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075113A - 一种油气混输系统及控制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油气混输系统及控制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075113A
CN104075113A CN201410296339.0A CN201410296339A CN104075113A CN 104075113 A CN104075113 A CN 104075113A CN 201410296339 A CN201410296339 A CN 201410296339A CN 104075113 A CN104075113 A CN 10407511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valve
oil
transfer pump
way valve
oil transf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296339.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075113B (zh
Inventor
申芙蓉
林罡
王春辉
陈小峰
冯宇
王昌尧
张平
何毅
赵秋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Xian Changqing Technology Enginee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Xian Changqing Technology Enginee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Xian Changqing Technology Enginee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Xian Changqing Technology Enginee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410296339.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4075113B/zh
Publication of CN10407511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07511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07511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07511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Loading And Unloading Of Fuel Tanks Or Ships (AREA)
  • Feeding And Controlling Fuel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石油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油气混输系统及控制方法,包括设置在输油管线上游端的分离缓冲罐,下游端的主输油泵,所述分离缓冲罐上部通过管道联接有气液分离器,所述分离缓冲罐下部通过阀门九联接有主输油泵,所述主输油泵通过设置在主输油泵下游端的阀门七外输;还包括设置在分离缓冲罐上游端的三通阀一、设置在所述主输油泵与阀门九之间的三通阀二和连接在三通阀二另一个出口端的事故油箱;所述三通阀一的另一个出口端与阀门九的出口端连接;所述的三通阀二与事故油箱之间还设有阀门一;本发明既减少了分离缓冲罐和气液分离器的排污量,又最大限度避免了分离出多余气体造成浪费,提高了混输泵的适用性,达到节能的目的。

Description

一种油气混输系统及控制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石油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油气混输系统及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传统的油气混输流程:丛式井组来油进站加热后,进入分离缓冲罐进行油气分离,分离出的气体进入气液分离器进行二次分离,分离出的气体作为站场的燃料,多余的气体去站外放空;分离出的原油进入单螺杆油气混输泵增压、加热、计量后外输。
传统的油田站场混输泵的运行方式往往采用“一用一备”的运行方式。正常油井生产出的是油水气及少量固体的三相混合物,生产状态并不稳定,井场来液波动较大,有时为纯液、有时为纯气,有时候又是三相的混合物,而单螺杆油气混输泵对进液率(介质在进泵时,液相成分占流量的百分比)要求较高,过低或过高都影响混输泵的运行效果。如液体断流时,混输泵中定子摩擦热量增加使得定子橡胶温度升高造成老化,造成使用寿命降低,混输泵运行稳定性差,甚至造成停泵的后果。当来液波动造成混输泵故障时时,必需人工切换到普通的输油泵,多余的气量无法输走,分离后直接放空至站外。这就大大降低了单螺杆油气混输泵的适用性。根据现场的运行来看,进液率在5%以上,单螺杆油气混输泵就能稳定工作。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适用于所有的油气混输型增压站场的油气混输系统及控制方法,以提高混输泵的适用性,达到节能的目的。
 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油气混输系统,包括设置在输油管线上游端的分离缓冲罐,下游端的主输油泵,所述分离缓冲罐上部通过管道联接有气液分离器,所述分离缓冲罐下部通过阀门九联接有主输油泵,所述主输油泵通过设置在主输油泵下游端的阀门七外输;
还包括设置在分离缓冲罐上游端的三通阀一;所述三通阀一的另一个出口端与阀门九的出口端连接;
还包括设置在所述主输油泵与阀门九之间的三通阀二,所述三通阀二另一个出口端联接有辅输油泵,所述辅输油泵4联接在阀门七出口端,所述辅输油泵与阀门七之间设置有阀门五;
所述的阀门二的进口端还连接有事故油箱,所述的阀门二与事故油箱之间还设有阀门一。
所述事故油箱通过阀门六连接在主输油泵与阀门七之间。
所述事故油箱通过阀门四连接在辅输油泵与阀门五之间。
所述事故油箱下设置有阀门八,所述阀门四和阀门六通过阀门八联接在事故油箱下部。
所述阀门五出口端通过管道联接在阀门七出口端。
所述主输油泵与三通阀二之间设置有阀门三。
一种油气混输系统的控制方法:
正常生产时,三通阀通往分离缓冲罐一端的出口关闭,另一个出口打开,三通阀通往辅输油泵一端的出口关闭,另一个出口打开,来液进站经过收球、加药、加热后通过三通阀、三通阀直接进入主输油泵,经增压后经阀门七外输;
若来气量较多,或来液波动较大,三通阀一通往分离缓冲罐一端的出口关闭,另一个出口打开,三通阀二通往辅输油泵一端的出口关闭,另一个出口打开,来液进站经过收球、加药、加热后通过三通阀一、三通阀二直接进入主输油泵,经增压后经阀门七外输;同时再开启阀门一、阀门二,此时事故油箱通过阀门一、阀门二进入辅输油泵,经增压后通过阀门五进行补液。
当加热炉供气不足时,三通阀一通往分离缓冲罐一端的出口打开,另一个出口关闭,三通阀二通往辅输油泵一端的出口关闭,另一个出口打开,来液进站经过收球、加药、加热后通过三通阀一进入分离缓冲罐,分离出的原油依次通过阀门九、三通阀二进入主输油泵,经增压后经阀门七外输;分离出的气体进入气液分离器进行二次分离,然后给加热炉供气。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通过在分离缓冲罐上游端设置三通阀一、在主输油泵与阀门九之间设置的三通阀二和连接在三通阀二另一个出口端的事故油箱;较之传统的油气混输系统,既减少了分离缓冲罐和气液分离器的排污量,又最大限度避免了分离出多余气体,而放空至站外造成油气资源浪费,提高了混输泵的适用性,达到节能的目的。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实施例附图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说明:
图1是一种油气混输系统及控制方法的实施例示意图;
图中:1、分离缓冲罐;2、气液分离器;3、主输油泵;4、辅输油泵;5、事故油箱;6、三通阀一;7、阀门一;8、三通阀二;9、阀门二;10、阀门三;11、阀门四;12、阀门五;13、阀门六;14、阀门七;15、阀门八;16、阀门九。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一种油气混输系统,包括设置在输油管线上游端的分离缓冲罐1,下游端的主输油泵3,所述分离缓冲罐1上部通过管道联接有气液分离器2,所述分离缓冲罐1下部通过阀门九16联接有主输油泵3,所述主输油泵3通过设置在主输油泵3下游端的阀门七14外输;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设置在分离缓冲罐1上游端的三通阀一6;所述三通阀一6的另一个出口端联接在阀门九16的出口端;
还包括设置在所述主输油泵3与阀门九16之间的三通阀二8,所述三通阀二8另一个出口端联接有辅输油泵4,所述辅输油泵4联接在阀门七14出口端,所述辅输油泵4与阀门七14之间设置有阀门五12;
还包括通过阀门一7联接在阀门二9的进口端的事故油箱5。
所述三通阀二8另一个出口端联接有辅输油泵4,所述辅输油泵4联接在阀门七14出口端,所述辅输油泵4与阀门七14之间设置有阀门五12。
所述事故油箱5通过阀门六13连接在主输油泵3与阀门七14之间。
所述事故油箱5通过阀门四11连接在辅输油泵4与阀门五12之间。
所述事故油箱5下设置有阀门八15,所述阀门四11和阀门六13通过阀门八15联接在事故油箱下部。
所述阀门五12出口端通过管道联接在阀门七14出口端。
所述主输油泵3与三通阀二8之间设置有阀门三10。
正常生产时,三通阀一6通往分离缓冲罐1一端的出口关闭,另一个出口打开,三通阀二8通往辅输油泵4一端的出口关闭,另一个出口打开,来液进站经过收球、加药、加热后通过三通阀一6、三通阀二8直接进入主输油泵3,经增压后经阀门七14外输;
若来气量较多,或来液波动较大,三通阀一6通往分离缓冲罐1一端的出口关闭,另一个出口打开,三通阀二8通往辅输油泵4一端的出口关闭,另一个出口打开,来液进站经过收球、加药、加热后通过三通阀一6、三通阀二8直接进入主输油泵3,经增压后经阀门七14外输;同时再开启阀门一7、阀门二9,此时事故油箱5通过阀门一7、阀门二9进入辅输油泵4,经增压后通过阀门五12进行补液。
当加热炉供气不足时,三通阀一6通往分离缓冲罐1一端的出口打开,另一个出口关闭,三通阀二8通往辅输油泵4一端的出口关闭,另一个出口打开,来液进站经过收球、加药、加热后通过三通阀一6进入分离缓冲罐1,分离出的原油依次通过阀门九16、三通阀二8进入主输油泵3,经增压后经阀门七14外输;分离出的气体进入气液分离器2进行二次分离,然后给加热炉供气。
本发明较之传统的油气混输系统,既减少了分离缓冲罐1和气液分离器2的排污量,又最大限度避免了分离出多余气体,而放空至站外造成油气资源浪费,提高了混输泵的适用性,达到节能的目的。
实施例2:
井组来油进站经过收球、加药、加热后,利用三通阀调节进泵及进入密闭分离装置。根据液量大小,来液既可以进入分离缓冲罐1,也可以直接进泵不经过分离缓冲罐1。
正常生产时,三通阀一6通往分离缓冲罐1一端的出口关闭,另一个出口打开,三通阀二8通往辅输油泵4一端的出口关闭,另一个出口打开,来液进站经过收球、加药、加热后通过三通阀一6、三通阀二8直接进入主输油泵3,经增压后经阀门七14外输;
若来气量较多,或来液波动较大,三通阀一6通往分离缓冲罐1一端的出口关闭,另一个出口打开,三通阀二8通往辅输油泵4一端的出口关闭,另一个出口打开,来液进站经过收球、加药、加热后通过三通阀一6、三通阀二8直接进入主输油泵3,经增压后经阀门七14外输;同时再开启阀门一7、阀门二9,此时事故油箱5通过阀门一7、阀门二9进入辅输油泵4,经增压后通过阀门五12进行补液。当来气量较多,或来液波动较大,此时事故油箱5出口的阀门一7、阀门二9开启,原油通过辅输油泵4进行补液,保障混输泵的进液量满足一定范围内的油气混合比率,提高混输泵的运行工况
只有当加热炉燃料气不足(表现为最大火时加热炉原油进出口温升不足5℃,或进气压力低于0.01MPa),需要供气时,三通阀一6通往分离缓冲罐1一端的出口打开,另一个出口关闭,三通阀二8通往辅输油泵4一端的出口关闭,另一个出口打开,来液进站经过收球、加药、加热后通过三通阀一6,分离出的原油通过出口的阀门九16、三通阀二8,进入主输油泵3经增压后经阀门七14外输;分离出的气体进入气液分离器2进行二次分离,给站场的加热炉供气。
当事故油箱5储油不足时,打开阀门八15和阀门六13或阀门四11,由主输油泵3或辅输油泵4提供原油来源。
当主输油泵3发生故障需要检修时,三通阀二8通往主输油泵3一端的出口关闭,另一端打开。
本发明相比原来的油气混输系统,运行工况更为稳定和节能,这种新型油气混输系统,站内油气并不是完全分离,这样既减少了分离缓冲罐1和气液分离器2的排污量,又最大限度避免了分离出多余气体,加热炉燃料气用不完,需放空至站外造成油气资源浪费。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但本发明的技术特征并不局限于此,任何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的领域内,所作的变化或修饰皆涵盖本发明的专利范围之中。

Claims (9)

1.一种油气混输系统,包括设置在输油管线上游端的分离缓冲罐(1),下游端的主输油泵(3),所述分离缓冲罐(1)上部通过管道联接有气液分离器(2),所述分离缓冲罐(1)下部通过阀门九(16)联接有主输油泵(3),所述主输油泵(3)通过设置在主输油泵(3)下游端的阀门七(14)外输;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设置在分离缓冲罐(1)上游端的三通阀一(6)、设置在所述主输油泵(3)与阀门九(16)之间的三通阀二(8)和连接在三通阀二(8)另一个出口端的事故油箱(5);
所述三通阀一(6)的另一个出口端与阀门九(16)的出口端连接;
所述的三通阀二(8)与事故油箱(5)之间还设有阀门一(7)。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油气混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三通阀二(8)另一个出口端联接有辅输油泵(4),所述辅输油泵(4)联接在阀门七(14)出口端,所述辅输油泵(4)与阀门七(14)之间设置有阀门五(12)。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油气混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事故油箱(5)通过阀门六(13)连接在主输油泵(3)与阀门七(14)之间。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油气混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事故油箱(5)通过阀门四(11)连接在辅输油泵(4)与阀门五(12)之间。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油气混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事故油箱(5)下设置有阀门八(15),所述阀门四(11)和阀门六(13)通过阀门八(15)联接在事故油箱下部。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油气混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阀门五(12)出口端通过管道联接在阀门七(14)出口端。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油气混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主输油泵(3)与三通阀二(8)之间设置有阀门三(10)。
8.一种油气混输系统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正常生产时,三通阀一(6)通往分离缓冲罐(1)一端的出口关闭,另一个出口打开,三通阀二(8)通往辅输油泵(4)一端的出口关闭,另一个出口打开,来液进站经过收球、加药、加热后通过三通阀一(6)、三通阀二(8)直接进入主输油泵(3),经增压后经阀门七(14)外输;
若来气量较多,或来液波动较大,三通阀一(6)通往分离缓冲罐(1)一端的出口关闭,另一个出口打开,三通阀二(8)通往辅输油泵(4)一端的出口关闭,另一个出口打开,来液进站经过收球、加药、加热后通过三通阀一(6)、三通阀二(8)直接进入主输油泵(3),经增压后经阀门七(14)外输;同时再开启阀门一(7)、阀门二(9),此时事故油箱(5)内原油通过阀门一(7)、阀门二(9)进入辅输油泵(4),经增压后通过阀门五(12)进行补液; 
当加热炉供气不足时,三通阀一(6)通往分离缓冲罐(1)一端的出口打开,另一个出口关闭,三通阀二(8)通往辅输油泵(4)一端的出口关闭,另一个出口打开,来液进站经过收球、加药、加热后通过三通阀一(6)进入分离缓冲罐(1),分离出的原油依次通过阀门九(16)、三通阀二(8)进入主输油泵(3),经增压后经阀门七(14)外输;分离出的气体进入气液分离器(2)进行二次分离,然后给加热炉供气。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油气混输系统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所述事故油箱(5)储油不足时,打开阀门八(15)和阀门六(13)或阀门四(11),由主输油泵(3)或辅输油泵(4)提供原油来源。
CN201410296339.0A 2014-06-27 2014-06-27 一种油气混输系统及控制方法 Active CN10407511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296339.0A CN104075113B (zh) 2014-06-27 2014-06-27 一种油气混输系统及控制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296339.0A CN104075113B (zh) 2014-06-27 2014-06-27 一种油气混输系统及控制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075113A true CN104075113A (zh) 2014-10-01
CN104075113B CN104075113B (zh) 2017-02-01

Family

ID=5159658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296339.0A Active CN104075113B (zh) 2014-06-27 2014-06-27 一种油气混输系统及控制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4075113B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905481A (zh) * 2019-12-23 2020-03-24 西安长庆科技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移动式单井多相计量一体化集成装置及计量方法
CN111706786A (zh) * 2020-05-06 2020-09-25 西安长庆科技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原油接转一体化集成控制装置及控制方法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NO20034489L (no) * 2003-10-07 2005-04-08 Aker Kvaerner Technology As Fremgangsmate og anordning for begrensning av vaeskeansamling i en rorledning for flerfasestromning
CN101196271A (zh) * 2007-11-08 2008-06-11 西安长庆科技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原油集输过程中处理大股段塞流的油气混输工艺方法
CN102168805A (zh) * 2011-02-16 2011-08-31 西安龙泰克石油工程科技有限公司 油田油气站场油气混输控制系统
CN203656577U (zh) * 2013-12-22 2014-06-18 孙成颂 螺杆泵混输装置
CN203963499U (zh) * 2014-06-27 2014-11-26 西安长庆科技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油气混输系统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NO20034489L (no) * 2003-10-07 2005-04-08 Aker Kvaerner Technology As Fremgangsmate og anordning for begrensning av vaeskeansamling i en rorledning for flerfasestromning
CN101196271A (zh) * 2007-11-08 2008-06-11 西安长庆科技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原油集输过程中处理大股段塞流的油气混输工艺方法
CN102168805A (zh) * 2011-02-16 2011-08-31 西安龙泰克石油工程科技有限公司 油田油气站场油气混输控制系统
CN203656577U (zh) * 2013-12-22 2014-06-18 孙成颂 螺杆泵混输装置
CN203963499U (zh) * 2014-06-27 2014-11-26 西安长庆科技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油气混输系统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905481A (zh) * 2019-12-23 2020-03-24 西安长庆科技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移动式单井多相计量一体化集成装置及计量方法
CN111706786A (zh) * 2020-05-06 2020-09-25 西安长庆科技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原油接转一体化集成控制装置及控制方法
CN111706786B (zh) * 2020-05-06 2021-12-14 西安长庆科技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原油接转一体化集成控制装置及控制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075113B (zh) 2017-02-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735849B (zh) Sagd超稠油高温闪蒸脱水方法
CN203963499U (zh) 一种油气混输系统
CN202598131U (zh) 油田原油与石油伴生气的油气混输装置
CN104075113A (zh) 一种油气混输系统及控制方法
CN204568521U (zh) 一种储油罐油气回收系统
CN102913753A (zh) Lng接收站的储存和气化工程输出系统及方法
CN206291502U (zh) 一种采用氮气恢复导热油闪点温度的装置
CN203383267U (zh) 一体化三腔式稳流补偿系统
CN202609903U (zh) 硫酸压力输送系统
CN201526806U (zh) 一种连续供液装置
CN202868303U (zh) Lng接收站的储存和气化工程输出系统
CN208236631U (zh) 一种高压污泥泵的进出口连接机构
CN204062486U (zh) 螺杆压缩机油气混输系统
CN201715244U (zh) 一种撬装式多相混输装置
CN209782222U (zh) 一种加热沥青的储气罐的交互调压装置
CN107763434B (zh) 一种适合大流量大范围气油比的油气混输结构和方法
CN203808956U (zh) 一种调剖装置及系统
CN214577635U (zh) 一种循环压缩机入口压油装置
CN204455037U (zh) 抽气稳压装置
CN202012338U (zh) 环形可调式射流配液装置
CN206803490U (zh) 热载体导热油节能装置
CN104774644A (zh) 原油两室缓冲一体化集成装置
CN201827656U (zh) 高纯度三氯氧磷储运供料装置
CN110374866A (zh) 一种螺杆泵自动补液撬装设备
CN103321277A (zh) 一体化三腔式稳流补偿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