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087559A - 一种传染性法氏囊病毒、灭活疫苗及其制备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传染性法氏囊病毒、灭活疫苗及其制备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087559A
CN104087559A CN201410326658.1A CN201410326658A CN104087559A CN 104087559 A CN104087559 A CN 104087559A CN 201410326658 A CN201410326658 A CN 201410326658A CN 104087559 A CN104087559 A CN 10408755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train
vaccine
fabricius
virus
infectious bursa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326658.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087559B (zh
Inventor
于漾
朱亚露
揭鸿英
毕志香
褚轩
何家惠
侯继波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angsu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Original Assignee
Jiangsu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angsu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filed Critical Jiangsu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Priority to CN201410326658.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4087559B/zh
Publication of CN10408755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08755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08755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08755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Medicines Containing Antibodies Or Antigens For Use As Internal Diagnostic Agents (AREA)
  • Micro-Organisms Or Cultivation Processes Thereof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传染性法氏囊病毒、灭活疫苗及其制备方法,属于生物工程领域。所述传染性法氏囊病毒NJ09株,其保藏登记号为:CGMCCNO:7758。本发明还提供传染性法氏囊灭活疫苗。本发明疫苗接种后,抗体效价高、持续期长,对传染性法氏囊病毒标准强毒株及超强流行毒株攻毒保护率达到90%~100%,同时安全性高、效力稳定,注射后预防效果显著,能很好地控制传染性法氏囊疾病的发生与流行。

Description

一种传染性法氏囊病毒、灭活疫苗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生物工程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传染性法氏囊病毒、灭活疫苗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研究
传染性法氏囊病毒(Infectious bursal disease Virus,缩写为IBDV)隶属于双RNA病毒科双RNA病毒属,此病主要损害鸡体淋巴器官造成免疫抑制,从而导致多种疫苗免疫无效及对其它疾病如新城疫、球虫病等的易感性增高而引起经济损失。传染性法氏囊病(Infectious bursal disease,IBD)于1957年首次发生于美国Delware州南部Gumboro地区,我国于1979年相继在广州、北京、上海发现本病,对实际养殖生产造成重大损失,IBDV疫苗研究随即展开,至今国内外已开发出弱毒、中等毒力活疫苗、灭活疫苗和基因工程疫苗,对该病防控起到一定作用。但是近年来,我国一些地方,特别是在法氏囊母源抗体高低不齐的蛋鸡和肉鸡饲养区,仍然屡有传染性法氏囊病(IBDV)的发生和流行,其原因主要为:一是超强毒株出现。IBDV在野外环境中变异能力很强,每年均有超强毒力的IBDV野毒出现,这一类毒株的毒力极有可能突破现有疫苗的保护,从而导致免疫鸡群出现感染发病、死亡的现象。二是弱毒疫苗无法突破母源抗体。现行免疫程序中IBDV弱毒苗一般在14~18日龄免疫,接种后进入鸡体内的活病毒会被母源抗体捕获、中和而失去复制活性,因而不能达到保护效果。同时雏鸡体内母源抗体由高逐渐消减,虽有一定保护力但开始有部分鸡暴露在感染威胁当中。三是传染性法氏囊灭活疫苗研究落后。目前市场上使用的灭活疫苗一类是法氏囊全病毒灭活疫苗,使用传染性法氏囊病毒株适应细胞制备,另一类是基因工程疫苗,采用大肠杆菌表达传染性法氏囊病毒VP2基因制备。这两种疫苗可以产生一定的免疫保护效果,但是,对于出现基因变异的超强毒株,会出现保护性下降的情况。因此,针对目前我国鸡传染性法氏囊病发病趋势,分离法氏囊超强毒流行毒株,筛选其中免疫原性好、且可以适应细胞繁殖的种毒制备疫苗,对于该病的预防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是符合生产实际需求的重要产品。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传染性法氏囊病毒NJ09株,该毒株是超强的流行毒株、免疫原性强且适应细胞规模化培养。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所述传染性法氏囊病毒NJ09株在制备传染性法氏囊病毒疫苗中的应用。
本发明的再一目的是提供一种传染性法氏囊灭活疫苗,该疫苗接种后,抗体效价高、持续期长,对传染性法氏囊病毒标准强毒株及超强流行毒株攻毒保护率达到90%~100%,同时安全性高、效力稳定,注射后预防效果显著,能很好地控制传染性法氏囊疾病的发生与流行。
本发明的再一目的是提供所述传染性法氏囊灭活疫苗的制备方法,该方法简单、安全、成本低。
本发明的目的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传染性法氏囊病毒NJ09株,其保藏登记号为:CGMCC NO:7758。预防传染性法氏囊的灭活疫苗,所用毒株为本单位2009年分离、鉴定的传染性法氏囊病毒新毒株(NJ09株),研制出传染性法氏囊灭活疫苗(NJ09株)。
本发明还提供所述传染性法氏囊病毒NJ09株在制备传染性法氏囊病毒疫苗中的应用。
本发明还提供制备传染性法氏囊病毒NJ09株毒液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将传染性法氏囊病毒NJ09株接种Vero细胞或DF-1细胞进行培养,得到所述毒液。
本发明还提供所述方法制备的传染性法氏囊病毒NJ09株毒液。
另外,本发明还提供传染性法氏囊病毒疫苗,活性成分为灭活的所述传染性法氏囊病毒NJ09株。
在本发明中,所述疫苗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将权利要求4所述传染性法氏囊病毒NJ09株毒液依次灭活、乳化,得到所述疫苗。
在本发明中,所述传染性法氏囊病毒NJ09株毒液采用甲醛进行灭活。
在本发明中,所述乳化步骤具体为:将灭活后的传染性法氏囊病毒NJ09株毒液与吐温-80混合均匀,得到水相溶液;将注射用白油和司本-80混合混匀,得到油相溶液;将水相和油相乳化,得到所述疫苗。
有益效果:
(1)传染性法氏囊病毒NJ09株,是超强的流行毒株、免疫原性强、攻毒保护性好且适应细胞规模化培养。
(2)传染性法氏囊灭活疫苗接种后,抗体效价高,一次免疫后,7~14天开始产生抗体,至21~28天,抗体平均水平达到1︰5120以上;抗体持续期达到5个月;本发明疫苗对传染性法氏囊病毒标准强毒株及超强流行毒株攻毒保护率达到90%~100%。该疫苗安全性高、效力稳定,注射后预防效果显著,保护率高,能很好地控制传染性法氏囊疾病的发生与流行,显著提高养禽生产的经济效益。
(3)本发明制备传染性法氏囊灭活疫苗的方法,简单、安全、成本低。
附图说明
图1是IBDV NJ09株F1、F2代细胞毒RT-PCR扩增产物的电泳图,其中泳道1-F1代细胞毒;2-F2代细胞毒;3-法氏囊病毒标准阳性对照;4-阴性对照;M-Marker。
保藏信息如下:
保藏单位: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
单位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北辰西路1号院3号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
参椐的生物材料(株):NJ09株。
分类命名:传染性法氏囊病毒。
保藏号:CGMCC NO.7758。
保藏日期:2013年6月20日。
具体实施方式
BC6/85来源:购自中国兽医药品监察所。
B87来源:购自中国兽医药品监察所。
实例1 传染性法氏囊病毒NJ09株的分离与鉴定
1.NJ09株的分离
(1)病料
病料为无菌采集疑似法氏囊病死亡病鸡的法氏囊组织、心血、肝、脑、肺。
(2).组织触片
将病料作心血涂片及各脏器的病毒组织触片,并进行染色镜检,发现病毒组织触片染色镜检结果为阴性。
(3)细菌培养
将上述病料,分别用马丁肉汤和绵羊血培养基培养(按现行《中国兽药典》附录方法配制),结果显示无菌落生长,说明所述病料中不含有细菌。
(4)病料处理
将上述病料在无菌容器中剪碎、磨碎,用含青链霉素的灭菌生理盐水(每毫升生理盐水含2000单位的青霉素和2000单位的链霉素)作1∶5倍稀释,反复冻融三次后,3000r/min离心20分钟,取上清液保存于-20℃备用。
(5)病毒分离、细胞驯化及收获
将本实施例标题4中获得的上清液,尿囊膜途径接种10日龄SPF鸡胚,每胚接种量0.2ml,接种后置37℃条件孵化。接种24小时以内死亡胚弃去,收获24小时以后死亡鸡胚尿囊膜及胚体,组织捣碎后,用含青链霉素的灭菌生理盐水(每毫升生理盐水含1000单位的青霉素和1000单位的链霉素)作1∶2倍稀释,反复冻融三次后,3000r/min离心20分钟,取上清液,即为通过鸡胚传代获得的抗原毒(鸡胚组织毒)E1代,并连续通过鸡胚传至E4代,测定红细胞凝集价及病毒含量。将红细胞凝集价测定为阴性,病毒含量不低于105.0ELD50/0.2ml的抗原液1ml,接种已长成单层的DF-1细胞(由ATCC引进),再加入9ml维持液(MEM营养液,购自默克密理博所属北京清大天一科技有限公司,按商品说明现配现用),37℃培养。培养时间达到120小时,收获细胞毒,置-20℃反复冻融3次,离心取上清液连续盲传26代,然后接种DF-1细胞出现典型病变,收获细胞毒抗原液标记为F1代;继续在DF-1细胞上传1代,收获细胞毒抗原液,标记为F2代。取F2代细胞毒进行VP2基因序列测定。F2代细胞毒VP2基因的RT-PCR扩增结果表明:扩增产物长度为1300bp(见图1)与设计片段大小完全相符测序,表明为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毒,置-20℃保存。。将F2代细胞毒通过DF-1细胞扩繁获得的种毒(细胞毒),命名为传染性法氏囊病毒CV02株,缩写为IBDV CV02株。
(6)纯化获得NJ09株
采用细胞或鸡胚分离的病毒液中可能会混有1种或1种以上可以繁殖的其他病毒,需要通过纯化试验去除CV02株中混杂的野毒,分离到纯净、均一生长的传染性法氏囊病毒。按《中国兽药典》2010版附录44页方法制备CEF(鸡胚成纤维细胞),细胞数为1.0-1.5×106/ml,铺96孔细胞板,每孔加入0.1ml细胞悬液。将CV02株先10倍梯度稀释至10-4,再2倍梯度、3倍梯度、5倍梯度分别稀释至2-10、3-10、5-10。各稀释度病毒接96孔细胞板,每孔接0.2ml,接毒后置37℃培养5天,每天观察细胞病变情况。待细胞孔出现单个蚀斑时,把此孔细胞毒单独回收,反复冻融3次,-20℃保存备用。选择稀释度最高的蚀斑毒按此方法重复克隆两次。测定第三次挑选的蚀斑毒病毒含量,共挑选蚀斑毒三株,其中第一株病毒含量为107.1TCID50/ml,高于另外两株106.5TCID50/ml、106.7TCID50/ml。选择病毒含量最高蚀斑毒命名为NJ09株,做为制苗用种毒,作为基础种毒F1代,并通过DF-1细胞连续传至F15代。
2.NJ09株鉴定和性质
(1)无菌检验
按现行《中国兽药典》附录进行检验,NJ09株F1代种毒样品接种后,无菌
生长。
(2)病毒含量测定
将NJ09株F1代病毒液10倍系列稀释后,取10-6、10-7、10-8、10-9四个稀释度,分别接种96孔细胞板上的单层鸡胚成纤维细胞,置37℃孵育120小时。120小时后,逐孔观察细胞病变,以接种细胞出现典型病变判为感染,按Reed-Muench方法计算病毒含量。结果表明:NJ09株F1代种毒的病毒含量为107.1TCID50/ml。
(3)特异性试验
将NJ09株F1代病毒液用灭菌生理盐水作1∶100稀释,与购自中国兽医药品监察所的鸡传染性法氏囊标准阳性血清混合,置37℃中和60分钟后,接种鸡胚成纤维细胞,0.2ml/孔(中和组)。同时设病毒对照组和阴性对照组各5孔,分别接种NJ09株F1代病毒液1∶100稀释液及灭菌生理盐水,0.1ml/孔。接种后置37℃培养5天,每天观察细胞病变情况。中和组、阴性对照组细胞无病变,病毒对照组所有孔全部出现典型病变,说明该毒株具有特异性,是传染性法氏囊病毒,命名为传染性法氏囊病毒(Infectious bursal disease Virus)NJ09株,缩写为IBDV NJ09株或传染性法氏囊病毒NJ09株或NJ09株,并送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保藏。
(4)毒力测定
(a)VP2基因序列分析
RT-PCR扩增IBDV NJ09株的VP2基因,序列如SEQ ID NO:1所示。IBDV NJ09株的VP2基因序列与已报道强毒(HarBin-1)同源性99%,提示IBDV NJ09株具有强毒力。
(b)对SPF鸡的毒力试验
攻毒用组织毒制备:将IBDV NJ09株病毒(105BID/0.1ml)与IBDV经典制苗株B87株(105.5ELD/0.2ml)、IBDV标准攻毒毒株BC6/85株病毒液(105BID/0.1ml),分别按照1∶10稀释,点眼感染SPF鸡,72小时后剖检,分别收获各毒株感染鸡法氏囊组织,捣碎后加入组织体积3倍的生理盐水,即为攻毒用组织毒B1代,按此方法,用B1代组织毒再次感染SPF鸡并收获法氏囊组织,即为B2代组织毒。制备IBDV NJ09株B1、B2代组织毒,BC6/85株B1、B2代组织毒,B87株因是弱毒株,连续两次感染SPF鸡均不能使试验鸡发病。
毒力对比试验:取NJ09株病毒B1代、BC6/85株B2代和B87株E5代分别对SPF鸡进行攻毒,统计攻毒后72小时内SPF鸡的死亡数、感染数,结果如表1所示。从表1看出,NJ09株点眼感染SPF鸡后,可引起试验鸡72小时内50%死亡,感染率100%;BC6/85株可引起试验鸡100%感染,但不致死;B87株为制苗弱毒株,即便通过点眼、静脉注射接种,也未能引起试验鸡感染发病。各毒株攻毒试验结果说明,NJ09株毒力比IBDV标准攻毒毒株BC6/85株更强,是超强流行毒株,不仅能引起试验鸡100%感染,而且还会造成50%死亡。
表1 各毒株对SPF鸡毒力比较试验结果
NJ09株与BC6/85株毒力对比:用NJ09株、BC6/85株各代次组织毒进行了对SPF鸡毒力试验,进一步对比两株病毒的毒力,结果(如表2和表3)表明:BC6/85株组织毒按照1∶2~1∶104多个稀释度稀释后接种SPF鸡,可引起试验鸡80%以上感染,但未出现死亡鸡只;NJ09株按照1∶5~1∶106稀释度稀释后接种SPF鸡,引起试验鸡80%以上感染,并且出现20%~66.7%的死亡率。因此认为,NJ09株为临床流行的强毒株,其毒力明显较目前疫苗效检使用的BC6/85株强,因此,针对该流行强毒免疫保护力开展疫苗研究是十分必要的。
表2 BC6/85株各代次攻毒试验结果
表3 NJ09株各代次攻毒试验结果
(5)免疫原性测定
将NJ09株F1代基础种毒,接种生长良好的DF-1单层细胞,收获F2代抗原。制成含量为106.7TCID50/0.3ml的灭活疫苗,具体方法如下:将注射用白油和司本-80按照体积比94:6混合混匀后作为油相溶液。采用甲醛灭活传染性法氏囊病毒NJ09株病毒液,得到灭活病毒液。将灭活病毒液和吐温-80按照体积比96:4混合均匀,作为水相溶液备用。将油相溶液和水相溶液按照体积比2:1混和均匀,即获得灭活疫苗。
将灭活疫苗按0.3ml/羽份免疫1月龄SPF鸡20只,另取10只不免疫,作为空白对照。免疫28天后,所有试验鸡采血,分离血清,参照现行《中国兽药典》中方法进行血清中和试验及琼扩试验。同时对免疫组分别取10只鸡进行标准强毒株和超强流行毒株攻毒保护试验,对照组鸡分别取5只鸡进行标准强毒株和超强流行毒株攻毒保护试验。
标准强毒株攻毒保护试验:用IBDV标准强毒株BC6/85株B2代组织毒进行攻毒,每只鸡点眼0.1ml(含10个BID),攻毒后观察72小时内鸡群状态,如出现死亡,进行剖检;72小时后对存活鸡逐只剖检。若出现法氏囊出血、水肿,胸肌腿肌刷状出血,肌胃腺胃交界处出血等其中一种法氏囊典型病变,则判为感染。以试验鸡剖检后组织正常,未出现肌肉出血、肌胃腺胃交界处出血及法氏囊出血、发黄、肿大等IBDV特征性病变判为阴性。
超强流行毒株攻毒保护试验:用IBDV NJ09株B2代组织毒进行攻毒,每只鸡点眼0.1ml(含5个BID),攻毒后观察72小时内鸡群状态,如出现死亡,进行剖检;72小时后对存活鸡逐只剖检。若出现法氏囊出血、水肿,胸肌腿肌刷状出血,肌胃腺胃交界处出血等其中一种法氏囊典型病变,则判为感染;以试验鸡剖检后组织正常,未出现肌肉出血、肌胃腺胃交界处出血及法氏囊出血、发黄、肿大等IBDV特征性病变判为阴性。
结果表明,该疫苗按照0.3ml/羽份剂量免疫后28天,免疫组血清中和试验抗体水平为1∶10085,高于现有标准(1∶5120),琼扩抗体水平9/10不低于1∶8,平均值为1∶15.6,达到现有标准。标准强毒攻毒保护试验结果表明,免疫组所有标准强毒攻毒鸡只均为阴性,对照组所有标准强毒攻毒鸡只均感染。超强毒株攻毒保护试验结果表明,免疫组所有超强毒株攻毒鸡只为阴性,对照组所有超强毒株攻毒鸡只均感染。
传染性法氏囊病毒NJ09株生物学特性研究结果表明,该毒株是超强流行毒株,可在DF-1细胞上高滴度增殖,免疫原性好,能完全抵抗同源病毒攻击,异源攻毒保护率也高达100%。因此可作为传染性法氏囊疫苗候选毒株,用于制备灭活疫苗。
实例2 制备传染性法氏囊灭活疫苗
制备传染性法氏囊灭活疫苗,具体方法如下:
(1)制备传染性法氏囊病毒NJ09株毒液:用传染性法氏囊病毒NJ09株接种DF-1细胞,收获传染性法氏囊病毒NJ09株毒液,其病毒含量大于107.0TCID50/ml。
细胞复苏:DF-1细胞从液氮中取出,置37℃水浴中迅速化开后,1000rpm离心5分钟去除DMSO。细胞用1ml、含有5%(体积百分浓度)小牛血清的MEM营养液重悬后加到细胞瓶中,在细胞瓶中补加9mlMEM营养液。
细胞传代:待DF-1细胞长成致密单层后,用3-5mlPBS缓冲液洗细胞表面,再用0.1%胰酶消化细胞,细胞分散成单个细胞后,加入含有5%(体积百分浓度)小牛血清的MEM营养液,按1:3的比例分瓶。分瓶后把细胞置37℃的CO2培养箱中培养。
IBDV接毒:DF-1细胞长成致密单层后,弃去培养液,用PBS洗细胞表面一次,加入含10%(体积百分浓度)小牛血清的MEM营养液,再加入IBDV NJ09株病毒液0.1ml,置CO2培养箱中培养,待细胞出现80%细胞病变时,收获细胞毒,在-20℃冰箱中反复冻融3次,3000rpm离心10分钟去除细胞碎片,取上清液作为传染性法氏囊病毒NJ09株毒液,病毒含量不低于107.0TCID50/ml,保存于-70℃。
在传染性法氏囊病毒NJ09株毒液中加入抗生素(每毫升毒液中青霉素终浓度800单位,链霉素终浓度800单位),同时按现行《中国兽药典》附录进行无菌检验。
(2)灭活传染性法氏囊病毒NJ09株病毒液:在传染性法氏囊病毒NJ09株毒液中添加10%甲醛水溶液(质量百分浓度),得到灭活病毒液。10%甲醛水溶液(质量百分浓度)加入量为传染性法氏囊病毒NJ09株毒液体积的0.2%。
具体方法如下:将传染性法氏囊病毒NJ09株毒液置于无菌灭活罐内,加入甲醛水溶液,随加随搅拌,使其充分混合。之后用无菌压缩空气将其压入另一无菌灭活罐内,置37℃下灭活36小时。停止灭活后,从罐内取样进行灭活检验。
(3)乳化:
油相溶液制备:将注射用白油和司本-80按照体积比94:6混合均匀后作为油相溶液备用。
水相溶液制备:将灭活病毒液和吐温-80按照体积比96:4混合均匀,作为水相溶液备用。
乳化:将油相溶液和水相溶液按照体积比2:1混和均匀,即获得传染性法氏囊灭活疫苗。具体方法如下:将2份油相放入乳化罐内,启动乳化罐搅拌机搅拌,同时徐徐加入水相一份,加完后继续搅拌10~15min,打开均质机进出口开关,启动均质机,使乳化液经均质机进入另一罐,如此反复乳化数次(一般6~8次)。乳化后取10ml疫苗,以3000r/min离心15分钟,应不出现分层现象。
注:疫苗的配制过程需无菌操作。
为了检验传染性法氏囊灭活疫苗安全性,按照上述方法制备五批次灭活疫苗:2011030801、2011031002、2011031403、2012111804、2012111805。
实施例3 传染性法氏囊灭活疫苗安全性试验
将实施例2制备的五批疫苗(2011030801、2011031002、2011031403、2012111804、2012111805)进行安全性试验。
对7日龄SPF鸡、7日龄三黄肉鸡颈背部皮下注射传染性法氏囊灭活疫苗0.6ml/只(双倍剂量),通过观察接种后14天内是否出现由疫苗引起的任何局部和全身反应以及接种后14天、28天疫苗吸收情况,对疫苗安全性进行研究。
试验设计:试验鸡用7日龄SPF鸡(购自北京梅里亚维通实验动物有限公司)、7日龄三黄肉鸡(购自南京石佛寺养鸡场)。各批鸡购回后,适应数天,核实鸡的全身状况和临床疾病情况,剔除弱鸡,选择健康鸡进入试验。对SPF鸡分别双倍剂量(0.6ml/只)颈背部皮下注射五批传染性法氏囊灭活疫苗,每次设1组不接种,作为对照;对三黄肉鸡分别双倍剂量颈背部皮下注射三批传染性法氏囊灭活疫苗,每次设1组不接种,作为对照。
结果:7日龄SPF鸡及7日龄三黄肉鸡接种传染性法氏囊灭活疫苗,14日内未观察到临床异常,采食、饮水正常,健康情况良好,未发现由疫苗引起的任何局部和全身反应(见表4)。接种后14天,剖检注射部位90%以上出现肉眼可见少量粟粒样大小颗粒,说明疫苗没有未吸收完全。注射后28天剖检,大部分接种对象已基本吸收,注射部位未见由疫苗接种引起的异常反应,见表4。因此,含有实施例2制备的五批传染性法氏囊灭活疫苗双倍剂量接种是安全的。
表4 接种后14天和28天疫苗吸收检验结果
实例4 传染性法氏囊灭活疫苗免疫效力检验
采用实施例2制备的五批疫苗(2011030801、2011031002、2011031403、2012111804、2012111805)进行免疫效力检验。
传染性法氏囊灭活疫苗效力检验标准:以1羽份(0.3ml)灭活苗免疫后28日,免疫鸡血清抗体的几何平均值不低于1∶5120,同时至少80%免疫组鸡只琼扩抗体水平不低于1∶8,判为血清学效力检验合格;攻毒保护效力检验以至少80%免疫组鸡只被保护,对照鸡至少80%发病判为合格,以所有制品三种效力检验均达到相应标准判为合格。
(1)2011030801、2011031002、2011031403三批疫苗免疫效力检验
2011030801、2011031002、2011031403三批苗,每批取1月龄SPF鸡15只,其中10只各颈部皮下注射灭活疫苗0.3ml,另5只不接种,作为对照。28日后采血,按现行《中国兽药典》方法进行血清中和试验及琼扩抗体检验,测定血清中传染性法氏囊抗体水平。同时,对试验鸡和对照鸡用传染性法氏囊病毒标准强毒株BC6/85株攻毒,每只0.1ml(含10BID),点眼。攻毒后第3天逐只剖检,若出现法氏囊出血、水肿,胸肌腿肌刷状出血,肌胃腺胃交界处出血等其中一种法氏囊典型病变,则判为感染。
(2)2012111804、2012111805两批疫苗免疫效力检验
每批取1月龄SPF鸡30只,其中20只各颈部皮下注射灭活疫苗0.3ml,另10只不接种,作为对照。28日后采血,按现行《中国兽药典》方法进行血清中和试验及琼扩抗体检验,测定血清中传染性法氏囊抗体水平。同时,对试验鸡和对照鸡用传染性法氏囊病毒标准强毒株BC6/85株及超强毒株NJ09株攻毒。
(3)五批疫苗的攻毒效力检验方法
标准强毒株攻毒效检:用IBDV标准强毒株BC6/85株B2代组织毒强毒进行攻毒,每只鸡点眼0.1ml(含10个BID)。攻毒后观察72小时内鸡群状态,如出现死亡,进行剖检,72小时后对存活鸡逐只剖检,若出现法氏囊出血、水肿,胸肌腿肌刷状出血,肌胃腺胃交界处出血等其中一种法氏囊典型病变,则判为感染。
超强流行毒株攻毒效检:用IBDV NJ09株B2代组织毒强毒进行攻毒,每只鸡点眼0.1ml(含5个BID)。攻毒后观察72小时内鸡群状态,如出现死亡,进行剖检,72小时后对存活鸡逐只剖检,若出现法氏囊出血、水肿,胸肌腿肌刷状出血,肌胃腺胃交界处出血等其中一种法氏囊典型病变,则判为感染。
(4)五批疫苗的效力检验结果
各批疫苗免疫后28天,传染性法氏囊血清中和抗体水平为1∶10650~1∶13107,各免疫组琼扩抗体均9/10以上不低于1∶8,达到血清学效力检验标准;攻毒后,五批制品免疫组均9/10以上被保护,对照组均5/5感染,达到攻毒保护效力检验标准。以上结果表明,五批传染性法氏囊灭活疫苗均达到质量标准。结果见表5、表6、表7。
表5 五批传染性法氏囊灭活疫苗免疫后28天血清中和抗体水平测定结果
表6 五批传染性法氏囊灭活疫苗免疫后28天血清琼扩抗体水平测定结果
表7 五批传染性法氏囊灭活疫苗攻毒保护效力检验结果
实施例5 本发明传染性法氏囊灭活疫苗与同类制品免疫效力比较及免疫持续期测定
购买山东滨州沃华生物工程有限公司的传染性法氏囊灭活疫苗(兽药生字(2012)151722039,生产批号:130302,生产日期:20130320,有效期至:20140319)作为同类制品,该产品中鸡传染性法氏囊抗原(BJQ902株)灭活前病毒含量不低于107.0TCID50/ml。
实施例2 制备的传染性法氏囊灭活疫苗(自制苗)与同类制品免疫效果比较试验的具体方法如下:每批苗取1月龄SPF鸡40只,各颈部皮下注射灭活苗0.3ml,另取25只不接种,作为对照。免疫后28日采血,测定血清中传染性法氏囊抗体,并进行标准强毒株BC6/85株及超强流行毒株NJ09株攻毒试验(攻毒方法同实施例4),之后每月采血测定抗体,通过对比免疫后抗体产生及持续情况对比两种疫苗的免疫效果。
自制苗与同类制品同时对SPF鸡进行免疫,传染性法氏囊中和抗体在免疫后7~14天产生。抗体产生期比较试验的结果(表8、9)表明:采用自制苗免疫SPF鸡后,产生的中和抗体及琼扩抗体显著高于同类苗免疫组。自制苗免疫后5个月,中和抗体水平为1∶6993~1∶7805,琼扩抗体8/10~10/10不低于1∶8,均达到合格标准,说明自制苗的抗体持效期达到5个月。同类制品免疫后3个月,中和抗体水平为1∶7456,琼扩抗体8/10不低于1∶8,达到合格标准,至免疫后4个月时中和抗体水平为1∶1883,琼扩抗体3/10不低于1∶8,低于血清学效力标准,表明自制疫苗免疫后中和、琼扩抗体水平持续期显著优于同类制品。结果见表8、表9。
表8 与同类制品比较试验中和抗体测定结果
表9 与同类制品比较试验琼扩抗体测定结果
自制苗与同类制品免疫组免疫鸡同时进行攻毒保护效力检验,结果(表10)表明,自制苗免疫组对标准强毒和超强毒株的保护率均为100%,同类制品对标准强毒株保护率100%,对超强毒株保护率60%,表明现有疫苗产品对目前流行的传染性法氏囊超强毒株NJ09株的交叉保护率不理想,采用NJ09株病毒制备的灭活疫苗(自制苗)对不同毒株的交叉保护率高于同类制品。结果见表10。
表10 与同类制品比较试验攻毒保护效力检验结果
                         SEQUENCE LISTING
 
<110>  江苏省农业科学院
 
<120>  一种传染性法氏囊病毒、灭活疫苗及其制备方法
 
<130>  2014070802
 
<160>  1    
 
<170>  PatentIn version 3.3
 
<210>  1
<211>  703
<212>  DNA
<213>  传染性法氏囊病毒NJ09株
 
<400>  1
ttctcacaca gtaccaagca ggtggagtaa caatcacact gttctcagct aatatcgatg     60
 
ccatcacaag cctcagcatc gggggagaac tcgtgtttca aacaagcgtc caaggcctta    120
 
tactgggtgc taccatctac cttataggct ttgatggaac tgcggtaatc accagagctg    180
 
tggccgcaga caatgggcta acggccggca ctgacaacct tatgccattc aatattgtga    240
 
ttccaaccag cgagataacc cagccaatca catccatcaa actggagata gtgacctcca    300
 
aaagtggtgg tcaggcggga gatcagatgt catggtcagc aagtgggagc ctagcagtga    360
 
cgatccacgg tggcaactat ccaggggccc tccgtcccgt cacactagta gcctacgaaa    420
 
gagtggcaac aggatctgtc gttacggtcg ccggggtgag caacttcgag ctgatcccaa    480
 
atcctgaact agcaaagaac ctggtcacag aatacggccg atttgaccca ggagccatga    540
 
actacacaaa attgatactg agtgagaggg accgtcttgg catcaagacc gtctggccaa    600
 
caagggagta cactgacttt cgcgagtact tcatggaggt ggccgacctc aactctcccc    660
 
tgaagattgc aggagcattc ggcttcaaag acataatccg gga                      703
 
 

Claims (8)

1.传染性法氏囊病毒NJ09株,其保藏登记号为:CGMCC NO:7758。
2.权利要求1所述传染性法氏囊病毒NJ09株在制备传染性法氏囊病毒疫苗中的应用。
3.一种制备传染性法氏囊病毒NJ09株毒液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将传染性法氏囊病毒NJ09株接种Vero细胞或DF-1细胞进行培养,得到所述毒液。
4.权利要求3所述方法制备的传染性法氏囊病毒NJ09株毒液。
5.一种传染性法氏囊病毒疫苗,其特征在于活性成分为灭活的权利要求1所述传染性法氏囊病毒NJ09株。
6.一种制备权利要求5所述疫苗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将权利要求4所述传染性法氏囊病毒NJ09株毒液灭活、乳化,得到所述疫苗。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传染性法氏囊病毒NJ09株毒液采用甲醛进行灭活。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乳化步骤具体为:将灭活后的传染性法氏囊病毒NJ09株毒液与吐温-80混合均匀,得到水相溶液;将注射用白油和司本-80混合混匀,得到油相溶液;将水相和油相乳化,得到所述疫苗。
CN201410326658.1A 2014-07-09 2014-07-09 一种传染性法氏囊病毒、灭活疫苗及其制备方法 Active CN10408755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326658.1A CN104087559B (zh) 2014-07-09 2014-07-09 一种传染性法氏囊病毒、灭活疫苗及其制备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326658.1A CN104087559B (zh) 2014-07-09 2014-07-09 一种传染性法氏囊病毒、灭活疫苗及其制备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087559A true CN104087559A (zh) 2014-10-08
CN104087559B CN104087559B (zh) 2016-03-23

Family

ID=5163532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326658.1A Active CN104087559B (zh) 2014-07-09 2014-07-09 一种传染性法氏囊病毒、灭活疫苗及其制备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4087559B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255930A (zh) * 2015-10-16 2016-01-20 天津瑞普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毒复合亚单位疫苗制备方法
CN106591243A (zh) * 2016-12-20 2017-04-26 天津瑞普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提高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效价稳定性的方法
CN106754743A (zh) * 2016-11-17 2017-05-31 河南农业大学 超强毒力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细胞适应毒株及其应用
CN111235117A (zh) * 2020-02-13 2020-06-05 中国农业科学院哈尔滨兽医研究所(中国动物卫生与流行病学中心哈尔滨分中心) 一株自然适应体外细胞培养的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经典株及其应用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792739A (zh) * 2010-03-26 2010-08-04 广西大学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毒广西流行代表株鸡胚增殖的最佳条件
CN102258777A (zh) * 2011-06-30 2011-11-30 河南农业大学禽病研究所 用鸡胚源细胞系繁殖传染性法氏囊病毒制备灭活疫苗和联苗的方法
CN102260649A (zh) * 2011-06-30 2011-11-30 河南农业大学禽病研究所 传染性法氏囊病毒及用鸡胚细胞系和生物反应器繁殖法氏囊病毒制备灭活疫苗和联苗的方法
CN103143007A (zh) * 2013-02-27 2013-06-12 哈药集团生物疫苗有限公司 一种利用传代鸡胚成纤维细胞制备传染性法氏囊病毒活疫苗的方法
CN103232974A (zh) * 2013-03-18 2013-08-07 江苏省农业科学院 分泌高中和活性传染性法氏囊病毒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792739A (zh) * 2010-03-26 2010-08-04 广西大学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毒广西流行代表株鸡胚增殖的最佳条件
CN102258777A (zh) * 2011-06-30 2011-11-30 河南农业大学禽病研究所 用鸡胚源细胞系繁殖传染性法氏囊病毒制备灭活疫苗和联苗的方法
CN102260649A (zh) * 2011-06-30 2011-11-30 河南农业大学禽病研究所 传染性法氏囊病毒及用鸡胚细胞系和生物反应器繁殖法氏囊病毒制备灭活疫苗和联苗的方法
CN103143007A (zh) * 2013-02-27 2013-06-12 哈药集团生物疫苗有限公司 一种利用传代鸡胚成纤维细胞制备传染性法氏囊病毒活疫苗的方法
CN103232974A (zh) * 2013-03-18 2013-08-07 江苏省农业科学院 分泌高中和活性传染性法氏囊病毒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255930A (zh) * 2015-10-16 2016-01-20 天津瑞普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毒复合亚单位疫苗制备方法
CN106754743A (zh) * 2016-11-17 2017-05-31 河南农业大学 超强毒力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细胞适应毒株及其应用
CN106754743B (zh) * 2016-11-17 2020-06-02 河南农业大学 超强毒力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细胞适应毒株及其应用
CN106591243A (zh) * 2016-12-20 2017-04-26 天津瑞普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提高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效价稳定性的方法
CN106591243B (zh) * 2016-12-20 2019-08-27 天津瑞普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提高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效价稳定性的方法
CN111235117A (zh) * 2020-02-13 2020-06-05 中国农业科学院哈尔滨兽医研究所(中国动物卫生与流行病学中心哈尔滨分中心) 一株自然适应体外细胞培养的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经典株及其应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087559B (zh) 2016-03-2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263666B (zh) 猪圆环病毒2型、猪支原体肺炎二联灭活疫苗及其制备方法
CN102174476B (zh) 预防鸭病毒性肝炎的灭活疫苗及其制备方法
CN106282130B (zh) 一种i群4型禽腺病毒、灭活疫苗及其制备方法
CN106497890B (zh) 一种猪伪狂犬病病毒变异株xf-1株及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3305474A (zh) 猪伪狂犬病毒毒株及其灭活疫苗和应用
CN102816740B (zh) 一种禽流感病毒、灭活疫苗及其制备方法
CN102086447A (zh) 鸭病毒性肝炎毒株及灭活疫苗
CN103525771A (zh) 鹅细小病毒及其应用
CN104587460B (zh) 水貂病毒性肠炎、犬瘟热二联活疫苗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4530232A (zh) 鸭病毒性肝炎精制蛋黄抗体的制备方法
CN104087559B (zh) 一种传染性法氏囊病毒、灭活疫苗及其制备方法
CN102805864B (zh) 鸡新城疫和h9n2亚型禽流感二联灭活疫苗及其制备方法
CN105664150B (zh) 一种鸡新城疫病毒、禽流感病毒和禽腺病毒三联灭活疫苗
CN105802920B (zh) 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a11株及其应用
CN102068695A (zh) 鸡新城疫、传染性支气管炎、禽流感(h9亚型)、传染性法氏囊病四联灭活疫苗的生产方法
CN104069489B (zh) 鸡新城疫和传染性法氏囊二联灭活疫苗及其制备方法
CN103382460A (zh) 一株马立克氏病病毒疫苗株及其分离鉴定和应用
CN105441393A (zh)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超强毒df-1细胞适应株及其应用
CN104130981A (zh) 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疫苗株及其在制备灭活疫苗中的应用
CN109207436A (zh) 一株i群4型禽腺病毒毒株及其应用
CN108588034A (zh) 一种变异的兔病毒性出血症病毒及其在制备灭活疫苗中的应用
CN102533673B (zh)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超强毒的细胞适应株及其应用
CN105727275B (zh) 一种鸭肝炎二价活疫苗及其制备方法
CN106267176A (zh) 鸡传染性鼻炎疫苗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3409374A (zh) 猪圆环病毒病、猪链球菌病和副猪嗜血杆菌病三联灭活疫苗及制备方法和应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