CN 104103297 A CN104103297 A CN 104103297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fixture
- bearing portion
- fulcrum
- supports parts
- attitud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Landscapes
- Holding Or Fastening Of Disk On Rotational Shaft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在夹具支承部件转动到夹紧解除姿态时能够将转台与夹具的间隔开得较宽并且能够使装置构成为薄型的盘装置。在夹具支承部件(31)转动到夹紧解除姿态(vi)之前,支承板簧(35)的抵接部(35a)与框体(2)的限位部(8a)相碰,支承板簧(35)的凸缘支承部(37)将支点变形部(38)作为支点而转动。在支承板簧(35)中,在凸缘支承部(37)与推压片(39)之间夹持有夹具(40),夹具(40)将支点变形部(38)作为支点而转动,后端部(40b)被提升,不易与被搬入的盘(D)相碰。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所谓的插槽式(slot in type)的盘装置,尤其涉及能够使框体为薄型并且能够将夹具(clamper)提升到不易与盘相碰的姿态的盘装置。
背景技术
盘被从在框体的前部形成的缝隙状的插入口向后方插入的所谓的插槽式的盘装置主要作为车载用而使用。该盘装置,在框体的内部设有通过主轴电机而旋转的转台以及与该转台对置的夹具,夹具以旋转自如的方式支承于被称为夹臂(clamp arm)等的夹具支承部件的前方。
如专利文献1至3所述,夹具支承部件在框体的后方(里侧)具有支点而转动,并被设定为夹具从转台离开的夹紧解除姿态和将盘按压于转台的夹紧姿态。
在该构造中,夹紧解除姿态时的夹具成为与后端部相比前端部被提升到更上方的倾斜姿态。为此,在框体内向后方搬送盘时,盘的行进方向前方的缘部与夹具频繁地碰撞,存在合成树脂制的夹具及搬送中的盘容易碰伤的问题。
为了应对该情况,需要将夹紧解除姿态时的夹具支承部件的向上方的转动角度增大,并使夹具相对于转台而向上方隔开距离来配置,但在此情况下,装置的高度尺寸变大,有碍于设备的薄型化。
因此,在专利文献1和专利文献2所记载的盘装置中,在夹具支承部件的前部固定有板簧,在该板簧上以旋转自如的方式支承有夹具。夹具支承部件以位于框体后方的支点为中心转动并成为夹紧解除姿态,但此时,板簧与框体的顶部等的固定部件相碰而变形,夹具被矫正为成为大致水平姿态。夹具成为大致水平姿态,从而被搬入的盘的缘部不易与夹具相碰。
专利文献3所记载的盘装置,在夹具支承部件的前部固定有以板簧形成的夹持器,在该夹持器上以上下移动自如的方式支承有夹具。该夹具具有磁体,在夹具支承部件下降到夹紧姿态时,磁体被转台吸引,盘被保持于转台与夹具之间。
在以板簧形成的所述夹持器上一体形成有一对臂部,夹具支承部件转动到夹紧解除姿态时,夹持器的前端部与机壳(chassis)的一部分相碰从而板簧变形,通过所述臂部将夹具提升,转台与夹具的间隔被扩展。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2-288907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2-150664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平7-141740号公报
在专利文献1和2所记载的盘装置中,为了使夹具成为与转台平行的水平姿态,需要使夹紧解除姿态时的夹具支承部件向上方以较大的角度转动,使在夹具支承部件的前部所设的板簧大幅弯曲变形并与固定部件贴紧。此情况下,夹具支承部件的转动角度较大,因此用于使夹具支承部件转动的机构的动作范围变宽。此外,需要使板簧以较大的角度弯曲,用于使夹具支承部件转动到夹紧解除姿态的载荷变大。
专利文献3所记载的盘装置中,在夹具支承部件的前部,夹具上下大幅移动,因此夹紧机构在上下方向所占的移动空间较大。此外,在夹具支承部件被提升到夹紧解除姿态时,夹持器的臂部朝向上方大幅弯曲,因此夹紧解除姿态时的夹持器的上下的厚度尺寸变大,由此,夹紧机构在上下方向所占的移动空间也变大。
发明内容
本发明解决上述以往的课题,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盘装置,在夹具支承部件被提升到夹紧解除姿态时,能够容易地使夹具变化为不易与盘相碰的姿态,此外易于实现框体的薄型化。
本发明的盘装置,在盘被从前方向后方搬送的框体的内部设有:转台,设置盘的中心部;夹具支承部件,在后方具有支点,在夹紧姿态与夹紧解除姿态之间转动;支承板簧,固定于所述夹具支承部件的前方;以及夹具,以旋转自如的方式支承于所述支承板簧,该盘装置的特征在于,
在所述夹具上形成有:加压部,将盘按压于所述转台;以及凸缘部,与所述加压部相比,位于从转台离开的位置,
在所述支承板簧上设有:凸缘支承部,在所述夹具支承部件为夹紧解除姿态时,将所述凸缘部从所述转台提升;旋转支承部,在所述夹具支承部件为夹紧姿态时,从所述转台的相反侧支承所述夹具的旋转中心部;固定部,用于固定于所述夹具支承部件;支点变形部,设于所述凸缘支承部与所述固定部之间;以及抵接部,在所述夹具支承部件为夹紧解除姿态时,与限位部相碰,
所述抵接部位于所述夹具的旋转中心的前方,所述支点变形部位于所述抵接部的后方且所述夹具的后端的前方,所述夹具支承部件成为夹紧解除姿态时,所述抵接部与所述限位部相碰,所述夹具的后端将所述支点变形部作为支点而向从所述转台离开的方向被提升。
本发明的盘装置中,设于支承板簧的支点变形部位于抵接部与夹具的后端之间,因此夹具支承部件转动到夹紧解除姿态并且抵接部与限位部相碰时,凸缘支承部将支点变形部作为支点而转动,夹具的后端能够大幅上升。为此,即使不使夹具支承部件大幅向上方转动,也能够将夹具设定为水平姿态或与水平姿态相近的姿态。
此外,所述支承板簧的所述旋转支承部从所述凸缘支承部一体地伸出,所述抵接部与所述限位部相碰时,所述旋转支承部与所述凸缘支承部都将所述支点变形部作为支点而转动,这样的话,支承板簧不会在上下方向大幅扩展,易于维持薄型化。
优选的是,本发明中,所述支承板簧在所述支点变形部被弯折,所述凸缘支承部位于比所述固定部更靠近所述转台一侧。
进而,优选的是,所述固定部固定于所述夹具支承部件的朝向所述转台的下表面。
在上述手段中,支承板簧的凸缘支承部位于夹具支承部件的下表面的下侧,因此在支承板簧将支点变形部作为支点而转动时,能够将支承板簧、夹具从夹具支承部件向上方突出的尺寸减小,易于薄型化。
优选的是,本发明中,所述支点变形部夹着所述夹具的旋转中心设于左右方向两侧。即,优选的是,支点变形部位于在夹具的旋转中心通过并在与盘搬送方向正交的朝向上延伸的横方向中心线的正上方,或位于相对于所述横方向中心线向前后方向分别偏移凸缘部的直径的1/4以下的尺寸的范围内。
优选的是,本发明中,在所述夹具支承部件为夹紧解除姿态时,所述夹具弹性地夹持于所述支承板簧的所述旋转支承部与所述凸缘支承部之间,所述夹具支承部件为夹紧姿态时,所述夹具被所述旋转支承部按压于盘上,所述凸缘支承部从所述凸缘部离开,所述夹具能够将所述夹具与所述旋转支承部的接触部作为中心而旋转。
在上述构成中,夹具支承部件提升到夹紧解除姿态时,保持通过旋转支承部和凸缘支承部来夹持夹具的状态不变地、凸缘支承部将支点变形部作为支点而转动,夹具成为大致水平姿态。为此,夹具与支承板簧的组合的厚度方向的尺寸变薄,易于实现装置的薄型化。
此外,本发明能够为如下构造,即,在所述夹具支承部件的前方侧,设有以凹部包围的支承空间,所述支承板簧的所述凸缘支承部和所述夹具将所述支点变形部作为支点,在所述支承空间内转动。
在上述构成中,能够使由夹具支承部件、支承板簧及夹具构成的夹具组装体进一步构成为薄型。
发明的效果
本发明的盘装置,在夹具支承部件向夹紧解除姿态转动时,即使不使其转动角度过大,也能够容易地使夹具变化为不易与盘相碰的姿态。此外,能够使装置构成为薄型。
附图说明
图1是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盘装置的内部构造的主要部分进行表示的俯视图。
图2是对图1所示的盘装置的整体构造进行表示的立体图。
图3是夹具组装体的分解立体图。
图4是对盘被夹紧于转台的状态进行表示的图2的A-A线处的剖视图。
图5是对转台上的盘的夹紧被解除的状态进行表示的图2的A-A线处的剖视图。
图6是对夹具支承部件转动到夹紧解除姿态的状态进行表示的图2的A-A线处的剖视图。
图7是对本发明的其他的实施方式进行表示的支承板簧和夹具的分解立体图。
符号说明
1 盘装置
2 框体
8 隆起部
8a 限位部
10 操作面板
7,13 插入口
15 搬送机构
22 扭簧
25 旋转驱动部
26 主轴电机
27 转台
28 设置面
29 定位突部
30 夹具组装体
31 夹具支承体
33 支承空间
34a 限制面
35 支承板簧
35a 抵接部
36 固定部
37 凸缘支承部
38 支点变形部
39 推压片
39c 旋转支承部
40 夹具
40a 前端部
40b 后端部
41 夹紧突部
42 加压部
43 凸缘部
44 枢轴部
135 支承板簧
138 支点变形部
D 盘
Da 中心孔
具体实施方式
图1和图2所示的盘装置1,Y1方向为前方,Y2方向为后方或里侧。X1方向为右侧,X2方向为左侧。在图2至图6中,Z1方向为上方,Z2方向为下方。
如图2所示,盘装置1具有金属制的框体2。框体2具有顶板3和前板4以及右侧板5和左侧板6。前板4朝向前方(Y1方向),前板4上开有插入口7。顶板3上形成有开口部3a,在开口部3a的前侧的缘部,形成有朝向上方(Z1方向)局部地隆起的隆起部8。如图4、图5、图6所示,隆起部8的下表面成为限位部8a。
如图1所示,在框体2的前板4的前方,固定有操作面板10。在操作面板10上装备有操作部件11、12。在操作面板10的前表面,设有液晶显示面板等的显示部。在操作面板10上,形成有在左右方向(X1-X2方向)上细长地开口而成的插入口13。
操作面板10构成框体2的一部分,CD、DVD等直径12cm的盘D以沿着盘面的朝向被插入到操作面板10的插入口13和在前板4上开口而成的插入口7,并在框体2的内部被向后方(Y2方向)送入。
框体2是1DIN等的大小的长方体,埋设于汽车的车厢内的仪表板等,操作面板10设置为在仪表板的表面露出。
如图1所示,在框体2的内部,在前板4的稍后方设有搬送机构15。搬送机构15具有辊轴16、以及在辊轴16的外周部所设的合成橡胶制的搬送辊17、17。在框体2的内部,在搬送辊17、17的上方设有对置的合成树脂制的夹持部件(未图示),通过在未图示的搬送弹簧,向与夹持部件压接的方向对辊轴16施力。从插入口13插入的盘D由搬送辊17、17和夹持部件来夹持,并通过搬送辊17、17的搬入方向的旋转力向后方(Y2方向)被搬入。此外,通过搬送辊17、17的搬出方向的旋转力,盘D从插入口13向前方被排出。
如图1和图2所示,在框体2的内部,收纳有以金属板形成的机构机壳20。机构机壳20在框体2的内部由多个阻尼器21来弹性支承。
在框体2的前后方向的大致中央部,在机构机壳20上搭载有旋转驱动部25。如图4、图5、图6所示,旋转驱动部25具有:固定于机构机壳20的主轴电机26、以及固定于其旋转轴26a的转台27。如图6所示,转台27具有:设置所装填的盘D的下表面的设置面28、以及从设置面28的中央部向上方突出的定位突部29。
如图1和图2所示,机构机壳20上支承有夹具组装体30。夹具组装体30具有以金属板形成的夹具支承部件31。夹具支承部件31被称为夹臂等。
如图3所示,在夹具支承部件31的后部,在左右两侧形成有弯折为朝向下方的侧部弯折部31a、31a,在各个侧部弯折部31a上开有支承孔31b。如图1中简单示出那样,在机构机壳20上,在后方的左右两侧设置有支承轴32,各个支承孔31b以转动自如的方式支承于支承轴32。夹具支承部件31将由支承孔31b和支承轴32形成的转动支点为中心,在图4所示的夹紧姿态(v)和图6所示的夹紧解除姿态(vi)之间转动自如。
如图1所示,在机构机壳20与夹具支承部件31之间,挂有以扭簧构成的夹紧弹簧22,通过该夹紧弹簧22,夹具支承部件31始终朝向图4所示的夹紧姿态(v)被转动施力。
如图3所示,在夹具支承部件31的左侧部形成有提升部31c。如图1所示,在框体2的内部,设有前后移动的切换部件23,切换部件23移动时,通过切换部件23的凸部,提升部31c被提升,夹具支承部件31被朝向图6所示的夹紧解除姿态(vi)转动。
如图3所示,夹具支承部件31的前方侧前端部,形成为圆形状的凹状而形成有支承空间33。在支承空间33的内周缘,在后方形成有引导凹部33a,在所述引导凹部33a的两侧,用于形成夹具支承部件31的金属板弯折为朝向上方,而形成有一对引导凸部33b、33b。
如图3所示,在夹具支承部件31的前部,一体形成有将所述支承空间33的两缘部间连结的连结板部34。连结板部34的下表面是限制面34a,该限制面34a形成于被提升到夹具支承部件31的下表面31d的更上方(Z1方向)的位置。
在夹具支承部件31的前部固定有支承板簧35。支承板簧35以不锈钢弹簧钢板等的板簧材料形成。如图3所示,支承板簧35具有:在左右方向上设有一对的固定部36、36、以及在左右的固定部36、36之间所设的凸缘支承部37。固定部36、36和凸缘支承部37连续并形成为一体,在各个固定部36与凸缘支承部37的边界部,形成有支点变形部38、38。
在各个固定部36形成有固定孔36a。固定部36、36在支承空间33的两侧设置于夹具支承部件31的下表面31d,所述固定孔36a通过铆接固定或螺旋夹固定等的手段固定于夹具支承部件31。
在支点变形部38、38中,板簧材料弯折为朝向下方,在固定部36、36与凸缘支承部37之间形成有朝向下方的台阶部。凸缘支承部37与固定部36、36相比,位于更下侧约支点变形部38、38的折叠高度量处。如图5等所示,固定部36、36固定于夹具支承部件31的下表面31d,因此凸缘支承部37相对于夹具支承部件31的下表面31d,稍稍离开而位于下侧。
如图3所示,支承板簧35的凸缘支承部37为环形状,中央开有圆形的贯通孔37c。在凸缘支承部37的外缘部形成有:在后方弯折为朝向上方的对置片37a、以及设置于夹着对置片37a的左右两侧的对置突部37b、37b。
如图2所示,支承板簧35的固定部36、36固定于夹具支承部件31的下表面31d时,凸缘支承部37的后部位于夹具支承部件31的支承空间33的内部,对置片37a与在夹具支承部件31上形成的引导凹部33a内相对置,对置突部37b、37b与引导凸部33b、33b相对置。为此,如图6所示,支承板簧35的凸缘支承部37将支点变形部38、38作为支点而变形并且凸缘支承部37的后端部37d被提升时,凸缘支承部37不会与夹具支承部件31的支承空间33的内缘部重叠,也不会产生钩挂于内缘部的情况。
此外,凸缘支承部37在支承空间33的内部能够变形,因此能够使夹紧组装体30构成为薄型。
如图3所示,支承板簧35上,一体形成有从凸缘支承部37起连续延伸的推压片39。推压片39具有在贯通孔37c的缘部从凸缘支承部37大致垂直地竖起的竖起部39a,推压片39从竖起部39a的上端部起被弯折而在贯通孔37c的内部延伸。在推压片39的中腹部,形成有朝向下方斜着延伸的倾斜部39b,其前端部形成有旋转支承部39c。
另外,也可以是,推压片39与凸缘支承部37分体形成,推压片39的基部与凸缘支承部37通过焊接手段等固定。
在夹具组装体30中,夹具40以旋转自如的方式支承于支承板簧35上。夹具40以合成树脂材料形成为圆盘形状。
如图4至图6所示,在夹具40上形成有朝向下方的夹紧突部41。夹紧突部41的下表面上形成有加压部42,加压部42的中央部,形成有朝向上方凹陷的凹部(未图示)。如图4所示,夹具支承部件31转动到夹紧姿态(v)时,转台27的定位突部29与夹紧突部41的凹部嵌合,转台27与夹具40的中心被定位,并且通过加压部42,盘D被按压于转台27的设置面28。
在夹具40上,在与所述加压部42相比位于从转台27离开的位置,形成有圆板形状的凸缘部43。凸缘部43的直径比夹紧突部41的直径大。如图3所示,在夹具40的上表面的旋转中心部,枢轴部44朝向上方突出而形成。
如图2和图5等所示,夹具40的夹紧突部41被插入到支承板簧35的贯通孔37c内,通过支承板簧35的旋转支承部39c,从上方推压夹具40的枢轴部44。如图5所示,当在夹具40上外力不起作用时,夹具40位于支承板簧35的凸缘支承部37与推压片39之间,在推压片39的弹性力的作用下,夹具40以不会咯噔咯噔响的方式被夹持。
如图5所示,在夹具组装体30中,支承板簧35的抵接部35a位于相对于夹具40的前端部40a向前方(Y1方向)离开处。在图3中,示出了在夹具40的旋转中心O0通过后与前后方向(Y1-Y2方向)正交的横方向中心线O1、以及将支承板簧35的一对支点变形部38、38相连的变形中心线O2。变形中心线O2位于抵接部35a的后方且夹具40的后端部40b的前方。
在本实施方式中,变形中心线O2,以与横方向中心线O1在前后方向上大致一致的方式决定出设计上的位置。但是,在本发明中,优选的是,变形中心线O2位于以横方向中心线O1为中心且前后离开d/4的两条线的中间(范围内)。其中,d是夹具40的整体的直径。
接下来,对所述盘装置1的动作进行说明。
在框体2的内部未装填有盘D的待机状态,通过切换部件23,夹具支承部件31的提升部31c被提升,成为图6所示的夹紧解除姿态(vi)。
从盘装置1的插入口13以及插入口7向框体2插入盘D,在通过设在框体2前方的检测部件检测到盘D的插入时,电机启动而辊轴16开始向搬入方向旋转。盘D被搬送辊17、17和夹持部件所夹持,并在搬送辊17、17的旋转力的作用下在框体2的内部被向后方(Y2方向)搬送。
搬送的盘D到达图1所示的装填完毕位置(i)时,在盘D的外周缘,装填检测部件被推压,在装填检测部件的移动力的作用下,切换电机启动,切换部件23启动。在切换部件23的移动力的作用下,辊轴16以及搬送辊17、17下降,伴随着搬送辊17、17的下降,盘D下降而中心孔Da与转台27的定位突部29嵌合,盘D的下表面被设置于设置面28。
与此同时,通过夹紧弹簧22的施力力,夹具支承部件31向下降方向转动,成为图4所示的夹紧姿态(v),盘D被转台27和夹具40夹持。然后,在主轴电机26的驱动力的作用下转台27旋转,盘D被旋转驱动,如图2所示,通过支承于机构机壳20的光头51,读取记载于盘D的数据或在盘D中记录数据。
以下,对夹具组装体30的动作的详细进行说明。
如图4所示,夹具支承部件31在夹紧姿态(v)时,在夹具支承部件31的前端部所设的连结板部34的下表面的限制面34a与支承板簧35的旋转支承部39c相碰,经由旋转支承部39c,夹具40的枢轴部44被向转台27按压。此时,支承板簧35的凸缘支承部37从夹具40的凸缘部43的下表面起向下方离开。
其结果是,夹具40在被挂于机构机壳20与夹具支承部件31之间的夹紧弹簧22的施力力的作用下,被向转台27按压,在转台27的设置面28与夹具40的加压部42之间夹持盘D。支承板簧35的凸缘支承部37从凸缘部43的下表面离开,因此追随于转台27的旋转,夹具40能够与盘D一起将枢轴部44与旋转支承部39c的接触点作为支点而旋转。
在对盘D的夹紧被解除时,通过切换部件23,夹具支承部件31从图4所示的夹紧姿态(v)起向顺时针方向转动,通过支承板簧35的凸缘支承部37,夹具40被提升。
如图5所示,夹具40的加压部42从转台27上的盘D离开时,通过支承板簧35的推压片39,夹具40的凸缘部43被按压于支承板簧35的凸缘支承部37,推压片39的前端部的旋转支承部39c从限制面34a向下方离开。然后,夹具40被旋转支承部39c和凸缘支承部37从上下方向夹持。
夹具40从盘D和转台27离开后,夹具40被支承板簧35弹性夹持,因此夹具40不会产生咯噔咯噔响,此外能够将夹具组装体30构成为薄型。
图6中示出了,夹具支承部件31向顺时针方向最大幅地转动并进入到在框体2的顶板3上形成的开口部3a的内部而成为夹紧解除姿态(vi)的状态。
夹具支承部件31转动到图5的姿态之前的途中,支承板簧35的前端部的抵接部35a与在框体2上形成的隆起部8的下表面的限位部8a抵接。因此,夹具支承部件31从图5的姿态起转动到图6所示的夹紧解除姿态(vi)时,支承板簧35的左右两侧的支点变形部38、38变形,凸缘支承部37将图3所示的变形中心线O2作为支点而转动,夹具40的后端部40b被向上方提升。
在图6中,夹具40成为与转台27的设置面28大致平行的水平姿态。为此,通过搬送辊17、17向后方(Y2方向)搬送的盘D的朝向后方的端部不易与夹具40相碰,能够消除夹具40的加压部42与盘D碰撞而互相损伤这一以往的课题。
夹具40,保持被支承板簧35的凸缘支承部37和推压片39夹持的状态不变,夹具40与凸缘支承部37以及旋转支承部39c成为一体,并将变形中心线O2作为支点、由于支点变形部38、38的变形而被转动。变形中心线O2位于夹具40的后端部40b的前方,因此从图5至图6,夹具支承部件31的向顺时针方向的转动角度小,与此相对,夹具40的后端部40b将变形中心线O2作为支点向逆时针方向大幅转动,后端部40b被大幅提升。
即,支承板簧35的抵接部35a与限位部8a相碰后,与夹具支承部件31的转动角度相比,将变形中心线O2作为支点的凸缘支承部37的转动角度更大。该角度比,同抵接部35a与变形中心部O2之间的距离和从变形中心部O2到夹具支承部件31的转动支点(支承孔31b)的距离之比成反比例。
为此,即使不使夹具支承部件31的转动角度θ过大,也能够将夹具40的后端部40b向上方大幅提升,能够确保转台27与水平姿态的夹具40的上下的间隔较宽。
此外,在支点变形部38、38上,板簧材料被弯折为朝向下方,因此能够使支承板簧35的凸缘支承部37位于夹具支承部件31的下表面31d的下侧。由此,能够进一步增大凸缘支承部37相对于夹具支承部件31的转动范围,如图6所示,即使夹具支承部件31为夹紧解除姿态(vi)时的相对于水平面的转动角度θ较小,被搬入的盘D的行进方向的前端部也不易与夹具40相碰。
此外,在夹具支承部件31的前端部形成有圆弧形状的凹部内的支承空间33,支承板簧35的凸缘支承部37与夹具40在该支承空间33的内部转动,因此能够使夹具组装体30进一步薄型。
图7表示本发明的其他的实施方式。
该实施方式中的支承板簧135,在固定部36、36与凸缘支承部37之间,一体形成有以宽度较窄的扭曲片形成的支点变形部138、138。
在该支承板簧135上,也能够使保持了夹具40的凸缘支承部37将在支点变形部138、138通过的变形中心线O2作为支点而转动。
Claims (7)
1.一种盘装置,
在盘被从前方向后方搬送的框体的内部设有:转台,设置盘的中心部;夹具支承部件,在后方具有支点,在夹紧姿态与夹紧解除姿态之间转动;支承板簧,固定于所述夹具支承部件的前方;以及夹具,以旋转自如的方式支承于所述支承板簧,
该盘装置的特征在于,
在所述夹具上形成有:加压部,将盘按压于所述转台;以及凸缘部,与所述加压部相比,位于从转台离开的位置,
在所述支承板簧上设有:凸缘支承部,在所述夹具支承部件为夹紧解除姿态时,将所述凸缘部从所述转台提升;旋转支承部,在所述夹具支承部件为夹紧姿态时,从所述转台的相反侧支承所述夹具的旋转中心部;固定部,用于固定于所述夹具支承部件;支点变形部,设于所述凸缘支承部与所述固定部之间;以及抵接部,在所述夹具支承部件为夹紧解除姿态时,与限位部相碰,
所述抵接部位于所述夹具的旋转中心的前方,所述支点变形部位于所述抵接部的后方且所述夹具的后端的前方,所述夹具支承部件成为夹紧解除姿态时,所述抵接部与所述限位部相碰,所述夹具的后端将所述支点变形部作为支点而向从所述转台离开的方向被提升。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盘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支承板簧的所述旋转支承部从所述凸缘支承部一体地伸出,所述抵接部与所述限位部相碰时,所述旋转支承部与所述凸缘支承部都将所述支点变形部作为支点而转动。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盘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支承板簧在所述支点变形部被弯折,所述凸缘支承部位于比所述固定部更靠近所述转台一侧。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盘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固定部固定于所述夹具支承部件的朝向所述转台的下表面。
5.如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盘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支点变形部夹着所述夹具的旋转中心设于左右方向两侧。
6.如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盘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夹具支承部件为夹紧解除姿态时,所述夹具弹性地夹持于所述支承板簧的所述旋转支承部与所述凸缘支承部之间,
所述夹具支承部件为夹紧姿态时,所述夹具被所述旋转支承部按压于盘上,所述凸缘支承部从所述凸缘部离开,所述夹具能够将与所述旋转支承部的接触部作为中心而旋转。
7.如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盘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夹具支承部件的前方侧,设有以凹部包围的支承空间,所述支承板簧的所述凸缘支承部和所述夹具将所述支点变形部作为支点,在所述支承空间内转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13-078248 | 2013-04-04 | ||
JP2013078248A JP6124654B2 (ja) | 2013-04-04 | 2013-04-04 | ディスク装置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4103297A true CN104103297A (zh) | 2014-10-15 |
CN104103297B CN104103297B (zh) | 2018-01-26 |
Family
ID=5167137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410125758.8A Active CN104103297B (zh) | 2013-04-04 | 2014-03-31 | 盘装置 |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 Link |
---|---|
JP (1) | JP6124654B2 (zh) |
CN (1) | CN104103297B (zh) |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S6222263A (ja) * | 1985-07-22 | 1987-01-30 | Canon Electronics Inc | 記録媒体クランプ装置 |
US4736358A (en) * | 1985-07-22 | 1988-04-05 | Canon Denshi Kabushiki Kaisha | Recording medium clamping apparatus |
CN1277438A (zh) * | 1999-06-15 | 2000-12-20 | 阿尔卑斯电气株式会社 | 磁头架装置 |
CN1459103A (zh) * | 2001-03-23 | 2003-11-26 | 株式会社建伍 | 盘夹持装置 |
CN102422354A (zh) * | 2009-05-13 | 2012-04-18 | 索尼计算机娱乐公司 | 盘搬入装置和盘装置 |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H064959A (ja) * | 1992-06-23 | 1994-01-14 |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 ディスククランプ装置 |
JPH0917081A (ja) * | 1995-06-29 | 1997-01-17 |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 ディスククランプ装置 |
-
2013
- 2013-04-04 JP JP2013078248A patent/JP6124654B2/ja active Active
-
2014
- 2014-03-31 CN CN201410125758.8A patent/CN104103297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S6222263A (ja) * | 1985-07-22 | 1987-01-30 | Canon Electronics Inc | 記録媒体クランプ装置 |
US4736358A (en) * | 1985-07-22 | 1988-04-05 | Canon Denshi Kabushiki Kaisha | Recording medium clamping apparatus |
CN1277438A (zh) * | 1999-06-15 | 2000-12-20 | 阿尔卑斯电气株式会社 | 磁头架装置 |
CN1459103A (zh) * | 2001-03-23 | 2003-11-26 | 株式会社建伍 | 盘夹持装置 |
CN102422354A (zh) * | 2009-05-13 | 2012-04-18 | 索尼计算机娱乐公司 | 盘搬入装置和盘装置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JP2014203476A (ja) | 2014-10-27 |
JP6124654B2 (ja) | 2017-05-10 |
CN104103297B (zh) | 2018-01-26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01576448U (zh) | 存储媒体再现装置或存储媒体的记录以及再现装置上的存储媒体传送机构 | |
CN104103297A (zh) | 盘装置 | |
CN104103293A (zh) | 盘驱动装置 | |
CN101471081A (zh) | 盘驱动设备 | |
CN101587731A (zh) | 用于停放读/写头的斜坡以及包括该斜坡的硬盘驱动器 | |
CN101000783A (zh) | 盘驱动装置和基座单元 | |
JP4884479B2 (ja) | ディスク装置 | |
CN106057219B (zh) | 磁盘装置 | |
CN201207282Y (zh) | 入槽型盘装置 | |
US6964058B2 (en) | Optical disk device | |
CN1306511C (zh) | 碟式播放机的盘误插入防止装置 | |
CN102566685B (zh) | 光驱门转动装置 | |
US8607258B2 (en) | Clamping device of spindle motor having a plurality of arms and an elastic member | |
CN100375180C (zh) | 盘装置 | |
CN104112457A (zh) | 盘传送装置 | |
CN100498947C (zh) | 盘装置 | |
CN100442370C (zh) | 盘夹紧装置 | |
CN209949176U (zh) | 斜拉式磁吸复位型支架 | |
CN102074252A (zh) | 盘装置 | |
CN201196874Y (zh) | 盘片装填装置 | |
JP5586353B2 (ja) | ディスク装置 | |
TW201026972A (en) | Hinge device | |
JP3107283U (ja) | ポップクリップ及びポップクリップ装着ポップ紙保持装置 | |
US20110273975A1 (en) | Sensing device | |
CN102867522A (zh) | 用于夹持光盘的设备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