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103219A - 显示单元和电子装置 - Google Patents
显示单元和电子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4103219A CN104103219A CN201410123595.XA CN201410123595A CN104103219A CN 104103219 A CN104103219 A CN 104103219A CN 201410123595 A CN201410123595 A CN 201410123595A CN 104103219 A CN104103219 A CN 104103219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display unit
- face
- layer
- wiring layer
- display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45—Conductors connecting electrodes to cell terminals
- G02F1/13452—Conductors connecting driver circuitry and terminals of panels
-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302—Rigid substrates, e.g. inorganic substrate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Nonlinear Science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rystallography & Structural Chemistry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 Electroluminescent Light Sources (AREA)
- Liquid Crystal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能够实现优异量产性和高操作可靠性的显示单元以及配置有这样的显示单元的电子装置。所述显示单元包括:基底;具有第一端面的显示层;和配线层,所述配线层布置在所述基底与所述显示层之间,所述配线层设置在与所述第一端面相对应的位置不同的区域中。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在基底上方设置有显示层且在显示层与基底之间设置有配线层的显示单元,并且涉及配备有这样的显示单元的电子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液晶显示单元被广泛用作电视和其它电子装置中的平面显示器。此外,能够减小厚度和耗电量的显示单元引起了人们的兴趣。
本申请人已经提出了如上所述的显示单元。具体地,该显示单元包括:基板,所述基板具有围绕显示区域的密封区域和从外部包围所述密封区域的台阶部;设置在所述显示区域中的显示层;以及设置在所述密封区域中的密封部(例如,参考日本待审查专利申请第2013-029722号公报(JP2013-029722A))。因为台阶部设置在基板上,所以如上构造的显示单元能够使密封区域设置在期望的区域中。因此,抑制了密封部对设置在密封区域以外的区域(诸如基板的外部区域等)中的配线部的影响。此外,能够使边框变窄。
发明内容
在上述的JP2013-029722A中的显示单元中,显示层形成在显示区域中,并且配线层从所述显示区域延伸至密封区域,在该配线层中形成有对显示层中的像素进行选择性地驱动的薄膜晶体管(TFT)和配线等。这样的显示单元通常通过下面的工艺制造。首先,在玻璃基板上顺序地层叠基底、配线层和显示层等,以此形成层压体。其后,例如使用滚轴将层压体从玻璃基板剥离。然而,在这样的剥离操作期间内,显示层的边缘可能将过度的应力施加至布置在显示层下方的配线层。在这种情况下,配线层可能会被损坏。例如,当配线层变得更薄时,这样的损坏可能更加明显。
因此,期望提供一种具有优异量产性和高操作可靠性的显示单元,以及配备有这样的显示单元的电子装置。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显示单元包括:基底;具有第一端面的显示层;和配线层,所述配线层布置在所述基底与所述显示层之间,并且所述配线层设置在与所述第一端面相对应的位置不同的区域中。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电子装置设置有显示单元,所述显示单元包括:基底;具有第一端面的显示层;和配线层,所述配线层布置在所述基底与所述显示层之间,并且所述配线层设置在与所述第一端面相对应的位置不同的区域中。
在根据本发明的上述实施例的显示单元和电子装置中,在制造期间内,能够在不使所述显示层的所述第一端面的边缘损坏所述配线层的情况下,进行剥离处理。
根据本发明的上述实施例的显示单元和电子装置,减少了制造期间内的损坏配线层的发生因素。这能够实现优异的量产性,且即使所述配线层变得更薄也能够维持所述配线层的功能。因此能够确保高可靠性。
应当理解,前面的一般性说明和下面的详细说明都是示例性的,且旨在对请求保护的技术提供进一步的说明。
附图说明
这里所包括的附图提供了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这些附图被并入本说明书中且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附图图示了实施例,并且与本说明书一起用来解释本发明的原理。
图1是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显示单元的主要部分的典型构造的横截面图。
图2是示出了图1中所示的显示单元的典型整体构造的平面图。
图3是示出了图1中所示的显示单元的制造方法中的一个工序的横截面图。
图4是示出了比较例的显示单元的制造方法中的一个工序的横截面图。
图5是示出了在图4中所示的显示单元的制造方法中的工序中,被施加至配线层的应力与曲率半径之间的关系的特性图。
图6是示出了图1中所示的显示单元的制造方法中的另一个工序的横截面图。
图7示出了具有紫外线阻挡功能的膜的波长与透过率之间的关系。
图8是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显示单元的主要部分的典型构造的横截面图。
图9是示出了图8中所示的显示单元的典型整体构造的平面图。
图10是示出了图8中所示的显示单元的变型例的横截面图。
图11A是示出了图1和图2中所示的显示单元的典型应用例1的外观的立体图。
图11B是示出了典型应用例1的外观的另一个立体图。
图12是示出了典型应用例2的外观的立体图。
图13是示出了典型应用例3的外观的立体图。
图14A是示出了典型应用例4的从前面观察的外观的立体图。
图14B是示出了典型应用例4的从后面观察的外观的立体图。
图15是示出了典型应用例5的外观的立体图。
图16是示出了典型应用例6的外观的立体图。
图17A示出了闭合状态下的典型应用例7。
图17B示出了打开状态下的典型应用例7。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下文中,将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将以下面的顺序给予说明。
1.第一实施例
包括如下配线层的显示单元,所述配线层在相对于显示层的端面的位置凹入的位置处具有端面。
2.第二实施例及其变型例
包括如下配线层的显示单元,所述配线层在与显示层的端面相对应的区域中具有开口。
3.典型应用例
1.第一实施例
(显示单元1的构造)
图1是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显示单元(显示单元1)的主要部分的典型构造的横截面图。图2是示出了显示单元1的典型整体构造的平面图。图1对应于沿着图2中所示的线I-I截取的在它的箭头方向上观察到的横截面图。
显示单元1可以作为例如电子纸显示器,并且具有这样的结构:显示层20、对向基板30、防潮膜40和光学功能膜50按所述顺序叠置在驱动基板10(基板)上。例如,显示层20、对向基板30、防潮膜40、光学功能膜50和驱动基板10中的配线层15均具有覆盖有密封部60的侧面。应当注意,在本申请的说明书附图中示意性地示出了显示单元1等的结构,且因此,图示的显示单元1等的结构在尺寸和形状上可能与实际的结构不同。
驱动基板10按照如下顺序具有基板11、阻挡层12、TFT层13和平坦化层14,并且显示层20设置在平坦化层14上。如图2所示,驱动基板10具有位于其中央部的显示区域10-1和邻接并围绕显示区域10-1的密封区域10-2。显示层20和对向基板30设置在显示区域10-1中,并且密封部60设置在密封区域10-2中。配线部(未图示)设置在驱动基板10的外围,通过所述配线部供给外部信号。
基板11的材料的示例可以包括:诸如玻璃、石英、硅或砷化镓等无机材料;和诸如聚酰亚胺、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PEN)、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聚碳酸酯(PC)、聚醚砜(PES)、聚醚醚酮(PEEK)或芳香族聚酯(液晶高分子)等塑料材料。基板11例如可以是诸如薄层玻璃或膜等柔性材料,从而实现柔性显示器。
阻挡层12可以是通过例如化学气相沉积(CVD)法形成的AlOxN1-X(X=0.01至0.2)膜或氮化硅(Si3N4)膜。阻挡层12防止TFT层13和显示层20因水分或有机气体而劣化。
TFT层13具有选择像素的开关功能。TFT层13可以由使用无机半导体层作为沟道层的无机TFT构成或由使用有机半导体层作为沟道层的有机TFT构成。
驱动基板10中的平坦化层14布置在与显示层20相对的表面上(即,在TFT层13上),并且减小由于配线等而引发的不均匀。平坦化层14可以由例如丙烯酸和聚酰亚胺等制成。在这里,TFT层13和平坦化层14被统称为配线层15。应当注意,TFT层13可以具有例如从大约1μm至5μm范围内的厚度,平坦化层14可以具有例如从大约1μm至10μm范围内的厚度。因此,配线层15可以具有从大约2μm至15μm范围内的厚度15T。
密封区域10-2可以经过诸如氧等离子体处理等表面处理,以增强密封区域10-2的湿润性(wettability)。在此情况下,密封区域10-2相对于构成密封部60的树脂的湿润性得以增强,并且树脂变得更易于在密封区域10-2上铺开。
显示层20具有位于像素电极与共用电极之间的显示体。像素电极与平坦化层14接触,共用电极与对向基板30接触。显示层20在层压方向上可以具有例如从大约40μm至165μm范围内的厚度。像素电极是为每个像素设置的,且像素电极可以由诸如铬(Cr)、金(Au)、铂(Pt)、镍(Ni)、铜(Cu)、钨(W)、铝(Al)或银(Ag)等金属元素单质或包含一种或多种这样的金属的合金制成。共用电极设置于对向基板30的整个表面,并且例如可以由诸如铟锡氧化物(ITO)、锑锡氧化物(ATO)、氟掺杂氧化锡(FTO)或铝掺杂氧化锌(AZO)等透光导电材料(透明电极材料)制成。
对向基板30的组成材料可以是与基板10的材料相似的透光材料。选用这样的材料的原因在于本实施例采用了使观察者能够在视觉上识别由已经透过对向基板30的光构建的图像。
防潮膜40防止水分进入显示层20,并且布置在显示层20与位于最外面的光学功能膜50之间。使用例如压敏或热敏粘合剂等将防潮膜40接合至对向基板30。防潮膜40可以由例如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聚碳酸酯、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聚丙烯、尼龙6、尼龙66、聚偏二氯乙烯或聚醚砜制成。关于防潮性能,防潮膜40可以具有例如0.1g/m2/天至0.000001g/m2/天的水汽透过性,优选为0.03g/m2/天以下。此外,防潮膜40可以优选具有高透光特性。
在显示单元1中,防潮膜40和光学功能膜50的面积均大于显示区域10-1(显示层20和对向基板30)的面积,并且均具有延伸至密封区域10-2的两端。因此,防潮膜40与驱动基板10之间存在间隙,从而形成了檐结构。
光学功能膜50例如防止外部光出现在显示面上,并且被布置为与显示层20的显示面相对且在它们之间具有防潮膜40。使用粘合剂(未图示)将光学功能膜50粘合至防潮膜40。具体地,光学功能膜50具有防反射或防眩光功能。为了给出示例,如果光学功能膜50具有防反射功能,那么光学功能膜50可以由例如含有具有不同折射率的多个薄膜的层压体构成,且该层压体通过利用在薄膜的界面表面产生的反射光的干涉来减弱反射光。为了给出另一个示例,如果光学功能膜50具有反眩光功能,那么光学功能膜50的表面具有通过涂布形成的在其上使外部光散射的凹凸表面。可以形成诸如保护显示面免于受到物理刺激(外力)的硬质涂膜等膜来代替光学功能膜50作为表面膜。
密封部60设置在阻挡层12上以便覆盖配线层15、显示层20、对向基板30、防潮膜40和光学功能膜50各自的端面。换言之,密封部60被设置为使其围绕配线层15、显示层20、对向基板30、防潮膜40和光学功能膜50各自的周围。优选地,密封部60的组成材料可以是这样的材料:该材料能够密封显示单元1的端部且能够防止水分从显示单元1的侧面进入显示单元1。密封部60的组成材料的示例可以包括热固化或紫外线固化丙烯酸基树脂、甲基丙烯酸酯基树脂和环氧树脂。
在显示单元1中,配线层15设置在与显示层20的两个端面20S1、20S2相对应的位置不同的区域中。更加详细地,配线层15在相对于端面20S1的位置P1向内凹入的位置P2处具有端面15S1。同样,配线层15在相对于端面20S2的位置P3向内凹入的位置P4处具有端面15S2。期望地,位置P1与位置P2之间的距离L1可以大于配线层15的厚度15T。同样,位置P3与位置P4之间的距离L2可以期望地大于配线层15的厚度15T。
(显示单元1的制造方法)
显示单元1可以通过例如下面的工艺来制造。
首先,制备由上面的材料制成的基底11,且使用例如粘着剂将基底11粘合至(下面所述的)平面载体玻璃G。其后,例如,将硅设定为靶材,并且在引入氮气的同时对基底11进行高频溅射。由于溅射,由氮化硅制成的阻挡层12形成在基底11上。其后,在阻挡层12上按如下顺序形成上述的TFT层13和平坦化层14,并将TFT层13和平坦化层14图案化,以形成具有预定形状的配线层15。这样,形成了驱动基板10。可以对驱动基板10(平坦化层14)的密封区域10-2进行氧等离子体处理。
在形成驱动基板10之后,在驱动基板10的整个表面上形成由例如铬、金、铂、镍、铜、钨或银制成的金属膜并对该金属膜进行图案化,以形成像素电极。
然后,通过例如涂布在设置有共用电极的对向基板30中形成显示体。其后,在将已经形成有显示体的对向基板30与驱动基板10对齐之后,将对向基板30与驱动基板10彼此粘合。这样,在驱动基板10上形成了显示层20和对向基板30。例如,通过在对向基板30的整个一个表面上形成由ITO制成的膜来预先形成共用电极。
其后,如图3所示,例如,使用剥离滚轴71将包括驱动基板10、显示层20和对向基板30的层压体从上述的载体玻璃G剥离。更加详细地,将被称为剥离膜72的伪膜粘合至基底11的端部。其后,将一部分剥离膜72缠绕于剥离滚轴71并将这部分剥离膜72固定至那里。其后,当剥离滚轴71在箭头R的方向上旋转时,就使得载体玻璃G相对于剥离滚轴71在图3的纸平面内的左方向上移动。因此,基底11被从载体玻璃G剥离。在这种情况下,期望地,可以保持基底11受到固定的张力。
在这个实施例中,配线层15的端面15S1和15S2分别相对于显示层20的端面20S1和20S2向内凹入。因此,当剥离滚轴71将具有比配线层15相对更高硬度的显示层20卷起时,显示层20的边缘20EG不会破坏或损坏配线层15。特别地,如果将距离L1和L2设定为大于配线层15的厚度15T,那么就更加可靠地避免了对配线层15的损害。
与此相反,例如如图4中所示的比较例那样,在配线层15从显示区域10-1延伸至密封区域10-2的情况下,剥离滚轴71使显示层20的边缘20EG向配线层15施加应力。因此,根据显示层20和配线层15的硬度或配线层15的厚度,配线层15可能被破坏或损坏。剥离处理期间内施加至配线层15的应力根据以显示层20的与配线层15的表面15SS接触的边缘20EG为中心的曲率半径r而变化。更加具体地,如图5中的示意性曲线那样,例如,被施加至配线层15的压力随着曲率半径r的减小而增加。因此,如果平坦化层14具有足够大的厚度,那么就减小了对TFT层13中的薄膜晶体管和配线的影响,从而不会损坏配线层15。然而,在此情况下,可能难以减小配线层15的厚度。在这个实施例中,采用边缘20EG不与配线层15接触的结构来减小对配线层15造成损坏的风险。因此,能够使配线层15变得更薄。
在从载体玻璃G剥离包含驱动基板10、显示层20和对向基板30的层压体之后,使用透明粘合剂将防潮膜40固定至对向基板30上。在此情况下,使用的防潮膜40的所有边均长于显示区域10-1的边,且防潮膜40的面积也大于显示区域10-1的面积。因此,防潮膜40从显示区域10-1向外部分突出,且因此形成檐结构。在将防潮膜40固定至对向基板30上之后,在防潮膜40上设置光学功能膜50。可替代地,可以事先将防潮膜40和光学功能膜50粘合至对向基板30,然后可以将对向基板30布置为与驱动基板10相对。
在设置光学功能膜50之后,在密封区域10-2中形成密封部60。将下面将详细说明此工序。
在形成密封部60时,如图6所示,首先,例如从针头62将热固化或紫外线固化树脂(固化前树脂61)滴入防潮膜40与驱动基板10的阻挡层12之间的间隙。在此情况下,由于固化前树脂61由于自身的毛细现象而被填充在间隙中,所以固化前树脂61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是相当低粘性的。可以将固化前树脂61的粘性设定为例如10(Pa·s)或更小,更加优选地,2(Pa·s)或更小。可以利用固化前树脂61的树脂成分来调整其粘性。可替代地,通过加热注射体(未图示)或针头62,也可以降低固化前树脂61的粘性。
将固化前树脂61填充在上述间隙中以使固化前树脂61与配线层15、显示层20和对向基板30各自的端面接触。其后,例如,通过热或光的照射,使固化前树脂61固化,以形成密封部60。可应用于防潮膜40或光学功能膜50的多种类型的膜具有紫外线阻挡功能。如果将这些类型中的一种类型的膜应用于防潮膜40或光学功能膜50,那么可以使用如下的树脂材料形成密封部60,即,用波长位于被阻挡的紫外线波长范围之外的光可以使该树脂材料固化。图7示出了在具有紫外线阻挡功能的防潮膜40中波长与透过率之间的典型关系。当使用图7中所示的防潮膜40时,通过波长长于380nm的光(可见光)的照射可以使其固化的树脂材料可以用于密封部60。应当注意,为了保持显示单元1的柔性,密封部60(固化树脂)的杨氏模量可以优选为等于或小于500(MPa),更加优选地,等于或小于100(MPa)。通过上述工序,完成了图1中所示的显示单元1。
(显示单元1的功能和效果)
如上所述,第一实施例中的显示单元1具有这样的结构:其中,配线层15的端面15S1和15S2相对于显示层20的端面20S1和20S2分别向内凹入。这样的结构防止了在制造期间内显示层20的边缘20EG与配线层115的干扰。这使得能够在不使边缘20EG对配线层15造成损坏的情况下进行剥离处理。换言之,这能够减少制造期间内损坏配线层15的发生因素。因此,能够实现优异的量产性,并且即使配线层15变得更薄也能够在不减弱功能的情况下确保高可靠性。
2.第二实施例
(显示单元1A的构造)
图8是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显示单元(显示单元1A)的主要部分的典型构造的横截面图。图9是示出了显示单元1A的典型整体构造的平面图。图8对应于沿着图9中所示的线VIII-VIII从它的箭头方向上观察到的横截面图。
除了显示单元1A设置有驱动基板10A之外,显示单元1A具有与显示单元1相同的构造。因此,在下面的说明中,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显示单元1A中的与显示单元1中的组件相同的组件,并且将适当地不再说明这些组件。
当把显示单元1A与显示单元1进行比较时,显示单元1A具有配线层15A来代替配线层15。与配线层15相似,配线层15A具有含有TFT层13和平坦化层14的层压结构。在显示单元1A中,配线层15A也设置在与显示层20的端面20S1和20S2相对应的位置不同的区域中。具体地,如图8和图9所示,配线层15A在与显示层20的端面20S1相对应的区域中具有开口15K1,且开口15K1填充有中间层16-1。同样,配线层15A在与显示层20的端面20S2相对应的区域中具有开口15K2,且开口15K2填充有中间层16-2。开口15K1和开口15K2可以分别在远离端面20S1和20S2位置的位置处具有壁面15W1和15W2。应当注意,中间层16-1和16-2可以由例如与平坦化层14的材料相同类型的材料构成。
(显示单元1A的功能和效果)
如上所述,第二实施例中的显示单元1A具有这样的结构:其中,在配线层15A中的分别与显示层20的端面20S1和20S2相对应的区域中设置有开口15K1和15K2,且开口15K1和开口15K2分别填充有中间层16-1和中间层16-2。以与显示单元1相似的方式,这使得能够在制造期间内在不使显示层20的边缘20EG对配线层15A造成损坏的情况下进行剥离处理。换言之,这能够减少制造期间内的损坏配线层15A的发生因素。因此能够实现优异的量产性,且即使配线层15变得更薄也能够在不减弱其功能的情况下确保高可靠性。特别地,如果开口15K1的壁面15W1的位置与端面20S1的位置之间的距离LL1大于配线层15A的厚度15T且开口15K2的壁面15W2的位置与端面20S2的位置之间的距离LL2也大于配线层15A的厚度15T,那么更加可靠地防止对配线层15的损坏。
(显示单元1A的变型例)
图10是示出了作为图8和图9中所示的显示单元1A的变型例的显示单元1B的横截面图。在这个变型例中,配线层和中间层是一体化的。更加详细地,TFT层13具有开口13K,开口13K填充有完全覆盖TFT层13的平坦化层14。换言之,平坦化层14的一部分代替了上述的显示单元1A中的中间层16(16-1和16-2)。上述构造的显示单元1B也产生与显示单元1A中相似的效果。
3.典型应用例
下面将给出如上所述的显示单元(显示单元1、1A或1B)应用于电子装置的典型应用例。电子装置的示例可以包括电视机、数码相机、笔记本个人电脑、诸如便携式电话等便携式终端装置、摄像机等。换言之,上述的显示单元可应用于任何领域中的将外部接收到的或内部生成的图像信号显示为静态或动态图像的电子装置。
(典型应用例1)
图11A和图11B示出了使用了上述第一、第二实施例和变型例中任一者中的显示单元的电子书的外观。这个电子书的典型组件可以是显示部210和非显示部220,且显示部210是由上述第一、第二实施例和变型例中任一者中的显示单元构成的。
(典型应用例2)
图12示出了使用了上述一、第二实施例和变型例中任一者中的显示单元的智能手机的外观。这个智能手机的典型组件可以是显示部230和非显示部240,且显示部230是由上述第一、第二实施例和变型例中任一者中的显示单元构成的。
(典型应用例3)
图13示出了使用了上述一、第二实施例和变型例中任一者中的显示单元的电视机的外观。这个电视机的典型组件可以是含有前面板310和滤光玻璃320的图像显示屏幕部300,且图像显示屏幕部300是由上述第一、第二实施例和变型例中任一者中的显示单元构成的。
(典型应用例4)
图14A和图14B示出了使用了上述第一、第二实施例和变型例中任一者中的显示单元的数码相机的外观。这个数码相机的典型组件可以是闪光用发光部410、显示部420、菜单键430和快门按钮440,且显示部420是由上述第一、第二实施例和变型例中任一者中的显示单元构成的。
(典型应用例5)
图15示出了使用了上述第一、第二实施例和变型例中任一者中的显示单元的笔记本个人电脑的外观。这个笔记本个人电脑的典型组件可以是主体510、进行输入符号和字母等的操作的键盘520以及显示图像的显示部530。显示部530是由上述第一、第二实施例和变型例中任一者中的显示单元构成的。
(典型应用例6)
图16示出了使用了上述第一、第二实施例和变型例中任一者中的显示单元的摄像机的外观。这个摄像机的典型组件是主体部610、用来拍摄对象并设置于主体部610的前侧的透镜620、用来启动或停止拍摄操作的启动/停止开关630和显示部640。显示部640是由上述第一、第二实施例和变型例中任一者中的显示单元构成的。
(典型应用例7)
图17A和图17B示出了使用了上述第一、第二实施例和变型例中任一者中的显示单元的便携式电话的外观。这个便携式电话可以具有这样的典型结构:其中,上外壳710和下外壳720通过结合部(铰链部)730结合在一起。这个便携式电话的典型组件可以是显示器740、副显示器750、图片灯760和相机770。它们之间,显示器740和副显示器750中的一者或两者是由上述第一、第二实施例和变型例中任一者中的显示单元构成的。
目前为止,已经使用第一、第二实施例和变型例说明了本发明;然而,本发明不限于这些实施例等,并且可能有各种变型例。例如,在前述的第一实施例中,配线层15的端面15S1和15S2分别相对于显示层20的端面20S1和20S2凹入。然而,可以使用其中一者凹入的结构,更加具体地,端面15S1相对于端面20S1凹入的结构或端面15S2相对于端面20S2凹入的结构中的任一个结构。同样,在前述的第二实施例中,在与显示层20的端面20S1和20S2相对应的区域中分别设置有开口15K1和15K2。然而,可以使用设置有开口15K1和15K2中的任一个开口的结构。可替代地,配线层的四边的所有端面可以相对于显示层的端面凹入。
已经说明了有关显示单元作为电子纸显示器的情况的实施例等;然而,显示单元可以作为液晶显示单元、有机电致发光(EL)显示单元或无机EL显示单元。
此外,在前述的实施例等中已经说明的每个层的材料和厚度、形成每个膜的方法和条件等等不是限制性的,且可以使用其它的材料、厚度、方法和/或条件。
在前述的实施例等中,已经说明了显示单元1、1A和1B的具体构造;然而,本发明的实施例中的显示单元不限于含有附图中所示的所有组件的显示单元。此外,一些组件可以由其它组件来代替。
请注意,本发明的实施例也可以包括下面的构造。
(1)一种显示单元,其包括:
基底;
显示层,所述显示层具有第一端面;和
配线层,所述配线层布置在所述基底与所述显示层之间,所述配线层设置在与所述第一端面相对应的位置不同的区域中。
(2)根据(1)中所述的显示单元,其中,所述配线层具有位于相对于所述第一端面的位置凹入的位置处的第二端面。
(3)根据(2)中所述的显示单元,其中,
所述第一端面的位置与所述第二端面的位置之间的距离大于所述配线层的厚度。
(4)根据(2)或(3)中所述的显示单元,其中,
所述显示层在所述第一端面的相对侧具有第三端面,且
所述配线层在所述第二端面的相对侧具有第四端面,所述第四端面设置在相对于所述第三端面的位置凹入的位置处。
(5)根据(3)所述的显示单元,其中,所述第三端面的位置与所述第四端面的位置之间的距离大于所述配线层的厚度。
(6)根据(1)中所述的显示单元,其中,
所述配线层在与所述第一端面相对应的区域中具有开口,且
所述开口填充有中间层。
(7)根据(6)中所述的显示单元,其中,所述配线层与所述中间层是一体化的。
(8)根据(6)或(7)中所述的显示单元,其中,
所述开口具有位于远离所述第一端面的位置的位置处的壁面,且
所述第一端面的位置与所述壁面的位置之间的距离大于所述配线层的厚度。
(9)一种具有显示单元的电子装置,所述显示单元包括:
基底;
显示层,所述显示层具有第一端面;和
配线层,所述配线层布置在所述基底与所述显示层之间,所述配线层设置在与所述第一端面相对应的位置不同的区域中。
(10)根据(9)中所述的电子装置,其中,所述配线层具有位于相对于所述第一端面的位置凹入的位置处的第二端面。
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依据设计要求和其他因素,可以在本发明随附的权利要求或其等同物的范围内进行各种修改、组合、次组合以及改变。
相关申请的交叉参考
本申请主张享有于2013年4月5日提交的日本优先权专利申请JP2013-79318的优先权,并将该日本优先权申请的全部内容以引用的方式并入本文。
Claims (11)
1.一种显示单元,其包括:
基底;
显示层,所述显示层具有第一端面;和
配线层,所述配线层布置在所述基底与所述显示层之间,所述配线层设置在与所述第一端面相对应的位置不同的区域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单元,其中,所述配线层在相对于所述第一端面的位置凹入的位置处具有第二端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单元,其中,
所述第一端面的位置与所述第二端面的位置之间的距离大于所述配线层的厚度。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显示单元,其中,
所述显示层在所述第一端面的相对侧具有第三端面,且
所述配线层在所述第二端面的相对侧具有第四端面,所述第四端面设置在相对于所述第三端面的位置凹入的位置处。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显示单元,其中,所述第三端面的位置与所述第四端面的位置之间的距离大于所述配线层的厚度。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单元,其中,
所述配线层在与所述第一端面相对应的区域中具有开口,且
所述开口填充有中间层。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单元,其中,
所述显示层在所述第一端面的相对侧具有第三端面,且
所述配线层在与所述第一端面相对应的区域中具有第一开口,所述配线层在与所述第三端面相对应的区域中具有第二开口,且
所述第一开口和所述第二开口均填充有中间层。
8.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显示单元,其中,所述配线层与所述中间层是一体化的。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显示单元,其中,
所述开口在远离所述第一端面的位置的位置处具有壁面,且
所述第一端面的位置与所述壁面的位置之间的距离大于所述配线层的厚度。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显示单元,其中,
所述第一开口在远离所述第一端面的位置的位置处具有第一壁面,所述第二开口在远离所述第三端面的位置的位置处具有第二壁面,且
所述第一端面的位置与所述第一壁面的位置之间的距离大于所述配线层的厚度,所述第三端面的位置与所述第二壁面的位置之间的距离大于所述配线层的厚度。
11.一种电子装置,所述电子装置具有显示单元,所述显示单元是如权利要求1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显示单元。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13079318A JP2014202934A (ja) | 2013-04-05 | 2013-04-05 | 表示装置および電子機器 |
JP2013-079318 | 2013-04-05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4103219A true CN104103219A (zh) | 2014-10-15 |
CN104103219B CN104103219B (zh) | 2019-09-13 |
Family
ID=5165420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410123595.X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4103219B (zh) | 2013-04-05 | 2014-03-28 | 显示单元和电子装置 |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9488886B2 (zh) |
JP (1) | JP2014202934A (zh) |
CN (1) | CN104103219B (zh) |
Cited B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5549242A (zh) * | 2014-10-22 | 2016-05-04 | 三星显示有限公司 | 液晶显示器 |
CN108257509A (zh) * | 2016-12-28 | 2018-07-06 | 乐金显示有限公司 | 柔性显示装置 |
TWI824803B (zh) * | 2022-10-31 | 2023-12-01 | 友達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 電子裝置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9301079B (zh) | 2017-07-24 | 2019-10-25 |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封装结构及其制作方法、发光二极管显示面板 |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515596A (zh) * | 2008-02-19 | 2009-08-26 | 三星移动显示器株式会社 | 有机发光显示装置 |
US20090242885A1 (en) * | 2008-03-25 | 2009-10-01 | Nec Lcd Technologies, Ltd. | Manufacturing process of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
JP2011022302A (ja) * | 2009-07-15 | 2011-02-03 | Seiko Epson Corp | 電気光学装置および電子機器 |
US20120032263A1 (en) * | 2009-04-03 | 2012-02-09 | Sharp Kabushiki Kaisha | Semiconductor device and method of producing same |
WO2012050013A1 (ja) * | 2010-10-12 | 2012-04-19 |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 液晶モジュール及び該モジュールを備えた液晶表示装置 |
CN102955280A (zh) * | 2011-08-23 | 2013-03-06 | 索尼公司 | 显示器和电子单元 |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13029722A (ja) | 2011-07-29 | 2013-02-07 | Sony Corp | 表示装置および電子機器 |
JP2013045074A (ja) | 2011-08-26 | 2013-03-04 | Sony Corp | 電気泳動素子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表示装置、表示基板ならびに電子機器 |
JP5915370B2 (ja) | 2012-05-16 | 2016-05-11 | ソニー株式会社 | 電気泳動素子、電気泳動表示装置、電子機器、及び、電気泳動素子の製造方法 |
JP5880295B2 (ja) | 2012-06-05 | 2016-03-08 | ソニー株式会社 | 電気泳動素子の製造方法 |
JP5900179B2 (ja) | 2012-06-19 | 2016-04-06 | ソニー株式会社 | 電気泳動素子および表示装置 |
JP5884659B2 (ja) | 2012-06-29 | 2016-03-15 | ソニー株式会社 | 電気泳動素子および表示装置 |
JP5966885B2 (ja) | 2012-11-27 | 2016-08-10 | ソニー株式会社 | 電気泳動素子および表示装置 |
JP2014106333A (ja) | 2012-11-27 | 2014-06-09 | Sony Corp | 電気泳動素子、表示装置および電子機器 |
JP6127924B2 (ja) | 2013-11-07 | 2017-05-17 | ソニー株式会社 | 表示装置および電子機器 |
-
2013
- 2013-04-05 JP JP2013079318A patent/JP2014202934A/ja active Pending
-
2014
- 2014-03-21 US US14/221,309 patent/US9488886B2/en active Active
- 2014-03-28 CN CN201410123595.XA patent/CN104103219B/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Patent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515596A (zh) * | 2008-02-19 | 2009-08-26 | 三星移动显示器株式会社 | 有机发光显示装置 |
US20090242885A1 (en) * | 2008-03-25 | 2009-10-01 | Nec Lcd Technologies, Ltd. | Manufacturing process of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
US20120032263A1 (en) * | 2009-04-03 | 2012-02-09 | Sharp Kabushiki Kaisha | Semiconductor device and method of producing same |
JP2011022302A (ja) * | 2009-07-15 | 2011-02-03 | Seiko Epson Corp | 電気光学装置および電子機器 |
WO2012050013A1 (ja) * | 2010-10-12 | 2012-04-19 |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 液晶モジュール及び該モジュールを備えた液晶表示装置 |
CN102955280A (zh) * | 2011-08-23 | 2013-03-06 | 索尼公司 | 显示器和电子单元 |
Cited By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5549242A (zh) * | 2014-10-22 | 2016-05-04 | 三星显示有限公司 | 液晶显示器 |
CN108257509A (zh) * | 2016-12-28 | 2018-07-06 | 乐金显示有限公司 | 柔性显示装置 |
CN108257509B (zh) * | 2016-12-28 | 2020-07-07 | 乐金显示有限公司 | 柔性显示装置 |
TWI824803B (zh) * | 2022-10-31 | 2023-12-01 | 友達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 電子裝置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4103219B (zh) | 2019-09-13 |
US9488886B2 (en) | 2016-11-08 |
US20140300850A1 (en) | 2014-10-09 |
JP2014202934A (ja) | 2014-10-27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10440817B2 (en) | Foldable display | |
JP7049784B2 (ja) | 表示装置 | |
KR102389537B1 (ko) | 박리 방법, 표시 장치, 표시 모듈, 및 전자 기기 | |
US10073490B2 (en) | Display and electronic unit | |
KR20130054152A (ko) | 표시 장치 및 전자 기기 | |
JP6983569B2 (ja) | 半導体装置の作製方法 | |
US8508701B2 (en) | Display device | |
KR20150095188A (ko) | 전자 기기 | |
JP2018026563A (ja) | 半導体装置の作製方法 | |
CN102736349A (zh) | 显示装置和电子设备 | |
US9242424B2 (en) | Display device and electronic apparatus | |
US11606867B2 (en) | Foldable displays and methods | |
TWI715667B (zh) | 顯示裝置、顯示模組、電子裝置及顯示裝置的製造方法 | |
CN104103219A (zh) | 显示单元和电子装置 | |
JP2009037033A (ja) | 液晶表示装置 | |
WO2015114960A1 (ja) | 表示装置および電子機器 | |
US20100302614A1 (en) | Mems and electrophoretic display devices integrated with organic light-emitting device | |
US20110239510A1 (en) | Display device | |
US8829791B2 (en) | Display and electronic unit | |
JP6822796B2 (ja) | 表示装置 | |
TW201824216A (zh) | 顯示裝置、顯示模組、電子裝置及顯示裝置的製造方法 | |
TW201824222A (zh) | 顯示裝置的製造方法、顯示裝置、顯示模組及電子裝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90913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