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100694A - 可动斜盘式液压装置 - Google Patents

可动斜盘式液压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100694A
CN104100694A CN201410143974.5A CN201410143974A CN104100694A CN 104100694 A CN104100694 A CN 104100694A CN 201410143974 A CN201410143974 A CN 201410143974A CN 104100694 A CN104100694 A CN 10410069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ntioned
oil circuit
swash plate
oil
plung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143974.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坂田浩二
冈崎武史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anzaki Kokyukoki Manufactu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Kanzaki Kokyukoki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anzaki Kokyukoki Manufactu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Kanzaki Kokyukoki Manufacturing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410069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100694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47/00Combinations of mechanical gearing with fluid clutches or fluid gearing
    • F16H47/02Combinations of mechanical gearing with fluid clutches or fluid gearing the fluid gearing being of the volumetric typ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57/00General details of gearing
    • F16H57/04Features relating to lubrication or cooling or heating
    • F16H57/0434Features relating to lubrication or cooling or heating relating to lubrication supply, e.g. pumps ; Pressure control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Reciprocating Pumps (AREA)
  • Hydraulic Moto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为可动斜盘式液压装置,在作为可动斜盘式的液压装置的液压式无级变速装置(1)中,在止推板(12)的前表面(12a)和该前表面(12a)抵接的可动斜盘(10)的抵接面(10d2)中的至少一方设置环状槽(10f),将该环状槽(10f)作为润滑油路(28)。在可动斜盘(10)上设有排出油路(10c)。该排出油路(10c),将该润滑油路(28)与相对于该可动斜盘10滑动接触的半轴承(13)的滑动接触面即后表面(13b)连通。在止推板(12)上设有流入油路(12c)。该流入油路(12c),将位于高压区域(H)的柱塞8的柱塞滑履(8a)内的补充油路(8b)与上述润滑油路(28)连通。

Description

可动斜盘式液压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具有缸体、嵌插在了该缸体中的柱塞、与该柱塞的头部抵接的止推板、安装该止推板的可动斜盘和能摆动地支承该可动斜盘的斜盘保持架的可动斜盘式液压装置。该止推板的一侧面与该柱塞的头部的柱塞滑履抵接,该止推板的另一侧面与该可动斜盘抵接,该斜盘保持架经滑动轴承能摆动地支承该可动斜盘。本发明尤其涉及一种润滑结构,该润滑结构用于向这样的结构的可动斜盘式液压装置中的、该可动斜盘相对于该斜盘保持架的该滑动轴承的滑动接触面供给润滑油。
背景技术
在现有技术的、轴向柱塞型(柱塞在缸体的旋转中心轴向上能往返滑动的类型)可动斜盘式的液压装置(将液压泵、液压马达和组合液压泵及液压马达构成的液压式无级变速装置(HST)统称为“液压装置”)中,可动斜盘经滑动轴承能摆动地支承在斜盘保持架上。
为了圆滑地进行该可动斜盘的摆动,例如,如公开于日本特开2002-13611号公报的那样,向可动斜盘的相对于滑动轴承的滑动接触面引导润滑油进行润滑的技术是公知的。按照该技术,即使在高速旋转时等可动斜盘对滑动轴承的推压力变大,也能够向上述滑动接触面强制地供给润滑油,防止在该滑动接触面上的油膜破裂的发生,能够减少可动斜盘的操作力,提高操作性,并且,对可动斜盘与滑动轴承之间的磨损进行抑制,延长部件寿命。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然而,在上述技术中,为了向滑动轴承上的与可动斜盘的滑动接触面强制地供给润滑油,另行设置补油泵等压送装置,所以,存在部件个数增加,装置成本增加,并且装置大型化的问题。
并且,因为从上述压送装置至滑动接触面的油路在液压装置的壳体内横跨许多的构件复杂地形成,拐折部多,油路长度也变长,所以,存在需要复杂的加,加工成本增加的问题。
此外,如这样拐折部多、油路长也长,则压力损失也变大,所以,存在以下问题,即,如因为长时间开动而多少发生一些压送装置的能力下降、油路的堵塞,则不能向滑动轴承的滑动面供给充分的量的润滑油,在滑动接触面上发生油膜破裂,可动斜盘的操作力增加,操作性恶化,并且,可动斜盘、滑动轴承间的磨损变得剧烈,部件寿命下降。
用于解决课题的技术手段
本发明要解决的课题如以上那样,接下来对用于解决此课题的手段进行说明。
本发明的可动斜盘式液压装置,具备缸体、柱塞、止推板、可动斜盘和斜盘保持架。该柱塞在该缸体的旋转轴周围以沿轴向滑动自如的方式插嵌在该缸体中。该止推板的一侧面与该柱塞头部的柱塞滑履滑动接触,该止推板的另一侧面与该可动斜盘的抵接面抵接。该斜盘保持架经滑动轴承以能摆动的方式支承该可动斜盘。
以上那样的构成的可动斜盘式液压装置,具有以下那样的特征。在上述柱塞滑履上设有补充油路。该补充油路被构成为,能把上述柱塞内的工作油向该柱塞滑履与上述止推板的上述一侧面之间补充。在上述止推板的上述另一侧面及上述可动斜盘的上述抵接面中的至少一方设置环状槽,将该环状槽作为润滑油路。在上述可动斜盘上设有排出油路。该排出油路以将上述润滑油路与上述滑动轴承的相对于该可动斜盘的滑动接触面连通的方式构成。在上述止推板上设有流入油路。该流入油路以在上述柱塞的上述补充油路处在高压区域的情况下将该补充油路与上述润滑油路连通的方式构成。
因为以上那样的特征,本发明的可动斜盘式液压装置取得以下那样的作用及效果。即,在上述柱塞内被压缩而变成了高压的工作油(以下称为“高压工作油”),被从上述补充油路经上述流入油路向上述润滑油路压送。该高压工作油,从该润滑油路通过上述排出油路,作为润滑油强制地向上述滑动轴承的上述滑动接触面供给。因此,不需要补油泵等润滑液压送装置,能够谋求因为部件个数削减而实现的装置成本的减少、装置的小型化。
作为进一步的效果,由于将上述柱塞内的工作油作为润滑油向上述滑动轴承的上述滑动接触面引导的油路,由上述柱塞滑履内的上述补充油路、上述止推板内的上述流入油路、上述止推板内或上述可动斜盘内的上述润滑油路、上述可动斜盘内的上述排出油路构成,仅是从该止推板通过到该可动斜盘,所以,能够减少拐折部,油路全长也短,加工变得容易,能够谋求加工成本的减少。此外,通过这样减少拐折部,使油路长也短,能够使压力损失减少,即使长时间开动,柱塞内的高压工作油也不会降低压力,作为润滑油以充分的量向该滑动轴承的滑动面供给,能够确实地防止在该滑动面上的油膜破裂,谋求因为该可动斜盘的操作力减少而实现的操作性的提高、因为可动斜盘与滑动轴承之间的磨损被抑制而实现的部件寿命的提高。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的特征,上述流入油路,以对上述补充油路与上述润滑油路之间的油的流动进行节流的方式成为节流孔结构。
作为此节流孔结构的流入油路的效果,来自上述补充油路的高压工作油因为该流入油路的节流作用,流速上升与流动被节流相当的量,能够使这样流速上升了的高压工作油流入润滑油路内,能够将该高压工作油作为润滑油确实地向滑动轴承的滑动面供给。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的特征,上述流入油路具备作为上述节流孔结构的第1管部和具有比该第1管部大的内径的第2管部,是在相同轴心上连设该第1管部及该第2管部构成的同轴心异径管结构;该第1管部与上述补充油路连通,该第2管部与上述润滑油路连通。
这样,作为流入油路具备第1管部及第2管部的效果,由该流入油路产生的节流孔效果变小,能够对从柱塞内经该流入油路向润滑油路流入的高压工作油的急剧的压力变化进行抑制,防止空化的发生。因此,能够获得振动、噪声小、部件寿命长的可动斜盘式液压装置。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的特征,上述环状槽形成在上述可动斜盘的上述抵接面上。
作为这样在可动斜盘的抵接面上形成环状槽的效果,形成在上述止推板上的油路仅限于油路长度短的流入油路。因此,能够对与该柱塞滑动接触、被作用大的负荷的止推板的刚性下降进行抑制,谋求部件寿命的提高。
作为本发明的其它的进一步的特征,上述环状槽形成在上述止推板的上述另一侧面上。
作为这样在止推板上形成环状槽的效果,仅是更换止推板,就能使用各种的润滑油路,能够自如地改变高压工作油的流量等。因此,能够获得通用性优越的可动斜盘式液压装置。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可动斜盘式液压装置的整体结构的侧视剖视图。
图2是表示本发明的可动斜盘式液压装置的整体结构的俯视剖视图。
图3是在可动斜盘侧设置了环状槽的倾动机构的外观图,图3(a)是该倾动机构的后视图,图3(b)是该倾动机构的正视图。
图4是图3(a)的A-A向视剖视图。
图5是到达了流入油路的柱塞滑履周边的侧视剖视图。
图6是到达了另外的形态的流入油路的柱塞滑履周边的侧视剖视图。
图7是在止推板侧设置环状槽的倾动机构的侧视剖视图。
图8是图7的倾动机构的柱塞滑履周边的侧视剖视图。
图9是在半轴承的与可动斜盘的滑动接触面上设置润滑油用的油积存部的可动斜盘部的侧视剖视图,图9(a)是把可动斜盘的摆动面的曲率半径在摆动方向形成得非对称的倾动机构的侧视剖视图,图9(b)是把斜盘保持架的保持架面的曲率半径在摆动方向形成得非对称的倾动机构的侧视剖视图。
图10是表示中立控制结构的可动斜盘式液压装置的俯视剖视图。
图11是图1的可动斜盘式液压装置的耳轴的侧视剖视图,图11(a)是处于中立状态的耳轴的侧视剖视图,图11(b)是驱动状态下的耳轴的侧视剖视图。
图12是表示另外的形态的中立控制结构的可动斜盘式液压装置的俯视剖视图。
图13是图12的可动斜盘式液压装置的倾动机构的侧视剖视图,图13(a)是中立时的倾动机构的侧视剖视图、图13(b)是驱动状态下的倾动机构的侧视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另外,设图中的用箭头F表示的方向是作为可动斜盘式液压装置的液压式无级变速装置1的前方,以下说明的各构件的位置、方向等以此箭头F方向为前方作为前提。
首先,根据图1、图2说明具有本发明的润滑油路构成的液压式无级变速装置1的整体结构。该液压式无级变速装置1,具有液压泵2、液压马达3、壳体4、中间部分5。该液压泵2、该液压马达3都是轴向柱塞型、可动斜盘式的(即具有可变容量的)液压装置。该液压泵2及该液压马达3,在该壳体4内在上下并设。该壳体4向后方开口,板状的该中间部分5被覆盖设置在该壳体4的后部开口端。
上述液压泵2,具有泵轴6、缸体7、多个柱塞8、倾动机构9。该泵轴6的前部,由上述壳体4的上部旋转自如地支承,该泵轴6的后部由上述中间部分5的上部转动自如地支承。该泵轴6被作为该缸体7的旋转轴心插嵌在该缸体7中,该缸体7与该泵轴6一起转动。在该泵轴6的周围,在该缸体7内形成多个柱塞孔7a。各柱塞8经各弹簧27在轴向上(相对于泵轴6平行)滑动自如地插嵌在各柱塞孔7a中。依靠各弹簧27的力,各柱塞8的头部从各柱塞孔7a突出,与该倾动机构9抵接。
上述液压马达3,具有马达轴15、缸体16、多个柱塞17、倾动机构18。该马达轴15的前部由上述壳体4的下部旋转自如地支承,该马达轴15的后部由上述中间部分5的下部转动自如地支承。该马达轴15被作为该缸体16的旋转轴心插嵌在该缸体16中,该缸体16与该马达轴15一起转动。在该马达轴15的周围,在该缸体16内形成多个柱塞孔16a。各柱塞17经各弹簧27在轴向上(相对于马达轴15平行)滑动自如地插嵌在各柱塞孔16a中。依靠各弹簧27的力,各柱塞17的头部从各柱塞孔16a突出,与该倾动机构18连接。
在中间部分5内形成一对油路14a、14b,该油路14a、14b构成主油路14。上述液压泵2的上述缸体7内的上述多个柱塞孔7a与上述液压马达3的上述缸体16内的上述多个柱塞孔16a经该主油路14连通。在该主油路14内,充填着工作油。
图1表示,上述倾动机构9处于中立位置(后述止推板12朝着铅直方向的状态),上述液压泵2是中立状态,如上述倾动机构18处于某设定位置,上述液压马达3接受工作油的供给,则是能驱动的状态。当处于该倾动机构9从上述中立位置倾倒了的状态(后述止推板12相对于铅直方向斜着倾倒了的状态)时,如向上述泵轴6输入来自发动机等的驱动力,该泵轴6进行旋转驱动,则依靠从该倾动机构9接受的推拉力,上述多个柱塞8前后滑动,从因为该柱塞8的后方滑动而变成了高压的柱塞孔7a排出工作油,该工作油经上述中间部分5内的上述主油路14等向该液压马达3供给。
相对于该液压马达3的上述柱塞孔16a进行上述工作油的给排,上述柱塞17前后滑动,对上述倾动机构18进行推拉。此时,依靠从该倾动机构18接受的反力,上述缸体16与该柱塞17一起旋转,与此相随,上述马达轴15旋转。
上述倾动机构9,具有可动斜盘10、止推板12、左右的半轴承13、13。在上述壳体4的前上内部,固设着上述液压泵2的斜盘保持架11。在该斜盘保持架11上,经上述左右的半轴承13、13能摆动地支承着上述可动斜盘10。
上述倾动机构18,具有可动斜盘19、止推板12、左右的半轴承13、13。在上述壳体4的前下内部,固设着上述液压马达3的斜盘保持架20。在该斜盘保持架20上,经上述左右的半轴承13、13能摆动地支承着上述可动斜盘19。
在上述壳体4内,配设着上述液压泵2及上述液压马达3各自的内臂21。各内臂21的前端部,经销轴22与上述可动斜盘10、19各自的左右任意一侧的侧面连结。
另一方面,在上述壳体4的左右任意一侧部,经各衬套39能转动地支承着上下2根左右方向水平的斜盘操作轴23。各斜盘操作轴23的内端,在该壳体4内固定于各操作杆21的前后途中部。各斜盘操作轴23的外端向上述壳体4的外部突出,其突出端由螺栓25等与外臂24连结。这样,关于上述液压泵2及上述液压马达3,分别构成具有内臂21、销轴22、斜盘操作轴23、外臂24、螺栓25等的斜盘操作机构42。
在这样的斜盘操作机构42中,如上述外臂24被操作,斜盘操作轴23转动,则上述内臂21以该斜盘操作轴23的轴心23a为中心上下转动,上述销轴22升降。于是,分别与该斜盘操作机构42连结着的上述可动斜盘10或19倾动,其倾斜角被调整,能够连续地(无级地)改变上述液压泵2或上述液压马达3的容量,来自该液压马达3的输出旋转能进行无级变速。
接下来,根据图1至图8说明上述半轴承13中的润滑结构。另外,因为上述液压泵2的倾动机构9及斜盘保持架11与上述液压马达3的制动机构18及斜盘保持架20是大致同一结构,所以,以下仅对液压泵2进行说明,省略关于液压马达3的说明。
如图1至图4所示,上述斜盘保持架11的前部由螺栓26系牢固定在上述壳体4的前上内部。另一方面,在该斜盘保持架11的后部形成侧视半圆凹状的保持架面11a,薄板状的左右的上述半轴承13的前表面13a与该保持架面11a抵接,两半轴承13由未图示的螺栓系牢固定在该斜盘保持架11上。
如图5所示,在上述倾动机构9中,在上述可动斜盘10上形成有在该可动斜盘10的后表面10d开口的凹部10d1,将相对于该后表面10d平行的凹部10d1的内面10d2作为可动斜盘10的抵接面10d2。空心圆盘状的上述止推板12被嵌入该凹部10d1中,该止推板12的前表面12a与上述可动斜盘10的抵接面10d2抵接。
如图3(b)及图4所示,在上述可动斜盘10的前表面的左部及右部形成侧视半圆凸状的摆动面10a、10a,该摆动面10a、10a分别与上述半轴承13的后表面13b、13b滑动接触。
而且,如图3(b)及图4所示,在该摆动面10a、10a的正视大致中央形成凹状的储油槽10b、10b,从该储油槽10b、10b朝后方,形成在前后方向上贯通上述可动斜盘10的排出油路10c、10c。
另一方面,如图3(a)、(b)及图4所示,在上述可动斜盘10的后视大致中央部,向前方扩开地形成上述泵轴6贯通的轴孔10e。另外,该轴孔10e的圆形后缘10e1在该可动斜盘10的上述抵接面10d2开口,以该圆形后缘10e1为中心的环状槽10f形成在该抵接面10d2上。与该抵接面10d2抵接了的上述止推板12的上述前表面12a,将该环状槽10f闭塞。这样,由该环状槽10f和将该环状槽10f闭塞的止推板12的前表面12a形成润滑油路28,该润滑油路28的左右端部与上述排出油路10c、10c的后端连通。
如图2至图5所示,上述柱塞8的柱塞滑履8a与上述止推板12的后表面12b滑动接触。在该柱塞滑履8a内,形成与上述柱塞孔7a内连通的补充油路8b。上述柱塞孔7a内的工作油,通过该补充油路8b,向该柱塞滑履8a与该止推板12之间漏出,形成润滑油膜。
在这里,如上述泵轴6旋转,则该柱塞滑履8a在上述润滑油路28的正后方的上述止推板12上滑动,那时,如图4所示,如倾动机构9从位置30倾动至位置31,则各柱塞滑履8a随着上述缸体16及上述柱塞17的旋转而依次重复地通过例如图3(a)、(b)所示那样的高压区域H、中立区域N、低压区域L。在该高压区域H,经该柱塞滑履8a,该柱塞8被向后方推压,该柱塞孔7a内的工作油成为高压。在该低压区域L中,经该柱塞滑履8a,该柱塞8被向前方拉出,该柱塞孔7a内的工作油成为低压。在该低压区域L与该高压区域H之间的该中立区域N,相对于该柱塞孔7a的工作油的给排几乎不进行。
如图3(a)及图5所示,在上述止推板12的、作为与上述高压区域H相当的部分的、位于上述润滑油路28的正后方的部分,形成在前后方向上贯通该止推板12的流入油路12c。而且,因为该流入油路12c的前端在直径比该前端大的上述润滑油路28内开口,并且,该流入油路12c的后端在直径比该后端大的上述补充油路8b内开口,所以,上述润滑油路28与上述补充油路8b经节流孔结构的该流入油路12c连通。
在以上那样构成的倾动机构9中,如柱塞8与上述泵轴6一起旋转,该柱塞8到达位于上述高压区域H的上述流入油路12c,则该柱塞孔7a内(即该柱塞8内)的高压工作油被从上述补充油路8b经上述流入油路12c向上述润滑油路28内压送,从该润滑油路28通过左右的上述排出油路10c、10c向左右的上述储油槽10b、10b供给。于是,储存在了该储油槽10b、10b内的充分的量的工作油向上述可动斜盘10的上述摆动面10a与上述半轴承13的上述后表面13b之间漏出,形成稳定的润滑油膜。
即,作为可动斜盘式液压装置的第1实施例的液压式无级变速装置1,具备缸体7、柱塞8、止推板12、可动斜盘10和斜盘保持架11。该柱塞8,以沿轴向滑动自如的方式插嵌在作为该缸体7的旋转轴的泵轴6的周围。作为该止推板12的一侧面的后表面12b,与该柱塞8头部的柱塞滑履8a滑动接触。作为该止推板12的另一侧面的前表面12a,与该可动斜盘10的抵接面10d2抵接。该斜盘保持架11,经作为滑动轴承的半轴承13能摆动地支承该可动斜盘10。
以上那样的构成的液压式无级变速装置1,具有如下特征。在上述柱塞滑履8a上,设有补充油路8b。该补充油路8b,能使上述柱塞8内的工作油向该柱塞滑履8a与上述止推板12的上述后表面12b之间补充地构成。在上述止推板12的上述前表面12a及上述可动斜盘10的上述后表面10d中的至少一方设置环状槽,将该环状槽作为润滑油路28。在本实施例中,在可动斜盘10的抵接面10d2上设置环状槽10f,将其作为润滑油路28。在上述可动斜盘10上,设有排出油路10c。该排出油路10c,以上述润滑油路28与上述半轴承13的相对于该可动斜盘10的滑动接触面连通的方式构成。在上述止推板12上,设有流入油路12c。该流入油路12c,以在上述柱塞8的上述补充油路8b处在高压区域H的情况下将该补充油路8b与上述润滑油路28连通的方式构成。
根据以上那样的构成,液压式无级变速装置1取得以下那样的作用及效果。即,在上述柱塞8内被压缩而变成了高压的工作油(高压工作油),被从补充油路8b经流入油路12c向润滑油路28压送。该高压工作油,从该润滑油路28通过排出油路10c,作为润滑油被强制地向半轴承13的后表面13b供给。因此,不需要补油泵等润滑液压送装置,能够谋求因为部件个数削减而实现的装置成本的减少、装置的小型化。
作为进一步的效果,将柱塞8内的工作油作为润滑油向半轴承13的后表面13b引导的油路,由柱塞滑履8a内的补充油路8b、止推板12内的流入油路12c、止推板12内或可动斜盘10内的润滑油路28、可动斜盘10内的排出油路10c构成,仅是从该止推板12通过到可动斜盘10,所以,能够减少拐折部,油路全长也变短,加工变得容易,能谋求加工成本的减少。此外,因为这样减少拐折部,油路长也变短,所以,能够使压力损失减少,即使长时间开动,柱塞8内的高压工作油也不会降低压力,作为润滑油以充分的量向半轴承13的后表面13b供给,确实地防止在作为滑动轴承的滑动面的该后表面13b的油膜破裂,能够谋求因为可动斜盘10的操作力减少而实现的操作性的提高、因为可动斜盘10与半轴承13之间的磨损被抑制而实现的部件寿命的提高。
另外,如上述那样,在本实施例的液压式无级变速装置1中,在上述可动斜盘10的抵接面10d2上形成作为上述润滑油路28的环状槽。作为其效果,形成在上述止推板12上的油路被仅限于油路长度短的流入油路12c。因此,能够对与柱塞8滑动接触、被作用大的负荷的止推板12的刚性下降进行抑制,谋求部件寿命的提高。
作为液压式无级变速装置1的进一步的特征,上述流入油路12c,以对上述补充油路8b与上述润滑油路28之间的油的流动进行节流的方式成为节流孔结构。
作为此节流孔结构的流入油路12c的效果,来自上述补充油路8b的高压工作油的流速因为该流入油路12c的节流作用而上升与流动被节流相应的量,能够使流速这样上升了的高压工作油流入润滑油路28内,能够将该高压工作油作为润滑油确实地向作为滑动轴承的半轴承13的滑动面即后表面13b供给。
接下来,对作为在液压式无级变速装置1中应用的倾动机构9的替代实施例的、图6所示倾动机构9A进行说明。倾动机构9A,是上述倾动机构9的止推板12被变更成止推板12A,谋求高压工作油从补充油路8b流入润滑油路28时的压力变化的减轻的倾动机构。
形成在该止推板12A上的流入油路12d,具有第1管部12d1和第2管部12d2,该第2管部12d2具有比该第1管部12d1大的内径。该第1管部12d1的后端与上述补充油路8b连通,该第2管部12d2的前端与上述润滑油路28连通。该第1管部12d1及该第2管部12d2,在相同轴心上连设。即,该流入油路12d成为同轴心异径管结构。
上述第1管部12d1,相比与其前后连通的第2管部12d2及补充油路8b都具有较小的直径。即,第1管部12d1成为节流孔结构。这样,流入油路12d尽管是节流孔结构,但因为成为该节流孔结构的部分(第1管部12d1)与上述流入油路12c的节流孔结构部分(流入油路12c的全长部分)相比较短,所以,节流孔效果变小。即,尽管因为作为节流孔结构的第1管部12d1的作用,从补充油路8b经流入油路12d向润滑油路28内流入的工作油的流速上升,但因为与从补充油路8b经流入油路12c向润滑油路28内流入的工作油的流速相比较小,所以,急剧的压力变化被减轻。
通过这样减小节流孔效果,能够对从柱塞8内流入的高压工作油的急剧的压力变化进行抑制,防止空化的发生。因此,能够获得振动、噪声小、部件寿命也长的作为可动斜盘式液压装置的液压式无级变速装置1。
接下来,根据图7、图8对作为以上说明了的倾动机构9、9A的替代实施例的倾动机构29进行说明。该倾动机构29,是在止推板12、12A内设置润滑油路28,而不是如上述倾动机构9、9A那样设置在上述可动斜盘10内,由此,谋求通过止推板更换来实现的通用性的提高。
该倾动机构29的可动斜盘34,相当于从上述可动斜盘10去掉了润滑油路28的可动斜盘。与可动斜盘10上的上述储油槽10b、10b、排出油路10c、10c、上述后表面10d、上述凹部10d1、上述抵接面10d2、上述轴孔10e、上述圆形后缘10e1同样,在可动斜盘34上形成储油槽34b、34b、排出油路34c、34c、后表面34d、凹部34d1、抵接面34d2、轴孔34e、圆形后缘34e1。
止推板32被嵌入该可动斜盘34的凹部34d1中,止推板32的前表面32a与作为该凹部34d1的内面的可动斜盘34的抵接面34d2抵接。在此止推板32的前表面32a上,以该轴孔10e的圆形后缘34e1为中心形成环状槽32e。因此,与止推板32的前表面32a抵接的可动斜盘34的抵接面34d2将环状槽32e闭塞,由该止推板32的该环状槽32e和该可动斜盘34的抵接面34d2形成润滑油路33。该润滑油路33的途中部与上述排出油路34c、34c的后端连通。
并且,在止推板32的、与上述高压区域H相当的部分,形成从作为上述润滑油路33的环状槽32e的后端至止推板32的后表面32b在前后方向上贯通的流入油路32c。即,该流入油路32c的前端在作为上述润滑油路33的环状槽32e的后端开口,并且,流入油路32c的后端在面向该止推板32的后表面32b的上述补充油路8b的前端开口。在图8的侧视剖视下,流入油路32c的前端比环状槽32e的后端小,流入油路32c的后端比补充油路8b的前端小。即,流入油路32c的口径比止推板32的径向的环状槽32e的宽度小,另外,也比补充油路8b的前端部的口径小。这样,在上述润滑油路33与上述补充油路8b之间夹设流入油路32c,流入油路32c以对油的流动进行节流的方式成为节流孔结构。
在以上那样的结构中,如上述柱塞8旋转,到达位于上述高压区域H的流入油路32c,则柱塞8内的高压工作油被从补充油路8b经流入油路32c向润滑油路33内压送,从该润滑油路33通过排出油路34c向左右的储油槽34b、34b供给。
即,在应用于液压式无级变速装置1的倾动机构29中,用于构成流入油路33的环状槽32e形成在与可动斜盘34的抵接面34d2抵接的上述止推板32的前表面32a上。因此,仅是更换上述止推板32,就能使用各种的润滑油路,能够自如地改变高压工作油的流量等,能够获得通用性优越的作为可动斜盘式液压装置的液压式无级变速装置1。
接下来,根据图4、图9对如以上那样向半轴承13强制地供给柱塞8内的高压工作油的结构以外的润滑结构。
该润滑结构,在图4所示半轴承13的后表面13b与可动斜盘10的摆动面10a之间设置用于在可动斜盘10摆动时扒入和保持工作油等润滑油的油积存部,谋求润滑油膜形成的促进。
图9(a)所示可动斜盘10A,虽然是以上述斜盘操作轴23的轴心23a为中心进行上下摆动,但其摆动面10Aa在可动斜盘10A的摆动方向35非对称地形成。
例如,在该可动斜盘10A,从轴心23a至前斜下方的摆动面10Aa的半径36b以比从轴心23a至前斜上方的摆动面10Aa的半径36a短的方式设定,在该摆动面10Aa的前斜下方位置与半轴承13的后表面13b的下部位置之间形成间隙37。
于是,如上述可动斜盘10A摆动,则如上述那样供给的润滑油被扒入和保持在上述间隙37中,摆动中,从该间隙37慢慢地向上述半轴承13的后表面13b与可动斜盘10A的摆动面10Aa之间漏出,形成稳定的润滑油膜。
另外,在图9(b)所示斜盘保持架11A,该保持架面11Aa在可动斜盘10的摆动方向35非对称地形成。
例如,在该斜盘保持架11A,从轴心23a至前斜下方的保持架面11Aa的半径36d以比从轴心23a至前斜上方的保持架面11Aa的半径36c长的方式设定,在上述可动斜盘10的摆动面10a的前斜下方位置与沿上述斜盘保持架11A的保持架面11Aa的形状系牢固定了的半轴承13的后表面13b的下部位置之间也形成间隙38。
于是,如上述可动斜盘10摆动,则供给的润滑油被扒入和保持在上述间隙38中,摆动中,慢慢地从该间隙38向上述半轴承13的后表面13b与可动斜盘10的摆动面10a之间漏出,形成稳定的润滑油膜。
即,由于在作为滑动轴承的半轴承13的后表面13b与可动斜盘10A、10的摆动面10Aa、10a之间,设置用于在可动斜盘10A、10摆动时扒入和保持润滑油的作为油积存部的间隙37、38,所以,在上述可动斜盘10A、10摆动中,润滑油被扒入上述间隙37、38,并且,该间隙37、38内的润滑油慢慢地漏出,油膜不会破裂,能够形成稳定的润滑油膜。
并且,由于上述可动斜盘10A上的作为与半轴承13的滑动接触面的摆动面10Aa的曲率半径在可动斜盘10A的摆动方向35非对称地形成,所以,斜盘保持架11不变,仅是更换可动斜盘10A,就能自如地改变上述间隙37的大小、范围等,仅通过简单的构件更换,就能够设置通用性优越的润滑结构。
此外,由于上述斜盘保持架11上的作为与半轴承13的接触面的保持架面11Aa的曲率半径在可动斜盘10的摆动方向35非对称地形成,所以,能够使用通常的(在摆动方向对称状的)可动斜盘10,能够谋求维修成本的减少。
接下来,根据图1、图3、图10至图13对能在上述液压式无级变速装置1那样的可动斜盘式液压装置中应用的中立控制结构进行说明。
图10、图11所示液压式无级变速装置1A,是在图1所示上述液压式无级变速装置1中追加了中立控制结构44的液压式无级变速装置。
在该液压式无级变速装置1A的液压泵2中,从上述中间部分5内的主油路14的一对油路14a、14b中的一方(在本实施例中,油路14a)分支俯视L字状的油路5a,该油路5a延伸设置,在上述中间部分5的前表面5b开口。在上述壳体4的左侧部,在前后方向上穿孔设置油路4a,该油路4a的后端与上述油路5a的开口端连通,另一方面,该油路4a的前端与在斜盘操作机构42A中在衬套39的半径方向穿孔设置的油路39a连通。
在该斜盘操作机构42A中,在上述斜盘操作轴23上以在可动斜盘10的中立状态下与上述油路39a处于相同轴心上的方式,在半径方向上穿孔设置内部油路23b,从该内部油路23b的前端向轴心内方穿孔设置轴心油路23c。在上述操作杆21内在左右方向上穿孔设置油路21a,该轴心油路23c的内端经油路21a与壳体4的内部空间40连通。在上述液压马达3中也同样。
在以上那样的结构中,如图1、图10、图11(a)所示,如使上述液压泵2(液压马达3)的外臂24大致水平,则止推板12变得垂直,柱塞8、17不进行前后滑动,工作油不在主油路14内循环,成为马达轴15不旋转的中立状态。
在该中立状态下,主油路14内的工作油,从中间部分5内的油路5a、壳体4内的油路4a及衬套39内的油路39a在斜盘操作轴23内经半径方向大致水平的内部油路23b流入轴心油路23c,其后,操作杆21内的油路21a向内部空间40放出。
另一方面,如以轴心23a为中心向上下方向转动上述外臂24,例如图11(b)所示那样向下方转动,则销轴22以该轴心23a为中心上升,倾动机构9的上部向后方倾倒,止推板12成为倾斜姿势。于是,如上述那样,柱塞滑履8a依次重复地通过高压区域H、中立区域N、低压区域L,柱塞8前后滑动。
在上述液压马达3中也同样,工作油在主油路14内循环,成为马达轴15旋转的驱动状态。例如,如马达轴15与行驶车辆的驱动轴连动连结,则成为能进行前进行驶或后退行驶的行驶状态。
在该驱动状态下,该斜盘操作轴23的内部油路23b的外端从上述衬套39内的油路39a向下方偏移,其结果,该油路39a的前端由斜盘操作轴23的外周面闭塞,主油路14内的工作油被阻挡,所以,工作油不会向内部空间40放出。
即,由上述油路5a、油路4a、油路39a、内部油路23b、轴心油路23c及油路21a构成卸压油路系41,在该卸压油路系41内夹设油路断接机构43,油路断接机构43与可动斜盘的操作连动地对油路23b与油路39a进行断接。这样,仅在中立状态下使主油路14与内部空间40连通的中立控制结构44,由卸压油路系41及夹设在其中的油路断接机构43构成。
由这样的中立控制结构44,在上述驱动状态下能够确实地消除工作油泄漏,与由中立阀、节流孔等确保中立位置的情况下相比,能够确实地抑制动力传递时的传递效率的下降。
并且,上述油路断接机构43由于设在上述斜盘操作机构42A内,所以,与由中立阀、节流孔等确保中立位置的情况下不同,能够谋求充分的中立宽度的确保、起步时的工作油的液压变动导致的冲击的减轻及从节流孔的工作油泄漏的防止,并且,不需要另行设置中立阀、节流孔等,能够谋求部件成本、加工成本的减少、维修性的提高及装置的小型化。
接下来,图12、图13所示液压式无级变速装置1B是设置了与上述中立控制结构44不同的形态的中立控制结构53的液压式无级变速装置。对此液压式无级变速装置1B进行说明。
在该液压式无级变速装置1B的液压泵2A中,不设置上述那样的润滑结构,作为其替代结构,在倾动机构49的高压区域H和低压区域L在前后方向上贯通形成倾倒侧油路47。该倾倒侧油路47,在相同轴心上连设地构成止推板52的油路52a和可动斜盘46的油路46a。该倾倒侧油路47的后端与滑动旋转来到了上述高压区域H或低压区域L的上述柱塞8的补充油路8b的前端连通。
另一方面,在上述倾动机构49的前方,配置对该倾动机构49进行支承的斜盘保持架11B和在该斜盘保持架11B与上述倾动机构49之间能摆动地支承倾动机构49的左右的半轴承13A、13A。而且,在该左右的半轴承13A上都以在可动斜盘46的中立状态下与上述倾倒侧油路47处于相同轴心上的方式在前后方向上穿孔设置油路13A1、13A1,该油路13A1、13A1的前端分别与在上述斜盘保持架11B的左右部在前后方向上贯通的左右的油路11B1、11B1的后端连通。
该左右的油路11B1、11B1的前端,经在上述壳体4的前部向后方打开了的俯视U字状的连结油路4b连通,连设这些油路13A1、11B1、4b、11B1、13A1形成固定侧油路48。
在以上那样的结构中,如按图12、图13(a)所示那样大致水平地设定上述液压泵2A的外臂24,则止推板52变得垂直,柱塞8不前后滑动,工作油不在主油路14内循环,成为未图示的马达轴不旋转的中立状态。
在该中立状态下,如例如作为上述主油路14的一对油路14a、14b中的一方的油路14a处于高压侧,则该油路14a内的工作油从相同一侧的柱塞8、补充油路8b、倾倒侧油路47经固定侧油路48,通过另一侧的倾倒侧油路47、补充油路8b、柱塞8,流入另一侧的低压侧的油路14b。
另一方面,如以轴心23a为中心向上下方向转动上述外臂24,例如图13(b)所示那样向下方转动,则倾动机构49的上部向后方倾倒,止推板52成为倾斜姿势。于是,柱塞8前后滑动,在未图示的液压马达也同样,工作油在主油路14内循环,成为未图示的马达轴旋转的驱动状态。
在该驱动状态下,因为上述倾动机构49倾倒,所以,倾倒侧油路47的前端从上述固定侧油路48的后端向上方偏移,其结果,该倾倒侧油路47的前端由半轴承13A的后表面13A2闭塞,哪一个的油路14a、14b内的工作油都被阻挡,所以,工作油不会流入低压侧的油路14b。
即,由到达了高压侧的柱塞8内、该柱塞8的柱塞滑履8a内的补充油路8b、高压侧的倾倒侧油路47、固定侧油路48、低压侧的倾倒侧油路47、到达了低压侧的柱塞8的柱塞滑履8a内的补充油路8b及该柱塞8内,构成卸压油路系50。在该卸压油路系50内,夹设与可动斜盘的操作连动地对倾倒侧油路47与固定侧油路48进行断接的油路断接机构51。这样,仅在中立状态下使主油路14的一对油路14a、14b彼此连通的中立控制结构53由卸压油路系50及夹设在其中的油路断接机构51构成。
在这样的结构的中立控制结构53中,由于上述卸压油路系50设在作为已有的装置构成构件的柱塞8、倾动机构49、斜盘保持架11B、壳体4内,所以,与由中立阀、节流孔等确保中立位置的情况下不同,能谋求充分的中立宽度的确保、起步时的工作油的液压变动导致的冲击的减轻、从节流孔的工作油泄漏的防止,并且,不需要另行设置中立阀、节流孔等,能够谋求部件成本、加工成本的减少、维修性的提高、装置的小型化。并且,通过从主油路14中的高压侧的油路14a向低压侧的油路14b对油进行卸压,消除油路14a、14b间的液压差,呈现中立状态,主油路14内的工作油不会向外部漏出,能够对工作油的油量减少进行抑制。
产业上的利用可能性
本发明的可动斜盘式液压装置如是具有可动斜盘、能应用上述那样的油路结构的构成的可动斜盘式液压装置,则能够应用于液压泵、液压马达的单体、组合该液压泵和液压马达构成的液压式无级变速装置等各种各样的类型的可动斜盘式液压装置。
附图标记说明:
1 液压式无级变速装置(可动斜盘式液压装置)
6 泵轴(旋转轴)
7 缸体
8 柱塞
8a 柱塞滑履
8b 补充油路
10、34 可动斜盘
10c、34c 排出油路
10d2、34d2 抵接面
10f、32e 环状槽
11 斜盘保持架
12、32 止推板
12a、32a 前表面(另一侧面)
12b、32b 后表面(一侧面)
12c、12d、32c、32d 流入油路
12d1 第1管部
12d2 第2管部
13 半轴承(滑动轴承)
13b 后表面(滑动接触面)
28、33 润滑油路
H 高压区域
M 中压区域
L 低压区域

Claims (5)

1.一种可动斜盘式液压装置,该可动斜盘式液压装置具备缸体、柱塞、止推板、可动斜盘和斜盘保持架;
该柱塞在该缸体的旋转轴周围以沿轴向滑动自如的方式插嵌在该缸体中;
该止推板的一侧面与该柱塞头部的柱塞滑履滑动接触;
该止推板的另一侧面与该可动斜盘的抵接面抵接;
该斜盘保持架经滑动轴承以能摆动的方式支承该可动斜盘;
如以上那样构成的可动斜盘式液压装置的特征在于:
在上述柱塞滑履上设有补充油路;
该补充油路被构成为,能把上述柱塞内的工作油向该柱塞滑履与上述止推板的上述一侧面之间补充;
在上述止推板的上述另一侧面及上述可动斜盘的上述抵接面中的至少一方设有环状槽,将该环状槽作为润滑油路;
在上述可动斜盘上设有排出油路;
该排出油路以将上述润滑油路与上述滑动轴承相对于该可动斜盘的滑动接触面连通的方式构成;
在上述止推板上设有流入油路;
该流入油路以在上述柱塞的上述补充油路处在高压区域的情况下将该补充油路与上述润滑油路连通的方式构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动斜盘式液压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流入油路以对上述补充油路与上述润滑油路之间的油的流动进行节流的方式成为节流孔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动斜盘式液压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流入油路,具备作为上述节流孔结构的第1管部和具有比该第1管部大的内径的第2管部,是在相同轴心上连设该第1管部及该第2管部构成的同轴心异径管结构;该第1管部与上述补充油路连通,该第2管部与上述润滑油路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可动斜盘式液压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环状槽形成在上述可动斜盘的上述抵接面上。
5.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可动斜盘式液压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环状槽形成在上述止推板的上述另一侧面上。
CN201410143974.5A 2013-04-10 2014-04-09 可动斜盘式液压装置 Pending CN104100694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3-082036 2013-04-10
JP2013082036A JP6055987B2 (ja) 2013-04-10 2013-04-10 可動斜板式油圧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100694A true CN104100694A (zh) 2014-10-15

Family

ID=5166911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143974.5A Pending CN104100694A (zh) 2013-04-10 2014-04-09 可动斜盘式液压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JP (1) JP6055987B2 (zh)
KR (1) KR20140122685A (zh)
CN (1) CN104100694A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604816A (zh) * 2016-03-16 2016-05-25 无锡市华科力士水液压有限公司 一种新型斜盘式变量水液压柱塞泵
CN109386445A (zh) * 2017-08-08 2019-02-26 罗伯特·博世有限公司 静液压的轴向活塞机
CN110573731A (zh) * 2017-05-03 2019-12-13 伊纳斯有限公司 一种液压装置
CN110671289A (zh) * 2019-11-26 2020-01-10 力源液压(苏州)有限公司 一种轴向柱塞双向变量泵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2654598B1 (ko) * 2022-10-31 2024-04-05 하이드로텍(주) 유압식 무단 변속장치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9287554A (ja) * 1996-04-23 1997-11-04 Hitachi Constr Mach Co Ltd 可変容量型斜板式液圧回転機
JP2002005006A (ja) * 2000-06-23 2002-01-09 Yanmar Diesel Engine Co Ltd アキシャルピストンポンプ・モータの斜板軸受潤滑構造
JP2002013611A (ja) * 2000-06-29 2002-01-18 Yanmar Diesel Engine Co Ltd 油圧式無段変速装置の斜板軸受潤滑構造
EP1515068A1 (en) * 2002-06-18 2005-03-16 Yanmar Co., Ltd. Hydraulic stepless speed changer and power transmission device
DE102006025348A1 (de) * 2006-05-31 2007-12-06 Sauer-Danfoss Gmbh & Co Ohg Hydrostatisch-mechanisches Getriebe
CN202091108U (zh) * 2010-05-17 2011-12-28 株式会社神崎高级工机制作所 斜板式液压机械和静油压传动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4820802B1 (zh) * 1970-01-23 1973-06-23
JPS5547229B2 (zh) * 1972-03-29 1980-11-28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9287554A (ja) * 1996-04-23 1997-11-04 Hitachi Constr Mach Co Ltd 可変容量型斜板式液圧回転機
JP2002005006A (ja) * 2000-06-23 2002-01-09 Yanmar Diesel Engine Co Ltd アキシャルピストンポンプ・モータの斜板軸受潤滑構造
JP2002013611A (ja) * 2000-06-29 2002-01-18 Yanmar Diesel Engine Co Ltd 油圧式無段変速装置の斜板軸受潤滑構造
EP1515068A1 (en) * 2002-06-18 2005-03-16 Yanmar Co., Ltd. Hydraulic stepless speed changer and power transmission device
DE102006025348A1 (de) * 2006-05-31 2007-12-06 Sauer-Danfoss Gmbh & Co Ohg Hydrostatisch-mechanisches Getriebe
CN202091108U (zh) * 2010-05-17 2011-12-28 株式会社神崎高级工机制作所 斜板式液压机械和静油压传动装置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604816A (zh) * 2016-03-16 2016-05-25 无锡市华科力士水液压有限公司 一种新型斜盘式变量水液压柱塞泵
CN110573731A (zh) * 2017-05-03 2019-12-13 伊纳斯有限公司 一种液压装置
CN109386445A (zh) * 2017-08-08 2019-02-26 罗伯特·博世有限公司 静液压的轴向活塞机
CN109386445B (zh) * 2017-08-08 2021-10-08 罗伯特·博世有限公司 静液压的轴向活塞机
CN110671289A (zh) * 2019-11-26 2020-01-10 力源液压(苏州)有限公司 一种轴向柱塞双向变量泵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6055987B2 (ja) 2017-01-11
JP2014202351A (ja) 2014-10-27
KR20140122685A (ko) 2014-10-2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100694A (zh) 可动斜盘式液压装置
CA2972031C (en) Reciprocating pump with dual circuit power end lubrication system
US9488261B2 (en) Hydrostatic transmission
KR101242826B1 (ko) 가변 용량형 유압 펌프·모터
CN103459842B (zh) 斜轴式轴向活塞泵·马达
US10054171B2 (en) Driving force transmitting apparatus
CN104791091A (zh) 连杆和内燃发动机
US10119557B2 (en) Hydraulic driving device
CN107709711A (zh) 用于活塞泵的滚子挺杆、活塞泵
CN103443456B (zh) 静液压模块的调整装置
CN100406724C (zh) 变量斜板式轴向活塞装置
CN102853064A (zh) 差速器齿轮单元的润滑结构
CN105298781B (zh) 可变容量式液压装置
CN101910647A (zh) 顺序阀及井下牵引机
CN103299072A (zh) 高压泵
JP2014105583A (ja) 可変容量型アキシャルピストン装置
JP6217005B2 (ja) アキシャルピストン装置
CN105358819A (zh) 泵装置、尤其用于燃料喷射装置的燃料高压泵装置
JP5176864B2 (ja) 摩擦車式無段変速機のオイル供給構造
CN1846058A (zh) 用于体积作用的泵或马达的偏心驱动机构
JP6640770B2 (ja) 装軌式車両
CN108331754A (zh) 泵体组件及具有其的压缩机
JP2008128222A (ja) 斜板型液圧回転装置
CN103850906B (zh) 具有倾斜的缸钻孔的轴向活塞机
WO2015150047A1 (de) Schrägscheibenmaschine als axialkolbenpumpe und/oder axialkolbenmotor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41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