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073529A - 一种利用红豆杉种子内生菌产生紫杉醇的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利用红豆杉种子内生菌产生紫杉醇的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073529A
CN104073529A CN201410269440.7A CN201410269440A CN104073529A CN 104073529 A CN104073529 A CN 104073529A CN 201410269440 A CN201410269440 A CN 201410269440A CN 104073529 A CN104073529 A CN 10407352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axol
ramulus
seed
endophyte
folium taxi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269440.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073529B (zh
Inventor
穆红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iaocheng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Liaocheng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iaocheng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Liaocheng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1410269440.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4073529B/zh
Publication of CN10407352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07352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07352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073529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Micro-Organisms Or Cultivation Processes Thereof (AREA)
  • Medicines Containing Material From Animals Or Micro-Organisms (AREA)
  • Medicines Containing Plant Substan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红豆杉种子内生菌产生紫杉醇的方法,以红豆杉种子为外植体,经灭菌、接种后,再经二次灭菌,培养一段时间后,挑取种子周围的内生真菌,置于PDA固体培养基进行培养,然后挑取部分菌斑置于PDA液体培养。用纱布过滤发酵物,将滤液部分用乙酸乙酯萃取。过滤后用旋转蒸发器在35℃下减压蒸馏,溶解于少量甲醇中,得到含有紫杉醇的甲醇溶液。本发明应用真菌培养技术克服红豆杉植株生长缓慢、紫杉醇化学合成复杂的问题,为进行工厂化真菌发酵生产紫杉醇提供基础,环境友好,原料丰富,可很好缓解市场对紫杉醇供应缺口大的问题。

Description

一种利用红豆杉种子内生菌产生紫杉醇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紫杉醇的产生,特别是一种通过红豆杉种子内生菌产生紫杉醇的方法。 
背景技术   
紫杉醇(Taxol),是从红豆杉属 (Taxus  spp.) 植物中分离得到的一种具有独特抗癌作用的二萜类化合物,具有很高的开发利用价值,是目前世界主流的抗癌药物之一。化学名称: 5β,20-环氧-1,2α,4,7β,10β,13α-六羟基紫杉烷-11-烯-9-酮-4,10-二乙酸酯-2-苯甲酸酯-13[(2’R,3’S)-N-苯甲酰-3-苯基异丝氨酸酯]。化学式为 C47H51NO14,分子量是 853.92,白色结晶体粉末,无臭,无味,不溶于水,易溶于氯仿、丙酮等有机溶剂,熔点 213~216℃。1967年美国北卡罗莱纳州三角研究所的Wall博士和Wani博士发现了紫杉醇。进一步研究发现紫杉醇能与微管紧密地结合,是已知的第一种能和微管蛋白聚合体相互作用从而抑制细胞有丝分裂的药物。美国国家癌症研究所和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医学院大量临床研究的数据表明,紫杉醇在治疗卵巢癌和乳腺癌方面效果显著。
1992年12月,美国国家食品与药品管理中心正式批准:紫杉醇为晚期卵巢癌的治疗药物。随后又批准用于治疗乳腺癌。目前紫杉醇是最好的治疗卵巢癌和乳腺癌的药物,价格非常昂贵,市场售价为4800美元/克。1994年紫杉醇创世界抗癌药物全球销量冠军。2000年紫杉醇销量创百亿(后受原料供应未有进一步上升),但由于野生红豆杉资源濒危,2002年中央发文严禁砍伐野生红豆杉,鼓励人工种植。今天,紫杉醇已经被成功地用于对多种恶性肿瘤的治疗(包括乳腺癌、肺癌、卵巢癌、卡波氏肉瘤等)。 
但是紫杉醇的自然资源---红豆杉和东非罗汉松(1999年测知含紫杉醇)数量有限且生长地十分缓慢。且其中有效成分的含量非常低(每公斤树皮仅能提取0.1g紫杉醇粗品)。最初,用于治疗的紫杉醇都来源于太平洋红豆杉,治疗一个病人需要6棵百年树龄的红豆杉。尽管现在紫杉醇以及它的抗癌同源衍生物可以通过其前体进行化学半合成制得。但是部分前体还需要从红豆杉中分离得到,产量受到制约。 
目前,生产紫杉醇原料药有以下几种途径:①直接从红豆杉树皮或整株红豆杉植株中提取; ②半合成法,即先从红豆杉中提取10-DAB等中间体,再经合成为紫杉醇成品; ③培养能产生紫杉醇的红豆杉细胞 ;④全合成法,但由于步骤多,成本高尚未投入生产;⑤发酵法:培养寄生在红豆杉树木身上的某些真菌来获取紫杉醇。其中发酵法属于“环境友好型”工艺,利用来源丰富的淀粉类原料,属于绿色农产品原料。而且对环境无污染,科学家普遍认为,真菌发酵法生产紫杉醇代表着紫杉醇生产的未来方向。 
发明内容
针对紫杉醇原料药市场缺口较大的问题,本发明目的是提供一种通过红豆杉种子内生菌产生紫杉醇的方法。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利用红豆杉种子内生菌产生紫杉醇的方法,以红豆杉种子为外植体,经灭菌、接种、二次灭菌、接种,诱导红豆杉种子内生菌,再培养红豆杉种子内生菌产生紫杉醇的方法。
前面所述的方法,优选的方案在于:步骤如下: 
A、外植体的选择和灭菌处理:以‘曼地亚’红豆杉(Taxus media)种子为外植体,以洗洁精浸泡,摇床100-150转摇15-20分钟,再用清水冲洗,再将冲洗后的外植体置于浓度为0.1%的升汞中,浸泡灭菌,无菌去离子水冲洗,备用;
B、外植体接种:将经过步骤A中准备的外植体种子,接种在含有赤霉素0.3mg/L的SH培养基中,其中蔗糖30g/L,琼脂粉7.5g/L,pH5.8,培养,至在种子周围有菌丝形成;
C、二次灭菌:将步骤B中得到的种子用0.1%氯化汞二次灭菌,无菌水冲洗7-8次;
D、内生菌的诱导:将经过步骤C中得到的外植体种子,继续培养于含有赤霉素0.3mg/L的SH培养基中,其中蔗糖30g/L,琼脂粉7.5g/L,pH5.8,至出现红豆杉种子内生菌;
E、内生菌培养:将步骤D中得到的红豆杉种子内生菌置于PDA固体培养基进行培养,培养3天后再挑取部分菌斑置于PDA 液体培养基中培养,培养3天后检测紫杉醇含量;
F、紫杉醇提取:将步骤E中的发酵物用纱布过滤,将滤液部分用等体积的乙酸乙酯萃取,收集有机相,取水相部分再用等体积的乙酸乙酯萃取1次,收集有机相,菌丝部分经液氮研碎,超声处理,静置过夜后用等体积的乙酸乙酯萃取,收集有机相,重复处理1次,将所有的乙酸乙酯萃取液合并,加入无水硫酸钠干燥,过滤后用旋转蒸发器在35℃下旋蒸至液体全部蒸发,残留物体用溶解于少量甲醇中,滤膜过滤,定容至10mL备用;
G、紫杉醇提取含量检测:经HPLC检测,真菌产生的发酵物中含有紫杉醇,平均含量为0.315mg/L。
前面所述的方法,优选的方案在于:所述的红豆杉为红豆杉科红豆杉属植物‘曼地亚’红豆杉(Taxus media)。 
前面所述的方法,优选的方案在于:步骤A、外植体的选择和灭菌处理时:所用洗洁精浓度为2%~3%,浸泡和冲洗时间为15-30分钟,0.1%的氯化汞浸泡灭菌时间为9-14分钟,无菌去离子水冲洗次数为6-8次。 
前面所述的方法,优选的方案在于:步骤B、外植体接种时:培养时间为3-5天。 
前面所述的方法,优选的方案在于:步骤C、二次灭菌时:二次灭菌时间为8-12min,无菌水冲洗6-8次。 
前面所述的方法,优选的方案在于:步骤D、内生菌的诱导时:培养温度为21±2℃,光照强度为1600Lux,光照时间为14小时,培养时间为7-10天。 
前面所述的方法,优选的方案在于:步骤E、内生菌培养:液体培养时,每个三角瓶的接种量为 2%,装液量为 200mL / 500mL,摇床培养,培养温度为 27℃,转速为 150r / min。 
前面所述的方法,优选的方案在于:步骤F、紫杉醇提取:超声处理时间为25-35min,滤膜过滤时用0.45μm滤膜。 
前面所述的方法,优选的方案在于:步骤G、紫杉醇提取含量检测:色谱条件为:C18柱 :250mm×46mm ;流动相,甲醇:水(v/v)=60:40;压力:1506PSI=10.39MPa;保护压力:100LO-Pr;流速O.7mL/ min,检测波长228nm,灵敏度,0.1AUf's,柱温35℃。 
本发明提供的是一种利用红豆杉种子内生真菌产生紫杉醇的方法,以曼地亚红豆杉种子为材料,经75%酒精杀毒,0.1%氯化汞灭菌处理,置于含有赤霉素0.3mg/L的SH培养基中。培养3天后,0.1%氯化汞二次灭菌,继续培养于含有赤霉素0.3mg/L的SH培养基中。培养7天后,分离种子周围长出的真菌,置于PDA固体培养基进行培养,然后挑取部分菌斑置于PDA 液体培养。用纱布过滤发酵物,将滤液部分用等体积的乙酸乙酯萃取,收集有机相。取水相部分再用等体积的乙酸乙酯萃取1次,收集有机相。菌丝部分经液氮研碎,超声30min,静置过夜后用等体积的乙酸乙酯萃取,重复处理1次,收集有机相。将所有的乙酸乙酯萃取液合并,加入无水硫酸钠干燥,过滤后用旋转蒸发器在35℃下减压蒸馏,溶解于少量甲醇中,用0.45μm滤膜过滤,定容至5mL备用。经HPLC检测,真菌产生的发酵物中含有紫杉醇,平均含量为0.315mg/L。 
具体包括下列步骤: 
A)以‘曼地亚’红豆杉种子为材料,2%~3%的洗洁精溶液进行浸泡和冲洗,经75%酒精杀毒,0.1%氯化汞灭菌处理,置于含有赤霉素0.3mg/L的SH培养基中,其中蔗糖30g/L,琼脂粉7.5g/L,pH5.8;
 B)培养3-5天后,取出培养的红豆杉种子用0.1%氯化汞二次灭菌,继续培养于含有赤霉素0.3mg/L的SH培养基中,其中蔗糖30g/L,琼脂粉7.5g/L,pH5.8。培养温度及光照条件:温度为21±2℃,光照强度为1600Lux,光照时间为14小时;
C)培养7-10天后,分离种子周围长出的真菌,置于PDA固体培养基进行培养,然后挑取部分菌斑置于PDA 液体培养基中。每个三角瓶的接种量为 2-4%,装液量为 200mL / 500mL,摇床培养,培养温度为 27-30℃,转速为 180r / min;培养3-5天后检测紫杉醇含量;
D)用纱布过滤发酵物,将滤液部分用等体积的乙酸乙酯萃取,收集有机相。取水相部分再用等体积的乙酸乙酯萃取1次,收集有机相。菌丝部分经液氮研碎,超声30min,静置过夜后用等体积的乙酸乙酯萃取,收集有机相。重复处理1次。将所有的乙酸乙酯萃取液合并,加入无水硫酸钠干燥,过滤后用旋转蒸发器在35℃下减压蒸馏,溶解于少量甲醇中,用0.45μm滤膜过滤,定容至10mL备用。
E)经HPLC检测,真菌产生的发酵物中含有紫杉醇,平均含量为0.315mg/L。 
步骤A)所述的红豆杉基源植物为‘曼地亚’红豆杉(Taxus media),其种子去掉果肉,保留种皮。以带种皮的种子的外植体,2%~3%的洗洁精溶液进行浸泡和冲洗,外植体经75%酒精杀毒30秒,再经0.1%氯化汞灭菌处理10分钟,置于含有赤霉素0.3mg/L的SH培养基中,其中蔗糖30g/L,琼脂粉7.5g/L,pH5.8; 
SH培养基为Schenk and Hildebrandt基本培养基,所述的SH培养基的成分按常规为:硝酸钾(KNO3)2500.00 mg/L,硫酸镁(MgSO4)195.05 mg/L,磷酸二氢铵 [(NH4) H2 PO4 ]300.00 mg/L,氯化钙(CaCl2)151.00 mg/L,氯化钴(CoCl2·6H2O)0.10 mg/L,硫酸铜(CuSO4·5H2O)0. 20mg/L,硼酸(H3BO3)5.0 mg/L,碘化钾(KI)1.00 mg/L,硫酸锰(MnSO4H2O)10.00 mg/L,钼酸钠(Na2MoO4·2H2O)0.10 mg/L,硫酸锌(ZnSO47H2O)1.00 mg/L,硫酸亚铁(FeSO47H2O)27.8 mg/L,Na2-EDTA2H2O  37.3mg/L,甘氨酸2.00 mg/L,盐酸硫胺素(维生素B1) 0.10 mg/L,盐酸吡哆醇(维生素B6) 0.50mg/L,IVB烟酸0.5 mg/L,肌醇100 mg/L。
步骤B)培养3-5天后,取出培养的红豆杉种子用0.1%氯化汞二次灭菌,继续培养于含有赤霉素0.3mg/L的SH培养基中,其中蔗糖30g/L,琼脂粉7.5g/L,pH5.8; 
步骤C)培养10天后,分离种子周围长出的真菌,置于PDA固体培养基进行培养,然后挑取部分菌斑置于PDA 液体培养基中。其中PDA固体培养基由北京陆桥生物技术公司生产的马铃薯葡萄糖琼脂(成分g/L:马铃薯浸粉5.0g,葡萄糖20g,琼脂13.0g,氯霉素0.1g)19 g溶于500mL蒸馏水中,120℃灭菌15分钟,冷却后备用。将配制好的 PDA 培养基灭菌后倒皿,然后菌斑接于 PDA 平皿上培养,等平皿上长出菌落后,再配制 PDA 培养基进行纯化,3~5 次后就能够得到纯化的内生真菌菌株。
PDA 液体培养基制作方法:新鲜的土豆200g,去皮,切成小块放入锅中煮 25min(煮到玻璃棒能够戳破即可)。用四层纱布趁热在量杯上过滤两次,过滤后在滤液中加入葡萄糖20溶解,溶解后加水定容至 1000mL。120℃的条件下灭菌 25min,灭菌完成后备用。 
步骤D)用纱布过滤发酵物,将滤液部分用等体积的乙酸乙酯萃取,收集有机相。取水相部分再用等体积的乙酸乙酯萃取1次,收集有机相。菌丝部分经液氮研碎,超声30min,静置过夜后用等体积的乙酸乙酯萃取,收集有机相。重复处理1次。将所有的乙酸乙酯萃取液合并,加入无水硫酸钠干燥,过滤后用旋转蒸发器在35℃下旋蒸至液体全部蒸发,残留物体用溶解于少量甲醇中,用0.45μm滤膜过滤,定容至10mL备用。 
步骤E)经HPLC检测,真菌产生的发酵物中含有紫杉醇,平均含量为0.315mg/L。其中色谱条件为:C18柱 :250mm×46mm ;流动相,甲醇:水(v/v)=60:40;压力:1506PSI=10.39MPa;保护压力:100LO-Pr; 流速O.7mL/ min,检测波长228nm,灵敏度,0.1AUf's,柱温35℃。 
本发明利用红豆杉内生菌产生紫杉醇在以下四个方面具有重要意义:本发明应用真菌培养技术紫杉醇化学合成复杂的问题: 
(1)内生真菌生长迅速,能够在发酵罐中工业化生产,本发明为进行工厂化真菌发酵生产紫杉醇提供技术基础,占用空间小、培养简单、成本相对较低;不受地区、季节、气候限制,一年四季均可生产;(2)克服红豆杉植株生长缓慢,可缓解红豆杉植物资源濒危及严重不足的问题;(3)环境友好、原料丰富,可很好缓解市场对紫杉醇供应缺口大的问题;(4)内生真菌育种和选育速度很高,可以通过基因工程等方法筛选高产菌株,提高内生真菌的生产能力,提高紫杉醇的产量。
本发明所用培养基配制简单,诱发时间短、长菌快、紫杉醇含量高,易于操作、大规模生产。 
本发明首次以‘曼地亚’红豆杉种子为材料,开展从红豆杉种子中分离真菌产生紫杉醇的工作,这为保护红豆杉种质资源,促进利用生物发酵方法获取紫杉醇提供了一条新途径,为解决紫杉醇生产中红豆杉原料的短缺、提高紫杉醇产量,开辟了微生物发酵生产的方法。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详细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但保护范围不被此限制。 
实施例1 
一种利用红豆杉种子内生菌产生紫杉醇的方法,包括下列步骤:
A)‘曼地亚’红豆杉果实,去除果肉,带皮种子用2%的洗洁精溶液进行浸泡,摇床100-150转摇15-20分钟,再用清水冲洗15-30分钟,再将冲洗后的外植体经75%酒精杀毒30s,置于浓度为0.1%的升汞中,浸泡灭菌9-11分钟,无菌去离子水冲洗6-8次,接种于含有赤霉素0.3mg/L的SH培养基中,其中蔗糖30g/L,琼脂粉7.5g/L,pH5.8;
 B)培养3天后,取出培养的红豆杉种子用0.1%氯化汞二次灭菌10min,继续培养于含有赤霉素0.3mg/L的SH培养基中,其中蔗糖30g/L,琼脂粉7.5g/L,pH5.8。培养温度为21±2℃,光照强度为1600Lux,光照时间为14小时;
C)培养7天后,分离种子周围长出的真菌,置于PDA固体培养基进行培养,然后挑取部分菌斑置于PDA  液体培养基中。每个三角瓶的接种量为 2%,装液量为 200mL / 500mL,摇床培养,培养温度为 27℃,转速为 150r / min;培养3天后检测紫杉醇含量;
D)用纱布过滤发酵物,将滤液部分用等体积的乙酸乙酯萃取,收集有机相。取水相部分再用等体积的乙酸乙酯萃取1次,收集有机相。菌丝部分经液氮研碎,超声30min,静置过夜后用等体积的乙酸乙酯萃取,收集有机相。重复处理1次。将所有的乙酸乙酯萃取液合并,加入无水硫酸钠干燥,过滤后用旋转蒸发器在35℃下旋蒸至液体全部蒸发,残留物体用溶解于少量甲醇中,用0.45μm滤膜过滤,定容至10mL备用,4℃冰箱中保存备用。
E)经HPLC检测,真菌产生的发酵物中含有紫杉醇,平均含量为0.19mg/L。 
实施例2 
一种利用红豆杉种子内生菌产生紫杉醇的方法,包括下列步骤:
A)‘曼地亚’红豆杉果实,去除果肉,带皮种子用3%的洗洁精溶液进行浸泡,在摇床上摇15min,自来水冲洗15min,经75%酒精杀毒30s,0.1%氯化汞灭菌处理9min,置于含有赤霉素0.3mg/L的SH培养基中,其中蔗糖30g/L,琼脂粉7.5g/L,pH5.8;
 B)培养3天后,取出培养的红豆杉种子用0.1%氯化汞二次灭菌10min,培养于不含激素的0.3mg/L的SH培养基中,其中蔗糖30g/L,琼脂粉7.5g/L,pH5.8。
C)培养8天后,分离种子周围长出的真菌,置于PDA固体培养基进行培养,然后挑取部分菌斑置于PDA 液体培养基中。每个三角瓶的接种量为 3%,装液量为 200mL / 500mL,摇床培养,培养温度为 28℃,转速为 150r / min;培养3天后检测紫杉醇含量; 
D)用纱布过滤发酵物,将滤液部分用等体积的乙酸乙酯萃取,收集有机相。取水相部分再用等体积的乙酸乙酯萃取1次,收集有机相。菌丝部分经液氮研碎,超声30min,静置过夜后用等体积的乙酸乙酯萃取,收集有机相。重复处理1次。将所有的乙酸乙酯萃取液合并,加入无水硫酸钠干燥,过滤后用旋转蒸发器在35℃下旋蒸至液体全部蒸发,残留物体用溶解于少量甲醇中,用0.45μm滤膜过滤,定容至10mL备用,4℃冰箱中保存备用。
E)经HPLC检测,真菌产生的发酵物中含有紫杉醇,平均含量为0.10mg/L。 
实施例3 
一种利用红豆杉种子内生菌产生紫杉醇的方法,包括下列步骤:
A)‘曼地亚’红豆杉果实,去除果肉,带皮种子用3%的洗洁精溶液进行浸泡,在摇床上摇15min,自来水冲洗15min,经75%酒精杀毒30s,0.1%氯化汞灭菌处理9min,置于含有赤霉素0.3mg/L的SH培养基中,其中蔗糖30g/L,琼脂粉7.5g/L,pH5.8;
 B)培养3天后,取出培养的红豆杉种子用0.1%氯化汞二次灭菌10min,培养于不含激素的0.3mg/L的SH培养基中,其中蔗糖30g/L,琼脂粉7.5g/L,pH5.8。
C)培养8天后,分离种子周围长出的真菌,置于PDA固体培养基进行培养,然后挑取部分菌斑置于PDA 液体培养基中。每个三角瓶的接种量为 3%,装液量为 200mL / 500mL,摇床培养,培养温度为 28℃,转速为 150r / min;培养3天后检测紫杉醇含量; 
D)用纱布过滤发酵物,将滤液部分用等体积的乙酸乙酯萃取。取水相部分再用等体积的乙酸乙酯萃取1次,收集有机相;菌丝部分经液氮研碎,超声30min,静置过夜后用等体积的乙酸乙酯萃取,重复处理1次。将所有的乙酸乙酯萃取液合并,加入无水硫酸钠干燥,过滤后用旋转蒸发器在35℃下减压蒸馏,溶解于少量甲醇中,用0.45μm滤膜过滤,定容至10mL,4℃冰箱中保存备用。
E)经HPLC检测,真菌产生的发酵物中含有紫杉醇,平均含量为0.42mg/L。 
实施例4 
一种利用红豆杉种子内生菌产生紫杉醇的方法,包括下列步骤:
A)‘曼地亚’红豆杉果实,去除果肉,带皮种子用3%的洗洁精溶液进行浸泡,在摇床上摇15min,自来水冲洗10min,经75%酒精杀毒30s,0.1%氯化汞灭菌处理10min,置于含有赤霉素0.3mg/L的SH培养基中,其中蔗糖30g/L,琼脂粉7.5g/L,pH5.8;
 B)培养4天后,取出培养的红豆杉种子用0.1%氯化汞二次灭菌10min,继续培养于含有赤霉素0.3mg/L的SH培养基中,其中蔗糖30g/L,琼脂粉7.5g/L,pH5.8。培养温度为21±2℃,光照强度为1600Lux,光照时间为14小时;
C)培养10天后,分离种子周围长出的真菌,置于PDA固体培养基进行培养,然后挑取部分菌斑置于PDA  液体培养基中。每个三角瓶的接种量为 2%,装液量为 200mL / 500mL,摇床培养,培养温度为 27℃,转速为 150r / min;培养3天后检测紫杉醇含量;
D)三角瓶中的发酵液进行抽滤,抽滤完成后在 6000 r  min 的速度下离心 15min。离心后的上清液在50℃的温度下使用旋转蒸发仪进行旋转蒸发,旋蒸至原体积的1∕10,将旋蒸后的液体加入相同体积的乙酸乙酯-丙酮(体积比为 1∶1)进行萃取,萃取 2~3次,收集有机相;抽滤、离心后试管底部的菌体用组织捣碎仪进行捣碎,处理时间为10min,然后加入菌体体积 5 倍的乙酸乙酯-丙酮(体积比为 1∶1)进行溶解,用细胞破碎仪进行破碎,处理时间为 20min,然后用离心机在 6000 r  min 的速度下离心 10min。取从发酵液和菌体中得到的液体进行混合,在 50℃下旋蒸至液体全部蒸发,残留物体用10mL 的甲醇溶解,溶解后再用离心机在 6000r  min 的速度下离心 15min,离心完成后收集上清液在 4℃冰箱中保存备用。
E)经HPLC检测,真菌产生的发酵物中含有紫杉醇,平均含量为0.55mg/L。 
本申请是基于聊城大学博士科研启动经费和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 ZR2011CL010 )资助。 

Claims (10)

1.一种利用红豆杉种子内生菌产生紫杉醇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以红豆杉种子为外植体,经灭菌、接种、二次灭菌、接种,诱导产生红豆杉种子内生菌,再培养红豆杉种子内生菌产生紫杉醇的方法。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如下:
A、外植体的选择和灭菌处理:以‘曼地亚’红豆杉(Taxus media)种子为外植体,以洗洁精浸泡,摇床100-150转摇15-20分钟,再用清水冲洗,再将冲洗后的外植体置于浓度为0.1%的升汞中,浸泡灭菌,无菌去离子水冲洗,备用;
B、外植体接种:将经过步骤A中准备的外植体种子,接种在含有赤霉素0.3mg/L的SH培养基中,其中蔗糖30g/L,琼脂粉7.5g/L,pH5.8,培养,至在种子周围有菌丝形成;
C、二次灭菌:将步骤B中得到的种子用0.1%氯化汞二次灭菌,无菌水冲洗;
D、内生菌的诱导:将经过步骤C中得到的外植体种子,继续培养于含有赤霉素0.3mg/L的SH培养基中,其中蔗糖30g/L,琼脂粉7.5g/L,pH5.8,至出现红豆杉种子内生菌;
E、内生菌培养:将步骤D中得到的红豆杉种子内生菌置于PDA固体培养基进行培养,然后再挑取部分菌斑置于PDA 液体培养基中培养,培养3天后检测紫杉醇含量;
F、紫杉醇提取:将步骤E中的发酵物用纱布过滤,将滤液部分用等体积的乙酸乙酯萃取,收集有机相,取水相部分再用等体积的乙酸乙酯萃取1次,收集有机相,菌丝部分经液氮研碎,超声处理,静置过夜后用等体积的乙酸乙酯萃取,收集有机相,重复处理1次,将所有的乙酸乙酯萃取液合并,加入无水硫酸钠干燥,过滤后用旋转蒸发器在35℃下旋蒸至液体全部蒸发,残留物体用溶解于少量甲醇中,滤膜过滤,定容至10mL备用;
G、紫杉醇提取含量检测:经HPLC检测,真菌产生的发酵物中含有紫杉醇,平均含量为0.315mg/L。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红豆杉为红豆杉科红豆杉属植物‘曼地亚’红豆杉(Taxus media)。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A、外植体的选择和灭菌处理时:所用洗洁精浓度为2%~3%,浸泡和冲洗时间为15-30分钟,0.1%的氯化汞浸泡灭菌时间为9-14分钟,无菌去离子水冲洗次数为6-8次。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B、外植体接种时:培养时间为3-5天。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C、二次灭菌时:二次灭菌时间为8-12min,无菌水冲洗6-8次。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D、内生菌的诱导时:培养温度为21±2℃,光照强度为1600Lux,光照时间为14小时,培养时间为7-10天。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E、内生菌培养:液体培养时,每个三角瓶的接种量为 2%,装液量为 200mL / 500mL,摇床培养,培养温度为 27℃,转速为 150r / min。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F、紫杉醇提取:超声处理时间为25-35min,滤膜过滤时用0.45μm滤膜。
10.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G、紫杉醇提取含量检测:色谱条件为:C18柱 :250mm×46mm ;流动相,甲醇:水(v/v)=60:40;压力:1506PSI=10.39MPa;保护压力:100LO-Pr;流速O.7mL/ min,检测波长228nm,灵敏度,0.1AUf's,柱温35℃。
CN201410269440.7A 2014-06-18 2014-06-18 一种利用红豆杉种子内生菌产生紫杉醇的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407352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269440.7A CN104073529B (zh) 2014-06-18 2014-06-18 一种利用红豆杉种子内生菌产生紫杉醇的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269440.7A CN104073529B (zh) 2014-06-18 2014-06-18 一种利用红豆杉种子内生菌产生紫杉醇的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073529A true CN104073529A (zh) 2014-10-01
CN104073529B CN104073529B (zh) 2016-10-26

Family

ID=5159513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269440.7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4073529B (zh) 2014-06-18 2014-06-18 一种利用红豆杉种子内生菌产生紫杉醇的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4073529B (zh)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506021A (zh) * 2015-12-31 2016-04-20 浙江省林业科学研究院 一种含紫杉醇培养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6967622A (zh) * 2017-05-17 2017-07-21 曹军卫 一株产紫杉醇的黄曲霉bp6t2及其应用
CN107129936A (zh) * 2017-05-17 2017-09-05 曹军卫 一种产紫杉醇的青霉bp6t3及其应用
CN107164421A (zh) * 2016-03-08 2017-09-15 复旦大学 羟基化续随子二萜烷型衍生物的转化方法及其在制备抗肿瘤药物中的用途
CN109321611A (zh) * 2018-10-22 2019-02-12 覃家日 紫杉醇的生产方法
CN113736835A (zh) * 2021-09-10 2021-12-03 陈开云 红豆杉内生真菌突变体发酵产紫杉醇的工业化制备工艺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824634A (zh) * 2005-12-31 2006-08-30 曹庸 利用虎杖产白藜芦醇内生菌培养提取白藜芦醇的方法
CN101177666A (zh) * 2006-11-12 2008-05-14 黑龙江大学 产紫杉醇的新菌种及其选育和制备紫杉醇的方法
CN101302555A (zh) * 2008-06-12 2008-11-12 上海交通大学 红豆杉中产紫杉醇内生真菌的分子鉴别方法
CN101503658A (zh) * 2009-03-06 2009-08-12 杨凌天力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产苦马豆素的内生真菌的分离方法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824634A (zh) * 2005-12-31 2006-08-30 曹庸 利用虎杖产白藜芦醇内生菌培养提取白藜芦醇的方法
CN101177666A (zh) * 2006-11-12 2008-05-14 黑龙江大学 产紫杉醇的新菌种及其选育和制备紫杉醇的方法
CN101302555A (zh) * 2008-06-12 2008-11-12 上海交通大学 红豆杉中产紫杉醇内生真菌的分子鉴别方法
CN101503658A (zh) * 2009-03-06 2009-08-12 杨凌天力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产苦马豆素的内生真菌的分离方法

Cited B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506021A (zh) * 2015-12-31 2016-04-20 浙江省林业科学研究院 一种含紫杉醇培养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5506021B (zh) * 2015-12-31 2019-05-24 浙江省林业科学研究院 一种含紫杉醇培养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7164421A (zh) * 2016-03-08 2017-09-15 复旦大学 羟基化续随子二萜烷型衍生物的转化方法及其在制备抗肿瘤药物中的用途
CN107164421B (zh) * 2016-03-08 2021-01-26 复旦大学 羟基化续随子二萜烷型衍生物的转化方法及其在制备抗肿瘤药物中的用途
CN106967622A (zh) * 2017-05-17 2017-07-21 曹军卫 一株产紫杉醇的黄曲霉bp6t2及其应用
CN107129936A (zh) * 2017-05-17 2017-09-05 曹军卫 一种产紫杉醇的青霉bp6t3及其应用
CN107129936B (zh) * 2017-05-17 2019-07-16 曹军卫 一种产紫杉醇的青霉bp6t3及其应用
CN106967622B (zh) * 2017-05-17 2019-12-13 曹军卫 一株产紫杉醇的黄曲霉bp6t2及其应用
CN109321611A (zh) * 2018-10-22 2019-02-12 覃家日 紫杉醇的生产方法
CN113736835A (zh) * 2021-09-10 2021-12-03 陈开云 红豆杉内生真菌突变体发酵产紫杉醇的工业化制备工艺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073529B (zh) 2016-10-2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073529A (zh) 一种利用红豆杉种子内生菌产生紫杉醇的方法
CN105820956B (zh) 一株牛樟芝菌株及牛樟芝液态发酵方法
CN101702984B (zh) 一种利用真菌诱导子提高桑黄黄酮产量的桑黄菌丝体液体发酵方法
CN106978350A (zh) 一株黑曲霉及其在普洱茶素类化合物的制备中的应用
CN101333550B (zh) 一种环二肽类化合物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CN104987139B (zh) 一种复合微生物肥料及其在促进南方红豆杉生长及紫杉醇积累中的应用
CN103865800A (zh) 一株产巴卡亭ⅲ的红豆杉内生真菌
CN103667072B (zh) 一种蛇足石杉内生真菌及其在制备8α,15α-环氧化石杉碱甲的应用
CN104041416B (zh) 一种利用红豆杉叶片愈伤组织产生紫杉醇的方法
CN100516195C (zh) 一种新的菌株及应用该菌株生产紫杉醇的方法
CN104726347B (zh) 一株狐粪青霉真菌菌株以及利用该菌株制备左旋7‑羟基丁苯酞的方法
CN101857841A (zh) 一株海洋真菌爪曲霉、其活性提取物以及活性提取物和活性组分的制法和用途
CN101875905B (zh) 一株高产竹红菌素的毛竹种子内生真菌菌株及其应用
CN102161973B (zh) 一种制备高三尖杉酯碱的方法及专用菌株
CN102417883A (zh) 产喜树碱的新菌种筛选及制备喜树碱的方法
CN1321130C (zh) 环二肽类化合物的生物制备方法及用途
CN101319199B (zh) 一种利用中国红豆杉细胞诱导产生紫杉烷的方法
CN106047715A (zh) 一种马比木内生菌木霉属菌株及其提取喜树碱的方法
CN100475833C (zh) 从蝉拟青霉培养物中提取n6-(2-羟乙基)腺苷的方法
CN101177666A (zh) 产紫杉醇的新菌种及其选育和制备紫杉醇的方法
CN110343618B (zh) 一类helminthosporol型倍半萜类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CN103555590B (zh) 白地霉及其在制备(2r,3s)-苯基环氧丙酸乙酯中的应用
CN112760235A (zh) 一株老鼠簕内生真菌Diaporthe goulteri及其代谢产物的应用
CN101892162A (zh) 一种紫杉醇产生菌发酵红豆杉枝叶生产紫杉醇新方法
CN112961783A (zh) 一株植物内生真菌及其在制备螺环内酯衍生物中的应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61026

Termination date: 20170618