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079176B - 一种电源管理方法及电源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电源管理方法及电源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079176B
CN104079176B CN201410281443.2A CN201410281443A CN104079176B CN 104079176 B CN104079176 B CN 104079176B CN 201410281443 A CN201410281443 A CN 201410281443A CN 104079176 B CN104079176 B CN 104079176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rachium pontis
circuit
dutycycle
control circuit
logic contro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281443.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079176A (zh
Inventor
侯召政
樊晓东
程杰斌
刘志华
张学臻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wei Digital Power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410281443.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4079176B/zh
Publication of CN10407917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079176A/zh
Priority to PCT/CN2015/070137 priority patent/WO2015192650A1/zh
Priority to EP15810506.4A priority patent/EP3136578B1/en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07917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079176B/zh
Priority to US15/383,614 priority patent/US9787203B2/en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MAPPARATUS FOR CONVERSION BETWEEN AC AND AC, BETWEEN AC AND DC, OR BETWEEN DC AND DC, AND FOR USE WITH MAINS OR SIMILAR POWER SUPPLY SYSTEMS; CONVERSION OF DC OR AC INPUT POWER INTO SURGE OUTPUT POWER; CONTROL OR REGULATION THEREOF
    • H02M3/00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 H02M3/22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 H02M3/24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by static converters
    • H02M3/28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to produce the intermediate ac
    • H02M3/325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to produce the intermediate ac using devices of a triode or a transistor type requiring continuous application of a control signal
    • H02M3/335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to produce the intermediate ac using devices of a triode or a transistor type requiring continuous application of a control signal using semiconductor devices only
    • H02M3/33538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to produce the intermediate ac using devices of a triode or a transistor type requiring continuous application of a control signal using semiconductor devices only of the forward type
    • H02M3/33546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to produce the intermediate ac using devices of a triode or a transistor type requiring continuous application of a control signal using semiconductor devices only of the forward type with automatic control of the output voltage or current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MAPPARATUS FOR CONVERSION BETWEEN AC AND AC, BETWEEN AC AND DC, OR BETWEEN DC AND DC, AND FOR USE WITH MAINS OR SIMILAR POWER SUPPLY SYSTEMS; CONVERSION OF DC OR AC INPUT POWER INTO SURGE OUTPUT POWER; CONTROL OR REGULATION THEREOF
    • H02M3/00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 H02M3/22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 H02M3/24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by static converters
    • H02M3/28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to produce the intermediate ac
    • H02M3/325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to produce the intermediate ac using devices of a triode or a transistor type requiring continuous application of a control signal
    • H02M3/335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to produce the intermediate ac using devices of a triode or a transistor type requiring continuous application of a control signal using semiconductor devices only
    • H02M3/33569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to produce the intermediate ac using devices of a triode or a transistor type requiring continuous application of a control signal using semiconductor devices only having several active switching elements
    • H02M3/33576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to produce the intermediate ac using devices of a triode or a transistor type requiring continuous application of a control signal using semiconductor devices only having several active switching elements having at least one active switching element at the secondary side of an isolation transformer
    • H02M3/33584Bidirectional converter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MAPPARATUS FOR CONVERSION BETWEEN AC AND AC, BETWEEN AC AND DC, OR BETWEEN DC AND DC, AND FOR USE WITH MAINS OR SIMILAR POWER SUPPLY SYSTEMS; CONVERSION OF DC OR AC INPUT POWER INTO SURGE OUTPUT POWER; CONTROL OR REGULATION THEREOF
    • H02M1/00Details of apparatus for conversion
    • H02M1/08Circui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generation of control voltages f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incorporated in static converter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MAPPARATUS FOR CONVERSION BETWEEN AC AND AC, BETWEEN AC AND DC, OR BETWEEN DC AND DC, AND FOR USE WITH MAINS OR SIMILAR POWER SUPPLY SYSTEMS; CONVERSION OF DC OR AC INPUT POWER INTO SURGE OUTPUT POWER; CONTROL OR REGULATION THEREOF
    • H02M3/00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 H02M3/22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 H02M3/24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by static converters
    • H02M3/28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to produce the intermediate ac
    • H02M3/325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to produce the intermediate ac using devices of a triode or a transistor type requiring continuous application of a control signal
    • H02M3/335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to produce the intermediate ac using devices of a triode or a transistor type requiring continuous application of a control signal using semiconductor devices only
    • H02M3/33569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to produce the intermediate ac using devices of a triode or a transistor type requiring continuous application of a control signal using semiconductor devices only having several active switching elements
    • H02M3/33576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to produce the intermediate ac using devices of a triode or a transistor type requiring continuous application of a control signal using semiconductor devices only having several active switching elements having at least one active switching element at the secondary side of an isolation transformer
    • H02M3/33592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to produce the intermediate ac using devices of a triode or a transistor type requiring continuous application of a control signal using semiconductor devices only having several active switching elements having at least one active switching element at the secondary side of an isolation transformer having a synchronous rectifier circuit or a synchronous freewheeling circuit at the secondary side of an isolation transformer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MAPPARATUS FOR CONVERSION BETWEEN AC AND AC, BETWEEN AC AND DC, OR BETWEEN DC AND DC, AND FOR USE WITH MAINS OR SIMILAR POWER SUPPLY SYSTEMS; CONVERSION OF DC OR AC INPUT POWER INTO SURGE OUTPUT POWER; CONTROL OR REGULATION THEREOF
    • H02M1/00Details of apparatus for conversion
    • H02M1/0003Details of control, feedback or regulation circuits
    • H02M1/0009Devices or circuits for detecting current in a converter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MAPPARATUS FOR CONVERSION BETWEEN AC AND AC, BETWEEN AC AND DC, OR BETWEEN DC AND DC, AND FOR USE WITH MAINS OR SIMILAR POWER SUPPLY SYSTEMS; CONVERSION OF DC OR AC INPUT POWER INTO SURGE OUTPUT POWER; CONTROL OR REGULATION THEREOF
    • H02M1/00Details of apparatus for conversion
    • H02M1/0003Details of control, feedback or regulation circuits
    • H02M1/0016Control circuits providing compensation of output voltage deviations using feedforward of disturbance parameter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MAPPARATUS FOR CONVERSION BETWEEN AC AND AC, BETWEEN AC AND DC, OR BETWEEN DC AND DC, AND FOR USE WITH MAINS OR SIMILAR POWER SUPPLY SYSTEMS; CONVERSION OF DC OR AC INPUT POWER INTO SURGE OUTPUT POWER; CONTROL OR REGULATION THEREOF
    • H02M1/00Details of apparatus for conversion
    • H02M1/0003Details of control, feedback or regulation circuits
    • H02M1/0025Arrangements for modifying reference values, feedback values or error values in the control loop of a converter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MAPPARATUS FOR CONVERSION BETWEEN AC AND AC, BETWEEN AC AND DC, OR BETWEEN DC AND DC, AND FOR USE WITH MAINS OR SIMILAR POWER SUPPLY SYSTEMS; CONVERSION OF DC OR AC INPUT POWER INTO SURGE OUTPUT POWER; CONTROL OR REGULATION THEREOF
    • H02M3/00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 H02M3/22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 H02M3/24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by static converters
    • H02M3/28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to produce the intermediate ac
    • H02M3/325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to produce the intermediate ac using devices of a triode or a transistor type requiring continuous application of a control signal
    • H02M3/335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to produce the intermediate ac using devices of a triode or a transistor type requiring continuous application of a control signal using semiconductor devices only
    • H02M3/337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to produce the intermediate ac using devices of a triode or a transistor type requiring continuous application of a control signal using semiconductor devices only in push-pull configuration
    • H02M3/3376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to produce the intermediate ac using devices of a triode or a transistor type requiring continuous application of a control signal using semiconductor devices only in push-pull configuration with automatic control of output voltage or current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70/00Technologies for an efficient end-user side electric power management and consumption
    • Y02B70/10Technologies improving the efficiency by using switched-mode power supplies [SMPS], i.e. efficient power electronics conversion e.g. power factor correction or reduction of losses in power supplies or efficient standby mod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Dc-Dc Convert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电源管理方法,包括:通过逻辑控制电路将前馈控制信号和反馈控制信号进行比较,并将比较后的信号输出进行匹配后得到所述全桥拓扑电路开关管的控制信号;通过逻辑控制电路调整全桥拓扑电路开关管的控制信号,使得原边两个桥臂工作的占空比匹配,在逻辑控制电路的一个开关周期内对称或者长期匹配,防止变压器偏磁。本发明实施例还公开一种电源。采用本发明,可获取良好的前馈性能,抑制输入扰动,并同时避免变压器偏磁,确保电源正常工作。

Description

一种电源管理方法及电源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子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源管理方法及电源。
背景技术
数字电源控制器可用于输出恒定电压的电源,通常会遇到输入扰动和输出扰动。为了使能够消除输入扰动,通常使用前馈技术,实现方法也有多种方式,纯数字前馈等等;或者采用峰值电流模式控制,但是峰值电流模式由于对于负载动态调节是反逻辑的(即当负载电流增大时、占空比反而减小),为满足动态需求则会影响到前馈的敏感度,进而降低对输入扰动的抑制能力,因而在输出扰动抑制和输入扰动抑制之间很难平衡。隔离电源应用中,为便于通讯及输出电流检测、输出电压反馈,通常控制器放在副边,因此各种前馈方式会遇到输入电压检测的问题,尤其是采用数字前馈采样点设置更是一个艰难选择。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电源管理方法及电源。可获取良好的前馈性能,抑制输入扰动,并同时消除电源中的偏磁,保护变压器,确保电源正常工作。
本发明实施例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电源管理方法,用于抑制电源的输入扰动并避免电源变压器偏磁,所述电源包括全桥拓扑电路和控制电路,其中所述控制电路包括逻辑控制电路、前馈电路和反馈电路,所述全桥拓扑电路的副边采用全波整流电路,所述前馈电路用于采样所述全波整流电路的中间抽头电压,利用所述中间抽头电压对前馈电路中的电容充电,并通过逻辑控制电路控制前馈电路开关管对前馈电路中的电容周期性放电,以生成表征所述电源的输入电压,且分别与所述全桥拓扑电路的两个桥臂对应的锯齿波,所述锯齿波不同的斜率对应于所述电源不同的输入电压;所述前馈电路将所述锯齿波作为前馈控制信号;所述电源管理方法包括:通过所述逻辑控制电路、将所述锯齿波信号调制所述反馈电路的反馈控制信号并匹配,以获得前馈性能并同时防止偏磁;具体为:
通过所述逻辑控制电路将所述前馈控制信号和反馈控制信号进行比较,并将比较后的信号输出进行匹配后得到所述全桥拓扑电路开关管的控制信号;
通过所述逻辑控制电路调整所述全桥拓扑电路开关管的控制信号,使得原边两个桥臂工作的占空比匹配,在所述逻辑控制电路的一个开关周期内对称或者长期匹配,防止变压器偏磁。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两个桥臂包括第一桥臂和第二桥臂,所述第一桥臂在所述逻辑控制电路的一个开关周期的前半周期导通,所述第二桥臂在所述逻辑控制电路的一个开关周期的后半周期导通,所述通过所述逻辑控制电路调整所述全桥拓扑电路开关管的控制信号,使得原边两个桥臂工作的占空比匹配,在所述逻辑控制电路的一个开关周期内对称或者长期匹配,包括:
在所述逻辑控制电路的一个开关周期内,通过所述逻辑控制电路基于所述前馈电路在前半周期采样的中间抽头电压,调整所述两个桥臂开关管的控制信号,使所述第二桥臂在后半周期工作的占空比与所述第一桥臂在前半周期工作的占空比相同;或者
若所述第二桥臂在后半周期工作的占空比大于所述第一桥臂在前半周期工作的占空比,则通过所述逻辑控制电路基于所述前馈电路在所述一个开关周期内采样的中间抽头电压,调整所述两个桥臂开关管的控制信号,使所述第二桥臂在后半周期工作的占空比与所述第一桥臂在前半周期工作的占空比相同;
若所述第二桥臂在后半周期工作的占空比小于所述第一桥臂在前半周期工作的占空比,则不通过所述逻辑控制电路调整所述第二桥臂开关管的控制信号。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两个桥臂包括第一桥臂和第二桥臂,所述第一桥臂在所述逻辑控制电路的一个开关周期的前半周期导通,所述第二桥臂在所述逻辑控制电路的一个开关周期的后半周期导通,所述通过所述逻辑控制电路调整所述全桥拓扑电路开关管的控制信号,使得原边两个桥臂工作的占空比匹配,包括:
在所述逻辑控制电路的相邻两个开关周期内,其中所述逻辑控制电路的相邻两个开关周期按照时间由先到后分别为第一周期和第二周期,若所述第一桥臂在第二周期的前半周期工作的占空比小于所述第二桥臂在第一周期的后半周期工作的占空比,则通过所述逻辑控制电路基于所述前馈电路在所述第一周期的后半周期中采样的中间抽头电压,调整所述第一桥臂开关管的控制信号,使所述第一桥臂在第二周期的前半周期工作的占空比与所述第二桥臂在第一周期的后半周期工作的占空比相同。
结合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的第一或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全桥拓扑电路的副边还可以采用倍流整流电路,所述前馈电路用于采样所述倍流整流电路整流后输出端的电压,利用所述倍流整流电路整流后输出端的电压对前馈电路中的电容充电,并通过逻辑控制电路控制前馈电路开关管对前馈电路中的电容周期性放电,以生成表征所述电源的输入电压,且分别与所述全桥拓扑电路的两个桥臂对应的锯齿波,所述锯齿波不同的斜率对应于所述电源不同的输入电压;所述前馈电路将所述锯齿波作为前馈控制信号;所述电源管理方法包括:通过所述逻辑控制电路、将所述锯齿波信号调制所述反馈电路的反馈控制信号并匹配,以获得前馈性能并同时防止偏磁;具体为:
通过所述逻辑控制电路将所述前馈控制信号和反馈控制信号进行比较,并将比较后的信号输出进行匹配后得到所述全桥拓扑电路开关管的控制信号;
通过所述逻辑控制电路调整所述全桥拓扑电路开关管的控制信号,使得原边两个桥臂工作的占空比匹配,在所述逻辑控制电路的一个开关周期内对称或者长期匹配,防止变压器偏磁。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两个桥臂包括第一桥臂和第二桥臂,所述第一桥臂在所述逻辑控制电路的一个开关周期的前半周期导通,所述第二桥臂在所述逻辑控制电路的一个开关周期的后半周期导通,所述通过所述逻辑控制电路调整所述全桥拓扑电路开关管的控制信号,使得原边两个桥臂工作的占空比匹配,在所述逻辑控制电路的一个开关周期内对称或者长期匹配,包括:
在所述逻辑控制电路的一个开关周期内,通过所述逻辑控制电路基于所述前馈电路在前半周期采样的所述倍流整流电路整流后输出端的电压,调整所述两个桥臂开关管的控制信号,使所述第二桥臂在后半周期工作的占空比与所述第一桥臂在前半周期工作的占空比相同;或者
若所述第二桥臂在后半周期工作的占空比大于所述第一桥臂在前半周期工作的占空比,则通过所述逻辑控制电路基于所述前馈电路在前半周期内采样的所述倍流整流电路整流后输出端的电压,调整所述两个桥臂开关管的控制信号,使所述第二桥臂在后半周期工作的占空比与所述第一桥臂在前半周期工作的占空比相同;
若所述第二桥臂在后半周期工作的占空比小于所述第一桥臂在前半周期工作的占空比,则不通过所述逻辑控制电路调整所述第二桥臂开关管的控制信号。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五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两个桥臂包括第一桥臂和第二桥臂,所述第一桥臂在所述逻辑控制电路的一个开关周期的前半周期导通,所述第二桥臂在所述逻辑控制电路的一个开关周期的后半周期导通,所述通过所述逻辑控制电路调整所述全桥拓扑电路开关管的控制信号,使得原边两个桥臂工作的占空比匹配,包括:
在所述逻辑控制电路的相邻两个开关周期内,其中所述逻辑控制电路的相邻两个开关周期按照时间由先到后分别为第一周期和第二周期,若所述第一桥臂在第二周期的前半周期工作的占空比小于所述第二桥臂在第一周期的后半周期工作的占空比,则通过所述逻辑控制电路基于所述前馈电路在所述第一周期的后半周期中采样的所述倍流整流电路整流后输出端的电压,调整所述第一桥臂开关管的控制信号,使所述第一桥臂在第二周期的前半周期工作的占空比与所述第二桥臂在第一周期的后半周期工作的占空比相同。
结合第一方面以及第一方面的第一至第五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六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所述全桥拓扑电路变压器原边与变压器串联隔直电容,辅助纠正偏磁。
本发明实施例第二方面提供一种电源,用于抑制电源的输入扰动并避免电源变压器偏磁,所述电源包括全桥拓扑电路和控制电路,其中所述控制电路包括逻辑控制电路、前馈电路和反馈电路,所述全桥拓扑电路的副边采用全波整流电路,所述前馈电路用于采样所述全波整流电路的中间抽头电压,利用所述中间抽头电压对前馈电路中的电容充电,并通过逻辑控制电路控制前馈电路开关管对前馈电路中的电容周期性放电,以生成表征所述电源的输入电压,且分别与所述全桥拓扑电路的两个桥臂对应的锯齿波,所述锯齿波不同的斜率对应于所述电源不同的输入电压;所述前馈电路将所述锯齿波作为前馈控制信号;所述逻辑控制电路用于将所述锯齿波信号调制所述反馈电路的反馈控制信号并匹配,以获得前馈性能并同时防止偏磁;所述逻辑控制电路具体包括:
比较电路,用于将所述前馈控制信号和反馈控制信号进行比较,并将比较后的信号输出进行匹配后得到所述全桥拓扑电路开关管的控制信号;
开关管控制电路,用于调整所述全桥拓扑电路开关管的控制信号,使得原边两个桥臂工作的占空比匹配,在所述逻辑控制电路的一个开关周期内对称或者长期匹配,防止变压器偏磁。
结合第二方面,在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两个桥臂包括第一桥臂和第二桥臂,所述第一桥臂在所述逻辑控制电路的一个开关周期的前半周期导通,所述第二桥臂在所述逻辑控制电路的一个开关周期的后半周期导通,所述开关管控制电路具体用于:
在所述逻辑控制电路的一个开关周期内,基于所述前馈电路在前半周期采样的中间抽头电压,调整所述两个桥臂开关管的控制信号,使所述第二桥臂在后半周期工作的占空比与所述第一桥臂在前半周期工作的占空比相同;或者
若所述第二桥臂在后半周期工作的占空比大于所述第一桥臂在前半周期工作的占空比,则所述逻辑控制电路基于所述前馈电路在前半周期内采样的中间抽头电压,调整所述两个桥臂开关管的控制信号,使所述第二桥臂在后半周期工作的占空比与所述第一桥臂在前半周期工作的占空比相同;
若所述第二桥臂在后半周期工作的占空比小于所述第一桥臂在前半周期工作的占空比,则所述逻辑控制电路不调整所述第二桥臂开关管的控制信号。
结合第二方面,在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两个桥臂包括第一桥臂和第二桥臂,所述第一桥臂在所述逻辑控制电路的一个开关周期的前半周期导通,所述第二桥臂在所述逻辑控制电路的一个开关周期的后半周期导通,所述开关管控制电路具体用于:
在所述逻辑控制电路的相邻两个开关周期内,其中所述逻辑控制电路的相邻两个开关周期按照时间由先到后分别为第一周期和第二周期,若所述第一桥臂在第二周期的前半周期工作的占空比小于所述第二桥臂在第一周期的后半周期工作的占空比,则所述逻辑控制电路基于所述前馈电路在所述第一周期的后半周期中采样的中间抽头电压,调整所述第一桥臂开关管的控制信号,使所述第一桥臂在第二周期的前半周期工作的占空比与所述第二桥臂在第一周期的后半周期工作的占空比相同。
结合第二方面,在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所述全桥拓扑电路的副边还可以采用倍流整流电路,所述前馈电路用于采样所述倍流整流电路整流后输出端的电压,利用所述倍流整流电路整流后输出端的电压对前馈电路中的电容充电,并通过逻辑控制电路控制前馈电路开关管对前馈电路中的电容周期性放电,以生成表征所述电源的输入电压,且分别与所述全桥拓扑电路的两个桥臂对应的锯齿波,所述锯齿波不同的斜率对应于所述电源不同的输入电压;所述前馈电路将所述锯齿波作为前馈控制信号;所述逻辑控制电路用于将所述锯齿波信号调制所述反馈电路的反馈控制信号并匹配,以获得前馈性能并同时防止偏磁;所述逻辑控制电路具体包括:
比较电路,用于将所述前馈控制信号和反馈控制信号进行比较,并将比较后的信号输出进行匹配后得到所述全桥拓扑电路开关管的控制信号;
开关管控制电路,用于调整所述全桥拓扑电路开关管的控制信号,使得原边两个桥臂工作的占空比匹配,在所述逻辑控制电路的一个开关周期内对称或者长期匹配,防止变压器偏磁。
结合第二方面的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两个桥臂包括第一桥臂和第二桥臂,所述第一桥臂在所述逻辑控制电路的一个开关周期的前半周期导通,所述第二桥臂在所述逻辑控制电路的一个开关周期的后半周期导通,所述开关管控制电路具体用于:
在所述逻辑控制电路的一个开关周期内,基于所述前馈电路在前半周期采样的所述倍流整流电路整流后输出端的电压,调整所述两个桥臂开关管的控制信号,使所述第二桥臂在后半周期工作的占空比与所述第一桥臂在前半周期工作的占空比相同;或者
若所述第二桥臂在后半周期工作的占空比大于所述第一桥臂在前半周期工作的占空比,则基于所述前馈电路在前半周期内采样的所述倍流整流电路整流后输出端的电压,调整所述两个桥臂开关管的控制信号,使所述第二桥臂在后半周期工作的占空比与所述第一桥臂在前半周期工作的占空比相同;
若所述第二桥臂在后半周期工作的占空比小于所述第一桥臂在前半周期工作的占空比,则不调整所述第二桥臂开关管的控制信号。
结合第二方面的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五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两个桥臂包括第一桥臂和第二桥臂,所述第一桥臂在所述逻辑控制电路的一个开关周期的前半周期导通,所述第二桥臂在所述逻辑控制电路的一个开关周期的后半周期导通,所述开关管控制电路具体用于:
在所述逻辑控制电路的相邻两个开关周期内,其中所述逻辑控制电路的相邻两个开关周期按照时间由先到后分别为第一周期和第二周期,若所述第一桥臂在第二周期的前半周期工作的占空比小于所述第二桥臂在第一周期的后半周期工作的占空比,则基于所述前馈电路在所述第一周期的后半周期中采样的所述倍流整流电路整流后输出端的电压,调整所述第一桥臂开关管的控制信号,使所述第一桥臂在第二周期的前半周期工作的占空比与所述第二桥臂在第一周期的后半周期工作的占空比相同。
实施本发明实施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基于前馈电路采样到的全桥拓扑电路副边输出的电压,通过逻辑控制电路调整全桥拓扑电路原边两个桥臂开关管的控制信号,确保两个桥臂工作的占空比在所述逻辑控制电路的一个开关周期内对称或长期匹配,从而消除变压器中产生的偏磁,在确保获取良好的前馈性能、可快速响应输入电压变化的前提下,可抑制电源的输入扰动并避免电源变压器偏磁,确保电源正常工作。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发明电源的一实施例的电路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电源的另一实施例的电路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电源管理方法的一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电源管理方法的一种匹配逻辑图;
图5是本发明电源管理方法的另一种匹配逻辑图;
图6是本发明电源管理方法的又一种匹配逻辑图;
图7是本发明电源管理方法的又一种匹配逻辑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图1为本发明电源的一实施例的电路示意图,如图1所示,电源包括全桥拓扑电路和控制电路,其中控制电路包括逻辑控制电路、前馈电路和反馈电路。开关管Q1、Q2、Q3、Q4以及变压器Tx的原边与输入电压Vin组成全桥拓扑电路,Q1漏极接Vin正极,源极通过Tx的原边接Q4的漏极,Q4源极接Vin的负极和地,形成全桥的一个对角桥臂;Q2的漏极接Vin正极,源极通过Tx原边的负极和正极接Q3的漏极,Q3源极接Vin的负极和地,形成全桥的另一个对角桥臂。Tx的副边与开关管S1、S2连接成全波整流电路,Tx副边的中间抽头通过电感L0和电阻RL接地,这样副边绕组的中间抽头电压便可以对电容C0充电,然后通过逻辑控制电路控制前馈电路的开关管SC1周期性放电,从而产生可表征电源的输入电压,且分别与全桥拓扑电路的两个桥臂对应的锯齿波,该锯齿波不同的斜率对应于电源不同的输入电压。现有技术中,全桥拓扑电路的两个桥臂交替导通,两个桥臂所承担的电流可能不一致,导致两个桥臂交替导通的阻抗不对称,从而引起两个桥臂工作的占空比不对称,从而使得变压器产生偏磁。现有的伪峰值前馈模式虽然可以很快的反应输入电压的变化,但是却容易引起偏磁,且产生的偏磁也无法校正。本发明实施例中,前馈电路用于将该锯齿波作为前馈控制信号,逻辑控制电路用于将该锯齿波信号调制反馈电路的反馈控制信号并匹配,以获得前馈性能并同时防止偏磁。
作为一种可行的实施方式,如图2所示,全桥拓扑电路中变压器Tx的副边可与开关管S3、S4、S5和S6形成倍流整流电路,倍流整流电路的一个输出端通过电阻RGND接地,另一个输出端通过电感L0给电容C0充电,并通过逻辑控制电路控制前馈电路的开关管SC1周期性放电,从而产生可表征电源的输入电压,且分别与全桥拓扑电路的两个桥臂对应的锯齿波,该锯齿波不同的斜率对应于电源不同的输入电压。前馈电路用于将该锯齿波作为前馈控制信号,逻辑控制电路用于将该锯齿波信号调制反馈电路的反馈控制信号并匹配,以获得前馈性能的同时防止偏磁。
本发明实施例中,逻辑控制电路具体包括:比较电路,用于将所述前馈控制信号和反馈控制信号进行比较,并将比较后的信号输出进行匹配后得到所述全桥拓扑电路开关管的控制信号;
开关管控制电路,用于调整所述全桥拓扑电路开关管的控制信号,使得原边两个桥臂工作的占空比匹配,在所述逻辑控制电路的一个开关周期内对称或者长期匹配,防止变压器偏磁。
在一些可行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开关管控制电路可具体用于:
在所述逻辑控制电路的一个开关周期内,基于所述前馈电路在前半周期采样的中间抽头电压,调整所述两个桥臂开关管的控制信号,使所述第二桥臂在后半周期工作的占空比与所述第一桥臂在前半周期工作的占空比相同;或者
若所述第二桥臂在后半周期工作的占空比大于所述第一桥臂在前半周期工作的占空比,则所述逻辑控制电路基于所述前馈电路在前半周期内采样的中间抽头电压,调整所述两个桥臂开关管的控制信号,使所述第二桥臂在后半周期工作的占空比与所述第一桥臂在前半周期工作的占空比相同;
若所述第二桥臂在后半周期工作的占空比小于所述第一桥臂在前半周期工作的占空比,则所述逻辑控制电路不调整所述第二桥臂开关管的控制信号。
在一些可行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开关管控制电路具体用于:
在所述逻辑控制电路的相邻两个开关周期内,其中所述逻辑控制电路的相邻两个开关周期按照时间由先到后分别为第一周期和第二周期,若所述第一桥臂在第二周期的前半周期工作的占空比小于所述第二桥臂在第一周期的后半周期工作的占空比,则所述逻辑控制电路基于所述前馈电路在所述第一周期的后半周期中采样的中间抽头电压,调整所述第一桥臂开关管的控制信号,使所述第一桥臂在第二周期的前半周期工作的占空比与所述第二桥臂在第一周期的后半周期工作的占空比相同。
请参照图3,为本发明电源管理方法的一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所述方法用于抑制电源的输入扰动并消除电源中的偏磁,可一并参照图1或图2,所述电源包括全桥拓扑电路和控制电路,所述控制电路包括逻辑控制电路、前馈电路和反馈电路,其中所述全桥拓扑电路的副边采用全波整流电路或倍流整流电路,所述前馈电路用于采样所述全波整流电路的中间抽头电压或所述倍流整流电路输出端的电压,利用所述中间抽头电压或所述倍流整流电路输出端的电压对电容充电,并通过逻辑控制电路控制前馈电路开关管对前馈电路中的电容周期性放电,以生成表征所述电源的输入电压且分别与所述全桥拓扑电路的两个桥臂对应的锯齿波,所述锯齿波不同的斜率对应于所述电源不同的输入电压;所述前馈电路将所述锯齿波作为前馈控制信号。
在本实施例中,该电源管理方法为通过所述逻辑控制电路、将所述锯齿波信号调制所述反馈电路的反馈控制信号并匹配,以获得前馈性能并同时防止偏磁;具体可包括以下步骤:
S301,通过所述逻辑控制电路将所述前馈控制信号和反馈控制信号进行比较,并将比较后的信号输出进行匹配后得到所述全桥拓扑电路开关管的控制信号。
S302,通过所述逻辑控制电路调整所述全桥拓扑电路开关管的控制信号,使得原边两个桥臂工作的占空比匹配,在所述逻辑控制电路的一个开关周期内对称或者长期匹配,防止变压器偏磁。
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两个桥臂包括第一桥臂和第二桥臂,所述第一桥臂在所述逻辑控制电路的一个开关周期的前半周期导通,所述第二桥臂在所述逻辑控制电路的一个开关周期的后半周期导通。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实施例中前半周期和后半周期的划分是相对的,举例来说,若将1ms-10ms划分为一个周期,则5ms-10ms为该周期的后半周期;若将5ms-15ms划分为一个周期,则5ms-10ms为该周期的前半周期。
作为一种可行的实施方式,所述逻辑控制电路调整所述全桥拓扑电路开关管的控制信号,使得原边两个桥臂工作的占空比匹配,在所述逻辑控制电路的一个开关周期内对称或者长期匹配,可包括:
在所述逻辑控制电路的一个开关周期内,通过所述逻辑控制电路,基于所述前馈电路在前半周期采样的中间抽头电压或所述前馈电路在前半周期采样的所述倍流整流电路整流后输出端的电压,调整所述第二桥臂开关管的控制信号,使所述第二桥臂在后半周期工作的占空比与所述第一桥臂在前半周期工作的占空比相同;或者
若所述第二桥臂在后半周期工作的占空比大于所述第一桥臂在前半周期工作的占空比,则通过所述逻辑控制电路,基于所述前馈电路在前半周期采样的中间抽头电压或所述前馈电路在前半周期采样的所述倍流整流电路整流后输出端的电压,调整所述第二桥臂开关管的控制信号,使所述第二桥臂在后半周期工作的占空比与所述第一桥臂在前半周期工作的占空比相同;若所述第二桥臂在后半周期工作的占空比小于所述第一桥臂在前半周期工作的占空比,则不调整所述全桥拓扑电路开关管的控制信号。
作为一种可行的实施方式,所述逻辑控制电路调整所述全桥拓扑电路开关管的控制信号,使得原边两个桥臂工作的占空比匹配,在所述逻辑控制电路的一个开关周期内对称或者长期匹配,可包括:
在所述逻辑控制电路的相邻两个开关周期内,其中所述逻辑控制电路的相邻两个开关周期按照时间由先到后分别为第一周期和第二周期,若所述第一桥臂在第二周期的前半周期工作的占空比小于所述第二桥臂在第一周期的后半周期工作的占空比,则通过所述逻辑控制电路,基于所述前馈电路在前半周期采样的中间抽头电压或所述前馈电路在前半周期采样的所述倍流整流电路整流后输出端的电压,调整所述第一桥臂开关管的控制信号,使所述第一桥臂在第二周期的前半周期工作的占空比与所述第二桥臂在第一周期的后半周期工作的占空比相同。
请结合图4-7,为本发明电源管理方法的一实施例的匹配逻辑图。其中fault信号为前馈电路采样到的全波整流电路的中间抽头电压或倍流整流电路输出端的电压,fault信号高电平表示前馈电路检测到的过流信号或其他故障信号;0A表示全桥拓扑电路中第一桥臂工作的占空比;1A表示全桥拓扑电路中第二桥臂工作的占空比;图中实线表示前馈电路没有检测到过流信号或其他故障信号时第一桥臂和第二桥臂工作的占空比,虚线表示前馈电路检测到过流信号或其他故障信号时,逻辑控制电路调整全桥拓扑电路开关管的控制信号,使原边两个桥臂工作的占空比匹配后该两个桥臂工作的占空比。在逻辑控制电路的一个开关周期内,第一桥臂在前半周期导通,第二桥臂在后半周期导通。
作为一种可行的实施方式,如图4所示,在前半周期第一桥臂导通时,若前馈电路检测到故障信号,在fault信号变为高电平时,逻辑控制电路控制第一桥臂停止导通,使得第一桥臂在前半周期工作的占空比减小,同时逻辑控制电路调整第二桥臂开关管的控制信号,使第二桥臂在后半周期工作的占空比与第一桥臂在前半周期工作的占空比相同。
作为一种可行的实施方式,如图5所示,在前半周期第一桥臂导通时,若前馈电路检测到故障信号,在fault信号变为高电平时,逻辑控制电路控制第一桥臂停止导通;在后半周期第二桥臂导通时,若第二桥臂在后半周期工作的占空比小于第一桥臂在前半周期工作的占空比,则逻辑控制电路不调整第二桥臂开关管的控制信号。
作为一种可行的实施方式,如图6所示,在前半周期第一桥臂导通时,若前馈电路检测到故障信号,在fault信号变为高电平时,逻辑控制电路控制第一桥臂停止导通;在后半周期第二桥臂导通时,若第二桥臂在后半周期工作的占空比大于第一桥臂在前半周期工作的占空比,则逻辑控制电路调整第二桥臂开关管的控制信号,使第二桥臂在后半周期工作的占空比与第一桥臂在前半周期工作的占空比相同。
作为一种可行的实施方式,如图7所示,在第一周期的后半周期第二桥臂导通时,前馈电路检测到故障信号,在fault信号变为高电平时,逻辑控制电路控制第二桥臂停止导通;随后,在第二周期的前半周期第一桥臂导通时,逻辑控制电路调整第一桥臂开关管的控制信号,使第一桥臂在第二周期的前半周期工作的占空比与第二桥臂在第一周期的后半周期工作的占空比相同。
本发明实施例中,还可以通过在所述全桥拓扑电路的原边串联隔直电容来对产生的偏磁进行校正。
基于前馈电路采样到的全桥拓扑电路副边输出的电压,通过逻辑控制电路调整全桥拓扑电路原边两个桥臂开关管的控制信号,确保两个桥臂工作的占空比在所述逻辑控制电路的一个开关周期内对称或长期匹配,从而消除变压器中产生的偏磁,在确保获取良好的前馈性能、可快速响应输入电压变化的前提下,可抑制电源的输入扰动并避免电源变压器偏磁,确保电源正常工作。
需要说明的是,本说明书中的各个实施例均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它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的部分互相参见即可。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实施例方法中的全部或部分流程,是可以通过计算机程序来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所述的程序可存储于一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该程序在执行时,可包括如上述各方法的实施例的流程。其中,所述的存储介质可为磁碟、光盘、只读存储记忆体(Read-Only Memory,简称ROM)或随机存储记忆体(Random Access Memory,简称RAM)等。
以上所揭露的仅为本发明较佳实施例而已,当然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发明之权利范围,因此依本发明权利要求所作的等同变化,仍属本发明所涵盖的范围。

Claims (14)

1.一种电源管理方法,用于抑制电源的输入扰动并避免电源变压器偏磁,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源包括全桥拓扑电路和控制电路,其中所述控制电路包括逻辑控制电路、前馈电路和反馈电路,所述全桥拓扑电路的副边采用全波整流电路,所述前馈电路用于采样所述全波整流电路的中间抽头电压,利用所述中间抽头电压对前馈电路中的电容充电,并通过逻辑控制电路控制前馈电路开关管对前馈电路中的电容周期性放电,以生成分别与所述全桥拓扑电路的两个桥臂对应的锯齿波,所述锯齿波用于表征所述电源的输入电压,所述锯齿波不同的斜率对应于所述电源不同的输入电压;所述前馈电路将所述锯齿波作为前馈控制信号;所述电源管理方法包括:通过所述逻辑控制电路、利用所述锯齿波信号调制所述反馈电路的反馈控制信号并匹配原边两个桥臂工作的占空比,以获得前馈性能并同时防止偏磁;具体为:
通过所述逻辑控制电路将所述前馈控制信号和反馈控制信号进行比较,并将比较后的信号输出进行匹配后得到所述全桥拓扑电路开关管的控制信号;
通过所述逻辑控制电路调整所述全桥拓扑电路开关管的控制信号,使得原边两个桥臂工作的占空比匹配,在所述逻辑控制电路的一个开关周期内对称或者长期匹配,防止变压器偏磁。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两个桥臂包括第一桥臂和第二桥臂,所述第一桥臂在所述逻辑控制电路的一个开关周期的前半周期导通,所述第二桥臂在所述逻辑控制电路的一个开关周期的后半周期导通,所述通过所述逻辑控制电路调整所述全桥拓扑电路开关管的控制信号,使得原边两个桥臂工作的占空比匹配,在所述逻辑控制电路的一个开关周期内对称或者长期匹配,包括:
在所述逻辑控制电路的一个开关周期内,通过所述逻辑控制电路基于所述前馈电路在前半周期采样的中间抽头电压,调整所述两个桥臂开关管的控制信号,使所述第二桥臂在后半周期工作的占空比与所述第一桥臂在前半周期工作的占空比相同;或者
若所述第二桥臂在后半周期工作的占空比大于所述第一桥臂在前半周期工作的占空比,则通过所述逻辑控制电路基于所述前馈电路在前半周期内采样的中间抽头电压,调整所述两个桥臂开关管的控制信号,使所述第二桥臂在后半周期工作的占空比与所述第一桥臂在前半周期工作的占空比相同;
若所述第二桥臂在后半周期工作的占空比小于所述第一桥臂在前半周期工作的占空比,则不通过所述逻辑控制电路调整所述第二桥臂开关管的控制信号。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两个桥臂包括第一桥臂和第二桥臂,所述第一桥臂在所述逻辑控制电路的一个开关周期的前半周期导通,所述第二桥臂在所述逻辑控制电路的一个开关周期的后半周期导通,所述通过所述逻辑控制电路调整所述全桥拓扑电路开关管的控制信号,使得原边两个桥臂工作的占空比匹配,包括:
在所述逻辑控制电路的相邻两个开关周期内,其中所述逻辑控制电路的相邻两个开关周期按照时间由先到后分别为第一周期和第二周期,若所述第一桥臂在第二周期的前半周期工作的占空比小于所述第二桥臂在第一周期的后半周期工作的占空比,则通过所述逻辑控制电路基于所述前馈电路在所述第一周期的后半周期中采样的中间抽头电压,调整所述第一桥臂开关管的控制信号,使所述第一桥臂在第二周期的前半周期工作的占空比与所述第二桥臂在第一周期的后半周期工作的占空比相同。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全桥拓扑电路的副边还可以采用倍流整流电路,所述前馈电路用于采样所述倍流整流电路整流后输出端的电压,利用所述倍流整流电路整流后输出端的电压对前馈电路中的电容充电,并通过逻辑控制电路控制前馈电路开关管对前馈电路中的电容周期性放电,以生成分别与所述全桥拓扑电路的两个桥臂对应的锯齿波,所述锯齿波用于表征所述电源的输入电压,所述锯齿波不同的斜率对应于所述电源不同的输入电压;所述前馈电路将所述锯齿波作为前馈控制信号;所述电源管理方法包括:通过所述逻辑控制电路、利用所述锯齿波信号调制所述反馈电路的反馈控制信号并匹配原边两个桥臂工作的占空比,以获得前馈性能并同时防止偏磁;具体为:
通过所述逻辑控制电路将所述前馈控制信号和反馈控制信号进行比较,并将比较后的信号输出进行匹配后得到所述全桥拓扑电路开关管的控制信号;
通过所述逻辑控制电路调整所述全桥拓扑电路开关管的控制信号,使得原边两个桥臂工作的占空比匹配,在所述逻辑控制电路的一个开关周期内对称或者长期匹配,防止变压器偏磁。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两个桥臂包括第一桥臂和第二桥臂,所述第一桥臂在所述逻辑控制电路的一个开关周期的前半周期导通,所述第二桥臂在所述逻辑控制电路的一个开关周期的后半周期导通,所述通过所述逻辑控制电路调整所述全桥拓扑电路开关管的控制信号,使得原边两个桥臂工作的占空比匹配,在所述逻辑控制电路的一个开关周期内对称或者长期匹配,包括:
在所述逻辑控制电路的一个开关周期内,通过所述逻辑控制电路基于所述前馈电路在前半周期采样的所述倍流整流电路整流后输出端的电压,调整所述两个桥臂开关管的控制信号,使所述第二桥臂在后半周期工作的占空比与所述第一桥臂在前半周期工作的占空比相同;或者
若所述第二桥臂在后半周期工作的占空比大于所述第一桥臂在前半周期工作的占空比,则通过所述逻辑控制电路基于所述前馈电路在前半周期内采样的所述倍流整流电路整流后输出端的电压,调整所述两个桥臂开关管的控制信号,使所述第二桥臂在后半周期工作的占空比与所述第一桥臂在前半周期工作的占空比相同;
若所述第二桥臂在后半周期工作的占空比小于所述第一桥臂在前半周期工作的占空比,则不通过所述逻辑控制电路调整所述第二桥臂开关管的控制信号。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两个桥臂包括第一桥臂和第二桥臂,所述第一桥臂在所述逻辑控制电路的一个开关周期的前半周期导通,所述第二桥臂在所述逻辑控制电路的一个开关周期的后半周期导通,所述通过所述逻辑控制电路调整所述全桥拓扑电路开关管的控制信号,使得原边两个桥臂工作的占空比匹配,包括:
在所述逻辑控制电路的相邻两个开关周期内,其中所述逻辑控制电路的相邻两个开关周期按照时间由先到后分别为第一周期和第二周期,若所述第一桥臂在第二周期的前半周期工作的占空比小于所述第二桥臂在第一周期的后半周期工作的占空比,则通过所述逻辑控制电路基于所述前馈电路在所述第一周期的后半周期中采样的所述倍流整流电路整流后输出端的电压,调整所述第一桥臂开关管的控制信号,使所述第一桥臂在第二周期的前半周期工作的占空比与所述第二桥臂在第一周期的后半周期工作的占空比相同。
7.如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所述全桥拓扑电路变压器原边与变压器串联隔直电容,辅助纠正偏磁。
8.一种电源,用于抑制电源的输入扰动并避免电源变压器偏磁,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源包括全桥拓扑电路和控制电路,其中所述控制电路包括逻辑控制电路、前馈电路和反馈电路,所述全桥拓扑电路的副边采用全波整流电路,所述前馈电路用于采样所述全波整流电路的中间抽头电压,利用所述中间抽头电压对前馈电路中的电容充电,并通过逻辑控制电路控制前馈电路开关管对前馈电路中的电容周期性放电,以生成分别与所述全桥拓扑电路的两个桥臂对应的锯齿波,所述锯齿波用于表征所述电源的输入电压,所述锯齿波不同的斜率对应于所述电源不同的输入电压;所述前馈电路将所述锯齿波作为前馈控制信号;所述逻辑控制电路用于利用所述锯齿波信号调制所述反馈电路的反馈控制信号并匹配原边两个桥臂工作的占空比,以获得前馈性能并同时防止偏磁;所述逻辑控制电路具体包括:
比较电路,用于将所述前馈控制信号和反馈控制信号进行比较,并将比较后的信号输出进行匹配后得到所述全桥拓扑电路开关管的控制信号;
开关管控制电路,用于调整所述全桥拓扑电路开关管的控制信号,使得原边两个桥臂工作的占空比匹配,在所述逻辑控制电路的一个开关周期内对称或者长期匹配,防止变压器偏磁。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源,其特征在于,所述两个桥臂包括第一桥臂和第二桥臂,所述第一桥臂在所述逻辑控制电路的一个开关周期的前半周期导通,所述第二桥臂在所述逻辑控制电路的一个开关周期的后半周期导通,所述开关管控制电路具体用于:
在所述逻辑控制电路的一个开关周期内,基于所述前馈电路在前半周期采样的中间抽头电压,调整所述两个桥臂开关管的控制信号,使所述第二桥臂在后半周期工作的占空比与所述第一桥臂在前半周期工作的占空比相同;或者
若所述第二桥臂在后半周期工作的占空比大于所述第一桥臂在前半周期工作的占空比,则所述逻辑控制电路基于所述前馈电路在前半周期内采样的中间抽头电压,调整所述两个桥臂开关管的控制信号,使所述第二桥臂在后半周期工作的占空比与所述第一桥臂在前半周期工作的占空比相同;
若所述第二桥臂在后半周期工作的占空比小于所述第一桥臂在前半周期工作的占空比,则所述逻辑控制电路不调整所述第二桥臂开关管的控制信号。
10.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源,其特征在于,所述两个桥臂包括第一桥臂和第二桥臂,所述第一桥臂在所述逻辑控制电路的一个开关周期的前半周期导通,所述第二桥臂在所述逻辑控制电路的一个开关周期的后半周期导通,所述开关管控制电路具体用于:
在所述逻辑控制电路的相邻两个开关周期内,其中所述逻辑控制电路的相邻两个开关周期按照时间由先到后分别为第一周期和第二周期,若所述第一桥臂在第二周期的前半周期工作的占空比小于所述第二桥臂在第一周期的后半周期工作的占空比,则所述逻辑控制电路基于所述前馈电路在所述第一周期的后半周期中采样的中间抽头电压,调整所述第一桥臂开关管的控制信号,使所述第一桥臂在第二周期的前半周期工作的占空比与所述第二桥臂在第一周期的后半周期工作的占空比相同。
11.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源,其特征在于,所述所述全桥拓扑电路的副边还可以采用倍流整流电路,所述前馈电路用于采样所述倍流整流电路整流后输出端的电压,利用所述倍流整流电路整流后输出端的电压对前馈电路中的电容充电,并通过逻辑控制电路控制前馈电路开关管对前馈电路中的电容周期性放电,以生成分别与所述全桥拓扑电路的两个桥臂对应的锯齿波,所述锯齿波用于表征所述电源的输入电压,所述锯齿波不同的斜率对应于所述电源不同的输入电压;所述前馈电路将所述锯齿波作为前馈控制信号;所述逻辑控制电路用于利用所述锯齿波信号调制所述反馈电路的反馈控制信号并匹配原边两个桥臂工作的占空比,以获得前馈性能并同时防止偏磁;所述逻辑控制电路具体包括:
比较电路,用于将所述前馈控制信号和反馈控制信号进行比较,并将比较后的信号输出进行匹配后得到所述全桥拓扑电路开关管的控制信号;
开关管控制电路,用于调整所述全桥拓扑电路开关管的控制信号,使得原边两个桥臂工作的占空比匹配,在所述逻辑控制电路的一个开关周期内对称或者长期匹配,防止变压器偏磁。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电源,其特征在于,所述两个桥臂包括第一桥臂和第二桥臂,所述第一桥臂在所述逻辑控制电路的一个开关周期的前半周期导通,所述第二桥臂在所述逻辑控制电路的一个开关周期的后半周期导通,所述开关管控制电路具体用于:
在所述逻辑控制电路的一个开关周期内,基于所述前馈电路在前半周期采样的所述倍流整流电路整流后输出端的电压,调整所述两个桥臂开关管的控制信号,使所述第二桥臂在后半周期工作的占空比与所述第一桥臂在前半周期工作的占空比相同;或者
若所述第二桥臂在后半周期工作的占空比大于所述第一桥臂在前半周期工作的占空比,则基于所述前馈电路在前半周期内采样的所述倍流整流电路整流后输出端的电压,调整所述两个桥臂开关管的控制信号,使所述第二桥臂在后半周期工作的占空比与所述第一桥臂在前半周期工作的占空比相同;
若所述第二桥臂在后半周期工作的占空比小于所述第一桥臂在前半周期工作的占空比,则不调整所述第二桥臂开关管的控制信号。
13.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电源,其特征在于,所述两个桥臂包括第一桥臂和第二桥臂,所述第一桥臂在所述逻辑控制电路的一个开关周期的前半周期导通,所述第二桥臂在所述逻辑控制电路的一个开关周期的后半周期导通,所述开关管控制电路具体用于:
在所述逻辑控制电路的相邻两个开关周期内,其中所述逻辑控制电路的相邻两个开关周期按照时间由先到后分别为第一周期和第二周期,若所述第一桥臂在第二周期的前半周期工作的占空比小于所述第二桥臂在第一周期的后半周期工作的占空比,则基于所述前馈电路在所述第一周期的后半周期中采样的所述倍流整流电路整流后输出端的电压,调整所述第一桥臂开关管的控制信号,使所述第一桥臂在第二周期的前半周期工作的占空比与所述第二桥臂在第一周期的后半周期工作的占空比相同。
14.如权利要求8-13任一项所述的电源,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源还包括:
隔直电容,所述隔直电容在所述全桥拓扑电路变压器原边与所述变压器串联,用于辅助纠正偏磁。
CN201410281443.2A 2014-06-20 2014-06-20 一种电源管理方法及电源 Active CN10407917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281443.2A CN104079176B (zh) 2014-06-20 2014-06-20 一种电源管理方法及电源
PCT/CN2015/070137 WO2015192650A1 (zh) 2014-06-20 2015-01-06 一种电源管理方法及电源
EP15810506.4A EP3136578B1 (en) 2014-06-20 2015-01-06 Power source management method and power source
US15/383,614 US9787203B2 (en) 2014-06-20 2016-12-19 Power source management method and power source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281443.2A CN104079176B (zh) 2014-06-20 2014-06-20 一种电源管理方法及电源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079176A CN104079176A (zh) 2014-10-01
CN104079176B true CN104079176B (zh) 2016-11-23

Family

ID=5160026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281443.2A Active CN104079176B (zh) 2014-06-20 2014-06-20 一种电源管理方法及电源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9787203B2 (zh)
EP (1) EP3136578B1 (zh)
CN (1) CN104079176B (zh)
WO (1) WO2015192650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079176B (zh) 2014-06-20 2016-11-2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电源管理方法及电源
CN104539146B (zh) * 2014-12-24 2017-04-05 清华大学 抑制高频隔离型全桥电路动态偏磁的电路结构及控制方法
DE112015006497T5 (de) * 2015-04-30 2018-01-25 Th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Senderseitige steuerung eines drahtlosleistungsübertragungssystems ohne verwendung von transformatorkopplungsinformationen oder drahtlosrückkopplung
CN109120140B (zh) * 2017-06-23 2022-10-28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偏磁抑制方法及装置
CN111509954A (zh) * 2020-05-26 2020-08-07 深圳市雷能混合集成电路有限公司 一种脉宽调制信号的修正控制方法、装置和开关电源

Family Cites Families (1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352299B2 (ja) * 2001-07-24 2009-10-28 富士電機システムズ株式会社 電力変換装置における偏磁低減回路
JP2004159473A (ja) * 2002-11-08 2004-06-03 Toyota Industries Corp 絶縁型電圧変換回路
US7957847B2 (en) * 2005-09-30 2011-06-07 Hitachi Global Storage Technologies Netherlands, B.V. Voltage regulating systems responsive to feed-forward information from deterministic loads
US7589983B1 (en) 2005-11-10 2009-09-15 Iwatt Inc. Power converter controller controlled by variable reference voltage generated by dual output digital to analog converter
TWI331433B (en) * 2007-02-16 2010-10-01 Delta Electronics Inc Power converter having flux bias regulation method
CN101247088B (zh) * 2007-02-16 2010-12-01 台达电子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电源转换器及磁偏调节方法
CN101350557B (zh) * 2007-07-18 2011-04-2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电源调整装置
CN101989814B (zh) * 2009-07-29 2013-10-09 台达电子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调压电路及其适用的并联式调压电路系统
CN101771360B (zh) * 2010-03-05 2012-03-14 北京嘉昌机电设备制造有限公司 一种开关电源中动态磁平衡调整电路及开关电源
US20130033904A1 (en) * 2011-08-04 2013-02-07 Zhong Ye Phase-shifted full bridge converter with reduced circulating current
US8675375B2 (en) * 2011-12-16 2014-03-18 Texas Instruments Incorporated System and method for input voltage transient response control
WO2013113354A1 (en) * 2012-01-30 2013-08-08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Controlling a switched mode power supply with maximised power efficiency
JP5933418B2 (ja) * 2012-11-15 2016-06-08 日立オートモティブシステムズ株式会社 電力変換装置
CN103066854B (zh) * 2012-12-31 2016-03-0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全桥拓扑电源、控制方法及通信设备
US9859803B2 (en) * 2013-04-23 2018-01-02 Analog Devices Global Transformer-based isolated bi-directional DC-DC power converter, and method and controller for using same
US9337741B2 (en) * 2014-02-17 2016-05-10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DC-DC conversion circuit and method
CN103856055B (zh) * 2014-02-28 2016-06-29 台达电子企业管理(上海)有限公司 Dc/dc转换器及其控制方法
CN104079176B (zh) * 2014-06-20 2016-11-2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电源管理方法及电源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3136578A4 (en) 2017-07-05
EP3136578B1 (en) 2020-11-25
CN104079176A (zh) 2014-10-01
US9787203B2 (en) 2017-10-10
US20170099005A1 (en) 2017-04-06
EP3136578A1 (en) 2017-03-01
WO2015192650A1 (zh) 2015-12-2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079176B (zh) 一种电源管理方法及电源
WO2015165191A1 (zh) 一种三相双模式逆变器的稳态控制方法
CN109194113B (zh) 具备有源功率解耦功能的功率因数校正器及其控制方法
CN206759305U (zh) 图腾柱功率因数校正器及其电流检测单元
CN108879895B (zh) 电动汽车能量传输系统及传输方法
CN106786485B (zh) 用于不平衡负载下直流微电网的电压脉动抑制方法
JP2016500506A (ja) 単極スイッチ電源
CN103840670A (zh) 一种节能型高频开关电源
US11038433B2 (en) Phase alignment circuit and method of receive end, and receive end
CN104795984B (zh) 电源转换器
CN103051172A (zh) 光伏发电用移相全桥变换器的偏磁抑制系统和方法
CN109245318B (zh) 一种集成四端口混合储能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CN110635545A (zh) 一种基于单管电路实现恒流恒压无线充电的装置及方法
CN106816952B (zh) 一种光伏ups离网逆变器双模式切换控制方法
CN201207579Y (zh) 电池充电器
CN105141043B (zh) 无线充电控制方法和装置
CN107069914B (zh) 轨道车辆充电装置及充电控制方法
CN106410910B (zh) 一种三电平双向充放电电路
CN109245530A (zh) 一种用于稳定输出信号的电路以及电源转换器
CN110126648B (zh) 电动汽车无线充电最大电流跟踪的自寻优调谐控制方法
CN205178560U (zh) 充电电路
CN111181420A (zh) 一种单相Vienna整流器及其控制方法
CN110868091A (zh) 基于微分平坦的车载充电机pfc变换器的非线性控制方法
CN104753136A (zh) 一种大容量锂电池均衡充电装置
CN113271003B (zh) 一种不间断电源的pfc变换电路及控制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11117

Address after: 518043 No. 01, 39th floor, building a, antuoshan headquarters building, No. 33, antuoshan Sixth Road, Xiang'an community, Xiangmihu street, Futian District, Shenzhen,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Huawei Digital Energy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518129 Bantian HUAWEI headquarters office building, Longgang District, Guangdong, Shenzhen

Patentee before: HUAWEI TECHNOLOGIES Co.,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